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资料

最新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资料

最新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资料
最新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资料

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

金开诚

中国书法艺术是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在其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始终难解难分。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与影响,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它至今仍是从头至尾、从里到外,始终保存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因此,学习中国书法并进而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人,必须要有较为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也要对传统文化有比较深刻而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感受、理解、把握、再现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和奥妙。今天我讲两个问题:先讲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的生成发展给了些什么;反过来再讲书法艺术对传统文化回报了什么。

现在先讲第一个问题。

传统文化为书法艺术提供的东西,可分为“硬件”与“软件”两方面。

“硬件”的第一项就是汉字。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它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生成和发展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为了说明这个重要性,首先必须明白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最好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我在1972年给北大中文系的学员讲书法艺术时提出了一个定义。即“中国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素材的造型艺术”。又作了一点具体解释,即“中国书法艺术是对汉字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美学形象的艺术”。在这个定义中,“素材”这两个字还要作一点解释,它包含材料与题材两重含义,还是有别于其他艺术的。例如人像石雕艺术,是用石头来雕塑人像的艺术,那么,它用的材料就是石头,而用的题材则是人物。书法艺术与此不同,它的材料用的是汉字,它的题材仍然是汉字。对汉字加工创造而成的艺术形象,仍然是汉字的形象,而不是别的形象。当然这艺术形象中可能包含丰富的意味,但它们仍然是人物或山水的形象。

汉字既是材料,又是题材,可见它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关系是何等密切。既然如此,学习书法首先应该对汉字有些研究,至少要能准确地识字,不能写错别字,更不能是文盲:文盲完全可能成为别的艺术家,却绝对成不了书法艺术家。有人认为书法只是线条的艺术,错别字也有线条,所以写错了也没关系。这种想法不对。书法即使仅仅是线条艺术,那至少也是汉字的线条艺术,不能把汉字写错,犹如画人物画个美人,你不能把她画成瞎了眼睛掉了牙,因为美人总是“明眸皓齿”,古今中外的美人,没听说那个是瞎了眼睛掉了牙的。

汉字在其长期流传中,与史事、人文乃至自然风物等等发生了复杂而丰富的联系;于是在人们心目中,便觉得似乎有某种意味凝结在文字符号上面。其实这是人的心理对文字符号与其“所指”之间的关系有了惯性的反映(心理学上称为“暂时神经联系”)。简单地说,就是你看到某个字和词,会产生某些联想或想象,甚至有某种情思的轻微波动。在语言学上,这就是“语感”的一种表现,“语感”包括

语言、文学两种符号而言;我们现在讲的是汉字,所以不妨称为“字感”。例如“烟柳画桥”,可见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的凝注。中国人一看到这四个字,便产生诗情画意的联想,感受到隽永的美学意味。假如把“烟”写成“淹”或“腌”,把“柳”写成缺了一条腿的“”,把“画桥”写成“划乔”,那么这四个字给人的美学感受和情味感受便荡然无存了,甚至会产生厌恶之感。又如福、芙、伏、符是同音字,富、复、付、副也是同音字。每个字都有特定的语义和语感,用错了便不是那个意思,也没有那种联想作用和情感效应了。例如新年里许多人家在大门上贴个“福”字,有的还特意倒贴;你若给他写成“伏”或“符”,他肯定不贴,因为根本没了求福的意思。我担任许多副职,讨厌别人把“副”写成“付”,比如说“付院长”,既是把“院长”之位“付”出去了,还当什么?

我们应该知道,书法艺术作品乃是个复合的载体,它所承载的多种信息应该相互和谐融合,彼此生发促进,共同作用于审美的感官和思维,才能强化审美的感受,使之深刻和丰富。假如书法艺术中加进了“噪音”,即破坏和谐的错误信息,那当然就会严重影响审美的效果。

把汉字作为书法素材来运用,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汉字究竟是不是象形字。许多人认为,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种艺术,主要因为汉字是“象形字”,本身就有形象性。这种说法是仅凭错觉说话,很不符合事实。汉字在篆书的阶段(包括甲骨文、钟鼎文、大篆、小篆),还可以说有部分象形字,它象形也只是古人所说的六种构字法(六书)之一,字数很少。因为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运动、态势与关系根本无法用象形来表现。例如红黄蓝白黑是颜色,宫商角徵羽是声音,用笔划线条来“象形”?喜怒哀乐是情感,甜酸苦辣是味道,也无法用线条来“象形”。不有像天时地理、时间空间、春夏秋冬、寒暑温凉、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亲疏远近、动静安危、进退顺逆、高低纵横、难易成败、荣辱兴衰、吉凶祸福、是非得失、美丑善恶、贤愚优劣、富贵贫贱、聚散离合、强弱软硬、长短粗细、仁义道德、知识理论,等等,等等,都难用“象形”来表现。即使能够表现,古人也不大使用这种方法,所以,就连桌椅板凳这么具体的实物,古人也宁肯多用“形声字”来表现。尤其是大量表现语法关系的虚字,如之乎者也、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之类,更加不可能象形,因为它无形可象。可见“象形字”的表现范围很小,字数也极少。文字作为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是不可能用“象形”的方法来制定的。

再从汉字字体的变化与书法艺术的发展来看,更可以看出整个趋势是“象形”逐渐衰减以至于无。从篆书到隶书,“象形”出现了根本性的衰减。本来在篆书中,如“马”“牛”、“羊”、“鸟”、“虫”、“鱼”等字都是“象形字”,可是在隶书中就基本上不象形了。隶书中的八分书,都有装饰性很强的一笔波挑,这清楚说明了书者心目中根本没有象形的考虑(因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并没有波挑这个特征);可见为了求美,不是强化象形,而是突破象形。那么,从篆书到隶书,书法艺术是发展了,还是衰落了呢?可以说得到了最大的最有根本性的发展。因为从八分书的各大名碑开始,书法艺术才成为高度个性化的艺术,表现为多种多样的风格;

同时这也恰恰说明书法作品已成为高度自觉的艺术创造。就是说不仅仅为实用的目的而力求写的好看,也为了成为艺术品而精心创造。从隶书发展到魏碑、唐碑的楷书,象形的因素更加淡化,可以说几乎没有了。至于面对行书、草书、还要说汉字象形,那就是完全不顾事实的瞎说了。所以,汉字和书法发展的整个过程,便是象形的因素逐步衰减以至于无,而书法艺术却是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那么,如何能说书法成为艺术乃是由于“汉字象形”呢?

这个问题为什么值得详加辨析?因为汉字如果象形,那么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便应该在象形的基础上进行;反之,汉字如果不象形,那么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就完全不应该考虑象形这个因素。事实上,由于错误地认为汉字具有象形性,从而在书法艺术上走向邪路的现象的确曾经出现过。例如十多年前曾一度流行的所谓“画字”,便是书法艺术走上邪路、弯路的表现。所谓“画字”便是基于“汉字象形”之说,力图把书法变成字画,即写个“山”字像座山,写个“水”字像条水,写个“道”字像条路,写个“云”字像朵云,如此等等。我在“画字”刚刚出现的时候即在文章中断言,这种做法是绝对没有艺术前途的。因为“画字”只能写一两个字,既像书法又像画。假如字数稍多,即使每个都“象形”,那么整个作品就像一块块小画,还有什么艺术的完整性可言?再进一步说,假如这些小块画果然互相联系,成为一幅大画,那就成了绘画创作,而书法艺术却被消灭了。“画字”在后来的几年中没有得到发展,现在已经不多见;所以我认为当初的预言还是说对了。

汉字是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搞书法的,特别应当热爱它,感谢它。它给了我们优良的种子,我们才能种出嘉树、鲜花、美果和高质量的粮食;它给了我们鸡鸭鱼肉、生猛海鲜,我们才发展出“四大菜系”,并做出“满汉全席”;它给了我们一幢建筑物,我们才可能把它装修成五星级的宾馆。人们学会认字、写字,很不容易,这是我们的本领和财富,必须好好使用。至于有志于追求书法艺术的人,就更要严肃认真、万分珍惜地对待汉字,千万不可以胡乱糟蹋。

附带还要说一点。汉字虽然不象形,但因为占有一定的面积和比较复杂的线条与结构,不像拉丁语系的文字都是横条形,线条结构也比较简单,所以汉字本身也给人以较多的形象感。汉字经过千变万化的加工而成为书法艺术,它的形象感更大大加强;又因为充分利用了凝结在汉字上面的历史文化淀积,从而使书法形象所有的启发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也大大增强。这都是书法艺术的作用,而不是所谓“汉字象形”的作用。书法创作为追求象形,那么它就只是画得简单而拙劣的物象;假如它完全不考虑象形,而致力于创造书法特有的艺术形象,那么它所给人的形象感就既独特又丰富,还使人产生特别活跃而悠远的联想。这就真正体现了《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就是不追求象形,从而在形象上就不受限制,通过观赏者的想象而产生既丰厚又多变的形象感。

传统文化为书法艺术提供的第二个“硬件”,是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给书法艺术提供的好处有三项:一,给书法创作者以思想的艺术的滋养,提高其知识文化的水平和审美的情趣与能力。二,为书法创作提供极其丰富多

彩的艺术形象,使书法家得到启示,吸取形象,并巧妙地融入书法创作。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有悟于书法,便是最好的一例。三,大量的诗词作品与警语格言往往与书法艺术互为载体,从而在审美感染中相互生发,在艺术上相得益彰,起到了1+>2的神奇作用(有人主张写无意义单字群体,非常不智;又因不合欣赏的传统与习惯,会严重削弱审美效果)。

传统文化为书法艺术提供的第三个“硬件”,是传统文化中种种特有的器物,如甲骨钟鼎、竹简帛书、碑版铭志、匾对条幅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书法艺术特有的表现空间,犹如演员的舞台。它们在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流传中起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传统文化为书法艺术提供的第四个“硬件”,就是“文房四宝”纸墨笔砚,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物质创造。中国书法正是借助了这些大有特殊性的创造物,才能创作出在艺术上非常独特的书法作品。

下面谈传统文化为书法艺术提供了什么“软件”。所谓“软件”就是指思想精神方面的滋养与影响。

几年以前,我在北大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选修课。在备课中,我感到困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太丰富了,如何能在一个学期中讲完,而又有较为完整的概括?经过反复思考,终于决定以四个重要思想为纲,来概括整个中国传统文化。这四个思想便是:一,作为基本哲理的“阴阳五行”思想;二,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相应”思想;三,关于处理社会人事的“中庸中和”思想;四,关于如何对待自身的“克已修身”思想。我认为这四个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和本位,扩展到与人有关系的方方面面,所以具有概括性;而这四个思想又的确是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最有影响的思想。现在要讲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的影响,我想仍然可以抓住这四个思想来讲。

第一个思想是“阴阳五行”。“阴阳”思想表现了极为丰富和生动的朴素辩证法。这个思想渗透到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书法也不例外,由此就派生了中国书法的艺术辩证法的各个范畴,如黑白、虚实、大小、粗细、浓淡、枯润、方圆、奇正、向背、顺逆、呼应、刚柔、疏密、巧拙等等,要求创作者都能处理好,使阴阳互动、生生不息,并达到和谐。正因为对这些辩证关系作了千变万化、精妙准确的处理,书法创作中才出现了千姿百态、生动美妙、意蕴深厚的艺术形象,使简单的白纸黑字竟成为精深的艺术。比如以黑白为例,传统的书法理论讲“计白当黑”,“黑处是字,白处也是字”,这是阴阳相生,相反相成,是艺术辩证法的生动表现;但关键在于黑与白的处理要恰当,不可把一种因素绝对化;假如因为“白处也是字”而留的空白特别多,那就不能与“黑处”和谐相生。反之,“黑处”太满太密也不行。又如传统理论说“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理解这话的关键也在于疏密处理要恰当,而不能作机械的解释,总之要相互促进,恰到好处。

“五行”本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古人认为客观世界统一于这五种物质,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其精深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五行”由物质发展到物性,

再由物性发展到符号,于是世上的万事万物便都纳入了“五行”系统。如“五色”(白为金,青为木,黑为水,红为火,黄为土),“五方”(东为木,南为火,西为金,北为水,中央为土)还有“五音”(宫商角徵羽)、“五味”(酸甜苦辣咸)“五畜”、“五谷”等等。“四季”只有四个,但也归入“五行”(春为木、夏为火,长夏为土,秋为金,冬为水)。天干有十个,也归入“五行”(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已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地支有十二个,也归入“五行”(丑辰未戌为土,亥子为水,寅卯为木,已午为火,申酉为金)。总而言之,万能事万能物都纳入“五行”成为万事万物的符号,具有极大的广度。

二是“五行”之间有生克关系,这就使“五行论”更加精深了。“生”指生成、助长、促进以及使之受益等等,“克”则是指消灭、克制、约束、挫折以及使之受害等等。“生”与“克”的序列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两种关系说明,世界上每一种事物或力量都要靠其他的事物或力量来生成或助长;每一种事物或力量又必然受到其他事物或力量的克制和消灭。所以世界上任何事物与力量都不能独立存在,也不可能凌驾一切事物与力量之上而居于绝对的地位。

这种思想本来已经很深刻、很先进,然而还不止于此,还有反克、反生与生克的转化,更加深刻而发人深思。反克:如金克木,金本身也受到磨损;而且金如克木太过了,就能导致木生火,而火却能反过来克金。还有,金克木,木打不过金,却可以克土,克了土便不能生金。反生:如水生木,木太旺了就生火,而火恰恰是水的克制对象。还有,水生木,木太旺了,为所欲为,胡乱去克土,土就反过来去克水,断了生木之源。生克转化:例如火克金,这本是克制,但反而使金受到冶炼,更加精粹;或受到熔铸,成为有用的器物。金克木也是这样,世上的木如不受金克,就只能用来烧火;受了金克,却成为种种精美的木器。土克水也是这样,江河湖池,因为受到岸与堤的阻挡,才能成为有用的航道、景观,乃至可以发电、养殖。这些都是克之反以生之,是克转化为生的生动表现。同样,生也能转化为克,如水生木,如果无节制,发大水,反而将木淹死。木能生火,但炉子里的木太多了,火反而不能烧起来。

总括以上情况,可知“五行”的相互作用应该有序有度,人善于掌握这种序和度,便叫做“五行制衡”。若能做到“调理阴阳,制衡五行”,之说给人的教育太大了,人们必须认真学习和深思。美国搞霸权主义,想称霸世界,这必然成为衰落和灭亡的开始。中国人遵照邓小平同志的教导,实行“韬光养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深刻智慧,必然能积聚力量,不断发展。

说了半天,究竟“五行”与书法有什么关系?关系就在于根据“五行制衡”的道理,处理好书法创作中各种因素的关系。例如书法家从整体上说,有五种素质最重要,即品性、学识、智慧、功夫、情趣(品学智功情),五种因素要和谐相生,平衡发展。假如过分强调一种因素,如智慧(悟性、模仿、想象等能力),使其他因素受到压制,就反而会走上邪路。再如墨分五色“渴润浓淡白”,笔法可概括为

五形“方圆中(锋)偏(锋)抖(笔)”,结体概括为五势“纵横正侧变”,这恰恰也都是五个字,虽然不必要用金木水火土来硬套,但“五行”既成了符号(等于XY),当然也可以用来指代“五色”、“五形”、“五势”。总之是为了吸取“五行制衡”的道理,尽力把各种因素处理好,使之有序有度。

第二个思想是“天人相应”,或者叫“天人统一”。意思是“天体”与“人体”相互感应,“天道”与“人道”相互一致而且彼此反映(“道”指道理与运动法则)。今天来诠释这个思想,当然要去除神秘的成分,吸取合理的内核。“天”应该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是在自然中生成的,而且也是在自然中发展的,因此,自然与社会必然相互影响。现在人们重视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是因为越来越发现对自然的破坏必然导致对人类生活、人类社会的破坏。因此越来越认为古代“天人相应”的思想是很有道理的。

“天下相应”的思想在古代有很大渗透作用,在各个领域中起作用。如政治、经济(农业)、法律、军事等等,医药和武术更是基本上根据“天人相应”来建立理论。在文学艺术中,渗透也很深,主要表现为“通自然,得天趣”,要求“天真馨露”,即充分表现真性真情,反对矫揉造作,甚至要求“不落斧凿痕迹”,像“鬼匠神工”、“巧夺天工”这种赞语,就是要求人为的艺术达到“天造地设”那种自然的程度。在书法艺术中,王羲之《兰亭序》和颜真卿《祭侄文稿》分别被评为天下第一、第二行书作品,人们特别赞赏其“天真馨露”,即是真性情的自然表现。反之,矫揉造作、哗众取宠的书法则从来受到讥议,甚至论及品格。

“通自然,得天趣”,流露真性情,这本是书法创作中很高的境界,理应努力追求;然而现在却导致了一个极大的误区。那就是有些人认为,既然要自然不要做作,要表现真的个性、真的感情,那就完全不必要练功夫;只要完全放松,随意乱写,那真性情便会反映到白纸黑字之中,得到既充分又自然界的表现。这种思想的错误,就在于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干什么。你所要干的是艺术,这是前提;个性与情感是在艺术中得到表现,而不是别的表现。若说随意涂抹便能表现性情,那么阿Q 在他的判决书下画了个圈,代替签名,这也有性情的表现,却不会有人觉得美,也无必要和可能加以欣赏,更不会有人出钱购买。情与性是人人都有的,却与别人毫不相干,别人又何必要来欣赏你的脾气发作,情感宣泄?流氓互斗,泼妇骂街,都有充分表现了他们的情与性,请问有谁觉得美好而加以欣赏?作为书法家,首先向社会奉献的是书法艺术,而这艺术中又表现着可爱又可敬的性,美好或崇高的情,就像《兰亭序》和《祭侄文稿》那样,这才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书法家既然从事艺术创造,当然要练功夫和本领,开头非常拘束,当然难以自由自在地表现个性与情感。等到功夫练深了,本领很高了,他人的东西能为自己所用了,真正做到意在笔先、心手相应了,那就能使情与性在作品中得到自然而充分的流露,达到“天人相应”的境界。中医学说的人体与“天”相应,这是一种“自然”的关系;而在一切艺术创造中达到“天人相应”的境界,却只能是“自为”的结果。因为大自然中本来没有艺术创造,艺术创造是人为的;人为而要达到“天人

相应”,这就必须在功夫上有所突破、有所升华,超出一般化,更上一层楼,这就叫“出神入化”。到了这种境界才能使艺术创造与情性表现高度统一,完全融合,成为艺术个性高度鲜明的独特的艺术创造。

第三个思想是中庸中和。“中庸之道”在我国长期受到误解,因为看到一个“中”字,就以为是“折中”的意思,即“折半以取中”;看到一个“庸”字,又认为是平平常常,不突出。因此,以为遇事模棱两可,或“各打五十大板,各赏十块大洋”,便是“中庸”。但正如孔子所说:“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假如中庸果真就是“折中”,那就谁都会干,怎么会如此之难,以至于断定“不可能也”?仔细研究《礼记?中庸》篇的全文,应当悟出“中庸”不是折半以取中,而是要找到一个不断变动的平衡点。拿一杆秤来作比喻,折中是把秤锤始终不变地固定在秤杆的中点。这样的秤可以说毫无用处,真正的“中庸”是使秤锤根据被秤之物的轻重而随时移动,使秤杆平衡,把重量秤准。拿现在流行的言语说,中庸就是处理事物要把握的准确的度,这就非常之难,要做到绝对的准确,简直是“不可能也”。现实中充满了两难的事情,很难作绝对准确的处理。比如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很有必要,否则把大家绑在一起,就谁也走不快。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却又要防止贫富两级分化,这也完全正确,非常必要。那么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准确的度应该怎样把握呢?恐怕谁也做不到绝对准确。但无论多么难,解决此类问题还是要求把握一个比较准确的度,这就是“中庸”。把握了比较准确的度,使矛盾得到调和,使事物出现整体上的和谐,这便是“中和”。

“中庸”、“中和”在艺术上的表现便是艺术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当然,这两个名词古人不会说,但他们另有其表达方式。例如在表现上强调“不温不火”,恰到好处;孔子讲“过犹不及”,就是要求准确,因为过头与不足都是不准确。恰到好处才是准确。风格刚健的不可有霸气,风格柔美的不可有媚态;笔墨要求精深洗炼,不可单薄浅俗;书法形象要富有新意,却不是哗众取宠,流于怪诞。这些议论实际上都是强调要双表现上的准确性来求得真正的艺术成果。前人论书又高度重视和谐,这既是指各个局部、各种因素和谐结合而成整体,又是指形象丰富、生动多变,却又表现出艺术上的和谐统一。这些就都是强调艺术伤口的完整性。

第四个思想是克已修身。中国传统文化在如何对待自身上非常强调修身,认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一切都从“反求诸已”开始,并以“反求诸已”为着力点。这个思想很深刻,也很现实。因为客观情况基本上不由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从自己骨头里榨油”,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付诸实施的;而实施以后,个人的素质与本领确实能够提高,从而取得“实至名归”的社会效果。《老子》讲“自知者明,自胜者强”,这是很发人深思的名言。

克已修身思想渗透到书法艺术中,形成了两个重要观念:一是通过提高人品来提高书品;二是只有苦练才能具有真功夫。

第一个观念非常明确,不必多说。关键是学书者由衷地相信人品的确会影响书品。从而在学书的过程中,充分重视精神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二个观念要着重谈一谈。传统书法理论一贯强调苦练,标榜一些大书法家“池水尽黑”,“退笔成冢”。苦练就意味着克已,即克制种种欲望和诱惑,甘于受苦,不求安逸。克已的反面是纵欲,名利欲望很强烈,任性躁动,只想靠意外的机遇,乃至靠歪门邪道成名获利,当然根本没心思苦练,也肯定不会有真正的创造成果。

大约15年前,我因开会与一位著名的老书法家在宾馆中同住一间房,每天都有人来向他请教怎样写好字。他的回答总是这么一句:“我实话告诉你,只有一个字,练!”我感到不解,怎么能这样回答人?我写字写不过他,但我是搞理论的,若让我来回答,至少也要讲个把钟头。后来我先后三次到某地,都有一位同志拿他写的字来要我提意见。我三次提的意见都一样,都是说他的线条质量差。在第三次谈话时,我深深感到那位老书法家只说一个“练”字是有道理的。只有多看多练,才能切实感受什么是线条质量;也只有多练,才能提高线条质量。在线条质量这个问题上,学习理论和发挥想象都没有多大作用,只有练才能解决问题。

我在研究传统书法理论时,突出感到前人特别强调两点,一是笔法的正确,二是线条的有力。这两点其实都是要解决书法的线条质量问题。开头我认为这些理论未免片面,因为书法创作讲究笔法、墨法、结构、布局;在这四者之中,笔法只居其一,为什么要给以特别的强调?后来,我逐渐觉悟书法线条好比建筑所用的材料。无论有多么好的建筑设计,倘若搞成“豆腐渣工程”,就什么价值也没有。倘若你只是用过去北方农村常用的大土坯来建造,那也是一定造不好的。倘若连大土坯都不用,而只用纸和三夹板来糊,那就只能做成舞台上用的布景片,根本成不了建筑物。就算你用上了青砖筒瓦,要造摩天大楼还是不可能,摩天大楼需要更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决定建筑物质量的首要因素,同样,书法线条也是决定书法质量的首要因素。

高质量的书法线条必须洗炼有力,有弹性,有内劲,圆健老辣。但是你要感受到书法线条的力度却也很不容易。什么是真正的有力?胡小石先生说得最生动切实,他说:“作书所用之线条,当如钟表中常运之发条,不可如汤锅中烂煮之面条。”但即使说得这样生动,你如果少看少练,也仍然无法区分什么是发条,什么是面条;在你眼中,所有的书法线条无非是用笔墨写出来的黑道而已。至于要做到自己写出来的线条像发条而非面条,那就只有靠苦练,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再往后我觉悟到书法线条的洗练有力,实际是一个艺术准确性的问题,所以才如此重要。这不妨用打乒乓球来作比喻。初学打球的人小心翼翼,肌肉紧张,动作不准确,用的力气也不准确,只能推推托托,把球托过网去就算行了,那球根本谈不上力度;当然也有人使劲挥拍,把球打的满屋乱飞,就是不落在对方台上,这自然也谈不上力度。经过艰苦磨练,成了打乒乓的能手,那时动作准确了,力气用对

了,每个球都打得洗练有力,不但力度大,而且在对方桌上的落点也随心指挥,非常巧妙,可以得分。有些旋转球像轻烟一样飘过球网,看上去没什么力度,却因旋转而产生强大的内力,使人更难抵挡。总而言之,球击出的力度与动作的准确性、用力的准确性、效果的准确性是高度统一的。准确才能够有力,有力才标明准确。所以,书法线条有力度,有内劲,很洗炼,很矫健,实际上就是艺术准确性的具体表现。如何才能有力?只有苦练。谁要像乒乓球国手苦练乒乓球那样苦练书法,想要不成为书法家恐怕不可能。这种练很苦,不大大地克已,是坚持不了的。

下面讲第二个问题,即书法艺术的发展给传统文化提供了什么?这也可以分为“硬件”与“软件”两方面来讲。

“硬件”方面的情况很简单,就是从古至今的优秀书法作品,这已经成为传统文化总的宝库中一宗价值巨大的宝藏(实际上是无价之宝),是中国历代书法家为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所作的巨大奉献。

所谓“软件”是指表现在创作实践中的精神意识及其理论总结。主要有三点,即重视创造性,强调个性化,发挥想象力。这三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中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就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情况来看,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是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而创造与想象又总离不开作者的个性特征,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与特色。但是,从理论概括和文化思想的层面来看,传统文化(特别是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对创造性、个性化、想象力三者重视不够,比较保守。例如孔子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就意味着只要传承,不要创新。现在来看,在孔子那个时候,从上古时代传下的文化成果还并不丰厚,有些还相当原始,在那种情况下就已经强调只要“述”而不要“作”了,这种思想如何要得?就是到了今天,也不能“述而不作”,而应大力强调创新;因为以十万年、百万年后所达到的文明境界来反顾今天,那可以说现在的文明成果仍然是相当幼稚的。所以着眼未来,只有始终强调创新,才不致落后,才能卓然自立于文明世界的民族之林。

荀子是儒家的宗师之一,他的态度比孔子还保守,而且绝对化。他说:“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在他看来,有了儒家的“五经”,天地间的一切便已完备,人们自始至终只要学这几部书就可以了,再也不需要提供新的思维经验和发明创造了。

这种说法错误之极,后世的人如果照此行事,中华民族不仅不会有如此灿烂的文化,而且恐怕早已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沦落了。当然,荀子的这种谬论纯属个人一厢情愿,不可能完全束缚人们的创造要求和能力,所以中华民族代代都有重大的发明创造,并且遍布各个领域。其中,书法艺术的创造性发展尤其显得突出而持久;

它在创造性、个性化、想象力三个方面的自觉追求,的确为传统的文化思想作出了可贵的奉献。之所以这样说,并非因为我们偏爱书法艺术便故意抬高它。书法艺术在创造性、个性化、想象力三方面表现突出,是由一些特定因素决定的,实际上带有某种必然性。

第一,书法艺术在各个历史时期中,都是在实用书法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实用书法一再出现巨大的书体变化(大类就有篆、隶、正、草,小类更多,如篆有甲骨、钟鼎、大篆、小篆,隶有秦隶、汉隶、八分,楷有魏碑、唐楷。篆隶正草之后,现在又要加简化字,将来还会有新发展),这种变化是由社会生活的发展所驱动的。例如,虽然“述而不作”是孔子说的,但秦代的官吏却不能照办,因为公文多,又紧急,用篆书实在写不过来,只能创出大大简化的秦隶,否则误了公事要杀头。尽管孔子说了“述而不作”,秦代的公务人员却非“作”出秦隶不可。实用书法的形体一再大变,这就是说书法艺术的基础在变,于是书法艺术创造,形成新的创作主流(如秦篆、汉隶、晋帖、魏碑、唐楷等等)。这种创造性从根源上说,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造所驱动的,所以实际上具有必然性。

第二,写字的人各有各的性格、气质、情操、趣味、素养和智能特长,甚至个人在机体的生理结构上也各有差异。因此在实用过程中写出来的字就已经是一人一体,各不相同(所以签名的字迹可以经鉴定而确认出于何人之手);在此基础上,由于更高的美学追求和深厚的写作功夫而形成的书法艺术,就必然更加自觉、更加鲜明地表现出艺术的个性。所以,书法艺术的个性化实际上也具有必然性。但如“馆阁书法”那样,以功利逼迫人去除个性、严格按照模式来写,那就是另一回事,是违背书法创作的正常情况的。

第三,书法的创作手段很简单,不过是白纸上写黑字,而所写的又必然是大家认同的汉字,所以它在创作中所受的限制很大。限制很大而又要力求成为姿彩纷呈的精深艺术,这就不得不依靠坚实的基本功夫和活跃的“创造想象”,才能挥洒自如地写出富有新意和美学价值的书法形象。书法创作的想象,早在学习阶段便已受到训练。学书法要临写多种法贴,对不同的艺术形象在心中进行熟练而巧妙的分解与融合,这便是一种“创造想象”(相对于“再造想象”而言)。到了更高的创作阶段,还要善于吸收万物万象的线条、结构和意态之美,将其融入书法而不露拼凑的痕迹,如王義之观鹅而有悟于书法,张旭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有悟于书法,前面还说过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有悟于书法,黄庭坚观船夫荡桨而有悟于书法,李阳冰说于天地万物皆有所得,这些都是更加精深的“创造想象”。

中国书法艺术对于创造性、个性化、想象力的强调与提倡的确很突出,既摆出了许许多多实践的样板,又有一定的理论总结。因此,书法艺术对创造性、个性化、想象力的倡扬已成为一种影响相当深远的文化思想,为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富有生机活力的精神因素。

原刊《中国艺术报》2001年6月1日

传统文化的资料大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传统文化内容资料1-汉服、旗袍、中山装、其他少数民族服饰、木屐、绣花鞋、翘头履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 -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 -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 -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 -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 -石狮、飞天、太极 -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 -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

-大熊猫、鲤鱼、芭蕉扇、风箱 -黑头发黄皮肤、丹凤眼 -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 -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 -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 -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 -汉字、数字8、6、4 -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 -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 -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 -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传统文化内容资料2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问答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问答 1.南宋最有名的抗金名将,其母亲在背上刺「精忠报国」的人是岳飞。 2.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义。 3.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4.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 5.什么场合,状况可以用「弄璋之喜」来祝贺他人生子。 6.南宋最有名的抗元名将文天祥,曾写过「正气歌」。 7.“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句话出自《论语。子路从而后》。 8.传统武德的内涵为:仁、义、礼、智、信。 9.我国最早的药典学著作是《新修本草》。 10.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国最早记载“磁石召铁”即天然磁矿石能吸铁的文献资料名为《吕氏春秋》。 11.著名二胡曲《听松》《二泉映月》是由音乐家华彦钧创作的。 1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出自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之手。 13.京剧中的“大花脸”属于生旦净末丑中的净。 14.被称为国家经典的儒家著作是《论语》。 15.我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指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应天府和睢阳书院。 16.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17.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祭奠是在夏商周时代。 18.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大约是在两汉时期。 19.中国的“五岳”指的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 20.傣族人民的最大节日是泼水节,也是傣历的新年,时间大致在傣历的六月六日或七日,即公历四月中旬。 21.中国书法、绘画得力于宣纸的使用,才使作者的情感和个性充分展现出来。 22.「黛玉葬花」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故事。 23. 四大民间传说是《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24.诗文中的四君子是梅、兰、竹、菊四种植物。 25、古代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通过殿试的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 26.中国古代神话中,射太阳的英雄是后羿。 27.妈祖身边两大护卫,各显神通,一是千里眼,另一个是顺风耳。 28.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9.“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是指三年(×) (三个季度) 30..秦始皇灭六国后,统一了全国文字,这种汉字称作隶书。(×) (小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 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 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 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 经历宋、元、明、清,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发展历程秦代书法: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 秦始皇兼并天下,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权上刻制的小篆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

汉代书法:从公元前二零二年到公元二二零年四百二十六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 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 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 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 唐代书法: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 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 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宋代书法:从公元960 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 宋初的书法,是宗"二王"的。 此后《绛帖》、《潭帖》等,多从《淳化阁帖》翻刻。 米芾《书史》所指出的"趋时贵书"也造成了宋代书法每况愈下。 宋室南渡之后,如《书林藻鉴》讲:"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

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300字作文

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300字作文 要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可数不胜数,如剪纸、对联、古诗、传统节目,春节是我们最重要的节日了。 据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年的大怪物,每到春节它就会出来危害百姓。后来人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红纸剪一个“福”字贴在门上,在红纸上写一些吉利话也贴在门上,那叫年的怪物怕红色就再也不 敢来了。从此人们年年贴春联,;流传至今。每到过年,街上彩旗飘飘,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家家户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小朋友们 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到了晚上礼花满天,与家人一起吃饺子看晚会,精彩的表演引的我们哈哈大笑,如果天天过年该多好。 春节过后就是元宵佳节,也是团圆节,这天吃元宵、猜灯谜,寓意家家团团圆圆,合家幸福、安康,每人心中无比幸福快乐。中国 传统节目丰富多彩,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永远继承下去,让我们的传 统文化光辉灿烂。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佛教 为天竺所传,但如今中国境内的佛教早已被汉化)。中华文化,亦称 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 的文明。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长 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中华文明是三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 华的果实。在黄河流域产生的农业文明,受到历史时期自然地理因 素的影响,不断向长江流域农业文明过渡、发展。长江流域农业文 明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的继承和发展。黄河流域早期农业一般主要 是种植粟,长江流域农业主要是种植水稻。北方草原游牧文明是中 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流域农业文明区域和北方草原游牧文 明区域有一过渡地带,这一地带也是历史时期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主要是汉族)相互争夺的主要区域,在这一区域农业文明和游牧文 明也不断获得直接的交流、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

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单项选择题 (一)民风民俗 1.中国有一个传统习俗,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要过“小年”,通常人们要吃() A.元宵 B.饴糖 C.腊八粥 D.饺子 2.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 A.蒿饼 B.巧果 C.汤圆 D.竹筒饭 3.北方人年夜饭要一般都要吃饺子,其象征意义是() A团圆美好B年年有余C更岁交子D五福临门 4.下列哪个不是端午节的意义?( ) A.纪念屈原 B.纪念伍子胥 C.纪念范蠡 D.纪念秋瑾 5.下列哪个称号不是端午节的别称?() A.浴兰节 B.女儿节 C.地腊 D.中天节 6.三冥节指的是() A.鬼节五月节下元节 B.清明节中元节下元节 C.鬼节端午节中元节 D.重阳节冥节下元节 7.重阳节的传说和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恒景 B.后羿 C.王维 D.张衡 8.我国传统图案里以石榴象征() A.多子B.多福C.多寿D.多财 9.重阳节,人们有登高、赏菊、插茱萸和喝( )的风俗。 A.菊花酒 B.雄黄酒 C.葡萄酒 D.黄酒 10.真正意义上的春联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1.下列哪一项不是“年初一,不吃稀”的意思() A.为了过好年 B.为转变贫穷命运 C.为避免下一年犯糊涂 D.祈求来年新气象 12.清明、中元、寒衣被称为三大鬼节,清明扫墓在()已成习俗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13.新娘出嫁时蒙上红盖头,最早的原因是() A.碍于兄妹身份 B.红色彰显喜庆 C.用于比魔驱邪 D.遮挡新娘羞涩 14.妈祖是中国海洋的保护神,对她的崇拜始于()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_经典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阅读精选(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礼貌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四个特征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一样的历史时期 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一样。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 度---高深莫测。 文化纵览 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中国传统文化 1.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管子》 2.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3.法家(李悝,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4.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一)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一) 1、“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 )为杜甫撰写的 A:朱德B:郭沫若C:陈毅D:朱自清 2、“天涯何处无芳草”是哪位诗人所写? A:杜甫B:辛弃疾C:李清照D:苏轼 3、《青玉案.元夕》中“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的"阑珊”是什么意思? A:灯光黯淡B:灯光辉煌C:人声鼎沸D:人迹罕至 5、“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作者是? A:贺知章B:杜甫C:白居易D:杜牧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文天祥 7、晏殊的诗句“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所描述的是哪个节日? A:除夕B:重阳C:中秋D:霜降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7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作者是 A:王维B:王昌龄C:杜牧D:杜甫 9、“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的作者是? A:屈原B:李白C:杜牧D:岳飞 10、以下两句爱国句诗是哪位诗人所做?“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兵百万气吞吴。”A:郑成功B:陆游C:吉鸿昌D:于谦 1

11、《泊船瓜洲》的创作背景。 A:陈桥兵变B:王安石变法C:靖康之耻D:澶渊之盟12、下列名句,哪句的作者是男性诗人? A: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B: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C: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13、下列名句,哪句的作者是男性诗人? A: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B: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C: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14、诗句“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中的“坐”的含义是什么 A:停留B:徒,空C:乘,搭D:因为 15、《洛神赋》作者是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途”而无从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悲伤惆怅之情。A:孙权B:阮籍C:曹植D:诸葛亮 16、秦始皇陵是由谁设计的? A:李斯B:秦始皇C:赵高 17、下列史学著作中论及当时统治者的是哪一部?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 18、关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以下不正确的是? A:西施沉鱼B:王昭君-落雁C:杨玉环-闭月D:貂蝉-闭月 2

中华传统文化简介--资料

中华传统文化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锄头;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1.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2.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 3.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4.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8.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9.小说家(虞初《虞初周说》) 10.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思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就出自此书。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11.医家(扁鹊、淳于意、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王冰、张从正、朱震亨、李时珍、张景岳) 琴棋书画 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传统文学 主要是指诗词曲赋。 《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传统节日 中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汉民族传统节日近50个。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中华诗词 古诗、律诗、绝句、近体诗、无题诗、自度曲(词)、传统诗词等。(可归类于传统文学) 中国戏剧 京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1]、二人转、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脸谱。 中国建筑 长城、牌坊、园林、寺院、钟、塔、庙宇、井、石狮、民宅、秦砖汉瓦、兵马俑、故宫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着不可抵挡的神奇魅力。 从定义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来说,我们不能不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因为它涵盖了中华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体现出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 一、我所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我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取一个“和”字即足矣。 中国人身上的品质,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都可以用这个“和”字来阐释。 这个“和”的精神中也有着浓重的哲学意味,自古以来诸子百家的理论都注重一个“和”,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其根本都是“和”为最根本的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用阴阳五行、太极八卦来解释着世间万物的变化。 这是最朴素的世界观同时也是最朴素的人生观。 中国人思想中最为讲究的就是平衡,这种平衡是由内及外的,包括着自己内心的平衡、内心与身体的平衡乃至自己与世间万事万物的平衡。 虽然阴阳五行并无科学依据,但是确实很有道理。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此消彼长,它们之间能够保持“和”也就是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时,世间万物也就能欣欣向荣,而当阴阳不和之时则万事不顺。 阴阳两个概念涉及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医、武术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无不透露出阴阳的思想,中国人的传统世界观中也同样如此。 阴阳调和则是传统文化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追求的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是“中庸”,如同中国古代铜钱一般,外圆内方。 “中庸”最早见于《论语》。 孔子说: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论语?雍也》)中庸之道在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作一种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追求目标。 何谓“中庸”?据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恒常不易为之庸。 儒家文化的这种中庸之道塑造了中国人的中庸之德,使中国人形成了中庸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处事作风和人格境界。 我理解的中庸之道则是一种平和的态度,不挣扎亦不平庸,从容而淡定。 为人处世不偏激,同时有自己的原则、有所坚持。 这正是一种内心与外界的平衡,正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也就是内心与外界的“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目标: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也体现出了“和”的思想,修身是自身内部的“和”,是一种对于“和”也就是内心平衡与个人能力平衡的不懈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有哪些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1.宗法文化 2.农业文化 3.血缘文化. 这三种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紧密.例如:在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面,血缘关系十分重要,特别强调辈分和地位的等级差距,因此十分重视家族家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国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在鲁迅先生的小说里我们常常可以看见宗法文化对封建统治和人们思想产生的影响;我国自古以来直至今日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形态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制度。 简要的说就是: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

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有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种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 与一般的宗教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的,既是充分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这些内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随便解释得了的。所以,它与一般的宗教是不同的,它的魅力在于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说服力的。一般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只有通过虔诚地相信,才能感到神的存在,不能问、不要问为什么,是什么道理。可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各种色象的诱惑下,很多人是经不起引诱的,他们都会对自己的信仰发生动摇的。特别是一些宗教不能正确科学地解释自身,而且往往与科学思想是有抵触的(这不是说科学是正确的,科学也是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而科学的道理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认识的是物质,是事物直观的可见的表象。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宇宙飞船上天,原子弹爆炸,互联网技术,生物技术上的成就,科学观念是很易被人们接受的。由于以上原因,人们对信仰发生动摇也是很正常的,这也正是这种原因,有些基督教的牧师、天主教的神甫都背判了自己的信仰,成为上帝的罪人。更头甚者,有些神甫和牧师还染上了艾滋病,有媒体报道,他们

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常识 1.【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2.【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碧螺春(江苏吴县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3.【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4.【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5.【四大名花】牡丹(河南洛阳)、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6.【四大发明】造纸(东汉.蔡伦)、火药(唐朝)、印刷术(北宋.毕升)、指南针(北宋) 7.【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8.【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9.【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10.【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11.【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12.【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13.【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4.【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15.【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16.【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17.【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18.【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19.【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0.【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21.【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22.【五常】仁、义、礼、智、信 23.【古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24.【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25.【五彩】青、黄、赤、白、黑 26.【五音】宫、商、角、址、羽 27.【五谷】稻、黍、稷、麦、豆 28.【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29.【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30.【四大名瓷窑】河北瓷州窑、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德化窑 31.【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32.【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 33.【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4.【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国书法以汉字作为表达工具,有着几千年的光辉历史,是精华的积累。它发端于商朝的甲骨文以及后来的钟鼎文,都记录着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思想,而且经过几千年漫长岁月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书法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功能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社会生活提供意义系统和价值系统,使人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而且在知识、道德、审美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文化人方能致远。中国书法是借助于汉字的书写,通过高度概括的抽象的点画线条,表现事物和生命的姿态、内在品质以及书家对生活的情感体验的一种心灵化的精神艺术,是书家个性化审美思维方式的轨迹。换而言之,书法是书家把自己的生命情感寓于毫端也即“达其性情,形其哀乐”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书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的形态。从中国书法可以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传承的一贯性,以及中国人一贯秉持的泛艺术化、泛诗意化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传统。同时,中国文字还可以书法艺术形式向世界传播。 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涵养了中国书法。文化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后而留下的人化的印记。它包括三个层面: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书法是在观念文化产生后作为思想文化表达和交流的工具而出现的。开始是作为表达交流的符号,但随着积累、创造和发展,某些民族的书法逐渐演变成一门富有美感的艺术。其最典型的就是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世界上独特的书法,它是节奏化了的自然,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中国书法开始是以象形为基础的,后来虽然逐步抽象化,但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抽象到什么样的高度,在中国书法的骨架精髓里仍然保留着象形文化的神韵。中国历代的书法家经过钻研提升,从“泥土气”走向“书卷气”,品位越来越高,终于使书法成为世界上独特的一门文化艺术。2010年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所有中华儿女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件盛事。它表明:中国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第三,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书写对象,汉字本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经几千年仍然熠熠生辉。虽然它有着多次演变,但是仍承载着我们厚重的文化,记录着我们这个国家的兴盛衰败。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抛弃了中国书法,就等于抛弃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而抛弃历史,抛弃过去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更是强调:讲中国文化史,不能忘记了中国的茶;学中国文化,就离不开中国书法。汉字是书面传递信息的媒体,蕴含着审美价值,传承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它与汉语同为中华民族的根。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可以收到育德、固知、启智、养心、修性、健体、审美等功效,这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天天英语常识题----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传统纵览★: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 ★农业文化★:农家、农民起义、锄头。 ★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①道家(老子、庄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 ②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③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④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子》) ⑤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⑥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⑦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⑧小说家(吴承恩《西游记》、罗贯中《三国演义》、蒲松龄《聊斋志异》、曹雪芹《红楼梦》) ⑨兵家(孙膑《孙膑兵法》孙武《孙子兵法》思想:强调作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⑩医家(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下面有著作) ★琴★: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 ★棋★:中国象棋、中国围棋,对弈、棋子、棋盘。 ★书★: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竖排线装书 ★画★:国画、山水画、写意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太极)。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传统文学★:《诗经》、《汉乐府》、《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 ★传统节日★:元宵节(吃汤圆)、寒食节(只吃冷的)、清明节(扫墓)、端午节(粽子、赛龙舟、屈原)、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登山)、腊八节(大年三十、红包、守岁、团圆饭)、除夕(守岁)、春节(元日)为代表。 ★中国戏剧★:昆曲、湘剧、京剧、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 京戏脸谱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 【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 【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 【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 【扑克人物】 黑桃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丹麦人霍克拉 红桃J:查尔斯七世的宫廷随从拉海亚 梅花J:亚瑟王的著名骑士兰斯洛特 方块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罗兰 黑桃Q:帕拉斯o阿西纳,古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战争女神 红桃Q:朱尔斯,德国人,查尔斯一世的妻子 梅花Q:英国的兰开斯特王族的约克王后 方块Q:是《圣经o旧约》中的约瑟夫的妹妹,莱克尔皇后 黑桃K:戴维,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国王索洛蒙的父亲,擅长弹奏竖琴 红桃K:查尔斯一世,弗兰克国王沙勒曼 梅花K:马其顿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最早go-vern-ment世界 方块K:罗马名将和政治家朱亚斯o西泽,罗马统一后成为独裁统治者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