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4单元第13课 钓鱼的启示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4单元第13课 钓鱼的启示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正确读写“捕捞、鱼饵、鱼钩、

小心翼翼、操纵、皎洁、沮丧、诱惑、告诫、实践”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重点)

詹姆斯·勒菲斯特:美国的

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

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

操纵翕动皎洁捕捞涟漪鱼鳃zòng jiǎo

lián yī

x ī

bǔ sāi

纵 鳃 皎 翕 捕 抉

zòng sāi jiǎo x ī

bǔjúe

zhuó(衣着)

zháo(着急)

liáng(测量)

liàng(数量)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回忆了三十四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去钓鱼,父亲让我把未到开放时间钓到的大鲈鱼

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受益的事。

结构:左右组词:捕捞 打捞

造句:休渔期是禁止捕捞的。

音序:L 部首:扌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冖”稍宽,托上盖下,“力”撇画舒展。

lāo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耳”横画分布均匀。

结构:左右组词:鱼饵 诱饵

造句:爸爸用的鱼饵都是自己做的。

音序:E 部首:饣饵

ěr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斜钩舒展。

结构:左右

组词:溅落 飞溅造句:喷泉的水溅落了我一身。

音序:J 部首:氵 溅

jiàn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横折钩的折处顿笔。

结构:左右组词:鱼钩 挂钩

造句:我有一个精致的鱼钩。音序:G 部首:钅钩

ɡōu

书写指导:“羽”的钩全部去掉,“共”第二横长。

结构:上下组词:小心翼翼 尾翼 造句:他小心翼翼地把门关上,生怕惊醒了睡觉的妈妈。

音序:Y 部首:羽翼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第一个“人”的捺变成点,第二个人的捺舒展。

结构:左右组词:纵情 纵虎归山造句:打了联欢会上,我们载歌载舞,纵情欢乐。

音序:Z 部首:纟纵

zònɡ

书写指导:左小右大,竖钩在竖中线左侧。

结构:左右组词:啪嗒 噼里啪啦造句:远处传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音序:P 部首:口啪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笔画舒展,导稳住重心。

结构:左右

组词:诱惑 循循善诱造句:我们要抵挡住人生中的一切诱惑。

音序:Y 部首:讠诱

yòu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斜钩和撇画舒展有力。

结构:左右音序:J 部首:讠造句:父母告诫我们要好好学习。

组词:告诫 劝诫 诫

jiè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足”的末笔由捺变成提,右边斜钩舒展。

结构:左右音序:J 部首:足造句:我们不能随意践踏绿茵茵的小草。

组词:实践 践踏践

jiàn

辉映:操纵:皎洁:光辉映照。本文指晚霞照在湖面上。

造句:夜晚霓虹灯交相辉映。

控制、支配。本文指作者拿着鱼竿钓鱼。

造句:经过两周的实习,他已经能够熟练地操纵机器了。(月亮等)明亮而洁白。

造句:在皎洁的月光下,玫瑰园显得异常美丽。

告诫:

小心翼翼:

筋疲力尽:

警告劝诫(多用于上对下或长辈对晚辈)。造句:爷爷时常告诫我要珍惜时光。

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文中指“我”小心地拿着鱼竿。

造句:我们小心翼翼地擦拭每一件工艺品。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造句:这个活让我们筋疲力尽。

九上 部编历史 第13课教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 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 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2、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 3、从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即“他人之物”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亦即“他人之人”,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 的社会制度的到来,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体现出来。 重难点 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 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 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 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 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 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 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 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 生产,规模比较小。 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 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提示: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分散的一种状态。后来逐渐转向集中状态。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钓鱼的启示》导学案教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捕捞、鱼饵、小心翼翼”等词。 2、我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积累描写美丽月色的句子。 3、我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重点:学生解决本课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 鲈鱼又称花鲈、寨花、鲈板、四肋鱼等,俗称鲈鲛,与长江鲥鱼、太湖银鱼并称为“四大名鱼”之一。鲈鱼肉质白嫩、清香,没有腥味,肉为蒜瓣形,最宜清蒸、红烧或炖汤。鲈鱼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中均产之,黄海、渤海较多。为常见的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发展海水养殖的品种 预习任务: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把你不懂得词语在书上做上记号。 2、抄写课文中描写美丽月色的句子。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自主、合作、探究: 1、交流哪些生字词是预习时,自己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和大家交流,并解决。 2、交流课文中生词的意思。 3、试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来闯关: 1、()鱼()漪()( )闪闪小心()()()择 筋( )力()()动()()辉映()()不舍嘴()告() 解释词语:涟漪: 翕动: 乞求: 抉择: 告诫: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收获: 班级课题13钓鱼的启示课时第2课时 学习目标: B、我能体会到父亲对“我”的严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地父爱。 C、我能从课文中领悟到一个做人的道理。 学习重点: 领会课文结尾处,三十四年过去后,作者的感悟。 预习任务: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抄写课文中三十四年过去后作者的感悟。 3、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 自主、合作、探究: 1、父亲要“我”把到手的鲈鱼放掉,态度是那么坚决,是不讲理?不爱我吗? 2、精读课文,划出文中父亲对“我”深深的爱和严格道德教育的句子,并谈谈你的体会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质教案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小学生]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精讲

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精讲 2019-09-01原文 电子教材

课文朗读点击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知识点 课文主题: 作者热情讴歌中国少年创建“少年中国”的英雄姿态和“少年中国”的光辉未来,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表达了殷切期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课内问题: 1、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答:初升的太阳,奔腾的黄河,腾跃的蛟龙,啸鸣的乳虎,展翅试飞的鹰隼,珍奇的花蕾,刚磨好的宝剑。 2、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少年中国就像中国少年一样,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拥有光辉的未来;中国少年也如同发展的少年中国,敢想敢做,前途无限。少年中国只有在中国少年的带领下,才能明智、富足、强盛、独立、自由、进步。 生字组词: 泻:倾泻腹泻流泻一泻千里上吐下泄 潜:潜泳潜藏潜逃潜水潜移默化 试:试验试用考试测试试题口试 胎:胎生胚胎怀胎胎记内胎轮胎 皇:堂皇皇帝皇宫皇室皇皇巨著 履:履行履历衣履如履薄冰削足适履 疆:边疆疆界疆土疆场万寿无疆 多音字: 爪:zhǎo爪牙zhuǎ爪子 奇:qi奇怪jī奇数

形近字: 潜(潜伏)替(代替) 试(试验)诚(真诚) 胎(胚胎)抬(抬走) 译文; 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灿烂明丽茂盛茁壮;干将剑新磨,闪射出光芒。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前途象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疆! 图文解读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优质教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 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关内容,了解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知道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据经济危机的特点,展示适当资料、图片,了解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探讨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措施及其成效,客观地评价罗斯福新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1.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上升了55%,而他们的平均工资却只增加了2%。越来越多的财富聚集到少数人的手中,5%的人掌握了美国1/3的财富,绝大多数家庭挣扎在温饱线上或者连温饱水平都达不到。 材料二: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美国人现在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任意款式……的福特汽车”。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 设问1:根据材料一,想一想:美国繁荣表象下存在着怎样的问题?以福特为代表的资本家们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少年中国说》教案设计

13少年中国说(节选)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文表现了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设计就把体会作者对国家前途满怀信心的豪迈感情作为教读的主线,借助文言文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汲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课文的背景资料,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正值少年。有人说,少年是一首诗,浪漫隽永,明秀悠长;也有人说,少年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早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个人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他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板书课题) 2.解题:“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可以说明……在这篇文章中是议论。 设计意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联系学生的实际,采用赞美少年的方式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听清生字的读音。

2.自读自学。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生字,注意会认字中“鳞”的笔画较多;“哉”的字形要注意右上一点和右下一撇要同时存在。 (3)再读课文,注意停顿。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惶”读huánɡ,不读huǎnɡ,也不读huānɡ。 “哉”读平舌音。 (2)辨清字形。 ①“泻”与“泄”的字形、字义要区分开。(“泻”指液体很快地流下;“泄”也有液体、气体排出的意思,也指透露。) ②“履”和“覆”的字形要区分开。(两者部首不同) ③“疆”字左下的“”不要丢。 (3)读好词语。 一泻汪洋鳞爪飞扬百兽震惶 奇花初胎地履其黄美哉 (4)读好句子。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4.指名读课文,指导读准停顿。 5.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这是一篇政论文,梁启超以其忧国忧民之心和卓越的文采,写下了著名的《少年中国说》,作者认为创造出这样一个“少年中国”是每一个中国少年的责任。 6.大声朗读,了解内容。 自由大声朗读,小组交流,理清文章脉络,教师帮助小结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主题:中国的崛起,希望寄托在中国少年身上,作者坚信中国少年必有志士,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 2.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来源:学_科_网] 3.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庄园制度的变化 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__垦殖运动__,__垦殖者__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这些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随着法律的规范,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__劳役量__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 3.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直领地达到一个高潮,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__租地农场__。 4.13世纪,农村出现了__分散__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__集中__的手工工场。

5.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__劳动力__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__雇佣__关系。[来源:学科网] 6.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__资本主义化__,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知识点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7.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__社会结构__发生了改变。富裕__农民__、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8.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__城市居民__,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取得了特殊的法律地位。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 2.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来源:学。科。网Z。X。X。K] 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3.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来 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312927519.html,] 4.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探究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教案)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浓浓家国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和《圆明园的毁灭》三篇精读课文,以及1篇略读课文《无名岛》组成。《古诗三首》分别记录了宋代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以及清代的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一首,三首古诗体现了诗人满满的爱国情怀;《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名岛》主要讲了将军上岛后发生的事情,表达了战士们对祖国领土的热爱,抒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三首》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去查找写作的背景,了解诗人,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如当时宋代的社会环境等;《无名岛》一文鼓励学生去查找我国海岛战士生活的相关资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和感受文中的含义和包含的情感,学会积累,学习拓展运用。 (2)学习列提纲,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这次习作中,要求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后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的美好愿望,通过列写作提纲,让学生分段叙述,将文章写清楚。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网络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查找资料,有一定查找资料的基础,但有针对性的查找和筛选需要的材料的能力较弱,还需要训练。 本次习作,对学生来说可写的东西很多,如何将所写的内容合理安排,需要学生学会写作前列提纲,这个方法对学生来说之前接触少,但对于用几个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时常接触,这种需要一个转换,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提高学生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精美教案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材分析: 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以及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所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预示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强大起来,为文艺复兴运动,准备了经济上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 2、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 3、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4、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即“他人之物”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亦即“他人之人”,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体现出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庄园制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 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教学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提示: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分散的一种状态。后来逐渐转向集中状态。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目标导学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1.材料展示: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园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提示: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富裕的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2.材料探究: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的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的教案语文课中有很多课文是重点课文,需要与略读课文区分开,下面就是为您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的教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一)领会诗歌的主旨。 (二)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1课时。 (一)导语 大文学家E·庞德曾这样评价一位文学家的作品:“我在这些诗中发现了一种极其普通的情感,使人想起在我们西方生活的烦恼之中、在城市的喧嚣之中、在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的尖叫之中,以及在广告的旋涡之中常常被忽视的许许多多东西……”E·庞德所说的这位文学家就是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文学家泰戈尔。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一首诗歌《纸船》,看看我们是否也能从这首诗歌当中拾回被我们忽视甚至忘却的东西。 (二)检查预习情况 老师在学生回答、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归纳相关内容: 1作者生平简介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

长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反战和平团体。致力教育改革,创办国际大学。作品反映了在英帝国主义统治下,印度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痛苦的生活,表现了摆脱殖民主义统治和封建势力压迫的愿望;歌颂祖国,赞美大自然,具有独特民族风格。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剧本《红夹竹桃》《邮局》,长篇小说《沉船》《戈拉》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词语解释: 异地——他乡;外乡。仰望——抬着头向上看。 游伴——游玩的伴侣。浮泛——漂浮在水面上。 (三)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并思考:围绕“纸船”,文学家描绘了哪些内容明确:围绕“纸船”,文学家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先是想到写有“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纸船让异地的人得到,然后想到用船载着秀利花平安地带到岸上,接着想到天上的船也能放下来同“我”的船比赛,最后想到梦里睡仙坐在船里。 2放录音或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出节奏,把握感情基调。 3学生齐读诗歌。 明确: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文艺复兴运动 教案

第13课文艺复兴运动 教学目标1.知道文艺复兴运动||,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2.知道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三位杰出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教学重点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起点、核心思想、 代表人物及相应作品||。 教 学 难点 认识到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及历史意义||,懂得 它是“创新”||,而不是“复古”||。 教[来源学#科 #网]学内 [来源学_科_网 Z_X_X_K]容 [来源:1ZXXK]新 课 导 入 导入1(情境式导入)播放文艺复兴运动视频||,由此导入新课||。 导入2(问题式导入)师:请同学们阅读P87的导言||,找出最能反映其中心思想的句子||。(学生朗读导言)朗读不错||,现在请同学回答中心句子||。 生:“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西欧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一批思想文化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猛烈攻击为神学迷信所禁锢的封建精神堡垒”||。[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312927519.html,][来源:1] 师:不错||。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的重点||。由此导入新课||。 课 堂 探 究 板块一西欧的文艺复兴 让学生阅读本小节内容回答问题: 1.让学生分组讨论:文艺复兴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案: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师肯定学生的答案是对的||,并且是根本原因||,然后引导学生回忆第8课“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中“西欧城市的兴起”||,在当时著名的城市中意大利最多||。而城市兴起的作用||,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2.说说文艺复兴的时间、兴起国家、实质、核心思想各是什么? 答案:从14世纪到16世纪;意大利;实质并不是复古||,而是新文化思想的创新;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3.学生分组讨论:人文主义提倡什么? 答案:人文主义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4.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说文艺复兴的实质并不是复古||,而是新文化思想的创新? 答案:因为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当时教权大于王权||。人们只能借助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来反封建||,而反封建首先体现为反神学||,反对神学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重要特点||。 所以我们把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称为文艺复兴||。 5.学生分组议一议:文艺复兴运动有何影响? 答案: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条件||。 过渡语:解放思想是指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中解放出来||,开始用“我”的眼睛而不是“神”的眼睛看世界||。在这一过程中意大利的杰出文学家但丁做出了杰出贡献||。 板块二但丁与《神曲》 让学生阅读本小节内容回答问题: 展示图片但丁像(见课件)||,说说他是哪个国家的文学家?代表作是什么?他有何历史地位? 答案:意大利;《神曲》;地位:被誉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是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 过渡语: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除了但丁还有意大利的达·芬奇||。 教学内课 堂 探 板块三达·芬奇与《蒙娜丽莎》 让学生阅读本小节内容回答问题: 1.说出“文艺复兴美术三杰”的名字及达·芬奇的绘画名作的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鹰隼试翼,风尘翕张]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隼:一种凶猛的鸟。翕张:一合一张。 ②[矞矞皇皇]华美瑰丽,富丽堂皇。 ③[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发出耀眼的光芒。干将:古代宝剑名。硎:磨刀石。 ④[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履:踩,踏。 ⑤[八荒]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

北八个方向上极远的地方。 ⑥[哉]表示赞叹,相当于“啊”。【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少年中国说》知识点 课文主题: 作者热情讴歌中国少年创建“少年中国”的英雄姿态和“少年中国”的光辉未来,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表达了殷切期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课内问题: 1、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答:初升的太阳,奔腾的黄河,腾跃的蛟龙,啸鸣的乳虎,展翅试飞的鹰隼,珍奇的花蕾,刚磨好的宝剑。 2、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少年中国就像中国少年一样,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拥有光辉的未来;中国少年也如同发展的少年中国,敢想敢做,前途无限。少年中国只有在中国少年的带领下,才能明智、富足、强盛、独立、自由、进步。 生字组词: 泻:倾泻腹泻流泻一泻千里上吐下泄 潜:潜泳潜藏潜逃潜水潜移默化 试:试验试用考试测试试题口试 胎:胎生胚胎怀胎胎记内胎轮胎 皇:堂皇皇帝皇宫皇室皇皇巨著 履:履行履历衣履如履薄冰削足适履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至21课知识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 步入近代 【思维导图】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课程标准:讲述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等生产组织的确立。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欧经济社会的重要变化。 1、农业的新变化: (1)11世纪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新开发地区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土地的经营方式的变化: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出现租地农场。 (3)租地农场特点:农场主与农民之间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剥削关系。 2、手工业新变化:出现集中手工工场;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体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3.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4.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出现: 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中富裕农民、骑士和乡绅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 课程标准:知道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一、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兴起背景: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2.兴起的时间、地点:14世纪 、 意大利 3.核心思想:人文主义思潮 4.性质: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 5.方式: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 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有继承,更有创新。 6. 意义或影响: (1)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延续了近300年之久。 (2)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 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但丁 1.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 2.代表作:长篇诗作《神曲》。 (1)《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2)表达的思想: 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 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级的情感与理想。 3.文艺复兴文学三杰指的是: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三、达·芬奇 1.达·芬奇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代表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2.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指的是: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四、莎士比亚 1.文艺复兴向外传播时间及范围:15、16世纪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 2.莎士比亚的成就及体现的思想内容 (1)代表作:《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2)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第15课 探寻新航路 课程标准:讲述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的相关史实。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2. 社会根源:马可波罗在行纪中描述了东方的富庶,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的向往。 3.商业因素:15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东西方贸易所有重要传统商道。 4.客观条件:地圆学说的流行、“罗盘”导航技术及造船技术也取得了突破。 二、新航路的开辟 1.航海家及及航海成就: 1.迪亚士和他的航海:(1)时间:1487--1488年(2)资助国:葡萄牙(3)路线:1488年到达了非洲的好望角(4)成就:打开了绕道非洲南端通往东方的航路 2.达·伽马及航海成就:(1)时 间:1497--1498(2)资助国:葡萄牙(3)路线及成就: 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 3.哥伦布及航海成就:(1)时 间:1492年8月(2)资助国:西班牙 (3)路线及成就:1492年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等。 4.麦哲伦船队及航海成就 (1)背 景:哥伦布并没有给西班牙带来预想中的财富,但是向西航行寻找达到亚洲航线的梦想依然激励着欧洲人继续探险。 (2)时 间:1519--1522(3)资助国: 西班牙 (4)路 线:从西班牙出发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实现全球航行。 (5)意 义: 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麦哲 伦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他的船队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案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1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农业出现了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手工业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欧洲王权得到加强。 过程与方法:租地农场的出现、发展导致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商人地位的变化,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情感、意志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洲庄园的衰落 难点:租地农场、手工业的发展、商人地位的变化产生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正处于一个转型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农村新的变化:11世纪以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荒地、林地、沼泽地被开发出来,耕地面积扩大,有的是领主主持开发的,大多数是农民开发的,这些新开发的地区成为具有独立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变化: 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又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通过纳税迁徙,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生束缚的机会。 3、庄园的衰落:农民取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庄园制度下的小块土地,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生产经营活动,加上一些领主不善于经营,于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 4、租地农场:14世纪中叶以后,领主出租直领地达到一个高潮,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少年中国说》课文原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鹰隼试翼,风尘翕张]鹰隼展翅试飞,掀起狂风,飞沙走石。隼:一种凶猛的鸟。翕张:一合一张。 ②[矞矞皇皇]华美瑰丽,富丽堂皇。 ③[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发出耀眼的光芒。干将:古代宝剑名。硎:磨刀石。 ④[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履:踩,踏。 ⑤[八荒]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上极远的地方。 ⑥[哉]表示赞叹,相当于“啊”。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少年中国说》知识点课文主题: 作者热情讴歌中国少年创建“少年中国”的英雄姿态和“少年中国” 的光辉未来,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表达了殷切期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课内问题: 1、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答:初升的太阳,奔腾的黄河,腾跃的蛟龙,啸鸣的乳虎,展翅试飞的鹰隼,珍奇的花蕾,刚磨好的宝剑。 2、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少年中国就像中国少年一样,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拥有光辉的未来;中国少年也如同发展的少年中国,敢想敢做,前途无限。少年中国只有在中国少年的带领下,才能明智、富足、强盛、独立、自由、进步。 生字组词: 泻:倾泻腹泻流泻一泻千里上吐下泄 潜:潜泳潜藏潜逃潜水潜移默化 试:试验试用考试测试试题口试 胎:胎生胚胎怀胎胎记内胎轮胎 皇:堂皇皇帝皇宫皇室皇皇巨著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少年中国说

第13课《少年中国说(节选)》知识点 课文主题: 作者热情讴歌中国少年创建“少年中国”的英雄姿态和“少年中国”的光辉未来,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表达了殷切期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课内问题: 1、课文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答:初升的太阳,奔腾的黄河,腾跃的蛟龙,啸鸣的乳虎,展翅试飞的鹰隼,珍奇的花蕾,刚磨好的 宝剑。 2、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少年中国就像中国少年一样,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正处于蓬勃发展之中,拥有光辉的未来;中 国少年也如同发展的少年中国,敢想敢做,前途无限。少年中国只有在中国少年的带领下,才能明智、富足、强盛、独立、自由、进步。 生字组词: 泻:倾泻腹泻流泻一泻千里上吐下泄 潜:潜泳潜藏潜逃潜水潜移默化 试:试验试用考试测试试题口试 胎:胎生胚胎怀胎胎记内胎轮胎 皇:堂皇皇帝皇宫皇室皇皇巨著 履:履行履历衣履如履薄冰削足适履 疆:边疆疆界疆土疆场万寿无疆 多音字: 爪:zhǎo爪牙zhuǎ爪子 奇:qi奇怪jī奇数 形近字: 潜(潜伏)替(代替) 试(试验)诚(真诚) 胎(胚胎)抬(抬走) 译文; 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灿烂明丽茂盛茁壮;干将剑新磨,闪射出光芒。头顶着苍天,脚踏着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前途象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929 — 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教学难点:1929 — 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 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 一一富兰克林 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 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2 —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汽 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 “妈妈,天气这么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 ,我们没有钱 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 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

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 设问: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入河中? 提示: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 格,保证利润。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 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图解原因】 2?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特点 提示:(1)表现: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银行破产、失业增加。 ⑵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目标导学二:罗斯福新政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结合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与特点。 材料一:时代呼喊变革,人民呼唤变革,就是在这一片变革声中,美国1932年大选年拉开了序幕。罗斯福与时任总统的胡佛对决。胡佛总统依旧坚持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而罗斯福说:“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他给美国人民带来了希望,最终罗斯福以472 : 59的绝对优势胜出。美国人民选择了罗斯福,意味着美国人民选择了创新。但是罗斯福总统真的能引导美国人民从危机中走出来吗?当时很多人都是心存疑虑的,说他是一个瘫痪的总统治理一个瘫痪的国家。 大获全胜的罗斯福与农民交谈 材料二: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 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 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