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植物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指南(王关林,方宏筠)思维导图

植物基因工程实验技术指南(王关林,方宏筠)思维导图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英国人托尼?巴赞(TonyBuzan)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一种组织性思维工具与笔记方法。它一般以某一主题为中心,通过带顺序标号的树状结构,将人的认知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设计的思路、途径有组织、分层次而放射式、互相关联地展现出来。根据左右大脑负责处理不同性质事情的特点,思维导图通过一些形象性的描述使人可以很好地将左右大脑合二为一,将大脑的思维过程进行可视化的展示,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基于思维导图的学习过程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念,它的运用将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组织工具和认知策略,有利于信息技术知识的管理与建构,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贯穿整个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之中,更加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其他情境中回忆、迁移、使用甚至发展这些知识。 1.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师生的知识网络构建之中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信息技术教师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

框架体系,对课程知识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设计更加系统、科学、有效。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考试大纲等画出关于该学科整个学期或年度课程的思维导图,然后再细化到每次课的内容结构,并在其中标明主次,这些教学内容导图有助于教师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也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重难点。 在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五课《计算机病毒与木马》的学习中,笔者设置了一个任务“计算机病毒”。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事先给他们准备好的资料,最后形成一张“计算机病毒”的思维导图。 在本节教学中,“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学生从“计算机病毒”中心出发――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弄清楚计算机病毒的主要危害――什么是木马――木马的主要危害――计算机病毒与木马的联系和区别,形成一张思维网络图(如图1)。 图1 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自主探究,一边思考总结一边画出思维导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枯燥概念的兴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之中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环境下,教师设置合理的学习任

基因工程实验技术介绍

一、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提取 质粒DNA的提取是从事基因工程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实验技术,但提取方法有很多种,以下介绍一种最常用的方法:碱裂解法。此方法适用于小量质粒DNA的提取,提取的质粒DNA可直接用于酶切、PCR扩增、银染序列分析。方法如下: 1、接1%含质粒的大肠杆菌细胞于2ml LB培养 基。 2、37℃振荡培养过夜。 3、取1.5ml菌体于Ep管,以4000rpm离心3 min,弃上清液。 4、加0.lml溶液I(1%葡萄糖,50mM/L EDTA pH8.0,25mM/L Tris-H Cl pH8.0)充分混合。 5、加入0.2ml溶液 II(0.2 mM/L NaOH,1% SDS),轻轻翻转混匀,置于冰浴5 min 。 6、加入0.15m1预冷溶液III(5 mol/L KAc,p H4.8),轻轻翻转混匀,置于冰浴5 min 。 7、以10,000rpm离心20min,取上清液于另 一新Ep管 8、加入等体积的异戊醇,混匀后于?0℃静置1 0min。 9、再以10,000rpm离心20min,弃上清。 10、用70%乙醇0.5ml洗涤一次,抽干所有 液体。 11、待沉淀干燥后,溶于0.05mlTE缓冲液中 二、质粒DNA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琼脂糖是从海藻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线状高聚物,应选用电泳纯的,琼脂糖此级产品筛除了抑制物和核酸酶,而且用溴化乙锭染色后荧光背景最小。 (1)琼脂糖凝胶电泳装置

由于琼脂糖凝胶电泳既要求不高,而适应性又强,在过去15年里已成功地设计了形形色色及大大小小的电泳槽。对这些装置的选择主要是依据个人的喜恶。使用最普遍的装置是Walt er Schaffner发明的水平板凝胶。 水平板凝胶通常在一块可安放于电泳槽平台的玻璃板或塑料盘上灌制。在有些装置中,则可将凝胶直接铺在平台上。凝胶恰好浸在缓冲液液面下进行电泳。凝胶的电阻几乎与缓冲液的电阻相同,所以有相当一部分的电流将通过凝胶的全长。 (2)琼脂糖凝胶的制备 琼脂糖凝胶的制备是将琼脂糖在所需缓冲液中熔化成清澈、透明的溶液。然后将熔化液倒入胶模中,令其固化。凝固后,琼脂糖形成一种固体基质,其密度取决于琼脂糖的浓度。通贯凝胶的电场接通后,在中性pH值下带负电荷的DNA向阳极迁移。 (3)琼脂糖凝胶的染色 电泳完毕,将琼脂糖凝胶转移入含EB的染液中,染色10分钟,取出紫外灯下观察。 三、质粒DNA热激法转化大肠杆菌 感受态的细胞可以摄入外部溶液中的DNA,而常态的细胞却不能,所以要转化质粒DNA进入大肠杆菌必须首先制备感受态的大肠杆菌细胞。 1、取1%大肠杆菌E.coli接种于含2ml LB培 养基的试管中,37℃振荡培养过夜 2、取0.1ml过夜培养物转种于含10ml LB培 养基的三角瓶中,37℃振荡培养3h至OD600=0. 3 3、然后把培养物倒入1.5ml离心管中,冰浴1 0min。 4、在4℃下以4000rpm离心5min,去上清液 5、把菌体悬浮于15m1冰冷的0.1M CaCl2溶液 中,置冰上30min 6、然后再在4℃下以4000rpm离心10min,去 上清液

基因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一)基因工程的定义、诞生及重大发现 基因工程是利用人工的方法将DNA在体外进行切割,再和一定的载体拼接重组,获得重组的DNA分子,然后导入宿主细胞或者个体,使受体生物的遗传特性得到修饰或改变的过程。 基因工程的正式诞生是以斯坦福大学的Cohen等人于1973年建立的基因工程的基本模式为标志。Cohen的实验向人们证实,基因工程很容易打破不同的物种之间的界限,可以依据人们的目的和意愿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甚至创造新的生命类型,因此把这一年定为基因工程诞生元年。基因工程得以诞生完全依赖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学等多学科研究的一系列重大突破,概括起来,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理论上的三大发现和技术上的三大发现对基因工程的诞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基因工程理论上的三大发现: (1)1928年,英国医生格里菲斯发现了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 (2)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明确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的机制 (3)1961年,以莱文伯格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1966年全部破译了64个密码,编排了一本遗传密码字典。 基因工程技术上的三大发现: (1)DNA分子的体外切割和连接。 (2)利用载体携带DNA片段 (3)大肠埃希菌转化体系的建立 (二)园艺基因工程的介绍 园艺基因工程具有的特点:1、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园艺植物遗传资源丰富3、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4、染色体基因组庞大而且往往是多倍体。 园艺基因工程主要包括:目的基因的克隆、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的植物细胞的遗传转化、细胞培养及蜘蛛再生、转化植株的筛选与鉴定等。 园艺基因工程的研究与发展的领域:1、花卉基因工程2、果树基因工程3、蔬菜基因工程4、药用植物基因工程 -----------------------文献 (三)基因工程在农业中应用实例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在世界上不少地方视频的供给都成了大问题。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为最终解决了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可培育出具备抗寒、抗旱、抗盐碱、抗病等特性的品种,使得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范围大大增加。 (1)提高植物固氮能力和光合效率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合成脯氨酸有关的基因,将其转入固氮菌后,后者获得了即固氮又抗盐的能力,从而有助于植物的生长。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高低决定了其产量的多少,英国剑桥的植物育种所研究了如何转移叶绿体基因,将其中的高光效基因转移到另一种品种中去,以增强其光和效率,从而能产生更多的粮食。根瘤菌可帮助豆科植物固定、吸收和利用空气中游离的氮,科学家们曾把肺炎克氏杆菌的孤单基因转入大肠杆菌,是大肠杆菌也能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日本已成功将固氮基因转入到水稻根系微生物中,这种微生物可向水稻提供1/5的需氮量,因而可减少氮肥的使用量。 (2)提高粮食蛋白质含量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使粮食中的蛋白质含量提高。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人员从菜豆中提取了储藏蛋白质基因,并将其转移到向日葵中后,表达了该基因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他们把玉米醇溶蛋白基因转移到了向日葵根部的细胞中。这些实验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探究

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学会思维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成为一个有思维的人是新时代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可见思维发展的重要性。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数学学科又是培养人思维的主要学科之一,因此研究如何在数学复习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思维导图是一个开发思维的有效工具,将其引入中学数学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中学数学教材内容螺旋式的安排特点,将思维导图引入中学数学复习课堂,利用思维导图的绘制提高学生的数学复习能力,这里数学复习能力的提高包括数学思维能力、自我梳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的能力以及单元测试成绩的提高。思维导图和中学数学复习课堂的结合,将复习课上学生的复习思维过程可视化,以供教师指导、学生交流,可以说是提高中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思维导图的理论,通过教学实践,对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究。 【关键词】思维导图;数学;复习课 一、思维导图概念 思维导图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与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思维导图以直观形象的图式建立起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它往往是从一个主要概念开始,随着思维的不断深入,逐步建立的一个有序的发散的图。它是对思维过程的导向和记录。[1]思维导图是一种强大的图形技术,这种技术为开发大脑潜能提供了一种通用的工具。从知识表示的能力看,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是知识和思维过程的图形化表征,学习者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迅速掌握整个知识架构,从而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促进知识的迁移。[2]思维导图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中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现状 我国中学数学教学虽然是在不断改革,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中,但就其现状来看,很多课堂教学只是停留于形式上的改革,没有从其根本改变传统课堂模式。重目标轻能力,重记忆轻思维,重灌输轻启发的现状仍然存在,学生的合作、创新意识薄弱,只是一味地进行数学题练习,应付考试,分数提高了却没有获得数学思维,同时还对数学失去了兴趣,

植物基因工程实验技术

植物基因工程实验技术
编者: 赵 燕
主审: 张学文
湖南农业大学植物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2007 年 4 月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也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 要手段. 掌握基因工程技术对于生物技术专业及其它生物学相关专业 学生都很重要. 基因工程本身是由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操作技术组成的系统性技 术体系,本实验指导侧重于 DNA 重组操作,将基因工程操作的常用 和核心技术组织起来, 以为我校生物技术本科生及有关专业研究生基 因工程实验提供简单而明确的指导. 为适应基因工程的飞速发展,一些生物技术公司匠心独运,开发 出专门的试剂盒,使一些复杂的实验操作简单化了.这对于实验者来 说自然是好事,但也使实验者动手胜于用脑.对于实验人员来说,一 定应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才会在实验中运用自己的知识予以创新性 的发展.期望本实验指导不成为实验中的教条.


2007 年 4 月
1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实验八 实验九 实验十 附录:

大肠杆菌的对照培养,单菌落的分离及菌种保存 ...............3 强碱法小量制备质粒 DNA.....................................................5 琼脂糖凝胶电泳......................................................................7 植物总 DNA 的提取,纯化和检测 ........................................9 DNA 的 PCR 扩增................................................................. 11 植物总 RNA 的分离 .............................................................15 RT-PCR..................................................................................17 体外重组分子的构建,筛选及检测.....................................21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筛选及检测.....................................22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 ................................................................23 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与器皿 .....................................................24
2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基因技术实验指导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低温离心机、恒温振荡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等仪器的使用。 2 学习真核生物的转基因技术及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原理;掌握农杆菌介导转化植物的实验方法,了解转基因技术的操作流程。 二、实验原理 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 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组中。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体系。人们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借助农杆菌的感染实现外源基因向植物细胞的转移与整合,然后通过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再生出转基因植株。 实验一培养基配制 一、仪器和试剂 1、仪器: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 2、药品:Beef extract (牛肉浸膏) 5g/L ,Yeast extract (酵母提取物) 1g/L ,Peptone (蛋白胨) 5g/L ,Sucrose (蔗糖) 5g/L ,MgSO4.7H2O 0.4g/100ml ,Agar (琼脂)1.5g/100ml,MS粉,有机溶液,肌醇,Fe盐,NAA(萘乙酸),6-BA (6-苄氨基腺嘌呤),卡那霉素(kan),利福平(rif ),链霉素(str )。 二、实验方法 第一组配制YEB固体培养基 1、配制250mlYEB固体培养基:先称取1.25g Beef extract (牛肉浸膏); 1.25g Peptone (蛋白胨);0.25g Yeast extract (酵母提取物);1.25g Sucrose

(蔗糖);1g MgS04.7H2O琼脂粉3.75g ;将上述药品置于250ml三角瓶中,用量筒称取 200ml蒸馏水将其溶解混匀,然后再定容至250ml,用NaOH调pH=7.4。 2、灭菌:将盛有250ml 培养基的三角瓶封口,在三角瓶表面写清培养基名称,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 3、抗生素的加入:高压灭菌后,待培养基温度降到50-60 C时(手可触摸)加入已经过滤好的抗生素(100用/ml kan+50⑷/ml Str+ 50旧/ml rif ),以免温度过高导致抗生素失效。 4 、倒板:将抗生素与培养基混匀,每个平皿倒15ml 培养基,可以倒16个平皿,倒完后打开平皿盖,在紫外灯下照10min,等待培养基凝固,盖上平皿盖,封口备用。 第二组配制YEB液体培养基 1、配制500mlYEB液体培养基:先称取2.5g Beef extract (牛肉浸膏);2.5g Peptone (蛋白胨); 0.5g Yeast extract (酵母提取物); 2.5g Sucrose (蔗糖); 2g MgSO4.7H2O将上述药品置于500ml三角瓶中,用量筒称取450ml蒸馏水将其溶解混匀,然后再定容至500ml,用NaOH调pH=7.4。 2、灭菌:将盛有500ml 培养基的三角瓶封口,在三角瓶表面写清培养基名称,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 3、抗生素的加入:高压灭菌后,待培养基温度降到50-60 C时(手可触摸)加入已经过滤好的抗生素(100用/ml kan+50⑷/ml Str+ 50旧/ml rif ),以免温度过高导致抗生素失效。 4 、分装:将培养基分别分装到试管和三角瓶中,每个试管中分装5ml,分 装12个试管。每个三角瓶中倒入35ml,共12个三角瓶。 5、分装好后,封口备用。 第三组配制MS液体培养基 1、配制500mlMS液体培养基:先在500ml三角瓶中加入400ml蒸馏水,称取2.15gMS 粉置于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再向其中加入5ml 100倍Fe盐浓缩液;5ml100倍肌醇浓缩液;5ml有机溶液的混合液,然后混匀定容至500ml,用NaOH 调pH=5.8。

植物基因工程的重要意义

植物基因工程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植物基因工程技术,转基因 正文: 作为21世纪科技的重要发展项目,基因工程技术在植物方面应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实现超远缘育种,克服不亲和障碍 我们知道,在作物育种中最早应用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种技术已在花卉、药材、森林和农作物育苗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已在甘蔗、人参和马铃薯等方面收到显著经济效益。此外,还可从培养细胞或再生植株选择所需要的突变体。如Shepard(1983)从马铃薯培养物中选出一种能抗腹疫病(Phytophthorainfectans)的抗性植株以及利用培养细胞生产诸如喜树碱等化合物。但以上方法只是同类植株的基因改变。此外人们还对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进行了研究。但是植物细胞融合后性状的表达,取决于它在以后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是否发生交换或丢失情况。[1]但到目前为止,由融合的细胞而能培养成植株者容寥寥无几,这可以说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的最早例子。如果说细胞融合可以克服种属之间不亲和性,而基因重组则可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了。动物基因如萤火虫的发光蛋白基因,寒带鱼的抗冻蛋白基因,蛇、蝎的毒液基因等也已转移给作物,分别获得能发光的转基因烟草,抗寒的转基因甜菜、转基因番茄和抗虫的转基因棉花等。[2]由此可见,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后引发的改变是巨大的。 2.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增强作物改良力度,促进品种更新换代 作物改良基本有两方面,其中提高作物品种的光合与养分效率、病害与虫害抗性正在成为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重点,促使作物品种适应低温、干旱、雨涝、土壤瘠薄和盐碱以及温室效应等新旧灾害从而提高作物产量,也已成为基因工程育种的主要内容。 农业生产中,增加粮食产量无非依靠两种途径:一是提高作物品种的生产能力;二是减轻环境因素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因虫害、病害、草害以及寒冷、干旱、盐碱等灾害对粮食生产所造成的损失令人惊叹:全球每年因虫害与病害所造成的作物减产达30%以上,因杂草所损失的粮食至少在10%以上,再加上低温、干旱和盐碱等各种因素,全世界每年至少要损失粮食产量的一半以上。[3~5] 同时,为了防治病虫害及杂草等,还要施用大量的化学农药,这不仅消耗大量的能源,更严重的是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甚至是不可逆的破坏。为了摆脱上述困境,从20世纪80年代起,人们开始研究和利用转基因抗性植物来预防病虫害和杂草等,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与传统作物育种技术相比,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遗传育种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方面由于它可以将特定的抗性基因定向转移,因而成功率较高,可大大提高选择效率,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传统育种工作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是其基因来源打破了种属的界限,除了植物基因以外,动物和微生物的抗性基因都可以作为外源基因转人植物基因组中,并获得表达。[6] 3.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拓宽应用研究,扩大生产领域 随着转基因植物技术日益成熟,利用植物的生物反应器作用,进行贵重药品、人畜疫苗和精细化工等的生产,因具有成本低,竞争力强的吸引力,正在成为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的新兴热门领域。现已成功地将干扰素、胰岛素、多肽抗体、人血清白蛋白等基因转给植物进行这些药物的生产。美国现已得到多肽抗体转基因烟草,美国还在通过转基因植物研制麻疹、乙肝、艾滋病等疫苗,甚至成功地获得了口服植物疫苗。现国际上正在出现研制营养药物的新思路。此外,现还大量进行用于塑料、染料、涂料、洗涤、香料、润滑剂等的转基因植物研究。据

作业1: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制定信息技术助力解决学习难点活动组织研修计划

一、结合自身的情况,谈谈自身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情况,并进行自我评价。 自年从教以来,我努力学习,专研各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从一个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知半解的新人逐渐地磨练成了一个信息技术教学技能掌控比较好的年轻教师,当然,在不断进取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罗列如下:1、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信息技术的动画效果不够理想。 2、课件设计比较生硬,缺乏创新意识。 3、对科研方面缺乏研究,信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仍有待加强。 二、结合诊断测评及自身的实际,您认为您在信息技术方面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最希望在哪些方面获得提高? 1、信息技能的获取: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将所收集到的信息加以提取。 2. 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获取到的丰富信息进行筛选,鉴别自己所需的信息,并加以判断它们的可信度和实用性。 3、希望通过本次的学习,转变教育教学的理念,提高对问题的反思和重构的能力,提升理论研究研究水平。 三、依托自身实际和发展需求,确定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方向,并制定发展计划。 1、发展目标(明确需要提高的能力)

(1)了解信息技术教育对当代教育的作用。(2)熟悉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和技巧(3)利用信息技术与专家和同行并保持联系,促进自身专业成长。(4)通过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 2、发展内容(明确课程学习的内容,参与的活动、教学实践等) (1)、认真学习,更新观念,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2)、树立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信息意识;能够对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进行价值判断,选择与任教学科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3)、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于网络培训,学习和研修。(4)、努力学习并不断提高自己计算机水平以及应用能力,不断巩固和增强课件制作能力,为今后教学软件的运用和改进提供实用的技术。 3、学习计划(做好学习规划) 个人学习规划如下: 1.要认真完成针对每次训练的内容的上机练习,争取做到每课一得,并认真及时地做好巩固。 2.学习时要认真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 3.学习制作课件,用于日常的教学中。 4.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网络研修,名师专家教学视频,养成网络学习的习惯。 5.增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意识,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频率。

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班级:研122班 专业:作物生物技术 姓名:陕建国 学号:20122419 授课教师:红英老师

实验一:植物DNA和RNA提取方法的讨论 一、提取植物DNA和RNA的用处 提取植物组织的DNA和RNA,分析其序列,了解序列的排列顺序可以更好的从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改良植物或者说农作物的一些性状、品质等。 (一)提取植物DNA的用处 DNA的提取在植物基因工程以及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DNA 的提取效率直接决定着后续实验的成败。另外,提取植物DNA在分子育种方面也有很重要的用处。(二)提取植物RNA的用处 提取RNA 可以进行 Northern 杂交、原位杂交、RT-PCR 以及 cDNA 文库构建等很多分子生物学实验。提取RNA也是进行基因表达分析及基因克隆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 二、植物组织DNA的提取方法 提取植物DNA的试验原理: 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是一切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盐溶法是提取DNA的常规技术之一。从细胞中分离得到的DNA是与蛋白质结合的DNA,其中还含有大量RNA,即核糖核蛋白。如何有效地将这两种核蛋白分开是技术的关键。DNA不溶于0.14mol/L 的NaCl溶液中,而RNA则能溶于0.14mol/L 的NaCl 溶液之中,利用这一性质就可以将二者从破碎细胞浆液中分开。制备过程中,细胞破碎的同时就有Dnase释放到提取液中,使DNA因被降解而影响得率,在提取缓冲液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盐和EDTA,既可抑制酶的活性又可使蛋白质变性而与核酸分离,再加入阴离子去垢剂0.15%的SDS,经过2h搅拌,或用氯仿-异醇除去蛋白,通过离心使蛋白质沉淀而除去,得到的是含有核酸的上清液。然后用95%的预冷乙醇即可把DNA从除去蛋白质的提取液中沉淀出来。 (一)植物DNA的SDS提取法:(来自You are so late的新浪空间) 试验试剂: 1、研磨缓冲液:称取59.63gNaCl,13.25g柠檬酸三钠,37.2gEDTA-Na分别溶解后合并为一,用0.2mol/L 的NaOH调至pH7.0,并定容至1000ml。 2、10×SSC溶液:称取87.66gNaCl和44.12g柠檬酸三钠,分别溶解,一起定容至1000ml。 3、1×SSC溶液:用10×SSC溶液稀释10倍。 4、0.1×SSC溶液:用1×SSC溶液稀释10倍。 5、Rnase溶液:用0.14mol/LNaCl溶液配制成25mg/ml 的酶液,用1mol/L HCl,pH至5.0,使用前经80℃水浴处理5min(以破坏可能存在的Dnase)。 6 氯仿-异戊醇:按24ml氯仿和1ml异戊醇混合。 7、 5mol/L 高氯酸钠溶液:称取NaClO4.H2O7 0.23g,先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再容至100ml。 8、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化学试剂的重结晶:将SDS放入无水酒精中达到饱和为止,然后在70~80℃的水浴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之后即将滤液放入冰箱,待结晶出现再置室温下凉干待用。 9、1mol/L HCl。 10、0.2mol/L NaOH。 11、二苯胺乙醛试剂:1.5g二苯胺溶于100ml冰醋酸中,添加1.5ml浓硫酸,装入棕色瓶,贮存暗处,使用时加0.1ml乙醛液[浓乙醛:H2O=1:50(V/V)]。

初中信息技术_思维导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思维导图做探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信息技术初中第5册,本教材以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总结、归纳和提升为手段,从学生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的需求出发,以“体验数字化——掌握数字化工具——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为主线,突出将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与实践中去,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而本节课就是选自第一单元“数字化生活与学习”中“微项目3用思维导图做探究”。本节课是第一单元最后一节也是第一单元的重点内容,有总结“体验数字化”之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们针对某个主题关键词通过运用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逐渐放大,加深对问题的分析与理解,让思维过程更加直观、完善而富有创造性。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认识和理解问题的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认识事物逐渐由感性向理性转变由定性向定量转化。因此对于思维导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建立逻辑思维,也会极大的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基于以上思考,我采用任务驱动法、分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和成果展示法,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思维导图的含义。 ○2了解各主题的含义。 ○3学会制作并使用思维导图。 2、过程与方法 ○1了解思维导图的两种主要的呈现方式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2掌握用思维导图制定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2培养学生用思维导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使用思维导图 ○2用思维导图制定方案 教学难点:用思维导图制定方案 五、教法与学法 针对学生年龄特征,这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理论讲解、演示操作、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引导、学科融合等有机结合。 学法:问题引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六、设计思想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以及学科融合

信息技术课程思维导图主题活动设计

近几年,思维导图凭借其强大的思维梳理功能深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凸显其在思维引导方面的优势。本文根据学生已学知识,围绕思维导图内容设计主题活动,希望在体现思维导图综合操作技能的同时,拓展新知,促进学生原有知识的迁移。设计的重点是渗透思维导图的功能特征,即根据事物属性和事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梳理,从而提高学生对零散知识整理、提炼、归纳、总结的意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及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 前情分析 思维导图教学单元为河北省信息技术电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使用的软件为xmind 7 (update 1)。本单元内容包括思维导图的概念性介绍和xmind软件的具体操作,涉及主题的插入、调整、修改、修饰,以及结构与模板的使用。 主题活动面向的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在前面课时中已经学习了思维导图的基本操作:掌握了插入、调整、修改分支主题与子主题的基本操作;能够根据主题间的关系建立思维导图;了解思维导图结构的类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结构和模板进行关系的表达;能够根据主题关系对思维导图进行适当的美化与修饰。这些都为主题活动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主题活动设计 主题活动设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要求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进行内容的规划与设计,然后综合运用思维导图的相关操作,共同完成一份思维导图。整个主题活动流程分为内容规划与任务分工、素材搜集与整理、思维导图制作与合成、作品检查与总体评价四个阶段。本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与责任意识,使其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利用可视化工具规划、梳理自己学习与生活的能力,以及提升使用思维导图工具表达想法的意识。 1.主题选择 主题活动提供了读书笔记、作文思路、解题步骤、旅游计划、知识点梳理、错题集6个选题。在思维层面,包含设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方面;在内容层面,包括语文、数学等学科,同时延伸至生活中的旅游计划等。 设计意图:提供多种选题,旨在引导学生主题选择的思考方向,在不同课程中,思维导图所起的作用不同:在数理课中,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思路,建立逻辑思维;在设计课中,有助于他们归纳想法,发展创新思维;在复习课中,可以用来梳理知识,帮助他们记忆内容。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也可以提出合适的选题进行设计。活动主题虽然选择范围较广,但在选择时也要注意体现技能与思想。既要体现思维导图各项技能操作的综合应用,也要体现思维导图归类梳理、引导思维的特点。以制作中心主题“解题步骤”的思维导图为例,学生在绘制过程中会涉及思维导图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运用,在思想上体现为数学学科有不同类型的题型,解题步骤各不相同;学生总结解题步骤的过程,也是对原有知识回顾、记忆、梳理的思考过程。 2.工具选择 主题活动不限定工具,可以选择本地思维导图、在线思维导图或其他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 (1)本地思维导图。可以使用已经学过的xmind软件,也可以使用其他可以安装到计算机中的思维导图软件,如mindjet mind manager、free mind,即不限于单一的本地思维导图软件。 (2)在线思维导图。与本地思维导图软件相比,在线思维导图的优点是不需要安装到计算机中,就可以直接在线使用。例如,百度脑图可以直接使用账户登录,功能简单,操作方便。当然,在线思维导图还有其他类型,如可以实时在线协作的processon软件,它可以实

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浙江省平阳县昆阳二小谢贤晓 【摘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中,我们有很多的主题研究学习板块,通过资料的分析、查找、整理、制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一个作品,可是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出现盲目的状态,面对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面对五花八门的信息种类,学生总是迷失在其中。针对这一现象,如何让学生的主题学习更加的清晰,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不让主题学习成为一种形式,我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的有目的性、更加的有针对性。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思维导图,教学 前言 浙江摄影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能够整合各学科的知识,通过各种主题研究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软件,在运用的过程中了解电脑对我们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便捷,让信息技术的教学学以致用,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种主题学习是一种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分析利用各种网络资源,通过协作方式找出解决任务的方法,并付诸实施。在这期间,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主题学习活动可以让枯燥的技术知识的学习变成生生协作学习完成任务来实现,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 1、在效率和时间上: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如果事先没有规划好,在浩瀚的网络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难度性。一个主题研究需要2—4个课时,而一个星期信息技术课的安排基本是一个课时,资料的查找、整理与制作作品先后进行,当资料查找整理完毕后,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间隔,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又需要再一次进行阅读和筛选。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进行二次阅读,在任务完成的衔接上会不会存在问题?是不是更加无法完成任务? 2、在协作和研究上: 在主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个小组只有个别学生在参与,而其他学生都是观看的份,无法真正的参与进来,小组缺乏合作性。面对一个主题,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规划好,经常无法达到教学任务,这样的结果是不仅无法提高教学技能,更加不要说培养其他的能力了。

最新版初识思维导图信息技术初一教学设计(超详细)

案例名称初识思维导图 科目信息技术教学对象初一设计者 课时 2 课时所用教材湖北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湖北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的实践活动,教材从密切联系学生 生活实际的知识管理入手,要求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概念、应用以及绘制过程,体验现代信息技术的独特魅力,为将来运用思维 导图管理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 知识与能力: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及应用 掌握思维导图手绘的一般步骤 2.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一定的技巧,手绘一张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 加强交流合作,培养动手能力 培养用思维导图管理知识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学习的能力,并且已经掌握了思维导图的概念以及应用领域,学习者虽然见过思维导图,但 是对于制作步骤以及技法,都不了解。同时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小组探索等体验式的活跃型学习方式,乐于接受通过视觉、媒 体等方式获取知识。基于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采用小组探究学习的方式有助于优势互补,但学生在 探究方法、小组组织方面还需要教师进行学习指导。教师应提供相应小组探究活动支持工具,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主要采用讲授、讨论、任务驱动法进行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演示,提高教学效果。教学采 用知识回顾—分组探究—交流分享—总结提高的递进流程。首先通过课堂小练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用学生熟悉的思维导图的倡导 者以及应用领域的介绍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教师提供相关的导学支持工具保证小组成员手绘思维导图的顺利进行,让学 生跟着教师的节奏循序渐进了解思维导图的手绘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在绘制完成后组织晒一晒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并提示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学生的预习做准备。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课前搜集调查表、资料库 2. 学生准备: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收藏夹 课前:网络教学 多媒体教室:具有教师演示、学生演示、播放视频、发放文件等功能 (1) (2)架设FTP服务器,使学生机能够上传文件 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因特网、视频播放软件 (3)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在线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知识水平,为 学生按照实际情况如 问卷主要就学生对思维导图的掌握程度进行了解,接下来的教学准备提供数课前 实填写 方便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准备据参考

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思维导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省平阳县昆阳二小贤晓 【摘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中,我们有很多的主题研究学习板块,通过资料的分析、查找、整理、制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大多数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能够完成一个作品,可是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出现盲目的状态,面对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面对五花八门的信息种类,学生总是迷失在其中。针对这一现象,如何让学生的主题学习更加的清晰,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不让主题学习成为一种形式,我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的有目的性、更加的有针对性。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思维导图,教学 前言 摄影的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能够整合各学科的知识,通过各种主题研究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软件,在运用的过程中了解电脑对我们生活和工作所带来的便捷,让信息技术的教学学以致用,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种主题学习是一种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分析利用各种网络资源,通过协作方式找出解决任务的方法,并付诸实施。在这期间,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主题学习活动可以让枯燥的技术知识的学习变成生生协作学习完成任务来实现,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惑: 1、在效率和时间上: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如果事先没有规划好,在浩瀚的网络中寻找有用的信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难度性。一个主题研究需要2—4个课时,而一个星期信息技术课的安排基本是一个课时,资料的查找、整理与制作作品先后进行,当资料查找整理完毕后,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间隔,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又需要再一次进行阅读和筛选。在这样短的时间进

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五种常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 植物转基因技术是通过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将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分离的目的基因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使之正确表达和稳定遗传并且赋予受体植物预期性状的一种生物技术方法。1983年,首例抗病毒转基因烟草的成功培育标志着人类开始尝试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目前,植物转基因技术已在作物改良和育种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植物转基因技术,一些来自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有益基因如抗病/虫基因、抗非生物胁迫性状基因及特殊蛋白基因已被转化到农作物中以改良现有的农作物和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以DNA重组技术为基础的植物转基因技术极大地扩展了基因信息的来源,打破了远缘物种间自身保持遗传稳定性的屏障。植物转基因技术已应用到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和棉花等许多农作物。同时,该技术也正在被尝试用于茄子和草莓等其它的作物中‘1’纠。目前,根据转基因植物的受体类型,植物转基因方法可以分为3大类:以外植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如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和超声波介导法;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如聚乙二醇法、电击法、脂质体法及磷酸钙-DNA共沉淀法;以种质系统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如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由于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有原生质体培养难度大,培养过程繁杂,培养工作量大且培养技术不易掌握;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差、再生频率低并且再生周期长;相关的转化方法的转化率低、效果不理想等缺点,所以该类基因转化方法未被作为植物转基因的常规方法广泛使用。本文将对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超声波介导法、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的原理、基本步骤和优缺点作以简要介绍。 1以外植体为受体的基因转化方法 1.1农杆菌介导法 农杆菌介导法是最早应用、最实用有效并且具有最多成功实例的一种植物转基因方法。农杆菌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目前,用于植物转基因介导的农杆菌是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某些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分别含有大小为200 -800bp的结构和功能相似的Ti质粒和Ri质粒。Ti质粒和Ri质粒含有3个功能区:参与农杆菌侵染植物过程的vir区、参与农杆菌基因整合到宿主植物基因组过程的T-DNA区、在农杆菌中启动质粒复制的ori区。在vir区上的vir操纵子群作用下,Ti 质粒和Ri质粒能将自身的T-DNA转入宿主植物细胞内,而后将T-DNA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T— DNA 是质粒上一段10—30kb的序列,它的两端各有一段高度保守的25bp的同向重叠序列。由于T-DNA 转化无序列特异性,因此可用任何基因片段代替原来的T-DNA基因片段进行。 农杆菌介导法的原理是:在农杆菌基因ehvA,chvB, pscA,and att家族所编码的蛋白和植物伤口产生的酚类物质和糖类物质的共同作用下,农杆菌识别并附着在宿主细胞壁上。virD4和virB基因编码蛋白组成的type IV分泌系统将单链VirD2-T-DNA复合体运送到宿主细胞内。此外,VirE3、VirE2和VirF蛋白也通过该系统进入宿主细胞质中。在宿主细胞质中,VirE2蛋白与VirD2-T-DNA复合体结合。在VirD2核定位信号、某些农杆菌蛋白和宿主细胞蛋白的共同作用下,VirD2-T-DNA复合体进入细胞核。在VirD2、VirE2、某些宿主细胞核蛋白如AtKu80和DNA连接酶的作用下,T-DNA被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但具体过程不详。 农杆菌介导法的基本步骤是:(1)诱导目标植物外植体;(2)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3)质粒导人合适的农杆菌菌株中及该菌株的活化过程;(4)植物愈伤组织的微伤口处理及农杆菌侵染;(5)共培养及脱菌处理;(6)愈伤组织筛选、分化与植株再生;(7)再生植株及其后代的外源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分子检测;(7)转基因T1代的目标性状鉴定。 农杆菌介导法具有操作简单、转化效率较高、重复性好、单拷贝整合、基因沉默现象少、转育周期

植物基因工程

一从现代农业到基因工程 (一)粮食安全现状 1、食物总量供给已成为全球的焦点之一: 从2000年开始,全球出现了当年粮食生产量比消费量低的情况,2003年全世界粮食的消费量超过生产量0.93亿吨,世界粮食储备也降低到30年来的最低水平。 1999年以来,我国粮食连续四年减产。1999-200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累计减少800亿公斤左右。自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年消费需求大致在4.8-4.9亿吨之间,产需缺口约400亿公斤。 (二)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和多样化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需要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广泛应用,而目前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45%左右,与发达国家的70-80%有很大的差距。 一个农业劳动力养活的人口数: 美国:70人; 日本:约25人; 中国:4-5人。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现代农业,而其核心支撑条件是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 (三)现代农业的内涵 现代农业是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重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根据国内外市场需要和WTO规则,建立起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运用现代工业装备、推行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农业综合体系(引自卢良恕院士)。 (四)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根本任务 国家级农业科研工作应具有较强的关键性、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特点,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供科技支撑。省级有关农业的科研机构应逐步实行联合,重点开展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也可根据需要适当开展应用基础研究),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更好地为发展生产服务(引自卢良恕院士)。 到2030年,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将要达到高峰期,预计达到16亿人口,解决这个庞大人口的口粮是一个新的挑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和水产品的消费不断增加,粮食作为饲料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标准应有所提高。 2、食品安全性也成为全球的焦点之一: 农业综合措施、现代农业技术尤其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使老百姓对当前食品尤其是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十分关心。 (五)农业科技创新的一个核心内容:良种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良种+良法。良种对增产的作用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良种是一个先进技术的集合体。 良种创新:植物良种创新、动物良种创新。植物食品占总食品的93%,动物食品占7%,但也间接来自植物食品,所以良种创新的首要任务是植物良种创新。 (六)传统育种面临的挑战 以杂交育种为核心的传统育种技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仍然是主要作物的主要育种手段。目前传统育种技术在改良作物性状方面遇到了一些挑战,如缺乏特别性状的种质资源,育种周期长,难以克服不良性状的连锁或负相关,易受杂交不亲和及杂种不育的限制,远缘物种间不能进行遗物物质交流和性状转移。 (七)基因工程带来的机遇与竞争 20世纪50年代以来,DNA双螺旋模型和基因操纵子学说的提出,以及DNA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导致了DNA体外重组技术?a?a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本身在广度和深度方面以空前的速度蓬勃发展,生物技术相关产业和生命科学已经出现划时代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