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名师讲义 第七章 第十一节轨迹方程的求法 文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名师讲义 第七章 第十一节轨迹方程的求法 文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名师讲义 第七章 第十一节轨迹方程的求法 文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名师讲义 第七章 第十一节轨迹方程的求法 文

十一节轨迹方程的求法

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

知识梳理

一、“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看作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

(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二、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的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用“坐标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间的关系.这类问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外,还充分考查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它一般分为两类基本题型:一是已知轨迹类型求其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如求直线及圆的方程就是典型例题;二是未知轨迹类型,此时除了用代入法、交轨法、参数法等求轨迹的方法外,通常设法利用已知轨迹的定义解题,化归为求已知轨迹类型的轨迹方程.因此在求动点轨迹方程的过程中,一是寻找与动点坐标有关的方程(等量关系),侧重于数的运算,一是寻找与动点有关的几何条件,侧重于形,重视图形几何性质的运用.

(1)用直接法求曲线(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①建系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曲线上任一点坐标M(x,y);

②列几何等式:写出适合条件的点的集合P={M|P(M)},关键是根据条件列出适合条件的等式;

③化为代数等式:用坐标代换几何等式,列出方程;

④化简:把方程f(x,y)=0化成最简形式;

⑤证明:证明化简后的方程就是所求曲线的方程.

除个别情况外,化简过程都是同解变形,所以步骤⑤可以省略不写.如有特殊情况,可适当加以说明,步骤②也可省略.

(2)求曲线轨迹方程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注意一些隐含条件,若轨迹是曲线的一部分,应对方程注明x 的取值范围,或同时注明x ,y 的取值范围,保证轨迹的纯粹性;

②若轨迹有不同情况,应分别讨论,以保证它的完整性;

③曲线的轨迹和曲线方程是有区别的,求曲线的轨迹不仅要求出方程,而且要指明曲线的位置、类型.

基础自测

1.(2013·衡水中学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ABC 中,已知A (1,1),

B (4,1),

C (2,3),则AB 边上的高的方程是x =2

B .方程y =x 2(x ≥0)的曲线是抛物线

C .已知平面上两定点A 、B ,动点P 满足|P A |-|PB |=12

|AB |,则P 点的轨迹是双曲线 D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的方程是y =x

解析:A 选项中高线为线段,B 选项中为抛物线的一部分,C 选项中是双曲线的一支.故选D.

答案:D

2.已知点A (-2,0),B (3,0),动点P (x ,y )满足P A →·PB →=x 2,则点P 的轨迹是( )

A .圆

B .椭圆

C .抛物线

D .双曲线

解析:设动点P 的坐标为(x ,y ),则P A →=(-2-x ,-y ),

PB →=(3-x ,-y ),由P A →·PB →=x 2,得y 2=x +6.故选C.

答案:C

3.已知椭圆x 24+y 23

=1的左、右两个焦点分别是F 1,F 2,P 是这个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延长F 1P 到Q ,使得|PQ |=|F 2P |,则Q 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_____.

解析:提示: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答案:(x +1)2+y 2=16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梳理

高考数学基础知识、常见结论详解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如:)}lg(,,{xy xy x A =,}|,|,0{y x B ,求A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 ;整数集 ;有 理数集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 } 12|{2++==x x y x A ;}12|{2++==x x y y B ;}12|),{(2++==x x y y x C ; }12|{2++==x x x x D ;},,12|),{(2Z y Z x x x y y x E ∈∈++==; }12|)',{(2++==x x y y x F ;},12|{2x y z x x y z G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0{、φ和}{φ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B A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如:}012|{2 =--=x ax x A ,如果φ=+ R A I ,求a 的取值。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符号“?∈,”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与直线(面)的关系 ; 符号“??,”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 (2)_}__________{_________ =B A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A Y ; _}__________{_________=A C U (3)对于任意集合B A ,,则: ①A B B A Y Y ___;A B B A I I ___;B A B A Y I ___;

高考数学难点之轨迹方程的求法

高考数学难点之轨迹方程的求法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的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用“坐标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间的关系.这类问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充分考查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因此这类问题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同学们的一大难点. ●难点磁场 (★★★★)已知A 、B 为两定点,动点M 到A 与到B 的距离比为常数λ,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注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案例探究 [例1]如图所示,已知P (4,0)是圆x 2+y 2=36内的一点,A 、B 是圆上两动点,且满足∠APB =90°,求矩形APBQ 的顶点Q 的轨迹方程.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利用“相关点代入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利用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线段AB 中点的轨迹方程. 错解分析:欲求Q 的轨迹方程,应先求R 的轨迹方程,若学生思考不深刻,发现不了问题的实质,很难解决此题. 技巧与方法:对某些较复杂的探求轨迹方程的问题,可先确定一个较易于求得的点的轨迹方程,再以此点作为主动点,所求的轨迹上的点为相关点,求得轨迹方程. 解:设AB 的中点为R ,坐标为(x ,y ),则在Rt △ABP 中,|AR |=|PR |. 又因为R 是弦AB 的中点,依垂径定理:在Rt △OAR 中,|AR |2=|AO |2-|OR |2=36-(x 2+y 2) 又|AR |=|PR |=22)4(y x +- 所以有(x -4)2+y 2=36-(x 2+y 2),即x 2+y 2-4x -10=0 因此点R 在一个圆上,而当R 在此圆上运动时,Q 点即在所求的轨迹上运动. 设Q (x ,y ),R (x 1,y 1),因为R 是PQ 的中点,所以x 1=2 ,241+= +y y x , 代入方程x 2+y 2-4x -10=0,得 2 4 4)2()24( 22+? -++x y x -10=0 整理得:x 2+y 2=56,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 [例2]设点A 和B 为抛物线 y 2=4px (p >0)上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已知OA ⊥OB ,OM ⊥AB ,求点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2000年北京、安徽春招)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参数法”求曲线的轨迹方程,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错解分析:当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 1,y 1),(x 2,y 2)时,注意对“x 1=x 2”的讨论.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精选推荐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精选推荐 复习是高考数学教学的关键部分,它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系统全面的整合与巩固,下面是查字典数学网编辑的高考数学复习资料,供参考,祝大家高考大捷~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精选推荐: (一) 任一x∈A x∈B,记作A B A B, B A A=B A B={x|x∈A,且x∈B} A B={x|x∈A,或x∈B} card(A B)=card(A)+card(B)-card(A B) (1)命题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 (2)四种命题的关系 (3)A B,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 B A,A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 A B,A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 1.集合元素具有①确定性②互异性③无序性 2.集合表示方法①列举法②描述法

③韦恩图④数轴法 3.集合的运算 ⑴ A∩(B∪C)=(A∩B)∪(A∩C) ⑵ Cu(A∩B)=CuA∪CuB Cu(A∪B)=CuA∩CuB 4.集合的性质 ⑴n元集合的子集数:2n 真子集数:2n-1;非空真子集数:2n-2 (二) 圆的切线方程 (1)已知圆. ①若已知切点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利用垂直关系求斜率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 ③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 线线平行常用方法总结: (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 (2)公理:在空间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只直线互相平行。 (3)初中所学平面几何中判断直线平行的方法 (4)线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

最新高考数学解题技巧-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2018高考数学解题技巧 解答题模板3: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1、 题型与考点(1){极坐标与普通方程的互相转化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相转化 (2) {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互化参数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互化 (3) {利用参数方程求值域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 2、【知识汇编】 参数方程:直线参数方程:00cos ()sin x x t t y y t θθ=+??=+?为参数 00(,)x y 为直线上的定点, t 为直线上任一点(,)x y 到定 点00(,)x y 的数量; 圆锥曲线参数方程:圆的参数方程:cos ()sin x a r y b r θθθ=+?? =+?为参数(a,b)为圆心,r 为半径; 椭圆22221x y a b +=的参数方程是cos ()sin x a y b θθθ=??=? 为参数; 双曲线2222-1x y a b =的参数方程是sec ()tan x a y b φθφ=??=? 为参数; 抛物线22y px =的参数方程是2 2()2x pt t y pt ?=?=?为参数 极坐标与直角坐标互化公式: 若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坐标系,点P 的极坐标为(,)ρθ,直角坐标为(,)x y , 则cos x ρθ=, sin y ρθ=, 222x y ρ=+, tan y x θ=。 解题方法及步骤 (1)、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 化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的基本思路是消去参数,常用的消参方法有代入消去法、加减消去法、恒等式(三角的或代数的)消去法;化普通方程为参数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引入参数,即选定合适的参数t ,先确定一个关系()x f t =(或()y g t =,再代入普通方程(),0F x y =,求得另一关系()y g t =(或()x f t =).一般地,常选择的参数有角、有向线段的数量、斜率,某一点的横坐标(或纵坐标) 例1、方程?????+=-=--t t t t y x 2 222(t 为参数)表示的曲线是( ) A. 双曲线 B.双曲线的上支 C.双曲线的下支 D.圆 解析:注意到2t t 与2t -互为倒数,故将参数方程的两个等式两边分别平方,再相减,即可消去含t 的项,4)22()22(2222-=+--=---t t t t y x ,即有422=+y x ,又注意到 02>t ,222222=?≥+--t t t t ,即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数学(3) 第二章 统计(续) 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估试题 第二章 统计 测试卷 (本卷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5分,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几项调查,适合作普查的是( ) (A )调查全省食品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是否超标 (B )调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收视率 (C )调查你所住单元各家庭订阅报刊杂志情况 (D )调查本市小学生每人每天的零花钱 2、刘翔在出征雅典奥运会前刻苦进行110米栏训练,教练对他某段时间的训练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他的成绩是否稳定,教练需要知道这些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中位数 (D )众数 3、为了了解某地5000名学生的语文测试水平,从中抽取了200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5000名学生成绩的全体是总体 (B )每个学生的成绩是个体 (C )抽取200学生成绩的集体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 )样本的容量是5000 4、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分成若干组,已知某组的频数和频率分别是80和0.125,则n 的值为( ) (A )800 (B )1250 (C )1000 (D )640 5、如果一组数据的方差是2 s ,将每个数据都乘以2,所得新数据的方差是 ( ) (A )2 5.0s (B )2 4s (C )2 2s (D )2 s 6、为了保证分层抽样时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则要求( ) (A )每层等可能抽样 (B )每层抽取同样的样本容量 (C )每层用同一抽样方法等可能抽样 (D )不同的层用不同的方法抽样 7、若b a ,是常数,下列有关连加符号 ∑ =n k 1 的运算 ① ∑==n k na a 1 ,②∑∑===n k n k k f b k bf 1 1 )()(,③[]∑∑∑===+=+n k n k n k k g k f k g k f 1 1 1 )()()()( 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8、下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不是函数关系( )

高中数学求轨迹方程的六种常用技法

求轨迹方程的六种常用技法 轨迹方程的探求是解析几何中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近几年来高考中的常见题型之一。学生解这类问题时,不善于揭示问题的内部规律及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动辄就是罗列一大堆的坐标关系,进行无目的大运动量运算,致使不少学生丧失信心,半途而废,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总结和归纳探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技法,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很有帮助。本文通过典型例子阐述探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技法。 1.直接法 根据已知条件及一些基本公式如两点间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直线的斜率公式等,直接列出动点满足的等量关系式,从而求得轨迹方程。 例1.已知线段6=AB ,直线BM AM ,相交于M ,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 4 9 ,求点M 的轨迹方程。 解:以AB 所在直线为x 轴,AB 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坐标系,则(3,0),(3,0)A B -, 设点M 的坐标为(,)x y ,则直线AM 的斜率(3)3 AM y k x x = ≠-+,直线BM 的斜率(3)3AM y k x x = ≠- 由已知有4 (3)339 y y x x x ?=≠±+- 化简,整理得点M 的轨迹方程为22 1(3)94 x y x -=≠± 练习: 1.平面内动点P 到点(10,0)F 的距离与到直线4x =的距离之比为2,则点P 的轨迹方程是 。 2.设动直线l 垂直于x 轴,且与椭圆2 2 24x y +=交于A 、B 两点,P 是l 上满足 1PA PB ?=的点,求点P 的轨迹方程。 3. 到两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过其中一条直线且平行于另一条直线 的平面内的轨迹是 ( ) A .直线 B .椭圆 C .抛物线 D .双曲线 2.定义法 通过图形的几何性质判断动点的轨迹是何种图形,再求其轨迹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定义法,运用定义法,求其轨迹,一要熟练掌握常用轨迹的定义,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二是熟练掌握平面几何的一些性质定理。 例2.若(8,0),(8,0)B C -为ABC ?的两顶点,AC 和AB 两边上的中线长之和是30,

成人高考(高起专)数学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集合和简易逻辑 考点:交集、并集、补集 概念: 1、由所有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和集合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求公共元素)A∩B={x|x∈A,且x∈B} 2、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和集合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求全部元素)A∪B={x|x∈A,或x∈B} 3、如果已知全集为U,且集合A包含于U,则由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的补集,记作 A C u,读作“A补” A C u={ x|x∈U,且x?A } 解析:集合的交集或并集主要以例举法或不等式的形式出现 考点:简易逻辑 概念: 在一个数学命题中,往往由条件A和结论B两部分构成,写成“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充分条件: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记作“A→B”“A推出B,B不能推出A”。 必要条件:如果B成立,那么A成立,记作“A←B”“B推出A,A不能推出B”。 充要条件:如果A→B,又有A←B,记作“A←B”“A推出B ,B推出A”。 解析:分析A和B的关系,是A推出B还是B推出A,然后进行判断 不等式和不等式组 考点:不等式的性质 如果a>b,那么ba,那么ab,且b>c,那么a>c 如果a>b,存在一个c(c可以为正数、负数或一个整式),那么a+c>b+c,a-c>b-c 如果a>b,c>0,那么ac>bc(两边同乘、除一个正数,不等号不变) 如果a>b,c<0,那么acb>0,那么a2>b2 如果a>b>0,那么 b a> ;反之,如果 b a> ,那么a>b 解析:不等式两边同加或同乘主要用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方面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 定义: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好次数是一次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法:移项、合并同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移到左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移了之后符号要发生改变)。 如:6x+8>9x-4,求x?把x的项移到左边,把常数项移到右边,变成6x-9x>-4-8,合并同类项之后得-3x>-12,两边同除-3得x<4(记得改变符号)。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定义: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法:求出每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值,最后求这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交集(公共部分)。 考点: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定义:含有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如:|x|a型不等式及其解法。 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x|a的解集是{x|x>a或x<-a},取两边,在数轴上表示所有与原点的距离大于a的点的集合。 复杂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ax+b|c相当于解不等式ax+b>c或ax+b<-c,解法同一元一次不等式一样。 解析:主要搞清楚取中间还是取两边,取中间是连起来的,取两边有“或” 考点:一元二次不等式

高中数学全参数方程知识点大全

高考复习之参数方程 一、考纲要求 1.理解参数方程的概念,了解某些常用参数方程中参数的几何意义或物理意义,掌握参数方 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方法.会根据所给出的参数,依据条件建立参数方程. 2.理解极坐标的概念.会正确进行点的极坐标与直角坐标的互化.会正确将极坐标方程化为 直角坐标方程,会根据所给条件建立直线、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不要求利用曲线的参数 方程或极坐标方程求两条曲线的交点. 二、知识结构 1.直线的参数方程 (1)标准式 过点Po(x 0,y 0),倾斜角为α的直线l(如图)的参数方程是 ? ? ?+=+=a t y y a t x x sin cos 00 (t 为参数) (2)一般式 过定点P 0(x 0,y 0)斜率k=tg α= a b 的直线的参数方程是 ?? ?+=+=bt y y at x x 00(t 不参数) ② 在一般式②中,参数t 不具备标准式中t 的几何意义,若a 2 +b 2 =1,②即为标准式,此 时, | t |表示直线上动点P 到定点P 0的距离;若a 2+b 2 ≠1,则动点P 到定点P 0的距离是 22b a +|t |. 直线参数方程的应用 设过点P 0(x 0,y 0),倾斜角为α的直线l 的参数方程是 ? ??+=+=a t y y a t x x sin cos 00 (t 为参数) 若P 1、P 2是l 上的两点,它们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 1,t 2,则 (1)P 1、P 2两点的坐标分别是 (x 0+t 1cos α,y 0+t 1sin α) (x 0+t 2cos α,y 0+t 2sin α); (2)|P 1P 2|=|t 1-t 2|; (3)线段P 1P 2的中点P 所对应的参数为t ,则 t= 2 2 1t t + 中点P 到定点P 0的距离|PP 0|=|t |=|2 2 1t t +| (4)若P 0为线段P 1P 2的中点,则 t 1+t 2=0.

30分钟熟记高中数学基础知识

根据高分考生笔记整理,助你30分钟熟记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 快速提高高考成绩 高分考生的经验: 对于以下知识点不必死记硬背,打印出来夹在笔记本中就可以。在练习中遇上不懂,先不要看答案,看看以下知识点,尝试解题,这样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思考过程最重要。往往是每道题到牵涉其中几个考点,一道题就巩固几个考点,一直坚持练习做题,可以快速提高成绩。一般在几天左右就可以见效果,明显感觉到思路通畅,速度明显提高。另外,题海战术不可取,泛泛做100道题,不如认认真真理解好1道典型例题。 一、集合 (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 ,真子集数为2n -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 -2; (2);B B A A B A B A =?=??Y I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3));()()();()()(B C A C B A C B C A C B A C I I I I I I Y I I Y == 二、函数与导数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 ⑤换元法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2 22 2b a b a ab +≤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x a 、x sin 、x cos 等);⑨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 ,b ],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 ≤g(x)≤b 解出; 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 ∈[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x g f y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x g u =与外函数

高三数学轨迹方程

第五节轨迹问题 基本知识概要: 一、求轨迹的一般方法: 1.直接法:如果动点运动的条件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这些条件简单明确,易于表述成含x,y的等式,就得到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法。用直接法求动点轨迹一般有建系,设点,列式,化简,证明五个步骤,最后的证明可以省略,但要注意“挖”与“补”。2.定义法:运用解析几何中一些常用定义(例如圆锥曲线的定义),可从曲线定义出发直接写出轨迹方程,或从曲线定义出发建立关系式,从而求出轨迹方程。 3.代入法:动点所满足的条件不易表述或求出,但形成轨迹的动点P(x,y)却随另一动点Q(x’,y’)的运动而有规律的运动,且动点Q的轨迹为给定或容易求得,则可先将x’,y’表示为x,y的式子,再代入Q的轨迹方程,然而整理得P的轨迹方程,代入法也称相关点法。 4.参数法:求轨迹方程有时很难直接找到动点的横坐标、纵坐标之间的关系,则可借助中间变量(参数),使x,y之间建立起联系,然而再从所求式子中消去参数,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5.交轨法:求两动曲线交点轨迹时,可由方程直接消去参数,例如求两动直线的交点时常用此法,也可以引入参数来建立这些动曲线的联系,然而消去参数得到轨迹方程。可以说是参数法的一种变种。 6.几何法:利用平面几何或解析几何的知识分析图形性质,发现动点运动规律和动点满足的条件,然而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7.待定系数法:求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

法求。 8.点差法:求圆锥曲线中点弦轨迹问题时,常把两个端点设为),(),,(2211y x B y x A 并代入圆锥曲线方程,然而作差求出曲线的轨迹方程。 二、注意事项: 1.直接法是基本方法;定义法要充分联想定义、灵活动用定义;代入法要设法找到关系式x ’=f(x,y), y ’=g(x,y);参数法要合理选取点参、角参、斜率参等参数并学会消参;交轨法要选择参数建立两曲线方程再直接消参;几何法要挖掘几何属性、找到等量关系。 2.要注意求得轨迹方程的完备性和纯粹性。在最后的结果出来后,要注意挖去或补上一些点等。 【典型例题选讲】 一、直接法题型: 例1 已知直角坐标系中,点Q (2,0),圆C 的方程为122=+y x ,动点M 到圆C 的切线长与MQ 的比等于常数)0(>λλ,求动点M 的轨迹。 解:设MN 切圆C 于N ,则2 22ON MO MN -=。设),(y x M ,则 2222)2(1y x y x +-=-+λ 化简得0)41(4))(1(22222=++-+-λλλx y x (1) 当1=λ时,方程为4 5=x ,表示一条直线。 (2) 当1≠λ时,方程化为222 2222 )1(31)12(-+=+--λλλλy x 表示一个圆。 说明:求轨迹方程一般只要求出方程即可,求轨迹却不仅要求出方程而且要说明轨迹是什么。

2020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2020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任一x∈Ax∈B,记作AB AB,BAA=B AB={x|x∈A,且x∈B} AB={x|x∈A,或x∈B} card(AB)=card(A)+card(B)-card(AB) (1)命题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 逆否命题若q,则p (2)四种命题的关系 (3)AB,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 BA,A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 AB,A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 1.集合元素具有①确定性②互异性③无序性 2.集合表示方法①列举法②描述法 ③韦恩图④数轴法 3.集合的运算 ⑴A∩(B∪C)=(A∩B)∪(A∩C) ⑵Cu(A∩B)=CuA∪CuB

Cu(A∪B)=CuA∩CuB 4.集合的性质 ⑴n元集合的子集数:2n 真子集数:2n-1;非空真子集数:2n-2 圆的切线方程 (1)已知圆. ①若已知切点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利用垂直关系求斜率 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 ③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 线线平行常用方法总结: (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直线。 (2)公理:在空间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只直线互相平行。 (3)初中所学平面几何中判断直线平行的方法 (4)线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的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两平面的交线平行。 (5)线面垂直的性质:如果两直线同时垂直于同一平面,那么两直线平行。 (6)面面平行的性质:若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则它们的交线平行。 线面平行的判定方法: ⑴定义:直线和平面没有公共点.

高考数学参数方程所有经典类型

高考数学参数方程所有经典类型(必刷题) 1.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有相同的长度单位,以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正半轴为 极轴.已知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1222 x t y ?=+????=??(t 为参数),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 2sin 8cos ρθθ=. (Ⅰ)求C 的直角坐标方程; (Ⅱ)设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A B 两点,求弦长||AB . 2.已知直线l 经过点1 (,1)2P ,倾斜角α=6 π,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4πρθ=-. (1)写出直线l 的参数方程,并把圆C 的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2)设l 与圆C 相交于两点A 、B ,求点P 到A 、B 两点的距离之积.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曲线1C :cos sin θθ=??=? x y (θ为参数),将1C 上的所有 和2倍后得到曲线2C .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的原点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取相同的单位长度建立极坐标系,已知直线l :sin )4ρθθ+=. (1)试写出曲线1C 的极坐标方程与曲线2C 的参数方程; (2)在曲线2C 上求一点P ,使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最小,并求此最小值. 4.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的方程为40x y -+=,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

x 3cos y sin ααα ?=??=??(为参数). (1)已知在极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xoy 取相同的长度单位,且以原点O 为极点,以x 轴正半轴为极轴)中,点P 的极坐标为(4,)2π ,判断点P 与直线l 的位置关系; (2)设点Q 是曲线C 上的一个动点,求它到直线l 的距离的最小值.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以O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的极坐V 标方程为πcos =13ρθ? ?- ??? ,M ,N 分别为曲线C 与x 轴、y 轴的交点. (1)写出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并求M ,N 的极坐标; (2)求直线OM 的极坐标方程. 6.(本小题满分10分)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已知曲线 (为参数),(为参数). (1)化 的方程为普通方程; (2)若上的点P 对应的参数为为上的动点,求中点到直线 (为参数)距离的最小值.

历年高考数学基础知识及常见考点详解汇总

历年高考数学基础知识及常见考点详解汇总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理解集合中的有关概念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确定性 , 互异性 , 无序性 。 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如:)}lg(,,{xy xy x A =,}|,|,0{y x B ,求A ;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用符号∈,?表示。 (3)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 ; 整数集 ;有理数集 、实数集 。 (4)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 , 描述法 , 韦恩图 。 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 }12|{2++==x x y x A ;}12|{2++==x x y y B ;}12|),{(2++==x x y y x C ; }12|{2++==x x x x D ;},,12|),{(2Z y Z x x x y y x E ∈∈++==; }12|)',{(2++==x x y y x F ;},12|{2x y z x x y z G =++== (5)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0{、φ和}{φ的区别;0与三者间的关系)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注意:条件为B A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如:}012|{2=--=x ax x A ,如果φ=+R A ,求a 的取值。 二、集合间的关系及其运算 (1)符号“?∈,”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点

与直线(面)的关系 ; 符号“??,”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立体几何中的体现 面与直线(面)的关系 。 (2)_}__________{_________=B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A ; _}__________{_________=A C U (3)对于任意集合B A ,,则: ①A B B A ___;A B B A ___;B A B A ___; ②?=A B A ;?=A B A ; ?=U B A C U ;?=φB A C U ; ③=B C A C U U ; )(B A C U =; (4)①若n 为偶数,则=n ;若n 为奇数,则=n ; ②若n 被3除余0,则=n ;若n 被3除余1,则 =n ;若n 被3除余2,则=n ; 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 (1)若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 _________,所有真子集的个数是__________,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 (2)B A 中元素的个数的计算公式为:

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轨迹方程的求解-

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轨迹方程的求解: 符合一定条的动点所形成的图形,或者说,符合一定条的点的全体所组成的集合,叫做满足该条的点的轨迹.轨迹,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凡在轨迹上的点都符合给定的条,这叫做轨迹的纯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轨迹上的点都不符合给定的条,也就是符合给定条的点必在轨迹上,这叫做轨迹的完备性(也叫做充分性). 【轨迹方程】就是与几何轨迹对应的代数描述。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⒉写出点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⒌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外语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的动点轨迹方程。

高考数学参数方程大题

高考数学参数方程大题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三最后一题 1、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两种坐标系中取相同的长度单位,设点A 的极坐标为)6 ,2(π ,直线l 过点A 且与极轴成角 为 3π,圆C 的极坐标方程为)4 cos(2πθρ-=. (1)写出直线l 参数方程,并把圆C 的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 (2)设直线l 与曲线圆C 交于B 、C 两点,求AC AB .的值. 【答案】(1)直线l 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02222=--+y x y x ;(2 2、已知曲线C 的参数方程为31x y α α ?=+??=+??(α为参数),以直角坐标系原点 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求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并说明其表示什么轨迹. (2)若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1 sin cos θθρ -= ,求直线被曲线C 截得的弦长. 【答案】(1)6cos 2sin ρθθ=+(2 3、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t t y t x (22522 5??? ??? ?+=+ -=为参数),若以 O 点为极点,x 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则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 θρcos 4=。 (1)求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及直线l 的普通方程; (2)将曲线C 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 2 1 ,再将所得曲线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曲线1C ,求曲线1C 上的点到直线l 的距离的最小值 【答案】(1)() 422 2 =+-y x ,052=+-y x (2 )

高考数学常考的100个基础知识点

高考数学常考的100个基础知识点 广州市育才中学 邓军民 整理 1.德摩根公式C U (A ∩B )= C u A ∪C u B ;B C A C )B A (C U U U =。 2.A ∩B =A ?A ∪B =B ?A ?B ?C U B ?C U A ?A ∩C U B =φ?C U A ∪B =R 3.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4.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f (x )=ax 2+bx +c (a ≠0); ②顶点式f (x )=a (x -h )2+k (a ≠0); ③零点式f (x )=a (x -x 1)(x -x 2)(a ≠0)。 5.设x 1,x 2∈[a ,b ],x 1≠x 2 那么 ?>--? >--0) ()(0)]()()[(21212121x x x f x f x f x f x x f (x )在[a ,b ]上是增函数; ?<--? <--0) ()(0)]()()[(2 1212121x x x f x f x f x f x x f (x )在[a ,b ]上是减函数。 设函数y = f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f ′(x ) > 0 ,则f (x ) 为增函数;如果f ′(x ) <0 ,则f (x ) 为减函数。 6.函数y = f (x ) 的图象的对称性: ① 函数y = f (x ) 的图象关于直线x = a 对称? f (a +x )= f (a -x )?f (2a -x )= f (x )。 7.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y = f (x )与函数y =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 0(即y 轴)对称。 (2)函数y = f (x ) 和y = f -1 (x )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8.分数指数幂n m n m a a 1 = -(a >0,m ,n ∈N*,且n >1)。 分数指数幂n m n m a 1 a = - (a >0,m ,n ∈N*,且n >1)。 9.log a N=b ?a b =N (a >0,a ≠1,N>0)

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轨迹方程的求解

2019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轨迹方程的求解2019高考各科复习资料 2019年高三开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高三的同学们是不是已经投入了紧张的高考一轮复习中,数学网高考频道从高三开学季开始为大家系列准备了2019年高考复习,2019年高考一轮复习,2019年高考二轮复习,2019年高考三轮复习都将持续系统的为大家推出。 符合一定条件的动点所形成的图形,或者说,符合一定条件的点的全体所组成的集合,叫做满足该条件的点的轨迹. 轨迹,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凡在轨迹上的点都符合给定的条件,这叫做轨迹的纯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轨迹上的点都不符合给定的条件,也就是符合给定条件的点必在轨迹上,这叫做轨迹的完备性(也叫做充分性). 【轨迹方程】就是与几何轨迹对应的代数描述。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⒉写出点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⒌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

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外语学习网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

2019-2020学年高考数学复习讲义 平面几何.doc

2019-2020学年高考数学复习讲义 平面几何 一、考试要求:平面几何是自主招生考试中北约、华约、卓越共同考查的内容,主要考查平 面图形中三边角关系以及长度、角度、面积的计算;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认证 能力及计算能力. 二、知识准备: 定理:梅涅劳斯定理:设△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他们的延长线与一条不经过其 顶点的直线交于P 、Q 、R 三点,则1=??RB AR QA CQ PC BP . 梅涅劳斯逆定理:设P 、Q 、R 分别是△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他们的延 长线上三点,若有1=??RB AR QA CQ PC BP ,则P 、Q 、R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题型训练: 类型一:凸多边形有关的计算或证明 例1:(2012北约)求证:若圆内接五边形的两个角都相等,则它为正五边形. 例2:(2008北约)求证:边长为1的正五边形对角线长为2 15+. 例4:(2013北约)如果锐角△ABC 的外接圆圆心为O ,求O 到三角形三边距离比.

例5:(2009北大)圆内接四边形ABCD 中,AB=1,BC=2,CD=3,DA=4.求圆的半径. 例6:(2011北约)在△ABC 中,若c b a 2≥+,证明 60≤∠c .其中∠A,∠B,∠C 的对 边 分别为c b a ,,. 例7:(2009中国科技大)如图:已知D ,E ,F 分别为BC ,AC ,AB 的三等分点.且EC = 2AE ,BD =2CD ,AF =2BF ,若1=?ABC S ,试求PQR S ?. 例8:(2011华约)如图,已知△ABC 的面积为2,D ,E 分别 为边AB ,AC 上的点, F 为线段DE 上一点,设z DE DF y AC AE x AB AD ===,,,且1=-+x z y .则△BD 下面 积的最大值为( ) A. 278 B. 2710 C. 2714 D. 27 16

2015届高考数学总复习 基础知识名师讲义 第七章 第十一节轨迹方程的求法 文

十一节轨迹方程的求法 了解方程的曲线与曲线的方程的对应关系. 知识梳理 一、“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看作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关系: (1)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 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 二、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的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用“坐标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间的关系.这类问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外,还充分考查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它一般分为两类基本题型:一是已知轨迹类型求其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如求直线及圆的方程就是典型例题;二是未知轨迹类型,此时除了用代入法、交轨法、参数法等求轨迹的方法外,通常设法利用已知轨迹的定义解题,化归为求已知轨迹类型的轨迹方程.因此在求动点轨迹方程的过程中,一是寻找与动点坐标有关的方程(等量关系),侧重于数的运算,一是寻找与动点有关的几何条件,侧重于形,重视图形几何性质的运用. (1)用直接法求曲线(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①建系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曲线上任一点坐标M(x,y); ②列几何等式:写出适合条件的点的集合P={M|P(M)},关键是根据条件列出适合条件的等式; ③化为代数等式:用坐标代换几何等式,列出方程; ④化简:把方程f(x,y)=0化成最简形式; ⑤证明:证明化简后的方程就是所求曲线的方程. 除个别情况外,化简过程都是同解变形,所以步骤⑤可以省略不写.如有特殊情况,可适当加以说明,步骤②也可省略.

高考数学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的互化练习精选.

【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的互化】 例1求曲线(为参数)与曲线(为参数)的交点. 解:把代入 得:两式平方相加可得 ∴(舍去) 于是即所求二曲线的交点是(,-). 说明:在求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两曲线的交点时,最好由参数方程组求解,如果化为普通方程求交点时要注意等价性.如该例若化为普通方程求解时要注意点(-,)是增解. 例2化直线的普通方程为参数方程(其中倾斜角满足且) 解法一:因,,故 ∴ 设。取为参数,则得所求参数方程 解法二:如图,()为直线上的定点,为直线上的动点.因动点M 与的数量一一对应(当M在的向上方向或正右方时,;当M在的下方或正左方时,;当M与重合时,),故取为参数.

过点M作y轴的平行线,过点作轴的平行线,两直线相交于点Q(如图).则有 ∴ 即为所求的参数方程。 说明:①在解法二中,不必限定,,即不必限定,.由 此可知,无论中任意值时,所得方程都是经过(),倾斜角为的直线的参数方程.可称它是直线参数方程的“点角式”或“标准式”. ②要充分理解解法二所示的参数的几何意义,这对解决某些问题较为方便. ③如果取为参数,则得直线参数方程 一般地,直线的参数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为参数) 但只有当且仅当,且时,这个一般式才是标准式,参数才具有上述的几何意义. 例3求椭圆的参数方程. 分析一:把与对比,不难发现,可设,也可设

解法一:设(为参数),则 ∴ 故 因此,所得参数方程是 (Ⅰ)或(Ⅱ) 由于曲线(Ⅱ)上的点(,),就是曲线(Ⅰ)上的点(,),所以曲线(Ⅱ)上的点都是曲线(Ⅰ)上的点. 显然.椭圆的参数方程是 分析二:借助于椭圆的辅助圆,可明确椭圆参数方程中的几何意义. 解法二:以原点O为圆心,为半径作圆,如图.设以轴正半轴为始边,以动半径OA为终边的变角为,过点A作轴于N,交椭圆于M,取为参数,则点M()的横坐标(以下同解法一). 由解法二知,参数是点M所对应的圆半径OA的转角,而不是OM的转角,因而称为椭圆的离角.(如果以O为圆心,为半径作圆,过M作,交圆于B,由 可知也是半径OB的转角). 例4用圆上任一点的半径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参数,把圆化为参数方程。 分析:由圆的性质及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把圆上任意一点化为的参数形式。 解:如图所示,圆方程化为,设圆与x轴正半轴交于A,为圆上任一点,过P作轴于B,OP与x轴正半轴所成角为,,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