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引导加载程序

引导加载程序

引导加载程序
引导加载程序

1. 引言

在专用的嵌入式板子运行 GNU/Linux 系统已经变得越来越流行。一个嵌入式 Linux 系统从软件的角度看通常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 引导加载程序。包括固化在固件(firmware)中的 boot 代码(可选),和 Boot Loader 两大部分。

2. Linux 内核。特定于嵌入式板子的定制内核以及内核的启动参数。

3. 文件系统。包括根文件系统和建立于 Flash 内存设备之上文件系统。通常用 ram disk 来作为 root fs。

4. 用户应用程序。特定于用户的应用程序。有时在用户应用程序和内核层之间可能还会包括一个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常用的嵌入式 GUI 有:MicroWindows 和 MiniGUI 懂。

引导加载程序是系统加电后运行的第一段软件代码。回忆一下 PC 的体系结构我们可以知道,PC 机中的引导加载程序由 BIOS(其本质就是一段固件程序)和位于硬盘 MBR 中的 OS Boot Loader(比如,LILO 和 GRUB 等)一起组成。BIOS 在完成硬件检测和资源分配后,将硬盘 MBR 中的 Boot Loader 读到系统的 RAM 中,然后将控制权交给 OS Boot Loader。Boot Loader 的主要运行任务就是将内核映象从硬盘上读到 RAM 中,然后跳转到内核的入口点去运行,也即开始启动操作系统。

而在嵌入式系统中,通常并没有像 BIOS 那样的固件程序(注,有的嵌入式 CPU 也会内嵌一段短小的启动程序),因此整个系统的加载启动任务就完全由 Boot Loader 来完成。比如在一个基于 ARM7TDMI core 的嵌入式系统中,系统在上电或复位时通常都从地址

0x00000000 处开始执行,而在这个地址处安排的通常就是系统的 Boot Loader 程序。

本文将从 Boot Loader 的概念、Boot Loader 的主要任务、Boot Loader 的框架结构以及Boot Loader 的安装等四个方面来讨论嵌入式系统的 Boot Loader。

2. Boot Loader 的概念

简单地说,Boot Loader 就是在操作系统内核运行之前运行的一段小程序。通过这段小程序,我们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的状态,以便为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准备好正确的环境。

通常,Boot Loader 是严重地依赖于硬件而实现的,特别是在嵌入式世界。因此,在嵌入式世界里建立一个通用的 Boot Loader 几乎是不可能的。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对 Boot Loader 归纳出一些通用的概念来,以指导用户特定的 Boot Loader 设计与实现。

1. Boot Loader 所支持的 CPU 和嵌入式板

每种不同的 CPU 体系结构都有不同的 Boot Loader。有些 Boot Loader 也支持多种体系结构的 CPU,比如 U-Boot 就同时支持 ARM 体系结构和MIPS 体系结构。除了依赖于 CPU 的体系结构外,Boot Loader 实际上也依赖于具体的嵌入式板级设备的配置。这也就是说,对于两块不同的嵌入式板而言,即使它们是基于同一种 CPU 而构建的,要想让运行在一块板子上的 Boot Loader 程序也能运行在另一块板子上,通常也都需要修改 Boot Loader 的源程序。

2. Boot Loader 的安装媒介(Installation Medium)

系统加电或复位后,所有的 CPU 通常都从某个由 CPU 制造商预先安排的地址上取指令。比如,基于 ARM7TDMI core 的 CPU 在复位时通常都从地址 0x00000000 取它的第一条指令。而基于 CPU 构建的嵌入式系统通常都有某种类型的固态存储设备(比如:ROM、EEPROM 或 FLASH 等)被映射到这个预先安排的地址上。因此在系统加电后,CPU 将首先执行 Boot Loader 程序。

下图1就是一个同时装有 Boot Loader、内核的启动参数、内核映像和根文件系统映像的固态存储设备的典型空间分配结构图。

图1 固态存储设备的典型空间分配结构

[img]mhtml: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

Settings\Temp\Rar$DI00.531\嵌入式系统 Boot Loader 技术内

幕.mht![/img]

3. 用来控制 Boot Loader 的设备或机制

主机和目标机之间一般通过串口建立连接,Boot Loader 软件在执行时通常会通过串口来进行 I/O,比如:输出打印信息到串口,从串口读取用户控制字符等。

4. Boot Loader 的启动过程是单阶段(Single Stage)还是多阶段(Multi-Stage)

通常多阶段的 Boot Loader 能提供更为复杂的功能,以及更好的可移植性。从固态存储设备上启动的 Boot Loader 大多都是 2 阶段的启动过程,也即启动过程可以分为 stage 1 和 stage 2 两部分。而至于在 stage 1 和 stage 2 具体完成哪些任务将在下面讨论。5. Boot Loader 的操作模式 (Operation Mode)

大多数 Boot Loader 都包含两种不同的操作模式:"启动加载"模式和"下载"模式,这种区别仅对于开发人员才有意义。但从最终用户的角度看,Boot Loader 的作用就是用来加载操作系统,而并不存在所谓的启动加载模式与下载工作模式的区别。

启动加载(Boot loading)模式:这种模式也称为"自主"(Autonomous)模式。也即 Boot Loader 从目标机上的某个固态存储设备上将操作系统加载到 RAM 中运行,整个过程并没有用户的介入。这种模式是 Boot Loader 的正常工作模式,因此在嵌入式产品发布的时侯,Boot Loader 显然必须工作在这种模式下。

下载(Downloading)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目标机上的 Boot Loader 将通过串口连接或网络连接等通信手段从主机(Host)下载文件,比如:下载内核映像和根文件系统映像等。从主机下载的文件通常首先被 Boot Loader 保存到目标机的 RAM 中,然后再被 Boot Loader 写到目标机上的FLASH 类固态存储设备中。Boot Loader 的这种模式通常在第一次安装内核与根文件系统时被使用;此外,以后的系统更新也会使用 Boot Loader 的这种工

作模式。工作于这种模式下的 Boot Loader 通常都会向它的终端用户提供一个简单的命令行接口。

像 Blob 或 U-Boot 等这样功能强大的 Boot Loader 通常同时支持这两种工作模式,而且允许用户在这两种工作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比如,Blob 在启动时处于正常的启动加载模式,但是它会延时 10 秒等待终端用户按下任意键而将 blob 切换到下载模式。如果在 10 秒内没有用户按键,则 blob 继续启动 Linux 内核。

6. BootLoader 与主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所用的通信设备及协议

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目标机上的 Boot Loader 通过串口与主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传输协议通常是 xmodem/ymodem/zmodem 协议中的一种。但是,串口传输的速度是有限的,因此通过以太网连接并借助 TFTP 协议来下载文件是个更好的选择。

此外,在论及这个话题时,主机方所用的软件也要考虑。比如,在通过以太网连接和 TFTP 协议来下载文件时,主机方必须有一个软件用来的提供 TFTP 服务。

在讨论了 BootLoader 的上述概念后,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 BootLoader 的应该完成哪些任务。

3. Boot Loader 的主要任务与典型结构框架

在继续本节的讨论之前,首先我们做一个假定,那就是:假定内核映像与根文件系统映像都被加载到 RAM 中运行。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假设前提是因为,在嵌入式系统中内核映像与根文件系统映像也可以直接在 ROM 或 Flash 这样的固态存储设备中直接运行。但这种做法无疑是以运行速度的牺牲为代价的。

从操作系统的角度看,Boot Loader 的总目标就是正确地调用内核来执行。

另外,由于 Boot Loader 的实现依赖于 CPU 的体系结构,因此大多数 Boot Loader 都分为 stage1 和 stage2 两大部分。依赖于 CPU 体系结构的代码,比如设备初始化代码等,通常都放在 stage1 中,而且通常都用汇编语言来实现,以达到短小精悍的目的。而 stage2 则通常用C语言来实现,这样可以实现给复杂的功能,而且代码会具有更好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

Boot Loader 的 stage1 通常包括以下步骤(以执行的先后顺序):

?硬件设备初始化。

?为加载 Boot Loader 的 stage2 准备 RAM 空间。

?拷贝 Boot Loader 的 stage2 到 RAM 空间中。

?设置好堆栈。

?跳转到 stage2 的 C 入口点。

Boot Loader 的 stage2 通常包括以下步骤(以执行的先后顺序):

?初始化本阶段要使用到的硬件设备。

?检测系统内存映射(memory map)。

?将 kernel 映像和根文件系统映像从 flash 上读到 RAM 空间中。

?为内核设置启动参数。

?调用内核。

3.1 Boot Loader 的 stage1

3.1.1 基本的硬件初始化

这是 Boot Loader 一开始就执行的操作,其目的是为 stage2 的执行以及随后的 kernel 的执行准备好一些基本的硬件环境。它通常包括以下步骤(以执行的先后顺序):

1.屏蔽所有的中断。为中断提供服务通常是 OS 设备驱动程序的责任,因此在 Boot Loader 的执行全过程中可以不必响应任何中断。中断屏蔽可以通过写 CPU 的中断屏蔽寄存器或状态寄存器(比如 ARM 的 CPSR 寄存器)来完成。

2.设置 CPU 的速度和时钟频率。

3.RAM 初始化。包括正确地设置系统的内存控制器的功能寄存器以及各内存库控制寄存器等。

4.初始化 LED。典型地,通过 GPIO 来驱动 LED,其目的是表明系统的状态是 OK 还是Error。如果板子上没有 LED,那么也可以通过初始化 UART 向串口打印 Boot Loader 的Logo 字符信息来完成这一点。

5.关闭 CPU 内部指令/数据 cache。

3.1.2 为加载 stage2 准备 RAM 空间

为了获得更快的执行速度,通常把 stage2 加载到 RAM 空间中来执行,因此必须为加载Boot Loader 的 stage2 准备好一段可用的 RAM 空间范围。

由于 stage2 通常是 C 语言执行代码,因此在考虑空间大小时,除了 stage2 可执行映象的大小外,还必须把堆栈空间也考虑进来。此外,空间大小最好是 memory page 大小(通常是 4KB)的倍数。一般而言,1M 的 RAM 空间已经足够了。具体的地址范围可以任意安排,比如 blob 就将它的 stage2 可执行映像安排到从系统 RAM 起始地址 0xc0200000 开始

的 1M 空间内执行。但是,将 stage2 安排到整个 RAM 空间的最顶 1MB(也即(RamEnd-1MB) - RamEnd)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为了后面的叙述方便,这里把所安排的 RAM 空间范围的大小记为:stage2_size(字节),把起始地址和终止地址分别记为:stage2_start 和 stage2_end(这两个地址均以 4 字节

另外,还必须确保所安排的地址范围的的确确是可读写的 RAM 空间,因此,必须对你所安排的地址范围进行测试。具体的测试方法可以采用类似于 blob 的方法,也即:以 memory page 为被测试单位,测试每个 memory page 开始的两个字是否是可读写的。为了后面叙述的方便,我们记这个检测算法为:test_mempage,其具体步骤如下:

1.先保存 memory page 一开始两个字的内容。

2.向这两个字中写入任意的数字。比如:向第一个字写入 0x55,第 2 个字写入 0xaa。3.然后,立即将这两个字的内容读回。显然,我们读到的内容应该分别是 0x55 和 0xaa。如果不是,则说明这个 memory page 所占据的地址范围不是一段有效的 RAM 空间。

4.再向这两个字中写入任意的数字。比如:向第一个字写入 0xaa,第 2 个字中写入 0x55。5.然后,立即将这两个字的内容立即读回。显然,我们读到的内容应该分别是 0xaa 和0x55。如果不是,则说明这个 memory page 所占据的地址范围不是一段有效的 RAM 空间。6.恢复这两个字的原始内容。测试完毕。

为了得到一段干净的 RAM 空间范围,我们也可以将所安排的 RAM 空间范围进行清零操作。

3.1.3 拷贝 stage2 到 RAM 中

拷贝时要确定两点:(1) stage2 的可执行映象在固态存储设备的存放起始地址和终止地址;

(2) RAM 空间的起始地址。

3.1.4 设置堆栈指针 sp

堆栈指针的设置是为了执行 C 语言代码作好准备。通常我们可以把 sp 的值设置为(stage2_end-4),也即在 3.1.2 节所安排的那个 1MB 的 RAM 空间的最顶端(堆栈向下生长)。

此外,在设置堆栈指针 sp 之前,也可以关闭 led 灯,以提示用户我们准备跳转到 stage2。经过上述这些执行步骤后,系统的物理内存布局应该如下图2所示。

3.1.5 跳转到 stage2 的 C 入口点

在上述一切都就绪后,就可以跳转到 Boot Loader 的 stage2 去执行了。比如,在 ARM 系统中,这可以通过修改 PC 寄存器为合适的地址来实现。

图2 bootloader 的 stage2 可执行映象刚被拷贝到 RAM 空间时的系统内存布局

[img]mhtml:file://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Local

Settings\Temp\Rar$DI00.531\嵌入式系统 Boot Loader 技术内幕.mht![/img]

3.2 Boot Loader 的 stage2

正如前面所说,stage2 的代码通常用 C 语言来实现,以便于实现更复杂的功能和取得更好的代码可读性和可移植性。但是与普通 C 语言应用程序不同的是,在编译和链接 boot loader 这样的程序时,我们不能使用 glibc 库中的任何支持函数。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这就给我们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从那里跳转进 main() 函数呢?直接把 main() 函数的起始地址作为整个 stage2 执行映像的入口点或许是最直接的想法。但是这样做有两个缺点:1)无法通过main() 函数传递函数参数;2)无法处理 main() 函数返回的情况。一种更为巧妙的方法是利用 trampoline(弹簧床)的概念。也即,用汇编语言写一段trampoline 小程序,并将这段 trampoline 小程序来作为 stage2 可执行映象的执行入口点。然后我们可以在 trampoline 汇编小程序中用 CPU 跳转指令跳入 main() 函数中去执行;而当main() 函数返回时,CPU 执行路径显然再次回到我们的 trampoline 程序。简而言之,这种方法的思想就是:用这段 trampoline 小程序来作为 main() 函数的外部包裹(external

wrapper)。

可以看出,当 main() 函数返回后,我们又用一条跳转指令重新执行 trampoline 程序――当然也就重新执行 main() 函数,这也就是 trampoline(弹簧床)一词的意思所在。

3.2.1初始化本阶段要使用到的硬件设备

这通常包括:(1)初始化至少一个串口,以便和终端用户进行 I/O 输出信息;(2)初始化计时器等。

在初始化这些设备之前,也可以重新把 LED 灯点亮,以表明我们已经进入 main() 函数执行。

设备初始化完成后,可以输出一些打印信息,程序名字字符串、版本号等。

3.2.2 检测系统的内存映射(memory map)

所谓内存映射就是指在整个 4GB 物理地址空间中有哪些地址范围被分配用来寻址系统的RAM 单元。比如,在 SA-1100 CPU 中,从 0xC000,0000 开始的 512M 地址空间被用作系统的 RAM 地址空间,而在 Samsung S3C44B0X CPU 中,从 0x0c00,0000 到 0x1000,0000 之间的 64M 地址空间被用作系统的 RAM 地址空间。虽然 CPU 通常预留出一大段足够的地址空间给系统 RAM,但是在搭建具体的嵌入式系统时却不一定会实现 CPU 预留的全部 RAM 地址空间。也就是说,具体的嵌入式系统往往只把 CPU 预留的全部 RAM 地址空间中的一部分映射到 RAM 单元上,而让剩下的那部分预留 RAM 地址空间处于未使用状态。由于上述这个事实,因此 Boot Loader 的 stage2 必须在它想干点什么 (比如,将存储在 flash 上的内核映像读到 RAM 空间中) 之前检测整个系统的内存映射情况,也即它必须知道 CPU 预留的全部 RAM 地址空间中的哪些被真正映射到 RAM 地址单元,哪些是处于 "unused" 状态的。

(1) 内存映射的描述

这段 RAM 地址空间中的连续地址范围可以处于两种状态之一:(1)used=1,则说明这段连续的地址范围已被实现,也即真正地被映射到 RAM 单元上。(2)used=0,则说明这段连续的地址范围并未被系统所实现,而是处于未使用状态。

基于上述 memory_area_t 数据结构,整个 CPU 预留的 RAM 地址空间可以用一个

memory_area_t 类型的数组来表示,如下所示:

(2) 内存映射的检测

在用上述算法检测完系统的内存映射情况后,Boot Loader 也可以将内存映射的详细信息打印到串口。

3.2.3 加载内核映像和根文件系统映像

(1) 规划内存占用的布局

这里包括两个方面:(1)内核映像所占用的内存范围;(2)根文件系统所占用的内存范围。在规划内存占用的布局时,主要考虑基地址和映像的大小两个方面。

对于内核映像,一般将其拷贝到从(MEM_START+0x8000) 这个基地址开始的大约1MB大小的内存范围内(嵌入式 Linux 的内核一般都不操过 1MB)。为什么要把从 MEM_START 到MEM_START+0x8000 这段 32KB 大小的内存空出来呢?这是因为 Linux 内核要在这段内

存中放置一些全局数据结构,如:启动参数和内核页表等信息。

而对于根文件系统映像,则一般将其拷贝到 MEM_START+0x0010,0000 开始的地方。如果用Ramdisk 作为根文件系统映像,则其解压后的大小一般是1MB。

(2)从 Flash 上拷贝

由于像 ARM 这样的嵌入式 CPU 通常都是在统一的内存地址空间中寻址 Flash 等固态存储设备的,因此从 Flash 上读取数据与从 RAM 单元中读取数据并没有什么不同。用一个

3.2.4 设置内核的启动参数

应该说,在将内核映像和根文件系统映像拷贝到 RAM 空间中后,就可以准备启动 Linux 内核了。但是在调用内核之前,应该作一步准备工作,即:设置 Linux 内核的启动参数。Linux 2.4.x 以后的内核都期望以标记列表(tagged list)的形式来传递启动参数。启动参数标记列表以标记 ATAG_CORE 开始,以标记 ATAG_NONE 结束。每个标记由标识被传递参数的 tag_header 结构以及随后的参数值数据结构来组成。数据结构 tag 和 tag_header

在嵌入式 Linux 系统中,通常需要由 Boot Loader 设置的常见启动参数有:ATAG_CORE、ATAG_MEM、ATAG_CMDLINE、ATAG_RAMDISK、ATAG_INITRD等。

比如,设置 ATAG_CORE 的代码如下:

其中,BOOT_PARAMS 表示内核启动参数在内存中的起始基地址,指针 params 是一个

struct tag 类型的指针。宏 tag_next() 将以指向当前标记的指针为参数,计算紧临当前标记的下一个标记的起始地址。注意,内核的根文件系统所在的设备ID就是在这里设置的。

可以看出,在 memory_map[]数组中,每一个有效的内存段都对应一个 ATAG_MEM 参数标记。

Linux 内核在启动时可以以命令行参数的形式来接收信息,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向内核提供那些内核不能自己检测的硬件参数信息,或者重载(override)内核自己检测到的信息。比如,我们用这样一个命令行参数字符串"console=ttyS0,115200n8"来通知内核以 ttyS0 作为控制台,且串口采用 "115200bps、无奇偶校验、8位数据位"这样的设置。下面是一段

请注意在上述代码中,设置 tag_header 的大小时,必须包括字符串的终止符'\0',此外还要将字节数向上圆整4个字节,因为 tag_header 结构中的size 成员表示的是字数。

下面是设置 ATAG_INITRD 的示例代码,它告诉内核在 RAM 中的什么地方可以找到 initrd 映象(压缩格式)以及它的大小:

下面是设置 ATAG_RAMDISK 的示例代码,它告诉内核解压后的 Ramdisk 有多大(单位是

3.2.5 调用内核

Boot Loader 调用 Linux 内核的方法是直接跳转到内核的第一条指令处,也即直接跳转到MEM_START+0x8000 地址处。在跳转时,下列条件要满足:

1. CPU 寄存器的设置:

?R0=0;

?R1=机器类型 ID;关于 Machine Type Number,可以参见

linux/arch/arm/tools/mach-types。

?R2=启动参数标记列表在 RAM 中起始基地址;

2. CPU 模式:

?必须禁止中断(IRQs和FIQs);

?CPU 必须 SVC 模式;

3. Cache 和 MMU 的设置:

?MMU 必须关闭;

?指令 Cache 可以打开也可以关闭;

?数据 Cache 必须关闭;

如果用 C 语言,可以像下列示例代码这样来调用内核:

注意,theKernel()函数调用应该永远不返回的。如果这个调用返回,则说明出错。

4. 关于串口终端

在 boot loader 程序的设计与实现中,没有什么能够比从串口终端正确地收到打印信息能更令人激动了。此外,向串口终端打印信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有效的调试手段。但是,我们经常会碰到串口终端显示乱码或根本没有显示的问题。造成这个问题主要有两种原因:(1) boot loader 对串口的初始化设置不正确。(2) 运行在 host 端的终端仿真程序对串口的设置不正确,这包括:波特率、奇偶校验、数据位和停止位等方面的设置。

此外,有时也会碰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在 boot loader 的运行过程中我们可以正确地向串口终端输出信息,但当 boot loader 启动内核后却无法看到内核的启动输出信息。对这一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首先请确认你的内核在编译时配置了对串口终端的支持,并配置了正确的串口驱动程序。

(2) 你的 boot loader 对串口的初始化设置可能会和内核对串口的初始化设置不一致。此外,对于诸如 s3c44b0x 这样的 CPU,CPU 时钟频率的设置也会影响串口,因此如果 boot loader 和内核对其 CPU 时钟频率的设置不一致,也会使串口终端无法正确显示信息。(3) 最后,还要确认 boot loader 所用的内核基地址必须和内核映像在编译时所用的运行基地址一致,尤其是对于 uClinux 而言。假设你的内核映像在编译时用的基地址是

0xc0008000,但你的 boot loader 却将它加载到 0xc0010000 处去执行,那么内核映像当然不能正确地执行了。

5. 结束语

Boot Loader 的设计与实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如果不能从串口收到那激动人心的"uncomp ressing linux.................. done, booting the kernel……"内核启动信息,恐怕谁也不能说:"嗨,我的 boot loader 已经成功地转起来了!"。

BootLoader引导程序

BootLoader引导程序 一、实验目的 1.学会配置linux下的minicom和windows下的超级终端 2.了解bootloader的基本概念和框架结构 3.了解bootloader引导操作系统的过程 4.掌握bootloader程序的编译方法 5.掌握bootloader程序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学习x-loader 作用和编译过程 2.学习uboot作用和编译过程 3.学习bootloader的操作 三、实验设备 PentiumII以上的PC机, LINUX操作系统 四、BOOTLOADER程序说明 完整的系统由x-loader、u-boot、kernel(内核)、rootfs(根文件系统)组成,x-loader 是一级引导程序,其作用是初始化CPU,拷贝u-boot到内存,然后把控制权交给u-boot。当OMAP3530上电时,memory controller(内存控制器)还未初始化,这个任务便由完成的x-loader。初始化外部RAM控制器,把u-boot读到外部RAM,之后把控制入口交给。u-boot 是二级引导程序,其作用主要是引导内核,提供映像更新,同用户进行交互。系统结构图如 下: 1. BootLoader的作用 在嵌入式系统中,BootLoader的作用与PC机上的BIOS类似,其主要作用:(1)初始化硬件设备;(2)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3)完成内核的加载,为内核设置启动参数。通过BootLoader可以完成对系统板上的主要部件如CPU、SDRAM、Flash、串行口等进行初始化,也可以下载文件到系统板上,对Flash进行擦除与编程。当运行操作系统时,它会在操作系统内核运行之前运行,通过它,可以分配内存空间的映射,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的状态,以便为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准备好正确的环境。 通常,BootLoader 是依赖于硬件而实现的,特别是在嵌入式系统中。因此,在嵌入式系统里建立一个通用的 BootLoader 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同的处理器架构都有不同的

F BOOTROM引导模式和程序

28335使用串口烧写程序 串口烧写是一种相对较方便的烧写方式,相对于仿真器或是CAN烧写,相对于仿真器或是USB转CAN的设备,串口是一种非常廉价的烧写方式,而且也不需要安装专业的集成开发环境CCS等,但是不能实现在线调试,因此也只适用于程序基本不用再调整或大批量的场合。 F28335的存储器映射图如下:

BOOTROM 是一块8K X 16的只读存储器,位于地址空间0x3FE000~0x3FFFFF,片内BOOTROM在出厂时固化了引导加载程序以及定点和浮点数据表,片上BOOTROM的存储映射如下图所示: 1.内BOOT ROM数学表: 在BOOT ROM中保留了4K X 16位空间,用以存放浮点和IQ数据公式表,这些数据 公式表有助于改善性能和节省SARAM空间。 向量表: CPU向量表位于ROM存储器0x3FE000~0x3FFFFF段内,如下图所示。复位后,当VMAP=1,ENPIE=0(PIE向量表禁止)时,该向量表激活。

在内部BOOT ROM引导区中能够调用的唯一向量就是位于0x3FFFC0的复位向量。复位向量在出厂时被烧录为直接指向存储在BOOT ROM空间中的InitBoot函数,该函数用于开启引导过程。然后通过通用I/O引脚上的检验判断,决定具体引导模式。引导模式与控制引脚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Bootloader特性: Bootloader是位于片上引导ROM中的在复位后执行的程序,用于在上电复位后,将程序代码从外部源转移到内部存储器。这允许代码暂时存储在掉电不丢失数据的外部存储器内,然后被转移到高速存储器中执行。 引导ROM中的复位向量将程序执行重定向至InitBoot函数。执行器件初始化之后,bootloader将检查GPIO引脚的状态以确定您需要执行哪种引导模式。这些选项包括:跳转至闪存、跳转至SARAM、跳转至OTP或调用其中一个片上引导加载例程。

设置电脑开机启动项

如何设置电脑开机启动项(2009-10-19 19:40:50) 标签:电脑开机启动项无法进入系 统杀毒软件输入法显卡驱动it 开机速度有点慢,可能是随Windows启动项有点多的缘故,运行msconfig,就可以看到电脑启动时加载的程序。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如果你的电脑中有一些来路不明的启动项,就得考虑是否中毒或者中了木马。 启动项中除了杀毒软件和输入法(cftmon不可关闭否则你就不会在任务栏看语言 栏了)外,其它的都可以关闭或者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取舍。其实关闭并不是删除,只是开机时不运行罢了。你若想运行可以从程序菜单中打开。 1.系统常见的启动项: ctfmon.exe------------是Microsoft Office产品套装的一部分。它可以选择用户文字输入程序和微软Office XP语言条。这不是纯粹的系统程序,但是如果终止它,可能会导致不可知的问题。输入法会出现在屏幕右下角,建议不删。 NvCpl -------------是显卡桌面管理调节程 序; nvcpl.dll------------是NVIDIA显示卡相关动态链接库文件。可以停用; nvmctray - nvmctray.dll ------- DLL文件信息是显示卡相关文 件。 internat.exe ------------输入法指示器程序 LoadPowerProfile--------- Win98/Me电源管理 PCHealth ------------ WinMe系统自愈功能 ScanRegistry -----------启动时检查并备份注册表 SchedulingAgent ---------系统计划任务程序 Synchronization Manager------ Win2000同步管理 SystemTray-----------系统托盘,管理内存驻留程序 Taskbar Display Controls -----屏幕-属性-设置-高级-在任务栏中显示图标

开机启动项设置

开始--运行--输入msconfig 回车打开的对话框里 “一般”选项里选择:有选择启动,去掉“处理SYSTEM文件”,去掉“处理WIN文件”。 “启动”选项里先选择全部禁用,然后留下CTFMON,如果装有杀毒软件则留下杀毒软件启动项,其他可全关。 然后重起或者注销,会有提示,把对话框打上钩---确定 其他就别乱动了 开机启动项

【启动项目就是开机的时候系统会在前台或者后台运行的程序】 当Windows(操作系统)完成登录过程,进程表中出现了很多的进程!Windows在启动的时候,自动加载了很多程序。 许多程序的自启动,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这是不争的事实,但不是每个自启动的程序对我们都有用;更甚者,也许有病毒或木马在自启动行列! 其实Windows2000/XP中的自启动文件,除了从以前系统中遗留下来的Autoexec.bat文件中加载外,按照两个文件夹和9个核心注册表子键来自动加载程序的。 【启动项分解】 1)“启动”文件夹──最常见的自启动程序文件夹。 它位于系统分区的“documents and Settings-->User-->〔开始〕菜单-->程序”目录下。这时的User指的是登录的用户名。 2)“All Users”中的自启动程序文件夹──另一个常见的自启动程序文件夹。

它位于系统分区的“documents and Settings-->All User-->〔开始〕菜单-->程序”目录下。前面提到的“启动”文件夹运行的是登录用户的自启动程序,而“All Users”中启动的程序是在所有用户下都有效(不论你用什么用户登录)。 3)“Load”键值── 一个埋藏得较深的注册表键值。 位于〔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Windows\loa d〕主键下。 4)“Userinit”键值──用户相关 它则位于〔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Winlogo n\Userinit〕主键下,也是用于系统启动时加载程序的。一般情况下,其默认值为“userinit.exe”,由于该子键的值中可使用逗号分隔开多个程序,因此,在键值的数值中可加入其它程序。 5)“Explorer\Run”键值──与“load”和“Userinit”两个键值不同的是,“Explorer\Run”同时位于〔HK EY_CURRENT_USER〕和〔HKEY_LOCAL_MACHINE〕两个根键中。

详解bootloader的执行流程与ARM Linux启动过程分析

详解bootloader的执行流程与ARM Linux启动过程分析 ARM Linux启动过程分析是本文要介绍的内容,嵌入式Linux 的可移植性使得我们可以在各种电子产品上看到它的身影。对于不同体系结构的处理器来说Linux的启动过程也有所不同。 本文以S3C2410 ARM处理器为例,详细分析了系统上电后bootloader的执行流程及ARM Linux的启动过程。 1、引言 Linux 最初是由瑞典赫尔辛基大学的学生Linus Torvalds在1991 年开发出来的,之后在GNU的支持下,Linux 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虽然Linux 在桌面PC 机上的普及程度远不及微软的Windows 操作系统,但它的发展速度之快、用户数量的日益增多,也是微软所不能轻视的。而近些年来Linux 在嵌入式领域的迅猛发展,更是给Linux 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个嵌入式Linux 系统从软件角度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引导加载程序(bootloader),Linux 内核,文件系统,应用程序。 其中bootloader是系统启动或复位以后执行的第一段代码,它主要用来初始化处理器及外设,然后调用Linux 内核。 Linux 内核在完成系统的初始化之后需要挂载某个文件系统做为根文件系统(Root Filesystem)。 根文件系统是Linux 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可以做为Linux 系统中文件和数据的存储区域,通常它还包括系统配置文件和运行应用软件所需要的库。 应用程序可以说是嵌入式系统的“灵魂”,它所实现的功能通常就是设计该嵌入式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如果没有应用程序的支持,任何硬件上设计精良的嵌入式系统都没有实用意义。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bootloader 和Linux 内核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关系和作用。Bootloader在运行过程中虽然具有初始化系统和执行用户输入的命令等作用,但它最根本

详细开机自启动策略

一、经典的启动——“启动”文件夹 单击“开始→程序”,你会发现一个“启动”菜单,这就是最经典的Windows启动位置,右击“启动”菜单选择“打开”即可将其打开,如所示,其中的程序和快捷方式都会在系统启动时自动运行。最常见的启动位置如下:当前用户: 所有用户: 二、有名的启动——注册表启动项 注册表是启动程序藏身之处最多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项: 1.Run键 Run键是病毒最青睐的自启动之所,该键位置是[HKEY_CURRENT_ 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和[HKEY_ 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其下的所有程序在每次启动登录时都会按顺序自动执行。 还有一个不被注意的Run键,位于注册表[HKEY_CURRENT_ 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Run]和[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 Policies\Explorer\Run],也要仔细查看。 2.RunOnce键 RunOnce位于[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CurrentVersion\RunOnce]和[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 Windows\CurrentVersion\RunOnce]键,与Run不同的是,RunOnce下的程序仅会被自动执行一次。 3.RunServicesOnce键 RunServicesOnce键位于[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 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Once]和[HKEY_LOCAL_MACHINE\ 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Once]下,其中的程序会在系统加载时自动启动执行一次。 4.RunServices键 RunServices继RunServicesOnce之后启动的程序,位于注册表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 ces]和[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 RunServices]键。 5.RunOnceEx键 该键是Windows XP/2003特有的自启动注册表项,位于[HKEY_ 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OnceEx]和[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Once Ex]。 6.load键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NT\CurrentVersion\Window s]下的load键值的程序也可以自启动。 7.Winlogon键 该键位于位于注册表[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

bootloader

Boot Loader的启动流程和开发经验总结 Windows CE最大程度继承了桌面版Windows的丰富功能,但是Windows CE并不是一个通用的安装版操作系统。在形形色色的嵌入式设备世界里,一款CE系统通常只会针对某一种硬 件平台生成。 一般来说,Windows CE的开发过程可以分为:0AL(OEM Abstraction Layer)、驱动、应用程序开发三个步骤。其中,0AL开发最基本的一步是板级支持包(BSP),而BootLoader 设计则在BSP开发中具有极为关键的地位。 1.什么是BootLoader 嵌入式系统的启动代码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引导代码和操作系统执行环境的初始化代码。其中引导代码一般也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板级、片级初始化代码,主要功能是通过设置寄存器初始化硬件的工作方式,如设置时钟、中断控制寄存器等,完成内存映射、初始化MMU等。第二部分是装载程序,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映像从只读存储器装载或者拷贝到系统的RAM中并执行。 (1)什么是板级BSP? BSP(Board Support Package)是板级支持包,是介于主板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主要是为了支持操作系统,使之能够更好的运行于硬件主板。不同的操作系统对应于不同形式的BSP,例如WinCE的BSP和Linux的BSP相对于某CPU来说尽管实现的功能一样,可是写法和接口定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BSP一定要按照该系统BSP的定义形式来写,这样才能与上 层OS保持正确的接口,良好的支持上层OS。 (2)什么是Boot Loader

在BSP中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BootLoader,它是在操作系统内核运行之前运行的一段小程序。通过这段小程序,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的状态,为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准备好环境。 一般来说,在嵌入式世界里BootLoader 是严重地依赖于硬件的,因此想建立一个通用的 BootLoader 几乎是不可能的。不同的 CPU 体系结构有不同的BootLoader,而且除了依赖于 CPU的体系结构外,BootLoader还依赖于具体的嵌入式板级设备的配置。这也就是说,对于两块不同的嵌入式板而言,即使它们是基于同一种 CPU 结构而构建的,要想让运行在一块板子上的 BootLoader 程序也能运行在另一块板子上,通常也都需要修改 BootLoader 的源程序。 2.BootLoader在PC机与嵌入式的区别比较 (1)引导程序在PC机和嵌入式上的区别 一般来说,在PC的硬件平台上,由于硬件启动根本就不是通过BootLoader(而是通过BIOS),所以BootLoader就不需要对CPU加电后的初始化做任何工作。在桌面系统中,有以下几种设备可以作为启动设备使用:硬盘、USB盘、光盘驱动器、还有网卡的Boot ROM 等。但无论选择了哪一种启动设备,操作系统都会去将该设备起始地址的内容读入内存,BIOS 将控制移交给引导装载程序。如果启动设备是IDE硬盘,这时通常将引导装载程序装入第一个扇区(通常被称做主引导扇区,MBR),然后将内容读入内存再运行。 在嵌入式平台上,引导装载程序是在硬件上执行的第一段代码,通常将引导程序放置在不易丢失的存储器的开始地址或者是系统冷启动时PC寄存器的初始值。在嵌入式系统中,通常并没有像BIOS那样的固件程序,因此整个系统的加载启动任务就完全由BootLoader来完

bootloader分析

Bootloader分析

?熟悉BootLoader的实现原理?认识Bootloader的主要任务?熟悉BootLoader的结构框架?U-boot使用

引言本章详细地介绍了基于嵌入式系统中的OS启动加载程序――Boot Loader的概念、软件设计的主要任务以及结构框架等内容。 一个嵌入式Linux系统从软件的角度看通常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1.引导加载程序。包括固化在固件(firmware)中的boot代码(可 选),和Boot Loader两大部分。 ?2.Linux内核。特定于嵌入式板子的定制内核以及内核的启动参数。 ?3.文件系统。包括根文件系统和建立于Flash内存设备之上文件 系统。通常用ram disk来作为root fs。 ?4.用户应用程序。特定于用户的应用程序。有时在用户应用程序和 内核层之间可能还会包括一个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常用的嵌入式GUI有:MicroWindows和MiniGUI。

?引导加载程序是系统加电后运行的第一段软件代码。回忆一下PC 的体系结构我们可以知道,PC机中的引导加载程序由BIOS(其本质就是一段固件程序)和位于硬盘MBR中的OS Boot Loader(比如,LILO和GRUB等)一起组成。 ?BIOS在完成硬件检测和资源分配后,将硬盘MBR中的Boot Loader读到系统的RAM中,然后将控制权交给OS Boot Loader。 Boot Loader的主要运行任务就是将内核映象从硬盘上读到RAM 中,然后跳转到内核的入口点去运行,也即开始启动操作系统。 而在嵌入式系统中,通常并没有像BIOS那样的固件程序(注,有的嵌入式CPU也会内嵌一段短小的启动程序),因此整个系统的加载启动任务就完全由Boot Loader来完成。 ?比如在一个基于ARM7TDMI core的嵌入式系统中,系统在上电 或复位时通常都从地址0x00000000处开始执行,而在这个地址 处安排的通常就是系统的Boot Loader程序。

第3章的附录 系统引导程序的代码

第3章的附录系统引导程序的代码 下面是一个基于S3C2410芯片的嵌入式系统引导(启动)程序Startup.s文件中的汇编源程序。通过对这段程序的分析,巩固所学的汇编指令知识,并学习嵌入式系统引导程序的编写方法。程序中各条指令及指示符的具体含义请参照3.1节和3.3.1小节中的说明。 ;Startup Code for S3C2410 : Startup.s ;下面指令包含2410addr.s文件,该文件中定义了S3C2410内部寄存器地址对应的变量。 GET 2410addr.s ; 某些ARM920T CPSR寄存器位的定义,定义了部分常量。 USERMODE EQU 0x10 FIQMODE EQU 0x11 IRQMODE EQU 0x12 SVCMODE EQU 0x13 ABORTMODE EQU 0x17 UNDEFMODE EQU 0x1b MODEMASK E QU 0x1f NOINT EQU 0xc0 I_Bit * 0x80 F_Bit * 0x40 ; MMU寄存器定义。 CtrlMMU * 1 CtrlAlign * 2 CtrlCache * 4 CtrlWBuff * 8 CtrlBigEnd * 128 CtrlSystem * 256 CtrlROM * 512 TLB_L0_INIT * 0x0C02 ;AREA指示汇编器汇编一段新的代码,为保证下面的代码为起始代码,应在ARM连接器的layout选项中指明Startup.o(Init) (如图1-33所示),或用scatter格式的描述性文件说明。 AREA Init,CODE,READONLY ;IMPORT提供汇编器在当前汇编中未曾定义的符号名。 IMPORT __use_no_semihosting_swi IMPORT Enter_UNDEF IMPORT Enter_SWI IMPORT Enter_PABORT

如何设置开机启动项

如何设置开机启动项 开机速度有点慢,可能是随Windows启动项有点多的缘故,运行msconfig,就可以看到电脑启动时加载的程序。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如果你的电脑中有一些来路不明的启动项,就得考虑是否中毒或者中了木马。 启动项中除了杀毒软件和输入法(cftmon不可关闭否则你就不会在任务栏看语言栏了)外,其它的都可以关闭或者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取舍。其实关闭并不是删除,只是开机时不运行罢了。你若想运行可以从程序菜单中打开。 1.系统常见的启动项: ctfmon.exe------------是Microsoft Office产品套装的一部分。它可以选择用户文字输入程序和微软Office XP语言条。这不是纯粹的系统程序,但是如果终止它,可能会导致不可知的问题。输入法会出现在屏幕右下角,建议不删。 NvCpl -------------是显卡桌面管理调节程序; nvcpl.dll------------是NVIDIA显示卡相关动态链接库文件。可以停用; nvmctray - nvmctray.dll -------DLL文件信息是显示卡相关文件。 internat.exe ------------输入法指示器程序 LoadPowerProfile---------Win98/Me电源管理 PCHealth ------------WinMe系统自愈功能 ScanRegistry -----------启动时检查并备份注册表 SchedulingAgent ---------系统计划任务程序 Synchronization Manager------Win2000同步管理 SystemTray-----------系统托盘,管理内存驻留程序 Taskbar Display Controls -----屏幕-属性-设置-高级-在任务栏中显示图标 TaskMonitor -----------任务检测程序,记录使用软件情况 *StateMgr ----------WinMe系统还原 msmsgs Windows Messenger ---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个在线聊天和即时通讯客户端。 Rundll32 cmicnfg---------是32位的链接库,使电脑能运行..dll类型的文件,建议不要禁用;

多系统引导程序示例

多系统引导程序XORLDR应用示例 无忧论坛的Pauly大侠出品的多系统引导程序Xorldr,功能强大,可以使用多种启动方式,最多可管理8个启动项。Pauly本人也写了一个用户手册,详细介绍Xorldr程序的功能及用法,但限于篇幅没有具体讲解启动实例。本人在实际应用该程序的过程中积攒了一些心得经验,不敢独享,写下来供大家参考,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工具准备 在进行安装XORLDR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以下工具软件: ●XORLDR多系统管理程序,Pauly大侠作品,目前最新版本是0.3.5 ● BOOTICE引导程序安装工具,亦为Pauly作品,最新版本是0.76 ● WinHex,强大的16进制文件编辑与磁盘编辑软件。 ● grub4dos、syslinux最新版,以及其它可能用到的工具,如本文中使用的9IN1_PXE_SRS合盘,我们要多次利用其中的工具。 2.磁盘分区及结构介绍 首先,我们使用Winhex来看一下磁盘上的分区及结构。 打开Winhex,按F9打开磁盘,如图1所示: (图1) 选择物理磁盘HD0,点击OK后可观察到磁盘(hd0)的分区情况,如图2所示。

(图2) 由图2可以看出我们这块磁盘的一些情况:容量为73.9G,分为四个分区,启始扇区(Start sectors)占用第0~62扇区;第一主分区占用第63~20996954扇区,10G空间;第二主分区占用第20996955~31503464扇区,共5G空间;第三主分区占用第31503465~94446134扇区,共30G空间;存在一个分区间隙占用第94446135~94446197扇区,共31.5KB空间;第四分区(逻辑分区)占用第94446198~154577429扇区,共28.7G空间;最后是一个分区剩余空间,占用第154577430~154587127扇区,共4.7MB空间。 实际分区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不必局限于单主分区或者四主分区。一个比较理想的情况是三主分区加扩展分区,再设置若干逻辑分区,这样对于现在海量容量的硬盘来讲是比较合适的。 3.XORLDR菜单编辑示例 我们假定您已经做好了分区。以我这台老机器上分区为例:四个分区,第一、二主分区各安装一个winXP,并实现系统之间相互隐藏;第三主分区放置游戏及其它私密数据;第四分区(逻辑分区)放置我的9IN1_PXE_SRS维护工具合盘及系统备份等。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菜单项如图3所示。

PC机启动引导过程程序设计概要

PC机启动引导过程程序设计 一、引论 PC机开机后,CPU被设定为执行FFFF:0单元处的指令,此处有一条跳转指令。CPU执行该指令后,转去执行BIOS中的硬件系统测试和初始化程序。 初始化程序将建立BIOS所支持的中断向量,即将BIOS提供的中断例程的入口地址登记在中断向量表中。 硬件系统检测和初始化完成后,调用int 19h进行操作系统的引导。 如果设为从软盘启动操作系统,则int 19h将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 控制0号软驱,读取软盘0道0面1扇区的内容到0:7C00 (2 将CS:IP指向0:7C00 软盘的0道0面1扇区中装有操作系统引导程序。int 19h将其装入到内存0:7C00处后,设置CPU从0:7C00开始执行此处的引导程序,操作系统被激活,控制计算机。 如果在0号软驱中没有软盘,或发生软盘I/O错误,则int 19h将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 读取硬盘C的0道0面1扇区的内容到0:7C00 (2 将CS:IP指向0:7C00 由以上描述可知,若我们想要控制引导过程,只需: (1 编写程序 (2 将该程序代码写入软盘或硬盘C的0道0面1扇区。

因为以上工作会破坏软盘或硬盘原有数据,因此本次实验,我们选择软盘存放我们自己的启动程序。 二、实验任务 本次实验的任务是编写一个可以自行启动计算机,不需要在现有操作系统环境中运行的程序。 该程序功能如下: (1 列出功能选项,让用户通过键盘进行选择,界面如下: 1、Reset PC ;重新启动计算机 2、Start System ;启动现有的操作系统 3、Clock ;进入时钟程序 4、Set Clock ;设置时间 (2 用户输入“1”后重新启动计算机。(提示:考虑FFFF:0单元 (3 用户输入“2”后引导现有的操作系统。(提示:考虑硬盘C的0道0面1扇区

Android 开机启动流程

Android的开机流程 1. 系统引导bootloader 1) 源码:bootable/bootloader/* 2) 说明:加电后,CPU将先执行bootloader程序,此处有三种选择 a) 开机按Camera+Power启动到fastboot,即命令或SD卡烧写模式,不加载内核及文件系统,此处可以进行工厂模式的烧写 b) 开机按Home+Power启动到recovery模式,加载recovery.img,recovery.img包含内核,基本的文件系统,用于工程模式的烧写 c) 开机按Power,正常启动系统,加载boot.img,boot.img包含内核,基本文件系统,用于正常启动手机(以下只分析正常启动的情况) 2. 内核kernel 1) 源码:kernel/* 2) 说明:kernel由bootloader加载 3. 文件系统及应用init 1) 源码:system/core/init/* 2) 配置文件:system/rootdir/init.rc, 3) 说明:init是一个由内核启动的用户级进程,它按照init.rc中的设置执行:启动服务(这里的服务指linux底层服务,如adbd提供adb支持,vold提供SD卡挂载等),执行命令和按其中的配置语句执行相应功能 4. 重要的后台程序zygote 1) 源码:frameworks/base/cmds/app_main.cpp等 2) 说明:zygote是一个在init.rc中被指定启动的服务,该服务对应的命令是/system/bin/app_process a) 建立Java Runtime,建立虚拟机 b) 建立Socket接收ActivityManangerService的请求,用于Fork应用程序 c) 启动System Server 5. 系统服务system server 1) 源码:frameworks/base/services/java/com/android/server/SystemServer.java 2) 说明:被zygote启动,通过System Manager管理android的服务(这里的服务指frameworks/base/services下的服务,如卫星定位服务,剪切板服务等) 6. 桌面launcher 1) 源码:ActivityManagerService.java为入口,packages/apps/launcher*实现 2) 说明:系统启动成功后SystemServer使用xxx.systemReady()通知各个服务,系统已经就绪,桌面程序Home就是在ActivityManagerService.systemReady()通知的过程中建立的,最终调用()启launcher 7. 解锁 1) 源码: frameworks/policies/base/phone/com/android/internal/policy/impl/*lock* 2) 说明:系统启动成功后SystemServer调用wm.systemReady()通知WindowManagerService,进而调用PhoneWindowManager,最终通过LockPatternKeyguardView显示解锁界面,跟踪代码可以看到解锁界面并不是一个Activity,这是只是向特定层上绘图,其代码了存放在特殊的位置 8. 开机自启动的第三方应用程序

Windows开机自动启动程序在哪里

Windows开机自动启动程序在哪里? 作者:魏永超整理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6759 更新时间:2005-6-30 上午11:48:13 Windows开机自动启动程序在哪里? 自动启动程序在哪里? 一、当前用户专有的启动文件夹 这是许多应用软件自动启动的常用位置,Windows自动启动放入该文件夹的所有快捷方式。用户启动文件夹一般在: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户名字>「开始」菜单程序启动,其中“<用户名字>”是当前登录的用户帐户名称。 二、对所有用户有效的启动文件夹 这是寻找自动启动程序的第二个重要位置,不管用户用什么身份登录系统,放入该文件夹的快捷方式总是自动启动——这是它与用户专有的启动文件夹的区别所在。该文件夹一般在:Documents and SettingsAll Users「开始」菜单程序启动。 三、从自动批处理文件中寻找 在Win 98中,Autoexec.bat和Winstart.bat文件中的程序在开机时自动执行;而在Win Me/2000/XP/2003中,这两个批处理文件默认不被执行。 四、从系统配置文件中寻找 在有些系统配置文件中也可以找到自启动程序的踪迹,如Config.sys、Win.ini、System.ini、Wininit.ini和Msdos.sys等。 五、通过“系统配置实用程序”寻找 在“开始→运行”中键入“msconfig.exe”启动“系统配置实用程序”,进入“启动”选项卡,即可查看随系统启动的程序名称和位置。

注意:Win 2000本身没有Msconfig程序,可以从Win XP/2003中提取。 六、从计划任务中寻找 在“控制面板”中双击“任务计划”就可以查看是否有计划任务随系统一起启动。 七、使用“系统信息”寻找 进入“系统信息”主界面,依次展开分支“软件环境→启动程序”,就可以在右窗格中查看自启动程序名称和位置。 八、使用“组策略”寻找 在Win 2000/XP/2003中,在“开始→运行”中键入“gpedit.msc”,打开“组策略”,依次展开“用户配置→管理模板→系统→登录/注销”,双击“在用户登录时运行这些程序”,单击“显示”按钮,即可查看自启动程序。 九、通过注册表寻找 在注册表中,可以从下列键值中查找自启动程序的名称和位置。 1、Load注册键 介绍该注册键的资料不多,实际上它也能够自动启动程序。位置: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NT\CurrentVersion\Windows\load值。 2、Userinit注册键 位置: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NT\CurrentVersion\Winlogon\Userinit。这里也能够使系统启动时自动初始化程序。通常该注册键下面有一个userinit.exe,如图,但这个键允许指定用逗号分隔的多个程序,例如“userinit.exe,OSA.exe”(不含引号)。 3、ExplorerRun注册键 和load、Userinit不同,ExplorerRun键在HKEY_CURRENT_USER和 HKEY_LOCAL_MACHINE下都有,具体位置是:

Linux启动全过程-由bootloader到fs

Linux启动过程 许多人对Linux的启动过程感到很神秘,因为所有的启动信息都在屏幕上一闪而过。其实Linux的启动过程并不象启动信息所显示的那样复杂,它主要分成两个阶段: 1.启动内核。在这个阶段,内核装入内存并在初始化每个设备驱动器时打印信息。 2.执行程序init。装入内核并初始化设备后,运行init程序。init程序处理所有程序的启动, 包括重要系统精灵程序和其它指定在启动时装入的软件。 下面以Red Hat为例简单介绍一下Linux的启动过程。 一、启动内核 首先介绍启动内核部分。电脑启动时,BIOS装载MBR,然后从当前活动分区启动,LILO获得引导过程的控制权后,会显示LILO提示符。此时如果用户不进行任何操作,LILO将在等待制定时间后自动引导默认的操作系统,而如果在此期间按下TAB键,则可以看到一个可引导的操作系统列表,选择相应的操作系统名称就能进入相应的操作系统。当用户选择启动LINUX操作系统时,LILO就会根据事先设置好的信息从ROOT文件系统所在的分区读取LINUX映象,然后装入内核映象并将控制权交给LINUX内核。LINUX内核获得控制权后,以如下步骤继续引导系统: 1. LINUX内核一般是压缩保存的,因此,它首先要进行自身的解压缩。内核映象前面的一些代码完成解压缩。 2. 如果系统中安装有可支持特殊文本模式的、且LINUX可识别的SVGA卡,LINUX会提示用户选择适当的文本显示模式。但如果在内核的编译过程中预先设置了文本模式,则不会提示选择显示模式。该显示模式可通过LILO或RDEV工具程序设置。 3. 内核接下来检测其他的硬件设备,例如硬盘、软盘和网卡等,并对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进行配置。这时,显示器上出现内核运行输出的一些硬件信息。 4. 接下来,内核装载ROOT文件系统。ROOT文件系统的位置可在编译内核时指定,也可通过LILO 或RDEV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可自动检测。如果由于某些原因装载失败,则内核启动失败,最终会终止系统。 二、执行init程序 其次介绍init程序,利用init程序可以方便地定制启动其间装入哪些程序。init的任务是启动新进程和退出时重新启动其它进程。例如,在大多数Linux系统中,启动时最初装入六个虚拟的控制台进程,退出控制台窗口时,进程死亡,然后init启动新的虚拟登录控制台,因而总是提供六个虚拟登陆控控制台进程。控制init程序操作的规则存放在文件/etc/inittab中。Red Hat Linux缺省的inittab文件如下:# #inittab This file describes how the INIT process should set up the system in a certain #run-level. # # #Default runlevel.The runlevels used by RHS are: #0-halt(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1-Single user mode #2-Multiuser,without NFS(the same as 3,if you do not have networking) #3-Full multiuser mode #4-unused #5-X11 #6-reboot(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注册表的开机自启动位置

注册表的开机自启动位置 2011-12-12 13:15:51 1)“启动”文件夹──最常见的自启动程序文件夹。 它位于系统分区的“documents and Settings-->User-->〔开始〕菜单-->程序”目录下。这时的User指的是登录的用户名。 2)“All Users”中的自启动程序文件夹──另一个常见的自启动程序文件夹。 它位于系统分区的“documents and Settings-->All User-->〔开始〕菜单-->程序”目录下。前面提到的“启动”文件夹运行的是登录用户的自启动程序,而“All Users”中启动的程序是在所有用户下都有效(不论你用什么用户登录)。 3)“Load”键值── 一个埋藏得较深的注册表键值。 位于〔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Windows\load〕主键下。 4)“Userinit”键值──用户相关 它则位于〔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NT\CurrentVersion\Winlogon\Userinit〕主键下,也是用于系统启动时加载程序的。一般情况下,其默认值为“userinit.exe”,由于该子键的值中可使用逗号分隔开多个程序,因此,在键值的数值中可加入其它程序。 5)“Explorer\Run”键值──与“load”和“Userinit”两个键值不同的是,“Explorer\Run”同时位于〔HKEY_CURRENT_USER〕和〔HKEY_LOCAL_MACHINE〕两个根键中。 它在两个中的位置分别为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R un〕和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Policies\Explorer\R un〕下。 6)“RunServicesOnce”子键──它在用户登录前及其它注册表自启动程序加载前面加载。 这个键同时位于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Once〕和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Once〕下。 7)“RunServices”子键──它也是在用户登录前及其它注册表自启动程序加载前面加载。

Boot_Loader介绍

Boot Loader Windows CE最大程度继承了桌面版Windows的丰富功能,但是Windows CE并不是一个通用的安装版操作系统。在形形色色的嵌入式设备世界里,一款CE系统通常只会针对某一种硬件平台生成。 一般来说,Windows CE的开发过程可以分为:0AL(OEM Abstraction Layer)、驱动、应用程序开发三个步骤。其中,0AL开发最基本的一步是板级支持包(BSP),而BootLoader 设计则在BSP开发中具有极为关键的地位。 1.什么是BootLoader 嵌入式系统的启动代码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引导代码和操作系统执行环境的初始化代码。其中引导代码一般也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板级、片级初始化代码,主要功能是通过设置寄存器初始化硬件的工作方式,如设置时钟、中断控制寄存器等,完成内存映射、初始化MMU等。第二部分是装载程序,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映像从只读存储器装载或者拷贝到系统的RAM中并执行。 (1)什么是板级BSP? BSP(Board Support Package)是板级支持包,是介于主板硬件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主要是为了支持操作系统,使之能够更好的运行于硬件主板。不同的操作系统对应于不同形式的BSP,例如WinCE的BSP和Linux的BSP相对于某CPU来说尽管实现的功能一样,可是写法和接口定义是完全不同的。所以,BSP一定要按照该系统BSP的定义形式来写,这样才能与上层OS保持正确的接口,良好的支持上层OS。 (2)什么是Boot Loader 在BSP中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BootLoader,它是在操作系统内核运行之前运行的一段小程序。通过这段小程序,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的状态,为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准备好环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