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资料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资料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资料
2019-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资料

2019-2020 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资料

1. 化学基本概念的分析与判断

化学基本概念较多,许多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且考查时试题的灵活性较大。如何把握其实质,认识 其规律及应用?主要在于要抓住问题的实质,掌握其分类方法及金属、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的相 互关系和转化规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

例题 1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

化学变化的是 ( )

A .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B .用明矾净化水

C .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 .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例题2 :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是 ( ).

例题3 :下列物质有固定元素组成的是 ( ) A .空气 B .石蜡 C .氨水 D .二氧化氮气体例题4 :下列各组分子中, 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

A .CO 2 H 2S

B .

C 2H 4 CH 4 C .Cl 2 C 2H 4

D .NH 3 HCl

例题 5 :化学实验中,如使某步中的有害产物作为另一步的反应物,形成一个循环,就可不再向环境排放该种有害物质。例如:

(l )在上述有编号的步骤中,需用还原剂的是 ,需用氧化剂的是 (填编号)。 (2) 在上述循环中,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两性物质是 (填化学式) (3) 完成并配平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Na 2Cr 2O 7+□KI +□HCl →□CrCl 3+□NaCl +□KCl +□I 2+□

例题 6 :将 40mL 1.5mo1· L -1 的 CuSO 4 溶液与 30mL 3 mo1·L -1

的 NaOH 溶液混合,生成浅蓝色沉淀,假 如 溶 液 中 c(Cu 2+

) 或 c (OH —

) 都 已 变 得 很 小 , 可 忽 略 , 则 生 成 沉 淀 的 组 成 可 表 示 为 (

) A .Cu(OH)2

B .CuSO 4·Cu(OH)2

C .CuSO 4·2Cu(OH)2

D .CuSO 4·3Cu(OH)2 例题 7 :碘跟氧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一种称为碘.酸.碘.,在该化合物中,碘元素呈+3 和+5 两种价态,这种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 A .I 2O 3

B .I 2O 4

C .I 4O 7

D .I 4O 9

例题8 :某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o(NH 3)x Cly (x,y 均为正整数)。为确定x 和y 的值, 取两份质量均为0.2140克的该化合物进行如下两个实验。

试样溶于水,在硝酸存在的条件下用AgNO 3 溶液进行滴定(生成AgCl 沉淀), 共消耗24.0mL0.100 mol/L 的AgNO 3溶液。

在另一份试样中加入过量NaOH 溶液并加热, 用足量盐酸吸收逸出的NH 3,吸收NH 3共消耗24.0mL0.200 mol/LHCl 溶液。

试通过计算确定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本题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0 N 14.0 Cl 35.5 Co 58.9 )

课堂练习

1 :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 (

2 :一些盐的结晶水合物,在温度不太高时就有熔化现象,既溶于自身的结晶水中,同时又吸收热量, 它们在塑料袋中经日晒能熔化,在日落后又可缓慢凝结而释放热量,可以调节室温,称为潜热材料。现有几种盐的结晶水合物的有关数据如下:

Na 2S 2O 3·5H 2O

CaCl 2·6H 2O

Na 2SO 4·10H 2O

Na 2HPO 4·12H 2O

熔点℃ 40~50 29.92 32.38

35.1

熔化热

49.7kJ/相对分子质量 g

37.3kJ/相对分子质量 g

77.0kJ/ 相对分子质量 g 100.1kJ/ 相对分子质量 g

(1) 上述几种盐中,最适合作潜热材料的是

(2) 实际应用时最常用的(根据来源和成本考虑)应该是

3 :维生素 C (简称 V c ,化学式为 C 6H 8O 6)是一种水溶性物质,其水溶性呈酸性,人体缺乏 V c 易得坏血

症,故 V c 又称抗坏血酸。V c 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在新鲜的水果、蔬菜和乳制品中都富含 V c ,如新鲜橙汁中 V c 的含量在 500mg/L 左右。已知 V c 与 I 2 能发生如下反应:C 6H 8O 6+I 2=C 6H 6O 6+2HI , I 2 遇淀粉变蓝。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V c 与 I 2 的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是哪种物质?

(2) 若上述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提示:C 6H 8O 6 和 C 6H 6O 6 均为难电离的有机物分子,HI 的水溶液是强酸溶液)

(3) 上述反应能否用于检验 V c 是否变质?

4 :向 BaCl 2 溶液中滴入某未知浓度的 H 2SO 4 溶液至反应恰好完全,结果发现:反应前(指未加入 H 2SO 4

溶液前)溶液的质量与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恰好相等。则加入 H 2SO 4 溶液的百分比浓度为 ( ) A .98% B .75% C .42% D .25%

5 :在空气中将氢氧化锌和锌粉的混合物灼烧至恒重,若所得物质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求 原混合物中氢氧化锌和锌粉的百分含量。

6 :Fe 3O 4 可写成 FeO ·Fe 2O 3,若看成一种盐时,又可写成 Fe (FeO 2)2,根据化合价和这种书写方法,若将 Pb 3O 4 用上述氧化物形式表示,其化学式可写成 ,看成盐可写成 。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 2 4

3 A .一个氮原子的质量就是氮的相对原子质量 B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 1.99×10—23

g C .氧气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D .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 40g

8 :(1) “酸性氧化物肯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上述两种说法哪种说法正确?还是两种说法都正确,两种说法都不正确?简述其理由。

(2) “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上面两种说法哪个正确?为 什么?

(3) “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的化合物都属于两性化合物”的论述你认为是否正确,并做简要分 析。

课后练习:

1. 在测定液态 BrF 3 导电时发现,20℃时导电性很强,说明该化合物在液态时发生了电离,存在阴、阳离子。其它众多实验证实,存在一系列有明显离子化合物倾向的盐类,如 KBrF 4 、(BrF 2)2SnF 6、ClF 3·BrF 3等。由此推断液态 BrF 3 电离时的阴、阳离子是( ) A .Br 3+

和 F ˉ B .Br F ˉ 和 F ˉ C .BrF +

和 BrF ˉ D .BrF 2

ˉ 和 BrF 2+

2. 在反应 FeS 2 + CuSO 4 + H 2O → Cu 2S + FeSO 4 + H 2SO 4 ( 未配平 ) 中,当有 7mol 电子发生转移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被氧化的硫原子与被还原的硫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 7:3

B. 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7:3

C. 产物中 FeSO 4 的物质的量为

mol

D. 产物中 H 2SO 4 的物质的量为 4mol 3. X 和 Y 两种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反应通过下列步骤进行:X+Y=Z ,Y+Z=W+X+V ,由此做出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X 是催化剂;

B .Z 是催化剂;

C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Y=W+V ;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2Y+Z=W+V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两种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键

B .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只要是离子化合物,其熔点就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熔点高

D .只要含有金属阳离子,则此物质中必定存在阴离子 5. 某元素的碳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M ,它同价态的溴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N ,则该元素在这两种化合物中的价态是 ( ) A. B . C . D . 或

6. 用下列方法制取 O 2:①KClO 3(MnO 2)受热分解,②Na 2O 2 加水,③H 2O 2 中加 MnO 2,④KMnO 4 受热分解。 若制得 相 同 质 量 的 氧 气 , 反 应 中 上 述 各 物 质 ( 依 编 号 顺 序 ) 的 电 子 转 移 数 目 之 比 是( )A . 3∶2∶2∶4 B . 1∶1∶1∶1 C . 2∶1∶1∶2 D . 1∶2∶1∶2

7. 据权威刊物报道,1996 年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 H 3 分子。请回答:

(1)H 3 和 H 2 是:

A .氢的同位素

B .氢的同素异形体

C .同系物

D .同分异构体

(2)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对上述认识正确的是:

甲认为上述发现绝对不可能,因为 H 3 的分子违背了共价键理论

3 2 3 乙认为宇宙中还可能存在另一种氢单质,因为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必然会有三种同素异形体 丙认为如果上述发现存在,则证明传统的价键理论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继续发展 丁认为 H 分子实质上是 H 分子与 H+离子以配位键结合的产物,应写成 H +

8. 有四种化合物 W (通常状况下是气体)、X (通常状况下是液体)、Y 和 Z (通常状况下是固体),

都是由五种短周期元素 A .B 、C .D 、E 中的元素组成。已知:

①A.B 、C 、D 、E 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 A 与 D 同主族,C 与 E 同主族,B 与 C 同周期。 ②W 由 A 和 B 组成,且 W 的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 A :B =1:1;X 由 A 和 c 组成,且 X 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 A :C =1:1;Y 由 C 和 D 组成,属离子化合物,且测得 Y 固体中原子个数比 C :D = 1:1;Z 由 D 和 E 组成,属离子化合物,且其中阳离子比阴离子少一个电子层。由此可推知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分别是: W : X : Y : Z : 9.称取 m g Na 2CO 3,正好与 20 mL HCl 全部反应生成 CO 2、H 2O 和 NaCl

(1) 这种 HCl 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2) 若上述 m g Na 2CO 3 中混有 K 2CO 3,那么这种 HCl 的实际浓度比(1)中的值要(大或小)

10. 化合物 E (含两种元素)与 NH 3 反应,生成化合物 G 和 H 2。化合物 G 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81,G

分子中硼元素(B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0.8)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40%和 7.4%。由此推断:

(1) 化合物 G 的化学式为

; (2) 反应消耗 1 mol 氨,可生成 2 mol 氢气,组成化合物 E 的元素是 和 。 (3)1mol E 和 2 mol 氨恰好完全反应,化合物 E 的化学式为 。

11. 有如下叙述:(1)元素的原子量是该元素的质量与 12

C 原子质量的的比值,(2)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均属于同一种元素,(3)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4)原子是在物质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5)同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是纯净物,(6)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装置,(7)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12. 沥青铀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U 3O 8。历史上,柏齐里乌斯把 U 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为 120,门捷列夫建议改为 240,阿姆斯特朗又认为是 180。现已证明门氏正确,请推测柏氏与阿氏给沥青铀矿写的化学式。

13.

过氧化氢(H 2O 2)俗名双氧水,医疗上可作外科消毒剂。 (1)H 2O 2 的电子式为 。

(2) 将双氧水加入经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的紫红色消褪了,此时双氧水表现出

性。 (3) 久置的油画,白色部位(PbSO 4)常会变黑(PbS),用双氧水揩擦后又恢复原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 将纯净的 H 2 通过灼热的固体 CrCl 3 时,能发生还原反应,测知 HCl 是唯一的气体产物,而 CrCl 2、 CrCl 、Cr 等可能的还原产物均为不挥发固体。若反应器中含有 0.3170 g 无水CrCl 3,当向容器中通入 0.1218 molH 2,使温度升至 327℃时发生还原反应,待反应完毕后容器中气体(H 2 和HCl)的总物质的量是 0.1238 mol 。则 CrCl 3 的还原产物是 。

15. 有一种含氧酸 H n+1RO 2n ,其分子量为 M ,则 R 的原子量为 ,该酸中 R 的化合价是 ,这种酸被碱中和能生成 种盐,其中 种是酸式盐,在 R 的气态氢化物中 R 的化合价为 。

16.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凡能给出质子(H +

)的物质都是酸,凡能接受(或结合)质子的物质都是碱 ,酸碱

反应就是质子的转移(即传递)过程。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判断,下列微粒:HS -、CO 32-、HPO 42-、NH 4+

、H 2S 、 HF 、H 2O 其中即可作为酸又可作为碱的是 。 2 物质的量方面试题的求解技巧

“物质的量”是中学化学计算的核心。从微观到宏观,从固体到气体,从纯净物到混合物中的各类计算,均要用到物质的量。在溶液方面,还要涉及到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求算及溶液中各种守恒关系

2

2

3 2

的分析。

对气体来说,在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气体所处的外界条件,因温度、压强不同,等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不同。对于 NO 2 方面的试题,还要考虑后续反应,即 NO 2 与 N 2O 4 的平衡转换。

对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析,既要考虑反应,还要考虑反应进行的程度及过量问题。 经典题:

例题 1 :在 100mL 0.10 mol ·L -1

的 AgNO 溶液中加入 100mL 溶有 2.08g BaCl 的溶液,再加入 100 mL 溶有 0.010 mol CuSO 4·5H 2O 的溶液,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最终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

B. 最终得到的白色沉淀是等物质的量的两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C .

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l-的物质的最为 0.02 mol

D .在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u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01 mol ·L -1

例题 2 :设 N A 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的 22.4L 辛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数为 8N A

B. 18g 水中含有的电子数为 10N A

C. 46g 二氧化氮和 46g 四氧化二氮含有的原子数均为 3N A

D. 在 1 L 2 mol ·L —1

的硝酸镁溶液中含有的硝酸根离子数为 4N 例题3 :分别取等质量80℃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后, 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 (甲和乙均无结晶水)。下列关于甲、乙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 )

A .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

B .80℃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 .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D .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例题 4 : 右图是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0℃时,将35 g 食盐溶于100 g 水中, 降温至0℃时,可析出氯化钠晶体

B. 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是31.6%

C. 0℃时,200 g 水中溶解80 g 硫酸铜达饱和。当降温至30℃时,可析出30 g 硫酸铜晶体

D .30℃时,将35 g 硝酸钾和35 g 食盐同时

溶于100 g 水中,蒸发时,先析出的是氯化钠

例题 5 :标准状况下,用一定量的水吸收氨气后制得浓度为 12. 0 mol ·L -1、密度为 0.915 g ·cm -3

的氨水。试计算 1 体积水吸收多少体积的氨气可制得上述氨水。(本题中氨的式量以 17.0 计,水的密度

以 1.00g ·cm -3

计)

(1) 25℃时,在烧杯中放入6.24 g 硫酸银固体, 加200 g 水, 经充分溶解后, 所得饱和溶液的体积为

200 mL 。计算溶液中Ag +

的物质的量浓度。

(2) 若在上述烧杯中加入50 mL0.0268 mol/LBaCl 溶液, 充分搅拌, 溶液中Ag +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3)在(1)题烧杯中需加入多少升 0.0268 mol/L BaCl 溶液, 才能使原溶液中Ag +

浓度降低至0.0200 mol/L?

课堂练习:

1 :0.25 L1 mol/L AlCl 3 溶液和 750 ml 1 mol/L NaCl 溶液中 Cl —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多少? 2 :已知在 t ℃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 A g 。该温度下,在(100+A )g 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投入 A g 无水硫酸铜粉末后,得到一定量的蓝色硫酸铜晶体,问该晶体投入到多少克水中才能使溶液在 t℃恰好饱

A

和?

3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物质的量(n )和粒子数(N )之间有如下关系:N A =N/n 。测定阿伏加德 罗常数有多种方法,其中电解法是常用的方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实验室有同样浓度的 NaCl 、CuSO 4、AgNO 3、H 2SO 4 等溶液。若实验过程中不考虑电极上的析出物与电解后的溶液之间的反应,则你认为选用哪一种溶液作为电解液,实验既简便、测定结果误差又小,并说明其理由。

(2) 采用你所选定的溶液来实验,至少应测定哪些数据?

(3)若已知 1 个电子的电量(符号为 q ),选定符号代表有关数据,列出求算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的数学表达式。

4 :难溶的银盐中,醋酸银溶解度相对较大,当 V 1mL amol / L CH 3COONa 溶液和 V 2mL amol / L AgNO 3溶液混合发生反应时,欲使得到 CH 3COOAg 的沉淀量较接近理论值,则 V 1 和 V 2 的关系是 。简述理由 。

5 :取 0.45 mol NaOH 、0.35 mol Na 2CO 3 和 0.2 mol NaHCO 3 溶于水,在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反应明显地分三个阶段进行。设加入盐酸的物质的量为nmol ,溶液中随盐酸的加入 NaCl 、Na 2CO 3、NaHCO 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 mol 、ymol 、zmol,试求x=f(n)、y=f(n)、z=f(n)的函数关系式,并作出相应的函数图象。

6 :在 2LFe 2(SO 4)3 和 CuSO 4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 30g 纯铁粉,最后得到 2L0.25mol/L 的 FeSO 4 溶液以及 26g 固体沉淀物。求原混合溶液中 Fe 2(SO 4)3 和 CuSO 4 的物质的量浓度。

7 :密度为 0.91 g/mL 的氨水,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25%(即质量分数为 0.25),该氨水用等体积的水稀释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

A .等于 12.5%

B .大于 12.5%

C .小于 12.5%

D .无法确定

8 :把 30℃的饱和 KNO 3 溶液 112.5g ,冷却到 0℃时有 15g 固体析出,求 0℃时 KNO 3 的溶解度(已知 30℃时 KNO 3 的溶解度为 50g )。

9 :天平两端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足量的稀盐酸,将物质的量相等的镁和铝分别放入左盘和右盘的烧 杯中,待反应完毕后在哪一盘的烧杯中还需加入多少克同种金属天平才能平衡?

课后练习:

1. 在托盘天平两边放有浓度和质量都相等的两杯盐酸,向左盘杯中放入碳酸钠,同时向右盘杯中放入与碳酸钠等质量的锌。投放物反应完毕,盐酸有余,则天平状态为 ( )

A. 保持平衡 B .左盘低 C .右盘低 D .右盘高

2. 设 N 0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00 mL 0.4mol/L 的甲酸中含甲酸的分子数为 0.04N 0 B. 在标准状态下,22.4 L 乙烷与乙烯的混合气体,含碳原子数为 2N 0 C .体积相同的物质,含的分子数相同

D .N 个 23

Na 原子的质量为 23g 3. 有 a g 浓度为 15%的硝酸钠溶液,若想将其浓度变为 30%,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 .蒸发掉 g 溶剂

B .蒸发掉溶剂的

C. 加入 g 硝酸钠

D .加入 g 硝酸钠 4.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 H 2、O 2、Cl 2 的混合气,通过电火花引发,3 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冷至室温,测得 所 得 盐 酸 的 质 量 分 数 为 25.61% , 则 充 入 H 2 、 O 2 、 Cl 2 的 物 质 的 量 之 比 是 ( )

A .7:3:1

B .5:2:1

C .13:6:1

D .8:3:2 5.右图是 A 、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现分别 在 50g A 和 80g B 中加入水 150g ,加热溶解并都蒸去 50g 水后,冷却到 t 1℃。

衡水中学内部资料群:591993305,北京四中内部资料群:704092170,黄冈中学内部资料群:791213513

2 2 2 7

3

4 2 4 2 2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t 1℃时溶液中 A 、B 的浓度相等(质量分数)

B. t 1℃时溶液中 A 的浓度小于 B

C .t 1℃时二者均无固体析出

D .t 1℃时析出固体 B

6.A(气)+B(气)C(气),它们的体积比依次是 1:3:2,如果 A 和 B 都是由两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则 C

的分子式是 ( )

A .A

B 3 B .A 2B

C .AB 2

D .A 3D

7. 把 x mol CO 2 通入含 y mol Ca(OH)2 的澄清石灰水中,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当 x≤y 时,产生 100x g 沉淀

B. 当 y≤x 时,产生 100y g 沉淀

C. 当 y <x <2y 时,产生 100(2y -x) g 沉淀

D. 当 2y≤x 时,产生的沉淀将全部溶解

8. 将 3.48gFe O 完全溶解在 100mL1mol/LH SO 中,然后加入 K Cr O 溶液 25mL ,恰好使溶液中的 Fe 2

+全部 氧 化 为 Fe 3 +

, Cr O 全 部 转 化 为 Cr

3 +

, 则 K Cr O 溶 液 的 物 质 的 量 浓 度 为

( )

A .0.05mol/L

B .0.1mol/L

C .0.2mol/L

D .0.3molL

9.273K 、1.01×105

Pa 时,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amL ,点火爆炸后恢复到原温度和压强时,气体变为 bmL ,则原混合气体中氧气为 ( )

A .(a -b)mL

B .mL

C .b mL

D .mL

10. 将含有 2.05g 某高价含氧酸的钙盐的溶液 A 与含 1.20g 碳酸盐的溶液 B 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1.25g 白色沉淀 C 。将滤去沉淀 C 的滤液蒸发,得到白色固体 D ,继续加热 D 时,D 分解只得两种气态物质的混合物,在 273℃、1×105

Pa 下,体积为 3.36L ,已知该气体混合物充分冷却后得到 0.90g 水,另一种气态物质为气态氧化物 R 2O 。试回答:(1)白色沉淀 C 的物质的量为 mol 。(2)A 的摩尔质量为 ,B 的摩尔质量为 。(3)R 2O 与 H 2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生成 D 的质量为 ,D 的摩尔质量为 ,R 2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R 2O 的化学式是 ,D 的化学式是 。(4)写出 A 和 B 混合的化学方程式。

11. Ba(OH)2、NaHSO 4、NaHCO 3 三种溶液,已知其中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且分别为第三种溶

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 2 倍,若先将两种酸式盐溶液各取 100mL 混合反应后,再加入 100mLBa(OH)2 溶液,充分反应后,滤去白色沉淀,所得滤液仅含 NaOH 一种溶质,其浓度为 0.9mol/L(不考虑混合时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计算原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12. 加热 2.436 g RCl 2·mH 2O 晶体,使之失去全部结晶水,得到 1.14 gRCl 2。把这些 RCl 2 溶解于水配成 200mL 溶液,取出 50mLRCI 2 溶液。正好和 20mL0.3mol/L 的 AgNO 3 溶液完全反应。求(a)R 是什么元素? (b)m 的值。

3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试题的分析技巧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部分的试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根据概念判断一些说法的正确性;二是 比较粒子中电子数及电荷数的多少;三是原子及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四是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

此类试题的解法技巧主要有,逐项分析法、电子守恒法、比较分析法、分类归纳法、推理验证法等。 经典题:

例题 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 元素周期表中从 IIIB 族到 IIB 族 10 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 .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 8

a b c d D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均相同

例题 2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 A 2+、 B +、 C 3-、 D -

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 A >

B >D >

C B .原子序数 d >c >b >a C .离子半径 C >

D >B >A D .单质的还原性 A >B >D >C 例题 3 : X 和 Y 属短周期元素,X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 位于 X 的前一周期, 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 X 和 Y 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 ( ) A .XY B .XY 2 C .XY 3 D .X 2Y 3

例题4 : X 、Y 、Z 和R 分别代表四种元素,如果aX m+、bY n+、cZ n-、dR m-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 、

b 、

c 、

d 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 .a-c=m-n B .a-b=n-m C .c-d=m+n D .b-d=n+m

例题 5 :设想你去某外星球做了一次科学考察,采集了该星球上十种元素单质的样品,为了确定这些元素的相对位置以便系统地进行研究,你设计了一些实验并得到下列结果:

例题 6 :A 、B 、C 、D 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D 同主族,B 、C 同周期。A 、B 组成的化合物甲为气态,其中 A 、B 原子数之比为 4︰1。由 A 、C 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乙和丙都为液态,乙中 A 、C 原子数之比为 1︰1,丙中为 2︰1。由 D 、C 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丁和戊都为固态,丁中 D 、C 原子数之比为 1 ︰1,戊中为 2︰1。写出分子式:甲 、乙 、 丙 、丁 、戊 ;写出 B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跟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课堂练习:

1 :下列各组微粒半径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 .Na <Si <P

B .O 2->Mg 2+>Al 3+

C .Ca >Ba >Ca

2+

D .Cl -

>F >F

2 :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 8 电子结构的是( )

A .BeCl 2、PCl 5

B .PCl 3、N 2

C .COCl 2(光气)、SF 6

D .XeF 2、BF 3。

3 :A 、B 、C 是元素周期表中相邻的三元素,若它们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为 33,则符合条件的 A 、B 、C 三种元素共有 种组合,请尽列之 。

4 :周期表中有些元素有“隔类相似”现象(即对角线相似),如 Be 、Al 等,现用融熔 LiCl 电解, 可得锂和氯气。若用已潮解的 LiCl 加热蒸干灼烧至熔融,再用惰性电极电解,结果得到金属锂和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主要理由是 ( )

A .电解出的锂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B .电解前 LiCl 在加热时发生了水解

C .电解时产生的无色气体是氧气

D .在高温时阳极放出的氯与水作用释放出氧气

5 :有 A 、B 、C 、D 、E 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按 C 、A 、B 、D 、E 的顺序增大。C 、D 都能分别与 A 按原子个数比为 1︰1 或 2︰1 形成化合物。CB 可与 EA 2 反应生成 C 2A 与气态物质 EB 4。

(1) 写出五种元素名称 A ,B ,C ,D

,E

。 (2) 画出 E 的原子结构简图 ,写出电子式 D 2A 2

,EB 4

(3) 比较 EA 2 与 EB 4 的熔点高低

(4) 写出 D 单质与 CuSO 4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 :已知 A 、B 、C 、D 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三倍,A 单质可以由 B 单质通过置换反应得到;B 与 C 形成的化合物 CB 可以预防龋齿;0.10 mol D 单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标准状况下可放出 3.36L 氢气。则他们的元素符号为 A ,B , C ,D 。

试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B→A: ,D+HCl :

7 :A 、B 、C 、D 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 18,其最高正价数依次为 1、4、5、7。已知 B 原子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 2,A 、C 原子核外次外层电子数均为 8,在同族元素中,D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则 A 、B 、C 、D 的元素符号分别是 ,A 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C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 A 的氢氧化物反应可生成 种盐,其化学式分别为 ,C 、D 所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

8 :若短周期元素中两种元素可以形成原子个数比为 2︰3 的化合物,则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 可 能 是 ( )

A .1

B .3

C .5

D .6

9 : 两种非金属元素 X 、Y 在周期表中彼此相隔一个周期,其单质 X m 、Y n 均为实验室中常见固体,且 X m 熔点较低,他们能发生如下反应:X m +Y n +H 2O →HY+H 3XO 4+XH 4Y 。试判断 X m 、Y n 各是何种单质。

10 :有 A 、B 、C 、D 、E 五种元素,他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 、C 、D 同周期,A 与 D 同主族,C 与E 同主族且在相邻周期;A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电子数的 3 倍;C 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的 2 倍;B 在同周期中其原子半径最大。

(1) 写出元素符号:A

、B 、C 、D 。

(2)已知E2A3为剧毒白色固体,微溶于浓HCl和烧碱溶液。

E

2A

3

与浓HCl反应的方程式为。

E

2A

3

与烧碱反应的方程式为。

(3)将D的氢化物通入E2A3的盐酸溶液后发生复分解反应,析出一种黄色沉淀,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课后练习:

1.某主族金属元素的阳离子,核外电子层数与该金属原子相同,但最外层只有2 电子,次外层达稳定结构,这种离子具有显著的还原性,则这种金属离子可能是( )

A.Mg2+B.Fe2+C.Sn2+D.Pb2+

2.设某元素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述论断正确的是:( )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原子量

B.这种元素的原子量为 m+n

C.若碳原子质量为 Wg,则此原子的质量为(m+n)g

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

3.某原子中的第x 电子层,当把它作为最外层时,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与x-1 层相同;作为次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比x+1 层多10,则x 层可能为( )

A. L 层B.M 层C. N 层D.任意层

4.已知主族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决定,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m,电子层数为n,一般具有这样的规律:m>n 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m≤n的元素为金属元素。第七周期为不完全周期,若把这一周期元素全部排满,则下列有关第七周期元素的推论可能错误的是( )

A.第七周期排满时有 32 种元素,全部是放射性元素

B.第七周期排满时最后一种的单质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第七周期第 VII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17,是一种金属元素

D.第七周期第IIIA族元素的氢氧化物与Al(OH)

3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5.M、N两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20,M的原子序数为n,M2-和N3+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N的原子序数为( )

A.n+3 B.n+4 C.n+5 D.n-5

6.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断,其中错误的是()

A.铍是一种轻金属,它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

B.砹单质是一种有色固体,砹化氢很不稳定,砹化银是有色难溶于水且感光性很强的固体

C.硫酸锶难溶于水,但易溶于盐酸

D.硒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7.a、b、c 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 20,a、b 两元素的阳离子和 c 元素的阴离子都有相同的电子

层结构, a 原子的半径大于 b 原子的半径,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

A. a>b>c B.b>a>c C. c>b>a D. a>c>b

8.某金属元素X,其原子的质量数为52,已知X 的离子中含有28 个中子、21 个电子,由这种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

A.XNO

3B.X

2

(SO

4

)

3

C.XCl

2

D.K

2

X

2

O

7

9.A、B、C、D、E 是短周期的五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核内无中子; B

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是次外层的 2 倍,A 与B、B 与C 都能形成气态非极性分子化合物,A、D 元素属同一主族,B、E元素同一主族,C和D能形成D

2

C型离子化合物。

(1)试推断 A、B、C、D、E 五种元素的名称。

(2)写出 B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该氧化物属于哪种晶体构型,写出 C 与 E 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该化合物的晶体属于哪种构型。

(3)写出元素 B 和E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子式,两者比较哪一种的酸性强。写出此二元素的气态

氢化物分子式,并比较哪一个更稳定。

(4)写出 D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 E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A、B、C、D 是4 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 A、C 与B、D 分别是同主族元素。

又知 B、D 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 A、C 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和的 2 倍,这 4 种元素的单质中有2 种气体、2 种固体。

(1)写出元素符号:A 、B 、C 、D 。

(2)写出 2 种均含 A 、B 、C 、D 4 种元素的化合物相互反应逸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3)用 A 元素的单质和 B 元素的单质可以制成电池,电池中装有浓 KOH 溶液,用多孔的金属惰性电极浸入 KOH 溶液中,两极均有特制的气体透过性隔膜。在一极通入 A 的单质,另一极通入 B 的单质。

①通入A 的单质一极为极,反应的电极方程式是。

②通入B 的单质一极为极,反应的电极方程式是。

11.有X、Y、Z3种元素。已知X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H2X,该氢化物分子的相对质量与X的最

高价氧化物分子的相对质量之比为17:40;X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Y与X可形成离子化合物Y

2

X;

Y 阳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氖相同,Z 与X 属同一周期,其气态单质是双原子分子,两原子间共用一对电子。

(1)推出元素符号X 、Y 、Z 。

(2)Y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以及该生成物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X 原子的相对质量,离子的结构简图。

12.有 A、B、C、D 四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C 和 D 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B 的单

质是双原子分子,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氧气,B

2

与A单质常温时混合即能发生爆炸。C元素的单质能在足量D元

素形成的单质中燃烧。出现白色烟雾,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D

3和CD

5

。B

2

通入D的钠盐溶液中不能得到 D

单质,但与 D 的钠盐粉未反应可得到 D 单质。A 与D 的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 36.5。请填充下列空白处。

(1)四种元素的名称为A:、B:、C:、D:。

(2)A 单质在D 单质中燃烧时火焰呈色,生成物的水溶液的名称是,俗称,该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由色变成色。

( 3 ) B 单质与水、与 A 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D的氢化物浓溶液与MnO

2

共热有1mol D元素被氧化,可以得到氯气mol。

13.A、B、C、D 均为短周期元素,A 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B 元素原子的核外无成对电子;

C元素单质C

2

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43g/L;D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将以上4种元素组成的盐的晶体

3.4g,加热后失去全部结晶水,质量减少 1.35g,所得无水盐中 C 元素的质量占 39%;将这些无水盐与浓

H

2SO

4

反应,得到一种挥发性弱酸,点燃该弱酸使之完全燃烧得到0.9gH

2

O和2.2gCO

2

。已知这种弱酸一个

分子中共有 32 个质子。则

(1)元素的名称是A 、B 、C 、D 。

(2)通过计算确定4 种元素组成结晶盐的化学式是。

14.有 A、B、C、D、E、F 六种元素,它们均位于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 D 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绝对值之差为 2,其气态氢化物中含氢 8.82%,D 单质在 A 单质中燃烧时出现大量白色烟雾;A 的负价离子的电子排布与 B 的负价离子的电子排布相同,常温下 B 单质是固态;B 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为 K 层电子数的三倍;

F 的正二价阳离子与 C 的负二价离子的电子层排布都与氖原子相同,C 与E 同在一个周期,它们能形成多种化合物,E 的气态氢化分子中含有四个原子。

(1)写出这六种元素的元素符号。

(2)写出 A、B、D 这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并按酸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排列。

(2)HClO

4>H

2

SO

4

>H

3

PO

4

15.有A、B、C、D 四种元素,A 的正二价离子和 D 的负二价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 的氯化物中含 A 36%,A 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B 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代数和为零,B 的气态氢化物中含氢 25%,C 元素是第四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1)试推断A、B、C、D 各是什么元素:A B C D (写名称)

(2)写出A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澄清液分别与未过量和过量的B 的最高价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

(3)写出C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6.X、Y、Z 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相邻,X、Y 同周期,Y、Z 同主族。三种元素原子序数之和为30,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X 元素分别与Y、Z 化合,都能形成二种酸酐。X、Y 形成酸酐的分子式为

和;X、Z 形成的酸酐的分子式为和。

17.含有 A、B、C、D 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 与C、B 与D 分别是同族元素。B、D两元素的质子数之和是A、C两元素质子数之和的两倍。这四种元素中有一种元素的单质易溶解于CS

2

溶剂中。则四种元素是:

A B C D

写出两种均含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相互反应放出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18.X、Y、Z 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图,已知X、Y、Z 三元素

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 31。

(1)它们的元素符号是X 、Y 、Z 。

(2)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是。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空间构型为,键角为。

(3)Z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分子式为,与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 速率与平衡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必经过三态,即起始态、变化态和最终态。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其它化学反应方面的计算,如能根据反应方程式,对应地列出三态的变化,哪么便可使分析、解题变得一目了然。此方面的试题的题型及方法与技巧主要有:

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要看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及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百分含量是否还随时间发生变化。

2.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分析

要充分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之比。

3.化学平衡移动的分析

影响因素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其移动可通过勒沙特列原理进行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实质是浓度、温度、压强等客观因素对正、逆反应速率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使 V 正≠V 逆,原平衡状态发生移动。

4.等效平衡的分析

主要有等温等容和等温等压两种情况。

5.速率与平衡的图象分析

主要要抓住三点,即起点、拐点和终点。

经典题:

例题1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 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

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例题2: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

2和O

2

,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

2SO

2+O

2

2SO

3

,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

2

的转化

率为p%,则乙容器中SO

2

的转化率()

A.等于p% B.大于p% C.小于p% D.无法判断

例题3 :在一定温度下,向a L 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X 气体和2mol Y 气体,发生如下反应:X(g) +

2Y(g) 2Z(g)。

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 X、Y、Z 的浓度之比为 l : 2 : 2

D.单位时间消耗 0.1 mol X 的同时生成 0.2 mol Z

例题 4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 3L 气体 R 和 5L 气体 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 (g)= 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和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

中的n 值是()

A.2 B.3 C.4 D.5

例题5:反应2X(g)+Y(g)2Z(g)+热量,在不同温度(T

1和T

2

)及压

强(P

1和P

2

)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 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C )

A.T1P2

C.T1>T2,P1>P2 D.T1>T2,P1

例题6 :(1993年全国高考)在一定温度下, 把2 mol SO2和1 mol O2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的容器里, 发生如下反应:

5 4 3

4

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 反应混和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 令a 、b 、c 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SO 2、O 2和SO 3的物质的量(mol)。如果a 、b 、c 取不同的数值, 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 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时的完全相同。请填写下 列空白:

(1)若a=0,b=0, 则c= . (2)若a=0.5, 则b= 和c= .

(3)a

、b 、c 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 和c,另一个只含b 和 c):

例题 7 :(xx 年上海高考)某化学反应 2AB +D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 、D 起始浓度为 0,反应物A 的浓度(mol/L )随反应时间(min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 在实验 1,反应在 10 至 20 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 mol/(L·min)。

(2) 在实验 2,A 的初始浓度 C 2=

mol/L ,反应经 20 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 2 中还隐含

的条件是 。

(3) 设实验 3 的反应速率为V 3,实验 1 的反应速率为 V 1,则 V 3

V (1 (填>、=、<)

填>、

=、<),且 C 3 1.0mol/L

(4) 比较实验 4 和实验 1,可推测该反应是 反应(选填吸热、放热)。理由是

例题 8 :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 Ca 5(PO 4)3OH 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a (PO ) OH (S ) 5Ca 2+

+ 3PO 3—

+ OH —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受腐蚀,其原因是 。 已知 Ca 5(PO 4)3F (S )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因 。

根据以上原理,请你提出一种其他促进矿化的办法: 。课堂练习:

1 :在一个 6L 的密闭容器中,放入 3L X (g )和 2L Y (g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 (g )+ 3 Y (g ) 2Q (g )+ nR (g )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 5% ,X 的浓度减小 1/3,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的 n 值是( ) A .3 B .4 C .5 D .6

2 :将含 1 mol NH

3 的密闭容器 a 加热,部分 NH 3 分解并达到平衡,此时 NH 3 的体积百分数为 x % ,若在该容器中加入 2 mol NH 3 后密封,加热到相同温度,使反应达到平衡时,设此时 NH 3 的体积百分数为 y % ,则 x 和 y 的正确关系是( ) A. x ﹥y

B .x ﹤y

C .x=y

D .x≥y

3 :反应 2A (g )+3B (g )= 2C (g )+2D (g )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①v (A )= 0.3mol ·L —1·s —1,②v (B )= 0.6mol ·L —1·s —1 ,③v (C )= 0.48mol ·L —1·s —1,④v (D )= 27mol ·L —1·min —1

该反应在四种情况下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4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 3A (g )+B (g ) 2C (g )+2D (g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 .单位时间内生成 3n mol A ,同时生成 n mol

B B. 单位时间内生成 3n mol A ,同时生成 2n mol D

C .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 .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5 :一定温度下,在一等压密闭容器充入 1 mol N 2 和 3mol H 2,使反应 N 2+3H 2 2NH 3 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混合气中 N 2、H 2、NH 3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m mol 、n mol 、s mol ,若维持温度 压强不变,只改变初始加入的物质的量,而要求 m 、n 、s 的值维持不变,则 N 2、H 2、NH 3 加入的物质的量用 x 、y 、z 表示时,应满足条件:

(1)若 x=0,y=0,则 z = 。 (2)若 x=0.75mol ,则 y = ,z = 。 (3)x 、y 、z 应满足的一般条件是(x 、y 用方程式表示) 。 6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2 mol SO 3,发生反应:2SO 3(g ) 2SO 2(g )+O 2(g )。达平衡状态时测得 SO 2 的体积分数为 a % 。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再通入 2 mol

SO 3,待新平衡建立时,测得 SO 2 的体积分数为 b % 。则 a 与 b 比较 ( ) A .a ﹥b B .b ﹥a C .a=b D .无法比较

7 :在一个 6L 的密闭容器中,放入 3L x 气体和 2L y 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 (g)+ 3y (g) 2Q (g)+ nR (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 5%,x 的浓度减小 1/3,求该反应方程式中的 n 值。

8 :在一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反应:N 2+3H 2 2NH 3,反应开始前向容器中加入 5molN 2 和 6molH 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总共有 10mol ,问其中氨气有多少 mol ?

9 : 试用化学平衡原理简要说明浓硝酸跟铜反应生成 NO 2 和稀硝酸跟铜反应生成 NO 的原因 。 小结:

1. 判断某一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关键要抓住:①v 正= v 逆,即反应混合物中有某种物质,在同一时段内消耗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的物质的量;②各物质的浓度或质量分数、体积分数不变。题给其他条件都可转化到这两点上来考虑。只要具备这两点之一,便一定是平衡状态;否则,不能确定为平衡状态。

2. 对同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无论反应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从正、逆反应两 个方向开始,最终都能达到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达到相同平衡时,与起始时反应物及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配比有关。抓住这一点,有关气体的物质的量无论取何值,都把它转化为最初给定气体的物质的量,若其值与题干给出的量相同,则符合题意。

3. 在一定条件下(等温等容或等温等压),对同一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时加入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 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称为等效平衡。考生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以下规律:

(1) 等温等容时,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果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 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2) 等温等容时,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比 值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3) 等温等压时,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 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4. 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改变量之比。常有同学因忽视

“ 改变量”而发生错误。

确定化学方程式的步骤:(1)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关注其物质的量、浓度或质量等物理量的变化趋 势。(2)确定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紧扣化学计量数之比=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物质的

2 4 4 2 量浓度的变化量之比=反应速率之比。

课后练习:

1.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3 L X(g)和 2 L Y(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4X (g )+ 3Y (g ) 2Q (g )+ nR (g ), 达到平衡时,容器内压强比原来增加 5% ,X 的浓度减小 1/3,但温度不变。则该反应

方程式中的 n 值为

A .3

B .4

C .5

D .6

2. 在 CuCl 2 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u (H O ) ]2+

+4Cl -

[CuCl ]2-

+4H O

蓝色 黄绿色 能使黄绿色 CuCl 2 溶液向蓝色转化的方法是 (

A .蒸发浓缩

B .加水稀释

C .加入 AgNO 3 溶液

D .加入 NaCl 晶体 3. 可逆反应 mA(固)+nB(气)PC(气)+Q ,在恒温的条件下,B% 与压强的关系

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m n

B .n>p

C .X 点时反应的 V 正>V 逆

D .X 点比 Y 点混和物反应速率慢(指正反应或逆反应的速率)

4. 在一个 6 L 的密闭容器中,盛入 3L X 和 2L Y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X (气)+3Y (气)==2Q

(气)+3R (气)若开始时加热,当反应进行到一定阶段后,采取绝热措施,容器里的温度不再随时间改 变,这说明 ( )

A .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 .该反应中正反应吸热和逆反应放热相等,表现为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D .该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5.m A +n B p C +q D ,该反应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以 T 1 和 T 2 表示不同

温度,Ⅰ表示 T 1 时的平衡状态,Ⅱ表示 T 2 时的平衡状态,则下列叙 述符合图示的是

( )

A .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T 1>T 2

C .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D .T 2>T 1

6. 在一定温度下,将等物质的量 A 和 B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 (气)+2B (气)===2C

( 气 ) , 反 应 达 到 平 衡 时 , 若 A 和 B 的 物 质 的 量 之 和 与 C 相 等 , 则 此 时 A 的 转 化 率 为 ( )

A .50 %

B .60 %

C .40 %

D .70 %

7. 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 a 、b ,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 a 中加入少量 CuSO 4 溶液,下列各图产

生 H 2 的体积 V(L)与时间 t(min)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

8. 对于可逆反应 2SO 2+O 22SO 3+Q ,下面有 4 个图,已知(A )图是正确的。分析 B 、C 、D 图错误的原因

分别是:

(B) (C) (D)

9. 在密闭容器内进行以下反应:3A (g )+B (g )

2C (g )

(1)正反应是气体体积

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

的质量分数 。

反应方向移动。C

(2)

压强不变,升高温度,C 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如右图所示。 则上述的正反应是 反应,要提高 B 的转化率,应该采取 温度。 (3) 若反应开始时,A 与B 的体积比为 3:1,平衡时 B 的转化率为 50%,则各组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A 、 B 、C 。

10. 将等物质的量的 A 、B 、C 、D 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反应:aA+bB cC (固)+dD 。当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测得 A 减少了 n mol ,B 减少了 n/2 mol ,C 增加了 3n/2 mol ,D 增加了 n mol ,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 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为:a=

,b= ,c= ,d=

(2) 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度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为:A

B

,C

(3) 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的量又相等,则该反应为 (填“放热”或

“吸热”)反应。

11. 在一定温度下,把 0.5mol N 2O 4 充入体积为 5L 的密闭容器中, 2s 后,NO 2 的浓度为 0.02mol/L , 60s

时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的压强是开始时的 1.6 倍。

(1) 2s 时用 N 2O 4 浓度的变化表示反应速度是

。 (2) 2s 时体系内压强为开始压强的 倍,此时 N 2O 4 的分解率为 。 (3) 达到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 N 2O 4 的物质的量为 mol ;NO 2 所占的体积为 %。

12.在一定温度下,将 2mol A 和 2molB 两种气体相混合于容积为 2L 的某密闭容器

中,发生如下反应:3A (气)+B (气)x(气)+2D (气),2 分钟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生成了 0.8mol D ,并测得 C 的浓度为 0.4mol/L,请填写下列空白:

(1)x 值等于 ; (2)B 的平衡浓度为 ; (3)A 的转化率为 ; (4) 生成 D 的反应速率为 ; (5) 如果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则平衡体系中 C 的质量分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 如果上述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从逆反应开始进行,开始加入 C 和 D 各 mol,要使平衡时各物质的质

量分数与原平衡时完全相等,则还应加入物质mol。

5 电解质溶液方面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本策略内容主要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和溶液的 pH、盐类的水解三部分。从近十年的高考试卷来看,水的电离与溶液 pH 的求算、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离子共存,是高考中常考不衰的热点内容。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有关与溶液有关的废水分析与处理问题,将会与离子共存、pH 求算及中和滴定一起融入未来的高考试题中。

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可通过平衡状态分析法进行比较分析。

2.溶液的 pH 计算

酸可直接计算,碱可通过 pOH 转换成 pH。

pH=-lg{c(H+)},pOH=-lg{c(OH-)},pKw=-lg{Kw}。

25℃时,pH + pOH = 14

3 .盐类水解的应用

经典题:

例题 1 :把 0.05 mol NaOH 固体分别加入下列 100 mL 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最小的是()

A.自来水B.0.5mol·L-1盐酸

C.0.5mol·L-1HAc溶液D.0.5mol·L-1KCl溶液

例题2:相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四种溶液:①CH

3COONa②NaHSO

4

③NaCl④C

6

H

5

—ONa,按pH

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 > ① > ③> ②B.① > ④ > ③ > ②

C.① > ② > ③> ④D.④ > ③ > ① >②

例题3:已知一种c(H+)=1×10-3mol·L-1的酸和一种c(OH—)=1×10-3mol·L-1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A.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B.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D.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例题 4 :在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的是

A.将 pH= 4 的盐酸和醋酸稀释到 pH= 5 的溶液,醋酸所加的水量多

B.盐酸和醋酸都可用相应的钠盐与浓硫酸反应制取

C.相同 pH 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的钠盐固体,醋酸的 pH 变化大

D.相同 pH 的盐酸和醋酸分别跟锌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起始速度相等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备课组 一、高三化学复习思路与原则 1.熟悉《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命题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以后的复习中要进一步阅读,不断地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2.认真研究近年高考试卷,了解试卷的变化: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重点研究一下近几年全国、上海、广东等地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调整相应的复习计划。近几年试卷愈来愈坚持遵循《考试说明》规定的测试内容和要求,考查内容覆盖各模块的主干知识,注重考查化学”四基”和应用能力,体现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要求。 3.合理筛选复习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大纲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络信息等。宜以广泛收集信息为主要目的,以免干扰复习、浪费时间。教师应认真收集高考信息资料、试题,分析筛选。 4.处理好几对关系,加强复习教学的实效: 1)回归教本、处理好教本与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复习资料只能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方法,处理好基础和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每年化学高考试题的基本出发点,但试题的呈现往往灵活多变。如果学生的化学双基知识是浮于表必须做到两点:①透彻,那一定是经不起考验的。学好化学双基,面的”死”知识. 理解基础知识与技能。②通过适当的化学问题与练习,检验、修正对双基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做到”会”,这才是理解,这样才能灵活应用双基去分析解决化学问题。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化学高考在关注双基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化学科学素养、思维品质、学习策略、创新能力等全方位的考核。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去感悟有关科学原理、定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规律,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教师在备考中要注重方法、改进教法,从而解决如下问题:①如何准确、全面、快捷审透试题;②如何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优化探究练习(含答案)

课时作业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相等的O 2和O 3,物质的量之比为2∶3 B .2 mol 氧气的摩尔质量为64 g·mol -1 C .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D .2 g H 2含有1 mol 氢分子 答案:D 2.(2017·邢台模拟)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气体分子的大小决定 B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物质的量的多少决定 C .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同 D .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 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 答案:B 3.已知a g N 2含有b 个分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 ) A.b 28 B.a 28 C.28b a D.28a b 解析:由n =m M =N N A 可知,N A =NM m =b ×28 g·mol -1a g =28b a mol -1。 答案:C 4.如图是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在同温同压时瓶内气体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 A .所含原子数相等 B .气体密度相等 C .气体质量相等 D .摩尔质量相等 解析:同温同压下,体积相等的两瓶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因为都是双原子分子,故所含原子数相等,由于N 2和O 2的比例不确定,故两瓶气体的质量不一定相等,密度和摩尔质量也不一定相等。 答案:A

5.在三个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A.p(Ne)>p(H2)>p(O2) B.p(O2)>p(Ne)>p(H2) C.p(H2)>p(O2)>p(Ne) D.p(H2)>p(Ne)>p(O2) 答案:D 6.下列条件下,两种气体分子数一定不相等的是() A.相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O和CO2 B.相同体积、相同密度的CO和C2H4 C.相同温度、相同压强、相同体积的O2和O3 D.相同压强、相同质量的NO2和N2O4 解析:A项中N2O和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44,故质量相同时,分子数一定相等;B项中CO和C2H4相对分子质量均为28,体积相同、密度相同,则质量相等,故分子数相等;C项为同温、同压、同体积,则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相同。答案:D 7.(2017·济南模拟)同温同压下,质量忽略不计的两气球A和B,分别充入X气体和Y气体,且充气后两气球的体积相同。若相同条件下,A气球放在CO中静止不动,B气球放在O2中上浮。下列叙述或表示正确的是() A.X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比Y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B.X可能是N2,Y可能是CH4 C.X气体的密度小于Y气体的密度 D.充气后A气球质量比B气球质量大 解析:A气球放在CO中静止不动,B气球放在O2中上浮,说明X气体的密度和CO的密度接近,Y气体的密度小于O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与CO相近(M=28),Y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氧气,即小于32,但X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比Y大,A错误;N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H4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所以X可能是N2,Y可能是CH4,B正确;X的密度接近CO,但不一定小于Y的密度,C错误;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因为其摩尔质量的相对大小未知,所以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 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 V 1/V 2=n 1/n 2 同温同压下, M 1/M 2=ρ 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 PV=nRT 有助于 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 1.01 ×105Pa 、 25℃时等。 ②物质状态: 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 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 如 H 2O 、 SO 3、已烷、辛烷、 CHCl 3 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 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 He 、Ne 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 Cl 2 、N 2、 O 2、 H 2 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 P 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 CO 3 2-、 SO 32-、 S 2-、HCO 3-、 HSO 3- 、HS -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 + 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 如 Ba 2+、Ca 2+、Mg 2+、Ag +等不能与 SO 42- 、CO 32-等大量共存; Mg 2+、Fe 2+、 Ag +、 Al 3+、 Zn 2+、 Cu 2+、 Fe 3+等不能与 OH -大量共存; Fe 2+与 S 2-、Ca 2+与 PO 4 3-、 Ag +与 I - 不 能大量共存。 (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 OH -、CH 3COO -、PO 4 3-、HPO 42- 、H 2PO 4-、F -、ClO -、AlO 2-、SiO 32- 、 CN -、C 17H 35COO -、 等与 H + 不能大量共存; 一些酸式弱酸根如 HCO 3 -、HPO 42- 、 HS -、 H 2PO 4-、 HSO 3-不能与 OH -大量共存; NH 4+与 OH - 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 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 AlO 2-、S 2- 、CO 3 2-、C 6H 5O - 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 Fe 3+、Al 3+ 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 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 3AlO 2-+Al 3++6H 2 O=4Al(OH) 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 S 2-、HS -、SO 32- 、 I -和 Fe 3+不能大量共存。 (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 MnO 4-、Cr 2O 7-、 NO 3 -、 ClO -与 S 2- 、 HS -、 SO 3 2-、 HSO 3-、 I -、 Fe 2+等不能大量共存; SO 32- 和 S 2- 在碱性条件下 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 2S 2-+SO 32-+6H +=3S ↓ +3H 2 O 反应不能共在。 H + 与 2 32-不能大量共存。 S O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 Al 3+ 和 HCO 3-、 CO 32-、 HS -、 S 2- 、 AlO 2-、 ClO - 等; Fe 3+ 与 CO 32-、 HCO 3- 、 AlO 2-、 ClO - 等不能大量共存。

2019年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化学试题(精校版有答案)

2019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Zn -65 I -127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要求,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 1.近日,我国渤海探明超千亿立方的天然气田。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 A .H 2 B .CH 4 C .CO 2 D .NH 3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升华 B .氮气液化 C .酒精燃烧 D .汽油挥发 3.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 .Al (OH )3胶体 B .CuSO 4溶液 C .稀盐酸 D .稀硝酸 4.13153 I 可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该原子的质子数是 A .53 B .78 C .131 D .184 5.加热NaHCO 3时,发生反应:2NaHCO 3 ====△ Na 2CO 3 + CO 2↑+ H 2O 。该反应属于 A .置换反应 B .化合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6.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乙醛的结构简式:C 2H 4O B .N 2的电子式:N:::N C .S 2- 的结构示意图: D .KCl 的电离方程式:KCl = K ++ Cl - 7.用NaCl 固体配制100 mL 1.00 mol·L -1 NaCl 溶液。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不需要... 进行的操作是 A .溶解 B .蒸发 C .转移 D .定容 8.ClO 2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它属于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9.下列物质能与水反应的是 A .N 2 B .NO C .NO 2 D .O 2 10.下列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A .水银-Al B .胆矾-CuO C .烧碱-NaOH D .苏打-NaCl 11.在含有大量的OH - 、Na + 、Cl - 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 .H + B .CO 32- C .Ag + D .Mg 2+ 12.下列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 .H 2O B .MgO C .CaCl 2 D .KBr 13.下列关于SO 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无色无味 B .难溶于水 C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D .密度比空气的小 14.CO 2 + 4H 2 CH 4 + 2H 2O 是CO 2综合利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适当升温能加快反应速率 B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C .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为0 D .达到平衡时,CO 2能100%转化为CH 4 15.反应SiCl 4 + 2H 2 Si + 4HCl 可制纯硅。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H 2是氧化剂 B .SiCl 4是还原剂 C .H 2被氧化 D .SiCl 4发生氧化反应 16.下列物质可通过皂化反应来制造肥皂的是 A .乙酸 B .葡萄糖 C .聚乙烯 D .油脂

高考化学知识点全集

对于想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来说,基础知识都比较扎实,能力上略有欠缺。因此,调整好心理状态、掌握好解题技巧将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适当的压力是一种正常现象,过分压力就不正常了,而且过分压力肯定会影响高考成绩. 对于同学来讲调整好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复习来讲,回归基础、回归课本,考试策略来讲,以简单题、中等题取胜的战略心理。对家长来讲,努力做到平常心对待高考。第二,不要唠叨孩子。第三,给孩子说一句话:只要你尽力就行了。 1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整理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高考化学如何做好一轮复习

高考化学如何做好一轮复习 纵观近几年高考理综考试的化学试题,可发现其难度并不大,体现了源于课本,覆盖全面的特点。而第一轮复习阶段是对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之系统化和深化,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学科知识网络,复习内容要细致全面。 一、整合教材、科学安排 复习时要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并按概念和理论(一)——无机元素化合物——概念和理论(二)——有机化学——方法与技能的主线形成单元,进行复习。并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在整合教材组成单元的过程中,注意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落实细节 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有25条:(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律、周期表(3)分子结构、晶体类型(4)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方程式)(5)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6)电解质溶液(PH、离子方程式、水解、电解等)(7)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8)典型的非金属卤素(9)氧族元素(10)氮族元素(11)碳族元素(12)碱金属(13)镁铝铁(14)同分异构(15)烃及其衍生物(16)糖类、蛋白

质、油酯(17)有机合成材料(18)物质的量页 1 第 及计算(19)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20)方程式计算(22)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23)实验室制法(24)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25)化学实验设计 因为化学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对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决定高考的成败。为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等等。要训练和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并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三、训练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 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和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复习中可以精心选择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作为典型题进行

新人教版2019高考化学一轮选练习题11(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化学2019高考一轮选练习题(11) 一、选择题 1、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的是 ( )。 A.将58.5 g NaCl溶解于1 L水中配成的溶液 B.将80 g SO3溶于水并配成1 L溶液 C.将0.5 mol·L-1的NaNO3溶液100 mL加热蒸发掉50 g水的溶液 D.含K+为2 mol的K2SO4溶液 【答案】B 2、《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铳机诸药 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黑火药属于纯净物 B.黑火药爆炸时,KNO3作还原剂 C.利用焰色反应区分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 D.硫磺只能作氧化剂 【答案】C 【解析】A、黑火药是硝酸钾、碳和硫组成的混合物,故A错误;B、KNO3在反应中生成氮气,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硝酸钾为氧化剂,故B错误;C.钾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灼烧硝酸钾,火焰为紫色,灼烧硫酸钠,火焰为黄色,所以区分二者利用了“焰色反应”,故C正确;D.硫磺在化学反应中化合价可以降低为-2价,可以升高到+4价,既能作氧化剂,也能作还原剂,故D错误;故选C。 3、化学点亮生活,下列对生活中的化学理解正确的是 A.节日燃放的烟花,是碱金属、锶、钡、铂、铁等金属元素焰色反应呈现的 B.古代合成颜料中国蓝的化学式为BaCuSi4O10,可改写成BaO·CuO·4SiO2 C.MnO2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作H2O2分解的氧化剂 D.赏心悦目的雕花玻璃是使用烧碱对玻璃刻蚀而成的 【答案】B

4、2017年5月9 日中国科学院正式向社会发布113号、115号、117号和118号元素的中 文名称。已知117号元素有多种原子,如293117Ts、294117Ts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93117Ts和294117Ts的化学性质不同 B.Ts位于周期表的第六周期ⅦA族 C.元素Ts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3.5 D.293117Ts和294117Ts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答案】D 5、25℃、101kPa时,有以下能量转化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转化Ⅱ的热化学方程式2CO(g)+O2(g)=2CO2 (g) △H=-282.9 kJ·mol-1 B.相同条件下,1mol C(s )和0.5 mol O2(g)总能量高于1mol CO(g)的能量 C.由C→CO的热化学方程式2C(s)+O2(g)=2CO(g) △H=-221.2 kJ·mol-1 D.CO2(g)分解为C(s)和O2(g)是吸热反应 【答案】A 【解析】A、根据能量转化图,转化II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g)+1/2O2(g)=CO2(g) △H=-282.9kJ·mol-1或者2CO(g)+O2(g)=2CO2(g) △H=-282.9×2kJ·mol-1=-565.8kJ·mol-1,故A说法错误;B、C和氧气反应生成CO,此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因此相同条件下,1molC(s)和0.5molO2(g)总能量高于1molCO(g)的能

2019版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微题型微考点训练微考点18 Word版含答案

1.(2017·湖南娄底期末)下列关于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氧气过量时,钠转化为Na 2O 2 B .打磨的铝箔加热至熔化时,铝会滴落 C .点燃镁之前,应先用砂纸打磨 D .铁在纯氧中燃烧生成Fe 2O 3 2.(2017·太原模拟)“绿色化学”要求从经济、环保和技术上设计可行的化学反应。据此,由单质镁制硝酸镁的下列四个方案中,你认为可行而且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方案是() A .Mg ――→HNO3Mg(NO 3)2 B .Mg ――→Cl2MgCl 2――→NaOH Mg(OH)2――→稀硝酸Mg(NO 3)2 C .Mg ――→O2MgO ――→稀硝酸Mg(NO 3)2 D .Mg ――→浓硫酸MgSO 4――→Ba (NO 3)2Mg(NO 3)2 3.(2018·湖北荆州中学质检)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①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②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到的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的颜色会逐渐褪色;③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④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则下列关于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 .镁粉与液溴反应 B .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溴发生反应 C .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是由于镁粉与水反应得到的 D .镁粉只与溴水中的酸反应 4.镁在工业、医疗等领域均有重要用途。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硼砂工厂的固体废弃物(主要含有MgCO 3、MgSiO 3、Al 2O 3和Fe 2O 3等),设计了回收镁的工艺流程:

(1)酸浸前,将固体废弃物研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达到此目的,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2)酸浸时,生成滤渣1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次调节pH的目的是_______。当加入氨水使Al3+开始沉淀时,溶液c(Fe3+)/c(Al3+)为________。(已知K sp[Fe(OH)3]=4.0×10-38,K sp[Al(OH)3]=1.0×10-33,K sp[Mg(OH)2]=1.8×10-11) (4)设计简单方案分离滤渣2中的成分,简述实验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滤液3中可回收利用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化学式),其阳离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 ____。 (6)写出工业上从滤渣3中获得镁锭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2018·重庆八中月考)Mg(OH)2可用于制造防火材料。工业上,以蛇纹石为原料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蛇纹石的主要成分为3MgO·2SiO2·2H2O,还有少量Fe2O3、FeO、CaO和Al2O3。 ②几种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 (1)酸A宜选择________(填字母);加入酸A适当过量,但不宜过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a.硝酸b.稀硫酸 c.盐酸d.氢碘酸 (2)试剂B可选择NaCl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加NaClO的目的_______________。 (3)试剂C可能是MgCO3或MgO,加入过量试剂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滤液A中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向过滤Ⅱ所得滤液中加入一定量氨水,镁离子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写出镁离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高于50℃时,Mg2+的转化率降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化学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学@科网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 5 Ca 40 Fe 56 Cu 64 Ag 108 I 127 Ba 137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1.CO2是自然界碳循环中的重要物质。下列过程会引起大气中CO2含量上升的是A.光合作用B.自然降雨 C.化石燃料的燃烧D.碳酸盐的沉积 2.用化学用语表示NH 3+ HCl NH4Cl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 O B.HCl 的电子式: A.中子数为8 的氮原子:8 7 C.NH3的结构式:D.Cl?的结构示意图: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记忆】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考点一 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 1.物质常见的分类情况 2.氧化物的常见分类方法 氧化物?????? ? 按组成元素????? 金属氧化物:如K 2O 、CaO 、Fe 2O 3非金属氧化物:如SO 2、CO 2、SO 3、P 2O 5按性质????? 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如CO 2、SO 3碱性氧化物:如Na 2O 、CuO 两性氧化物:如Al 2O 3 不成盐氧化物:如CO 、NO 特殊氧化物:如Fe 3O 4、Na 2O 2、H 2O 2 3.正误判断,辨析“一定”与“不一定”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能电离出H + 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6)在酸中有几个H 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8)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9)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10)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4.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CO、H2 (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 (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 (4)裂解气:以C2H4为主 (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 (7)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CuSO4和Ca(OH)2 (8)肥皂:主要成分是C17H35COONa (9)碱石灰:NaOH、CaO (10)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 (11)漂白粉:Ca(ClO)2和CaCl2的混合物 考点一洞悉陷阱设置,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 一、抓“两看”,突破“状态、状况”陷阱 一看“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 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体”(如CCl4、H2O、Br2、SO3、HF、己烷、苯等在标准状况下不为气体)。 题组一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24 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 A(×) (2)常温下,11.2 L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0.5N A(×) (3)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9N A(×) (4)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2012·新课标全国卷,9D) (5)标准状况下,2.24 L HF含有的HF分子数为0.1N A(×) 二、排“干扰”,突破“质量、状况”陷阱 题组二物质的量或质量与状况 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常温常压下,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为0.2N A(√) (2)标准标况下,18 g H2O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N A(√) (3)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 三、记“组成”,突破“物质组成”陷阱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十一)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doc

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十一)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l —27 P —31 Ca —40 Fe —5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8届上海浦东六校调研)下列化学用语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18O 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 .甲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C .二氧化碳分子的电子式:∶O ····∶C∶O ····∶ D .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表示式: 2.(2018届湖北松滋一中月考)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C 3H 8中碳原子都采用的sp 3 杂化 B .O 2、CO 2、N 2都是非极性分子 C .酸性:H 2CO 3碳化硅>晶体硅 B .晶格能由大到小: NaF> NaCl> NaBr>NaI C .晶体熔点由低到高:CF 4Mg>Al 4.(2018届安徽安庆六校联考)下列各组晶体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①二氧化硅和三氧化硫 ②氯化钠和氯化氢 ③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④晶体硅和金刚石 ⑤晶体氖和晶体氮 ⑥硫黄和碘 A .①②③ B.④⑤⑥ C .③④⑥ D.①③⑤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SO 2、CO 2、SiO 2中的S 、C 、Si 均为sp 3杂化 B .H 3O +、NH +4、[Cu(NH 3)4]2+均含有配位键 C .SO 2-3、CO 2-3、SiO 2-3均为平面三角形 D .石墨、新型高分子导电材料聚乙炔、金属晶体均含有金属键 6.A 元素的阳离子与B 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有关两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原子半径:AB ③原子序数:A>B ④第一电离能:A>B ⑤A 的正价与B 的负价的绝对值相等 ⑥电负性:A

2019年江苏卷化学高考试题及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化学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 5 39 Ca 40 Cr 52 Fe 56 Cu 64 Ag 108 I 127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2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糖类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淀粉分子中不含的元素是 A.氢B.碳C.氮D.氧 2.反应NH4Cl+NaNO2NaCl+N2↑+2H2O放热且产生气体,可用于冬天石油开采。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Cl 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18 17 B.N2的结构式:N=N C.Na+的结构示意图: D.H2O的电子式: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最新最全面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精华版)

第一部分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双原子分子如:多原子分子如:He、Ne、Ar、Kr O2、H2、HCl、NO 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 + 4 阴离子:Cl–、O2–、OH–、SO 2– 4 (2)存在离子的物质: 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① ②③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 溶液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 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 5.同位素 O、Si、Al、Fe、Ca。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123 如H 有三种同位素:1H、1H、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 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 2- 种类型:根(如SO4、O 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 —NO2 、—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 8.基·CH3)。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

推荐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化学2019高考一轮练习题(1) 一、选择题 1、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5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的转化率变大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a

A.测量锌与稀硫酸反应的速率 B.证明非金属性: C.进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 D.测定中和热 解析:利用测单位时间内生成H2的量来测量锌和稀硫酸反应的速率,A项正确;一是盐酸酸性比,二是因为盐酸易挥发,挥发的 磁光存储的研究是 Bi形成的某种晶体的结构示意图 A.Mn2Bi B.MnBi 6:61:1

2016高考化学一轮考点集锦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1)比较典型的计算有:求氧化剂、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或质量比,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量,确定反应前后某一元素的价态变化等. (2)计算的依据是:氧化剂得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数,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物质失电子必有物质得电子,且失电子总数等于得电子总数.或者说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必有元素化合价降低,且化合价升高总数必等于降低总数.有关得失电子守恒(化合价守恒)的规律有如下应用: (1)求某一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原子个数之比,或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及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2)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3)进行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2.强弱规律 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应用: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也可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3.价态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主要表现一种性质.物质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4.转化规律 氧化还原反应中,以元素相邻价态之间的转化最容易;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发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不交叉;相邻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 5.难易规律 越易失去电子的物质,失去后就越难得到电子;越易得到电子的物质,得到后就越难失去电子.一种氧化剂同时和几种还原剂相遇时,还原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同理,一种还原剂. 同时与多种氧化剂相遇时,氧化性最强的优先发生反应. 【命题方向】 题型: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数目的计算: 典例1在下列反应过程中,有3mol电子转移的是() A.1mol钠与水反应B.27g铝与足量盐酸反应 C.22.4L氧气(标准状况)与足量镁反应D.1.5molNaO与足量水反应22分析:A、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水; B、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C、金属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D、NaO与足量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22O═2NaOH+H↑,反应转移2mol电子,lmol钠与水反应,转移1mol电2Na+2HA、解答:22子,故A错误;

最新2019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元素周期律(含答案)

高三化学专题——元素周期律1 一、单选题 2 1.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 3 A.酸性:HClO 4>HBrO 4 B.碱性:NaOH>Mg(OH) 2 4 C.稳定性:H 2S> HCl D.非金属性:O>S 5 2.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的原子半6 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X2-与Y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7 层结构,Z与X同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 A.简单离子的半径:X

A. M与X形成的化合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酸22 B. Y 2X和Y 2 X 2 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相同,化学键类型也完全相同 23 C. X、Y的简单离子半径:X>Y D. M的气态氢化物比24 X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25 5.前20号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最26 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X、Y、Z分属不同的周期,它们的27 原子序数之和是W原子序数的5倍。含有元素Z的盐的焰色反应为紫色。 2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9 A.原子半径的大小W B.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W>X 30 C. X、Y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31 D.工业上通过电解W、Y组成的化合物制备单质Y 32 33 6.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W的原子半34 径是周期表中最小的;X2—与Y+的电子层结构相同;Z的最高正价与最低35 负价的代数和为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36 A.原子半径:ZY B.最高价含氧酸酸性: W>R 45 C.简单离子半径: Y>Z D.气态氢化 46 物稳定性: Y>R 47 8.X、Y、Z、W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48 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49 () 50 A.可以形成化合物ZY 3 B.非金属性:Z > Y 51 C.最高化合价:Z > X D. Y和W形成的单质都有较 52 强的氧化性 53 试卷第2页,总6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