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垂体瘤表现

垂体瘤表现

垂体瘤表现

垂体腺瘤(垂体瘤)是脑垂体发生的一种良性肿瘤,人群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垂体瘤不仅引起颅内占位征,而且产生内分泌失调症状,如不孕,性功能减退,面容及肢端改变等.严重者,破坏了人体内环境稳定、甚至影响了做为一个社会人的外部形象,从这一点而言,垂体腺瘤较其它颅内肿瘤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更具危害性.所以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脑垂体瘤的临床表现,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脑下垂体中的各种内分泌细胞可产生相应的内分泌细胞腺瘤,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在早期微腺瘤阶段即可出现内分泌功能亢进征象。随着腺瘤的长大和发展,可压迫、侵蚀垂体组织及其垂体、蝶鞍周围结构,产生内分泌功能下降症状,出现视力障碍及其他颅神经和脑症状。

脑垂体瘤与性功能低下:性功能低下是指阳痿、性欲下降,性功能低下是早期发腺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之一,约有60% 的垂体瘤患者有性功能障碍

脑垂体瘤与不孕. 泌乳. 月经不调:泌乳素腺瘤在临床上占垂体腺瘤的一半以上,由于其分泌的高泌乳素的影响及雌激素的减少,女性患者往往表现为月经量明显减少、泌乳(与乳头接触的内衣变湿),继而导致闭经、不孕,对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影响极大,但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治疗,还是很容易被早期发现的,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

脑垂体瘤与头痛

大约有2/3 的患者早期都有头痛,疼痛主要位于眼眶后、前额部及双侧太阳穴附近,程度较轻,呈间歇性发作。由于垂体瘤起源于颅底的蝶鞍内,蝶鞍周围为密闭的骨质,只有上方覆以韧性的鞍隔,肿瘤直接刺激或生长后造成鞍内压升高引起头痛,当肿瘤向上生长突破鞍隔后,鞍内压降低,疼痛则可减轻或消失。病人往往感到突然的一次剧烈头痛后,疼痛明显减轻或缓解,但如果不进行治疗,随着肿瘤的生长,疼痛还会出现。

脑垂体瘤与视力下降 . 视野缺损

垂体瘤在蝶鞍内可以突破鞍底向下生长,并向两侧侵及颅内的重要血管和神经,但最常见的生长方式是向鞍上发展而压迫视交叉和视神经,而引起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患者往往主诉视力下降、看不到两边,总撞门边。出现了视力视野障碍就需要尽快手术,解除对视神经的压迫,挽救视力。如果伴有向其它方向的生长则称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治疗难度明显增大,手术很难一次性切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

脑垂体瘤与面容. 四肢及形体的改变

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由于其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导致四肢、肌肉和内脏过度生长,在青春期骨骺未融合前表现为巨人症,成人则表现为手脚变大(鞋号逐渐增大)、头颅及面容宽大、颧骨高、鼻肥大、唇增厚、皮肤松弛、粗黑、毛发增多,并出现声音嘶哑、睡眠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由于脂肪的代谢和分布异常,脂肪堆积在胸、腹、臀部,而四肢相对瘦小,呈“向心性肥胖”,脸部呈满月状,体重明显增加,四肢皮下血管显露并有紫纹。这两种类型的垂体瘤严重影响了人的外部形象,应该进行积极的治疗,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一般术后几天即可收到明显的效果,患者自我感觉肢体、脸庞缩小,皮肤变得细腻、光滑,睡眠质量也明显缓解。

脑垂体瘤与其他神经和脑损害:

如肿瘤向后上发展压边垂体柄和下丘脑可出现尿崩症和下丘脑功能障碍,累及第三脑室、室间孔、导水管,可致颅内压增高。向前方伸展至额叶,可引起精神症状、癫痫、嗅觉障碍。向侧方侵人海绵窦,可发生II 、IV 、V 、VI 颅神经麻痹,突向中颅窝可引起额叶癫痫。向后长入脚间池、斜坡压迫脑干,可出现交叉性麻痹,昏迷等。向下突人蝶窦,鼻腔和鼻咽部,可出现鼻衄,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

垂体瘤护理路径

垂体瘤 一、入院第一天 □立即与值班医生评估患者病情,评估容包括意识、瞳孔、生命征、血氧饱和度、判断是否急症手术。 □协助更换病员服,两人核对患者信息佩戴腕带。 □评估患者健康史、身心状况、现病史、既往史和手术史、服药史、药物过敏史,填写住院患者评估记录单; □指导患者入院当天晚上22:00禁食、禁水,以备次日晨空腹抽血; □告知抽取标本的时间为次日晨6:00-7:00之间,请在床边耐心等待。 入院宣教: □主管大夫、分管护士、科主任、护士长 □床边传呼器的使用、病床的使用 □贵重物品保管,生活物品存放。 □医生办公室、护士站、开水间、洗手间 □病房为无烟病房,不要在病区吸烟,不要在医疗区使用电器。 医保联网及转诊问题:住院处在住院部一楼,职工医保办住院时携带患者、医保卡直接联网,居民医保保费200元者与职工医保相同,能在住院处直接联网,保费110元者到当地医院办转诊手续,这样能提高报销比例。 □查房时间:早上8:00——10:00是医生查房时间,留陪人一名。 家属陪护:为保持病区安静,减少家属探视,病区留2名人员,21:00病区锁门。 □住院期间如何查询费用:我院实行一日清制度,每日有主班护

士发放日清单,如有疑问请到护士站咨询。 我院的规章制度: □为确保大家的安全,入院后请不要随便外出,可在医院活动,及时与值护士请假,并且需要家属陪同,上午为治疗及查房时 间,请不要离开病房; □病人不可随便离开医院,若有急事需向主诊医生请假,并由主诊医生开出书面假条签字同意后方可离开;不得在外留宿,否 则作自动出院处理; □善保管好自己的钱物,贵重物品请家属带回保管,高额钱款请存入银行,如有零钱或手机之类,请随身携带。 □如何在床上正确使用便器? (1)男病人使用尿壶; 1)男性用尿壶时,可使其两腿分开将尿壶夹在两股当中; 2)也可取侧卧床,将尿壶靠紧会阴部; 3)在使用尿壶时应注意尿壶的倾斜度,以免尿液溢出。 (2)女病人使用便器: 1)标准的便盆以塑料质地最佳,可避免金属便盆冰凉的感觉; 2)放便盆的一种方法是让病人仰卧屈膝,双足蹬床面,用力抬起臀部,护理者将便盆放到病人臀下,并检查是否放在臀中央; 3)便盆高的一头朝病人脚的方向,扁平一头朝头的方向; 4)女病人小便时可在阴阜处放卫生纸,以防小便时水流冲出便盆; 5)坐便盆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皮肤受压坏死; 6)便后让病人两腿蹬创面抬臀,将便盆取出。 二、入院第2天 早晨抽血化验

垂体瘤健康教育

垂体瘤健康教育 垂体瘤(pituitary tumors)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临床上有明显症状者约占颅内肿瘤的10%。在尸检中有报道可见20%~25%的亚临床垂体微腺瘤。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大多在31~40岁之间,21~30、41~50岁两组次之。 辅助检查: 1.需做头颅X线平片,CT、MRI影像学检查 2.气脑和脑血管造影 3.做血、尿、便常规以及肝、肾、心、肺等检查。 4.内分泌检查 5.视力及视野检查 术前健康教育 1.饮食与营养指导: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少渣的饮食,术前戒烟酒,避免受凉,保持口腔及鼻腔的清洁,术前3-5天可用朵贝尔液漱口,氯霉素滴鼻。成人术前8小时禁饮食,小儿术前4小时禁食,以免麻醉后呕吐造成误吸。 2.休息与活动指导: ⑴.为了术后能尽快康复,术前应保证充足的睡眠 ⑵.训练床上大小便,避免术后不习惯引起便秘、尿潴留。张口呼吸、便秘者给予缓泻剂,禁止大量灌肠。 3.注意安全:

对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及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外出应有专人陪伴。 4.皮肤准备: 病人在手术前一天剪鼻毛,清洁鼻腔,预防感染。 5.下列情况暂不宜手术: 有各种感染的:如感冒、发热、咳嗽、痰多不宜手术。 6.心理指导: 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预后,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鼓励病人住院后必须进行心理调整,主动适应术后生活,保持积极乐观心态,积极自理个人生活。 术后健康教育 1.体位: 绝对卧床休息,加以床档保护,麻醉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清醒后半卧位,促进术后硬脑膜粘连愈合,防止脑脊液逆流引起感染。 2.饮食: 麻醉清醒后,遵医嘱如无呕吐症状即可进食少量流质饮食。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未完全恢复时,应禁食牛奶,糖类食物,防止其消化时产气过多,引起肠胀气。以后可逐渐过渡到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纤维素、维生素丰富、低脂肪、低胆固醇食易消化饮食。 3.密切观察24出入水量 患者是否有多尿,烦渴,多饮症状。对于电解质紊乱者,低钠患

垂体瘤的手术治疗及适应症

垂体瘤的手术治疗及适应症 垂体瘤手术一般根据肿瘤特征和病人情况以及蝶窦发育程度选择经颅或蝶窦入路。 20 世纪30 年代普遍用经颅入路摘除肿瘤。近年来随着经蝶窦手术技巧的提高和经验积累,注意到肿瘤鞍上扩展部分常为非浸润性生长,绝大多数质地脆软,有些出血坏死、囊性变,容易在显微镜下被摘除,故对有视路受压的大腺瘤甚至巨大腺瘤也采用经蝶入路。由于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及快速发展,目前主要采用经蝶窦术式,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操作,对肿瘤进行选择性摘除,对向鞍上膨胀性生长及鞍旁、海绵窦内发展大腺瘤,进一步改进经额下--翼点、眶--额下联合入路切除大型巨大腺瘤。 近年来又进一步改进术中应用内镜经单侧鼻孔入路、经眉切口眶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眶上锁孔入路以及神经导航系统蝶窦切除垂体瘤,由于照明系统和手术器械的发展,神经内镜、神经导航系统等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已成为微创手术治疗垂体瘤的较佳手段之一。神经导航系统是使传统立体定向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影像学技术及微侵袭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为无框架的立体定向技术,它利用计算机工作站,电脑屏幕和显微镜叠加影像,实时向神经外科医生反馈手术进程。神经导航可弥补C 臂X 光机应用于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横向定位不足缺点,安全而有效地进行手术。术中实时导航定位功能不仅提高了病灶切除率,而且减少了手术中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19 ] 。 注意:放射治疗无论是经颅入路或是经鼻--蝶入路进行垂体瘤切除术,其残留率均较高,尤其是巨大型无功能腺瘤,术后残留率高达50 % 。伴随着手术和药物治疗的进步,放射治疗技术也不断发展。垂体瘤手术后,一般都主张给予常规放射治疗,以控制或延缓肿瘤复发。放射治疗可阻止肿瘤进一步生长并最终致分泌增多的激素水平下降,其类型较多,包括常规X 线放疗、直线加速器X 刀、γ刀以及放射源钇[90 Y]或金[ 198Au]作垂体内照射等。目前已广泛应用等剂量γ刀和直线加速器X 刀切除单个直径大于1. 5cm 的圆形垂体肿瘤,部分拒绝或不适于经蝶窦手术患者首选γ刀治疗也取得等同手术治疗的效果。放射治疗并发症除垂体功能减退外,其余并不多见,包括视交叉和(或) 视神经及其它脑神经损害的表现(失明或眼肌麻痹) 、大脑缺血、癫痫发作以及垂体或脑部恶变。垂体功能的减退症在放疗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可发生,因此应监测放疗后患者的垂体内分泌功能状态,以及时给予相应激素替代治疗。

垂体瘤表现

垂体腺瘤(垂体瘤)是脑垂体发生的一种良性肿瘤,人群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垂体瘤不仅引起颅内占位征,而且产生内分泌失调症状,如不孕,性功能减退,面容及肢端改变等.严重者,破坏了人体内环境稳定、甚至影响了做为一个社会人的外部形象,从这一点而言,垂体腺瘤较其它颅内肿瘤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更具危害性.所以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脑垂体瘤的临床表现,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脑下垂体中的各种内分泌细胞可产生相应的内分泌细胞腺瘤,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在早期微腺瘤阶段即可出现内分泌功能亢进征象。随着腺瘤的长大和发展,可压迫、侵蚀垂体组织及其垂体、蝶鞍周围结构,产生内分泌功能下降症状,出现视力障碍及其他颅神经和脑症状。 脑垂体瘤与性功能低下:性功能低下是指阳痿、性欲下降,性功能低下是早期发腺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之一,约有60% 的垂体瘤患者有性功能障碍 脑垂体瘤与不孕. 泌乳. 月经不调:泌乳素腺瘤在临床上占垂体腺瘤的一半以上,由于其分泌的高泌乳素的影响及雌激素的减少,女性患者往往表现为月经量明显减少、泌乳(与乳头接触的内衣变湿),继而导致闭经、不孕,对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影响极大,但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治疗,还是很容易被早期发现的,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 脑垂体瘤与头痛 大约有2/3 的患者早期都有头痛,疼痛主要位于眼眶后、前额部及双侧太阳穴附近,程度较轻,呈间歇性发作。由于垂体瘤起源于颅底的蝶鞍内,蝶鞍周围为密闭的骨质,只有上方覆以韧性的鞍隔,肿瘤直接刺激或生长后造成鞍内压升高引起头痛,当肿瘤向上生长突破鞍隔后,鞍内压降低,疼痛则可减轻或消失。病人往往感到突然的一次剧烈头痛后,疼痛明显减轻或缓解,但如果不进行治疗,随着肿瘤的生长,疼痛还会出现。 脑垂体瘤与视力下降 . 视野缺损 垂体瘤在蝶鞍内可以突破鞍底向下生长,并向两侧侵及颅内的重要血管和神经,但最常见的生长方式是向鞍上发展而压迫视交叉和视神经,而引起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患者往往主诉视力下降、看不到两边,总撞门边。出现了视力视野障碍就需要尽快手术,解除对视神经的压迫,挽救视力。如果伴有向其它方向的生长则称为侵袭性垂体腺瘤,治疗难度明显增大,手术很难一次性切除,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 脑垂体瘤与面容. 四肢及形体的改变 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由于其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导致四肢、肌肉和内脏过度生长,在青春期骨骺未融合前表现为巨人症,成人则表现为手脚变大(鞋号逐渐增大)、头颅及面容宽大、颧骨高、鼻肥大、唇增厚、皮肤松弛、粗黑、毛发增多,并出现声音嘶哑、睡眠打鼾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由于脂肪的代谢和分布异常,脂肪堆积在胸、腹、臀部,而四肢相对瘦小,呈“向心性肥胖”,脸部呈满月状,体重明显增加,四肢皮下血管显露并有紫纹。这两种类型的垂体瘤严重影响了人的外部形象,应该进行积极的治疗,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一般术后几天即可收到明显的效果,患者自我感觉肢体、脸庞缩小,皮肤变得细腻、光滑,睡眠质量也明显缓解。 脑垂体瘤与其他神经和脑损害: 如肿瘤向后上发展压边垂体柄和下丘脑可出现尿崩症和下丘脑功能障碍,累及第三脑室、室间孔、导水管,可致颅内压增高。向前方伸展至额叶,可引起精神症状、癫痫、嗅觉障碍。向侧方侵人海绵窦,可发生II 、IV 、V 、VI 颅神经麻痹,突向中颅窝可引起额叶癫痫。向后长入脚间池、斜坡压迫脑干,可出现交叉性麻痹,昏迷等。向下突人蝶窦,鼻腔和鼻咽部,可出现鼻衄,脑脊液漏.并发颅内感染。

垂体腺瘤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

垂体腺瘤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 脑垂体瘤病人要进行检查,有以下几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都要做,只要能确诊病情,医生基本就不会做其它检查了。垂体腺瘤要做那些检查才能确诊? 1、临床表现: 病人患病后不适症状,身体的变化,都是诊断最基本的资料,一些细微的表现都可能做为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依据,网上咨询由于不能和医生面对面直接交谈,更需要把详细的临床资料提供给医生,也不要忘记说明病人年龄,性别,疾病时间。 2、影像学: (1) 头颅X线平片:这是比较原始的诊断方法,根据蝶鞍骨质的变化、鞍区钙化等变化判断有无肿瘤及鉴别诊断。 (2) CT扫描:仅对大型垂体瘤有诊断价值,微小垂体瘤容易漏诊,不能作为诊断垂体瘤的主要工具。 (3) MRI检查:是诊断垂体瘤最重要的工具,可以清楚地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果的关系,即使直径2-3毫米的肿瘤也可以显示出,但还有部分肿瘤的信号与周围正常垂体组织近似,两者难以区分,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内分泌检查进行诊断。 3、内分泌检查: 由于多数垂体瘤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在临床表现不明显,影像学尚不能提示有肿瘤时,垂体瘤激素已经发生改变,一些垂体瘤病例单纯靠内分泌检测即可做确诊,例如ACTH细胞腺瘤,多数病例从影像学上看不到肿瘤。罕见的移位垂体瘤位于胸腔内,腹腔内等部位,主要依据内分泌来诊断。 4、病理学检查: 这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误诊率很低,病理诊断分普通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这种手术只能作为大体诊断,不能分出肿瘤的类型,免疫组化染色。根据肿瘤细胞内所含有的激素进行诊断,敏感度高,但误诊率也高,电子透视显微镜观察,根据肿瘤的细胞不同特征分辨出肿瘤类型,临床很少使用。

垂体腺瘤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垂体腺瘤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概述] 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它的发病率大约在1/10万—7/10万,20岁到50岁的人群多见,男女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一般为青壮年高发,占颅内肿瘤的10%,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但在尸检的病例中,亚临床的垂体瘤发现率为20%—25%。[1] 近20年来,垂体腺瘤的临床病例明显增多(华山医院统计结果:占脑肿瘤的19.8%),原因可能是内分泌诊断技术的发展,神经放射检查设备的进步,电镜的应用,显微手术(尤其是经蝶骨入路手术)的开展等,使对垂体腺瘤的诊治达到了新的水平。 垂体瘤的主要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1.垂体激素水平的上升,会造成代谢的紊乱和其他脏器的损害; 2.肿瘤的压迫,使垂体激素水平下降,从而造成靶腺功能的降低; 3.肿瘤压迫蝶鞍区,有可能损伤到视交叉、视神经、海绵窦、脑底动脉、下丘脑、第三脑室,甚至额叶颞叶和脑干。[2] [历史] 人类认识任何一种疾病都是漫长而坎坷的过程,对垂体最初的认识是在十九世纪,但只是浮于临床表 现这个层面,随着二十世纪物理,化学,组织学,电境以及手术显微镜的发展,人们对垂体瘤的认识得到了不断的进步和深入。 人名年份贡献 Marie 1886 首次论述肢端肥大症 Minkowski 1887 论及肢端肥大由垂体腺排列异常引起 Benda 1900 认识到伴肢端肥大的腺瘤是嗜酸性的,来自于垂体前叶的细胞 Frankel 1901 肢端肥大症是由垂体嫌色细胞的增生,以及垂体功能的亢进

胞瘤)导致垂体功能低下之间的临床关系 1912 提出垂体高分泌与低分泌的相反症群,并描述了它们的病理组织学基础 20世纪上半叶致力于研究垂体瘤的病理,临床表现和内分泌异常 20世纪下半叶寻找和设计有效的治疗方法 20世纪60年代完善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近20年来飞速发展,但仍有不少难题待研究 [治疗] 垂体瘤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三种,但由于垂体肿瘤的大小不同,各种垂体瘤对以上治疗方法的效果不同以及病人年龄和一般情况不同,所以,在针对每一个病人制定治疗方案时,必须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以求得最佳效果。 一般来说,手术适用于各种类型较大垂体瘤,微腺瘤中的ACTH型、GH型以及药物治疗不能耐受或治疗不敏感的PRL瘤;药物治疗适用于PRL微腺瘤、TSH微腺瘤以及部分分泌性大腺瘤术后的病人;放射治疗适用于术后肿瘤残留的病人,或不愿意手术的ACTH或GH微腺瘤病人。高龄患者,身体情况差者可选择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 一.手术治疗 1.历史 Horsley(1889) 经额入路,第一例垂体瘤 Schoffer(1907) 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 Cushing(1912) 经唇下,鼻中隔,蝶窦切除垂体,但由于手术器械,照明和抗生素水平落后,手术常切不彻底,术后复发率高。对于向鞍上发展的肿瘤,本手术对视神经,视交叉减压不满意。常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手术死亡率高! 20世纪20年代经蝶手术被经额手术替代,但由于开颅手术损伤较大,垂体功能障碍发生率高,手术并发

脑出血影像诊断学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脑出血影像诊断学教案 1 住院医师规范化师资培训教学模板首页授课章节: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脑出血师资培训方向: 专科方向- 医学影像使用教材: 白人驹、张雪林主编,第三版,《医学影像诊断学》,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年出版编写时间: 2019-1-1 学时: 1 教学要求掌握内容1. 高血压脑出血CT 分型及不同时期CT 表现。 2. 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时期MRI 表现。 熟悉内容1. 熟悉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2. 熟悉高血压脑出血影像学鉴别诊断。 了解内容通过高血压脑出血这一课的学习,了解过脑出血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的特征。 教学重点1. 高血压脑出血CT 分型及不同时期CT 表现。 2. 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时期MRI 表现。 教学难点1. 高血压脑出血CT 影像学分型及不同时期CT 特点。2. 高血压脑出血MRI 影像学特点。 2 教学方法与手段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黑板板书、PPT 课件,运用影像图片阅片讲解、分析等手段讲授, 结合临床病例)教学内容与组织安排1. 高血压脑出血病因和发病 1 / 12

机制. 3 分钟2.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5 分钟3. 高血压脑出血病理基础. 7 分钟4. 高血压脑出血CT 影像学特点. 15 分钟5. 高血压脑出血MRI 影像学特点.10 分钟6. 高血压脑出血影像学鉴别诊断. 5 分钟7. 课堂讨论与小结. 5 分钟3 依托病例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52 岁。 主诉: 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0 小时。 体格检查: T : 36.6 ℃,P: 85 次/min ,R: 20 次/min ,BP: 150/80mmHg 。 双眼向右凝视,左侧肌力0 级。 四肢肌张力正常。 左侧肢体生理反射减弱,病理反射可引出。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垂体瘤护理常规

脑垂体瘤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术前:1脑积水与顾内压增高:大部分病人垂体瘤伴有脑积水,其成因包括脑肿瘤的所在位置直接梗阻脑脊液循环所致梗阻性脑积水以及脑脊液的生成与吸收紊乱造成的交通性脑积水两种情况,脉络丛乳头状瘤病人临床所常见的颅内压增高征与脑积水的发生有直接关系,当然,肿瘤的占位效应亦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原因。婴幼儿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颅增大和前囱张力增高,精神淡漠,嗜睡或易激惹。在较大儿童及成人则可表现为头痛、呕吐及视神经乳头水肿,甚至可出现阵发性昏迷。 2垂体瘤局限性神经系统损害症状观察:局限性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因肿瘤所在部位而异。肿瘤生长在侧脑室者半数有对侧轻度锥体束征;位于第三脑室后部者表现为双眼上视困难;仿于后颅凹者表现为走路不稳、眼球震额及共济运动障碍等。个别位于侧脑室者可表现为头部包块。垂体瘤临床上见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肿瘤多位于脑室内,有的可移动,故有些垂体瘤病人表现为头痛突然加剧缓解。少数有强迫头位,这可能因肿瘤移动后突然梗阻了脑脊液循环通路所致。

术后:术后患者术后安返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保持呼吸道通畅。从患者语言、睁眼、运动3方面来评估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昏迷者按昏迷患者常规进行护理,做好基础护理,确保无护理并发症,教会陪护人员为患者测量尿量,护士要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护理措施] 术前: 1心理指导的目的是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的情绪。应及时向病人解释手术的目的,列举手术治愈的病例,安排已接受过手术且疗效好的病人与之交谈,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好家属的工作,使家属克服悲观情绪,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护理。 2皮肤准备:经蝶窦手术病人需剪鼻毛、动作轻稳,防止损伤鼻黏膜而致鼻腔感染。观察有无口鼻疾患,如牙龈炎、鼻腔疖肿等,如有感染存在,需改期手术。另外,还要行右股内侧备皮10cm~20cm,以备手术中取皮下脂肪填塞蝶鞍。手术前1d的22:O0开始禁食禁水。术前保证充足睡眠,如有失眠可口服药物催眠。术晨护士为患者插尿管并肌注术前针。 3为预防术后伤口感染应做激素准备:经蝶窦垂体腺瘤切除病人,术前3d常规使用抗生素,朵贝尔液漱口,用0.125%氯霉素眼药水及新麻液滴鼻,4次/d,每次2滴一3滴,滴

垂体瘤司法鉴定陈述书——范本.doc

垂体瘤司法鉴定陈述书 司法鉴定陈述书 原告对被告的医疗行为有如下评价: 一,基本同意尸检结论 对于尸检确定的死因,原告全部同意。但有一点补充:患者8号发生大出血,动脉血流经鼻腔喷射样涌出,量大,时间长。所以,大量失血对脑和全身有严重的影响,在死亡中起一定的加重作用。 二,根据尸检确定的死因,原告对被告的医疗过错以及和死亡的因果关系做如下陈述: (一),1号的第一次垂体瘤手术不当损伤颈内动脉,理由如下: 1,术后立即发生偏瘫,说明大脑半球受损。这点原告和被告意见一致。 2,术后当日的脑血管照影已经发现颈内动脉海绵血管床附近出现了动脉瘤。在瘤体的近心端,颈内动脉有切迹。原告认为这是手术导致的动脉受损

表现,而不是患者自身疾病的表现。 (二)术后大面积的半球缺血病灶是动脉瘤引发 在8日再次手术时,手术记录记载动脉瘤远端血流缓慢。对此,原告认为动脉瘤内有夹层改变,动脉瘤外观膨大的表象之下,是动脉内部管径变小,导致血流不畅。这就能找到了术后脑梗死样改变的原因。 (三)1号垂体瘤手术操作不当,记录记载不祥有过错 原告有理由认为,在垂体瘤手术中,定位不当,腔镜操作不慎,导致垂体瘤附近的颈内动脉受损。这些经过手术医生能够发现异常,但手术记录没有详细记载这一过程。 (四)术后偏瘫发生后做CT不当,而应该做磁共振检查 术后偏瘫常见原因是手术局部出血,但也可能是血管发生梗阻。CT只能发现早期的出血,而不会在24小时内及时诊断大脑的缺血性改变。被告只考虑出血可能做CT,没有考虑到缺血可能,选择既能发现早期出血,也能发现早期梗死的磁共振检查,属于考虑不周。对手术导致脑梗死估计不足。 (五)没有尽早发现动脉瘤属于严重过失

垂体瘤(Pitutaryadenoma)影像诊断

垂体瘤(Pitutary adenoma)影像诊断 [病因病理] 垂体瘤属良性上皮源性肿瘤,累及垂体前叶,占颅内肿瘤的10%-18%,以女性多见。根据有无激素分泌,将该瘤分为功能性(占75%)和无功能性(占25%),有分泌功能者可再分为生长激素腺瘤、泌乳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促性腺腺瘤等。依肿瘤大小分微腺瘤(直径<10mm)和(大)腺瘤(直径>10mm)。 [临床表现] 无功能性的垂体腺瘤通常诊断较晚。肿瘤压迫视交叉引起视野缺损,压迫正常垂体腺出现垂体功能低下。侵犯海绵窦可出现第3、4、5颅神经障碍,向上延伸至第三脑室或孟氏孔可引起脑积水。有功能性的垂体瘤发病初期即可发现,大多数属于微腺瘤。泌乳素瘤表现为乳溢-闭经综合征。嗜酸细胞瘤表现为肢端肥大症。 [影像学表现] 垂体大腺瘤 1.CT表现: ①鞍内占位,多呈圆形,可向鞍上或向两侧生长,平扫多为等密度(占63%)或高密度(占16%)。 ②16%的肿瘤内有出血,急性出血为高密度,以后为等密度或低密度。 ③蝶鞍扩大,鞍底下凹变薄、侵蚀或破坏。 ④增强扫描后肿瘤多为明显强化。 2.MR表现: ①鞍内软组织肿块,大部分边缘光滑,向鞍上、鞍旁或鞍下延伸。 ②T1及T2加权肿瘤实性部分呈等信号。 ③病变可包绕、推压双侧颈内动脉、同时使视交叉受压移位。 ④瘤体内部可囊变、坏死,大的肿瘤常压迫第三脑室,引起双侧脑室积水。 ⑤增强后,瘤体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 垂体微腺瘤 1.CT表现: ①垂体内异常密度区,多为低密度。 ②垂体上缘突起,尤其是局限性不对称性上突,常提示一个潜在的腺内肿块。 ③垂体高度异常,一般直径高于8mm为异常,但18岁-35岁正常女性垂体直径可达9.7mm。 ④垂体柄偏移。正常垂体柄位正中或下端极轻的偏斜(倾斜角为1.5°左右),若明显偏移肯定为异常。 ⑤鞍底骨质变薄、侵蚀和下凹。 2.MR表现: ①垂体局限性异常信号,T1加权较正常垂体信号略低,T2加权分界不明显。 ②垂体上缘局限性膨隆,垂体柄移位。 ③鞍底向下呈浅弧样凹陷。 ④动态增强早期,正常垂体强化明显,瘤体不强化或强化轻微。 ⑤结合实验室检查,相关的内分泌异常。 [鉴别诊断] 垂体大腺瘤需与以下病变鉴别:

垂体瘤鉴别诊断

1.肿瘤: (1)颅咽管瘤:多发生儿童及年轻发病缓慢除视力和视野障碍外还有发育停滞器官不发育肥胖和尿崩等垂体功能减低和丘脑 下部受累表现体积大肿瘤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影像学表现多数病例肿瘤有囊变钙化肿瘤多主题位鞍上垂体组织鞍内底部(2)鞍结节脑膜瘤:多发生中年病情进展缓慢初发症状为进行视力减退伴有不规则视野缺头痛内分泌症状不明显影像学表现肿瘤形态规则增强效果明显肿瘤位鞍上垂体组织鞍内底(3)拉司克裂囊肿:发病年龄年轻多无明显临床表现少数出现内分泌紊乱和视力减退影像学可见体积小囊肿位垂体前后叶之间类似"三名制"馅饼.大型囊肿垂体组织被推挤到囊肿下、前、上方该病最易误诊为垂体瘤 (4)生殖细胞瘤:又称异位松果体瘤多发生儿童病情发展快多饮多尿早熟消瘦临床症状明显影像学表现病变多位鞍上增 强效果明显 (5)视叉胶质瘤:多发生儿童及年轻以头痛视力减退为主要表现影像学表现病变多位鞍上病变边界不清为混杂信号增强效果不明显 (6)上皮样囊肿:青年多见发病缓慢视力障碍影像学表现为低信号病变 2.炎症: (1)垂体脓肿:反复发热头痛视力减退明显同时可伴有其它颅神

经受损般病情发展迅速影像学表现病变体积般不大与临床症状不相符蝶鞍周遍软组织结构强化明显 (2)嗜酸肉芽肿:症状近似垂体脓肿而且发展更快除头痛视力减退外经常发生多组颅神经受损多伴有垂体功能低下.病变累及范围广泛例如鞍内蝶窦内鞍上前中后颅等部位.影像学表现病变周遍硬膜强化明显 (3)淋巴细胞垂体炎:尿崩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伴有垂体功能低下影像学表现垂体柄明显增粗垂体组织不同程度地增大 (4)霉菌炎症:症状近似垂体脓肿多有长期使用激素和抗生素史 部分病例其它颅神经受损 (5)结核脑膜炎:青年或儿童头痛发热有脑膜炎史影像学显示有粘连脑积水 3.增生: (1)生理:青春发育期生长激素细胞分泌活跃孩有暂时嘴唇变厚 脚比例大;运动员训练运动量大出现皮质激素和其它荷尔蒙激素 分泌旺盛出现毛发多皮肤粗糟等怀孕及哺乳期妇女PRL分泌增多增生出现血清PRL增高孕妇有泌乳和暂时闭经该时期MRI 检查可见垂体膨大少数体积增大2-3倍常被误诊为垂体瘤进行各种治疗. (2)药物:以治疗精神疾病镇静安眠药物最为明显部分中成药例如六位地黄丸也可以造成垂体组织增生血清PRL明显增高.

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 【概述】 垂体腺瘤简称垂体瘤,是属于内分泌系统的一种肿瘤,主要起源于垂体腺的前叶(腺垂体),而起源于神经垂体的病人罕见。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30-40岁多见,男女均等,其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和脑膜瘤居颅内肿瘤的第3位。体积小时一般呈灰白色或灰红色,实质性,与周围的正常组织分界明显;肿瘤长大后,往往将正常垂体组织挤向一旁,使之萎缩。 【分型】 1. 根据垂体瘤的光学显微镜表现 (1)厌色性:最常见。最初认为是"非功能性的",实际上可产生泌乳素、GH或TSH。 (2)嗜酸性:分泌PRL、TSH或GH(儿童巨人症或成人肢端肥大)。 (3)嗜碱性:分泌LH、FSH、β-促脂素或ACTH(Cushing病)。 (4)混合性。 2. 根据分泌产物分 (1)功能性垂体腺瘤:具有活跃的分泌功能,根据分泌产物可分为:①GH型垂体腺瘤。②PRL 型垂体腺瘤。③ACTH型垂体腺瘤。④TSH型垂体腺瘤。约有70%的垂体瘤分泌1或2种激素,在血浆中可测出,并且产生特定的临床综合征。 (2)非功能性垂体腺瘤:内分泌功能不活跃,或分泌产物不产生明显的内分泌学症状。①空细胞腺瘤。②大嗜酸粒细胞瘤。③促性腺激素腺瘤。④静止的促皮质激素腺瘤。⑤糖蛋白分泌性腺瘤。 【临床表现】 1. 垂体瘤的占位效应 (1)通常见于非功能性肿瘤。功能性肿瘤中,泌乳素瘤是最有可能长大到足以引起占位效应(ACTH腺瘤的可能性最小)。 (2)头痛:多数无分泌功能的腺瘤可有头痛的主诉,早期系肿瘤向上发展牵拉鞍隔所致,当肿瘤穿破鞍隔后症状减轻或消失。而GH型腺瘤则头痛症状明显而待久,部位不固定。 (3)视力视野改变:当肿瘤将鞍隔顶起,或穿破鞍隔向鞍上生长时,可压迫视交叉而产生视力及视野改变,典型的表现为双颞侧偏盲(不一致),还可导致视力下降。 (4)垂体功能障碍: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垂体功能低下。①甲状腺功能低下:怕冷、黏液性水肿、毛发粗;②肾上腺功能低下:体位性低血压,易疲倦;③性腺功能低下:停经(女性),无性欲、不孕;④尿崩症:非常少见(寻找其他病因,包括下丘脑垂体瘤、鞍上生殖细胞瘤);⑤高泌乳素血症:PRL受下丘脑抑制,垂体柄受压可使部分抑制作用消失; (5)海绵窦综合征:①脑神经受压(Ⅲ、Ⅳ、Ⅴ1、Ⅴ2、Ⅵ):眼睑下垂,面部疼痛、复视等;②海绵窦堵塞:突眼、结膜水肿等;③颈内动脉被肿瘤包裹:可致轻度狭窄,但完全堵塞者罕见。 2. 垂体瘤的内分泌学表现多数功能性垂体瘤分泌下列激素之一: (1)泌乳素(PRL):最常见的内分泌腺瘤,导致女性病人停经-泌乳综合征(Forbes-Albrigh综合征)、男性病人阳痿及无生育功能,以及骨质丢失。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又称促皮质激素,即Cushing病,ACTH升高可导致:①内源性高皮质激素血症(Cushing综合征):由高皮质激素血症引起的一系列改变。最常见的原因为医源性(使用外源性激素)。非医源性cushing综合征在肢端肥大的病人中常见,发生率约为25%。 ②Nelson综合征:Cushing病行肾上腺切除的病人中有10%-30%出现色素沉积过多[通过促黑色素激素(MSH)与ACTH之间交叉反应]。 (3)生长激素(GH):导致成人肢端肥大,表现为手、足增大,脚后跟增厚、前额隆起、巨舌、高血压、软组织肿胀、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使人衰弱的头痛、出汗过多(尤其是手掌)及关节痛;25%的肢端肥大病人出现甲状腺肿,但化验检查正常。儿童(在骨骺闭合前)GH水平的升

侵袭性垂体瘤

侵袭性垂体腺瘤是指突破包膜生长并侵犯邻近结构的垂体腺瘤,常侵犯临近硬膜、颅骨、海绵窦和包绕双侧或单侧颈内动脉。 1.发病率和流行病学 关于侵袭性垂体瘤的发病率文献报道不统一, 主要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有关。有人报道为大约43% , 其主要根据影像学和术中所见得出。有报道术中鞍底、鞍膈肿瘤浸润率为85%, 且与肿瘤病理类型有关, 其中微腺瘤为69%, 鞍区大腺瘤为87%, 鞍外扩展大腺瘤为94%。据Luo对135例垂体瘤回顾性分析, 87%向鞍上发展压迫视交叉,9%达下丘脑和第三脑室, 28%突破鞍底向蝶窦发展, 16%侵及海绵窦。因此而言,影像学诊断、手术和鞍底硬膜病检三者对侵袭性垂体瘤的判断不尽一致。但是,总的来说, 侵袭性垂体腺瘤占垂体腺瘤的66%-94%。侵袭性垂体瘤占垂体瘤的比例与肿瘤的大小高度相关,肿瘤越大,比例越高,其中微腺瘤的侵袭性约为5%,大腺瘤占30%,巨腺瘤几乎达100%。临床上侵袭性的垂体瘤病人年龄在30-50岁之间,仅有约3%-7%的病人小于20岁。20岁以下的ACTH和PRL 垂体腺瘤病人,腺瘤的生长速度较快。 2. 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上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已有Knosp、Hardy-Wilson分级法。Hardy的垂体腺瘤分级标准,将其分为5级。1级: 肿瘤直径在10mm以内,鞍内生长;2级:肿瘤向鞍上伸展达10mm,充填了鞍上池;3级:肿瘤向鞍上扩展10-20mm, 使第三脑室上抬; 4级: 肿瘤向鞍上扩展20-30mm, 充填了第三脑室前部;5级: 肿瘤向鞍上扩展> 30mm, 达侧脑室室间孔,常合并梗阻性脑积水。1级为微腺瘤, 2、3 级为大腺瘤, 4、5 级为巨大腺瘤。 临床影像学上Kobayash 等分析了影响肿瘤MR信号强度的因素, 认为主要是激素分泌阳性细胞的比率, 随PRL腺瘤内PRL分泌阳性细胞比率增大, 肿瘤内水分增多, T1、T2时间延长, MRI T1WI腺瘤信号降低,T2WI信号增高。GH 腺瘤内含水少, 纤维化及胶质化程度高, 使Tl、T2 时间缩短, 呈等T l等T2的等信号。非分泌性腺瘤内激素分泌阳性细胞比率虽小, 但纤维化及胶质化程度不高, 故TWlI多呈低、稍低、等信号, T2W I呈稍高、高信号,与PRL腺瘤的信号改变相似, 单纯根据肿瘤的信号强度尚不能把二者区分开。而肿瘤内信号又可用均匀和不均匀来描述, 肿瘤内95%以上的面积信号一致为信号均匀,当出现>5%的面积信号不一致为信号不均匀;信号不均匀常见为: 1. 出血: 肿瘤内有出血, TWlI和T2WI 均表现为高信号;2.囊变: 肿瘤内有坏死、液化或出血液化, 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3.钙化或纤维化: 肿瘤内有钙化或纤维化,TWlI和T2WI均表现为低或稍低信号。

垂体瘤手术入路(讨论课)

垂体瘤手术入路(讨论课)

一、经单鼻孔蝶窦手术 解剖结构:国人鼻前棘至蝶窦口的距离平均为58.1 mm,至鞍底的距离平均为71.3 mm,垂体窝前后径为7.1~12.7 mm,上下径3.3~9.4 mm,横径8.7~20.3 mm[2]。蝶窦开口始于蝶筛隐窝,在上鼻甲尾部水平,位于鼻中隔与鼻腔外侧壁之间。大部分蝶窦开口可直视,部分因较为偏侧或被上、中鼻甲所掩盖,不能直视。蝶窦中隔多为一个完整的骨性隔,呈矢状位,多不在中线而偏于一侧;少数有2个主隔。蝶窦外侧壁与视神经和颈内动脉关系密切,视神经管隆突位于蝶窦外侧壁上部,颈内动脉隆突位于蝶窦外侧壁的鞍底下部。垂体下方的蝶窦顶壁为鞍底,鞍底呈球形隆起或平坦,骨质厚薄不均,前下壁较薄,平均为0.9 mm。蝶窦两侧为海绵窦,两侧海绵窦间有前、后海绵间窦相连,在鞍底硬膜间可有下海绵间窦,10%的个体前、下海绵间窦融为片状,造成经单鼻孔蝶窦手术时进入困难。 进入蝶窦犁骨或蝶嵴是蝶底中线标记[6,7]。蝶窦口也是一个重要的解剖标记,术中先探查寻找蝶窦开口。若找不到蝶窦开口,则寻找后鼻孔,将扩张器下缘置于后鼻孔上方10~15

mm 处,电凝同侧黏膜裂口并侧翻,推开对侧后鼻中隔黏膜,扩张器推至蝶窦前壁并撑开。将蝶窦开口黏膜部分剥离扩大,充分显露骨性蝶窦开口及前壁,以蝶窦开口为骨性标志打开蝶窦前壁。蝶窦前壁开窗时,上界勿超其双侧蝶窦开口连线,以免破坏蝶上筛房,损伤包绕其内的视神经或造成脑脊液鼻漏[8]。打开蝶窦后显微镜下可见正前方的蝶鞍,确认鞍底及中线位置或肿瘤的中心位置,蝶鞍的开窗范围从鞍结节到鞍底、两侧海绵窦之间,并常以鞍底前壁和下壁转折处为中心。有时为了彻底切除肿瘤,必须尽量扩大鞍底骨窗以暴露手术视野,但要特别注意把握方向和力度,过度向两侧或向前、向后,均可能造成海绵窦、脑干等重要结构损伤或严重脑脊液漏。 肿瘤切除穿刺鞍底硬膜,确认为非出血性疾病后,“十”字形切开硬膜,电凝边缘止血,此时可见肿瘤。如为微腺瘤,则需借助术前MRI提示的具体位置予以辨别。肿瘤组织多呈灰白色,用环形刮匙刮除肿瘤组织,先从鞍底方向切除肿瘤,再向鞍内侧方、上方切除肿瘤。如果瘤体经鞍膈孔突向鞍上,则先在鞍下周边切除,再向鞍

垂体瘤

脑垂体瘤 脑垂体瘤垂体瘤是发生在垂体上的肿瘤,通常又称为垂体腺瘤,是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0-15%。绝大多数的垂体腺瘤都是良性肿瘤。 脑垂体瘤 简介 垂体位于颅底碟鞍的垂体窝内,由垂体柄与下丘脑相连,其大小为长1.2cm,宽0.8cm,高0.6cm,成年男性垂体重0.35~0.80g,女性重0.45~0.90g。垂体又分前后两页,前页为腺垂体,后页为神经垂体;垂体前叶分泌多种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泌(崔)乳激素(PRL)、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促甲状 腺激素(TSH)等。垂体后叶主要储存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ADH)和催产素。 脑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系良性腺瘤,相当常见,约10万人口中即有l例,近年来有增多趋势,特别是育龄妇女。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报告脑垂体瘤占颅内肿瘤的12.2%。 临床表现 脑垂体瘤 脑垂体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内含数种内分泌细胞,分泌多种内分泌激素,如果某一内分泌细胞生长腺瘤,则可发生特殊的临床表现。其详细情况分别叙述如下: 1.不同种类垂体腺瘤的内分泌表现 文档冲亿季,好礼乐相随mini ipad移动硬盘拍立得百度书包 (1)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早期瘤仅数毫米大小,主要表现为分泌生长激素过多。未成年病人可发生生长过速,甚至发育成巨人。成人以后为肢端肥大的表现。如面容改变,额头变大,下颌突出、鼻大唇厚、手指变粗、穿鞋戴帽觉紧,数次更换较大的型号,甚至必须特地制作,有的病人并有饭量增多,毛发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手指麻木等。重者感全身乏力,头痛关节痛,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甚至并发糖尿病。 (2)催乳素细胞腺瘤:主要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重者腋毛脱落、皮肤苍白细腻、皮下脂肪增多,还有乏力、易倦、嗜睡、头痛、性功能减退等。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痿、乳腺增生、胡须稀少、重者生殖器官萎缩、精子数目减少、不育等,男性女性变者不多。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临床表现为身体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腹部大腿部皮肤有紫纹、毳毛增多等。重者闭经、性欲减退、全身乏力,甚至卧床不起。有的病人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 (4)甲状腺刺激素细胞瘤:少见,由于垂体甲状腺刺激素分泌过盛,引起甲亢症状,在垂体瘤摘除后甲亢症状即消失。另有甲状腺机能低下反馈引起垂体腺发生局灶增生,渐渐发展成垂体腺瘤,长大后也可引起蝶鞍扩大、附近组织受压迫的症状。 (5)滤泡刺激素细胞腺瘤:非常少见,只有个别报告临床有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精子数目减少等。 (6)黑色素刺激素细胞腺瘤:非常少见,只有个别报告病人皮肤黑色沉着,不伴皮质醇增多。 (7)内分泌功能不活跃腺瘤:早期病人无特殊感觉肿瘤长大,可压迫垂体致垂体功能不足的临床表现。

垂体瘤的分类

脑垂体瘤 垂体腺瘤是脑垂体发生的一种良性肿瘤,人群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垂体瘤不仅引起颅内占位征,而且产生内分泌失调症状,如不孕,性功能减退,面容及肢端改变等.严重者,破坏了人体内环境稳定、甚至影响了做为一个社会人的外部形象,从这一点而言,垂体腺瘤较其它颅内肿瘤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更具危害性.脑垂体瘤分类: 分泌性(功能性)垂体瘤腺瘤: 生长激素细胞腺瘤(CH) 泌乳素腺瘤(PRL)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ACTH) 促甲状腺素细胞腺瘤(TSH). 生殖激素型腺瘤(GnH) 非分泌性(非功能性)垂体腺瘤: 滤胞性腺瘤 脑垂体瘤症状表现: 脑下垂体中的各种内分泌细胞可产生相应的内分泌细胞腺瘤,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在早期微腺瘤阶段即可出现内分泌功能亢进征象。随着腺瘤的长大和发展,可压迫、侵蚀垂体组织及其垂体、蝶鞍周围结构,产生内分泌功能下降症状,出现视力障碍及其他颅神经和脑症状。 脑垂体瘤与性功能低下 性功能低下是指阳痿、性欲下降,性功能低下是早期发腺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之一,约有 60% 的垂体瘤患者有性功能障碍,但实际情况要远远高于这一数字,因为我国的传统历来对性非常保守,有些人对此往往不愿启齿。垂体瘤造成性功能低下的原因主要有: 1. 垂体瘤对正常垂体组织的压迫及放射性治疗的损伤造成垂体功能低下,影响了人体内的下丘脑 - 垂体 - 性腺轴,以至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进一步导致性腺功能低下。 2.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女性表现为停经、泌乳、不孕,男性表现为阳痿、性功能减退,这与高泌乳素血症抑制了促性腺激素的释放、降低了垂体反应性并减少睾酮生成有关,这种情况下单纯补充睾酮制剂是不能奏效的。 3. 促甲状腺素腺瘤由于甲状腺功能低下,全身代谢缓慢,使体内雌激素和雄激素的代谢随甲状腺素的缺乏而减少。 4.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型和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患者所引起的肥胖亦是性功能低下的原因之一。 脑垂体瘤与不孕. 泌乳 . 月经不调 泌乳素腺瘤在临床上占垂体腺瘤的一半以上,由于其分泌的高泌乳素的影响及雌激素的减少,女性患者往往表现为月经量明显减少、泌乳(与乳头接触的内衣变湿),继而导致闭经、不孕,对身心健康、家庭生活影响极大,但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治疗,还是很容易被早期发现的,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 脑垂体瘤与头痛 大约有 2/3 的患者早期都有头痛,疼痛主要位于眼眶后、前额部及双侧太阳穴附近,程度较轻,呈间歇性发作。由于垂体瘤起源于颅底的蝶鞍内,蝶鞍周围为密闭的骨质,只有上方覆以韧性的鞍隔,肿瘤直接刺激或生长后造成鞍内压升高引起头痛,当肿瘤向上生长突破鞍隔后,鞍内压降低,疼痛则可减轻或消失。病人往往感到突然的一次剧烈头痛后,疼痛明

脑出血定位诊断 (2)

临床表现 1、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与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50%的病人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就是常见的早期症状;约10%的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2、常见临床类型及特点 (1)基底核区出血:壳核与丘脑就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两个最常见部位。它们被内囊后肢所分隔,下行运动纤维、上行感觉纤维以及视辐射穿行其中。 外侧(壳核)或内侧(丘脑)扩张血肿压迫这些纤维产生对侧运动、感觉功能障碍,典型可见三偏体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与偏盲等);大量出血可出现意识障碍;也可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出现血性CSF(脑脊液),直接穿破皮质者不 常见。 ①壳核出血:主要就是豆纹动脉外侧支破裂,通常引起较严重运动功能缺损,持续性同向性偏盲,可出现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不能,主侧半球可有失语。 ②丘脑出血:由丘脑膝状体动脉与丘脑穿通动脉破裂所致,产生较明显感觉障碍,短暂的同向性偏盲;出血灶压迫皮质语言中枢可产生失语症,丘脑局灶性出血可出现独立的失语综合征,预后好。丘脑出血特点就是:上下肢瘫痪较均等,深感觉(浅感觉:痛、温、触觉。深感觉:来自肌肉、肌腱、骨膜与关节的本体感觉,如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复合感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与实体觉等)障碍较突出;大量出血使中脑上视中枢受损,眼球向下偏斜,如凝视鼻尖(落日征);意识障碍多见且较重,出血波及丘脑下部或破入第三脑室则昏迷加深,瞳孔缩小,出现去皮质强直(无意识的睁眼闭眼,光反射、角膜反射存在,对外界刺激无反应,“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等;累及丘脑底核或纹状体可见偏身舞蹈-投掷样运动;如出血量大使壳核与丘脑均受累,难以区分出血起始部位,称为基底核区出血。 ③尾状核头出血:较少见,表现头痛、呕吐及轻度脑膜刺激征,无明显瘫痪,颇似蛛网膜下隙出血,有时可见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临床常易忽略,偶因头痛在CT检查时发现。 (2)脑叶出血:常由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烟雾病”血管造影显示密集成堆小血管影像,酷似吸烟吐出的烟雾)病、血管淀粉样变性与肿瘤等所致。常出现头痛、呕吐、失语症、视野异常及脑膜刺激征,癫痫发作较常见,昏迷较少见。顶叶出血最常见,可见偏身感觉障碍、空间构象障碍;额叶可见偏瘫、Broca失语(“不若卡”听得懂、说不出)、摸索等;颞叶可见Wernicke(“微尼克”听不懂、乱说话)失语、精神症状;枕叶出现对侧偏盲。

脑垂体瘤

脑垂体瘤 垂体瘤是发生在垂体上的肿瘤,通常又称为垂体腺瘤,是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之一,约占中枢神经 系统肿瘤的10-15%。绝大多数的垂体腺瘤都是良性肿瘤。 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 来源于垂体前叶上皮细胞的良性肿瘤,是鞍内最常见的肿瘤,占颅内肿 瘤的10%~20%,多在30岁~60岁之间,女性较多见。垂体腺瘤中功能性腺瘤约占65%。垂体腺瘤 的主要临床表现为:①分泌某种过多的激素,表现相应的功能亢进;②肿瘤浸润、破坏、压迫垂体, 使其激素分泌障碍,表现为功能低下;③肿瘤压迫视神经表现为视野损失、视力下降或失明等。[1] 随着垂体瘤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垂体瘤的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中国缺乏垂体瘤流行病学的 调查资料。根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垂体腺瘤发病率是7.5-15/10万。在正常死亡病人尸检过程当中,垂体腺瘤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从9%到65%不等。国外有一组研究表明,随机抽样选择100个正常 人做鞍区的核磁共振检查,垂体瘤的检出率为16%,说明垂体瘤的检出率是非常高的,只是多数患者 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而已。 垂体瘤通常发生于青壮年时期,常常会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生育功能、学习和工作能力。垂体瘤的 临床表现千差万别,患者首诊的科室也会相对分散,最常见的就诊科室为内分泌科、神经外科、妇科、眼科、皮肤科、骨科、男科以及皮肤科等等。在某些基层和专科医院,由于缺乏垂体瘤综合治疗的中心,患者往往辗转多个科室,长期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从而贻误了病情,给患者造成了不必要 的精神和物质的压力。

脑垂体瘤 垂体瘤可以按照肿瘤的大小和激素分泌的功能不同来分类。根据肿瘤大小的不同,垂体瘤分为垂体微腺瘤(肿瘤的直径小于1cm)和垂体腺瘤(肿瘤直径大于等于1cm)。根据分泌激素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激素分泌性垂体瘤和无功能腺瘤。 垂体肿瘤的大小与治疗预后关系密切。大约70%以上的垂体无功能瘤是不需要治疗的,若没有相应的垂体功能低减的情况,临床上可以长期随诊。若在随诊的过程中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肿瘤生长速度加快,压迫了周围的组织(如视野缺损等),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激素分泌性垂体瘤的四种类型 激素分泌性肿瘤是垂体瘤中临床表现最为复杂、治疗方法的选择多样、临床预后转归各异的一类垂体瘤。 根据激素分泌种类的不同,激素分泌性垂体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泌乳素分泌型垂体瘤。多数为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闭经、泌乳、不育。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男性性功能低减,如性欲下降、阳痿和不育。 2)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巨人症(发生在骨骺未闭合的青少年患者)、面容改变、手足粗大(穿鞋子尺码增加)、多汗、骨关节病变、腕管综合征、手足指(趾)软组织及关节的肿胀、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冠心病以及甲状腺、结肠的肿瘤等等。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痤疮、多毛、紫纹(身上紫红色的皮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