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3大江保卫战

23大江保卫战

23大江保卫战
23大江保卫战

23 大江保卫战(常云主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5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学习借鉴文中“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人民、团结抗洪、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三个富有典型意义的材料,叙议结合,以情动人,从三个不同侧面体会解放军的英雄本色。

教学准备:歌曲《为了谁》,有关长江洪水影像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尽量读得有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长江遇特大洪水时万分危急的形势。

板块一:

教学内容:歌曲导入,引导质疑。

完成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为了谁》

有这样一首歌十几年来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无数中华儿女为之动容落泪。歌声将我们的思绪带到了1998年,那年的夏天,暴雨来得比往年都更猛烈些,一场接着一场长江发生了特大洪水,连续出现八次洪峰,洞庭湖、鄱阳湖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同心同德,团结奋战,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洪水展开艰苦卓绝的搏斗,打了一场抗洪抢险的“人民战争”。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质疑:围绕课题,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保卫什么?谁保卫?怎样保卫?)

教学意图:歌曲创设了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让孩子们发问,以问题为纽带进行组织教学,长此以往,就能唤醒他们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他们对问题的独立见解。

板块二:

教学内容: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完成目标:1.2.3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

1.本文是一篇通讯,文中有大量的成语和四字词语,语言简洁,准确、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抗洪抢险的危急场面。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读好生字词和文中的注音,用笔画出这些词语,多读几遍。

2.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

奔腾不息日夜兼程赛城湖崩塌来回穿梭

全然不顾血肉之躯冲锋舟稀泥劈波斩浪

伤痕累累惊心动魄扛沙包脚趾摇摇欲坠

(1)指名分行朗读,纠正读音。

(2)了解“伤痕累累”中“累累”的意思;“累”还有其他读音:劳累果实累累

(3)交流其他词语的意思。

(4)相机出示“赛城湖”(地名):“赛城湖”是湖名,又称“赛湖”,在江西九江市西边。该湖北面有长江,东面有八里湖。南面是九江县沙河街镇。

“冲锋舟”(图片)

(5)齐读词语。

3.出示课文中的新词:

嶙峋、鏖战、安造垸、一绺布条

肆虐、铭记、簰洲湾、铮铮铁汉

(1)指名读词,注意“铮”的读音和“绺”的读音。

(2)交流词意。

(3)了解“绺”的意思、“鏖战”的意思。

(4)“嶙峋”:形容山石突兀的样子。

“安造垸”:地名。湖南、湖北等地,在沿江、湖地带围绕房屋、田地等修建的像堤坝的防水建筑物。

“簰洲湾”:位于湖北省,地处嘉鱼县北部,由原合镇乡、簰洲镇合并而成。毗邻长江,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5)齐读词语

4.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1)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

(2)“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3)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4)在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再读课文。自读要求: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给课文分段,并简要概括段意。

2.交流汇报。

3.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课题上来,看看围绕课题你提出了哪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课题抓重点词提出问题,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一种方法,以后大家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教学意图:通过预习检查,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读通都顺课文。课文读不通顺,不开讲。同时教给学生另一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板块三:

教学内容:品读第一段。

完成目标:4

教学过程:

1.先看当年长江流域洪水肆虐的录像,再自由读第一段,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万分危急”的?画出有关词句。

2.交流。

品味“日夜兼程”“挺进”的用词精准与解放军战士心系人民的热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时间就是胜利,战士们与时间赛跑,体现了解放军战士心系人民,克服累、困、饿等种种困难,与洪水抢时间的英雄气概与热血精神。

指导朗读:

3.这只是大江保卫战的序幕,在这场保卫战中发生了许多动人事迹,请大家读读2—5自然段,看看文中写了哪几个典型事例?

学生读课文,概括:大堤抢险

铮铮铁汉

勇救群众

在这些典型事例中,人民子弟兵的哪些表现让你感动?课后同学们仔细阅读、品味。下节课交流。

教学意图:通过播放录像,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有力地渲染了课堂气氛。无需多言,立刻就使学生感受到了情势的危急,很快找到课文关键词句,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使之怦然心动。

板块四:

教学内容: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尽量读得有感情。

2.补充习题K23一、二、三

3.观看电影《惊涛骇浪》,写观后感。

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5自然段。

2.感悟人民解放军心系群众、同心协力、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3.学习借鉴文中“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板块一

教学内容:导入

完成目标:复习旧知,创设情境

教学过程:

1.谈话: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大江保卫战》一文,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来说说:从第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生汇报)

想不想亲眼看看长江这条暴怒的巨龙是如何肆虐的?(播放洪水肆虐的骇人场面)

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围绕洪水带来的灾难深重,生自由表达。)

2.小结:

教学意图:观看洪水泛滥、灾情严重的场面,渲染气氛,不仅把学生带如情境中,还让学生感受到子弟兵是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义无返顾地担当起抗洪重任。

更改: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课题

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1998年的夏天。

配乐叙述课文第一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把目光投向这场战斗中,快速浏览2-4段,想想文中描写了哪两幕情景。(官兵们在九江赛湖抢修大堤、黄晓文脚底扎进铁钉,简单包扎后继续抢险)

板块二

教学内容:课文2至6段

完成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读课文,交流感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心默读下面的课文(2-6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也可在旁边作简单地批注,记下阅读时的感受,一个句子或一个词都可以。(生边读边画,边做批注。)

改为:言由心生,行为心表(板书)请同学们静心阅读这两幕情景,特别留意对解放军战士的语言和行动的描写,圈画出这样的语句,细细品味他们的内心,有收获了,就在旁边空白处写写你的感受。

2.读完后,四人一小组交流你画出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使你感动。要求:一位同学说,其余三位用心听,然后做适当的补充。(学生分组交流)

二、交流感受,品读课文(在交流感受,品读课文部分,虽然设计的顺序是按“铁汉本色—

英雄群像—勇救群众”,但实际教学中以学生汇报交流的顺序进行教学。)

谁来和大家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生汇报,师引导品读相关语句:

(一)铁汉本色

1.指名交流汇报自己最感动的语句。

出示:

☆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2.说感动的原因。

3.学生再读此句,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4.教师引导抓住关键的词语,特别是描写黄晓文动作的词语,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感受黄晓文铮铮铁汉的本色。

(抓住“拔、涌、扯、捆、扛、爬”等词语,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用心感悟、细细品读、深情诵读,感受黄晓文铮铮铁汉的本色,体会黄小文不顾疼痛,争分夺秒,奋勇保堤的感人精神。这体现了语文教学“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理念。)

5.小结,过渡。

黄晓文的精神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人,他是千千万万个抗洪战士中的一个,在抗洪大堤上,像这样的感人事迹还有许许多多。

(二)英雄群像

1.交流所画的句子

2.逐句交流、体会、朗读。

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时投影出示相关语句: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体会到子弟兵救援神速)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宾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意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指导朗读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身临其境地体会战士们的心情。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悟、品读相关语句,真切感受在保卫大堤的过程中,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神勇的力量以及面对恶劣的环境所体现出的乐观和大无畏精

神。))

3.领悟写法

同学们,第2、第4自然段都是写战士抗洪抢险时的英勇无畏,不同的是什么?(一个写

整体,一个写具体的人)能不能去掉一个?为什么?

第二自然段着重写了人物众多的群体场面,表现了大决战的惊心动魄、气壮山河。这是面上的描写;第四自然段是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民子弟兵的铮铮铁汉的本色,这是以点代面的写法,写一个人代表的确实整体。点面结合可以即全面深刻的反映人物特点,塑造人物形象,而且能更好的表现思想,抒发感情。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要运用,课后老师就请同学们用上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写写玉树地震中的人民解放军,相信你们一定能写的非常出色!

在抗洪的第一线,战士们不仅要全然不顾地抢修大堤,他们还要干什么?

(三)勇救群众

1.交流所画的使自己最为感动的句子

2.逐句交流、体会、朗读。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抓住三个“飞向”,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迫不及待地进行营救的急切心情。)

☆“……”(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他们不愧是人民子弟兵。)

☆ “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抓住“大救星”,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

3.练习背诵。

(四)、情感升华

删除:1.(师)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浸湿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奉献了一切为了谁。为了表达对子弟兵的感激与敬意,人们谱写了一首英雄的赞歌《为了谁》,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这首歌献给他们。(播放《为了谁》MTV,师生同唱)

2.(师)为了人民,多少子弟兵累倒在大堤上,再也没有起来;为了人民,多少子弟兵被卷入滔滔的洪水之中再也没有回来。同学们,此刻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子弟兵们说吗?那就敞开你们的心扉说吧!(生自由畅言)

巍巍青山作证,滔滔江水作证,人民将永远铭记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齐读最后一段。(音乐声中结束)

★这样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人民会忘记吗?铭记的铭什么意思?(刻)铭记在心中就是——(永远不会忘记)

小练笔:

如果你是小江珊,你会永远记住什么?

如果你是周运兰老师,你会永远记住什么?

我们会永远记住在九江赛城湖大堤上——,

我们会永远记住黄晓文——

请你选择一个场景写一写

学生配乐写话后交流

教学意图:“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体悟文本,用文本自身感动学生,从而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而本文就特别感动人,让学生自读课文,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文本,而且走进文本中的与文本交流。交流感受,不仅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感受。

板块三

教学内容: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完成目标:3

教学过程:

五、课后作业(从下面的作业中任选一项完成。)

1.完成补充习题剩余部分。

2.思考:课文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模仿练笔,做到点面结合。(任选一个)

(1)描写一次班级劳动的情景。

(2)描写一次体育比赛的场景。

3.课外搜集有关抗洪的感人事迹,在班会课上交流。

教学意图:作业设计培养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同时了解更多抗洪中的感人故事,受到更深的感染和震撼,使语文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本文“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值得借鉴。在指导学生感悟写法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练笔,逐步习得“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同时作业增加了可选性,学生选择的空间更大,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板书设计:

大江保卫战

急--告急保大堤

气壮山河拔铁钉

惊心动魄救群众

教学反思:

《大江保卫战》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的是1998年解放军英勇抗洪的情景。课文感情真挚、语言优美,对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的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但又回味无穷、震撼人心。而抗洪抢险对学生而言,应该说比较陌生、遥远,学生没有情感体验。教学这课怎么激发学生的情感?怎样通过文章具体的语言文字唤起学生内心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针对本文的特点,我在课堂上努力指导学生经历如下的情感体验。

为使学生能入情入境地评赏课文的语言,就要引导学生亲自去体验这份情感,用自己的心去悟情之深,用自己的脑去思言之妙。在教学第二段时,让学生在感动中“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轻声细读课文,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细读所划之处进行品味。通过朗读,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文字,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朗读的训练,学生们在朗读中,情感得到了升华。比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努力让学生读好“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这一句。学生们在一遍遍的反复朗读中,逐步理解了,这三句话朗读时的特点:语速由慢到快,语调由低到高,语音由轻到重,表达了“急——非常急——十分火急”的情感变化。在教学第五自然段中,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这一句。在指导这一句话,我引导学生联系前文和搜集的资料加深理解。有的学生联系“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电杆。”

这一句深入理解。学生感受到,漂动的树梢上有危险,灭顶的房屋上有危险,摇摇晃晃的电杆上有危险,这些地方就有军旗飘扬,就有军徽闪烁。学生们感受到了我人民了弟兵为救百姓心急如焚,神勇无比的英雄本色,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动,课堂上,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想说出来,就“一触即发”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