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四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四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四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背景)

(一)国民党政权性质

(二)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军事独裁统治

二、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三)毛泽东为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所做的贡献

(四)反“围剿”战争、土地革命和农村根据地的建设

三、中国革命的艰苦实践,力证这条新道路的正确性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三次“左”倾错误(二)20世纪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原因

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建立并巩固了在全国的统治地位,中国革命陷入低潮。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对革命新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一)国民党政权性质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由于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的叛变而失败了。蒋介石集团用无数革命人民的鲜血换取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的支持,建立了南京政权。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经历了北洋军阀时期十数年的分裂之后,中国重新获得名义上的统一,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国民党政权性质:这时的中国国民党完全改变了过去的革命性质,成为一个由代表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比起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权具有更大的欺骗性。

(二)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军事独裁统治

1、国民党的军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支柱。

2、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使全国人民处于法西斯特务的监视之下。

3、大力推行保甲制度,控制广大人民。

4、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自由,厉行文化专制主义,查禁进步书刊,监视、拘捕乃至枪杀进步作家。(派遣特务、侦探,组织流氓、暴徒袭击和捣毁进步的文化机构、报馆、书店和电影院,投寄匿名恐吓信,绑架和暗杀共产党员作家和进步人士。1931年1月,著名的优秀青年作家共产党员柔石、殷夫、胡也频、李伟森、冯铿,即“左联五烈士”等被捕,2月7日被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国民党警备司令部。以各种方法迫害左翼文化的旗手鲁迅。)

可以说,到这时候国民党已经完全背离了国父孙中山当初的设想,它已经不能保护人民,反而只能给人民带来灾难。

由于国民党建立的政权代表中国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与帝国主义妥协,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因而,中国人民要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就必须同它作坚决的斗争,所以,国民党政权成为这一时期中国革命的直接目标。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一)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1、革命低潮表现

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1927年国民党反动集团背叛革命后,对革命人民进行残暴的屠杀,使共产党数量从中共五大时的近6万人急剧减少到l万多人;在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的组织只能全部地转入秘密状态,党的地方组织被打散,一批党的重要活动家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不坚定分子纷纷脱党。

(二)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

1、八七会议: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在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形势的基础上,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确定了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同时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农民运动基础较好的地方发动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过程中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2、三大武装起义

南昌起义意义:南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与南昌起义一起,构成了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著名起义。此外,各地重要的武装起义还有:东江起义、琼崖起义,赣东北起义、湘南起义、湘鄂西起义,潘忠汝的黄麻起义、闽西起义、渭华起义、平江起义,邓小平、张云逸的百色起义等。

3.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是将革命的退却和进攻结合起来的典范,也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的开始。这是一种新的进攻,进攻方向由城市转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以土地革命为开端的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伟大探索。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一)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但它提供的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观点和立场、方法,并不直接提供各国共产党人解决其面临的具体任务的答案。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则的应用,在不同的国家,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情况下,是不一样的。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懂得这一点。李大钊就说过,“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不过,懂得必须使理论同实际相结合,并不等于就学会了正确地实行这种结合。这个问题只能在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中,在调查中国的实际情况、总结斗争实际经验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加以解决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曲折过程,说明了这一点。

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提出了“找着新的道路”的任务。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究竟是应当指向城市,还是指向农村?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新问题。从国际共产主义的历史经验来看,“要党不去用主要的力量与城市无产阶级联系,而把主要力量放在农村,这是史无前例的,共产国际的一切文献,一讲到无产阶级的领导,就是同工人运动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当时,共产国际代表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都认为从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是普遍真理。正如周恩来说的那样,“依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和理论水平,要求‘六大’产生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以乡村作为中心思想是不可能的”,原因就在于“在历史上无论古今中外都找不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他还结合自己的认识程度,更深刻地说明了这种观点,“我也根据历史经验与当时的情况研究了一下,太平天国是从乡村发动的,去了南京才有以后的局面。还有一种流寇式的农民游击战争,没有占领城市,终归失败,这些使我感到要以城市作中心方能长期存在。”所以,无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还是广州起义,也都是以占领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的。但这些起义很快就失败了。为什么?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反动统治阶级占据着中心城市,其反动力量也聚集在中心城市,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城市武装暴动或攻占大城市来夺取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因此探索革命的新道路的征途上充满了艰辛和曲折。

革命者从来都是在斗争实践中学习并积累经验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经过摸索,逐步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在那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1928年6月,中共六届二中全会指出:在中国找不到一个经济力量能够统治全国的大城市;中国可以划分许多小国,它们的经济力量都可以独立,所以中国革命要胜利,必须要有红军,必须要有广大的苏维埃区域的帮助。1929年9月,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指出:“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发表署名周子敬写于4月15日的信,明确提出共产党应当以大部分力量甚至全副力量去发展乡村工作;认为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即可以联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这样,革命必然可以得到胜利。

(二)毛泽东为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所做的贡献

1、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随着农村斗争的开展和农村根据地的建立与扩大,党开始懂得了在农村区域实行武装割据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但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凝结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探索。而毛泽东是成功地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保存、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的主要代表。

第一、在实践上,毛泽东率先自觉地把武装斗争的攻击方向首先指向了农村。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命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回湖南发动和组织秋收起义。在秋收起义部队进攻长沙的计划受挫之后,毛泽东在文家市召开的前敌会议上,正确分析了形势,指出,鉴于敌人的力量主要在大城市,攻占长沙这样的大城市已不可能。他力排师长余洒渡等人“坚持取浏阳,去攻长沙”的错误主张,

毅然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井冈山进军。这一伟大的战略决定的制定,是毛泽东对秋收暴动的科学总结,它表明党在中国革命道路问题上开始突破了“城市中心论”的框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在中国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把革命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巧妙结合起来的典范。一方面,这是一次有组织有秩序的退却,也就是由敌人统治力量较强的城市退却到敌人力量薄弱的乡村,这就极大地保存了革命的力量。另一方面,这又是一次新的进攻,即向反革命力量薄弱的乡村进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以自己胜利表明,在白色恐怖的中国,首先夺取中心城市,发展革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只有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是正确的。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转战到达井冈山,两军胜利会师。这样,工农革命军的力量由2000人增加到1万多人,大大增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力。

第二、在理论上,毛泽东阐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取政权的理论及其意义。

毛泽东为了回答和消除对于农村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种种疑问和忧虑,他又进行了艰苦的理论工作。1928年,他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以及《井冈山的斗争》,提出了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论述了红军和根据地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主客观原因。1930年,他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反对本本主义》,论述了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还是城市这个最基本的问题。这几篇文章的发表,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理论的基本形成。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有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和比较充裕的时间,又从理论上更深入地探究了中国革命到了问题。1936年,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根据敌人强大和红军弱小的对比,提出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曲折性的问题,进一步充实和丰富了这一理论的内容。1938年,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把这一理论,概括成为一个公式,即中国革命不是首先占领城市,然后占领乡村,而是走同资本主义国家相反的道路,先占领农村而后占领城市。这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开宗明义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他说:“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毛泽东这里所说的“红色政权区域”,是和“工农武装割据”同一含义的概念。其内容包括: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及其三者的紧密结合。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没有一支相当力量的红军和红军战争的胜利,就不能创建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是广大农民的要求,没有土地革命,红军战争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根据地也就不能巩固和发展;根据地是革命和革命战争胜利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没有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就没有后方的依托,土地革命的成果就无法保持。三者紧密结合,就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就是红色政权的概念。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意义:第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取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第二,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到1930年初,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建立了大小十几块农村根据地,红军发展到7万人。这些根据地的开创和发展,为争群众,积蓄革命力量,开展土地革命,动摇国民党的统治基础,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发挥了巨大作用。

2、土地路线和纲领的形成

(1)《井冈山土地法》: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的土地法。这是当时红军颁布的第一个土地法,是对1927年冬至1928年冬土地斗争经验的总结。全文共9条,共约1500字。包括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征收的土地税、红军人员土地的耕种办法等内容。由于此前无任何经验可鉴,后来毛泽东在重新发表本法时,加按语作了说明:该土地法有几个错误:(1)没收一切土地而不是只没收地主土地;(2)土地所有权属政府而不是属农民,农民只有使用权;(3)禁止土地买卖。这些都是原则错误。后来的《兴国土地法》更改了这几点,使之更切合中国农村实际。

(2)《兴国土地法》:1929年4月,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利用蒋桂战争爆发的有利形势,先后占领兴国、宁都、瑞金等县,初步打开了赣南区的局面。在兴国期间毛泽东进行调查研究,举办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制订和颁布了《兴国土地法》。这个土地法将《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这是一个原则的改正,保护了中农利益不受侵犯。

(3)1931年,党在总结土地革命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正确的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作用:在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条件下,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革命,为农民利益而认真奋斗,从而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的拥护与支持。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1、红军反“围剿”的胜利

红军的壮大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当局感到震惊和恐慌。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从1930年10月到1932年底,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壮大到8万余人,拥有21座县城、250万人口、5万平方公里土地。鄂豫皖、湘鄂西等根据地的反“围剿”战争也取得重大胜利。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使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有了迅猛的发

展,各根据地普遍建立了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建立中央政权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选举产生区、县、省和全国苏维埃政府。各级苏维埃政府广泛吸收工农群众代表参加政权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在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都取得了很大成就,根据地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使陷身于苦难深渊的中国人民看到了一线光明和希望。

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在中国共产党内曾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使党的路线开始转到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轨道上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中国革命就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严重挫折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三次“左”倾错误

大革命失败后,在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内开始滋长一种“左”的急躁情绪。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1、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错误,认为革命形势在不断高涨,盲目“创造总暴动的局面”。这是在革命遭受严重挫折时产生的,带有浓厚拼命色彩的蛮干。

2、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中心城市。这是在革命重新走向复兴时,由于对革命发展的有利形势做出夸大的估计而产生的急性病式的冒险行动。

3、第三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共产国际领导人米夫的操纵下召开。在米夫的支持下,王明不仅被选为中央委员,并一下成为政治局委员,实际上操纵了中央的领导权。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开始在各地贯彻执行。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主要错误表现在:

1、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2、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装起义作为共产党最主要的任务;指令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

3、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

张。

4、在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5、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错误的后果。

1934年1月,在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上,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发展到了顶点。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的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这次错误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100%,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其教训是极其惨痛而又深刻的。

(二)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原因

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屡次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的原因:

1.社会原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是在小资产阶级包围之中,并且在党内,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也占着很大的比重。小资产阶级表现为观察问题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党内出现只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义。

2.主观原因。那时,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了解,还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4.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王明等“左”倾教条主义打着马列主义的旗号,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一)遵义会议

1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又称红一方面军)8.6万人撤离根据地,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向西突围转移,开始长征。红军英勇善战,连续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四道封锁线,在这紧急关头,毛泽东建议放弃会师湘西的计划,改向国民党军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一主张得到大部分领导人的赞同。于是,1935午1月初红军强渡乌江,攻下了黔北重镇遵义城。

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著名的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重要标志。此后,中国革命就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

(二)红军长征的胜利

遵义会议以后,中央红军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指挥下,采取机动灵活的运动战,红军转危为安。

中央红军于1935年10月抵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至此,中央红军取得了历时1年,途经11个省,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的伟大胜利。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会师。至此,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三)长征的历史意义

伟大的红军长征,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这支队伍作基干,使革命力量逐步恢复、发展、壮大,直到取得全国的胜利。

思考题:

1.毛泽东是如何在革命实践中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资料补充:

“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理论

鉴于辛亥革命后中国不仅没有走向民主共和的道路,却相反走向了军事强人政治,国家因经内战四分五裂的经验,他认为其原因就在于“由军政时期一蹴而至宪政时期,绝不予革命政府以训练人民之时间,又绝不予人民以养成自治能力之时间”,于是,孙中山创设了“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理论,这是他设计的政治路线图,并在1923年1月29日《申报》五十周年纪念专刊上发表《中国革命史》一文,称:“从事革命者,于破坏敌人势力之外,不能不兼注意于国民建设能力之养成,此革命方略之所以必要也。余之革命方略,规定革命进行之时期为三:第一为军政时期,第二为训政时期,第三为宪政时期。”军政时期即“以党建国”的暴力革命时期,训政时期即“以党治国”时期,宪政时期即“还政于民”时期。

1924年孙中山发表了《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也集中阐述了他三阶段的政治主张,明确表明了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的演进标准,即国民政府用武力完全占领一个省,即该省进入训政阶段;在此阶段,政府派员训练、协助人民建立一个自治的县,并直接选举县级官员;当一个省所有的县完全自治后,即该省就进入宪政阶段,可以选举省长;当全国有一半的省进入宪政阶段后,即全国进入宪政阶段,颁布宪法,由人民选举新的中央政府,而国民政府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此解职。孙中山并没有给出三阶段的具体时间表,而是提出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

1928年10月,随着张学良的东北易帜,中国至少在名义上统一于青天白日旗下。国民党中央常委会根据《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通过并公布了《中国国民党训政纲领》,宣布中华民国由“军政”时期进入“训政”时期。1946年,国共谈判时,共产党曾经要求结束训政,国民党表面上答应了这一要求,召开了伪国民大会,准备实施“宪政”时期。

国民政府还实行五院制,其理论来源是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的思想。五权宪法是孙中山对宪法的创见,这是在美国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得来的,增加了考试权和监察权,形成五权。在三权分立之中,考试权是附在行政上的,弹劾权是附在立法上的,而孙中山在此基础上借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科举取士和监察制度,将二者独立出来,赋予其与其他三权平等的地位。因为孙中山认为考试制度最为公允,可避免盲从滥选和任人唯亲的弊端,有利于人才的选拔,而独立的监察制度也有利於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建设。按照孙中山的说法,就是“以五权分立救三权鼎立之弊”,“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像这样的政府,才是世界上最完全、最完善的政府。”五权分立的思想就是为了防止个人独裁,确保政府行使治权时的分权和制衡。根据五权分立的准则,国家的体制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和监察院组成。

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条件

第一、历史条件:1、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井冈山地处边远的山区,是敌人统治力量极为薄弱的地方,有利于革命力量在敌人统治的缝隙中得到保存、发展和壮大。

2、国民大革命运动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领导下,湘、赣等省的农民运动发展迅速,湘赣边界各县曾经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甚至建立过县、乡各级的农民政权,广大农民群众经历过大革命的洗礼,对革命的认识和觉悟比较高。这就使中共在井冈山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存在着比较广泛的深厚的群众基础。

第二、地理条件:1、井冈山地处湘赣边境,属于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这样易守难攻的地势可以极大地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

2、井冈山地处东亚季风区,气候适宜,物产丰富,资源充足,主要物产有粮食,还有竹木、花生、药材等。井冈山周围各县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便于部队筹粮筹款。

3、井冈山地处湘江和赣江之间的狭长地段,可以两江作为天然屏障,对御敌和保存自己有利。

第三、政治条件:1、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距离国民党的统治中心比较远,但革命力量的一举一动可以影响湘、鄂、赣三省,有利于革命势力的发展。

2、湘、赣两省军阀之间又存在着矛盾,对井冈山地区的控制力量相对薄弱。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新的破裂,李宗仁部同唐生智部发生战争,湖南、江西两省的军阀部队大量卷入了这场混战,井冈山地区仅剩下战斗力很弱的保安团、靖卫团和挨户团,造成湘赣边界空虚。这就更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提供了有利条件。

3、由于长期受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井冈山边界各县的农民心向共产党,继续反封建斗争,有的县、乡保存有农民自卫军和几百支枪,还有袁文才、王佐率领的部队,这些武装力量“虽然大体上还属于旧式农民武装的性质”,但他们愿意同工农革命军联合。

在全国处于革命低潮的时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建立革命武装、深入土地革命、加强政权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不仅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起义的武装树立了榜样,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经验,并且在广大革命者中燃起了新的希望。但作为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地区存在着一些弱点,这些弱点在初期并不明显,当红军队伍逐渐壮大时,就日益清楚地暴露出来了。毛泽东、朱德也逐渐看到了不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生存、发展的客观存在着的那些弱点。1928年12月,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队又以六个旅约三万人的兵力,分五路向井冈山发动进攻时,前委、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军委、红五军军委在宁冈县柏露村举行联席会议,决定由彭德怀、滕代远指挥一小部分红军留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陈毅于1929年1月14日率领红四军主力向更有利于红军发展的赣南、闽西进军。从此,毛泽东、朱德开创了当时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

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

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上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

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

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包含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性质和国体政体等问题。(1)关于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革命的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2)在革命的性质问题上,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3)在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上,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只能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4)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国家构成和政权组织,毛泽东认为它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走出的这条正确的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基础。(一)历史过程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了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由此,提出了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要求。 2、在武装斗争总方针的指导下,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开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上百次武装起义。为革命道路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来发展革命,这是俄国革命成功的道路。但实践证明,这条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各地武装起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 3、在挫折和教训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率先开始了从国情出发寻找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原定占领长沙计划受挫后,毛泽东及时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把革命力量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于是,他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探索。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宣告诞生。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内容 1、“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 这条道路的总概念,可以表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紧密结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先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行性 通过对当时中国的现实国情的透彻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走这条道路的可能性在于:第一,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内部长期不统一。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反革命统治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是红色割据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客观条件。 第二,在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影响的地区,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具备了很好的群众基础。第三,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激化,使中国革命的形势不断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必然要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第四,有一支相当实力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实现红色割据的武装保证。

什么是中国革命新道路,如何理解

《什么是中国革命新道路,如何理解》内容如下:10服设2班谭德林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xx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答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 1.A 2. C 3.A 4.A 5.C 6.D 7.C 8.C 9.A 10.A 11.C 12.D 13.A 14.B 15.B 16. A 17.D 18.B 19.D 20.A 21.D 22.D 23.C 24.B 25.B 26.A 27.A 28.D 29.A 30.C 31.D 32 .B 33.B 34.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D 3.ABC 4.ACD 5.ABC 6.ABCD 7.BCD 8.ABD 9.ABCD 10.AD 11.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 16. ABC 17.ACD 18.BC 19.ABCD 三、简答题 1.简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的经济政策 南京政府建立初期,推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第一,大力整顿金融、税收、财政:建立了“四行二局”的国家金融体系,统一货币,改革币制,实行了法币政策。统一税制,裁撒厘金,实行统税,整理田赋、盐税。 第二,推行新的产业政策,重点发展国家资本工业,对采矿、冶金、机械、化工、电器等行业大力投资,初步奠定了国营重工业基础。同时,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产业的发展。 第三,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推行农村信用合作,实行租佃改良等,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 国民政府尽管在整顿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重大措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洋政府后期经济发展停滞的状况,但是,也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

在:其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膨胀,影响和遏制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其二,没有改变外国资本控制中国经济的局面;其三,国民政府出台的经济政策和措施虽然很多,但很多措施并没有落到实处。 2.为什么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中国革命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一开始就面临着组织武装斗争的任务。 第二,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也是异常凶残的,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三,敌我力量对比、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的状态,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3.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有: 第一,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广泛存在,这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二,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的主力军,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浓厚的阶级基础。 第三,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和相互间的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这使红色政权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第四,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有广泛回旋余地。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有: 第一,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第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

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及其意义 摘要: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中国革命新)道路。 关键词;中国革命新道路;毛泽东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一九二七年和一九三四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难探索。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爱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为了推翻军阀统治,打倒帝国主义,1926年7月,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一九二七年,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不顾以宋庆龄为杰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背叛了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已经发展到六万多党员的党只剩下了一万多党员。 然而,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行为吓倒,党仍然顽强地继续战斗。 周恩来等同志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的"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会后举行了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江西边界地区的秋收起义,创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朱德同志领导的起义部队不久就到井冈山会师。随着斗争的发展,党建立了许多工农红军部队,创建了多个农村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红军各个方面军曾连续击败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造成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革命根据地和白区的革命力量受到极大损失,红军从三十万人减到三万人左右,共产党员从三十万人减到四万人左右。 一九三五年一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并且在这以后能够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胜利地完成长征,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和实行了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党领导了"一二。九"学生运动,掀起了要求停止内战、抗日救亡的强大群众斗争。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以

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提出及其当代启示

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提出及其当代启示 1.乡村解围都会反动开展路途实际,提醒了中国反动开展的纪律,指点中国反动获得了最初的成功。毛泽东指出:不管做什么事变,不明白那件事的情况,它的性子,它和它以外的事变的联系关系,就不晓得那件事的纪律,就不晓得怎样去做,就不克不及做好那件事。中国反动有其本身特别的开展纪律,这种特别的开展纪律本源于中国共同的国情,乡村解围都会反动开展路途实际正是树立在对中国国情精确的掌握和看法的根底上。 2.乡村解围都会反动开展路途实际,丰厚和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反动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度的人民反动妥协提供了紧张经历。暴力反动是社会反动的根本方式,马克思主义以为,无产阶层反动的中央义务和最高方式是武装攫取政权。但是,列国的详细状况差别,分开本人国度的实践谈马克思主义,没故意义,列国用什么方法到达目标,该当由各个国度的工人阶层本人选择决议。马克思已经指出:“工人总有一天必需攫取政权,以便树立一个新的休息构造;……但是,我们历来没有断言,为了到达这一目标,四处都应该接纳异样的手腕。我们晓得,必需思索到列国的制度、习俗和传统;我们也不否定,有些国度,像美国、英国,……工人能够用战争手腕到达本人的目标[6]。”怎样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通准绳与中国的详细实践相联合,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眼前的一项艰难而紧急的义务,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地承受了这一应战,而且作出了准确的判别。 3.乡村解围都会反动路途实际,是马克思主义广泛原理与中国反动详细实践相联合的光芒模范,是毛泽东头脑构成的紧张标记。毛泽东说:“不研讨中国的特点,而去搬本国的工具,就不克不及处理中国的成绩。”“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办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发明出一些新的工具。只要普通的实际,不必于中国的实践,打不得朋友。但假如把实际用到实践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办法来处理中国成绩,发明些新的工具,如许就用得了[3]。”毛泽东头脑的构成和开展进程,便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联合的进程,便是中国反动不时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进程。乡村解围都会反动开展路途的开拓,完成了中国反动由都会向墟落的汗青性变化,保管和开展了反动力气。 4.乡村解围都会反动开展路途实际,对建立具有中国特征的社会主义实际起到了启示作用。毛泽东指出:“任何本国的经历,只能作参考,不克不及看成教条。肯定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真理和本国的详细状况这两个方面联合起来[7]。”1982年9月邓小平说:“我们的古代化建立,必需从中国的实践动身。无论反动照旧建立,都要留意学习和自创本国经历。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历、别国形式,历来不克不及失掉乐成。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经验。把马克思主义的广泛真理同我国的详细实践联合起来,走本人的路,建立有中国特征的社会主义,这便是我们总结临时汗青经历得出的根本结论[8]。”1984年10月,邓小平又一次夸大指出:“中国反动的乐成,是毛泽东同道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践相联合,走本人的路。六年来,中国乡村便是依据如许的准绳,获得乐成的。近来经过的以都会为重点的变革的决议,也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联合,走本人的路。这是我们吃了甜头总结出来的经历[8]。” 巨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层反动家、战略家和实际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束缚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次要创造者和向导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夫家庭。辛亥反动迸发后在叛逆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修业。结业前夜和蔡和森等构造反动集团新民学会。五四活动前后打仗和承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立共产主义构造。 1921年7月,列席中国共产党建党的第一次天下代表大会,前任中共湘区委员会布告,向

中国革命新道路

第五章中国革命新道路 一、专题理论线索 本章主要了解国民党政权的阶级性质、内外政策及其统治下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掌握土地革命战争的必要性、正义性和进步性;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弘扬长征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学习本章,学生应掌握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领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熟悉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对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 专题一: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本专题以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寻找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为切入点,让学生理解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国民党政府的统治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中国人民要争得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就必须同这个政权作坚决的斗争。 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 在国民党的统治下,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党的组织遭到破坏,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大批共产党员被捕、被杀。 (2)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为了复兴中国革命,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了武装斗争的道路,但到底应该以城市为中心,还是以农村为中心?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没有提供给我们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三大起义也都以攻取城市为中心。但都失败了。到底何去何从,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做出了最重要的贡献。在会攻长沙失败后,他总结经验教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及时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论证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可能性。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

如何评价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如何评价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悠悠华夏,屹立千年。 巍巍中华,绵延万里。 我们在,我们终将不在。 中国——我们作为一个延续了五千年的国度,我们的文化,我们的视野,我们的意识都远远超前于任何一个国度,只是,我们依旧迷茫了,为什么?因为专制?因为其他国家的入侵?因为目空一切? 可能是列出来的所有原因,也可能还有其他原因,总之,历史告诉我们,华夏民族经历了千年浩劫,一百多年来,我们过得不凡。现在的我们无法体会祖先当时的感受,最多问一句:那究竟会是什么样的日子! 苦也好,乐也罢,有一点我们很清楚,我们需要做点什么来改变我们的生活现状了。由此可知,日子一定很苦,百姓流离失所,甚至无米下炊。 中国从来就不缺革命者,尤其是在国难临头之时,我们一般不提倡暴力,但暴力起来,会让所有人心惊胆寒,所有的经验及历史都告诉我们,如果想改变,必须通过流血牺牲。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只有打下来的,才是自己的江山,中国历史上从来没出现过类似英国和印度的非暴力和平演变。 为了民族解放,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很多人开始行动起来,他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国民党成立于1924年,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在马列主义的影响下诞生的,可以说他们是源于一家。由于孙中山等人有多年的革命经验,对于马列主义的学习与应用,国民党似乎更胜一筹,在政党成立之初,他们就懂得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完善了自己思想,然而,可惜的是,孙文在第二年就不幸病逝,政党内部出现分裂,与共产党的合作也因此流产。随后,在蒋介石等人的领导下,国民党在名义上统治全中国,实际上却如唐朝后期,出现了不少“节度使”,如阎锡山、冯玉祥、刘文辉等等,中央名存实亡。这是一个早产的路线,还没有规划好就匆匆登上历史的舞台,所以结果也是注定失败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人们打打杀杀为的是什么呢?这是千年一问,也被问了千年,所有的革命者在发动革命之前都应该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考虑这个问题。 国民党因为没来得及考虑这个问题而被赶到台湾,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不关注百姓想法的政权都注定走向失败。 这次似乎是共产党走在前面,事实就是这样,上帝是公平的。 回到我们的问题,人民需要什么?我的答案是:生存。 不要嘲笑,我们总是忽视明显的事实,对大多数人来说,生存就是衣食住行,当老百姓不为这些发愁时,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个政党——统治阶级来说,就是不错的成就,现在看来,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生存是生活的基础,我们现在想要的是生活。 中国人向来喜欢过安稳的日子,没人喜欢打仗,那是一种犯罪,可以说,中国的战争是所有野心家的工具,老百姓都是军事家、政治家、野心家的奴隶! 中国人,尤其是农人,对土地都一种无法磨灭的感情,有土地才有依靠,在中国古代,人民有钱了,首先想到的也是买地,只有拥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才有说话权。共产党清楚地看到了根植于百姓血液中的这一点,意识到,赢得胜利第一步是赢得百姓的支持,土地革命势在必行! 这是关键的一步,当所有人都明白这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历史就已经做好了选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开创的历史过程、主要理论及其伟大意义

试述中国革命新道路开创的历史过程、主要理论及其伟大意义 (一)历史过程 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了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由此,提出了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要求。 2、在武装斗争总方针的指导下,从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开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上百次武装起义。为革命道路的探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党的指导思想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来发展革命,这是俄国革命成功的道路。但实践证明,这条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各地武装起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挫折。 3、在挫折和教训面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率先开始了从国情出发寻找革命新道路的探索。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原定占领长沙计划受挫后,毛泽东及时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毅然决定放弃攻打城市计划,把革命力量转向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于是,他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开始了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探索。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斗争,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宣告诞生。从此,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提出 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适合国情的正确道路。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1928-1930年,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反对本本主义》等一系列著作,系统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内容 1、“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 这条道路的总概念,可以表述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依托,三者紧密结合,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先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 2、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行性 通过对当时中国的现实国情的透彻分析,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走这条道路的可能性在于:第一,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内部长期不统一。地方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了反革命统治间的长期分裂和战争,这是红色割据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客观条件。 第二,在经过第一次大革命影响的地区,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具备了很好的群众基础。第三,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激化,使中国革命的形势不断发展。这是红色政权必然要存在和发展的理由。 第四,有一支相当实力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实现红色割据的武装保证。 第五,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性,是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主要的主观条件。 3、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三大要素,坚持三者的必要性则在于: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政治异常黑暗,中国革命的敌人以绝对暴力维持着其反动统治,要推翻其统治,革命的形式不可能是和平的,也根本没有合法斗争的道路可走。因此,

论文: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开辟及启示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开辟及启示 【摘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过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多年流血牺牲、历尽千难万险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条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与道路理论的形成有着一个逐渐认识和提高的过程,其中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这一理论的诞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型。 【关键词】: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道路;武装斗争;农村根据地 一、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开辟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性质没有改变。中国革命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民党统治集团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中国,革命的工会、农民协会等也被查禁或解散,工农运动走向低潮,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在这种严酷的背景下,怎样继续坚持革命?中国革命的道路应该怎样走?毛泽东等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最先警醒,开始了长期的艰苦的探索。 在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7月中共中央临时决定了三件大事:举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召集中央会议。同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清算了大革命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在会上阐述了必须依靠农民和“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会议还提出改编革命队伍的任务。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转折。 大革命的失败,以血的教训教育了中国共产党,使党对掌握革命武装的极端重要性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1927年8月7日,毛泽东在中央紧急会议上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起义军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在攻打长沙失败后,起义部队南下,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历程给我们什么启示 近代之中国,因为清政府当局的软弱无能,使得中国遭受了西方近百年的凌辱,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走到了国将不国,家将不家的地步。部分有识之士不断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探索救国存亡的道路。 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器物”层面到戊戌变法中康有为等提出仿效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层面,依旧是没有改变中国遭受列强压榨的局面。再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试图以武力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成立一个民族独立、人民富强的民主国家。但是结局是最终推翻了清王朝,也成立了以南京临时政府为代表的中华民国。可是却没有改变中国当时的局面,中国依旧是遭受西方列强的欺辱、压榨;依旧是军阀割据,互相混战;依旧是民不聊生,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依旧是复辟势力时时抬头,企图恢复君主专制的中央政权,人们依旧是在不断地探索,于茫茫世界中探索中国革命的出路在何方? 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让生活在苦难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生的希望。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的任务光荣地落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身上。从此中国革命由这一新兴的阶级领导的党来领导,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是中国革命的道路依旧是一片崎岖,前途依旧是一片迷茫。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实现了大联合,实现了第一次的国共合作,共同领导国民大革命。但是国民大革命最终在国内反动势力的干扰下归于失败,使得中国革命再一次陷入了失败的阴霾。 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的血腥屠杀,激起了中国共产党的强烈反对。于1927年举行了南昌起义!在共产国际及俄国革命成功的思

中国革命的道路

中国革命的道路 院系:公共管理学院年级:2010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班级:二 姓名:黄凌梅

中国革命的道路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吉鸿昌 摘要:在近代中国这个以农民为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和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即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关键词:革命道路 一:党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大革命的失败。党在成立之初,对革命形势判断的并不十分精准、对革命规律的认识也并不十分

清晰,而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经验来看,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所以在革命初期党也自然地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并且很快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为标志,第一次工运高潮很快又跌入谷底,在共产国际的促动下,党的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但当时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坚持中国革命,在当时的条件下,必须进行武装斗争。但是。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究竟应当只想城市还是农村?这个问题,只有遵循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为了总结失败教训,确定新时期的路线和政策,1927年8月7日,党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二:确立走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之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0年1月,毛泽东针对党内对市局估量的悲观思想,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可以打多久”的疑问。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的理解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以农村为革命重点,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这些是应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集体奋斗凝聚了集体的智慧。 2、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原因:(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物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2)(主要原因)共产党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3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遵义会议表明革命的政党要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才能逐渐成熟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全国各界民众以不同形势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投入全民族抗战中!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避免奴役的厄运,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共产党实行的是全民族抗战的路线,采取的是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2)为了贯彻执行全面抗战路线,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开辟敌后战场的战略决策,并坚持在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3)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反对妥协,分裂和倒退。; (4)中国共产党积极建设抗日民主根据地。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三三制的民主政权建设,减租减息,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进行全化建设和干部教育。 (5)在大后方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和抗战文化工作,对于激发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6)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溶入中国国情,创立出的新民主主义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的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这种抗战路线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是不可能取得抗战的胜利的。这是国军在正面战场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功不可没!尤其是在抗战初期有效地遏止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它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为共产党敌后开辟战场提供了便利条件。总的来说,国民党的抗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革命新道路

中国革命新道路 摘要: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革命战争,探索适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新的革命道路的伟大创造,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创新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 当世界进入工业文明之后,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古老中国轰然坍塌,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之道,但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没有能够取得成功。终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始,就将其视为理论与方法统一的世界观,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将其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去,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中国共产党创立后,即投入领导大革命运动和北伐战争。这时的指导思想实际上是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现实国情相结合,对于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两个问题都有初步认识,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但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后,建立起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对外实行反苏、亲帝的政策,对内竭力维护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限制和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残酷地镇压、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是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独裁专制政权。由于对革命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缺乏了解,对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缺乏认识,对共产国际和联共中央的指导缺乏独立自主权,没能够抵御异常强大的反革命势力对党的进攻。这是党在大革命后期遭致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时的中国革命面临选择,并且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俄国1917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1927年,这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秋收起义为代表,放弃进军长沙的原定计划,开辟出工农武装割据的井冈山道路。 哪一条道路更适合中国?实践证明,后者是正确的。受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城市起义模式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把党的工作重点放在城市,但我们要清晰地看到,虽然世界已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但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以城市无产阶级暴动为主的革命方式,不符合中国国情。尤其在国民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仍然放在中心城市的暴动上面。依靠工人阶级,中国这样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农业国家,忽视农村和农民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而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这对我们有何历史启示?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论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摘要: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就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进而夺取全国政权的理论。它是科学阐明中国革命胜利道路的完备的思想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的伟大理论创造,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由毛泽东同志集中地把它概括出来,同时当时的共产国际也对其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思想共产国际 一、毛泽东对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历史性贡献 (一)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毛泽东就萌生了“上山”的思想 四. 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反动派疯狂的向共产党发起进攻,毛泽东提出拿起武器,山区的“上山”,湖滨的“上船”,以武装来保卫革命,并开始布置训练农民自卫军,发动农民武装,计划武装“上山”,并具体草拟了“上山”应变的计划大纲。在毛泽东看来,用武装的办法对付武装的国民党是当时革命环境下必然的选择。也符合他组织农民夜校、参加国民党和黄浦军校工作、准备武装革命条件的一贯思想和行为。 (二)“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1927 年春夏之交,中国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蒋介石和汪精卫集团相继背叛革命,使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陷于失败。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认真思考和探索新的革命道路。新的道路是什么? 严峻的形势迫使人们寻求新的思想,新的主张。1927 年8 月,毛泽东出席了“八七”会议。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这一著名论断,对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将民主革命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是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因素。或者说,这一著名论断的提出,是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由以城市为中心到以乡村为中心的认识转变的开始。也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色奠定了基调。 (三)秋收暴动受挫后,毛泽东最先把“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付诸实施毛泽东是“八七”会议后第一个上山下乡的中央委员,并且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伟大的创造。在秋收起义攻打长沙计划失败后,农民革命力量如果继续坚持进攻中心城市则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在这紧要关头,毛泽东及时说服起义军前委的多数同志,放弃原定计划,立即到湖南浏阳文家市集中。在文家市前委会上,毛泽东正确地分析了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一方面,当时的临时中央和湖南省委对毛泽东上山表示强烈的不满,仍然坚持“城市中心论”,把农村根据地和红军只当成攻打中心城市的辅助力量;另一方面,革命根据地和红军还要面对国民学反动派疯狂的军事围剿。在这关系到中国革命道路和前途的关键时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顶住来自党内外的压力。在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发展思路。 二、共产国际对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选择的影响

什么是中国革命新道路,如何理解

《什么是中国革命新道路,如何理解》 内容如下: 10服设2班谭德林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1927年8月,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方针。 八七会议以后,举行了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以农村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依靠了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而毛泽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1928年,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社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明确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还科学阐明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于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毛泽东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议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做坚决斗争基础上形成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五)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特点如下: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由中国革命的具体特点而决定的。 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他们之间相互勾结,力量强大,占据着我国发达的大城市,手中掌握政权和财富以及庞大的反动军队。而另一方面,我们的革命队伍相对还比较弱小,主要力量是工人和农民,手中没有政权,也没有足够的武装与反动派进行斗争,这些就决定我们不能像苏联的十月革命那样以城市暴动的方式来夺取政权,必须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道路。走上这条道路之后,我们就避开了敌人统治集中的城市,在广大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依靠当地环境和广大人民群众,以武装斗争的方式建立自己的革命政权。 这条道路的重要意义在于找到了适合于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从此摆脱了反动敌人的镇压,寻找到了能够与敌人抗衡的方法,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