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肿瘤的最新研究及数据统计

肿瘤的最新研究及数据统计

肿瘤的最新研究及数据统计
肿瘤的最新研究及数据统计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4年最新研究

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了2010年219个登记处恶性肿瘤的登记资料,按照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制定的审核方法和评价标准对上报的登记数据进行评估,对确定符合要求的登记数据收录后进行整理和分析。将入选的145个登记处上报数据按城乡、地区(东、中、西)、性别分层,计算各层年龄别肿瘤别发病率和死亡率,然后根据全国实际人口,估计全国主要恶性肿瘤以及合计的发病、死亡相关数据,并对其情况进行描述。人口标准化率按照全国2000年人口普查的人口结构(中标率)和世界人口结构为标准计算。

我国目前肿瘤负担严重,应继续加强肿瘤防治工作。建立肿瘤监测体系可获取关于恶性肿瘤新发和死亡病例的高质量资料,既能够描述干预和治疗效果的信息,也能够确定具有肿瘤高危因素和不同转归的人群。在面临更加严峻挑战的将来,如果没有这些监测工作的帮助,减轻肿瘤负担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国肿瘤登记覆盖范围较前明显增加,可以反映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恶性肿瘤负担情况。随着项目的不断深入,覆盖面将逐年增加,在我国肿瘤防治工作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癌症防控专栏》特约主任编委、全国肿瘤登记中心主任陈万青

全国男、女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率

我国城市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构成TOP10

我国农村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构成TOP20

2014年肿瘤登记年报:人一生中患恶性肿瘤的几率是22%?2010年入选的登记处共覆盖人群1亿5840余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58.35%,农村人口占41.45%。

?2010年,全国估计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309万,死亡病例196万。

?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35.23/10万(男性268.65/10万,女性200.21/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184.58/10万。城市中标发病率187.53/10万;农村地区中标发病率181.10/10万。

?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48.81/10万(男性186.37/10万,女性109.42/10万),中标率113.92/10万。城市中标死亡率109.21/10万。农村中标死亡率119.00/10万。

?肺癌、女性乳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宫颈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女性甲状腺癌呈上升趋势。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胰腺癌是主要的肿瘤死因。

?按照平均寿命74岁计算,人一生中患恶性肿瘤的几率是22%,肿瘤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疾病。

?从年龄别发病率看,45岁以后发病率上升明显,应在40岁开始重视针对肿瘤的健康体检。

?我国城市的肿瘤发病率高于农村,而农村死亡率高,与医疗资源、诊治水平差有关。城市地区应加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的防治,农村地区应加强上消化道癌症的防治。

?东中西部地区相比,整体和男性发病率以东部最低,男性发病率西部最高;女性发病率东部最高(中标率中部最高),西部最低。西部的死亡率高于中部和东部(中东部水平相近)。

——引自陈万青,张思维,曾红梅,等。中国2010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中国肿瘤,2014,23(1):

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构成

全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构成

肿瘤干细胞的动态演进及干预研究

项目名称:肿瘤干细胞的动态演进及干预研究首席科学家:刘强中山大学 起止年限:2012.1至2016.8 依托部门:教育部

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肿瘤干细胞的动态演进及干预研究。本项目将围绕“肿瘤干细胞的动态演进及干预研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选择造血和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为研究对象,以肿瘤干细胞动态演进过程为切入点,通过体内外功能实验及临床标本验证“干性”及转移潜能调控中的关键基因,明确肿瘤干细胞演进的分子机制、关键调控分子和信号通路,探索靶向肿瘤干细胞演进过程的干预方法和手段,阐明肿瘤干细胞的演进过程及靶向干预肿瘤细胞动态演进过程的干预新模式。本研究将为肿瘤干细胞的动态演进模型及创新性靶标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充实的理论和实验依据,为攻克肿瘤开创新的突破口。 围绕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是: 1. 肿瘤干细胞的起始与动态演进机制:本课题组将运用TEL-AML1及PML-RARα白血病相关模型,探索白血病干细胞的动态演进过程(白血病起源细胞→白血病前癌干细胞→白血病干细胞):(1)TEL-AML1 相关白血病起始和发展过程中起源细胞、Pre-LSC和LSC的鉴定,以及这些干细胞动态演进的遗传和表观遗传调控机制;(2)PML-RARα相关白血病起始和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干细胞鉴定和动态演进机制。另一方面,本课题组还将探讨肝癌干细胞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原发、复发及转移)中的动态演进过程。 2. 肿瘤干细胞“干性”的分子调控及临床意义:(1)应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分析全基因组、全外显子组、转录组、表观遗传组、代谢组等变化,绘制造血和消化系统肿瘤干细胞异质性相关基因序列谱、表达谱和表观遗传学图谱,分析肿瘤干细胞“干性”相关的调控分子及关键信号通路;(2)运用小鼠模型等体内外功能实验对候选分子在肿瘤干细胞动态演进过程中的功能进行鉴定,并通过临床标本检验肿瘤干细胞动态演进模型的临床意义;(3)结合本课题组已有工作基础,展开肿瘤干细胞细胞周期、非对称分裂等分子调控方面的细致研究。 3. 肿瘤干细胞转移潜能获得的分子机制:肿瘤干细胞的“干性”决定着其转移潜能,EMT作为肿瘤转移的重要机制,与肿瘤干细胞的动态演进过程紧密关联,剖析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为寻找肿瘤发生及转移的靶点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1)

肿瘤干细胞与EMT

肿瘤干细胞与EMT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学说认为,肿瘤实际上是由一小群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干细胞样细胞及其产生的分化程度不均一的细胞团组成,其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产生异质性肿瘤细胞的细胞被称为肿瘤干细胞。肿瘤干细胞的两个重要特性:一是具有自我更新驱动肿瘤发生的能力,二是具有多向分化形成肿瘤的异质性的潜能1。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化为具有移行能力的间质细胞,并获得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过程。EMT是一个多步骤的动态变化过程,上皮细胞间相互作用消失,组织结构松散,立方上皮细胞转变为纺锤形纤维细胞形态,并表现出侵袭性。实体肿瘤中央的细胞为上皮细胞表型,周围的细胞常常会呈间质细胞表型,其较强的运动能力使肿瘤细胞在局部产生浸润,并侵入血和淋巴管而转移至靶器官。到达靶器官后,癌细胞可发生间质上皮转化(MET)来重建细胞间连接及细胞骨架从而形成转移灶2。EMT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而且也可以作为得到肿瘤干细胞的方法3。 近年来,肿瘤干细胞与EMT之间的关联性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二者在肿瘤的复发、转移和耐药性上面有很多相似点4。肿瘤干细胞模型和EMT的概念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肿瘤的发展,但两者都不能独立地解释所有生物学事件。诱导EMT能促使肿瘤细胞获得干细胞特性,通过诱导分化的肿瘤细胞最终形成肿瘤干细胞并维持干性,而肿瘤干细胞同样具有EMT特征。然而,EMT是通过何种分子机制转化干细胞样细胞的,目前尚不清楚。下面向大家介绍目前已知的关于EMT和肿瘤干细胞间分子机制上的关联性。 连接EMT与肿瘤干细胞的信号通路: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成绩: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摘要:肿瘤干细胞是肿瘤中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潜能,能产生异质性细胞的细胞。本文简要阐述了肿瘤干细胞的来源、分离技术及鉴定,并对以肿瘤干细胞分化、临床应用前景和问题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应用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理论认为,肿瘤组织中绝大多数细胞增殖能力有限,不能自我更新,不会导致肿瘤的复发、转移;CSC只占肿瘤细胞中的极少部分,却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CSC研究有可能阐明肿瘤的发生机制,使肿瘤治愈,从而引发肿瘤学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意义重大。本文拟就CSC 的起源和鉴定等作一简要综述。 一、肿瘤干细胞的来源 肿瘤干细胞起源目前有两种学说:(1)由于正常干细胞突变形成肿瘤干细胞;(2)一些已经开始分化的原始细胞或成熟细胞去分化变为幼稚细胞并具有分裂能力。Sell 认为恶性肿瘤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干细胞的分化受阻,而不是成熟细胞的去分化;干细胞是起始事件或“第一次打击”(即获得永生性)突变的靶标,干细胞本身具有永生性,只需获得异常增殖的突变即可;体细胞的突变不会形成肿瘤,是因为成熟细胞的半衰期短,一个正常细胞形成转化细胞至少需要几年至几十年,在促进事件或”第二次打击”(即获得异常增殖能力),细胞通常早已死亡。尽管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但也有研究人员认为CSC是正常SC同其他细胞融合的结果。因为骨髓细胞容易与其他类型的细胞发生融合,Marx等_6认为,Houghton等在胃上皮细胞观察到的骨髓细胞是骨髓细胞与上皮细胞融合所形成的。细胞融合因子CD 是乳腺癌干细胞的阳性标记,暗示CSC可能具有与其它细胞融合的能力。Bjerkvij等观察到在病理条件下,SC和已经出现肿瘤相关基因突变的细胞发生融合,这种融合后的细胞具有sC的特性。胚胎干细胞是指胚胎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在理论上可以诱导分化为机体内所有类型的细胞,在体外可以大量扩增、筛选、冻存和复苏而不会丧失其原有的特性。有研究人员认为肿瘤中存在一些具有增殖和分化潜能的细胞,该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有着相似的自我更新途径,可能是正常SC分化停滞的结果。Karoubi[8 研究证实肺腺癌与正常肺组织均表达共同的胚胎SC标记物OCT4A和OCT4B,提示CSC是胚胎SC起源的可能。 二、肿瘤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及体外培养是进行肿瘤干细胞生物特性研究的首要步骤。目前还没有很成熟或经典的分离方法,不少实验室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完成了这一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是利用肿瘤干细胞表面分子标记物和生物特性实现

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Researchprogressintumorstemcells 摘要: 肿瘤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和分化能力,但又不同于普通干细胞,此类干细胞还具有发展成为肿瘤的特性,已经成为抗肿瘤研究的靶细胞,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迅速,深入研究肿瘤干细胞的特性,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肿瘤干细胞的起源、表面标志、肿瘤干细胞生长的微环境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干细胞肿瘤综述文献 Abstract: Cancer stem cells have the ability to proliferate and differentiate, but they are also different from common stem cells. This kind of stem cells also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umor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origin of tumor stem cells, the surface markers, the micro environment of tumor stem cells and their clinical significance . Keywords:Tumor stem cellsStem cellsTumorOverview 一、前言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中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一类细胞,既具备高度增殖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也具备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这部分细胞虽只占少部分,但却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肿瘤干细胞增殖过程中,通过不均一分裂,一个肿瘤干细胞分裂形成一个新的肿瘤干细胞和另一个可最终分化为包括肿瘤细胞在内的各种细胞的子细胞,其结果是维持肿瘤干细胞数目稳定并产生肿瘤。近几年来,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发现并鉴定了肿瘤干细胞。目前国内肿瘤干细胞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国外肿瘤干细胞在实验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且也在临床应用研究方面有一定的突破[1]。文章对肿瘤干细胞的起源、表面标志、与干细胞及肿瘤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阐述。 二、肿瘤干细胞的起源

临床肿瘤学概论___复旦大学精品课程

临床肿瘤学概论(七年制) ( The Generality of Clinical Oncology) 周学时 3 教学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临床医学必修课程。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进入临床各科学习前对肿瘤学有一个整体的概念。了解肿瘤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生物治疗和综合治疗及预防的基本原则。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有一个整体概念。为肿瘤各论的学习打下基础,并能逐步认识肿瘤学的发展方向。 基本要求:学生应按大纲基本要求,了解肿瘤的发生或癌的起因,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差异。并明确较可靠肿瘤诊断是病理诊断,除病理诊断外,肿瘤诊断还包括影像学诊断、超声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等,内腔镜的应用也十分普遍;生化、免疫诊断、基因诊断也为肿瘤诊断提供了新方法。 同时使学生掌握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中医治疗、免疫治疗及基因治疗等,以及以上各种治疗方法的结合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概念。 教学用书:朱雄增,蒋国梁等主编《临床肿瘤学概论》 参考书:现代肿瘤学汤钊猷主编 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 1. 肿瘤的基本概念:肿瘤的定义、肿瘤的良、恶性和肿瘤的基本术语等 2. 肿瘤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3. 临床肿瘤学及其课程设置:临床肿瘤学和相关学科、临床肿瘤学的课程设置 教学要求 1. 掌握肿瘤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术语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教学内容 1.肿瘤生长生物学:肿瘤细胞生长动力学、肿瘤血管、淋巴管生成、肿瘤异质性 2.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协同致癌作用 3.肿瘤的播散:肿瘤的侵袭、肿瘤的局部浸润、肿瘤的转移 4.肿瘤与宿主:肿瘤对宿主的影响,宿主对肿瘤的反应 教学要求: 1.掌握肿瘤的生长和播散的特征 2.熟悉机体对肿瘤的反应及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3.掌握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 教学时数:3小时 第三章肿瘤的病因学 教学内容 1.肿瘤病因学概述 2.肿瘤的环境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医源性因素 3.肿瘤的遗传性因素:家族性癌与癌家族、遗传性综合征与肿瘤、肿瘤的家族聚集现象 4.肿瘤与基因:癌基因、抑癌基因、错配修复基因

肿瘤治疗新目标-肿瘤干细胞

肿瘤治疗新目标——肿瘤干细胞【摘要】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细胞的祖细胞,是肿瘤的真正种子,它们虽然仅占肿瘤细胞中极少的一部分,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不定分化潜能,是形成不同分化程度肿瘤和肿瘤不断生长的根源,是肿瘤发生、扩散、复发等过程中的“起始细胞”或“动力细胞”。传统的化疗药物不能有效靶向作用肿瘤干细胞,开发针对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能给肿瘤治疗模式带来全新的改变,有望彻底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肿瘤干细胞 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无限增殖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这种细胞可分化为特定组织中一个或多个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随着对干细胞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有研究者提出恶性肿瘤是一种干细胞疾病,肿瘤来源于干细胞。这种干细胞,即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 CSC)在肿瘤组织中存在,虽为数不多,仅占肿瘤细胞的万分之一至百分之一左右,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不定分化潜能,是形成不同分化程度肿瘤和肿瘤不断生长的根源,是肿瘤发生、扩散、复发等过程中的“起始细胞”或“动力细胞”。直接针对CSC的靶向治疗,可望带来肿瘤治疗模式的全新改变,彻底改善患者的预后。 1 肿瘤干细胞的发现 传统观念认为,所有肿瘤细胞均存在无限增殖的可能,每个发生转移的肿瘤细胞都具有再次形成肿瘤的能力。然而,1958 年Hewitt[1]把小鼠白血病细胞移植到同品系的小鼠体内,发现仅有1%~4%的移植

细胞能够形成脾脏内克隆。随后陆续有实验报道在白血病[2~5]、乳腺癌[6,7]、脑肿瘤[8,9]、胃肠肿瘤[10,11]等多种实体瘤中发现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一小部分肿瘤细胞,而且只有这些肿瘤细胞(而不是全部肿瘤细胞)具有致瘤性。于是,学者们提出了肿瘤来源于肿瘤干细胞(CSC)的学说。CSC学说认为肿瘤组织中都存在有CSC,这些CSC是肿瘤细胞的祖细胞,是肿瘤的真正种子,它们虽然仅占肿瘤细胞中极少的一部分,但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 血液肿瘤干细胞 早在20 世纪 60年代,Bruce等[2]就发现鼠白血病细胞的一小部分亚群和正常造血干细胞及祖细胞一样,在体内外均能形成克隆。随后Park等[3]发现从大鼠腹水中获取的白血病细胞中仅有1‰~1%能在体外形成克隆细胞株;而且白血病细胞被输注入体内,也仅有1%~4%的细胞能形成脾克隆,这说明只有少数白血病细胞能在体内、外增生。Park据此推测可以形成克隆的白血病细胞是白血病干细胞,并由此提出了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c stem cell,LSC)的概念。Lapidot等[4]将一个与正常造血干细胞具有相同CD34+CD38-表型的白血病细胞亚群移植给NOD/SCID小鼠,发现此亚群细胞表现出干细胞样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于是将此亚群细胞定义为SL-IC(SCID leukemia-initiating cell)。1997年,Bonnet等[5]用实验证实了大多数白血病细胞不能持续增殖,只有少数LSC能形成白血病细胞集落;人类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 AML)干细胞约占全部AML细胞的0.2%~1%,表达CD34+CD38-;这一细胞亚群具

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

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 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相同点: 肿瘤干细胞和干细胞在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调控机制等诸多方面有着极其相似的生物学行为,主要相似之处有:①二者具有相似的调节生长的机制。有证据表明许多与肿瘤有关的调节途径也调节正常干细胞的发展,例如:凋亡抑制基因bcl-2可在体外增加HSC的数量。其他与癌变有关的信号途径如Wnt,Notch,Shh,Bmi-1等在调节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同时也在肿瘤中起作用[10-11]。②干细胞具有迁移的特性,而癌细胞有转移的能力。Tu等[12]认为干细胞的迁移和癌细胞的转移,皆受特异化学因子及其受体的调节。干细胞迁移到特定的组织和器官,而这可以解释肿瘤转移也有一定器官和组织特异性。③干细胞与癌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如生殖嵴或胚胎植入体内可以诱导成畸胎瘤,而畸胎瘤细胞注入鼠囊胚内细胞团可以形成正常胚胎。④肿瘤干细胞与HSC一样,可以分为肿瘤干细胞、短期增生细胞、分化细胞。⑤肿瘤起源于干细胞。有人认为单一细胞获得4~7次突变将发生恶性转化[13]。组织更新快的上皮组织、造血系统是肿瘤高发部位,组织自我更新越快,复制、转录过程中基因发生突变的概率越高。尽管大多数肿瘤转化突变的靶细胞并不清楚,但是已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某些结肠癌和白血病产生于积累多次突变的干细胞。⑥干细胞与肿瘤干细胞都具有端粒酶活性以及扩增的端粒重复序列,而人类终末分化体细胞不具有端粒酶活性。⑦二者均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能力。⑧自我更新能力。⑨组织特异分化能力,肿瘤干细胞能够产生不同表型的肿瘤细胞,并在体内形成新的肿瘤。⑩不对称分裂能力。 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不同点:但肿瘤干细胞也具有不同于干细胞的特点:①自我更新信号传导途径的负反馈调节机制被破坏,肿瘤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和无自稳定性,而正常干细胞的增殖具有自稳性,其数目保持恒定。②缺乏分纯成熟能力,晚期肿瘤细胞没有分化为成熟细胞的能力,说明其分化程序异常,这与有着正常分化程序的干细胞不同。③肿瘤细胞倾向于积累复制错误,而正常干细胞的

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1)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h i n a Biotechnology ,2010,30(1):80284 肿瘤干细胞研究进展 于 欣 乔守怡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研究所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200433) 摘要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 m ce l,l CS C)假说是近年来提出的关于肿瘤发生的新理论,在所有的肿瘤细胞中,可能只有一小部分细胞具有产生肿瘤并维持肿瘤生长和异质性的能力,目前已经在白血病、乳腺癌、脑癌等肿瘤组织中成功分离出了肿瘤干细胞,深入了解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发展相应的鉴别方法以及特殊的治疗手段对癌症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从肿瘤干细胞的概念、起源、鉴定分离方法、与正常干细胞的比较、比率以及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干细胞 起源 比率 肿瘤转移 中图分类号 Q813 收稿日期:2009209214 修回日期:2009210229*通讯作者,电子信箱:s yqiao @fudan .edu .c n 治疗癌症的传统方法是通过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方法尽量去除已经存在的肿瘤细胞,但是在常规治疗后癌症的复发与转移仍然是在现今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肿瘤干细胞假说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理论,为癌症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肿瘤干细胞假说认为只有很小一部分细胞具有引起肿瘤发生、维持肿瘤生长、保持肿瘤异质性的能力。如果传统治疗忽略了这部分细胞,即使其他大部分肿瘤细胞都被消灭,但肿瘤仍然会面临着复发的可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深入了解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发展出针对肿瘤干细胞的特殊治疗方法,对于癌症的治愈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1 肿瘤干细胞假说 肿瘤发生的原因普遍被认为是内在遗传物质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细胞生长的过程中,DNA 发生突变,可能会造成原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沉默,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异常表达或沉默,导致细胞的生长、增殖或凋亡失去调控,从而生成肿瘤,进一步恶化后会发生癌变 [1] 。传统的观点认为所有的细胞都有可能积累这 样的突变,形成肿瘤细胞,这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但近几年关于此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肿瘤干细胞假说:在所有的细胞中,只有很小一部分细胞具有形 成并维持肿瘤生长和异质性的能力,这一小部分细胞被称作肿瘤干细胞。 肿瘤干细胞假说最先是由M ac k ill op [2] 于1983年提出,他认为在所有的肿瘤中都可能存在着一小部分细胞具有类似干细胞的特殊功能。1997年Bonnet [3] 第一次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 oi d l eukae m ia ,A ML)中分离出了一类细胞表面抗原标记是C D34 +CD382 的细胞,数量约占AML 总细胞数量的0.2%,将这部分细胞移植至非肥胖型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NOD /S CI D)后,会引起A ML 的发生,而将其他的A ML 细胞以更大的数量移植入NOD /S C I D 小鼠体内却不能引起A ML 的发生。以上结果表明这部分拥有CD34+CD382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的AML 细胞可能是肿瘤干细胞,它们的细胞表面抗原标记与正常的造血干细胞类似,也暗示了A ML 中的肿瘤干细胞可能是来源于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在此之后,研究人员使用了类似的实验方法,在乳腺癌[4] 、中枢神经系统癌 症[5] 、结肠癌 [627] 、前列腺癌 [8] 、胰腺癌[9] 、肝癌[10] 等实 体瘤中也鉴定出了肿瘤干细胞的存在,进一步证实了肿瘤干细胞假说。 2 正常干细胞同肿瘤干细胞的比较 2.1 正常干细胞 正常的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可以分化成为多种子代细胞的一类具有较长生命周期的特

乌索酸对肿瘤及肿瘤干细胞的作用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ISTOCHEMISTRY AND CYTOCHEMISTRY 第28卷第4期2019年8月 V ol .28.No .4August .2019 〔收稿日期〕2019-05-06 〔修回日期〕2019-08-10 〔作者简介〕杨凌,女(1981年),汉族,副研究员 *通讯作者(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xlsu@https://www.wendangku.net/doc/303011889.html, 乌索酸对肿瘤及肿瘤干细胞的作用 杨凌,苏秀兰 *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和浩特010050) 〔摘要〕乌索酸( ursolic acid , UA) 作为植物界广泛存在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在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中已经展现出许多有益作用,如抗氧化、抗菌、抗炎、抗癌、抗高脂血、镇痛、保肝、护胃、抗溃疡、抗HIV 、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免疫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UA 在多种肿瘤,包括消化系统、泌尿和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皮肤系统的肿瘤和肿瘤干细胞中治疗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乌索酸,肿瘤,治疗,肿瘤干细胞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6705/ j. cnki. 1004-1850. 2019. 04. 013 The effect of ursolic acid on tumor and tumor stem cells Yang Ling, Su Xiulan *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Center,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50) 〔Abstract 〕Ursolic acid (UA), a pentacyclic triterpenoid widely found in the plant kingdom, has shown many beneficial effects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such as antioxidant, antibacterial, anti-inflammatory, anti-cancer, anti-hyperlipemia, anal -gesia, liver and stomach protection, anti-ulcer, anti-HIV , anti-atherosclerosis and immune regulation. This review summarizes recent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role of UA and its mechanism in a variety of cancers, including the cancers from digestive system, the urinary and reproductive systems, the respiratory system, the nervous system, the endocrine system, the dermal systems, as well as in the cancer stem cells. 〔Keywords 〕Ursolic acid; cancer; treatment; cancer stem cells 乌索酸(ursolic acid , UA 或3β-hydroxyurs-12-en-28-oic acid )是在植物界普遍存在的三萜类化合物,可从各种植物如迷迭香、马郁兰、薰衣草、百里香和有机香草等的叶子、水果如苹果果皮、花和浆果中分离提取。近年来,关于UA 的活性和低毒性的研究不断增加,并且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表明, UA 通过介导一些药理过程和调节几种信号通路而预防慢性病的发展,它表现出抗炎、抗癌、抗氧化、抗糖尿病、抗肥胖、肝脏保护、神经保护、心脏保护、抗骨骼肌萎缩等作用,多应用在运动补充剂、化妆品和保健品中。最近十年中,很多的研究都致力于从各种水果,植物和草药中分离和纯化这种三萜类化合物,制备更有效的水溶性衍生物,同时通过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探讨了UA 在各种疾 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分别从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皮肤系统肿瘤和肿瘤干细胞这七个方面对U A 应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详细阐述了UA 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1 乌索酸 UA (图1)是五环三萜类羧酸化合物(C30H48O3)分子量为456.71。其来源多种多样,包括植物的叶、花朵和药用植物的果实如枇杷(eri -obo trya japonica )、帚石楠(calluna vulgaris )、迷失香(rosmarinusofficinalis )和乌墨蒲桃(eugeniajam -bolana )[1]。根据异戊二烯单元的数量,萜类化合物是一种通过角鲨烯环化合成的天然物质[2]。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含有六个异戊二烯单元的分子,基本分子式为C 30H 48O x ,它们普遍在骨架上有5个环[3]。文献报道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具有很多的功能,是研 究的热点。这类化合物可能通过诱导抗炎反应,细胞保护和诱导细胞凋亡对癌症、肥胖症、骨质疏松症、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等相关的慢性疾病产生疗效[4]。

教案 泌尿系肿瘤

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 泌尿及男生殖系统肿瘤在我国肿瘤发病率中并不占最重要地位,们在泌尿外科疾病中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增长趋势。 泌尿及男生殖系统各部均可发生肿瘤,最常见的是膀胱癌,其次为肾肿瘤。欧英国家最常见的前列腺癌,在我国比较少见,但有明显增长。我国过去常见的生殖系肿瘤阴茎癌日趋减少。 肾肿瘤 肾肿瘤(tumor kidney)多为恶性,任何肾肿瘤在组织学检查前都应疑为恶性。临床上较常见的肾肿瘤有源自肾实质的肾癌、肾母细胞瘤以及肾孟肾盏发生的移行细胞乳头状肿瘤。成人恶性肿瘤中肾肿瘤仅占2%左右、但在小儿恶性肿瘤中,肾母细胞瘤竟占20%以上,是小儿最常见的腹部肿瘤。成人肾肿瘤中绝大部分为肾癌、肾盂癌较少。 一、肾癌 病理肾癌(renal carcinoma)从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外有假包膜、圆形;切面黄色。有时呈多囊性,可有出血、坏死和钙化。肿瘤细胞浆含大量胆固醇,在切片染色过程中胆固醇被溶解,因此细胞浆在镜下呈透明状。除透明细胞外,尚可见含有颗粒的细胞和梭形细胞,大约半数肾癌同时有两种细胞。梭形细胞为主的肿瘤恶性度大、较少见。此外,还有少数源于集合管上皮的嫌色细胞癌。 肾癌局限在包膜内时恶性度较小,穿透假包膜后可经血液和淋巴转移。肿瘤可直接扩展至肾静脉、腔静脉形成癌栓,亦可转移至肺、脑、骨、肝等。5分钟20分钟

淋巴转移最先到肾蒂淋巴结。 临床表现肾癌高发年龄50~60岁。男:女为2:1。常见症状为血尿、肿块和疼痛;间歇无痛肉眼血尿为常见症状、表明肿瘤已穿人肾盏、肾盂。肿瘤较大时腹部或腰部肿块较易发现。疼痛常为腰部钝痛或隐痛,血块通过输尿管时可发生肾绞痛。 肾癌可有肾外表现如低热,可能因肿瘤坏死、出血、毒性物质吸收所引起,现已分离出内生致热原。肿瘤亦可引起、红细胞增多症、高血钙等。同侧阴囊内可发现精索静脉曲张。消瘦、贫血、虚弱等是晚期病状。临床上有10%左右因转移灶病状如病理骨折、神经麻痹、咯血等就医,肾癌患者就医时约1/4已有肿瘤扩散。 诊断肾癌病状多变,容易误诊。典型三大症状:血尿、疼痛和肿块都出现时已是晚期,因此其中任何一个症状出现即应引起重视。间歇无痛肉眼血尿应想到肾癌的可能性,与泌尿系其他肿瘤的鉴别要通过膀胱镜检查和泌尿系造影等。如双肾肿大、血尿、腰痛时多为多囊肾,常伴有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有家族史较易鉴别。 X线检查,平片可见肾外形增大、不规则,偶有点状、絮状或不完整的壳状钙化。造影可见肾盏、肾盂因受肿瘤挤压有不规则变形、狭窄、拉长或充盈缺损。肿瘤大、破坏严重时病肾在排泄性尿路造影时不显影,可以行逆行性肾盂造影。超声显像、肾动脉造影、CT、MRI等有助于早期发现肾实质内肿瘤,且有助于鉴别其他肾实质内疾病如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肾囊肿等。特别是超声检查,简单易行,可作为常规体检,经常发现在临床上尚未20分钟20分钟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200904.

[18]Herbst RS,Mullani NA,Davis DW ,et al .Devel opment of bi ol ogic markers of res ponse and assess ment of antiangi ogenic activity in a clinical trial of human recombinant endostatin [J ].Clin Oncol,2002,20:3804. [19]Batchel or TT,Sorencen AG,Tomas o E,et al .AZ D2171,a Pan - VEGF recep t or tyr osine kinase inhibit or,nor malizes tumor vascula 2ture and alleviates ede ma in gli oblast oma patients [J ].Cancer Cell,2007,11:83-95. (编校:张志明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时岚,赵玫,黄常志 Advances of cancer stem cells SH ILan,Z HAO Mei,HUANG Chang -zhi D epart m ent of

E tiology and Carcinogenesis,Cancer Institute /Hospital,Chinese A cade m y of M edical Science,B eijing 100021,China . 【Abstract 】More and more evidences show the cl ose relati onshi p bet w een tu mor genesis and abnor mal devel opment of stem cell .This ne w model f or cancer will have significant revelati on f or the way we study and treat cancer .Thr ough targeting the cancer ste m cell,the therap ies f or treating cancer are likely t o i m p r ove .【Key words 】cancer;ste m cell;therapy Modern Oncol ogy 2009,17(04:0785-0787【指示性摘要】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干细胞了解的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肿瘤与干细胞有着密切的关系,肿瘤可能是干细胞在异常微环境中差异分化的结果,并提出了肿瘤干细胞(tu mor stem cell,TSC 的学说。本文综述了肿瘤干细胞的发现、特点,以及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旨在为肿瘤发生发展研究及干细胞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肿瘤;干细胞;治疗【中图分类号】 R730.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992-(200904-0785-03 20世纪后半叶,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大大深化了人们 对生命本质的理解,也把对肿瘤的认识推进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如此,人们对癌症的本质以及如何控制这一恶疾的认识却仍未产生质的飞跃,若干推论仍属假想。在肿瘤研究的历史中,肿瘤细胞的起源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争论激烈的话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可能通常起源于正常干细胞的转化,因此,近年来一种“肿瘤干细胞(tu m or ste m cell,TSC ”或“肿瘤起始细胞(tu mor -initiating cell,TI C ”的全新概念被提出,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对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将会对肿瘤的研究领域和肿瘤的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对近年来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1肿瘤干细胞的概念 对于肿瘤干细胞的名称现在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如肿瘤干细胞、致瘤细胞、致瘤癌细胞、肿瘤起源细胞等,不过随着

肿瘤教案(病理)

右江民族医学院 新教师试讲教案 2015至2016学年上学期 课程名称:病理学 任课教师:黎俊楠 职称:助教 授课专业及层次:2014级口腔护理专科 授课类型:实验课 授课日期:2015年09 月29日 教研室正、副主任或课程负责人审阅意见: 签名:年月日

肿瘤 一、授课学时:3学时 二、教学目的: 1.掌握肿瘤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肿瘤的异型性 3.掌握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 4.掌握良、恶性肿瘤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 5.掌握肿瘤的命名原则 6.熟悉肿瘤的肉眼、形态特点 7.熟悉常见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 8.了解肿瘤的病因和发病学 三、重点: 1.肿瘤的异型性 2.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3.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4.癌与肉瘤的区别 四、难点: 1.肿瘤异型性 2.肿瘤的生长动力学 3.肿瘤的浸润与转移 4.肿瘤的发病学 五、教具或电教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彩色图片、病理显微镜 六、自学内容:观察不同来源良恶性肿瘤的镜下表现 七、相关学科知识:细胞生物学 八、教学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绘图等多种教学手段。利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进行教学,从病例着手提出问题,紧密结合临床,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 1.肿瘤的肉眼形态 5min 2.肿瘤的异型性 5 min 3.肿瘤的生长方式 5 min 4.上皮组织来源肿瘤的镜下表现 15 min 5.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的镜下表现 15 min 6.同一组织来源的良、恶性肿瘤的镜下区别 10 min 7.上皮组织来源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10 min 8.根据要求自行阅片 10 min 9.提出作业要求并演示作业方式 10 min 10.实验作业(绘图) 15min 讨论题 1、作出病理诊断? 2、推测分析胃、肝、淋巴结、大网膜、肠系膜及卵巢之间的病变关系

肿瘤干细胞与肿瘤耐药

内容摘要:【关键词】抗药性;肿瘤;肿瘤干细胞 肿瘤治疗的主要障碍是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未治愈或复发后的肿瘤对多种从未使用过的药物也产生耐药,从而使肿瘤治疗的效果得不到显著提高。对肿瘤耐药发生机制的研究和寻找开发逆转耐药的药物是当前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1~3],许多研究者陆续从实验中找到并分离出肿瘤干细胞,并提出肿瘤干细胞假说,这种新的肿瘤发生模型很好地解释了药物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原因。现介绍其耐药的机制及对策,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指导。 【关键词】抗药性;肿瘤;肿瘤干细胞 1 肿瘤干细胞的发现和研究进展 干细胞表达 abcg2,它可以将荧光染料 hoechst33342 泵出细胞外而不被染色,其它细胞不具有此功能,因此可以用荧光染色技术结合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选,没有荧光的那群不被染色的细胞叫sp细胞。sp细胞已经在成神经细胞瘤、乳腺癌、肺癌和恶性胶质瘤细胞系中被分离鉴定出来[7]。有实验进一步证实了sp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有限的成熟能力。从肿瘤细胞系中分离出sp细胞,体外培养后发现它能产生sp和非sp两类细胞,移植给小鼠后能使小鼠形成移植瘤,而非sp细胞不能[8,9],故认为cscs存在于sp细胞群中。 肿瘤干细胞具有很多正常干细胞所具有的特性,干细胞之所以能够保持永生性是因为它具有活跃的dna修复能力、高表达三磷酸腺苷结合盒(atp 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体、耐药、抗辐射、抗凋亡等特性。为此肿瘤干细胞就有可能也拥有耐药特性。 2 肿瘤细胞的耐药产生机制 肿瘤细胞耐药性形成因素主要包括:药物靶标的突变或过表达、使药物失去活性以及使细胞内药物减少等。目前对肿瘤细胞耐药产生机制有四种模型:经典的模型认为一个或多个肿瘤细胞获得基因突变后产生耐药,化疗后这些耐药的克隆仍存活并增殖;而基于cscs 学说的理论则认为,肿瘤中存在 cscs,它表达abc 转运蛋白,因此cscs及其子代细胞具有天然的抗化疗药物的能力而得以存活使肿瘤复发;第三种“获得性耐药”(acquired resistance) 模型认为 cscs 表达abc 转运蛋白,能避免化疗药物的杀伤存活下来,之后cscs及其子代细胞获得突变如点突变、基因扩增或基因激活,从而产生耐药性[10];第四个是“内源性耐药”(intrinsic resistance)模型,该模型认为肿瘤中的干细胞和各种已分化的细胞均具有内在的耐药性,故化疗对它们作用不大或没有作用,结果肿瘤无限生长。这四个模型均不能单独圆满地解释肿瘤耐药问题,肿瘤耐药性的产生可能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以前研究发现[11]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对 imatinib 的抗性与染色体易位 t(9; 22)(q34; q11)有关,但这并非 imatinib 产生耐药的唯一原因。最近有实验证明 imatinib 既是 abcg2 的底物,又是其抑制剂,这使它更容易被表达 abc 转运蛋白的干细胞排出[12~14]。 肿瘤耐药机理还包括许多其它因素,如cscs处于静息期,而大多数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或分裂期细胞,导致耐药。体外研究发现,将bcr/abl阳性细胞阻止在g1/s期后,imatinib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并无明显影响,说明 imatinib 对分裂期细胞是有效的[1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集中到了cscs 和耐药关系上,并且发现不同的cscs表达相应的耐药基因,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启发。如前列腺癌cscs 表达abcg2,保护cscs不受化疗药物影响,产生耐药,导致疾病复发[16]。 3 克服肿瘤耐药性的对策 目前肿瘤治疗的难题之一就是肿瘤复发,不能完全根除。抗肿瘤药物一般只能作用于处在细

肿瘤侵润和转移讲课教案

肿瘤侵润和转移

肿瘤侵润和转移 重庆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叶秀峰 概念:肿瘤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原发肿瘤,通过各种转移方式,到达继发组织或器官得以继续增殖生长,形成与原发肿瘤相同性质的继发肿瘤的全过程。 临床实践观察各种肿瘤转移的客观现象,认识到肿瘤转移主要是通过淋巴道、血道和种植等途径转移。但某些肿瘤转移的特异性和某些器官对转移癌的“易感”性,不能完全用解剖学的观点解释。 历史: 1889年Peget就提出了“种子—土壤”学说,认为肿瘤的转移是特殊的肿瘤细胞(种子)在适宜的环境(土壤)中生长发展的结果。 1929年 Ewing就以器官的血液、淋巴的引流方向来解释转移的发生。 1952年 Luclee注射鳞癌细胞于兔的股静脉或肝静脉内,相同情况下,在肝内的转移灶总比肺内多。许多学者也作了大量研究,提出了相似的结论,这一“特殊亲和”现象已为人们所认识,但其机制至今仍在探讨之中。 肿瘤转移包括原发肿瘤扩展浸润、肿瘤细胞脱离、转送和继发性生长等环节。 肿瘤浸润和肿瘤转移是互有关系的不同病理过程。 肿瘤浸润是肿瘤转移的前提,但并不意味着有浸润就必然发生转移,然而肿瘤转移必定有浸润。 肿瘤浸润是肿瘤细胞粘连、酶降解、移动、基质内增殖等一系列过程的表现。肿瘤转移步骤为: 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瘤群体→浸润并在周围间质中生长→突人脉管系统或腔道(如浆膜腔)并被转运到达靶组织→穿透毛细血管或毛细淋巴管壁并在基质中不断增生→形成新的继发瘤 第一节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 一、肿瘤多步骤转移机制 各种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是相似的,它们包括以下步骤: (一)早期原发癌生长 在原发肿瘤生长早期,肿瘤细胞生长所需的养料是通过邻近组织器官微环境渗透提供。 (二)肿瘤血管形成 当肿瘤直径达到或超过1~2mm时,经微环境渗透提供的营养物质已不能保证肿瘤细胞的生长。此时,向肿瘤提供养料的血管逐步形成。 (三)肿瘤细胞脱落并侵入基质 部分肿瘤细胞能分泌一种物质,使粘附因子的表达受到抑制,从而增加肿瘤细胞运动能力,使其从原发肿瘤病灶上脱离形成游离细胞。这些脱落细胞通过分泌各种

肿瘤防治知识讲座教案

肿瘤防治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1.让学生了解肿瘤是发生的,是怎么分类。2.使学生懂得如何预防。 主要内容: 一、肿瘤的概念 二、肿瘤的发病情况和趋势 三、肿瘤的病因 1.肿瘤预防 2.各种肿瘤常见症状与就诊指南 3.肿瘤的综合治疗 四、肿瘤的概念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它生长旺盛,常呈持续性生长。 分类: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部位:全身各大器官、组织均可发生 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和趋势 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和趋势 上述结果提示,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我国人口的死因已发生了根本变化,恶性肿瘤等非传染性、慢性、中老年性疾病已成为中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和趋势 2005年,我国每年有106万左右癌症新发病例,同时有106.7万左右良性肿瘤新发病例,两者合计约有212.7万,即肿瘤的全国发病率约在1.65‰左右;全国肿瘤患者总数约为450万人左右(0.35%) 这8种癌症死亡人数约占全国癌症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为我国癌症防治重点! 男女性恶性肿瘤发病前十位肿瘤(占86%) 五、肿瘤的病因 肿瘤的四大病因 1、化学因素 2、物理因素 3、生物因素 4、遗传因素

化学因素 1、烟草 全世界每年新增肺癌病人60万,98%的肺癌病人吸过烟,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20倍; 烟草 吸烟导致的癌症:肺癌、唇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胃癌、膀胱癌、胰腺癌、肾癌,乳腺癌、宫颈癌 化学因素 2、食物烹调中产生的热裂解产物 总称为:氨基咪唑并氮杂芳烃(又称杂环胺类化合物) 分为四大类:喹啉、喹喔啉、吡啶的衍生物,含氧化合物 广泛存在于煎烤的动物性蛋白。 化学因素 3、致癌药物 第一类:肯定致癌药物:硫唑嘌呤、甲基环己亚硝脲、环磷酰胺、噻替派等。 第二类:可能对人致癌药物:阿霉素、环己亚硝脲、氮芥、顺氯氨铂、盐酸甲基苄肼、非那西汀、氯霉素 化学因素 4、稠环芳烃类化合物 煤焦油、重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木馏油等——皮肤癌、阴囊癌(二战英国男童扫烟囱)化学因素 5、亚硝胺及亚硝酰胺类化合物 来源:泡菜、腌菜 不需要活化的直接致癌物 化学因素 6、职业性致癌物 ①无机物类:砷及化合物、铬的6价化合物、石棉(滑石粉); ②有机物类:苯、沥青、烟焦油等。 ③芳香胺类:联苯胺 ④烷化剂:芥子气、二氯甲醚 煤液化、炼焦、炼铝、染料、橡胶、硬木家俱、靴鞋、 钢铁造业等。 生物因素 1、霉菌及植物产生的致癌化合物 黄曲霉菌——黄曲霉菌素,肝癌的主要因素。 花生、玉米、高粱、小米、大米等含量较高。(粮仓,发霉食物) 生物因素 2、病毒 肝炎病毒与肝癌 EB病毒与鼻咽癌、淋巴瘤 HPV与宫颈癌 HTLV与T淋巴细胞白血病 放射因素:电离辐射与肿瘤 伽玛、紫外、红外、微波、无线电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