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海岛型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区域合作研究_郑耀星

海岛型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区域合作研究_郑耀星

海岛型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区域合作研究_郑耀星
海岛型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区域合作研究_郑耀星

海岛型旅游地空间竞争与区域合作研究

3

郑耀星1

,林文鹏2

,储德平

1,3

(11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福建福州350007;21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上海200234;

31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3本文系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建设项目(J50402)。

[收稿日期]2008-10-30

[作者简介]郑耀星(1955-),女,福建罗源人,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区域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E 2mail :zhyxing6@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3470427.html, ;林文鹏(1973-),男,福建漳浦人,上海师范大学城市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储德平(1976-),男,安徽潜山人,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讲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发展研究。

[摘 要]近年来,作为滨海旅游发展的延伸,海岛旅游研究

已成为国内外旅游研究重要领域之一。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海岛型旅游地有较为相似的旅游资源、重叠的客源市场以及相当的重视程度,同时,其资源特色、发展环境、市场定位、发展条件、政策条件、介入机会等竞争因素差异较大,这些都决定了海岛型旅游地之间是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对立统一关系。本文以福建省4个特色海岛———海坛岛、湄洲岛、鼓浪屿、东山岛为例,从分析4个特色海岛的概况入手,重点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空间竞争优势,最后提出海岛型旅游地区域合作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海岛型旅游地;空间竞争;区域合作;福建[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12-0058-05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滨海旅游发展迅速,并已成

为世界旅游业发展最主要的专项旅游形式。海岛旅游作为滨海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滨海旅游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加勒比海、地中海、太平洋、印度洋和东南亚的世界上许多海岛已经开发成为著名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我国海岛旅游开发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目前,海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区市的一些沿海岛屿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旅游开发。

关于海岛旅游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国内外旅游研

究者的极大重视。国外学者主要研究海岛旅游的区域影响、旅游地演化、旅游规划与管理、可持续开发等方面,目前研究的重点就是可持续旅游和海岛旅游危

机管理等方面[1-6]

。在区域旅游竞争力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对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理论研究和方法研究

进行了有益的探讨[7]

。在个案研究方面,保继刚(1991)等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了滨海沙滩旅游地的空间竞争问题,指出不同类型的旅游地影响其

空间竞争的主导因素和结果是不一样的[8,9]

。可见,近十多年来,国内诸多学者对海岛旅游进行了积极探讨,研究多集中于海岛旅游的资源评价、市场分析、开发模式、区域影响、空间结构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关于海岛型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研究目前尚不足。

福建省滨海旅游开发总体规划课题组调研时发现,福建省海岛旅游开发尽管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开发层次不够、合力不强、形象不突出、精品缺乏、恶性竞争时有发生等。本文以福建省沿海4个特色海岛———海坛岛、湄洲岛、鼓浪屿、东山岛为例,从分析4个特色海岛的概况入手,重点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空间竞争优势,最后提出海岛型旅游地区域合作的可行性策略,以期对我国海岛型旅游地的开发与管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2 研究区概况

福建沿海分布着1546个岛屿,这些岛屿有海景、沙滩、礁景、石景、港景、山景、林景、洞景等自然景观,也有庙宇、渔港、渔村、海堤、军事遗迹、民俗风情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色明显,吸引力强,旅游开发价值大。其中,厦门鼓浪屿、莆田湄洲岛、漳州东山岛、福州海坛岛是福建省海滨带开发

条件最优的4个特色海岛[10]

4个特色海岛地处我国东部沿海,面向台湾省,背靠福建省,既是福建建设东部蓝色滨海旅游带的核心竞争力资源,也是海峡旅游合作区的西岸与东岸交流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海坛岛位于福州市的平潭县,湄洲岛位于莆田市的秀屿区,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为厦门市辖区,东山岛位于漳州市的东山县。

4个海岛型旅游地在各自区域旅游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东山岛旅游业是东山县的重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旅游业是东山岛的主导产业,2005年旅游收入占全县G DP的5011%。厦门市2005年旅游总收入对G DP 的贡献率是2219%,旅游业已成为厦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而鼓浪屿是厦门市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旅游景区。莆田市2005年旅游业总收入相对于G DP的比重大约是10%,其中,湄洲岛接待量占莆田市旅游总接待量的60%以上,其对莆田市旅游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海坛岛旅游业收入相对较低,只相当于G DP的212%,这与其目前的开发水平和交通条件有很大关系。3 4个海岛型旅游地空间竞争优势比较

影响区域旅游竞争优势的基本因素包括旅游资源条件、客源市场条件、旅游开发条件、旅游政策条件、旅游发展环境、介入机会等,这6个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区域旅游竞争力系统[11]。311 旅游地发展环境比较

从海岛旅游发展外部环境来看,福建海岛旅游发展受到来自加勒比海、地中海、太平洋、印度洋和东南亚地区等世界上许多已开发非常成功著名海岛的冲击,同时还受到来自国内其他省份海岛旅游开发的竞争压力。表1表明,在全国5个沿海海岛地带中,福建省海岛在资源禀赋、主导功能上有一定优势,在区域可进入性、适游时间、开发水平、产品体系方面竞争优势一般,在品牌知名度、游客感知度方面处于劣势。在区域内部的社会经济环境方面,鼓浪屿依托城市的经济环境最好,海坛岛依托的福州市尽管经济水平较高、产业结构合理,但是由于与所依托城市交通不便,辐射作用受到限制,其依托作用难以得到足够体现。湄洲岛、东山岛分别所依托的莆田市、漳州市经济支持水平一般。

表1 中国沿海岛屿的区域竞争力比较

沿海

岛屿

资源

赋存

开发

水平

适游

时间

区域

可进入性

主导

功能

产品

体系

品牌

知名度

游客

感知

评价福建海岛较好一般6个月

较好(沿海高速

公路全线贯通,

且畅达性好)

民俗旅游

宗教旅游

海滨观光

海滨度假

一般低低海南海岛很好很好全年

较好(环岛高速

公路全线贯通,

且畅达性好)

海滨观光

海滨休闲

海滨度假

较完善较高高

“珠三角”海岛较好一般7个月

一般(高速公路

虽贯通,但畅达

性较差)

观光游览

休闲度假

疗养避寒

较完善一般一般

“长三角”海岛一般一般4个月

一般(仅浙江沿

海有高速公路

贯通)

都市观光

海滨观光

商业旅游

一般低低北方海岛一般较好2个月

较差(沿海高速

公路尚未贯通)

海滨度假

海滨观光

一般一般一般

表2 4个旅游地社会经济环境比较

依托

城市

人均G DP

(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

纯收入(元)

产业结构

比例福州市230881275751971118∶4710∶4112

莆田市131901106944861413∶5313∶3214

厦门市49027164036230211∶5419∶4310

漳州市137161144046902416∶4016∶3418

资料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

312 旅游地开发条件分析

表3显示,鼓浪屿的旅游地开发条件的各项指标都是最好的,这说明鼓浪屿海岛旅游开发比较成熟和成功。东山岛在资源保护、开发状况方面有一定竞争优势,但是基础设施和其他配套设施比较薄弱。湄洲岛和海坛岛

资源特色突出,但是其他条件处于一般水平。从4个海岛与旅游相关的级别称号来看(表4),鼓浪屿具有世界级地位,湄洲岛具有国家级地位,东山岛和海坛岛具有省级地位。

表3 4个海岛旅游地开发条件比较

海岛名称资源特色资源丰度交通条件开发状况配套设施旅游承载量(人)环境保护

鼓浪屿突出高好高好25000良

东山岛较突出较高一般高一般18000良

湄洲岛突出较高一般中中16000一般

海坛岛突出较高差较低一般28000一般

表4 4个海岛与旅游有关的级别称号

海坛岛湄洲岛鼓浪屿东山岛

与旅游有关的称号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自然遗产

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

国家4A级景区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省对外开放旅游经济区

妈祖文化发祥地

国家5A级景区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中国“音乐之岛”

全国文明旅游风景区示范点

国际花园城市

国家4A级景区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

国家生态示范县

总体评价省级地位国家级地位世界级地位省级地位

313 旅游地资源特征分析

海岛型旅游地是我国沿海分布较为广泛的一种“资源型”旅游地类型,其四周被海水环绕,是地球上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紧密结合和相互作用以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海洋开发和国防活动的地带,所以形成了特殊的生态系统和文化系统[7],造就了一大批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比如自然景观一般有海滨沙滩、造型岩石、山海天象、海珍特产等,人文景观一般有宗教景观、军事景观、现代人造景观(海堤)以及其他社会文化景观等。

表5 4个海岛旅游资源及其特征比较

旅游地

优良级旅游资源

自然人文

总体特色主题形象产品形式

海坛岛半洋石帆、石人坛、仙人井、三

十六脚湖、海坛湾、坛南湾

五福庙、鳄鱼峰碉堡海蚀地貌

海蚀地貌

博物馆

海滨度假、海上休

闲、生态观光

湄洲岛湄屿潮音、日纹坑沙滩、鹅尾

山神石园、鹅尾山沙滩、黄金

沙滩、九宝澜沙滩

妈祖祖庙、湄洲妈祖石像、湄

女风情

妈祖文化

民俗文化

东方麦加

民俗文化、滨海度

鼓浪屿日光岩、观海园沙滩等菽庄花园、皓月园、钢琴博物

馆、风琴博物馆、华侨植物引

种园、天主教堂、各类建筑物

音乐文化、建

筑艺术文化

海上花园

海滨度假、海上游

乐、音乐体验、建

筑考察

东山岛马銮湾、金銮湾、风动石、乌礁

湾沙滩、塔屿等

关帝庙、天后宫

生态环境

关帝文化

海上绿洲

滨海休闲、滨海度

假、海滨观光

福建省沿海海岛有着较为相似的自然景观形态,一般都拥有海湾沙滩、海蚀景观、象形山石、岛中奇湖等自然旅游资源。但是4个海岛在自然旅游资源特色上又存在差异,海坛岛海蚀地貌甲天下,东山岛以岛屿自然生态环境占优,鼓浪屿的整体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闻名,湄洲岛的海滨沙滩具有相对优势。4个海岛人文景观也有相似之处,多数海岛都有宗教景观等,如东山岛有关帝庙、天后宫,湄洲岛有妈祖祖庙,海坛岛有五福庙,鼓浪屿拥有天主教堂等。进一步比较,4个海岛之间的人文特色差异显著,湄洲岛享有“妈祖文化”这一世界级品牌,鼓浪屿的音乐文化、建筑艺术文化等是其特色,东山岛已打造出“关帝文化”这个特色。因此“形似而神不似”是对4个海岛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表5)。

314 旅游地客源市场条件比较31411 4个海岛游客感知度分析

游客感知度大小是旅游地客源市场条件优劣的重要体现之一。从表6可知,鼓浪屿游客感知度最高,达到61127%,说明鼓浪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好,湄洲岛其次,海坛岛和东山岛游客感知度比较低,游客感知度都不及鼓浪屿的一半。

31412 4个旅游地客源市场来源分析

4个旅游地同为福建海岛型旅游地,旅游客源有相当部分的重叠,调查发现(图1),省内主要以福州、闽南、周边地区为主,省外主要以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和北方市场为主要客源市场,但各客源市场的构成比例在这

4个旅游地中又有大小之分。其中,鼓浪屿作为开

发比较成熟的旅游地,已形成了省内、省外、境外市场的多元化客源市场格局,省外市场是主要客源市场,约占36%。湄洲岛作为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宗教性旅游地,境外市场(主要是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市场)所占份额超过厦门,但是省内市场仍是其主要客源市场。东山岛和海坛岛的旅游业仍处于起步向发展的过渡阶段,属于省内知名的国家级旅游地,其省内市场份额都超过了70%,说明这两个旅游地在省外的影响力还很小。同时,海岛旅游地的客源市场也遵循距离衰减规律,鼓浪屿客源市场受其知名度影响,距离衰减规律主要反映在省外市场。湄洲岛由于其宗教信仰的缘故,所以对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境外市场有定向吸引力,但是其省内市场和海坛岛、东山岛一样,客源市场主要来自本市和周边县市,省外市场主要是华东市场、华南市场以及周边省份。

表6 

福建省海滨带最值得游览的海岛抽样调查

岛屿票数

占问卷的比例

序号

厦门鼓浪屿91961127%1莆田湄洲岛70847120%2福州海坛岛43629107%3漳州东山岛

421

28107%

4

资料来源:福建省滨海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抽样调查数据。

图1 4个海岛型旅游地客源构成抽样调查

315 旅游地政策条件比较

政府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旅游地旅游业发展速

度。福州市确立了“一心、二轴、三圈、十二区”的旅游产业布局,其中,海坛岛位于福州滨海旅游发展轴

线上,并作为福州市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分区[12]

。莆田市努力构建“一大品牌、三大节庆、五大系列、七大精品线路、八大精品”的旅游产品体系,这些产品体系中的核心构成都包含着湄洲岛妈祖文化资源和

海岛景观资源[13]

。厦门市制定了“一心、二带、三片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其中“一心”就是重点建

设鼓浪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4]

。漳州市确立“以滨海度假探秘旅游为龙头,以市区文化商贸旅游为中心,以山地生态观光旅游为辅助,构建3个旅游产业

带”的旅游产业布局目标,东山岛与漳州国家地质公

园是当地3个旅游产业带的龙头[15]

。可见,海坛岛在4个旅游地中享有的政策条件是最差的。316 旅游地介入机会比较

旅游地的可进入性是旅游地介入机会的关键。福建沿海高速公路全线开通为海岛旅游的开发提供了条件,但是4个旅游地的区域内部交通状况参差不齐。鼓浪屿交通条件最好,与依托城市空间距离最近,仅有1千米,并且依托城市拥有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湄洲岛其次,其与依托城市相距42千米,轮渡班次较多,并且岛内交通相对完善。东山岛和海坛岛距离依托城市距离分别达116千米、128千米,距离都较远,尽管海坛岛的依托城市福州拥有机场,但是进岛水上交通班次少,并且景区内交通设施落后,交通条件在4个海岛中属最差。

另外,旅游地宣传促销又是扩大介入机会的重要手段。4个海岛都拥有不同程度的知名度,但是市场营销的力度、方向存在很大差异。鼓浪屿通过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多次举行重大的国际性旅游节庆活动和会展活动、尝试实行网络营销等手段,在塑造产品形象和旅游地知名度上效果显著。湄洲岛全力打造妈祖文化品牌,每年都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加强对澳门、台湾以及东南亚市场宣传,已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东山岛充分利用生态海岛的优势,积极加入到区域旅游合作,尤其是加强与厦门、深圳的合作,旅游知名度正逐步得到提高。海坛岛由于在当地经济中产业地位不突出,尽管拥有“海蚀地貌”这一独特资源,但是知名度有限,在对外宣传、营销方面还有待加强。4 4个海岛型旅游地区域合作的可行性策略

4个海岛型旅游地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竞争

优势,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4个海

岛的旅游合作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实现优势资源互补,形成特色旅游产品,打造福建海岛旅游整体形象和品牌,提升福建海岛旅游的知名度,在更大范围内赢得市场。411 健全沿海海岛旅游发展的管理体制

福建省已制定出我国第一个省级滨海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一个健全的旅游管理体制,海岛旅游开发存在严重的诸如海岛旅游资源浪费、主题形象不明、省内的恶性竞争、条块分割开发等现象。因此,建立健全的旅游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海岛(滨)旅游开发的管理机构和相关管理制度,提升海岛(滨)旅游开发中的区域和部

门协调能力,是解决海岛旅游开发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关键。

412 突出特色,形成区域海岛旅游总体形象充分挖掘福建海岛旅游资源的本底特色与形象元素,塑造福建海岛总体旅游形象。利用鼓浪屿的音乐文化和建筑艺术文化、湄洲岛的妈祖文化和民俗文化、海坛岛的渔村风情和海蚀地貌、东山岛的关帝文化和海岛生态等特色,构建鼓浪屿、湄洲岛等景区品牌,鼓浪屿海峡旅游节、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节等节庆品牌,最终形成“闽风岛韵,魅力福海———海峡西岸海岛游”旅游总体形象。

413 实行一体化的营销管理

加强福建沿海地区市场促销的协作,打破各地分头营销宣传的状况,达到推广整体形象和共建福建海岛旅游带的目的。4个特色海岛利用各种大众媒体宣传、旅游节庆活动、公共关系传播、市场促销活动等统一宣传福建4个特色海岛,共筑旅游信息平台、共同开发旅游客源市场、统一制定旅游服务标准,实行区域旅游宣传和营销一体化战略,共同打造福建沿海海岛旅游品牌。在本区域内促销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区域协作的范围,加强省际区域促销协作,在海岛旅游促销方面加强与广东、浙江、台湾和港澳等地的联系,共同构筑无障碍中国沿海海岛旅游合作圈。

5 结论与讨论

福建沿海4个海岛型旅游地有较为相似的旅游资源、重叠的客源市场以及相当的重视程度,但同时其资源特色、发展环境、市场倾向、发展条件、介入机会等竞争优势差异较大,这些都决定了海岛型旅游地之间是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对立统一关系。

(1)4个海岛自然旅游资源相似,地理位置相邻,客源市场重叠以及旅游业都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这些因素都决定了4个海岛型旅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

(2)由于4个海岛的旅游资源特色鲜明,经济发展背景差异较大、旅游功能和主题形象差异性大,即4个海岛型旅游地是一种非替代性竞争关系;

(3)在健全福建海岛旅游发展体制的基础上,突出4个海岛的特色优势,实行一体化的营销管理战略,形成福建省特色海岛的整体形象。

[参 考 文 献]

[1] Hall C M.T rends in ocean and coastal tourism:the end of the last

frontier?[J].Ocean&Coastal Management,2001,44(4):601-

618.

[2] W ong P P.C oast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 outheast Asia:relevance

and less ons for coastal z one management[J].Ocean&Coastal

Management,1998,38(1):89-109.

[3] W ood R E.Caribbean cruise tourism,G lobalization at sea[J].

Annals o f Tourism Research,2000,27(2):345-370.

[4] Agarwal S.Restructuring and local econom ic development:

im plications for seaside res ort regeneration in S outhwest Britain[J].

Tourism Management,1999,20(5):511-522.

[5] Leatherman S P.Beaching rating:a methodological app roach[J].

Journal o f Coastal Research,1997,13(2):253-258.

[6] S im on Jennings.C oastal tourism and shoreline management[J].

Annals o f Tourism Research,2004,31(3):899-922.

[7] 陆林.国内外海岛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地理科学,2007,

27(4):579-586.

[8] 章锦河,张捷,刘泽华.基于旅游场理论的区域旅游空间竞争

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2):248-256.

[9] 保继刚,梁飞勇.滨海沙滩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竞争分析:以

茂名市沙滩开发为例[J].经济地理,1991,11(2):89-92. [10] 马勇,郑耀星,等.福建省滨海旅游开发总体规划[R].武汉: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2004.12.

[11] 窦文章,杨开忠,杨新军.区域旅游竞争研究进展[J].人文地

理,2000,15(3):22-27.

[12] 马勇,郑耀星.福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R].武汉:湖北大学

旅游发展研究院,2003.

[13] 郑耀星,储德平.莆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R].福州:福建师

范大学旅游规划设计中心,2006.

[14]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与德国欧洲旅游研究所.厦门市旅游发展

总体规划[R].厦门市旅游局,2002.

[15] 北京达沃斯景观规划设计院.漳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R].

漳州市旅游局,2002.

A Study on the Spatial Competition and R egional

Cooperation in Island2type Tourism Destinations ZHE NG Y ao2xing1,LI N Wen2peng2,CH U De2ping1,3

(11School o f Tourism,Fujian Normal Univer sity,Fuzhou350007, China;21Institute o f Tourism,Shanghai Normal Univer sity, Shanghai200234,China;31School o f Management,Zhejiang Univer sity,Hangzhou310058,China)

Abstract:As the extens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astal tourism, study on island tourism has become one of im portant fields of tourism research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But within certain regional scale,island2type tourism enjoys m ore similar tourism res ources,overlapping tourism2tenerating market and considerable degree of attention.Meanwhile,com petitive factors such as res ource features,enviornment for development,market positioning,developing condition and accessibility differ greatly.All these determine that the relationship am ong island2type tourism destinations is both spatial com petitive and regional cooperative.Based on an in2depth case study of four island res orts in Fujian Province,namely,Haitan Island,Meizhou Island,G ulangyu Island and D ongshan Island,the paper em phatically makes a com parative analysis of their spatial com petitive advantages.Finally feasible tactics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am ong island2type tourism destinations are put forward. K ey w ords:island2type tourism destination;spatial com petition; regional cooperation;Fujian

[责任编辑:宋志伟;责任校对:吴巧红]

旅游地理学的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门学科。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标志着中国旅游地理学进行系统研究的开始。 在讲当前热点之前,先简单说一下过去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哪些方面。根据有关学者对1998—2004年期间的论文进行统计梳理,发现期间我国旅游地理学者们的精力主要集中于旅游资源与区域开发,这一方面的论文比重占了42.16 %;另外关于旅游市场、旅游者行为、旅游影响、综述、旅游环境等内容的研究也有所增长,其他内容的研究则处于低迷状态。 根据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8-2009年核心期刊范围内以“旅游”和“旅游地理”为关键词模糊检索以及对《旅游管理》、《旅游学刊》和《旅游科学》2009年的论文进行梳理总结,我觉得以下几个问题应该是旅游地理当前的热点问题: 热点之一:产业融合 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是一个热点,同时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其中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是当前众多旅游学者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课题。 创意产业目前在国外是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旅游业作为以满足人们愉悦需求为根本目的的时尚产业,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宣传促销,都与创意产业密切相关。随着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与创意产业结合,积极探索两者融合的途径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文化创意植入到旅游业中,用文化创意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创意产业如何迅速与旅游融合发展,可以从旅游商品开发、旅游项目策划与旅游营销等几个角度切入:旅游商品开发(特别是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旅游项目策划(主题公园)、旅游营销(节庆营销、影视营销——青岛啤酒节、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似水年华乌镇、印象)等。 总结: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论是对于旅游产业还是创意产业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可以预见,作为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结晶的创意旅游将是未来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对创意旅游的开发和研究,理所当然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关注的热点。 在这种产业融合中,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也是最近研究比较多的一个话题。这里就不做详细阐述,大家可以看看钱静的《北京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探析》这篇论文。 热点之二: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即旅游环保问题(生态旅游、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人类对旅游资源开发的客观规律的无知与违背,致使许多景区生态环境恶化,加之缺乏科学有力的经营管理,人为地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十分严重,形势严峻,所以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急需解决。于是很多旅游学者都开始关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但从近年来的论文研究方向上看,主要集中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以及分析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其保护策略,这些文章或泛泛而谈或集合具体景区加以解

泉州旅游景点介绍

泉州市介绍 泉州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地处福建东南部,辖鲤城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永春县安溪县、德化县和金门县等九个区域。人口800万人,其中回、蒙、畲等42个少数民族十余万人。居民通用闽南方言。泉州风物民情古朴精深,别具一格。儒、释、道三教并盛,互为融合。泉州是海外华侨、华裔、台港澳同胞的主要祖藉之一。 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千米以上大山有455座,主要分布在德化、永春、安溪和南安的部分山区。戴云山脉从东北部向西南延伸,主峰海拔1856米,有“闽中屋脊”之称。境内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由中山、低山向沿海丘陵、盆地平原过渡。泉州海岸线曲折蜿蜓,大部分为基岩海岸,总长约421公里,有湄州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及萧厝、崇武、后渚、梅林、石井等14个港口。 泉州地跨中南两个亚热带,即戴云山西北部常年温暖、常绿阔叶林带和东南部常年湿热、有短期干旱的亚热带雨林带。 泉州常年雨量充沛,境内溪流多达34条,总长1620公里,水资源相当丰富。泉州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高,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丰富,加上雨量充沛,堪称“闽南大温床”,对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糖、油、麻、林、果、茶等经济作物极为有利,是乌龙茶、桂元、柑桔的全国生产基地。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产量较大的鱼类有20多种。浅海滩涂面积118万亩。盛产牡蛎、蛏、蛤、螺、海带、紫菜等贝、藻类。主要有铁、猛、金、煤、石英砂、花岗岩、高岭土、地热、矿泉水等20多种。 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27处。泉州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古以来各种宗教兼容并存,东西文化交汇荟集,特别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诸多宗教遗迹构成一道独特的人文景现,颇具历史和艺术价值。 特产有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德化瓷器、惠安石雕、木偶头、老范志万应神曲、料丝花灯、清源茶饼、永春老醋、永春纸织画。等等。 别称:桐城

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区别

2016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区分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该文件指出,将加强统筹协调,加大项目、资金、政策等的支持力度。 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概念区别

基本情况 袜艺小镇,地处诸暨新老城区交接处,依托沪昆高铁、浙赣铁路和诸暨三环线的有利位置,是大唐镇上的一个“镇中小镇”。大唐袜艺小镇规划面积 2.96平方公里,其中水面78亩,建设用地1162亩。小镇紧扣打造“供给侧经济新模式”为核心,提出了“重构袜业、重塑大唐”战略目标,以转型升级作为主线,推进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结构和增长方式结构的调整。从而达到“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目标。并提出“把大唐打造成为全球唯一的以袜子为图腾的一个特色小镇,力争成为全球最先进的袜业制造中心、最顶尖的袜业文化中心和全球唯一的袜业旅游目的地”的愿景。 建设模式 小镇在规划过程中,紧扣“袜业”主业,通过与诸暨市域总体规划、城市发展规划、大唐草塔小城市规划、大唐袜业发展规划等有机衔接。明确了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驱动”,项目、资金、人才“三方落实”的建设规划。确定了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的投资方案,统筹推进工业、文化、旅游、时尚等项目建设。通过产业平台的搭建,从智能制造、原料和机器研发、创意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从微笑曲线的两端进行延伸;从做强“美丽经济”出发,做到文化、旅游、生态和特色小镇建设相互结合、相得益彰。通过袜业制造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着力打造融“智能、商贸、旅游、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小镇。 现有基础 2015年,大唐镇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浙江省科技型企业7家、净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限上服务业企业33家。2015年大唐镇生产袜子80.2亿双,同比减少5.7%,完成销售79.3亿双,同比减少4.2%。但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7.6亿元,增长3.8%,财政收入7.94亿元,增长9.74%。 发展目标 小镇重点规划建设“智造硅谷、时尚市集、众创空间”三大区域,预计到2017年,可实现产值150亿元,税收3.6亿元,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入驻企业495家,全年接待游客近24万人次。

旅游小城镇的业态规划——古镇项目

旅游小城镇的业态规划——古镇项目 业态规划是的重点之一。无论是面向本地消费者还是旅游者,旅游小城镇必须得有足够的休闲业态才能留住人,才能吸引消费者消费,才能具有活力。本文将从休闲业态角度进行梳理,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尝试建立古镇类旅游小城镇的休闲业态配比关系,以及核心商业区规模与客流量、消费力的关系,从而指导现实中的开发与建设。 一、休闲业态的类型 作为以旅游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休闲业态,绿维创景通过梳理,认为旅游小城镇的业态主要包括旅游商品类、餐饮类、休闲娱乐类、宾馆客栈类、演艺类和服务配套类六大类。

二、从旅游小城镇案例看业态配比 (一)从国内旅游小城镇案例看休闲商业业态配比 1、大理古城 大理,文献之邦,拥有1200年历史的南诏古国,有30余年的近代旅游发展史。大理古城总营业面积3万平方米,核心商业区面积为2万平方米。2014年,共接待游客918.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5.01亿元,人均消费1470元。 (1)商业业态 大理古城业态,按照商铺面积分,商品经营占46%,服务及配套占37%,餐饮业占7%,休闲娱乐占10%。 大理古城业态,按照商铺数量分,商品经营占80%,服务及配套占7%,餐饮业占8%,休闲娱乐为5%。

2、丽江古城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丽江古城至今有将近30年的旅游发展史,22个少数民族聚集,6200多户,3万多人。丽江古城总商业经营面积3万平方米,核心商业区面积约1.6万平米。2014年,接待游客1731.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8.38亿 元,人均消费1377元。 (1)商业业态 丽江古城的业态,按照商铺面积分,商品经营占46%,餐饮酒吧占17%,休闲娱乐占1 0%。 丽江古城商业街业态分布(按数量分)比例

旅游规划空间布局

旅游规划空间布局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Chapter 4 旅游空间布局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 1.了解旅游规划空间布局有关理论; 2.掌握旅游规划空间布局的原则、方法和主要模式。 4.1旅游地空间布局的内涵 1.定义 是通过对土地及其负载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分区划分,各区背景分析,确定次一级旅游区域的名称、发展主题、形象定位、旅游功能、突破方向、规划设计以及项目选址,从而将旅游六要素的未来不同规划时段的状态,落实到合适的区域,并将空间部署形态进行可视化表达。 2.旅游地空间布局的两个环节 空间布局包括两大环节:功能分区和项目选址。 3.旅游地空间布局三个层次 空间布局分成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4.2旅游空间布局的相关理论 4.2.1 发展理论 1.增长极理论 (1)增长极理论的内涵 增长极又称发展极或增长中心,最先是指围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一组具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工业。增长极理论认为,在地理空间上经济增长不是均匀发生的,而是以不同强度呈现点状分布,增长中心通过

各种渠道引起周围地区经济增长。增长中心不仅本身迅速发展,而且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增长。该理论最先用于解释工业部门的发展,后来逐渐用于区域研究和区域规划。 (2)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在对区域旅游进行发展布局时,将那些旅游资源价值大、区域条件好、社会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旅游地或旅游城镇作为旅游增长极来培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开发,并以此来带动其他旅游地、旅游点的发展。简言之,就是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努力培养旅游发展的增长极,借此带动整个区域旅游的发展。也称为据点式开发。 2.梯度理论 (1)梯度理论的内涵 梯度是指事物的空间分布在一定方向上呈现有规律的递增或递减现象。梯度理论认为,极化效应,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辐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低梯度地区的发展,回程效应遏制低梯度地区的发展。 举例:北京,极化效应大于辐射效应;上海,辐射效应大于极化效应。 (2)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旅游发展的梯度是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递增或递减现象,其表现往往是由中心城市或重点旅游地向周围呈递减分布。这就要求我们在旅游规划布局时,考虑到旅游发展的梯度,遵循其发展规律。

旅游地理学重要文献

国外著名旅游地理学家推荐重要文献 杰弗里·沃尔(Geoffrey Wall) (in alphabetical order) 1. Ashworth G J, Tunbrdge J E. The tourist-historic city. London: Belhaven Press, 1990 One of the first texts to draw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urban heritage and still among the best books on the topic. 2. De Kadt E(ed). Tourism: passport to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The first five chapters constitute one of the earliest and most incisive statements on tourism as it pertains to developing areas. 3. Graburn N H H(ed). Ethnic and tourist arts: cultural expressions from the fourth worl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6 A handsome book drawing attention to tourism and cultural change through ethnicity and souvenirs. 4. Gunn C. Tourism planning. New York: Crane Russack, 1979 Although greatly modified in subsequent editions and perhaps superceded by other texts, drew serious attention to the need for tourism planning. 5. Mathieson A, Wall G. Tourism: economic, 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 London: Longman, 1982 The first book to provide a broad dispassionate perspective on the consequences of tourism. Although now almost 20 years old, still widely consulted. 6. McCannell D. The tourist: a new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Schocken Books, 1976 An important although occasionally obscure book because of its attempts to provide a conceptual base for topics such as attractions, authenticity and semiotics. 7. McIntosh R W, Goeldner C R.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and philosophies. New York: Wiley, 1972 A basic text which has stood the test of time and influenced many students. 8. Mowforth M, Munt I. Tourism and sustainability: new tourism in the third world. London:Routledge, 1998 A new book which is among the most perceptive of recent offerings and may stand the test of time. 9. Murphy P. Tourism: a community approach. New York :Methuen, 1985 Although the ecological analogy is somewhat overdrawn, an important document on tourism planning with greater emphasis on process than Gunn.

香港十大旅游景点介绍

香港十大旅游景点介绍(TOP 10 ) TOP 1 太平山顶(The Peak ) 太平山顶俗称山顶,雄居香港岛的西部,海拔554米,是港岛最高的山峰。游览太平山,可以乘车从公路盘旋而上太平山顶。不过,更多的游客喜欢选择登山缆车,因为它是前往山顶既快捷又极富游览价值的交通工具。香港夜景 当夜幕降临之际,站在太平山上放眼四望,只见在万千灯火的映照下,港岛和九龙宛如镶嵌在维多利亚港湾的两颗明珠,互相辉映。香港的心脏中环地区,更是高楼林立,显示着香港的繁华兴旺。太平山也因此成为观赏香港这颗东方之珠”美妙夜景的最佳去处,跟日本函馆和义大利那不勒斯(拿坡里)并列为世界三大夜景之一。太平山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成为人们到香港的必游之景点。建议旅客于下午前往山顶,参观各展览馆后已是黄昏,便可欣赏香港夜景。 虽然乘坐登山缆车是最快捷的方法,建议乘坐巴士登山,沿途可欣赏山下的景致,过后乘坐缆车下山。 相关图片: 香港迪斯尼乐园(Hong Kong Disneyland )

香港迪斯尼乐园位于大屿山竹篙湾,占地126 公顷,背靠北大屿山、面向竹篙湾,是全球第五个以迪斯尼乐园模式兴建、迪斯尼全球的第 一个主题乐园,中国第一个迪斯尼主题乐园。 香港迪斯尼乐园由华特迪斯尼公司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合作发展,发展项目包括迪斯尼乐园式的主题乐园,两间酒店及乐园内各式各样的购物、饮食娱乐设施。香港迪斯尼乐园里包括有:美国小镇大街、明日世界、探险世界和幻想世界。园内将兴建两间酒店:维多利亚式的香港迪斯尼乐园酒店和迪斯尼好莱坞酒店共拥有1,000 间房间供游客入住。 游客可以在这个奇幻国度共享欢笑:在乐园里找到他们最心爱的迪斯尼人物;在探险世界里亲身感受亚洲及非洲地区的原始森林旅程;在明日世界里尝试充满科幻奇谈及现实穿梭的太空幻想,还可以在香港迪斯尼乐园酒店举办真正迪斯尼特色的婚礼;在迪斯尼好莱坞酒店里感受30-40 年代荷里活黄金时期的魅力。游客在乐园内亦可享用到亚洲各地的菜式。乐园内除了有中西式餐厅外,更有其它亚洲特色美食,包括点心、明炉烧味以及多种中国地道美食等。 相关图片:

旅游小城镇的景区化设计手法

旅游小城镇的景区化设计手法 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旅游小城镇的景区化设计手法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目前国内旅游小城镇在规划设计和建设经营上存在很多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小镇旅游主题化差异不明显,文化特色不鲜明,或休闲产品不够创意创新,旅游核心产品不具有核心吸引力。 一个好的旅游小城镇本身就是一个景区,当休闲已经成为这个城镇、村庄的一种生活方式时,会吸引大量的游客驻足观看、游览、体验。形成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两相宜的意境。因此旅游小城镇的打造,关键在于景区化打造手法的运用。 作为国内一流的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绿维创景从上百个旅游小城镇案例的规划设计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打造方法和模式,本文将就景区化设计手法方面的经验进行分享。 完整的景区开发建设,是一个严谨而专业的流程,需要经历资源评价、文化内涵挖掘、景区总体定位、产品体系设计、规划总体布局、建筑景观设计落地等多个步骤。旅游小城镇要实现景区化打造,前提是要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资源进行评价与整合,通过资源的整合及文化的挖掘明确小镇的旅游总体定位及产品谱系,选择相应的景观设计模式,在景区总体规划布局及功能分区的框架下,按照传统景观打造手法进行景观核心及景观节点的设计,如入口形象设计、核心广场设计、夜景照明设计、景观小品设计、绿化植被设计等。 绿维创景的景区化打造手法,聚焦于景区设计模式指导下的总体布局规划及传统的景观节点设计手法升级。 一、四大景区化设计模式 景区化打造的关键,是要将旅游要素有机结合到旅游小城镇的环境当中,这首先需要将景区化设计模式加以总结,形成一种基本指导思路并加以运用。绿维创景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的四大景区化设计模式: 自然生态式:这类小镇一般处于独特的地形地貌区,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景观资源。其打造应以自然景观环境为背景,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强调原生态的环境景观,景观设计为画龙点睛之笔,对于人工景观的打造应强调遵循中国古典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设计理念,最终形成城景共融、人在景中、景在城中的氛围。主题营造式:这类小镇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形成某种主题,如滑雪小镇、温泉小镇、滨海小镇等。对其打造,应强调主题式的设计,整体建筑和小镇环境都应该体现主题内容,整体上形成鲜明的主题形象。 文化体验式:该类小镇的旅游活动以艺术文化体验为主,如中国传统的古镇古村,或是现代的壁画小镇、动漫小镇等。其空间体验的尺度可以小到一条休闲商街,也可以大到整个空间环境,从建筑的文化符号到整个小镇的肌理形态,构成了完整的文化体验氛围,在打造时应突出有韵味的文化空间体验。 互动游乐式:有些小镇以某项大型活动或赛事为主要吸引物,以协调人与主要的活动场地关系为主,游客参与性强,如法国的勒芒小镇、西班牙的隆达斗牛小镇等。打造时,应注重游线的设计及游客互动游乐的体验。 二、五大景区化打造要素 旅游小城镇所包含的要素多种多样:小镇入口广场、形象大门、游客服务中心、教堂寺庙、博物馆、主题广场、商业步行街、公园绿地、游乐场、滨水空间,除

旅游地理文献分析

旅游地理文献分析 张欢 (宁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分析中外旅游地理学发展现状和学术动态,结果显示中国旅游地理学经过30年发展取得了较多成果,但还是落后于国外,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旅游地理学今后发展中应注意的三大问题。 关键词:旅游地理文献分析人文地理研究方法 旅游地理是人文地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也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区域、国家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并在世界各国发展迅猛,成果与问题相伴而生,这就需要涉及这一领域研究的先驱--地理学者发挥本学科在旅游地理学研究中的积极作用。 1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旅游地理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所以要先了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状况,然后在这个大背景下再分析旅游地理的发展。 1.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扩散及人类社会活动空间结构的一门近代科学(大百科全书)。从其定义可看出人文地理学主要是以人地关系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和空间组织。然而在当今,环境变化已是最重要的全球性研究主题,美国生物学家卢伯辰科认为“21世纪是环境(科学)的世纪”。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也理所应当地参与到环境变化研究之中,重点研究人地关系中“人”的行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就使得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开始走向以人本主义为主导的,重视社会人与社会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重点也从环境(特别是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特别是自然人)的影响研究,转向人(特别是社会人)与环境(特别是社会地理环境)的互动研究[1]。 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多元化,并逐渐由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走向定性定量相结

旅游小城镇的评定标准_绿维创景

旅游小城镇的评定标准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Design Institute Ltd.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旅游小城镇的评定标准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旅游小城镇,是产城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也是小城镇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之一,无论是对于旅游产业发展还是城镇化进程来说,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层面也对这一发展模式给予了支持,提出来要加快推动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而这离不开旅游小城镇评定标准的制定。2014年,受北京市旅游管理委员会委托,绿维创景编制了《北京市旅游小镇评定标准》,本文将就此项目过程中的一些研究心得,加以提炼概括,以期为后续旅游小城镇的创建和管理提供借鉴。 一、界定旅游小城镇的关键因素 旅游小城镇应具备基本的三个条件:一是至少要具备一个AAA级以上旅游区(或相当于一个AAA级以上旅游区)的资源当量和市场接待规模;二是旅游产业的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需达到5%以上(旅游业为支柱产业);三是旅游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8%以上(发达国家旅游的就业带动率一般在10%以上,选取这个数据的80%为标准点)。绿维创景从旅游小城镇的概念及旅游小城镇建设、管理、运营等角度出发,立足旅游开发、城镇化体系构建、产业发展三大视角,提出界定旅游小城镇的八项重点——产业体系、吸引力架构、基础设施体系、人居环境、社区参与与居民受益程度、管理系统、保障体系、市场影响力。 (一)三大视角 1、旅游开发视角 顾名思义,旅游小城镇是以旅游功能为重点的综合区域。在开发时应立足市场需求,从旅游的舒适化、人性化、休闲化角度,以实现旅游产业升级发展为目

干货-旅游小镇休闲商业街区规划要点

旅游小镇的街区是旅居混合的休闲街区,可以区分为: 1. 综合商业服务街区 以综合性的商业服务为主,提供购物、餐饮、休闲、商务等综合的生活旅游服务功能,以及酒店、宾馆、客栈等游客居住场所。商业街主要分为紧凑型和舒展型。 2. 商住混合街区 除了旅游商业服务之外,还提供小镇居民常住功能。 3. 休闲养生特色居住街区 街区居住对象多为停留时间较长,具有养生养老需求的特殊游客,商业服务配套应针对这一群体,进行专项设计。 4. 普通居住街区 居住对象为小镇居民,商业配套服务对象多为小区居民。 二 街区规划设计理念 1.交通慢行,人车分离的街区交通 小镇街区主要满足游客步行的需求,应限制机动车穿行,在保证安全、自由及没有公害干扰的同时满足消防通行功能。按照车辆管理方式的不同,可将街道分为完全步行街、半步行街和非步行街。 2.尺度适当,建筑风格统一

小镇街区的尺度应当较一般城市小,形成宜人的步行尺度,控制在2~20米,街道高宽比保持在舒适的比例,小镇的路网密度应较大。同时,应严格控制两侧建筑,在建筑风格上,应采用当地特色风格,建筑层数一般设置为1~2层。 3.商业配置合理,空间多变利用 小镇街区在空间营造上,应结合当地地势地貌,富于变化,一方面,通过支路、广场、休闲空间及主题景观等手法,在视觉和感觉上拓展空间范围,增强游客体验;另一方面,通过下沉、延伸、挑台等多种处理方式,增加游憩拓展空间,实现景观价值的最大化利用,以增加游客承载量。 4.景观细节精致,独具文化魅力 成功的景观会使空间结合更具有个性特点,小镇街区设计应主题突出、文化独特。街区环境除了自身沉积的文化内涵,还要对历史文化元素进行提炼、升华和再创造,以建立景观的可识别性。同时要注重夜景系统的打造,夜间氛围的营造应遵循点线面的景观原则,点上注意特定氛围的营造,线上注意主要建筑轮廓线、水岸以及道路的氛围,增加旅游小镇独特的魅力。 5. 旅居结合的设施配置 旅游小镇的设施配套不同于一般小镇,根据街区的不同类型,有不同的配置原则。综合商业服务型街区满足本地居民与游客的商业服务需求;商住混合型街区以居住功能为主,辅以旅游服务功能;休闲养生特色居住街区则提供游客的长期居住服务配套;普通居住街区与其他小镇的居住街区规划原则一致。 三 街区设计“五化手法” 旅游小镇商业休闲街区在旅游规划设计中可以运用“五化手法”。 1. 特色差异化

旅游小城镇的规划方法

旅游小城镇的规划方法 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旅游小城镇的规划方法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一、旅游小城镇发展的四大症结 (一)法规标准不完善 虽然我国目前已经有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相关法规,但并未针对旅游小城镇指定实施细则。由于旅游小城镇在诸多方面的特殊性,目前已有的城乡规划标准难以指导其规划建设,突出体现为: 用地指标:小城镇用地指标是以常住人口进行统计的,而游客属于流动人口范畴,没有相应的用地指标,导致无地可用: 用地分类:旅游小城镇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旅游建设用地,依据小城镇规划相关规范,难以进行细分,也难以进行分类控制; 建设标准问题:小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标准,在城市的基础上有适当的降低,但对于一个高品质的旅游小城镇来说,旅游服务设施却往往要比一般性城市设施的建设标准还要高。 (二)历史风貌难保留 尺度宜人、特色鲜明的小镇风貌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但是,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保护和发展小镇特色建筑和特色空间却难度很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风格开始蚕食小镇的传统街区,导致小镇历史风貌逐渐丧失,出现千城一面的结果。同时,部分旅游小城镇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容易走入大拆大改大建的误区,破坏性的建设导致小城镇风貌发生不可逆转的巨变。

(三)环境设施压力大 旅游小城镇的环境承载压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旅游旺季时,游客对环境与设施造成的压力。游客量是随季节波动的,旺季时大量游客涌入旅游目的地,旅游设施供不应求,对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二是设施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旅游设施建设往往倾向于选择景观条件或资源条件最好的地段,但目前有许多旅游设施建设标准不高,设计水平低下,导致旅游资源的破坏。旅游设施运营过程中,企业往往也不愿意在三废处理上进行投入,导致部分企业排污超标,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四)主题特色不鲜明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小城镇的需求大大提高,对旅游小城镇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许多旅游小城镇的建设水平仍然较为滞后,旅游产品缺乏特色,文化特征不够鲜明,或者是同一主题重复建设,或者简单的模仿照搬,缺乏创新。 例如,许多地区依托丰富的温泉资源,建设温泉小镇,但人气却大相径庭,关键就在于一些小镇不注重地方文化的挖掘,没有将文化特色注入小镇的建设,造成温泉旅游产品品质较低,缺乏吸引力。 二、旅游小城镇规划的五大对策 (一)特色鲜明、文化为魂 旅游小城镇,以文化及小镇风貌为主要体现特征,文化加小镇风貌就形成了其作为景区的一个前提。其中,文化是旅游小城镇的核心吸引力所在,也是其发展的灵魂。要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小城镇,就应该首先挖掘文化、梳理文化,确

旅游小镇的规划

旅游小镇的规划 “旅游小镇”的商机何在? 旅游地产的兴起,是旅游小城镇特别是旅游城市开发的一个主动力。将旅游区域开发与城市经营全面结合起来,是能够形成政府资金来源和企业利润构成的关键。 旅游小镇开发,实际上,就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大多数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基本模式。因此,国家给予小城镇建设大量的资金、土地等等政策支持。特别重要的是,小城镇的土地,不仅仅为国有土地开发,还为集体土地流转开了口子,是一个地产领域的缺口。 但是,小镇开发中,房地产价格非常低,本地居民购买力不强,商业性房地产企业不太有兴趣。 只有旅游房地产,对于拥有旅游资源的小镇建设而言,意味着巨大的商机――因为旅游房地产的卖家,不是本地居民,而是全国各地的度假游客和度假房地产投资人。 以地价获取的小镇土地为依托,面向全国乃至国际销售风景旅游地的度假物业,利差极大,一旦销售成功,获利丰厚。这就是旅游小镇提供的商机! 将旅游区域开发与城市经营全面结合起来,在大理、丽江、昆明等地,已经得到实践,并走在了云南旅游地产的前列。高尔夫地产成为最经典的样板,激励着房地产商的极大热情。 云南省建设厅总规划师韩先成先生指出,以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为前提,通过商业化理念运作,云南的旅游地产一定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这就是云南旅游第二次创业的钥匙之一――以地产撬动旅游产业的运作模式――城市经营与旅游结合的主要节点。 旅游小镇的分类 旅游小镇,就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小镇。我们将其细分为资源主导型、旅游接待型和生态观光型三类。 1、资源主导型旅游小镇 即自身拥有旅游资源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小城镇。这类小镇为特色镇,主要为古镇,特别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具有非常好的古镇风貌,形成了旅游吸引力,古镇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古镇的特色建筑、风水情调、民俗文化等,都吸引着观光和休闲游客。而依托古镇开发的仿古旅游房地产项目,在丽江、大理都非常成功。

1994_2003年我国旅游地理研究文献及其评价_马秋芳

收稿日期:2004-09-06; 修订日期:2004-10-10 作者简介:马秋芳(197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E-mai l:mqf0714@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3470427.html, 1994)2003年我国旅游地理研究文献及其评价 马秋芳,杨新军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通过搜集1994)2003年5地理学报6、5地理研究6等10种期刊发表的旅游地理文献,将10种期刊分为两大类,从文章的数量、基金资助、研究涉及区域、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中国旅游地理10a 来的研究进展状况和特点。关键词:旅游地理;文献;地理期刊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05)01-0092-04 0 引言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理学研究成果急剧增加,高质量的论文愈来愈多,刊载旅游地理论文的刊物不仅数量在增长,版面也在不断扩充。刊载的旅游地理文献中,鲜有立足刊物视角研究我国旅游地理研究态势的论文,尤其缺乏对近10a 多种刊物的旅游地理文献的综合分析。基于此,本文选取5地理学报6、5地理研究6等10种国内主要地理期刊,对其1994)2003年刊载的旅游地理文献进行统计分析,试图找出中国旅游地理10a 来的研究进展状况和特点,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旅游地理研究。 部分学者总结了我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郭来喜等对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1];陆林对国外的5旅游研究纪事6(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等3种刊物和国内的5地理学报6等12种期刊在1980)1993年发表的文献作了分析,反映旅游地理学研究现状[2];刘锋将我国旅游地理学发展划分为初始(1979)1985年)、发展(1986)1992年)和深化(1993年))3个阶段,并阐述了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和成绩,对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进展以及旅游地理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述评[3] ;吴必虎等基于问卷分析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旅游地理学进展进行了研究[4];汪德根等研究了5地理学报6、5地理研究6、5地理科学6、5自然资源学报6在1980)2001年发表的旅游地理类论文,对其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5];张宏梅等对5旅游学刊6在1999)2003年发表的论文及其运用的研究方法作了全面细致的分析[6]。基于前人研究,本文通过CNKI 清华同方和维普数据库对旅游地理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并查阅相关资 料,运用Exc el 和SPSS 等统计分析软件,对国内5地理学 报6等10种地理期刊的旅游地理文献进行统计分析。 1 统计分析与比较 本文将这10种地理期刊分为两大类,以便更好地分析我国10a 来旅游地理研究特征:?类为5地理学报6、5地理研究6、5地理科学6、5自然资源学报6;ò类为5经济地理6、5人文地理6、5地域研究与开发6、5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6(原5地理学与国土研究6)、5干旱区地理6、5热带地理6。分别从期刊的载文数量、论文经费来源、文章研究区域、研究方法和内容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111 载文数量分析与比较 载文数量为指定时间内期刊载文的绝对数量。通过表1和图1可知:1)不同期刊登载的旅游地理文献在数量上呈现差异。两类期刊在1994)2003年发表的旅游地理文献数量的比例将近1B 8(101B 769)。2)两类期刊所载旅游地理文献数量都有一定增长,但增长速度不一致。第ò类增长速度快,而第?类增长不明显。故旅游地理文献总量增长与第ò类期刊旅游地理文献数量增长存在高度相关性。地理学期刊上发表的旅游地理文献总量逐年增长,特别在1998年后有一个快速增长(由1998年的60篇增加到1999年的101篇)。陆林对1980)1993年12种地理期刊(另包括5自然资源6和5山地研究6)旅游地理文献数量的统计结果是220篇[2] ,相隔近10a,文献数量增长到870篇。旅游地理文献快速增长的历程与我国旅游业飞速发展过程相匹配,得益于1998年后地理学者不断承担有影响的旅游规划设计项目。 第21卷 第1期 2005年1月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Geo graphy and Geo-Infor mation Science V ol.21 No.1Januar y 2005

旅游小城镇

旅游小城镇--小城镇的特色化发展之路 2013-1-21 11:04:38绿维创景字号:T|T 小城镇与旅游小城镇 原标题 《旅游引导的产业集群化与新型城镇化》研究报告成果节选(六) 旅游小城镇--小城镇的特色化发展之路 小城镇建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完善城镇体系、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也是大多数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基本模式。绿维站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结合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认为具有消费聚集、产业聚集、人口就业带动、生态优化、幸福价值提升作用的旅游业,将成为引领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 (本文已于2013年1月21日,在中国旅游报第12版刊载,欢迎阅读。更多研究成果,敬请持续关注。) 绿维创景策划《把握黄金机遇期,以旅游助推新型城镇化》专题 点此进入专题 费孝通先生在《小城镇,大问题》中,从社会学的角度,将小城镇界定为以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比农村社区高一层次的社会实体的存在。从城镇化的角度,绿维认为小城镇是人口(非农业)、产业(非农业)、文化、基础设施、社会服务等元素,在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一定区域内聚集,形成的社会经济综合体。按照大多数专家的研究,小城镇主要有人口少于20万的小城市、县城、一般建制镇及集镇四类。 旅游小城镇,就是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能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旅游产业占有一定比例的小城镇,是在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双重因素推动下产生的。

旅游产业的“消费搬运”及“产业集聚”是旅游小城镇形成的前提;特色化,是旅游小城镇建设的要点;泛旅游产业整合是旅游小城镇发展的核心。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旅游小城镇 旅游小城镇开发的关键要点是要走特色化发展之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自然资源特色化 旅游小城镇不同与城市,往往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利用滨海、温泉、森林、冰雪、湖泊、地质等等资源,很多小城镇发展成为了知名的旅游小城镇。比如,海南的滨海小镇、黑龙江的滑雪小镇亚布力镇、北京的温泉小镇小汤山。 (二)文化特色化 文化特色的挖掘,主要体现在四个层次:(1)心态文化层:主要指当地的一些价值观念、审美情绪、思维方式等;(2)制度文化层:主要由各种社会规范构成;(3)行为文化层:包括民风民俗以及一些地域特色;(4)物质文化层:是在物质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比如建筑文化、当地曲艺等。 (三)产品特色化 资源与文化最终都要转化为可观赏、消费与体验的产品。特色化产品是旅游小城镇构建核心吸引力的基础,也是区别与其他城镇的比较优势。比如平遥的大院建筑、阳朔的“印象刘三姐”、丽江的特色酒吧和咖啡吧等。 (四)业态特色化 从旅游要素的角度看,业态主要是指食、住、行、游、购、娱、体、疗、学、悟等。其特色化就是突破传统方式,为游客带来全新感受。比如对餐饮来说,可以采取以下特色化方式:餐饮 + 现场制作(让游客亲身体会特色餐饮的制作过程)、餐饮 + 娱乐表演(让游客在品味美食的同时欣赏当地特色的文化表演)、滨水餐厅(借助湖景、水景的各类餐厅)、水上船餐厅(船上餐饮、品茶、饮酒)、屋顶餐厅等。 (五)风貌特色化 风貌,能刺激游客在进入旅游小城镇后第一时间对其产生印象。因此,风貌的特色化,

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案例解析

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案例解析 小城镇建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大多数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基本模式。山合水易认为旅游地产的兴起,是旅游小城镇特别是旅游城市开发的一个主动力。将旅游区域开发与城市经营全面结合起来,是能够形成政府资金来源和企业利润构成的关键。旅游小镇开发,实际上,就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建设。 一、旅游小镇的特点 (一)环境优美。山合水易认为对旅游小镇而言,环境是一张王牌。正是有别于大城市的喧嚣,景区周边的小镇能给游人平时无法感受到的自然环境,使其具有大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本地特色。任何一个旅游小镇均有当地的一个独有特色,彰显本地的民俗文化,推广本土风情和当地特产。 (三)历史文化。文化是最能引起的共鸣的产品,浓厚的文化张力无限。 (四)旅游服务。建设旅游小镇,“旅游”的开发固然非常重要。一套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既是方便顾客,也能规避各方面对旅游小镇的“破坏”。 二、旅游小镇的分类 (一)资源主导型旅游小镇 即自身拥有旅游资源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小城镇。这类小镇为特色镇,主要为古镇,特别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具有非常好的古镇风貌,形成了旅游吸引力,古镇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古镇的特色建筑、风水情调、民俗文化等,都吸引着观光和休闲游客。 (二)旅游接待型旅游小镇 著名自然风景景区,一般都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在这些旅游目的地的周边,形成的人口聚居地,就是旅游小镇。这一类小镇,本身不是景区,但是自然生态环境都很好,最重要的在于,这里是旅游集散地,是接待建设的重点区域,这就是接待型旅游小镇。这类小城镇通常为远离旅游中心城市的著名风景区重要门户和游客主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小城镇依托地理优势,开展旅游接待工作。接待型旅游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开发的最佳区域,既可以开发旅游商业房地产,又可以开发旅游度假房地产。 (三)生态人居型旅游小镇 最为大量的旅游小镇,是生态环境非常好,以生态人居为特色发展的小镇。这类小镇一般处于中大型城市周边,距离城区较近。这一区域内的生态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发展的极佳目标,是旅游休闲小镇最广泛的目标。此类小城镇以接待城市休闲居民,开展农业观光等乡村为主,进一步发展为生态休闲小城镇。 旅游小镇规划设计之青海湟源古城镇改造案例 核心规划: 湟源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河上游,隶属西宁市。至西宁市区45分钟,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研究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研究 木永顺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本文提出了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分析了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回顾了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ourism geograph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geography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foreign tourism geography, development trend of foreign tourism geography, development trend of tourism geography in Chin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ourism geography. 关键词:旅游地理学;发展;研究 Keywords: geograph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research 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二、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关系。 1、与地理学的关系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两者都是这门学科发展的前提。从旅游活动的行为性质讲,它是偏向于社会文化的,因此旅游地隶属于人文地理学。但旅游资源的自然部分自然地理学也要研究,讨论自然旅游资源离不开自然地理学,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是一项产业,因此经济地理也要研究它。 2、与旅游学科的关系 可以认为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旅游学科的边缘学科。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等。都是旅游地理学的平行姐妹学科,他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来研究旅游活动这个复杂多面的社会经济现象。与这些平行学科比较,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特点是在空间上进行综合。3、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知识如园林学、建筑学、经济学、环境学、交通运输学、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古典文学、美学、心理学等。旅游地理研究这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三、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史回顾 1.二战之前 旅游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富有阶层生活内容有了初步的规模,,随着价廉的组团旅游的出现参加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出游的距离越来越远。在这种情况下,旅游研究随之开始,地理学这旅游的研究在当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主要在关于地理环境的区域研究中撰写导游材料、旅行指南之外,最有价值的工作在旅游土地利用研究。且局限于小尺度范围。代表人物是麦克莫理。 2.二战之后至60年代 过去了的战争气氛、恶化的生活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使得发达国家国内旅游需求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