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辽宁现代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辽宁现代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辽宁现代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辽宁现代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辽宁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农业发展新阶段,其本质要求是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用现代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的经营手段推进农业发展、用新型的农民经营农业。辽宁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省和主要农产品供给省,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辽宁乃至全国对主要农产品的需求,而且是实现辽宁农业持续增产、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关键词:辽宁;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辽宁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现代农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作为农业大省,辽宁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仍显不足。“十一五”时期,辽宁省地方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所占的比重均不足1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金融资金投入不足。目前,辽宁农村地区金融主体主要是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撤离,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网点不断减少。其次,信贷资金流失严重,农村金融机构存贷比不仅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呈下降趋势。再次,农村金融产品数量较少,金融服务的种类较为单调,基本上只有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农民的金融福利水平低,很难分享金融改革和发

中国联通承建国内首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落户“菜乡”

中国联通承建国内首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落户“菜乡” 7月1日,作为向建党95周年的献礼,由联通承建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在“蔬菜之乡”山东寿光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 该基地围绕“互联网+现代农业”主题,将农业产业链中的选种、育苗、种植、流通、销售各环节纳入云数据和物联网管理,并与现代企业管理、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应用结合,直观地向农业开发企业、农民进行演示和培训交流。 示范基地从5月17日“电信日”开始筹建施工,以智慧农业演示温室大棚为主体,搭载了寿光联通与北京云洋数据共同推广的农业大数据智能精准采集与农业可视化平台。依托联通网络整合了空气温湿度采集、土壤温湿度采集、智能放风控制、智能卷帘、光照远程感测、二氧化碳检测、智能水肥控制、远程监控等十多项最前沿的信息化应用。 同时,智能温室围绕低碳、节能、环保的建设标准,在国内首次使用高密度、防火和保温性能优越的EPS新型空腔模块材料,采用更加节省土地资源的建设工艺,可较以往大棚提升35%的耕种面积。智能演示温室以信息化平台直接将大棚蔬菜的产、销两端整合到高智能化、高自动化的物联网管理系统中,是目前国内信息化应用功能最全、技术最先进的农业信息化演示大棚。 拥有多项大棚技术专利的山东省农业技术专家彭忠田对笔者说:“基地的智能温室个头虽不大,但通过完善的模块化数据采集和管理,为农业生产端提供了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为市场端提供了完整的产品追溯信息,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2015年底,中国联通与农业部在北京签署了“共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这一战略潍坊联通以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发源地寿光为试点,结合当地土地“两改”和蔬菜大棚换代升级进行智慧农业信息化推广,收到了积极的市场响应。潍坊联通负责人张志辉称:“我们通过信息服务搭台让农民兄弟当主角唱好农业戏,与当前电商换市战略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和淘宝村推广产生了共鸣。建设期间吸引了来自河北、辽宁等全国各地包括农业专家、企业及政府部门负责人在内的众多学习参观者前来交流,推广效果非常明显。”(人民邮电报)

辽宁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及原因

辽宁经济发展不平均的表现及原因 辽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龙头,在享有天辽地宁的美誉时,区域经济发展也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 以辽宁省14个省辖市作为研究的基本区域单元,这些地区1992-200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测算的指标,对区域经济差异的特征进行分析。利用标准差来测算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用变异系数来测算相对差异,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到,1992年以来,辽宁省内的绝对差异在不断增大,但是差异增长速度已经逐渐放缓。相对差异除了在1994年有小幅下降外,其余各年都呈扩大趋势。从1996到2000年的五年里,绝对差异总的增长幅度达到46.1%,平均增长速度约为9.%%,相对差异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48%,即绝对差异的平均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相对差异。对1992年和2000年辽宁各市的人均GDP 与同年全省的均值做离差,并计算比率,有关数据得到如下结论:(1)省内经济发展的集中程度增加。辽宁省14个市中,1992年人均GDP高于全省平均值的有7个,恰到半数;而2000年,这一数量减少到4个,其余贝个市的人均GDP都较全省平均水平低。这种数据分布,反映了这些为数不多的城市的人均GDP处于相当高的水平,而且这些数据加大了数据整体的离散程度,即几个经济发达地区沈阳、大连、鞍山、盘锦对于全省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2)最发达地区与最落后地区的差距在不断增大。从比率来看,1992年,全省比率最高的盘锦市(1.774)与最低的朝阳市(0.448)相差1.326;到2000年,比率最高的大连市为1.834,最低的朝阳市仅为0.228,差距增加到1.606。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分析其原因,从三个地区的比较来看,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沿海地区得益于国家政策倾斜机遇,借助后发优势,经济水平与中部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地区GDP总量和地区人均GDP水平仍略低于中部地区。中部是以老工业基地为核心的城市群,经济基础雄厚,2010年中部地区人均GDP为56694元,沿海地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 农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 1.1 农业科技创新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的需要 进入21世纪初,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科技实力的竞争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农业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浪潮正在世界各国全面兴起。在这场新的农业科技浪潮中,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都在制定实施新的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改革农业科技体制与运行机制,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抢占农业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这既对我国农业科技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提供了迎头赶上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入WTO后的过渡期,农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使国内市场国际化,而且使国内农业国际化。在世界农产品和贸易方面,对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的需求比重会提高,对农产品卫生和质量标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是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措施。 1.2 农业科技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现代农业的典型特征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这些都依赖于

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和支撑,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已成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离不开现代农业科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农业科技创新是解决我国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只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的调整,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我国的经济安全。 2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在大多数领域仍落后于发达国家10~15年,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近几年,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已经提高到了45%,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都在75%以上,德国、法国、英国等甚至达到90%,以色列也达到了90%以上,世界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农业科技的创新。我国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率也比较低,据资料显示,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取得科技成果6 000多个,但转化率不足50%,真正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模板格式.doc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模板 格式 为贯彻落实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宁市武鸣区2018年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的通知》有关文件精神,推动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水平,夯实“生态乡村”和产业富民的产业基础,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以高楼村为核心,创建广西镇级现代特色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为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思路和“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科技推进、产业特色高效”的原则,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主线,以生态生猪为主导产业,以核心区公共基础设施、主导产业核心基地建设和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为重点,围绕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基本要求,强化物质装备建设、科技人才支撑、政策扶持引导,创新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理念,建设广西乡、村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示范引领城区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设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建设目标。根据《南宁市武鸣区2017年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南武政办〔2017〕123号)要求,争取1-3年时间,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楼村建立镇级武鸣区灵马镇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带动本获得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实现核心区单位面积产值处于全区先进水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拓展区高20%、比辐射区高20%、比所在镇高25%。 (二)基本要求。一是基础设施完善。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基地主干道路实现硬化,水利设施实现涝能排、旱能灌。设施装备达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无害化安全生产条件,管理服务设施齐全。二是产业格局基本完善。基地基本形成以生态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基本形成以生态辣木种植为主导的特色农业,未来三年,辣木产业从种植到加工将逐步规模化、规范化。目标辣木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建成配套百吨规模辣木鲜叶制茶加工厂(8条生产线);建成生态循环养殖辣木鸡规模化示范基地(百亩规模,包含种鸡、蛋鸡、肉鸡养殖);建成配套辣木饲料加工厂支持循环养殖;建成辣木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以种植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形成“一元为主、多元发展”的格局,集产后加工、科普教育、示范带动等多种功能。三是经营组织化程度高。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立良好的“公司+基地+农户”等运行机制,专业化统一服务、统一投入品、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产品收购,规模经营主体生产规模占总规模的90%以上,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四是农产品

当前经济形势下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十大优势

当前经济形势下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十大优势[摘要]2014年以来,辽宁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各项政策措 施,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坚持把简政放权作为突破口,用改革创新提升发展活力,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认识和把握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形势,既要看总量、看增速,也要看结构、看质量,既要看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也要看物价、就业,作全面综合的研判。经过近些年的较快发展,辽宁省已经形成十大发展优势,这十大发展优势叠加在一起,能够保证我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并确保年初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全面完成。 [关键词]经济形势;辽宁省;经济发展;十大优势 1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后续效应 2003年以来,辽宁作为东北振兴战略的中心,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得到较多的优惠政策和发展要素,今后后期效应还会继续显现,并且会更加强劲,这是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 2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 这种后发优势,主要体现在商业机会多和商务成本低。外国资本、东南沿海资本纷纷看好辽宁,南资北上、外资北上的势头迅猛。辽宁省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13年达到290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与东南沿海当年的开放相比,辽宁多了一个南方资本。2013年辽宁从省外引进资金8800多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据统计,现在有120多万南方人在辽宁投资兴业。国内外投资已经成为推动辽宁发展的重要力量。 3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初期效果开始显现 目前,辽宁已经形成了三大区域发展战略,这就是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和突破辽西北。其中,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这两大国家级平台,极大地提升了辽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极大地振奋了全省人民的精神。以大连为龙头的沿海六市即将发挥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形成开发开放的新局面。以国务院批准设立大连金普新区为契机,加大支持力度,组织编制好新区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沈阳经济区八城市也将着力培育连接聚合扩散能力,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和生产要素同城化、一体化发展。辽西北三市也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民生建设、现代农业和重点产业集群建设,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形成活力迸发的新增长区。三大战略实施以来,三大经济板块中的工业园区、工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已经成为辽宁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镇山之宝”。

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10705671.html, 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户俊峰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03期 摘要阐述了科技创新对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意义,分析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业 科学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农业科技发展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意义;问题;对策;中国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62-02 科学技术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源泉,农业科技的发展不仅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农业风险,提高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法宝。但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科技在管理机制、推广体系、农民素质以及科研力量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只有不断创新我国农业科技新思路,提高农业科技在推动过程中的新认识,才能更好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从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来看,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我国早在2001 年印发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中就已郑重提出:“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然要在农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上取得重大突破,促使先进适用技术及时充分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加速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全面向农业渗透,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实现农业生产力水平质的飞跃”[1]。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现代化,而科学技术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不竭动力。 1 科技创新对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1.1 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和高效化,使农业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必然会改变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形成新的产业组合,传统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将逐步转变为高效精细农业,如观光农业、有机农业等的出现,从而适应社会新的产业发展需求。 1.2 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推动农业科技传播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调查 县域强“三农”强 近几年来,辽宁省县域经济异军突起,农业“一县一业”正在形成,县域工业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县城规划建设全面启动。2009年,全省44个农业县(市)生产总值增长2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了一番,新增财政收入占全省财政收入增量的1/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3亿元的县(市)由上年的28个增加到40个。 从2006年开始,辽宁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建设新农村、推动全面振兴的决策,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几年来,全省县域经济保持加速发展势头,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明显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平稳增长,县域经济已经成为全省经济新的重要增长极。正如省长陈政高所言:“随着辽宁振兴的进程,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被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辽宁已经成为全国的投资热点、发展热点、关注重点,在这个大气候下,辽宁的县域经济完全可以干得更好、干得更漂亮。” 辽北不甘落后:观开原现象 地处辽北的开原市曾是个很穷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主要经济指标曾长期徘徊在全省44个县(市)后10名,在2001年时全市生产总值只有18.9亿元,处于全省贫困县的边缘。 如今的开原已成为辽北的明星城市,到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245亿元,是2001年的13倍,从全省第32位跃升到第7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2.2亿元,是2001年的23倍,从全省第33位跃升到第5位;2006年到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实现两个“两年翻一番”的目标;综合经济实力从全省34位跃升到第5位,形成县域

经济发展的开原现象。 2010年5月25日,辽宁省县域经济现场会在开原市召开。辽宁省委书记王珉、省长陈政高亲自带领44个县(市)长,从开原市的工业区建设看到农产品加工基地,从幼儿园看到老年康乐中心,从商业广场看到开原新城。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对开原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开原是辽宁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面旗帜,开原的方向就是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 从排名靠后到全省第七,开原靠什么在短短的几年内实现如此大的跨越?开原市委书记魏俊星说:“开原没有资源,没有优势,但我们靠扩大开放,引进资金,引进项目,引进人才,引进成功的发展模式,实现没有资源打造资源,没有优势创造优势,无中生有,借力腾飞。” 建设工业区是开原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破题之举,但在建设工业园区过程中,开原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资金的短缺和建设用地的不足。 开原打破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传统思维定势,他们挖掘潜力,盘活存量,向关停企业要土地,盘活土地3500亩;拓宽渠道,扩大增量,向城中村和棚户区要土地,置换出工业用地3650亩;利用废弃的37个砖厂、关停的矿山企业、乡镇企业、合村、并屯、并校和复垦土地1.02万亩等,确保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招商的需要。 几年下来,开原市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1.5亿元,高起点、大气魄、科学规划建设了51平方公里的开原工业区。在工业区内规划建设了5平方公里的城市功能区,打造了承载工业化、城市化的工业新城。引进工业地产商,建设标准化厂房,形成产业集群新优势,打造了7个年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突出大项目招商,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65个,超5亿元项目31个。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从2001年的9户发展到402户,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550亿元。现代化的工业新城,是开原没有资源而打造的最大资源。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魏家玺 (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 摘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的增长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农业科技;科技创新 我国粮食安全是建立在稳固的农业科技基础之上的,现代社会对农业科技的要求不但要突破资源环境的限制,还要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十三五”时期是许多农业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也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农业模式、发展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1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现状分析 1.1设施农业发展速度可观。设施农业是一项集高资本、高技术、高劳动、高投入以及高产出等特点为一体的密集型产业。国家农业科技的创新及发展是建立在良好的设施农业发展之上的。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设施农业的面积再创新高,已经突破430万公顷,产值突破10000亿元,农民平均增收达到2300元,新增就业岗位4500多万。其中在温室农业方面,得益于我国自主农业科技的创新和突破,农产品的质量水平提升巨大。 1.2小麦前沿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之一,目前我国小麦前沿相关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部分相关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借助前沿技术,专家培育了100多个符合国家绿色标准的新品种,新品种具有产量高、质量好的特点。从“十二五”开始,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已经开始显著增长,到2016年,已经实现65%的增速。小麦新品种的研发以及农业机械化的双重动力大大推进了农业生产及发展。2016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高达355千克,比世界平均水平还要高出60%,总产量为1.28亿吨t,占世界总产量的17%,居世界第一。1.3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较高。过去由于盲目追求高产,导致大量资源浪费,违背了农业绿色发展的理念。现代农业发展除了要求农产品的整体质量之外,还要注意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数据显示,通过农业科技创新,2017年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7%,基本上达到了品种改良的目的,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也得到优化。 2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2.1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研发支出占国内生 专题论述 现代农村科技2019年第3期 来说,一方面,金融规模对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显著。这主要是因为,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吸纳外部投资的能力较差,农村经济发展对外部资金的需求规模较小。另一方面,农村金融风险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在经济落后地区出现了与经济发达地区完全相反的状况。农村金融风险指数越高,对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拉动作用越明显。这主要是由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低,这是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活动本身就面临着极高的风险。当金融机构收紧贷款业务时,虽然会降低不良贷款比重,但同时也收紧了市场上原本就数量较少的流通资金;增发贷款,相应的不良贷款比重就会显著上升。除此之外,农村金融效率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要明显弱于经济发达地区。从整体上来讲,落后地区的市场资金流通规模小,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少,没有余力进行储蓄。金融机构吸纳到的存款规模本身就有限,转化为贷款的能力自然相应较差。与经济发达地区较为相似的是,金融结构对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样不明显。 综上所述,在农村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下,政府在进行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时,要因地制宜的制定金融改革的适应政策。对于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要着力扩大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扩大金融机构的金融规模,提高金融机构的金融效率。对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要鼓励金融机构发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帮扶作用,建立良好的金融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凤嘉,项繁繁.基于DEA方法的农村金融效率 实证分析—— —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J].现代金融,2018(11):31~34,30. [2]李雪林,唐青生.微观金融杠杆率测算及合理波动 阈值测度—— —基于我国农村地区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农村金融视角[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10):108~115. 8 ··

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规划方案

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规划方案 根据贵州省党委、政府,制定《贵州省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规划》。 一、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是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以高投入、高产出、低资源消耗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以产业化经营和现代科技支撑的高效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产业基础,是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在进入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宁夏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引黄灌区,建设一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尽快形成集聚效应,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加速我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市场竞争率;有利于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扩散效应和催化效应,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增强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现代意识、科技意识和发展意识,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因此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对推动我区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为重点,立足于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构建优势农产品基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农业高新技术组装集成和示范推广,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创新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具有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科技支撑、现代管理水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

2018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8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25315.4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033.3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0025.1亿元,增长7. 4%;第三产业增加值13257.0亿元,增长4.8%。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008元,比上年增长5.9%。 二、农业[3]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84.0千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88.4千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713.0千公顷。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23.1千公顷。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90.9千公顷,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313.4千公顷。全年果园面积352.1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2192.4万吨。其中,水稻产量418.0万吨,玉米产量1662. 8万吨。全年油料产量78.1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852.3万吨。全年水果产量788.9万吨。 全年造林作业面积168.0千公顷,森林抚育面积99.3千公顷,育苗面积28. 0千公顷,义务植树0.6亿株。全年林木采伐蓄积量253.3万立方米。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74.7万吨。其中,猪肉产量210.1万吨,牛肉产量27.5万吨,羊肉产量6.6万吨,禽肉产量130.5万吨。全年禽蛋产量297. 2万吨。全年生牛奶产量131.8万吨。全年生猪出栏2495.8万头,年末生猪存栏1262.2万头。 全年水产品产量(不含远洋捕捞)452.6万吨。其中,淡水捕捞4.9万吨,淡水养殖83.8万吨,海洋捕捞54.7万吨,海水养殖309.2万吨。 全年机耕面积3839.1千公顷,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4099.9千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3.7万吨。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不包括渔船)2224.5万千瓦。

2017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239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2.1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9397.8亿元,增长3. 2%;第三产业增加值12362.1亿元,增长5.0%。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745元,比上年增长4.3%。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27.2千公顷,比上年减少4.2千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581.7千公顷,玉米播种面积2179.7千公顷。全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757.0千公顷,比上年减少75.7千公顷。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78.3千公顷,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354.7千公顷。全年果园面积366.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4.2千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2136.7万吨,比上年增加36.1万吨。其中,水稻产量498. 4万吨,玉米产量1448.9万吨。全年油料产量81.2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 048.0万吨。全年水果产量809.2万吨,比上年增加6.9万吨。

全年造林作业面积144.2千公顷,森林抚育面积94.0千公顷,育苗面积27. 5千公顷,义务植树0.6亿株。全年林木采伐蓄积量276.7万立方米。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20.3万吨。其中,猪肉产量220.9万吨,牛肉产量25.1万吨,羊肉产量9.5万吨,禽肉产量164.8万吨。全年禽蛋产量289. 9万吨。全年生牛奶产量140.1万吨。全年生猪出栏2627.2万头,年末生猪存栏1308.0万头。 全年水产品产量(不含远洋捕捞)520.9万吨,比上年下降0.1%。其中,淡水捕捞5.4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淡水养殖99.6万吨,增长1.9%;海洋捕捞1 00.0万吨,下降7.5%;海水养殖315.9万吨,增长1.8%。 全年机耕面积3839.1千公顷,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4052.8千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45.5万吨。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不包括渔船)2224. 5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2.6%。全年新增耕地灌溉面积35.1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3.6千公顷。

辽宁省沈阳市的区域经济特征和发展前景分析

课程论文 ——辽宁省沈阳市的区域经济特征 和发展前景分析 1.区域特征 1.1沈阳概况简介 沈阳,清朝时称“盛京”,辽宁省省会,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旅游中心,中国15个副省级市之一,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东北),中国特大城市,全国的工业重镇和历史文化名城。沈阳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 沈阳为副省级市、省会城市,所属辽宁省,管辖9区、3县,代管1市,即大东区、东陵区、和平区、皇姑区、沈河区、铁西区、于洪区、苏家屯区、沈北新区,法库县、康平县、辽中县,新民市。沈阳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495平方公里。全市户籍常住人口819.3万人,市内五区户籍人口615.4万人。沈阳是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建设起来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沈阳的工业门类已达到142个,现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00家,地区生产总值6000多亿元。 根据辽宁省及沈阳市规划,沈阳将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期进一步提升沈阳在国家城市中的地位。到2020年,沈阳市常住人口将达到100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87%;到2030年,常住人口达到120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90%,同时全面实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竞争力优势明显的东北亚重要城市的目标。 1.2自然地理特征 沈阳位于中国满洲地区南部,辽宁省中部,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南部,辽河、浑河、秀水河等途经境内。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全年气温在-35℃~36℃之间,平均气温8.3℃,全年降水量600~800毫米,1951年至2010年市区年平均降水量716.2mm, 全年无霜期155~180天。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寒时间较长,近六个月,降雪较少,最大降雪为2007年3月4日47.0 毫米的特大暴雪;夏季时间较短,多雨,1973年8月21日曾下过215.5毫米的大暴雨。春秋两季气温变化迅速,持续时间短:春季多风,秋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模板格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宁市武鸣区20**年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的通知》有关文件精神,推动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水平,夯实“生态乡村”和产业富民的产业基础,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以高楼村为核心,创建广西镇级现代特色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为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思路和“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科技推进、产业特色高效”的原则,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主线,以生态生猪为主导产业,以核心区公共基础设施、主导产业核心基地建设和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为重点,围绕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基本要求,强化物质装备建设、科技人才支撑、政策扶持引导,创新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理念,建设广西乡、村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示范引领城区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设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建设目标。根据《南宁市武鸣区20**年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南武政办〔20**〕123号)要求,争取1-3年时间,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楼村建立镇级武鸣区灵马镇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带动本获得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实现核心区单位面积产值处于全区先进水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拓展区高20**比辐射区高20**比所在镇高25%。 (二)基本要求。一是基础设施完善。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基地主干道路实现硬化,水利设施实现涝能排、旱能灌。设施装备达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无害化安全生产条件,管理服务设施齐全。二是产业格局基本完善。基地基本形成以生态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基本形成以生态辣木种植为主导的特色农业,未来三年,辣木产业从种植到加工将逐步规模化、规范化。目标辣木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建成配套百吨规模辣木鲜叶制茶加工厂(8条生产线);建成生态循环养殖辣木鸡规模化示范基地(百亩规模,包含种鸡、蛋鸡、肉鸡养殖);建成配套辣木饲料加工厂支持循环养殖;建成辣木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以种植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形成“一元为主、多元发展”的格局,集产后加工、科普教育、示范带动等多种功能。三是经营组织化程度高。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立良好的 “公司+基地+农户”等运行机制,专业化统一服务、统一投入

辽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辽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辽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辽宁老工业基地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走过辉煌的十年高速发展期,在国际金融危机深入调整和全国经济下行压力的新形势下,中央实施新一轮振兴东北战略,辽宁要抓住历史机遇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一、辽宁经济发展战略历程回顾 1949-1957年,辽宁工业基地确立;1958-1965年,辽宁经济曲折发展;1966-1978年,辽宁经济徘徊不前;1979-1997年,辽宁经济体制转轨;1998-2002年,辽宁经济调整改造;2003年至今,辽宁经济全面振兴。 (一)辽宁老工业基地形成因素 辽宁老工业基地受历史、政治、经济、体制、地域、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产业结构的形成及演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鲜明的历史痕迹和区域特色。 从中国工业化进程看,中国工业化演进过程具有行政化而非市场化、重工化而非轻工化的突出特征。在中央政府的直接掌控和强力推进下,中国工业化路线在地理空间上南北转换,大幅度变迁,三轮工业化推进呈现“Z”字型发展曲线,使辽宁产业结构及区域经济发展始终处于被动之中。本文由收集整理 从经济发展模式看,是依托资源建厂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优

先发展重工业的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辽宁重化工业基地具有资源型、重工型、内陆型和国有为主的突出特征,同时也使其走了一条自我发展道路(与其他产业缺乏协同性)。受刚性产业结构延性的影响和路径依赖的惯性使然,辽宁产业结构始终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困扰。 从产业更替升级成效看,辽宁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相对迟缓,“非农化”、“三产化”进程低于全国水平,尚未步入良性阶段。工业比较优势下降和产业高度化进程缓慢,高加工度的装备制造业和技术集约化的高技术产业内部结构转换“双重滞后”,直接影响了辽宁产业结构更替转移的演进速度。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缓慢,直接导致产业就业结构效益较低,居民收入水平偏低。 从区域经济发展看,丰富的资源成就了辽宁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工业基地,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新中国初期的资源过度开发,导致辽宁多个城市和地区陷入资源枯竭,阜新、抚顺、盘锦、葫芦岛杨杖子和南票、朝阳北票、辽阳弓长岭列入国家首批公布的资源枯竭城市榜单,老工业基地的区域发展出现严重失衡。 (二)辽宁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辽宁不断深化对世情、国情、省情的认识,省委、省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重点提出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发展模式由点轴经济、板块经济转向一体化经济,由内陆经济转向沿海与腹地互动经济,由区域重点发展转向区

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

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 项目建议书 重庆河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二〇一二年十月 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建议背景: 1.休闲观光农业是一项符合现代社会消费需求的新型农业产业。 休闲观光农业产业是以农村为基础,以农业为载体,以旅游为手段,以城市为市场,以文化为内涵,以参与为特点的新兴农业产业。农作物的生长和加工过程可以用于体验观看,具有了商品价值,农业的性质发生改变,成为具有多功能性的产业,形成体验休闲经济的主导产业。它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产业、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和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模式,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方向。 2.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2012年9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顺应重庆农村发展形势的现实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会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都强调,应积极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3.市场呼唤特色休闲观光农业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人际关系日渐疏离。这种用时间、健康换金钱的生活模式已很不健康,人们更渴望脱离尘嚣,尤其希望回归自然,在“桃花源”里拥有一块“私家菜园”,在体验农耕乐趣的同时,让时间“慢”下来,让心灵“回归”,从而达到养生,养心的目的。 重庆河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愿意投身于这一利国利民的产业中来,将以“推广现代农业、追求食品安全、提高生活品质、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高标准,严要求,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以推动社会、经济和生态的持续发展。 二、项目名称:河东都市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暂定) 三、项目定位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方案预案:________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10 页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思路和“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科技推进、产业特色高效”的原则,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主线,以生态生猪为主导产业,以核心区公共基础设施、主导产业核心基地建设和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为重点,围绕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基本要求,强化物质装备建设、科技人才支撑、政策扶持引导,创新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理念,建设广西乡、村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示范引领城区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设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建设目标。根据《南宁市武鸣区xx年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南武政办〔xx〕123号)要求,争取1-3年时间,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楼村建立镇级武鸣区灵马镇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带动本获得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实现核心区单位面积产值处于全区先进水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拓展区高20%、比辐射区高20%、比所在镇高25%。 (二)基本要求。一是基础设施完善。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基地主干道路实现硬 第 2 页共 10 页

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一、桃园光明村百亩良园设施蔬菜生产配送项目 (一)建设主体 宿州市百亩良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二)建设地点 宿州市埇桥区桃园镇光明村李园 (三)建设内容 1、该项目占地规模1200亩。项目实施后将建成节能温室100亩、钢架大棚1000亩和绿色净菜加工厂50亩(包括加工、分捡车间2500平方米,恒温保鲜库2500平方米,购置冷藏配送车5台,职工宿舍500平方米,配套建设停车场及道路设施),实现年产绿色蔬菜6000吨。每日均衡配送超市、社区绿色蔬菜吨。 2、项目总投资:3700万元。其中:争取国家扶持或银行贷款1500万元;省、市、区财政支农资金、奖励配套500万元;企业自筹1500万元,土壤农残降解意向合作投资200万。5年建成集果蔬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标准化种植、休闲观光及净菜加工、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展示区。 3、基地效果图 4、建设时序

2011年:流转土地1200亩;建设标准节能日光温室50亩,标准化钢结构塑料大棚400个;进行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修水渠1000米,配套机电房3座;完成风景树绿化亮化工程及道路硬化工程。 2012年:新建标准节能日光温室50亩,标准化钢结构塑料大棚400个;进行新建基地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培训产业工人200名。 2013年:新建标准化钢结构塑料大棚200个,全面完成温室100亩、钢架大棚1000亩的建设任务;完善整个基地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完成设施蔬菜基地建设。 2014年:利用基地内50亩节能日光温室和200亩钢架大棚,建设草莓采摘园、农耕体验园、垂钓中心、农家乐餐饮等休闲观光园。 2015年:建设净菜加工基地50亩。包括分捡、加工包装车间2500平方米,恒温保鲜库2500平方米,购置冷藏配送车5台,职工宿舍500平方米,配套建设停车场及道路设施。至此初步建成集果蔬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标准化种植、休闲观光及净菜加工、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展示区。 (四)建设措施 1、流转光明村李元组农民土地1200亩,年租金1000元\亩,期限20年。 2、明丽商贸配送公司从2011年开始每年从工商盈利中

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方案 一、阅读提示: 提起生态农业,很多人会想到无污染的农业生产环境,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实际上,这只是生态农业的一个方面。从农业耕作生产自身的小循环来说,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从农业生产环境的中循环来说,处理回用秸秆和畜禽粪污,降低农业废弃物污染风险,减少来自农业的对生态资源环境的压力;从农业用地与水土生态的大循环来说,生态农业发挥着涵养土壤、净化水源,提供生态多样性的重要作用。 2014年,针对各地特点和生产实际,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在全国建设了13个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集成打捆配套生态农业技术,提出了不同区域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模式。2015年,农业部开展了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目标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进一步为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明确方向,指明道路。快3年过去了,这些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有哪些亮点值得学习,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近日,托普云农小编走访了湖北、重庆、辽宁等地的示范基地,一探究竟。 二、提高资源利用率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水资源和水域环境与农业生产密不可分。一方面,作物生长需要洁净的灌溉用水,另一方面农业生产也直接影响着水域环境的安全。 在我国广大南方水网密布地区,雨量丰沛,水系发达,农业生产与水环境相辅相成。湖北省鄂州市的峒山村,地处梁子湖环湖区域,是典型的南方水网型村落,也是南方水网区水体清洁型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试点之一。村主任陈建军告诉记者,峒山村采用的是稻、湘莲、虾互助共生的种养模式,利用水稻种植闲置期开展小龙虾养殖,每亩投放5~10kg虾苗,一方面小龙虾为稻田疏松土壤、清除杂草和害虫幼卵,其排泄物为水稻生长提供营养;另一方面,稻田为小龙虾提供充足的水份和栖息活动场所,水稻秸秆还田沤腐后,为龙虾提供天然的饵料。“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既能从源头上改善农田水质,又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效益。”陈建军说。现在峒山村的亩均纯收入能达到3500~4000元,村民通过给村集体流转的土地打工,一年就能有4万元的收入。 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站长樊丹介绍,基地通过实施综合种养措施,以及配套生态拦截沟渠、人工湿地塘等水循环处理措施,根据连续监测数据显示,稻田化肥使用量下降30%以上,农药使用量下降70%以上,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提升了末端入河湖水体水质。“我们南方水网地区,水质的好坏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