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

合作学习是主体教育的策略之一,是建立在科学的交往观基础上的,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是不是放任自流的呢?教师是不是没有用了呢?教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主要从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这一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任务分工

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并按自己的兴趣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合作学习中学习任务的确立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贴近学生实际的、有选择性的、有一定难度、具有思考价值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间根据个人的特点分配任务。

在《西洋打击乐器介绍》一课中,确立的教学目标是初步认识和了解西洋乐器中的打击乐器──小军鼓、木琴、定音鼓、大鼓、三角铁、钹、和铃鼓的音色、形状及演奏方式。实现这个目标,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演奏方法,而是由学生自己摸索、研究演奏方法,这个环节的任务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认识这些乐器,自己摸索总结出西洋打击乐器不同的演奏方法。乐器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具有神秘感。为了让学生对西洋打击乐器有更全面的认识、了解,我确立了这样的教学任务。这个任务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相互启发、协作完成。同时为了在有限教学条件下(不能每人一件乐器)给每个孩子参与实践、探究、体验的机会,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共同认识、研究、摸索一至两种乐器的演奏方法。老师明确的将任务传达给学生,学生明确了小组共同的学习任务后,由组长根据组员的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乐器进行学习。各学习小组的任务分工在这节课中不是具体的分到每个人,而是灵活性的分工,他们有的在研究,有的在倾听,有的在思考,有的在做补充,在活动中相互启发,共同学习,获得成功体验。

二、教师指导

1.启发活动

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进行帮助和指导。有的小组成员对自己的想法表示怀疑,不断向老师暗示,需要老师

的肯定,这时教师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有些小组的学生活动开展得较好,研究出了很多种方法,有些方法还很独特。这时作为教师,给他们再提出问题,设置困难,帮助孩子拓宽思路,鼓励他们更敢想,启发孩子,从而让学习活动开展的更好,也使不同水平的孩子和学习小组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实现差异性发展。有的学习小组发言的学生总是那么一两位或是发言的内容千篇一律,教师应当启发学生并提出要求,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要发言,发言的内容要有别于前面的同学。教师根据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行不同的指导与帮助,既是在进行监控,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成为学习小组中的一员。

2.组间调控

教师在不断巡视中发现问题要积极的进行组间调控。有时是音量调控,有时是相互启发,有时是帮助小组成员营造氛围等,让学习活动更有效,让教学用具的分配更合理,这也是从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出发考虑的。

3.调节矛盾

任何一种学习都需要不断加强、巩固,有个别的学生在某些情况下会游离于学习小组之外,或组长没有关心到每一位组员,有的孩子还不能马上调整,进入学习状态,学习任务、角色分工还不太明确,小组成员的合作氛围不太融洽等。教师在巡视、监控中发现了问题,及时调控学生、提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承担小组的任务,协调矛盾,促进合作学习的进行。

4.参与讨论

传统教学中强调教师主导的作用,随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推广、深入,教师的观念、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作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去,分担一定的角色,以平等师的态度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引导展示

合作学习的效果展示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参与展示活

动。我喜欢用举手最多和最齐心协力的语句来启发学生。举手最多说明小组成员主动参与的面广,合作学习的效果好,主体性水平较高;齐心协力强化了协作意识,说明小组在共通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完成的好。教师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是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投入到展示活动中去,每一个人都有展示的机会。

四、小组展示的形式

1.分组展示

这种方式是比较常用的,有每个学习小组分别展示汇报学习成果,其他的学生倾听、补充、评价。在展示时同样也体现了合作。

2.共同展示

由于课堂中时间的限制,有时不能每组都展示,就选择每组一到二名代表共同展示的形式。这种方式给每个小组都提供了展示机会,采取小组间成员不断轮换的形式,给更多的孩子提供了展示机会,使学生展示出具有个性化的内容,也是对孩子合作学习效果的肯定和评价,既让每组都有展示的机会,又是另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既展示了个性,又强调了小组之间的合作,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在关心每一个人的学习行为,学习的氛围更积极。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地位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利用学科自身的想力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宽敞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合作学习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点击数:4167 更新时间:2008-03-24】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教师是其中决定性的因素——一个最积极、最活跃的、能左右其它因素的因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领导者。他的领导不以地位,而以他的“好学”的气质、充盈的知识、成熟的经验和对学生的真挚的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激发学生求知的热忱。 “好奇”似乎是人的一种“本能”,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这种好奇引导到对知识的探索上来。换句话说,就是帮助学生把一般的好奇心发展为对知识的渴望——求知欲。这是智育的最根本的措施。回忆一下自己的学生生活,给留下深刻印象的教师,往往是那些能唤醒我们理智的、兴趣的、激发起对知识探索热忱的教师。 对于思想上怠惰的学生,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打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乐于思索。对于虽有兴趣但不属于课业的学生,教师要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对课业的学习上,这需要教师有相当水平的教学艺术。 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忱呢?教师本人应有求知的热忱,具体表现在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孜孜不倦地钻研所教的学科。同时,教师要善用教材,在教课时只把教科书作为引向问题和提供解答问题的材料,而不能让它左右教学的进行。否则会导致学生思想的僵

化。此外还要随时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了这种求知欲,学生就可以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学习上的被动,意味着思维的停滞、理解的缺乏和好奇心的消失,把学习由乐事变为苦役,这与智育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其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习有一定的方法。从教学的开始,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把这种方法教给学生。学习任何学科,“入门”也好,“升堂入室”也好,教师不要打开门让学生进来,而是把这些门的钥匙交给学生。学生有了钥匙,自己就能把门打开——积极思维,解决问题。或者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把着手教”,要放手让学生在自己的指导下去摸索前进,不是“莫把金针度与人”,而是要把金针交给学生。从智育的角度说,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本领或学会怎样学习,比只教给他们某些知识更重要。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具体措施为: ①教学生使用学习的工具,如利用网络信息,查字典,使用其它“类书”等等。 ②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用解剖麻雀的办法,通过典型的教材,让学生掌握学习这一单元教材的全部过程。 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让学生用“发现法”学习。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承担的七种角色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承担的七种角色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承担着如下的角色 1,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教师的首要角色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为此,教师本人首先应该成为某一学科的专家。尤其在中小学,学生们经常把教师看作知识的宝库或活的教科书,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都要向老师询问。但仅有某一学科的知识并不能承担知识技能传授者的角色,要将知识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教师还要热爱教育工作,善于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关原理,以某种恰当的方式传授知识。 2,学生团体的领导和管理者。这里的团体既包括正式的团体(如班级),也包括非正式的团体,如学生中形成的文艺、体育等方面的小团体。教师要成为班级的有权威的领导者,要对学生和学生班级进行有指导的教育。对一些非正式的小团体,教师也负有不可推卸的引导职责。此外,教师还要为班级设置必要的规则,形成良好的班级和课堂秩序,在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学生也能约束和控制自己。当学生的集体出现违反纪律的情况时,教师要进行客观分析,做出妥善处理,既要维护班级纪律,也要对学生进行教育。 3,家长的代理人。教师还要经常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很像他们对待自己父母的态度,迫切希望教师能像父母那样对待他们,特别是年龄小的学生,常把教师当作父母的化身。因此,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这一要求,要像父母那样对学生充满热情、期望和关怀。 4,模范公民。在学校,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向学生灌输社会的价值观。对学生来说,教师是他们崇拜和模仿的对象,是社会文化价值观的道德准则的代表和体现者。因此,教师要时刻认识到自己的这一角色,认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起到一种示范和表率作用,是学生认同、模仿或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要注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学生展示标准的社会行为模式。 5,朋友与知己。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与他们平等相待、坦诚相见、热情关怀。学生也非常乐意把自己的困难、忧虑、过失和个人问题告诉这样的教师,在这种意义上,教师就成了学生的朋友和知己。但教师也要注意,不能仅仅为了承担这一角色而忽视其他角色,不能为了取得学生的支持而无原则地迁就学生,不能与学生建立一种表面友好但实际上低级庸俗的关系。 6,人际关系艺术家。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包括学生、家长、其他教师、学校领导等。教师每天要处理这些不同的关系,因而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艺术。为达到这一目的,仅仅掌握一些交往技巧是不够的,还必须通晓社会心理学,善于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原理来协调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 7,心理的辅导者。由于社会发展加快,竞争性增强,学生学业负担沉重,很多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近些年来,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开始在一些学校设置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但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和学生主观上认识的误区,学校的心理辅导教师难以应对全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且学生也不愿意到心理辅导老师那里去咨询,认为这样就等于承认自己有神经病。在这种情况下,与学生接触时间较多的教师可以在教学工作中相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学生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承担起心理辅导者的角色。教师有这么多的角色要承担,很多老师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定 位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英语组潘文姬 首先,教师应是教育型的管理者 教师首先是一个管理者,这个我们老师都明白,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教师的管理能力比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还重要。一位教师的管理能力差,他有十分的知识也许只能教给学生三分,另一位教师管理能力强,有七分的知识能教给学生五分,从教学效果看,后者显然比前者好。然而,管理学生并不简单,它是一门学问。认为管理学生就是紧盯不放,就是让学生怕老师,或是哄得学生听话,都是不正确的。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就范,而是使他们受到教育。看一个教师是不是善于管理学生,不是看他是否管住了孩子,而是看他“管”中有多少的教育因素。瞪眼、怒喝也能管住学生,但这样的管理并没有多少教育因素。说到底,学生只是惧怕你才“听”你,并不是他真正受到了教育。长此下去,学生就会成为一个看脸色行事的人,哪个老师凶一点,他就多听点;一旦遇到一个好说话的老师,他就很可能会发泄出来。因此,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从一个单纯的管理者变成一个教育型的管理者,真正以人为本、真正替学生的成长发展着想,而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努力的。 其次,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几个教师聚在一起聊学生,大多数的时候,我们会提出疑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怎么难教育?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有这么多毛病?说着说着,我们会感叹:哎!我们以前哪会这样呀!以前的我们是多么

听老师的话啊!是呀,现在教书的确越来越难教,为什么?因为时代在变化,因为教师的“知识垄断”地位被打破了。在过去,知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学生觉得老师就是一本“百科全书”,老师的脑子里有所有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因此,学生崇拜老师,尊敬老师,视老师的话为权威。而如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学生有很多的途径可以学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学生知道而我们老师却不知道。这些大众媒体给学生带来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夺走了学生相当一部分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讲的课再生动,也不不上赵本山、小沈阳的幽默;你的内容再丰富,也比不上电视的专题记录片;材料再新鲜,也比不上声音色彩俱佳的电视画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维持自己在知识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维持威信,就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不能再简单地当“知识传播者”和“教书匠”,而应成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创设各种情境让更多的学生找到学习成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感觉,让学生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然,我们老师的课只会是越来越难教的。 第三,教师应是学习者、研究者 教师这一职业最大的毛病是让教师习惯于教训别人而不是提高自己,不断强化“教育者”的身份而淡化“学习者”的身份,最后使“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一句空话。但是,教师的成长,他必定要经历学习与反思的阶段。每一位教师,要学会理性反思,对自己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掌握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自我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自我反思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一个反思型的教师首先先应

幼儿园区域活动与角色游戏的内在区别和联系

幼儿园区域活动与角色游戏的内在区别和联系 一、讨论:在各幼儿园重视区域活动的今天,角色游戏开展情况是怎样的? 角色游戏是幼儿运用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想象,在假想的情境中,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体验着社会生活与情感。由于它具有独特的综合功能,是幼儿园其它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因而也是幼儿园广为开展的一项活动。 1、从游戏者活动角度的形式来说,角色游戏是一种装扮性游戏,他是通过扮演角色,以假想现实生活中各种人物形象的动作、语言、表情和事件,来满足儿童的一种模仿的需要,获得一种想成为大人的满足。这种游戏在幼儿2岁左右开始发生,4—5岁达到高峰期,6岁开始逐渐减弱。由此可见,幼儿期的孩子,正是角色游戏发展的高峰期,角色扮演游戏是属于他们这一阶段的最重要的“工作”,作为教师,应努力创设条件满足孩子的这种游戏需要。 2、托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处于“独自——机能性游戏”,(主要进行简单的、不断重复、用实物进行的摆弄活动,其操作行为是适宜性的,比如不停地用小勺搅拌);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处于“平行——模仿性游戏”(一名幼儿干什么,其他的幼儿也模仿干什么),这是游戏社会化的初始阶段,说明儿童之间有了初步的玩伴关系;中班开始,幼儿的角色游戏水平开始进入“集团——合作性游戏”阶段,幼儿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社会性发展逐渐增强。中班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幼儿到6岁开始逐渐减弱,出现规则游戏的高峰期。 3、因此,对于幼儿园来说,应该保证幼儿角色游戏的时间,小班、中班至少每周要有2—3次的固定角色游戏时间,每次时间不少于30—50分钟,大班上学期至少应该保证每周2次的角色游戏时间,大班下学期,随着规则游戏的发展,幼儿扮演游戏的逐渐减弱,可以适当减少角色游戏的次数,但至少也应该保证每周一次的角色游戏时间。同时,除了要保证固定的角色游戏时间外,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应该将角色游戏的材料和区域有所固定,让幼儿可经常进入游戏。 二、总结角色游戏的主要功能(独特价值) (一)、角色游戏的社会性功能 1、陶冶情感的功能。 2、学习社会规则的功能。 3、强化社会技能的功能。 4、发展意志品质的功能。 角色游戏有着其他游戏无法替代的社会性功能,教师要充分认识角色游戏的作用,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丰富他们的现实生活经验,运用教育机智引导角色游戏,并保证足够的场地、时间和必要的玩具、材料,发掘角色游戏的教育价值,为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 (二)、角色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 1、想像是幼儿角色游戏的支柱,角色游戏以非常活跃的想像为基础的,想像贯穿着游戏的始终。游戏中反映现实生活的程度、广度、深度往往取决于幼儿想像的水平。 创造性想像表现在几个方面: (1)表现在扮演角色及角色的活动范围上; (2)表现在幼儿角色游戏中利用“代替物”的变化; 2、主动性是角色游戏的灵魂 儿童在游戏中凭着自己的心愿反映现实生活,但又不是刻板地、原样地反映,而是在创造性地想像、积极地参与之下自由自主的反映。 (三)角色游戏的其他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巴城中心幼儿园顾华琴 经过几年的改革,新课改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对传统落后的课堂教学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由于对新课改教学本质问题还缺乏理性的认识思考,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出现了一些困惑,老师现在不知道如何教幼儿了,不知怎样上课好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敢说出正确的答案,说了就是灌输教法,似乎只有从孩子的嘴里说出答案才是符合二期课改精神的。于是乎为了上好一节课,教师在课前拼命丰富知识教,在课中却轻松的发问,饶着弯子引导孩子说出想要的答案,一些课变成教师问幼儿答的智力竞赛活动似的,由以前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满堂问”;每个问题后都要追加一个为什么,好像不问为什么就不能拓展孩子的思路,就不是求异思维,不符合新课改的教法,以至于有的问题把孩子问得目瞪口呆。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课堂教学也出现了重视课堂的表现形式忽视教师教学的作用,有些教师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变成了就是新课改的表现形式,似乎无之就无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课堂热闹非凡:分组讨论、操作探索、自主表演……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使我们眼花缭乱。教师忙于追求一个个异彩纷呈的“自主形式”,忙于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热烈、活跃”的自主气氛,却放弃了自己指导、引领与点拨的作用,这些看似让课堂有了盎然生机,而实质上是一种“牧羊式”的教学。在此,本人认为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和大家一起探讨、寻求有效的改进措施。 场景: “哇,这个我认识是国庆阅兵式。”王池发出惊喜声音,他的声音立刻引来了另外两个小男孩,区角里马上热闹起来: 这个说:“这是长驱10火箭导弹我认识”,那个说“这是水兵方队多神气呀”,“看这是无人机,就是没有人驾驶的飞机,是我们中国造的”…… 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把阅兵十大亮点的图片都说了一遍,而且你争我抢地说,表达的积极性很高,也非常主动,脸上带有一份自豪。 分析与反思: 以上场景中的几名女孩和男孩,都是比较内向不太愿意表露自己思想的人,学习也不是很有兴趣的孩子,引导他们表达时往往也是声音细细轻轻的,脸上总带有一丝紧张和不乐意,从不主动发言。为什么在这两个场景中,他们的表现却判入两人,细细地一想,我感悟到了情景式的轻松学习环境给了幼儿表达的勇气,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了他们的大胆表达。因为这个环境是轻松的、没有压力,这个环境为他们创造了表达的空间,有东西可讲。环境与孩子的表达是共存的,孩子依赖环境而发展表达,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孩子的表达、学习的发展与成长,环境与孩子的学习、表达发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应创设适合幼儿学习、表达发展的情景性环境;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具有形象性、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有效互动中,大胆探索,充分的学习、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和知识。 一、架设循序渐进的阶梯 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结构为主线,以教学过程为媒体,对所教内容进行再加工、再组织,编导出符合幼儿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案,从而使幼儿的认

浅谈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培训资料

浅谈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浅谈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提高和思想意识的进步,幼儿教育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许多家长都感受到了幼儿教育对孩子的重要作用,都重视起幼儿期孩子的教育,在教育面临重大改革,家长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幼儿教师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一、幼儿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支持者、配合者和引导者。 新的课程理论把教师定位在幼儿活动的准备者、组织者、指导者、观察者、记录者、反思者和参与者上来,而不在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操控者,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新的教学理论指导思想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和身份。把自己的“教”与“学”更恰当的融合在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我们能做到以下几点: 1、在活动中教师和幼儿是平等的关系。 新的教育观点提出:“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活动的主人,把幼儿当作自己的朋友。”只有参与到活动中才能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优缺点,才能及时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这样,教师积极的情绪能更好的感染幼儿、吸引幼儿,幼儿能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再有,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活动,教师能更好的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和功能。教师可根据幼儿活动的情况及时调整活动过程和内容等。只有教师在活动中保持与幼儿平等的关系和地位,才能更好、更快、更及时的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寻找到更佳途径。以最佳效果进行教学活动。 2、在活动中教师和幼儿是共同参与的关系。“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新教育理论提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是领导者,而是参与者和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应把自己积极、热情、饱满的情绪展现给幼儿影响幼儿,并在活动中把自己当成活动中的一员,孩子们的伙伴,这样才能充分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如:在音乐游戏活动《小鸭子》的活动中,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活动设计成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活动,并创设了相应的游戏场景,在活动开始我就以鸭妈妈的身份自然而然的进入到活动中积极带领孩子们进行了各类预先设计好的活动环节进行游戏。孩子们很快进入角色,在活动中没有一点拘束的感觉,面对我的时候孩子们真的有如面对自己的妈妈一样亲近和自然,把自己最真切、最自然、最快乐的一面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通过这次活动以后,对我有很深的触动,在以往的活动中我没有把自己当初活动的参与者,只是指挥孩子们怎样进行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有一种战战兢兢的感觉,不敢放开手脚进行游戏,这样就直接影响了活动的效果。 3、在活动中教师要带领、指导幼儿活动。

浅谈教师的角色定位

浅谈教师的角色定位 【摘要】科学的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机制、教育机制、成长机制。促进学生、老师、学校及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现代教育发展模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因此,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教育教师角色定位 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要求。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现代发展模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科学的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机制、教育机制、成长机制。促进学生、老师、学校及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源自教育资源的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在所有的教育资源中,教师无疑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具决定作用的资源。所以,要把教育纳入科学的现代发展体系,教师这种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就是最关键的突破口。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学生很少能够从其它渠道获得知识,教师是知识、技能、道德等多方面的权威,师生关系单一,教师角色也单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教书匠和讲解员,其角色定位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因而,只要熟悉教材,教案得当,逻辑结构清晰,语言表达通达,就算尽到了教师的责任,如果再能讲得诙谐风趣和深入浅出,使学生爱听,就是一个好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双向交流可有可无,简言之,教师可以无视学生的存在。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它渠道获取知识,甚至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得多,教师已有的教学思想、习惯了的工作方式,甚至权威地位受到威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了。因此,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角色定位: 一、明确教师的双重身份 1.教师自身是传播科学发展观的受众 科学的发展观这样一种理念,既是自下而上的归纳,又是自上而下的演绎。作为受众,教师在接受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时是要面对一些传统理念的挑战的,这些传统的东西通过各种形式灌输到教师的思想意识里,根基是比较牢固的,这也正是禁锢教师的思想、吸纳新事物的主要原因。作为受众,教师要结合教育实践,将科学

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作者:华悦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8年第5期 【摘要】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随着教改的 不断深入,语文教学逐显重要,而要想语文成绩突出,打下牢固的基础语文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从小学语文开始就要求课堂的高效,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教师的角色应该转变为策划者、服务者、学习者。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师角色 随着高考的改革,各学科在高考中的分量又重新得到划分,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语文学科。在北京,高中语文学科是180分,并且这种加重语文的趋势也不断向全国渗透。我们知道,语 文这个学科不是短期就可以提高的,它的提高是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或者说它需要的是 你的基础,而这个基础就需要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夯实。这就要求我们从小学就要开始追求高效 课堂,这也是课改不断深入的要求。 高效课堂是针对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而提出的,从过去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其根本要求就是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其实质是“以学定教,以生为本”。它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真正从 “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知识观、学生观、评价观的变革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 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 入手: 首先,教师应该是策划者 认真备好课是作为一个策划者的基础。打招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要做好“三备”:一是备教材。小学语文课文中充满着令人向往的故事、事迹等,这些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而教学 内容隐就藏在课文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只有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 让学生能为有这么优美的祖国语言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二是备学生。认真分析本班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分层几个层次,针对这不同的层次设计好不同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不会脱离学生实际。三是备教法。根据所教的课文不同,那么教学方法也 会有不同的。例如,在给学生上文言文的时候,更多的是要让学生注意文中的字、词、句的用法,还要让当时的作者背景再现,更好地展现出文章的精髓。 其次,教师应该是服务者 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天赋,都有展示的要求,作为现代的教师,我们就是应该为他们服务的。如果说现在教育就是一个职业的话,那么学生就是我们的上帝。我们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搞好各种服务。这就要求我们要多接近学生,多与学生沟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 亲近和关爱。如果说我给出的问题,有不少人回答不出来,我会把这个问题变得更简单一些, 让那些回答不出来的人可以思考并且回答。有时我们要求获得不只是他们的答案,更多的是他 们怎样做到这个答案的,原来的问题为什么他们做不来。只有加强与他们的沟通,才能进一步 得到答案。苏霍姆林斯基深爱着每一个学生,关怀着每一个成长的生命,按他的观点,优生个 个老师都爱,只有爱差生才是真正的爱!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 一、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 教师指导行为指的是教师在观察幼儿区域活动这一特定情境制约下,所作出的有意识的行为反应,该行为对幼儿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具体包括指导的口头言语行为、体态言语行为、书面言语行为等。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 ●被动反应(教师处于旁观状态,幼儿主动发起交往,教师仅仅以简 单的话语应答,或是简单的肢体反应,没有做进一步的回应。) ●权威控制(规定活动的内容主题;分配角色,替代幼儿选择活 动区;制止限制) ●一般指导(询问、讲解、提要求) ●深入指导(协商建议、启发提问) 三、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内容 指导内容:教师在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时,着重发展幼儿某方面的水平,具体包括:生活常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目的坚持性和创造性等。 ①生活常规:教师在指导幼儿时,强调一日生活中的常规教 育、行为规范以及纪律维持等。 ②社会交往:教师注重师幼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 通过语言或行为引导,促使幼儿产生交 流的愿望,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等。 ③知识技能:关于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的内容。如:教师 指导幼儿的美工区,针对幼儿的剪纸技能进 行强调指导。 ④目的坚持性:教师注重幼儿活动的完整性与持久性,鼓励 幼儿做事情养成有计划、有顺序的完成,强 调活动的坚持性。 ⑤创造性:教师指导时,更多是鼓励幼儿自由发挥想象, 自己解决问题,创造性的完成一些活动。 四、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的四项基本功 ▲敏锐的观察 ▲适时的指导 ▲有效的记录 ▲反思与调整 基本功之一:

学会观察是进行游戏指导的关键 1、观察的现状 1)、缺乏观察意识。 充分观察耐心观察 2)、观察的随意性大,缺乏目的性。 2、观察的要点 寻找观察视点,设定观察目标、划定观察范围,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 基本功之二: 适时指导, 激发幼儿创造力。 指导又称干预,主要指导思想是要体现“授之以渔”的理念。 所谓干预指教师在周密细致观察幼儿的基础上,以自身为影响媒介,巧妙地采取各种方式,或示范,或合作,或介入,施加教育影响,以期引导与改善幼儿的行为,向着预期的教育目标发展。 一、实施干预的方式 1、平行式干预 2、交叉式干预 3、垂直式干预 1.平行式干预是指教师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幼儿,并与幼儿用相同的材料从事相同的活动,意在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 平行式干预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介入幼儿的活动过程,而是利用自身的行为进行榜样示范,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暗示引导,避免了教师的指导可能成为幼儿活动干扰的倾向。 2.交叉式干预:教师就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境,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的目的。 交叉式干预要避免教师直截了当发号指令左右幼儿游戏的情况。教师更多地是以游戏中角色之间的关系隐蔽而又自然地导引游戏的发展。 3、垂直式干预: 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严重的违反规则,或出现争执现象,或出现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则以教师的身份直接进入区域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与领导 二、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教师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作出判断,找出介入幼儿活动的最佳时机,避免出现皮亚杰常说的“当我们教授幼儿某个东西时,我们正妨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1、“认知结”出现时。 “认知结”是指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可能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或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即所谓的认知失衡时刻。教师要注意到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 2、积极等待仍没有结果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是执行和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是执行和完成教学任务,而另一方面应该作为一个自觉的反思者,在不断地自我追问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要靠平时在实践中探索解决。 2001年秋季起,笔者所教年级采用了英语新教材,在对近三册教材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学习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与理论相结合,从研究学习者对学习的认识和他们的基本认知方面来研究分析自己教学决策的方式与过程,把自己所接受的职业培训和平时实践积累结合起来,并与同年级组的同行密切合作,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了语言教学实践。以下主要就初中英语教学过程、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反思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旨在与同行们共榷。 一.研究学习者 教学实践离不开学习者,所以,首先要研究学习者和他们对学习英语的认识笔者曾多年在初中、高中及职中分别或同时担任过英语教学,接触过从初一至高三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大致如下:高中学生个性、性格、任知风格和学习外语的策略渐趋成熟,自我调控较强;但初中生因为从小学外语的强直观性向上过渡时,学习外语开始出现分化,这一阶段的学生上下起伏较大,同时生理和心理变化渐渐趋于成熟,但仍俱很大的可塑性,情感态度教育及信心的树立相当重要。此外,虽然有少数学生会在课后阅读一些英文读物,喜欢英文歌曲等,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考试成绩和分数仍是他们追求的最终学习的目的。 二.研究分析自己教学决策运用的方式及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具体体现在教学的准备、实施与总结。理查兹(美国夏威夷大学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系的教授)把这几个阶段的决策称为策划性决策,互动性决策和评估性决策。以下分述这几方面 1.策划性决策: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及认识特点来准备教案。 教材,只是为组织教学而设计的一本材料,如果只按“参考”去图解课文,按“标准”去分析习题,那么,英语课堂就会陷入那种捉襟见肘的境地。新教材在内容方面以一改过去那种狭隘单薄的特点,许多教学内容更加真实,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渗透的学科内容包含了各科知识有音、体、美、德、智、体、天文、地理、信息科学、环保等,甚至还涉及到了宗教(有关圣诞节的来历),另外,还有一些原汁原味的韵文及有关诗歌、谚语、笑话等,有些语言材料(如Friendship, You never know until you try, Never give up)所含的人生哲理对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陶冶他们的情操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所以,每次备课关注的不仅仅是语法点、词汇、背景知识点,预设问题等常采用的教学策略,而且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注重考虑内容本身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当课堂上的内容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时候,作为老师,我总是及时地意识到:我在教什么?我在用什么方法?在我教的哪些内容时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语言是要在情景中才能生成。作为英语老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有独到的理解,更需要在教学中注入生命的活力。如JEBⅡUnit 26单元,此单元为复习单元,旨在复习前面三个单元的语法知识,但其中Lesson 102,103,104的课文内容分别涉及到了很多思想道德和自然知识。如102课,学前笔者就让学生去搜寻有关Titanic号船的有关资料。建议他们上网或观看有关此故事的电影如英国的《冰海沉船》,美国的《泰坦尼克》影片。事前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了解此故事的主要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 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有可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代替学生思考、代替学生回答,这不是一位教师应扮演的角色。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一、在学生和教材之间扮演桥梁的角色 课本是英语的载体,学生是学习英语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得知识,教师这座“桥”是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对话,任务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问题和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教师不能把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强加在学生身上,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理解上的差异,不能代替学生思考和发表意见。那么,如何才能扮演好这个角色呢?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其次,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的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认识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还是艺术、思想的结晶。最后重点给学生讲解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得知识。 二、做打开阅读之门的钥匙 书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穷的,学生只学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发展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要打开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门就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走向外课学习。怎样才能开拓好学生的阅读视野呢? 1、培养阅读兴趣,要给学生阅读自由; 2、选好阅读书籍;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不仅对课堂教学和测试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个促进作用。 三、做艺术感染的引路人 人文精神不能靠说教传给学生,重在熏陶、感染。对于英语教学来说,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培养:首先,感情要真诚而丰富。其次,言行上要有风度,语言上要有感染力,行动上要做好学生的表率。教师应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促进者,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应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教师与学生处于同一认知状态,共同发展。同时,还要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和艺术修养。 四、在创新上做学生的开路先锋 教师要培养学生批判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要超越自我,敢让学生向自己挑战。教学中应多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想法,出题时多出主观性试题,评讲时不要求统一,尊重和关注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不同需要。 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英语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要有新的认识,不管扮演什么角色,教师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实现学生的长足发展。在新的教育理念和《英语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师应更新自己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手段

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

教师角色的定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角色也相对应的重新定位。它要求教师要成为学习型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反思,总结,提炼。在学习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科学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根据教育的社会职能来看,教师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性。 (一)社会义务 首先,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在学生学习中,教师更大程度上是作为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与学生共同探讨各种问题,交流想法和启发学生。其次,优化知识结构,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教师不能前篇一律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而是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观点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各种教育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不断发现新的特点和问题,以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不断的变化形式,并且有所创新。再次,要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由重视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在以往灌输为主的教学中,学生被认为是不成熟的个体,不具备发现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而在新课程标准下,则是主张信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去主动探究世界;主张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内容,确立学习方法,安排并实施学习计划,评价学习结果。最后,从课程复制者向课程结构的建构者,组织者转化。新课程要求作为课程结构的建构者,组织者的教师应具备创设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和开发校本资源的能力。由此,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比如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

表达能力,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假设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必然引发教师职业角色的一系列转变,促成其从原来的课程复制者向建构者,组织者的角色转变;从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包括作为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的新角色定位。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素养,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我们教师应该认清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积极作好角色转变。这将有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当然也有利于未来将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最终站稳讲台,扮演好新时期新教师的角色。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方式标准、知识观,成才观等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之相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每一位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并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教书育人。 新课程目标向我们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积极地

高效课堂中教师的角色

高效课堂中教师的角色 发表时间:2011-03-10T13:10:29.25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6期供稿作者:唐善锋 [导读] 现在有些人以为高效课堂当把学习交给学生时,连带着也应该把责任交给学生,学生主导着课堂 唐善锋(临清市金郝庄第二中学,山东聊城252654) 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现实要求,对于推进初中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一 现在有些人以为高效课堂当把学习交给学生时,连带着也应该把责任交给学生,学生主导着课堂,教师的角色就是维持秩序,课堂主要是学生的,教师没什么事干。我只能说这是个明显的误会。的确,高效课堂的主张,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教师不可“替代”学生,甚至不可以“讲授”太多,这是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师应该给学生“机会”和空间,让他们想尽办法参与到“真实”的学习中去。在这里,“真实”这个词相当重要,假如学习离开了“体验”而单纯转化成机械重复的死记硬背,那学习就是不“真实的”,是消极的,甚至是没有生命力的。 把学习教给学生并不意味着就此推卸掉了教师原应承担的责任。实际上,对教师而言,教师的职责并未因此而发生变化,相反教师却要面对一场更加艰巨的挑战。当被迫丢弃了顺手熟稔的“方式”后,教师需要重新寻找到一件“新式武器”,并且让“新式武器”发挥相当的威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把学习还给学生,把责任留给教师。当教师保证把学习权利还给学生的同时,还必须敢于负起责来,保证学生能够学会。保证“还权”,是为了落实学生的主体;保证责任是为了落实学会和会学。 二 当教师放下“旧式武器”,而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时,无论试图采用什么模式组织教学,课堂教学都是失败的。失败的课堂注定会两败俱伤,一方面它剥夺了教师原有的方式;另一方面,它让学生们好不容易谋求来的学习利益,却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这样的结果不正在制约着新课改的进展吗?课改之难,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传统课堂剥夺了学习权利,高效课堂归还了学习权利。但这个权利并非意味着一旦拥有便能够生成“能力”。“能力”不是来自“真空”,它来自于合作和互动带来的效果。无论合作还是互动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因而高效课堂不是将教师“边缘化”的行为,而是发生在教室里涉及所有人在内的整体“融入”行为。教师当然不是绝对的领导者,更不是在学习过程之外。教师只是几十分之一中的那个“一”,教师难以独木成林;同样离开了教师,那几十根“矮树桩”也难说拥有多美丽的风景。因此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变身为“导演”。 教师是导演,学生则为演员。这显然和传统课堂不同,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而导演的责任,就是教师的责任,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表演欲望,挖掘演员的表演才华,这个“导”字鲜活而传神的给教师做出了角色定位。学生究竟“演”得如何,实在是体现了导演的功力。反之教师只顾自己“演”而浑然忘记了“责任”,则失去了导的价值。因而教师的能力取决于他具有怎样的导“功”。教师的这门功夫,决定了课堂教学能走多远。 教师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高效课堂同样学生也无法替代教师。正因为如此才鼓励,“生亦师,师亦生,师生合作。”正因为是这样,才没理由总是把教放在教育的第一位置上去,当然也绝对不能因之肆意抹杀“教”。 构建高效课堂教师的角色不容忽视。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参与,离不开教师的课堂设计、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离不开教师的热情欣赏、离不开教师的大胆开发,只有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我们的高效才会长长久久。

教师在区域活动上的角色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是一个隐性的教育过程,体现为创设游戏环境和提供游戏中的适宜指导两方面。(一)活动前的指导。1.材料的投放。作为隐性课程的一部分,教玩具材料的投放往往影响着幼儿游戏的内容和游戏进程。生活活动区源自幼儿生活,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满足幼儿尝试成人做事的愿望,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中班孩子好奇心强,可以多创设动手操作的环境及半成品。 2.确定游戏主题。 确定游戏主题即玩什么,是孩子自己商量的,也有时是孩子和老师一起讨论决定的。同时,主题还是不断变化的。 3.丰富幼儿相关的经验。 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当游戏主题确定后,就应充分利用各种几乎吩咐幼儿有关经验,这样才能保证幼儿能玩得起来。 (二).游戏中的指导 在生活活动区,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于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如何进行及时、必要的指导,对幼儿顺利开展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 1.重视观察 幼儿的发展特点及其需要是教育的一个基本依据,因此,要教育好幼儿,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幼儿。区域活动的知道首先是观察。我们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凭借观察来抓住反映幼儿某一活动发展水平的创造性表现,从而较准确把握幼儿活动的动态和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灵活地投放或更换材料,并提供事实、适当的知道,提高区域活动的水平。 2.重视指导和研究相结合 教师在活动区域中的知道是为了帮助幼儿与环境、引导者及同伴发生积极有效的互动,这就需要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不同的发展规律。教师如仅靠书本上的一般规律,还远不能解决实际中的各种问题。即使实施了观察,仅根据幼儿在某个活动区一两次表现也可能判断有误,因此,教师需要对观察结果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然后再去实践,以验证前面的结论,并多次地反复,才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如中一班在拼图区投入新的材料后,使幼儿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一时该区域内“人满为患”,如何解决活动区的拥挤现象呢?通过研究讨论,教师找到了答案:可在该区域边上贴上几个小标记,表示只能有那么多人在此活动。 (1)观察活动中的角色分工是否明确,形成一个有序、和谐的整体,给予幼儿适当的细节暗示。区域活动并非是任意的行为,而是有其内部规则的,包含着积极的约束,规则是行为和活动的准则,要使区域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就需注意规则的建立。这里所说的规则,并不是为了制约幼儿由教师制定一条条让孩子遵守的规矩,而是为了创设更宽松的环境,强调教室要运作流畅,必须让老师和孩子都清楚区域的使用方式,不论是地垫或桌面的使用,轮流的方式或是材料的拿取和操作,甚至如何参与或观看别人操作,都是规则的一部分。教师应注意通过活动规则的建立,是幼儿的活动情况有规范有条理。这种活动规则既包括必要的一般性活动规则,如能自选区域活动,积极愉快活动;使用材料先来后到;用什么拿什么,不用放回原处;不把玩具拿走等等,亦包括各区角的活动规则,如美工区,要求美工活动时要专心、认真,保持安静;使用剪刀注意安全,注意坐姿和用眼卫生;做到会拿会放,并随时清理等。以上规则教师可与幼儿一起讨论制订,并且让孩子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增强幼儿的自主性、秩序感和规则意识。 例如,班内新开张的“奶茶铺”,既满足了幼儿亲自制作珍珠奶茶的好奇心,有能体验到自由买卖带来的欣慰。“奶茶铺”设置了经理一人、服务员四人、点心师二人,共七位幼儿参加游戏。每次游戏时,幼儿根据意愿插牌进入活动区,并穿戴相应的衣帽,分工操作。如果门牌上的牌子已经插满,其他幼儿便会自动离开,等待下次参加游戏,或作为顾客购买珍珠奶茶,而不破坏区域的秩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做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做法 新课程在我们学校已实施多年了,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教育观念有所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较大转变,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程度;仍过多强调共性,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仍过多倚重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这些问题与新课程评价的特点不相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实施有效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呢? 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突出对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是一种手段,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查找学习成败的原因,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以及通过反馈,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为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上。科学、合理、鼓励、创新的评价,有利于保证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科学、不合理、束缚学生思想的评价,则会抑制学生兴趣爱好

和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发展,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束缚。例如教师为了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发散思维能力,是否具备了把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实践能力,是否具备了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等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对学业成绩的考核,主要是进行课内知识一维评价,虽然发挥了量化评价的作用,重视了评价的选拔功能,但对评价的发展功能重视不够,评价的方式比较简单,这种评价完全是在极其狭窄的范围内进行的。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同时,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已在解题策略、思维或学习上长处和不足,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因此,评价内容要综合化,既要重视基础知识方面的评价,更要重视基础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查时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要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查学生的操作实践、归纳分析、合作交流、探究创新等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得到张扬,让各类学生在考查中展示自己的潜能与才华。 三.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对的是全体适龄的少年,要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使他们能健康活泼地成长,积极主动地发展,长大后能适应社会,接受市场经济的挑战。现在有些学校仍然采用的是以期中、期末闭卷考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