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政治全部术语

高中政治全部术语

高中政治全部术语
高中政治全部术语

政治术语归类

一、基础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商品交换要求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5、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用劳动为基础。

6、商业保险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7、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9、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10、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

11、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

12、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

1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1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1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16、价值观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17、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基础和必经阶段。

18、实践不仅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19、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基础。

20、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

21、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基础。

22、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23、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个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24、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需要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

25、我们应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现象进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6、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27、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28、民主是专政的基础。

29、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基础。

3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3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

32、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

3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4、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35、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6、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二、前提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

3、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4、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效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5、我国的体制改革是以维护社会主义根本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为前提的。

6、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前提。

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8、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9、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10、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11、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1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

13、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条件。

14、顾全大局,是成就大事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5、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16、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

17、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的,互为前提的。

18、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19、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2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2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

22、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2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三、目标

1、世界贸易组织是目标是:各成员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贸易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2、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民币发行事宜,并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同时对各金融机构实行监管。

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是政党的政治目标。

5、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四、目的

1、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的需要。

2、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3、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4、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产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的目的是在于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协助解决其国内经济困难,以平衡其国际收支的逆差,促进国际间的货币合作,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

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

7、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8、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目的是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9、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

10、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目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12、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

五、标准

1、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优劣的标准,是看它是否适合现实的生产力状况。

2、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看它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3、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标准,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5、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衡量现阶段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六、标志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3、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

4、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重要标志。

5、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6、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段手里,实行为哪个阶段服务的政策。

7、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

8、政党和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

9、近代国际法诞生的标志,是1688年签定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1、1949年9月出1日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七、主导

1、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3、国际商品贸易是一国对外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形式。是一国对外贸易中的传统形式。

4、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八、主体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2、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3、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5、“一国两制”下,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

6、我国民族分布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7、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九、性质

1、我国税收的性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质变是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3、我国的国家性质是社会主义国家。

4、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

5、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十、属性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其中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属性。

3、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4、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5、阶级性是政治、国家的根本属性。

6、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7、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

十一、核心

1、企业兼并的核心是竞争。

2、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处于政治核心地位。

3、订立劳动合同的核心原则是平等自愿原则。

4、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坚持为人民服务,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核心。

5、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6、要改造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处于核心的地位。

7、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的政权问题。

8、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9、党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

10、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是“强权就是真理”。

1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

12、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是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十二、关键

1、经济的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2、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谁手里。

3、发展“二高一优”农业,关键是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4、充分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

5、在我国,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

6、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改造世界,从主观因素来讲,关键是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能否使主观符合客观。

7、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性的作用。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9、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

10、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而加快发展的关键又在于深化改革。

11、我国中央和地方的国家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原则。这一划分原则有利于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是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关键。

12、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

1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在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13、实行总统制共和制的国家,资产阶级各政党能否上台执政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获得议会中的多数席位,而在于在总统选举中能否获胜。

十三、本质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3、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4、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6、从本质上看,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歪曲的反映。

7、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本质上一致的。

8、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0、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11、宗教的本质是: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12、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议会制度有本质的区别。

十四、实质

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2、小团体主义实质上是极其狭隘的个人主义。

3、历史上一切解决社会基本的矛盾的革命斗争运动,实质上都是人民群众起来推翻旧的社会制度的斗争。

4、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5、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

6、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工人阶级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成为社会主义事的领导核心。

7、主张在我国实行西方多党制,实质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十五、支柱

1、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2、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国民经济的支柱。

3、工业中的支柱产业是机械工业、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

4、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十六、宗旨

1、对人民负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

2、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十七、方针

1、实现我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是“一国两制”。

2、改革开放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方针。

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我国宗教实行三自方针,即:自传、自治、自养。

十八、依据

1、从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出发是党的基本路线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和立论依据。

2、当前,我国坚持国家专政职能的重要依据是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3、国家职能是国家机构设置的主要依据。

4、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是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

5、国际商品价值是世界市场商品交换的唯一依据。

十九、首先、首要、首位

1、发展“两高一优”农业,首先要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

2、人类积极的能动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首先表现在,人在实践的基础上不仅能了解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通过抽象思维活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

4、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5、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首要条件。

6、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7、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9、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10、集体主义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11、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应该是居于首位的。

12、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13、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14、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

15、保持社会稳定,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决条件。

16、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要地位。

17、在民族形成过程中,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

1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政府在1953年首先提出,1954年中国和印度、中国和缅甸政府先后共同倡导的。

二十、根源(根本原因、根据、源泉)、来源、

1、银行吸收存款有两个主要来源:一个是企业、事业等单位的存款;一个是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

2、我国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3、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

4、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根据)。

5、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根源于社会存在。

6、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7、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8、知识创新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

9、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0、实践中认识的来源。

11、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12、我国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13、政治根源于经济。

14、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最深刻的社会根源是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

15、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是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追逐利益。

16、利益相悖是引起国家间磨擦或冲突的根源。

二十一、动力

1、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十二、任务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我国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和规律。

3、我国军队承担着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双重任务。

4、我国宗教组织的基本任务是协助党和政府贯彻宗教政策;团结教徒,爱教爱国,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代表教徒的合法权益,组织和带领领信教群众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办好教务。

二十三、立足点、出发点、基本点

1、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根本立足点。

4、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前提,是我们应当永远坚持的立足点。

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

6、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是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我国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7、团结信教群众,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是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十四、途径

1、提高家庭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增加收入。

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3、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局面的根本途径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4、解决消费者与经营者争议的途径是: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协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向法院起诉。

5、商品生产者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

6、提高企业效益,正确方法和途径有两条:第一,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职工素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第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消耗。

7、人们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就是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进行观察,进行调查研究,忠实

地记录各种数据、资料。

8、领导国家政权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

9、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

1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改善人民物质生活和根本途径。

11、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并有利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1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解决宗教问题的惟一正确的途径,只能是在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逐步消除宗教存在的根源。

二十五、职能

1、货币的五项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2、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是: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经理国库。此外,还具有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的职能。

3、国家具有对内和对外两项职能。国家的对内职能是政治统治、社会管理职能。国家的对外职能是保卫、交往职能。

4、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是政治协调、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二十六、类型

1、商品经济有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三个类型。

2、企业的类型,根据企业的经营内容及行业属性,可分为工业企业、农业企业、商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建筑安装企业、邮电企业、金融企业、科技企业等。根据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及有关法律规定,可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个体)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根据企业规模,可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根据企业的组织形式,可分为单厂企业、多厂企业、联营企业和企业集团。

3、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是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4、当代国家的结构形式,根据国家权力集中程度的不同,可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5、政党制度按其性质,划分为资本主义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两种类型。

6、国际社会的成员主要包括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两大类。

7、国际组织,按其目的任务和职权范围来划分,可分为政治性和专业性的两大类。按其活动的区域范围来划分,可分为世界性和区域性的两大类。按其主体的构成来划分,可分为政府间和非政府间的两大类。

二十七、形式、方式

1、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有:欺诈性交易行为,不公平交易行为,地区封锁、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本地区商品流向外地市场,商业贿赂,虚假广告,窃取或泄露他人商业机密,以悬赏方式影响消费者的购物心理推销商品,诋毁、贬低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经营者之间的联合行为。

4、社会主义公有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5、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形式有税、利、债、费。

6、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7、我国法定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

8、企业职代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

9、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主要有对等贸易、展卖、加工贸易、补偿贸易等。

10、税收是我国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11、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2、理性认识的思维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13、推理的形式有两种: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14、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是物质、精神贡献这两种形式。

15、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生产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活动和科学实验。

16、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18、国际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竞争、合作和冲突。

二十八、表现、体现

1、企业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2、工业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5、我国税收体现的分配关系是:社会主义国家、企业、个人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整体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目前利益的关系。

6、当今世界经济的国际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生产的国际化;市场的国际化;资金的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信息传播的国际化。

7、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实现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出来。

8、现象是本质和规律的表现。

9、创造性思维的一个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

10、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人们的活动中表现为客观实际与主观认识的关系。

11、事物的联系,不仅表现为横的左邻右舍的联系,也表现为纵的方面的古往今来的联系。

1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表现在:第一,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第二,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第三,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13、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14、立足国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坚持唯物主义的重要表现。

15、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16、矛盾特殊性有三个方面的具体表现:第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第三,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17、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18、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的内部矛盾的影响上。即通过促使内部矛盾双方情况的变化而引起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19、人们改造世界活动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其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有害为有利。

20、集体利益是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体现;而个人利益一般表现为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

21、小团体主义的主要表现是:脱离实际,急功近利,只从本地区、本部门利益出发,为了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牺牲长远的全局的利益。

22、人的自然属性表现在: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人与动物一

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23、人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生产活动有社会性;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24、在阶级社会里,人社会性主要表现为人的阶级性。

25、人们的物质贡献或精神贡献,大量的表现在平凡工作的默默奉献中。

26、科学实验的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级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27、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8、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集中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经济利益。

29、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3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根本准则的直接体现。

3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和法律是党领导人民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的,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32、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

3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34、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3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二十九、要求

1、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求是把千家万户的农户和千变万化的市场联系起来,把农业生产改造成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化大生产。

2、我们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存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4、遵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5、做到概念明确,最基本的要求是: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前后要保持一致。

6、在新时期,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总的要求是: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

7、我国政府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的要求是: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

三十、保证、保障

1、建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对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起着促进和保证作用。

2、合法取金钱,成为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物质保证。

3、商业保险把分散的社会资金集中起来,用以补偿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为企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

5、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6、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7、暴力机关的存在是其他国家机关权力得以实现的保障。

8、国家的统一,全国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重要保证。

9、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10、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11、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12、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

1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14、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三者密不可分,其中组织领导是保证。

三十一、特点

1、个体经济的特点是:规模小,投资少,设备简单,经营灵活。

2、债券与股本相比,有如下特点:性质不同;受益权不同;偿还方式不同。

3、我国政府债券的特点是: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流通性强。

4、金融债券的特点是:安全系数较政府债券低,但比公司债券高;利率一般高于政府债券和银行存款;可以进入一定的市场流通转让,流通性较强。

5、消费者市场的特点是:购买者人数众多;商品品种繁多,花色多样,规格齐全,并有一定的差异性;商品交易次数频繁;供求关系复杂多变,购买力流动性大;购买者易受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的影响。

6、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是:购买者以各类企业为主;购买次数少,使用周期长;购买者对商品的要求高。

7、服务市场的特点是:交易的对象是无形的服务性活动;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服务门类繁多,功能多样。

8、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是:贸易方式多样化;商品结构复杂化;竞争激烈化;区域集团化;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9、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10、价值观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11、党的基本路线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具有总揽全局的指导性;二是具有一定历史时期的稳定性。

12、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大聚居,小杂居,交错杂居。

13、单一制国家的主要特点是:全国只有一个立法机关,一个中央政府;全国只有一部宪法;公民只有一促国籍;全国按地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域,各行政区域接受中央政权机关的统一领导;国家是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也是国际交往中的单一主体。

14、复合制国家的主要特点是:除有联邦的宪法外,联邦各组成部分也有自己的宪法;联邦公民同时也是成员国公民;在对外关系上,联邦是国际交往的主体,但有的联邦制国家允许其成员国有某些外交权。

三十二、特征、特性

1、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2、税收的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平等性、竞争性、开放性、法制性。

4、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5、实践有三个基本特征:客观性物质性的活动;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的活动;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6、政党的特征是:鲜明的阶级性、有特定的政治纲领、有自己的组织和纪律。

7、民族的基本特征是: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

8、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主要特征是:第一,议会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第二,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第三,政府(内阁)掌握行政大权,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9、议会制共和制的主要特征是:第一,由普选产生的议会是国民的代议机关报,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等权力;第二,政府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来组织,政府对议会负责,当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时,政府就得辞职或呈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第三,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

10、总统制共和制的主要持征是:第一,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总揽行政权力。统率陆、海、空三军;第二,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互相独立。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官员,也不能兼任议员;第三,由当选的总统组织政府。

三十三、最

1、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2、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社会保险。

3、积累的最低限是要使生产规模有所扩大,积累的最高限是要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

4、市场上最常见的现象是:商品。

5、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6、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可向社会公开募股集资。

7、最早的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8、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和多层次的状况,不可能实行单一的分配方式。这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最终原因。

9、订立劳动合同最基本的原则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定的原则。

10、债券中风险最小、安全性最好的是政府债券。

11、消费者最主要的权利是人身安全权和财产安全权。

12、世界上最早的银行是1580年出现于意大利的威尼斯银行。

13、最重要的世界性贸易金融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14、厂长(经理)负责制最明显的特征是明确了厂长(经理)作为企业法人代表行使职权的地位和应负的责任,突出了厂长(经理)在行政指挥中的作用。

15、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

16、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

17、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18、人不同物,人的最可贵之处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19、理想按其内容来分,有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起主要作用的。它既贯穿于其他理想之中,又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

20、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哲学基本问题的最重要的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的问题。

22、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

2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24、推理最重要的作用是获得新知识。

25、在人们指导行为活动中,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就是世界观、价值观。

26、社会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

27、人类最崇高、最科学、最进步的理想是共产主义理想。

28、人类最早的实践是物质生产活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9、经济利益的得失是最根本的利害关系。

3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

31、阶级现象是阶级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政治现象。

32、英国是历史上最早实行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典型国家。

33、美国是历史上最早实行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

34、在我国,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国家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国家检察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最高国家军事领导机关。

35、对新中国外交政策作出明确规定的最早文件是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活动进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37、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和最高纲领。

38、资本主义两党制最典型国家是英国、美国。

39、资本主义多党制最典型国家是法国、意大利。

40、共同心理素质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的特点。

41、当代世界上流行最广、影响最深的宗教是三大宗教。

42、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主权。

43、国际社会最基本成员、国际活动的最重要的参加者是主权国家。

44、资产阶级政党的最早萌芽是在英国。

45、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是民主共和制。

三十四、条件

1、商品经济存在的两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申请企业法人登记,应当具备以下条件:有自己的名称、组织和章程;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和必要的设施;有符合国家规定并与其经营和服务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数额和从业人员;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经营范围。

3、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

4、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5、权利的实现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的。

6、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7、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8、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十五、观点

1、世界观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2、世界是物质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世界本质问题的基本观点。

3、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4、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5、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看问题。

6、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7、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三十六、根本、归根到底

1、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2、居民消费,从根本上说,是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

3、物质生产方式是客观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5、个人与社会相比,社会是根本,起着决定作用。

6、本质和规律是现象中共同的、内在的、稳定的东西,只有抓住了它,才能从根本上抓住了可靠的东西。

7、矛盾分析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8、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

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10、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11、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从根本上说,完全是从属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的。

12、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由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13、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14、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问题没有搞清楚,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5、个人利益的不断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要靠社会集体事业的巩固发展,靠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

16、任何阶级和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

17、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

18、国家之间的关系,无论表现为友好合作还是表现为冲突对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国的利益。

三十七、统一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统一的。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两者缺一不可。

3、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

4、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5、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6、想问题、办事情要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7、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8、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9、我们懂得了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就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0、邓小平理论鲜明地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1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2、任何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质变和量变和统一。

13、个人与社会、自由与纪律、奉献与索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4、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是主观和客观的符合,主观与客观相统一;错误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是主观和客观相背离,主观与客观相脱节。

15、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16、坚持辩证法与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

17、在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统一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世界观。

18、深化改革、坚持自力更生和扩大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

三十八、必由之路

1、走“二高一优”农业发展道路,是完成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

3、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我国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4、在现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步消除东西差距,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5、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是当代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三十九、制度、体制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4、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5、民主集中制是我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

6、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政治生活形成的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制度。

7、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8、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重要政治制度。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0、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四十、原则、准则

1、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有;平等自愿,协调一致,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

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是: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4、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的原则是: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两者都应有所增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5、银行储蓄存款的基本原则是: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

6、市场交易原则是: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7、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原则。

8、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

9、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一项政治原则、道德原则。

10、、世界观不仅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同时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和想问题办事情的价值原则,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和现实生活中人价值选择。

11、我们每个人都应把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作为自己的一切言论和行动的最高准则。

1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我国宪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

原则。

13、联合国的原则:各会员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14、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有三个: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15、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1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17、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四十一、决定、规定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2、等价交换这个根本原则决定了经济活动参加者之间是平等的关系。

3、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4、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

5、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7、人们是否按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8、主要矛盾是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9、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0、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1、实践决定认识。

12、真理、科学理论的性质,决定了它能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13、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4、在主观世界中,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统一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世界观。

15、经济决定政治。

16、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17、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18、国体决定政体。

1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国情决定的。

20、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

21、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冷热亲疏的复杂关系,主要由国家利益决定的。

22、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外交政策。

23、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由它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正确的选择。

四十二、(根本、主要、基本)内容

1、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内容。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3、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

4、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

5、集体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互结合,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倡导把国家、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发挥个人的主

观能动作用;当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6、、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强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社会、集体、国家和他人只不过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第二,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想,强调个个的民主、自由和平等,反对集体、社会和国家对个人的干预和限制。第三,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经济理论,强调个人的私有财产制度,保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私有制。7、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

8、“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第一,“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第二,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第三,“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9、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第二,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第三,“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第四,宪法和法律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根本的活动准则。

四十三、理想

1、我国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四十四、矛盾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四十五、制约

1、家庭生产消费,从根本上说,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

2、在社会生活中,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

3、人的社会性制约了人的自然性。

4、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5、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四十六、一致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

3、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

4、在我国,坚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是完全一致的。

四十七、作用

1、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

2、价值观对个人、社会具有导向作用。

3、崇高理想对人生、社会有重大的指导、促进作用。

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重要调节作用。

5、税收、财政、存款储蓄、银行、对外贸易……………的作用?

四十八、特有

1、意识是人脑特有机能。

2、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

3、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的的能力与活动。

四十九、关系(关系到)

1、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的前途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2、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3、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关系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的社会需求的创造,以及新的市场的开拓。

4、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5、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命运的重大政治问题。

6、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素质的高低,企业是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状况的好坏和社会的长治久安。

7、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经由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

五十、杠杆

1、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优化企业结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

2、科学实验是历史进步的有力杠杆,其作用集中表现在提高物质生产和改造社会活动的水平上,使人类能够更合理地从自然界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使社会获得全面进步。

五十一、相辅相成

1、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工业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分割,更不能对立

2、贡献与索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3、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

高中政治全部术语

政治术语归类 一、基础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商品交换要求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5、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用劳动为基础。 6、商业保险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7、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9、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10、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 11、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 12、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 1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1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1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16、价值观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17、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基础和必经阶段。 18、实践不仅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19、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基础。 20、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 21、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基础。 22、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23、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个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24、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需要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 25、我们应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现象进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6、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27、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28、民主是专政的基础。 29、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基础。 3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3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 32、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 3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4、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35、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6、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二、前提

高中政治选考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高中政治选修三: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第一课、国家的本质 1、国家的本质: (1)从国家的本质属性看,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 (2)国家本质: 国家性质也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3)国家的历史类型: 按照国家性质划分,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2、专政与民主: (1)专政的含义: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就是专政。 (2)民主的含义: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3)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只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世界上不存在超阶级的民主。 (4)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二者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3)政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的不同,相同国体的国家也会采用不同政体即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 第二课、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4、现代国家管理形式(政体)的基本类型 --- 三种政体的比较: 基本类型: (1)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2)民主共和制(议会制与总统制) 内容: ①国家元首产生的方式及职权: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世袭、象征性、无实权。 议会制:选举,虚位、无实权。 总统制:选举,有实权。 ②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 议会制:议会。 总统制:总统。 ③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监督与被监督(议会产生政府)。 议会制:监督与被监督(议会产生政府)。 总统制:权力分立、制约和平衡。 ④议会产生的方式及职能: 议会制君主立宪制:选举,立法、组织、监督权、财产决定权。 议会制:选举,立法、组织、监督权、财产决定权。 总统制:选举,立法、监督权。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90个

2020高考政治必背知识点90个 在政治的考试中,通过总结,可以发现很多的知识点是必考的内容,针对这些知识,我们应该使自己必须记会,可以帮助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变得简单。今天来看看高中政治考试必背的90个知识点,或许会对你有用哦! 经济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两个属性:价值和交换价值 1.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越大,价格也越高,越小,价格也越低,成正比 3.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如铅笔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写字,面包的使用价值是可以用来充饥,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4. 货币: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但它比较特殊,它用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苹果与面包价格不同,用货币衡量出来的货币有两个职能:一是价值尺度,二是流通手段 5.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发行量需要符号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如果印的钱过多,导致通货膨胀,影响社会稳定。印的过少,导致通货紧缩,影响商品流通,所以钞票不是想印多少就可以印多少 6.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当供不应求时,出现商品太少,买商品的人多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当供大于求是,出现商品太多,买的人少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7.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比如李凯生产一部汽车需要花30天的时间。李凯生产一部手机的时间需要花10天时间,那么这部汽车在市场上的价格是这部手机的价格的3倍(可以假设汽车3万元,手机1万元)。也就是说生产一件东西,如果花的时间越多,那么它的价格也就越高。但是价格也受供求关系影响,当市场上卖汽车的很多,卖手机的相对少的时候,这时候汽车价格可能会稍低于3万,手机稍高于1万,但汽车价格基本还是手机价格的3倍 8. 当一件商品价格上升时,买它的人会减少,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也会相应地减少;价格下降时,买它的人会增多,这种商品的生产规模会增大 9.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低,说明生活水平越高,因为系数低,说明花在吃饭上的钱很少,剩下的钱可以用在娱乐上、装修、购买奢侈品 10. 中学生的消费观: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度消费,同时不可以盲从别人,消费的时候要理智,平时消费中;要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比如尽量少买或者不买对环境有危害的商品。时刻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每一分钱都是用汗水换来的,不能随意挥霍。

高中政治全套知识点整理

高考政治全套知识点总结 必修1经济生活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5、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压力;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7、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 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 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还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和社会变化规律等。

高中政治常用名词解释

高中政治常用名词解释 基础知识 一、商品: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由劳动形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家要想顺利 实现价值,就必须关注使用价值(质量),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让渡”? 3、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行业或部门劳动生产率)| 4、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量无关?但它们对商品生产者却具有重大意义一一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获得超额利润?(鞭子作用) 5、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价值总量 反比无关 6、价值量个别劳动生产率价值总量| 无关正比 二、货币:1、本质:一般等价物(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含义:金银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职能:价值尺度(无需现实货币)表现商品价值大小 流通手段(需要现实货币)媒介商品一一货币一一商品(时空)]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商品价格总额」 4、货币量= ------------------------- _| 货币流通速度 5、纸币: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人行、面额与实际代表的价值量、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 表现 危害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税收 实质 通货膨胀 扩张性 下降利率 下降税率 社会总需求v总供给

6、信用工具:信用卡: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全部或部分功能

现金支票与转帐支票 7、外汇:用外币表示的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汇价):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外汇汇率升高或降低;人民币汇率的升高或降低 c n 口hjl? /工居、-nV /r, /tA 宀/zz、/rr /、竜tri/ 、竜乙宀r r r t—t i=t F=I 疋 平衡; 9、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 有利 不利 升高 进口;调整经济结构(出口商品结构,产业结构) 出口;诱发通胀降低刺激出口;增加就业;增加外汇储备 进口;经济发展 10、保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保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体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 三、价格2 1、价格的形成因素 ⑴决定因素: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 ⑵、影响因素:直接因素:供求关系(买方、卖方市场)、竞争程度; 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以及宗教、习俗等文化因素= 2、价格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⑴对生活的影响:对需求量的影响?一般而言,价格升高需求量减少;但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相关商品中的互为替代品及互补商品的影响 ⑵对生产的影响: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四、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⑴根本因素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收入和物价是影响消费的直接因素,其中,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⑵消费心理:对经济发展包括收入的心理预期;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等? ⑶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该国分配政策及收入差距大小关系密切?我国消费拉动经济能力不 强) ⑷生产的刺激,如性能、质量、包装等,广告、服务质量等 2、消费类型:有形商品消费与劳务消费;钱货两清的消费与贷款消费与租赁消费 3、消费结构与恩格乐系数 4、做理智消费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一、完善市场经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它通过价格、竞争、供求市场机制准确、 及时、灵活地反映经济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2、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共性: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4专题二《准确把握概念》练习题1

训练2准确把握概念 一、选择题 1。'‘人”这个概念,一方而舍去了不同人的男女老少等个性特征,只抓住“人"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而,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如张三或李四),而指所有的"人”。这表明() ①概念具有抽象性②「概念具有生动性③概念具有概括性④思维具有间接性 A.①? B.②J? C.?@ D.??@ 2.桌子,既包括木桌、石桌,也包括圆桌、方桌或书桌、饭桌等?而桌子这个概念是所有的桌 子的共同本质,即“有桌而,有支柱,能够在上而放巻东四或进行操作"。而不管它是木头的还是石头的,不管它是方的还是圆的,也不管它是书桌还是饭桌?这表明概念具有 () ①整体性②概括性③抽象性④系统性 A.?@ B. ?? C.?? D o②③ 3?“罪犯就是犯罪的人”这个泄义() A.错误,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B.正确,符合左义种差加属概念的原则 C.错误,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Do错误,犯了'‘宦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4.“中国位于亚洲/这句话中的“中国"和“亚洲”两个概念的外延有() A.包含关系Bo全异关系 Co交叉关系 D.包含于关系 5。对概念之间的外延作出正确的划分,应遵循的划分逻辑规则是() 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②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③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 用一个标准④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 Ao①②? B。②③④ C.?@④D。①?? 6.下列语句的划分,正确的是(J Ao战争分为常规战争和世界大战 B.一年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Co这个班的学生,除了七划女学生外,其余都是男生 Do从市场范围看,市场分为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和资本主义市场 7。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Ao西南财大一一西南财大法学院 B.花-花裁 C.资本——固泄资本 Do党-党员

高中政治常用专业术语归类

高中政治常用专业术语归类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 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 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 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 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 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辨证唯物论) 【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 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错误倾向】: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 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 错误。

高中政治选修4知识点.doc

高中政治选修4知识点 高中政治选修4知识点(一) 1、普遍联系的原理: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2)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系统优化方法: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掌握 系统优化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并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事物固有联系的基础上,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5)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又要重视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高中政治选修4知识点(二) 1、矛盾特殊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不同阶段和过程上有不同矛盾;同一事物中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 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连接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3、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要求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 4、矛盾普遍性原理: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彻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要求正确对待矛盾,承认矛盾,分析揭露矛盾,用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高中政治选修4知识点(三) 1、发展的观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中,都有其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普遍的。发展的实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框架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 框架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总体知识框架 第一单元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定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 文化的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内涵与特点特点是人们的一种素养:后天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逐步培养出来。 是一种精神现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实质),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 过程中在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的力量②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 史中。(1.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是综合国力繁荣的重要体现。 2.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 文化与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起决定作用;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文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科技作用↑文化生产力作用↑ 化文化与相互影响(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相互交融(文化与民主政治交融;与国际政治交融) 作政治 [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世界反文化霸权主义]

用地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措施:我国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 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综合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意义/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为综合国力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根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化特点潜移默化(过程)(影响思想和行为) 对深远持久(效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优秀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的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影塑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响人生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③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教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四知识点(人教版)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4、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5、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8、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唯物论: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2、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

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认识论 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甚至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高中政治常考必背详细知识点

哲学的含义:从本意上看(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从本质上看(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从产生上看(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从特征上看(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注[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家根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 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叫哲学。 什么是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都是零散的、朴素的、自发的、缺少论证的,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各种具体知识共性的抽象与概括。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及其过程。(2)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而哲学则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是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思维到底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如果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则属于唯心主义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者遇到的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 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2)客观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用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形态的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必背知识点汇总

2016考前文化生活必背答题术语 文化与生活(第1课、第2课) 1、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作用 1、文化与社会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起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怎么办) 2、文化与个人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并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的过程。)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4)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2、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3、4两个问题经常结合一起)

高中政治选修三知识点(必背)

政治选修: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必备知识点) 专题一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考点1:国家性质 (1)国家性质的含义 国家的性质即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表明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国家性质的决定因素 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考点2:专政与的关系 专政是指国家的政治统治职能,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这是国家的根本职能。 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围,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 与专政相互依存,共同体现国家的性质。凡实行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同时也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 考点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相互区别 两者含义不同。 ①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层在国家中的地位。 ②政体即国家管理形式,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2)相互联系 ①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体现; ②政体体现国体,并服务于特定的国体,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 ③政体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国体是影响政体的决定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外来势力、历史条件、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国际环境等都可以成为影响政体的因素。 考点4:代议制的含义 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考点5: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和总统制 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围看,现代国家大致有两种基本管理形式,即制与君主立宪制。(1)制与君主立宪制 ①制 制,是同君主专制相对立的政体是遵循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政体。在制国家中,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是经过选举产生的。 ②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相对于君主专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被认为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基本管理形式。 (2)议会制和总统制 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即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委员会制国家。 ①议会制:又称阁制、议会阁制、责任阁制。政府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向议会负责。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

高考政治全部术语

高考政治术语归类 一、基础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商品交换要求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5、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用劳动为基础。 6、商业保险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7、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9、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10、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 11、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 12、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 1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1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1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16、价值观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17、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基础和必经阶段。 18、实践不仅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19、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基础。 20、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 21、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基础。 22、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23、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个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24、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需要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 25、我们应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现象进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6、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27、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28、民主是专政的基础。 29、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基础。 3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3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 32、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 3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4、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35、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6、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二、前提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017年秋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常用主观题答题术语必修1

经济生活常用主观题答题术语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一般主要考查“经济意义”“经济措施”。 一、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1)根本原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直接原因——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3)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货币的价格(升值、贬值)、市场调节的局限性会影响价格。 (4)间接原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宗教信仰、习俗等也会影响价格。 2.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需求、消费、消费者)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跌,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 ③价格的变动会影响相关商品的消费需求。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需求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生产者/企业) ①调节生产,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竞争优势。 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消费 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1)根本原因——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即生产决定消费。 (2)主要因素——受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总体水平的影响。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也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物价变动影响人们的消费(联系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主要有求实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 (4)商品质量等也会影响消费。 2.如何提高消费水平(建议:对症下药)。 (1)国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②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物价稳定。 ③完善收入分配致策,调节社会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④发挥财政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 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第一框公司的经营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 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国家财政 第二框征税和纳税 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二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 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必修二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第二框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统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二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第三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统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 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第二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