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绝句和律诗的最大区别

绝句和律诗的最大区别

绝句和律诗的最大区别
绝句和律诗的最大区别

绝句和律诗的最大区别

律诗和绝句都是近体诗。那么,怎样区分律诗和绝句呢?

一、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李白的《静夜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三、此外,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押韵的字是“豚”、“村”、“存”、“门”,李白的《静夜思》押韵的字是“霜”、“乡”。七言律诗的三、四句和五、六句要对仗,《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就是对偶句。

四、七言律诗定格形式:

1、平起式(一、二、四、六、八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简称首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简称颔联)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简称颈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简称尾联)

*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 ]”内可仄可平。

2、仄起式(一、二、四、六、八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 ]”内可仄可平。

五、五言律诗定格形式:

仄起式(首句不压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六、七言绝句定格形式:

仄起式(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意,律诗定句(八句),绝句定句(四句)。

体诗,律诗,绝句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区别方法 近体诗【近体诗】亦称“今体诗”。诗体名。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诗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排律则是律诗的延长)。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用韵和对仗(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方面,主要有三点: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之间必须平仄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必须要对仗;3、一韵到底的平声韵。 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讲平仄,八句 绝句分为五言和七言绝句,四句 一、以格律分类: 古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近体诗除了需要用韵之外,受到格律的限制。 二、以字数分类: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二种形式。古体诗有四言、五言(称五古)、七言(称七古)、字数不整齐的称杂言古诗(杂言古诗因有七字句,所以也称七古),也有少数三言、六言。 三、以句数分类: 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近体诗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四、以用韵分类: (一)古体诗: 1. 全首诗可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又可随意转为其它韵。 2. 一首诗中每句都可以用韵,用于韵的字可以重复。 3. 诗中用韵不限定在偶数句子上,奇数句也可以用韵。 4. 诗中可以用邻韵和上去声通押。 5. 允许散文化的句子。 (二)近体诗: 1. 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2. 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 3. 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 4. 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邻韵:某些韵母的发音与另一个或另一些韵母相近。它们是「邻韵」。在填词押韵时,我们常常会借用一些邻韵的字。只要两个韵发音相近,就也算作押韵了。例如《蛛丝马迹》第二段:地上有面包糠伴两滴冷汗原来雪柜清仓查明谁来造案 这句歌词中,「糠」和「仓」都是ㄤ韵,而「汗」和「案」则是ㄢ韵。但由於两韵发音相近,所以这仍是押韵 5. 都用平声韵。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绝句和律诗的区别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代律诗在定型化过程中和定型后,都存在变例,有些律诗不完全按照格式写作,如崔颢的《黄鹤楼》,即前半首为古体格调,后半首才合律。律诗的这种变化被称为拗体。 绝句 中国诗体。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绝句”这一名称大约起于南朝。梁、陈时,已较普遍地用绝句泛指四句短诗,其押韵平仄都较自由,或称古绝句。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各体诗。宋代洪迈曾辑录唐人绝句万首,约占现存唐诗总数1/5。除李白、王昌龄、杜牧、李商隐以绝句擅长外,还有不少千古名篇,并不一定出自名家之手。另外,唐人绝句大都配乐歌唱,如王维《渭城曲》、李白《清平调》、刘禹锡和白居易的《竹枝词》、《杨柳枝》等,所以,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 声韵和节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整个句子就是节律了,有快有慢是节律 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首先要熟记平仄格式,其次要会辨别具体字的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这是五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绝句》教学设计

《绝句》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闲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这首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近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1、通过昨天的背古诗比赛,老师知道了我们班的同学们最拿手的就是——背古诗,很多同学一口气背诵了好几首古诗呢!今天,老师就请来一位被尊为“诗圣”的大诗人,你们能叫出他的名字吗?(出示杜甫图片) 2、学生介绍杜甫。 3、老师小结。(杜甫是唐代诗人,自幼好学,7岁就会吟诗,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就有1400多首,被誉为“诗圣”。) 4、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原来学过杜甫写的古诗吗? 5、那请同学来背一背。同学们记性真好。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杜甫的《绝句》 二、自主合作,识记巩固 请大家默读古诗《绝句》,参照助学单完成3道题。 展示: 2、熟识字词,组长组织检查同组学生的识字。 杜绝鸣叫包含停泊柳树门窗山岭吴国 3、完成助学单第3题。 <<绝句>> 两个黄鹂____________,_____白鹭___________。

杜甫绝句、律诗赏析

杜甫绝句、律诗赏析 杜甫律诗、绝句赏析--杜甫诗歌鉴赏资料三 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题解 这首诗是广德二年(764)杜甫居成都草堂时写的。明末王嗣奭《杜臆》说“是自适语”,“盖作于卜居草堂之后,拟客居此以终老,而自叙情事如此。”其时,安史之乱已平定,杜甫蒙友人资助,居于城外风景清幽的草堂,心情不错。面对生气勃勃的景象,他情不自禁,写下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句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只黄鹂在新绿的柳枝间鸣唱,一行白鹭列队飞向青天。黄鹂、翠柳显出活泼的气氛,白鹭、青天给人以平静、安适的感觉。“鸣”字表现了鸟儿的怡然自得。“上”字表现出白鹭的悠然飘逸。黄、翠、白、青,色泽交错,展示了春天的明媚景色,也传达出诗人欢快自在的心情。《艇斋诗话》引韩子苍云:“古人用颜色字,亦须配得相当方用。‘翠'上方见得‘黄',‘青'上方见得‘白',此说有理”。诗句有声有色,意境优美,对仗工整。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从窗口望去,西岭上千年不化的积雪,似乎近在眼前;门外江上停泊着行程万里、从东吴归来的航船。一个“含”字,表明诗人是凭窗远眺,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心情的舒畅和喜悦。“千秋雪”言时间之久,“万里船”言空间之广。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何等开阔! “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东吴”,三国时孙权在今江苏南京定都建国,国号为吴,也称东吴。这里借指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 评解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两两对仗,写法精致考究,但读起来十分自然流畅,一点儿也不觉得有雕琢之感。因为一以贯之的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写草堂的春色,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苏轼曾经说过:“少陵翰墨无形画”,此诗就像一幅绚丽生动的山水条幅:画的中心是几棵翠绿的垂柳,黄莺儿在枝头婉转歌唱;面的上半部是青湛湛的天,一行白鹭映于碧空;远处高山明灭可睹,遥望峰巅犹是经年不化的积雪;近处露出半边茅屋,门前一条大河,水面停泊着远方来的船只。从颜色和线条看,作者把两笔鹅黄点染在一片翠绿之中,在青淡的 空间斜勾出一条白线。点线面有机结合,色彩鲜明而又和谐。图象有动有静,视角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其空间感和时间感运用巧妙,使人觉得既在眼前,又及万里;既是瞬间观感,又通连古今甚至未来;既是写实又富于想象。杜甫诗精品赏读·陈才智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绝句

绝句 唐代: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 “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 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 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 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赏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两个黄鹂在鸣,这就有声音了。“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就有一个行为、一个行动。一横一纵,“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那么接下来杜甫又讲到“窗含西岭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万年累积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积雪的一个岷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我的门口停着长万里的船只。这样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这个积雪的山头来进入你的视野,送这个船到下游去。那么这个“万里船”能够通行,也说明这个“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已经接近要平定了,这个时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这条江上来来往往了。那么这么一首诗,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饰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对仗的。从六朝开始就有绝句,到了唐代以后绝句就形成了非常圆熟的一种艺术,我们很多著名的诗都用绝句。绝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对仗,或者四句前面两句写景对仗后面两句抒情不对仗,或者是前面两句不对仗后面两句对仗,那么现在他这首诗四句都对仗,可以说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写得非常认真的一首诗。杜甫有一个写诗的时候让人“语不惊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这首诗千锤百炼。 横道中心小学语文组

古诗、绝句、律诗区别

1.起源时间不同: (1)上古诗歌以古体诗中的四言诗为主,古体诗中的五言最早产生于汉代。而古体七言的产生可能早于古体五言。但在唐代以前不如古体五言多见。到了唐代,古体七言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古体七言为长句。 (2)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仗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盛行于唐宋时期。 (3)绝句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 2.诗歌字数上的不同: (1)古诗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2)律诗常见的类型有五律,七律和排律三种,每首限定八句: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40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56字。 (3)绝句由四句组成,常见的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3.格律要求不同 (1)古体诗的韵脚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上、去、入声。 古体诗的押韵,有的是两句一押韵;有的是一句一押韵;还有的是三、四句一押韵。 古体诗在汉、魏和六朝诗的平仄完全是自由的。唐以后,由于受近体诗的影响,往往也用律句,这称为入律古风。古体诗有了一般古体诗和入律古风的区别。 古体诗的对仗,不同于近体诗,不受格律的限制。 (2)律诗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在句数,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限定用平声韵,而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每首中间两联必须用对偶,这是律诗的重要特点。其他两联用不用对仗。 (3)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如果第一句押韵,也押平声韵。 扩展材料 古诗体裁的分类

小学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教案三

《绝句》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绝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的古诗诵读。《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作品,该诗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这首诗通过对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景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 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从学生的角度和课程阶段目标及教材特点,初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朗读时间活动,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设计理念 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学生有感情朗读的重要前提,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上,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在评价朗读中来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要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展现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绝句》所描写的景色。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音乐光碟、小黑板、大幅图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们会背哪些古诗?能试着背给我们听一听吗?大家背得可真好!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题目叫《绝句》。学完后看看哪位同学能背得出来。 二、初读感知 1.师提出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生根据自学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纠正读音。 (2)交流记字方法。指导书写易写错的字“鸣、柳、窗”。 (3)指名读古诗,师生评价。 三、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1.师范读,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同学们刚才读得挺好的,现在老师也来读一读,同学们

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区别: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在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还有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那么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什么区别呢?总的来说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 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超过八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可以在一首中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 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 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实际上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绝好的对联。 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2、联系: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 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韵的两首七言绝句。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均有所创造。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清代王士□更认为古诗有平仄,于是赵执信、翁方纲等人专门研究古诗声调。他们的研究,对于诗歌创作时自觉区别古体、近体声律不无贡献,但由于忽视古诗实以自然音节为主,因此颇有牵强,以至被讥为“不见以为秘诀,见之则无用”(崔旭《念堂诗话》)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按照诗歌格律,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出现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律诗和绝句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帮助到你!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按照诗歌格律,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出现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

就有“古绝句”的名称。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zè)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句五言特多,而七言非常之少。所以,七言八句不是很常见。 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六言绝句很少。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律诗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律诗一般为八句,五言律律一共四十个字,七言律诗一共是五十六个字;超过八句就是长律,长律多数为五言,七言的也有,但不太多。 二、律诗一般押平声韵,押仄声韵的律诗非常罕见,基本可以忽略; 三、每一句的平仄都有规定,这个讲究很多,要学起来得费一翻工夫; 四、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弄清楚律诗的大致定义,绝句就相对清楚了: 绝句相对于律诗来说,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绝句一般只有四句,所以字数只有律诗的一半,五言绝句是二十个字,七言绝句是二十八个字; 二、绝句又分古绝与律绝 1、古绝是古体诗,也就是自由诗,不管是押仄声韵还是平声韵,都不受近体诗平仄的事缚;

古体诗与格律诗的区别

第十讲古体诗与格律诗的区别 一、什么是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格律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但绝不是古风,真正的古风只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但要注意,古体诗和古诗的概念不全相同,古诗是指古代的诗,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一种诗体,后代人按照这种诗体写的诗,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不拘对仗、平仄。 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 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古体诗主要分为8种: 1、五古; 2、七古; 3、杂言.包括三.四.六言等; 4、柏梁体.七言,句句用韵。 5、入律古风,多七言、可换韵。 6、乐府诗,南北朝民歌形式。 7、歌行体,多七言、可歌唱。 8、古绝,不粘不对。 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庚信,都算是古,因此,古体诗又被称为古诗,所谓仿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的,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都可以称为古体诗。(不包括现代自由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二、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粗略的说,即近体诗是讲究格律的,特别是讲究平仄和对仗;古体诗是不大讲究格律的,它不要求平仄和对仗。 其区别主要在于: (一)句法上 1、近体诗: 字数、句数固定。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句数都是限定的。也有“三韵律诗”,但很少见。也有所谓“排律”,句数可超过八句,但是句数都是偶数的。 近体诗每句一般是五言或七言,六言的很少见。所以,字数固定是近体诗的一个共同特点。 2、古体诗: 字数、句数不限,可以是四、五、七言,也可以是杂言;最少可以是两句,如傅玄《杂言》“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 最多可以达三百多句,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共357句。 例如: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关于律诗和绝句的一些基本知识

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 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其中的绝句,又称绝诗、截句。它好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规格看,有的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颔联;有的前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颈联、尾联;有的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的颔联、颈联;有的不用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和尾联。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平声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 律诗和绝句都是近体诗。那么,怎样区分律诗和绝句呢? 一、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陆游的《游村》)。 二、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白的《静夜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三、此外,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如陆游的《游村》押韵的字是“豚”、“村”、“存”、“门”,白的《静夜思》押韵的字是“霜”、“乡”。七言律诗的三、四句和五、六句要对

绝句与律诗的16种格式及其练习

绝句与律诗的16种 格式及其练习 《五绝★梅》 迎雪屹墙东,馨香染碧空。玉枝藏艳蕊,清韵暖寒冬。附诗谱: 五绝格式一: 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韵) 《五绝★兰》 足立崖岩顶,幽香漫宇穹。淡泊名利客,剑叶傲芳丛。附诗谱: 五绝格式二: 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豆)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豆) ⊙仄仄平平。(韵) 《五绝★竹》 清风两袖藏,碧骨毅如钢。绿叶迎霜剑,虚怀纳谷苍。附诗谱: 五绝格式三: 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豆)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菊》 重阳篱侧艳,遍地瘦花黄。彩蝶栖芳蕊,飞霜作银装。附词谱: 五绝格式四: 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豆) ⊙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豆) 平平仄仄平。(韵)《五律☆春》 落日近黄昏,烟霞醉朔云。 和风摇翠柳,粼水绕山村。 青絮增朝色,桃花减暮沉。 夕红邀紫燕,粉蝶戏芳群! 附诗谱: 五律格式一: 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豆)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豆)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豆) ⊙仄仄平平(韵) 《五律☆夏》 暮雨消沉暑,风衔泥土新。 临窗迷柳色,卧野醉花荫。 山远蝶踪隐,林深隔鸟音。 莲香染碧水,月影戏游鳞! 附诗谱: 五律格式二: 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仄(豆)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豆)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豆)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豆) ⊙仄仄平平(韵) 《五律☆秋》 青山隐翠溪,碧竹缀秋篱。 枫雨润峦野,桐风院巷袭。 田林挂硕果,街树隐黄鹂。 菊韵香亭榭,鸳鸯舞滟漪! 附诗谱: 五律格式三: 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豆)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豆)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豆) 平平⊙仄平(韵) 《五律☆冬》 千山遮白被,楼宇傲寒梅。 玉骨迎风立,冰魂伴雪飞。 清枝疏影瘦,琼蕊暗香肥。 江内水成冻,茅檐晶泪垂! 附诗谱: 五律格式四: 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仄仄(豆)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豆)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豆)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豆) 平平⊙仄平(韵) 《七绝☆琴》 弦隐潺流渡锦舟, 律携花雨伴月幽。 知音识趣莲心悦, 流水高山雅韵悠! 附诗谱: 七绝格式一: 仄起首句押韵 ⊙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豆) ⊙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绝☆棋》 邀友饮茶香竹苑, 溪边对奕卧蒲团。 清风妙解悠然趣, 养性怡情品雅闲! 附诗谱: 七绝格式二: 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平平仄仄,(豆)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豆) ⊙仄平平仄仄平。(韵)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and古诗分类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 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古诗的分类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古诗两首”或“古诗三首”这类课文。“古诗”是个含义非常广泛的词语。广义的“古诗”,泛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所有诗歌作品。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绝大部分是律诗和绝句,但古诗不等于律诗、绝句。通常所说的“古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是唐代人对唐代以前诗歌的称说,包括汉魏六朝各种形式的诗歌,如汉魏乐府、南北朝民歌、六朝文人诗、杂体诗。古体诗的共同特点是每首句数不限,字数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多种,不讲究平仄对仗。唐朝以后的人仿照古诗的形式所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一般称为“古风”。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的诗歌体裁,是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近体诗中的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下面的古诗分类表可供参考。 古诗类别包括的诗歌种类 古体诗 汉魏乐府 南北朝民歌 六朝文人诗 杂体诗 古风(唐朝以后的人仿照古诗所写的诗歌) 近体诗 律诗五言律诗 七言律诗 排律(每首十句以上) 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绝句(迟日江山丽)》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绝句(迟日江山丽) 体裁:诗 题文: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作者: 名字:杜甫 年代:唐代 描述: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翻译: 原文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原文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赏析 赏析一:创作背景 这这组五言绝句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早期作品,作于广德二年(764)暮春,时杜甫在四川草堂。 赏析二:思想内容 《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咏物诗,用自然流畅的语

言写出了一派生意盎然的春色,格调清新,意境明丽,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愉快心情。 赏析三:艺术特色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赏析四:语言赏析 诗人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赏析五:诗歌结构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 考点 一、必背名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解释: 关键词:迟日

绝句、律诗创作基本方法

绝句、律诗创作基本方法 绝句 1.绝句的结构不像律诗那样严格规定当中两联要对仗,它比较自由,不要求 明显的稳定结构.。 (1)但如果用对仗,往往用在首联。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在首 联用对仗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2)但是,尾联用对仗,也不是少见的。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尾联用对仗的。 :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首尾两联都用对仗,也就是全篇用对仗,也不是少见的。如王之涣的 《登鹳雀楼》是全篇用对仗的。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绝句的结构是追求统一的,但又不能把统一绝对化;它还在统一中追求变化。 艺术形式的统一是在变化中的统一,艺术形式的变化是在统一中的变化。没有统 一,必须无以构成艺术形象所必须的单纯,没有变化,单纯就可能变成单调,无 以构成艺术形象所必须的丰富。绝在四句中追求单纯和丰富的统一,严整和灵活 的统一,正是绝句的艺术结构内在规律。在高度的限制中发挥灵活性,对于这种 本来已经很单纯的艺术形式的生命力来说是不可少的。 3.律绝 1.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押韵。 2.。A.五绝:(1)平起式两字压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仄起式两字压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平起式三字压韵——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式三字压韵——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绝中 除了“平平仄仄平”没有字是可平可仄(防孤平),其他句式都是第一字可平可仄。 B.七绝:(1)仄起式两字压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律诗、排律、绝句、古诗,这些诗体间有什么区别

首先这几个概念不是独立的,他们有时是相互交叉的。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绝句 中国诗体。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后面还有详细说明)。 律诗 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总而言之,区别在于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 近体诗 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

绝句和律诗的最大区别

绝句和律诗的最大区别 律诗和绝句都是近体诗。那么,怎样区分律诗和绝句呢? 一、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李白的《静夜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三、此外,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押韵的字是“豚”、“村”、“存”、“门”,李白的《静夜思》押韵的字是“霜”、“乡”。七言律诗的三、四句和五、六句要对仗,《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就是对偶句。 四、七言律诗定格形式: 1、平起式(一、二、四、六、八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简称首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简称颔联)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简称颈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简称尾联) *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 ]”内可仄可平。 2、仄起式(一、二、四、六、八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个句型如第五字用仄,第三字必须用平。“[ ]”内可仄可平。 五、五言律诗定格形式: 仄起式(首句不压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六、七言绝句定格形式: 仄起式(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意,律诗定句(八句),绝句定句(四句)。

小学一年级语文绝句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拼图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依次展示画有黄鹂、白鹭、雪山、小船、柳树的单个景物图片,贴在黑板右边。 你觉得这些景物怎样? 孩子们,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位诗人杜甫,在他居住的地方(贴画有房子的图片),也看到了这些可爱的黄鹂、成群的白鹭、美丽的雪山、停泊在江面的小船、翠绿的柳树,他被眼前的美景深深地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优美的古诗《绝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打开书第112页,生自由读古诗。 2.你认为哪些字难读?在难读的字下面画上横线。 3.把你认为难读的字告诉大家。 4.生自由练读难读字。 5.小老师教读。 6.引导孩子们再读翘舌音、平舌音、后鼻韵的字。 7.指名读全诗、评价。 8.齐读全诗、读准字音。 过渡: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读出诗的停顿。 三、再读古诗,读出停顿 1.课件展示两女孩对比读古诗的情景。 2.你认为谁读得好?好在哪里? 3.展示:带有节奏线的古诗,生观察,该在哪些字后读出停顿。 4.你能按照这样的停顿朗读吗?自己练习练习。 5.男、女同学比赛朗读,互相评价。 6.齐读古诗。 四、细读古诗,熟读成诵 师:《绝句》这首诗共有4句,每一句都描绘了一处美景,就像是镶进画框的画儿一样,我们一起来欣赏。 1.课件展示第一个画面。 (1)你们听,这是什么鸟儿在唱歌?瞧两只活泼可爱的黄鹂正在翠绿的柳树上啼叫!(展示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看着它们在树上欢快地唱歌,飞翔,你们心里一定也感到(高兴、愉快)。 (2)指导学生用高兴、愉快的语气读第一句诗。 2.展示第二个画面。 (1)你们看蓝蓝的天空中飞来了一群(白鹭),它们飞行时队伍的形状像什么? 白鹭总是成群结队地飞,飞起来队伍总是那么整齐。(展示诗句:一行白鹭上青天) (2)指导学生配上动作,读第二句诗。

律诗和绝句的一些基本知识

律诗和绝句的一些基本知识 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 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其中的绝句,又称绝诗、截句。它好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规格看,有的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颔联;有的前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颈联、尾联;有的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的颔联、颈联;有的不用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和尾联。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平声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 律诗和绝句都是近体诗。那么,怎样区分律诗和绝句呢?一、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如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如李白的《静夜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三、此外,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如陆游的《游山西村》押韵的字是“豚”、“村”、“存”、“门”,李白的《静夜思》押韵的字是“霜”、“乡”。七言律诗的三、四句和五、六句要对仗,《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和“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就是对偶句。 四、七言律诗定格形式: 1、平起式(一、二、四、六、八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简称首联)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简称颔联)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