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亚2

西亚2

西亚2
西亚2

(2012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3月模拟考试二模文综)图9所示国家为我国主要石油进口国之一。读图完成25~26题。

9.下列与石油资源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国石油工业发达,以成品油输出为主

B.同一艘油轮从该国运输石油到我国所需时间夏季长于冬季

C.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的太阳能

D.该国石油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0.该国河流的主要特征为

A.河流众多,以外流河为主

B.大多数河流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

C.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D.河流水量较小,以内流河为主

【答案】D

【解析】该国为沙漠气候,河流水量较小,以内流河为主,多季节性河流。

(2012届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试题一)下图为世界某海峡示意图,图中MN为昏线。读图完成5~6题。

[

15.关于该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较合理的是

A.该海峡是波斯湾的石油通往西欧、美国等地的唯一海上通道

B.甲附近区域为内流区,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

C、图示季节,亚洲高压势力强大

D.图示季节,从斯里兰卡前往该海域的海轮顺风顺水

16.下面四幅人口金字塔示意图中,最符合该区域总体状况的是

【答案】B

【解析】该区域由于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吸引了大量男性青壮年劳动力迁入,因此选B。

29.(2012年太原市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一)(20分)依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伊朗是亚洲主要经济体之一。目前伊朗的经济实力位居亚洲第七位。2010年伊朗

的GDP(按照汇率计算)为3276亿美元,人均4600美元。伊朗农业生产落后,机械化程度较低,粮食需要进口。伊朗是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与出口国。近年,石油收入占到伊朗外汇总收入的85%以上。

材料二伊朗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8)。

材料三德黑兰气候资料。

(1)归纳德黑兰的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8分)

(2)说明伊朗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8分)

(3)分析H海峡对伊朗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4分)

【答案】(1)年降水量少(230mm), (2分)夏季干燥,冬季较湿润。(2分)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稀少;(2分)冬季受西风及经过里海的南下冷空气的影响,降水较多。(2分)

(2)高原山地多,平原少;(2分)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少(气候干旱);(2分)灌溉水源不足;(2分)农业生产技术落后(2分)。

(3)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和外汇收入的主要类型,(2分)而H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是伊朗

石油海上输出的必经之地,(2分)其海上的安全问题,对伊朗的经济又重要的影响。

西亚地理简介

西亚 一.自然环境特征 1.地理位置: 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西南部。大致位于北纬10—40度,东经30—70度之间,中低纬,热带与北温带。位于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在阿拉伯海、红海、 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泊)之间,联系欧洲、亚洲、非洲,联系印度洋和大 西洋。东临巴基斯坦,北临俄罗斯、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西 临埃及。 重要经纬线:北回归线穿过。 范围:包括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联酋、卡塔尔、巴林、科威特、以色列、黎巴嫩、约旦、叙利亚、塞浦路斯、土耳其、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伊拉克、伊朗、 阿富汗等国家。 2.地形组成:以高原为主,有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两河流域有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分布:高原主要分布在北部与西南部,平原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与两河流 域。 地势:东北、西南高,中部低。 突出地貌特征:风成地貌为主,阿拉伯半岛沙漠广布。 3.气候类型及分布: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 温带大陆气候: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部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 气候特点:降水很少,蒸发强烈。年降水量多在250毫米以下,降水较多地区一般 也不超过500毫米,仅山地和地中海沿岸地带降水较丰富。 成因:北回归线从本区中部穿过,大部分地域处于副热带高压和干燥的东北信风控 制之下,同时,本区西南临干旱的北非,加之高原边缘有高大山系环绕,所以气候 干燥,多属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 4.主要河湖:死海:世界最低地,世界最咸的湖,属于断陷湖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里海:世界最大的内陆湖 补给类型:冰雪融水补给 水文水系特征:本区内陆流域及无流区面积广大,地表径流贫乏,河网稀疏。除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外,多为短小河流,大部分发源于高原边缘山地,河流水量较小,季节变化显著。 5.自然带类型:热带沙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垂直自然带 6.突出自然资源: 石油:储量占世界2/3,产量占世界1/3,所产石油99%供出口。主要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等。波斯湾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带。 太阳能:热带沙漠气候,光照时间长、光照强。 7.自然灾害: (1)地震:成因:小亚细亚高原及伊朗高原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小亚细亚高原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交界处。 (2)旱灾:成因:气候干旱,终年降水稀少。 二.人文环境特征 1.人口增长类型:过渡性快速增长型,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增长速度水平。 人口问题:人口稀少,劳动力不足(世界重要劳务进口市场)。 人口分布及成因: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地中海沿岸、两河平原人口最为稠密。沙漠地区人烟稀少。原因主要是气候和资源分布的影响。 2.城市化进程和特点:城市化进展迅猛,从1950年的22%上升到50%以上。科威特 (93%)等几个产油国高达80~90%。百万人口大城市由1个增加到13个,德黑兰(600万人)发展成为特大城市。城乡差别极大,农村仍是过着落后的游牧生活。 城市内部结构:由于宗教信仰原因,阿拉伯国家的城市多以清真寺为城市中心。 3.农业地域类型:畜牧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灌溉农业)为主,兼有环地中海园艺 业。耕地集中在沿海、河谷和绿洲地带,山地、高原的草原牧场以畜牧业为主,地中海沿岸发展水果产业。 主要农产:粮食作物:小麦、大麦、豆类;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柑橘、烟草、咖啡、椰枣、油橄榄、鱼、石榴; 牲畜:紫羔羊,安卡拉山羊、骆驼。 畜产品和干鲜果品重要,是出口产品,农产品自给率低,成为世界农牧产品主

古代西亚国家教案

课题古代西亚国家备课日期9.5 主备人 上课日期9.7 总课时 1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体会自然环境对文明的重要影响。认识古代西亚国家文明的文明成就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古代巴比伦进入早期文明的典型标志: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古代西亚地区的其他文明成就,如楔形文字、字母文字。 教学重点古代西亚国家的文明成就教学难点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认识 设计亮点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大量的影像、动画、图片等信息,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讨论题的设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究。在讨论中,既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备注 环节一:问题思考,导入新课。 列举现代西亚国家的热点问题,引入新课教学。 设计意图:从现实问题中引出对历史问题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阅读图文,自主探究 据图分析:河流、民族、重要城市、气候、自然环境等。 早期城市国家的出现、两河流域的统一等。 设计意图:知道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以及出现的早期文明代表:古巴比伦、希 伯来王国、腓尼基。从中体会体会自然环境对文明的重要影响。 环节三:角色扮演,突破难点 第一步:演一演: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6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某些条文规定:进行表演。并 说说每一条文反应的意思?(分组进行)并从这些条文中,简单分析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第二步:想一想:这些规定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有什么不同? 第三步:议一议: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 设计意图:角色扮演,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以上三步,深入理解法典 的实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环节四:自主学习,突出重点 第一步:认一认:楔形文字和字母文字,激发兴趣。 第二步:说一说:两种文字出现的原因、特点。 第二步:理一理:两种文字对世界语言文化发展的贡献。 设计意图:古代西亚国家的文明成就:文字,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五:总结拓展,升华主题 1、古代西亚国家发展的历程。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18世纪,公元前16世纪。 设计意图:理清全文脉络,总结新课。 2、古代西亚国家的文明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古代西亚国家文明的文明成就,体会他们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板书设计 古代西亚国家 1、古代西亚文明之源 2、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 3、《汉谟拉比法典》 4、西亚文字及其影响 作业安排:作业本相关练习 1

西亚和北非

西亚和北非知识清单 一.西亚和北非的位置范围 1经纬度位置 2 海陆位置(两洋五海三洲) 3 范围 二.西亚和北非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高原为主、平原狭小的地形 2气候特征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分析撒哈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3河流和湖泊 三.西亚和北非的人文地理特征 1 人口和宗教⑴人口稠密(阿拉伯人为主)⑵宗教(伊斯兰教为主) ⑶民族风俗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 2 主要物产石油和磷矿两大产油区:西亚——波斯湾沿岸地区北非撒哈拉沙漠 磷矿:北非摩洛哥一国的磷酸盐占世界的3/4 3农业生产(干旱环境下的农牧业)本区的农业生产和分布受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 ⑴比较发达的畜牧业⑵灌溉农业⑶地中海沿岸水果业(亚热带水果) 4.本区存在的主要矛盾 ⑴巴勒斯坦问题——民族矛盾⑵耶路撒冷问题——宗教矛盾⑶被占领土问题——领土纠纷 ⑷水源问题——资源纠纷⑸大国的插手(美国) 四埃及 1 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 2位置和领土: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在苏伊士运河以东),也是埃及领土 3河流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4 人口城市:主要集中于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开罗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端,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地中海边的重要海 5经济: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埃及发展优质长绒棉的有 利条件:①便利的灌溉水源;②肥沃的土壤;③充足的光热 条件;④精心培育),现在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旅 游收入

西亚和北非知识详单 一.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1 经纬度位置 纬度处于120N-420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西亚和北非南部,绝大部分处于300N以南的低纬地区,热带气候为主 2海陆位置(两洋五海三洲) 一运:苏伊士运河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非、欧 四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 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内流湖〉 [注意]西亚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 ①古代的“丝绸之路”说明西亚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②现代海陆交通要冲 A、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航线最便捷的路线: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B、俄罗斯及中亚各国想通过黑海进入地中海必须经过:土耳其海峡 归纳:海、陆、空运输的要道及中转站: 航空——由我国飞往东非、北非、西欧,都经过新疆、西亚;欧洲飞往非洲南部必须经过北非上空。伊朗首都德黑兰是重要国际航空中心。 陆路——有铁路、公路通三大洲;海运——苏伊士运河:印度洋-大西洋;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海上交通要道] (1)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它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门户。 (2)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和地中海,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 (3)霍尔木兹海峡:石油运输的重要航道,霍尔木兹海峡被看作是世界油库的“总阀门”。 (4)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门户。 [重要经纬线] 23°26′N纬线穿过撒哈拉沙漠、阿斯旺大坝、红海、阿拉伯半岛、阿拉 伯海 40°N纬线穿过土耳其海峡、小亚细亚半岛北侧、里海 30°E经线穿过黑海西侧、小亚细亚半岛西侧 40°E经线穿过黑海 东侧、麦加 50°E经线穿过里海、波斯湾、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海 60°E经线穿 过伊朗、阿拉伯海 3范围 西亚国家包括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约旦、阿富汗、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也门和塞浦路斯。非阿拉伯国家(8个)连成一片阿富汗、伊朗、土耳其、以色列、塞浦路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 北非包括:西撒哈拉、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 二.西亚和北非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特征 ⑴高原为主、平原狭小的地形 1.以高原为主 西亚北非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多在200米以上。著名的高原有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土耳其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在高原的边缘有地势较高的山岭耸立,著名的有西亚的兴都库什山,北非的拉特拉斯山,山脉多在1000米以上。 2.平原面积狭小 平原面积狭小,主要分布在伊拉克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及埃及的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亦称两河平原〉、里海低地。 2.气候 ⑴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1.特点:常年高温干燥、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可达200℃以上,以热带为主;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甚至有些国家或地区基本上常年不降一滴雨,被称为“无流国”,为干旱地带) 2.成因:本区大部分地区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 3.大沙漠:著名的有北非撒哈拉沙漠,西亚阿拉伯沙漠。 [思考](1)为什么撒哈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从大西洋岸到红海边,北起地中海,南抵苏丹草原。总共面积777万平方千米,占非洲总面积的1/4 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干燥的下沉气流控制,大气比较稳定,加上西岸的寒流,降水更少。另外,这个地区

西亚

世界地理分区——西亚地区 一.区域定位 读“西亚地区略图”,明确西亚地理位置。 西亚地区略图 1.在图中标出纬线:20° N、40°N ;经线:30 oE、70 o E。 2.五海三洲两洋之地,交通位置和政治位置十分重要。 二.地形特征 地形以、山地为主。 三.知识整合 (一)西亚地区与自然地理知识整合 1.宇宙中的地球 (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强 (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温度带2.地球上的大气 (1)大气的受热过程:光照强,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2)气压带和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 (3)气候:炎热干燥 (4)气象灾害:干旱、沙尘暴 【典型例题】1.读“西亚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西亚气候分布图 (1)西亚气候以气候和气候为主。西亚大部分国家的理想新能源是,简要分析其丰富的原因。 (2)该地区沙漠面积大的主要原因是。 3.地球上的水 (1)水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 (2)河流:河流补给方式、水文特征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短缺 【典型例题】2. 读“西亚河流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西亚河流分布图 (1)西亚的内流区和无流区面积占全区面积的75%。内流河主要补给形式为补给,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西亚地区人民生活和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于。资源是西亚地区最为宝贵但又非常

有限的自然资源。 (2) 西亚的沙漠农业举世瞩目,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西亚大力推广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水资源,实现了在荒漠上发展农业。在水源充足的河谷地带人口比较集中,经济比较发达。 4.地表形态的塑造 (1)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如红海面积的扩大)、外力作用(风化、风力作用) (2)地表形态: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沙丘等 【典型例题】3. 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地的湖泊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乙地是西奈半 岛,它位于__________洲。 (2)从成因上看,甲是____ 而形 成的湖泊;A城是____________,它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 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城。 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整体性: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2)差异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如高原边缘山地植被的垂直变化)非地带性(如沙漠中的绿洲) (二)西亚地区与人文地理知识整合 1.人口: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迁移 2. 城市:城市分布、城市化水平、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典型例题】4.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06年12月2日~15日,第十五届亚运会在 卡塔尔多哈市举行,分析多哈亚运会选择在12月 份举行的自然原因。 。 (2)卡塔尔的城市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 地 区,其主要原因是 。 (3)卡塔尔总人口50多万,其中有60%为外籍人。 卡塔尔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4)在举行第十五届亚运会期间,多哈市正午旗杆影子长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__。 2.农业

世界历史——上古西亚诸国

第三章上古西亚诸国 第一节两河流域早期的奴隶制国家 一、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居民。 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间的土地),包括今伊拉克境内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中下游地区。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称亚述(得名于亚述城),南部称巴比伦尼亚(得名于巴比伦城),巴比伦尼亚又分为南北两部分,北称阿卡德,南称苏美尔。 两河流域与埃及相似的地方,就是都处于干旱地带,需要利用河水灌溉。但也有不同之处:尼罗河上游因为有大湖调节,每年泛滥的水量较稳定,两河每年泛滥的水量则因上游雨雪量的变化而变化颇大,易于成灾;另外,尼罗河来自热带,泛滥时带来大量腐殖质肥料,两河流域则缺少这样的天然肥料。 两河流域北部和南部的自然条件也稍有不同:南部地势低平,两河相距较近;北部河岸高起,两河相去又远。所以南部比较便于灌溉,也较易受水灾,这使两河流域的河谷平原地带最初并不适于农业,甚至不适于住人,旧石器时代的遗迹都在山坡或山麓、丘陵上,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遗址都在北方和东方的山地上,因为那里雨水稍多,又无河流泛滥威胁。 公元前五千年代,人们开始在山坡上截引溪水浇地,随后逐渐迁到河谷平原。两河流域最早文明的创造者是居住在苏美尔地区的苏美尔人,他们讲苏美尔语。约公元前三千年代初,一种与苏美尔人语言完全不同的人到了苏美尔以北的地区,因为后来他们在那里建立了阿卡德国家,所 以被称为阿卡德人,他们的语言属于塞姆语系。 二、苏美尔城邦。 从约BC4300年起,苏美尔各地开始了氏族公社解体向文明时代的过渡过程。在考古学上被称为 埃利都?欧贝德文化期(BC4300-3500年)、 乌鲁克文化期(BC3500-3100年)、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BC3100-2700年)。 埃利都?欧贝德文化期,苏美尔各地出现了较大的神庙建筑,它可能是经济合作和管理中心。当时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陶器、铜器。根据墓葬出土的像部落首领的男俑判断,此时苏美尔已经开始了原始社会的解体。 乌鲁克文化期,苏美尔开始进入文明时代。铜器日益普遍,能制造彩陶;各地普遍出现了宏伟的神庙建筑。阶级分化越来越明显,在一座石膏瓶的浮雕上,一方是穿着长袍的神、祭司、氏族贵族,一方是裸体献祭的群众,这表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对立已明显。同时作为财产标志的圆柱形印章和象形文字已经出现。这说明苏美尔已经进入阶级社会。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业由锄耕转向犁耕,手工业以冶金和陶器比较发达,制作精美;商业、贸易也有发展。文字进一步

区域地理 西亚练习及答案

第五节西亚练习及答案 1.如图是西亚及其周边地区图。读图,回答。 (1)上图中的①是海;②是海。甲、乙两图中反映伊兹密尔气候特征的是图。 (2)简述伊兹密尔的气候特点及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2、下列宗教不发源于西亚的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3.西亚地区生活的居民主要是(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4.关于西亚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 B.石油、天然气蕴藏量丰富、生产量大 C.有世界最大的咸水湖和陆间海 D.大多数国家人均收入高,属发达国家 5.读图, 回答。 (1)高原:A ;半岛:B ;平原:C ;该平原主要由 河、河冲积而成。 (2)图示区域气候的最大特征是; 为影响本区经济发展的最大因素。 6、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区附近均分布有大片沙漠。指出两地沙漠的类型,并分析其在成因方面的差异。 (2)A城市所在国,居民多属(填民族)人,多信仰(填宗教)。 (3)P水域是(湖泊名称);从湖水性质看,该湖泊属于湖。 (4)Q水域沿岸石油资源丰富,为我国目前主要的石油进口地。为保证石油安全,我国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7.读“西亚地理简图”,回答问题。 (1)C国的平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是世界著名的 农业区。 (2)西亚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周边有许多重要的海上交通和战略要地,其中, 海峡扼主要产油区石油运输重要通道的出口处;曼德海峡是 海通往印度洋的咽喉要道。 (3)西亚油田集中分布在及其周围地区。世界上五大储油国中唯一的非阿拉伯国家是(填图上英文字母代号)。西亚石油主要运往西欧、 和美国,石油运输方式主要有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带动了西亚大部分地区经济的发展,除产油国外,有些国家通过, 或,或, 都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 8.读“亚欧大陆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甲水域沿岸某一港口出发的万吨级轮船,沿最近的海上航线到香港,则该轮船依次经过的主要海峡或运河有哪些? (2)我国与乙水域沿岸的(国家)正在共同修建通往我国的输油管道。图中①、②两处附近河流春季河水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1.1.2古代西亚国家练习题及答案

1.1.2 古代西亚国家(练习) 一、选择题∶ 1.(2017·山东威海·18)人类早期的文明最早诞生在亚非的大河流域。右图是哪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 ) A.古巴比伦王国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2.(2017·福建龙岩·16)下列古迹属于古巴比伦王国的是( ) A.金字塔B.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C.故宫太和殿 D.印度河流域古城址3.(2017·辽宁辽阳·7)根据律奴法典的记载,神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种姓之间等级分明,低等级的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首陀罗不能享有财产权;等级越高授予的墓冢越大。上述现象出现在( ) A.古埃及 B.古巴比伦C.古印度 D.古罗马4.(2017·江西·11)右边是某文物的图片(局部)。对该文物上的文字进行解 读.研究可以了解( ) A.古巴比伦奴隶制度概貌 B.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 C.欧洲封建等级制的形成 D.阿拉伯人对世界的贡献 5.(2017·江苏泰州·41)1901年,法国考古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址中发现了一黑色玄武岩圆柱,它的上面刻有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前言”及法律条文,

该法律条文是( ) A.《汉谟拉比法典》B.《民法典》 C.《隋律》 D.《唐律疏议》 6.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两河流域孕育出的古代人类文明是 ( ) A.古代西亚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埃及文明7.两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两河流域是指 ( ) A.东亚地区 B.波斯湾两岸 C.“新月沃地”东部 D.黄河与长江流域 8.下列关于两河流域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这里是犹太人祖先的定居地 B.两河流域位于“新月沃地”的西部 C.两河沿岸的农业发展更多地依靠两河河水的定期泛滥 D.两条河流水量稳定 9.最早在两河流域定居的居民是 ( ) A.苏美尔人 B.阿卡德人 C.希伯来人 D.腓尼基人 10.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的时间和人物分别是 ( ) A.公元18世纪、汉谟拉比 B.公元前18世纪、美尼斯 C.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 D.公元前3000年、美尼斯 11.犹太人与下列哪类人有关 ( ) A.苏美尔人 B.阿卡德人 C.腓尼基人D.希伯来人12.根据迄今发现的史料,世界上最早以成文法典形式来加强对平民和奴隶的统治的国家是 ( ) A.中国的夏朝 B.古代埃及C.古巴比伦 D.古代印度13.《古巴比伦的兴衰》记述了这样的场面:奴隶阿卜对主人尼布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结果被判割耳朵。判罚的依据应是 ( ) A.罗马法 B.《圣经》C.《汉谟拉比法典》 D.《十二铜表法》14.古代西亚地区广泛使用的楔形文字的创造者是 ( )

西亚教案

《西亚》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西亚的国家及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明确西亚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3.了解西亚的自然环境以及农牧业的发展。 (二)能力目标 1.学会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当今的热点问题; 3.从西亚最具特色的节水农业中获取适宜发展我国农业的经验。 三)情感目标 1.联系当前西亚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创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2.由我国的“丝绸之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建设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点 1.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西亚丰富的石油资源及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教学难点 1.西亚石油对国际市场的影响,西亚重要的石油运输线; 2.西亚的主要农业区和畜牧业区及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3.西亚地区的动荡不安与本地区的位置、资源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一)知识储备 l.引导学生经常收听、收看新闻节目,了解当今的世界局势变化,收集有关西亚局势的资料; 2.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开展调查农业生产中的用水问题; 3.了解西亚石油对世界各国尤其对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影响状况。 (二)教学准备 1.收集西亚地区的局势变化资料制成录象片段或办成壁报; 2.收集有关西亚石油资源的资料; 3.节水农业的影视图片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英联军轰炸伊拉克、美英联军进入巴格达、萨达姆铜象倒下及萨达姆被美军捕获的影视图片导入战争发生的区域:这是一个充满硝烟和血腥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你知道这是什么地区?他们为什么要想控制这个地区?控制了这个地区会获取哪些好处?(板书:西亚)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学法指导:由影视图片激趣入题,转入讨论研究。 一孔之见:联系当前世界上的重大事件,从学生爱关注的战争问题入手,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二、讲授新课 教师导入:重要的地理位置。(板书:重要的地理位置) 学生读图:《西亚的国家》,确认西亚的范围:

第六章 上古西亚文明

第六章上古西亚文明 一、本章复习提示 本章主要阐述的是西亚早期文明,介绍和阐述了亚述帝国、波斯帝国以及帝国解体后的西亚北非情况。 在历年的考题中,这一章的内容多以选择题或者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也有问答题出现的情况,虽然不多但是频率较高,因而考生需要熟记此章内容。 复习上,建议考生牢记每个交替时间段的时间以及一些具有重要代表性的事件和改革,如大流士改革、高墨达暴动等。 西亚文明 三、本章考点与解析 (一)亚述帝国★★★ 1帝国的强盛 (1)亚述帝国的建立 亚述国家是以亚述城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居民主要是亚述人。亚述城邦大约发生于公元前三千年代末二千年代初,其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亚述、中期亚述和亚述帝国。 亚述国家在公元前十二世纪末十一世纪初(中期亚述)时曾经十分强大,不仅向南征服了巴比伦,还向西远征黎巴嫩和腓尼基。不久,由于受到阿拉美亚人的入侵和打击,亚述很快就分崩离析,直到公元前十世纪末,亚述人又在西亚重新崛起。 当时,国际环境对亚述十分有利,埃及的势力已经衰落,赫梯帝国已经解体,巴比伦尼亚也处于长期不振的状态,因此亚述没有遇到强大的对手,从而在对外扩张中处于有利状态。亚述历代国王不断扩张领土,掠取奴隶、财物,到公元前七世纪,建成了一个包括全部两河流域、埃兰、叙利亚、巴勒斯坦以及埃及北部的奴隶制大帝国。 2奴隶制的发展 公元前八到七世纪,是亚述奴隶制最发达的时期,当时奴隶制度迅速发展的客观经济前提是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长期征服战争中所掠夺的大量俘虏,成为奴

隶的主要来源,国王把他们分给神庙贵族、军事行政贵族、城市贵族和士兵。由于奴隶人数太多,国王无法组织大规模的奴隶制农庄,所以采用了让他们一家一户种地、收取各种赋税和征召各种劳役的剥削方法,他们没有人身自由,随时被国王赏赐,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王室奴隶。其他大小奴隶主也仿效国王,把自己的土地交给奴隶耕种,然后收取一定数量的农产品。这种形式的奴隶,依附在奴隶主的土地上,有一定的自己的经济,所以有人认为他们是农奴。事实上他们占有和使用的土地、牲畜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奴隶主,在法律上仍是奴隶,他们通常整家整家在奴隶主的土地上劳动,奴隶主出卖土地时往往连同他们一起出卖,奴隶主还可以用奴隶来抵偿债务,借约上往往有,如果他死亡或逃走了,概由他的主人负责。这说明奴隶在法律上是主人的财产。 3亚述帝国的灭亡 公元前八到七世纪是亚述帝国的繁荣时期,但亚述表面上虽然很强盛,实际上内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很尖锐,埃及、巴比伦尼亚、埃兰等地不断爆发起义。随着奴隶制经济的发展,非军事贵族奴隶主的力量逐渐壮大,他们同军事贵族奴隶主的矛盾逐渐加深,这样从内部削弱了亚述奴隶主阶级的力量。同时,国际上的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埃及建立了第26王朝,小亚兴起了吕底亚,伊朗高原西部兴起了米底,早已在巴比伦尼亚地区居住的迦勒底人势力也日益壮大,亚述终于失去了国际上的有利地位。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占据巴比伦独立,以后又同米底结盟,共同进攻亚述,公元前612年,亚述首都尼尼微被联军攻陷,帝国瓦解,残存势力不久也被消灭。 (二)亚述帝国解体后的情况★★★ 1后期埃及 (1)时间 埃及即利比亚舍易斯时期的埃及,包括第21一26王朝(约公元前1085一525年)。第21一25王朝时,埃及南北分裂,北方受到利比亚人控制;南方底比斯实际保持独立,后努比亚人在南方建立第25王朝(约公元前730一656年)。最后,舍易斯的普萨姆提克建立了第26王朝(前664一525年),再度统一埃及,直至波斯人征服埃及为止(公元前525年)。 (2)基本情况 这一时期的埃及,政治上极度软弱,虽然它也曾企图重温统治叙利亚巴勒斯坦的美梦,但毕竟力不从心,未能达到目的。而且,它自身还经常处于外族的入侵和统治之下(利比亚人、努比亚人或称埃塞俄比亚人,亚述人和波斯人先后统治了这里)。 后期埃及时期,埃及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铁器被广泛使用,手工业和商业贸易都很发达。城镇明显增多,这是社会经济和商业贸易发达的一个重要表现。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和战乱的不断,加剧了埃及内部的阶级分化。许多小生产者,甚至中等阶层的土地被兼并。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还促进了债务奴隶制的发展,许多自由民丧失自由,变成债务奴隶,这可能已危及到国家的兵源。因此,第24王朝时的法老波克霍利斯不得不进行改革,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其内容是:(1)禁止本利之和超过本金双倍,即利息不得超过本金;(2)债权人只能索取债务人的财产作抵偿,而不能占取债务人的人身,因为财产属于个人,而公民人身属于国家,国家需要他们服役。这项改革的结果如何不得而知,

西亚和北非测试题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学案 西亚和北非 高考学习目标: 1、明确西亚和北非区域特征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了解本区地理位置、石油资源、民族、宗教及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特征 3、了解本区的农牧业生产的特点及石油资源的状况 4、了解埃及的自然和经济地理方面的特征 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 一、快速前测: 1、读图、填图 (1)、在图中填注下列经纬线并标注经纬度23°26’N 30°N 40°N,30°E 50°E 60°E (2)、填注:主要国家:沙特阿拉伯、伊朗、阿富汗、伊拉克、科威特、埃及土耳其; 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土耳其海峡、曼德海峡;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阿拉伯半岛、小亚细亚半岛(安纳托利亚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等河流; 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右图回答:西亚和北非地区在世界上的地 位非常独特,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2、描述西亚和北非的地形特征 3、分析西亚和北非的气候为什么干燥? 4、读图画出中东地区海上石油运输路线并写出经过的海洋和海峡。

二、效果后测: (2008·上海地理)根据下列图表资料,回答问题。 A 、 B 两河水文基本概况 (1)图 中A 河名称为注入 ;B 河名称为 ,注入 。 (2)A 河流经的沙漠名称为 。由于该河下游河 水流速 ,泥沙沉积,在河口发育了 。B 河流经 盆地底部的河段,具有 价值; 穿过峡谷的下游河段,水流湍急,具有丰富的 资源。 (3)B 河长度不及A 河而流量超过A 河的主要原因是: 。 (4)从降水类型来看,B 河所在流域的降水大多属于 雨。历史上,A 河下游河段的定期泛滥给两岸农业生产提供了 与 。A 河上游①与支流②中,与该河泛滥有密切关系的是 (填写数码),其理由是: 。 2009年高考题36.(36)根据图5和表3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 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 原因.(16分) (2) 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6分) (3) 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14分)

西亚知识点总结

西亚知识点总结 一.西亚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1.地理位置 ⑴经纬度位置 纬度处于120N-420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西亚和北非南 部,绝大部分处于300N以南的低纬地区,热带气候为主 ⑵海陆位置(两洋五海三洲) 一运:苏伊士运河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非、欧 三峡:土耳其海峡、、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 五海: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内流湖〉 [注意]西亚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要道 ①古代的“丝绸之路”说明西亚自古就是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②现代海陆交通要冲 A、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航线最便捷的路线: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 B、俄罗斯及中亚各国想通过黑海进入地中海 必须经过:土耳其海峡 归纳:海、陆、空运输的要道及中转站: 航空——由我国飞往东非、北非、西欧, 都经过新疆、西亚;欧洲飞往非洲南部必须 经过北非上空。伊朗首都德黑兰是重要国际航空中心。 陆路——有铁路、公路通三大洲;海运——苏伊士运河:印度洋-大西洋;土耳其海峡:黑海-地中海 [海上交通要道] (1)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它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门户。 (2)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和地中海,沟通印度洋和大西洋。 (3)霍尔木兹海峡:石油运输的重要航道,霍尔木兹海峡被看作是世界油库的“总阀门”。 (4)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门户。 [重要经纬线] 23°26′N纬线穿过撒哈拉沙漠、阿斯旺大坝、红海、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海 40°N纬线穿过土耳其海峡、小亚细亚半岛北侧、里海 30°E经线穿过黑海西侧、小亚细亚半岛西侧40°E经线穿过黑海东侧、麦加50°E经线穿过里海、波斯湾、阿拉伯半岛、阿拉伯海60°E经线穿过伊朗、阿拉伯海 2.范围 西亚国家包括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约旦、阿富汗、格鲁吉亚、阿塞拜疆、

(完整版)古代西亚国家

古代西亚国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说出古代西亚文明的空间范围和了解古巴比伦的历史沿革。 2.列举西亚各主要民族的文明成就。 3.通过活动,分析《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内涵的法律精神。 二、重点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区分 三、难点 《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法律精神。 四、思维导图 五、教学过程 导入: 师:阅读新闻内容,说出新闻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政府提醒中国公民不要前往这些国家?

师:这一地区在现在我们可以发现它战乱频繁,比较落后,但在遥远的古代这里又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呢? 环节一:西亚国家的位置 1.空间位置 师:观察P5图1—5新月沃地,新闻中所提及的地区大致位于哪一范围。 生:两河流域 师:以色列和黎巴嫩是在哪里的呢?两河流域指的是哪里呢?新月沃地除了包含两河流域以外还包含了西侧的约旦河谷地区。 生:新月沃地 师:为什么用新月沃地给这一地区命名呢?(新月形+土壤肥沃) 2.自然环境 师:结合课本第五页第一自然段以及我们之前在七年级上册所学过的沙漠绿洲以色列谈一谈你对这一地区自然环境的一些认识。(补充诺亚方舟和圣经旧约中留着奶与蜜的犹太人的故乡) 环节二:主要的文明成就 1.列举主要文明成就 师: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里环境较为恶劣,河流比较不稳定。但在历史上这里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这与生活在这里的先民的开发是离不开的。在这里有曾经有哪些民族在这里生活过?他们又分别创造了哪些文明成就呢? 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读第五页和第六页的内容,找出这里生活了哪些古老民族,他们分别创造了什么文明呢? 2.两河流域的文字 (展示楔形文字图片) 师:猜一猜是哪种文字?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总结定义)这种文字产生的影响? (展示腓尼基字母)与晚期拉丁文字连线。 对比已经学习过的埃及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

世界史专题--古代西亚诸文明

大纲内容: 苏美尔-阿卡德文明、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赫梯古国、腓尼基、以色列历史、波斯帝国、古代西亚文字与宗教 概论 上古西亚又称前亚,东起伊朗高原,西至地中海东岸,包括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等地.这里是人类文明地发源地之一. 两河流域地自然环境两河流域,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地土地”,大致包括今伊拉克地大部分地区.两河指地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它们都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底格里斯河发源于凡湖西部英里左右地哈扎古鲁小湖,全长英里.幼发拉底河则有两个源头,都位于凡湖和厄泽鲁姆之间,全长英里.两河在巴格达附近相距最近,中间只隔英里,但很快又分开,直到在巴士拉附近才汇合,最后分别注入波斯湾. 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部分,大体以今巴格达为中心,北部称亚述(得名于亚述城),南部称巴比伦尼亚(得名于巴比伦城).巴比伦尼亚又以尼普尔(今努法尔)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称苏美尔(得名于苏美尔人),北部称阿卡德(得名于阿卡德人). 美索不达米亚地农作物十分有限,主要是耐盐碱地大麦和椰枣. 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矿产资源十分贫乏,金属奇缺自不必说,甚至连建筑所用地石块和木料都得从周围进口,所以多数房屋只能用泥土和芦苇建造. 居民早在旧石器时代,两河流域就有人居住,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这一时期地洞穴遗址.不过迄今所知这一地区最早地民族是欧贝德人,①公元前年时,他们已定居于此. 公元前年左右,苏美尔人来到两河流域南部,主要居住在苏美尔地区,说苏美尔语,是此地最初文明地真正创造者.比苏美尔人稍后,塞姆人地东支阿卡德人来到了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苏美尔以北地阿卡德地区,亚述人则进入了北部地亚述地区.这时期在巴比伦尼亚四周还居住着其他许多部落,如北部地苏巴里人和胡里特人,东部地古提人、加喜特人和路路贝人,以及东南地埃兰人等.公元前千年代末,阿摩利人从叙利亚阿拉伯沙漠地带来到两河流域,他们是塞姆人西支迦南人地一部分.古巴比伦王国灭亡后,加喜特人和迦勒底人先后统治这一地区.两河流域地古文明就是在这些民族互相影响、互相继承、共同创造地基础上发展起来地. 史料研究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地史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考古学资料、古代文献资料和古典作家地有关记述.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历史是建立在考古学基础上地.对这里地考古发掘始于世纪中叶,它所提供地实物资料证据大致包括以下几类: .古代城市遗址.亚述首都尼尼微和尼姆鲁德在世纪中叶首先被发现,随后在世纪后半叶苏美尔古城拉伽什和古代两河流域最大地城市巴比伦城地遗址被发掘.世纪初,考古学家发掘出了乌尔、埃什努那和玛里三大城市.世纪中期,又发掘了被认为是两河流域最早城市地埃利都.这些城市向人们展示了复杂地布局、高超地建筑水平、城区地防御系统、居民地居住条件和日常生活等. .大型宫殿和神庙等建筑.例如,在尼姆鲁德发现了公元前~世纪地五座王亚述宫;在宗教中心尼普尔发现了许多神庙和殿塔;在巴比伦发现了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地巴比伦“空中花园”等.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时地政治、宗教和教育生活. .雕刻、壁画等艺术品.例如,尼姆鲁德巨大地带翼人首牡牛雕像;其宫墙上有涉及战争与狩猎、押解俘虏以及宫廷生活等方面地浮雕;在马里宫殿里有马里国王授权仪式壁画等等.这些雕刻和绘画为历史学家研究当时社会地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和日常生活提供了珍贵地线索. .陶器、圆筒印章和其他各种小器具.

西亚的民族和宗教问题

西亚的民族和宗教问题 西亚居民的民族构成 西亚古代的居民属于欧罗巴人种即白种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西亚不同人群之间出现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背景,各地区之间经济活动的内容也有一些区别,这些逐渐形成为民族成分上的差异。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西亚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尤其是它处于“三洲五海之地”的特殊地理位置,一再受到四周异族的入侵和征服。所有这些都对西亚居民的民族构成产生深刻影响。进入中世纪,跨越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是西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这一时期中,形成了西亚目前最大民族之一的阿拉伯人。 所谓阿拉伯人通常泛指使用闪含语系闪语族阿拉伯语的民族,其祖先是生活在阿拉伯半岛上的草原游牧民,即著名的贝都印人。公元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建立神权国家,逐渐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其继任者继续大规模向外扩张,终于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庞大帝国,并在其统治范围内,大力传播伊斯兰教,推行阿拉伯化,使许多具有同一种族渊源的民族融和成一个民族,这就是阿拉伯人。从13世纪起,阿拉伯帝国逐渐解体,此后,阿拉伯人再也没有共同生活在以本民族为主体的统一国家里,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今天,其内部在此过程里逐渐发生不同程度的分化。因此,严格地说,阿拉伯人只是一个民族集团,同一些其他单一民族,例如汉族是有一定程度区别的。 目前,在西亚的阿拉伯人分别由沙持阿拉伯人、叙利亚人、伊拉克人等民族组成,他们广泛分布于西亚的中部和阿拉伯半岛上,在沙特阿拉伯阿拉伯人占97%,在约旦占93%,在也门占99%,在叙利亚占80%,在伊拉克占74%;……西亚阿拉伯人的总数大约占全区人口30%,其共同的纽带,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 西亚北部各国均非阿拉伯国家。在阿富汗主要民族是阿富汗人(又称普什图人)和塔吉克人,大约分别占全国人口40%和30%。该国因地处亚洲几大地理区域的联结部,历史上深受人口迁移的影响,故各民族的种族渊源都比较复杂。伊朗的主体民族是波斯人,约占总人口66%。波斯人是伊朗高原最古老的民族,公元前6~4世纪,曾建立过横跨亚、非两洲的庞大的波斯帝国,对西亚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伊朗除波斯人外,其他民族也不少,主要的有分布于西北部的阿塞拜疆人(占总人口16%)、东南部的俾路支人,以及西南部的阿拉伯人。在土耳其,主体民族是土耳其,约占全国人口87%;次要民族有库尔德人、亚美尼亚人和阿拉伯人。 位于地中海中的塞浦路斯岛,居民的民族构成比较特殊,其中80%是希腊人,18%是土耳其人,都是早期由母国迁来的,历史都相当悠久。 西亚另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是巴勒斯坦,它夹于埃及、黎巴嫩、叙利亚、约旦等国之间,历史上一直是联结亚、非两洲的交通要道,故人口迁移特别频繁,民族成份因此多次发生大的变动。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以游牧为生的希伯来人的祖先来到这里定居下来,并建立起以色列—犹太王国。公元前6世纪该王国覆灭,此后两千多年里不曾再出现过犹太人国家。纪元开始前后,罗马帝国征服了巴勒斯坦地区,当地的犹太人被视为异教徒而屡遭镇压,先后有100余万人被屠杀,其余的犹太人被迫离开巴勒斯坦,流散到欧、亚、非各地。之后,周围地区的其他民族陆续迁入巴勒斯坦,他们形成了后来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并一直生活至今。1948年以色列建立后,以武力驱赶阿拉伯人,使之大部分沦为流落他乡的难民,巴勒斯坦地区的居民才以犹太人为主,大约占到以色列总人口81%。 位于西亚北部外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三国,均以同名民族为主,分别占总人口3/5、2/3和9/10,这几个民族彼此混居的现象很普遍。此外,俄罗斯人也不少。

第三章_古代西亚各国(文本)

第三章古代西亚各国 地理环境:古代西亚,又称西南亚,包括伊朗高原、两河流域、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 课程的重点: 1,古代西亚是最早的古代文明发样地之一。古代两河流域南部,是西亚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地区。公元前三千年前后,在这里相继出现几十个个城市国家(城邦) (苏美尔-阿卡德城邦)。 2,公元前2371年建立的阿卡德王国是两河流域南部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集权制国家。 3,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时代(公元前1792——1750年),两河流域内部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已趋于完备,奴隶制社会已经达到了兴盛时期。 4,古巴比伦王国衰落后,小亚的

赫梯、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各商业城邦以及以色列和犹太王国,在历史上产生过相当的影响。 5,至公元前八世纪,亚述帝国形成。 6,新巴比伦王国统治时期(公元前626——538年),两河流域的奴隶制经济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7,波斯帝国(公元前550——330年)兴起,征服了整个西亚、埃及以及其他地区,形成为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考古: 十九世纪中叶,两河流域的考古发掘,主要在两河流域的古亚述地区进行。在这里发现了亚述国王萨尔贡(公元前八世纪)的王宫废墟。特别重要的是在尼尼微城的遗址中发现了亚述巴尼拔国王(约公元前668——625)的王宫图书馆。该馆藏有约二万块泥版文书,包括条约、法

律、书信、命令等文献以及各种宗教铭文、文学作品、科学著作、王宫经济报表等等。还有全部藏书的目录。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两河流域南部进行了系统的大规模的发掘工作。一些最古老的城市如拉格什、尼普尔、乌尔、巴比伦以及近邻地区的古埃兰首都苏撒等遗址。 第一节苏美尔·阿卡德各城邦的 建立及其统一 古代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民族 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发源于今土耳其亚美尼亚高原的托鲁斯山脉,注入波斯湾。 两河流域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古代希腊人称它为“美索不达米亚”,意即河间之地。(伊拉克)北部约以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