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作业指导书(新试验室11.06.15)

作业指导书(新试验室11.06.15)

作业指导书(新试验室11.06.15)
作业指导书(新试验室11.06.15)

水泥检验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参照GB12573—90《水泥取样方法》、GB1345—200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T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T176—1996《水泥化学分析方法》等标准进行编制。

注:仅适合于本公司常用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一、验收批

水泥进场后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吨为一批、散装不超500吨为一批。

对初次使用的水泥每批检验其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烧失量、3d和28d强度;正常每批检验其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3d和28d强度。

二、取样

1、取样要求

1.1、取样工具:手工取样器。

1.2、取样部位:散装水泥在水泥运输车上用取样器抽取,取样要求不同深度、不同部位。

1.3、取样数量:抽取20kg。

1.4、样品的制备:样品抽取后通过0.9mm方孔筛,进行编号,均分为试验样和封存样。

1.5、样品的包装与贮存:样品取得后应存放在密封的金属容器中,加封条。容器应洁净、干燥、防潮、密闭、不易破损、不与水泥发生反应。贮存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试验样应妥善保管40~60天。

1.6、样品的标识:对封存样和试验样都应标有品种、等级、编号、取样时间、地点、取样人等贴于取样筒上。

三、细度检验

1. 仪器

1.1 负压筛析仪:负压可调范围4000~6000Pa;喷气嘴上口平面与筛网之间

距离为2~8mm 。

1.2 天平:最大称量为100g ,分度值不大于0.01g 。 1.3 0.080mm 方孔筛 2、操作程序

2.1筛析试验前,应把负压筛放在筛座上,盖上筛盖,接通电源,检查控制系统,调节负压至4000~6000Pa 范围内。

2.2称取试样25g ,置于洁净的负压筛中,盖上筛盖,放在筛座上,开动筛析仪连续筛析2min ,在此期间如有试样附着在筛盖上,可轻轻地敲击,使试样落下。筛毕,用天平称量筛余物。

2.3当工作负压小于4000Pa 时,应清理吸尘器内水泥,使负压恢复正常。 2.4试验筛必须经常保持洁净,筛孔通畅。如其筛孔被水泥堵塞影响筛余量时,可用弱酸浸泡,用毛刷轻轻地刷洗,用淡水冲净、晾干。 3、试验结果

3.1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数按下式计算:

100?=

W

R F S

式中:F ——水泥试样的筛余百分数,%

RS ——水泥筛余物的质量,g ; W ——水泥试样的质量,g 。 结果计算至0.1%。 3.2筛余结果的修正:

A 、 用已知80μm 标准筛筛余百分数的粉状样作为标准样,按以上操作程序测定标准样在试验筛上的筛余百分数。

t

n

F F C =

式中:C ——试验筛修正系数; F n ——标准样给定的筛余百分数,%; F t ——标准样在试验筛上的筛余百分数,%; 修正系数计算至0.01。

注:修正系数C 超出0.80~1.20的试验筛不能用作水泥细度检验。 B 、水泥试样筛余百分数修正结果按下式计算:

F C F C ?=

式中F c ——水泥试样修正后的筛余百分数,% ; C ——试验筛修正系数;

F ——水泥试样修正前的筛余百分数,%。

3.3 合格评定

每个样品应称取二个试样分别筛析,取筛余平均值为筛析结果。若两次筛余结果绝对误差大于0.5%时(筛余值大于5.0%时可放至1.0%)应再做一次试验,取两次相近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四、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 1、仪器

1.1、水泥净浆搅拌机 1.2、维卡仪

1.3、沸煮箱:有效容积约为410mm ×240mm ×310mm ,能在30min ±5min 内将箱内的试验用水由室温升至沸腾状态并保持3h 以上,整个试验过程中不需补充水量。

1.4、量水器:最小刻度0.1mL ,精度1%。

1.5、天平:最大称量不小于1000g ,分度值不大于1g 。 2、试验条件

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

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3、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操作程序 3.1、试验前必须做到

3.1.1、维卡仪的金属棒能自由滑动;

3.1.2、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3.1.3、搅拌机运行正常。

3.2、水泥净浆的拌制

用水泥净浆搅拌机搅拌,搅拌锅和搅拌叶片先用湿布擦过,将拌和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s~10s内小心将称好的500g水泥加入水中,防止水和水泥溅出;

拌和时,先将锅放在搅拌机的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低速搅拌120s,停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间,接着高速搅拌120s停机。3.3、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步骤

拌和结束后,立即将拌制好的水泥净浆装入已置于玻璃底板上的试模中,用小刀插捣,轻轻振动数次,刮去多余的净浆;抹平后迅速将试模和底板移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使试杆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中。在试杆停止沉入或释放试杆30s时记录试杆距底板之间的距离,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 内完成。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mm±1mm的水泥净浆。其拌和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

4、凝结时间测定的操作程序

4.1、测定前准备工作:调整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针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4.2、试件的制备:以标准稠度用水量按3.2条制成标准稠度净浆一次装满试模,振动数次刮平,立即放入湿气养护箱中。记录水泥全部加入水中的时间作为凝结时间的起始时间。

4.3、初凝时间的测定:试件在湿气养护箱中养护至加水后30min时进行第一次测定。测定时,从湿气养护箱中取出试模放到试针下,降低试针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1s~2s后,突然放松,试针垂直自由地沉入水泥净浆。观察试针停止下沉或释放试针30s时指针的读数。当试针沉至距底板4mm±1mm时,为水泥达到初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初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初凝时间,用“min”表示。

4.4、终凝时间的测定:为了准确观测试针沉入的状况,在终凝针上安装了一个环形附件。在完成初凝时间测定后,立即将试模连同浆体以平移的方式从玻璃取下,翻转180°,直径大端向上,小端向下放在玻璃板上,再放入湿气养护箱中继续养护,临近终凝时间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当试针沉入试体0.5mm时,即环形附

件开始不能在试体上留下痕迹时,为水泥达到终凝状态,由水泥全部加入水中至终凝状态的时间为水泥的终凝时间,用“min”表示。

4.5、测定时应注意,在最初测定的操作时应轻轻扶持金属柱,使其徐徐下降,以防试针撞弯,但结果以自由下落为准;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针沉入的位置至少要距试模内壁10mm。临近初凝时,每隔5min测定一次,临近终凝时每隔15min测定一次,到达初凝或终凝时应立即重复测一次,当两次结论相同时才能定为到达初凝或终凝状态。每次测定不能让试针落入原针孔,每次测试完毕须将试针擦净并将试模放回湿气养护箱内,整个测试过程要防止试模受振。

注:可以使用能得出与标准中规定方法相同结果的凝结时间自动测定仪,使用时不必翻转试体。

5、安定性的测定

5.1、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每个样品需准备两块约100mm×100mm的玻璃板,凡与水泥净浆接触的玻璃板都要稍稍涂上一层油。

5.2、试饼的成型方法

将制好的标准稠度净浆取出一部分分成两等份,使之成球形,放在预先准备好的玻璃板上,轻轻振动玻璃板并用湿布擦过的小刀由边缘向中央抹,做成直径70mm~80mm、中心厚约10mm、过缘渐薄、表面光滑的试饼,接着将试饼放入湿气养护箱内养护24h±2h。

5.3、沸煮

5.3.1、调整好沸煮箱内的水位,使能保证在整个沸煮过程中都超过试件,不需中途添补试验用水,同时又能保证在30min±5min内升至沸腾。

5.3.2、脱去玻璃板取下试饼,在试饼无缺陷的情况下将试饼放在沸煮箱水中的篦板上,然后在30min±5min内加热至沸并恒沸180min±5min。

5.3.3、结果判别:沸煮结束后,立即放掉沸煮箱中的热水,打开箱盖,待箱体冷却至室温,取出试件进行判别。目测试饼未发现裂缝,且钢直尺检查也没有弯曲(使钢直尺和试饼底部紧靠,以两者间不透光为不弯曲)的试饼为安定性合格,反之为不合格。当两个试饼判别结果有矛盾时,该水泥的安定性为不合格。

6、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标准稠度用水量、初凝时间、终凝时间、试饼的裂缝、弯曲形态等所有的试验结果。 五、烧失量

1、仪器

1.1、天平:不应低于四级,精确至0.0001g 1.2、瓷坩埚:带盖,容量15~30mL 。 1.3、马弗炉 2、试验程序

称取约1g 试样(m 1),精确至0.0001g ,置于已灼烧恒量的瓷坩埚中,将盖斜置于坩埚上,放在马弗炉内从低温开始逐渐升高温度,在950~1000℃下灼烧15~20min ,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反复灼烧,直至恒量。

3、结果表示

烧失量的质量百分数X LOI 按下式计算: 1001

2

1?-=

m m m X LOI 式中:X LOI ——烧失量的质量百分数,%

m 1——试样的质量,g ; m 2——灼烧后试样的质量,g ;

4、允许差

同一试验的允许差为0.15%。 六、强度检验 1、试验室要求

1.1、试体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1.2、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1.3、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在20℃±1℃范围内。

1.4、试验室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及养护池水温在工作期间每天至少记录一次。 2、设备

2.1、搅拌机:行星式。 2.2、试模:40mm ×40mm ×160mm

2.3、振实台;

2.4、抗折强度试验机;

2.5、抗压强度试验机;

2.6、抗压夹具;

3、试验用砂

采用符合ISO标准砂

4、胶砂的制备

4.1、配合比

胶砂的质量配合比应为一份水泥、三份标准砂、和半份水(水灰比为0.5)。一锅胶砂成三条试体,每锅材料需要量如下表1。

表1 每锅胶砂的材料称量(g)

注:本公司仅使用以上几种水泥

4.2、配料

水泥、砂、水和试验用具的温度与试验室相同,称量的天平精度为±1g。当用自动滴管加225mL水时,滴管精度应到±1mL。

4.3、搅拌

每锅胶砂用搅拌机进行机械搅拌。先使搅拌机处于待工作状态,然后按以下的程序进行操作: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位置。

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后,在第二个30s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

停拌90s,在第1个15s内用一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间,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差应在±1s以内。

5、试件的制备

5.1尺寸应是40mm×40mm×160mm的棱柱体。

5.2成型

用振实台成型:胶砂制备后立即进行成型。将空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用一个适当勺子直接从搅拌锅里将胶砂分二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300g胶砂,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60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次。移走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用一金属直尺以近似90°的角度架在试模顶的一端,然后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一次将超过试模部分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以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体表面抹平。

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标明试件编号和试件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

6、试件的养护

6.1、脱模前的处理和养护

去掉留在模子四周的胶砂。立即将作好标记的试模放入雾室或湿箱的水平架子上养护,湿空气应能与试模各边接触。养护时不应将试模放在其他试

模上。一直养护到规定的脱模时间时取出脱模。脱模中的三条试体分在二个

以上龄期内。

6.2、脱模

脱模应非常小心。对于24h龄期的,应在破型试验前20min内脱模,对于24h以上龄期的,应在成型后20~24h之间脱模。

注:如经24h养护,会因脱模对强度造成损害时,可以延迟至24h以后脱模,但在试验报告中应予说明。

已确定作为24h龄期试验(或其他不下水直接做试验)的已脱模试体,应用湿布覆盖至做试验时为止。

6.3、水中养护

将做好标记的试件立即水平或竖直放在20℃±1℃水中养护,水平放置时刮平面应朝上。

试件放在不易腐烂的篦子上,并彼此间保持一定间距,以让水与试件的六个面接触。养护期间,试件间间隔或试体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

注:不宜用木篦子。

每个养护池只养护同类型的水泥试件。

最后用自来水装满养护池(或容器),随后随时加水保持适当的恒定水位,不允许在养护期间全部换水。

任何龄期的试件应在破型前15min 从水中取出,并擦去试体上表面沉积物,并用湿布覆盖至试验为止。 6.4、强度试验试件的龄期

试件龄期是从水泥加水搅拌开始试验时算起。不同龄期强度试验在下列时间进行。

——24h ±15min

——48h ±30min ——72h ±45min

——7d ±2h ——28d ±8h

7、试验程序

7.1、抗折强度测定

将试体一个侧面放在抗折试验机支撑圆柱上,试体长轴垂直于支撑圆柱,通过圆柱以50N/s ±10N/s 的速率均匀地将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相对侧面上,直至折断。

保持两个半截棱柱体处于潮湿状态直至抗压试验。 抗折强度R f 以牛顿每平方毫米(MPa )表示,按下式计算: 3

5.1b L F R f f

式中:F f ——折断时施加于棱柱体中部的荷载,N ;

L ——支撑圆柱之间的距离,mm ; b ——棱柱体正方形截面的边长,mm 。

7.2、抗压强度测定

半截棱柱体中心与压力机压析受压中心差应在±0.5mm 内,棱柱体露在压板外的部分约有10mm 。

在整个加荷过程中以2400N/s ±200N/s 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 抗压强度R c 以牛顿每平方毫米(MPa )为单位,按下式计算: A

F R c

c

式中:F c ——破坏时的最大荷载,N ;

A ——受压部分面积,mm 2(40mm ×40mm=1600 mm 2).

8、水泥的合格检验 8.1、试验结果的确定

8.1.1、抗折强度

以一组三个棱柱体抗折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当三个强度值中有超出平均值±10%时,应剔除后再取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试验结果。

8.1.2、抗压强度

以一组三个棱柱体上得到的六个抗压强度测定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

如六个测定值中有一个超出六个平均值的±10%,就应剔除这个结果,而以剩下五个的平均数为结果,如果五个测定值再有超过它们平均数±10%的,则此组结果作废。

8.2、试验结果的计算

各试件抗折强度记录至0.1MPa ,按8.1.1规定计算平均值。计算精确至0.1MPa 。

各个半棱柱体得到的单个抗压强度结果计算至0.1MPa ,按8.1.2规定计算平均值,计算精确至0.1MPa 。

8.3、试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所有各单个强度结果(包括按8.1规定舍去的试验结果)和计算出的平均值。

七、公司常用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技术要求

1、烧失量 不得大于5.0%。

2、氧化镁

水泥中氧化镁含量不宜超过5.0%。

3、三氧化硫

水泥中三氧化硫的含量不得超过3.5%。

4、细度

80μm方孔筛筛余不得超过10.0%

5、凝结时间

初凝不得早于45min,终凝不得迟于10h。

6、安定性

用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

7、强度

水泥强度等级按规定龄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来划分,各强度等级水泥的不同龄期强度不得低于下表数值。

8、水泥中碱含量按Na2O+0.658K2O计算值来表示。若使用活性骨料,用户要求提供低碱水泥时,水泥中碱含量不得大于0.60%或由供需双方商定。

八、结果判定

1、合格品

符合上述技术要求的为合格品。

2、不合格品

凡不符合上述技术要求的为不合格品

10.3、不合格品

九.填写记录——出具报告——校准——审核——批准签发

砂检验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依据JGJ52—2006编制。适合本公司对砂子的常检项目。

一、验收批

本公司以汽车运输进厂,故以同产地、同规格和同一进场1000t为验收批,不足亦按一批论。

每批砂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对于禁止使用海砂。

二、取样

1、在堆料上取样,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共8份,石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2、除筛分析外,若其余检验项目存在不合格时,应重新取样。对不合格项,进行加倍复验。当复验任何一项不满足标准要求时,按不合格品处理。

3、每一试验项目所需砂的最少取样数量见下表

须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样品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也可用同一组样品进行多项不同的试验。

4、每组样品应妥善包装,以避免细集料散失及遭受污染,并应附有卡片标明样品名称、取样的时间、产地、规格、样品所代表的验收批的重量或体积数、要求检验的项目及取样方法等。

三、样品的缩分

砂采用人工四分法缩分:将所取每组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至相等

的四份,取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需的量为止。

砂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及含水率检验所用的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

四、砂的筛分析试验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普通混凝土用砂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

1、仪器

1.1、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 10.0mm、5.0mm、2.50mm、 1.25mm、630um、315 um、160 um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筛框为300mm或200mm。其产品质量要求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GB/T6003.1和《金属穿孔试验筛》GB/T6003.2的规定;

1.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1.3、摇筛机;

1.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1.5、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2、试样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按样品的缩分方法缩分,试验前应先将样品通过公称直径10.0mm方孔筛,并算出筛余百分率。然后称取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分别倒入两个浅盘中,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恒温是指在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不小于3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度(下同)。

3、试验程序

3.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公称直径5.00mm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如试样含泥量超过5%,则应先用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

3.2、检验时各号筛余量均不得超过下式的量:

r

m=

式中:m r——在一个筛上的剩余留量(g);

d——筛孔尺寸(mm);

A——筛的面积(mm2)。

否则应将该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再次进行筛分,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筛余量。

3.3、称取各筛筛余试样式的重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4、筛分析试验结果应按下列骤计算:

4.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精确至0.1%;

4.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筛的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总和),精确至0.1%;

4.3、根据各筛两次试验的累计筛余的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1%。

4.4、按下式计算砂的细度模数μf(精确至0.01);

1

1 6

5

4

3

2

1005

β

ββ

β

β

β

β

μ

-

-+

+

+

+

=

f

式中:β1、β2、β3、β4、β5、β6分别为公称直径5.00mm、2.50mm、1.25mm、630um、315um、160um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4.5、筛分试验应采用两个试样平行试验。细度模数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0时,应重新取试样进行试验。

五、砂的表观密度试验

1.仪器设备

1.1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1.2李氏瓶——容量250mL;

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1.3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试样制备

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120g 左右,在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3.表观密度按下列步骤进行

3.1向李氏瓶中注入冷开水至一定刻度处,擦干瓶颈内部附着水,记录水的体 积(V 1);

3.2称取烘干试样50g (m 0),徐徐装入盛水的李氏瓶中;

3.3试样全部入瓶中后,用瓶内的水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水中,摇转李氏瓶以排除气泡,静置约24h 后,记录瓶中水面升高后的体积(V 2) 。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允许在1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体积测定,但两次体积测定(指V 1和V 2)的温差不得大于2℃。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 起,直至记录完瓶中水面高升时止,其温度相差不应超过2℃。

4.表观密度ρ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 3)

1000)(

1

20?--=t V V m αρ(kg/m 3

) 式中:m 0——试样的烘干重量(g );

V 1——水的原有体积(mL );

V 2——倒入试样后水和试样的体积(mL );

αt ——考虑称量时的水温对水相对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不同水温下砂的表观密度温度修正系数

以两次试验结果 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大于20 kg/m 3时,应重新进行试验。

六、砂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

1.仪器设备

1.1秤——称量5kg ,感量5g ;

1.2容量筒——金属制,圆柱形、内径108mm ,净高109mm ,筒壁厚2mm ,容积约为1L ,筒底厚为5mm ;

1.3漏斗——铝制料勺;

1.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1.5直尺、浅盘等。 2.试样的制备

先用公称直径5.00mm 筛过筛,缩分不少于3L ,装入浅盘,在温度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并冷却至室温。

分成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试样烘干后如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予捏碎。 3.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3.1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铝制料勺,将它徐徐装入容量筒 (漏斗出料口或料勺距容量筒筒口不应超过50mm )直至试样装满并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 2)。

3.2紧密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二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一根直径为10mm 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各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置方向垂直);二层装完并颠实后,加料直至试样超出容量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质量(m 2)。

4.试验结果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4.1堆积密度(ρl )及紧密密度(ρc )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0 kg/m 3)

1000)(12?-=

V

m m c l ρρ(kg/m 3

) 式中:m 1——容量筒的重量(kg ):

m 2——容量筒和砂总重(kg ); V ——容量筒的容积(L )。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4.2空隙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 空隙率(1)l

l ρυρ

=-

?100(%) ?-

=)1(ρ

ρυc

c 100(%)式中:l υ——堆积密度的的空隙率;

c υ——紧密密度的空隙率;

l ρ——砂的堆积密度(kg/m 3

; ρ——砂的表观密度(kg/m 3

)。

c ρ——砂的紧密密度(kg/m 3

。 5.容量筒容积的校正方法:

以温度为20±2℃的饮用水装满容量筒,用玻璃板沿筒口滑移,使其紧贴水面。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重。用下式计算筒的容积:

'1'

2m m V -=

式中:'1m ——容量筒和玻璃板重量(kg );

'

2

m ——容量筒、玻璃板和水总重量(kg )。 七、砂的含水率试验

1.本方法适用于快速测定砂的含水率,对含泥量过大及有机杂质量较多的砂不宜采用。

2.仪器设备 2.1电炉

2.2天平——称量1000g ,感量1g ; 2.3炒盘(铁制或铝制); 2.4油灰铲、毛刷等。

3含水率快速法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3.1向干净的炒盘中加入约500g 试样,称取试样与炒盘的总重(2m ); 3.2置炒盘于电炉(或火炉)上,用小铲不断地翻拌试样,到试样表面全部干燥后,切断电流(或移出火外),再继续翻拌1min ,稍予冷却(以免损坏天平)后,称干样与炒盘的总重(3m )。

4.砂的含水率wc ω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

1

33

2m m m m wc ω100(%) 式中:1m ——容器重量(g );

2m ——未烘干的试样与容器的总重(g );

3m ——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重(g )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各次试验前来样应予密封,以防水分散失。

八、砂的含泥量试验(本方法适用于细、中、粗砂)

1.仪器设备

1.1天平——称量1000g ,感量1g ; 1.2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1.3筛——孔径为80um 及1.25mm 的方孔筛各一个; 1.4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等。 2.试样制备

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约1100g ,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立即称取各为400g (0m )的试样两份备用。

3.含泥量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3.1取烘干的试样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 充分拌混均匀后,浸泡2h ,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并使之悬浮或容于水中。缓缓地将浑浊液倒入公称直径1.25mm 及80um 的套筛(1.25mm 筛放置上面)上,滤去小于80um 的颗粒。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砂粒丢失;

3.2再次加水于筒中,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筒内洗出的水清澈为止; 3.3用水冲洗剩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80um 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料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除小于80um 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上剩留的颗粒和筒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装入浅盘,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来冷却至室温后,称试样的质量(1m )

4.砂的含泥量c ω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12

1

c m m m ω-=

×100(%) 式中:1m ——试验前的烘干试样重量(g );

2m ——试验后的烘干试样重量(g )

。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两次结果的差值超过0.5%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九、砂的泥块含量试验

1、仪器设备

1.1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称量5000g,感量5g。

1.2烘箱——温度控制在105±5℃;

1.3试验筛——筛孔公称直径为630um及1.25mm方孔筛各一个;

1.4洗砂用的容器及烘干用的浅盘等。

2、试样的制备

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约5000g,置于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用公称直径1.25mm筛筛分,取筛上的砂400g分为两份备用。

3、泥块含量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称取试样200g(

1

m)置于容器中,并注入饮用水,使水面高出砂面约150mm。充分拌混均匀后,浸泡24h,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公称直径630um 筛上,用水淘洗,直至水清澈为止。

保留下来的试样应小心地从筛里取出,装入浅盘后,置于温度为105±5℃烘干

至恒重,冷却后称重(

2

m)。

4、砂中泥块含量

l c,

ω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12 ,

1100%

c l m m m

-

ω=?

式中:

l

c,

ω——泥块含量(%)

1

m——试验前的干燥试样重量(g);

2

m——试验后的干燥试样重量(g)。

取两次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十、砂的质量要求

1.砂的粗细程度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级,其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

粗砂:

f

μ=3.7~3.1

中砂:

f

μ=3.0~2.3

细砂:

f

μ=2.2~1.6

特细砂:

f

μ=1.5~0.7

2.砂按公称直径630u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以重量百分率计),分成三个级配区见下表1,砂的颗粒级配应处于下表1的任何一个区以内。

砂颗粒级配区(表1)

砂中实际颗粒级配与表1中所列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相比除和(上表黑体所标数值)外,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其总量百分率不应大于5%。

3.天然砂中含泥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天然砂中含泥量限值

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小于或等于C25混凝土用砂,含泥量应不大于3.0%。

4.砂中的泥块含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砂中的泥块含量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小于或等于C25混凝土用砂,其泥块含量应不大于1.0%。

十一、结果判断

所检项目符合上述要求的判断为合格。对不合格项经过双倍复验满足要求仍判为

光泽度测试作业指导书

光泽度测试作业指导书 保密等级:保密版本/状态:发文号: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2014-11-3 发布2014-11-3 实施

《光泽度测试作业指导书》修订履历表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反射计以20°、60°或85°几何条件测定色漆漆膜、塑料、陶瓷、石材、纸张或金属材料等平面制品的镜面光泽度的测试方法。本方法不适用于含金属颜料色漆漆膜的光泽测量。

20°几何条件适用于高光泽材料(即60°镜面光泽高于70单位的材料); 85°几何条件适用于低光泽材料(即60°镜面光泽低于10单位的材料)。2参考标准 GB/T 9754-2007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 面光泽的测定 GB/T 8807-1988塑料镜面光泽试验方法 ISO 2813:2014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 ASTM D523-2014光泽度测试方法 3仪器设备 三角度光泽度测试仪 生产商:深圳市三诺仪器有限公司型号:SN-206085 4测试条件 4.1测试对象:液体漆样 4.1.1试验用底材(底材应是镜面质量的玻璃,厚度为3mm ,尺寸150 x 100mm , 玻璃最小尺寸至少应等于光照区域的长度); 4.1.2漆膜涂布器(槽深为150 ± 2 pm的块状涂布器或采用其他施涂方法); 4.2 20 °、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方法: 4.2.1 60。条件适用于所有的漆膜,但是对于很高光泽和接近无光泽的漆膜,20°或85。也许更适用。 4.2.2 20 °条件在对高光泽漆膜(即60 °镜面光泽高于70单位的漆膜)的情况能给出更好的分辨率。 4.2.3 85。条件在对于低光泽的漆膜(即60 °镜面光泽低于10单位的漆膜)的情况能给出更好的分辨率。 5测试步骤 5.1校准 本设备共有黑色涂料及白色涂料两个校准模块并附有不同角度下的校准参考 值,在测试之前要对照测试条件对该角度(20。或60。或80 °)进行校准以保证测

分析实验室用水检测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规范实验室用水,保证分析测定结果的准确可靠,确保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公证性,特制订此管理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检测中心分析实验用水的管理。 3. 责任 3.1 试剂管理员负责实验室用水的制备、检查分析、参与检验和贮存管理。 3.2 技术员在使用纯水的过程中应保证器皿或容器等的清洁,避免水的污染。 4. 内容 4.1 实验室用水的要求 4.1.1 外观:实验室用水目视观察应为无色透明的液体; 4.1.2 实验室用水分类、用途和检验标准: 表1 实验室用水的技术指标与检验频率

4.2 实验室超纯水的制备及检验检测(参照GB/T6682“一级水”检测) 4.2.1 按照超纯水机的说明书要求制备超纯水; 4.2.2电导率检验:Arium 611超纯水机具有电阻率的“在线”监测功能,并按校准周期要求进行校准。4.2.3吸光度检验:将水样分别注入1cm和2cm的石英比色皿中,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于254nm处,以1cm比色皿中水为参比,测定2cm比色皿中水的吸光度。 4.2.4可溶性硅检验:量取520mL超纯水,注入铂皿中,在防尘条件下,用亚沸蒸发至约20mL,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加 1.0mL钼酸铵溶液(50g/L),摇匀,放置5min后,加 1.0mL草酸溶液(50g/L),摇匀,放置1min后,加1.0mL对甲氨基酚硫酸盐溶液(2g/L),摇匀。移入比色管中,稀释至25mL,摇匀,于60℃水浴中保温10min。溶液所呈蓝色不得深于标准比色溶液。 标准比色溶液的制备是取0.50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10mg/L),用水样稀释至20mL后,与同体积试液同时同样处理。 4.3实验室纯化水的检验检测(按《中国药典》二部“纯化水”项下检测)

钣金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钣金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编制:刘桂强 审核: 批准: 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发放范围:车间、生产部、技术部、档案室各一份

一、目的 规范钣金结构件的检验标准,以使各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保证本公司的产品质量,从而使我公司的产品让顾客满意。。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钣金结构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当有冲突时,以技术规范和客户要求为准。 三、引用标准 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皆为mm,未注公差按以下国标IT13级执行 GB/T1800.3-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 GB/T1800.4 -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GB/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执行。 四、原材料检验标准 1.金属材料 1.1钣材厚度及质量应符合国标,采用的钣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明。 1.2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1.3 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本司未有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2.塑粉

2.1塑粉整批来料一致性良好,有出厂证明与检验报告,包含粉号、色号以及各项检验参数。 2.2试用后符合产品要求(包括颜色、光泽、流平性、附着力等)。3通用五金件、紧固件 3.1外观:表面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3.2尺寸:按图纸与国标要求,重要尺寸零缺陷。 3.3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五、工序质量检验标准 1.冲裁检验标准 1.1对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尖角、棱边、粗糙要做去除毛刺处理。 1.2图纸中未明确标明之尖角(除特别注明外)均为R1.5。 1.3冲压加工所产生的毛刺,对于门板、面板等外露可见面应无明显凸起、凹陷、粗糙不平、划伤、锈蚀等缺陷。 1.4毛刺:冲裁后毛刺高L≤5%t(t为板厚)。 1.5划伤、刀痕:以用手触摸不刮手为合格,应≤0.1。 1.6平面公差度要求见表一。 附表一、平面度公差要求 表面尺寸(mm) 变形尺寸(mm) 3以下±0.2以下 大于3小于30 ±0.3以下 大于30小于315 ±0.5以下

预拌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预拌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 书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 预拌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工程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1

一、水泥试验操作细则 ( 一) 相关标准 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76-2008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T 1345-200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um筛筛分析) 》; GB/T 1346-201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 12573-2008 《水泥取样方法》; JC/T 738-2004 《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 GB/T 8074-2008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 二) 取样方法 1、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 以一次进厂 ( 场) 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但一批的总量不得超过500t. 随机地从不少于 3 个车罐中各取等量水泥, 经搅拌均匀后 , 再从中取不少于12kg 水泥作为检验试样 . 把试样均匀分成两等份, 一份由实验室按标准进行试验, 一份密封贮存 , 以备复验用. 2、对以进厂( 场) 的每批水泥 , 视在厂(场) 存放情况,应重新采集试样复验其 强度和安定性 . 存放期超过三个月的水泥, 使用前必须进行复验, 并按复验结果仲裁 . ( 三) 必试项目 1、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2

(1)、材料 a. 当水泥从取样至试验要保持24h 以上时,应把它贮存在基本气密的容器 里,容器应与水泥不发生反应。 b. 标准砂应符合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的质量要求。 c. 仲裁试验或其它重要试验用蒸馏水,其它试验可用饮用水。 (2)温、湿度 a. 水泥试体成型试验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大于50%。水泥试样、标准 砂、拌和水及试摸的温度与室温相同。 b. 养护箱温度为20±1℃,相对湿度大于90%。养护水的温度为20±1℃ (3)、试体成型 a. 成型前将试摸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应涂一些黄干油,紧 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薄层机油。 b. 水泥与标准砂的重量比1:3。水灰比为0.5 。 c. 每成型三条试体需称量的材料及用量见下表: 材料用量 水泥(g)450± 2 标准砂(g)1350± 5 拌合水(g)225± 1 a. 胶砂搅拌时先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 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 后,在第二个30s 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当各级砂是分装时,从最粗粒级开始,依次将所需的每级砂 量加完。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停拌90s,在第一个15s 内用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中间,再高速搅拌60s。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 3

标志(丝印)、标签的耐磨试验作业指导书

丝印附着力试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WD/JS-JY-01-22 版本:A版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状态: 修订页

1. 适用范围 家用和类似用途的电器。 2. 参考标准 IEC/EN60335-1、的第7章 3. 试验的主要设备 4. 试验的说明 标志应清晰易读并持久。经过试验后,标志仍应清晰易读,标志牌应不易揭下并且不应卷边。 5. 试验前的准备 检查设备和仪器是否符合本项目试验要求; 接到样机后,准备样机资料和检测记录; 将样机状况、样机标识内容及有关技术参数填写在检测记录上。 6. 试验方法及判定 拇指测试 条件:实验样品5PCS以上 实验程序:取样品,用拇指放在印刷的图片上,以3+-0KGF的力来回檫试15次。 实验判定:制品印刷图案不可缺口/断线/油墨粘附不良等,否则为不合格。 75%酒精测试 条件: 1、实验样品5PCS以上 2、白棉纱布 3、75%的酒精 4、+-0KGF的制具 实验程序:将的制具的底部绑上白棉纱布,蘸上75%的确酒精,然后再用白棉纱布在印刷的图案上往返30个来回(约15SEC) 实验判定:制品印刷图案不可有脱落/缺口断线/油墨粘附不良等,可允许颜。 +-0KGF的制具,色淡,但印刷图案应清晰不模糊,否则为不合格。 95%酒精测试 条件:1、实验样品5PCS以上 2、白棉纱布 3、95%的酒精

4、+-0KGF的制具 实验程序:将的制具的底部绑上白棉纱布,蘸上95%的确酒精,然后再用白棉纱布在印刷的图案上往返30个来回(约15SEC) 实验判定:制品印刷图案不可有脱落/缺口断线/油墨粘附不良等,可允许颜。 +-0KGF的制具,色淡,但印刷图案应清晰不模糊,否则为不合格。 810胶带测试 条件:1、试验样品5PCS以上 2、810胶带 实验程序:将810胶带完全的黏贴在丝网印刷上,然后以45度角的方向迅速拉起胶带,连续测三次。 实验判定:制品印刷图案不可缺口/断线。 3M600胶带测试 条件:1、实验样品5PCS以上 2、2、250胶带 实验程序:将3M600胶带完全的黏贴在丝网印刷,以45度角的方向迅速拉起胶带。只需测试一次。 实验判定:制品印刷图案不可缺口/断线。 250胶带测试 条件:1、实验样品5PCS以上 2、250胶带 实验程序:将250胶带完全的黏贴在丝网印刷,以45度角的方向迅速拉起胶带,连续进行三次。 实验判定:制品印刷图案不可缺口/断线。 汽油擦拭测试 条件:1、实验样品5PCS以上 2、白棉纱布 3、汽油混合液(汽油:75%酒精=1:1) 4、+-0KGF的制具 实验程序:将的制具的底部绑上白棉纱布,蘸上汽油混合液,在印刷的图案上往返30个来回(约15 SE 实验判定:制品印刷图案不可有脱落/缺口/断线/油墨粘附不良等,可允许颜色偏淡,但印刷图案应清晰不模糊,否则为不合格。 正己烷擦试测试 条件:1、实验样品5PCS以上 2、白棉纱布 3、正己烷 4、+-0KGF的制具 实验程序:将的制具的底部绑上白棉纱布,蘸上正己烷溶液,在印刷的图案上往返30个来回(约15 SEC

工序作业指导书

工序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OQM-7.5-12-2000 分发编号: 版本号:A 受控状态: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第一篇测量定位和放线 第二篇地面与楼面工程 第三篇钢筋工程 第四篇装饰工程 第五篇管道安装 第六篇电气安装工程 第七篇模板工程 第八篇砖砌体工程 第九篇门窗工程 第十篇脚手架搭接作业指导 第一篇测量定位和放线 目录

一、工程定位----------------------------------------------1 二、工程平面定位------------------------------------------3 三、工程标高定位------------------------------------------3 四、工程定位注意的几点问题--------------------------------3 一、工程定位 工程定位,一般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平面位置定位,一个是标高定位。 1、根据场地上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点或其它控制点,将房屋外墙;轴线的

交点用经纬仪投测至地面木桩顶面作为标志的小钉上。这就完成了工程的平面布置定位。 2、根据施工现场水准控制点,推算±0.000标高或根据与±0.000某建筑物,某处标高相对关系,用水准仪和水准尺,将标高定在龙门桩上这就完成了工程的标高定位。 二、工程平面定位 一般用经纬仪进行直线定位,然后用钢尺沿视线方向丈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1、拟建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的相对定位。一般可根据设计图上给出的设计建(构)筑物与建(构)筑物的相对定位。一般可根据设计图上给出的设计建(构)筑物或道路中心线的位置关系数据,定出建(构)筑物主轴线的位置。 2、根据“建筑红线”及定位桩点的定位,所谓“建筑红线”系“拨地单位在地面上测投的允许用地的边界点的连线,所谓定位桩点系“建筑红线”上标有坐标值或标有与拟建建筑物成某种关系值的桩点。 3、现场建立控制系统定位。是在建筑总平面图上在不同边长组成的方体或矩形格网系统。其格网的交点称为控制点。 三、工程标高定位 设计±0.000标高,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绝对标高,即离国家规定的某一海平面的高度;一是相对标高,即与周围地物的比较高度。 1、绝对标高表示的±0.000的定位。施工图上一般均注明±0.000相当绝对标高的数值,该数值可从建筑物附近的水准控制点或大地水准点引测,并在供放线的龙门桩或施工场地固定建筑物上标出。 2、相对标高表示的±0.000的定位。施工图上一般±0.000的定位。有些沿街建筑或房屋密集处的建筑。往往在施工图上直接标明±0.000的位置与某建筑物或某地物的某处标高或成某数值关系,在±0.000定位时,就可由该处进行引测。 四、工程定位注意的几点问题 1、为防止仪器不均匀下沉对测角的影响,经纬仪的三脚架应安置稳固,仪器安妥后,不得用于扶摸三脚架和基座,走动时,要稍离三脚架,防止碰动。 2、为减少对中不准对测角的影响,应仔细做好对中工作。一般规定边长

实验室设备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设备作业指导书 拉伸试验作业指导书 1、试验目的 测定金属材料、冶金产品和石油管材的各种拉伸性能指标。 2、试验标准 GB/T 228-2002金属拉伸试验方法。 3、试验程序和步骤 3.1 检查试样的表面质量,有裂纹等缺陷的试样不得进行拉伸试验。 2012年2月1日发布2012 年3月1日实施

3.2 检查试样表面尺寸,不符合要求的试样不得进行拉伸试验,特殊情况除外;同 时记录试样的宽度、 厚度和直径,并计算试样原始面积,至少保留4位有效数字。 3.3 用小标记、细划线等标记原始标距,但不得用引起过早断裂的缺口做标记。 3.4 根据试样的尺寸和钢级选择适当的载荷范围。 3.5 根据试样的形状选择适宜的夹具。 3.6 按工作台升降按钮,以调整试样尺寸的试验空间。 3.7 将试样一端夹于钳口。 3.8 开动油泵,并闭回油阀,开启送油阀,使工作台上升约10mm然后关闭送油阀。 3.9 调整指针对正零位。 3.10把工作台降至适当高度,将试样另一端夹在下钳口中。 3.11进入试验窗口,输入相关参数。 3.12 首先夹持试样上夹持部位,调整试样使其中心线和试验机中心线一致,然后再夹持 下夹持部分,试样夹持部分最少要为夹块长度的3/4。 3.13 装引伸计时应使引伸计夹持部分位于试样标距内。 3.14开始试验,软件自动切换到试验界面。 3.15按试样要求的加荷速度,缓缓开启送油阀,进行加荷试验。 3.16依程序提供的提示窗口,卸去引伸计后,继续拉伸直至试样断裂。并关闭送油阀,并停 止油泵工作 在试验结果栏中,程序将自动计算出的结果显示其中,保存并打印试验数据。 3.17 先卸掉下部分残样,再卸下上部分残样;然后把试样断口接在一起,根据打印的标 点测量相应的L K值,测量时尽可能使断裂位置位于测量中心,当断于标距外三分之二 位置时应按标准要求进行补偿,测量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19 妥善保管残余样品。 3.20 计算并填写运转记录、记录开机、关机时间、试验时温度和试验情况等。

预拌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预拌混凝土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工程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1

一、水泥试验操作细则 ( 一) 相关标准 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76-2008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T 1345-200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um筛筛分析) 》; GB/T 1346-201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 12573-2008 《水泥取样方法》; JC/T 738-2004 《水泥强度快速检验方法》; GB/T 8074-2008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 二) 取样方法 1、对同一水泥厂生产的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 以一次进厂 ( 场) 的同一出厂编号的水泥为一批。但一批的总量不得超过500t. 随机地从不少于 3 个车罐中各取等量水泥, 经搅拌均匀后 , 再从中取不少于12kg 水泥作为检验试样 . 把试样均匀分成两等份, 一份由实验室按标准进行试 验, 一份密封贮存, 以备复验用. 2、对以进厂( 场) 的每批水泥, 视在厂(场) 存放情况, 应重新采集试样复验其 强度和安定性 . 存放期超过三个月的水泥, 使用前必须进行复验, 并按复验结果仲裁. ( 三) 必试项目 1、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1)、材料 a. 当水泥从取样至试验要保持24h 以上时,应把它贮存在基本气密的容器 里,容器应与水泥不发生反应。 b. 标准砂应符合GB/T1767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的质量要求。 c. 仲裁试验或其它重要试验用蒸馏水,其它试验可用饮用水。 (2)温、湿度 a. 水泥试体成型试验温度为20± 2℃,相对湿度大于50%。水泥试样、标准 砂、拌和水及试摸的温度与室温相同。 b. 养护箱温度为20± 1℃,相对湿度大于90%。养护水的温度为20± 1℃ (3)、试体成型 a. 成型前将试摸擦净,四周的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应涂一些黄干油,紧 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刷一薄层机油。 b. 水泥与标准砂的重量比1:3。水灰比为。 c. 每成型三条试体需称量的材料及用量见下表: 材料用量 水泥(g)450± 2 标准砂(g)1350± 5 拌合水(g)225± 1 a. 胶砂搅拌时先把水加入锅里,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上升至固定 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 后,在第二个30s 开始的同时均匀地将砂子加入。当各级砂是分装时,从最粗粒级开始,依次将所需的每级砂 量加完。把机器转至高速再拌30s。停拌 90s,在第一个15s 内用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中间,再高速搅拌60s。各个搅拌阶段,时间误

Removed_涂层附着力检测作业指导书

工艺文件 涂层附着力检测作业指导书WT00000000-54640 XX公司 2010-09-01

共 4 页第1页 工艺文件编号WT00000000-54640 XX公司 涂层附着力检测作业指导书代替WPT00-54020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钢铁表面涂层、不锈钢表面涂层和铝合金表面涂层附着力检测。 本作业指导书采用划格试验法,对漆膜附着力进行检测。可用于现场定性评判单层涂膜或多层涂膜与基底面附着力的大小;也可评定多涂层体系中各道涂层从其它底层涂层脱离的抗性。 本试验方法不适用于涂膜厚度大于250μm的涂层,也不适用于有纹理的涂层。 本试验可以在专门制作的试板上进行,也可以在待测产品的内表面进行。 2 引用标准 GB-T 4957-2003 非磁性基体金属上非导电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法 GB-T 4956-2003 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 GB/T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9271—2008 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 3 仪器材料 3.1 BYK划格试验器、 配备符合DIN/ISO标准、A-5126型划格试验器刀头(刀齿间距为2mm)和A-5128型划格试验器刀头(刀齿间距为3mm)。 3.2 清洁用刷子和钢直尺 3.3特氟龙粘胶带 宽25mm,粘着力(10±1)N/25mm。 3.4 目视放大镜 手持式、放大倍数为2倍或3倍。 4检测前准备 编制会签 校核标准化

共 4 页第2页 工艺文件编号WT00000000-54640 XX公司 涂层附着力检测作业指导书代替WPT00-54020 编制会签 校核标准化

无功补偿控制器试验作业指导书

无功补偿控制器 试验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9年12月23日发布2011年12月23日实施

1.目的 为保证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调试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 本规范仅适用于公司所用苏州新未来、施耐德、ABB、督凯提(DUCATI)、扬州正泰等产品。 3.职责 3.1试验人员负责调试全过程的安全防护; 3.2试验人员负责调试的准备和实施; 3.3试验人员负责调试的结果的记录、试验数据的处理; 4.工作装备 4.1试验必备设备:无 5.工作内容 5.1苏州新未来无功补偿控制器调试 5.1.1面板图示 5.1.2型号说明

5.1.3基本参数 测量系统:三相 取样电压:400V 测量电流:5A 工作电源:220V 5.1.4控制器整定值及可调范围 电流互感器变比:50/5~3000/5(为进线采样互感器变比) 过压保护:400V~800V(一般设定为440V) 目标功率因数:0.90~1.00(一般设定为i0.96) 欠压保护:<300V 电容器容值:1~99Kvar/组 5.1.4调试步骤 5.1.4.1上电后参数显示 上电后显示屏会显示COS∮、电压、电流、无功功率、有功功率、温度等显示。 5.1.4.2参数设置 按菜单键三下后,进入参数设置界面如图(一)所示。 说明:进入菜单设置后,不操作任何键,15秒后自动退出。 5.1.4.3手动/自动投切 在主界面上按下手动/自动按钮,控制器会显示手动投切状态或自动状态,当显示在手动状态时,按加键来手动投入电容器组,按减键来手动切除电容器组。

5.2ABB无功补偿控制器调试 控制器上电后,按Made键,主界面会显示以下四种状态: 自动模式AUTO、手动模式MAN、自设定模式AUTO SET、手动设定模式MAN SET。 在自动模式AUTO状态下,装置会对步进次数做出反应来达到用户设定的目标功率因数。在自设定模式AUTO SET状态下,装置能够自动设定相位、启动电流C/K、延时和步进 输出1,2,3,。。。。等。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Rev.B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范围 为来料、半成品及成品外观检验标准检查提供工作指引。 2. 定义: 2.1 AQL: 可接收的质量水平 2.2 Plan C=0: 零缺陷(样本经检验后是零缺陷方可接收) 2.3 异常通知单: 用于记录和判定、处理不合格品的单据 2.4 特采通知单: 此表格用于裁定那些不符合特定规范的产品 2.5 MRB: 物料评审委员会 2.6 SCAR: 外部供应商纠正措施要求 2.7 ICAR: 内纠正措施要求 3. 职责 3.1 检验员: 负责抽样和检验,标识和记录。 3.2 质量工程师: 负责确定外观检验标准,并对不合格品进行判断及提供处理结论。 4. 授权 4.1 质量工程师 4.2 质保经理 5.程序 5.1 检验员在接到检验通知后,确认产品名、数量、及材质正确后执行抽样检验。 5.2 外观检查首先参照相应部件的图纸或签样检查产品结构与要求是否一致,然后按 以下5.3外观要求允收标准进行检验。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Array 6. 参考程序 6.1 进料检验指导书WI-5001 6.2 巡检作业指导书WI-5003 6.3 终检作业指导书WI-5002 6.4 驻供应商检查员出货检验及品质稽查指导书WI-5004 7. 表格/记录 7.1 来料检验记录FM-0013-XXXX 7.2 巡检记录FM-0012-XXXX 7.3 成品检验记录FM-0014-XXXX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8. 记录保存 所有记录保存期参考《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中规定

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第一部分水样采集、贮存和运输操作实施细则 一.水样的分类 (一)综合水样把从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起来所得到的样品称为“综合水样”。 (二)瞬时水样对于组成较稳定的水体或水体的组成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大的空间范围变化不大,采瞬时样品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三)混合水样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上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样的混合样。 (四)平均污水样对于排放污水的企业而言,生产的周期性影响着排污的规律性,在排放流量不稳定的情况下,可将一个排污口不同时间的污水样,依照流量的大小按比例混合。 (五)其它水样例如为监测洪水期或退水期的水质变化,调整水污案事故的影响等都须采集相应的水样,采集这类水样时,须根据污染物进入水系的位置和扩散方向布点并采样,一般采集瞬时水样。 二.地表水和地下水样的采集 (一)水样的类型 (1)表层水 在河流、湖泊可以直接汲水的场合,可用适当的容器如水桶采样,要注意不能混入漂浮于水面上的物质。 (2)一定深度的水 在湖泊、水库等采集一定深度的水时,可用直立式或有机玻璃采水器。(3)泉水、井水 (3)对于自喷的泉水,可在涌口处直接采样,采集不自喷的泉水时,将停滞在抽水管的水汲出,新水更替之后,再进行采样。从井水采集水样,必须在充分抽汲后进行,以保证水样能代表地下水水源。 (4)自来水或抽水设备中的水 采集这些水样时,应先放水数分钟,使积留在水管中的杂质及陈旧水排出,然后再取样。 采集水样前,应先用水样洗涤采样器容器、盛样瓶及塞子2-3次(油类除外)。 (二)采样前的准备 a.确定采样负责人 主要负责制定采样计划并组织实施。 b .制定采样计划 采样负责人在制定计划前要充分了解该项监测任务的目的和要求;应对要采样的监测断面周围情况了解清楚;并熟悉采样方法、水样容器的洗涤、样品的保存技术。在有现场测定项目和任务时,还应了解有关现场测定技术。 采样计划应包括:确定的采样垂线和采样点位、测定项目和数量、采样质量保证措施, 采样时间和路线、采样人员和分工、采样器材和交通工具以及需要进行的现场测定项目和安全保证等。 c.采样器材与现场测定仪器的准备 采样器材主要是采样器和水样容器。关于水样保存及容器洗涤方法见表1-1。本表所 列洗涤方法,系指对已用容器的一般洗涤方法。如新启用容器,则应事先作更充分的清洗,

钢筋锈蚀性状检测作业指导书

钢筋锈蚀性状检测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 版本号: 分发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钢筋锈蚀性状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使测试人员在做钢筋锈蚀情况检测时有章可循,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 二、适用范围 适用以PS-6型钢筋锈蚀测定仪采用半电池电位法来定性评估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中钢筋的锈蚀性状,适用于带涂层的钢筋以及混凝土已饱水和接近饱水的构件检测。 三、检测依据 3.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 3.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 3.3《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 152-2008); 四、主要仪器设备 4.1 PS-6型钢筋锈蚀测定仪 4.2 HC-GY61型一体式钢筋扫描仪 4.3 温度计 五、检测前的准备 5.1 PS-6型钢筋锈蚀测定仪和HC-GY61型一体式钢筋扫描仪应通过技术鉴定,并必须具有产品合格证。 5.2 PS-6型钢筋锈蚀测定仪由铜-硫酸铜半电池(以下简称半电池)、电压仪和导线构成。 5.2.1 铜-硫酸铜半电池 铜-硫酸铜半电池,它由一根不与铜或硫酸铜发生化学反应的刚性有机玻璃管、一只通过毛细作用保持湿润的多孔塞、一个浸泡在刚性管里饱和硫酸铜溶液中的紫铜棒构成,如下图5.2.1所示,饱和硫酸铜溶液应用分析纯硫酸铜试剂晶体溶解于蒸馏水中制备,溶液应清澈且饱和,应使刚性管的底部积有少量未溶解的硫酸铜结晶体,此时可以认为该溶液是饱和的。 铜-硫酸铜半电池在温度为25℃时,与氢电极参照的标准电极电势为0.337V,其温度数为0.9mV/℃。

图5.2.1 铜-硫酸铜半电池剖面图 5.2.2 电压仪 电压仪应具有采集、显示和存储数据的功能.满量程不宜小于1000mV,在满量程范围内的测试允许误差为士3%。 5.2.3 导线 用于连接电压仪与棍凝土中钢筋的导线宜为铜导线.其总长度不宜超过150m、戴面面积宜大于0.75mm2,在使用长度内因电阻干扰所产生的测试回路电压降不应大于0.1mV。 5.2.4 导电溶液 为使铜/硫酸铜电极与混凝土表面有较好的电接触,在水中加适量的家用液态洗涤剂(约2%),可提高与混凝土表面附着力,湿润效果更好。 5.3 半电池的电连接垫应预先浸湿,多空塞和混凝土构件表面应形成电通路。 5.4 硫酸铜溶液应根据使用时间给予更换,更换后宜采用甘汞电极进行校准。在室温(22±1)℃时,铜-硫酸铜电极与甘汞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应为(68±10)mV。 5.5 HC-GY61型一体式钢筋扫描仪检测前应采用校准试件进行校准,当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0-50mm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的允许误差为±1mm,钢筋间距检测的允许误差为±3mm。 六、测区的布置 在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上可布置若干测区,一般选择能代表不同环境条件和不同的锈蚀外观表征的结构及构件部位作为测区,每种条件的测区数量不宜少于3个,测区面积不宜大于5m ×5m,并按正确的位置编号。每个测区应采用矩阵式(行、列)布置测点,依据被测结构及构件的尺寸,宜用100mm×100mm-500mm×500mm划分网格,网格的节点为电位测点,测区中的测点数不宜少于20个。 在测区上一般布置200mm×200mm的测试网格,矩阵形成一般为7(行)×7、6×7、5×7

电机控制器可靠性测试流程

电机控制器可靠性测试 文件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控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审核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审定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批准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

目录 目录 (1) 1 简介 (2) 2 系统组成 (2) 2.1 试验电源 (2) 2.2电力测功机系统 (2) 2.3机械台架系统 (2) 2.4电机参数测量采集系统 (2) 3 实验准备 (2) 3.1 仪器准确度 (2) 3.2 测量要求 (2) 3.3 试验电源 (3) 3.4 布线 (3) 3.5 冷却装置 (3) 4 试验项目 (3) 5 盐雾试验 (3) 5.1 试验目的 (3) 5.2 适用范围 (3) 5.3 操作设备 (3) 5.4 操作程序 (4) 5.4.1准备工作 (4) 5.4.2操作步骤 (4) 5.4.3注意事项 (4) 5.5结果记录 (4) 5.6试验报告 (5) 6 温升试验 (5) 6.1 试验目的 (5) 6.2 适用范围 (5) 6.3 试验设备 (5) 6.4 操作程序 (5) 6.5 注意事项 (6) 6.6 试验报告 (6) 7 振动试验 (6) 7.1试验目的 (6) 7.2适用范围 (6) 7.3试验设备 (6) 7.4试验程序 (6) 7.5 试验报告 (6) 8 老化试验 (7) 8.1试验目的 (7) 8.2适用范围 (7) 8.3试验设备 (7) 8.4试验程序 (7) 8.5试验报告 (7)

化学实验室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文件名称:化验室检验手册 文件编号: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版号:C分发号: 有限公司 目录 1.概况 (1)质量方针及目标--------------------------------------------1 (2)执行标准--------------------------------------------------1 (3)人员构成情况----------------------------------------------2 (4)主要监视和测量装置情况------------------------------------3 (5)主要检验项目及周期----------------------------------------6 2.职责和权限-----------------------------------------------------8 3.工作要求-------------------------------------------------------9 4.奖金分配制度---------------------------------------------------10 5.考核制度 (1)考核表----------------------------------------------------11 (2)工作分工表------------------------------------------------14 (3)月考核表--------------------------------------------------16 (4)奖金分配表------------------------------------------------17 (5)记录------------------------------------------------------18 6.安全操作规程---------------------------------------------------20

喷涂检验作业指导书

深圳市劲丰胜科技有限公司文件名称:喷涂检验指导书 文件编号:JFS-WI-041 版本/版次:A/0 生效日期:20010-10-15 编制:审核:批准:

目的 为了有效控制加工过程产品符合客户质量要求。特制定此规程。 1.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喷涂件的检验。 3.职责 3.1品质检验:负责按要求检验产品,并做记录; 3.2品管控制:负责对检验报告的内容进行确认和放行审批。 4.内容 4.1检验员根据每日生产指定单,对相应产品按客户图纸要求、技术规范、《抽样检查方案》 实施抽检,结果记录于《喷涂制程检验报表》 4.2表面等级: A级表面:客户能直接正视或开前门能直接正视的外部表面、商标文字和图案印面 B级表面:客户不明显看到的外部表面和开前门能直接正视内部表面 C级表面:客户不易察看到的内部和外部表面 4.3检验环境: 4.3.1光度:200—300LX(相当于40W日光灯750mm远) 4.3.2检验者目视方向应与光源方向成45°。目视方向与待检表面之间的距离如下: A级表面为400mm;B级表面为500mm;C级表面为800mm。 4.4物性品质标准: 4.4.1颜色: 4.4.1.1以客户标准样板为准。 4.4.1.2在自然光线下目测如有明显色差则为不良,如有轻微色差则为合格。如目测有轻微色差但不能确定,用色差仪测试。(喷涂测平光样板,须准备与产品相同材料、相同加工条件且同时加工出的平光样板3块以供测试。样板大小为80mm×125mm),▲E﹤0.8则为不良。桔纹/砂纹/洒点大小、密度:以客户标准样板为标准目测,目测有明显差异为不良。 4.5涂层厚度:在距喷涂层边缘大于10mm的不同区域取6个以上位置且用电脑涂层测厚仪测量其涂层厚度,按图纸要求判断。如图纸无要求,应按相应的涂料标准判断,一般测量值在一下范围之内为不良。 A:喷粉厚度要求为平光粉:50--120UM B:喷漆厚度要求底面漆:30--40UM。 砂纹粉:60—120UM 底面漆加洒点:40—60UM 桔纹粉:80—140UM 4.6附着力 检验方法:每批次取与批次产品相同材料、相同加工条件且同时加工出的样板3块以供测试。样板大小为80mm×125mm。如任一块样板测试不良,则判此批产品为不良。用百格刀在样板涂层表面以1.0mm为间隔从垂直交叉方向切划下100个方格,切割力一定要切透涂层到金属表面(若涂层厚度超过100UM,则切线间距应为2mm)。用3M透明胶带沿一切划方向贴在有方格的涂层上(胶带不能起皱),用手指压紧胶带使其与涂层紧密接触(透过胶带可见涂层颜色),5分钟后以涂层表面为45°角方向迅速拉起胶带。 判定标准:以1个方格中超过20%面积被撕下判定为不良。 4.7抗化学溶剂性 检验方法:将折叠成8层的白色棉质软布(或脱脂棉)捆绑在端面直径为6.3mm、长40mm 的圆柱形木棒的一端。再将99%分析纯酒精倒于木棒的端面在白色软布(或脱脂棉)上。室温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为规范地执行《环境保护管理程序》,保证本公司实验室废弃物能有效、安全地处置,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特制定本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在检测活动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操作。 3 职责 3.1 分析检测室主管负责对实验室的废弃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组织实施。 3.2 现场检测室主管负责对现场检测的废弃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组织实施。 3.3 管理办公室负责提供无害化处理设施、外部处理的安排实施等。 3.4 监督员、安全管理员负责对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检查。 4 处理规定 4.1 实验室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有腐蚀性及微生物等废弃物,未经无害化处理前严禁直接对外界排放。 4.2 有毒、强酸、强碱等实验废弃物应分别存入有明显标识的酸碱中和缸、弃物处理缸中作无害化处理。 4.3 有机溶剂应尽量回收处理作次级使用,不能回收的要收集保存,由安全管理员定期集中处理。 4.4 微生物实验室的废弃物,必须经消毒后才能排放和掩埋,必要时焚毁处理。 4.5 严格贯彻国家环保法规,认真执行“三废”处理各项规定,严禁超标准排放。 4.6 各检测室指定专人负责废弃物处理及记录,监督员并不定期检查各类废弃物处理的过程和效果,并提供监督证明材料。 5 某些化学性毒物的处理 5.1废气的处理 5.1.1化学检测产生的废蒸气,如样品的强酸消解、挥发浓缩处理等过程产生的有害气体,须经专用通风厨排出室外。 5.1.2少量散发的有毒气体,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等须安装排气抽风罩,防止室内空气污染。 5.1.3如有大量有毒气体须经过滤吸收处理,然后才能排出室外。 5.1.4如可燃性有毒物可用供给充分的氧气使其完全燃烧的方式处理,进行处理后排放。

涂层附着力检测(划格法)实施细则

钢构作业指导书涂层附着力检测(划格法) 文件编号: 版本号: 编制: 批准: 生效日期:

涂层附着力检测(划格法)实施细则 1. 目的 为使测试人员在进行钢结构涂层附着力检测时有章可循,并使其操作合乎规范。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物及构筑物钢结构涂层附着力的检测。 3. 检测依据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TB/T1527-2011铁路钢桥保护涂装及涂料供货技术条件 GB/T10610-2009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4.检验器材 4.1切割刀具 单刃切割刀具适用于硬质或软质底材上的各种涂层; 多刃切割刀具不适用于涂层厚度(>120μm)或坚硬涂层,或施涂在软底材质上的涂层。 4.2导向和刀刃间隔装置 4.3软毛刷 4.4胶粘带:透明,宽25,粘着力(10±1)N/25mm。 4.5手把式放大镜:2倍或3倍。 5. 工作程序 5.1检测准备 5.1.1测试前可由项目负责人或有关人员前往现场踏勘,了解现场基本情况以及检测数量等。 5.1.2现场测量前防腐涂层应已涂装完毕且干透。 5.1.3测量前应确认构件的底材材质、涂层类型、涂层设计厚度等参数。

5.1.4检测人员应能熟练操作仪器。 5.2现场检测 5.2.1切割:切割数量为每个方向6条; 切割间距,每个方向切割间距应相等,其间距取决于涂层厚度和底材的类别 5.2.2刷扫:用软毛刷沿网格图形第一条对角线,轻轻地向后扫几次,再向前扫几次。 5.2.2粘贴胶粘带:匀速拉出胶带,去除最前面一段,剪下约75mm长,粘贴在网格上方,方向与一组切割线平行,用手指把网格上方的胶带压平,保证胶带与涂层紧密接触,且胶带长度至少超过网格20mm,如图1所示。 5.2.3撕离胶粘带:在贴上胶粘带5min以内,拿住胶带悬空的一端,并在尽可能接近60°的角度,在0.5~1.0s内平稳撕离胶粘带,如下图2所示。 图 1 图 2

附着力试验仪作业指导书

第 1页 / 共 2页 文件编号:QW-TE-03 版本号:A 版 仪器名称:黏着力试验仪 规格型号:AR-1000 相关测试:离型力、残余等测试 设备 工具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物料 编号 名称 规格 用量 编号 名称 规格 用量 1 黏着力试验仪 1 TESA 胶带 7475 - 4 双面胶带 25mm 宽 - 2 钢板 2 日东胶带 31B - 3 仪器链接的电脑 3 待测样品 - - 更改人: 日期: 审批: 更改通知单编号: Step1:打开程序后显示如图1程序界面。 需确认以下信息: A. 1位置数字为0.0(如不为0请进行校准) B. 2位置为30cm/min C. 其他设定均为默认设定 D. 单位选择 Step2:将待测样品待测试面(胶带在上面)向上贴于试验台上。 Step3:拨动卡扣旋钮(红色方框位置)到图示位置,推动平台至右侧末端。如图3蓝色方框将左侧的胶带撕开用探头夹子夹住(避免碰撞探头夹子)。 Step4:确认无误后点击位置3 (START MOTOR ) 位置4 START 按钮由灰色变为白色,后点击START 。 平台会自动运行并记录测试数据。 图2 图3 图1 1 2 3 4 5

第 2页 / 共 2页 文件编号:QW-TE-03 版本号:A 版 仪器名称:黏着力试验仪 规格型号:AR-1000 相关测试:离型力、残余等测试 设备 工具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物料 编号 名称 规格 用量 编号 名称 规格 用量 1 黏着力试验仪 1 TESA 胶带 7475 - 4 双面胶带 25mm 宽 - 2 钢板 2 日东胶带 31B - 3 仪器链接的电脑 3 待测样品 - - 3 c 更改人: 日期: 审批: 更改通知单编号: Step5:待胶带即将被完全剥离的时候,点击STOP 按钮(图4红框内),测试会停止(电机仍在运行)并跳出如图5界面。切换至图6的初始界面,点击图6红圈位置的STOP MOTOR 按钮(停止电机的工作) Step6:切换到图5的界面。测试曲线名称的命名规则为按测试日期命名。如:2018-04-28-48,意义为:2018年4月28日测试的第48个测试样条。命名结束后直接点击结束按钮,跳转如图7界面。操作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导致曲线波动,需对曲线进行修正,点击图7红圈按钮,移动上方的进行修正,后点击保存。 Step7:点击图7位置保存曲线,跳转如图8界面。保存格式为PDF 格式,如红圈位置,文件名为2018-04-28-48,参照Step6,点击保存,记录测试结果,关闭测试曲线,反回图1界面,一个测试样条测试完成。近1000条测试曲线可通过初始页面的5号位置按钮进行查找。曲线查找路径:我的电脑/D:/AR-1000/涂硅线原纸数据/2018-0401-0430. 图4 图5 图6 图5 图7 图8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