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奥数第三讲_错中求解_教师版

四年级奥数第三讲_错中求解_教师版

四年级奥数第三讲_错中求解_教师版
四年级奥数第三讲_错中求解_教师版

错中求解

例题1小王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2错误地写成7,把另一个加数十位

上的4错误地写成8,所得的和是19%。原来两个数相加的正确答案是多少?

思考:一个加数的个位上的2错误地写成7,实际上是多加了5,而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4错误地写成8,实际是多加了40,然后把多加的数减去就是原来的答案。

解:根据题意,一个加数个位上的2被写成了7这样错写了一个加数比原来增加了5,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4写成8,增加了40。这样,所得的结果就比原来增加了5+40=45。所以,原来两数相加的正确答案是:1995-(5+40)=1950。

引申

1、小刘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一个加数百位上的0错写成7,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1错写成

6,所得的和是3120 。原来两个数相加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解:根据题意,一个加数百位上的0错写成了7,这样错写一个加数比原来增加了700;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1错写成了6,增加了50。这样,所得的结果就比原来增加了700+50=750,所以,原来两数相加的正确答案是:3120-(700+50)=2370。

2、小刘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9错写成2,把另一个加数百位上的4错写成

7,所得的和是23OO。原来两个数相加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解:根据题意,一个加数个位上的9错写成了2,这样错写一个加数比原来减少了7;另一个加数百位上的4错写成了7,增加了300。所以,原来两数相加的正确答案是:

2300+7-300=2007。

3、小刘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错写成2,把另—个加数十位上的5错写成

3,所得的和是374。原来两个数相加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解:根据题意,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错写成了2,这样错写一个加数比原来减少了4;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5错写成了3,减少了20。所以,原来两数相加的正确答案是:374+4+20=398。

例题2 文丽在计算题时,由于粗心大意,把被减数个位上的2错写成6,把十位上的5错写成

0,这样酸得差为164,正确的差是多少?

思考:由题意可以知道,被减数发生了变化,而减数没变,再根据差的变化规律即可解题。解:根据题意,被减数个位上的2错写成了6,因此增加了4;十位上的5错写成了0,因此减少了50。这样错写的被减数就比原来减少了50-4=46。因为减数不变,根据差的变化规律,正确的差要比错误的差多46。正确的差是:164+46=210。

引申

1、小刘做减法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3错写成5,把十位上的1错写成7,这样算得的结果是

201。正确的差应该是多少?。

解:根据题意,被减数个位上的3错写成了5,因此增加了2;十位上的1错写成了7,因此增加了60。这样错写的被减数就比原来增加了60+2=62。因为减数不变,根据差的变化规律,正确的差要比错误的差少62。正确的差是:201-62=139。

2、小刘做减法题时,把被减数个位上的7错写成0,把十位上的6错写成2,这样算得的结果是

513。正确的差应该是多少?。

解:根据题意,被减数个位上的7错写成了0,因此减少了7;十位上的6错写成了2,因此减少了40。这样错写的被减数就比原来减少了40+7=47。因为减数不变,根据差的变化规律,正确的差要比错误的差多47。正确的差是:513+47=560。

3、小刘做减法题时,把减数十位上的9错写成6,把被减数百位上的3错写成8,这样算得的结果

是747。正确的差应该是多少?。

解:根据题意,如果被减数不变,减数十位上的9错写成了6,那么差就增加了30;如果减数不变,被减数百位上的3错写成8,那么差就增加了500。这样错写的结果就比原来增加了30+500=530。所以,正确的差是:747-530=217。

例题3 小王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把一个因数的十位数5错写成3,结果得432,实际应

为672。这两个因数各是多少?

思考:把一个因数的十位数5错写成3,所得的结果实际上比原来少了(50-30)个另一个因数,理解这一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把一个因数的十位数5错写成了3,所得的结果比原来少了(50-30)个另一个因数;实际的结果与错误的结果相差672-432=240,240÷20=12,672÷12=56。所以一个因数为12,另一个因数为56。

引申

1、小刘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4错当作1乘得的结果是525,实际

应为600。这两个两位数各是多少?

答案:一个因数为24,另一个因数为25。

2、小刘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6错写成9,结果得936,实际应为864。

这两个因数各是多少?

答案:一个因数为36,另一个因数为24。

3、小刘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把一个因数十位上的3错写成8,结果得2150,这道题的正确

积应是9O0。这两个两位数各是多少?。

答案:一个因数为36,另一个因数为25。

例题4 小王和小刘同做一道乘法题,小王将一个因数的个位数4错写成1,得出的乘积是525,小刘将这个因数的个位数错写成8,得出的乘积是7OO。正确的乘积应是多少?

思考:将一个因数的个位数4错写成1,所得的结果比原来少了3个另一个因数,正确的结果应为525+3个另一个因数;若将这个因数的个位数错写成8,所得的结果比原来多了4个另一个因数,正确的结果应为700-4个另一个因数。根据以上分析可解答。

解:根据以上分析可列出一个等式为525+3个另一个因数=700-4个另一个因数,所以另一个因数为(700-525)÷(4+3)=25,这个因数为700÷25-(8-4)=24,正确的乘积应是25×24=600。

联想:本题也可以这样想: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是1,乘积是525;这个因数个位上的数是8,乘积是700。则另一个因数是(700-525)÷(8-1)=25,这个因数是525÷25+(4-1)=24,正确的乘积应是25×24=600。

引申

1、小王和小李做一道乘法题,小王误将一个因数增加14,计算的积增加了84 ,小李误将另一

个因数增加14,积增加了168。正确的乘积应是多少?。

解:一个因数增加14,积增加了84,则另一个因数是84÷14=6;另一个因数增加14,积增加了168,则这个因数是168÷14=12。所以正确的乘积应是12×6=72。

2、两个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增加4,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增加28,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

一个因数减少6,那么积减少138,原来的正确乘积是多少?

答案:23×7=161

3、小刘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5误写成3,得出的乘积是552;另

一个学生却把这个5写成8,得出的乘积是钾2。正确的乘积是多少?。

答案:24×25=600

例题5 小王在计算除法题时,把除数210错写成21,结果得到的商是150。正确的商应是多

少?。

解:根据题意,把除数210错写成21,除数缩小到原来的1/10,又因为被除数不变,根据商的变化规律,正确的商应该是错误的商的1/10。所以正确的商应该是150÷10=15。

引申

1、小刘在计算除法时,把被除数26错写成260,结果得到商是36。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解:根据题意,除数没变,应为240÷48=5,所以正确的商应该是420÷5=84。

2、小王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470末尾的0漏写了,得到的商是30。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解:根据题意,把除数26改成260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又因为被除数没变,根据商的变化规律,正确的商应该是错误的商的10倍。所以正确的商应该是36×10=360。

3、小刘在计算除法时,把被除数420错写成240,结果得到商是48。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答案;正确的商应该是3。

例题6 小王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95错写成59,结果得到的商是6,还余50。正确的商是多

少?

思考:要求出正确的商,必须先求出被除数是多少。我们可以先抓住错误的得数,来求被除数,知道这一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根据题意,被除数为:6×59+50=404,所以,正确的商是:404÷95=4……24。

引申

1、小刘在计算除法题时,把被除数7140错写成1740,结果得到的商是49,余数是25。正确的商

是多少?

解:根据题意,除数为:(1740-25)÷49=35。所以,正确的商是7140÷35=204。

2、小刘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65写成56,结果得到的商是13,还余52,正确的商是多少?

答案:正确的商是12。

3、某数刚好能被40除尽,如果改用18去除,商是17还余14。该数是40的几倍?

解:根据题意,被除数为:18×17+14=320,320÷40=8。所以,该数是40的8倍。

五年级奥数一半模型教师版

五年级奥数一半模型教 师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一半模型 知识结构 一、三角形当中的一半模型 由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底×高÷2,决定于底和高的长度,所以我们有了等高模型和等底模型。 在等高模型中,(图1)当BD=CD时,阴影部分,SΔABD=SΔABC÷2 ?? ??? 特别地如图2,当BE=ED,DF=FC,阴影部分面积,SΔAEF=SΔABC÷2 ? 在等底模型中(图3),当AE=DE时,阴影部分,SΔEBC=SΔABC÷2 二、平行四边形中的一半模型 由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底×高÷2, 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公式S=底×高 所以与平行四边形同底等高的三角形是它面积的一半!

同时,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行,再根据平行线间的等积变形,可以得到如下诸图,阴影部分面积是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 ?? 【巩固练习】判断下面的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不是整个图形面积的一半。是打“√”,不是打“×”。 ()()()() ()() 三、梯形中的一半模型 在梯形中,当三角形的底边是梯形的一个腰,顶点在另一个腰的中点处,那么三角形是梯形面积的一半。 如图4,在梯形ABCD中,BE=CE,则SΔADE=SABCD÷2 ? 如图5,是它的变形,注意其中AF=DF,BE=CE。

? 四、任意四边形中的一半模型 如图6,在四边形ABCD中,AE=EB,DF=CF,则SEBFD=SABCD÷2 ? 【能力提升】

【 巩固练习】 【例1】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 的面积为 24平方厘米,且线段EF,GH 把它分成四个小长方形,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24÷2=12(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巩固】已知大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6×4÷2=12(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例题精讲 4

小学四年级奥数_错中求解

错中求解讲义 专题简析: 在加、减、乘、除式的计算中,如果粗心大意将算式中的一些运算数或符号抄错,就会导致计算结果发生错误。这一周,我们就来讨论怎样利用错误的答案求出正确的结论。 【例1】小玲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65写成56,结果得到的商是13,还余52。正确的商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要求出正确的商,必须先求出被除数是多少。我们可以先抓住错误的得数,求出被除数:13×56+52=780。所以,正确的商是:780÷65=12。 【变式训练1-1】小星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87错写成78,结果得到的商是5,余数是45。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变式训练1-2】甜甜和蜜蜜在用同一个数做被除数。甜甜用12去除,蜜蜜用15去除,甜甜得到的商是32还余6,蜜蜜计算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变式训练1-3】小虎在计算除法时,把被除数1250写成1205,结果得到的商是48,余数是5。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例2】小芳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32错写成320,结果得到商是48。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把除数32改成320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又因为被除数不变,根据商的变化规律,正确的商应该是错误商的10倍。所以正确的商应该是48×10=480。

【变式训练2-1】小丽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530末尾的0漏写了,得到的商是40。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变式训练2-2】小马在计算除法时,把被除数1280误写成12800,得到的商是32。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变式训练2-3】小欣在计算除法时,把被除数420错写成240,结果得到商是48。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例3】小冬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37错写成173,这样商比原来多了3,而余数正好相同。正确的商和余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因为被除数137被错写成了173,被除数比原来多了173-137=36,又因为商比原来多了3,而且余数相同,所以除数是36÷3=12。又由137÷12=11……5,所以余数是5。 【变式训练3-1】小军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208错写成268,结果商增加了5,而余数正好相同。正确的除数和余数是多少? 【变式训练3-2】李明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71错写成117,结果商比原来少了3,而余数正好相同。求这道除法算式正确的商和余数。 【变式训练3-3】刘强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37错写成174,结果商比原来多3,余数比原来多1。求这道除法算式的除数和余数。

小学四年级奥数 错中求解

第十一周错中求解 专题简析: 在加、减、乘、除式的计算中,如果粗心大意将算式中的一些运算数或符号抄错,就会导致计算结果发生错误。这一周,我们就来讨论怎样利用错误的答案求出正确的结论。

例1:小玲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65写成56,结果得到的商是13,还余52。正确的商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要求出正确的商,必须先求出被除数是多少。我们可以先抓住错误的得数,求出被除数:13×56+52=780。所以,正确的商是:780÷65=12。 练习一 1,小星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87错写成78,结果得到的商是5,余数是45。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2,甜甜和蜜蜜在用同一个数做被除数。甜甜用12去除,蜜蜜用15去除,甜甜得到的商是32还余6,蜜蜜计算的结果应该是多少? 3,小虎在计算除法时,把被除数1250写成1205,结果得到的商是48,余数是5。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例2:小芳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32错写成320,结果得到商是48。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把除数32改成320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又因为被除数不变,根据商的变化规律,正确的商应该是错误商的10倍。所以正确的商应该是48×10=480。 练习二 1,小丽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530末尾的0漏写了,得到的商是40。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2,小马在计算除法时,把被除数1280误写成12800,得到的商是32。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3,小欣在计算除法时,把被除数420错写成240,结果得到商是48。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例3:小冬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37错写成173,这样商比原来多了3,而余数正好相同。正确的商和余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因为被除数137被错写成了173,被除数比原来多了173-137=36,又因为商比原来多了3,而且余数相同,所以除数是36÷3=12。又由137÷12=11……5,所以余数是5。 练习三 1,小军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208错写成268,结果商增加了5,而余数正好相同。正确的除数和余数是多少? 2,李明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71错写成117,结果商比原来少了3,而余数正好相同。求这道除法算式正确的商和余数。 3,刘强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37错写成174,结果商比原来多3,余数比原来多1。求这道除法算式的除数和余数。

【精品原创】四年级奥数培优教程讲义第26讲 追及问题(教师版)

第26讲追及问题 根据“路程和=速度和×时间”解决简单的直线上的追及问题 通过画图使较复杂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融合多种方法达到正确理解题目的目的 有两个人同时行走,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当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过了一些时间就能追上他. 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实质上,要算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路程,也就是要计算两人走的路程之差(追及路程).如果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的时间(追及时间)内:追及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甲的速度×追及时间-乙的速度×追及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追及时间 =速度差×追及时间. 一般地,追击问题有这样的数量关系: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即=t S V 差差 例如:假设甲乙两人站在100米的跑道上,甲位于起点(0米)处,乙位于中间5米处,经过时间t后甲乙同 时到达终点,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甲 和v 乙 ,那么我们可以看到经过时间t后,甲比乙多跑了5米,或者可以说,在时间t内甲的路程比乙的路程多5米,甲用了时间t追了乙5米 例1、小明步行上学,每分钟行70米.离家12分钟后,爸爸发现小明的明具盒忘在家中,爸爸带着明具盒,立即骑自行车以每分钟280米的速度去追小明.问爸爸出发几分钟后追上小明?当爸爸追上小明时他们离家多远? 【解析】 典例分析 知识梳理 教学目标

小明12分钟走的路程 200米/分 当爸爸开始追小明时,小明已经离家:70×12=840(米), 即爸爸要追及的路程为840米,也就是爸爸与小明的距离是840米, 我们把这个距离叫做“路程差”,爸爸出发后,两人同时走,每过1分, 他们之间的距离就缩短280-70=210(米),也就是爸爸与小明的速度差为280-70=210 (米/分), 爸爸追及的时间:840÷210=4 (分钟).当爸爸追上小明时,小明已经出发12+4=16 (分钟), 此时离家的距离是:70×16=1120(米) 例2、下午放学时,弟弟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步行回家.5分钟后,哥哥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也从学校步行回家,哥哥出发后,经过几分钟可以追上弟弟?(假定从学校到家有足够远,即哥哥追上弟弟时,仍没有回到家). 【解析】若经过5分钟,弟弟已到了A地,此时弟弟已走了40×5=200(米); 哥哥每分钟比弟弟多走20米,几分钟可以追上这200米呢? 40×5÷(60-40)=200÷20=10(分钟),哥哥10分钟可以追上弟弟. 例3、甲、乙两架飞机同时从一个机场起飞,向同一方向飞行,甲机每小时行300千米,乙机每小时行340千米,飞行4小时后它们相隔多少千米?这时候甲机提高速度用2小时追上乙机,甲机每小时要飞行多少千米? 【解析】(1)4小时后相差多少千米:(340-300)×4=160(千米). (2)甲机提高速度后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160÷2+340=420(千米). 例4、王芳和李华放学后,一起步行去体校参加排球训练,王芳每分钟走110米,李华每分钟走70米,出发5分钟后,王芳返回学校取运动服,在学校又耽误了2分钟,然后追赶李华.求多少分钟后追上李华?【解析】已知二人出2分钟后,王芳返回学校取运动服,这样用去了5分钟, 在学校又耽误了2分钟,王芳一共耽误了5×2+2= 12(分钟). 李华在这段时间比王芳多走:70×12= 840(米), 速度差为:110-70=40 (米/秒),

五年级奥数等量代换教师版

1、五年级奥数等量代换教师版 2、通过等量代换思想学习图文算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 3、在代换中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 生活中有很多相等的量,如平衡的天平、平衡的跷跷板两边的重量相等.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相等的关系进行推理,进而可以等量代换,找到答案.这一节课我们就引导学生来学习等量代换中推理的方法,让学生能对较复杂的物体进行代换,在代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模块一、看的见的等量代换 【例 1】看下图,右边要站几只小鸟跷跷板才能平衡. 【考点】等量代换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解析】1只小兔的重量等于6只鸟的重量,右边要放6只鸟,跷跷板才能保持平衡. 【答案】6 【巩固】下图中第三个盘子应放几个小方块才能保持平衡? 【考点】等量代换 【难度】1星 【题型】解答 【解析】 1个香蕉的重量=3个方块的重量,右边要放3个方块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答案】3 【巩固】下图中0,1,2,3,4,5,6,7,8,9十个兄弟玩跷跷板,8和6先坐在一头,让哪两个兄弟坐在另一头,才能使跷跷板平衡? 知识精讲 教学目标 等量代换

【考点】等量代换【难度】1星【题型】解答 【解析】右边8+6=14,左边只能放9和5,9+5=14. 【答案】14 【巩固】一个苹果等于()个草莓. 【考点】等量代换【难度】1星【题型】解答 【解析】一个苹果等于4个草莓. 【答案】4 【巩固】第三个盘子应放几个玻璃球才能保持平衡. 【考点】等量代换【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第三个盘子应放6个玻璃球才能保持平衡. 【答案】6个 【巩固】巳知=60克,求=?克. 【考点】等量代换【难度】2星【题型】解答 【解析】从左边的图可得:3个白球=2个黑球的重量,也就是等于6060120 +=(克),120340 ÷=(克),所以每个白球的重量等于40克.从右图可得:1个正方体=4个白球的重量,一个白球的重量等于40克,1个正方体的重量就是:?=(克). 404160 【答案】160克 【巩固】第三个盘子应放几个玻璃球才能保持平衡?

小学四年级数学错中求解

启源家教中心教师辅导教案 科目:时间年月日教师姓名:

据商的变化规律,正确的商应该是错误商的10倍。所以正确的商应该是48×10=480。 练习二 1,小丽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530末尾的0漏写了,得到的商是40。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2,小马在计算除法时,把被除数1280误写成12800,得到的商是32。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3,小欣在计算除法时,把被除数420错写成240,结果得到商是48。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例3:小冬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37错写成173,这样商比原来多了3,而余数正好相同。正确的商和余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因为被除数137被错写成了173,被除数比原来多了173-137=36,又因为商比原来多了3,而且余数相同,所以除数是36÷3=12。又由137÷12=11……5,所以余数是5。 练习三 1,小军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208错写成268,结果商增加了5,而余数正好相同。正确的除数和余数是多少? 2,李明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71错写成117,结果商比原来少了3,而余数正好相同。求这道除法算式正确的商和余数。 3,刘强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37错写成174,结果商比原来多3,余数比原来多1。求这道除法算式的除数和余数。 例4:小龙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4错当作1,乘得的结果是525,实际应为600。这两个两位数各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一个因数的个位4错当作1,所得的结果比原来少了(4-1)个另一个因数;实际的结果与错误的结果相差600-525=75,75÷3=25,600÷25=24。所以一个因数是24,另一个因数是25。 练习四 1,小锋在计算乘法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8错当作3,得345,实际应为420。这两个因数各是多少? 2,小菊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1误写成7,结果得646,实际应为418。这两个两位数各是多少? 3,李晓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时,把一个因数十位上的3误当作8,结果得2150,这道题的正确积应是900。这两个两位数各是多少? 例5:方方和圆圆做一道乘法式题,方方误将一个因数增加14,计算的积增加了84,圆圆误将另一个因数增加14,积增加了168。那么,正确的积应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由“方方将一个因数增加14,计算结果增加了84”可知另一个因数是84÷14=6;又由“圆圆误将另一个因数增加14,积增加了168”可知,这个因数是168÷14=12。所以正确的积应是12×6=72。 练习五 1,两个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增加10,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增加80;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增加6,那么积增加72。原来的积是多少? 2,两个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增加3,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增加18;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减少4,那么积减少200。原来的积是多少? 3,小敏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5误写成3,得出的乘积是552;另一个学生却把这个5写成8,得出的乘积是672。正确的乘积是多少?

【精品原创】四年级奥数培优教程讲义第03讲-解决问题(教师版)

第03讲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①学习了解应用题的解决步骤; ①会解决常见的应用题; 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知识梳理 一、简单应用题 解答应用题时,必须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深入细致地分析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通过对条件进行比较、转化、重新组合等多种手段,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从而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二、复合应用题 复合式应用题需要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才能求得答案的应用题。解题时后面的每一步得得用前一步。 解答复合应用题时一般有如下四个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 (3)拟定解答计划,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检验解答方法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写出答案。 典例分析 考点一:简单的应用题 例1、某玩具厂把630件玩具分别装在5个塑料箱和6个纸箱里,1个塑料箱与3个纸箱装的玩具同样多。每个塑料箱和纸箱各装多少件玩具? 【解析】如果玩具全部装在塑料箱或全部装在纸箱里,那么可以求出一个纸箱或一个塑料箱装多少件。因为3个纸箱与一个塑料箱装的同样多,所以6个纸箱与2个塑料箱装的同样多。这样,5个塑料箱装的玩具件数和7个塑料箱装的就同样多。由此,可求出一个塑料箱装多少件。例2、一桶油,连桶重180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桶还有100千克。问:油和桶各重多少千克?

【解析】原来油和桶共重180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桶还有100千克,说明用去的一半油的重是180-100=80(千克),一桶油的重量就是80×2=160(千克),油桶的重量就是180-160=20(千克)。 例3、有5盒茶叶,如果从每盒中取出200克,那么5盒剩下的茶叶正好和原来4盒茶叶的重量相等。原来每盒茶叶有多少克? 【解析】由条件“每盒取出200克,5盒剩下的茶叶正好和原来4盒茶叶重量相等”可以推出,拿出的200×5=1000(克)茶叶正好等于原来的5-4=1(盒)茶叶的重量。 例4、一个木器厂要生产一批课桌。原计划每天生产60张,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4张,结果提前一天完成任务。原计划要生产多少张课桌? 【解析】这道题的关键是要求出工作时间。因为实际比原计划提前1天完成任务,这就相当于把原计划最后1天的任务平均分到前面的几天去做,正好分完。实际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4张,所以实际生产的天数是60÷4=15天,原计划生产的天数是15+1=16天。所以原计划要生产60×16=960张。 例5、有两盒图钉,甲盒有72只,乙盒有48只,从甲盒拿出多少只放入乙盒,才能使两盒中的图钉相等? 【解析】由条件可知,甲盒比乙盒多72-48=24只。要盒两盒中的图钉相等,只要把甲盒比乙盒多的24只图钉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放入乙盒就行了。所以应拿出24÷2=12只。 考点二:复合应用题 例1、某发电厂有10200吨煤,前10天每天烧煤300吨,后来改进炉灶,每天烧煤240吨。这堆煤还能烧多少天? 【解析】条件摘录综合法思路: 前10天每天烧煤300吨,可以求出10天烧的吨数; 已知煤的总吨数和前10天烧的吨数,可以求出还有多少吨没有烧; 根据还剩的吨数和后来每天烧煤240吨,可以求出这堆煤还能烧多少天。 分析法思路: 要求还能烧多少天,要知道还有的吨数和后来每天烧的吨数(240吨);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奥数题

《五年级奥数题》 1.推理问题: ABCDE五人进行乒乓球单循环赛,此赛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对已赛的场次做一个小统计,a赛4场,b赛3场,c赛2场,d赛1场,这时e赛了几场?到此赛结束还需要几场比赛? 2.盈亏问题 妈妈买回一筐苹果,按计划天数数,如果每天吃5个,则多出45个苹果,如果每天吃7个则有少了9个苹果,问妈妈买了多少个苹果? 3.鸡兔同笼问题(1) 小红在电视中得知新疆地区发生了雪灾,她想把平时节约的零花钱全部捐给灾区的小朋友,数了数,二角的纸币比五角的纸币多42张,可按钱数反而是五角的比二角的多6元,另外还有80元的硬币,问小红一共捐了多少钱? (2)数学竞赛抢答题共10道,规定答对一道得15分,答错一道倒扣10分(不答按答错计算)小明回答了所有的问题,结果共得100分,问答对和答错各几道? (3)某农民养鸡兔若干只,已知鸡比兔多13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16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4)某班50名同学为灾区人民捐款,平均每个女同学捐8元,每个男同学捐5元,已知全班女同学共比男同学多捐101元,求这个班男、女生个多少人?(设男女生各25人) (5)有面值分别为十元、五元、二元的人民币34张,共值178元,十元的张数和五元的张数同样多,十元、五元、和二元的人名币各多少张?(假设都是二元的) (6)一群公猴、母猴和小猴共38只,每天共摘桃266个,已知每只公猴每天摘桃10个,一只母猴每天摘桃8个,一只小猴每天摘桃5个,已知公猴比母猴少4只,那么这群猴子中,小猴有多少只?(假设公猴和母猴一样多) 4植树问题 有48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个学生? 5、有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是个位数字的3倍,如果把这个两位的两个数字对调位置,组成一个新的两位数,已知这两个两位数的差是54,求原来的两位数? 6、如果一个数,将它的数字倒排后所得的数仍是这个数,我们称这个数为对称数,例如33 242 1661 30803 等都是对称数,求在1---1000中共有多少个对称数? 7、有一个三位数,如果把数字6添在它前面可以得到一个四位数,添在它的后面也可以得到一个四位数,这两个四位数的差是1611.求原来的三位数。

四年级奥数教师版追及问题

第九讲追击问题 知识导航追及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追及时间)=(甲的速度×追及时间) —(乙的速度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追及时间 . =速度差×追及时间 千米.同时一列60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地出发,每小时行例1:千米.两车同向行驶,快车在慢车后面,经过多少小90快车从乙地出发,每小时行时快车可以追上慢车?(火车长度忽略不计)30??6090(千米),所以追及时千米,速度差解析:追及路程即为两地距离2408??30240. 间(小时) 分钟后,哥哥以每分钟.540米的速度步行回家【巩固1】下午放学时,弟弟以每分钟米的速度也从学校步行回家,哥哥出发后,经过几分钟可以追上弟弟?(假定从60. 学校到家有足够远,即哥哥追上弟弟时,仍没有回到家)2005?40?(米);哥哥每地,此时弟弟已走了解析:若经过5分钟,弟弟已到了A10)?60?40?40?5((分),200米呢?分钟比弟弟多走20米,几分钟可以追上这. 10分钟可以追上弟弟哥哥 千米后乙才开始出发,甲每小时10】甲、乙二人都要从北京去天津,甲行驶【巩固2 千米,问:乙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甲?15千米,乙每小时行驶10行驶5?15?10(千千米,以后两人的距离每小时都缩短解析:出发时甲、乙二人相距10千米就是几小时能510千米里有几个米),即两人的速度的差(简称速度差),所以2?10)?(15?10. 2个小时追上:(小时),还需要 126千米的速度向某地前进,【巩固3】解放军某部先遣队,从营地出发,以每小时千米的速度前去联络,问多少小时后,部队有急事,派通讯员骑摩托车以每小时78 时间后,通讯员能赶上先遣队?小时行驶的路程。解析:追及路程就是先遣队121)?(78?6)(6?12?.(小时) 分钟后,爸爸发现小明的明具盒忘在家12米.离家2例:小明步行上学,每分钟行70米的速度去追小明.问爸爸出发几280中,爸爸带着明具盒,立即骑自行车以每分钟分钟后追上小明?爸爸追上小明时他们离家多远?解析:如图: 70?12?840(米),即爸爸要追及的路当爸爸开始追小明时,小明已经离家:程为840米,也就是爸爸与小明的距离是840米,我们把这个距离叫做“路程差”,280?70?210(米)爸爸出发后,两人同时走,每过1分,他们之间的距离就缩短,280?70?210(米/也就是爸爸与小明的速度差为分),爸爸追及的时间:840?210?412?4?16(分钟(分钟).当爸爸追上小明时,小明已经出发),此70?16?1120(米时离家的距离是:) 【巩固1】哥哥和弟弟在同一所学校读书.哥哥每分钟走65米,弟弟每分钟走40米,有一天弟弟先走5分钟后,哥哥才从家出发,当弟弟到达学校时哥哥正好追上弟弟也到达学校,问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

五年级奥数进制的计算教师版

1. 五年级奥数进制的计算教师版 2. 会将十进制数转换成多进制; 3. 会将多进制转换成十进制; 4. 会多进制的混合计算; 5. 能够判断进制. 一、数的进制 1.十进制: 我们常用的进制为十进制,特点是“逢十进一”。在实际生活中,除了十进制计数法外,还有其他的大于1的自然数进位制。比如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 2.二进制: 在计算机中,所采用的计数法是二进制,即“逢二进一”。因此,二进制中只用两个数字0和 1。二进制的计数单位分别是1、21、22、23、……,二进制数也可以写做展开式的形式,例如100110在二进制中表示为:(100110)2=1×25+0×24+0×23+1×22+1×21+0×20。 二进制的运算法则:“满二进一”、“借一当二”,乘法口诀是:零零得零,一零得零,零一得零,一一得一。 注意:对于任意自然数n ,我们有n 0=1。 3.k 进制: 一般地,对于k 进位制,每个数是由0,1,2,,1k -() 共k 个数码组成,且“逢k 进一”.1k k >()进位制计数单位是0k ,1k ,2k ,.如二进位制的计数单位是02,12,22,,八进位制的计数单位是08,18,28,. 4.k 进位制数可以写成不同计数单位的数之和的形式 1110110n n n n k n n a a a a a k a k a k a ---=?+?++?+() 十进制表示形式:1010101010n n n n N a a a --=++ +; 二进制表示形式:1010222n n n n N a a a --=+++; 为了区别各进位制中的数,在给出数的右下方写上k ,表示是k 进位制的数 如:8352(),21010(),123145(),分别表示八进位制,二进位制,十二进位制中的数. 5.k 进制的四则混合运算和十进制一样 先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先左后右;有括号时先计算括号内的。 二、进制间的转换: 一般地,十进制整数化为k 进制数的方法是:除以k 取余数,一直除到被除数小于k 为止,余数由下到上按从左到右顺序排列即为k 进制数.反过来,k 进制数化为十进制数的一般方法是:首先将k 进制数按k 的次幂形式展开,然后按十进制数相加即可得结果. 知识点拨 教学目标 5-8-1.进制的计算

四年级奥数第07讲-错中求解(学)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级:四年级 课时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奥数 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 第07讲-错中求解 授课类型 T 同步课堂 P 实战演练 S 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①学习了解加、减、乘、除式中常见错中求解问题; ②利用倒推法来解决一些较简单的问题; ③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 授课日期及时段 T (Textbook-Based )——同步课堂 一、错中求解 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时,要认真审题,不能抄错题目,不能漏掉数字。计算时要仔细小心,不能丝毫马虎,否则就会造成错误。我们要学会怎么从错误中找出正确的答案。 二、解题策略 解答这类题,往往要采用倒推的方法,从错误的结果入手分析错误的原因,最后利用和差的变化求出加 数或被减数、减数,利用积、商的变化求出因数或被除数、除数。 考点一:简单的加减乘除问题 例1、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十位的5错看成2,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4错看成1,结果计算的和为241。正确的和是多少? 典例分析 知识梳理

例6、小丽在计算一道题时,把某数乘4加20,误看成除以4减20,得数为35。某数是多少?正确的结果是多少? 考点二:较复杂的错中求解问题 例1、小马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乘数的个位上的5看作2,乘得的结果是550,实际应为625。这两个两位数各是多少? 例2、一位学生在做两位数乘法时,把乘数个位上的8错写成4,乘得的结果是1080,实际应为1260。这两个两位数分别为多少? 例3、小林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把被除数137当作173,结果商比正确结果大了4,但余数恰好相同。正确的除法算式应是什么?

四年级奥数生活中的数学(教师版)

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例如,人们经常要外出学习,工作或活动、买东西,就要走路、乘车、坐船。在在这些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数学实际问题的应用。 学会解决生活中乘车、坐船、走路、买东西、切西瓜等常见的数学问题,可以提高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巧妙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有25人要到河的对岸去,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船上每次只能坐5人,小船至少要载几次,才能全部过河?、分析:如果直接用25÷5=5(次)来计算,那就错了。因为虽然船上每次能坐5个人,但在船返回的时候,必须有一个人跟着船一起返回。所以,每次只能有5-1=4(人)过河。只有在最后一次的时候由于不需要再返回,所以能运5人。那么,小船至少要载(25-5)÷4+1=6(次),才能全部过河。 解答:每次过河的人数:5-1=4(人) 小船至少要载的次数:(25-5)÷4+1=6(次) 答:小船至少要载6次,才能全部过河. 结论:划小船,要有人划,回来还要留1人在船上,划一次船载5人,只能把4人送到河对岸,有1人划回来,但是最后一趟就不需要再划回去。 练习1.有41人要过河,河边只有一条能坐6人的小船,至少要渡几次才能使大家全部过河? 练习2.有34人要过河,一条只能坐4人的小船,至少要渡几次才能让大家全部过河? 练习3.有21个小朋友要去小河对岸,只有一条小船,每次最多能坐6人。最少要几次,小朋友才能全部渡河? 例2.旅游团有30人要去机场乘飞机,团里有两种车,一种是面包车,每辆可乘9人;另一种是小轿车,每辆可乘4人。应怎样派车把这30人送到机场?哪一种派车方案比较合理? 分析:我们可以只派面包车,30÷9=3(辆)……3(人),3+1=4(辆),要派4辆面包车;也可以只派小轿车,30÷4=7(辆)……2(人),7+1=8(辆),要派8辆小轿车;还可以两种车同时派,根据面包车的数量从多到少考虑,派车的方案列表格如下: 3种方案,即派2辆面包车和3辆小轿车比较好,派出的这5辆车正好坐满,空座位数是0. 解答:最好派2辆面包车,3辆小轿车。 结论:乘车时如果是几种车辆的组合,就要用凑数的方法,看用几辆大车和几辆小车把人一起运走比较合适,可以用列表格的方法将所有方案列举出来,相互比较,得出最优方案。 练习1.一个旅游团20人要过河,河边有大、小两种船,大船每条可坐9人,小船每条可坐4人,应怎样租船把这20人送过河?哪一种租船方案比较好?

小学五年级奥数讲义(教师版)30讲全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 第1讲数字迷(一) 第16讲巧算24 第2讲数字谜(二) 第17讲位置原则 第3讲定义新运算(一) 第18讲最大最小 第4讲定义新运算(二) 第19讲图形得分割与拼接 第5讲数得整除性(一) 第20讲多边形得面积 第6讲数得整除性(二) 第21讲用等量代换求面积 第7讲奇偶性(一) 第22讲用割补法求面积 第8讲奇偶性(二) 第23讲列方程解应用题 第9讲奇偶性(三) 第24讲行程问题(一) 第10讲质数与合数第25讲行程问题(二) 第11讲分解质因数第26讲行程问题(三) 第12讲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一) 第27讲逻辑问题(一) 第13讲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二) 第28讲逻辑问题(二) 第14讲余数问题第29讲抽屉原理(一) 第15讲孙子问题与逐步约束法第30讲抽屉原理(二) 第1讲数字谜(一) 数字谜得内容在三年级与四年级都讲过,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不少方法。例如用猜想、拼凑、排除、枚举等方法解题。数字谜涉及得知识多,思考性强,所以很能锻炼我们得思维。 这两讲除了复习巩固学过得知识外,还要讲述数字谜得代数解法及小数得除法竖式问题。 例1 把+,-,×,÷四个运算符号,分别填入下面等式得○内,使等式成立(每个运算符号只准使用一次):(5○13○7)○(17○9)=12。 分析与解:因为运算结果就是整数,在四则运算中只有除法运算可能出现分数,所以应首先确定“÷”得位置。 当“÷”在第一个○内时,因为除数就是13,要想得到整数,只有第二个括号内就是13得倍数,此时只有下面一种填法,不合题意。(5÷13-7)×(17+9)。 当“÷”在第二或第四个○内时,运算结果不可能就是整数。 当“÷”在第三个○内时,可得下面得填法:(5+13×7)÷(17-9)=12。 例2 将1~9这九个数字分别填入下式中得□中,使等式成立:□□□×□□=□□×□□=5568。 解:将5568质因数分解为5568=26×3×29。由此容易知道,将 5568分解为两个两位数得乘积有两种:58×96与64×87,分解为一个两位数与一个三位数得乘积有六种: 12×464, 16×348, 24×232, 29×192, 32×174, 48×116。

四年级奥数追及问题-教师版

追及问题精讲 知识导航 追及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甲的速度×追及时间)—(乙的速度×追及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追及时间 =速度差×追及时间. 例1: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列慢车从甲地出发,每小时行60千米.同时一列快车从乙地出发,每小时行90千米.两车同向行驶,快车在慢车后面,经过多少小时快车可以追上慢车?(火车长度忽略不计) 解析:追及路程即为两地距离240千米,速度差90-60=30(千米),所以追及时间240÷30=8(小时). 【巩固1】下午放学时,弟弟以每分钟40米的速度步行回家.5分钟后,哥哥以每分钟60米的速度也从学校步行回家,哥哥出发后,经过几分钟可以追上弟弟?(假定从学校到家有足够远,即哥哥追上弟弟时,仍没有回到家). 解析:若经过5分钟,弟弟已到了A 地,此时弟弟已走了40×5=300(米);哥哥每 分钟比弟弟多走20米,几分钟可以追上这200米呢?40×5÷(60-40)=10(分),哥哥10分钟可以追上弟弟. 【巩固2】甲、乙二人都要从去天津,甲行驶10千米后乙才开始出发,甲每小时行驶15千米,乙每小时行驶10千米,问:乙经过多长时间能追上甲? 解析:出发时甲、乙二人相距10千米,以后两人的距离每小时都缩短15-10=5(千米),即两人的速度的差(简称速度差),所以10千米里有几个5千米就是几小时能追上:10÷(15-10)=2(小时),还需要2个小时. 【巩固3】解放军某部先遣队,从营地出发,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向某地前进,12小时后,部队有急事,派通讯员骑摩托车以每小时78千米的速度前去联络,问多少时间后,通讯员能赶上先遣队? 解析:追及路程就是先遣队12小时行驶的路程。 (6×12)÷(78-6)=1(小时). 例2:小明步行上学,每分钟行70米.离家12分钟后,爸爸发现小明的明具盒忘在家中,爸爸带着明具盒,立即骑自行车以每分钟280米的速度去追小明.问爸爸出发几分钟后追上小明?爸爸追上小明时他们离家多远? 解析:如图: 当爸爸开始追小明时,小明已经离家:8401270=?(米),即爸爸要追及的路程为840

五年级奥数长方体与正方体(二)教师版

五年级奥数长方体与正方体(二) 教师版 如右图,长方体共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八个顶点,十二条棱. c b a H G F E D C B A ①在六个面中,两个对面是全等的,即三组对面两两全等. (叠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②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是: 长方体的表面积:2()S ab bc ca =++长方体; 长方体的体积:V abc =长方体. ③正方体是各棱相等的长方体,它是长方体的特例,它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 如果它的棱长为a ,那么:26S a =正方体,3V a =正方体.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 立体图形 示例 体积公式 相关要素 长方体 V abh = V Sh = h 、b 、a 三要素: h 、S 二要素: 正方体 3 V a = V Sh = a 一要素: h 、S 二要素: 不规则形体的体积常用方法: ①化虚为实法 ②切片转化法 例题精讲 长方体与正方体(二)

③先补后去法 ④实际操作法 ⑤画图建模法 【例 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28厘米,而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各不相同,并且都是整厘米数,则长方体的体积等于立方厘米。 【考点】长方体与正方体【难度】2星【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 6年级,第16题,6分 【解析】由题意知长、宽、高的和为2847 ÷=,又根据题意长、宽、高各不相同,且是整数,所以只能是1、2、4,所以体积为8立方厘米 【答案】8 【例 2】将几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木块放成一堆,从正面看到的视图是图(a),从左向右看到的视图是图(b),从上向下看到的视图是图(c),则这堆木块最多共有 ___________块。 【考点】长方体与正方体【难度】2星【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4年级,初赛,8题 【解析】对于图c来说,每个小方块都摞了2层,最多有6块。 【答案】6 【例 3】一根长方体木料,体积是0.078立方米.已知这根木料长1.3米.宽为3分米,高该是多少分米?孙健同学把高错算为3分米.这样,这根木料的体积要比0.078立方米 多多少? 【考点】长方体与正方体【难度】2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小数报,决赛 【解析】0.078(1.30.3)0.2 ÷?=(米). 0.2米=2分米. ??-=(立方米). 1.30.30.30.0780.039 所以这根木料的高是2分米;算错后,这根木料的体积比0.078立方米多0.039立方 米. 【答案】0.039 【例 4】如图,两个同样的铁环连在一起长28厘米,每个铁环长16厘米。8个这样的铁环依此连在一起长厘米。 【考点】长方体与正方体【难度】3星【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四年级,复赛,第10题,4分 【解析】两个铁环连在一起,重叠的部分长16×2-28=4厘米,8个这样的铁环依此连在一起长16×8-4×7=100厘米。 【答案】100 【例 5】某工人用薄木板钉成一个长方体的邮件包装箱,并用尼龙编织条(如图所示)在三

四年级奥数错中求解练习题

四年级奥数错中求解练习题 例1、跳跳在计算两个数相加时, 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9错写成2, 把另一个加数百位上的4错写成7,所得的和是23OO.原来两个数相加的正确结果是多少?. 练习1:亮亮在做一道小数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十位上的5看成了9;把另一个加数百位上的7看成了1;这样所得的和是856. 求正确的和是多少? 练习2:小马虎在做加法算数题时;把一个加数的个位与十位颠倒了;写成了83;又把另一个加数末尾的0写成了8;这样得到的和是132.这道题正确的和是多少? 练习3:李老师让甜甜和悦悦同算一道加法题;甜甜得732;计算正确;悦悦得507;计算错误.悦悦急忙检查;发现计算时把一个加数末尾的0漏掉了. 你知道这两个加数各是多少吗? 例 2 、跳跳在计算时, 由于粗心大意, 把被减数个位上的 2 错写成 6 ;把十位上的 5 错写成0 ;这样算得差为164;正确的差是多少? 练习1、跳跳做减法题时, 把减数十位上的9 错写成6,把被减数百位上的 3 错写成8, 这样算得的结果是747. 正确的差应该是多少? 练习2:天天在做一道小数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十位的 5 看成了8;把减数十位

的0 看成了 6 ;结果得523. 正确的差是多少? 练习3:朵朵在计算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末尾的 6 写成了9;把减数256 写成了265;这样得到的差是467. 正确的差是多少? 例 3 :小龙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4 错当作 1 ;乘 得的结果是525;实际应为600.这两个两位数各是多少? 练习1、小龙在计算乘法时;把一个乘数的个位数8 错当作3;得345;实际应为420.这两个因数各是多少? 练习2、小王和小李做一道乘法题, 小王误将一个乘数增加14,计算的积增加了 84 , 小李误将另一个乘数增加14, 积增加了168. 正确的乘积应是多少? 练习3:小龙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一个因数的个位数字5 误写成3;得出的乘积是552;另一个学生却把这个 5 写成8;得出的乘积是672.正确的乘积是多少? 例 4 :小玲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65 写成56;结果得到的商是13;还余52.正确的商是多少? 练习1:小芳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32 错写成320;结果得到商是48.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四年级奥数智巧趣题教师版

智巧趣题 知识要点 数学问题中有许多趣题,它们充分地体现了数学思维和方法的神奇魅力,学习这些趣题,并掌握其中的数学原理,有利于我们思维的拓展,同时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本讲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力,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类事实,学会用数学方法巧解各类问题。旨在锻炼学生的灵活思考、创新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多多动手、动脑,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翻硬币 【例 1】(2003年4月20日第一届小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五年级2试第6题)桌面上4枚硬币向上的一面都是“数字”,另一面都是“国徽”,如果每次翻转3枚硬币,至少_______次可使向上的一面都是“国徽”。 【分析】将4枚硬币都翻转成向上的一面都是“国徽”要翻转偶数次; 翻转2次后的情况为⑴“国徽”、“国徽”、“国徽”、“数字”⑵“数字”、“数字”、“国徽”、“国徽”; 所以翻转2次不能使向上的一面都是“国徽”; 通过如下操作,可使硬币只翻转4次后为向上的一面都是“国徽”; ①“数字”、“国徽”、“国徽”、“国徽”②“国徽”、“数字”、“数字”、“国徽”; ③“数字”、“国徽”、“数字”、“数字”;④“国徽”、“国徽”、“国徽”、“国徽”。 【例 2】桌上放有345枚正面朝下的硬币,第1次翻动其中1枚,第2次翻动其中2枚,第3次翻动其中3枚,……,第345次翻动其中345枚。经过345次翻动后,能否使这345枚硬币都正面朝上?【分析】第1次与第344次合起来共翻动345枚硬币,可将所有硬币各翻动一次; 同理,第2次与第343次,第3次与第342次,……,第172次与第173次, 都可将所有硬币各翻动一次; 第345次也将所有硬币各翻动一次;

五年级奥数 行程 环形跑道 教师版

本讲中的行程问题是特殊场地行程问题之一。是多人(一般至少两人)多次相遇或追及的过程解决多人多次相遇与追击问题的关键是看我们是否能够准确的对题目中所描述的每一个行程状态作出正确合理的线段图进行分析。 一、在做出线段图后,反复的在每一段路程上利用: 路程和=相遇时间×速度和 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 二、解环形跑道问题的一般方法: 环形跑道问题,从同一地点出发,如果是相向而行,则每合走一圈相遇一次;如果是同向而行,则每追上一圈相遇一次.这个等量关系往往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 环线型 同一出发点 直径两端 同向:路程差 nS nS +0.5S 相对(反向):路 程和 nS nS-0.5S 【例 1】一个圆形操场跑道的周长是500米,两个学生同时同地背向而行.黄莺每 分钟走66米,麻雀每分钟走59米.经过几分钟才能相遇? 例题精讲 知识框架 环形跑道

【考点】行程问题之环形跑道【难度】☆☆ 【题型】解答 【解析】黄莺和麻雀每分钟共行6659125 +=(千米),那么周长跑道里有几个125米,就需要几分钟,即500(6659)5001254 ÷+=÷=(分钟). 【答案】4分钟 【巩固】周老师和王老师沿着学校的环形林荫道散步,王老师每分钟走55米,周老师每分钟走65米。已知林荫道周长是480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背向而 行。在他们第10次相遇后,王老师再走米就回到出发点。 【考点】行程问题之环形跑道【难度】☆☆ 【题型】填空 【解析】几分钟相遇一次:480÷(55+65)=4(分钟) 10次相遇共用:4×10=40(分钟) 王老师40分钟行了:55×40=2200(米) 2200÷480=4(圈)……280(米) 所以正好走了4圈还多280米,480-280=200(米) 答:再走200米回到出发点。 【答案】200米 【例 2】上海小学有一长300米长的环形跑道,小亚和小胖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小亚每秒钟跑6米,小胖每秒钟跑4米,(1)小亚第一次追上小胖时两人各跑了多 少米?(2)小亚第二次追上小胖两人各跑了多少圈? 【考点】行程问题之环形跑道【难度】☆☆ 【题型】解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