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顺应有道 同化无痕--读《开学三十日》有感

顺应有道 同化无痕--读《开学三十日》有感

顺应有道  同化无痕--读《开学三十日》有感
顺应有道  同化无痕--读《开学三十日》有感

顺应有道同化无痕

――读《开学三十日》一书有感

盐官镇丰士中心小学冯晓燕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我们从未开启的锁,唯有阅读才能指引你我,并让我们学会“拿得起这把钥匙,去打开那被生活锁住的理想”……暑假里,作为德育主任的我,苦思冥想着新学期的工作怎样传承创新,让德育更加走心,让活动更显体验,让学生更为受益?于是利用手机阅读,检索学习一些关于德育理论的书籍。《开学三十日》就是我在手机阅读APP仅仅花2元钱淘来的一本好书。

嵊州城南小学校长茹茉莉老师写的《开学三十日》让我如获至宝、豁然开朗。这本书记录了一年级开学初三十个学日里发生的事,每日都由“故事告诉你”、“散步的蜗牛”、“智趣语文路”三个部分组成。“故事告诉你”集萃了三十个经典绘本,涉及爱、友谊、智慧、勇敢、生命、科学等方面的主题。“散步的蜗牛”记录了茹老师和孩子、家长之间发生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智趣语文路”则是创意课堂、快乐课堂。行走在“趣味与扎实共存,简单与厚重并举”的低年级教学探索之路上,茹老师用“读绘本-学做人-学语文”串起一条互为因果的生态成长链。她是一位校长,一直从事小学低段语文教育。从教十八年,有十三年她是一二年级轮换着教,在别人看来重复机械的工作,她却如探桃花源般,总能从中找到教育的新意。因为根植现实的土壤,所以处处闪现鲜活的理念和思想,读着这样的书,我如痴如醉。读完,我顿悟到一名老师,无论是教什么,还是怎么教,最终还是得归到“为谁而教”的核心问题上来。只有顺应、理解儿童,才能更好地陪同、

影响、帮助儿童的发展。

游戏,游戏,从游戏开始!本书的开头就详细介绍了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静”的习惯。正如书中所说“‘静’有两种:迫于压力、害怕、惩罚的安静;源于自主主动思考的安静。”我们需要的是外力约定俗成的秩序,还是需要发自内心的静心的思考?答案显而易见。许多常规,像冷冰冰的制度摆在我们面前。灌输说教式德育惯常的做法是极力要求,甚至不惜大声呵斥。那么,茹老师是怎样让孩子们感兴趣并努力遵守的呢?如:保持安静,将自己想象成一块石头;把“排路队”设计为“捉毛毛虫”游戏。是呀,低年级孩子的思维是形象化的,他们沉浸在幻想与童话的世界里,游戏才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方式。于是,一年级新生报名时,我设计了《亲亲我的学校》入学游园会,发挥快乐丰小“一堂乐园”景观文化的育人功能,以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以游园形式,带着任务参观校园。“和乐娃合个影,戏台上大声宣告‘我上小学了’,找到餐厅里的就餐区域”等互动式的体验活动,培养了学生对新学校的亲近感和对小学生活的向往。真正上学的第一天,孩子们不用家长送,不用哥哥姐姐陪,个个都能神气地走向自己班,以往新学期有学生找不到教室而胆小得哭鼻子的状况一去无影踪了!

尊重,尊重,让孩子自己来!常常有老师说,这个问题我讲了多少遍了,学生还是忘得一干二净!其实,孩子们只是接受他们乐意的感兴趣的事物。书中我领略到了茹老师的智慧。对于安全教育,她不是告诉学生要禁止干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需要禁止什么。这样做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强加说教,后者是一种自主思考;前者是强行灌输,后者是学习判断。我想,主动学习的效果一定会更加深刻有效吧!

一步,一步,慢慢地走!无论是行为习惯的教育问题,还是课内教学、课外阅读,茹老师的出发点都是“儿童的视角”。她将孩子看成是有独立思想的生命体,面对问题首先是观察、交流、尊重,而不是想当然,自以为是;采取的策略最多的是如何“因材施教”,而不是强行命令、强加灌输。借书中的话就是“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成人的说教、批评、指责和谩骂,他们更需要的是我们实实在在的指导和帮助”。茹老师例举了自己女儿写字的事例:当孩子字写得不够端正时,她带着孩子研究怎样做到大小均匀,怎样对齐的方法。果然,慢慢的,女儿的字有了明显提高。诚然,“不积洼步,无以至千里”,学生的进步需要我们实实在在的指导和帮助,将大目标细化成小目标,在细化的基础上分步进行,循序渐进才能提高效率。

阅读,阅读,从绘本起步!绘本是当前孩子最喜欢的文学形式。茹老师摸透学生心理,制定了“毛毛虫变蝴蝶”计划,指导选择书目,倡导亲子共读,用两年的时间为学生讲述了不下三百本经典绘本。滕春友老师曾提出:“自己不阅读,不指导儿童阅读的语文老师是不合格的语文老师。”于是,在我们学校的窗坛边制作了许多可分隔的储物盒,名为“窗边的小阅阅”,在楼道下开辟了绘本阅读区,孩子们喜爱的绘本品种繁多。课间,孩子们可以随手捧起一书来阅读,尽情遨游书的海洋!我们坚信,爱阅读的孩子定会是个知书达礼,高雅馥郁的人!

教育是一种智慧,更是一门艺术。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开学三十日》把德育要求隐藏在生动的故事情景之中,如诗似歌,潜移默化,接纳中唤醒,育人于无痕。我想,这就是顺应儿童的天性和特点,走心德育照亮心灵的魅力吧!

《师道:为师亦有道》读书心得体会

《师道:为师亦有道》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需要学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常常能让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神采飞扬。学识源于读书,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如果教师不能把握准时代的脉搏,不断地读书,拓展视野,增长学识,不仅不能教好学生,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落伍而妨碍学生的发展。可见,读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教师,需要读书。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作家祝勇说:“(读书)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张扬自己书读得多。”读书之于教师,就像歌手之于练声、枪手之于打靶,读书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必须融入到教师的日常生活中去。北宋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的人面目可憎、俗不可耐”;那么,长时间不读书的教师,无疑是一个可怕的教育者。 暑假又到了,学校推荐了几本书,人要活到老就应学到老,我是一个只会买书,但是很少看书的人。把书买到家,总是心中想会有时间看的;直到今天,看的也很少。但是我要写作业的,于是,匆匆看过一些,并把一些自己的学习内容和一些感悟写下来,我认为,这本书是一本教育教师读物,其主旨正如书的封皮上所写:“审视教育本真,倾听教师忧思,分享成长策略,明晰教师立场,重塑教师信仰。” 这本书共五章:立场,信念,冷眼,策略,忧思。标题简洁而概括。这本书都是收录一线教师的教育评论和随笔,正如前言所说:“让教师说话,为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远比对教师说话更重要,也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师的发展。何为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没有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教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像人一样生

“皮亚杰—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学习技巧

“皮亚杰—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学习技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同学在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一个观念,理解较为空洞,皮亚杰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发展涉及到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社会知觉的基础是被认知事物本身的属性,但认知者的主观因素也会对社会知觉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它们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会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孩子的发展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下不断发生的。孩子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外界不断刺激的过程,它必须凭借孩子现有的内部结构。孩子的活动与外部的刺激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皮亚杰强调孩子现有的内部结构,强调孩子的动作运作和活动。图式就是你对外界的一个认知感受与产生的结果。 所谓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当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帮助理解,比如都是中国人在吃饭,喜欢一桌子人围绕在一起吃白饭,这是已有的认知结构,当外界的有一个小的图式结构,比如外国人加入进来,入乡随俗就是一个同化。 所谓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当自己是一个小的认知结构,刚好反过来,自己到外地吃饭,别人环境太大,自己没法纳入,就去适应,不用筷子,而是吃西餐。我自己去适应别人就是一个顺应。 个体就是不断地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来达到自身与客观环境的平衡的。图式最初来自先天的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形成了本质不同的认知图式(或结构)。 这样去结合实例就比较好的能去理解这个较为难的知识点。 “皮亚杰—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学习技巧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公讲师解析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

课外文言文阅读有道

语文指导教学书 课题: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课型:新授课主编人:齐玲 【学习目标】1.学习用添字组词法和课内迁移法解释词语。 2.学习用直译法翻译文言句子。 【学习过程】 一、考点链接 管宁割席 管宁与华歆,俱为汉末人。初,二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华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又尝同席读书____________(2)有乘轩冕过门者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宁读如故(2)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3.从“管宁割席”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一个人? (一)归纳考题类型: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 (二)方法指津: 1、词语解释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翻译——直译法 需要注意的两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学完成下列各题,探究所用的解题方法。 (一)贫而有志 披裘公者,吴人也。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时夏五月,有披裘而薪①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②拂手而言曰:“子何居之高而视③之下,貌之君子④而言之野也。吾五月披裘而负薪,岂取遗金者?”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⑤也,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注释】①薪:砍柴。裘:羊皮袄。②瞋目:眯着眼。③视:眼光。④仪貌之庄:外貌高雅。 ⑤皮相之士:见识粗浅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见路有遗金______【方法_______】 (2)遂去不顾______【方法______】【迁移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管鲍之交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⑥,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⑦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吾尝三战三走______【方法_______】【迁移_____】

和善中的坚定---《正面管教》读后感

和善中的坚定 ——《正面管教》读后感 “和善而坚定”这五个字在我读完《正面管教》这本书之后,就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中。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用平时的语言讲解作者和观点,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并且还给读者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正面管教工具”。对于家长来说,这本书可以教会他们成为更加称职的父母,对于教师来说,它可以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回顾和反思的过程。每读一个章节,总是要忍不住在一旁的纸上记录下一些关键词,在精彩之处画上几个着重号。有些教育观念确实在读书的过程中,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其实,在开始阅读之前,我想当然地认为正面管教就是鼓励教育,可是仔细阅读书中内容,我便意识到自己的理解太肤浅了。封面正中的三行红字,“如何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这一问句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它问出了无数家长和老师的心声。虽然我走上教学岗位才一年半的时间,但是作为班主任,每天都要跟学生相处。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如何有效处理常常是困扰我的问题。若是处罚过严,势必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若是不处罚,或惩罚不力,学生又会认为老师是在娇纵犯错误的学生。这本书提出了“正面管教”这样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方法真的能够拿来管教班里的孩子吗?怀揣了一丝不解和怀疑,我跟随作者踏上了正面管教之旅。 用和善与坚定去赢得孩子 首先令我感触较深的就是作者提出的“和善与坚定并行”以及“赢得孩子”。孩子是随时随地都在发展和变化的社会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都需要实现自我的价值。对待孩子的方式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批评和奖励,我们应该在让孩子形成良好自我价值感的基础上,培养孩子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对老师和家长的认可和信赖。我们要做的不是“赢了”孩子,而是“赢得”孩子,得到孩子心甘情愿的配合。否则孩子就学会了通过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失去了自我评价和内省的能力,从而逐渐被老师和家长培养成“讨好着”或是“总是寻求别人认可的人”。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样的学生还处在道德观念发展较为低级的层面,也就是说这个阶段的儿童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正确与否,主要看他是否为别人所喜爱,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或受别人称赞。但是,我们要培养的学生应该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并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的人。作者告诉我们其实想要赢得学生的合作并非难事,只需要经过四个步骤: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3.告诉孩子你的

《师道-为师亦有道》的读后感

《师道-为师亦有道》的读后感 里面的文章都是一线教师自己写的,他们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探求教育的本质,力求自己遵循教育规律,儿童成长的规律——这就是为师之道。道即规律,道即孜孜的追求规律。而不是评职称,拼分数,或者获得什么职务和奖励。 这本书共五章:立场,信念,冷眼,策略,忧思。标题简洁而概括。这本书都是收录一线教师的教育评论和随笔,正如前言所说:“让教师说话,为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远比对教师说话更重要,也能更有效的促进教师的发展。 何为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没有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教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活的美好。”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更多的时候,在想着今天学生该交给我什么书面作业,字迹是否工整认真。我们几乎没有想到我们该教给学生什么,和学生一起做什么。是带领他们到阅览室,还是去游泳池?篮球馆或许更好?我们很少揣摩学生的心思,他们今天是想学习高雅的舞蹈、悠扬的二胡,还是自由飞翔般的水上运动…… 其实,教育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难。教育就是“使人成为人”。同样的,教师呢,作为活在孩子中间的成年人,和学生一起面对世界,

并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目的,要努力把舞台还给学生。先学后教这种模式,课堂不喧嚣很宁静,学生能够沉下心来,静悄悄地学,静悄悄地思,只有心与课堂环境都静,学生才能学得进去,学得扎实。当自学指导中的问题提出后,学生能自学会的,教师就不要讲,不要急于给出答案,但是遇到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还是要讲。我们应该放手让他们在每一个机会面前尝试与思考。只有放手,你才会知道什么是他们所需要的;只有放手,你才会发现什么是他们的专长。老师要讲,但不要滔滔不绝,旁若无人,话匣子一打开就兴奋不已,难以收住。不要把课堂当成教师一个人表演的舞台,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每节课要让“彩”出在学生身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质疑的精神。 这本书中的文章给了我很多启迪和思考,也使我感受到智慧的快乐,也从另一个角度审视,思考我如今的教育学生的方式,我会付诸于实践,更好的关注孩子,促进自己的发展。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同化”与“顺应”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4372989.html,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同化”与“顺应” 作者:冒建鹏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8年第10期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8-0171-0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形成认知结构,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自己已有经验,建构其自身的认知结构。生物概念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合理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1.“同化”与“顺应”的界定及本土理解 “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学生将面临的新概念与原有概念建立一定的联系,建构新概念的心理意义并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从而得到理解,这种旧知识吸纳新知识的过程称为“同化”;如果新概念与原有概念差别太大或相互矛盾,学生不得不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修改或重建新的结构,依靠修改或重建后的认知结构去组织新知识,这种过程称为“顺应”。 在教学中,可结合高中生物课程中新旧概念之间的三种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同化”与“顺应”,从而在已有的日常概念或科学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 2.新、旧概念之间的三种关系 2.1 新概念是原有概念的下位关系。当学生的原有概念较为概括,包摄性较广,而新概念较为具体时,新概念是从属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原有概念的下位关系。 例如,在学习种群、群落以及生態系统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在必修一的绪论学习中已经建立了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的认知结构,而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都属于该认知结构下的具体概念。 2.2 新概念是原有概念的上位关系。当学生的原有概念较为具体,而与之相关的新概念包容程度更高,包摄性更广时,原有概念是从属于新概念的上位关系。 例如,在学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时,学生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中已经建立了“生长素能够促进生长”的认知结构,而新学习的“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更全面。

善亦有道阅读答案

善亦有道 刘源 光绪某年,黄河发火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陕西关中东南有一长丰镇来了几十个衣衫褴褛的灾民。这长丰镇虽然有几个富户,但个个吝啬异常,真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大伙儿私下里称长丰镇为“铁公鸡镇”。 灾民们等待施舍,但富户们家家大门紧闭。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正绝望之时,镇北的达好仁家忽然传出消息:达家将开粥棚!消息震惊了长丰镇!要知道,在众多铁公鸡中,达老爷子的吝啬可是鼎鼎有名的。达老爷子今年七十了,家里虽不是长丰镇的首富,但财力着实雄厚,只是达老爷子吝啬持家,达家上下连一个胖子都没有,他自个更是瘦骨嶙峋。前阵子他的小儿子成亲,宴席上的馒头居然是一半白面一半糠麸,莱也是素多荤少,规格比有些穷人家的婚宴还差。 如今他居然肯设粥棚,颇令人大惑不解。可眼瞅着几口大锅支了起来,家丁们劈柴烧火,不像是假的。很快,达家放出话来:“领粥时,必须说‘达老爷真慷慨,达老爷真是大善人’,然后跪下来朝达家大门磕个头……”一碗稀粥居然让人家磕头,太过分了。但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灾民们只好自觉地排起了长队。水滚开时,围观的百姓们看着达家的伙计朝大锅里下了两瓢米,不由嘀咕道:“这么大的锅,下这么点儿米,这粥可真够稀的!”这时,那伙计又打开另一口袋子,舀出来一瓢东西,大伙儿一看,惊叫道:“米糠?”一锅粥,两瓢米加五瓢糠,粥是稠了,味道可就……没想到老爷子做善事也打折扣,这不明摆着让大家戳脊梁骨吗?家里人很不满,小儿子年轻气盛,跑到堂屋跟老爷子吵了起来。“爹,韩信衣锦还乡本可杀了那个让他钻裤裆的家伙,但他让那人做了官,赢得了好名声。可你呢?做个粥棚,一天花上一袋米,一个月也就三十袋米而已………”“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达老爷子气呼呼地走了。灾民们感谢达家做善事,跪在地上朝坐在太师椅上的达老爷子磕了个头,才换得一碗黄粥,泪眼汪汪地蹲在一边喝。牺牲了尊严才换来的东西,虽能果腹,心里却在滴血……灾民们磕头讨饭,眼泪汪汪地喝粥,这幅凄惨的情景让长丰镇的上空弥漫着悲伤的气氛。 达老爷的慈善活动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被人骂得狗血淋头,那些没有施舍的富户们则耻笑达老爷子做了件蠢事。达老爷子似乎也意识到了,便改了规矩,领粥时可以不跪,但必须为达家做一天活。这个规矩倒还不错,但达家哪有那么多活给人干?于是达老爷子将家里的佣工全部遣走,这些人聚拢起来向达老爷子讨说法,达老爷子的回话倒也简单:谁干活只要三餐饭,不要工钱,就可以留下。小儿子担心:“爹,灾民们固然用着便宜,可他们总有走的一天,到时候咱们家再找人可就难了。”达老爷子说他们肯定会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活计。小儿子豁然开朗,这老爷子真算计到家了,够狠!结果长丰镇的小工价格直线下降。 水灾过后,长丰镇又恢复了原样。但是,达爷子的名声迅速在半年里变得臭不可闻,人们提起他,干脆以“老鬼”相称。 这一年达老爷子病重,临死前对孩子们说:“我知道你们对我颇有微词,但你们不知道,我这么做,既为他们好,也是为你们好。我原来也讨过饭,当时和我一起讨饭的好朋友,他一生都在讨饭,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大家惊奇地听着。“因为他运气好,遇到了一个好人家,大米饭白馒头管够,让他觉得讨饭的日子真不错;而我运气不好,讨饭被狗咬,被人欺,所以我恨透了讨饭。”达老爷子沉痛地说,“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别人不做粥棚,我做,但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我落了个坏名声,却总好过给长丰镇增加一批乞丐……” 说罢,溘然长逝。达家子孙将丧礼办得非常寒酸,百姓们纷纷议论达家孩子不孝,但达

(完整版)读《正面管教》有感

读《正面管教》有感 本学期,我们学校共同学习了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书,收益颇丰。书中说“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他们受益终生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技能就是本书的核心思想。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实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例子,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还没有小孩,经常因为学生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因为学生好像不怎么尊重自己而深感苦恼。我就在心里犯愁:现在的孩子怎么就这么难管教呢?《正面管教》这本书让我开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学生之所以缺乏自律难管,跟我和他们的约定有关,比如定好课堂的规定,安排丰富的内容充实课堂等。起先我总是在孩子犯了错误时采用说教、训斥,过于严厉,并且对于好学生犯的错误却一带而过,没有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应该在管教中让学生从自己的错误中本能地去体验自然后果,所以在我的管教中,孩子充满了怨恨甚至是屈辱,她哪里还有心思去学习和改正呢?并且个别孩子屡教不改,赶挑衅我的权威,和我对着干。起先我认为孩子这样做是为了吸引我的关注,现在看来并不是,估计有点破罐子破摔了,因为他们既不怕我,也不服我。 那么怎样做才算着有效管教或者说是正面管教呢?这就要回到书中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了。即: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4.是否能交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错误的观念“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把尊重和理解放在首位。要正确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她是想寻求过度关注,还是寻求权利,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自暴自弃。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要践行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最终赢得孩子和我们的合作并让孩子学会关注于解决问题。 正面管教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品质,在班级

《师道:为师亦有道》读书心得

《师道:为师亦有道》读书心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师道:为师亦有道》读书心得 放假期间我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了马朝宏主编的《师道:为师亦有道》一书。这本书跟以往的书籍有点不同,主要是收集了以评论和教学随笔为主的一线教师的文章。此书,封面上那五句话:审视教育本真,倾听教师忧思,分享成长策略,明晰教师立场,重塑教师信仰,让人印象尤为深刻。教育的本真是什么呢?我想我们为师首先就要有做人基本价值的追求。首先是对自信的追求,我是一名一线工作十几年的老师,因为我从小喜欢小孩子,所以长大后,我毅然选择了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认真从事教育工作。我自信我心无杂念;再次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做教师不虚伪、不做作、直率、干脆,这是真;以同情之

心待人、以恻隐之心爱人,这是善;沟通心灵和仪表,融合人类与自然,这是美;为师要对真、善、美追求;最后就是是对奉献的追求,而奉献的源泉来自创造,立足课堂立足学生追求业务的专业,立足课堂立足学生创造性教育教学,静心做一个“一个人课改”的创造性教育者。为师就要有为人的底线。要爱我们的学生,不谩骂侮辱孩子,不推打体罚孩子,不能一言堂式授课,不能禁锢孩子的自由……作为一名教师,这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最基本的境界吧!《师道:为师亦有道》这书在书的背面那一页写着“教育真没多少新的话题,教育更不需要多少创新,只需要教师始终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学生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学生,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影响。教育就是开启智慧、健全人格,要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进而达到独立行动,成为一个心灵博大、精神坚强的人。简言之,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像人一样生活,像人一样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学习技巧

最全汇总>>>吉林教师招聘历年真题“皮亚杰—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学习技 巧 通过最新吉林教师招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6年吉林教招将于3月底报名,4月底笔试,笔试科目为《教育综合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招聘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同学在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一个观念,理解较为空洞, 皮亚杰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发展涉及到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社会知觉的基础是被认知事物本身的属性, 但认知者的主观因素也会对社会知觉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图式是动作的结 构或组织,它们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会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孩子的发展是与 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下不断发生的。孩子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外界不断刺激的过程,它必须凭 借孩子现有的内部结构。孩子的活动与外部的刺激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皮亚杰强调孩子 现有的内部结构,强调孩子的动作运作和活动。图式就是你对外界的一个认知感受与产生 的结果。 所谓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当 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帮助理解,比如都是中国人在吃饭,喜欢一桌子人围绕在一起吃白饭,这是已有的认知结构,当外界的有一个小的图式结构,比如外国人加入进来,入乡随俗就是一个同化。 所谓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当自己是一个小的认知结构, 刚好反过来,自己到外地吃饭,别人环境太大,自己没法纳入,就去适应,不用筷子,而 是吃西餐。我自己去适应别人就是一个顺应。 个体就是不断地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来达到自身与客观环境的平衡的。图式最 初来自先天的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形成了本质不同 的认知图式(或结构)。 这样去结合实例就比较好的能去理解这个较为难的知识点。 吉林中公教师考试网祝您备考成功!点击查看吉林教师招聘考试备考

2020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解析

2020高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乞者赵生传 苏辙 高安丐者赵生,敝衣蓬发,未尝沐洗,好饮酒,醉辄殴詈其市人。虽有好事时召与语,生亦慢骂,斥其过恶。故高安之人皆谓之狂人,不敢近也。然其与人遇,虽未尝识,皆能道其宿疾与其平生善恶。以此,或曰:“此非有道者耶?” 元丰三年,予谪居高安,时见之于途,亦畏其狂,不敢问。是岁岁莫,生来见予。 予诘之曰:“生未尝求人,今谒我,何也?”生曰:“吾意欲见君耳。” 生尝告予:“吾将与君夜宿于此。”予许之。既而不至,问其故,曰:“吾将与君游于他所,度君不能无惊,惊或伤神,故不敢。”予曰:“生游何至?”曰:“吾常至太山下,所见与世说地狱同,君若见此,归当不愿仕矣。”予曰:“何故?”生曰:“彼多僧与官吏。 僧逾分,吏暴物故耳。”予曰:“生能至彼,彼人亦知相敬耶?”生曰:“不然,吾则见彼,彼不吾见也。”因叹曰:“此亦邪术,非正道也。君能自养使气与性俱全,则出入之际,将不学而能,然后为正也。”予曰:“养气请从生说为之,至于养性奈何?”生不答。一日,生笑曰:“尝问我养性,今有梦觉之异,则性不全矣。”予矍然异其言。自此知生非特挟术,亦知道者也。 生两目皆翳,视物不明。然时能脱翳见瞳子,碧色。尝自言生于甲寅,今一百二十七年矣。家本代州,名吉。事五台僧,不能终,弃之,游四方。少年无行,所为多不法,与扬州蒋君俱学。蒋恶之,以药毒其目,遂翳。 生喜禽鸟六畜,常以一物自随,寝食与之同。居兴国,畜骏骡,为骡所伤而死。予闻有道者恶人知之,多以恶言秽行自晦,然亦不能尽掩,故德顺时见于外。今余观赵生,鄙拙忿隘,非专自晦者也。而其言时有合于道。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注】①临川王:陈蒨,武帝侄子,武帝死后继承大统,史称文帝。②希旨:符合尊长的旨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岁莫.,生来见予莫:通“暮”,年末。 B.僧逾分,吏暴.物故耳暴:糟蹋。 C.自此知生非特.挟术特:特别。 D.居兴国,畜.骏骡畜:饲养。 解析C项,特:仅、只。 答案 C

《正面教育》读后感

《正面教育》读后感 假期里我读了简·尼尔森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 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点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道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书中说到:安排特别时光、抱一抱孩子都向我们讲述了爱是前提,爱的重要性,鼓励是需要爱的支持。让我们通过真诚的爱让孩子感受到鼓励,这么感觉是多么的美妙。班中经常有些孩子是大家公认的调皮鬼,其实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被太多的人责备、羞辱的孩子。如果你试一试将孩子“抱一抱”,那么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正面管教》的确是本很好的书,使我们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的教养方法,更重要的是作者集几十年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体会,特别是她在正面管教方法的推广与培训中收集到的无数个正面管教的成功案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接一个生动有趣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它教给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与孩子交流,进行正面引导。回顾这几年自己对儿子的教育经历,觉得自己对待儿子的教育方式需要改变。作为家长常常把握不好教育孩子的尺度。这本书倡导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例如在如果既不严厉也不娇纵,那该怎么办?这一小节中作者从四个方面来归纳了我们要达到正面管教的效果该怎么去做,举例说明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去管教孩子?这本书值得每个家长、老师一读。只有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使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让孩子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学会使他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作为一名教师,书中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点,认定若想要孩子做的更好,就得先要他感觉更糟?”我在以前教育学生时,常常严厉地训斥,孩子表面上听话了,而实际心里很不服气。的确,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性的地解决问题,孩子只有在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所以,只有通过鼓励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

《师道为师亦有道》读书笔记

《师道:为师亦有道》读书笔记 《师道:为师亦有道》——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我已经被它深深吸引了。 于是,借来同事的书,利用暑假细细研读。第一次翻到目录,我就更兴奋了。 这明明就是无数优秀的一线教师传递给我们的宝贵的和心声。无论是老师的自省,还是站在学生角度的思索,或是实践中的疑惑都使我受到极大的启发。可 以说这本书为我的成长积蓄了更丰富的资源。 然而合上书本,《“夜莺”的歌声该停歇了》这篇文章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文中,作者建议删掉教科书中《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两篇课文。作者认为这两篇课文是在歌颂和宣扬儿童直接参加战争的事迹,并在文中一再强调 这两篇文章违反了《联合国禁止儿童参加战争公约》。我执教过这两课,但我 在备课和上课时,脑海里呈现的仅仅是“夜莺”和雨来聪明、机智、勇敢、坚 毅的可爱而伟大的形象。而且课堂上我们希望孩子通过这两课的学习所明白的 也正是这一点。 再者,抗日战争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段不容忘记的历史。抗日战争中有很 多像雨来一样伟大的孩子。这些伟大的孩子难道就因为一个公约而应该被忘记么?那么照作者的思路,我们更不应该学习《王二小》,因为文中敌人残忍的 杀害了我们的小英雄。呜呼哀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如果我们的孩 子渐渐淡忘了这些英雄,渐渐淡忘了这段历史,那么我们革命前辈以鲜血传承 的革命品质也将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我坚信,学者在编教科书时,也在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补充新的内容。但 是《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王二小》诸如此类的课文,对于我们的孩 子来说,是最合适的知晓那段历史的敲门石。在不久的将来,在他们正式开始 学习这段历史的时候,他们会有更深的理解。我也相信,这些小英雄的形象会 在他们心中萌芽,并灌入新时代的给养,从而衍生出责任感、使命感,使自己 成为时代英雄,例如为国争光的奥运健儿等。 因此,我也要说,“夜莺”的歌声不该停!

“皮亚杰—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学习技巧

“皮亚杰—图式同化顺应 平衡”学习技巧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皮亚杰—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学习技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同学在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一个观念,理解较为空洞,皮亚杰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其认知发展涉及到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方面。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社会知觉的基础是被认知事物本身的属性,但认知者的主观因素也会对社会知觉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它们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会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孩子的发展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下不断发生的。孩子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外界不断刺激的过程,它必须凭借孩子现有的内部结构。孩子的活动与外部的刺激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皮亚杰强调孩子现有的内部结构,强调孩子的动作运作和活动。图式就是你对外界的一个认知感受与产生的结果。 所谓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当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帮助理解,比如都是中国人在吃饭,喜欢一桌子人围绕在一起吃白饭,这是已有的认知结构,当外界的有一个小的图式结构,比如外国人加入进来,入乡随俗就是一个同化。 所谓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当自己是一个小的认知结构,刚好反过来,自己到外地吃饭,别人环境太大,自己没法纳入,就去适应,不用筷子,而是吃西餐。我自己去适应别人就是一个顺应。 个体就是不断地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方式,来达到自身与客观环境的平衡的。图式最初来自先天的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形成了本质不同的认知图式(或结构)。 这样去结合实例就比较好的能去理解这个较为难的知识点。 “皮亚杰—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学习技巧介绍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公讲师解析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文章来源:

朱光潜《谈交友》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 谈交友 朱光潜 ⑴人生的快乐有一大半要建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面。只要人与人的关系调处得好,生活没有不快乐的。许多人感觉生活苦恼,原因大半在没有把人与人的关系调处适宜。 ⑵谁都知道,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一件乐事。人是社会的动物,生来就有同情心,生来也就需要同情心。读一篇好诗文,看一片好风景,没有一个人在身旁可以告诉他说:“这真好呀!”心里就觉得美中有不足。遇到一件大喜事,没有人和你同喜,你的欢喜就要减少七八分;遇到一件大灾难,没有人和你同悲,你的悲痛就增加七八分;孤零零的一个人不能唱歌,不能说笑话,不能打球,不能跳舞,不能闹架拌嘴,总之,什么开心的事也不能做。 ⑶世界最酷毒的刑罚要算幽禁和充军,逼得你和你所常接近的人们分开,让你尝无亲无友那种孤寂的风味。人必须接近人,你如果不信,请你闭关独居十天半个月,再走到十字街头在人丛中挤一挤,你心里会感到说不出来的快慰,仿佛过了一次大瘾,虽然街上那些行人在平时没有一个让你瞧得上眼。 ⑷谁也都知道,朋友对于性格形成的影响非常重大。 ⑸一个人的好坏,朋友熏染的力量要居大半。既看重一个人把他当作真心朋友,他就变成一种受崇拜的英雄,他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变成自己的模范,他的性格就逐渐有几分变成自己的性格。同时,他也变成自己的裁判者,自己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要顾到他的赞许或非难。一个人可以蔑视一切人的毁誉,却不能不求见谅于知己。 ⑹每个人身旁有一个“圈子”,这圈子就是他所常亲近的人围成的,他跳来跳去,常跳不出这圈子。在某一种圈子就成为某一种人。圣贤有道,盗亦有。隔着圈子相视,尧可非桀,桀亦可非尧。究竟谁是谁非,责任往往不在个人而在他所在的圈子。古人说:“与善人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久闻之后,香可以变成寻常,臭也可以变成寻常,习而安之,就不觉其为香为臭。一个人应该谨慎择友,择他所在的圈子,道理就在此。 ⑺古人常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人的性格也难免有瑕疵棱角,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尽,达到玉润珠圆的境界。朋友便是切磋琢磨的利器,与自己愈不同,磨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这影响在思想方面最容易见出。 ⑻一个人多和异己的朋友讨论,会逐渐发见自己的学说不圆满处,对方的学说有可取处,逼得不得不作进一层的思考,这样地对于学问才能鞭辟入里。在朋友互相切磋中,一方面被“磨”,一方面也在受滋养。一个人被“磨”的方面愈多,吸收外来的滋养也就愈丰富。 ⑼孔子尝劝人“无友不如己者”,这话使我很彷徨不安。你不如我,我不和你做朋友,要我和你做朋友,就要你胜似我,这样我才能得益。但是这算盘我会打你也就会打,如果你也这么说,你我之间不就没有做朋友的可能么? ⑽柏拉图写过一篇谈友谊的对话,另有一番奇妙议论。依他看,善人无须有朋友,恶人不能有朋友,善恶混杂的人或许需要善人为友来消除他的恶,恶去了,友的需要也就随之消灭。这话显然与孔子的话有些抵牾。谁是谁非,我至今不能断定,但是我因此想到朋友之中,人我的比较是一个重要问题,而这问题又与善恶问题密切相关。 ⑾我从前研究美学上的欣赏与创造问题,得到一个和常识不相同的结论,就是:欣赏与创造根本难分,每人所欣赏的世界就是每人所创造的世界,就是他自己的情趣和性格的返照;你在世界中能“取”多少,就看你在你的性灵中能提出多少“与”它。现在我思索这比较实际的交友问题,觉得它与欣赏艺术自然的道理颇可暗合默契。

教师里的正面管教读后感

《正面管教》读后感 刘敏 读了《正面管教》真的受益匪浅,我都从中学到了不少可操作性的,而且非常有效的方法。我觉得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借鉴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这是这本书的一个大前提,也是一个宗旨,如果我们能带着这个前提走在我们教学的道路上,相信,我们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出现在大的问题,我们都能通过正面管教的方法得到解决或真正的改善,而不是越来越糟。 其二,理解以下四种错误目的:1.寻求过度关注——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老师的关注时,学生才有归属感。2.寻求权利——错误观念:只有当学生自己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老师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3.报复——错误观念:学生得不到归属,但他至少能让老师同样受到伤害。4.自暴自弃——错误观念: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这几种发生在学生中的错误目的其实是他们行为不当的真正的内在原因,也是他们出现问题的内在驱动力。 但作为老师,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学生们的负面表象,而看不到表象的实质,很多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实,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很多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误的原因。如果我们老师能真正解读了孩子行为背后的东西,也许许多问题我们处理起来就会容易的多,也会更有效。 其三:自尊。读了这本书,使我对我们以前常常挂在嘴边的自尊有了新的认识。我相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学生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一场“给孩子自尊”的运动延续至今,内容包括我们课堂内外经常运用的

读《师道:为师亦有道》心得体会:向优秀靠近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读《师道:为师亦有道》心得体会:向“优秀”靠近,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读《师道:为师亦有道》心得体会:向“优秀” 靠近 清明小假,丝丝春雨像缠绵的少女,轻叩大地的心扉。在“滴答——滴答”雨声的伴随下,我读完了《师道:为师亦有道》这本书。它荟萃了一线教师的教育评论和教学随笔,一篇篇具有生命力的文章审视了教育的本真,解读了教师的生命状态,分享了教师成长策略,明晰了教师立场,重塑了教师信仰。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这样几个关键要素。 一、守住一盏明灯——理想 一直都敬佩于孔圣人的学识才能,今天读了《那盏心中的明灯》,才觉得他更让人钦佩的应该是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当各诸侯国在追名逐利时,他全然不顾名利的诱惑,带领弟子在列国间奔走十四年,即使在饥饿困苦中也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理想是一盏明灯,照亮心扉,指明前行的方向。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踏踏实实地坚守在教育的岗位,

专心致志地、心无旁骛地教书育人。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教师的心中已经不小心地熄灭了这盏理想之灯。近年来,商机和诱惑像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起来,充斥在教师的身边,也有不少教师禁不起诱惑将视角转向其中,热衷做淘宝和微商,一些学校和办公室里出现了不和谐的风景。还有的教师这山望着那山高,总觉得别的行业光鲜亮丽,教师行业黯淡无神,天天在怨声载道中昏昏度日。 教育是一个良心活,缺少教育理想,我们既愧对自己的良心,又感受不到教育生活的情趣。这是一个浮华的社会,我们应该守住心中的一盏明灯——理想,只有守住理想才能脱离低级趣味,只有守住理想才能凝神聚力投向学生和教学,只有守住理想才能听到学生成长拔节的美妙声响。守住理想,教育就不是一种牺牲,而是一种享受;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这样的教育人生岂不更美好更有高度? 二、播种一颗种子——爱心 有人问李镇西老师:“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1]爱心是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你可以没有高深的学问,但一定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这样,学生在你的关爱下才能更健康阳光地成长!爱心是对古怪学生的理解,是对犯错误

同化与顺应

同化与顺应:同化指的是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指的是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现在举一个《鱼牛》的例子,希望加深你的理解。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一个人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肚子”。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鱼脑中的牛形象是鱼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的关于牛的部分信息,从本体出发,将新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理解的牛的形象。这就是同化的过程,假如有一天,鱼自己看到了牛,那么牛的真实形象与鱼脑中的牛的形象是不一样,是无法同化的,鱼将会重新构建一个正确的牛的形象。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影响知识掌握的因素: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有关知识的准备、心智技能的掌握、教材结构学习动机:就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学习动机分类: (1)动机影响范围的大小:广泛性、狭隘性动机; (2)动机内容的性质:正确的、错误的动机;

高中文学类阅读:光绪某年,黄河发火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陕西关中东南有一长丰镇来了几十个衣衫褴褛

高中文学类阅读 2019.11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善亦有道 刘源 光绪某年,黄河发火水,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陕西关中东南有一长丰镇来了几十个衣衫褴褛的灾民。这长丰镇虽然有几个富户,但个个吝啬异常,真是铁公鸡一毛不拔,大伙儿私下里称长丰镇为“铁公鸡镇”。 灾民们等待施舍,但富户们家家大门紧闭。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正绝望之时,镇北的达好仁家忽然传出消息:达家将开粥棚!消息震惊了长丰镇!要知道,在众多铁公鸡中,达老爷子的吝啬可是鼎鼎有名的。达老爷子今年七十了,家里虽不是长丰镇的首富,但财力着实雄厚,只是达老爷子吝啬持家,达家上下连一个胖子都没有,他自个更是瘦骨嶙峋。前阵子他的小儿子成亲,宴席上的馒头居然是一半白面一半糠麸,莱也是素多荤少,规格比有些穷人家的婚宴还差。 如今他居然肯设粥棚,颇令人大惑不解。可眼瞅着几口大锅支了起来,家丁们劈柴烧火,不像是假的。很快,达家放出话来:“领粥时,必须说‘迭老爷真慷慨,达老爷真是大善人’,然后跪下来朝达家大门磕个头……”一碗稀粥居然让人家磕头,太过分了。但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灾民们只好自觉地排起了长队。水滚开时,围观的百姓们看着达家的伙计朝大锅里下了两瓢米,不由嘀咕道:“这么大的锅,下这么点儿米,这粥可真够稀的!”这时,那伙计又打开另一口袋子,舀出来一瓢

东西,大伙儿一看,惊叫道:“米糠?”一锅粥,两瓢米加五瓢糠,粥是稠了,味道可就……没想到老爷子做善事也打折扣,这不明摆着让大家戳脊梁骨吗?家里人很不满,小儿子年轻气盛,跑到堂屋跟老爷子吵了起来。“爹,韩信衣锦还乡本可杀了那个让他钻裤裆的家伙,但他让那人做了官,赢得了好名声。可你呢?做个粥棚,一天花上一袋米,一个月也就三十袋米而已………”“你有本事给我弄三十袋米来,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辛苦攒下的家业迟早要被你们这些败家子败光!”达老爷子气呼呼地走了。灾民们感谢达家做善事,跪在地上朝坐在太师椅上的达老爷子磕了个头,才换得一碗黄粥,泪眼汪汪地蹲在一边喝。牺牲了尊严才换来的东西,虽能果腹,心里却在滴血……灾民们磕头讨饭,眼泪汪汪地喝粥,这幅凄惨的情景让长丰镇的上空弥漫着悲伤的气氛。 达老爷的慈善活动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反而被人骂得狗血淋头,那些没有施舍的富户们则耻笑达老爷子做了件蠢事。达老爷子似乎也意识到了,便改了规矩,领粥时可以不跪,但必须为达家做一天活。这个规矩倒还不错,但达家哪有那么多活给人干?于是达老爷子将家里的佣工全部遣走,这些人聚拢起来向达老爷子讨说法,达老爷子的回话倒也简单:谁干活只要三餐饭,不要工钱,就可以留下。小儿子担心:“爹,灾民们固然用着便宜,可他们总有走的一天,到时候咱们家再找人可就难了。”达老爷子说他们肯定会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活计。小儿子豁然开朗,这老爷子真算计到家了,够狠!结果长丰镇的小工价格直线下降。 水灾过后,长丰镇又恢复了原样。但是,达爷子的名声迅速在半年里变得臭不可闻,人们提起他,干脆以“老鬼”相称。 这一年达老爷子病重,临死前对孩子们说:“我知道你们对我颇有微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