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物理面试真题及答案(第一批)

初中物理—《温度计的使用》

一、考题

二、考题解析

初中物理《温度计的使用》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三杯温差不大的水,让学生猜测哪杯水更热?

教师:你想用什么办法来验证一下呢?交流办法。

学生交流办法:用眼睛看,用手摸。

教师:找几名学生来用感官来判断哪杯水热。引导讨论出“用感官得出的结果不准确”。

教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判断温度的高低?

学生:感冒会有体温计来量体温。

教师:对,很好,为了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的大小,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温度就是物体的冷热程度。那今天就来学习如何准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环节二:新课探究

(一)温度计与摄氏温度

教师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个温度计,请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提示:温度计为玻璃制造,要轻拿轻放)

教师总结:温度计由玻璃管,液柱,刻度,液泡四个部分组成。

教师总结:

摄氏温度的中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

度,并把它平均分成100份。

(二)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第1步:教师布置任务,类比刻度尺的测量,每个小组进行测三组不同温度(冷、热、温)的水温,并总结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教师巡视注意安全问题:防止热水烫伤及摔坏温度计)

第2步:学生汇报各组的测量结果。

第3步:教师总结学生的实验过程,及说明正确操作的注意事项并做示范。

(1)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

(2)测量和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被包围在被测物体内。

(3)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4)待温度计内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

环节三:巩固练习

1.请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的正确的温度计使用方法,重新进行不同温度水温的测量,体会正确的操作步骤。

2.视频展示多种温度计的相关知识,比如体温计,数字式温度计等。

环节四:小结作业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温度、温度计、摄氏温度及温度计的使用。

让学生课下去搜集温度计的相关知识并回去行测量一些物体的温度。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参考答案】

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使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或煤油等。

2.总结一下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

【参考答案】

(1)估量程——观察温度计的量程,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是否在量程内。

(2)在水中——测量和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被包围在被测物质中。

(3)莫碰壁——测量液体温度时,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4)要平视——待温度计内的液面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液面相平。

(第二批)

初中物理《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物理《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在纸上画出熟悉的串联电路图。

学生画图,教师巡视,选出较好的图,用投影仪放大。

问:已经知道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那么串联电路中的电压有什么样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

(一)提出问题

学习了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那么电压规律是怎样的呢?

(二)猜想假设:

学生猜想电压的关系:相等、从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越来越小、串联电路各点的电压之和也应该等于两点间的总电压。

(三)实验设计

提示:电压表应该如何连接在电路中?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压的两端。我们知道,测电压不能像测电流那样将电流表接在某一点,测该点电流。应将电压表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点间,测出来的是“两”点间的电压。

教师引导:实验除了要连电路之外,还需要设计表格记录数据。为了结论具有普遍性,还需要换上另外规格不同的小灯泡,再次测量电压,看看是否还有同样的关系。

同学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后,可以进行实验。建议大家在实验中更换不同的小灯泡,

进行重复测量。

(四)实验操作、记录数据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同学们注意仪器使用的规范性。特别是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量程要选择合适,读数时要弄清分度值,读数准确。原始数据的记录要实事求是如实记录,不许随意改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要记录下来,以便查找、分析原因。

(五)归纳数据,形成结论

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U AC=U AB+U BC

三、巩固提升

在同学们的交流中我注意到许多同学都用了“几乎相等”这个词,而不是说“相等”,为什么呢?

四、小结作业

情感升华式小结:对学生整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

思考作业:并联电路的电压有什么规律?(预习)

五、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有时,当某一电路中连接的电压表和电流表数较多,会使电路变得复杂难辨,你会运用什

么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

【参考答案】

运用“去表法”识别串、并联电路。电流表的内阻很小,在电路中可以视为导线;电压表的内阻很大,在电路中可以视为断路。因此在电压表和电流表较多的复杂电路,可以去掉电流表用导线代替,去掉电压表使其所在电路断路,这样是电路简化。

2.实验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学中有什么作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这一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该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且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过程,可以培养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爱,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第三批)

初中物理《密度》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物理《密度》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杯水、一杯酒精、铜块、铝块。提出问题:

1.如何区分一杯水、一杯酒精?

2.如何区铜块、铝块?

通过颜色、气味、软硬度等区分。

教师:如何区分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学生疑惑)

教师总结:当两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同时,可以根据物质的另一种特性来区分它们,我们这一节课就要探究这种特性——密度。

环节二:建立概念

1.提出问题、猜想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我们如何验证呢?

2.设计实验

分组讨论,教师引导:

(1)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2)需要哪些测量工具

(3)实验方案要注意什么?

(4)记录哪些实验数据?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为了降低难度,提供的圆柱体的体积已知。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分组实验、鼓励学生动手实验,收集记录数据,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收集数据。

4.观察数据,分析论证

圆柱体体积不同,质量也不同

让学生描点作图找规律。

图像为一个过原点的直线,斜率一定,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5.评估

组织学生交流与评估,反思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1)实验设计是否有不合理之处?(不具有普遍性,应该再测一种其他物质,看是否同样符合规律)

(2)描点作图为什么有的点不在直线上?

让学生用铁块再次进行上述实验。(可简略一句带过)

(过渡):物质不同,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这就说明这个比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为了描述物质的这种特性,物理学引进了密度这个物理量。

物理意义: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物态不同,其密度也不同。

环节三:巩固提升

1.一桶水与一滴水的比较,谁的质量大?密度呢?说明了什么?

环节四:小结作业

提问问题: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并且让回去收集和思考密度在生活、生产中又哪些应用。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在探究质量与体积关系的这个实验中,你采用学生自主进行实验,你认为学生在实验当中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参考答案】

由于是初二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的探究实验,我认为学生可能存在如下问题:

1.实验设计不够全面,会出现不合理之处;而且各个小组实验方案差别比较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的辅助。

2.这个实验学生容易忽略结论的普遍性,只用一种物质做实验就得出结论。这里还需要老师强调;

3. 学生描点画图难免出现误差点,有的学生会连成折线。所以这里需要跟学生明确误差的问题,作图体现的应该是一种概率。

2.密度的概念是通过什么方法定义,你还能举出一些能够利用这种方法定义的物理量吗?

【参考答案】

密度概念是通过比值法定义的。如密度、加速度、电阻等等。这类概念一般来说是从某个侧面反映事物的特性,这些比值的大小是由事物本身的属性决定的,而与比式中的各量无关,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比值必然是一个恒量。速度、功率、电阻,高中要学的电容、场强等概念都可以用比值定义法予以阐释。

(第四批)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

环节一:提出问题

问题:老师展示一杯液体,想知道他的密度是多少,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密度的知识,想办法。

导出实验课题:测量密度。

环节二:设计实验

1.实验方法

分别测出质量与体积,求比值就是物质的密度。

2.实验器材

测质量:天平

测体积:量筒(此处引导学生思考量筒读数方法)

注意:先测质量再导入量筒测体积。

3.实验表格

4.实验步骤

(1)测出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将盐水导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剩下杯和盐水的质量m2

(3)计算量筒中盐水质量m=m1-m2

(4)读出导入量筒盐水体积V

(5)计算密度ρ=m/V

(6)多次实验反复验证

环节三:进行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15分钟时间,四人一组。

老师在班级巡视实验过程,进行指导和协助,帮助各小组进行实验。

环节四:得出结论

教师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实验数据表格,并告诉大家你们求得的密度,提示大家是否反复实验进行了验证。

环节五:交流反思

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注意保护仪器,是否读数准确,是否分工明确合理,组内交流,共同分享。

环节六:课下拓展

问题:如何求固体/小石块的密度?分组讨论,给出方案,下节课我们在实验室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实验室授课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参考答案】

1.需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实验室的卫生,并爱护实验器材,不能随意使用实验器材,分组试验时注意分工合作等。

2.对于初中学生,好奇心比较强,这种实验教学很容易造成课堂的混乱,因此,虽然这堂课需要学生亲自探究,但是需要教师做好引导,不能重视了形势而忽略了内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