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2课时 一氧化碳(导学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2课时 一氧化碳(导学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2课时 一氧化碳(导学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2课时 一氧化碳(导学案)

人教版初三化学第2课时一氧化碳

课题

一氧化碳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和预防方法。

3.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及其应用。

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化学实验及相关分析,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2.通过对一氧化碳毒性的认识,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验分析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2.感受化学在科技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事物的两面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

重点

一氧化碳的毒性、可燃性、还原性。

教学

难点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氧化碳、试管、水槽、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

课前预习

1.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点燃2CO2;

(2)还原性(以CuO为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

3.一氧化碳的毒性:煤气中毒即CO中毒,原因是CO很容易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O2结合,从而造成人体缺氧。

新课导入

碳元素有+2和+4价,所以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前面我们

已经学过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今天开始学习有关一氧化碳的知识。

备课笔记

知识点一、一氧化碳的性质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思考]同学们一定听说过煤气中毒的事例,煤气中毒实际就是指一氧化碳

中毒。它有没有颜色?有没有气味?能否溶于水?

[观察]展示盛满一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观察气体的颜色和状态。

[实验探究](1)把两支分别盛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

让学生观察水面是否上升。(2)用拇指按住盛一氧化碳的试管口,从水槽中取出试

管,松开手指让一位学生闻气体气味(提示用正确的操作方法闻气味)。(3)按(2)

同样操作从水槽中取出另一试管,滴入2滴~3滴石蕊试液。

[分析]把两支盛满气体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如果气体能溶于水,试管内

的气压减小,大气压会把水压入管内,引起液面上升。如果气体不溶于水,液面

不会有变化。

[结论]一氧化碳不溶于水,无气味。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溶于水

后,跟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

[分析]因为一氧化碳无气味,所以一旦发生煤气中毒不易察觉。由此说明,

平时闻到的煤气味并不是一氧化碳的气味。

[总结]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我们在实验室应怎样收集它呢?

[回答]排水集气法。

[思考]用向下排空气法行不行?

[回答]不行,因为一氧化碳密度跟空气接近,且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无法

知道气体是否集满,而且一氧化碳有毒,长时间收集会使实验者中毒。2.一氧化

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

[思考]CO与CO2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氧原子,物理性质略有差异,它

们的化学性质是否不同?

备课笔记

知识回顾:

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

备课笔记

特别提醒:

CO与H2均为可燃性气归纳总结:

2与CO都会使人和动物

注意事项:

①CO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要对尾气进行点燃或用气球收集处理;②CO 是“早出晚归”,酒精灯是“迟到早退”;前者颠倒会爆炸,

后者颠倒会氧化。

知识拓展:

CO2和CO的相互转化:2CO+O2点燃2CO2,CO2+C高温

2CO。

教材习题解答

练习与应用(P123)

1.选择氧气、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填空,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属于有毒气体的是一氧化碳;

(5)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O2点燃2CO2;

(8)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的是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CuO△

Cu+CO2。

2.吸烟对人体有害。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一氧化碳。

5.有人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解:不对。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仅能溶解约0.02体积的一氧化碳。

难题解答

例1如果要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把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解析】CO和CO2混合气体不可能点燃,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会被除去,故A、C不正确;将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虽然CO2的密度比CO的大,但CO会散逸到空气中,造成大气污染,故不正确;

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只有CO2会与石灰水反应,符合题意。

【答案】B

备课笔记

课堂拓展:

除去CO2中混有的CO

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通过

灼热的氧化铜,直接把CO

转变为CO2。但不能用点燃

的方法,因为大量的CO2中

的CO不能被点燃,且回收

较困难。

例2下列关于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 )

①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②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③分别通入水中;

④观察颜色和闻气味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②④

【解析】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水中,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

化碳不与水反应,但在实验现象上都是无明显变化,所以无法区别这两种气体;

两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从颜色和气味上无法区分。

【答案】B

例3三氧化二碳(C2O3)是金星大气层的成分之一,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

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2O3具有还原性

B.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

C.C2O3属于金属氧化物

D.C2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3.3%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三氧化二碳(C2O3)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结合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等化学性质,以及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计算

的相关知识。不难得出答案。CO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其完全燃烧的产物为

CO2,因此A、B说法均正确。C2O3中没有金属元素,应该属于非金属氧化物,

所以C错误。C2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2

(122163)

?

?+?

≈33.3%。

【答案】C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教学

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首先根据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组成上

不同来认识,然后分别介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这些学习过程中

注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并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本节课结束后要注意加强相关化

学方程式的巩固与练习,对个别学生应加强督促与辅导。通过有关碳及碳的氧化

物的化学方程式的练习,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含碳物质间的转化规律,提升学

习的效率,扩大知识的结构。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备课笔记

方法点拨:

鉴别是利用不同物质的

CO和CO2,

CO2与CO的目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