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见词牌名格律平仄韵律

常见词牌名格律平仄韵律

常见词牌名格律平仄韵律
常见词牌名格律平仄韵律

符号说明:○平声●仄声◎可平可仄△押平韵▲押仄韵

1【十六字令】

又名《苍梧谣》、《归字谣》,单调十六字,三平韵。

△,◎●◎○●●△。◎◎●,◎●●○△。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十六字令[毛泽东]

2【忆江南】

也叫望江南,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乐府杂录》谓此调本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后改此名。但玄宗时教坊已有此曲。白居易依其调作《忆江南词》,始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江南好》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调五十四字,皆平韵。南唐冯延巳所作,双调五十九字,平仄换叶,为变体。

○◎●,◎●●○△。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唐五代·白居易]

3【捣练子】

以咏捣练而得名。又名《杵声齐》、《深院月》等。单调二十七字,双调三十八字,皆平韵。

○●●,●○△,◎●○○◎●△。

◎●◎○○●●,●○◎●●○△。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捣练子·秋闺[李煜(南唐后主)]

4【忆王孙】

又名《豆叶黄》、《忆君王》等。单调三十一字,平韵。另一体又名《怨王孙》,双调五十四字,仄韵。

◎○◎●●○△,◎●○○◎●△。

◎●○○◎●△。●○△,◎●○○◎●△。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忆王孙·春闺[秦观]

5【调笑令】

出于唐人酒筵小曲。又名《宫中调笑》、《转应曲》等。

单调。分两体:一体为三十二字,平仄韵换叶。起句二字重叠,如韦应物"胡马,胡马"一首;又一体仄韵三十八字,词之前用七言古诗八句,并以诗的末句二字,为词的首句二字,用于北宋"转踏"中。

○▲,○▲,●◎◎○○▲。

◎○◎●○△,◎●○○●△。

○▲,○▲,◎●◎○◎▲。

渔父。渔父。江上微风细雨。

青蓑黄箬裳衣。红酒白鱼暮归。

归暮。归暮。长笛一声何处。

调笑令[宋·苏轼]

6【如梦令】

原名《忆仙姿》,相传为后唐庄宗自制曲,中有"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句,苏轼为改今名。又名《宴桃源》等。单调三十三字,仄韵。其复加一叠为双调者名《如意令》。◎●◎○◎▲,◎●◎○◎▲。

◎●●○○,◎●◎○◎▲。

○▲,○▲,◎●◎○◎▲。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北宋·李清照]

7【长相思】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因梁陈乐府《长相思》而得名。又名《双红豆》、《忆多娇》等。

双调三十六字,平韵。二叠韵。敦煌曲子词中有一体,双调四十四字,平韵,字句格律与前者全异,当是同名异曲。宋人演为《长相思慢》,双调一百零三字,或一百零四字,平韵。

●◎△,●◎△,◎●○○◎●△,◎○◎●△。

●○△,●○△,◎●○○◎●△,●○○●△。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别情[白居易]

8【相见欢】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秋夜月》、《上西楼》、《乌夜啼》等。双调三十六字,上阕平韵,下阕两仄韵两平韵,亦有通篇皆押平韵者。

◎○◎●○△,●○△,◎●◎○、○●●○△。

●◎▲,◎○▲,●○△。◎●◎○、○●●○△。

江头绿暗红稀。燕交飞。忽到当年行处、恨依依。

洒清泪。叹人事。与心违。满酌玉壶花露、送春归。

相见欢·上西楼[宋·陆游]

9【醉太平】

又名《凌波曲》、《四字令》等。双调三十八字,平韵。另有四十五字仄韵及四十六字平仄韵互协二体。

○○●△,○○●△。◎○◎●○△,●○○●△。

○○●△,○○●△。◎○◎●○△,●○○●△。

情高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

醉太平·闺情[刘过]

10【点绛唇】

因南朝江淹诗有"明珠点绛唇"句,故名。又名《南浦月》、《点樱桃》等。双阕四十一字,仄韵。

●●○○,◎○◎●○○▲。●○○▲,◎●○○▲。

◎●○○,◎●○○▲。○○▲,●○○▲,◎●○○▲。

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数声啼鸟,梦转纱窗晓。

来是春初,去是春将老。长亭道,一般芳草,只有归时好。

点绛唇·闺情[曾允元]

11【昭君怨】

又名《洛妃怨》等。双调四十字,两仄韵两平韵。

◎●◎○◎▲,◎●◎○◎▲。◎●●○△,◎○△。

◎●◎○◎▲,◎●◎○◎▲。◎●●○△,◎○△。

人面不如花面。花到开时重见。独倚小阑干。许多山。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说道梦阳台。几曾来。

*昭君怨[宋·辛弃疾]

12【生查子】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陌上郎》、《绿罗裙》等。韦应物曾作此词,已佚,存词以唐末韩偓所作为最早,敦煌曲子词中亦有此调。双调四十字,仄韵。按"查"字一说即"楂"或"槎"字之误。

◎○○●○,◎●○○▲。◎●●○○,◎●○○▲。

◎○○●○,◎●○○▲。◎●●○○,◎●○○▲。

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

心将熏麝焦,吟伴寒虫切。欲遽就床眠,解带翻成结。

*生查子·愁风月[宋·贺铸]

13【浣溪沙】

双调四十二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原是此中人。

*浣溪沙[唐·杜甫]

14【菩萨蛮】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菩萨鬘》。

《杜阳杂编》称唐宣宗时,女蛮国来聘,见其高髻金冠,缨络被体,号为菩萨蛮队,当时优人遂制此曲。此说不可信。据《教坊记》载,开元年间已有《菩萨蛮》曲名。今人

或以为"骠苴蛮"之异译,其调乃缅甸古乐。又名《重叠金》、《子夜歌》等。双调四十四字,前后阕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

◎○○●▲,◎●◎○▲。◎●●○△,◎○◎●△。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菩萨蛮·闺情[李白]

15【卜算子】

又名《缺月挂疏桐》、《百尺楼》、《眉峰碧》等。

双调四十四字,仄韵。另有《卜算子慢》,八十九字或九十三字。仄韵。

◎●●○○,◎●○○▲。◎●○○●●○,◎●○○▲。

◎●●○○,◎●○○▲。◎●○○●●○,◎●○○▲。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别意[王观]

16【采桑子】

唐教坊大曲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用为词牌。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

双调四十四字,平韵。又有《添字采桑子》,四十八字或五十四字;《促拍采桑子》,五十字;《摊破采桑子》,六十字;皆双调平韵。宋词另有《采桑子慢》,一名《丑奴儿慢》等,双调九十字,有平韵、仄韵二体,上半阕多用一叶韵。

◎○◎●○○●,◎●○△,◎●○△,◎●○○◎●△。

◎○◎●○○●,◎●○△,◎●○△,◎●○○◎●△。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扰,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采桑子[宋·苏轼]

17【减字木兰花】

简称《减兰》。双调四十四字,即就宋词《木兰花》的一、三、五、七句各减三字。上下阕各二句仄韵转二句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即就宋词《木兰花》的第三、第七句各减三字,平仄转韵和《减字木兰花》同。

◎○◎▲,◎●◎○○●▲。◎●○△,◎●○○◎●△。

◎○◎▲,◎●◎○○●▲。◎●○△,◎●○○◎●△。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减字木兰花·春情[王安国]

18【诉衷情】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三十三字,平韵、仄韵互用。双调有四十一字(又名《桃花水》)、四十四字、四十五字三体,平韵。另有《诉衷情近》,双调七十五字,仄韵。

◎○◎●●○△,◎●●○△。◎○◎●○◎,◎●●、●○△。

○●●,●○△,●○△。●○○●,●●○○,◎●○△。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光,易成伤。未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诉衷情·眉意[欧阳修]

19【好事近】

又名《钓船笛》、《翠圆枝》等。双调四十五字,仄韵。

◎●●○○,◎●◎○○▲。◎●◎○○●,●○○○▲。

一弄醒心弦,情在两山斜叠。弹到古人愁处,有真珠承睫。

使君来去本无心,休泪界红颊。自恨老来憎酒,负十分金叶。

*好事近[宋·黄庭坚]

20【谒金门】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空相忆》、《花自落》等。双调四十五字,仄韵。○◎▲,◎●◎○○▲。◎●◎○○●▲,◎○○●▲。

◎●◎○◎▲,◎●◎○○▲。◎●◎○○●▲,◎○○●▲。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芳径里,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谒金门·春闺[冯延巳]

21【画堂春】

双调,平韵,有四十六字至四十九字四体。

◎●◎○◎●,◎○◎●○△。◎○◎●●○△,◎●○△。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画堂春·本意[黄庭坚]

22【荆州亭】

双调四十六字,压仄韵

◎●◎○◎▲,◎●◎○◎▲。◎●●○○,◎●◎○◎▲。◎●◎○◎▲,◎●◎○◎▲。◎●●○○,◎●◎○◎▲。

帘卷曲栏独倚,江展暮云无际。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数点雪花乱委,扑漉沙鸥惊起。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荆州亭·题柱吴城[小龙女]

23【误佳期】

双调四十六字,压仄韵。

◎●◎○○▲,◎●◎○●▲。◎○◎●●○○,●●○○▲。

◎●●○○,◎●○○▲。◎○◎●●○○,●●○○▲。

寒气暗侵帘幕,孤负芳春小约。庭梅开遍不归来,直恁心情恶。

独抱影儿眠,背看灯花落。待他重与画眉时,细数郎轻薄。

*误佳期·闺怨[汪懋麟]

24【清平乐】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忆萝月》、《醉东风》等。双调四十六字。上阕押仄韵,下阕换平韵。亦有全押仄韵者。

○○◎▲,◎●○○▲。◎●◎○○◎▲,◎●◎○◎▲。

◎○◎●○△,◎○◎●○△。◎●◎○◎●,◎○◎●○△。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换平韵)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清平乐·晚春[黄庭坚]

25【忆秦娥】

世传李白首制此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又名《秦楼月》、《碧云深》等。双调四十六字,分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词多用入声韵,上下片各一叠韵。

○◎▲,○○◎●○○▲。○○▲,◎○◎●,●○○▲。

◎○◎●○○▲,◎○◎●○○▲。○○▲,◎○◎●,●○○▲。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叠三字)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叠三字)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思秋[李白]

26【更漏子】

因晚唐温庭筠词中多咏更漏而得名。双调四十六字,仄韵、平韵换叶。

●○○,○●▲,◎●◎○◎▲。○●●,●○△,●○○●△。

○◎▲,◎○▲,◎●◎○◎▲。○●●,●○△,●○○●△。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换平韵)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换仄韵)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换平韵)梦君君不知。*更漏子·本意[温庭筠]

27【阮郎归】

词名用刘晨、阮肇故事。唐教坊曲有《阮郎迷》,疑为其初名。又名《醉桃源》等。双调四十七字,平韵。

◎○◎●●○△,◎○○●△。◎○◎●●○△,●○○●△。

○●●,●○○,◎○○●△。◎○◎●●○△,●○○●△。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清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阮郎归·踏青[欧阳修]

28【桃源忆故人】

又名《虞美人影》等。双调四十八字,仄韵。

◎○◎●○○▲,◎●◎○○▲。◎●◎○○▲,◎●○○▲。

◎○◎●○○▲,◎●◎○○▲。◎●◎○○▲,◎●○○▲。

玉楼深锁多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鸳凤,闷则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桃源忆故人(冬景)[秦观]

29【摊破浣溪沙】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此调在五代时为杂言《浣溪沙》之别名,即就《浣溪沙》的上下段中,各增添三个字的结句,枚又名《摊破浣溪沙》或《添字浣溪沙》。亦有径称《浣溪沙》者,见敦煌曲子词。又因南唐李璟词"细雨梦回"两句颇著名,故又称《南唐浣溪沙》。双调四十八字,平韵。敦煌曲子词中的一首则押仄韵。

◎●○○●●△,◎○◎●●○△。◎●◎○○●●,●○△。

◎●◎○○●●,◎○◎●●○△。◎●◎○○●●,●○△。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摊破浣溪沙·秋恨[李景(南唐中主)]

30【人月圆】

始创于宋王诜,因其词中有"人月圆时"句,故名。又名《青衫湿》。双调四十八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

◎○◎●,○○◎●,◎●○△。◎○◎●,○○●●,◎●○△。

小桃枝上春来早,初试薄罗衣。年年此夜,华灯盛照,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同携。更阑人静。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人月圆[宋·王诜]

31【眼儿媚】

又名《秋波媚》、《小阑干》等。双调四十八字,平韵。

◎○◎●●○△,◎●●○△。◎○◎●,◎○◎●,◎●○△。

◎○◎●○○●,◎●●○△。◎○◎●,◎○◎●,◎●○△。

萋萋烟草小楼西,云压雁声低。两行疏柳,一丝残照,万点鸦栖。

春山碧树秋重绿,人在武陵溪。无情明月,有情归梦,同到幽闺。

*眼儿媚·秋闺[刘基]

32【柳梢青】

又名《陇头月》、《早春怨》等。双调四十九字或五十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

◎○◎●○○,●◎●、◎○○▲。◎●○○,◎○○●,◎○○▲。

障羞罗扇,花时犹记,这边曾见。曲录栏干,玲珑窗户,也都寻遍。

两峰依旧青青,但不比、眉梢平远。第一难忘,重来崔护,去年人面。

*柳梢青·纪游[朱彝尊]

33【贺圣朝】

双调四十九字,仄韵。

◎○◎●○○▲,●○○○▲。◎○◎●●○○,●◎○○▲。

◎○◎●,◎○◎▲。●○○○●。◎○◎●●○○,●◎○○▲。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贺圣朝·留别[叶清臣]

34【西江月】

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步虚词》等。双调五十字。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以后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另有《西江月慢》,双调一百零三字,例用入声韵。

◎●◎○◎●,◎○◎●○△。◎○◎●●○△,◎●◎○◎▲。

◎●◎○◎●,◎○◎●○△。◎○◎●●○△,◎●◎○◎▲。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红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微醒,深院月明人静。

*西江月·佳人[司马光]

35【惜分飞】

又名《惜芳菲》、《惜双双》等,双调五十字,仄韵。始见于北宋毛滂《东堂词》。◎●◎○○●▲,◎●○○●▲。◎●○○▲,◎○◎●○○▲。

◎●◎○○◎▲,◎●○○●▲。◎●○○▲,◎○◎●○○▲。

泪湿栏干花着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絮,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惜分飞·本意[毛滂]

36【多丽】

又名《绿头鸭》、《陇头泉》等。双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一百三十九字,仄韵一百四十字。

●○△,●○◎●○△。

词牌格律大全(中)

平仄有声词牌韵律大全(中) 踏莎行,词牌名 亦称《踏雪行》。 双调五十八字,前后阕各三仄韵,前后阕开始两句例用对仗。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张孝祥 古屋丛祠,孤舟野渡。长年与客分携处。漠漠愁阴岭上云,萧萧别意溪边树。 我已北归,君方南去。天涯客里多歧路。须君早出瘴烟来,江南山色青无数。 蝶恋花,词牌名 亦称《鹊踏枝》。 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各四仄韵,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一剪梅,词牌名 亦称《腊梅香》。 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有一体只须前后阕的一、三、六句用韵。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临江仙,词牌名

五言律诗的平仄

五言律诗的平仄 五言律诗的平仄 律诗必须讲究平仄,这可以说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使用平仄的规则,一直影响到后来的词、曲。在五言律诗中,平仄只有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就是:仄仄平平仄a,仄仄仄平平 A。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平 B。 每句后的英文字母表示每种格式:a、A都是仄头(仄声开头),b、B都是平头(平声开头)。有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仄起式仄仄平平仄 a,平平仄仄平 B。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A。仄仄平平仄 a,平平仄仄平 B。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A。 季秋苏五弟缨江楼夜宴 [唐] 杜甫 对月哪无酒,登楼况有江。听歌惊白发,笑舞拓秋窗。尊蚁添相续,沙鸥并一双。尽怜君醉倒,更觉片心降。 从军行 [唐]杨炯烽火照五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云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平起式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A。仄仄平平仄 a,平平仄仄平 B。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A。仄仄平平仄 a,平平仄仄平 B。春日登楼怀归 [宋] 寇准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答白刑部闻新蝉 [唐] 刘禹锡 蝉声未发前,已自感流年。一入凄凉耳,如闻断续弦。晴清依露叶,晚急畏霞天。何事秋卿咏,逢时亦悄然。 一、三、五、七这四个出句开头两个字如果是平头,那么二、四、六、八四个对句开头两个字就必须是仄头;出句如果是仄头,对句就必须是平头。这叫做“对”。律诗共八句,出句和对句合称为一联。一共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上一联的对句如果是平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平头;上一联的对句如果是仄头,下一联的出句必须也是仄头。这叫做“粘”。五言排律是五言律诗的延长,五言律绝是五言律诗的减半,因此,五言排律或五言律绝都只要依照五言律诗的平仄,不违反“粘”“对”的规则就可以了。

律诗的平仄

【第四节律诗】 一、律诗的平仄 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有一套固定的平仄格式,八句的每一句的每一个字,该平该仄,都必须逐字讲究。用字不合平仄格式,就不是律诗。这种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五言律诗只有四种平仄格式,七言律诗也只有四种平仄格式。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种句型,如下: (1)仄仄平平仄(2)平平仄仄平 (3)平平平仄仄(4)仄仄仄平平 (二)七言的平仄 和五言一样,七言也只有四种句型,如下: (1)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七律的平仄 (1)仄起不入韵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十六唐) 仄仄平平平仄仄,剑外忽传收蓟北,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初闻涕泪满衣裳。cháng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却看妻子愁何在,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漫卷诗书喜欲狂。kuáng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白日放歌须纵酒,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青春作伴好还乡。xiāng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即从巴峡穿巫峡,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便下襄阳向洛阳。yáng * “看”在这里作平声。 (2)平起不入韵式 野望杜甫(十三豪) 平平仄仄平平仄,西山白雪三城戍,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南浦清江万里桥。qiáo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海内风尘诸弟隔,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天涯涕泪一身遥。yáo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惟将迟暮供多病,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未有涓埃答圣朝。cháo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跨马出郊时极目,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不堪人事日萧条。tiáo (3)仄起入韵式 书愤陆游(十四寒) 仄仄平平仄仄平,早岁那知世事艰?jiān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中原北望气如山。shān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楼船夜雪瓜州渡,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铁马秋风大散关。guān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塞上长城空自许,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镜中衰鬓已先斑。bān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出师一表真名世,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千载谁堪伯仲间?jiān (4)平起入韵式 贫女秦韬玉(十六唐) 平平仄仄仄平平,蓬门未识绮罗香,xiāng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拟托良媒益自伤。shāng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谁爱风流高格调,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共怜时世俭梳妆。zhuāng │ 粘 平平仄仄平平仄,敢将十指夸针巧, │ 对 仄仄平平仄仄平。不把双眉斗画长。cháng │ 粘 仄仄平平平仄仄,苦恨年年压金线, │ 对 平平仄仄仄平平。为他人作嫁衣裳。sháng 三、律诗平仄的变通 律诗的平仄格式要求严格,但也有灵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有的地方也可以变通。细心的朋友也许不难发现,在前面所举的例子中,平仄关系都与要求不一致,难

常用词牌格律·小令

【常用词牌格律】(小令) --------------------------------- 一、本谱依词调长短分类,58字及以下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及以上为长调。本谱收录小令110种,中调70种,长调120种,凡300调。各类各调按字数多少排序。 二、本谱注重实用,所收各调均选一体,不列变格。常用变化在词谱中作简要说明。 三、本谱为简明词谱,谱表中左列词律,右列例作,供使用者对照参考。四、为本谱谱表以“□”表示平声,“◇”表示仄声,“⊙”表示可平可仄,“■”表示平韵,“◆”表示仄韵。 五、谱中所指可平可仄,除专有名词等特殊情况外,应遵循如下规律:1、⊙◇⊙□或⊙□⊙◇,前⊙用了平声则后⊙可以不论;如果前⊙用了仄声,则后⊙须用平声,以求音调和谐。2、⊙⊙⊙⊙,表示可以□□◇◇或◇◇□□,也可以⊙◇⊙□或⊙□⊙◇,灵活掌握,但不可连平或连仄。六、本谱断句力依常例,参照多谱,尽量注明可以灵活断句之处,以供参考。一般注明平仄换韵体与平仄叶韵体,换韵应为不同韵部,叶韵必须同韵部,如词谱未注明,可参照例作用韵。 七、本谱本《钦定词谱》,同时参考《白香词谱》、王力《诗词格律》、龙榆生《唐宋词格律》、李新魁《实用诗词格律辞典》、赵仲才《诗词写作概论》、吴藕汀《词调名辞典》等资料,并广泛对照历代名家名作勘定。 ----------------------------------------------------------------- 1【十六字令】又名归字谣、苍梧谣。单调16字,四句三平韵。■。⊙◇□□⊙◇■。□□◇,⊙◇◇□■。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宋·蔡伸 1

宋词词牌格律(整理版)

目录 3页:菩萨蛮、绮罗香、千秋岁 4页:沁园春、清平乐、青玉案 5页:高阳台(庆春泽)、鹊桥仙、人月圆、如梦令、阮郎归 6页:瑞鹤仙(格二)、生查子、声声慢、十六字令、疏影 7页:双双燕、水调歌头、水龙吟、苏幕遮、诉衷情 8页:琐窗寒、踏莎行、摊破浣溪沙、桃源忆故人、天仙子、望海潮、误佳期 9页:西江月、惜分飞、喜迁莺、相见欢、潇湘神、潇湘夜雨 10页:眼儿媚、瑶台聚八仙、谒金门、一斛珠、一翦梅 11页:忆江南、忆秦娥(有平韵)、忆王孙、永遇乐、渔歌子 12页:渔家傲、虞美人、雨淋铃、雨霖铃、玉漏迟、御街行 13页:昭君怨、鹧鸪天、昼夜乐、烛影摇红(格二)、祝英台近 14页:醉花阴、醉太平、暗香、薄幸 15页:卜算子、采桑子、长相思、春风袅娜、捣练子、点绛唇 16页:调笑令、蝶恋花、东风第一枝、洞仙歌、多丽、夺锦标 17页:风入松、凤凰台上忆吹箫、感皇恩、更漏子、桂枝香 18页:过秦楼、好事近、河传、河满子、贺圣朝、贺新郎 19页:画堂春、换巢鸾凤、浣溪沙、木兰花 20页:江南春、解佩令、解语花、锦缠道、荆州亭 21页:酒泉子、浪淘沙(双小令格)、离亭燕、临江仙、柳梢青 22页:满江红、满庭芳、摸鱼儿、陌上花

23页:蓦山溪、南歌子(双)、南浦、南乡子、念奴娇 24页:江城子(单、可双)、玉蝴蝶、巫山一段云、三字令、朝中措25页:太常引、少年游、小重山、唐多令、破阵子、喝火令 26页:行香子、金人捧露盘、八六子、雪梅香、汉宫春 27页:八声甘州、扬州慢、锦堂春慢、寿楼春、忆旧游 28页:夜飞鹊、六州歌头、归自谣、醉花间、霜天晓角 29页:伤春怨、忆少年、望江东、夜游宫、钗头凤、淡黄柳 30页:酷相思、青玉案、粉蝶儿、惜红衣、法曲献仙音、天香 31页:黄莺儿、剑器近、醉蓬莱、长亭怨慢、燕山亭(宴山亭)、绕佛阁 32页:绛都春、翠楼吟、霓裳中序第一、石州慢、宴清都 33页:齐天乐、眉妩(妩)又名'百宜娇'、二郎神、拜星月慢 34页:西河、西吴曲、望远行、兰陵王、六丑、夜半乐 35页:宝鼎现、莺啼序、南乡子、蕃女怨 36页:忆馀杭、河渎神、醉翁操、渡江云、曲玉管、哨徧 37页:戚氏、荷叶杯、定西番、上行杯、定风波 38页:最高楼、思帝乡 依声填词(按谱填词、按箫填词或按曲调填词)、依句填词、依数填词 五言领格上一下四,八言领格上一下七,九言领格上二下七。领格字宜用去声。 符号:○平声●仄声◎本平可仄⊙本仄可平△平韵▲仄韵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讲解学习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中国古代诗词格律常识(格律诗) 一、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格律诗就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所作的诗。什么是格律呢?就是格式和规律的意思,也就是规格和程式。 掌握诗的格律,首先应该了解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概况。这里我们不是我们从文学史的角度,而是从诗歌形式(也包括诗歌规律)的角度简单作些介绍。 我国最早的两部诗集是《诗经》和《楚辞》。《诗经》是以四言为主,《楚辞》是以六言为主(加上"兮"就是七言)。 汉代是辞赋创作的繁荣时期,文人创作的诗歌不太多。汉乐府中有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的作品。从体裁上讲,乐府主要的特点是配乐诗歌。乐府本是汉代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它负责收集民歌并把她们配上乐谱。后来就把这些配乐的歌词也称为"乐府"。南北朝也有乐府诗。魏晋南北朝时,有一些文人用乐府题目写诗,如曹操写过《短歌行》,鲍照写过《拟行路难》等。宋代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是民间和文人创作的乐府诗的总集。 汉朝还产生了两种新的诗体:五言诗和七言诗。五言诗起源于西汉民谣,《古诗十九首》就是很成熟的五言诗。最早的七言诗是《柏梁台诗》。三国曹丕的《燕歌行》是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但它还是句句押韵的,隔句押韵的七言诗最早的是鲍照的《拟行路难》之一和之三。

从齐梁时期开始,诗歌在形式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变化主要是随着四声的发现而在诗歌中开始讲究平仄,注意用平仄来造成诗歌的音乐美。当时有所谓的"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的年号),它的特点是讲究声律,沈约和谢眺是永明体的代表作家。齐梁时期写文章也注重骈偶,骈体文正是那个时期形成的。这种风气也影响到律诗创作,在诗歌创作中也逐渐注意对仗。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在唐代初年就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为特点的格律诗。在唐人看来,这是一种新的诗体,称之?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形式上看,"近体诗"不同于古诗(汉魏六朝的古诗),区别就在于近体诗是有严密的格律的。古诗不十分讲究格律,但不是说古诗没有格律,比如五言诗限定每句五个字,七言诗限定每句七个字,这也是一种格律。 唐代产生了近体诗以后,有的作家也时常按照古诗的写法写诗,这种不讲平仄和对仗的诗叫"古体诗",也叫"古风",如李白的《古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 唐以及唐以后的诗分为两种,一种叫"近体诗"(今体诗),是讲究平仄对仗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一种叫"古体诗",是不讲平仄对仗的。今体诗和古体诗是从形式上,主要是从诗歌声律角度上来区分的,而不是以时代来区分的,如清朝人写的诗,只要不讲平仄对仗,也仍然叫古体诗。 我们讲诗的格律,主要是讲近体诗的格律。一般来讲,近体诗的格律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

格律诗的变体

五种特殊平仄变体 格律诗在四种基本平仄谱式和三种基本拗救方式以外,还有五种定型的平仄变体,即特殊律诗体式。 (一)丁卯体 此体为唐代诗人许浑所创,因他晚年定居丁卯桥,故得此句。它固定用在七律中的首句仄起入韵式的颔联,将“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两句的第五字平仄互换,变成“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我认为,这本是一种对句相救的拗救方式,如果故意把它搞成固定体式,拟有点舍本求末,自缚手脚,实无必要。 (二)折腰体 这种体式首见于绝句,如王维的《渭城曲》。上下联中的出句与对句,均能平仄相对;但下联的出句与上联的对句,却平仄失粘。这使上下两联如同中腰折断了一般,故名折腰体。 折腰体的七绝扩充为七律,仍存在颔联与首联失粘的问题,则称之为八句折腰体。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三)顺风体 这种体式,全诗各联重复使用相同的平仄对立句型,比如每联均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像顺风吹过一样,故名顺风格,又叫顺风调,如岑参的《使君席夜送严河南赴长水得时字》。 若全诗前三联平仄重复,联间失粘,而尾联与前联能用平仄粘对形式,这是一种半对半不对的顺风体,是介于古风与律体之间的一种体式。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四)古律诗 这是押韵、对仗同律诗,而平仄似古风,不尽合律的诗体。如崔颢的《黄鹤楼》。 (五)吴体 出句与对句平仄大体相对,唯平仄不依定式,粘连不守规矩。此体原是仿效民间歌谣,文人一般不屑为之。但杜甫曾写此体,如《》愁注明“强戏为吴体”。皮日体、陆龟蒙诗集中亦偶见,其他诗人集中则罕见,唐以后少有人提及。 以上五种变体,非律诗之常体、正体,知道即可,不必仿效。 七、对仗位置的六种变格 律诗通常在中间两联即含联和颈联上用对仗,这是对仗的正格。除此之外,对仗可以用在任何一联、两联、三联直至全诗四联上,或者全诗四联都不用对仗,这就是对仗的变格。 古人给出名称的对仗变格有六种。 (一)蜂腰体 颔联不用对仗,只在颈联上用对仗,古人称为蜂腰体或蜂腰格。 (二)偷春体 把本该用在颔联的对仗,挪用到首联上,就构成偷春体,又叫换柱对。 (三)贫对仗

[VIP专享]格律诗的平仄押韵讲义

盐井乡初级中学教师培训 讲义 培训人: 时间:

格律诗的平仄与对仗 概念: 格律诗: 指形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的诗歌。中国古典格律诗有五言、七言的绝句和律诗。词、曲每调的字数、句式、押韵都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称为格律诗。 近体诗: 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近体诗,和古体诗相对,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也被称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其实它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律诗: 近体诗的一种。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初期。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五言、七言两体较常见,简称五律、七律。偶有六言体,简称

六律。每首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 “同句相对,邻句相粘”。 《寓舍书怀》陆游 借得茅斋近筰桥,羁怀病思两无聊。 春从豆蔻梢头老,日向樗蒱齿上消。 丛竹晓兼风力横,高梧夜挟雨声骄。 书生莫倚身常健,未画凌烟鬓已凋。 “同句相对” 这里的同句相对,指一个句号之内的两个分句的平仄是相对的。 先看首对: 借[得]茅[斋]近[筰]桥,羁[怀]病[思]两[无]聊。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通]仄[平]平。 依照前次我所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可见这句中的两个分句的平仄是相对的。 那么再看其它句子是不是也相对呢? “春[从]豆[蔻]梢[头]老,日[向]樗[蒱]齿[上]消。” “丛[竹]晓[兼]风[力]横,高[梧]夜[挟]雨[声]骄。” 观察方括号里面的字,都是合乎“对”的规则的。 “邻句相粘” 邻句相粘,指不同句的相邻两分句,平仄相同。 借得茅斋近筰桥,羁怀病思两无聊。春从豆蔻梢头老,[此两句

词牌格律大全

符号:○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词牌录 1.菩萨蛮 ⊙○⊙●○○▲,⊙○⊙●○○▲。⊙●⊙○△,⊙○○●△。 ⊙○○●▲,⊙●⊙○▲。⊙●●○△,⊙○⊙●△。 2.绮罗香 ●●○○,○○●●,⊙●●○○▲。⊙●○○,⊙●●○○▲。●⊙⊙,⊙●○○,●⊙●,⊙○○▲。●○○,●●○○,⊙○⊙●●○▲。 ○○○●●▲。○●○○⊙●,⊙○○▲。⊙●○○,⊙●●○○▲。●⊙⊙,⊙●○○,●⊙●,⊙○○▲。●○○,●●○○,●○○●▲。 3.千秋岁 ⊙○⊙▲,⊙●○○▲。⊙●●,○○▲。⊙○○●●,⊙●○○▲。○⊙●,⊙○⊙●○○▲。 ⊙●○○▲,⊙●○○▲。⊙●●,○○▲。⊙○○●●,⊙●○○▲。○⊙●,⊙○⊙●○○▲。 4.沁园春 ⊙●○○,●●○○,⊙●⊙△。●⊙○⊙●,⊙○⊙●,⊙○⊙●,⊙●○△。⊙●○○,⊙○⊙●,⊙●○○⊙●△。○○●,⊙○○●●,●●○△。 ○○●●○△,●⊙●○○⊙●△。●⊙○⊙●,⊙○⊙●,⊙○⊙●,⊙●○△。⊙●○○,⊙○⊙●,⊙●○○⊙●△。○○●,●○○●●,⊙●○△。 5.清平乐 ○○⊙▲,⊙●○○▲。⊙●⊙○○⊙▲,⊙●⊙○⊙▲。 ⊙○⊙●○△,⊙○⊙●○△。⊙●⊙○⊙●,⊙○⊙●○△。 6.清玉案 ⊙○⊙●○○▲,●⊙●○○▲。⊙●⊙○○●▲。●○○●,●○○▲。⊙●○○▲。 ⊙○⊙●○○▲,⊙●○○●○▲。⊙●⊙○○●▲。●○○●,●○○▲。⊙●○○▲。 7.高阳台(庆春泽) ⊙●○○,○○●●,⊙○⊙●○△。⊙●○○,⊙○⊙●○△。⊙○⊙●○○●,

●○○、⊙●○△。●○△,⊙●○○,⊙●○△。 ○○●●○○●,●○○⊙●,⊙●○△。⊙●○○,⊙○⊙●○△。⊙○⊙●○○●, ●○○、⊙●○△。●○△,⊙●○○,⊙●○△。 8.鹊桥仙 ⊙○⊙●,⊙○⊙●,⊙●⊙○⊙▲。○⊙●●○○,●⊙●、○○⊙▲。 ⊙○⊙●,⊙○⊙●。⊙●⊙○⊙▲。⊙○⊙●●○○,●⊙●、○○⊙▲。 9.人月圆 ⊙○⊙●○○●,⊙●●○△。⊙○⊙●,○○●●,⊙●○△。 ⊙○⊙●,○○⊙●,⊙●○△。⊙○⊙●,○○●●,⊙●○△。 10.如梦令 ⊙●⊙○⊙▲,⊙●⊙○⊙▲。⊙●●○○,⊙●⊙○⊙▲。 ○▲,○▲(叠),⊙●⊙○⊙▲。 11.阮郎归 ⊙○⊙●●○△,⊙○○●△。⊙○⊙●●○△,●○○●△。 ○●●,●○○,⊙○○●△。⊙○⊙●●○△,●○○●△。 12.瑞鹤仙(格二) ⊙○○●▲。●⊙●○○,⊙○○▲。○○●○▲。●○○○●,⊙○○▲。○○●▲,●⊙●、○○●▲。●○○、⊙●○○,⊙●●○○▲。 ○▲。⊙○○●,●●○○,●○○▲。⊙○⊙▲,○○●●○▲。●●○○●●,○●○○●▲。●○○、●●○○,●○●▲。 13.生查子 ⊙○○●○,⊙●○○▲。⊙●●○○,⊙●○○▲。 ⊙○○●○,⊙●○○▲。⊙●●○○,⊙●○○▲。 14.声声慢 ○○●●,●●○○,○○●●○▲。⊙●⊙○⊙●,⊙○○▲。○○●○⊙●,●●○、●○○▲。●●●,●○○,⊙●⊙○⊙▲。 ⊙●⊙○⊙▲,○●●,⊙⊙●○⊙▲。●●○○,⊙●⊙○⊙▲。○○●○⊙●,●○○、●○○▲。●●●,●●●○●●▲。 15.十六字令 △。●○○●●△。○○●,⊙●●○△。 16.疏影 ○○●▲,●○○●●,⊙●○▲。⊙●○○,⊙●○○,⊙⊙●⊙○▲。

常用词牌名和格律

渔家傲 上片: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下片: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例词 范仲淹〔北宋〕《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沁园春 格律对照词: 陆游《沁园春·孤鹤归飞》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平平(增韵)中仄平平(韵),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交亲零落如云,又岂料如今馀此身。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另,平仄转换、平仄错叶格以不同颜色区分韵部。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格律诗的平仄声律要求解读

格律诗的平仄声律要求 格律诗根据声律上追求的不同一类应是普通的律体,另一类当是“前格律诗”永明体,又称齐梁体、拗体。 普通律体讲究粘对,尽量使用律句,确因表达需要出现拗句原则上要进行相“救”,而拗体则讲究不粘,讲究不对,尽量使用拗句。因次,区别普律与拗体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看是否粘对。粘与不粘,对与不对,代表作者不同的追求。 下面就普通律体的平仄声律要求作如下说明: 一、句内要平仄相间 句内平仄相间,不是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平仄相间,而是以一定的单位相间,这也就决定着句子的意义结构和节奏结构。例如七言句的平仄相间,前四个字要每两个字为一个单位,后三个字可分为5与67相间或56与7相间,在拗句中后三字也可单字相间。 说具体点:如: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身无彩凤双飞翼轻烟散入五侯家 但是在具体写作中,也不要求我们像这样按标准格律来写,我们可遵“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理论(当然这说话不是绝对的,有道理,但说来有毛病)来进行常用格律模式的创作。 如: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可怜九月初三夜一行白鹭上青天 二、联内平仄相对 即要求每联内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对。亦即相反。 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但是实际中一三五不论的情况下,只要做到二、四、六分明即二四六平仄必须相反。如果二四六平仄不相反即为“失对”。“失对”是大毛病,不能违反。 如:郎在溪西妾岸东诗中二四六几字平仄一定是相反的。 双眸寄恨托溪风 平仄不相反的一定是永明体(拗体) 如:昔时无偶去仄平平仄仄(“昔”在过去是入声字作仄) 今春犹独归平平平仄平(“独”在过去是入声字作仄)此句是拗句。

词牌平仄表

词牌格律平仄表 符号:○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词牌录 1.菩萨蛮 ⊙○⊙●○○▲,⊙○⊙●○○▲。⊙●⊙○△,⊙○○●△。 ⊙○○●▲,⊙●⊙○▲。⊙●●○△,⊙○⊙●△。 2.绮罗香 ●●○○,○○●●,⊙●●○○▲。⊙●○○,⊙●●○○▲。●⊙⊙,⊙●○○,●⊙●,⊙○○▲。●○○,●●○○,⊙○⊙●●○▲。 ○○○●●▲。○●○○⊙●,⊙○○▲。⊙●○○,⊙●●○○▲。●⊙⊙,⊙●○○,●⊙●,⊙○○▲。●○○,●●○○,●○○●▲。

3.千秋岁 ⊙○⊙▲,⊙●○○▲。⊙●●,○○▲。⊙○○●●,⊙●○○▲。○⊙●,⊙○⊙●○○▲。 ⊙●○○▲,⊙●○○▲。⊙●●,○○▲。⊙○○●●,⊙●○○▲。○⊙●,⊙○⊙●○○▲。 4.沁园春 ⊙●○○,●●○○,⊙●⊙△。●⊙○⊙●,⊙○⊙●,⊙○⊙●,⊙●○△。⊙●○○,⊙○⊙●,⊙●○○⊙●△。○○●,⊙○○●●,●●○△。 ○○●●○△,●⊙●○○⊙●△。●⊙○⊙●,⊙○⊙●,⊙○⊙●,⊙●○△。⊙●○○,⊙○⊙●,⊙●○○⊙●△。○○●,●○○●●,⊙●○△。 5.清平乐 ○○⊙▲,⊙●○○▲。⊙●⊙○○⊙▲,⊙●⊙○⊙▲。

⊙○⊙●○△,⊙○⊙●○△。⊙●⊙○⊙●,⊙○⊙●○△。 6. 青玉案 ⊙○⊙●○○▲,●⊙●○○▲。⊙●⊙○○●▲。●○○●,●○○▲。⊙●○○▲。 ⊙○⊙●○○▲,⊙●○○●○▲。⊙●⊙○○●▲。●○○●,●○○▲。⊙●○○▲。 7.高阳台(庆春泽) ⊙●○○,○○●●,⊙○⊙●○△。⊙●○○,⊙○⊙●○△。⊙○⊙●○○●,●○○、⊙●○△。●○△,⊙●○○,⊙●○△。 ○○●●○○●,●○○⊙●,⊙●○△。⊙●○○,⊙○⊙●○△。⊙○⊙●○○●, ●○○、⊙●○△。●○△,⊙●○○,⊙●○△。 8.鹊桥仙

律诗的格律

第三章、律诗的格律 第一节律诗之平仄 律诗是针对古体诗而言的,所谓律诗,顾名思义,其创作是有规律的。作为近体诗的一种,它格律严密。本章节主要研究格律诗之“律”。 其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时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而成熟于盛唐时期。 律诗的格律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句、六言句或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其次对诗句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如果仅六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第三是特定的对偶要求。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按照旧时律诗写作的起承转合结构,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都必须是对偶句。排律则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都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或一二两联,或二三两联,或仅二联要求上下句对偶。第四便是声韵格律的严密要求。 以常用的五律、七律为例,首先是押韵,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五律首句多数不押韵,七律首句多数押韵。也有押仄声韵的,有人认为押仄韵的应属古体。其次是声调。古代汉语分平上去入四声。诗歌声律以平声字为一类,以上去入三声字为一类,称"仄声"。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五律仄起式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五律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仄起式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平起式

诗词格律大全

诗词格律大全 目录 (一)概述 (二)平仄 (01)关于近体诗 (02)平仄的基本格式 (03)“对”和“粘”的规则 (04)五言绝句的其他格式 (05)五言律诗 (06)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 (07)格式以外的规则 第一、“一三五不论” 第二、“孤平拗救” 第三、“三四字互救” 第四、“对句相救” (08)简便的公式 (09)非格律的技巧性追求 (10)小律和排律 (三)对仗 (01)律诗的结构 (02)对仗的基本含义 (03)对仗在一首诗中的位置 (04)工对的追求 (05)宽对的必要 (06)“合掌”之忌 (四)诗韵 ………………………………… (01)关于押韵 (02)诗韵和新韵 (03)诗韵的由来和延续 (04)关于平水韵 (05)现代人用诗韵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06)关于邻韵 (07)关于诗韵改革 (五)关于词 (01)词的起源和多种称谓 (02)词的平仄 (03)词的句子长短 (04)词的对仗 (05)词的押韵 (06)词韵

(07)词的一些专门术语 (一)概述 本文的目的,是为想要学习诗词格律的人,提供一条准确而又简捷快速的途径。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绚丽的瑰宝。世世代代的人们热爱它,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的熏陶和历史的启迪。可以说,它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延和民族特性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的。 当代人也普遍喜欢诗词,不少人想从事诗词创作。但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诗貌似律诗,或五言或七言,内容、意境也不错,却不合格律。这是因为不少人对诗词格律不太了解,甚至不知道律诗是要讲平仄的。开国领袖、也是伟大诗人的毛泽东就说过:?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 讲平仄、论格律,这对写诗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束缚。但如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它也会带给你乐趣,一种创造性的乐趣。正如复杂的象棋规则,对喜欢下棋的人来说,既是约束也是乐趣。如果车、马、炮任意走,那就不成其为象棋了。又如,喜欢踢足球的人,自然也都以遵守它的规则为乐。随便踢就没有意思了,没有规则就没有球艺。我们不妨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待格律对诗词创作的约束,掌握诗词格律并不难,只要有兴趣学,只要学习得法。本文试图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尽可能少的文字、方便记忆的表达方式,来讲清诗词格律的全部主要内容。掌握诗词格律,需要了解的东西固然很多,但应着重弄懂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平仄,一是用韵。这两点又是互相联系着的。(二)平仄 诗、词都要讲平仄,现在我们先讲诗律的平仄。

常用词牌名

早期的词调、词牌,和所表达的内容是比较一致的,但后来词牌渐渐只是代表词调,也就是说词牌只表示词的长短节奏、音乐声韵形式,与内容关系渐远。但这并不是说,不管写什内容,都可以任意选用词调。 其实哪些词调,适合于抒发表达哪方面的情感,还是有一个较为约定俗成的规则。比如《满江红》、《沁园春》、《六州歌头》等词调,就比较适宜表达激昂慷慨的情感,像岳飞的《满江红》、刘过的《沁园春》、贺铸的《六州歌头》就是很明显的例子。 而像《满庭芳》、《一剪梅》等词调,就比较适合表现细腻伤惋的情思。所以选用词调,不要太随意,尤其不能望文生义。如有人填《贺新郎》词去恭喜别人新婚,用《千秋岁》词去祝贺老人的生日,懂词的人一看就会好笑。因《贺新郎》多用以抒写苍凉慷慨之情,《千秋岁》则多写忧郁悲伤的情绪。又如史达祖的《寿楼春》词,只看词牌名,会以为是喜庆的词,但实际是抒发悼亡情感,声情低抑,全作凄音。假如用来填贺寿词,那就大误了。 1.压抑凄凉类: 《河傅》悲切。 《金人捧露盘》苍凉激楚。 《釵头凤》声情凄紧。 《祝英台近》宛转凄抑。 《剑器近》低徊掩抑。 《西吴曲》苍凉激楚。 《雨霖铃》缠绵哀怨。 《摸鱼儿》苍凉郁勃。 《菩萨蛮》紧促转低沉。 《天仙子》伤春伤别,情急调苦。

《蝶恋花》、《青玉案》是达幽咽情调。 《卜算子》婉曲哀怨而略带几分激切。 《南乡子》适宜抒写缠绵低抑情调。 《忆旧游》、《高阳台》忧婉凄抑。 《阮郎归》情急凄苦,凄婉欲绝。 《生查子》比较谐婉、怨抑。 《一斛珠》婉转凄抑,不宜表达壮烈豪迈之志。 《风入松》轻柔婉转、掩抑低徊,适宜表达和婉情调。 《忆旧游》、《扬州慢》、《高阳台》音调缠绵,适宜表达凄抑情调。 《何满子》哀歌愤懑,悲凉凄怨的哀曲,“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寿楼春》凄音哀乐,抑郁悲哀,原是悼亡之作,宜寄托哀思。不可顾名思义用来祝寿。 《千秋岁》凄凉幽怨、声情幽咽,宜表达悲伤感抑之情,绝不能祝寿喜庆。 《凄凉犯》、《惜分飞》不宜用于祝贺之词。这种词牌与内容相符合的只是少数。 2.缠绵婉转类: 《洞仙歌》音节舒徐。 《调笑令》多演唱故事。 《最高楼》轻松流美。 《鹊桥仙》多用于男女相会。 《一剪梅》等细腻轻杨的词调。

【中华仄韵格律诗平仄谱】

中华仄韵格律诗平仄谱□陈宗显 传统观点,格律诗应为平韵。也就是韵脚为一声(阴平)或二声(阳平),而且有一套平仄谱。凡离谱的诗,今人出于对那些著名诗人的尊敬,又多归纳为十几种变体律诗,而予以合法化。对于仄韵诗,有很多人,干脆不承认这是律诗,统纳入古风。 汉语中,仄声字比平声字还多,将这么多仄韵字统统打入另册,不予作格律诗韵,一是可惜,二是不公平。平韵是为律诗,仄韵不成其为律诗,实在没有客观公道的理由。有人说平声字发音长,那上声字比平声字短吗?况且,在比如词、曲、二人转等一些文学、文艺作品中,已经广泛使用仄韵,有的还平仄韵混用。 从古到今,押仄韵的绝句律诗层出不穷,而且不乏好诗佳句。但是,仄韵诗失对、失粘、违律的较多,好像没“谱”。为了加以规范,亦然按平韵律诗的平仄格谱“推导法”,推导出仄韵格律诗的16个格谱,并理顺如下: (一)首句不入韵格谱(8 种) 一.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对);仄仄仄平平(粘*),平平平仄仄(对)。【平起平收五绝】 (* 注:粘,就是本句与上句在平仄相同的基础上,将倒数第1、第3两字的平仄对调) 将一的1、2句和3、4句对调就变成—— 二.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平(粘),仄仄平平仄(对)。【仄起平收五绝】 将一.二的五言四句,加倍,即变成五律三和四 三.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起平收五律】 四.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起平收五律】 以上一、二、三、四的句首,平平前加仄仄,仄仄前加平平,即成如下 4 首平仄谱—— 五.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平收七绝】

平仄韵律

平仄韵律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 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不想太过受限于平仄的其实知道这些就够了,但如果像我一样的考据癖……你就只能把平水韵背下来了,因为古今很多字音真的是不同的。 接下来是韵律。 谈到诗词的韵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 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 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这三个方面都来自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就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 在诗词写作特别是格律诗写作时平仄、对偶和押韵运用的好,运用的自然,可以使诗作增强音乐感,呈现韵律美;运用的不好,用得过多过滥,就会给人以生拼硬凑之感,甚至以文害义,六朝到初唐的骈体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这是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词牌格律大全(下)

平仄有声词牌韵律大全(下) 忆秦娥,词牌名 亦称《秦楼月》、《碧云深》、《双荷叶》。 双调四十六字,前后阕各三仄韵,一叠韵,均须押入声字,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叠三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叠三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清平乐,词牌名 亦称《清平乐令》、《醉东风》。 双调四十六字,前阕四仄韵,后阕三平韵,平仄换韵。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更漏子,词牌名 双调四十六字,前阕两仄韵、两平韵,后阕三仄韵,两平韵,换韵方式“甲乙丙丁”。前后阕一二句、四五句要用对仗。 词牌格式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南歌子,词牌名 亦称《春宵曲》、《水晶帘》、《碧窗梦》、《十爱词》、《南柯子》、《望秦川》、《风蝶令》。

本调五十二字,前后阕相同。两阕末句均九字,句法上二下七,与《相见欢》末句相同。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秦观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醉花阴,词牌名 双调五十二字,前后阕各三仄韵,一韵到底。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近体诗的平仄规律规则

【近体诗平仄规则】 -------------------------------------------------------------------------------- 〖简介〗 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分辨一首诗是古风还是近体诗,最主要的标志就是该诗是否区分平仄。我们对平仄的要求可以不如古人那么严格,但不能完全丢弃。 -------------------------------------------------------------------------------- 〖规则〗 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主要又三条: 1、同句交替: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则依此类推。是为组句规则。 2、上下句相对: 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 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何谓上下联? 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例如: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 城春草木深。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平平平仄仄,

恨别鸟惊心。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仄仄平平仄, 家书抵万金。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平平平仄仄, 浑欲不胜簪。仄仄仄平平。 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排列规则。平白了这三个规则,一首诗的平仄格式就很容易推算出来了。也许你一时还难以明白,那就先别理这些,西风已经将常见的集中格式排列出来放在下面供您直接套用即可。 另外,如果你已经能分辨平仄,会发现上面所列的平仄格式与例子中的平仄不完全符合,在仔细看看,原来粗体字的位置的平仄有所出入,如第三句“感时花溅泪”,按规则应为“平平平仄仄”,但首字“感”是个仄声字,这不是没有依照格律吗?不是的,这里涉及了近体诗的另一个重要规则: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正如例子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那么第五个字(七言的第七个字)呢?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至此,近体诗的格律规则基本已经讲完,下面归纳出集中最常见的格式供大家创作时参考。 传统标记平仄的方式很多,根据实践,我采用下面这种平仄标记法来标明每种格式的平仄,这种方法在古籍中最常见,十分简洁易记。 标记方法:应该押韵的位置用“红色”表示。 -------------------------------------------------------------------------------- 〖五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