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PASCO实验报告

PASCO实验报告

PASCO实验报告
PASCO实验报告

pasco物理实验报告(基础实验六)

学号:姓名: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原理及过程简述:

四、实验数据(含原始数据截图)及误差计算:

五:实验结果表达及误差讨论:篇二:pasco物理实验报告(基础实验一) pasco物理实验报告(基础实验一)

学号:姓名: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原理及过程简述:

四、实验数据(含原始数据截图)及误差计算:

五:实验结果表达及误差讨论:篇三:pasco物理实验报告(基础实验一rc电路) pasco物理实验报告(基础实验一)

实验名称:

一、实验目的

研究充电过程中电容器上电压的变化和测量rc电路时间常数

二、实验仪器:

计算机

100欧母电阻

接口,

330uf电容

功率放大器

香蕉插头连线

电子学实验线路板

三、实验原理

在充电过程中,电容器电量随时间变化为:q=q0(1-e-t/a) 其中划时间常数(a=rc,r是电阻,c电容)。电量到q0/2的时间称半衰周期,它和时间

常数关系为:t1/2=aln 2

四、实验内容

1、计算机设置

(1)连接计算机和接口,接通电源

(2)分别连接电压传感器和模拟通道a,功率放大器和模拟通道b,接通电源

(3)设置采样频率为1000hz,停止条件为4秒

(4)设置信号发生器,使它能输出0.4hz,4.00v放波信号,输出为自动。

(5)设定图形显示窗口垂直轴显示范围为0-5v水平轴显示范围为0-4秒

2、仪器设置

在电子学实验线路板上选择合适部件按图2连接,接通电源

3、记录数据

t=1.1820-1.15826

4、数据分析

(1)点击自动改变比例按扭,使图形显示匹配数据。

(2)点击放大镜按扭,利用鼠标拖出电压上升区域。

(3)利用t1/2=aln 2计算电容器电容。

c=t/(100*lg(2.0))=3.42*10e-4f=342uf 5、实验误差计算

?=(1-342-330

330)?100% ?96.4%

五、误差分析

1、仪器本身精度有限给实验带来误差

2、操作仪器不规范可能给实验带来误差

3、存在约等取值给实验带来误差篇四:基于pasco系统的分光计实验报告

基于pasco系统的分光计实验报告

本实验主要目的是将复色光分解成光谱并对各谱线对应的光波波长进行计算分析。在分

光计测量原理上用pasco系统的分光计仪器以及与datastudio软件的配套使用,对光谱进行

分析和计算来得到光波波长。实验中用到分光计、光栅和汞灯及氖灯,以汞灯和氖灯能发出

波长不连续的可见光,其光栅光谱会出现与各波长相应的线状光谱来求解原子的一级谱线的

波长。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光谱基本知识,测量方法及基础应用;(2)熟悉pasco系统与datastudio

的操作;(3)了解原子的光谱并求解单色光波长。二、实验仪器

光栅分光计系统、实验基台和支杆、汞灯及氖灯、光传感器与转动传感器、科学工作接

口500或750接口、datastudio软件系统。

图1 pasco分光计仪器搭建结构

三、实验原理

使用光栅分光光度计测量汞及氖气原子的光谱随角度变化的相对光强分布,根据衍射角,

利用光栅衍射方程计算各单色光波长。并与理论光谱线的波长进行比较。

当光线通过一衍射光栅发生多重衍射后形成衍射图谱。根据光栅衍射理论,各级谱线的

位置可由下光栅方程式决定:

dsin??k? (k =0,±1,±2,……)(1)

其中?为单色光波长,k是光谱级数,d是光栅常数。

理论上,黄光波长:622~577nm,绿光波长:577~492nm,蓝光波长:492~455nm,紫光波

长:455~390nm。四、实验步骤

1.将光源换上,调整分光光度计。

2. 从中央主级大的一侧开始扫描,非常缓慢地穿过中央主极大及第一级光谱,将第一级

光谱各个颜色的单色光收集完全。

3. 利用datastudio软件,标记的各个颜色单色光对应的谱线的峰值,并标记出第一级

光谱各个单色光之间的角度差。

4. 根据这些角度,通过光栅方程确定单色光的波长。五、实验数据 1. 汞灯

汞灯的发射光谱如下所示

图2 汞灯发射光谱

从中间可以看到k??1时的光谱是以中央主极大对称的。

分析数据,带入光栅常数d=2395nm可以得到如下数据表,并与标准比较:

表1 汞灯第一级衍射光波波长

表2 测量波长值与标准波长值

2. 氖灯

氖灯的发射光谱如下所示:

图3氖灯发射光谱

这张氖灯光谱图与汞灯光谱图分布类似,k??1时的光谱也是以中央主极大对称的,但是

光强分辨没有汞灯的明显。

分析数据,带入光栅常数d=2395nm,可以得到表3,并与标准值对比:

表3 氖灯第一级衍射光波波长

表4 测量波长值与标准波长值

六、实验结论与分析 1. 结论

(1)特征谱线是以中央主极大对称的。

(2)hg特征谱线波长分别为黄2光:580.0nm,绿光:546.5nm,蓝光:434.7nm,紫光:

402.6nm。ne特征谱线波长分别为一条红外光:877.9nm,橙光:641.6nm。测量值与标准值

之间的误差很小,说明测量用pasco记录的数据还是很精准的。 2. 误差分析

(1)有外界光线干扰。

(2)取样频率不是非常高或是转动采集数据时稍快了些。(3)计算时数据取舍造成的

误差。 3. 建议

(1)尽量避免外界光线干扰实验测量。(2)转动采集数据时尽量转慢一点。

七、思考题

1. 简述光谱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

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

光谱分析法开创了化学和分析化学的新纪元,不少化学元素通过光谱分析发现。已广泛地用

于地质、冶金、石油、化工、农业、医药、生物化学、环境保护等许多方面。光谱分析法是

常用的灵敏、快速、准确的近代仪器分析方法之一。

2. 本实验中的误差来源以及消除的具体途径

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来源于外界光的干扰。消除途径是尽量在测量保持测量环境的黑暗。

篇五:pasco物理实验报告(基础实验三质点转动惯量) pasco物理实验报告(基础实验三)

学号:姓名:实验名称:质点

的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找到质点的转动惯量的实验值,并验证这些值与相应的计算出的理论

值的差别。二、实验仪器:

灵敏滑轮,砝码和挂钩,转动平台,质点(金属块),“a”形底座,电子天平,灵敏滑轮

光门,电脑。三、实验原理

理论上,质点的转动惯量为

2

i=mr,(1)

式(1)中m是质量,r是质点离转轴的距离。

为了从实验上确定转动惯量,施加一个已知的力在物体上,测量产生的角加

速度。因为:

??i?, 或 i?? (2)

?

这里?是角加速度,它等于a/r,?是绳子上挂着的物体产生得力矩,是整个装置转动的

基础。力矩?表达式为:

??rt (3)

这里 r是绳子所绕的圆柱的半径,t是装置转动时绳子的张力。对悬挂的物体m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f?mg?t?ma (4)

由(6-3-4)得绳子张力为:

t?m(g?a) (5)

因此知道物体m的线加速度,就可得到力矩和角加速度,计算出质点的转动惯量。

五、实验操作

1.方形质点放在转动平台的导轨上任意半径处。

2.把灵敏滑轮及支架装在a形底座上,用绳子把它连在轴上,再接着连到计算机上。

3.把灵敏滑轮光门装在底座上,调节光门的位置使它能够跨在中心转轴的滑轮上方,并

连到计算机上去。

4.运行灵敏滑轮记时程序。【实验数据记录】

1.测量质点的转动惯量理论值

(1)用电子天平称出方形质点质量m, 并记在表6-1中。(2)测量转轴到质心的距离

并记到表6-1中。

2.实验方法测量转动惯量

1)考虑摩擦

理论上求转动惯量的实验中不包括摩擦力,在实验中要补偿摩擦力,则需找出绳子末端

应加放质量为多少的物块来克服动摩擦,并使物块匀速下落。这个“摩擦质量”将被从用于

加速装置的总质量中减去。为了找到克服动摩擦所需的质量,把小质量的物体吊在滑轮的线

上,运行灵敏滑轮记时程序,把线绕在中心轴的滑轮上,把线放在灵敏滑轮上,点击“rec”,

让物体从桌上落到地上,在物体落地之前点击“stop”,在位移-时间的图中,斜率为常数,

即物体是匀速下落的。

质点与装置:

只有质点:

2)确定质点和装置的加速度: 第一步:为了找到加速度,把大约50g的物体放在滑轮上,运行灵敏滑轮记时程序,把

线绕在中心轴的滑轮上,点击“rec”,让物体从桌上落到地上,在物体落地之前点击“stop”。

第二步:作出速度-时间关系曲线图,图上显示的斜率就是加速度。表

3)测量半径

用测径器测量绳子所绕的圆柱的直径,记算出半径。把半径记在表6-2中。 4)实验测

量只有装置时的加速度: 因为在测量装置和质点的加速度中,装置和质点一起转动,必须确定装置本身的加速度

和转动惯量,从总的转动惯量中减去装置的转动惯量就得到质点的转

动惯量。为此,把质点从转动装置中拿走,只有装置时重复实验“确定装置和质点的加

速度”的步骤。

注意:这只需更少的摩擦质量克服动摩擦力,在“确定装置和质点的加速度”的步骤中

仅需放20g的质量在滑轮上。把数据记在表6-2中。【实验数据处理】

把以下计算的结果记在表6-3中。

1. 从用于加速装置的悬挂物体中减去摩擦质量,把所得到的质量用于方程中。

2. 计算装置和质点在一起的转动惯量的实验值。

3. 计算只有装置时的转动惯量。

4.从装置和质点的总转动惯量中减去装置的转动惯量就得到质点的转动惯量。

【实验数据分析】

分析实验值和理论值的相对误差。

1. 测量摩擦质,绳子缠绕圆柱时选择的半径不是最合适的,造成绳子与滑轮的凹槽有一定角度,观看物体做匀速运动时会产生误差。

2. 进行数据处理时,计算由于四舍五入会产生误差。

3. 游标卡尺读数时会产生误差。

4. 仪器本身存在一定的误差。

5. 平衡摩擦力不够。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滕州市辰龙希望小学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馒头发霉了》 实验名称: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1 选做 实验目的: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实验材料:每组准备:放大镜、烧杯、吸管、小刀、水、塑料袋、馒 头 实验步骤: 1.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2.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量的水,使馒头保持湿润,另一袋不滴水,使馒头保持干燥,将两袋馒头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实验结论: 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而放在冰箱里的馒头和不滴水的馒头却经过较长的时间才长出霉菌。 实验分析: 因为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份,所以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 六年级上册第二课《馒头发霉了》 实验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2 选做

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器材:四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塑料袋 实验步骤: 1选4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 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或其他温度较高的地方),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分析:馒头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最容易发霉。 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蜡烛的变化》 实验名称: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1 必做 实验目的:点燃蜡烛,将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看是否会产生新物质。 实验类型:演示 实验材料: 每组准备: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过程: 1 .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教科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放大镜下的发现 学校:实验时间: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电脑 放大镜2只【3X、5X 各一】 /每组 实验原理: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3、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 实验现象: 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 实验结果: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特点 学校:实验时间: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 猜测: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有较大差异。 实验步骤: 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 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 实验现象: 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实验结果: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时间: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器材: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可以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 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实验现象:同一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一定的。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算出了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数电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六

实验一 TTL与非门的参数测试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基本逻辑门电路进行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通过实验,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二、实验原理 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所谓组合逻辑电路分析,即通过分析电路,说明电路的逻辑。 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从电路的输入到输出,根据逻辑符号的功能逐级列出逻辑函数表达式,最好得到表示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的逻辑函数式。然后利用卡诺图或公式化简法将得到的函数化简或变换,是逻辑关系简单明了。为了使电路的逻辑功能更加直观,有时还可以把逻辑函数式转化为真值表的形式。 2.逻辑组合电路的设计: 根据给出的实际逻辑问题,求出实现这一逻辑功能的最简单电路,陈伟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3.SSI设计:设计步骤如下: ①逻辑抽象;分析时间的因果关系,确定输入和输出变量。 ②定义逻辑状态的含义:以二值逻辑0、1表示两种状态。 ③列出真值表 ④写出逻辑表达式,并进行化简,根据选定器件进行转换。 ⑤画出逻辑电路的连接图。 ⑥实验仿真,结果验证。 三、实验仪器及器件 数字万用表1台

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四、实验内容 1.设计5421BCD 码转换为8421BCD 码(用双输入端与非门实现)。 四位自然二进制码 5421BCD码 B3 B2 B1 B0 D3 D2 D1 D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1 0 0 0 1 0 0 0 1 1 0 0 1 1 0 1 0 0 0 1 0 0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0 1 1 0 0 1 1 1 0 1 1 1 1 0 0 0 1 0 1 1 1 0 0 1 1 1 1 0 1 0 伪码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根据5421BCD 码与8421BCD 码真值表可得 2.设A 、B 、C 、D 代表四位二进制变量,函数X=8A-4B+2C+D ,试设计一个组合逻辑电路,判断当函数值介于4

实验六-实验报告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六、视图和图表的定义及使用实验 姓名胡艺敏学号38 系别 女 数计学院 班 级 11计科师 范 主讲教师江凤莲指导教师江凤莲实验日期2013 4-27 专 业 计算机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同组实验者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掌握利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的视图创建向导和图表创建向导建立视图表和关系图(图表),加深对视图和图表概念的理解,了解视图和图表的作用。 二、实验要求 1)调出创建视图向导,在图书-读者库中按下列T-SQL描述创建读者视图。 CREATE VIEW 读者_VIEW AS SELECT 图书.*,借阅.* FROM 图书,借阅,读者 WHERE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AND借阅.读者编号=读者.编号; 2)调出向导,按T-SQL描述创建借阅_计算机图书视图。 CREATE VIEW 借阅_计算机图书 AS SELECT 图书.*,借阅.* FROM 图书,借阅 WHERE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AND图书.类别=‘计算机’ 3)调出创建图表向导,完成在图书_读者数据库中建立图书_借阅图表的操作。要求该图表包括图书和借阅两个表,通过“图书.书号=借阅.书号”外码与被参照表之间的关联。 4)查看以上视图和图表的属性,并修改到正确为止。 三、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 四、实验环境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五、实验内容: (1)实验代码(可加附页): (1)基本操作实验 1)查看图书-读者库结构信息,根据给定的T-SQL语句确定视图结构信息,如表10所示。 表10 视图结构信息 序号视图名 数据库 名 相关表名列定义元组定义 1 读者_VIEW 图书-读 者 图书,借阅, 读者 图书.*, 借阅.*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 AND 借阅.读者编号=读者. 编号 2 借阅_计算 机图书 图书-读 者 图书,借阅 图书.*, 借阅.*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 AND图书.类别='计算机' 2)查看图书-读者库结构信息,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图表结构信息,如表11所示。 表11 图表结构信息 图表名数据库名主表名参照表 名 关联定义 读者_VIEW 图书-读 者 借阅图书图书.书号=借阅.书号 (2)实验结果(可加附页):

实验报告六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数据库事务及并发控制 班级名称: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2015年5月10日

一、实验目的: 事务处理及其并发控制是所有数据库产品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提供数据一致性和可恢复性的重要保障,事务处理方式的不同会导致数据库性能和功能上的巨大差异,熟练掌握数据库事务处理和并发控制的基本原理对于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帮助。 1). 通过试验,加深学生对事务的基本概念理解语掌握; 2). 通过试验,加深学生对并发控制的基本概念理解,认识不正确的并发控制所带来的危害; 3). 通过试验,加深学生对锁的基本概念的掌握与理解,认识锁带来的问题; 二、实验内容: 1、内容:事务的控制 2、内容:事务的隔离级别试验 3、内容:锁的模拟 三、实验步骤: 1、SQL Server 事务模式 (1)自提交事务模式(SQL Server 默认模式):建立一个查询后,分别运行多条插入、修改与删除语句,观察表中数据的变化 select*from SC1 insert into sc1(sno,cno,grade)values ('2011108001','C002', 74) insert into SC1(SNO,CNO,GRADE)values('2011108011','C003',72) insert into sc1(sno,cno,grade)values ('2011108009','C004', 89) select*from SC1 update SC1set CNO='C001'where SNO='2011108001' select*from SC1 delete from SC1where SNO='2011108011' select*from SC1 (2)隐式事务模式:设置SQL Server为隐式事务模式,分别运行多条插入、修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通知单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

六年级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一) 实验时间年月日 实验名称制作化石模型六年级()班第()组指导教师 实验目的:了解化石也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器材:有关工具、黏土、贝壳、骨头或树叶。 实验步骤: 1、将黏土擀平。 2、将贝壳、骨头或树叶放在心上黏土上,用手把它压进去,留下印迹后取出。 3、把印有印迹的黏土模型晾干。 实验结论: 化石是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生物的残骸或遗迹。 实验报告单(二) 实验名称仙人掌耐旱原因实验 实验时间班级小组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生物是不断进化的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生物的形态是其适应所处生活环境的结果 3、使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会对生物产生影响,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实验器材: 三张纸巾、一张蜡纸、一杯水、一块儿塑料布 实验步骤: 1、把三张纸巾充分浸湿,一张平铺,一张卷起来,一张用蜡纸包起来,都放在塑料布上放在窗台前 2、一小时后检查三张纸巾的干湿程度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是,平铺的最干,蜡纸包的最湿,结论是,仙人掌上的蜡质层既减少了水分的蒸发,又能很好的储存水分 实验报告单(三) 实验时间年月日 实验名称:制作“火箭”及其“发射器” 六年级()班第()组指导教师 实验目的 探究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实验器材吸管、剪刀、胶带、记号笔、橡皮筋若干、米尺、纸筒 实验步骤 1.制作吸管火箭 按书中步骤与要求,制作一个吸管火箭模型。注意不要剪到手,不要乱扔剩余的吸管。 2.制作发射器 (1)、按书中步骤与要求制作一个简易的发射器。 (2)、将吸管火箭模型放到发射器上,在吸管下端标记0刻度,然后往下拉吸管火箭,用记号笔在吸管上以厘米为单位依次标上刻度。

会计电算化实验报告六

南国商学院本科实验报告专用纸 课程名称会计电算化成绩评定 实验项目名称财务报表编制指导教师丘晓平 实验项目编号实验六实验项目类型综合实验地点实验楼学生姓名小仙女学号1000000000 系会计学专业注会 实验时间2017 年 4 月17 日上午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理解报表编制的原理及流程。 2、掌握报表格式定义、公式定义的操作方法;掌握报表单元公式的用法。 3、掌握报表数据处理、表页管理及图表功能等操作。 4、掌握如何利用报表模板生成一张报表。 二.实验原理和主要内容: 1、自定义一张报表 2、利用报表模板生成报表 三.实验步骤: 以“张三”的主管身份进入企业平台。执行“业务”→“财务会计”→“UFO报表”命令,进入“UFO报表”系统窗口。在“UFO报表”系统窗口中执行“文件”→“新建”,进入报表系统窗口。 1、生成2016年2月的资产负债表 2、按照下面的报表格式编制并生成该报表 货币资金表 制表人: 说明: 表头: 标题“货币资金表”设置为“黑体、14号、居中”。 编制单位行设置为“楷体、12号”。 年、月、日设为关键字。 表体: 表体中文字设置为“楷体、12号、加粗、居中”。 表尾: “制表人:”设置为“楷体、12号、右对齐”。 报表公式: 现金期初数:C4= QC(“1001”,月)

现金期末数:D4= QM(“1001”,月) 银行存款期初数:C5= QC(“1002”,月) 银行存款期末数:D5= QM(“1002”,月) 期初数合计:C6=C4+C5 期末数合计:D6=D4+D5 3. 按照下面的报表格式编制并生成该报表 管理费用明细表 四.实验结果: 掌握了在用友U8环境中怎么样创建新表,进行报表格式设计,报表公式设计,生成报表,会计报表舍位操作。 五.实验体会: (一)填空: 1、用友报表系统中,当建立一个新表时,所有的单元均为(数值)型。 2、用友报表系统中,调整报表行高、列宽的单位是(毫米)。 3、用友报表系统中,输入关键字的值必须在(数据)状态下进行。 4、用友报表系统中,公式QM(“1001”,月)的含义是(取101科目的本月期末余额)。 5、用友报表系统中,保存报表的默认扩展名是( REP )。 (二)判断: 1、用友报表系统中,增加表页是在数据状态下进行的。(√) 2、用友报表系统中,数值单元的内容只能通过计算公式计算生成。(×) 3、用友报表系统中,一张报表最多可容纳99,999张表页,一个报表中的所有表页具有相同的格式,但其中的数据不同。(√) 4、用友报表系统中,每张报表只能定义一个关键字。(×) 5、用友报表系统中,自总账取数的公式可以称之为账务函数。(√) (三)简答: 1、报表的状态有哪两种?不同状态下所进行的操作是什么? 答:报表的状态有格式状态和数据状态两种。在报表格式状态下可以进行有关格式设计的操作,如表尺寸、行高列宽、单元属性、单元风格、组合单元、关键字及定义报表的单元公式、审核公式及舍位平衡公式。在报表的数据状态下管理报表的数据,如输入数据、增加或删除表页、审核、舍位平衡、制作图形、汇总、合并报表等。 2、什么是关键字?可以设置哪些种关键字?资产负债表通常设置什么关键字? 答:关键字是游离于单元之外的特殊数据单元,可以唯一标志一个表页,用于在大量表页中快速定位表页。可以设置六种关键字,即单位名称,单位编号,年,季,月,日。资产负债表通常设置单位名称,年,月,日作为关键字。

实验报告6答案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六: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学期:2009-2010学年上学期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二维数组的定义及初始化 2、掌握数组元素的输入、输出及引用方法 3、掌握使用循环对数组元素进行访问 4、掌握一、二维数组的简单应用 二、知识要点 1、一、二维数组的定义与赋值(初始化、循环键盘输入) 2、访问数组元素(下标的正确使用) 3、数组的典型应用(复制、求和、统计某种元素个数、求数组中的最大/最小值、 元素的查找与排序) 三、实验预习 (要求做实验前完成) 1、定义一个有四个元素的float 型数组: 2、定义一个具有五个元素的整型数组并将其初始化为{1,2,3,4,5} 3、要用循环从键盘输入整型数组s 的元素值(共6个),应该使用语句: 4、交换数组元素d[2]和d[4],使用语句: 5、语句for(k=0;k<3;k++) x[2][k] = 0; 将把哪些元素变为0? 四、实验内容 (要求提供:① 算法描述或流程图 ② 源程序 ) 1、已知一个数组有10个元素,值分别是3,6,8,4,5,66,80,72,69,70。 编程,将数组元素逆置后输出。(提示:第一个与最后一个交换位置,第二个与倒数第二个交换位置,……) 2、编程序求Fibonacci 数列的前30项,Fibonacci 数列的定义为: ?????>+===--)2()2(1)1(121 n f f n n f n n n 要求将数列存放在数组中,并按每行5个数的格式输出该数列。 3、输入一个4行4列的二维数组,统计偶数的个数,并输出所有小于5的数。 4、已知一个二维数组:{{14,26,18,17},{24,37,21,8},{19,31,22,16},{7,19,14,26}}, 编程,输出该二维数组的最小元素的行下标与列下标。 五、实验结果(要求写出运行界面及输出的运行结果) 六、实验小结

实验六 一维数组实验报告

*** 软件类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学号: 姓名: 班级: 指导教师: 开课学期: 学院: ***教务处

⑷一维数组排序。 四、实验过程及内容:(运行结果请抓图到对应题目的下方) 1. 先分析以下程序,写出运行结果,再上机检验。 2.程序填空题。下面程序的功能是9个评委给某个参赛选手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求该参赛选手的平均分。填空完成程序。

实验结果: 3. 程序填空题。有数列1,1,2,4,7,13,24…,该数列的规律是从第4项起,每项是它的前三项之和。下列程序的功能是将该数列的前30项存放在一维数组中,输出时每行输出5个数。填空完成程序。 实验结果: 4. 程序改错题。下面程序的功能是将数组中的数按从大到小排序后输出。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实验结果: 5. 程序改错题。某公司从用公用电话传递数据,数据是四位的整数,在传递过程中需要加密,加密规则为每位数字都加上5,然后用和除以10的余数代替该数字,再将第一位和第四位交换,第二位和第三位交换。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实验结果: 6. 小楚参加了一个研究生考试培训班,共30次课,由于路途较远,每次都是打车去上课,来回的车费分别存储在数组a和b中,其中-1表示未去上课。 编程计算小楚参加培训班共打车花费多少钱?(要求保留1位小数,用循环实现) 输出结果的形式为: s=1234.5 a数组和b数组定义如下: double a[30]={31.0,32.0,30.3,32.8,30.5,30.6,31.0,32.8,-1,31.8,31.9,31.5,32.3,32.3,31.8,32.5 ,31.5,30.3,30.4,32.5,30.2,30.2,30.7,32.1,32.1,31.4,31.9,31.9,-1,30.5}; double b[30]={30.2,30.2,30.3,31.6,32.7,31.5,30.4,32.4,-1,31.0,31.8,32.1,31.6,31.4,32.4,32.1 , 32.5,32.3,32.5,31.4,31.2,30.3,32.3,30.7,31.3,30.2,31.1,30.5,-1,31.9}; 五、实验小结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作者: 项蔺川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材、药品: 放大镜、水、小字体的书、昆虫各种小晶体(盐、糖等) 实验方法和步骤: 1、认识放镜的构造,了解放大镜的应用。 2、用放大镜看书、报纸等(自己的发现) 3、了解其它有方大功能的物体,水滴放大镜。 4、用放大镜观察昆虫,了解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5、用方、放大镜观察晶体。(盐、 白糖) 实验结论: 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物体比实际的大得多。实验评价: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 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 套 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 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 而是一节一节的; 2、苍蝇的眼: 发现不是一个, 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蝴蝶的鳞片: 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蟋蟀的外壳: 光滑的外壳上, 还有许多“小刺”; 5、苍蝇的脚: 脚的底端有“吸盘” ,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结论: 我认为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美丽的晶体 实验名称: 美丽的晶体 实验器材:药品: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放大镜、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肉眼观察食盐、 白糖、碱面、味精。 2、再用放大镜观察食盐、 白糖、碱面、味精。实验结论: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它们都很有规则。 实验评价:

日期: 年月日 制作晶体 实验名称:制作晶体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 食盐20 克、白糖20 克、碱面20 克、味精20 克、滴管4 支、玻璃片 4 片、100ml 烧杯 4 只我的猜测: 小颗粒的晶体形状和大颗粒的形状应该是相同的 步骤: 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

实验六 实验报告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实用技术实验任课教师:包崇明 姓名:匿名学号:2013…….专业:软件工程成绩: 实验6 数据库完整性 实验6-1 完整性约束 1、在学生表上面创建下列CHECK约束 【注】:因为学生表已经存在,所以这里使用添加check约束的方法实现: (1)创建入学日期约束“Enter_University_date_rule”,假定该学校于1923年4月30日创建。要求:入学日期必须大于等于学校创建日期,并且小于等于当前日期 测试语句: 结果(添加的check约束起作用了),如图: (2)创建学生年龄约束“Age_rule”。要求:学生年龄必须在15~30岁之间 测试语句 结果(添加”Age_rule”成功,并且年龄为’2015/4/27’没有违反”Enter_University_date_rule” 约束,进一步说明了(1)中的check约束添加成功,如图:

【注】:考虑到时间关系,下面的部分解答中将会省略测试约束的步骤。 (3)创建学生性别约束“Sex_rule”。要求:性别只能为“男”或“女” (4)创建学生成绩约束“Score_rule”。要求:学生成绩只能在0~100之间 (5)用图形方法查看学生成绩约束“Score_rule”,截图为: 2、删除约束Enter_University_date_rule 测试语句: 结果:(更新成功)

3、创建声明式默认约束:在创建表的过程中创建默认约束 (1)创建表“default_example”,表中包含字段pid、name、sex、age。要求设定sex的默认值为“男”、age的默认值为18。 创建default_example表语句: 采用SQL语句进行插入元祖: 执行结果为:(默认值起作用了!!) (2)插入一条编号为100 的记录,执行结果为: (3)修改默认值 一般先删除老的默认约束,再新建一个默认约束方法如下: 删除约束:alter TABLE default_example drop 约束名 新建默认约束:alter TABLE default_example add constraint df_age default(20) for age ①删除老的默认约束:

实验六的实验报告

实验六、地形分析-----TIN及DEM的生成及应用(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DEM是对地形地貌的一种离散的数字表达,是对地面特性进行空间描述的一种数字方法、途径,它的应用可遍及整个地学领域。通过对本次实习的学习,我们应: a)加深对TIN建立过程的原理、方法的认识; b)熟练掌握ArcGIS中建立DEM、TIN的技术方法。 c)掌握根据DEM或TIN 计算坡度、坡向的方法。 d)结合实际,掌握应用DEM解决地学空间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准备 软件准备:ArcGIS Desktop 9.x ---ArcMap(3D分析模块) 实验数据:矢量图层:高程点Elevpt_Clip.shp,高程Elev_Clip.shp,边界Boundary.shp,洱海Erhai.shp (ex7.rar)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1. TIN 及DEM 生成 1.1由高程点、等高线矢量数据生成TIN转为DEM 在ArcMap中新建一个地图文档 (1)添加矢量数据:Elevpt_Clip、Elev_Clip、Boundary、Erhai(同时选中:在点击的同时按 住Shift) (2)激活“3D Analyst”扩展模块(执行菜单命令[工具]>>[扩展],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中 3D分析模块),在工具栏空白区域点右键打开[3D分析] 工具栏 (3)执行工具栏[3D分析]中的菜单命令[3D分析]>>[创建/修改TIN]>>[从要素生成TIN]; (4)在对话框[从要素生成TIN中]中定义每个图层的数据使用方式; 在[从要素生成TIN中]对话框中,在需要参与构造TIN的图层名称前的检查框上打上勾,指定每个图层中的一个字段作为高度源(Height Source),设定三角网特征输入(Input as)方式。可以选定某一个值的字段作为属性信息(可以为None)。在这里指定图层[Erhai] 的参数:[三角网作为:]指定为[硬替换] ,其它图层参数使用默认值即可。

C语言实验六实验报告.doc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理解递归问题基本思想 2.学会编写递归程序,理解递归何时结束。 3、清楚明白结束条件无法满足的递归程序将导致无穷递归的情况发生。 二实验题目 1.计算游戏人员的年龄 有5个人围坐在一起,问第5个人多大了年纪,他说比第4个人大2岁:问第4个人多大年纪。他说比第3个人大2岁;问第3个人多大年纪,他说比第2个人大2岁;问第2个人多大年纪,他说比第1个人大2岁。第1个人说自己10岁,问第5个人多大年纪。 (1)程序源代码: #include unsigned int ComputeAge(unsigned int n); void main () { unsigned int n =5; printf("The 5th person's age is %d\n",ComputeAge(n)); } unsigned int ComputeAge(unsigned int n) { unsigned int age; if (n==1) { age =10; } else { age =ComputeAge(n-1)+2; } return age; }

(2)运行结果 2.计算最大公约数 利用计算最大公约数的三条性质,用递归方法计算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性质1 如果x>y, 则x和y的最大公约数与x-y和y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即 gcd(x,y)=gcd(x-y,y)(x>y) 性质2 如果y>x,则x和y的最大公约数与x和y-x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即 gcd(x,y)=gcd(x,y-x)(x int MaxCommonFactor(int a, int b); void main() { int x,y,z; printf("Please int x, y:"); scanf("%d, %d", &x, &y); z=MaxCommonFactor(x, y); printf("The max common factor = %d\n", z); } int MaxCommonFactor(int a, int b) { if (a<=0 ||b <=0) return -1; if (a == b) { return a; } else if (a>b) { return MaxCommonFactor(a-b, b); } else { return MaxCommonFactor(a, b-a);

实验六视图的定义及使用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六视图的定义及使用实验实验报告实验任务 (一)建立视图(运行并观察结果) 1.建立信息系学生的视图IS_student。 CREATE VIEW IS_Student AS SELECT Sno,Sname,Sag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IS' 2.建立信息系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的视图IS_S1。CREATE VIEW IS_S1(Sno,Sname,Grade) AS SELECT,Sname,Grade FROM Student,SC WHERE Sdept='IS'AND =AND ='1';

3.建立信息系选修了1号课程且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的视图IS_S2。CREATE VIEW IS_S2 AS SELECT Sno,Sname,Grade FROM IS_S1 WHERE Grade>=90 4.建立一个反映学生出生年份的视图BT_S。 CREATE VIEW BT_S(Sno,Sname,Sbirth) AS SELECT Sno,Sname,2004-Sage FROM Student

5.将学生的学号及他的平均成绩定义为一个视图S_G。CREATE VIEW S_G(Sno,Gavg) AS SELECT Sno,AVG(Grade) FROM SC GROUP BY Sno 6.将课程的课号及选修人数定义为一个视图C_XIU。CREATE VIEW C_XIU(Cno,Scount)

AS SELECT Cno,COUNT(*) FROM SC GROUP BY Cno (二)查询视图(运行并观察结果) 1.在信息系学生的视图中找出年龄小于20岁的学生。SELECT Sno,Sage FROM IS_Student WHERE Sage<20 2.查询信息系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 SELECT,Sname FROM IS_Student,SC WHERE=AND ='1'

六年级实验报告单

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报告 实验器材: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玻璃片、放大镜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白糖,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碱面、味精,并把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2、制作一些较浓的溶液,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用放大镜观 察它们留下的痕迹,看看又是什么样的。 实验结果: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的形状都很规则。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实验器材:米饭、淀粉、碘酒、滴管、盘子、 1、分别取米饭、淀粉各小盘。 2用滴管吸上碘酒,分别滴在米饭和淀粉上,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结论:淀粉遇到碘酒会变蓝。

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实验器材:硫酸铜溶液、铁钉、杯子、镊子等 1、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 2、用镊子夹住一根铁钉。 2、把铁钉的一端伸进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结论:铁钉的表面生成了红色的物质(铜)。 分组6上 不同坡度斜面的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 1块小木板、4个不同高度的物品、1盒钩码、1个测力计 1、用测力计直接提升物体的力与沿斜面提升物体的力进行对比 2、改变斜面的不同坡度继续进行试验,做好记录为结果的分析提供依据。 实验结论:斜面能够省力,而且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观察铁锈 实验器材: 铁片、生锈的铁片、小锤、电流检测器、 实验步骤: 1、找一片铁片和一片已生锈的铁片观察。 2、用小锤敲打铁片和锈铁片,观察发生的现象。 3、用电流检测器测一下铁片和锈铁片的导电性。 实验结论: 生锈的铁失去了金属光泽,导电性差,敲打会掉锈。 实验名称: 月相变化 实验器材:用于贴月相的挂图、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瓦数大的) 实验步骤: 1、在教室里准备一盏瓦数大的电灯,用这盏灯当作太阳,学生自己当作地球,用皮球当作月球;把“月球”举在空中,使“阳光”照到“月球”上,观察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是什么形状; 2、然后使“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周,观察月球的明亮部分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C 上机实验报告 实验六

实验六多态性 1.实验目的 1.掌握运算符重载的方法 2.学习使用虚函数实现动态多态性 2.实验要求 1.定义Point类,有坐标_x,_y两个成员变量;对Point类重载“++”(自增)、“――”(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 2.定义一个车(vehiele)基类,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它们都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观察虚函数的作用。 3.(选做)对实验4中的People类重载“==”运算符和“=”运算符,“==”运算符判断两个people类对象的id属性是否相等;“=”运算符实现People类对象的赋值操作。 3.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定义Point类,在类中定义整型的私有成员变量_x_y,定义成员函数Point&operator++();Pointoperator++(int);以实现对Point类重载“++”(自增)运算符,定义成员函数Point &operator--();Pointoperator--(int);以实现对Point 类重载“--”(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程序名:1ab8_1.cpp。

2.编写程序定义一个车(vehicle)基类,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它们都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在main()函数中定义vehicle、bicycle、motorcar、motorcycle的对象,调用其Run()、Stop()函数,观察其执行情况。再分别用vehicle类型的指针来调用这几个对象的成员函数,看看能否成功;把Run、Stop定义为虚函数,再试试看。程序名:lab8_2.cpp。 4.思考题 1.如何将一个运算符重载为类的成员函数? 函数类型operator运算符(形参表) { 函数体; } 2.如何将一个运算符重载为类的友元函数? friend函数类型operator运算符(形参表) { 函数体; } 3.如何实现运行时刻的多态? 在基类的成员函数前加上virtual,就可以在它的派生类中声明相同名字和类型的成员函数,在运行过程中,系统会自动判断并

实验报告六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名称图像频域增强实验日期 2015-5-22 指导老师徐旦华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年级 2012 姓名杨鑫学号 20121314059 得分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怎样利用傅立叶变换进行频域滤波 2.掌握频域滤波的概念及方法 3.熟练掌握频域空间的各类滤波器 4.利用MATLAB程序进行频域滤波 二、实验内容 1、利用MATLAB提供的低通滤波器实现图像信号的滤波运算,并与空间滤波进行比较。 命令文件 clc f=imread('moon.tif'); subplot(2,4,1);imshow(f); title('原图像'); fftf=fft2(f); %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 sfftf=fftshift(fftf); RR=real(sfftf); ff=imag(sfftf); S=sqrt(RR.^2+ff.^2); S=(S-min(min(S)))/(max(max(S))-min(min(S)))*255;%归一化 subplot(2,4,2);imshow(S);title('频谱图像') ; %显示频谱图像 h=fspecial('sobel'); %产生空间‘sobel’模板 %freqz2(h) %查看相应频域滤波器的图像 PQ= size(f); %产生滤波时所需大小的矩阵 H=freqz2(h,PQ(1),PQ(2)); %产生频域中的‘sobel’滤波器 H1=ifftshift(H); %重排数据序列,使得原点位于频率矩阵的左上角 subplot(2,4,5);imshow(abs(H),[]) title('图形滤波') ; subplot(2,4,6);imshow(abs(H1),[]) title('重排图形滤波') ; gs=imfilter(double(f),h); %用模板h进行空域滤波 gf=dftfilt(f,H1); %用滤波器对图像进行频域滤波 subplot(2,4,3);imshow(gs,[]) title('模板h滤波') ; subplot(2,4,7);imshow(gf,[])

C上机实验报告实验六

C上机实验报告实验六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实验六实验目的 1.掌握运算符重载的方法 2.学习使用虚函数实现动态多态性 实验要求 1.定义Point类,有坐标_x,_y两个成员变量;对Point类重载“++”(自增)、“――”(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 2.定义一个车(vehiele)基类,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它们都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观察虚函数的作用。 3. (选做)对实验4中的People类重载“==”运算符和“-”运算符,“==”运算符判断两个people类对象的id属性是否相等;“-”运算符实现People类对象的赋值操作。 实验内容及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定义Point类,在类中定义整型的私有成员变量_x_y,定义成员函数Point& operator++();Point operator++(int);以实现对 Point类重载“++”(自增)运算符,定义成员函数Point& operator--();Point operator--(int);以实现对Point类重载“--”(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程序名:1ab8_1.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oint { public: Point(); Point(int x,int y); ~Point(){} //Point类析构函数 Point& operator++(); //公有成员函数 Point operator++(int); Point&operator--(); Point operator--(int); void Show(); private: int _x; //私有数据成员 int _y; }; Point::Point(){ //Point类构造函数 _x=0;_y=0;}

华中科技大学汇编实验报告6

华中科技大学汇编实验报告6

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实验名称:实验六输入输出与中断处理程序设计 实验时间: 2016-4-26,14:00-17:30 实验地点:南一楼804室74号实验台 指导教师:张勇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409班学号:U201414813 姓名:唐礼威 同组学生:无报告日期:2016年 5 月2日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本报告的内容由本人独立完成,有关观点、方法、数据和文献等的引用已经在文中指出。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报告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的作品或成果,不存在剽窃、抄袭行为。 特此声明! 学生签名: 日期: 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日期:

目录 1实验目的与要求 (3) 2实验内容 (3) 3实验过程 (4) 3.1任务1 (4) 3.1.1设计思想及存储单元分配 (4) 3.1.2流程图 (4) 3.1.3源程序 (4) 3.1.4实验步骤 (6) 3.1.5实验记录 (7) 3.2任务2 (7) 3.2.1设计思想及存储单元分配 (7) 3.2.2流程图 (9) 3.2.3源程序 (9) 3.2.4实验步骤 (12) 3.2.5实验记录 (12) 3.3任务3 (14) 3.3.1设计思想及存储单元分配 (14) 3.3.2流程图 (14) 3.3.3源程序 (14) 3.3.4实验步骤 (17) 3.3.5实验记录 (17) 4体会 (18) 参考文献 (19)

1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中断矢量表的概念; (2)熟悉I/O访问,BIOS功能调用方法; (3) 掌握实方式下中断处理程序的编制与调试方法。 2实验内容 任务1:用三种方式获取中断类型码10H对应的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地址。 要求:首先要进入虚拟机状态,然后 (1)直接运行调试工具(TD.EXE),观察中断矢量表中的信息。 (2)编写程序,用DOS系统功能调用方式获取,观察功能调用相应的出口参数与“(1)”看到的结果是否相同(使用TD观看出口参数即可)。 (3)编写程序,直接读取相应内存单元,观察读到的数据与“(1)”看到的结果是否相同(使用TD观看程序的执行结果即可)。 任务2:编写一个接管键盘中断的中断服务程序并驻留内存,要求在程序返回DOS 操作系统后,键盘的按键A变成了按键B,而B变成了A。 要求: (1)在DOS虚拟机或DOS窗口下执行程序,中断服务程序驻留内存。 (2)在DOS命令行下按键A,屏幕显示为B,按B时屏幕显示为A。执行TD,在代码区输入指令“MOV AX,0”看是否能发生变化。 (3)选作:另外编写一个中断服务程序的卸载程序,将键盘中断服务程序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也就是还原中断矢量表的信息)。 任务3:读取CMOS内指定单元的信息,按照16进制形式显示在屏幕上。 要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