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5.2 产业转移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5.2 产业转移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5.2 产业转移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5.2 产业转移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一:考纲解读

1、阅读教材P87第二自然段,说出什么是产业转移?

1、 阅读教材P87第一个框题内容,思考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哪些?

三:我的疑惑

四:典型案例

【例1】诺基亚手机工厂,将生产任务移至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等国。下图为芬兰诺基

亚手机在全球生产厂家分布图。回答1—3题。

1.手机芯片生产的区位选择属于

A.原料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2.该公司在中国北京和广东投资手机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

①丰富的原材料 ②庞大的市场 ③廉价的劳动力 ④先进的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该公司第一次从芬兰转移到德国生产,德国手机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件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手机工业生产的快速稳定发展

B.钢化塑料工业发展迅速为手机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C.电子工业、通讯业发展迅速和市场前景广阔为手机工业生产创造了条件

D.地处欧洲交通中心,交通十分发达,便于产品的对外运输

【解析】1.手机芯片的科技含量较高,属于技术指向型产业。2.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及广阔的市场是吸引跨国公司的有利条件。3.德国工业发达,能够为手机制造业提供很好的生产协作。

【答案】1.D 2.B 3.C

【例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三角产业升级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材料二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及其产业结构演变图

(1)珠三角产业转移接收地的优势区位因素有哪些?

(2)分析珠江三角洲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的原因。

(3)简要评价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答案】(1)原料、劳动力、地价。

(2)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市场需求减少;人民币升值导致原材料、土地、劳动力、能源的紧缺和涨价,利润下降;珠三角产业升级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

(3)对迁入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扩大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水平;可能加大环境污染程度。对迁出地: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轻环境污染。对整个区域: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五:迁移案例

(2014海南卷)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图Ⅰ示意其一般模式。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转移速度较快。据此完成1~3题。

1、在图示模式中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2、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A、普通服装制造

B、汽车制造

C、金属冶炼

D、甘蔗制糖

3、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价格

B、交通条件

C、工人工资

D、市场

六:我的收获

一地理坐标统计图解析技巧

1.二维坐标统计图

2.平面正三角形的坐标统计图

七:牛刀小试

1.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有()

①劳动力因素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③市场因素④国家政策⑤环境污染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⑤

2.美国把许多电子装配工业迁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主要是为了()

①充分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②充分利用当地便宜的土地、住房

③扩大市场、增加销售额④传播新技术、新工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对当前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叙述错误

..的是()

A.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升级

B.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的矛盾仍很严重

C.第二、三产业开放程度差异大,、阻碍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D.农村城市化进程缓慢,制约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4.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国内形成新的主导产业

B.促进了区域产业分工和合作,国际产业的转移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C.改善了产业转出区和转入区的环境质量

D.扩大了就业范围,增加了就业机会

5.下列关于产业转移对经济、环境等方面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可导致环境污染大量转移和扩散

②日本重化工业向海外转移,也同时将环境污染向国外扩散

③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可导致国内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④拥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6.有关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

为产业结构的顺利调整提供了条件

B .日本自二战后,已经历了三次工业结构调整,现在正进行第四调整

C .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不可能使产业升级的时间缩短

D .产业转移可促使经济水平相同的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

读某类型产业迁移过程图,回答7—9题:

20

世纪90年代后期

7.符合上述产业转移的工业类型是

A .技术指向型产业

B .资源密集型产业

C .劳动密集型产业

D .动力指向型产

8.日本、韩国的企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是

A .日本污染严重

B .我国工资水平较低

C .我国服务业发达

D .日本人口数量剧减

9.关于这种产业转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利于迁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B .导致迁入地失业人口增加

C .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

D .加剧迁出地的环境污染

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建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回答

10—11题。

10.三家企业在中国内地投资建厂的共同原因是

A .环境效益的需要

B .新产品开发的需求

C .扩大占有中国市场

D .追求更高的利润

11.图示外资与港资企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有利于

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②引进国外与香港地区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③我国经济的合理布局 ④安置劳动力,扩大就业机会

A .①②

B .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日本海外投资分布图。读图分析:

(1)日本在北美和西欧有大量的投资,其原因是这两个地区具有 等优势。

(2)日本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投资主要原因

是 。

(3)日本在拉美地区投资是因为 。

(4)日本在西亚与北非地区投资主要集中在 等国家,

这是因

为 。

(5)日本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投资很少是因为

13.读某跨国公司家用电器工厂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跨国公司工厂的生产、布局2000年和1990年相比的主要变化。

(2)分析影响该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设厂的主要因素。

八:能力提升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图7),

回答1-2题。

1.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 .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 .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 .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 .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2.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总最低且增长缓慢

D .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图4中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五个国家。图4表示2003年这五个国家的就业构成。

回答3~4题。

1990年产品流动方向

2000年产品流动方向

2000年劳动力流动方向 1990年劳动力流动方向 (箭头粗细表示销量大小)

上海

出口 内销

3.国家⑤的三次产业按就业构成自高至低排列,依次是

A.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 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D. 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4.图中①、②、③、④是四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下图是某跨国企业产品在A、B、C、D四国产量与消费量比值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5~7题

5.该企业的产品最有可能是:

A 飞机

B 运动鞋

C 计算机

D 精密仪器

6.关于该产品的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

A .该企业在D国设厂的主要原因是该国技术力量雄厚

B. A国始终大量输出该产品

C.该企业付给B、D两国工人相同的工资

D.该企业的产品在C国经经历了“进口-出口-进口”的过程

7.该企业最适宜在下列哪个国家开设新的生产工厂:

A 马来西亚

B 利比亚

C 沙特阿拉伯

D 意大利

(08年全国1卷)产业重心是区城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

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8-10题。

8.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9.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10.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

11.目前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的规模越来越大,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A.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B.环境污染减弱

C.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的保护 D.有利于产生新的发达国家

12.下图是世界产业转移的地区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8世纪中叶,英国开始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在伯明翰、曼彻斯特出现了、

工业。指出这个时期英国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图中M城市是什么?影响其形成、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3)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对M市的发展有何意义?

(4)图中M所示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13. (08年广东高考)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

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题。

资料一:见图19

图20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图

资料三:见图21

资料四:见表2

__________,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6分)

A. 自然条件优越

B. 市场潜力大

C. 矿产资源丰富

D.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足部成熟

E.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2)图21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表2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4分)

(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8分)

(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3分)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我的预习

1:产业转移的含义,类型,规律

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它地区的现象叫产业转移。

类型和规律:

2

(1)从本质上讲,企业生产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

(2)当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变化而使生产成本提高,或扩大产品销售市场面临一些障碍时,企业在原产地的生产利润就受到影响。

(3)为了降低生产、扩大销售市场,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设立工厂等方式,将产品生产的部分甚至全部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列表比较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

迁移案例

例1

【解析】按解答坐标曲线试题的三个步骤:(1)读轴,明确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收视率;

(2)看线,4条曲线的走势有起伏,说明收视率的高低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3)抓点,即把曲线上的最高点(或最低点)与出现的时间对应,以确定与题干相符合的事实。题目给出的为世界时,即0时区的区时,要换算成北京时间。作为大城市的北京,人们看电视的时间应集中在下班后的晚上。

【答案】C

例2

【解析】首先根据第三产业人口所占比重大小,不难看出图上部曲线表示的是泰国从事第一产业人口比重高,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低,图下部是德国产业构成人口的历史演变曲线。从图中可读出,1961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约为70%,到1999年呈下降趋势。

(2)首先,明确农业是第一产业,工业是第二产业,商业和旅游业为第三产业。其次,泰国农业人口从1980年到1999年下降最快,其数量变化也最大。

【 答案】(1)B (

2)A

我的提炼

1.二维坐标统计图

(1)表现形式:用横、纵坐标分别代表两种地理事物或现象。坐标中的点、线等内容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简明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规律。

(2)主要类型:

第一步:读轴,即明确横轴(自变量)和纵轴(因变量)是什么,弄清它们的含义,做到“读轴识变量”。

第二步:看线,即看曲线的变化趋势,弄清自变量是如何影响因变量的,影响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应如何控制,从而领会曲线表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做到“看线理关系”。第三步:抓点,抓住曲线上的特殊点,如极值点、交点、折点和起止点等,这些特殊点通常是解题的突破口,因此要充分领会其含义,做到“抓点求突破”。

2.平面正三角形的坐标统计图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是一个三维坐标图,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可用下列方判读。

平行法:要读取某点在某条坐标轴上的数据,先过该点作平行于和该坐标轴原点相交的那条坐标轴的平行线,该平行线与该坐标轴相交的那个点即为该点的数据。

转“三”为“二”法:就是把“三轴坐标图”转化为常见的“二轴坐标图”。下面以

成一个两轴坐标系,即过①点作C轴的平行线,与A轴

的交点就为A变量的数值。同样的道理, C、B两轴就可

以组成一个两轴坐标系,过①点作B轴的平行线,与C

轴的交点就为C变量的数值等。根据这种方法,读得①

点的三个数值分别为:10%,42%,48%。

自我检测

1【解析】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市场因素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此外,国际经济形式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都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

【答案】A

2【解析】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硅谷”的土地被占用殆尽,许多企业把新工厂迁到东南亚、墨西哥等地,以充分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很便宜的优势条件。

【答案】A

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理解能力。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无论是就业比例还是占国民总产值比例均较低;而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则迅速发展,“瓶颈”制约作用已经大大减弱。故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的矛盾仍很严重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B

4【解析】产业转移对输出国及输入国的影响不同,一般而言,对于输出国,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新的主导产业;同时减少了就业岗位,造成失业人口大增;同时迁出的另一个影响表现在使迁出国改善环境质量,但对发展中国家则加剧环境污染。

【答案】B

5【解析】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污染较轻,而重化工业污染严重;高新技术产业需求劳动力数量比较少,它的转移不可能导致大量人口失业;产业转移使就业机会发生相应转移,吸收国际产业转移,增加就业机会。

【答案】C

6【解析】日本自二战至今经历了两次工业结构调整,现在正在进行第三次结构调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产业转移可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业。

【答案】A

【解析】题中转移的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这是吸引日本、韩国的企业迁入我国的最主要原因;对于迁出地,产业转移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一定程度上降低环境污染、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对于迁出地,能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

【答案】7.C 8.B 9.A

【解析】产业转移的最终目的是要追求更高的利润。产业转移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影响不大,在接受产业转移时,同时引进了国外与香港地区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扩大了就业机会。

【答案】10. D 11. C

12【解析】日本的海外投资其实就是日本产业的国际转移,这种转移是根据日本本国特点及接受地特点来进行的。这道题综合性很强,考查了各地的地域特点。

【答案】

(1)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法制环境优势,是全球化主要受益者

(2)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使东亚、东南亚成为劳动密集工业发展快的地区,另外地缘上的

接近,也是日本投资的原因

(3)资源丰富及拉美国家的改革和合作,促进经济发展

(4)伊朗、沙特、科威特这里石油丰富

(5)这里基础设施薄弱,依靠外援,冲突频发,经济发展波动大,投资环境恶劣

13【解析】本题信息量比较多,所以在做题之前应首先读懂图例,由产品流动方向可看出:1990年生产基地在墨西哥,产品向外流动;而2000年生产基地在中国上海,产品主要是内销。

【答案】(1)生产工厂由墨西哥(墨西哥城)转移到中国(上海);产品由以出口为主转为以内销为主(或将工厂设在市场所在国家)(2)占领中国市场,利用中国大量廉价劳动力资源

能力提升

【解析】本题考查折线图和柱状图的判读能力,具体考查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第1题,通过折线图可知,该地区第一产业产值比例逐年下降,第三产业产值比例逐年升高,说明其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第2小题,阅读柱状图可知,该地区长期以来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最多,说明第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答案】1.D 2.D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国家⑤的三次产业按就业比例分别是2%、23%、75%。第三产业水平的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图中看出④的第三产业比例最高,说明其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答案】3.C 4.D

【解析】跨国公司一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从图中可看出四地经过了生产量大于消费量和消费量大于生产量两个过程。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从图可看出,D国首先是消费量大于生产量,应是开拓市场。A国首先生产量大于消费量,对该产品进行出口,当比值小于1,生产量小于消费量时,对该产品进行进口。不同国家,由于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异,工厂工资水平必定有差异。利比亚、沙特地广人稀,是世界重要的石油出口国,需大量的外籍工人。意大利为发达国家,工人工资水平高,马来西亚为发展中国家,在该国设厂,即可利用本地丰富廉价劳动力,还可打开本国市场

【答案】5.B 6.D 7.A

【解析】此图横轴表示不同年份,纵轴表示产业重心的经纬度,也就是产业重心随着年代的不同产生的转移。第8题从左图看①向西,②向东,③有向西的趋势。从右图看①向南,②向南,③有向北的趋势,综合来看,①向西南,②向东南,③向北。因此可以确定②为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优势应该在中部,而第二产业应该有明显的向西。所以确定①为第二产业,②为第三产业,③为第一产业。故选B。第9题从曲线起伏趋势可以判断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故选C。第10题将左右图合并画成经纬网图描点可以得出①向西南,②向东南,

③向北,即第二产业向西南,第三产业向东南,第一产业向北。故选D

【答案】8.B 9.C 10.D

11【解析】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影响:促进本国经济结构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但也会接受环境污染。

【答案】A

12【解析】世界产业转移先是在欧洲,后到北美洲,然后到亚洲的东部沿海地区,它

的转移给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带来发展机遇,极大促进了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但

是我国的东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缺乏,西气东输工程的建成,缓解了上海能源紧

张的状况,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环境质量。

【答案】(1)钢铁纺织原料、燃料(动力)。

(2)上海有利方面: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

湿润;水陆交通发达;附近地区农业发达。不利方面:矿产和能源不足。

(3)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4)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基础好;紧邻我国第一大工业城市上海,作为上

海经济腹地受上海的辐射作用,便于获得人才、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京沪铁路、京杭运河和长江航道经过此地,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素质较高。

1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从图标中获取地理要素和定量关系的能力,描述、分析

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探究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自然因素、人

文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答案】(1)共同特征:①外商在中国投资增长速度变化大(波动性强);②1990—1992年增长(上升);③1994—1995年和1997—1999年减小(下降);④

1992—1994年增长速度最快;⑤1998—1999年增长速度最慢。 BDE

(2)产业结构特征: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二产业)。地区分布特征:①主

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或集中程度高;②东部高西部低(从东部向

西部递减)。

(3)原因:①地理位置优越;②交通便利;③地势低平,气候温和多雨(气候条件优越);④经济发达,城市密集;⑤基础设施完善;⑥人口众多,劳动

力资源丰富;⑦文化科技发达,人口素质高;⑧市场潜力大,居民消费水平

高,购买力强;⑨经济腹地广;⑩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优惠政策多(政府管

理比较高效)。

(4)对策:①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生态环境;④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⑤扩大税收等优惠政策;⑥调整

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

高中地理(新教材)《工业区位因素》导学案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 结合实例,说明 工业的区位因 素。 水平1:根据地理资料,指出 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水平2:根据地理资料,说明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水平3:结合地理资料,分析 影响区域工业的主要区位因 素。 水平4:结合区域地理资料,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 区域工业发展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综合工业区位因 素,合理布局工业,减轻工业 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综合思维: 结合资料,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及其变化。 区域认知:结合资料,分析工 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 响。 地理实践力:调查学校所在地 主要工厂的布局特点及其主要 影响因素。 01、预习准备区 精心准备夯实基础 一、工业及其发展变化 1.工业的概念 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采集和对□01原材料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2.工业发展阶段 经历了手工业、机器大工业和□02现代工业几个发展阶段。 1.判断正误。 (1)工业发展经过了手工业、机器大工业和新兴工业三个阶段。(×) (2)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最主要的是自然因素。(×)

二、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1.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工业发展的早期□01原材料和□02市场需求是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原材料和产品到市场的□03运输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 (2)随着工业的发展,劳动力□04素质和□05成本也成为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3)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后,□06环境因素也成为不可忽视的区位因素。2.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3)罐头厂、啤酒厂等食品加工类工厂应布局在市场地。(×) (4)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5)随着城市对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所有工厂都应迁出城区。(×) 2.影响啤酒厂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原料B.技术 C.市场D.交通运输 答案 C 解析啤酒运输成本较高,布局时应靠近市场。 3.目前,我国部分服装厂由沿海向内地转移,主要目的是() A.接近原料产地,降低生产成本 B.接近消费市场,降低交易费用 C.接近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地方,降低生产成本 D.接近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校,获得技术支持 答案 C 解析服装厂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内地经济落后地区转移,主要是为了利用内地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从而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4.家用电器装配厂进行布局时,应首先考虑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提示廉价劳动力是否充足。 5.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等省利于吸引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投资建厂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等省是著名的侨乡,又邻近港澳台,区位条件优越,故有利于吸引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华侨投资建厂。 02、任务探究区 思维探究实践运用 任务探究工业区位因素 长兴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其南岸的水深12~16米,水情稳定。隶属于中国船舶工

湘教版必修3课时同步练习题卷:1.4.2 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 解析

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 一、选择题 读“全球某产业转移路径及趋势图”,回答1~2题: 1.该类工业最可能属于( ) A.技术指向型工业 B.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C.市场指向型工业 D.原料指向型工业 2.第四次产业转移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是( ) A.造成沿海地区大量工人失业 B.有利于中西部产业结构调整 C.为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腾出空间 D.降低沿海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下图为“某地中药材加工循环产业链模式示意图”。完成3--4题。 3.“中药材采购→药材生产→产品销售”主要反映的地域联系方式是( ) A.信息联系 B.商贸联系 C.科技联系 D.生产联系 4.“未来待完善体系”的建设可以( ) ①增加中药材附加值②提高中药材价格③完善产品销售体系④提高资源利用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京津冀地区产业和发展条件存在互补优势,北京、天津、河北之间存在着产业与技术,工业最终产品和高技术产品,资源、劳动力、初级产品等的流动、迁移。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最有可能代表产业和技术的数字是( ) A.①⑥ B. ②⑤ C. ③④ D. ①④

6.京津冀一体化有利于( ) A.河北、天津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B.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趋同发展 C.缩小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D.提升北京的城市品质和职能种类 下表为我国2007—2010年四大地区之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制造业转移规模(单位:亿元)表。据此完成7~8题。 区域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净转出 东部地区0 645 167 239 -5 281 中部地区 2 369 0 41 60 1 469 西部地区 3 140 231 0 42 3 173 东北地区823 125 32 0 639 7.该类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是( ) A.中部向西部地区 B.中、西部向东部地区 C.东北向中部地区 D.东部向其他三个地区 8.影响该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成本 B.自然资源 C.集群效应 D.劳动力成本 一直以来,我国鼓励东部工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政策见效不明显。读“我国部分地区净产业转移(转入量-转出量)和净碳排放(转入量-转出量)转移图”,回答9~10题: 9.制约我国东部工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因素有( ) ①东部的产业集群效应②东部的交通条件③中、西部的劳动力价格④中、西部的资源状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沿海以低污染产业转出为主 B.中部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入为主 C.京津地区以低污染产业转入为主 D.西北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出为主 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分析报告书

产业结构及区域经结构分析 一、产业结构优化 ) (一)产业结构变动的测度(见教材P 172-173 (二)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说来,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质就是要实现资源在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产业经济协调稳定、高效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时点上有不同的优化内容。目前,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 1.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义:所谓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在于产业之间内在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在能力。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是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越高,从而产业结构就越合理。反之,结构关系越不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越低。 2.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意义在于: (1)是社会再生产进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2)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3)是一国经济进入新的成长阶段的客观要求; (4)是迎接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大调整挑战的迫切需要。 3.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目标主要有: (1)各产业间相对地位协调。

(2)产业间关联方式协调。 (3)供给和需求在数量与结构上协调。 4.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性衡量标准主要有: (1)能够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以及国际分工的好处,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佳组合。(2)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 (3)能取得较高的整体经济效益,并能保证社会有效需求的满足。 (4)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度量,主要考虑产业之间的协调程度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也就是说主要是对要素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耦合程度的一种衡量。就这种耦合而言,研究者一般采用结构偏离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行衡量,其公式为: 公式中, E 表示结构偏离度 Y 表示产值 L 表示就业 i 表示第i产业 n 表示产业部门数。 根据古典经济学假设,经济最终将处于均衡状态,各产业部门生产率水平相同。由于Y / L可以用来表示生产率,因此,当经济均衡时, Yi/ Li= Y / L,从而结构偏离度E = 0。同时,Yi/Y可以用来表示产出结构, Li/ L 表示就业结构,因此,结构偏离度E 同时也是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耦合性的反映。结构偏离度E值越大,就表示经济越偏离均衡状态,产业结构越不合理。由于经济非均衡现象是一种常态,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形更为突出,因此,结构偏离度E 值是不可能为0的。而且,结构偏离度指标将各产业一视同仁,忽视了各产业在经济体的重要程度并不相同这一事实,同时绝对值的计算也为研究带来不便。因此,在很多后来的研究中,人们又引入了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又称泰尔熵,最早是由泰尔( Theil and Henri,1967)提出的,一些学者曾经将之用于地区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其实,泰尔指数也是一个很好的

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西昌学院郭佳 摘要: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德阳市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以四川省为参照系,对德阳市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制定德阳市产业发展战略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依据,促使产业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和高度化,乃至更好地促进德阳市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偏离-份额分析法;德阳市;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表现为区域内各种类型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城市产业结构问题是城市经济研究的核心理论问题,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它不但有利于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发挥城市优势,提高城市产业经济效益,增强城市经济实力,而且还有利于城市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社会发展需求。本文将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来分析德阳产业结构优劣、竞争力的强弱,进而为确定德阳市经济发展和产业部门调整与优化的方向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德阳市经济的发展。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B·克雷默于1942年首先提出,后经过E·S·邓恩和埃德加·胡佛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Dunn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2-5].SSM分析法在国外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分析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与以往其他方法相比,偏离-份额分析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能够揭示区域与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程度和原因,是确定区域未来发展主导方向的有效方法。 1.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3个分量,即份额分量(全国增长份额)、结构偏离分量(结构转移份额)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区域竞争力份额),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2.数学模型的构建 假设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基年)区域i经济总规模为bi,0,末期(截止年t)经济总规模为bi,t.同时,依照一定的规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bij,0 ,bij,t (j=1,2,…,n)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并以B0,B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以Bj,0与Bj,t 表示在大区或全国初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1.43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学习提纲填空形式

石家庄精英中学高一地理必修三课堂学习提纲 编制:高一地理组 审核: 高一地理课堂学习提纲 第1页(共4页) 高一地理课堂学习提纲 第2页(共4页) 1.4区域经济联系(三)------产业转移 班级 姓名 小组 一、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够分析归纳出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点、难点: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自学深思: 请同学们先认真阅读课本31-33页内容,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填写 学习提纲中的知识要点,重点内容在课本上标记。 本节知识概况: 1、产业转移的定义、本质、作用及原因 2、近十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具体例证有哪些? 每个例证中影响产业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什么? 对迁入区、迁出区的的影响又是什么? 3台湾向大陆迁移的是哪些种类型的产业? 4、产业转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1、产业转移的概念、本质 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者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成为产业 转移。 本质:从本质上讲,企业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当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变化使生 产成本提高或者扩大产品销售市场面临一些障碍时,企业在原产地的生产利润就会受 到影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对外设立工厂 等方式,将产品的生产部分甚至全部转移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2.产业转移作用: (1)对区际 与区际 的一种替代 (2)促进劳动力、 、 在区域间的流动 3.影响产业转移的原因: 原材料价格、工资与 水平、 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会导 致产业向 地区转移。 4、对于近十年来我国的产业转移现象,用以下案例说明 案例一: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1) 沿海地区的企业向内地迁移的原因是什么? (2) 发达地区的企业向欠发达地区迁移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类型的企业转移对迁入地有什么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案例二: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的原因? ①近些年来,我国大陆( )的发展,尤其是( )的改善 ②( )、( )、( )对台商有很强吸引力 台湾大举投资办厂对大陆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案例三: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促进经济发展的很好例证) (1)区域内部的产业迁移现象出现的原因? (2)广东边缘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出现的原因?意义又是什么? 5、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产业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每个阶段对环境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2)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工业的类型是怎么样转变的?在此过程中,产业活动对环境 的影响怎样变化? (3) 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什么类型的产业? 最后两分钟,思考讨论的问题,为讨论做准备。 三、小组讨论: 讨论1、:阅读P32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1、 珠三角的产业出现了向哪些地带转移的趋势?(结合图1-28) 2、 广东边远地区为什么具备显著的产业集群效应?这种产业集群效应对当地的发展有何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讨论2、山东经济东强西弱,呈现出东、中、西三个地域特征,为实现东、中、西三个地域协调发展,山东省制定了“一个龙头”、“三个突破”、“三个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即“突出发挥青岛龙 头带动作用”、“东部突破烟台、中部突破济南、 西部突破菏泽”、“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装…………………………………订………………………………线……………

江苏省启东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1.2 区域发展阶段

江苏省启东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学案 湘教版必修Ⅲ第一章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班级学号姓名 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 业产值比重等)。 2、结合“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发展历史”这一实例,比较说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区域 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提高运用案例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区域的发展演化规律。 学习难点: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 二、浏览教材,自学填空 (一)区域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教材P8)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常用的指标有、、等。 2、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有什么规律?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 ……的总体发展趋势。 (二)区域发展阶段 3、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哪些影响?(教材P8) (1)区域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型工业和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2)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缺乏拥有雄厚实力的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分布。区域对外开放程度,对外贸易规模甚小,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3)区域发展状态:整个区域处于状态。 (4)区域内部人地关系:。 4、工业化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哪些影响?(教材P9) (1)区域产业结构: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第产业在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业和 业大规模转移。 (2)区域空间结构: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 基地。此时,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要显著地高于区域的平均发展速度,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的 作用大幅度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逐步。 (3)区域发展状态:整个区域处于状态。 (4)区域内部人地关系:。 5、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哪些影响?(教材P11) (1)区域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向型和型全面升级。第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第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产业,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2)区域空间结构: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 (3)区域发展状态:整个区域处于状态。 (4)区域内部人地关系:。 补充拓展一: 区域的发展由初期开发到成长壮大,随着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城市和工业区不断地向外扩展,人地关系越来越复杂,从相对协调走向日趋紧张,企业老化,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高,以及环境问题也接踵 1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概述同步练习湘教版必修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产业转移概述 (答题时间:30分钟) 某年7月,常德市举行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推介会,市委、市政府在东莞召开了此次会议,以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合作,积极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工业强市步伐。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完成1~2题。 1. 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 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B. 资本过剩、污染严重 C. 自然资源不足,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D. 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2. 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A. 科技发达

B. 交通便利 C. 劳动力价格和地租相对低廉,资源丰富 D. 第三产业发达 目前中国劳动力约是美国、欧盟、日本劳动力总和的两倍,因此中国成为世界,但是现在沿海地区,劳动力紧缺将会是个长期趋势。春节过后,沿海许多地区再一次出现用工荒现象。据此完成3~4题。 3. 中国农业劳动力约占总劳动力的24%,然而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仅占总劳动力的3%。如果要使农业部门释放出更多的劳动力到工业部门,则中国的农业将会朝下列何种方式发展() A. 机械化 B. 生态农业 C. 休闲农业 D. 节水农业 4. 某出口计划将沿海的员工由26万人降至20万人,将生产基地转向内陆地区,造成该出口转移的原因不包括() A. 内部交易成本 B. 土地价格 C. 劳动力成本 D. 交通便利 近年来,省钢铁出口量增长较快,但铁矿石却需要大量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进口;钢铁企业加强整合,企业布局向沿海转移。据此回答5~6题。 5. 相对于济南市的钢铁企业,日照市钢铁企业具有的优势是() A. 市场 B. 资金 C. 技术 D. 交通 6. 省对钢铁企业加强整合,逐步实现由内陆城市向沿海地区的日照转移的目的是 () ①缓解内陆地区的环境污染②降低运输成本③充分利用日照市的炼钢技术④便于出口,提高经济效益 ⑤平衡省钢铁企业布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⑤ D. ①②⑤ 阅读材料,回答第7~8题。 材料一据媒体报道,某年春节前夕,日本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在华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宣布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限期离,原生产基地迁回日本;与此同时,微软则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和北京,并加速将生产设备运往越南。

高中地理-2018届高三地理产业转移 最新

产业转移 【考纲解读】 1、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的影响 2、以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考查学生地理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并侧重考查产业转移的方向、原因及转移后对转入转出区的影响。 【例题】 诺基亚手机工厂,将生产任务移至罗马尼亚、匈牙利、芬兰等国。下图为芬兰诺基亚手机在全球生产厂家分布图。回答1—3题。 1.手机芯片生产的区位选择属于 A.原料指向型 B.市场指向型 C.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2.该公司在中国北京和广东投资手机 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 ①丰富的原材料②庞大的市场 ③廉价的劳动力④先进的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该公司第一次从芬兰转移到德国生 产,德国手机产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条 件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利于手机工业生产的快速稳定发展 B.钢化塑料工业发展迅速为手机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 C.电子工业、通讯业发展迅速和市场前景广阔为手机工业生产创造了条件 D.地处欧洲交通中心,交通十分发达,便于产品的对外运输 下图是某跨国公司某电子工业产品发展的三个阶段和甲、乙国家或地区的产销情况图,回答4-6题。 4.关于甲、乙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代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乙图代表发达国家或地区 B.Ⅰ阶段中,甲地处于生产阶段,乙地处于研制阶段 C.Ⅱ阶段中,甲地进口产品,乙地出口产品 D.Ⅲ阶段中,乙地生产和消费的增长速度都大于甲地 5.图中第Ⅲ阶段,反映了 A.生产重心一直在甲地B.乙地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C.消费重心随生产重心转移D.标准化产品的生产使该产品生产的地域范围扩大 6.在产品进行标准化装配生产的阶段,跨国公司选择在欠发达国家投资生产,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 A.有较丰富的廉价劳动力B.有较便宜的地价C.有便利的交通D.有较丰富的原燃料供应【课堂限时训练】 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三家境外投资建厂的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回答7— 8题。 7.三家企业在中国内地投资建厂的共同原因是 A.环境效益的需要B.新产品开发的需求 C.扩大占有中国市场D.追求更高的利润 8.图示外资与港资企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有利于 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②引进国外与香港地区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③我国经济的合理布局④安置劳动力,扩大就业机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图7),回答9-10题。 9.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10.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 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总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下图是某跨国企业产品在A、B、C、D四国产量与消费量比值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1~13题 11.该企业的产品最有可能是: A 飞机 B 运动鞋 C 计算机 D 精密仪器 12.关于该产品的生产,下列叙述正确的: A .该企业在D国设厂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技术力量雄厚 B. A国始终大量输出该产品 C.该企业付给B、D两国工人相同的工资 D.该企业的产品在C国经经历了“进口-出口-进口”的过程

曹妃甸区域经济定位及产业结构展望

【摘要】本文运用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的有关工业集聚的理论,对曹妃甸未来经济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得出其将成为京津唐经济圈的一个制造业中心区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产业发展的规划提出了构想。 【关键词】曹妃甸产业发展新经济地理学一、曹妃甸历史及目前状况简述曹妃甸位于唐山市南部70公里的沿海的南堡地区,它是渤海湾中惟一不需开挖人工航道和港池、不需疏浚维护即可建设大型深水泊位(40万吨级)的天然“钻石级”港址资源。曹妃甸自1895、1900两次强风暴袭淹后,岛民已迁徙。截止到首钢搬迁、与河北省共同筹建码头前,岛上唯一建筑是一座为引导船舶夜航所用的航标塔。2002年6月,首钢、河北省建投、唐钢、唐山市四方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曹妃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启动码头通路工程建设,深水大港的建设拉开序幕。2005年初,中国中央政府相继批准了包括曹妃甸矿石码头、原油码头在内的《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和首钢搬迁曹妃甸实施方案,曹妃甸港口建设工程正式纳入国家规划,并成为国家“十一五”期间投资最大的项目集群。按照国家规划,曹妃甸需填海建设的总面积达310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新加坡大。到2010年,曹妃甸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财政收入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其经济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唐山。到目前为止,曹妃甸二十五万吨级矿石码头已经开航,七十多公里的通岛道路已全线贯通,迁曹铁路已经通车,供电、供水项目已经基本完成,码头、钢铁、电能项目建设也全面铺开。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07年3月12日上午已宣布曹妃甸“新首钢”开工建设。曹妃甸至今已累计完成投资160亿元,仅2007年将完成投资300亿元。曹妃甸本来是冀东渤海之滨的一个小镇,名不见经传,但随着首钢的搬迁,声名雀起,曹妃甸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决定了其在中国的经济布局中将担任一个重要角色。伴随着一个钢铁基地的兴建,必然对其相关行业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河北省与首钢正在联合打造一个新兴的工业重镇,兴业伊始对未来产业布局的规划尤为重要:到底是以基地为依托打造一个专业的钢铁城市,还是以钢铁产业为支柱各种产业全面发展;着眼于富甲一方,还是放在整个京津唐经济圈考虑,构筑一个产业集群的次增长极,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应如何选择,曹妃甸未来在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定位已是迫在眉睫。二、曹妃甸未来产业定位分析1、曹妃甸的产业带动能力及规模经济分析无论是钢铁工业还是石化工业抑或是大型码头带来的航运业的发展均可以直接带动周边地区的煤炭、机械、采选矿业、食品工业、化工原料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煤气生产供应业、自来水生产供应业、建筑业等的快速发展,其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市场需求量的激增。上述三大产业横向、纵向产业链很长,而且对各行业产品的需求量较大,因而对上述不同行业会形成较大的拉动力。其次,降低相关企业的金属材料成本。钢铁、石化机械制造、电力等企业,其产品和原材料区位重量较大,运输成本占交易费用的比例较大,因而大型钢铁企业有利于相关行业的企业降低成本。具体的带动作用可有产业间的关联度来说明,产业间的联系可分为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两种:顺向联系是指某些产业因生产工序的前后,前一产业部门的产品为后一产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这样一直延续到最后一个产业的产品,即最终产品为止;逆向联系是指后续产业部门为先行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为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消耗。而石油、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电力对其他产业的顺向关联度都非常高,因而曹妃甸未来的产业带动力将是巨大的。曹妃甸的起步就在于钢铁工业,首钢曹妃甸搬迁后,将由首钢、唐钢联合建成国内最先进的、最终年产能1500万吨的精品钢材基地;一期计划实现年钢产量500万吨,二期形成1000万吨生产能力。其规模列目前国内第二位。据国外的专家测算钢铁企业的最佳规模为500-1000万钝,首钢在曹妃甸的钢铁项目规模效益应该是能实现的。另外已列入规划中的项目有:航运业包括矿石、原油、煤炭、液化天然气码头在内的76个码头,(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多种泊位并存、单体工程量最大的港口);1500万吨的华北原油储备基地;1000万吨级炼油、100万吨

1.4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1.4区域经济联系(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课标中关于本节内容的规定是:“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所以第一课时就围绕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当然重点我选取其中之一进行重点分析,力求让学生形成一种模式,分析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基本思路,在分析对地理环境影响时,让学生形成一种答题的模版。材料基本上也以书本上的阅读为主,答案都以开放式为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2、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3、会分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措施、线路,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学会从中获取所需知识 2、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达到一种生动起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不利),树立事物都具有两面的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常规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我国的区域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南北方、东西部的差异,怎么样使得各区域都能协调的健康的发展呢?今天一起学习下-----区域经济联系首先我们了解下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教师再讲解P24阅读 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比如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后的东西部的联系。学生阅读回答: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成效。 东西部除了在经济中的合作之外还表现有资源的调配和产业转移(放映幻灯片)学生阅读幻灯片了解我国资源分布情况,从而引出我们的资源跨区域调配。1、分析调配的原因2、主要工程3、调配的意义。 让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类问题形成基本分析思路(看幻灯片)。然后以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为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放映幻灯片)学生读图,回答南水北调的线路等几个问题,教师以图来分析3条线路。(放映幻灯片) 学生活动讨论:南水北调工程对于水资源的调入区和调出区的影响(开放性为主)分析中形成一种答题模版,对意义类型的问题怎么回答,对影响类型的题目怎么答题。 最后留作业让学生自己对另外两种资源调配中的问题、路线、意义等按照本节所讲自己整理。 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

9、区域产业结构分析讲解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区域产业结构评价准则 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的选择以及对已有的产业结构的评价, 要以区域的综合区情及国家的经济大势为依据。在多种因素综合限定的边界内进行选择。区域产业结构的选择的合理性如何,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考察。 1、以形成的产业结构同区域的资源结构是否相适应,能否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即在区域各种经济发展要素中, 供给比较充分、价格比较便宜的生产要素 (既区域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是否优先、重点开发利用其相对应的产业和产品是否得到优先、重点发展。 2、区域产业系统的功能,能不能承担起全国地域分工的重要任务,即对全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协调能否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这一点集中表现在区域主导产业部门是否形成, 其发展的规模是否适度。 3、区内产业间的关联度如何,特别是主导产业和非主导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协调一方面,主导产业的产业优势能否辐射区域的相关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另一方面, 相关产业又是否与主导产业的发展相配合,从而是整个区域经济系统高效率地运转。 4、区域经济结构的转换力和应变能力如何。即能否充分吸收、消化外来因素,有效地将外来因素或外部投入转换为输出, 形成强大的扩张、输出能力; 能否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情况下, 通过组织机制的调节, 消除干扰造成的不协调状态; 能否在系统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有序的同时,创造条件向更高层次的优化方向发展。 5、结构性效益的高低。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效益较好,并且这个较好的效益是由其产业结构带来的, 那么这个产业结构就是合理的; 反之, 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效益不好, 而且这个较差的经济效益是由其产业结构带来的, 那么, 这个产业结构就是不合理的, 需要调整。

高中地理工业区位专题

主要工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土地、水源、原料、动力等. 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等. 选址原则: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工业导向类型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经济技术因素:由于交通和科技的发展,原料、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减弱,市场、劳动力素质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2.环境因素:主要影响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和对环境十分敏感的高技术产品及食品等企业的区位选择. 3.社会因素:政策、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等成为重要工业区位因素之一. 现代钢铁工业的区位选择经历了三个阶段,如下表所示 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及其原因 生产工艺的改进和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是钢铁工业区位选择变化的主要原因. 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反映出:原料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力在减弱,而市场、交通、科技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不利影响:工业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造成酸雨等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 工业区位评价就是对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进行评价,以分析某工业区工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区位因素的评价性语言表解如下: 区位分析的基本要求 (1)全面分析: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2)对比分析: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3)主导因素分析:全面分析比较,找出决定性因素,从有利因素中找出主导因素,从不利因素中找出限制性因素. 易混易错的工业导向型判断 (1)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属劳动力导向型,而微电子(集成电路)、高级时装则属技术导向型. (2)大庆、辽阳的石化工业属原料导向型,但是南京、北京的石化工业则属市场导向型;广东发展石化工业除接近市场外,还利用其海运优势运输原料和产品. (3)铜矿石品位低,运输量最大,粗铜冶炼宜接近原料产地,精解铜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需要靠近火电或水电基地,而铜制品厂则要接近市场. (4)瓶装饮料厂一般要接近消费市场,但从长远来看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5)普通家具厂因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需接近市场,但在林区建立的家具厂则属于原料导向型;跨国公司在我国沿海设立高档家具厂则是为了利用廉价土地、劳动力,降低成本,占领市场. (6)乳品生产基地属原料导向型,而北京、大庆液态奶基地的落成则是为了接近市场. (7)棉纺织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而上海地区的棉纺织工业则属市场导向型.

2020年学考复习必修三区域经济联系

区域经济联系 知识梳理 一、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1.意义: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助于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类型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3.原因: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和能源(东多西少) 空间的分布不均(空间分布不均:南水北调,时空不均:水库) 4.南水北调: 1)线路: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布局,实现我国 5.西气东输西气东输: )线路主体工程分为三线1(. 一线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

长三角地区。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 二线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江西—广东,南抵广州、香港。 三线工程:沿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广东共10个省、自治区,将中亚天然气和新疆煤制天然气输往沿线中西部、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地区。 (2)意义 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中西部的影响 ①利于西部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经济增长。 ②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发展深加工。 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内需,刺激相关产业发展。 对东部地区的影响 ①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②改善大气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③促使能源及相关工业发展,利于轻、重工业结构调整。 ④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环境。 6.西电东送: 南部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以开发云、贵等地火电为补充,向珠三角等地送电。 中部通道——将沿长江展开。利用二滩、葛洲坝、三峡等水电站,把水电送往长三角等地区。 北部通道——主要是将“三西”(即内蒙古西部、山西、陕西)的火电(坑口电站)和黄河上游的水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意义: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给我国沿海较发达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为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7.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产业转移教案

第五章·第二节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2012·高二质检)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3题。 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软件制造B.玩具制造 C.汽车工业D.石化工业 2.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原料B.技术 C.交通运输D.劳动力价格 3.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 ) A.转移污染物 B.寻求企业发展最优区位 C.扩大企业影响力 D.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答案】 1.B 2.D 3.B 【解析】该产业是由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逐步向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说明这种产业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经济落后,劳动力价格低。向这些地区转移产业,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就是寻求最优发展区位。 下表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区位的变化,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4~6题。

4.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材料的供应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交通的便利程度D.市场的开放程度 【答案】 B 【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甲产业主要布局在人口较多的省区,所以甲产业应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 5.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因素B.环境因素 C.技术因素D.劳动力因素 【答案】 C 【解析】乙、丙产业在1990年还没有分布,在2001年主要分布在技术水平较高的京沪粤三地,所以乙丙产业应属技术指向型产业。

6.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优势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地迁移的趋势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D.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答案】 A 【解析】甲产业在1990年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而到了2001年,沿海省份布局减少,主要分布在地省份。乙丙属技术密集型工业,为寻找最佳区位,往往发生工业分散。甲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乙丙属技术密集型产业。三种产业布局可以体现产业转移的一些特点,不能体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2012·高二质检)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图,读图完成7~8题。 7.根据图示信息,正确的叙述有( ) A.第一阶段丙国国对该产品需求少而全部供出口 B.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 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也不会出现减少趋势 D.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 8.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

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产业结构研究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产业结构研究论文 高等教育对地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影响研究摘要:通过对保定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运用结构偏离度方法研究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测算保定市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灰色关联系数,分析了高等教育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性。结论表明,驻保高校是促进保定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深层次动力,基于此提出了合理发展保定高等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区域经济;产业结构 保定历史悠久,崇尚文化,汇集了河北省大部分高等学校。在“十一五”期间,保定市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但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各县区存在较大差距。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因此逐步改善和调整产业结构,对推动经济发展尤其重要。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带来劳动力结构和技术结构等出现一系列变化,引起劳动力的就业产生新的组合。这些新的经济社会变革又必将促使为其提供智力、人才与科技支撑的高等教育,在教育结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本文以保定市为例,通过对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的关联分析,研究如何发展高等教育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一、保定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保定市产业结构的总体发展分析。2003年以来,保定市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见图1)。 从总体趋势来看,2003—2008年这一阶段保定市的产业结构呈

“二、三、一”型,即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标志着保定的产业结构向更高阶段迈进了一大步。但根据世界银行钱纳里等经济学家研究,人均GDP 2 000美元以上(1980年,美元),第一、二、三产业生产结构为15.4%、43.4%、41.2%,而保定市2008年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5.62%、48.31%、36.07%,距此标准尚有差距,有待发展调整。而与发达国家的“三、二、一”型结构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保定市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其中产业结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其发展变化客观上要求就业结构与之相适应,产业结构的不断演进和升级也伴随着就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但对于就业结构来说,除产业结构外,还受体制、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并不表现为与产业结构同步变化,就业结构调整可能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一般用结构偏离度来表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这种非同步关系。当结构偏离度等于0时,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完全协调,若偏离0越远则意味着结构的偏差越大。根据统计数据,对2003年以来保定市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进行计算,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自2003年以来,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绝对值很大。这表明,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很不协调,产业产值份额大于就业份额,具有较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但这种不协调性较为平稳;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均小于零,说明产值份额小于就业份

高中地理《工业区位》教案 中图版必修2

工业区位 一)课标要求与课标解读 1)课标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课标解读: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以及该工业企业的原料供应和市场联系。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际,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判别某地区采用何种工业布局最为合理和哪种产业分布在何地是合理的 3、读图分析能力培养:运用有关图表,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4、比较分析:对不同的工业区进行比较分析并给以评价。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图片和材料分析讨论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得出各种指向性工业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2、通过工业与环境的学习,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3、领会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 影响工业的各个区位因素,尤其是类似工业区位的比较。 四)教学难点 影响工业的各个区位因素,尤其是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案例探究等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学案 七)教学过程

进行探究: 1、20世纪70年代香港从事那个行业的人口比较多? 2、通过所给材料分析,你觉得此类行业属于什么指向型的工业? 3、东莞号称世界工厂,其中虎门的电缆加工业、虎门的富彩集团彩色印刷业、厚街的旅 游鞋加工业、厚街的家俱制造业、清溪的收音机组装工业、塘厦的鼠标生产工厂、桥头的珠江啤酒厂、长安的嘉洲盐焗鸡加工厂是不是都属于这种指向型的工业? [讲解]这类工业企业需要的劳动力素质不要求高,但要有很大数量,尽量减少成本,我们称之为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板书]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 [承转]劳动力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我们刚才所讲的廉价劳动力,还有一类劳动力的素质较高,而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正是科学技术的基础。我们来看,这是一张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分布,你发现这些高科技企业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和高等院校、科研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