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效应

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效应

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效应
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效应

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效应

其经济含义是较小的δ值对应较低的资本流动性,即资本流动量变化对利率变化的反映迟钝;当δ值较大时,BP 曲线较平缓,对应于资本较高的流动性;当δ→∞时表明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对应的BP 线为水平线;当δ= 0时,表明资本完全不具有流动性,对应的BP 线为垂直线。各种调控政策效果因BP 曲线斜率的不同而不同。

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

上图(a )描述了在固定汇率制下LM 曲线比BP 曲线更陡时,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图中,A 点为最初的经济均衡点,伴随着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IS 曲线从IS 0向右移动到IS 1,从而形成新的内部均衡点B 。由于B 点位于BP 曲线上方,故有顺差存在。这种情况说明尽管收入的提高会引起经常帐户收支的恶化,但国内利率上升又会使更多的外国资本流入,最终导致国际收支出现盈余。

当BP 曲线比LM 曲线更陡时,财政扩张政策的效果正好相反。在上图(b )中,BP 线是一条比LM 线更陡的线。当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IS 线从IS 0向右移至IS 1,内部均衡从A 点移动到B 点,由于B 点位于BP 线右下方,因此有国际收支逆差存在。这种情况说明国民收入增长导致了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从而净出口下降,尽管利率的上升会导致资本流入增加,但资本流入的增加幅度不足以

弥补经常帐户收支的恶化,最终会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2.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 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当局不会通过行政干预来稳定汇率,而是听任汇率在外汇市场上自发形成。在下图中,假定LM 线比BP

线陡,当政府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IS 曲线从IS 0向右移动到IS 1时,内部经济在B 点达到新均衡,这时的国际收支处于顺差状态,因

此,在外汇市场上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本币将升值而外汇汇率下降。当汇率从e 0

降为e 1时,BP 线从BP (e 0)向左移动到BP (e 1)。与此同时,汇率下降使净出口减少,IS 曲线

又会向左移动,因此经济均衡点不会在B 点稳定下来,而是在汇率下调的作用下反向调整,最终在C 点达到均衡。可见当LM 线比BP 线陡时,财政扩张政策的效果比在封闭经济时的效果要小一些。

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政策效应

r

y

(b )

(a )

r O y 浮动汇率下的财政扩张效应

O

e 1) e 0)

相反,当BP 曲线比LM 曲线陡时,与封闭经济的情形相比,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实际收入的影响作用将会被放大而不是被抑制。如下图所示,当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使IS 曲线向右移动到IS 1时,新的内部均衡点B 位于BP (e 0)曲线的右下方,国际收支处于逆差状态,外汇市场上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在浮动汇率制下,这意味着本币币值将向下调整而外汇汇率提高,BP 线向右移动。伴随着汇率提高、净出口增加,又会使IS 曲线进一步向右移动

到IS 2,经济最终在C 点达到均衡,超过了国民收入在封闭经济情形下的相应水平。

由此可见,在浮动汇率制下,开放经济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有时低于封闭经济的财政政策效应,有时则高于封闭经济的财政政策效应,其结果依赖于LM 曲线与BP 曲线斜率的关系。

三、开放经济的货币政策效应

货币政策主要影响LM 曲线的移动,这里分别考察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种情况。

1.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

在固定汇率制下,BP 曲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假定经济均衡最初处于图7—21所示的A 点,这时的经济处于内部和外部同时均衡状态。如果政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LM 曲线向右移动,经济的内部均衡点移动到B 点,而B 点位于BP 曲线的右下方,故国际收支存在逆差。这时要保持汇率稳定的货币当局必须动用其外汇储备来稳定外汇市场上的汇率。

由于这时产生逆差的原因一是利率下降导致资本流出,二是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导致净出口减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尽管提高了收入水平,但导致了国际收支的逆差。

一般而言,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扩张的效果同BP 曲线与LM 曲线斜率的关系没有什么直接联系,无论BP 曲线的斜率大于还是小于LM 曲线的斜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总是导致国际收支逆差的产生。相反,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的产生。

2.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政策

O 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扩张效应

r y LM 0 LM 1 BP (e 0) BP (e 1) IS 1

IS 0

C A B y A y C r O y

图7—21 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扩张效应

r r r

这里仍然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为例。假定LM曲线比BP曲线陡,货币扩张的效应可以见上图。最初经济在A点达到内部和外部同时均衡,如果货币从M0扩张到M1,首先影响LM曲线从LM0向右移动到LM1,并与IS曲线相交于B点。在B点,经济虽然是内部均衡点,但B点在BP曲线的右下方,这意味着存在国际逆差。国际收支的逆差推动汇率进行调整,即本国货币贬值,外汇汇率上升。随着汇率从e0上升到e1,IS曲线会向右移动,最终在C点达到新的均衡。由此可以看出,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扩张政策的效果是使汇率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并且其效果要大于封闭经济的情况。但是对于利率水平的影响不很明确。假如BP曲线比LM曲线陡,货币扩张的政策效果其作用方向是一样的,但引起国民收入变化的程度要小一些。对此,大家可以自己作图分析。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各种不同汇率制度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差异极大,因此在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比封闭经济更为复杂。

第九章财政政策其效果练习题

第九章练习题 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 1、现代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推行不同财政政策的基本意图在于:为了实现国家既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或者为了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协调政府的有关财政经济活动以充分发挥现代财政的那些重要职能。() 2、财政政策与财政活动不同,前者是政府从事经济性活动的外在表现,而后者则是政府对其经济性活动实行有效管理的集中体现。财政政策通常可以发挥它的导向作用、协调作用和控制作用。() 3、政府变动其开支水平(G)就可以取得改变IS曲线位置的效果:扩大G,使IS曲线向左移动,减少G,使IS曲线向右移动。另外,只要特定财政政策能够直接地、间接地影响私人消费与私人投资,也同样可以取得改变IS曲线位置的效果。() 4、政府变动名义货币供给数量(M s )就可以取得改变LM曲线的位置:扩大 M s ,使LM曲线向右移动,而减少M s ,使LM曲线向左移动。通过一定的政策手段, 如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以及窗口指导等,取得改变LM曲线位置的效果,是政府货币政策独自发挥,或其配合财政政策共同发挥宏观经济稳定职能的重要保证。() 5、利用IS-LM模型,不仅可以解释宏观经济均衡(收入均衡与利率均衡)是如何被决定的经济原理,而且也可以解释政府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均衡如何产生影响作用的经济原理。() 6、在其他不变条件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至少发生三种主要作用,即降低利率、提高物价,和增加产出,而紧缩性货币政策则会产生提高利率、降

低物价,和减少产出的作用。() 7、在经济社会中,资本投资规模,资本存量增长速度,以及技术进步速度等是改变AS曲线的重要因素。() 8、汇率(e)变动可以引起BP曲线的位置变动,一般情况下,e下降,会使BP曲线向左移,表示贸易盈余扩大;而e上升,会使BP曲线向右移,表示贸易盈余减少。() 9、财政政策时机的选择,并不会影响政策的实际效果。() 10、由于货币政策调整通常不须经过复杂的决策程序,所以货币政策时滞相对比较短。() 二、选择题(从A、B、C、D……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1、当今时代,大多数国家政府都要对市场实行广泛的经济干预,即借助财政政策执行其宏观调控职能。财政政策之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十分明确的:()。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 D、收入分配合理化 E、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2、作为经济危机的先兆,经济衰退的主要表现是生产连续数月下降,私人投资大幅度减少,劳动失业剧增,进出口发生萎缩等等。针对这类经济衰退,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选择方面,主要是采用以()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doc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及消除挤出效应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 组合原理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期用到的重要的财政政策。它包括增加政府公共工程支出、增加政府购买、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减少个人所得税、减少公司所得税等。“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人支出减少,政府的开支代替了私人的开支。这样,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了经济的作用就被削弱了。 导致扩张性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则会引起私人投资与消费支出减少。我们可以用IS-LM 模型来解释“挤出效应”。如图 i 01i 0 i 1 挤出效应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总需求增加。总需求增加会使IS 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如果货币供给不变的话,利息率就会上升。上升的利息率将引发私人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减少,即一部分财政支出实际上只是对私人支出的替代,并没有起到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 从图中可以看出,应该达到的国民收入Y2,实际上只达到了Y1,而国民收入Y=Y2-Y1则被“挤出”了。 此时,利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就能减弱扩张性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影响。所谓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就是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利率下降,促使消费和投资增加,使总需求增加,最终达到国民收入成倍增加。即:M ↑→i ↓→C & I ↑→AD ↑→NI ↑↑。反映到IS-LM 模型图上则是: 随着利率的下降,LM0线将向右下方移动到LM1的位置,同时Y1也将向Y2移动,原来被“挤出”的收入又增加了回来。这样就减弱了、甚至消除了挤出效应的影响。 萧条时期,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配合,既能刺激经济复苏,又能减弱扩张性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影响。 Y 0 i Y 2 Y 1Y 0i 0i 10 LM

财政政策及其功能作用分析——以西部某市为例

财政政策及其功能作用分析——以西部某市为例 发表时间:2019-08-29T15:27:09.17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0期作者:王枳龙[导读] 财政政策是我国公共政策体系的重要一环。上至中央下至地方,财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政政策正是指导财政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文从这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财政政策入手,以我国西部某市为例,简单对财政政策的含义及其作用进行分析。(广西大学,广西南宁市 530004)摘要:财政政策是我国公共政策体系的重要一环。上至中央下至地方,财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政政策正是指导财政工作的重要依 据。因此,本文从这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财政政策入手,以我国西部某市为例,简单对财政政策的含义及其作用进行分析。关键词:财政政策;西部某市;目标;功能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及特点 财政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从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与财政收支平衡的基本原则和措施的总称。 财政政策对于国民经济运行的调节有两个特点,分别是直接性、强制性。 财政政策的直接性是指国家可以用直接掌握和控制的财政政策直接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具体就体现在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在某一时间要重点开展某项工作,那么财政政策的制定就会围绕这项工作进行展开,现实表现就是在财政资金量的安排上会向该项工作进行一定量的倾斜,同时财政税务相关的优惠政策也会向该工作予以倾斜。例如西部某市即将开展以“工业高质量发展”为重心的经济建设工作,将“工业高质量发展”作为该市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工作重心。那么该市的财政部门必须围绕“工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制定相关的财政政策予以配合。主要是表现在预算安排上,在其他预算按一定比例压减的前提下,要充分保障“工业高质量发展”财政的扶持力度,加大对于工业特别是提高工业质量、增加工业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因此安排给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市科学技术局及相关工业企业的预算就会按比例进行增长。 财政政策的强制性指的是财政政策市通过立法形式制定和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每一年都会编制预算草案,该草案由各级财政部门编制完成后,会上报各级人民政府,待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审阅草案并同意后,要在当年年初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候报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批,各级财政部门主要领导要在本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上做财政预算草案的说明报告,供各位人大代表审阅,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预算才能进行实施。人民代表大会批复预算后由各级财政部门对当地各单位下达财政预算,并要求各单位在预算正式下达后的20个工作日内进行公示,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因此,每一年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都是经过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过的,是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的,具有法律效益。 二、财政政策的目标 财政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五个大的方面的目标。一是确保经济适度增长,二是维持物价基本稳定,三是促进收入公平分配,四是尽量实现充分就业,五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政策的前四项目标是基本一致的,但是作为西部某市来说,其本身的国际贸易交易体量较小,因此财政政策目标的主要中心放在前四项。 三、财政政策的功能 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是指通过对物质利益的调整,发挥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的引导作用,包括直接导向与间接导向。导向功能的发挥主要依靠财政政策中的税收政策予以配合。如西部某市大力落实中央政府和自治区政府的减税降费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减税降费行动,主动减轻企业负担,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就是财政政策导向功能的体现。通过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税费成本,引导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入技术研发和设备升级改造中,提高企业发展质量。财政政策的导向功能能够根据政府当时的宏观调控目标,积极引导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同时规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哪些应该做的更好。 财政政策的控制功能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对人们的经济行为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制约或促进,实现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由于财政政策具有规范性和法律效力,因此财政政策自然具有控制功能。例如西部某市为大力发展当地的新能源汽车工业,依据上级部门的补贴政策,又制定了当地的补贴政策,这就极大的促进了西部某市市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西部某市厂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迅速增长,企业营收迅速增加,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和GDP增长,也通过税收的形式反哺了当地财政收入。 四、财政政策的工具 政府预算是所有财政政策工具中的核心工具,处于核心地位,具有综合性、计划性和法律性等特点。以西部某市为例,作为西部某市的财政部门,编制政府预算可以说是主要支出科室一年之中重中之重的核心工作,也是检验财政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每一年从10月份开始到12月,西部某市财政部门各支出业务科室都要对各自分管单位进行详尽细致的项目调查和研究分析,以确保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因为要做的事情有很多,需要的资金量更多,但西部某市每年财政的资金大盘就是那么大,因此如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收益达到最高,是西部某市财政部门每一个人努力的方向。财政预算的编制综合性极强,因为涉及的项目涵盖方方面面,可以通俗的说西部某市所有政府部门的吃喝拉撒、西部某市各项工程的建设计划、西部某市各种活动的开展施行,一言以蔽之就是西部某市所有涉及公共财政支出的事项,都需要在预算编制中尽量体现,因此该项工作对综合业务能力的要求非常高。政府预算也具有法律性的特点。西部某市每一年的预算都要报市政府审批后再报市人大通过才能实施,实际上每一年的预算都是以人大立法的形式存在的,因此政府预算的法律性质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政府预算是财政政策最重要的工具,它也最集中明显的反映了政府财政政策的意图和目标。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以西部某市为例,简单介绍了财政政策的内涵及其作用,就财政政策对经济建设的影响做了简要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财政政策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它对于公共部门发挥职能,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把握和制定好财政政策,是一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原因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原因 挤出效应是指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引起的利率上升,挤占私人投资,抑制总需求增加的现象,称为挤出效应 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在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和劳务需求上升,物价上涨,实际货币供给量降低,可用于投机动机的货币减少,债 券价格下跌,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减少,消费减少。政府支出挤占 了私人投资和消费。 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 支出乘数的大小 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上升,乘数越大,利率提高使投资减少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减少也越多,挤出效应越大; 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 货币需求函数L=ky-hr中k的大小,k越大,政府支出增加引起 的一定量产出水平增加所导致的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越大,使利 率上升的越多,挤出效应越大;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即货币需求函数中h的大小,h越小,货币需求稍有所变动,就 会引起利率的大幅度变动,因此当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货币需求增加 所导致的利率上升就越多,因而挤占效应越多;反之,h越大,挤出 效应越小;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敏感程度越高,一定量利率水平的变动对投资水平的影响就越大,因而挤出效应就越大;反之越小;

这四个因素中,支出乘数主要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而它一般被认为是稳定的;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取决于支付习惯和 制度,一般认为也较稳定,因而挤出效应的决定性因素为货币需求 及投资需求对利率敏感程度。 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弹性无限大,而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为0,因而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0,财政政 策效果极大;在流动性陷阱中运行。 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弹性为0,而投 资需求的利率弹性极大,因而财政政策毫无效果。 宏观经济学认为:短期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的因素是社会总需求。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中,社会总需求由三部分组成,即:居民消费、企业投资和政府支出。在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 的制约,个人消费和私人投资有不断下降的趋势,总需求与社会生 产能力之间出现缺口,国民经济增长受到抑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 性财政政策膨胀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但是在货币供给量保持稳 定的情形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利率水平上升,从而挤出私人 投资,政府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的效应下降。这就是挤出效应的 一般理论模型。为了克服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应当把扩张性的财 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混合使用,以便使市场利率水平保持稳定,弱化或者完全避免政府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理论 模型表明,政府在对经济增长进行调控时,一定要注意政策的一致性,避免政策上的矛盾,也就是减少政策的成本支出,增加政策的 收益。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决定于市场经济中的多种因素,如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模型,即“IS-LM”模型分析,它决定于 IS和LM曲线的斜率。斜率主要反映的是市场经济中私人投资对利 率变动的反映程度。由于投资是利率水平的减函数,投资对利率的 变动十分敏感,通常所讲的投资利率的弹性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 应就大;投资利率的弹性小,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就小。如利率不变,即在凯恩斯陷阱区域,挤出效应为零。如随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利率上升的非常高,即在古典区域,挤出效应将无限大,政府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

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作用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基本定义: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抑制或压缩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它往往就是在已经或将要出现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的趋势下采取的。它的典型形式就是通过财政盈余压缩政府支出规模。因为财政收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而财政盈余意味着将一部分社会总需求冻结不用,从而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实现财政盈余,一方面要增加税收,另一方面要尽量压缩支出。如果增加税收的同时支出也相应地增加,就不可能有财政盈余,增加税收得以压缩社会总需求的效应,就会被增加支出的扩张社会总需求的效应所抵消。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1 提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增加社会福利费用 2 增加税收,以降低企业的投资能力与个人的投资热情,并抑制总需求的膨胀 3 发行公债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 4 消减政府预算,限制公共事业投资,以此来减少政府支出、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基本含义:就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与增加的一种政策社会总需求行为。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 就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 增加与刺激社会总需求、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1、减少政府购买 2、免税、退税与降低税率 3、增加公共工程开支 4、扩大政府购买 E、增加

政府转移支付 而紧缩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区别在于: 1.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叫积极的财政政策,通常就是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与减少税收,通过增加政府投资与补贴等手段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如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了财政斥资4万亿投资以拉动内需等重大举措。2009年,我国出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一就是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着力加强重点建设。二就是推进税费改革,实行结构性减税。预计2009年将减轻企业与居民税负约5000亿元。三就是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需求。四就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与改善民生。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与民生支出分别达到7161、4亿元与7284、63亿元。五就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 2.在经济发展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缩减政府开支、压缩投资规模等手段,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偏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持续高位运行,物价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国家通过适当减少中央财政赤字与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进一步调整

财政政策三大工具

财政政策三大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和措施,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三大工具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三大工具 (1)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税收促进财政目标实现的方式即是灵活运用各种税制要素。1)适当设置税种和税目,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范围和层次,使各种税种相互配合。2)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这是税收作为政策手段发挥导向作用的核心。3)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和加成。 因此,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节个人收入和财富,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称经常项目支出)。它包括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不同之处。 购买性支出从最终用途看,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等财政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开支,政府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方向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特别是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工具。例如,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安全阀”和“润滑剂”的作用,在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增加社会购买力,有助于恢复供求平衡;反之,则减少相应这两种支出,以免需求过旺。 (3)国债

国债是国家按照信用有偿的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实现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 一是排挤效应。即通过国债的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起到调节消费和投资的作用。 二是货币效应。这是指国债发行所引起的货币供求变动。它一方面可能使“潜在货币”变为现实流通货币,另一方面可能将存于民间的货币转移到政府或由中央银行购买国债而增加货币的投放。 三是利率效应。这是指通过国债利率水平的调整以及对资本市场的供求变化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从而对经济产生扩张或紧缩效应。 在现代信用条件下,国债的市场操作是沟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它们的藕合点。因此,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实施时,除了与其它财政政策手段协调外,还特别要与货币政策相协调。 财政政策工具的类型 ①财政措施:主要指税收、财政支出。 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杠杆能够及时、稳定、可靠地筹集财政资金;调节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协调稳定地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对财政支出规模的调整,实现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当社会总需求水平低于总供给水平,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相对减少财政收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这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社会总需求过剩的情况下,政府则采取减少财政支出,相对增加财政收入,从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这就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政府还通过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影响和改变社会资源配置的状态,实现政府的财政目标。 ②财政信用措施。 财政信用措施指政府运用信用原则所采取的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筹集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的手段。主要有公债、财政贷款(周转金)。 公债是财政筹集资金、调节经济、实现预定的财政目标的手段。

积极的财政政策不等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不等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2016 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 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2017 年预算草案报告特别强调,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过程中,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解决结 构性供需失衡。2017 年预算草案报告指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主要体现在继续减税降费、保持3%的赤字率和突出保证重点、提高支出的有效性和竞争度等三个方面。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积极的财政政策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等同起来,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要减税增支,而稳健的财政政策则是要收支平衡,保持中性。事实上,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由于政府从社会公众那里集 中来的财政收入主要用于购买性支出,而社会公众个人则倾向于将很大一部 分收入用于储蓄而非直接消费,这样一来,即使预算保持平衡,财政收支对 于国民经济仍然会保持一倍的扩张效应,因此说,即使是收支平衡的财政政策,其对经济的作用仍然是扩张性的。至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减税增支的财 政政策,则是加量不加价,扩张性效应更加显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财政政策单纯的减税增支,不仅会加剧财政自 身的收支矛盾、为中长期的财政收支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同时国家 财政过度干预经济,也可能会扭曲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决定性手段的决定性作用。2016 年,我国通常公共预算收入占GDP 的比重已经从22.49%下降为21.44%,下降了一个百分点。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我国2017 年预算草案报告才强调,保证财政政策积极有效的关键是要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 处。例如,针对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财政部门已会同有关方面对部分骗补 企业进行了公开通报,依法从严处理和处罚。截至目前,已经追回骗补资金

+财政政策+习题

第十章财政政策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财政政策 2. 财政政策工具 3.“排挤效应” 4. “货币效应” 5. “收入效应” 6.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7.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8. 汲水政策9. 扩张性财政政策10. 紧缩性财政政策 11. 中性财政政策12. 财政政策传导机制13. 货币政策14. 补偿政策 二、判断题 1. 基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较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我国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应设定为谋求尽可能快的经济增长。 2. 政策主体指的是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政策的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而且主要是中央政府。 3. 理论推导可证明:同税收乘数相比,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即增加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减税政策。 4. 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目的在于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 5. 从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来说,财政政策的实施一般会存在下列五种时滞,依次为:认识时滞、行政时滞、决策时滞、执行时滞和效果时滞。 三、单项选择题 1. 下列不属于财政政策特征的是() A. 法制性 B. 稳定性 C. 概括性 D. 系统性 2. 下列能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但会带来通货膨胀的是() A. 双紧政策 B. 双松政策 C. 紧财政政策与松货币政策 D. 松财政政策于今货币政策 3. 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经济呈剧烈波动时,应采用() A. 双松政策 B. 双紧政策 C. 财政平衡政策 D. 财政赤字政策 4. 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呈剧烈波动时,应采用() A. 双松政策 B. 双紧政策 C. 财政平衡政策 D.财政盈余政策 5. 西方现代财政政策主要产生于下列哪个学派() A. 古典学派 B. 凯恩斯学派 C. 货币学派 D. 供应学派 6. 财政政策分为相机抉择和自动稳定,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 A. 财政活动的性质 B. 财政收支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 C. 财政政策对经济总量的影响 D. 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的调节机制 7. 汲水政策是汉森的财政政策理论,这种政策的载体是() A. 公共税收 B. 公共投资 C. 国债 D. 补贴 8. 财政政策的主体是指() A. 中央政府 B. 地方政府 C. 财政部门 D. A 和B 9. 能够调节货币供求,协调财政与金融关系的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税收 B. 公共支出 C. 政府投资 D. 公债 10. 从期限上看,汲水政策属于财政政策中的() A. 短期财政政策 B. 中期财政政策 C. 长期财政政策 D. 中长期财政政策 11. 从减税对刺激总需求水平提高效果看,应选择削减() A. 流转税 B. 所得税 C. 财产税 D. 行为税 12. 从减税对刺激总供给水平提高的效果看,应选择削减() A. 流转税 B. 所得税 C. 财产税 D. 行为税 13. 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同时避免通胀,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应是()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是什么]

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是什么]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和措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 财政收入 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税收促进财政目标实现的方式即是灵活运用各种税制要素。1)适当设置税种和税目,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范围和层次,使各种税种相互配合。 2)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

这是税收作为政策手段发挥导向作用的核心。3)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和加成。 因此,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节个人收入和财富,实现公平分配。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它包括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不同之处。 购买性支出从最终用途看,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等财政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开支,政府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方向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特别是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工具。例如,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安全阀”和“润

滑剂”的作用,在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增加社会购买力,有助于恢复供求平衡;反之,则减少相应这两种支出,以免需求过旺。 国债 国债是国家按照信用有偿的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实现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三种效应上: 一是排挤效应。即通过国债的发行,使民间部门的投资或消费资金减少,从而起到调节消费和投资的作用。 二是货币效应。这是指国债发行所引起的货币供求变动。它一方面可能使“潜在货币”变为现实流通货币,另一方面可能将存于民间的货币转移到政府或由中央银行购买国债而增加货币的投放。 三是利率效应。这是指通过国债利率水平的调整以及对资本市场的供求变

财政政策有效性

财政政策有效性 一、凯恩斯主义者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基础 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者非常喜欢使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他们认为,对总需求的调控,财政政策比之货币政策更有效,财政政策是一 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它既可以被用来变动总需求,以对付严重 的通货紧缩或者通货膨胀,也可以被用来微调经济,熨平经济周期的 较大的波动。财政政策的措施十分简单明了,如果经济正处于严重的 萧条时期,财政政策就采取“减收增支”的办法,减收就是减税,增 支就是增加政府开支和增加社会福利的办法。 减税和社会福利的增加会使漏出减少,注入增加,会很快刺激总需求 的增加。减税和增加社会福利涉及到政府预算的制订和实施,由于时 间间隔较短,效应也就较显著。在西方国家,减税,主要是减个人所 得税,既减少漏出,又对个人的劳动和投资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增加 支出和社会福利的作用是直接扩大总需求。但是,减税和增加社会福 利究竟会使总需求增加多少,最终使GDP增加多少,很难作出估计。 如果人们把减税和增加社会福利的一部分钱用于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并且边际进口倾向较高的话,则总需求的扩大就不会很大了。 减税和增加社会福利,对总需求的扩大作用甚小。增加政府支出是刺 激经济的一种最直接的手段。政府支出可直接作用于总需求,因而有 较充分的乘数效应。同时,政府支出可以直接为宏观调控目标服务, 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政府可以把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可 以扩大总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国民经济的瓶颈缺口,增加社会的 生产能力。政府可以把资金用于经济特别萧条的地区以帮助该地区的 经济走出困境。政府可以把资金用于不太使用进口品的项目上,尽可 能以乘数效应增加GDP.政府可以把资金用于增加就业的项目上,以减 少失业人口。但是,政府支出如果花在基础设施方面的话,就会耗费 较长的时间,很难立竿见影。当然在对付长期性经济萧条方面还是有

什么叫扩张性财政政策

什么叫扩张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 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当经济生活中出现需求不足时,运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达到平衡;如果社会总供求原来是平衡的,这一政策会使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如果社会总需求已经超过总供给,这一政策将使两者的差额进一步扩大。 ①减税 一般说,减税会增加个人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相应地减少国家财政收入。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相应地扩大了社会总需求。减税的种类和方式不同,所引起的膨胀效应也不同。对流转税的减免,在增加需求的同时也会刺激供给的增加,即这种减税的膨胀效应主要在供给方面。对所得税的减免,则可以增加社会需求,膨胀效应主要表现在需求方面。 ②扩大预算支出规模 由于政府支出直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政府支出规模的增大必然相应地增加社会总需求在收入增加和支出扩大不对称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财政赤字。就这个意义说,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就是赤字财政政策。 既然积极的财政政策并非一种长期的政策选择,那就必然有一个政策调整或政策转换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预作准备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出现或找到替代当前财政政策“拉力”或“推力”

的因素和条件。就是说,要逐步改变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为重点来 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用其它的推力来加以替代或置换,从而为积 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和转型创造条件。我以为,从中长期看,这 样的因素或拉力有如下几个方面: 1、市场和消费替代。即当前财政、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 有利于进一步开拓市场和刺激最终消费需求方面,逐步减轻经济增 长对扩大政府投资规模的依赖。这方面可供选择的措施很多,如有 序推进银行的消费信贷;适当增加财政对刺激居民消费需求的支出比重,特别是增加对低收入者的财政转移性支出数量;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村和农民收入,为开拓巨大的农村市场奠定基础,等等。 2、民间和企业投资替代。社会资金是永远流动和相互转化的。 为实现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除了某些社会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 提供,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投入以外,民间和企业投资的增加,就能 为政府基于拉动经济增长目的而进行投入的适时退出创造条件。在 这方面,我国是存在很大潜力的。比如,尽快减轻企业沉重的非税 负担,改变有些企业存在的费大于税状况所能产生的企业投资潜力,就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同时,只要引导有方、政策得当,激活 我国巨额储蓄存款余额和游资的利用机制,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又比如,充分运用财政贴息、财政参股、财政担保等经济手段,以 充分调动和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社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和房地 产开发等方面的投入,收到“四两拨千斤”之效。 3、出口需求替代。虽然国际经济形势动荡不定,不确定的因素 较多,但通过深化我国外经贸体制改革,加强结构调整,改善政策 激励措施,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等途径所能产生的能量,也是不可 低估的。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去年在引进外资方面所创 造的成绩,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看了“什么叫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人还看了:

财政政策工具特性分析

摘要:实行积极财政政策是我国现行经济政策的重点内容,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财政政策工具本身特性的研究,我们一直是直接取自西方的一些论述。本文试就财政政策工具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性做出探讨。关键词:财政政策工具;公共工程;地方性公共品一、理论回顾对财政政策工具如税收、公共开支、转移支付等范畴在作为调节经济的工具发挥作用时的特性描述,尽管西方经济学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不一,但大多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和经济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的。亚当。斯密在谈到公共工程时说这是“君主或国家的”“义务”,“对于一个大社会当然是有很大利益的”。显然他只视公共工程为政府出于利益原则为社会提供的“义务”。萨缪尔森在论述财政政策的政策工具时,着重谈了“内在自动稳定器”的神秘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武器:(1)改变公共工程和其他开支方案;(2)改变转移支付的开支方案;(3)根据经济周期的情况而改变税率”发挥作用的机理,对政策工具特点的分析也仅限于公共工程,认为“当政府对经济开始采用某些主动措施时,它们往往为失业者举办公共投资工程。这些工程的举办往往是仓促决定的;由于这些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就业机会,它们的效率通常是相当低的。”虽然他指出了公共工程政策的低效问题,但并没有对这一政策工具所可能带来的其他关系的改变做出分析。J.丁伯根指出“你可以安然接受一个命题:为达到N 个目标,必需有N个政策工具”。后来的经济学家们将工具与目标之间的数量关系由“相等”修正为“大于或等于”(如德尔别尔格、麦克多噶尔,1976),他们对政策工具的分析也只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条件,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相对不发达的、幅员广阔的国情有相当的差距。埃普里姆。艾莎对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问题做了大量的论述。如,他谈到“发展中国家公共部门的就业人数,在就业总人数中所占的份额,一般比工业国家高。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大型私人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企业,在工业国家比在发展中国家更重要。欠发达国家由于在政治上迫切需要限制失业人数,存在着政府机构膨胀的倾向。”艾莎在谈到直接农业税的估算问题时,认为“大地主的消费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奢侈品、半奢侈品和进口奢侈品上;……,我们认为政府之所以未能通过直接税抑制大、中地主的消费,主要是由于这些地主对财政政策的制定和实行施加了政治影响。”艾莎在讨论公共投资时提出了四项原则,但并没有就公共工程支出作为一项政策工具时运用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所遇到的问题。现在流行的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说,尽管他对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发展障碍等问题都有较为详尽的“解释”,但并未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政策工具所表现出的具体特征进行描述。就国内经济学家对财政政策的探讨,有的侧重于国债的规模,也有分析政策工具性扩张效应与体制性收缩的矛盾,杨目等在对财政政策的效力问题进行分析时指出实践中财政政策至少存在五大问题:一是“效率问题。发达国家一般不太愿意用财政政策,皆因财政政策效率低下是一通病”;二是“解决失业的力度不如想象的那样大”;三是“产业带动差的问题”;四是“基本建设中同样存在重复建设问题”;五是“时滞问题”。虽然这里不乏对财政政策工具特性的一些准确把握,但不够全面完整。[!--empirenews.page--] 二、财政政策工具特性分析财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税收。支出政策工具分为购买性支出政策和转移性支出政策,其中,购买性支出政策又有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和消费性支出政策之别。 1.税收政策是通过增税和减税两个方面来发挥对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的,具有如下特点:(1)需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决策时滞较长。一国政府的税收增减都是通过调整税法来实现的,而税法是需要经过一定的政治程序才能通过、付诸实施的。(2)对于政府来说减税容易增税难,增税易遭到纳税人的反对。(3)税收直接影响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而且是无偿的永久性的影响。当政府以增加税收的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时,实质是将资金从个人或企业手中转移到政府手中,如果政府所扩大的支出效率不高或无效益时,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将是双重的。(4)政府的减税政策是通过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实现的,而这又依赖于居民的边际消费倾

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1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先后经历了速度过快、稳中趋降和平稳较快三个阶段,总体上呈现出持续较 快增长和波动幅度收窄的良好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 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自2021年5月份以来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深化财税管 理体制改革,长期居高不下的投资规模终于大幅回落,物价无论是PPI还是CPI均疾步走低,货币供应量回到央行盯住范围内。从而体现了财政政策在促进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 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1年,中国在加强财政宏观调控、推进依法理财,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实施了以“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为主要内容的稳健财政政策,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改善。 2021年,全国财政收入31627.98亿元,突破3万亿元大关,比上年同期增长19.8%。2021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已经清晰。国民经济在保持强劲增长势头的情况下,出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趋向:一是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下滑,目前已经进入理想 的区间;二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人民币汇率在初始升值2%之后稳中有升;三是在人民币升值后净出口继续上升,贸易顺差大幅增加,外汇储备创历史新高;四是工 业企业利润率下降;五是部份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增加了操作的难度。若要保持高增长、低通 涨的理想发展格局,短期内通过利率、汇率调节经济增长、改善进出口平衡、提高工业企 业经济效益、压缩长线投资等已经没有太大的余地。而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则可以 通过降低企业税负总水平、调整进出口关税政策、实行有差别的行业税制和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公共支出的方向和比例、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抑制和消除目前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健康因素,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政府的宏观调控目标。 2021年以来,公开市场操作在整个货币政策调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从2021年4月 份开始,人民银行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加大对冲外汇占款的力度;此后下发《关于进 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向商业银行提示房地产信贷风险,要求商业银行 加强贷款管理;此外,还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6%调高至7%。2021年一季度开始,人民银行连续出台了三大政策:3月25日起分别上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4 月25日起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10月人民银行分别上调了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同时放开了贷款利率上限和存 款利率下限。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从而体现出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2021年,金融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人民银行执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市场化手段加强总量控制、优化信贷结构、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金融稳定运行,促进经 济平稳较快发展。2021年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3 %,狭义货币供应

《西方经济学(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题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分析 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个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搞清二者的基本内容、政策工具及相互关系,明确两者的基本目标,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第十二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清财政理论与政策和货币理论与政策的基本内容; 2.完整准确阐述两个基本理论; 3.分析比较时包括相同与区别 时间安排:学习第十二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教学内容后实施。 分值:满分20分。 解题思路: 1.政策目标 2.政策手段 3.货币乘数和财政乘数 4.调控力度分析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模式和内容(包括协调模式、双紧搭配、双松搭配、一松一紧搭配) 答:财政政策一般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财政政策的目标是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稳定增长、物价稳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综合目标。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的政策工具有税收和公债等;财政支出的政策工具有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政府投资。这些财政收支的政策工具作为财政政策手段,对社会总需

求乃至国民收入的调节作用,不仅是数量上的简单增减,它们还会通过乘数发挥更大的作用。财政乘数主要包括政府购买支出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这些乘数反映了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动量、转移支付变动量、税收变动量和政府收支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动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这些变量的变动量之间的比例。通俗地讲,这些变量的变动在连锁反映下,将引起国民收入成倍的变动。 财政政策的调控力度反映为财政政策效应,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由扩张性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小,调控力度就小;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大,调控力度就大。影响政策效应和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是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即:LM曲线斜率不变,IS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IS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斜率小(平坦),利率提高幅度小,从而挤出效应小,政策效应就大;LM曲线斜率大(陡峭),利率提高幅度大,从而挤出效应大,政策效应就小。 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一般是指经济发展的目标。如一定的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等。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代表中央政府通过银行体系实施。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要实现货币

财政政策如何发挥作用

财政政策如何发挥作用 一般认为现代财政制度具有自动调节国民经济的功能:通货紧缩时,具有阻止经济进一步衰退的功能;通货膨胀时,具有抑制经济进一步扩张的功能。这种无需改变政府政策就能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自动变动,从而自动减少国民经济波动,稳定经济的机制被称为内在稳定器。主要体现在: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增减,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具有内在稳定器功能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三种: 1.自动改变的累进税收制度,采用这种制度,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和公司利润税自动下降,个人和公司保留的可支配收入增多,从而使消费和投资增加,导致总需求下降,克服危机;而在经济上升时,个人和公司收入增加,政府征收的所得税率也自动-上升,使个人和公司的消费和投资受到抑制,物价上涨得到控制,经济趋于稳定。 2.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支付。在经济萧条时,工人失业增加,政府的失业补助及其他福利开支则自动增加,从而维持了失业工人的支出,有利于克服生产过剩;在经济上升时期,失业减少,从而失业救济及其他补助也自动减少,而征收作为失业补助的资金来源的税收却自动增加。 3.私人储蓄和公司储蓄。一般家庭在短期内收入下降时,一般不减消费,而是动用过去的储蓄;在收入增加时,也不立即增加消费,而是增加储蓄,使消费保持相对的稳定。公司也是如此,在收入减少时,不轻易减少股息,而是减少保留利润;在收入增加时,也不轻易增加股息,而是增加保留利润。 我们一直主张要利用积极财政政策,但是积极政策到底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呢?短期看就是43号文件,即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