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集料规范

集料规范

集料规范
集料规范

第1章前言

原《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058-94)(以下称原规程),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和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编制。当时编制的内容大部分引自原《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公路路面基层试验规程》中相差的试验方法。原规程于1994年7月5日发布,12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以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加强公路工程集料的生产与管理、质量检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各方面的原因,国内外对用于水泥混凝土与沥青路面的集料,无论在规格、质量要求还是试验方法方面,都是各成系统、有所不同的:原规程实施几年来,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的一些试验方法,对水泥混凝土集料是适用的,但对沥青路面及基层、底基层集料就不适用,有些在工程中发生了混乱。另外,矿粉作为沥青混合料的一种主要材料,虽然并不属于集料的定义范围内,却没有比本规程更合适的试验规程可以包括进去。因此,交通部[1997]731号文下达任务,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对原规程进行修订,主要是将水泥混凝土和沥青路面不同的部分严格区分开,分别制定出标准的试验方法。同时把沥青混合料所用的矿粉填料的试验方法也纳入本规程,以便生产上应用。

根据交通部公路司的计划要求,修订组充分参考了“七五”及“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及其他科研、推广项目陆续取得的许多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与相关的设计、施工规范协调配套。1997年开始征求有关部门使用意见,搜集国内外试验方法资料,结合施工生产实践及有关科研成果进行了修订并在西宁、长沙召开两次征求意见会。交通部公路司于1998年6月组织了对送审稿的审查,经修订组进一步修改后,形成报批稿,公路司设计与技术处会同修订组及人民交通出版社有关人员总校后定稿。

这次修订的重点针对使用于沥青混合料和基层、底基层的集料的试验方法,严格区分了水泥混凝土与沥青混合料对集料的不同测试方法和要求。本着尽可能与国际标准统一,与我国习惯一到的原则,共修订试验方法20项、增补试验方法9项,并增加2个附录。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1、对集料筛分用的标准筛严格按方孔筛和圆孔筛进行区分,并在各个试验方法中统一。沥青路面和基层、底基层集料使用方孔筛,水泥混凝土使用圆孔筛,在每一个试验方法中都区分清楚。并将集料标准筛(方孔筛、圆孔筛)的标准补充作为附录,便于统一标准筛规格,进行质量检验。在水泥混凝土集料圆孔筛系列中,我国习惯于整数尺寸的筛孔,为便于工程单位使用起见,规定当缺乏63mm、31.5mm、16mm圆孔筛时,容许以60mm、30mm、15mm圆孔筛代替。

2、关于粗集料的密度、吸水率的试验方法,重新进行了定义,明确了密度与相对密度的区别与关系。

3、增补了粗集料松方容重的捣实法测定方法,以满足SMA路面的配合比设计需要。

4、对粗集料针片状颗粒含量测定方法,明确水泥混凝土用集料用规准仪法,沥青路面用集料用卡尺法。

5、修订了粗集料石料压碎值试验方法,T0315适用于水泥混凝土集料,T0316适用于沥青路面集料,对T0316原规程采用12mm~16mm的集料,加压后用3mm

筛过筛,修改为13.2mm~16mm集料,压碎后用2.36mm筛过筛。

6、修订了沥青路面用洛杉矶磨耗值试验方法,与国外标准相一致,按照不同的集料规格分别选用7种条件,试验后用1.7mm筛过筛,计算磨耗损失。

7、增补了测定破碎砾石破碎面比例的试验方法。

8、修订了细集料筛分后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

9、增补了细集料的棱角性和粗糙度的试验方法。

10、增补了矿粉填料的各种试验方法,包括矿粉的筛分试验(水洗法),矿粉的相对密度试验,矿粉亲水系数试验,矿粉塑性指数试验,矿粉的加热安定性试验等。这些试验方法尽管一直在使用中,但由于它的“归属”问题,没有列入任何一本试验规程中,这次将矿粉试验方法全部补充收入本规程(在美国ASTM标准中矿粉也归入集料类)。其中矿粉的筛分试验统一采用水洗法。

11、原规程关于集料的技术要求均摘自相差的设计、施工规范,由于各规范在执行过程中时有修订,与本规程的修订不可能同时进行,所以相关规范的修订将引起不同规范之间的不统一。为避免与相差规范矛盾,在本试验规程中将技术要求均予删除。

本规程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希望各单位在使用中注意总结经验,在执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函告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8号,邮政编码:100088,电话:(010)62079583。

原规程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

原规程主要起草人:姚思国周俊卿蔡正咏刘清泉李苏评夏玲玲

本规程修订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本次修订主要起草人:沈金安李福普

第2章总则

1 为适应我国公路建设的需要,保证公路工程对集料质量的要求,为加强集料质量管理提供依据,特制定本规程。

2 本规程规定了新建和改建各级公路工程中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和路面基层所用集料的试验方法。

3 各种集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

4 用于本规程试验的仪器应经国家有关检测机构认定合格并符合本规程要求。采用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仪器所做试验无效。

5 试验人员应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资格,试验中应遵守安全操作、防火、防毒及环境保护的规定。

6 送试集料样品应标明产地、规格、数量、送试单位、试验项目、送试日期等,并采用能防止污染和不易损坏的包装。

7 有关集料试验检测的内容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3章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集料(骨料)aggregate

在混合料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的粒料,包括碎石、砾石、石屑、砂等。

2.1.2 粗集料 coarse aggregate

在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2.36mm的碎石、破碎砾石、筛选砾石和矿渣等;在水泥混凝土中,粗集料是指粒径大于5mm的碎石、砾石和破碎砾石。

2.1.3 细集料 fine aggregate

在沥青混合料中,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2.36mm的天然砂,人工砂及石屑;在水泥混凝土中,细集料是指粒径小于5mm的天然砂,人工砂。

2.1.4 矿粉mineral filler

加入沥青混合料中起到填料作用的符合规格要求的矿物质粉末。填料可为磨细石粉、消石灰粉、水泥、粉煤灰等。

2.1.5 堆积密度 accumulated density

单位体积(含物质颗粒固体及其闭口、开口孔隙体积及颗粒间空隙体积)物质颗粒的质量。有干规程密度及湿堆积密度之分。

2.1.6 表观密度(视密度) apparent density

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闭口孔隙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

2.1.7 表观相对密度(视比重) apparent specific gravity

表观密度与同温度水的密度之比值。

2.1.8 表干密度(饱和面干毛体积密度)saturated surface-dry density

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其闭口孔隙、开口孔隙等颗粒表面轮廓线所包围的全部毛体积)物质颗粒的饱和面干质量。

2.1.9 表干相对密度(饱和面干毛体积相对密度) saturated surface-dry bulk specific gravity

表干密度与同温度水的密度之比值。

2.1.10 毛体积密度 bulk density

单位体积(含材料的实体矿物成分及其闭口孔隙、开口孔隙等颗粒表面轮廓线所包围的毛体积)物质颗粒的干质量。

2.1.11 毛体积相对密度 bulk specific gravity

毛体积密度与同温度水的密度之比值。

2.1.12 细度模数 fineness modulus

表征砂子粒径的粗细程度,以砂在规定各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之和除以100求得。

2.1.13 石料磨光值 polished stone value

按规定试验方法测得的石料抵抗轮胎磨光作用的能力,即石料被磨光后用摆式仪测得的摩擦系数。

2.1.14 石料冲击值 lashed stone value

按规定方法测得的石料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冲击试验后,小于规定粒径的石料的质量百分率。

2.1.15 石料磨耗值 weared stone value

按规定方法测得的石料抵抗磨耗作用的能力,其测定方法分别有道瑞法、洛杉矶法和狄法尔法。

2.1.16 石料压碎值 crushed stone value

按规定方法测得的石料抵抗压碎的能力,以压碎试验后小于规定粒径的石料质量百分率表示。

2.1.17 集料空隙率(间隙率) percentage of voids in aggregate

集料的颗粒之间空隙体积占集料总体积的百分比。

2.1.18 孔隙比 void ratio

集料孔隙(含开口孔隙、粒间空隙)体积与颗粒所占体积(含颗粒固体、闭口孔隙)的比值,用小数表示。

2.1.19 碱集料反应alkali-aggregate reaction

水泥混凝土中因水泥和外加剂中超量的碱与某些活性集料发生不良反应而损坏水泥混凝土的现象。

2.1.20 砂率 sand percentage

水泥混凝土混合料中砂的质量与砂、石总质量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2.1.21 针片状颗粒 flat and elongated particles in coarse aggregate

指粗集料中细长的针状颗粒与扁平的片状颗粒。当颗粒形状的诸方向中的最小厚度(或直径)与最大长度(或宽度)的尺寸之比小于规定比例时,属于针片状颗粒。

2.1.22 标准筛 standard test sieves

对颗粒性材料进行筛分试验用的符合标准形状和尺寸规格要求的系列样品筛。沥青路面及各类基层集料的粒径均以方孔标准筛为准,标准筛筛孔尺寸依次为75mm、63mm、53mm、37.5mm、31.5mm、26.5mm、19mm、16mm、13.2mm、9.5mm、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0.075mm。

水泥混凝土集料的粒径大于和等于2.5mm的,以圆孔标准筛为准;小于 2.5mm 的,以方孔筛为准。标准筛筛孔尺寸依次为100mm、80mm、63mm、50mm、40mm、31.5mm、25mm、20mm、16mm、10mm、5mm、2.5mm、1.25mm、0.63mm、0.315mm、0.16mm、0.075mm。但当缺乏63mm、30mm、15mm圆孔筛代替;缺乏0.63mm、0.315mm、016mm方孔筛时,容许以0.6mm、0.3mm、0.15mm方孔筛代替。

种类标准筛的尺寸及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及附录B的要求。

2.1.23 集料最大粒径 maximum size of aggregate

指集料的100%都要求通过的最小的标准筛筛孔尺寸。

2.1.24 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 nominal maximum size of aggregate

指集料可能全部通过或允许有少量不通过(一般容许筛余不超过10%)的最小标准筛筛孔尺寸。通常比集料最大粒径小一个粒级。

条文说明

在国外的规范中,对集料最大粒径有两个定义:集料最大粒径(Maximum size)是指100%通过的最小的标准筛孔径,而集料的公称最大粒径(Nominal maximum size)是指保留在最大尺寸的标准筛上的颗粒含量不超过10%的标准筛尺寸。例如,某种集料,100%通过25mm筛,在19mm筛上的筛余小于10%,则此集料的最大粒径为25mm,而公称最大粒径为19mm。在ASTM D448-86《公路和桥梁构造物的集料规格》、ASTM D 692-94a《沥青路面粗集料》、ASTM1073-94《沥青路面细集料》以及ASTM D 3515《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等标准规范中,实际上使用的级配名称都是采用的公称最大粒径。例如常用的6号粗集料是指3/4in~3/8in,要求通过1in的为100%,而通过3/8in的百分率为90%~100%。同样对通常称最大粒径为3/4in的D-4号沥青混合料,要求通过1in的为100%,通过3/8in的为90%~100%。这些做法和名称叫法与我国的习惯是一致的。不过我国往往将公称最大粒径直接简称为最大粒径,没有严格的区分,今后使用这些术语时应注意区分。

2.2 符号

符号及意义见表1。

符号及意义表1

T0301-2000 粗集料取样法

1 取样方法和试样份数

1.1 在同批来料堆上取样时,应先铲除堆脚等处无代表性的部分,再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几个不同部位,取得大致相等的若干份组成一组试样,务使能组成一组试样,务使能代表本批来料情况和品质。

1.2 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有

代表性的试样,并由若干份试样组成一组试样,作为本批来料的代表样。

1.3 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应从各不同部位和深度处,抽取大致相等的试样若干份,组成一组试样,抽取的具体份数,应视能够组成本批来料代表样的需要而定。

注:①如经观察,认为各节车皮、汽车或货船的碎石或砾石的品质差异不大时,允许只抽取一节车皮、一部汽车、一艘货船的试样(即一组试样),作为该批集料的代表样品;

②如经观察,认为该批碎石或砾石的品质相差甚远时,则应对品质有怀疑的该批集料,分别取样和验收。

2 取样数量

对每一单项试验,每组试样的取样数量宜不少于表1所规定的最少取样量。需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时,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

3 试样的缩分

将所取试样置于平板上,在自然状态下拌混均匀,大致摊平,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把试样分成大致相等的四份,取其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的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需的量。

有条件时,也可用分料器对试样进行缩分。

一试验项目所需碎石或砾石的最小取样数量(kg) 表1

注:①有机物含量、坚固性及压碎指标值试验,应按规定粒级要求取样,其试验所需试样数量,按本规程有关规定施行;

②采用广口瓶法测定表观密度时,集料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者,其最少取样数量为8kg。

4 试样的包装

每组试样应采用避免细料散失及防止污染的容器包装,并附卡片标明试样编号、取样时间、产地、规格、试样代表数量、试样品质、要求检验项目及取样方法等。T0302-2000 粗集料筛分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粗集料(碎石、砾石、矿渣等)的颗粒级配。

2 仪具与材料

2.1 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

2.2 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1%。

2.3 其它:盘子、铲子、毛刷等。

3 试验准备

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筛分至表1要求的试样所需量,风干后备用。每种试样准备两份,分别供水洗和干筛法筛分使用。对水泥混凝土用集料,如果没有要求,也可不进行水洗,只进行筛筛分。根据需要可按要求的集料最大粒径的筛孔尺寸过筛,除去超粒径部分颗粒后,再进行筛分。

筛分用的试样质量表1

4 试验步骤

4.1 用水洗法测定集料中小于0.075mm的细粉部分质量。

4.1.1 取一份试样,将试样置105±5摄氏度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1),准确至0.1%。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通常不少于6h。

4.1.2 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盖没。

4.1.3 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使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破碎集料或集料从水中溅出。

4.1.4 根据集料粒径大小选择组成一组套筛,其底部为0.075mm标准筛,上部为2.36mm或4.75mm筛。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尺量不致将粗集料倒出,损坏标准筛筛面。

注:不可直接倒至0.075mm筛上,以免集料掉出损坏筛面。

4.1.5 重复4.1.2~4.1.4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为止。

4.1.6 将套筛的每个筛子上的集料及容器中的集料全部间收在一个搪瓷盘中,容器上不得有沾附的集料颗粒,将搪瓷筋连同集料一起置105±5摄氏度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2),准确至0.1%。

4.2 用干筛法测定粗集料各个粒级质量百分率。

4.2.1 取另一份试样置105±5摄氏度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0),准确至0.1%。

4.2.2 用搪瓷盘作筛分容器,按筛孔大小排列顺序逐个将集料过筛,人工筛分时,需使集料在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使小于筛孔的集料通过筛孔,直至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1%为止。采用摇筛机筛分后,应该逐个由人工补筛。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

中的试样一起过筛,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以确认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确实小于筛残余量的1%。

4.2.3 如果某个筛上的集料过多,影响筛分作业时,可以分两次筛分,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20mm时,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轻轻拔动颗粒,但不得逐颗粒颗塞过筛孔。

4.2.4 称取每个筛上的筛余量,准确至总质量的0.1%。各筛分计筛余量及筛底存量的总和与筛分前试样的总质量m0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0.5%。

5 计算

5.1 集料中通过0.075mm的含量按式(1)计算,准确至0.1%。

P0.075=(m1-m2)/m1*100

式中:P0.075--集料中小于0.075mm的含量(通过率),%;

m1--用于水洗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

m2--集料水洗后的干燥质量,g。

5.2 分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按式(2)计算,但0.075mm筛不计算分计筛余,准确至0.1%。

P i=m i/m0*(100-P0.075)/100

式中:P i--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

m0--用于干筛的干燥集料总质量,g;

m i--各号筛上的分计筛余,g;

i--依次为0.15mm、0.3mm、0.6mm.....至集料最大粒径。

5.3 累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该号筛及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但0.075mm筛不计算累计筛余,准确至0.1%。

5.4 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

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等于100减去该号筛累计筛余百分率,但0.075mm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即为P0.075,准确至0.1%。

5.5 根据需要,绘制集料筛分曲线。

条文说明

在国外的集料筛分试验中,用于沥青路面的粗集料、细集料,一般都有水洗法和干筛法两个试验方法,用一份集料进行干筛,确定各个粒级的含量或通过百分率,但由于沾附在集料上的小于0.075mm的部分实际上是筛不下去的,无法由于筛准确测定,所以还必须另外用一份集料用水洗法确定集料中小于0.075mm部分的含量对其进行校正,如ASTMC117、AASHTOT11、日本JISA1103、KOTANA1103等。然而在我国历来不管水泥混凝土集料或沥青路面集料,都直接采用干筛方法,0.075mm筛通过量不经水洗确定,所以是不准确的。它对水泥混凝土材料来说问题不大,但对沥青混合料来说,集料表面沾附的矿粉筛不下来,配合比设计时不算进去,对配合比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它直接影响添加矿粉的数量,所以仅仅对矿粉用水洗法还不够,对其它粗集料、细集料也必须由水洗法测定小于0.075mm 的含量,另外,在施工现场用溶剂抽提法测定油石比及矿料级配时,颗粒上的粉料都经过溶剂冲洗,计入矿粉中,如果材料筛分是不计沾附的粉料含量时,两次筛分就不一致,必然造成误差。所以本次修订时,沥青路面集料的筛分试验无论对粗集料、细集料的原材料筛分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或者在沥青厂从拌和机二次筛分后热料仓取样筛分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时,都要求分别进行水洗法和干筛

法,以准确确定0.075mm通过率,各单位务必照此执行。

T0303-2000 含土粗集料筛分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用于测定含粘性土的粗集料的颗粒组成。

注:如天然的砂砾土、碎石土以及中低级路面的材料,粘性土颗粒包覆在砾石(碎石)和砂颗粒上,对这类材料不适用于T0302的方法。

2 仪具与材料

2.1 试验筛:根据需要选用规定的标准筛。

2.2 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试样质量的0.1%。

2.3 烘箱:能保持温度105±5摄氏度。

2.4 容器:能在此容器内剧烈搅动试样而不会使试样或水损失。

2.5 其它:盘子、铲子、毛刷等。

3 试验准备

将来料用分料器或四分法缩分至表1要求的试样所需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筛分用的试样质量表1

4 试验步骤

4.1 将试样放在浅盘内,并一起放到温度保持在105±5摄氏度的烘箱内烘干24h ±1h。

4.2 从烘箱中取出试样,冷却后称重,准确至样品质量的0.1%,用m1表示(g)。

4.3 将试样放到容器内,向容器内注水,淹没试样。

4.4 剧烈搅动容器内的试样和水,使粘在粗颗粒上的小于0.075mm的颗粒完全分离下来,并悬浮在水中。

4.5 在需要试验细土的液限和塑性指数时,将容器内的悬浮液倒在0.5mm筛孔的筛上,筛下放一接收悬浮液的容器。

4.6 将筛上剩余料回收到清洗容器内。

4.7 重复上述步骤至清洗容器内的水清洁。

4.8 将洗净的集料放在浅盘内,并一起放于温度为105±5摄氏度的烘箱内烘干8h~12h。

4.9 从烘箱中取出试样,冷却后称其质量,准确至原样品质量的0.1%,用m2表示(g)。按T0302的方法对试样进行筛分(干筛)。

4.10 将容器内的悬浮液澄清,使细土沉淀。在沉淀过程中分数次将上层的清水细心倒出,注意勿倒出沉淀物。

4.11 待容器底部的细土风干后,取出粉碎并拌匀,从中取出一部分做液限和塑性试验。

4.12 取部分风干细土放在105±5摄氏度的烘箱内烘干24h±1h,冷却后,称量100g,用m3表示(g)。

4.13 将烘干细土放到一容器内,向容器内注水,并剧烈搅动容器内的水和土,使小于0.075mm的颗粒与0.075mm~0.5mm的颗粒分离。

4.14 将悬浮液倾倒在0.075mm筛孔的筛上,继续清洗筛上的剩余料,直到筛下的洗液清洁为止。

4.15 将筛反扣过来用水仔细冲洗入浅盘中,放在105±5摄氏度的烘箱内烘干8h~12h,冷却并称质量,用m4表示(g)。

4.16 在不需要试验细土的液限和塑性指数时,可直接将悬浮液倾倒在0.075mm 筛孔的筛上,反复清洗容器内的集料,直至容器内的水洁净。

4.17 按4.15的方法将筛上的清洁料收回,与容器内的清洁料一起烘干,冷却,并称其质量,用m5表示(g)。

4.18 按T0302的方法将烘干的集料进行筛分。

5 计算

5.1 按式(1)计算小于0.5mm的颗粒含量。

C=(m1-m2)/m1*100

式中:C--小于0.5mm的颗粒含量,%;

m1--烘干试样的质量,g;

m2--0.5mm筛孔筛上集料的烘干质量,g;

5.2 按(2)计算细土中小于0.075mm的颗粒的含量。

F′=(m3-m4)/m3*100

式中:F′--细土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m3--细土的烘干质量,g;

m4--0.075~0.5mm颗粒的烘干质量,g。

5.3 按式(3)计算整个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F=C*F′

式中:F--整个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5.4 按式(4)计算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G=(m1-m5)/m1*100

式中:G--集料中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

m5--0.075mm筛上全部集料的烘干质量,g。

T0304-2000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网篮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砾石等各种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密度、表干密度、毛体积密度,以及粗集料的吸水率。

2 仪具与材料

2.1 天平或浸水天平:可悬挂吊篮测定集料的水中质量,称量应满足试样数量称量要求,感量不大于最大称量的0.05%.

2.2 吊篮:耐锈蚀材料制成,直径和高度为150mm左右,四周及底部用1mm~2mm 的筛网编制成具有密集的孔眼。

2.3 溢流水槽:在称量水中质量时能保持水面高度一定。

2.4 烘箱:允控温在105±5摄氏度。

2.5 温度计。

2.6 标准筛。

2.7 盛水容器(如搪瓷盘)。

2.8 其它:刷子、毛巾等。

3 试验准备

3.1 将取来的试样用

4.75mm(方孔筛)或5mm(圆孔筛)标准筛过筛,用四分法缩分

至要求的质量,分两份备用。对沥青路面用粗集料,应对不同规格的集料分别测定,不得混杂,所取的每一份集料试样应基本上保持原有的级配。

3.2 经缩分后供测定密度和吸水率的粗集料质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

3.3 将每一份集料试样浸泡在水中,仔细洗去附在集料表面的尘土和石粉,经多次漂洗干净至水清澈为止。清洗过程中不得散失集料颗粒。

测定密度所需要的试样最小质量表1

4 试验步骤

4.1 取试样一份装入干净的搪瓷盘中,注入洁净的水,水面至少应高出试样2cm,轻轻搅动石料,使附着石料上的气泡逸出。在室温下保持浸水24h。

4.2 将吊篮挂在天平的吊钩上,浸入溢流水槽中,向溢流水槽中注水,水面高度至水槽的溢流孔为止,将天平调零。

4.3 调节水温在15~25摄氏度范围内。将试样移入吊篮中,溢流水槽中的水面高度由水槽的溢流孔控制,维持不变。称取集料的水中质量(m w)。

4.4 提起吊篮,稍稍滴水后,将试样倒入浅搪瓷盘中,或直接将粗集料集料倒在拧干的湿毛巾上,注意不得有颗粒丢失,或有小颗粒附在吊篮上。稍稍倾斜搪瓷盘,用毛巾吸走漏出的自由水,用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擦干颗粒的表面水,至表面看不到发亮的水迹,即为饱和面干状态。当粗集料尺寸较大时,可逐颗擦干。注意拧湿毛巾时不要太用劲,防止拧得太干。擦颗粒的表面水时,既要将表面水擦掉,又不能将颗粒内部的水吸出,整个过程中不得有集料丢失。

4.5 立即在保持表干状态下,称取集料的表干质量(m1)。

4.6 将集料置于浅盘中,放入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浅盘,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集料的烘干质量(m a)。

注:恒重是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的情况下,其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粗密度,即0.1%。一般在烘箱中烧烤的时间不得少于4h~6h。

4.7 对同一规格的集料应平行试验两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5 计算

5.1 表观相对密度γa、表干相对密度γs、毛体积相对密度γb按式(1)、(2)、(3)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m a/(m a-m w)

γs=m f/(m f-m w)

γb=m a/(m f-m w)

式中:γa--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γs--集料的表干相对密度,无量纲;

γb--集料的毛体积密度,无量纲;

m a--集料的烘干质量,g;

m f--集料的表干质量,g;

m w--集料的水中质量,g。

5.2 集料的吸水率以烘干试样为基准,按式(4)计算,准确至0.01%。

ωx=(m f-m a)/m a*100

式中:ωx--粗集料的吸水率(%)。

5.3 粗集料的表观密度(视密度)ρ、表干密度ρa、毛体积密度ρb按式(5)、(6)、(7)计算,准确至小数点后3位。不同水温条件下测量的粗集料表观密度需进行水温修正,不同试验温度下水的密度ρr及水的湿度修正系数αT如表2所列,此表适用于在15~25摄氏度测定的情况。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

ρs=γs*ρT或ρs=(γs-αT)*ρw

ρb=γb*ρT或ρb=(γb-αT)*ρw

式中:ρa--粗集料的表观密度,g/cm3;

ρs--粗集料的表干密度,g/cm3;

ρb--粗集料的毛体积密度,g/cm3;

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按表2取用,g/cm3;

αT--试验温度T时的水温修正系数;

ρw--水在4摄氏度时的密度(1.000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r及水温修正系数αr表2

6 精密度或允许差

重复试验的精密度,对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两次结果相差不得超过0.02,对吸水率不得超过0.2%。

条文说明

现在对粗集料的密度、相对密度的定义及测定方法比较混乱,常常出现错误的理解。由于它的测定值直接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理论最大相对密度的计算值的准确性,影响空隙率指标,所以准确测定粗集料的相对密度至关重要。为此在名词解释中对各种密度作了定义,同时对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进行了修订。

密度是在一定条件下测量的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为t/m3或g/cm3,通常以ρ表示。对材料内部没有孔隙的匀质材料,测定的密度只有一种。但对于工程上用的粗细集料,由于材料状态及测定条件的不同,便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密度”来。计算密度用的质量有干燥质量与潮湿质量的不同,计算用的体积也因所包含集料内部的孔隙情况不同,因而计算结果就不一样,由此得出不同的密度定义。

①真实密度:矿粉的密度接近于真实密度,它是规定条件下,材料单位体积(全

部为矿质材料的体积,不计任何内部孔隙)的质量,也叫真密度。

②毛体积密度:其计算单位体积为表面轮廓线范围内的全部毛体积,包含了材料实体、开口及闭口孔隙。当质量以干质量(规干)为准时,称绝干毛体积密度,即通常所称的毛体积密度。

③表干密度:其计算单位体积与毛体积密度相同,但计算质量以表干质量(饱和面干状态,包括了吸入开口孔隙中的水)为准时,称表干毛体积密度,即通常所称的表干密度。

④表观密度:材料单位体积中包含了材料实体及不吸水的闭口孔隙,但不包括能吸水的开口孔隙在内,也称视密度。

原规程在测定集料密度时考虑了测定时不同温度的水的密度的影响,计算试验温度下的密度。可是实际上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或施工质量检验计算理论密度时,使用的室温条件下粗集料与水的相对密度(水在不同温度时的密度见表2),此温度差对混合料的空隙率有影响,所以在这次修订时,首先规定粗集料相对密度的计算,在需要时再计算密度,以便与使用条件一致。美国AASHTO T85(ASTM C 127)特别强调了三种密度与相对密度的不同,相对密度以23摄氏度/23摄氏度为准,与4摄氏度密度相差0.9975倍,所以使用时绝对不能混淆,在沥青8混合料的各种计算时都采用常温下的相对密度。

本规程T0304及T0308规定了粗集料的各种密度和各种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测定时,集料的烘干质量(绝干状态)为ms,即矿质实体的质量。当用网篮或广口瓶测定集料的水中质量时,由浮力测定的集料排开水的体积即为矿质实体包括内部闭口孔隙在内的体积,即烘干质量ma与水中质量mw之差。并由此计算得表观相对密度(Apparent Specifie Gravity)。

当集料成表干状态(即饱和面干状态)时,集料级擦干了表面水,开口孔隙中仍充满了水,集料的表干质量mf与水中质量mw之差相当于除了浮力以外又加上了开口孔隙的体积,即为集料的毛体积。由此求得的绝干毛体积相对密度通称毛体积相对密度(Bulk Specifie Gravity,简称B.S.G)。

粗集料的表干状态不易掌握好,用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擦去表面水渍,但切不可过分,不得将内部的毛细水吸出。

表干相对密度(Saturated Surface-Dry Bulk.Specifie Gravity,简称SSD.B.S.G)在计算时,使用已被水浸满开口孔隙的毛体积质量作为集料质量。这种表达方式相当于在沥青混合料老旧地集料孔隙中吸入了沥青的情况(沥青的密度与水接近)。

在测得三种相对密度后便可以根据试验温度下换算得到表观密度(Apparent Density)、毛体积密度(Bulk Density)及表干密度(Saturated Surface-Dry Bulk.Density)。

根据相对密度的定义,集料的密度等于相对密度乘以同温度下水的密度,或近似地减去水温修正系数得到。以式(5)为例,αT=γa(1-ρr/ρw)。说明αr不仅与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ρT有关,还与集料本身的密度有关。由于不同集料的γa或γs、γb是不同的,所以表2中的αT只是个近似值。

集料的吸水率ωx即吸入集料开口孔隙中的水的质量与集料固体部分质量之比。本规程以γa代表表观相对密度,γs代表表干相对密度,γb代表毛体积相对密度,ωx代表吸水率,这几个测定值之间可互相换算:

γs=(1+ωx/100)*γb

γa=1/(1/γb-ωx/100)

γa=1/[(1+ωx/100)/γs-ωx/100]

关于密度与相对密度的试验精密度要求,美国ASTM C 127的规定如下,可参考使用。

T0305-1994 粗集料含水率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碎石或砾石的含水率。

2 仪具与材料

2.1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摄氏度。

2.2 天平:称量5kg,感量不大于5g。

2.3 容器:如浅盘等。

3 试验步骤

3.1 根据最大粒径,按T0301的方法取代表性试样,分成两份备用。

3.2 将试样置于干净的容器中,称量试样和容器的总质量(m1),并在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3.3 取出试样,冷却后称取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m2)。

4 计算

含水率按式(1)计算,准确至0.1%。

ω=(m1-m2)/(m2-m3)*100

式中:ω--粗集料的含水率,%;

m1--烘干前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m2--烘干后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m3--容器质量,g。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T0306-1994 粗集料含水率快速试验(酒精燃烧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快速测定碎石或砾石的含水率。

2 仪具与材料

2.1 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1.0g。

2.2 容器:铁或铝制浅盘。

2.3 大于50mL的量筒或量杯。

2.4 酒精:普通工业酒精。

3 试验步骤

3.1 取洁净容器,称其质量(m0)。

3.2 向干净的窗口中加入约500g试样,称取试样与容器合质量(m1)。

3.3 向容器中的试样加入酒精约50mL,拌和均匀点火燃烧,并不断翻拌试样,待火焰熄灭后,过1min再加入酒精约50mL,仍按上述步骤进行。

3.4 待第二次火焰熄灭后,称取干试样与容器总质量(m2).

注:试样经两次燃烧,表面应呈干燥色,否则须再加酒精燃烧一次。

4 计算

粗集料含水率按式(1)计算,准确至0.1%。

ω=(m1-m2)/(m2-m0)*100

式中:ω--粗集料含水率,%;

m0--容器质量,g;

m1--未烧干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m2--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T0307-1994

粗集料吸水率及表面含水率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碎石或砾石的吸水率,即测定以烘干质量为基准的饱和面干状态含水率。

2 仪具与材料

2.1 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摄氏度。

2.2 天平:称量5kh,感量不大于5g。

2.3 标准筛:孔径为5mm(圆孔筛)或4.75m(方孔筛)。

2.4 其它:容器、浅盘、金属丝刷和毛巾等。

3 试验准备

取来样筛去5mm(或4.75mm)以下的颗粒,然后按T0301的方法制备试样,分成两份,用金属丝刷子刷净后备用。

4 试验步骤

4.1 取试样1份置于盛水的容器中,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5mm左右,24h后从水中取出试样,并用拧干的湿毛巾将颗粒表面的水分轻轻拭干,即成饱和面干试样。立即将试样放在浅盘中称量(m2);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水温须保持在20±5摄氏度。

4.2 将饱和面干试样连同浅盘置于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然后取出,放入带盖的容器中冷却1h以上,称取烘干试样与浅盘的总质量(m1)。

5 计算

5.1 吸水率按式(1)计算,准确至0.01%。

ωx=(m2-m1)/(m1-m3)*100

式中:ωx--集料的吸水率,%;

m1--烘干试样与浅盘总质量,g;

m2--烘干前饱和面干试样与浅盘总质量,g;

m3--浅盘的质量,g。

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5.2 表面含水率ωs按式(2)计算,准确至0.1%。

ωs=ω-ωx

式中:ωs--试样的表面含水率,%;

ω--试样含水率,%;

ωx--试样吸水率,%。

T0308-2000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容量瓶法)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碎石、砾石等各种粗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表干相对密度、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密度、表干密度、毛体积密度,以及粗集料的吸水率。1.2 本方法测定的结果不适用于仲裁及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计算理论密度时使用。

2 仪具与材料

2.1 天平或浸水天平:可悬挂吊篮测定集料的水中质量,称量应满足试样数量称量要求,感量不大于最大称量的0.05%.

2.2 容量瓶:1000mL,也可用磨口的广口玻璃瓶代替,并带玻璃片。

2.3 烘箱:能控温在105±5摄氏度。

2.4 标准筛。

2.5 其它:刷子、毛巾等。

3 试验准备

3.1 将取来的试样用5mm(圆孔筛)或

4.75mm(方孔筛)标准筛过筛,用四分法缩分至表1要求的质量,分两份备用。

测定密度所需要的试样最小质量表1

3.2 将每一份集料试样浸泡在水中,仔细洗去附在集料表面的尘土和石粉,经多次漂洗干净至水清澈为止,清洗过程中不得散失集料颗粒。

4 试验步骤

4.1 取试样一份装入容量瓶(广口瓶)中,注入洁净的水(可滴入数滴洗涤灵),水面高出试样,轻轻摇动容量瓶,使附着在石灰土的气泡逸出。盖上玻璃片,在室温下浸水24h。

注:水温应在15~25摄氏度范围内,浸水最后2h内的水温相差不和超过2摄氏度。

4.2 向瓶中加水至水面凸出瓶口,然后盖上容量瓶塞,或用玻璃片沿广口瓶瓶口迅速滑行,使其紧贴瓶口水面,玻璃片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

4.3 确认瓶中没有气泡,擦干瓶外的水分后,称取集料试样、水、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m2)。

4.4 将试样倒入浅搪瓷盘中,稍稍倾斜搪瓷盘,倒掉流动的水,再用毛巾吸干漏出的自由水。需要时可称取带表面水的试样质量(m4)。

4.5 用拧干的湿毛巾轻轻擦干颗粒的表面水,至表面看不到发亮的水迹,即为饱和面干状态。当粗集料尺寸较大时,可逐颗擦干。注意拧湿毛巾时不要太用劲,防止拧得太干。擦颗粒的表面水时,既要将表面水擦掉,又不能将颗粒内部的水

吸出,整个过程中不得有集料丢失。

4.6 立即称取饱和面干集料的表干质量(m3).

4.7 将集料置于浅盘中,放入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浅盘,放在带盖的容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集料的烘干质量(m0).

注:恒重是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的情况下,其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精密度,即0.1%%。一般在烘箱中烧烤的时间不得少于4~6h。

4.8 将瓶洗净,重新装入洁净水,盖上容量瓶塞,或用玻璃片紧贴广口瓶瓶口水面,玻璃片与水面之间不得有空隙。确认瓶中没有气泡,擦干瓶外水分后称取水、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m1)。

5 计算

5.1 表观相对密度(视比重)γa、表干相对密度γs、毛体积相对密度γb按式(1)、(2)、(3)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s=m0/(m0+m1-m2)

γs=m3/(m3+m1-m2)

γb=m0/(m3+m1-m2)

式中:γa--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

γs--集料的表干相对密度,无量纲;

γb--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

m0--集料的烘干质量,g;

m1--水、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g;

m2--集料试样、水、瓶及玻璃片的总质量,g;

m3--集料的表干质量,g.

5.2 集料的吸水率ωx、含水率ω、表面含水率ωs以烘干试样为基准,按式(4)、(5)及(6)计算,准确至0.1%。

ωx=(m3-m0)/m0*100

ω=(m4-m0)/m0*100

ωs=(m4-m3)/m0*100

式中:m4--集料饱和状态下含表面水的湿质量,g;

ωx--集料的吸水率,%;

ω--集料的含水率,%;

ωs--集料的表面含水率,%。

5.3 当水泥混凝土集料需要以饱和面干试样作为基准求取集料的吸水率ωx及表面含水率ωs时,按式(7)、(8)计算,准确至0.1%,但需在报告中予以说明。ωx=(m3-m0)/m3*100

ωx=(m4-m3)/m3*100

式中:ωx--集料的吸水率,%;

ωs--集料的表面含水率,%。

5.4 粗集料的表观密度(视比重)ρa、表干密度ρs、毛体积密度ρb按式(9)、(10)、(1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温度修正系数αT按表2采用。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

ρs=γs*ρT或ρs=(γs-αT)*ρw

ρb=γb*ρT或ρb=(γb-αT)*ρw

式中:ρa--集料的表观密度,g/cm3;

ρs--集料的表干密度,g/cm3;

ρb--集料的毛体积密度,g/cm3;

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按表2取用,g/cm3;

αT--试验温度T时的水温修正系数,按表2取用;

ρw--水在4摄氏度时的密度(1.000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r及水温修正系数αr表2

6 精密度或允许差

重复试验的粗密度,两次结果之差对相对密度不得超过0.02,对吸水率不得超过0.2%。

条文说明

对粗集料,通常要求按T0304用网篮法测定,当集料颗粒较小时(如对3mm~5mm 集料),也可借用集料的方法T0330用容量瓶测定。在工地上快速测定时,可用广口瓶代替代替容量瓶测定粗集料相对密度,由于瓶外的水的影响及盖玻璃盖不易盖好等原因,试验精密度有影响,所以原规程称为简易法,此方法中的含水率与饱水率有的不同,饱水率需要真空排除气泡,吸水量要大一些,含水率相当于天然下雨水分达到饱和的情况。

T0309-2000 粗集料松方密度及空隙率试验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测定粗集料的松方密度,包括堆积状态、振实状态、捣实状态下的松方密度,以及松方状态下的空隙率(或间隙率)

2 仪具与材料

2.1 天平或台秤:感量不大于称量的0.1%。

2.2 容量筒:适用于水泥混凝土集料测定的容量筒应符合表1的要求。适用于沥青混合料集料测定的容量筒应符合表2的要求。

水泥混凝土集料容量筒的规格要求表1

沥青混合料集料容量筒的规格要求表2

2.3 平头铁锹

2.4 烘箱:能控温105±5摄氏度。

2.5 振动台:频率为3000次/min±200次/min,负荷下的振幅为0.35mm,空载时的振幅为0.5mm。

2.6 捣棒:直径16mm,长600mm,一端为圆头的钢棒。

3 试验准备

按T0301的方法取样、缩分,质量应满足试验要求,在105摄氏度±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也可以摊在清洁的地面上风干,拌匀后分成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

4.1 堆积密度

取试样1份,置于平整干净的水泥地(或铁板)上,用平头铁锹铲起试样,使石子自由落入容量筒内。此时,从铁锹的齐口至容量筒上口的距离应保持为50mm左右,装满容量筒并除去凸出筒口表面的颗粒,并以合适的颗粒填入凹陷空隙,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m2)。4.2 振实密度

按堆积密度试验步骤,将装满试样的容量筒放在振动台上,振动3min,或者将试样分三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25mm的圆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实,待三层试样装填完毕后,加料填到试样超出容量筒口,用钢筋沿筒口边缘滚转,刮下高出筒口的颗粒,用合适的颗粒填平凹处,使表面稍凸起部分和凹陷部分的体积大致相等,称取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m2)。

4.3 捣实密度

将试样装入符合要求规格的容器中达1/3的高度,由边至中用捣棒均匀捣实25次。再向容器中装入1/3高度的试样,用捣棒均匀地捣实25次,捣实深度约至下层的表面。然后重复上一步骤,加最后一层,捣实25次,使集料与容器口齐平。用合适的集料填充表面的大空隙,用直尺大体刮平,目测估计表面凸起的部分与凹陷的部分的容积大致相等,称以容量筒与试样的总质量(m2)。

4.4 容量筒容积的标定

用水装满容量筒,测量水温,擦干筒外壁的水分,称取容量筒与水的总质量(m w),并按水的密度对容量筒的容积作校正。

5 计算

5.1 容量筒的容积按式(1)计算。

V=(m w-m1)/ρw

式中:V--容量筒的容积,L;

m1--容量筒的质量,kg;

m w--容量筒与水的总质量,kg;

ρw--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按T0304表2选用,kg/m3。

5.2 松方密度(包括堆积状态、振实状态、捣实状态下的松方密度)按式(2)计算至小数点后2位。

ρ=(m2-m1)/V*1000

式中:ρ--松方密度,kg/m3;

m1--容量筒的质量,kg;

m2--容量筒与试样的总质量,kg;

V--容量筒的容积,L。

5.3 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的空隙率按式(3)计算。

n=(1-ρ/ρa)*100

式中:n--水泥混凝土用粗集料的空隙率,%;

ρa--粗集料的表观密度,kg/m3;

ρ--按振实法测定的粗集料的松方密度,kg/m3。

5.4 捣实状态粗集料骨架(通常指4.75mm以上部分)的间隙率按式(4)计算。VCA DRC=(1-ρ/ρb)*100

式中:VCA DRC--捣实状态下粗集料骨架间隙率,%;

ρb--按T0304确定的粗集料的毛体积密度,kg/m3;

ρ--按捣实法测定的粗集料的松方密度,kg/m3。

条文说明

原规程对松方密度仅规定了堆积密度、振实密度,而没有以前常用的捣实密度。在美国对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进行配合比设计时,规定粗集料的松容重和单纯粗集料的集料间隙率VCADRC按照AASHTO T 19方法或ASTM C 29方法(Unit Weight and Voids in Aggregate)测定。具体方法是:将粗集料分3次装入容器中,每次用一根直径16mm、长600mm,一端为圆头的钢棒,均匀地捣实集料25次,计算粗集料的松方容重,我国应用SMA越来越多,为使此方法与国外统一,增补了捣实法。

第5章粗集料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试验

T0310-2000 粗集料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试验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碎石或砾石中小于0.075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及5mm以上泥块颗粒含量。

2 仪具与材料

2.1 台秤:感量不大于称量的0.1%。

2.2 烘箱:能控温105±5摄氏度。

2.3 标准筛:孔径为 1.25mm、0.07mm(用于水泥混凝土集料)或 1.18mm、0.075mm(用于沥青路面集料)的方孔筛各1只,测泥块含量时,则用2.5mm及5mm 的圆孔筛各1只。

2.4 容器:容积约10L的桶或搪瓷盘。

2.5 浅盘、毛刷等。

3 试验准备

轻集料混凝土施工工艺

30 轻集料混凝土施工工艺 30.1 一般规定 30.1.1 适用范围:本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及其他类似工程中的轻集料混凝土施工。 30.1.2 必备的施工机械设备:混凝土生产设备、混凝土运输设备、浇筑和振捣设备及手工操作器具等。 30.1.3 轻集料混凝土性能指标的测定和施工工艺,除本章规定的以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30.1.4 轻集料混凝土施工工艺包括轻集料混凝土的配制、拌制、运输、浇筑和成型、养护。 30.1.5 轻集料混凝土生产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应经过专门技术训练并具有相关经验。 30.2 施工准备 30.2.1 技术准备 1 根据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要求、性能要求、施工气温、混凝土运输距离、施工 条件、施工部位、浇筑方法确定原材料,并进行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配,配合比必须满足轻集料混凝土设计强度、密度和稠度的要求,必要时尚应符合对混凝土性能(弹性模量、碳化和抗冻性等)的特殊要求。 2 编制轻集料混凝土施工方案,明确流水作业划分、浇筑顺序、混凝土的运输与布料、作业进度计划等并分级进行交底。 3 确定浇筑轻集料混凝土所需的各种材料、机具、水、电、劳动力等需用量,以满足施 4 确定轻集料混凝土试块制作组数,满足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的需求。 30.2.2 材料准备 1 水泥:应根据具体工程特点、施工及设计要求,选用适当品种和强度等级的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 砂:宜选用普通中砂。 3 轻骨料:宜选用陶粒、浮石、膨胀珍珠岩等。 4 水:宜选用饮用水。 5 外加剂:宜选用高效减水剂。 6 掺合料:宜选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等。 30.2.3 主要机具 1 混凝土搅拌设备:混凝土搅拌机、装载机、散装原材料储存罐、磅秤或自动计量设备 2 运输浇筑设备: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手推车、塔吊等。 3混凝土振捣设备:插入式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

钢制压力容器下料通用实用工艺守则

1 适用围 1.1 本守则规定了压力容器受压元件下料的通用技术要求。本工艺守则规定了下料工序的操作要点、质量要求和控制的主要容。 1.2 本守则适用于压力容器制造零部件的下料工序。 2 引用标准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GB150-98《钢制压力容器》(第1、2号修改单) GB151-99《管壳式换热器》(第1号修改单) 公司《质量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3 材料 3.1压力容器用材料的质量及规格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2011《钢制压力容器》、GB151-2012《管壳式换热器》及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3.2 制造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的材料必须具有材料生产单位按照相应标准规定提供的质量证明书(原件)。质量证明书的容必须齐全、完整,并应有材料生产单位质量检验部门盖章确认。如质量证明书为材料生产单位出具的复印件,应由材料销售单位在质量证明书的复印件中加盖销售单位质量检验章和经办人章。 3.3 购进的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用材,应有明显清晰的标志,且和质量证明书一致,图样及相关标准要求复验及对质量证明书中的某项性能有怀疑时均需复验,没有完成的材料检验,未经材料责任师签署验收

入库单的材料不得进入下料现场。 3.4 投入下料现场的材料未种植本单位材料代号标识及检查员见证标识,不允许进行划线下料。 3.5 主要受压元件用材必须进行标记的种植,且应经材料检查员确认。在使用中始终保留有标识,当制造中需要使用时,应进行标记的移植,并有材料检验员的确认标记。主要受压元件包括:压力容器中筒体,封头(端盖),人孔盖、人孔法兰、人孔接管、膨涨节、开孔补强圈、设备法兰、换热器的管板和换热管、M36mm以上的设备主螺栓及直径大于等于250mm的接管和管法兰。 3.6 标记位置 标记位置 图1 筒节钢板拼接标记位置

轻质泡沫混凝土现场施工方案

轻质泡沫混凝土现场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该建筑工程的找坡、垫层、保温,由淮安市昊伟发泡混凝土有限公司来承接施工,我公司根据该工程的设计要求和该项工程的施工现场情部以及该工程项目前所具备的施工条件,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决定采用轻质泡沫混凝土现场浇注施工的办法来确保工程顺利完工,现场浇注方法是把水、水泥、发泡剂按规定比例混合搅拌,用机器输送浇注而成,其凝固后,成品比重为600kg/m3,抗压强度≧过1.40mpa,导热系数≦量0.10w/m.k。根据该屋面找坡的设计要求,所施工面采用轻质泡沫混凝土找坡。其技术交底待施工班组进入施工现场后,由双方工程施工负责人实地交底,并填写好技术交底单,以作完工后质量验收的凭证和依据,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完工,特制定以下施工方案。 二、编制依据: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207-2002) 《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建筑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三、工程目标:认真执行国家现行施工规范和本施工方案确定的相关质量标准,根据技术要求精心组织工程施工,确保本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确保工期按时完成,确保施工中安全无事故。 四、工艺流程:

FP25水泥发泡机把水泥和水在搅拌斗内按一定比例搅拌成水泥浆,通过液压输送缸压送到管道中;发泡剂按一定比例与水泥混合后通过高压泵再与压缩空气混合,有调节器调节电脑控制后,在管道中形成高密度的细密泡沫,进入混合器内自动混合后,进入高压输送管进入施工现场。其工作流程如下所示: 五、施工要求: 1、施工前,室内施工单位必须提供相应的施工条件的施工环境,现场应有充足便利的水源、电源。同时要提供相应的工作面,所有施工部位应清理干净,没有垃圾和积水。如有技术要求做隔气屋和底板防水层的部位,也应在我公司施工班组前做好,确保施工班组进入工地能正常施工。 2、根据现场要求和设计要求,最薄处≦6cm,最厚处≦10cm,室内施工单位应打毛基层,更好的和基层结合不脱壳、不断裂。

下料通用工艺守则最新

下料通用工艺守则 1.材料要求 1.1在材料领用时,核对工艺文件与所领材料的牌号、规格和材质证 明书是否一致。 2.划线 2.1在划线下料前应对钢材表面进行净化处理。 2.2下料前,下料人员应根据材料面积、牌号及图样尺寸进行排版、 放样。碳钢、低合金钢用石笔、弹粉线法,不锈钢用铅笔、弹粉线法。 2.3划线时筒体的卷制方向应与钢板轧制方向一致。考虑焊缝正确布置,尽量使相关部件避开纵环缝所规定的尺寸,对长度要求较严的部件,如换热器、塔器等,其筒体拼缝处应预留焊接接头收缩余量。 2.4筒节长度不小于300mm,筒节展开长应不小于1000mm。筒体拼接 不准出现十字焊缝,相邻筒节纵逢距离为3倍板厚。且不小于100mm。 2.5凡在工艺文件上规定有试板的,筒体或封头在下料划线时,应按要求同时划出试板材料,并按规定作出标记。产品焊接试板的宽度方向应是钢板的轧制方向。 2.6划线时应从板材或管材无原始标志的一端开始,以保证剩余材料 上有原始标识。 3.材料标志移植 3.1制造受压元件的材料应有可追溯的标志。在制造过程中,如原标

志被裁掉或材料分成几块时,按《材料标识可溯性》进行标志移植,并在材料分割前完成标志的移植。 3.2 有耐腐蚀要求的不锈钢以及复合钢板,不得在耐腐蚀面采用硬印 标记。 3.3低温容器受压元件不得采用硬印标记。 3.4每件板料上都应写明产品编号、件号、下料尺寸等。 4.下料 4.1除一般零件外,压力容器受压件应尽量采用刨边机和自动切割机 进行下料。 4.2碳钢、低合金钢一般采用氧-乙炔切割下料;不锈钢应采用等离 子弧切割。 4.3除切割时预留切割耗量外,切割后需机加工的零件,应预留加工 余量,一般参照以下数量:500mm之内每边加大3mm;510-1000mm 每边加大4mm;1000-2000mm每边加大6mm。 5.坡口加工 5.1凡需制备焊接坡口的,应严格按图样和工艺要求进行加工。 坡口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坡口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杂等缺陷; b. 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R m≥540MPa的低合金钢材及Cr-Mo低合金 钢材经热切割的坡口表面,加工完成后应按JB/T4730.4进行磁粉检测,I级合格; c. 施焊前,应清除坡口及两侧材表面至少20mm范围内(以离坡口

下料工艺守则

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守则规定了锅炉用钢材坯料划线、下料的有关技术要求。 本守则适用于锅炉钢材坯料划线、下料。 2、总则 2.1用于制造锅炉的主要钢材,必须有明确的牌号、质量保证书、炉批号。并按JB/T3375标准验收合格,未经复验及复验不合格的不准使用。 2.2用于制造锅炉的钢材应符合设计图样的要求,材料代用应按规定程序审批。2.3用于制造锅炉的钢材必须平直,如有弯曲、凹凸不平应先行矫正,达到下料要求。 2.4用于受压元件的钢材,其表面的凹陷、疤痕,当其深度为0.5~1mm时,应修磨成圆滑过度;当其深度超过1mm时,应补焊修磨,经表面无损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3、操作人员 3.1操作人员应熟悉图样、技术要求及工艺要求 3.2操作人员应检查钢材的牌号、规格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图样和工艺要求,并检查钢材的钢印(或标记)是否齐全,材料代用必须具备完整的材料代用手续。 3.3各种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合格证上岗,禁止无证者使用设备,按JB/T4308-1999《锅炉产品钢印及标记移植规定》的要求在坯料和余料上进行钢印(或标记)的移植,无标记移植的不得流入下道工序。 3.4量、检具须经鉴定合格,工装设备不得随意拆卸和更改。 3.5操作人员要按有关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对工件和工具应备有相应的工位器具,整齐的放置在指定地点,防止碰损、锈蚀。 4、划线 4.1准备 4.1.1准备好划线是所用各种工具和量具,如划规、地规、样冲、划针、手锤、粉线、钢尺、角度尺等。 4.1.2对于批量较大的零件,须制作适用的样板,样板本身尺寸的正确性,应经检验部门的认可,并进行定期检查。 4.2一般规定 4.2.1应按设计图样、工艺文件在钢板上以1:1实样进行划线。 4.2.2端面不规则的板材,管材及型材等材料划线时,必须将不规则部分让出。

A型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垫层施工工艺和产品说明

A型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垫层施工工艺和产品说 明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A型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垫层施工工艺和产品说明 一、A型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垫层材料及主要机具型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垫层由双组组成:垫层粉料是经过加入多种胶凝材料,粉煤灰,配以水泥后搅拌并加入多孔矿岩复合而成的,轻骨料是颗粒状的玻化微珠,A型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350-600 kg/m3,导热系数小于,抗压强度大于,有出厂合格证和检测报告;轻集料垫层粉料:按如下要求进行配制:将一袋轻集料垫层粉料(粉状和块状袋装)用倍于粉料的清水(重量)在中搅拌均匀,搅拌机采用低速式,然后加入两袋轻骨料搅拌均匀后使用。(注:在搅拌过程中不允许搅拌时间过长,长时间搅拌会使出方率减少)。主要机具:手推车、木条或铁制(宽20mm,长600mm)、平铁锹、计量器、木拍板、3m和1m长木条、笤帚等。 二、A型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垫层作业条件基层清理,各种墙面均应凿去疏松部位,清除污物、浮灰、油渍等完毕。如基层有质量问题要同甲方协商,组织人员进行整改修补后再行施工。基层面平整,用长直尺检查,直尺与基层间隙不超过5mm。预埋安装完毕,出气孔安装完毕,上人孔处理完毕,应符合设计要求。原材料必须做复试(每组取样数量为3KG),符合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 三、A型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垫层施工工艺基层清理干净,验收合格;将A型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垫层材料分层铺摊在基层上,每层铺设厚度不超过 30mm厚,坡屋面应沿低处向高处铺摊,用刮杠刮平;超过30mm厚的要分层摊铺,方法同上,最后拉线检验厚度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型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垫层材料说明 A型复合轻集料混凝土垫层材料是以多孔矿岩及玻化微珠为

下料成型通用工艺规范汇总

T—0908--01 剪板下料通用工艺规范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剪板机下料通用工艺规范 1、总则 本标准根据结构件厂现有的剪床,规定了剪板机下料应遵守的工艺规范,适用于在剪板机上下料的金属材料。剪切的材料厚度基本尺寸为0.5~13mm(不同设备剪切的板厚不同),料宽最大为2500mm。 2 引用标准 GB/T 16743-1997 冲裁间隙 JB/T 9168.1-1998 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下料 3 下料前的准备 3.1 熟悉图纸和有关工艺要求,充分了解所加工的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要求,及材质、规格、数量等。 3.2 核对材质、规格与派工单要求是否相符。材料代用时是否有代用手续。 3.3 查看材料外观质量(疤痕、夹层、变形、锈蚀等)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3.4 为了降低消耗,提高材料利用率,要合理套裁下料。 3.5 厚板件有材质纤维方向要求的应严格按工序卡片要求执行。 3.6 下料前要按尺寸要求调准定尺挡板,并保证工作可靠,下料时材料一定靠实挡板。 3.7 熟悉所用的设备、工具的使用性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保养规则。 3.8 操作人员应按有关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对工件和工具应备有相应的工位器具,整齐地放置在指定地点,防止碰损、锈蚀。 3.9 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准备好作业必备的工具、量具、样板,并仔细检查、调试所用的设备、仪表、量检具、样板,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剪板机各油孔加油。 3.10 下料好的物料应标识图号与派工单一同移工。 4 剪板下料 4.1 剪床刀片必须锋利及紧固牢靠,并按板料厚度调整刀片间隙。 4.2 钢板剪切时,剪刃间隙符合JB/T 9168.1标准要求,见表1。 表1:钢板剪切时剪刃间隙(单位:mm) 4.3 先用钢笔尺量出刀口与挡料板两断之间的距离,反复测量数次,然后先试剪一块小料核对尺寸正确与否,如尺寸公差在规定范围内,即可进行入料剪切,如不符合公差要求,应重新调整定位距离,直到符合规定要求为止。然后进行纵挡板调正,使纵与横板或刀口成90°并紧牢。 4.4 剪切最后剩下的料头必须保证剪床的压料板能压牢。 4.5 下料时应先将不规则的端头切掉,切最后剩下的料头必须保证剪床的压料板能压牢。 4.6 切口端面不得有撕裂、裂纹、棱边,去除毛刺。 4.7 剪床上的剪切

(完整版)打磨工通用工艺规范

打磨工通用工艺规范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打磨工通用工艺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守则规定了本公司打磨工艺要求。 本守则适用于本公司下料打磨清渣,焊接件打磨工艺 2 术语 2.1打磨:通过使用手提工具操作除去工件表层材料从而使工件获得所 需要的形状或表面粗糙度 2.2 打磨修整:将焊缝局部不规则处打磨消除 2.3 全部打磨:从一侧(或两侧)打磨整个焊缝表面但不改变整个焊缝形状 2.4 磨平:从一侧(或两侧)打磨整个焊缝,使其厚度同周围表面相同 3 打磨设备 3.1 角向磨光机,直磨机 3.2 砂轮磨片 钹型砂轮型号:125X6X22.2(MM) 百叶蝶 不锈钢碗刷 4操作规程 4.1操作前准备工作 4.1.1将机台及作业场所清理干净。 4.1.2准备好待加工工件,并放置于方便作业的位置,准备好加工完成品 放置备用的托架。 4.1.3检查是否有螺丝松动、漏电,安全装置、关机按钮、事故急停装置 是否正常工作。 4.1.4检查待加工工件是否已经过品检员检验并批准放行的合格零部件。 4.1.5按照所要加工的零部件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砂轮。 4.1.6戴好口罩及护目镜,穿好工作服。 4.1.7安装并紧固砂轮,。 4.1.8试机,并进行调整。确保砂轮无抖动现象; 4.1.9进行首件打磨,检查是否符合打磨要求,并经质检或主管确认无误,

方可开始批量作业。 4.2操作规范 4.2.1工作前,应检查砂轮有无损坏,防护装置是否完好,通风除尘装置 是否有效。 4.2.2安装砂轮时,必须核对砂轮允许的最高转速是否与主轴转速相适应。 4.2.3需打磨的产品应放置平稳,小件需加以固定,以免在打磨过程中产 品位移而导致加工缺陷。 4.2.4正确使用打磨工具,及时检查和更换磨损严重的砂轮磨片。 4.2.5打磨时应紧握打磨工具,砂轮片与工作面保持15-30°,循序渐进 (A→B),不得用力过猛而导致表面凹陷。 4.2.6在打磨过程中发现产品表面有气孔,夹渣,裂纹等现象时应及时通 知电焊工补焊。 4.2.7打磨结束后需进行自检,打磨区域应无明显的磨纹和凹陷,周边无 焊接飞溅物,符合产品设计和工艺要求。产品应归类存放,堆放整齐有 序。 5 打磨工艺规范 5.1打磨参数 打磨电压打磨电流打磨转速砂轮直径范围

屋面轻集料混凝土找平层技术交底

屋面轻集料混凝土找坡层技术交底 一、施工准备 、材料准备1.1.1、本工程屋面找坡层,采用轻集料混凝土找坡,其材料的密度、导热系数等技术性能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1.1.2、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配合比 、机具准备1.2.1工具:搅拌机、平锹、手推车、木抹子、刮杠、作业条件准备 1.3.1、穿过结构的管根部位应用细石混凝土填塞密实,以便管子固定。 二、工艺流程 操作工艺:基层清理一做灰饼找坡一轻集料混凝土压光 、基层清理:混凝土结构层表面应将杂物、灰尘清理干净,且要求基层干燥、平整、不得有松散、开裂、空鼓等缺陷。 、做灰饼找坡:按图纸设计要求及流水方向,用KP1 实心砖找出屋面坡度走向,确定找坡层的厚度范围。设计要求流水坡度为2%,且最低处找坡层的厚度不低于3cm。 、找坡层要点: ①基层处理:轻集料混凝土浇捣之前将混凝土楼板基层进行处理,把粘结在基层上的松动混凝土、砂浆等用錾子剔掉,用钢丝刷刷掉水泥浆皮,然后用扫帚扫净。 ②搅拌:先将适量水加入搅拌机中,然后加入一袋预拌垫层粉料,搅拌成均匀料浆再加入一袋复合轻集料,再继续搅拌形成均匀的混凝土拌合物,即可施工。 ③铺设、振捣或滚压:铺已搅拌好复合轻骨料垫层混凝土,用铁锹将混 凝土铺在基层上,以已做好的找平墩为标准将灰铺平,比找平堆高出3mm,然 后用平板振捣器振实找平。如厚度较薄时,可随铺随用铁锹和特制木拍板拍压密实,并随即用大杠找平,用木抹子搓平或用铁滚滚压密实,全部操作过程要在 3h 内完成。。 三、质量标准和注意的质量问题、应分层铺设、压实适当,表面平整、找坡正确。、铺设厚度不均匀:铺设时不认真操作,应拉线坡,铺顺平整,操作中应避免材料在屋面上堆积产生二次倒运,保证铺设质量和厚度。 、找坡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防水及保温层的施工。 四、安全环境保护 、施工现场严禁吸烟 、在进行材料搅拌时应事先浇水,以免扬尘。、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为用完的材料应及时清理出屋面,在规定场地进行堆放。 中楠御府五洋项目部

集装箱制造工艺设计规程工艺设计守则汇总

张家港韩中深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ZHJ-GC-24-2013 罐式集装箱制造工艺规程 2013-11-20发布2013-12-01实施 张家港韩中深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

罐式集装箱制造工艺规程 1. 总则 本工艺规程是对集装箱生产过程的工艺性指导和产品质量控制的法规,除执行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外,应严格按此规程执行。 2. 遵行及引用标准、通用工艺规程 GB150《压力容器》 JB/T4784-2007《低温液体汽罐式集装箱》 TSG R0005-2011《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低温贮罐氧清洁清洗工艺规程 氦检漏工艺规程 多层绝热缠绕及套装工艺规程 抽真空和真空保持检测工艺规程 外表面喷砂处理及喷漆工艺规程 外部管路、阀门组焊工艺规程 3. 内罐的制造(数据以40英尺集装箱为例) 3.1 材料:主要受压元件06Cr19Ni10的材料须符合GB/T24511-2009《承压设备用不锈钢钢 板及钢带》,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2 内封头:规格按图纸要求,材质 06Cr19Ni10,切边并刨坡口,左封头为外坡口,右封头 为内坡口, 3.2.1 封头外购,须附质量合格证明书及检验记录,入库时进行各项要求检查,按 GB/T25198-2010标准的检查方法检测: (1)直边倾斜度≤1.5mm 。 (2)内直径公差2200±3mm (3)最大最小直径差≤3mm (4)封头总深度 59064 +-mm (5)直边高度 4004- mm (6)封头成形后的最小壁厚≥7.2mm 。

(7)封头内外表面应酸洗钝化,并经脱脂处理,表面不得有裂纹,分层,凹坑现象,不合格者不得用于罐箱的制造。 3.3 内筒体:规格按图纸,材质06Cr19Ni10 3.3.1 划线:将钢板垫平实,按《筒体制造工艺守则》进行划线放样,下料尺寸见下图,并 按质量手册有关规定用记号笔进行标记移植。并划出产品焊接试板500×130两 块。 内筒体下料理论展开尺寸按流卡。(周长按封头实测) 3.3.2 切割:用等离子切割下料,并去除熔渣及飞溅,切割后与下料线的偏差: -1mm<△<3mm。 3.3.3 坡口:按下图在刨边机上刨坡口,靠左封头端为外坡口,其余为内坡口。要求:筒节 长度公差≤±1mm,筒节周长公差≤±3mm,对角线公差≤2mm 3.3.4 成型:在卷板机上先压头,再卷制成型,并用400mm宽的样板测量,尽量减少卷制来 回的次数,以免钢板延伸,周长变长。 3.3.5 组焊:纵缝组焊,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规范操作,不得在筒体上引弧,并将焊接试板组 对在纵缝的延伸部位一起焊接。 要求:1 焊缝处成型良好,光滑平整,焊缝条高≤1.5mm。 2 焊缝及热影响区不得有裂纹、咬边、气孔、未熔合及夹渣等缺陷。 3 焊缝表面及两侧的飞测物清理干净。 3.3.6 校圆:将试板和引孤板与纵缝分离。注意:保持焊缝端部的平齐。(并将试板送无损检 测室进行无损检测)将筒体在卷板机上校园,要求棱角度 E≤2.8mm,同一断面上最大最小直径差e≤3mm。筒节用工装圈撑圆。 3.3.7 无损检测:纵缝100%RT,按JB/T4730.2-2005标准II级合格,合格后转入下道工序。 3.3.8 划线、开孔:左右封头划线经检验确认后开孔,并与管接头组对焊接。 3.3.9 组对:筒节与筒节进行组焊,每条相邻纵缝间距必须大于100mm,罐体纵缝不得布置

30轻集料混凝土施工工艺

30轻集料混凝土施工工艺 30.1一般规定 30.1.1适用范围:本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及其他类似工程中的轻集料混凝土施工。 30.1.2 必备的施工机械设备:混凝土生产设备、混凝土运输设备、浇筑和振捣设备及手工操作器具等。 30.1.3轻集料混凝土性能指标的测定和施工工艺,除本章规定的以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30.1.4轻集料混凝土施工工艺包括轻集料混凝土的配制、拌制、运输、浇筑和成型、养护。 30.1.5轻集料混凝土生产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应经过专门技术训练并具有相关经验。 30.2施工准备 30.2.1技术准备 1根据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要求、性能要求、施工气温、混凝土运输距离、施工条件、施工部位、浇筑方法确定原材料,并进行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配,配合比必须满足轻集料混凝土设计强度、密度和稠度的要求,必要时尚应符合对混凝土性能(弹性模量、碳化和抗冻性等)的特殊要求。 2编制轻集料混凝土施工方案,明确流水作业划分、浇筑顺序、混凝土的运输与布料、作业进度计划等并分级进行交底。 3确定浇筑轻集料混凝土所需的各种材料、机具、水、电、劳动力等需用量,以满足施工需要。 4确定轻集料混凝土试块制作组数,满足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的需求。 30.2.2材料准备 1水泥:应根据具体工程特点、施工及设计要求,选用适当品种和强度等级的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2砂:宜选用普通中砂。 3轻骨料:宜选用陶粒、浮石、膨胀珍珠岩等。 4水:宜选用饮用水。 5外加剂:宜选用高效减水剂。 6掺合料:宜选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等。 30.2.3主要机具 1混凝土搅拌设备:混凝土搅拌机、装载机、散装原材料储存罐、磅秤或自动计量设备等。 2运输浇筑设备: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手推车、塔吊等。 3混凝土振捣设备:插入式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

下料工艺守则

下料工艺守则 1 主体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守则规定了钢材划线、下料及矫正的有关技术要求。 本守则适用于板材、型材和管材的划线、下料及矫正。 2 操作前的准备 2.1 操作人员应熟悉图样、技术要求及工艺文件的内容,并熟悉所用的设备、工具的使用性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保养规则。数控切割应预先输入图形或编制程序。气割及设备操作人员须考试合格后上岗。 2.2 操作人员应按有关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对工件和工具应备有相应的工位器具,整齐地放置在指定地点,防止碰损、锈蚀。 2.3 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准备好作业必备的工具、量具,并仔细检查、调试所用的设备、仪表、量检具、模具、刀具,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使用的仪表、量检具应在有效检定期内。 3 划线 3.1 一般规定 3.1.1 钢材存在影响划线的弯曲、凹凸不平时,应先进行矫正。 3.1.2 划线前,钢材表面必须清理干净,去除油污、锈蚀等,发现钢材有裂纹、严重锈蚀等缺陷,应经检查部门做出处理后,方可划线。 3.1.3 自行制作的划线样板、样杆,应得到检验部门的确认。 3.2 划线的技术要求 3.2.1 应按设计图样、工艺文件在钢材上以1:1实样进行划线,根据不同的下料方法,划线时应留出适当的切割余量。 3.2.2 断面不规则的板材、型材及管材等材料划线时,必须将不规则部分让出。应注意个别件对材料轧制纹络的要求。 3.2.3 用石笔所划出的线条及粉线所弹出的线条必须清晰。 3.2.4 划线时,应首先划基准线,而后再划其它线;对于对称的工件,一般应先划中心线,以此为基准在划圆弧,最后在划各直线。划线时可用样冲打小眼让圆规定脚。 3.2.5 需要剪切的工件,划线时应考虑剪切线是否合理,避免发生不适于操作的情况。3.2.6 在带有毛边的钢板上下料线时,要根据钢板毛边的实际情况,去除不符合钢板质量要求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再向内让出10mm划出下料线。 3.3 划线的标记 3.3.1 划线时,当所划的线除有下料线外,还有其它线时应对主要的线加注标记,并用油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1.适用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二次配线制作工艺。 2.工艺准备 2.1 看清接线图上的注意事项、备注说明及元器件、材料、操作等有无特殊要求。按图样要求,备齐全部电器元件,检查其型号规格等是否相符,并保管好合格证。 2.2 备齐所需的材料及所需的工具。 3.工艺流程 4.工艺过程及要求 4.1 确定走线方案 4.1.1 二次配线工序负责人应同二次配线人员根据柜体设计图纸(如盘面布置图、端子布置图)及元器件、端子排位置确定合理的走线方案。 4.1.2 对每批产品当柜体盘面布置和二次方案相同时布线应一致。 4.1.3 由于元件结构或布置原因配线有困难时,立即通知工艺员并反馈技术员及时处理。 4.2 下线 4.2.1 根据GB2681《电工成套装置中导线的颜色》的规定选择导线颜色。 4.2.1.1安全用的接地线:黄绿双色线。 4.2.1.2 装置和设备内部接线:黑色线。 4.2.1.3 有特殊要求的按规定的颜色选用。 4.2.2 导线截面积的选择 4.2.2.1 按接线图规定选用导线截面。 4.2.2.2 设计未规定的按以下原则选择:导线按串联回路中电器元件的最小额定电流(熔断器中的熔断丝和热元件除外)选择导线截面,此截面的导线长期使用电流不得小于串联回路电器元件的最小额定电流,常见导线选择见下表:

常用导线的载流量 4.2.3 按确定好的走线方案及选择好的导线型号规格,按所需导线长度下线。4.2.4 二次导线不允许有中间接头或焊接点,不允强力拉伸导线,导线绝缘层应良好,芯线应无损伤。 4.3 套线号管 4.3.1 根据导线的线径选取适当规格的线号管,按照二次接线图的设计要求用线号打印机打出线号,线号要求清晰、耐久,不可自行书写,涂改。 4.3.2 同一批产品的线号管截取长度应一致,汇控柜内线号管长度统一定为20mm,小机构内线号管长度统一定为15mm。线号管在打印时要严格按照图纸,不得随意更改或增删字符,包括空格也不得省略。 4.3.3 按二次接线图要求将线号管套在导线上。线号标记的视读方向以元件接线端子的正视方向为准,自下而上,自左而右。 4.3.4 在安装完线路后,应将线号管的线号标记朝向接线的正视面。并将线号管与导线端头的绝缘层平齐。 4.4 走线 4.4.1 将线束理成圆形,导线之间应平行不得互相缠绕,并根据分路顺序将应分路的线束放在分路方向的内侧。 4.4.2根据走线方案,导线需要弯曲转换方向时,应用手指进行弯曲,不得用尖嘴钳或其他锋利工具弯曲,以免导线绝缘层受到损伤。 4.4.3 导线弯曲半径(内径)应大于导线或线束外径2倍。一台开关设备内的导线弯曲半径应基本一致。 4.4.4 对于标称截面积为1.5mm2的导线束,导线数量一般不超过30根。 4.4.5 用蛇皮塑料管捆扎线束,要求在线束同一侧或二侧抽头,严禁胡乱抽头。捆扎线束时,应根据线束的大小选用不同规格的蛇皮塑料管。要求捆扎后线束应平直、牢固,不得有明显的交叉。 4.4.6线束凡暴露在外敷设的均用尼龙扎带扎紧,在护线套或蛇皮管及行线槽内

板材下料工艺守则

板材下料工艺守则

1、适用范围 1)本守则适用于我厂高低压配电装置所用各种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直线边缘 的板料毛坯的剪切及其他类似的下料。 2)被剪裁的材料厚度基本尺寸为0.35~16mm 2、材料 1)材料应符合技术条件要求。 2)对于卷板应予校平,不允许表面有严重擦伤、划痕、杂质、绣斑。 3)校平后的板材,按每平方米平面度不得大于3.5mm(用1米钢板尺检验),对于其他板材达不到平面度要求也需要校平。 3、设备及工艺装备、工具 a、剪扳机; b、扳手、钳子、油壶、螺丝刀、手锤; c、游标卡尺、钢板尺、卷尺、直角尺、外径千分尺,划针。 4、工艺准备 1)按所分配的任务领料并检查材料是否符合工艺卡片的要求,将合格的材料整齐的堆放在机床旁。 2)零件对材料有料纹要求的,应按其要求剪裁。 3)给剪扳机各油孔加油。 4)检查剪床刀片是否锋利及紧固可靠,并按板料厚度调好间隙(见表2)。 5、工艺过程 1)首先用钢板尺量出刃口与挡料板之间的距离(按工艺卡片的规定),反复测量数次,直到所裁料的尺寸符合规定要求为止,然后进行纵挡板调整,使之与横 挡板或刃口成90o,并紧牢。 2)开车试剪进料时应注意板料各边互相垂直,,首件检查符合工艺卡的规定后,方可进行生产,否则应重新调整纵横挡板。 3)辅助人员应该配合好,在加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尺寸、毛刺、角度,并及时与操作人员联系。 4)剪裁好的成品或半成品按不同规格应整齐摆放,不可随意乱放,以防止和其他规格板材混料及受压变形。 5)为了减少刃口磨损,钢板面及台面要保持清洁,剪板机床面上要严禁放置工具及其他材料。 6)剪切板料的宽度不得小于30mm。 6、工艺规范 1)根据生产批量采用合理的套裁方法,先下大料,后下小料,尽量提高材料利用率, 2)另件为弯曲件或有料纹要求的,应按其料纹、轧展方向进行裁剪,对于厚度大于3mm以上的钢板,更要注意以免产生折裂现象。 3)卷板经放直气割校平,剪切钢板时需先剪除毛边。 4)剪切、裁断毛刺应符合表1的规定。

轻集料混凝土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1.1技术准备 1根据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设计要求、性能要求、施工气温、混凝土运输距离、施工条件、施工部位、浇筑方法确定原材料,并进行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配,配合比必须满足轻集料混凝土设计强度、密度和稠度的要求,必要时尚应符合对混凝土性能(弹性模量、碳化和抗冻性等)的特殊要求。 2编制轻集料混凝土施工方案,明确流水作业划分、浇筑顺序、混凝土的运输与布料、作业进度计划等并分级进行交底。 3确定浇筑轻集料混凝土所需的各种材料、机具、水、电、劳动力等需用量,以满足施工需要。 1.2材料准备 1水泥:应根据具体工程特点、施工及设计要求,选用适当品种和强度等级的水泥。宜选用32.5矿渣水泥。 2轻骨料:宜选用陶粒。 3水:宜选用饮用水。 4外加剂:宜选用高效减水剂。 1.3主要机具 1混凝土搅拌设备:混凝土搅拌机、装载机、散装原材料储存罐、磅秤或自动计量设备等。2运输浇筑设备: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手推车、塔吊等。 3混凝土振捣设备:插入式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 4主要工具:尖锹、平锹、木抹子、电工常用工具、机械常用工具、对讲机等。 5现场试验设备:坍落度筒、混凝土试模 1.4作业条件 1所有的原材料经见证取样试验检查,并应符合配合比通知单所提出的要求。 2新下达的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并符合要求。 3搅拌机及其配套的设备应运转灵活、安全可靠。电源及配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符合要求。4需浇筑轻集料混凝土的工程部位已办理隐检、预检手续,轻集料混凝土浇筑的申请单经有关管理人员批准。 5轻集料混凝土生产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应经过专门技术训练并具有相关经验。 6管理人员应向作业班组进行配合比、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交底。 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2.1水泥:轻集料混凝土所用水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相关规定。2.2轻骨料:所用轻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2.3水:拌制轻集料混凝土所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的规定。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3.1工艺流程 3.2操作工艺 1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轻集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外,还应满足抗压强度、密度和稠度的要求,并以合理使用材料和节约水泥为原则。 2)轻集料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计算和试配确定,试配强度应按下式计算:fcu,0≥fcu,k+1.645σ式中fcu,0——轻集料混凝土的试配强度(Mpa);fcu,k——轻集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轻集料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3)轻集料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根据同品种、同强度等级轻集料混凝土统计资料计算确定。计算时,确定试件组数不应少于25组。当无统计资料时,确定标准差可按表30.4.2-1 取

下料通用工艺守则

下料通用工艺守则 1、总则 本标准规定了压力容器制造的各零部件下料规则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的各受压元件的下料工作,非受压元件可参照执行。 2、材料要求 2.1 凡属受压元件用的材料,应有材料入库标记和材料质量保证书。 2.2 在材料领用前,必须核对工艺文件与图样要求是否一致,代用手续是否齐全,严禁使用不合格及未入库的材料。 3、划线 3.1 在划线下料前应对钢材表面进去污处理。 3.2 下料前,下料人员应根据材料规格、牌号及图样尺寸进行排版、放样,不锈钢用弹粉线或无氯无硫记号笔划线。划线时应考虑焊缝正确布置,尽量使相关部件避开纵环缝所规定的尺寸,对长度要求较严的部件,如换热器、塔器等,其筒体拼缝处应预留焊接接头收缩余量。 3.3 封头下料放样应根据《零部件制造通用工艺守则》中的封头制造通用工艺的规定。 3.4 钢板平直度必须在允差范围内方可下料。 3.5 凡下料后材料产生的变形,应立即将其平整,并去除下料时产生的毛刺、气割氧化铁等杂物。 3.6 凡在工艺文件上规定有试板的,筒体或封头在下料划线时,应按要求同时划出试板材料,并作好标记移植。

3.7 划线后,应作好材料标记移植,并经检验员确认后方可下料。 4 下料 4.1 除一般零件外,压力容器受压件应尽量采用剪板机剪切下料。 4.2 不锈钢需切割的应采用等离子弧切割,切割工艺按《等离子弧切割通用工艺》进行。 4.3 除切割时预留切割耗量外,切割后需机加工的零件,应预留加工余量,一般参照以下数量:500MM 之内每边加大3MM;510-1000MM 每边加大4MM;1000-2000MM 每边加大6MM。 5 坡口加工 5.1 凡需制备焊接坡口的,应严格按图样和工艺要求进行加工。 5.2 加工的方法 5.2.1 板材的坡口应尽量采用坡口机加工,DN500 以下无缝钢管可采用机床进行加工。 5.2.2不锈钢可采用等离子切割进行。此外,可采用碳弧气刨加工,按《碳弧气刨通用工艺守则》进行。 5.2.3 气割、等离子切割及碳弧气刨后应将熔渣清除干净,并将坡口及边缘20MM 范围内修磨出金属光泽。

轻集料混凝土施工

轻集料混凝土施工 轻集料混凝土施工方案 1轻集料混凝土施工范围 用于轻集料混凝土地面垫层。 2轻集料混凝土施工准备 2.1主要机具: 2.1.1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平板振捣器、运输小车、小水桶、半截桶、笤帚、2m靠尺、铁滚子、木抹子、平锹、钢丝刷、凿子、锤子、铁抹子 2.2轻集料混凝土施工作业条件: 2.2.1室内墙面已弹好+100cm水平线。 2.2.2穿过楼板的立管已做完,管洞堵塞密实。埋在地面的电管已做完隐检手续。 3轻集料混凝土施工操作工艺 3.1.1找标高、弹面层水平线:根据墙面上已有的+100cm水平标高线,量测出地面垫层的水平线,弹在四周墙面上,并要与房间以外的楼道、楼梯平台、踏步的标高相呼应,贯通一致。 3.1.2基层处理:先将灰尘清扫干净,然后将粘在基层上的浆皮铲掉,如有油污用碱水刷掉,最后用清水将基层冲洗干净。 3.1.3洒水湿润:在抹面层之前一天对基层表面进行洒水湿润。 3.1.4抹灰饼:根据已弹出的面层水平标高线,横竖拉线,用与豆石混

凝土相同配合比的拌合料抹灰饼,横竖间距2m,灰饼上标高就是垫层标高。 3.1.5抹标筋:面积较大的房间为保证房间地面平整度,还要做标筋(或叫冲筋),以做好的灰饼为标准抹条形标筋,用刮尺刮平,作为浇筑轻集料混凝土垫层厚度的标准。 3.1.6垫层上平到到地面完成面预留厚度:地毯面层:厚度3cm;地砖面层:4cm厚(卫生间:最高处10cm厚);塑胶地面: 4.5cm厚;石材地面: 5.5cm厚;防静电地板:300cm厚。 3.1.7刷素水泥浆结合层:在铺设轻集料混凝土面层以前,在已湿润的基层上刷一道1∶0.4~0.5(水泥∶水)的素水泥浆,不要刷的面积过大,要随刷随铺轻集料混凝土,避免时间过长水泥浆风干导致面层空鼓。 3.1.1找标高、弹面层水平线:根据墙面上已有的+100cm水平标高线,量测出地面垫层的水平线,弹在四周墙面上,并要与房间以外的楼道、楼梯平台、踏 步的标高相呼应,贯通一致。 3.1.2基层处理:先将灰尘清扫干净,然后将粘在基层上的浆皮铲掉,如有油污用碱水刷掉,最后用清水将基层冲洗干净。 3.1.3洒水湿润:在抹面层之前一天对基层表面进行洒水湿润。 3.1.4抹灰饼:根据已弹出的面层水平标高线,横竖拉线,用与豆石混凝土相同配合比的拌合料抹灰饼,横竖间距2m,灰饼上标高就是垫层

轻集料混凝土施工方案(建设施工)

轻 集 料 混 凝 土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编制时间:2020年1月日

目录 一、总则 (3) 二、工程概况 (3) 三、施工准备……………………………………………… 3、4 四、材料和质量要点……………………………………… 4、5 五、施工工艺……………………………………………… 6、7 六、质量标准……………………………………………… 7、8 七、成品保护 (8) 八、安全环保措施 (8) 九、附图一层次表 (9)

一、总则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XX项目2#楼屋面施工。 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3)《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 二、工程概况 三、施工准备 1 、技术准备 (1)进行技术复核,基层标高、管道埋设符合设计要求,并经验收合格。 (2)施工前应有施工方案,有详细的技术交底,并交至施工操作人员。 (3)各种进场原材料进行进场验收,材料规格、品种、材质等符合设计要求,同时现场抽样进行复试,有相应施工配比通知单。 2 、材料准备 (1)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为32.5级。 (2) 砂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

(3) 轻集料的级配要适宜,其最大粒径应小于30mm,轻骨料采用陶粒。 (4) 轻集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LC5.0。 3 、主要机具 手推车、磅秤、筛子、铁锹、小线、木拍板、刮杠、木抹子等。 4、作业条件 (1) 楼地面基层施工完毕,暗敷管线等已经验收合格,并作好记录。 (2) 垫层混凝土配合比已经确认,混凝土搅拌后对混凝土强度等级、配合比、搅拌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挂牌。 配合比——水泥:水:砂:陶粒 260kg: 230kg: 0.2m3: 0.8m3 (3) 屋面杂物清理完成,水平标高控制线已弹完。 (4) 水、电布线到位,施工机具、材料已准备就绪。 四、材料和质量要点 1、材料的关键要求 (1) 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 (2)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3) 轻集料在临时堆放处注意防雨,运输和堆放应保持颗粒混合均匀,减少离析。应防止施工废块和其它杂物质混入。 2 、技术的关键要求

下料工艺守则

下料工艺守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守则规定了锅炉用钢材划线、下料及矫正的有关技术要求。 本守则适用于锅炉用板材、型材和管材的划线、下料及矫正。 2 引用标准 JB/T3375 锅炉用材料入厂验收规则 JB/T4308 锅炉产品钢印及标记移植规定 3 操作前技术准备 3.1操作人员应熟悉图样、技术要求及工艺文件的内容,并熟悉所用的设备、工具的使用性能,严格遵守 安全操作规程和设备维护保养规则。数控切割应预先输入图形或编制程序。气割及设备操作人员须持证上 岗。 3.2操作人员应按有关文件的规定,认真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对工件和工具应备有相应的工位器具,整齐 地放置在指定地点,防止碰损、锈蚀。 3.3操作前,操作人员应准备好作业必备的工具、量具,并仔细检查、调试所用的设备、仪表、量检具、 模具、刀具,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使用的仪表、量检具应在有效检定期内。 3.4需要有材质钢印(或标记)的钢材,下料前操作人员必须按JB/T4308规定在坯料和余料上进行钢印(或标记)移植,无标记移植的不得流入下道工序。 4 划线 4.1 一般规定 4.1.1钢材存在影响划线的弯曲、凹凸不平时,应先进行矫正。 4.1.2划线前,钢材表面必须清理干净,去除锈蚀、油污等,发现钢材有裂纹、严重锈蚀等缺陷,应经检验 部门作出处理后,方可划线。 4.1.3自行制作的划线样板、样杆,应得到检验部门的确认。 4.2 划线的技术要求 4.2.1应按设计图样、工艺文件在钢材上以1:1实样进行划线,根据不同的下料方法,划线时应留出适当的 切割余量。 4.2.2断面不规则的板材、型材及管材等划线时,必须将不规则部分让出。应注意个别工件对材料轧制纹络的要求。 4.2.3用石笔所划的线条及粉线所弹出的线条必须清晰。 4.2.4划线时,应首先划基准线,而后再划其它线;对于对称的工件,一般应先划中心线, 下料工艺守则 D-01-04-01 页码:第 2 页共11 页 以此为基准再划圆弧,最后再划各直线。划线时可用样冲打小眼让圆规定脚。 4.2.5需要剪切的工件,划线时应考虑剪切线是否合理,避免发生不适于操作的情况。 4.2.6在带有剪切边的钢板上划筒体等受压无元件的下料线时,要除去剪切应力区。当板厚不大于20mm 时,下料线距剪切边不小于10mm;当钢板厚度大于20 mm时,下料线距剪切边应大于钢板厚度的一半。 4.2.7在带有毛边的钢板上划筒体等受压元件的下料线时,要根据钢板毛边的实际情况,去除不符合钢板质量要求的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再向内让出10mm划出下料线。 4.3 划线的标记 4.3.1为了防止主要尺寸线在运转、加工过程中失去痕迹,应对准划线中心打上样冲眼,在拐弯或弯曲的地 方应打得密一些。打样冲眼的深度一般不大于0.5mm,其偏离划线位置的误差不得大于0.5mm。 4.3.2划线时,当所划的线除有下料线外,还有其它线时应对主要的线加注标记,并用油漆标出,以示区别。尺寸偏差与质量检验 4.4.1钢材坯料划线的尺寸偏差值应不大于尺寸公差的三分之一;如果下料后为方形或矩形板料时,则划线时对角线长度差应不大于板材下料时对角线长度差的三分之一。 4.4.2筒体、封头等重要工件划线应进行100%检验。其它工件则应做好首检和抽检工作,抽检的数量可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