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食品中的激素

食品中的激素

食品中的激素
食品中的激素

食品中的激素

食品中的激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食品本身固有的,比如植物性食物中存在的植物雌激素,这类物质是植物在长期生长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生存环境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当这种植物被我们食用时,植物雌激素就进入到了我们机体中,并对机体的生理过程发挥调节作用。另一种是在动物的饲养或食品的加工过程中,为了某种目的人为添加的激素。在正常进食状况下,食品中的固有激素对维护人体健康、调节生理功能和预防疾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某些激素超过一定剂量时,就有可能给健康带来危害,特别是那些人为添加的激素。因此,要区别对待激素的种类、摄入量,以及食用人群,从而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

1 植物雌激素

1926年,人们从大豆及一些植物中发现了一类小分子物质,包括异黄酮类、木脂素类(或木酚素类)、香豆素类,由于其结构式与雌激素类似,且来源于植物,因此被统称为“植物雌激素”。

1954年,美国学者布拉德·伯里和怀特鉴定出53种植物具有雌激素活性,如大蒜、燕麦、油菜、咖啡、茴香、甘草、大麦、苹果、香菜、樱桃、马铃薯、苜蓿等。随后,越来越多植物中的雌激素陆续被分离和鉴定。

根据化学结构,天然存在的植物雌激素主要有三类:异黄酮类、香豆素类和木脂素类。其他类型的植物雌激素还有:蒽醌类、查耳酮类、黄酮类、异戊二烯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

植物雌激素的分子结构与哺乳动物雌激素结构相似,虽然被人们称

为“植物雌激素”,但其实它们本身并不是激素。它们可以低亲和度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而发挥微弱的雌激素样效应,是一类具有类似动物雌激素生物活性的植物成分。

植物雌激素广泛存在于各种不同食品中。黄豆制品中通常含有异黄酮类,如豆腐、豆奶和豆浆等。亚麻籽、干蚕豆、扁豆和全谷物,通常含有木脂素类的植物雌激素。一些蔬菜和水果也含有植物雌激素,如甘薯、胡萝卜、芦笋、苹果、樱桃和大枣等。此外,大蒜、西芹和蜂王浆也是植物雌激素很好的食物来源。

大量的研究表明,围绝经期妇女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可明显改善绝经期妇女的症状、预防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疾病,但是雌激素的长期应用会产生其他的副作用,如高血凝、高血压、水肿,并增加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因此,在寻求雌激素替代品的过程中,植物雌激素的发现引起广大学者们的关注。植物雌激素具有多种生理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改善妇女绝经期症状

潮热是绝经期的主要症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西方国家,60%~80%围绝经期女性会出现潮热等血管舒缩症状,而在亚洲,潮热的发生率只有20%,这可能是由于东西方人的饮食习惯不同。潮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外源性补充雌激素能有效减少血管舒缩症状。

但很多围绝经期妇女由于惧怕潜在的乳腺癌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不愿意接受雌激素治疗。近年来,植物雌激素作为人工合成雌激素的替代品,备受众多围绝经期妇女的青睐,被用来改善绝经期症状。各种植物雌激素保健品潮水一般推向市场,比如畅销的“大豆异黄酮”,服用这类产品似乎已经成为当下女性的一种时尚,特别是更年期妇女。

科学研究表明,植物雌激素对人体激素能起到一种良好的平衡作用。据一项研究显示,当雌激素偏低时,人体所摄入的黄豆会增加人体雌激素水平;当雌激素偏高时,摄入的黄豆又会帮助降低人体雌激素水平。另外还有研究表明,植物雌激素还可以减缓经期症状,并帮助周期太短的女性延长月经周期。

1.2 抗癌作用

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亚洲国家的前列腺癌、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研究证实,这也与东西方的饮食结构有关,亚洲居民膳食结构中包含较多的植物雌激素,比如,每个亚洲人日均摄入异黄酮为25~45毫克,而以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为特征的西方膳食中,人日均异黄酮摄入量低于5毫克。

关于植物雌激素与癌症之间的关系,研究最多的就是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大量的研究表明,植物雌激素能通过抑制肿瘤侵袭、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改变癌基因表达水平来抑制肿瘤的发生,在预防和治疗肿瘤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对其作用机制人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它为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在预防和治疗肿瘤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3 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少、骨质量降低、骨强度下降,甚至骨折的一种病理现象。妇女进入更年期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随着卵巢功能衰退而逐步下降。在雌激素下降带来的各种身体变化的病症中,骨质疏松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

研究已表明,雌激素替代疗法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但由于人工

合成的雌激素有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和癌症风险等副作用,所以越来越多的中老年妇女开始选择副作用少的天然的植物雌激素,如大豆异黄酮。

近年来,很多学者研究植物雌激素在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中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异黄酮类的植物雌激素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和骨吸收过程,能增加骨的形成,维持骨密度。此外,单纯补钙很难被吸收,如果补钙的同时摄入植物雌激素,就可以促进钙的有效吸收,对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应。

虽然天然的植物雌激素在改善骨质疏松症的效力上仍不及人工合成的雌激素,但是对保护骨密度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作用。关于植物雌激素对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及骨折方面的保护作用,仍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1.4 预防心血管疾病

大量的研究表明,植物雌激素对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一直大量食用大豆制品的日本民众,冠心病发病率仅为美国居民的

1/6。日本的一项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也表明,摄入大豆蛋白也可以降低血清的胆固醇水平。

大量的临床试验表明,豆类蛋白能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另外,大豆异黄酮还可改善冠状动脉的反应性,具有舒张血管、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植物雌激素还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起到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天然大豆食物中的大豆异黄酮对人体的有益作用是肯定的,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有不良反应发生。因此,鼓励女性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大豆类制品,而不提倡擅自使用人工提纯的激素。

1.5 改善认知能力

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证实,雌激素可以改善绝经期妇女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降低痴呆的发生率。但是,关于植物雌激素与认知能力和神经系统的研究目前多限于动物体内。人群流行病学的研究只有2例,分别对3700名移居在夏威夷的中老年日本人,和居住在华盛顿的65岁以上的日本妇女进行调查,对食用豆腐类制品与脑功能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常食用豆制品与认知功能方面并没有必然联系。因此,关于植物雌激素与认知能力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来证实。

既然植物雌激素有这么多的优点,是不是可以放心大胆地购买含有植物雌激素的保健品呢?还是要谨慎为之。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传统的摄入植物雌激素的方法已经存在了几千年,而那些用于补充营养的片剂或胶囊之类却属于新生事物。目前,还没有人知道服用类似营养剂的长期效应到底如何。

其次,大豆异黄酮这个物质本身是好的,但其品质易受原料、提取工艺等因素的影响,且目前我国大豆异黄酮保健品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老百姓很难判断自己购买的保健食品质量如何。另外,消费者并不清楚保健食品是否添加了药物,若过量摄入会导致其他的副作用。

最后,营养补充剂永远也不能代替真正的食物。因为食物中含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成分,包括纤维、水分和其他营养元素,而这些在干巴巴的片剂或胶囊中是找不到的。

因此,不要盲目地选择植物雌激素等保健品,最好能咨询医生,来判断到底是否需要额外地补充雌激素。如果想达到一种长期的补充,最好是改变饮食结构,在饮食中科学地添加那些含有植物雌激素的食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