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说文解字》“心”部字

浅析《说文解字》“心”部字

浅析《说文解字》“心”部字
浅析《说文解字》“心”部字

浅析《说文解字》“心”部字

张皓思2010111102000050

【摘要】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通过对《说文》中“心”部字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汉民族的思想文化传统,以及中华思想的独特性与传承性。

【关键词】《说文解字》;“心”部字

引言:汉语是汉民族文化不断形成和发展的产物,是汉民族文化在语言世界的反映。汉字作为承载文化信息的工具,它的作用更是如此。汉民族自古就有崇尚中心的传统,并认为心在身体各个器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维持着人类的基本生命活动。

一、《说文解字》的内容和体例

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说文解字”就是说解文字的意思。《说文解字》全书十五卷,今本每卷分上下卷,则共为三十卷。共收字9353个,古籀异体重文为1163个。

许慎把九千多个字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找出其中的规律,按偏旁归纳为540个部首。把文字按照部首归纳分类,是许慎的一大创举。许慎按文字学原则,从意义出发来安排字的次序,后世则改变成部首检字法,按笔画的多少来安排次序。现在我们字典上所使用的部首检字法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

《说文》部首的排列是从“一”部到“亥”部,即“始一终亥”,这是按照汉代阴阳五行中的“万物生于一,毕终于亥”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安排的。部首的前后次序,大致是“据形系联”,就是把形体相近、相关的排在一起。例如:“页、面、首”,“惟、怀、惀、想”等。每部中再把意义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如“心”部中的:恫、悲、恻、惜、愍、殷等等。虽然其中也有些字的排列,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寻。但总的来说,540部的次序安排,许慎是思考研究过的。他把形体相似或意义相近的部首排在一起,分540部为若干大类,这样就有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意符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了解字义。

《说文》按文字学原则,即六书体系(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来分部,只有同一意符的字可以率属于同一部首。每一部首内的字,基本上做到按类别来编排。如木部的次序,大致是先列举木的名字,再列举树木各个部分的名字,如“木,柢,根,末,果,杈,枝”等,其次再列举木制品。水部大致也是先列水名,然后再列与水有关的动词和形容词。

二、《说文解字》的释字体例

《说文》释字体例先分析部首,说明凡是属于这个部首的字都从这个部首,也就是说它们在意义上是相互关联的。再对每个字,先释字义,然后释字的形体结构,有时也指出字的读音。《说文》对一个字的解释,一般只解释一个意义,就是这个字的本意。下面我们来按“六书”对《说文》的释字体例做下简单的讲解: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囗、一。象形。凡日之属皆从日。

月阙也。太阴之精,象形。凡月之属皆从月。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二/丄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丄之属皆从丄。

丅底也。指事。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江水。出蜀湔氐檄外崏山,入海。从水,工声。

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从水,可声。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武楚莊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

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考老也。从老省,丂声。

老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须发变白也,凡老之属皆从老。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令发号也,从亼、卪。

长久远也。从兀从匕,亾声。兀者,高远意也,久则变匕。仄者,倒亾也。凡长之属皆从长。

三、《说文解字》心部字

《说文》五百四十部,其中较大的部首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语义场,集中反映一个特定的文化内容,比如“示”部字反映了古代神灵祭祀的文化,“玉”部字反映了玉石文化,“女”部字反映了上古婚姻文化,“米”部、“食”部、“酉”部反映了饮食文化,而“心”部字则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说文》中以心为部首的字共收有263个,重文22个,新附字13个。按照六书理论,心部字有象形字1个,会意字10个,会意兼形声字6个,形声字260个。

《说文》的排序体例隐含着一种规范和秩序,反映汉代人文主义的宇宙观,《说文》部内字也是按照语义标准分类排序,有章可寻的。除前人已经指出的《说文》各部通用的排序体例:部首字列于首位;“与部首反对者,必在部末”;“叠部首为字者必在部末”;“先实后虚,先近后远”;“无虚实远近之可言,则以训义美者列于前,恶者列于后”;意义相近或事物相近的字放在一起,等等编排体例之外,心部字的排序还有自己的特点与文化寓意。依照大徐本《说文》,心部字首列心、息、情、性、志、意、恉、德、应九字。这九个字排在最前面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的意义非常重要,反映了中固人的宇宙观、人生观等这样一些重大的人生问题,其中心、情、性、志、德有着重要的哲学内涵,在我国古代经典中频繁出现,是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关键字。在此重点解说一下心部字列于首位的“心”:

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凡心之属皆从心。

“心”除了指我们身体中重要的器官——“心脏”外,更有两个颇具中华文化特色的文化意义。一是指五行中的火藏,“藏”通“脏”。传统医学受道家文化影响,以五脏与五行相配:心为火脏,肝为木脏,脾为土脏,肺为金脏,肾为水脏。二是指中国古人将思维情感、心理精神等诸多功能都赋予了心,因此中国传统哲学又有“心学”之称。“心”字总领整个部首,是整个心部字最高一级的上位字,其意义兼具息、情、性、志、意、恉、德、应等字,整个心部字由此展开。

(一)心部字的意义体系

《说文》心部字向我们清晰地展现出一部宏大而又细腻心灵世界。我们可以将这个由两千年前的小篆文字所展现的心灵世界大致地分为心态、心情、心性、心智四类。每一类又像中国的太极图一样分为黑白相对的两个部分。由此,《说文》心部字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光明与黑暗交织的人生画卷:

(1)心态类

正面心态

表谨慎,如:慎、愿、恮等

表恭敬,如:忠、悊、恭、憼等

表诚信,如:悃、愊、忱、恂等

表勉励,如:忞、慔、愐、懋、忍等

负面心态

表轻慢,如:怚、懱、慢、怠、懈、惰等

表奸诈,如:憸、憰、恑、憿等

表贪婪,如:忨、惏等

表恣纵,如:恣、惕、怳等

(2)心情类

2.1 积极心情:

表愉悦,如:快、惬、悰、怡、愃、愉等

表仁爱,如:恕、慈、恩、慰等

2.2 消极心情

表忧愁、悲痛,如:恤、忧、恙、怏、恫、悲、恻等

表恐惧,如:悸、恇、恐、惶等

表愤怒、怨恨,如:慨、愤、闷、忿等

表愧疚,如:恥、恧、怍等

(3)心性类

3.1 理想性格

表敦厚,如:惇、恽、恢等

表淡泊,如:憕、恬等

3.2 缺陷性格

表怯懦,如:懦、恁等

(4)心智类

4.1 有智慧

表意志,如:志、意、恉等

表聪明,如:慧、恔等

4.2 无智慧

表犯错,如:忒、恶等

表愚蠢,如:愚、怋、惑、惛等

(二)心部字的文化阐释

(1)心与人的思维活动

古人对心非常重视和崇拜,并认为它是思维的器官。传统的中医也把“思维功能”交给“心”,而把脑则作为听觉、视觉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受这种汉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心部字里许多字的构造便容易理解。比如“思”字。思,睿也(容也)。从心,囟声。“囟”(脑)与“思”在上古音中分属“心声真韵”和“心声之韵”,它们是声母相同,韵母相近,读音相似的。有脑有心才能够称得上“思”,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人就是聪慧的。“从心”就是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的体现,所以“思”字既可以认为是形声字,也可以认为是会意字,既要有脑又要有心才能够称得上“思”。除此之外《说文》中还有很多表示“思”义的字,比如:念,常思也。(即长久之思);想,冀思也。(希冀所思之);怀,念思也。(不忘之思也),等等。(2)心与人的情感体验和性格性情

心的表义范围由最初的表示思维活动扩大到了表示喜怒哀乐等情感活动。感,《说文》中说:“动人心也。从心,咸声。”《易·咸》:“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情,《说文》中说:“人之阴气有欲者。”《札记·礼运》:“何为人性?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宋代的秦观说即心无物谓之性,即心有物谓之情。正如上文所列出的,心部字绝大多数都反映了人们内心丰富的思想感情。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字是用来表示人的性格、性情的,这就涉及到人的性命、本质这类问题,关于这一点,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传统汉文化认为人的秉性是人生而有之的特性,所以《说文》中这样解释:“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从心,生声。”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性,就是人的本性,亦指天性。

结语: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人心的思维作用,这些表示人的思维、思念、思考的汉字,每一个都有着它深刻的心理内涵和心理意境。它们的结构与意义中就包含着中华民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也表达了独特的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侯玲文.“心”义文化探索[J].汉语学习,2001,(3)

[2]陆宗达.说文解字通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3]马叙伦.说文解字研究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

[4]扬琳.汉语词汇与华夏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5]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