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近几年我国发生的不同种类的城市灾害

近几年我国发生的不同种类的城市灾害

近几年我国发生的不同种类的城市灾害
近几年我国发生的不同种类的城市灾害

近几年我国发生的不同种类的城市灾害

近几年我国发生的不同种类的城市灾害

城市地质灾害

1.地震

地震是城市面临的第一大天灾,强烈的地震不仅会造成大面积房屋倒塌、工程设备破坏、人畜伤亡、交通阻断,而且时常生成山崩地陷,诱发火山、海啸、泥石流以及火灾等一系列次生灾害。20世纪以来,至少有35个国家的数百个大城市遭到地震灾害的严重破坏。根据1990年颁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中国Ⅶ度以上的地区面积达312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33%。有45 %的城市(包括城镇)位于Ⅶ度和Ⅶ度以上地震区内。

2008年,全年实际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7万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83.7亿元,死亡656人。全年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87次,成灾17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523亿元,死亡近7万人。其中,四川汶川地震震级达8.0级,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

2.泥石流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是世界上对城市危害比较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它仅次于地震灾害。

城市崩滑流灾害对人类具有多种危害,主要包括:导致人员伤亡,

破坏城镇、矿山、企业、学校、铁路、公路、航道、水库等各种工程设施,破坏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中国中西部地区大部分城市处于崩滑流的包围之中。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县出现局地突发性强降雨,1小时最大降水量达77.3毫米,超过舟曲县8月平均降水量,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县城区1850多间商户被掩埋或遭受水淹,总面积超过4.7万平方米,经济损失达2.12亿元人民币。其中,被泥石流冲毁掩埋650间,面积1.2万平方米,经济损失3200万元人民币;被洪水淹没商铺1200间,面积3.5万平方米,经济损失1.8亿元人民币。

3.地面沉降

地面变形灾害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面裂缝,广泛分布于城镇、矿区、铁路沿线。地面沉降活动始于20世纪20年代,但当时只限于沿海个别城市,50年代以后明显发展,70年代急剧发展,成为影响人民生活、妨碍城市建设的重要环境问题。

全国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地区达到7.9万平方公里。地面沉降的区域主要有三大片区,一个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浙江、江苏和上海,一个是华北地区,另外就是山西-陕西的汾渭地区。

上海地面沉降的历史较长,幅度较大,地面沉降累计达2.63米,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从1921年到1965年上海市区总共沉降了 1.69米, 如果当时没有开始治理沉降问题,上海可能早在

2000年前就“下海”了。而过度抽取地下水,曾经是造成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上海的地面沉降导致黄浦江、苏州河防汛墙降低,码头、仓库被毁,桥下净空减少,建筑物出现裂缝,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下降。地面沉降的结果使城市在地形上成为漏斗状洼地,不利于降水排泄。近十几年来,上海市因地面变形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亿元人民币。

地面沉降主要原因是人为过量开采地下水。随着城市人口增多,水资源短缺现象突出。在中国655个城市中,有400多个是以地面水为饮用水源的,北方城市对地下水的依赖更重,北方城市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都主要依靠地下水。

城市环境污染灾害

城市环境污染灾害主要体现为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城市垃圾污染等。

1.城市水污染灾害

城市水污染灾害主要是因废水(包括工业废水与生活废水)排放导致的城市水源破坏、饮用水质下降、工业用水奇缺等现象。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城镇周围的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使水面和水体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近年来,中国政府对水环境治理十分重视,并对数万个重点污染源加强了治理,但是,水污染并没有

得到根治,有些地方还在继续恶化。

2010年,有关部门曾对全国182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水质为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结果比例是 57.2% 。其中,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一些城市水质还在变差。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204条河流409 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Ⅳ类及以下水质的断面比例为40.1%。其中,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全国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Ⅳ类及以下的占比高达77%。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和总磷。监测的5 个城市内湖中,昆明湖(北京)和东湖(武汉)为Ⅳ类水质,玄武湖(南京)为Ⅴ类水质,西湖(杭州)和大明湖(济南)为劣Ⅴ类水质。昆明湖为中营养状态,东湖、玄武湖、大明湖和西湖为轻度富营养状态。

中国城市水环境保护面临的另一主要问题是:城市污水处理的总体水平偏低,目前中国城市污水处理率为77%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一数字高达90%左右,中国还有10%左右的设市城市和40%左右的县城没有建成投运污水处理厂。这些城市生活和工业污水未经安全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水体污染严重

2.城市大气污染

中国城市的空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烟尘。

据国家环保部2010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国地级及以上

城市(含地、州、盟所在地)空气质量三级标准及劣于三级标准的比例为18.3%。主要的空气污染是酸雨,监测的494个市(县)中,出现酸雨的市(县)249个,占50.4% ;酸雨发生频率在 25%以上的160个,占 32.4% ;酸雨发生频率在75% 以上的54个,占11.0% 。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首先是感觉上不舒服,随后生理上出现可逆性反应,再进一步就出现急性危害症状。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一是急性中毒。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低时,通常不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但是,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特殊事故,大量有害气体泄漏外排,外界气象条件突变等,便会导致人群的急性中毒。

如上世纪80年代,印度帕博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泄漏,直接危害人体,导致2500人丧生,10多万人受害。二是慢性中毒。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慢性毒害作用,主要表现为污染物质在低浓度、长时间连续作用于人体后,出现人群患病率升高等现象。

近年来,中国城市居民肺癌发病率很高,其中最高的是上海市。市区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郊区。三是有可能致癌。这是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这里所指的“癌”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环境中致癌物可分为化学性致癌物、物理性致癌物、生物性致癌物等。致癌作用过程相当复杂,一般经过引发阶段、促长阶段。能诱发肿瘤的因素,统称致癌因素。由于长期接触环境中致癌因素而引起的肿瘤,称环境瘤。

沙尘暴

中国有至少四亿人口受到沙尘暴的危害,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65亿美元。

据北京气象台资料,大风、扬沙、浮尘和沙尘暴等四种天气现象,1951年至2000年间,年均28天。2000年-2010年北京遭遇了11次比较大的沙尘暴。其中最大的一次是2006年4月16-18日,北方地区出现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北京一夜总降尘量达33万吨,相当于人均20公斤。

沙尘暴对城市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一是使生态环境恶化。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挟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沙尘暴所经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患呼吸道等疾病人数增加。

二是危害人体健康。当人暴露于沙尘天气中时,含有各种有毒化学物质、病菌等的尘土可透过层层防护进入到口、鼻、眼、耳中。这些含有大量有害物质的尘土若得不到及时清理,将对这些器官造成损害,病菌以这些器官为侵入点,会导致各种疾病。三是影响交通安全。沙尘暴天气经常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汽车不能正常行驶。

城市洪灾

城市洪灾多为暴雨引发,洪水所造成的城市灾害,表面上看是防洪排涝基础设施不足,标准达不到要求所致,实质上是由于在城市规划时没有对产生洪灾的因素有预先的分析,并在规划与建设中加强防

范而造成的。

近年来,中国城市洪灾有加剧趋势,这种趋势表现为城市不透水面积的扩大和排水管道工程基本控制了城市排水量。这使城市一旦遭遇暴雨袭击,便极易受灾。

人们记忆犹新的是,2012年7月的一场连绵大雨,就让中国首善之区的排水系统变得千疮百孔。北京的这场水患不仅给无数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困难,更让至少77条无辜的生命葬身水底。痛定思痛,北京这场据称是“61年来最大的降雨”,暴露出了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城市在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应急反应能力、信息传播效率等诸多方面的软肋,值得人们深长反思。

海平面上升灾害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地球表面降雨历时加长,强度增大,加速海洋中冰雪的融化,海平面上升。过去的10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0.15℃-0.45℃,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0cm。这给沿海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灾害:

一是影响城市供水。海平面上升加剧海水入侵、阻碍城市污水排放,从而导致城市供水水源污染。二是阻碍城市防洪。三是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如上升50cm,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和三亚海滨旅游区将被加剧淹没和侵蚀,后退31m-366m,沙滩损失24%。

近两年,先后在北京、长沙、武汉倾泻的几场暴雨,让这几个城

市陷入大瘫痪,市民生命及财产也遭受损失。由此,中国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严重滞后的问题再次凸显。

1.城市规划设计落后。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城市化速度更是惊人。但是,城市规划偏重于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享受,往往忽略了防灾减灾功能。

2.缺乏对城市减灾防灾效果的硬性考核指标。中国法律规定城市规划必须考虑防灾因素,但各地执行大多不到位。由于对城市防灾效果不列入地方领导政绩,对规划中的防灾漏洞也缺乏追究机制。

3.中国城市灾害管理模式主要为事后动员管理模式,即城市有关部门对灾害的管理都是根据各个不同的灾种灾情实行对口管理。但是,很多时候各种灾害性因素是一起出现的。目前,虽然中国防治灾害方面的法律有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防洪法、防震减灾法、气象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多部,但都是针对单方面减灾制定的,局限性很明显。因为,每次灾害形成时,必然有次生灾害发生,地震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和瘟疫,火灾可能引发房屋倒塌、管道爆裂、交通堵塞。虽然各城市每一种灾变的成因和特点不同,但灾害一旦发生,其状况都是类似的。因此,中国应健全危机管理的综合性体系。

基层国土资源所所长个人述职报告

《基层国土资源所所长个人述职报告.doc》 基层国土资源所所长个人述职报告 尊敬的的各位领导,和我同样战战斗在基层的各位战友们们: 大家好!在这梅报报春寒知窄暖,兰香四逸逸泌人心的时刻,很高兴兴能在一起做述职。我认认为与其说是述职到不如如说是我们大家又集在一一起学习交流一年来工作作中取得的经验和出现的的不足。下面我就我一年年来的工作情况给大家作作汇报,不足之处请各位位领导、各位战友批评指指正。 一、 思思想统一,认识到位。 X年是关系经济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进步改革和发展得以平稳稳推进,顺利实现“十一一五”规划的任务和奋斗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我所所肩负的国土资源工作作作为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的重要经济手段,是经济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展的资源保障,我深深的的认识到只有思想统一、、认识到位才能把上级交交办的各项业务工作做好好,才能把党的政策贯彻彻落实好,才能为劳动群群众服务。只有用科学的的发展观统领全局,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指导实

践,开动脑筋,肯肯想肯问,我的工作才会会越来越受人民群众的欢欢迎,我的思想才会不断断有所突破,我的理论才才会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检验。一年来 二、 学以以致用,指导实践 22001-2002年间间查验工作查出的遗留问问题,找到了政策依 三、 立足本职职,认真履行。 1 、全面落实《《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认真学习研究,结结合我乡实际制定了《 旧城乡关于进一步全面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理的决定>的意见》,并并严格执行。土地市场治治理整顿成果得到巩固..严格按照招、拍、挂方方式出让土地,执行用途途管制,在清理整顿、建建设用地审批或土地市场场管理中未出遍.合法的的土地市场雏形基本形成成,土地市场秩序进一步步规范。 2 、加大墓墓本农田保护力度.全面面落实严格保护墓本农田田的各项制度,建立基本本农田保护示范区1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最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最新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平也渐渐提高。但是,在繁华的里,人们享受较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承受着各种潜在的城市灾害的威胁,甚至每时每刻都有城市人遭遇着不同程度的城市灾害。 学习城市灾害这部分内容,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考虑: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我们也可以用一个俗语来描述这两方面:天灾人祸。的确,自然和人为是造成城市灾害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当然,这样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科学的,因为很多灾害是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仅根据灾害的主要性质将其大略地分为上述两个方面。 城市自然灾害 城市自然灾害有以下几方面:地质灾害、洪涝灾害、高温干旱灾害。 地质灾害是地壳动力地质作用及岩石圈表层在大气圈、水圈、

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下,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地质灾害中有地震、崩滑流、地面变形、开挖工程灾害、水土流失、风沙尘暴、海平面上升等多种灾害。 全球的地震带分布为: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之间,也是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之一。地震具有突发性、区域性、多重复杂性及连续性的特点,还伴随着山崩地陷、诱发火山爆发、海啸、泥石流以及导致火灾、爆炸、疾病等二次灾害,进而使工厂停产、停工等三次灾害。 崩滑流灾害即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仅次于地震灾害,危害也相当惨重。它们常在同一区域或地区相伴发生,属于外力作用下的岩石圈灾害,崩塌、滑坡发生地区,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固体物质来源,进而形成泥石流灾害。崩滑流会导致人员伤亡,对城市建筑、铁路、公路、航道、水库城市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也会破坏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 地面变形包括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裂缝。地面塌陷主要

电厂检修安全工作总结

2014年度安全生产 工作总结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三日 2014年安全工作总结 2014年,在公司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经过全厂领导干部和职工的共同努力,按照《关于2014年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进行工作布署,认真落实国安局要求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严格执行公司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现将电厂2014年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安全指标 1、人身伤害事故:全厂圆满完成了零伤害目标; 2、机组运行及设备事故: 3、实现了集团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目标; 4、机组无责任非停事故; 5、未发生环保事故、火灾、交通事故以及职业病; 6、未发生压力容器、危化品等特种设备事故; 7、全员安全培训和合格率达到100%。 二、主要安全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从思想上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全年生产中做到了安全生产工作只能加强不能消弱,各级领导始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不断的提高了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责任性,正确处理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安全生产摆到头等大事去抓,而且作到了抓紧抓好的要求。同时各级领导经常性的深入生产、工作现场,查隐患、抓“三违”,了解掌握生产及设备运行状况、改造设备情况,切实作到了设备运行状况清,生产情况明,及时掌握了解改造施工情况。 (二)贯彻上级安全文件和制定相关规定 传达学习了集团公司下发的《关于2014年安全工作的决定》等26个安全文件和通知;结合文件精神,我们下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安全工作的决定》、《关于做好2014年度“三防”、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的通知》等26个文件。 (三)以“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联防联控机制 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下设五个安全督导工作小组和一个办公室,全面组织协调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贯彻落实上级安全法律法规、指令、文件;负责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督导、检查、考核各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事故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实行安全责任目标管理是加强安全生产领导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 一个重要内容,厂领导与车间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书,逐级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指标,明确了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求各级领导要把安全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执行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并坚持了安全生产管理重奖重罚的原则。 (四)深入现场,严格安全检查,监管全覆盖,狠抓安全管理 现场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工作能否搞好,关健是看现场管理工作做地怎么样。从运行情况看,由于设备老化、机组停运等原因,现场存在问题多,隐患多、设备缺陷多、任务重,再加之设备改造和单机运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车间、科室、技术人员经常深入生产、检修现场找问题、查隐患,严把检修质量关,特别对高温、高压、重点区域、检修交叉作业地点等加大了检查力度,对查出的问题定人限期整改,对一时难以整改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宁陕地处秦岭南麓,境内山高坡陡、沟深地薄,断裂构造发育,岩体强烈风化破碎,易滑地层分布广泛,地质环境相当相当脆弱,加之人类不规范的工程活动,极易发生地质灾害,每年都有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遇到雨水相对较丰的年份,还常常造成大量的群死群伤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因此该县被省市有关部门列为全省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区。 根据2002年地质灾害区划调查资料,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82处,其中滑坡48处,不稳定斜坡30处,泥石流4条。直接威胁1196户7028人、5289间房屋、多处公路的安全,其中威胁3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35处。城关、汤坪、梅子、四亩地、龙王等集镇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经过近几年来的强降水作用,又引发了许多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2007年的统计,全县列入各级防灾方案的地质灾害隐患点276处。 我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三种类型。其特点一是隐患点多、分布广、突发性强;二是形成灾害主要受强降雨作用、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三是山区突发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危害严重,防灾和救灾的难度大。四是到了汛期,受强降雨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次、因灾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急剧增加。 自2002年开始,先后完成了原宁陕小学后山滑坡的勘查和3#教学楼浅层滑坡的治理;王家湾沟谷泥石流的勘查和治理可研报告;县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四亩地柿树坪隐患点危险性评估;太山中学隐患点危险性评估。 二、存在的问题 在经历了2002年“6·9”、2003年“8·29”两次特大自然灾害之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汛防滑工作,狠抓了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全县防洪防滑应急能力大大提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结合工作实践,本人觉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近年乡镇换届、新手多,对防大汛抗大灾意识还有待加强;全县缺少从事地质工作的专业人员。 二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有待夯实。实践证明,在当今条件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群众发动起来群测群防。自2002年“6·9”以后,我县逐步建立了县—乡(镇)—村—隐患点的群测群防网络,为年复一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实际运行中,监测责任人一般都是村组干部,而监测人都是从受威胁的农户中确定一至二名比较精明的人来担任。由于群测群防纯属义务没有报酬,对于村组干部来说还比较好办,他毕竟还拿有一份工资,而部分监测人迫于生计要外出务工,不可能整个汛期都待在家里致使监测任务落空。 三是防汛防滑资源共享问题。目前,防汛办建立了九处卫星雨量遥测点,气象部门计划建立14个自动气象站,现已建成7个,其余的也将在主汛期前建成。这些雨情监测设施的

我国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我国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及防治对策 东台市地震局丁辉 摘要:城市是一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是人口、财富、信息的集聚地,正是现代化城市的这种特征造成了一旦发生地震就会导致大量的灾难。城市地震的防治和减灾事关一个城市的存亡。传统的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表现为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影响广泛等。进入2l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的地震灾害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本文在全面、客观分析2l世纪我国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措施,对我国的城市减灾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城市地震灾害防震减灾对策 引言 我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地震十分活跃的地区。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困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居世界之首。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群、城市带。例如以广州、珠海、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北京、天津、唐山为中心的京津唐城市群等等。这些城市群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社会影响巨大,它们有利地推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然而,一些城市处于地震活动性较强的区域,一旦发生大的地震灾害,其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探讨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城市防震减灾工作持续健康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各级政府和防震减灾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

一、我国城市地震灾害出现的新特点 一般来说,城市地震灾害的特点表现为人员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影响广泛等。进入21世纪,城市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使城市地震灾害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1.1 城市地震灾害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趋严重 进入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普遍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镇人口持续快速扩张,预计到2025年中国城市化率在55%~60%左右,城市人口从2000年的4.56亿增加到2025年的8.3~8.7亿,几乎要翻一番。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震灾害的数量不断上升,地震造成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也越来越严重。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地震造成24余万人死亡,倒塌房屋700多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00多亿元。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到目前为止,我国城市数量增加到660个,其中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122个。这些城市中51.3%位于地震烈度Ⅷ度以上的地区,发生地震的概率和破坏程度均非常大。 1.2 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地震引发的生态环境灾难相互叠加 由于缺乏科学发展观,我国以前经济的发展普遍建立在牺牲资源和生态的基础之上,人们缺乏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本巨大,尤其是在人口较为密集、工业化相对发达的城市。据统计大多数的城市地震不同程度地出现地表裂缝、喷沙冒水、地面下沉等现象。1969年7月18日渤海地震,河北乐亭地区出现喷沙冒水现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为了更广泛、深入地普及地质灾害的识别、观察以及临灾避让知识,开展好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避险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我们收集整理了有关预防突发地质灾害方面的知识,汇编如下。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问答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有那些类型?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多为突发地质灾害。自然因素产生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是自然地质灾害,人为活动引发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是人为地质灾害。 二、各类主要地质灾害的含义是什么? 崩塌: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泥石流: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由于泥石流爆发突然,运动很快,能量巨大,来势凶猛,破坏性非常强,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 地面塌陷: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地裂缝: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地质现象。 三、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特征有哪些? 崩塌:(1)前缘时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2)山坡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3)偶尔听见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的声音;(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5)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滑坡:(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驰,小型坍滑现象;(3)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4)在滑坡前缘坡脚处,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水色突然浑浊或翻砂、冒气等异常现象;(5)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窝圈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变化,出现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6)滑体上如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泥石流: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山谷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5918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标准版本

城市灾害及其防治措施标准版本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平也渐渐提高。但是,在繁华的里,人们享受较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承受着各种潜在的城市灾害的威胁,甚至每时每刻都有城市人遭遇着不同程度的城市灾害。 学习城市灾害这部分内容,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考虑: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我们也可以用一个俗语来描述这两方面:天灾人祸。的确,自然和人为是造成城市灾害发生的最主要因素。当然,这样的分类并不是绝对科学的,因为很多灾害是自然和人为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仅根据灾害的主要性质将其大略地

分为上述两个方面。 城市自然灾害 城市自然灾害有以下几方面:地质灾害、洪涝灾害、高温干旱灾害。 地质灾害是地壳动力地质作用及岩石圈表层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和影响下,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现象。地质灾害中有地震、崩滑流、地面变形、开挖工程灾害、水土流失、风沙尘暴、海平面上升等多种灾害。 全球的地震带分布为: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之间,也是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国家之一。地震具有突发性、区域性、多重复杂性及连续性的特点,还伴随着山崩地陷、诱发火山爆发、海啸、泥石流以及导致火灾、爆炸、疾病等二次

河南省典型地质灾害问题与防治对策

2008.No566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河南几种易发的地质灾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 河南 防治 一、河南地质环境概况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国土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北、西、南三面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1)地质条件方面,本省处于北东向新华夏系、东西向秦岭纬向体系,南北向及北西向构造体系相互交叉,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地壳变形较为强烈,断裂构造发育,形成大规模的断裂破碎带;(2)地貌条件方面,河南正处于第二级地貌台阶向第三级地貌台阶过渡的地带,地貌复杂,地形起伏较大,山区高差悬殊,沟道纵比降大;(3)气候条件方面,河南省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累暖气流交替频繁,气象复杂多变,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一些较大的灾害往往遭暴雨后形成。 二、主要地质灾害的形式和分布 河南省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比较发育,笔者根据灾害多发地带的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状况,分为以下四类: 1、山地丘陵区。崩塌、滑坡、泥石流是我省主要山地灾害,主要分布在豫西山区和豫北太行山区,这些地区地貌类型以中山、中低山为主,山体主要由岩浆岩、变质岩及碳酸盐岩组成,受断裂及构造控制。沟谷多呈“V”型,相对高差大。①崩塌是指斜坡岩土体被陡倾的张性破裂面分割的块体突然脱离母体并以垂直运动为主,翻滚跳跃而下的现象和过程,是山区与黄土丘陵区较普遍的灾害。它常常阻断交通,堵塞河道,毁坏农田和房屋,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危害。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或局部保持岩土体结构完整而向下滑动的过程和现象及其形成的地貌形态。滑坡在省内山区和黄土丘陵区时有发生。③泥石流是黄土、粘土、松散岩石碎屑层在水的掺合下的泥浆,由于震动或在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下,沿坡面或槽沟作突然的流动现象。多发生在我省深山区。 2、矿区。我省是矿业大省,矿产开发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其中地面塌陷在煤矿区普通存在,在开采规模较大的煤炭工业基地表现的尤为突出,开采区地表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危害到开采区内的耕地、村镇、道路设施及矿井安全生产,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地面塌陷是由于地下地质环境中存在着天然洞穴或人工采掘活动所留下的矿洞、巷道或采空区而引起的,主要分布在平顶山、焦作、义马、鹤壁、济源、永城等煤田开采区。地表塌陷损害建筑物、公路及水利设施,使大量农田成为积水挂地,而且也对地下水和土地造成污染。 3、黄河及沿岸黄土区。河南省境内黄河长711km,流域面积约3.6×104km2。由于黄河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进入下游,造成下游河床严河南省典型地质灾害问题与防治对策 重淤积。随着河床的淤高,大堤也不得不随之加高,呈现出越加越高、越高越险的恶性循环。黄河下游已成为闻名于世的“地上悬河”。目前滩面一般高出堤外地面3~5 m,部分河段如封丘曹岗附近滩面高出堤外地面10m。据测算,黄河若在郑州-开封河段决口,洪泛面积可达2.8×104km2,受灾人口945万,京广、京沪、京九、陇海铁路将被迫中断。决口后水沙俱下,河渠淤塞,良田沙化,一次决口所造成的直接损失近千亿元。我省黄土高原地区位于豫西山区,涉及郑州、洛阳、三门峡、焦作、济源5个市的25个县(市、区),总面积2.72万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68万km2,占总土地面积的62%,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其中,极强度侵蚀面积1284.5km2,强度侵蚀面积4765.31km2。强度以下侵蚀面积17428.14km2。侵蚀类型以沟蚀、面蚀为主。侵蚀模数>5000t/km2?a的多沙区,面积6049.81km2,主要分布在黄河沿岸地区及伊洛河下游沿岸地区,是入黄泥沙的主要来源地。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营养元素大量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并最终导致农作物减产、树木生产力下降。 4、城市。我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生了飞速变化,郑州、开封、洛阳等城市的规模日趋扩大,并以城市为中心,向四周迅速扩展。而城市的发展必然带来水资源需求量的增加,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的城市处于地下水超采状态,长期的超采形成数个较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 三、防治建议 我省地质灾害频发,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已成为一件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分析全省地质灾害的特点和现状,提出如下建议:⑴完成310国道(洛阳—三门峡段)和陇海线洛阳以西地段、京九线大别山段、焦枝线宝丰—南阳段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勘查。要进行如灵宝、卢氏、桐柏、林州市等典型市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前期勘查,提出治理方案,分期治理。⑵在大型矿山,重点是煤矿采矿区进行环境治理及技术改造,避免矿山生产对环境造成破坏。⑶在黄土丘陵、黄土塬(台)区及黄河沿岸大力加强绿化和水土保持。⑷对于持续、大量开采地下水,形成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从而造成地面沉降,地下水资源枯竭及取水成本高的城市,应采取控制开采、分层开采,开辟新水源地等措施,解决城市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⑸大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建立群测群防体制。⑹完善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各级防灾机构,增大灾害研究和防治经费投入。 参考文献: 1.潘懋,李铁锋.灾害地质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吕志涛,黄光寿,韩书记等.河南省危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4) 3.潘懋,李铁锋.环境地质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张逸阳

城市自然灾害#(精选.)

城市灾害 概念:城市灾害是指由自然、人为因素或两者共同引发的对城市居民生活或城市社会发展造成暂时或长期不良影响的灾害。城市自然灾害的特性有连锁性,密集性,扩散性,随机性,社会性. 城市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空间的集中性,人口密集性,经济的多样性、聚集性、开放性和高效性,社会活动的广泛性。由于城市人口众多,建筑密集,财富集中,是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因而城市灾害具有种类多、损失重、影响大、连发性强、灾害损失增长严重等特点。 类型及解决措施: 地面变形灾害:地面变形灾害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面裂缝,广泛分布于城镇、矿区和铁路沿线,成为影响城市人民生活,妨碍城市建设的重要环境问题。地面变形灾害导致码头仓库被毁,桥的净空减少,建筑物出现裂缝,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下降。 防治崩塌灾害发生的主要手段是实时监测和工程措施。实时监测的目的是了解和掌握崩塌体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崩塌体的特征信息,为崩塌灾害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报预测及治理工程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防治崩塌灾害的工程措施主要有遮挡崩塌落石、支撑加固、镶补勾缝、护面加固、放坡和排水。 (一)工程性措施。1、修建或加高加固防洪堤、防潮堤,防洪闸、防潮闸以及疏导河道、兴建排洪排涝工程,垫高建设场地,适当增加地下管网强度等,以减小因沉降区地面标高降低而引起的积洪滞涝、海水入侵等次生灾害。2、人工回灌地下水,通过补充地下水水量来提高地下水水位。工程性措施。 (二)非工程措施。1、要加强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工作查明地面沉降及致灾现状,研究沉降机理,找出沉降规律,预测地面沉降速度、幅度、范围及町能的危害,为控沉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建立预警机制。2、根据水资源条件,限制地下水开采量,防止地下水水位大幅度持续下降,控制地下水降落漏斗规模。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出现新的地下水超采区。3,根据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合理选择开采区,调整开采层和开采时间,避免开采地区、层位、时间过分集中。 水土流失灾害:水土流失灾害是土壤在外力(风、水等) 作用下,被剥蚀搬运和沉积,由于作用缓慢,平时觉察不到,等到看出来时往往已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又称爬行性灾难。气候、地形、土壤种类和植被覆盖都会影响水土流失的发生;但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壤,破坏植被则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土壤被侵蚀后,产生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加速自然灾害,淤塞河流,影响植物生长。中国一些城市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忽视水土保持,在毫无约束的条件下,破坏地貌植被,造成过度的地表扰动,引起严重的建设开发性水土流失,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质量构成严重威胁。主要防治措施为加强城市绿化,加强法制宣传,限制开发。 风沙尘暴灾害:风沙尘暴灾害破坏城市环境,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当前城市面临的风沙尘暴灾害主要是扬尘污染,表现为城市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普遍超标。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裸露地面和建筑施工。上海市房屋维修和搬迁,工地很多,大量堆积在工地上的沙土堆和裸露地面土是扬尘的主要物质源。另外,从北方飘来的风沙尘暴也会给市民生活带来许多困难,也破坏城市施。主要防治为在城市郊区周围修筑防护林,抵御北方的风沙侵袭,同时加强城市整体的绿化。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飓风、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此次汶川特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伤害。近50年来,我国每年由地震、地质、旱涝、海洋、疫病等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重要因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我国防灾减灾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我国防灾减灾科技应用与建设的现状 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广为覆盖的气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等地面监测和观测网,建立了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卫星系列,并正在建设减灾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气象监测预报方面,建成了较先进的由地面气象观测站、太空站、各类天气雷达及气象卫星组成的大气探测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处理系统、现代化的气象通信系统和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全国已形成了由国家、区域、省、地、县五级分工合理、有机结合、逐级指导的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测体系。为了监测江河洪水,国家组建了由数目众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组成的水文监测网,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区洪涝灾害易发区警戒水域遥感数据库,将遥感技术在“八五”期间应用于洪灾监测。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有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另外,利用现代科技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如农区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这些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防灾减灾发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地震监测和抗震方面,组建了400多个地震观测台站,“十五”期间进行了数字化改造,由48个国家级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国家数字测震台网和由300多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站组成的20个区域数字测震台网以及若干个流动数字测震台网、数字强震台网构

城市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城市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摘要】城市地质灾害是随着城市化快速进程中的一种自然与人为作用下的新型地质灾害。近年来,城市地质灾害频发,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文章在总结现代城市地质灾害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归纳了我国城市地质灾害的几种主要类型,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城市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防治措施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城市化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但是,随着人类大规模的进行城市建设,破坏了城市原有的生态平衡。据统计,在城市所遭受的各种灾害损失中,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占相当大的比例。随着人类对城市地质灾害认识的不断深入,赋予了现代城市地质灾害以新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灾害范围全球化。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地质灾害,尤以发展中国家为甚。二、灾害成因多样化。几乎所有的地质灾害都不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三、灾害损失扩大化。城市地质灾害一旦形成将会损失巨大。2008年汶川大地震,死亡6.9万多人,失踪1.8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 1 我国城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我国城市所存在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一般有:地震灾害,地面变形灾害,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城市垃圾灾害,水文地质环境污染灾害等。 1.1 地震 地震是城市面临的第一大地质灾害。我国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我国地震活动的特点是: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我国地震烈度Ⅶ度以上地区面积达312万km2,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2,5%,我国有1/3的大城市和2/5的中等城市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Ⅶ度及Ⅶ度以上地区。地震及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如山体滑坡、水库溃坝、电力和通讯中断、煤气泄露、水灾、瘟疫等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是巨大的。 1.2 地面变形灾害 地面变形灾害包括地面裂缝,地面沉降和地面塌陷,广泛分布于城镇,矿区,铁路沿线。我国目前发生地面沉降活动的城市达70余个,明显成灾30余个,最大沉降量已达2.73m,这些沉降城市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密集成群或连续相连,形成广阔的地面沉降区或沉降带。地面沉降严重的地区还会引起次生灾害,如天津市地面标高降低,导致海水上岸。加重沼泽化、盐渍化,海河泄洪能力降低,市区有淹没的危险。 1.3 滑坡、崩塌、泥石流

地质工作者心得体会3篇

地质工作者心得体会3篇 地质工作者心得体会篇一: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日益严峻。为了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地质工作无可厚非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地质专业人才成为了问题探索、研究和解决的关键。 高等地质教育肩负着培养我国地质事业人才的使命,大学正是培养这些人才最主要的场所。近年来,地质行业受到国家重视,然而受社会价值取向、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地质类学生由于思想准备不充分,对于地质工作的认识不足,在择业时紧盯条件优越的大中城市、科研院所,不愿意深入基层和一线工作。一些地质类毕业生不能适应地质工作的艰苦环境,思想基础不牢固。有的甚至试用期未满就出现辞职或跳槽的现象。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精神有所淡化。 在与陕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的相关领导和专业人员一起的座谈会中,他们突出强调了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吃苦耐劳的重要性。如果你热爱这一行,就要时刻做好出野外的准备,我就出了二十年的野外。其中一个主任如是说。当谈到地球物理专业的就业问题时,他们表示地球物理现在已经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但是如果能真正掌握好专业知识,就业还是不成问题的,他们还表示,个人的能力是最重要的,

不会因为是本科生就不让其带项目,只要能力够,都可以带。公司对各个层次的人才都很需要,并不会只收研究生。当然研究生在以后的竞争中会占优势,这一点是无可非议的。 现在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已经偏向于西部偏远地区和深部地区。,其中一位领导这样强调。随着地球物理的发展,深部地球物理勘探有了各种新技术,如多波地震勘探等。现在国内地球物理不是钱的问题,有进口的装备,技术也不是问题,关键是人才的问题,有没有真才实学,能不能分析处理,反演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后勤保障这一块,你们大可放心,我们的车上会有专门的做饭工具,保证能让大家每顿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讲到这里,大家不由得都笑起来。地质行业也不会完全不收女生,只要能力强,专业基础扎实,地质行业也绝不会将女生拒之门外,这是一种性别歧视。不过,企业会对女生有特殊照顾,一般情况下是绝不会让女生出野外的。 陕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的相关领导还给我们一行人提出了一些建议,也是对所有地球物理本科生的一些建议:对于你们大二的本科生而言,现在就关注就业还为时过早,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学好基础知识,工作后你们会发现,专业基础知识甚至比你学到的专业知识更重要。尤其是数学和物理这一块,一定要掌握得非常过硬。还有就是地质方面的知识,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一定都要扎扎实实的学,现在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偏向于通才,不仅仅是掌握你主修的一门技术,而是对重、磁、电、震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会

城市灾害与安全

论述研究城市灾害与安全的意义并结合国内外典型灾害的教训和启示给出构建安全城市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一、研究城市灾害与安全的意义 2001年的“9·11事件”在新千年伊始就给全世界人民敲响了警钟,它提醒世人:即使是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美国也并不安全。同时,这次事件也成为一个历史的新起点,启示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强国,应该重新界定“国家安全”的内涵,查找各自的国家安全隐患,加快建立各种灾害危机的应急处理机制,对应急管理领域进行变革,做到防范于未然。 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20世纪是人类谱写的辉煌而又曲折的篇章,尤其是后半个世纪,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人类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与此同时,人类又经历了来自诸多方面的严重障碍,如严重的自然灾害、技术灾害、人为灾害等。而灾害带来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指在灾害中遭到破坏和损害的资产的资本损失(例如,建筑、其他物质基础设施、原材料等),也包括农作物的损失;间接损失是指商品和流程中的损失,包括受损或被毁工厂的低产出、由于道路和港口等基础设施遭损害引起的销售收入损失,也包括因疾病、伤亡的增加导致的医疗支出和生产率损失。另外,灾害还会产生次级影响,由此可见,灾害对一国经济是一种潜在的严重打击,新世纪呼唤全面和安全的发展观。 其实,几乎所有灾害都集中在城市层面上,即城市是现代灾害的巨大承载体,城市灾害是指由于发生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对城市系统中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物质财富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城市灾害源可归纳为地震灾害、洪灾、气象灾害、火灾与爆炸、地质事故、噪声灾害、城市疾病即流行病灾、交通事故、工程质量之灾等。城市灾害事件,通常使城市居民面临极大危险,导致国家或地方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使政府面临管理危机。因此,保护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城市政府危机管理职能迫在眉睫。 研究灾害与城市的相互关系,了解和掌握城市灾害的成因、类型、特点及发展趋势,积极预防城市灾害,对于发展经济、建设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今,各种灾变、危机、恐怖等意外事件都在加剧社会的不稳定,因此,综合安全观对于国家、地区、城市日益重要。“安全”二字通常是指各种事物(天然的或人为的)对人不产生危害、不导致危险、不造成损失、不发生事故、运行正常、进展顺利等安顺祥和、国泰民安之意。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创立并对其研究领域的扩展,使安全科学(技术)所研究的问题不再仅局限于生产过程中的狭义安全内容,而是包括生产、生活、生存以及可能活动的一切领域、场所中的所有安全问题即成为广义的安全。也就是说,当今所论的“安全”,不论其内涵,还是其外延,都早已超越了“劳动保护”的范围,有了新的内容和含义:其一,安全是指人的身心而言,不仅仅是人的躯体不伤、不死、不病,而且要保障人的心理、生理的安全与健康;其二,安全涉及的范围超出了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的时空领域,拓展到人能进行活动的一切领域,可以延伸到人能生活、生存的一切地方;其三,人们随社会文明、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程度不同,对安全需求的水平和质量就具有时代感的全新内容和标准。 安全是一个综合、动态的概念。人类的历史证明,理想的绝对的安全状态是

最新整理城市洪涝灾害的预防措施介绍

城市洪涝灾害的预防措施介绍 城市若发生洪涝灾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人员损失,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预防的工作。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城市洪涝灾害的预防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城市洪涝灾害的预防科学编制防洪排涝规划 作为城市防洪管理与建设的依据及前提,防洪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5]。而进行规划时依据最多、最重要的就是城市防洪标准。另外,防洪标准也会影响整体投资及相关部门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确定合适的防洪标准,若标准过高,增加投资成本的同时还会产生很多其它部门工作上的难题;若标准过低,则会对城市的安全造成威胁,产生很多严重的后果。另外,城市防洪排涝和周边的江河的防洪有很大关联,是整个防洪排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在科学编制防洪排涝规划时,要结合考虑周边江河的防洪规划。并聘请水利、水文、气象、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园林绿化、城市规划、建设等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如水文、环保、水利、气象、城市规划等,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出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防洪排涝标准。

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目前,很多城市出现洪涝现象都是因为当初城市规划的时候没有统筹考虑,缺乏前瞻性。故今天城市规划时,我们应该具有长远目光,科学规划,尤其是排水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如径流系数等,计算出污水水量,并选择合适的管材及管径,标本兼治,将防洪与排涝、污水处理与洪水调度等有机结合,力所能及的降低洪水出现的概率。建设现代新型城市,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 完善防洪排涝应急预案 作为城市防洪非工程手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防洪排涝预案是各级领导进行调度时的战略性文件。该预案在现有工程条件的基础上,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而防洪应急预案是在洪灾预警基础上制定的,目前,这些预警技术有洪水监测技术、暴雨预测技术、警示信息发布技术、洪水预报技术等[6],但 这些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还不是特别成熟,亟待完善。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洪灾预警系统会越来越完善,我们可以制定更好的应急预案。 加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有关矿山地质的论文[1]1

1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现状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3对策建议 4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方法综述 5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的前景展望 矿山地质论文有关矿山地质的论文关于矿山地质的论文: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无人不知: 矿产的开发利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到2020年国发经济生产总值再翻两翻的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无论是开发什么样的矿,都要弄清矿产资源储量的现状以及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这几个先前的开采条件无不大量用运到了地质的堪探与测量的知识.因此我们先了解一下我国的矿山生态环境。 我国是全球矿业大国之一,现有各类矿山约15万个,个体采矿点约10万个,矿业城市300多个,矿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从业人员约2000万人,矿业开发总规模居世界第3位。我国矿山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十分严重,矿山开采不当造成地表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水体污染、矿震等各种地质灾害,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签署第44号部令公布《矿山地

质环境保护规定》,明确提出了保证金制度等解决措施。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国家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全国矿山环境治理规划,确实保护好矿山地质环境。而我们大学生就有着学好知识义不容辞地为祖国做贡献的责任。 1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现状 我国较为系统的矿山环境调查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较大规模的矿山环境治理工程则始于新世纪。由于我国矿山数量众多,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因此,矿山环境治理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特点。从总体上看,成绩显著,任务艰巨,问题突出,有喜有忧。近几年,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展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主要工作: 1)完成以省为单元的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工作; 2)积极推进矿山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建设; 3)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力度; 4)推进矿山公园建设工作,保护矿业遗迹。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矿山生态环境存在诸多问题,矿业开发在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效应。可大致划分为以下五大种类。 1)占用和损毁土地。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

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个人先进事迹

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个人先进事迹 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个人先进事迹 **,女, 1972年11月出生,1991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现任**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她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做好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岗位默默工作了二十年,表现出了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风范,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省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地质结构复杂,汛期雨量充沛,地质灾害防治难度大。**同志一贯以工作为重,在每年汛期值班期间,从没休过节假日。她深知自己的女儿需要照顾,老母亲需要她的服侍,可地质灾害值班工作要求她不能离开工作岗位半步。每次降雨过程,**同志就带领值班员把“家”安到办公室,舍小家为防灾。灯光下有她忙碌的身影,办公桌前有她伏案工作的英姿,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较强的专业技能,仔细分析每6分钟更新一次的多普勒雷达数据、每半小时一张的降水云系移动趋势图,以及全省3000多个雨量自动监测站每小时实时传输的中小尺度降水实况,对全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进行高度戒备,及时与省气象台及各市县国土部门联系,将预警信息通过网络、电话、传真、短信的形式发送至市、县、乡、村、组及群测群防人员手中,大大提高区域地质灾害预警精度和准确度。 **年6月8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我省**部分地区出现较强降雨过程,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地质灾害预警值班室联合省气象台14:30发出了第**08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消息(四级),省厅领导及应急中心领导亦亲临值班室指导,预警工作有序开展;从8日11点起,**和值班员一起,连续工作近26小时,密切关注降雨情况,分析地质灾害易发条件,分别向湘西州、永州、娄底、怀化等地区发送紧急预报短信877条,并特别电话通知重要隐患点群测群防人员高度警惕,加强防范。由于及时准确地发布地质灾害预警消息,并实时跟踪发布区域临灾紧急预报信息,快速转移人员379人,避免人员伤亡58人,避免经济损失502万元,没有因造成地质灾害人员伤亡,确保了隐患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同志严谨求实,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为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随时随地能与各市州联系,她将全省14个市州的值班电话、传真号码都熟记于心。值班期间认真负责接听好每一个来电,记录好每一件事情,处理好每一个问题。她积极主动投身“4·22”地球日、“5·12”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日、“万村培训”等活动中,通过制作展版、发放宣传材料、有奖知识问答、报纸、野外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为提高广大农村群众、中小学生以及基层干部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意识、防灾减灾知识和能力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这种积极主动的工作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深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多次被评为**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优秀职工、“三能职工”(能共事、能干事、能吃苦)。 **同志默默战斗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劳任怨、认真负责,把美丽的青春奉献给了防灾减灾事业,是地质灾害防治战线上的一名优秀排头兵。 (编辑:圆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