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问题探讨

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问题探讨

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问题探讨
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问题探讨

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问题探讨

【摘要】:我们既重视粮食安全也重视提高农民收入,但一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确保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收入存在矛盾。我国相对稀缺土地耕地资源不能体现其真正价值,粮价一直被调控在“合理”的范围内,实际上是农民在承担国家粮食安全的压力。但实际数据反映,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并非那么严峻,可以通过国内与国内调整进行解决。在目前的人均耕地极小及小农经济种植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甚至将耕地抛荒,粮食市场一直受政府调控干预不能在完全市场化的状况下,要确保粮食安全,就必须加大粮食补贴,这对提高农民收入特别对提高主要产粮区的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收入能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加大粮食补贴对于提高农民收入和确保粮食安全并行不悖。

【关键词】:粮食安全农民收入粮食补贴

“三农”问题,其实最终是农民的收入问题,简单地说,如果农民的收入接近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何来“三农”问题呢?必须承认,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们都希望提高农民收入,而且是千方百计想提高农民的收入。

对于“粮食安全”问题,也牵涉到农民收入问题,因此就有“既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又要下大力气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之说。

一、保证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收入的矛盾?

国家的对于粮食安全的确很重视,“我们既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又要下大力气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最为根本并需要着力解决的是,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地方抓粮的积极性不高;最为关键并需要研究探索的是,有利于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如果这些问题任其发展下去,加上目前粮食市场信号的放大效应,各地各方面粮食购销的同步效应,以及粮食生产的滞后效应的影响,就会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就会对国民经济发展全局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

既然“粮食比较效益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高”,“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那么推理下去,粮食价格上涨种粮收益就大,肯定能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也就可以保证粮食安全了。

但是,实际上又如何呢?“粮价适度上涨对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促进作用。但必须看到,粮食是生活必需品,粮价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粮价的涨跌应该调控在合理的范围内。粮价一价带百价。如果粮价上涨过快过多,就可能带动整个物价的上涨,甚至引发通货膨胀,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2]

这样的确充满辩证关系,但最终粮价就“应该”调控在“合理”的范围内了,那么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的压力还是要由农民承担。因粮食安全原因粮价被调控不能上涨,农民的种粮收入难以提高,保证粮食安全与提高农民收入的矛盾就一直“存在”。

二、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表1: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及对比(元)

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收入对比差距

2000 6280 2253 3614

2002 7703 2476 5227

2003 8472 2622 5850

2004 9422 2936 6486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度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并计算。

三、农民在承担粮食安全的压力

国家对“粮食安全”一直高度重视,甚至提高到影响到国家安全的战略角度来考虑,因此就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保证一定规模的粮食播种面积,但最终出现几年来耕地净减少一亿多亩的“悖论”,出现农民增产不增收,农民种粮收入水平仍然在徘徊,甚至将耕地丢荒的现象。因此,“杂交之父”袁隆平提出这样的疑问:“在中国,谁对耕地、对粮食最有感情?是农民,是几千年来将耕地和粮食当成命根子的农民。为什么时至今日,连最珍爱土地的农民都弃粮而去了呢?”[6]

本来,我国土地相对稀缺,按经济学的原理,地租(土地价值)应该相应较高。我国人均耕地仅占全世界人人均水平的1/3,是世界上耕地最稀缺的国家,本应体现出耕地产出的巨大价值。但是,为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粮价被调控在“合理”的范围内,实际

上就是压抑粮食价格,通过价格管制减少农民收入。

既然农民在种粮无利可图的情况下仍需保证粮食播种面积维持粮食安全,那么粮食安全主要是由全国农民特别是产粮区农民来承担,但承担粮食安全的压力、保障粮食安全的付出谁作补偿?虽然现在免农业税和实行粮食“直补”,但平均每亩20-30元根本抵不上农资的涨价。因此,农民仍在承担粮食安全的压力,农民仍在对保障粮食安全付出。

因此,如果粮食不能完全市场化,继续维持小农经济,就不能将粮食安全的压力置于农民身上,既然要提高到影响到国家安全的战略角度来考虑,就需要加大对小农经济的补贴,间接提高种粮收益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四、粮食安全与石油安全的关系

的确,粮食具有刚性需求,人的生存第一位是要吃饱穿,这需要具基础性的农业提供。吃饱后需要什么呢?需要工商业和服务业。现代工商和服务业的" 基本“血液”是石油。中国目前是世界排行第二的石油进口大国,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40%,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对外进口需求将不断增加,如果与粮食对比,石油安全更为严峻。

“面对远为严峻的石油安全角势,即使对各种安全问题忧心忡忡的人,大概也不会以此要求限制工业发展和城市化。真这样做,固然会大大提高中国的石油安全,却会严重损害城市居民的就业和收入。面对石油自给率的急剧下降,唯有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维护和完善现

存的开放型的自由贸易体系和世界秩序,发展多边能源贸易和对能源开发的投资。”“为什么同理不适用粮食问题?为什么要用粮食战略的名义吓唬收入已经十分微薄的中国农民,要他们继续做这种牺牲?”[8]

本来,粮食和石油也是一样,既可以面向国际,又面向国内,采取国内与国际结合的办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让部分耕地生产更具优势的农产品,或发展二三产业,用部分劳动密集型生产的工业品在国外换回粮食。而且进口粮食实质上是等于进口我国短缺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适当解决我国存在的土地等资源禀赋问题。

很多专家分析目前中国粮食国内与国际供应有缺口,但如果真正有缺口,粮价应该是稳定或者上升的,可是以往市场实际表现出来的总感觉到是供大于求,粮价在下跌。对国内石油供应现实上明显感觉不足,出现“油荒”现象,油价就不断上涨。那么到底中国粮食是多了还是少了,到底中国每年国内需要多少粮食,这需要科学的、准确的、权威的数字,以便于国家的粮食调控政策的制定。

其实,全球的粮食安全只是局部问题,包括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南美等地区仍然有巨大的生产供应潜力,而粮食短缺造成营养不良的地区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部分东南亚主要是气候和战乱造成,以及贫穷原因不能进口造成。《环球时报》( 2006-10-13 第03版 )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曾通过计算说,全球耕地的潜在供应力为360亿人口。最近几年,多数学者认为,按当今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科技水平,粮食供应的极限人口应在110亿左右。以中国的经济基础,

论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

论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 ——-对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 陈恢忠 一、改善农民的生产经营环境,增加农民的收入 农民的生产经营环境由二个部分构成,一是市场环境,二是社会环境。 对农民来说市场环境主要指与农民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产品价格波动情况。作为生产者,农民一方面要从市场上购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如劳动工具、机械、化肥、农药、种子等。另一方面,农民还要将自己的劳动成果——粮食、棉花、油料以及鱼、肉、蛋、奶等拿到市场上去出售,这样,市场环境的好坏就会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减。 在农业生产成本构成中,农业生产资料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果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过大,就会加大农民的生产成本,减少农民的收入。据山东的一项调查披露,我国的几种主要化肥早在1995-1996年的时候就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碳铵、尿素、磷肥95年较94年上涨50%;农药、农膜涨幅也在30%以上,1996年的农资价格上涨小于1995年,但仍高于全年商品零售价总指数8%的上升幅度,农资价格的上涨,使1996年粮食生产成本比1995年上升了51.6%。[1] 农业生产资料与农业生产成本的关系表明,如果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小于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或是农产品价格不跌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略有下降,都可以使农民的收入得到一定增加,然而,这种情况至少当前在我国还没有出现。 为了降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农民收入造成的不利影响,国家应当调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原因,努力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如果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是由供给不足所致,那就应当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扶持力度,使农业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如果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由垄断行为引起,那就应当努力消除垄断,增加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 市场环境对农民收入造成影响的第二个方面是农产品的售价,如果农产品价格上涨,在其他条件不变前提下,农民的收入增加;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的收入将下降。 实际情况是自1997年开始,我国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逐年下降,1997、1998、1999、2000年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指数分别是上年的95.5%、92%、87.8%和96.4[2]。这表明市场环境从1997年开始就变得对农民不利起来,如果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考虑进去,对农民而言,市场环境恶化的时间还要提前2-3年。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摘要]农民收入问题,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三农”问题的集中反映,增加农民收入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新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关于如何提高农民收入作了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 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建议 促进农民增收,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必要保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农村改革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长期困扰我们的农产品短缺时代已永远成为历史。农村、农民也已摆脱了贫困状态,基本实现了小康。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呈现出一片祥和兴旺的景象,但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日渐凸显。一、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我国农村农民纯收入年递增速度从1996年的9%下降至2000年的2.1%,下降了6.9个百分点,农民收入连续4年下降,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2.8∶1,接近1949年的2.84∶1的历史最高水平。江宁区也同全国一样,有不同程度下滑。根据目前该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政策因素、市场因素、自身因素 等。 政策因素。一是农民土地承包制度与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土地所有权不能得到合理流动和转让,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有田无人种(抛荒)和有人无田种的怪现象。个别政府部门和单位打着“示范”旗号,转租农民承包田,变“示范园区”为部门和单位增收的“小金库”。另外,还有的以发展为名侵占农民土地使用权,如某某专业种(养)植园地等,农民被迫低价出让土地使用权。二是对农业的投入不足。从全国来看,1991年~1995年国家财政支出中,农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10.6%、10.01%、9.49%、9.2%、8.4%,1997年降到8.3%,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与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七五”期间为5.3%,而“八五”期间降到3%。此外加上金融部门受到金融体制的限制,对农村、农业贷款投放相当不足,从而导致了优良品种和先进科学技术得不到及时推广,农业机械陈旧落后,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无法抵御自然灾害的冲击,局部地区又回到了“刀耕火种”时代。三是农民负担过重。其一是维持基层政府运转的费用。有统计资料表明,县乡两级财政供养人员占全国供养人员的71%,而财政收入只有全国的21%,七站八所,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因官设位,政府财政负担沉重。在这次机构精简中,江宁区乡镇由原来23个减为17个,行政村由343个减为248个,精简各级干部1000人,为此每年可减少农民负担3000万元。其二是承担义务教育的费用。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总人数中70%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虽由中央、省、市、县、乡镇几级共同承担,但乡镇承担高达78%之多,而最终农民承担达80%左右。其三是各种乱收费现象屡禁不绝。农民除应缴农业税等外,基层政府和各部门乱开口子,巧立名目现象时有发生,给农民增加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激发了不少社会矛盾,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2.市场因素。加入WTO后,我国的农业发展将面临着重大考验。如何面对市场,应对国际农产品出口竞争的挑战,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从客观上讲,市场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给农民带来很大的震荡,国内市场空间有限。目前我国城乡人口占比是3∶7,而农产品是7个人生产,3个人消费,卖方市场自然转向买方市场。“卖难”现象尤为突出,依靠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潜力极其有限。而我国长期以来在农产品生产上注重的是数量上的扩张,而忽视质量上的提档.使其缺乏国际竞争力,出口数额有限。从主观上讲,在生产和经营上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小农”思想,严重缺乏市场意识,单兵作战,而以千家万户的小生产方式难以抵御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冲击。

关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探讨(精选多篇)

关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探讨(精选多篇)第一篇:关于提高农民收入要点的对策探讨 当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努力乡镇企业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千方百计解决好农民种粮问题,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次重要任务。也是党和政府的一贯相关政策,是“三个代表”思想中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要求,也是广大农民的最大愿望和迫切要求。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增收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xx村当前农民的收入状况、公害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要采取什么对策、措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本文试作浅探。 一、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缓慢的冲击主要原因 1、农副产品价格下降,农业增产不增收。据调查,一九九七年以后,粮食产量大幅增加,而粮价一再下降,一九九八年粮食价格是每担三十五银鲈元,九九年是每担五十三元,而二○○○年至二○○二年幅度是在三十六元至十三年四十元左右。这些数字表明,粮价下降的速度快于产量增长放缓的速度。减慢这是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增产不创收的现象。 2、棉花科技含量低,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牧区不是抓好,运用新技术改善农产品改观质量、品种,提高价格、提高效率方面做得不够。我镇的山地开发耕作水果优质水果进展缓慢,虽然各级政府及有关党政机关部门对调整农业、农牧区经济结构达成了共识,但如何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遇到了不少外贸难题。由于信息力不从心等服务工作跟不上,出现明显了盲目性和趋同性,造成了农产品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供过于求,打击了农民参与农业结构,以及发展“三高”农业的积极性。 3、农民收入渠道一般而言,来自于第二、第三产业的收入比重需求量过校农村和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都在减校由于城市国有企业战略

2019年农民增收年工作情况汇报

20XX年农民增收年工作情况汇报 为落实省政府提出的“农民增收年”工作,市委、市政府从今年2月中旬至10中旬,利用八个月时间,在全市普遍开展了“抓千户、促增收”活动,现将工作情况做以简要汇报。 一、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加大宣传。为加强对此项活动的领导,市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农业和农村工作副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市农业局、计委、财政局等18个部门为成员单位,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召开了由各县(区)主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副县(区)长、农业局长参加的专题会议,以市政府文件形式下发了《松原市农民增收年实施方案》,对此项活动的目的意义、工作内容、任务目标和进度安排进行了专门部署。同时,各地注重宣传发动,特别是突出对中央1号文件、省委1号文件、一免三补等重大政策的宣传。市农业局和松原日报社联合在日报开辟专栏,围绕中央1号文件、省委1号文件,开展集中宣传战役,年初以来,共刊发有关农民增收政策、技术和典型经验稿件近百篇。 (二)科学选择,点面结合。根据农户之间的差异、产业差异、收入差异和人口素质差异,全市共选择1500个农户,其中好、中、差农户各占1/3,县区间农户分布侧重产粮大县,扶余、前郭、长岭三县各400户,乾安县200户,宁江区100户。每个县(区)重点抓好一个乡(镇),重点乡(镇)突出一个重点村。每个农户都建立了详细

的增收计划,健全相关档案资料。为加大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扶持,市委、市政府实行“四个一”经济目标责任制,确定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帮扶贫困村44个,县级领导和部门帮扶贫困村187个,特别是对千户中收入较低的农户进行特殊帮扶。 (三)立足实际,分类指导。按照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根据入户调查掌握的实际情况,依托各农户的自身条件和优势,把1500户农户分成六类,有针对性地帮助农户研究确定增收途径。突出抓好优质粮产业、优质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园艺特产业、绿色食品产业和劳务经济,切实提高农户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水平。(四)自检自查,整体推进。9月20日至9月30日,市政府组织有关涉农部门,组成三个检查组深入到四县一区,对活动的开展情况和各项工作目标进行了逐项检查验收。以县(区)为单位,重点对千户农户的收入水平和增收措施进行综合考核,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改,确保活动平衡推进,收到实效。并将检查验收的结果作为考核各县区农民收入水平及各项经济指标的重要依据和条件。 二、工作成效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抓千户、促增收”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典型农户在各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在中央和省委各项惠民政策的感召下,在活动的带动下,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形势。 (一)“一免三补”政策落的较实。市委、市政府分别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市里和各县(区)都制定了“一免三补”工作方案。目前,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摘要:本文结合农村实际,分析农民收入现状,深入探讨其症结所在,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农民收入;增加;对策 一、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事关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 首先,增加农民收入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只有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才能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目标,进而实现全国小康。其次,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由于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小,其消费需求增长受到制约,农村消费市场萎缩。农村市场的疲软使国家扩大内需政策难以很好落实。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消费水平。第三,增加农民收入事关农村乃至全国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都离不开社会的稳定。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农村的稳定是全国稳定的基础,而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才能保证农村的稳定。第四,增加农民收入事关城乡人民的共同富强和工农联盟的巩固。近几年由于农民收入增加不多,使得曾有所缩小的城乡差距再度扩大。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真的会出现两极分化。这显然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逐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和不断巩固工农联盟是不相适宜的。第五,农民收入能否增加,事关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巩固,事关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实现。只有广大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差距才能缩小,贫富悬殊才能消除,农村大局才能稳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才能落实。 二、农民收入的现状 1、农民收入增幅连年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自1979年以来的十多年中稳定快速增长,名义年均收入增幅达14.30%。但是,进入“九五”以来,却出现了连续4年增幅下降的现象。 2、农民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持续减缓。近几年,我国农民收入增长,无论从名义收入,还是从实际收入看,都出现了持续减缓趋势。1999年农民人均收入仅为2210元,名义收入比上年增长2.2%,实际收入增长近3.7%,均是近几年来增长幅度最低的。 3、农民收入增长越来越困难。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已连续3年下降,农村总体上已陷于农业减收,只能靠非农产业和外出打工增收的局面,多数纯农户实际已减收。

关于应急值守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应急值守工作情况汇报 2015年国庆节期间,新区按照县政府的有关要求,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了节日政令畅通和安全稳定,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新区专门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制订了《2015年国庆节值班安排表》,就节日期间应急值守有关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并将责任层层分解到各村场和部门单位。期间,由区领导亲自带班,切实履行职责,严格遵守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格履行交接班程序并做好值班记录。值班人员必须当面交接班,接班人员到岗前,交班人员不得离岗。值班人员做到了全面、准确、 客观填写值班工作记录,确保了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二、认真落实突发情况报告制度。按照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的要求,层层落实节日期间应急值守工作,各村场、部门单位每日在下午3点之前向区总值班室报告各辖区内的情况,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节日期间动态,再由总值班室进行信息汇总后,在每天下午4点之前报县政府应急办,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畅通,节日期间没有发生一起突发安全和应急处理事故,确保了辖区内的安全稳定。 三、全面做好保障工作。节日期间,严格执行单位车辆管理制度,每天,在正常使用公车进行督查各村场和部门单位的值班情况外,坚决禁止公车私用,车辆统一停靠在指定的地点,没有发生公车私用的违规行为。 我镇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实际,认真组织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编制完

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了我镇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现在将一年来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20** 年工作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为统一领导、协调和组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我镇成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分管镇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组员,负责研究制定全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重大决策和指导意见,决定和部署全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协调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保障、应急救援等工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工作中协调与部队和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的关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镇党政办,主要负责管理全镇突发事件公共时间应急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相关组织工作。 2、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我镇深入组织开展应急体系建设调研,结合实际,研究制定了《东港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职责和应急程序,完善了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工作机制。根据《东港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各专项应急小组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勇于创新、大胆探索,积极履行各自工作职责,切实提高我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各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各类专项应急预案,涉及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卫生等多个方面,累计制定25 个专项应急预案。 3、健全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强化应急值守机制,认真落实应急值班制度,并做好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工作,切实发挥了应急信息运转枢纽作用。加强应急资源保障建设,根据“整合资源、统一调度”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储备应急专用物资,做好关乎民生的水、电、油、汽、粮、盐、药品等应急专用物资、器材装备的生产和储备工作。完善应急处置工作程序步骤。

关于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 一、选题的意义 “三农”工作的重点是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农民收入。我国13亿人口中有9亿是农民,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解决好农民的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没有9亿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只能是一种愿望,不很好地解决农民问题,农村和农业问题就无从下手,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农民收入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标志。农民是否增加收入和减轻负担是检验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标准。进入21世纪,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我国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民收入却没有像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势头那样强劲,农民收入没有显著提高,这样的状况对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将发生负面影响。农民因为是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的生力军和主力军,农民担负着近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农民收入上不去,肯定影响农民积极性,势必影响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农民增收减少,不仅制约着农民的生活改善,而且制约着农民再生产的投入。从这个角度说,农民收入问题,也是农业生产问题。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农民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每个农民的生产投入水平。 农民收入还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带给我们的教训,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发展经济主要是要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需。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以农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里,显然,只有提高农民的收入才能扩大国内需求,农民口袋里的钱多了,购买力自然增加了,农民愿意花钱了,农村经济自然搞活了。如果农民收入上不去,农民购买力就上不来;购买力上不去,农村市场就打不开,直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才能形成购买力,才能使潜在的、巨大的农村市场变成现实的市场,为工业经济的升级发展创造持续的拉动力量,带动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目前统计部门将农民人均纯收入按来源不同,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四个部分,其中以外出务工收入为代表的工资性收入比重稳定上升,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户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经营获得的收入,是农民收入最主要来源,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最大,但呈下降趋势。1990年,人均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重为%,此后一路下滑,2008年这一比重降为%。由于受到农业结构不合理、经营规模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农民素质偏低等因素的影响,今后一段时期,人均家庭经营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重仍会呈下降趋势。 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所占比重不高,且较为稳定。近几年,虽然由于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民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但二者之和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始终未能超过10%,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贡献不大。 工资性收入即劳动报酬收入,是农民受雇于单位与个人,依靠出卖自己劳动而获得的收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农民在非企业中的从业收入;二是在本地企业中从业收入;三是本地常住农村人口在外地的从业收入。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尤其是

1997年以来一直呈两位数增长,使其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1985年,工资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重为%,2007年为%,提高了20个百分点;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仍达到1 854元,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到%。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越来越大。2008年,在农民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的贡献率仍达%。工资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从发展趋势看,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三产业和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会不断扩大;随着国家对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加强和对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力度的加大,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单位工资率会不断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还会快速增长。我们应适应这一变化趋势,深入剖析制约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因素,积极为农民工资性收入乃至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二、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资水平偏低且增长缓慢。改革开放以来,对人口流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农民有了进城务工经商的自由,但针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一直存在,大多数农民工只能在低端劳动力市场就业,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许多企业却把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参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汇报.doc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 1、农民收入问题的现状和困难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我们调查显示: (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2003年,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622元,折合为320美元,平均每天不足1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其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值还要低得多。按照人均635元的贫困线标准,2003年年底全国尚有2900万绝对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人均825元(100美元)的标准,则全国有9000万左右的人口低于此标准,而这个数量大于欧洲任一国家的人口总数。2003年公布的绝对贫困人口数字,同2002年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万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虽然不属于统计中的贫困人口,但是收入水平很低,仅仅略高于贫困线,只要气候等生产条件稍有不利变化,就会陷入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中去。这部分贫困人口和准贫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将受到自然和经济基础条件的约束,难度非常大。近年来,减贫速度不断减慢。(2)增收速度缓慢。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而1997年以来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2000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GDP为4460元,大约相当于540美元,按农业人口折合为人均300美元左右。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农村人均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12.2%。即使考虑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将农村人均GDP的目标确定为社会平均水平的一半即1500美元,每年的增长率也要达到8.4%。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距加大。改革开放以来的25年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年份有16年,而城乡差距缩小的年份只有9年,缩小年份主要集中在1978—1983年和1995—1997年的两个阶段。其中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考 焦敏1,王红梅 2 (1.内蒙古宁城县天义镇财政所,内蒙古宁城024200;2.内蒙古宁城县五化镇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阐述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必要性,对农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基 本思路。 关键词收入;农民;必要性;现状;制约因素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2- 作者简介 焦敏(1974-),女,内蒙古宁城人,经济师,从事会计工 作。 收稿日期2012-01-21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购买力水平,是城乡经济良性循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正视城乡收入差距态势,并关注其对全局的影响,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笔者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1 增加农民收入的必要性 农民收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农民负担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农民收入的增加是党的农村政策能够顺利贯彻执行的最关键因素,是实现农村稳定,也是农村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是否密切,社会治安状况是否良好的关键。1.1 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必须扩 大市场有效需求, 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市场有效需求要扩大 国际市场的有效需求, 扩大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启动广阔的农村市场是促进我国经济走出低谷的强劲动力源。开拓农村市场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提高农民购买力来释放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因此, 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当前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促进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城乡关系的良性互动,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2 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已严重影响了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大基本目标。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但自从1985年改革重点转移到城市后,城镇居民收入提高速度不断增加的同时,农民收入增加的速度却逐步放缓,城乡收入差距逐步扩大,同时,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失调,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滞后、农民负担过重、农村贫困等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加。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各个方面关注的焦点。1.3 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直接影响农村小康建设的进程 追 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农村经济发展的2个目的:①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②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农民收入预期不好,就不愿扩大农产品供给。因此,实现增 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 必须使农民收入能够稳定增长。我国对农产品供给目标历来都很重视,而对农民收入目标则重视不够。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农产品供给能力的推广,如果不能给农民带来实惠,来之不易的供求平衡局面就会发生逆转;农民购买力不提高, 扩大内需的方针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农民的投入和积累能力不强,我国农业就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农业和农村经济不能稳定发展,国民经济的好形势就难以保持。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并放在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2 农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农民人均收入从2000年的2253元提高到了2011年的6977元,收入水平总体上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与这些年医疗、教育、农资的支出增长相比,这个增长速度仍很慢。 农民收入中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较为严重。从地区差距上看, 全国50%以上的低收入农村人口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农民收入多于中部,中部地区农户收入多于西部,差距呈扩大趋势,如果从局部来看,基尼系数已突破0.4的警戒线。从城乡差距看,随着1985年后改革重心向城镇转移,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先缩小后扩大。从农民的就业选择看, 纯农业的收入低于非农业户和兼业农户,粮食主产区农民的收入普遍不高,这部分农户基本上是中低收入户。 加入WTO 后,在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冲击下,我国的农产品价格将会进一步下降,如此不利的价格形势,将会使农民收入增长雪上加霜。农民即使年年丰产,也难实现收入的增加,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没有粮受穷,有了粮也受穷。”“有粮卖不出去,卖出去也得不到钱,也卖不出好价钱”的现象将会不断上演, 这说明农民增收的形势非常严峻,农民收入下降或相对下降不仅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关系到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问题。农民收入增长持续走低,抑制了农村消费,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因素,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仍至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问题。3 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 农民负担过重使农民经济行为能力降低,对收入预期下降, 从而导致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农民负担过重,对农民收入目标的实现产生了消极影响:首先是严重侵犯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导致农民收入水平的下降,影响了 农技服务,2012,29(2):233-235责任编辑胡先祥责任校对胡先祥

浅论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浅论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内容提要: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当前,针对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因素,我们认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二是创造条件,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三是把提高农民的素质作为农业增收的支撑点。 全面奔小康,重点在农村,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一篇很大很难做的文章。必须从宏观和微观方面下功夫,采取有效措施。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农业减收。农业收入受"两头"影响,一头是农民本身;另一头是农产品市场。农业减收的主要原因就是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现阶段城镇中,住宅、通讯、汽车、旅游和子女教育等新兴消费领域的需求增长很快,而食品尤其是未经加工或只经初加工的农产品需求增长缓慢。二是就业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就是农业中的劳动力总量居高不下,农民的就业极不充分。这是农民主要靠农业难以保持收入增长的关键所在。三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小农户面对大市场仍是目前农村经济的基本格局。这种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信息化、标准化、优质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四是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比较低。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

当代农业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此外,因乱摊派增加农民负担,也是影响农民收入增长不可忽视的因素。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当前要尽快增加农民收入必须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 综观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的重大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农产品都呈现出阶段性、结构性和区域性的供过于求。农业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质量不高,大路货多,名优产品比例低;二是一般性品种多,专用品种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三是虽然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工有了很大进展,但区域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区域性结构不同程度存在大而全、小而全问题。由于结构调整滞后,农产品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从而导致部分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为此,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是解决现阶段农民增收的关键问题。 1.把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放到第一位。农产品质量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产品的竞争力。在农产品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吃饱肚子是第一位的,好吃不好吃,无人挑剔。现在的情形已经完全不同。人们对粮食等农作物、畜产品、水产品的品种和品质结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日益呈现出

在新的历史阶段提高农民收入若干问题研究

在新的历史阶段提高农民收入若干问题研究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在此背景下三农工作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问题依然突出,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及有效供给不足等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如何有效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紧迫的问题。结合新的历史阶段下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应从提升供给质量和供给效应、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做好综合信息平台搭建等方面出发,形成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可持续增长。 标签:新的历史阶段;农民收入;长效机制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开篇便明确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①,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完整判断②。在新的历史阶段下,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效解决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突出问题,无论对我国三农工作顺利开展,还是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我国促进农民增收取得成效 自2004年起,中央连续14年发布了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为指向的一号文件,对如何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进行重大部署。在此背景下,我国农民收入整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趋势,2004—2016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936元增至12363元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農民收入总量稳步增长,收入来源结构稳定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整体上保持了显著的增长趋势。201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36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比上年增长6.2%,略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④,对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生活差距,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促进城乡经济平衡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农民收入已形成以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为主的收入来源结构⑤,四部分收入构成在这些年均有各自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 2.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在农民收入中占比最大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地球村、全球制造、全球商品中国制造等大环境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市场空间,也提供和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农民在农闲时走出农村获得较高的工资性收入提供了可能。农民工资性收入主要是农民通过向单位或者个人出售自己的体力劳动而得到的回报,每年增长幅度都很大。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农民工资性收入由2004年的998元增长到2016年的5022元,增长约4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4.41%。同时,工资性收入在农民

农民负担过重原因与对策研究

目录 1、摘要 (2) 2、体制上的原因 (3) 3、农业生产自身的原因 (3) 4、农村经济体系的不健全 (4) 5、农业生产投入成本的不断上涨 (4) 6、农业人口的流失 (5) 7、教育医疗的投入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5) 8、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 (6) 9、城市的扩张 (6) 10、中央应出台积极财政倾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 (7) 11、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7) 12、大力发展大力发挥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科技兴农 (9) 13、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9) 14、大力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 (10) 15、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 (10) 16、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1) 17、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医疗、保险制度 (13)

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作者: 摘要: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中国广大农民长期处于负担过重的状态,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主要包括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农业生产自身的原因、农村经济体系不健全、以及对教育医疗的投入不堪重负,并且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等原因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国家首先要采取对农业倾斜的政策,逐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大力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健全各项保障措施,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 关键词:农民负担、过重、原因、对策。 2009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经过60年的辛勤努力,共和国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各个方面都硕国累累,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可以自豪地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崭新又充满活力的新中国巍然地屹立于东方大地。60年建国大业,30载改革浪潮,我国在各条战线上的成就都彰显着中国的力量,听之让人振奋。但是,一些影响着国计民生的问题却依然存在,在我们为胜利而欢呼的时候,如何切实解决这些制约社会发展的难题,已成为现阶段国家建设中的首要问题,农民问题就是其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建设的日新月异,成就斐然,农业综合简略大大增强,农业生产技术也大幅提升,广大农民从食不果腹,到基本温饱,再到向小康社会迈进,生活较之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逐渐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难题。农民负担过重不单是一个经济问题,我们知道,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只有经济基础牢固了,相应的上层建筑才能稳定。作为在中国人口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农民,一旦负担过重,将会给整个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农民负担过重问题还将是一个政

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报告_工作报告.doc

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_工作汇报 《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农民增收工作情况汇报?今年以来,我乡坚持“基础先行、项目带动、调优结构、生态”的发展思路,以抢抓项目为抓手,突出基础设施、基地、农村社会管理等重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延长农民增收链条,整体上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工作??(一)夯实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环境。经济发展,基础先行。为夯实乡域经济发展基础,我乡积极加快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有力增强了乡域经济发展后劲。一是按照“两纵两横”网络化、建环线的思路,打通断头路,构筑致富路,多方筹措资金,充分发动引导群众,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后续建设项目,完成通组水泥路142公里,新修碎石路16公里,形成四通八达的农村致富路网。二是在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支持村组对集体山坪塘公开竞拍使用权,以维修整治山坪塘、囤水田为重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调动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整治山坪塘5口,新增蓄水能力5000余方,有力增强了农业抵御旱灾能力;积极推动胡湾水库引水工程建设,做好协调工作,目前施工队伍已进驻,即将开工建设。 (二)试点示范带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组织村组干部赴蒲江、绵阳、峨眉山天全等地外出考察,帮助农民打开眼界,解放思想,寻找发展思路,“走出去,引进来”,激发农民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加快全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加大试点示范引导力度,建设中秋酥脆枣、生态生猪养殖、绿化苗木等示范基地,让一些敢闯敢干的示范户树立了信

心,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农户生产观念的转变,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新建中秋酥脆枣种植100亩,投资50万元的年出栏24万只生态鸡养殖场正在加快建设,规划的同心、严湾600亩茶叶基地即将栽种,和平村200亩猕猴桃、青山村200亩核桃等示范基地已完成规划。三是加强农业技术服务,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充分发挥农技人员职能作用,深入田间地头对种养殖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提升管理技术水平,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三)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现金收入。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工作。积极支持本地煤矿企业发展,推动企业技改升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同时,深入开展春风行动,组织实施阳光工程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外出务工人员综合素质。针对我乡群众习惯煤矿企业务工特点,加强对接引导,协调泸州古叙煤矿招工。截止目前,全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00余人,占全乡农业人口的33%,预计全年可实现劳务经济4500余万元,劳务经济已成为全乡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之一。 ?(四)优化管理服务,落实民生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扶农惠农强农政策和我县助农增收20条意见,切实抓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落实,坚持做到执行不打折不走样,真正使政策不缩水、资金不改变用途,确保各项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群众手中;认真实施各类民生工程,全面落实养老、医疗保险、政策性农业林业保险、小额意外伤害保险,为农民增收致富构筑兜底保障网;扎实推进村民自治,加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宣传贯彻,调动群众参与村级管理的积极性,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抓好村务公开,以

[收入,农民]增加农民收入思考

增加农民收入思考 摘要: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当前制约莲花镇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有多方面,本文通过对莲花镇农民收入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出具体对策。 关键词:农民收入;分析;途径 莲花镇是厦门市同安区主要农业镇之一,“三农”问题一直是钳制该镇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三农”问题中最核心问题追根溯源是农民收入问题。几年来,莲花镇的农业虽然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对同期其他行业收入而言,农民收入不仅水平明显偏低,而且增幅也过于缓慢。 一、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二)农民收入增长优势不明显。近年来,一是受农业科技转化率提高影响,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加上国外农副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导致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农产品流通渠道受到严重制约,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二是由于社会消费量萎缩,导致农产品价格不断走低,农民增收难度增加;三是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受规模、地域和市场需求等限制只能带动一部分农民增收,加上基地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等,对农民的普遍增收带动、辐射作用不大,农民收入增长优势体现不出来。 (三)农民收入增收渠道不畅通。农业是一项弱质产业,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低。近年提出的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来安排农业生产,但面临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可以赚钱和短缺的农产品越来越少,出现了农产品一年涨、二年跌、三年四年全灭绝的现象。加之受市场经济、城市化进程和小城镇建设的影响,农民向非农产业大规模有效转移无法实现,农民收入增收渠道不畅通,严重影响了农民的非农经济收入。 (四)农民收入增加的政策未落实。近年来,虽然中央大幅度增加对种粮农民、生猪养殖户、农民购置农机具等的补贴力度,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由于区、镇财政困难,对农村各种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不足,影响了农业效益的提高和持续发展,加上由于户籍、医疗、社保和农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效果还不显著,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经济结构调整不协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进展。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一)减少农民非生产性支出 当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一定时,减少农民非生产性支出其实质就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1.大力扶持农业生产资料工业的发展,降低农业的生产成本。

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情况汇报范文

篇一:《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总结》 哈德市人民医院 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总结 市卫生局 我院按市卫生局文件(哈卫政【2013】256号)《转发国务院安委【2013】8号、哈消安【2013】17号、哈消安【2013】18号的通知》精神,对医院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进行了自查,情况如下 一、成立有应急救援队伍 医院成立有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院长、书记任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各相关职能科室责任人为组员。成立有近100名队员的一、二、三级安全防火队伍,分布在各个科室。并成立有30人组成的义务消防队队伍。对于人员的岗位调动,医院做到及时调整人员名单,保证工作不落空。 二、应急救援器材配备完善 2013年医院共投入约40多万元经费,主要用于聘请保安人员;安装监控系统、报警系统;购置更新消防器材等等,有效落实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并且医院按要求配足配全安保人员,注重他们的素质培养,每年2次组织培训,落实保安人员的值班巡查制度及重点部门的安保制度。医院与城北派出所签订有治安联防协议,在医院内设立警务执勤室,警民共建保一方平安。 三、加强应急救援技能培训 2013年,医院召开安全生产会议5次,进行消防器械使用培训课1次,消防知识培训课1次,灭火演练2次,组织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院排查隐患8次,整改隐患36条。 我院制订有严格的安全防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预案及规章制度。组织学习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梧州市人民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每年进行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电梯安全、高压氧舱安全等应急演练。完善了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各项应急预案,年内举行了地质灾害应急演练1次,用电安全应急演练1次,消防安全应急演练1次,等等。对重点安全岗位人员定期培训,做到定员定岗,落实责任,熟悉操作流程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2013年,医院共承担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12件,涉及人员44人,抢救成功率达93%。 年内,本院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