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

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解了三种统计图基础上,由世界人口有关数据分析,进一步探究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也为今后学生正确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统计图的选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七年级的学生有比较强烈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觉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提高,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怀疑、争论、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已开始能从具体的事例中归纳问题的本质,通过分析、比较、类比等活动,抽象出概念、原理或解题方法。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掌握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2.能够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

3.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统计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并能合理质疑,培养学生“学数学——为我所用”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统计图分析数据,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正确决策.

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采用“激·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利用问题驱动,采用“引导—探索—发现”的方法,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学习数学,在合作交流中感悟数学,在解决问题中提高数学.

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图纸.

学生: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小时候大都有被父亲扛在肩膀上,与父亲一起玩耍的经历吧?现在

让我们一起重温那美好的时光,感受来自父亲的那份爱.(播放视频及图片)

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有关父爱的相关视频,一曲《父亲》唱出了父子之间的那份亲情。

生:认真欣赏,很投入

师:人们常说,母爱如海,父爱如山.因此人们在庆祝母亲节也设立了父亲节,今年的父亲节是6月16日.(学生大都能回答出来今年父亲节的日期)在今年父亲节来临之际,我们舜耕中学电视台的小记者们就关于父亲节的话题做了相关的调查访问.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小记者们发回的相关报道.(多媒体课件播报小记者的录音同时展示报道内容)

1.所有接受调查访问的同学中有65%的学生表示对“父亲节”关心,其中很关心和比较关心的占40%,一般关心的占25%,不太关心和不关心的同学占35%.

2.2013年“父亲节”前后薛城的平均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时间6月12日6月13日6月14日6月15日6月16日6月17日平均气温24℃22℃23℃24℃25℃26℃

3.在调查庆祝父亲节的方式上,有50个同学参加了问卷调查.其中有26个同学选择了为父亲写一封感激的信;有12个同学选择为父亲送上一句祝福的话;有8个同学选择为父亲做一件事情;有4名同学选择了其它方式.

师:现在大家对报道内容已经有所了解.显然,小记者主要通过文字叙述的方式为大家了提供了相关报道的数据,除了这个方式外,你还有其他的方式更直观的来呈现这些报道中的数据吗?

生:“有!统计图”(马上有学生回答.)

师:很好,我们该用哪种统计图呢?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许多选择,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第六章第四节—统计图的选择(点题的同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儿时与父亲玩耍陪伴的画面引入,让学生自然想到刚刚过去的父亲节.接着通过舜耕电视台小记者报道相关数据的方式为导索线,引发学生的思考,点出了本节课的主题.这样导入比较贴近生活,让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引入,既激发学生对父亲的热爱,也能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探索交流获得新知

探究活动1:三种统计图的特征

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思考完成学案上探究一的任务要求.

生:积极思考,并在学案上尝试动手画图,绘制完后在小组内交流如何选择三种统计图正确的描述数据?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你的作品,同时说出你选择的理由.

生;小组代表展示自己的作品.

处理方式:此处找学生展示作品,畅谈理由,并交流关于父亲节的一些想法.不仅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中渗透情感的交流.

师:现在老师把大多数同学的选择投到大屏幕上,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三种统计图它们各自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把三种统计图放在一起比较思考)

生:思考后积极要求发言.(课堂气氛热烈,这是教师期望的课堂氛围)

师:我们让最先举手的几位同学来谈一谈.

生1:我认为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生2:我认为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生3:我认为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生4:我们完全赞同他的观点.(生在回答的时候不一定很准确,能够回答出大致的意思即可.此时老师给予适时地肯定与鼓励,同时板书)

师:刚才几位同学归纳总结的很到位,掌握统计图的特征可以为我们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提供适当的依据.

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经历统计图的选择、作图的过程,加深学生对三种统计图突出特征的理解,学生印象深刻,另外适时的对统计图特征进行小结,让学生及时回味知识的形成过程,架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一)基础应用:

师:既然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三种统计图的特征,现在老师就遇到了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帮忙选择一下合适的统计图解决一下(多媒体展示下列题目).

判断下列数据应选择怎样的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1.要清楚地表明一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选用_______统计图比较合适;

2.学校要统计各年级人数及总人数选用_________统计图比较合适;

3.在一片果园中,有不同种类的果树,为了反映某种果树的种植面积占整个果园面积的百分比选用_______统计图比较合适.

处理方式:本环节采用了学生抢答的方式进行,学生抢答得出的答案基本一致.

(学生抢答)

生:折线统计图,因为折线统计图能反应事物的变化情况.

生: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各年级的人数及总人数.

生:扇形统计图,可以反映种植面积占整个果园面积的百分比.

师:同学们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师:老师有个问题,第一题如果我选择条形统计图合适吗?

生:不合适,因为条形统计图对变化情况体现的不明显.

师:结合我们刚才的回答,选择统计图时除了要考虑统计图的特征以外还要考虑到我们了解内容的实际需要.(多媒体展示)

师: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统计图,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见过哪些统计图?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生1:股票的升跌是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的.

生2:水库水位的高低也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表示.

生3:一年中每个月的平均气温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生4:超市里有些事物的营养成分所占的百分比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说明:此处各班学生的想法不尽相同,但大都提到了股票及气温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师:认真倾听,及时鼓励.

设计意图:生活即学习,让学生先通过生活中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然后说说身边的常见的“统计图”,更亲切、更易于理解,也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二)能力应用

师:同学们已经举出了大家在生活中见过的统计图,这里老师也在报纸上搜集了有关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图,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下面是某家报纸公布的反映世界人口情况的数据:

师:从这幅图中,大家能获取什么信息呢?

生1:在这幅图中,我看到1957年世界人口数量是30亿,1974年是40亿,1987年是50亿,1999年是60亿,预测2025年是80亿,2050年是90亿.

生2:图中还特别警示,50年后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其中亚洲人口最多,将达到54.45亿.

师:两位同学讲得很好,不但看到数据,还看出作者的意图.我们继续观察,还能看到什么?

生3:从图中还可以看到从1957年到2050年近100年中,世界人口上升的情况有所不同,从30亿上升到40亿是17年,40亿上升到50亿是13年,50亿到60亿是12年,60亿到80亿是26年,80亿到90亿是25年.说明现在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而预测将来人口增长的速度将逐渐变慢.

师:这位同学分析地很细致,本图中主要有两组数据,这两组数据分别描述什么?比较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4:一组数据是描述世界人口变化情况,一组数据是描述2050年各大洲人口的分布情况.

(说明:此环节让学生自己畅谈自己获取的信息,学生不同,他们回答的结论也不同,以上列举的是各班学生回答比较恰当的代表.当然学生描述的时候不是每个问题都能直观准确的回答出来,但是学生大都提到人口增长速度的问题,个别学生能通过数据提出一些深刻的问题,这是难能可贵的.)

师:第一组数据是不同时期的世界人口数,从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到世界人口变化的情况;第二组数据所描述的是一个整体中的各部分的数据,即2050年各大洲人口数. 不同的数据反映问题不同,表示方法也有所不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有利于我们分析数据,这不,有同学根据我们获取的信息绘制成了下面的统计图(多媒体展示统计图及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问题,请思考:

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

(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3)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多少亿?你是从哪幅统计图中得到这个数据的?

(4)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洲的人口总和还要多,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地得到这个结论?

生:积极主动的进行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呈现你的结论?

生1:折线统计图表示了世界人口从1957年到2050年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表示了该报纸预测的2050年世界人口的分布情况;条形统计图表示了该报纸预测的2050年世界几个洲和地区人口的具体数量.

生2:折线统计图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生3:2050年非洲人口大约将达到12亿,我是从条形统计图得到的.

生4:扇形统计图.

师:大家对他们的回答满意吗?你还有没有其他的补充?

生:没有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都很好,大家对三种统计图的特征把握的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对教材进行了创造性的再加工处理,将课本的引例变为了学生的练习题,由学生独立解决.通过学生从直观的图表中快速读取丰富的信息,让学生进一步的体验三种统计图形象、直观的独特优点,从而培养学生应用统计图的意识.

(三)综合应用

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非常好,期待着下面同学们有更精彩的表现.我们学习数学是为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休闲度假的时候越来越多的选择了外出旅游.这不,咱们枣庄也有几个比较有名的景点. (播放景点图片,和学生一起感受着美丽的枣庄.)

师:为了促进枣庄旅游的发展, 了解游客们对这三个景区的满意情况,枣庄旅游局对游客人次较多的台儿庄古城、滕州红荷湿地、抱犊崮三个景区同时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收回的300份问卷进行整理,(数据如下图所示)并提出了相关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的问题:

师:请同学们结合两幅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台儿庄古城景区的主要竞争优势是什么?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游客对各景区满意情况统计图 16081907215311068661000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景点魅力广告魅力价格魅力台儿庄古城抱犊崮红河湿地红河湿地 25% 台儿庄 35% 被调查游客分布情况统计图

抱犊崮 40%

(2)广告对游客选择景区有影响吗?说说你的理由.

(3)如果你是旅游局局长,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生:积极思考,并合作交流.

师:第一个问题,哪位同学谈谈看法?

生1:我认为台儿庄古城景区的主要竞争优势是景点魅力.

生2:从扇形统计图可知到台儿庄古城的游客数量占总游客数量的35%,但是从条形统计图可知在景点魅力方面,台儿庄古城比其它两个景点的总和还多,这充分说明台儿庄古城景区的主要竞争优势是景点魅力.

师:回答的很全面,第二个问题呢?

生3:我认为广告对游客选择景区有影响,因为从条形统计图可以知道抱犊崮景区在景点魅力、价格魅力方面都没有什么优势,但是在广告魅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而在游客数量上,抱犊崮景区占到了40%,这与它的广告宣传应该有很大的关系.

师:如果你是旅游局局长,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生4:在景区建设上要凸显景区的特色,同时要加大宣传的力度.

生5:我认为针对重点景区要加大广告的宣传力度,对景区的特色、独特魅力重点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景区的信息.

生6:既要注重景区的景点建设,也要重视广告的宣传,内在与外在因素都要强化. (说明:此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回答的比较合理,教师都给予及时的鼓励)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的建议非常好,以后咱们枣庄的旅游靠咱们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推动.通过刚才的讨论与学习,大家认为了解和运用统计图对我们的生活帮助很大,了解和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并从中了解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对我们作出一些重要的决策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设计意图:本题需要学生同时结合两个统计图获取信息,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读图、获取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另外学生通过小组内充分的讨论、交流,并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最终做出合理的决策,让学生体会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四、学习小结盘点收获

师:看着同学们面带笑容,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一定不少,先看看课本中的内容,再想一想,我们一起分享吧!

生:学生自主进行归纳小结,先小组讨论,推出代表总结交流,其他小组补充.

师:刚才同学们总结的很好,我们对统计图的选择应该按如下步骤:

识别特点

设计图表绘制图表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的时候与看课本内容相结合,可以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知识,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思维品质.另外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总结,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自主小结的能力.

师:刚才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老师想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请完成学案中的当堂

达标部分.

五、限时训练 独立达标

1.下表是反映某地区某一年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你打算选择( )统计图表示这一组数据呢?

A.扇形

B.折线

C.条形

D.无法确定

2. 图1、图2是某校调查部分学生是否知道母亲生日情况的扇形和

条形统计图,根据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本次被调查学生的总人数与不知道母亲生日 的人数.

(2)补全条形统计图;

(3)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你有何感想?

(用一句话回答)

不清

知道 选项

图2 图1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察学生是否能灵活对三种统计图进行选择,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落实双基.并且采用了互助形式的评价方法,有生生自评,也有教师当堂批改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板书设计:

6.4统计图的选择

一、特征二、应用

扇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

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折现统计图: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

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三、总结

目的具体数目

教学反思: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更熟悉、更感兴趣、更能体现数学价值的内容,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数学.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选取大量生活实例,使学生切实感觉到数学并不神秘,并不遥远,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用好数学的能力.

3.以努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同时兼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无论是得出结论,还是选择、制作统计图,或是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做出评价和决策,都合理安排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讨论交流为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推动者.

不足:留给学生作图的时间偏少,部分学生作图较慢,没有更多的兼顾这部分学生,课下应该进一步的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后续学习.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七:统计图的选择(B卷)

新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七:统计图的选择(B卷)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要反映中国1996~2012年在各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的变化情况,应选择()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D . 复式统计表 2. (2分)某市2015年11月的天气情况如图,本月晴天有()天。 A . 30 B . 20 C . 15 3. (2分)某校为了清楚地表示出男生、女生各占全校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绘制()比较合适。 A . 复式条形统计图 B . 复式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4. (2分)爸爸要统计小强每次数学测试成绩,看看进展情况,应绘制()统计图。

A . 条形 B . 折线 C . 扇形 5. (2分)要反映张芸同学本学期几次考试成绩变化情况,应该绘制()统计图. A . 单式条形 B . 单式折线 C . 复式条形 D . 复式折线 6. (2分)垃圾的分类处理与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鄞州区环保部门为了提高宣传实效,抽样调查了部分居民小区一段时间内生活垃圾的分类情况.如果能清楚地看出每种垃圾占生活垃圾总量的百分比,需要制作的统计图是()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D . 复式条形统计图 7. (2分)五年级八个班开展“学雷锋做好事”活动,为了清楚地表示12月份各班做好事件数的多少,应制作()统计图. A . 条形 B . 折线 C . 不清楚 8. (2分)如果要比较两个城市一个月气温变化的情况,选用()比较合适。 A . 单式折线统计图 B . 复式折线统计图

部编语文七下《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教学设计教案

《海底两万里》名著导读设计 一、三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作品内容,通过节选文章的速读引导与深读研究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高效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水平,激发学生对名著《海底两万里》阅读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眼部放松训练、快速记忆游戏、抓取关键信息等常规训练,掌握快速阅读要领。通过圈点勾画关键信息,深入阅读文本,与人物进行深度对话。了解作品中代表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感知作品中人物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激发青年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 1.速读指导,以第一卷第十六章节选文本为例,测试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 2.深读鉴赏,感知节选文本中人物形象。三、教学难点:作者的人生观,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四、教学手段:幻灯片、网络资源分享。五、教学准备:假期布置名著阅读任务,进行分组专项研究,知识题库考核检测。六、教学步骤: (一)兴趣导入,以科学探究的话题开启今日科学幻想小说的阅读分享之旅。 (二)走近作者,介绍凡尔纳生平趣事及作品。 (三)名著快速高效阅读方法指导: 1.视域开拓训练及快速记忆法趣味小试。 2.速读要求,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公式明确。 3.速读第一卷第十六章,限时训练。 4.检测速读效果,学生情况追踪,阅读效率的反馈。 (四)深读理解,文本信息的深度挖掘。 1.如何认识作品中“我”这一人物形象。 2.如何理解“我”自己与自己说话,在套着自己脑袋的铜盒子里面大声叫喊。. (五)《海底两万里》作品的影响,与作者对话。 (六)推荐阅读海洋三部曲之《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 附:速读检测题《海底两万里》速读训练阅读检测题姓名成绩理解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章主旨】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通过读文,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理解“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得意扬扬、惩处、巡警、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等词语,并通过结合上下文、资料引入以及想像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并使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圈点勾画”等,为文章做批注的方法,并渗透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像画面的意识 3.整体解读文本,抓“中华不振”提领全篇,并通过合理想像画面、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重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认读生字词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2009年的国庆,是我们祖国60年华诞在迎国庆的阅兵仪式中,在那万民同庆,举国欢腾中你感受到什么?VCR出示60周年国庆的盛大场面 2、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使得我们骄傲自豪那百年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VCR出示百年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 (二)揭示课题、产生质疑 1、百年之前的中国落后,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处在生死挣扎的边缘在那样的背景下,一个12岁的少年发出这样的呼声 (出示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2、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又是谁说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第25课,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利用两幅鲜明对比的画面冲击学生的心里,从而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次感受课文 (一)、通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一定知道是谁立下了这个志向,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你用一个词语就说明了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师板书:中华不振) 2、正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课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呢?请你们再次读书,同时拿去笔在书上轻轻地画,凡是能表现中华不振的地方都可以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3、课文又读了一遍,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六年级数学统计图的选择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数学统计图的选择练习题及 答案 一、填空。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2、如果要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 3、要反映某食品中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最好选用()统计图。 4、用统计表表示的数量,还可以用()来表示。 5、要绘制一幅能反映出全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统计图,绘制成()统计图较好。 二、仔细思考,回答问题。 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C.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A用( )统计图B用( )统计图C用( )统计图。 三、判断。 1、从扇形统计图中不能算出各部分的具体数量。() 2、条形统计图比扇形统计图更先进。() 3、扇形统计图的优点是能看出部分数量与总量间的关系。() 4、医生通常用拆线统计图记录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 四、选择。(25分) 1、某班一次测验成绩的扇形统计图,其中得优的有12人,占总人数的40%,则全班共有()人。 A、10 B、30 C、40 2、爸爸要统计小强每次数学测试成绩,看看进展情况,应绘制()统计图。 A、条形 B、折线 C、扇形 3、要表示某实验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同全校学生总人数的关系,应选择()统计图比较合适。 A、条形 B、扇形 C、折线 4、要反映果园里各种果树的棵数与总棵树之间的关系,应选用()统计图。 A、条形 B、折线 C、扇形

答案: 一、1. 条形,统计,折线 2.扇形 3.扇形 4.条形 5.条形 二、扇形;条形;折线 三、 × ×√√ 四、 B B B C 五、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荷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荷花》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设计特色】 以“读”为经,以“练”为纬,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问:“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引入:“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交头接耳、指指点点。”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播放背景音乐。教师作随机点评,并相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在读中揣摩思路。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是这样看荷

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这一点的。”学生读完全文后?淌ψ橹??嘟涣鳌#ɡ?纾鹤髡咂炔患按?乜春苫ā⒆髡呓蚪蛴形兜乜春苫ā???br> 在读中整体感知。当学生体会到作者是这样看荷花时,教师要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然后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教师随机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闻到清香——观察形状——欣赏姿势——想象情景——回到现实)进行整体感知。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随后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交流,教师做两个层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层次。对多数的语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把主要精力花在读好、读美这些语句上面;二是点上的层次。对极少数重点语句,教师要视学生的

6.4 统计图的选择 第一课时

子洲三中数学导学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年级班组姓名编写者审核者使用时间2013年月日 课题:§6.4 统计图的选择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有效的表示数据; 2.训练学生制作统计图的技能,从三种统计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3.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难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从三种统计图中合理的获取信息. 预习案 一、温故知新 1.初一年级就“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曾进行过问卷调查,每人只能报一项,结果300人回答的情况如下表,如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来.根据图示的信息再制成条形统计图. 探究案 二、导学释疑 活动探究一:学会选择不同的统计图 阅读课本P175-176,根据小亮制作的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幅统计图分别表示了什么内容? (2)从哪幅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 (3)2050年各洲人口的情况怎么样?你能得到哪些有关世界人口情况的结论?从哪幅图得到的? (4)你从哪幅统计图中可以明显的得到2050年亚洲人口比其他各州的人口总和还要多? (5)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1.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反映。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地表示。 2.统计图对统计的作用: (1)可以清晰有效地表达数据。 (2)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 (3)可以获得许多的信息。 (4)可以帮助人们作出合理的决策。 活动探究二: 完成教科书P176“做一做”。 训练案 三、巩固提升 1.一所学校准备搬迁到新校舍,在迁入新校舍之前,同学们就该校300名学生如何到校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得到下列数据: 如果将上面的数据制作出适当的统计图,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请你说说理由。 排球54 足球75 篮球57 乒乓球96 其他18 步行60人 骑自行车100人 坐公共汽车130人 其他10人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统计图的选择》教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统计图的选择》教案

一、阅读,回顾旧知。 1.结合前一课的扇形统计图,说出它特点? 2.同桌说说,指名回答。 二、学习新课。 1.观察第23届奥运会开始获得金牌,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2.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 3.观察出示的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4、学生交流教材中的三个问题。 5.小组交流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三、全班汇报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四、展示(完成书中或者课件中的练一练题) 在小组内交流分别用哪种统计图合适?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实践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统计图,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一、阅读,回顾旧知。 1.我们前一课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谁能说出它特点? 指名回答。 2.目前我们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我国从第24——30届奥运会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2.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 3.用投影仪出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4.分别提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们交流。 5.小组交流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三、全班汇报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种统计图的各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评议。教师评价并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明显的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更明显的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扇形统计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四、展示(完成书中或者课件中的练一练题) 在小组内交流分别用哪种统计图合适?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实践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统计图,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海底两万里》 快速阅读 优秀教学设计 教案

海底两万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快速阅读”的阅读方法,掌握“快速阅读”方法的知识要点。 2.能力目标:通过速读《海底两万里》,了解作品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读全文。 教学难点: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导入 多媒体展示片段: A.满地都是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变化不一的叉形虫,孤独生活的角形虫,纯洁的眼球虫,被人叫做雪白珊瑚的耸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虫,肌肉盘贴在地上的白头翁(海葵)……布置成一片花地。 B.我看见水中浮着很长的海带(有些作球形,有些作管状)、红花藻、叶子很纤细的鲜苔、很像仙人掌的蔷薇藻。我注意到较近海面的一层是青绿色的海草,在更深一些的地方是红色的海草,黑色或赭色的水草就在最深处,形成海底花园和草地。 学生齐读这两个片段。 师:这两个片段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它们出自哪部作品? 学生回答:《海底两万里》。 二、走进作者 儒勒·凡尔纳(1828年—1905年),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被称作“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幻小说之父”。【代表作】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 三、阅读方法指导

(一)什么是快速阅读 速读可以使你更快地阅读资料,在短期记忆中你可以掌握更多,所以也会理解得更好。 提高阅读的速度的方法是,每一段读更多的文字,减少读每一段的时间,使用指示物和 减少回读。 (二)速读的基本要求 1.避免发声。 2.减少注视点。 3.缩短眼停时间。 4.避免回视。 (三)速读的主要方法 1.浏览法。浏览法是指对一般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只是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大概 内容的一种阅读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是 博览群书所常用的重要方法。 2.扫读法。扫读法是指对文章内容一目数行、一目十行地扫瞄,以大容量获取信息的一 种快速阅读方法。 3.跳读法。跳读法是指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而直取读物的关键性内容的一种快速阅 读方法。 4.寻读法。寻读法是指为得到急需的有关资料,在众多相关书籍资料中搜寻查找的一 种快速阅读方法。 5.猜读法。猜读法是指在读书读文章时,以所了解的题目或已看的前文作为前提,对后 面的内容预作猜想,然后将其与后文实际内容进行印证比较的一种阅读方法。 (四)快速阅读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第二、提高整体识读的能力。 第三、正确处理好阅读速度与理解、记忆的关系。一般来说,快速阅读的理解率应保持 在70%左右的水平。 四、故事情节梳理。 采取“快速阅读”的方式,阅读《海底两万里》,完成下面表格: 航海路线遭遇的险情解决办法 太平洋在海底森林狩猎,遇到一对角鲨因角鲨视力不好,全体伏倒在地, 逃过一劫

《海底两万里》公开课教案(快速阅读)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教材分析】 1.知识与地位:《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一部科幻小说,也是初中阶段重点的名著阅读篇目。这部小说深受学生欢迎,神秘奇特的海底世界,惊心动魄的故事人物,都深深吸引着读者。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原著,读整本的书,并且教给学生读名著的方法,授之以渔。 2.教学重点:通过目录阅读、片段速读与精读等阅读方法指导对作品人物和情节有更深入的了解。 3.考点分析:名著考察 【学情分析】 1.知识和能力的储备:学生已经自读过《海底两万里》,对《海底两万里》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具体内容相对比较陌生,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识记。 2.教学难点:通过阅读方法指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进而阅读整本的书。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作品内容,通过节选文章的速读引导与深读研究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高效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水平,激发学生对名著《海底两万里》阅读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眼部放松训练、快速记忆游戏、抓取关键信息等常规训练,掌握快速阅读要领。通过圈点勾画关键信息,深入阅读文本,与人物进行深度对话。了解作品中代表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感知作品中人物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激发青年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初步了解作品内容,通过节选文章的速读引导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高效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水平,激发学生对名著《海底两万里》阅读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目录、限时速读、跳读等常规训练,掌握快速阅读要领。了解作品中代表人物形象及相关情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非凡的想象力,感知作品中人物献身科学的探索精神,激发青年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快速阅读方法的指导 2.难点:在限时快速阅读中把握作品关键信息。 【教法与学法】 1.教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迁移学习法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七:统计图的选择D卷

人教版2019-2020学年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七:统计图的选择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要反映中国1996~2012年在各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的变化情况,应选择()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D . 复式统计表 2. (2分)反映某股票的涨跌情况,最好选择()。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3. (2分)要统计常熟市今年5月份每天的温度变化情况,选用()比较合适。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D . 无法确定 4. (2分)用统计图描述我国五大名主峰的海拔高度,绘制()较好。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5. (2分)医院病房要统计一个病人一昼夜的体温变化情况,应选用()统计图。 A . 条形 B . 折线 C . 扇形 6. (2分)记录发热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最适合的统计图是()。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7. (2分)要反映笑笑家每月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应当绘制() A . 折线统计图 B . 条形统计图 C . 复式折线统计图 D . 扇形统计图 8. (2分)为了表示某地上半年每月的平均气温变化情况,应绘制()。 A . 统计表 B . 条形统计图 C . 折线统计图 D . 扇形统计图 9. (2分)六(3)班进行了一次测验,要把统计出的成绩做成统计图,反映出各分数段人数占全班人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融安县实验小学吴迷娟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读名人名言能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能使我们有很大的收获。谁来说一句名人名言? 预设: 1.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 2.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陶行知) 师:名人名言是汪洋大海,我们从中受到启迪。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条名言,请同学们一起读:(大屏幕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学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响亮。上课。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引出课题。 师: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到12课中去寻找,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同写:司马迁发奋写史记,师故意写错漏) 预设学生回答:1.老师,你“发愤”的“愤”写错了,应该是“愤怒”的“愤”。 2.老师,你遗漏了书名号,《史记》是一本书,应该加书名号。 评价学生:这两个字很容易混淆,老师也混淆了,谢谢你的提醒。(老师将“奋”改为“愤”。)你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史记》是一本书,不能遗漏书名号。看来,马虎不得啊! 师:现在,课题写对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浏览课文,感知名言。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很快地浏览一遍课文,找到解释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下来。 生:在第三小节:“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师:一起读这句话。请对照司马迁的名言,看看“固”是什么意思? 生:“固”是“总是”的意思。 师:“或”什么意思?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海底两万里》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目的: 1、了解文学名著的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了解名著的基本内容,了解人物形象,掌握阅读的方法。 3、培养阅读的兴趣,爱上阅读。 二、指导重点: 1、学会并运用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尤其是它的科学性和幻想性。 三、指导难点: 1、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2、掌握作品的科幻性 四、课前准备: 学生粗略阅读了《海底两万里》 五、指导过程: 导入:激趣阅读 尼摩船长站起来,我在他后面跟着,餐厅后部的两扇:门打开了。我走进一个房间,大小跟我刚才走出的那饭厅差不多。这是图书室。图书室的四壁摆着高大的紫檀木嵌铜丝的书架,架上一层一层的隔板上放满了装潢统一的书籍。架子下面摆着一排蒙着栗色兽皮的长沙发;沙发的曲度正合适,坐上去很舒服。沙发旁边有可以随意移来移去的轻巧的活动书案,人们可以把书放在上面看。图书室中央放一张大桌子,上面摆满了许多小册子,其中有些是过时的报纸。半嵌在拱形天花板上的四

个磨沙玻璃球发出柔和的电光,浸浴着这和谐的整体。我看了这所布置十分精致的图书室,心中十分赞美,我几乎都不敢信任我自己的眼睛。 ——选自第一部第十一章《鹦鹉螺号》 认识一位天才 在人类还没有发明电报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在用电报传递信息,在人类还没制造出飞机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驾驶直升飞机来往;在人类还没有着手登月工程的时候,他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坐在一颗大炮弹里面被巨炮发射到月球上…… 儒勒·凡尔纳(1828年-1905年),法国小说家,科幻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他一生写了六十多部科幻小说,其中很多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经变成现实,所以被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认识一种文体 【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通常将“科学”“想象”“小说”视为其三要素,也就是科幻小说具有科幻性和文学性 (一)文学性 1、理清情节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专项复习七:统计图的选择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专项复习七:统计图的选择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六(3)班进行了一次测验,要把统计出的成绩做成统计图,反映出各分数段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就选择()统计图。 A . 条形 B . 折线 C . 扇形 2. (2分) (2019四下·龙岗期末) 记录哈尔滨一天的气温变化,最好选用()。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统计表 3. (2分) (2019六上·东源期末) 记录发热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最适合的统计图是()。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4. (2分)反映某股票的涨跌情况,最好选择()。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5. (2分) (2019六下·武侯开学考) 要反映笑笑家每月各项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应当绘制() A . 折线统计图 B . 条形统计图 C . 复式折线统计图 D . 扇形统计图 6. (2分) (2019六上·韶关期末) 用统计图描述我国五大名主峰的海拔高度,绘制()较好。 A . 条形统计图 B . 折线统计图 C . 扇形统计图 7. (2分)如图 (1)小华应选择()表示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 A . 折线统计图 B . 扇形统计图 C . 条形统计图 (2)选择()表示优、良、及格的人数与班级总人数的关系。 A . 折线统计图 B . 扇形统计图 C . 条形统计图 8. (2分) (2019六下·吴忠期中) 医院病房要统计一个病人一昼夜的体温变化情况,应选用()统计

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公开课)

《桥》第一课时二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桥》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第四组的一篇感人的文章。本组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学习本组课文重点是抓住那些感动人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认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桥》这篇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选择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

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并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4.学习描写大雨、洪水、老汉的句子,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抓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内心想法及品质的课文已有过接触,因此,在本文教学时,让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来体会他的品质应该不是难点。但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想老汉的内心想法却有难度,因为学生对洪水不熟悉。因此,结合本课的学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四、教学重点: 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课前准备:

最新苏教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时统计图的选择

第二课时:统计图的选择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例2和第4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 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的信息。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的特征。 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你一眼就能看出什么?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初步理解 出示例2 引导学生观察例2中3个统计图,体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特点和作用。

提问:小宇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引发学生思考。 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结合刚才的分析,巩固理解根据要统计的特点和统计图的特点两者结合来选择。) 2、分析问题 学生讨论例2下面的3个问题。 全班汇报交流,并适时的总结。 3、巩固应用 出示第4页的练一练。 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统计图,并说出分别要统计的内容和统计的特点。再一次的归纳总结出三种统计图的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4个问题。 明确:统计图的选择可以不唯一,选择的关键是要根据我们想了解的内容和统计图各自的特征,作出适当选择,以达到清晰、直观地描述数据的目的。 三、巩固新知 做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先观察1、2两小题中统计表的内容和特征,再根据数据完成下面的两幅统计图。(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观察和辅导) 根据刚才的统计,分析下面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 1、你知道怎样选择统计图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优秀教案

名著导读 《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掌握“快速阅读”这一基本的阅读技巧。 2.通过专题探究等方式,掌握《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名著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及重要情节。 3.通过阅读精彩片段,感受小说中描绘的海底世界的神奇和惊险,进一步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讲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2.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通过对名著的了解、探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向往探索的热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并运用快读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了解作品内容,掌握相关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感受小说中精彩的人物描写,进一步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科学与幻想的巧妙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出示“潜水艇”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有关潜水艇的知识信息)早在潜水艇发明之前,已有一位作家对它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不仅是对潜艇的外形、功能,甚至包括它在海底的经历都完整地写了下来。是不是觉得很神奇?这就是科幻作品的魅力。在真实的事物还未出现时,我们已经预见了它的样子。更不可思议的是,如今现实中的潜艇和那位伟大作家的描述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部作品就是儒勒·凡尔纳笔下的《海底两万里》。

二、作品介绍 1.作家介绍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法国科幻和探险小说家,一生创作了六十多部长篇科幻小说,其中的科学幻想如今大部分已变成现实,因此被人们誉为“科学时代的预言家”和“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想象丰富,文笔细腻,构思奇巧,既引人入胜,又很有教育意义,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读者。代表作有《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气球上的五星期》《环游世界八十天》等。 2.内容概览 《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海洋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叙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阿龙纳斯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独角鲸,而是一位叫尼摩的船长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还到达了南极,一路饱览了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海底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险情。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并将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3.主题思想 小说设想了潜水艇的强大功能,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也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反对殖民压迫也是这部小说的重要主题。主人公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作者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4.主要人物形象 阿龙纳斯:从他积极参与政府的远征考察活动中,可以看出他热爱科学考察事业,具有正义感,希望造福人类;从他敢于跟尼摩船长乘坐潜水艇作海底两万里的探险旅行和在海底的感悟中,可以看出他有渊博的知识、献身科学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康塞尔:一位对主人忠诚的小伙子,老实本分、性格开朗,对分类学非常入迷。他愿意冒着生命危险跟随主人参与捕鲸行动;看到主人落水后,勇敢地跳下去抢救;在南极缺氧的时候,把最后一点氧气留给主人。他是一个任劳任怨、忠心耿耿的仆人。 尼德·兰:他是跟随阿龙纳斯去捕“巨鲸”的捕鲸手。经验丰富,百发百中,是一个比较原始的人,性情火暴,野性十足。 尼摩船长:从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万金银来支援陆地上人们的正义斗争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反抗压迫的战士;从南极冰山脱险中,可以看出他的英勇顽强、不畏艰险、镇定沉着;从智斗鲨鱼救采珠人中,可以看出他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从击退土著人袭击中,可以看出他知识渊博,有创造力和预见性(在船扶手上装高压电),遇事沉着冷静;从含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文章主旨】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通过读文,让学生感受周恩来的爱国情怀以及他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并理解“帝国主义列强、租界、得意扬扬、惩处、巡警、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等词语,并通过结合上下文、资料引入以及想像画面等方法理解词语,并使学生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2.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圈点勾画”等,为文章做批注的方法,并渗透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像画面的意识3.整体解读文本,抓“中华不振”提领全篇,并通过合理想像画面、补充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重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认读生字词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2009年的国庆,是我们祖国60年华诞在迎国庆的阅兵仪式中,在那万民同庆,举国欢腾中你感受到什么?vcr出示60周年国庆的盛大场面 2、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使得我们骄傲自豪那百年之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vcr出示百年前的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二)揭示课题、产生质疑 1、百年之前的中国落后,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的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处在生死挣扎的边缘在那样的背景下,一个12岁的少年发出这样的呼声 (出示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2、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又是谁说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打开书第25课,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 利用两幅鲜明对比的画面冲击学生的心里,从而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初次感受课文 (一)、通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一定知道是谁立下了这个志向,又是因为什么原因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 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解了三种统计图基础上,由世界人口有关数据分析,进一步探究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也为今后学生正确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已具备了学习本节《统计图的选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七年级的学生有比较强烈自我发展意识,对与自己的直觉经验相冲突的现象,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提高,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怀疑、争论、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已开始能从具体的事例中归纳问题的本质,通过分析、比较、类比等活动,抽象出概念、原理或解题方法。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掌握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2.能够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分析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 3.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统计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并能合理质疑,培养学生“学数学——为我所用”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统计图分析数据,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信息,正确决策. 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采用“激·学·导·练”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利用问题驱动,采用“引导—探索—发现”的方法,通过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学习数学,在合作交流中感悟数学,在解决问题中提高数学. 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图纸. 学生:三角板、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小时候大都有被父亲扛在肩膀上,与父亲一起玩耍的经历吧?现在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1)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8、99页例2及相关习题。例2以三组校园树木数量的相关数据为素材,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统计内容选择不同的统计图,进一步认识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二)核心能力 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过程中,加强对数据整理和分析的能力,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将三种统计图进行系统的复习,知道每种统计图的不同作用,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 2.通过探索、交流活动,经历统计图的辨析的过程,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及统计观念,深刻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学习重点 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培养统计观念。 (五)学习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名师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我们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导入 (1)复习扇形统计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你对它了解了多少? 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我国居民平均月膳食各类食物的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就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它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

系。 (2)你还学过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点击出现相关内容。 ①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个数量的多少。 ②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还能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趋势。 师:通过刚才的复习,我们发现,生活中有时用扇形统计图,有时用条形统计图,还有用到折线统计图的情况。那么人们在选择统计图时,是以什么为依据的呢?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揭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对三类统计图特点的复习,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基础的回忆,为接下来统计图的选择做好准备。】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六、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

《海底两万里》阅读交流课课堂实录 黄坦中学黄念 一、导入 师:今天很高兴和大家在这个美丽的春天,因为一本有趣的书而相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有趣的书——《海底两万里》,一起走进一段奇妙的旅程!(板书课题) 二、读文、读人、读己 1.活动一:畅游海底世界 师:假如给你一次随鹦鹉螺号在海底遨游的机会,你最想体验的是书里提到的哪个情节呢?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最想体验漫步海底世界,因为书里写到了海底世界有各种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我很想去体验一下。 生2:游览海底沉船,因为海底沉船里有宝藏,尼摩船长的财产就是这么来的,我也很想去找宝藏,而且还可以探索历史遗迹,有一种考古的乐趣。 生3:海底采珍珠,因为尼摩船长的那颗珍珠有椰子一般大,我还没见过那么大的珍珠呢。 生4:勇斗土著人,因为和土著人打架感觉很神奇,很想看他们被鹦鹉螺号上的高压电吓跑的场景。 生5:海底狩猎,因为在海底可以用尼摩船长特制的枪去抓鱼,回来烹饪,一定会别有一番风味。 生6:南极历险,因为我想体验困住冰层下缺氧的感觉,还有劫后余生的惊喜刺激的感觉。 …… 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描述,老师发现这里有好看的海底美景、好吃的海洋美味、好玩的海底活动,还有惊险刺激的海底冒险,简直是一趟完美的旅程! 2.活动二:聆听人物心声 师:俗话说美景需要有人共赏,美食最好和人分享,惊险时刻更需要有人帮

忙。在这次难得的海底探险中,你最想与书中的哪个人物为伴呢?为什么? 生1:我选尼摩船长,因为他说“在大海中我是完全自由的”,可见他是一个热爱自由的人,这点和我很像。(板书:自由) 生2:我选尼德兰,因为他是举世无双的捕鲸手,他在尼摩船长和大章鱼搏斗时,挺身而出,勇敢无畏地救了尼摩船长一命,我想他也应该能很好地保护我。(板书:勇敢无畏) 生4:我选阿龙纳斯,因为他是一个教授,非常博学多才,懂很多海洋知识,跟他在一起旅行,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板书:博学多才) 生5:我选康塞尔,因为他非常忠诚,他在南极历险的时候,在阿龙纳斯教授缺氧的时候,毅然把自己的氧气罐给教授用,有他的这份忠心耿耿的陪伴,我感觉很安心。(板书:忠诚) 生6:我选尼摩船长,因为他非常有钱,他说自己可以轻松地帮法国还完一年的债务,可以说富可敌国,强大的经济支撑将为旅行带来很多便利。 …… 师追问:毫无疑问,同学们选的这四个各有所长的人都会是我们这趟旅途中不可多得的好伙伴,但如果说其中有一个人几乎具备了这四个人的所有优点,他可能是谁? 生:尼摩船长 师:尼摩船长何其幸运,在他的身上既有着阿龙纳斯的博学多才,也有着康塞尔的对人忠诚、更有着尼德兰的勇猛无畏,况且还富可敌国,每天驾驶着亲自设计并建造的世界上最厉害的潜水艇鹦鹉螺号自由遨游在美丽的海底,还能偶尔扮演英雄的角色,救人于水火,他的人生堪称完美,这个坐拥一切的人,肯定每天都过得快乐而又幸福!你们同意老师的观点吗?(板书:坐拥一切;快乐)生1:他并不总是快乐的。文章中说“在他的房间顶里面的壁板上,在他所崇拜的那些英雄的肖像下面,我看到了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个年轻绰约的女子和两个孩子,尼摩船长注视了他们几分钟,然后,他向他们伸出自己的双臂,跪倒在地,哽咽抽泣起来。”,可见他失去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所以不快乐。(板书:失去至亲) 生2:“这位船长对人类社会存有一种无法改变的不信任与愤懑。”所以他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