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王力古代汉语一二单元知识点

王力古代汉语一二单元知识点

王力古代汉语一二单元知识点
王力古代汉语一二单元知识点

绪论

古代汉语一般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书面语系统,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

品中的语言,即文言。

学习重点为古汉语词汇。

学习方法为大量阅读,背诵名篇,使用辞书,掌握实词词义、虚词用法。

鄭伯克段于鄢(隱公元年)

一、字詞:

1.邑,說文:“國也,從囗。先王之制有大小,從卩。”“邑”後變爲“右耳刀”,表地名。2.都,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從邑,者聲。《周禮》:“距國王百里曰都。”《左傳?莊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

3.厭,此是壓之古字。作滿足講,古字爲猒。《說文?甘部》:“猒,飽也,足也。從甘肰(肰,犬肉也)。”後以“厭”借爲之,厭則加土爲壓,猒字遂廢。

4.鄙,《說文?邑部》:“五酂爲鄙。”段注:“五百家也。《春秋》經傳“鄙”字多訓爲邊。”5.斃,《說文?犬部》有獘,“頓仆也。……《春秋傳》曰:與犬,犬獘。或從死。”杜

預注:“斃,踣也。”

6.聚,《說文?乑部》:“聚,會也(按,乑,衆立也。從三人)。一曰邑落爲聚。”此

處聚爲動詞。杜預注:“完城郭,聚人民。”

7.襲,《說文?衣部》:“左衽衣也。從衣,龖省聲。”“襲擊”爲假借義。

8.寘,《說文新附》:“寘,置也。”

9.既,《說文?皀部》:“小食也。”表示進食之後,34.與35.“即,36.即食也”正相反。

引申爲“完了”之義。

10.獻,《說文?犬部》:“宗廟犬名獻,犬肥者以獻。”

11.羹,《說文》釋爲“五味和羹”。小篆從羔從美。

12.舍,《說文?亼部》:“市居曰舍。”假借爲捨,後爲假借義加手旁。

二、語法

1.雙賓語:謂之京城大叔。不如早爲之所,永錫爾類

2.複雜謂語:爾有母遺(連動)、使居之(兼語)

3.前置賓語:姜氏何厭之有、敢問何謂也、其是之謂乎

4.判斷句:制,岩邑也

5.使動用法:驚姜氏,無生民心

6.兼詞:虢叔死焉,公伐諸鄢

7.分數表示法:大都不過三國之一,中五之,小九之一

三、通假字、古今字

1.莊公寤生。(寤通啎)

2.食舍肉。(舍後作捨)

3.闕地及泉。(闕通掘)

4.永錫爾類。(錫通賜)

四、文化知識

1.古女子貴族女子姓名: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武爲公之諡號,姜爲申國姓。

2.城牆長度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爲一雉:都成過百雉。

3.古兵制,一乘戰車甲士三人,步卒72人:帥車二百乘以伐京

4.古封疆制度:封土植樹,以爲疆界;疆界之官稱封人。孔穎達正義引《周禮?封人》:“掌

爲封而樹之。”齊桓公伐楚(僖公四年)

背景材料:《左傳?僖公三年》:“齊侯與蔡姬乘舟於囿,蕩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

公怒,歸之,未之絕也。蔡人嫁之。”杜預注:“爲明年齊侵蔡傳。”

一、字、詞

1.侵,《說文?人部》:“漸進也。”此本義。《左莊二十九年》:“凡師,有鐘鼓曰伐,

無曰侵,輕曰襲。”

2.潰,《說文?水部》:“漏也。”此本義。

3.虞,《說文?虍部》:“騶虞也。”借爲猜度、料想之虞。

4.履,《說文?履部》:“足所依也。”此爲名詞義。文選中爲動詞。

5.縮酒,字本作莤。《說文?艸部》:“禮祭,束茅加於裸圭而灌鬯酒,象神歆之也。《春秋傳》曰無以莤酒。”《周禮?甸師》“共蕭茅”鄭玄注:“蕭字或爲莤,讀爲縮。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滲下去,若神飲之,故謂之縮。”

二、通假字、古今字

1.無以縮酒。(縮通莤)

2.王祭不共。(共後作供)

三、語法

複雜謂語:楚子使與師言曰。(兼語式)

前置賓語:寡人是征,寡人是問。豈不穀是爲?先君之好是繼

語氣詞:五侯九伯,女實征之。君其問諸水濱

判斷句: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小句做賓語:不虞君之涉吾地也。

宮之奇諫假道(僖公五年)

背景材料:《左傳?僖公二年》:“晉荀息請以屈産之乘、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寶也。’對曰:‘若得道於虞,猶外府也。’公曰:‘宮之奇存焉。’曰:‘宮之奇之爲人也,懦而不能強諫,且少長於君,君暱之,雖諫,君將不聽。’乃使荀息假道於

虞。”

一、字詞

1.假,《說文?人部》:“非真也。”《又部》:“叚,借也。”後假借字作“假”。

2.寇,《說文?部》:“暴也。從攴從完。”實際金文作像持杖於房中拷打人形,正爲外來

施暴者之形象。

3.翫,《說文?習部》:“習猒也。”按此與玩字異,“玩”義與弄相近。

4.府,《說文?廣部》:“文書藏也。”又“庫,兵車藏也。”按,藏(zng),倉庫。

5.馮,《說文?馬部》:“馬行疾也。從馬仌聲。”此借作依憑字(依憑字或作憑)

二、古今字、通假字

1.不唯偪乎?(偪,古逼字)

2.吾享祀豐絜。(絜通潔)

三、語法:

1.判斷句:虢,虞之表也。

2.賓語前置:一之謂甚、其虞虢之謂也、將虢是滅、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

、惟德是輔。

3.句中語氣詞:其可再乎、不唯偪乎、鬼神非人實親、明德惟馨、惟德翳物。

4.詞類活用:虞不臘矣。

四、文化知識

1.晉、虞、虢之間之關係:

太伯周太王虞仲

(古公亶父)王季文王武王成王

叔虞(晉)

虢仲(西虢)北虢

虢叔東虢

2.桓莊之族,指獻公同族之群公子。晉文侯弟成師於晉昭侯元年(前745)封爲曲沃桓叔,傳子曲沃莊伯,莊伯傳子曲沃武公。晉侯緡二十八年(前679),武公滅晉侯,周王命曲沃

武公爲晉君。其子爲晉獻公。

燭之武退秦師(僖公三十年)

背景材料:《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公子(重耳)……及鄭,鄭文公亦不禮焉。”故本傳“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亂於晉,且貳於楚也。”杜預注:“文公亡過鄭,鄭不禮之。”

一、字詞

1.軍,篆文字形象以車圍之形。古於野外臨時駐軍,必以戰車圍成一圈以爲臨時營壘,營門則以二車交搭其轅而成,故軍營門稱轅門。以篆文字形,“軍”常用作動詞“駐軍”之意。

此乃兼類詞。

2.危,《說文?危部》:“在高而懼也。”字形從人踞崖上,而下有人形,爲墜落之人。故

危有高義,又有懼義。引申爲危險。

3.陪,《說文?阜部》:“重土也。”爲土上加土,故有增加義。

4.戍,《說文?戈部》:“守邊也。”爲人持戈形。

二、古今字、通假字

1.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舍後作捨)

2.共其乏困。(共後作供)

3.若不闕秦。(闕通缺)

4.失其所與,不知。(知後作智)

三、語法

1.省略於的處所補語:晉軍函陵,秦軍氾陵。

2.判斷句:是寡人之過也。

3.使動用法:越國以鄙遠。

4.賓語前置:夫晉何厭之有?

5.雙賓語:且君嘗爲晉君賜矣。

6.兼詞:將焉取之?

7.虛詞“微“表排除之否定。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四、文化知識

1.朝濟而夕設版焉——古代築牆(包括城牆)常用版築法:建木樁於兩端,縛夾版,中間填以潮土,用築築實,拆除夾版便成堵牆。故後名建築。

蹇叔哭師(僖公三十二年)

一、字詞:

1.殯,《說文?歹部》:“死在棺,將遷葬柩,賓遇之。”“將遷葬柩”王筠《說文句讀》

謂文有訛脫。

2.柩,《禮記?問喪》:“三日而殮,在床曰屍,在棺曰柩。” 《說文?匚部》:“柩,棺也。”段玉裁注:“棺柩義別。虛者爲棺,實昔爲柩。”

3.軼,《說文?車部》:“車相出也。”

4.訪,《說文?言部》:“汎謀曰訪。”

5.陵,《說文?阜部》:“陵,大阜也。”(阜,大陸也。又,高平曰陸。)

二、古今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辟後作避)

三、語法

1.複雜謂語:卜偃使大夫拜,將有西師過軼我。

2.主謂詞組作主語、謂語:師之所爲,鄭必知之。

3.主謂詞組作賓語:吾見師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4.判斷句:其南陵,夏后臯之墓也。

5.兼詞:穆公訪諸蹇叔、殽有二陵焉、余收爾骨焉。

6.“焉”作代詞:公辭焉。

四、古文化知識

1.古殯葬制度:《禮記?王制》:“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日而葬;

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殯,三月而葬。”

2.將殯于曲沃:晉文公之祖父武公因曲沃而兼有晉國,其祖廟皆在曲沃,故文公死,必殯於曲沃,有死後辭別祖廟之意。《禮記?檀弓下》:“喪之朝也者,順死者之孝心也(鄭玄注:“朝謂遷柩於廟”)。其哀離其室也,故至於祖考之廟而後行。殷,朝而殯於祖;周,朝而遂葬。夫爲人子之禮,出必告,反必面,以盡孝子之情。今此所以車載柩而朝,是順死

者之孝心也。”

晉靈公不君(宣公二年)

背景材料:靈公,晉襄公太子。《史記?晉世家》:“七年八月,襄公卒。太子夷臯少,晉人以難故,欲立長君。……使士會如秦迎公子雍(襄公弟)……太子母繆嬴日夜抱太子以號泣於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而外求君,將安置此??出朝,則抱以適趙盾所,頓首曰:…先君奉此子而屬之子,曰:“此子材,吾受其賜;不材,吾怨子。”今君卒,言猶在耳,而棄之,若何?”趙盾與諸大夫皆患繆嬴,且畏誅,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臯,是爲靈公。

一、字詞

1.蹯,古字爲番。《說文?釆部》:“番,獸足謂之番。從釆,田象其掌。”按釆象爪甲分佈形,後借作次數之番,獸掌義再加足旁。

2.驟,《說文?馬部》:“馬疾步也。”引申爲屢次,又引申爲暴疾。

3.賊,《說文?戈部》:“敗也。從戈,則聲。”即毀壞義,於人則爲殺害。

4.鮮,《說文?魚部》:“鮮,魚名,出貉國。從魚鱻省聲。”借爲尟。《說文?是部》:“尟,是少也。”

5.餓,《正字通?食部》:“餓,饑甚。”《淮南子?說山》:“寧一月饑,無一旬餓。”

二、古今字、通假字

1.厚斂以彫牆。(按此爲本字,彫後多作雕)

2.而觀其辟丸也。(辟後作避)

3.宰夫胹熊蹯不孰。(孰後作熟)

4.三進及溜。(溜,古水名。通霤)

5.袞職有闕。(闕通缺)

6.宣子田於首山。(田後作畋)

7.舍其半。(舍後作捨)

8.亡不越竟。(竟後作境)

9.自詒伊慼。(詒通貽)

三、語法

1.名詞活用爲動詞:晉靈公不君。

2.兼詞:置諸備、善莫大焉。

3.前置賓語:則莫之繼也。

4.使動用法:晉侯飲趙盾酒。

5.爲動用法:提彌明死之。

齊晉鞍之戰(成公二年)

背景材料:《左傳?宣公十七年》:“春,晉侯使郤克征會於齊,齊頃公帷婦人使觀之。

郤子登,婦人笑於房。獻子怒,出而誓曰:…所不此報,無能涉河!?”

一、字詞:

1.陳,兼類詞。《說文?阜部》:“陳,宛丘,舜後滿所封,從阜,從木,申聲。”假借爲陳列之陳,又引申爲兵列之陳。陣是後起字。

2.御,《說文?彳部》:“使馬也。從彳從卸。馭,古文御。”

3.翦,《說文?羽部》:“羽生也(段注:“羽初生如前齊也”)。從羽前聲。”按,古多用此爲剪除、剪滅字。前爲古剪字。後前借爲前進之前,又加刀造剪字。

4.滅,《說文?水部》:“盡也。從水。”

5.朝,《說文?倝部》:“旦也。”(倝,日始出,光倝倝也。)字象日出於林莽之間,而月未落也。

6.介,《說文?八部》:“畫也。”但甲文象人前後有皮甲遮護之形,本義當爲皮甲。

7.絕,《說文?糸部》:“斷絲也。從刀從卩。古文絕象不連體,絕二絲。”甲文、金文像以刀斷絲,本義即爲斷絕,從絲取義。

8.鼓,象人持杖擊鼓形。

9.矢,《說文?矢部》:“弓弩矢也。”

10.病,《說文?疒部》:“疾加也。”引申指疾苦、疲憊、貧困、失敗等。

11.集,《說文?雥部》:“群鳥在木上也。”引申指落、集合、成等。

12.敗,《說文?攴部》:“毀也。”象手持杖擊壞貝殼之形。

13.兵,《說文?廾部》:“械也。”甲文象雙手持斤形,本義爲兵器。

14.轡,《說文?絲部》:“轡,馬轡。” 甲骨文、金文像繩索牽車形。

15.逸,《說文?兔部》:“失也。”從辵從兔。

16.逐,《說文?部》:“追也。”像人邁步追野豬、鹿之形。

17.及,《說文?又部》:“逮也,從又,從人。”其造字義與逮同(追及而手持其尾)

二、異體字

1.韓厥俛定其右(俯)

三、語法

1.被動句:郤克傷於矢。

2.句中語氣詞: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

3.兼類詞:右援枹而鼓。

4.方位名詞作狀語:故中御而從齊侯。

5.意動、使動用法:人不難以死免其君。

4、文化知識

1.古兵車建制:元帥之兵車,元帥居中,御者居左,有勇力者居右,負責保衛主帥及推車等事;普通兵車尊者居左,御者居中,勇者居右。楚歸晉知罃(成公三年)

背景材料:《左傳?宣十二年》晉楚之戰,“楚熊負羈囚知罃,知莊子以其族反之,櫥武子御,下軍之士多從之。……射連尹襄老,獲之,遂載其屍;射公子穀臣,囚之,以二者還。”按,此說楚知罃在戰鬥中被擒,其父智莊子率族人返救,以好箭射死楚將連尹襄老,得其屍;又射傷楚公子穀臣,活捉了他,才退去。以作爲他日交換己子之質。

一、字詞

1.戎,《說文?戈部》:“戎,兵也,從戈,從甲。”按此字從戈,從十,十即甲骨文之甲字,甲亦屬兵器,故從戈從甲。本義乃兵器。

2.聝,字又作馘,《說文?耳部》:“軍戰斷耳也。《春秋傳》曰:…以爲俘聝。?”

3.釁,《說文?爨部》:“血祭也,象祭竈也。從爨省,從酉,酉,所以祭也;從分,分亦聲。”按,《說文》爨釋爲“齊謂之炊。臼象持甑,冂爲竈口,廾推林內火。”

4.懲,《玉篇?心部》:“懲,戒也。”《詩?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鄭玄箋:“懲,艾也。”

5.嗣,《說文?冊部》:“諸侯嗣國也。從冊從口,司聲。”引申爲繼承。

6.違,《說文?部》:“離也。”此處杜預注“違,辟也”,是其引申義。

二、語法

1.“雖然”是詞組:於是荀首佐中軍矣,雖然,必告不穀。

2.成分省略:(此)君之惠也。

3.前置賓語:又誰敢怒?其誰敢德?

4.雙賓語:重爲之禮而歸之。

5.語氣詞“其”:其誰敢德、首其請於寡君而以戮於宗、其弗敢違、其竭力致死

三、古文化知識

1.古人重視保護死屍歸故土案葬,故以連尹襄老之屍易知罃。

2.古人謂萬物皆有靈,故重要器物、宮室落成,皆以牲血甚至人血塗抹以祭,是爲釁。

祁奚薦賢(襄公三年)

一、字詞

1.稱,《說文?禾部》:“稱,銓也。”即稱量重量。而《說文?冓部》:“並舉也。”作舉講,本字爲爯,後借“稱”代替,爯字逐廢。

2.卒,《說文?衣部》:“隸人給事者衣爲卒。卒,衣有題識者。”本義爲奴僕穿的衣服,上有標誌。引申爲士卒之卒,又借作大夫死之卒。

3.尉,《說文?火部》:“尉,從上按下也。從、又,持火以尉申繒也。”段玉裁注:“ ,古文仁。仁又,猶親手也。”如此看來,尉之本義乃熨,“小”字乃火形之變化。因熨燙須“從上按下”,故又引申出軍官之義。後又加“火”,以表示熨燙之本義。段玉裁引《通俗文》云:“火斗曰尉。”即熨斗。

4.讎,《說文?言部》:“猶應也。”即答應呼應之義。段玉裁注:“讎者以言對之。”因有對、對應義,引申出對頭即仇人、怨仇之義。

6.比,《說文?比部》:“密也。二人爲從,反從爲比。”字形爲二人親密之狀。故比有親近之義。

7.舉,《說文?手部》:“舉,對舉也。從手舉聲。”按,舉之古字當爲“與”,後借爲連詞、介詞,對舉義則加手旁。《禮記?禮運》:“選賢與能,講信脩睦。”即用古字。

二、語法

1.兼詞:晉侯問嗣焉。

2.詞組“於是”:於是羊舌職死矣、君子謂祁奚於是能舉善矣。對比“於是使祁午爲中軍尉”。3.成份省略、判斷句:其讎也。

4.前置賓語:其祁奚之謂矣。

5.焉相當於之;祁奚有焉。

三、文化知識

1.古軍制:《周禮?地官?小司徒》:“五旅爲師,五師爲軍。”鄭玄注:“軍,萬二千五百人。”《周禮?夏官?司馬》:“凡制軍,萬有二千五百人爲軍。王六軍,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軍將皆命卿。”作戰行軍時分左中右或上中下三軍,主將所在爲中軍,主將即稱中軍、中軍將,下設中軍佐、中軍尉等職。

2.古有薦官制,即舊官任職期滿(甚至甫上任之時),即舉薦能代己之人。此制度在唐代尚存,祁奚薦賢蓋其濫觴

子産不毀鄉校(襄公三十一年)

背景材料:《左傳?襄公三十年》:“(子産)從政一年。輿人誦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疇而伍之。孰殺子産。吾其與之。’及三年,又誦之曰:‘我有子弟,子産誨之;我有田疇,子産殖之。子産而死,誰其嗣之?”《史記?循吏例傳》:“治鄭二十六年而死,

丁壯號哭,老人兒啼。曰:‘子産去我死乎,民將安歸!’”

一、字詞

1.遊,《說文? 部》:“旌旗之流(旒)也,從,汓聲。”原指旗之垂飾。後借指在水中

浮行。亦同遊,指各種活動。

2.鄉,甲文、金文鄉與卿同字,像兩人相嚮共食,原指鄉人共食,因指共食之氏族聚落,而鄉則是卿老名稱。按此鄉即爲饗之初文,亦是嚮之初文,又有鄉邑義。

3.校,《說文?木部》:“木囚也,從木交聲。”本義爲古代刑具。又爲柵欄名,又爲古軍隊建制。又引出比較等義。《集韻?效韻》:“校,教學之宮。”

4.執,《說文?幸部》:“捕罪人也。”甲文象人手戴刑具形。捕、捉爲本義,持握爲引申

義。

5.遽,《說文?辵部》:“傳也。”本義爲驛站之傳車,故有急速義。

二、古今字

1.不如小決使道(道後作導)

三、語法

1.偏義複詞,兼詞:夫人朝夕退而遊焉。

2.前置賓語:何爲?

3.主謂結構作謂語,連詞“則”表對舉: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

4.判斷句:是吾師也。

5.意動用法:不如吾聞而藥之也。

6.小句作賓語:蔑也今而後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四、古文化知識;

古人名與字有意義聯繫。有一致者,如冉有名求,子路名仲由,孔丘字仲尼;有義相反者;

如曾皙名點,此然明名蔑(蔑本義爲目不明,《說文? 部》:“蔑,勞目無精也。”

馮諼客孟嘗君

一、字詞

1.屬,《說文?尾部》:“連也。”此爲本義,有連屬(zhǔ)一詞。把某人、某事託付與

人,有連屬之義,故引申爲囑託義,後作囑。

2.客,《說文?宀部》:“客,寄也。”又:“寄,託也。”“寓,寄也。”是三字皆爲寄

住於他人家中之義。

3.能,《說文?能部》:“熊屬,足似鹿,從肉,聲。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強壯稱能傑也。”可知能爲熊類獸,引申指賢能、能力。

4.具,《說文?廾部》:“見,共置也。從廾貝省。”其實具與貝無關。甲骨文象兩手持鼎形,鼎爲古代炊煮器,故具有具食意,又有食具義,又有食物義。

7.鋏,8.爲劍把,9.指10.劍鋒刃後面裝入劍柄的部分。《周禮?冬官考工記?桃氏》:

“以

其腊廣爲之莖。”鄭玄注:“謂莖在夾中者。莖長五寸。”清戴震《考工記圖?桃氏》:“刃後之鋌爲莖,以木傅莖外便持握曰夾。”《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勢備》:“劍無首鋌,唯猛士不敢進□□。”張震澤校理:“鋌,通莖。…… 即劍柄中連劍身部分,外夾以木,

約之以絲,即成劍柄。”

6.給,《說文?糸部》:“相足也。”

7.乏,《說文?正部》:“乏,《春秋傳》曰‘反正爲乏’。” 此出《左傳?宣公十五年》:“天反時爲災,地反物爲妖,民反德爲亂,亂則妖災生。故文,反正爲乏。”孔穎達疏引伏虔云:“言人反正者,皆乏絕之道也。”《漢語大字典?丿部》因訓“乏”之本義爲“不正”,引《說文?正部》“乏,《春秋傳》曰:‘反正爲乏。’”“正”甲文、金文、篆文象一隻腳正對着一片狀物體形,是古代射箭用的靶子,靶子叫侯,中間部分叫正或鵠。“正”本義當是箭靶。《小爾雅?廣器》:“射有張布謂之侯,侯中者謂之鵠,鵠中者謂之正,正方二尺。”而報靶者用以避箭的皮製屏風形護具叫乏。《周禮?夏官?服不氏》:“射則贊張侯,以旌居乏而待獲。”鄭玄注引杜子春曰:“乏讀爲匱乏之乏,持獲者所避。”乏的作用是避箭,不欲人射中;而正的作用是箭靶,人所攢射之處。設乏與正之用意正好相反,所以說“反

正爲乏”。匱乏爲其引申義。

8.會,《說文?亼部》:“合也。從亼,從曾省。曾,益也。”段玉裁注:“《禮經》:器

之蓋曰會,爲其上下相合也。”引申爲會合。

9.《說文?貝部》:“負,恃也。”按,《釋名?釋姿容》“負,背也,置項背也。”此爲音訓。竊謂負背(指)是本義。《詩?大雅?生民》:“恒之糜芑,是任是負。”任爲抱,負

爲背。引申爲依靠,負恃。

10.嘗,《說文?旨部》:“口味之也。從旨尚聲。”段玉裁注:“引申凡經過者爲嘗,

未經過者爲未嘗。”

11.羞,《說文?丑部》:“進獻也。從羊,羊,所進也。從丑(丑象手之形,按即扭之初文),丑亦聲。”《左傳?隱公三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杜預注:“羞,進也。”引申指美食,即饈之初文。借爲恥辱之羞。

12.畢,《說文? 部》:“田罔也。”《禮記?月令》:“是月也,……田獵罝、罘,羅罔、畢、翳、餧獸之藥,毋出九門。”鄭玄注:“小而柄長謂之畢。”又爲動詞,《詩?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引申爲完畢、完全之義。

13.矯,《說文?矢部》:“揉箭箝也。”即矯直箭竹之竹箝。引申爲矯枉之矯,再引申爲

假託(改變)。

14.僅,《說文?人部》:“材能也。”材即纔(才)。

15.聘,《說文?耳部》:“訪也。從耳,甹聲。”徐鍇系傳:“聘,訪問之以耳也。”引

申爲國家間友好訪問。引申爲邀請、禮聘。

16.顯,《說文?頁部》:“頭明飾也。”引申爲明顯,顯貴。

17.祥,《說文?示部》:“福也。”引申爲善。凡幸福災異之兆皆可謂祥。

18.祟,《說文?示部》:“神禍也。從示出。”

19.樂,《說文?木部》:“五聲八音總名也。象鼓鞞。木,虡也。”甲文象木上有絲弦。

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從絲木上,琴瑟之象也。或加白以象調弦之器。”

二、古今字、通假字

1.使人屬孟嘗君曰。(屬後作囑)

2.能爲文收責於薛。(責後作債)

3.無纖介之福者。(介通芥)

三.語法

1.疑問代詞賓語前置:客何好?客何能?

2.雙賓語:爲之駕。

3.意動用法:孟嘗君客我,孟嘗君怪之。

4.固定詞組:有以、無以:無以爲家。

5.謂語前置:誰習計會,能爲文收債於薛者乎?

6.判斷句:()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乃臣所以爲君義也。

7.兼語式: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

8.同義連用:不拊愛子其民。

9.使動用法:虛上位。

四、古文化知識

1.戰國貴族之養客風習。四大公子:齊孟嘗君(田文)、魏信陵君(魏無忌)、趙平原君(趙勝)、楚春中君(黃歇),各有食客數千人。

2.古券契刻竹木爲之,債權人持左券以爲討傣憑證(亦有以右券爲討債憑證者),故有“操

左券、操右券”之語,以表示有主動權。又有“穩操勝券”語,亦由此而來。

觸讋說趙太后

背景材料:《史記?趙世家》:“孝成王元年,秦伐我,拔三城。趙王新立,太后用事,秦急攻之。”

1、字詞:

1.質,《說文?貝部》:“以物相贅。”斦當爲聲旁,

2.氣,《說文?米部》:“饋客芻米也,從米氣聲。《春秋傳》曰:…齊人來氣諸侯。?”按此即餼字,爲客人及其馬食用之糧草。雲氣之氣原作气,後作氣,遂又造餼字以表示其本義。3.解,《說文?角部》:“判也,從刀判牛角。”引申爲分解、開釋等。

4.殊,《說文?歹部》:“死也。”此本義。故有雙音詞“殊死”。引申爲極端之詞。

5.息,《說文?心部》:“喘也。從心從自(鼻古字),自亦聲。”引申爲休息、子女義。6.悲,《說文?心部》:“痛也。”又《口部》:“哀,閔也。從口,衣聲。”

7.膏,《說文?肉部》:“肥也。”與脂有別,《說文?肉部》:“脂,戴角者脂,無角者膏。”8.腴,《說文?肉部》:“腹下肥也。”

9.器,《說文? 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

10.國,《說文?囗部》:“邦也,從囗從或。”按,或即域、國之古字。《說文?戈部》:“或,邦也。從囗從戈以守一,一、地也。”

11.后,《說文?后部》:“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發號者君后也。”亦君王之義。

12.尊,《說文?酋部》:“酒器也。從酋(按古酒字)廾角者(雙手狀)以奉之。後作樽。引申爲尊敬、尊貴。

二、古今字、通假字

1.少益耆食。(耆後作嗜,教材以爲是通假字,實際古字多以同音字代,後造本字)。2.必勿使反。(反後作返)

三、語法

1.加強否定語氣的副詞:曾不能疾走。

2.表委婉語氣的詞組:日食飲得無衰乎?

3.同義副詞連用:少益耆食。

4.兼語省略:原令得補黑衣之數。

5.小句作賓語成分省略:老臣竊以爲媼之愛燕后,賢於(媼之愛)長安君。

6.用“之”取消獨立性的主謂詞組充當半獨立的分句: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爲之泣。

7.用“之”取消獨立性之主謂詞組充當句子成分:今三世以前,至於趙之爲趙……

8.使動用法:今媼尊長安君之位

四、修辭

1.委婉語:填溝壑,山陵崩

2.互文: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

五、古文化知識

1.古女子出嫁,如被夫家棄逐而返回娘家即爲大歸。古諸侯女子嫁與他國國君爲妻,如此國君被殺,或繼位爲君之子被殺,或其本人被廢,也往往大歸。反之,母以子貴,其子爲國君,則母爲太后,永享富貴。此即趙太后送女時祝“必勿使反”之原因——爲其女“計久長,有子孫相繼爲王”。

2.古代諸侯國君嫡長子繼位爲君,其諸弟(庶子)分封爲侯。侯爵往往可由其子孫繼承。但因其驕奢淫佚,侯爵往往很快即被剝奪。觸龍問“趙之子孫侯者,其繼有在者乎”,太后答“老婦不聞也”,即反映此事實。

古代汉语王力版复习篇目与习题

一、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 (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 (四)引申义分析例(下) 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 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

),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 》,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 )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4.什么是“亦声”? 5.记住书上举例的字,如:“难、权、而、忘”等字的本义。 6.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和例字。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1.关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三种情况:(问题:古今词义的异同有哪些情况?)(1)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马、牛、羊、山、水”等;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七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通论六 判断句,也字 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在秦汉以前,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而是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来帮助判断。例如: 制,岩邑也.。(左传隐公元年) 虢,虞之表也.。(左传僖公五年)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有时候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字表示提顿,然后再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字。例如: 彼秦者.,弃礼义而尚首功之国也.。(战国策?赵策三) 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臣之所好者.,道也.,(庄子?养生主) 在先秦时代,有些“是”容易被人误解为系词,实际上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或谓语。例如: 是.吾师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 在这两个例子中,“是”字用作主语,“吾师”“社稷之臣”是谓语。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战国策?未测四) (今天就是这样。) 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孟子?梁惠王下) 在这两个例子里,“是”字用作谓语,“今日”“武王”是主语。 在判断句中,人们所判断的不限于人或物,有时候是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在前面叙述过了,然后用指示代词“是”字或“此”字复指,使意义更为明确。例如: 无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左传僖公三十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庄子?逍遥游) 在第一个例句里,“是字复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这件事情,其余由此类推。 但是,字古代汉语里,这种用来复指的指示代词往往不用。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是)君之所知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是)寡君是愿也。(左传僖公四年) 在第一个例子里,“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是主语,“寡君是愿也”是谓语,其余由此类推。 有些判断句由于主语所指的人或事物已经在上文出现,所以省略主语,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对话里。例如: 对曰:?翳桑之饿人也。?(左传宣公二年) 子曰:?隐者也。?(论语?微子) 子曰:?非吾徒也。?(论语?先进)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谓语前面重用副词“乃”字来加强肯定,用副词“非”字来表示否定。先看用“乃”字的判断句: 吾乃梁人也。(战国策?赵策三) 是乃仁术也。(孟子?梁惠王上)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四) “乃”字表示的肯定的意味强,而且往往带有辩白或申明的口气。这种用法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边(是)”“就(是)”,因此在现代汉语里的书面语言里,“乃”字哈可以加在“是”的前面,说成“乃是”。 再看用“非”字的判断句: 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檀弓上)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四) 管仲非仁者与?(论语?宪问) 这种用法的“非”字虽然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不是”,但是,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复习提纲PDF.pdf

书山有路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一、文选 (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楚归晋知茔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 (二)《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江乙对荆宣王 (三)《礼记》:大同 复习要求: 1、所有文章要能逐句翻译、并能解释句中的重点词、文中的重点句; 2、识别其中的通假现象,即指出通假字并写出对应的本字。 3、齐桓公伐楚祁奚荐贤大同要求能够背诵(即默写) 二、通论 (一)汉字 1、什么是“六书”?它是如何分类的?象形自与指事自如何区分?形声自与会意字如何区分?前四书与后两书如何区分? 2、举例说明什么是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三者如何相区分? 3、《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作者是谁?什么时代的人?此书共收字多少? 4、《说文解字》是怎样解说一个字的?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二)汉语中的词 5、可以将汉语的词按照哪些角度作不同的分类? 6、举例说明什么叫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 7、举例说明单纯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8、举例说明合成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9、举例说明如何区分古汉语中的同义词? 10、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代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11、在王力的语法系统中,“者”、“所”属于什么词?它们与一般代词有何不同之处? 12、如何区分“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13、什么是谦称和尊称?古书中有哪些常见的谦称和尊称? (三)词类活用知识 14、什么叫词类活用?主要有哪几类词存在着词类活用现象? 14、什么叫动词的使动用法?它与动词的一般用法有什么不同? 15、什么叫名词的使动用法? 16、什么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7、什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18、什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9、什么叫名词直接作状语?怎样区分名词是作主语还是作状语? 20、名词作状语又可细分为哪四种情况?试举例说明。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特别是词义的发展和演变 1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王力古代汉语整理完整版word下载 《古代汉语》(王力)笔记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 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 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 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 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 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3一、填空: 1、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⑴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 多按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⑵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再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⑶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部首又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全书共收字47035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释字体例是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收字四万八千多个,比《康熙字典》 多收了一些近代的方言字和翻译用的新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3、《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等主持。 4、《汉语大字典》由徐中舒、李格非、赵振铎等主编,全书共八卷,收单字56000字,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 《汉语大词典》由罗竹风主编,1986年出版第一卷,全书共十二卷,5000万余字,收词目三十七万条左右。 5、《新华字典》目前最常见的字典。现代汉语释义《现代汉语词典》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收古汉语常用字3700多个,收难字2600多个。在释义中重视词义的概括性和各个意义之间的内部联系,注释简单易懂。 6、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7、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8、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 全书106卷,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 9、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6、押韵分为三种: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 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代。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

古代汉语笔记,根据王力的书整理的 一、填空: 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 A、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在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先列主要韵书的反切,再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3、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进行纠正。 4、《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5、《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的反切。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6、《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1958年修订为综合性辞书。舒新城、陈望道主持。 7、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分析小篆字形。宋代徐铉采用孙愐《唐韵》校订过。清代黎永春的《说文通检》。徐灏《说文解字注笺》 8、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疏》、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9、清代阮元《经籍籑诂》,一部专门收集唐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韵母排列法,以平水韵一韵一卷。还有清代刘淇《助字辨略》,何乐士《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10、清代王引之《经传释词》(古声母排列)和近人杨树达《词诠》(注音字母),解释虚词。 11、近人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1953中华书局,研究诗词曲中特殊词语的一部专著。 12、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为主。单变复主要有三种情况: A、换成完全不同的词。 B、加上词头词尾。 C、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合成。 13、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联绵字。文字学主要凭字形辨别本义。 14、文字的创造时期,象形是最基本的原则。 15、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6、押韵分为三种: A、句句押韵。 B、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如《诗经》 C、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17、《诗经》押韵主要格式:隔句押韵的句尾韵;首句入韵而后隔句押韵的句尾韵。 18、古韵指上古时代主要指先秦的韵部,现在被分为三十部。《诗经》押古韵。段玉裁《六书音均表》、江有诰《诗经韵读》、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 19、注解古书开始于汉代。 20、注解常见的情况有下列四种: A、释词。 B、串讲。把一句或几句连串起来讲解。 C、通释全章大意。使文章的意义更为明确。 21、常见古书术语:

王力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王力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专业提高课知识打基础。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必备的古代汉语基楚知识,培养阅读和欣赏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1)掌握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性质、编排方法和使用方法;(2)掌握汉字的构造、形体演变、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等知识,学会分析一定数量常用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本义;(3)掌握古汉语词汇知识以及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4)掌握古代汉语语法(句法和词法)知识及其特点;(5)理解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与注解体例,常用的注解术语;(6)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知识及语音发展演变的主要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的古汉语音韵学知识解释古代有关的语言现象;(7)学会给古书标点断句和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培养阅读和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力;(8)了解古代汉语常用的修辞格;(9)理解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特点,培养欣赏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和分析浅近诗歌格律的能力;了解古代词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时数 上课时间:第一、二学期;总课时:132学时;总学分:8学分。 (四)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讲练结合,重视口头训练和课外作业;使用多媒体课件。 (五)面向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六)使用原则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共1,4册。本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统编教材之一。其内容包括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部分。其文选部分,精选了历代典范作品,教学中以先秦作品为主;其常用词部分,共收一千多个,但教学中应重点选择最常用的几百个常用词,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其通论部分,又包括了工具书、文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解、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诗律、词律、曲律等,其重点应放在语言知识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知识。 本课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使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紧密结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选的基础上,讲授通论,使学生把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同时,学习文选,应以解释词句为主,尤其是文选中涉及到的常用词,应抓住古汉语词义的细微差别以及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的语感,注意体现语言课的特点。这是本门课的难点所在。要攻破这个难点,就是坚持少而精,循秩序渐进,注重练习,培养技能等项原则。为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教学质量,应确定重点篇章段落,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并通过习题课、课堂提问与课外作业等环节检查教学效果。 因所选教材份量大,教学时数有限,故采取以下措施弥补:一是讲读与自学相结合。重点讲授第一、二两册、第三、四两册主要由学生自学。另,第一、二册中的文选、通论部分皆由教师讲读,而常用词部分则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可以在一年的教学时间内基本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二是与其他课程互补。古代汉语课,历来以散文为主,韵文

王力 古代汉语 文选复习要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 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王力《古代汉语》考研笔记(免费下载)

中山大学汉语史与古文字专业03及04年博士生入学古汉语试题(部分) 古汉语试题(汉语史、古文字专业通用) 03年 翻译《汉书-师丹传》 04年 一、据《左传》一段文字,分析“于”、“以”用法。 二、标点并翻译《左传》中一段文字。 三、简述下列出土材料的大意及语言学价值。(碑刻) 四、失记。 前两个题是《国语》中的材料,一段是曹刿问何以战,第二段是标点并翻译”庄公观社“。第三题是段墓志材料。问题一:隶定并标点。问题二:概述大意,并指出汉语史研究的价值。 清华大学2001年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古代汉语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简牍2、汗青3、帙4、付梓5、句读6、衍文7、文、字8、《马氏文通》9、押韵10、破读二、请简答并举例(每题4分,共20分。)1、连绵字2、三十六字母3、反切4、今体诗及其特点5、十三经注疏三、填空。每空0.5分,共30分1`中国古代研究语言的学问称作(),包括()、()、()三个部门。2、汉字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其形体演变大致经历了()时期、()时期、()时期、()时期、()时期、()时期。3、迄今发现最早的系统汉字是()年前的(),是()世纪末在()出土的。4、说文解字是()时期的()撰写的中国第一部字典。书中把所受的万余字分成()部首,以()为正体,兼收()、()。5、“六书”始见于(),一般指()()()()()()。6、汉字记录汉语的基本特点是()。汉字基本上属于()文字,严格讲现代汉字是()文字。7、清正确读出下面的地名、人名:龟兹月氏吐番镐京涪陵米芾女娲皋陶单于?食其8、请分析下面汉字的音节结构 |声|韵|调|9、填补空缺书名作者成书年代价值———————————————————————————————————广雅疏证说文解字注中原音韵——————————————————————————————————— 四、请回答。每字0.5分,共10分,第二题酬情加5—10分 1、指出下面词语的本义写、书、题、临、陵、天、鄙、即、既、因 2、请为下列几组汉字正确标音,并试解释形声字声符变读的原因。 帝谪虹豇贡扛坻邸馥愎 五、分析句子结构。共10个单句,每句1分。共10分 1、五侯九伯女实征之 2、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3、大哉尧之为君! 4、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5、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7、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8、老臣窃以为媼之爱燕后贤于长君。 六、请指出句中词类活用现象。每题1分。共5分 1、疆本而节用则天下不能贫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4、人不能以死免其君我谬之不详赦之以劝事君者 5、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七、标点并翻译。15分 1、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匿且擢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 2、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者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媼尊长安君之位而日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媼为长安君计短也固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君

王力古代汉语习题集(三)

第五单元古书的注解、标点和翻译 一、十三经的书名及其注疏者。 二、解释:传、笺、疏、章句、衍文。 三、古书注释术语“曰”、“谓”、“犹”、“貌”、“之言”、分别填入下面的括号里。 1、《礼记?王制》:“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郑玄注:“籍()也。” 2、《魏风马牛不相及?伐檀》:“实之河之侧兮。”毛传:“侧,()时也。” 3、《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王逸章句:“崔嵬,商()。 4、《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何晏集解:“同门()朋。” 四、问答题: 1、古书注解中的“谓”和“谓之”有何不同? 2、古书注解中的“读为”、“读曰”同“读若、读如”有何共同点?有何不同点? 五、下面的四段古文各有三种不同的标点,其中只有一种是正确的,请在正确的标点后打√。 1、《世说新语?雅量》: ○1谢公兴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徐向局。 ○2谢公兴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徐向局。 ○3谢公兴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徐向局。 2、《荀子?修身》 ○1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压受谏而能诚,难欲无进,得乎哉? ○2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压,受谏而能诚,难欲无进,得乎哉? ○3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压受谏而能诚,难欲无进,得乎哉? 3、《吕氏春秋?别类》: ○1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僇民无已。 ○2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僇民无已。 ○3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物多,类然而不然,故亡国僇民无已。 4、王充《论衡?问孔》: ○1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2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3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 六、改正下面句子中的译文。 1、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即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译文]远方的人不服,就搞好德政教化而把他们招来;他们既来到这里,就会安心地住在这里。 2、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孟子?许行》) [译文]在这个时候,禹在外治水八年,三次经过自己家门却没有进去,他虽然想亲自耕种,能得到吗? 3、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孙子?谋政》) [译文]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屈服于人家的兵力,就不能战斗了。 4、事智者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韩非子?五蠹》) [译文]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多,法制就要败坏;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少,国家就要贫弱。 七、标点翻译下列古文。 1、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战之曰胡兄之国也子方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已遂不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乐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什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皆当也厚者为战薄者见疑则非知也难也处之则难也(《韩非?说难》) 2、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书荣乐之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离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西伯幽而演易周旦类而制礼不以隐约

2020年整理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复习提纲.pdf

学海无涯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一、文选 (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楚归晋知茔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 (二)《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江乙对荆宣王 (三)《礼记》:大同 复习要求: 1、所有文章要能逐句翻译、并能解释句中的重点词、文中的重点句; 2、识别其中的通假现象,即指出通假字并写出对应的本字。 3、齐桓公伐楚祁奚荐贤大同要求能够背诵(即默写) 二、通论 (一)汉字 1、什么是“六书”?它是如何分类的?象形自与指事自如何区分?形声自与会意字如何区分?前四书与后两书如何区分? 2、举例说明什么是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三者如何相区分? 3、《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作者是谁?什么时代的人?此书共收字多少? 4、《说文解字》是怎样解说一个字的?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二)汉语中的词 5、可以将汉语的词按照哪些角度作不同的分类? 6、举例说明什么叫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 7、举例说明单纯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8、举例说明合成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9、举例说明如何区分古汉语中的同义词? 10、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代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11、在王力的语法系统中,“者”、“所”属于什么词?它们与一般代词有何不同之处? 12、如何区分“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13、什么是谦称和尊称?古书中有哪些常见的谦称和尊称? (三)词类活用知识 14、什么叫词类活用?主要有哪几类词存在着词类活用现象? 14、什么叫动词的使动用法?它与动词的一般用法有什么不同? 15、什么叫名词的使动用法? 16、什么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7、什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18、什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9、什么叫名词直接作状语?怎样区分名词是作主语还是作状语? 20、名词作状语又可细分为哪四种情况?试举例说明。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特别是词义的发展和演变

古代汉语王力复习资料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 1 )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 )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 1 )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 )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 音。 3释义方式: 1 )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 2 )描写:对被释 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 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 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 55 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 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字三千七 1979 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 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 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 )《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 年第一卷出版,1994 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 1 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10 )《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 词537 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二、汉字的结构 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 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古代汉语译文(王力版)

齐桓公伐楚 翻译:鲁国国王僖公既位四年的春季,齐国国王(齐桓公)率领个诸侯国侵略蔡国,蔡国被击溃,便讨伐楚国。楚国国王派人对(来犯的)军队说道:“你们居住北方,我们居住在南方,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啊,没想到你们来到我们的地方,为什么啊?” 管仲回答说:“以前姜太公命令我的先君太工说:‘所有的诸侯国,你都可以讨伐它,用(这办法)来监督它们辅佐周朝王室。’(并)赐给我先君鞋,东可以到海,西可以到黄河,南可以到穆陵,北可以到无棣。你们楚国进贡的包茅没有进贡,(周朝)国王祭祀缺乏供应,没有东西用来滤酒,我就是来征收的。周昭王南巡却没有回去,我问你这是怎么会事。”回答说:“贡品没有进贡,是我国君的错误,哪敢不进贡呢?周昭王不回去的事,你请到汉水边去问吧!”联合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夏季,楚国国王派(大夫)屈完到联军那。联军后撤,驻扎在召陵。齐侯(齐桓公)布阵好联军军队,和屈完一起乘车检阅。 齐侯(齐桓公)说:“岂是我要这么做,是发扬先君好传统(合作精神),和我们联盟吧,如何?” 回答说:“您若以德安抚诸侯,谁敢不服?您若用武力,楚国将把方城作为城墙,汉水作为城隍,你们虽然人马众多,没有地方施展的!”屈完和各诸侯国签定盟约。 晋灵公不君 不知道是否有心理学家专门研究过历史上的暴君的心理,这种研究肯定很有意思。在平常人看来,暴君们的言行举止都有些异乎寻常,按正常人来说是匪夷所思的。比如,夏桀的宠姬妹喜爱听裂帛声,建造过“酒池肉林”;商纣王的酷刑“金瓜击顶”、“炮烙”、“虿盆”、做人的肉羹。活剖孕妇等等。晋灵公弹射路人、杀厨子游尸的举动,仅仅用一般的残暴、狠是难以说明的,恐怕总有些变态心理,或者歇斯底里症一类的精神病,才能解释他的怪癖行径。如果真是这样,除了治病、关进疯人院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让他改邪归正,或者像赵穿那样,将其杀掉,以免危害更多的人。中国传统政治制度致命的痼疾就在于,无论所滑的“天子”多么愚笨、痴呆,无论多么残暴、缺德,无论多么变态。病入膏育,都是“神圣”的,不可冒犯的,不可弹劾讨伐的,否则,便会犯下各种“罪行”:欺君,亵读,犯上作乱,直至弑君。而且,这些罪行都是弥天大罪,不可赦免,甚至可以诛灭九族。至今想起这些,依然让人不寒而粟、切齿痛恨!天子也不过是吃人饭拉人屎的家伙,说不定智商还很低,凭什么就可以骑在千万人的头顶上拉屎撒尿,作威作福?他们凭什么就能比百姓聪明能干。具备当“领袖”的才能,如果说这世上真有什么天才的话,多半也没有那些享尽人间荣华富贵。骄横得不可一世的“天子”们的份儿。虽然有此痼疾,但让人感叹不已的是,无论在那个时代,只要有昏情残暴的暴政。苛政存在,就有敢于诤言直谏的义士出现,并有敢于弑君的勇士出现,前者如赵盾,后者如赵穿。他们明知自己的行为将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甚至还包括以自己亲人的生命为代价,依然大义凛然,慷慨陈词,视死如归。这些词语,只有用在这些义士、勇士身上才是沉甸甸的、掷地有声的、名实相符的。其实,敢于直谏、敢于弑暴君,已远不止是一种一时冲动的个人行为,更不是宗教信徒的迷狂。它是一种非常清醒的、理智的选择,是不得不如此的抉择。有时,明知暴君不可理喻,有时明知自己的行动无异于以卵击石,自投罗网,如荆柯刺秦临行前所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但是,它们所体现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的正义,即决不向残暴专制、黑暗腐朽屈膝让步的决心。正如希腊神话传说中的西西弗斯明知自己推上山的巨石要滚下来一样,依然坚持不懈地推下去。人类的精神和行动的意义,就在过程之中显示了出来,结果则是次要的了,甚至并不重要了。面对残暴和死亡而敢于挺身而出,这种行为表示了一种严正的抗议,表示了一种不屈的精神。翻看历史,这种抗议和精神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就好比光明和黑暗从来都是相随相伴,哪一方都没有消失过一样。也许,光明和黑暗永远都会这么抗衡下去,直到人类不再存在。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译文 九月甲午日,晋侯和秦伯合兵围困郑国,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并且怀有二心亲近楚国。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汜水南面。佚之狐对郑伯说:“国势危急了!倘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兵一定退去。”郑伯听从了他的话。烛之武推辞道:“我的壮年,还不及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郑伯说:“我不能及早重用您;现在碰到急难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

王力古代汉语复习大纲上 (1)

古代汉语复习大纲 文选部分复习 第一单元 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宫之奇谏假道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 第二单元 冯谖客孟尝君庄辛说楚襄王 第四单元 许行 复习要求:1、可以不看注释自如地今译2、注意文中所有特殊的字词(尤其是古今词义差别比较大的)3、注意文中的语法点(使动、意动用法、判断句及判断句的类型、宾语前置句及其类型等)4、注意文中的用字情况(所有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的对应情况) 通论部分复习 通论一到通论十四。 通论(一)掌握本节中所有工具书的书名、编著者(指有明确编著的)、工具书的功用(指主要用于查检什么内容的)、对该工具书的评价(比如最早的……最大的……) 通论(二)掌握古今意义没有联系的三组例子(该……等);掌握古今意义有差异的三组例子(劝……等),在文选中再各找三组例子。 通论(三)掌握其中的偏义复词和连绵词的例子;掌握其中所举同义词的差异 通论(四)掌握其中所举几个词的本义 通论(五)掌握其中所举的几个词的本义;说文解字的六书的内容;能指出若干常用字的造字类型 通论(六)能区别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基本概念;异体字有哪几种类型(情况);繁简字一对一和一对多的情况;177页所举四组字。从文选中找出古今字、异体字各五组。 通论(七、八)判断句的几种类型及其例子;被动句的类型及例子;双宾语句和其中所举的例子;掌握其中宾语前置句前置的标志和所举例子 通论(九)否定词可以分为几类及其例子;掌握其中宾语前置句前置的标志和所举例子;不和弗有什么区别;不和无有什么区别; 通论(十)掌握其中宾语前置句前置的标志和所举的例子;疑问代词有哪些;这几个疑问代词在功能上有什么区别;哉有什么作用;古汉语常见的表示反问的习惯说法 通论(十一)名词用如动词的例子;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及例子;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及其例子;名词和代词作状语及其例子 通论(十二)上古汉语中常见的第一、第二人称代词有哪些;主要功能和功能差异是什么;第三人称代词少的原因;“其”“乃”的功能;“之”的活用;常见尊称和谦称有哪些。常见指示代词有哪些,功能是什么?特殊指示代词者和所有什么功能。 通论(十三)常见连词和介词有哪些;而有什么功能;连词“以”和介词“以”如何区别;介词“于”的功能;注意介词“之”和中学所讲有什么不同 通论(十四)古汉语句首、句中有哪些语气词,有什么功能;有哪几个词头和词尾,功能如何。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与练习题(适合王力版教材)

古代汉语练习题 壹、古代汉语被动句 一、问答: 1.什么是被动句? 2.古代汉语的被动句有哪几种类型? 二、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 1.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中山狼传)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 4.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心为鲧、禹笑矣。(韩非子·五蠹) 5.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6.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8.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禀禀也,窃为陛下惜之。(论积贮疏) 三、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和意义: 1.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2.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答李翊书) 3.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霍光传) 4.今不取,后世心为子孙忧。(季氏将伐颛臾) 5.士卒多为用者。(陈涉起义) 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 8.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汉书·贾谊传) 9.其母上书言于王曰。(秦于赵兵相距长平) 10.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羽传) 12.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郑伯克段于鄢) 13.随亡于荆,吴并于越。韩非子·说疑) 1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15.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于民。(更法) 16.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冯谖客孟尝君) 贰、习惯句式·成分省略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习惯句式并说明其意义: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2.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 4.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5.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子路从而后) 6.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七十四章) 8.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韩信拜将) 9.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 10.与不谷同好,如何?(齐桓公伐楚)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2.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论) 13.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14.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15.王以为何如其父?(秦于赵兵相距长平) 16.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秦于赵兵相距长平) 17.是岂不足为政邪?(柳子厚墓志铭) 18.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张巡守雍丘) 二、说明下列句子中省略了哪些常见的句子成分: 1.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韩信拜将)2.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韩信拜将) 3.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韩信拜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