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带一路建设的若干建议

一带一路建设的若干建议

“一带一路”建设的若干建议●文/蒋希蘅 程国强

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以下简称“一带一路”),这是我国加强与周边国家往来的重大战略构想,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我们在综合调研近期国内外有关舆情、学术研究报告、国际研讨会中外专家观点的基础上,综合梳理出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多种角度解读“一带一路”的内涵

“一带一路”的内涵深刻丰富,专家们从不同视角作了解读,普遍赞誉“一带一路”所蕴含的开放包容、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理念。

国内专家普遍认为,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特别是“一带一路”将中亚、南亚、东南亚、

西亚等次区域连接起来,

有利于各区域间互通有

无、优势互补,建立和健

全亚洲供应链、产业链和

价值链,使泛亚和亚欧区

域合作迈上新台阶。有专

家表示,虽然目前“一带

一路”主要内容仍在研究

之中,但应优先推进政策

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

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

等。

上海合作组织研究

中心主任陈玉荣等提出,

“一带一路”应分阶段实

施,近期目标重点是道

路、能源管线、电信、港

口等基础设施“共建”和

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

资便利化程度;中期目标

可在条件成熟国家和地区

朝自由贸易区迈进,打

造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升级

版,与中亚国家建立自贸

区,将非洲东海岸和拉美

地区环太平洋国家纳入合

作机制;远期目标是建成

覆盖中亚、南亚、西亚、

欧洲、非洲、拉美国家的

自由贸易区群,覆盖全球

100多个国家。

国外智库和专家学

者对“一带一路”倡议给

予了高度关注,大多从中

国崛起的角度解读其内

涵。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帕

拉西奥在“丝绸之路经济

带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

上表示,古丝绸之路成为

文明沟通桥梁的代名词,

不冲突不对抗的独立外交

政策是新丝绸之路的精华

所在。开罗大学亚洲研

究中心主任萨利赫认为,

“一带一路”构想与“中

国梦”的理念相辅相成。

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

永年认为,丝绸之路既是

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

也是当代中国文明在国际

政治舞台上自信和复兴的

有效方法,是大国崛起所

依托的时代精神。他还提

出,丝绸之路的核心是贸

易,中国对外关系的核心

是经济贸易。缅甸资深媒

体人吴温丁认为,中国领

导人高瞻远瞩,提出了

“一带一路”设想,这也

98

West China Development

是为了解决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的问题。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卢贾宁认为,该构想试图重新划分太平洋到欧洲的经济版图,是遏制美国并将其赶到大西洋的有效武器,是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美元架构的起始平台。这反映了部分国外学者对“一带一路”深层的地缘政治动机的质疑心态。

国内有专家认为,需要对“一带一路”的内涵作更加全面清晰的阐释。但是,也有专家认为,“一带一路”内涵博大精深,本身就是理论创新和探索,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丰富深化,不宜过早限定其内涵边界。

通过人文桥梁,促进丝绸之路国家间合作的复兴

国外专家普遍强调文化交流、青年交流、学者交流和民间交流的重要性。吉尔吉斯斯坦文化、信息和旅游部原部长苏尔丹拉耶夫认为,没有人文合作的发展,很难实现经济合作的进步,希望通过人文桥梁,促进丝绸之路国家间合作的复兴。德国专家建议与有关国家合作编写历史教科书,共同挖掘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化认同感。同时建议借鉴波罗的海国家民间组织推动城市间人文交流,从而推动政府间合作的经验,从软性的外交中获得持续不断的政治动力,通过软

实力外交,消除硬实力的

顾虑。

中外专家一致认为,

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合作和

民心相通的重要抓手,可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

先导产业。复旦大学亚洲

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袁堂军

认为,旅游合作能让双方

百姓更多了解对方国家,

消除偏见和误解,同时带

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

息流和资金流,有力推动

经贸发展。

希腊教育部原部长季

亚曼托普鲁等提议设立“丝

路文化之都”项目,每年由

一个沿线国家组织文化活

动,涵盖文化科技展览经济

合作,并进行定期评估,用

标准化方式推行,市场化运

作,建立人文交流长效机

制,淡化“文化输出”痕

迹。欧洲一些国家,如希

腊、西班牙等国都表示了主

办这类交流活动的浓厚兴

趣,可考虑与这些国家合作

举办。

立足产业分工大布局,促

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

易畅通、货币流通

许多专家建议通过产

业合作帮助沿线发展中国家

实现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

需要,以企业为载体搭建产

业合作平台,促进产业链对

接整合,提高区域经济深度

融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

员叶海林认为,中越可以继

续推进农业贸易和农业生产

领域合作,帮助越南发展临

海型初级重工业,可通过成

立中越产业对接投资促进机

构的方式促进合作。青岛对

外友协原会长赵雪芳建议借

鉴青岛橡胶谷公司在泰国、

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建立橡

胶产业集群,搭建产业平台

的成功做法,与东盟国家打

好“橡胶牌”。

许多专家指出,目前

互联互通的主要问题是公

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

施联而不通、通而不畅。

东南亚柬缅越等国港口基

础设施滞后,通关便利化

程度较低,通而不畅制约

经贸往来。我国多家港口

企业负责人建议,利用我

国港口企业技术资金优

势,“组团”投资港口建

设并建设配套产业园,保

证港口货源。

专家们建议,政府应

大力推动与“一带一路”

国家签署地区多边投资保

护协定,放宽市场准入,

扩大开放合作领域。为

双、多边投资项目提供共

同的法律保护和争议解决

依据。提升通关效率,降

低商品流通成本。加快贸

易和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

进程,创造更加自由开放

的贸易投资环境。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

部研究员李建军等专家认

为,“海上丝绸之路”沿

线国家与我国有良好的

经贸条件和合作基础,是

人民币迈向区域化进而

实现国际化的第一“实验

田”。恰逢美欧金融危机

引发东南亚对美元风险的

99

警觉,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人民币“南下”正迎来窗口期。袁堂军等专家认为,人民币“南下”需依托实体经济,通过树立我国在亚洲产业分工中的枢纽地位,推动贸易结构平衡。

减少疑虑,不宜把丝绸之路的话语“战略化”

专家们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障碍和不确定因素主要是来自美国、俄罗斯和沿线有关国家的疑虑。减少疑虑、建立互信至关重要。可考虑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善用恰当话语体系,阐释倡议内涵。国内专家普遍认为,要突出“一带一路”和平、包容、共赢的发展理念;强调政治上相互信任尊重,经济上平等互利共赢;“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经济扩张”,也不是“中国一家独大”,更不是谋求海洋霸权,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和势力范围。

郑永年认为,国内有些研究和话语经常把经济活动战略化,用战略甚至是军事战略的概念来描述中国的对外经贸策略,用“西南战略大通道”“桥头堡”“西进”等概念,给地方政府或者企业的贸易投资行为人为添上战略色彩,把本来可以成为软力量的东西转化成硬力量了。印度对“西南战略大通道”很警觉,担忧中国

会损害印度国家利益。

东盟国家对“桥头堡”也

很警觉,认为这个概念

包含过多的军事因素。俄

罗斯则对中国的“西进”

非常担忧。从历史上看,

丝绸之路的核心是经贸,

其性质是和平的。他建议

不要把丝绸之路的话语

“战略化”。曾任驻哈萨

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

中亚国家大使的姚培生也

表示,应强调中国不搞单

边主义,不把自己的意志

强加于人,避免使用“西

进”“崛起”等带有单边

色彩的概念引起外界疑

虑。

第二,兼容并蓄,对

接现有区域合作机制。丝

绸之路经济带上,俄罗斯

是最具影响力的大国。目

前,俄主导的机制有关税

同盟、欧亚经济委员会、

跨西伯利亚运输委员会

等。中亚地区影响较大的

合作机制还有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1988年启动的“综

合研究丝绸之路——对话

之路”项目;日本的“丝

绸之路外交”、美国的

“新丝绸之路”计划以及

“北南走廊”计划。欧盟

前驻华大使安博指出,俄

罗斯对苏联国家持有“主

权有限论”,会对中国的

进入保持警惕。中国若强

调在“一带一路”中与俄

罗斯合作共赢,应会得到

俄的支持。

“海上丝绸之路”

面临美国参与的TPP(跨

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以

及日本、印度等地区大国

主导的多、双边机制的竞

争,加之南海领海主权争

端,情况更为复杂。中国

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向阳

认为,“一带一路”具有

合作方式的多元化和合作

对象的开放性两大特征,

其兼容并蓄的优势,可以

实现与现有区域机制的对

接。

第三,扩大与各方

的利益汇合点。多位专家

建议,我国应与沿线各国

当地企业、西方企业以及

相关国际机构合作开发,

通过构建多方利益共同

体,减少外界阻力和疑

虑,降低政治风险,提高

合作的可持续性。如应善

用多边金融机构,联合世

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

组织共同为大型项目提供

融资。我国倡议的亚洲基

础设施投资银行应采取开

放式的合作模式,形成多

边协作的金融平台。郑永

年认为,丝绸之路的开放

理念要体现在操作层面,

首先要向合作国开放,让

当地社会和老百姓分享发

展成果;也要向其他国家

开放,让有能力的外国公

司都能参与到这个大构想

中来,共同把这个构想做

好。

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与发

展中国家的互利共赢

推进“一带一路”

建设,要实现与发展中国

100

West China Development

家合作模式的转变,创新合作模式,真正实现互利互惠。复旦大学教授赵华胜认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传统模式是输出廉价消费品,获取能源矿产资源。这种模式的潜力接近用尽,也越来越不受欢迎。“一带一路”旨在打造我国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以推销廉价商品和获取矿产资源为目标的模式与之相悖。以新模式取代旧模式并不是停止输出消费品和放弃开发海外矿产资源,而是通过增加新的内容,改变合作的形式和内涵。新型合作模式应以推动“一带一路”沿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代化为要义,这是我国与这些国家共同利益的真正契合点。新型合作不仅符合对方国家的利益和需求,还将提升中国经济存在的形式,从以商品存在为主进入到实体经济,同时有助于改善我国的形象,提高我国的政治地位。“一带一路”建设只有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诉求作出回应,才会为这些国家所真正接受。

姚培生也认为,在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过去一个时期,中国商人惯用的经商模式并非互利共赢,使这些国家对“丝绸之路”的根本目标保持警惕。哈萨克斯坦也已表示不愿仅作为中国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基地,希望通过合作实现产业升级。

形成国内合力,突出企业

主体作用

国内专家普遍建议,

要合理界定和发挥我国政

府、企业及智库等非官方

组织的作用,在“一带一

路”建设中形成合力。

有学者建议政府做好

对外政策沟通协调,营造

良好合作环境,对内强化

统筹协调,如设立“一带

一路”建设部际协调机制

和有关省市参加的地区发

展协调机制,内外结合,

统筹兼顾,既发挥各部门

各地区的积极性,又要避

免“一哄而上”和恶性竞

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

委员张蕴岭认为,国内地

方政府“一哄而上”和企

业畏难现象并存。有实力

的民营企业更不积极,这

就需要政府层面加大统筹

和协调服务的力度。

专家们提出,要树

立企业贸易投资合作主体

的地位,引导企业特别是

民营企业参与,降低一些

国家的疑虑,但同时要引

导企业按照市场规则守法

诚信经营,强化企业社会

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

识。姚培生认为,过去十

几年,我国企业在快速推

进“走出去”过程中过于

粗放,在一些国家留下

负面印象。在吉尔吉斯斯

坦,部分中国企业利用当

地法律漏洞和混乱社会局

势牟取暴利,抢占市场,

频频发生与当地居民的纠

纷,影响恶劣,对中国企

业今后的进入带来困难。

因此,在我国新一轮对外

开放中,政府和行业组织

有效教育引导企业和员工

树立良好企业和公民形象

尤为重要。

专家们建议,在企

业境外投资过程中,要更

多与社会组织合作。上海

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阿明

认为,东南亚很多国家的

精英都受过西方教育,认

可非政府组织,我国也可

培育包括智库在内的此类

组织,为企业提供投资评

估咨询,尤其是如何权衡

经济利益与社会公益,帮

助树立良好的企业和国家

形象。专家们也提出,目

前,我国各类研究机构和

高校在周边国家研究方面

力量相对薄弱,急需增强

有关研究力量,深化“一

带一路”国家国别研究,

与有关国家智库构建合作

网络,加大援外培训、学

术交流、政策研究、人才

培养力度,增强“一带一

路”建设的智力和人才支

撑。

(作者单位:国务

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合作

局)

10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