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法医物证学各章知识整理

法医物证学各章知识整理

法医物证学各章知识整理
法医物证学各章知识整理

第二章法医物证分析的遗传学基础

法医物证学:是以法医物证为研究对象,以提供科学证据为目的,研究应用生命科学技术解决案件中与人体有关的生物检材鉴定的一门学科。

法医物证的特点:①法医物证的稳定性受环境条件的影响;②法医物证属于“科学证据”。

法医物证学→生物检材→遗传标记→个人识别

遗传(heredity):生物繁衍过程中,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

变异(variation):生物繁衍过程中,子代与亲代有所不同的现象。

遗传标记(genetic marker,GM):个体的单位遗传性状作为标志用于法医物证分析时,这种遗传性状就称为遗传标记。

遗传标记显然具有以下特点:①特定性---遗传多态性②稳定性---终身不变、对环境的耐受性③反映性---可检测性

遗传性状: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称为性状。如果性状的产生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称为遗传性状。

单位遗传性状是指可检测的、由遗传决定的、并能够以一定的规律从亲代传给下一代的形态学、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基因:能够表达特定功能的产物,并决定生物特定性状的一段DNA序列。

基因座(locus):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一个特定位置

等位基因:同一个基因座上的基因可以有不同类型,它们之间存在一级结构的差异,这种有差异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复等位基因:对群体而言,一个基因座上具有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如ABO血型、TH01

基因型:个体一个或多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的组合,是生物体可见性状的实际基因组成。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纯合子:成对的等位基因相同。杂合子:成对的等位基因不同。

表型:是指生物体某特定基因所表现出的性状。

法医学含义:1、表型是基因型决定的2、表型是个体基因型检测的结果。3、型检测的结果可以对未知基因型进行推断。4、DNA水平的检测结果也是表型。5、表型可能和真实的基因组成之间存在偏差

孟德尔分离律:指在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并独立地分配到不同配子中

自由组合律:在配子形成时,不同基因座上的非等位基因随机地自由组合,形成子代基因型

先决条件:各基因座间没有遗传连锁关系。

要求:选择符合自由组合律的遗传标记

位于不同染色体上

在同一染色体上相距较远的位置

通过群体调查证实没有遗传连锁关系(基因座独立性检验)

母系遗传(线粒体DNA):(1) 遗传物质位于细胞质中,不受核移植的影响(2) 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周期变化(3) 子代只表达母方的特征

应用:母系进化研究,缺乏父亲的亲子鉴定,其他

男性伴性遗传(Y染色体DNA):(1)Y染色体非重组部分的DNA序列(2)连锁遗

传(以单倍体形式遗传)(3)只遗传给男性子代

应用:父系进化研究,缺乏母亲的亲子鉴定,性犯罪

连锁(linkage) :每个染色体上必然集合着许多基因,基因的这种集合叫连锁。

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 :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在遗传过程中完全不分离的遗传现象

群体:包含同一物种所有的个体。

Hardy-Weinberg群体:在一定地域内一群随机婚配,能实现基因世代传递并保持稳定的许多个体的集群。

gene Pool(基因库):一个群体内所包含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 :对一个群体而言,控制遗传标记的基因座上存在有2个或2个以上等位基因,并且等位基因的频率大于0.01。

基因频率:群体中某等位基因数目占该基因座上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百分比。

基因型频率:群体中某基因座上的基因型在全部基因型中所占百分比

表型频率:就某一性状而言,某一表型在群体中所占百分比

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①群体无限大;②随机婚配;③没有突变;

④没有大规模的迁移和没有选择因素的影响。

结论是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逐代传递中保持不变。

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的意义:1.反映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 2.群体样本的检验。

连锁平衡(linkage equilibrium,LE):位于不同染色体的基因座,或者位于同一染色体相距较远的基因座之间常常是按照随机原则进行组合的,呈不连锁遗传。这种基因座之间没有相关性的状态称为连锁平衡

连锁不平衡:在遗传过程中,如果不同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没有按照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随机原则组合时,这些基因座的遗传则处于一种连锁不平衡状态。

杂合度(heterozygosity) :群体中某遗传标记所有基因型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个人识别率(probability of discrimination power, DP) :在群体中随机抽取两个体,两者的遗传标记表型不相同的概率。

非父排除概率(excluding probability of paternity, PE) :指孩子的非亲生父亲的男子,能够被某个遗传标记系统排除的概率。

第三章DNA多态性的分子基础

DNA的分子结构:一级结构是指DNA分子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3’,5’-磷酸二酯键,方向:5’端→3’端);二级结构是指两条DNA单链形成的双股螺旋结构;三级结构则是指双链DNA进一步扭曲盘旋形成的超级螺旋结构。

寡核苷酸:是二至几十个核苷酸残基以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线性核苷酸片段。寡核苷酸可由仪器自动合成,可作为DNA合成的引物(primer)、基因探针(probe)等,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用途。

探针[probe]:标记有示踪物的寡核苷酸片段。通过与靶DNA特异性结合(杂交),检测靶DNA分子。

引物[primer]:与模板DNA结合,引发DNA的合成反应中合成链的延伸反应。

DNA分子的理化性质:(一)核酸的高分子性质:①粘性②酸碱性③紫外吸收(二)DNA的变性和复性:①变性②复性③降解④杂交

DNA变性[denaturation]:在一定条件下,碱基间氢键被打开,互补DNA双链变为两条

单链的过程(变性因素:加热、溶液碱性、有机溶剂)

增色效应:在热变性的过程中,随变性温度升高,DNA的紫外吸收增强,A260值升高融链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融链曲线的中点所示温度。是一半DNA发生变性时的温度。Tm的高低反映了DNA分子的热稳定性程度的高低(C+G含量越高Tm越高,高离子强度可以增加溶液中DNA分子的稳定性)。

降解:DNA分子的共价键断裂,形成多个分子量更小的片段的过程(法医学意义:高度降解的DNA片段,有可能使待测遗传标记发生破坏,而失去检测的价值)。

DNA复性:变性因素撤除后,原变性的两条互补单DNA链通过碱基配对重新结合为双链DNA的过程

退火:加热后变性的DNA在温度降低过程中的复性。

复性的影响因素:

1、复性温度:①高:不易形成氢键,不易发生错配,特异性高。②低:氢键容易形成,易发生错配,特异性差。参考温度:Tm值下25℃

2、离子强度:离子可以中和单链DNA分子中所带的负电荷,促进单链DNA分子之间的聚合

①高:错配率高、特异性差②低:错配率低、特异性高

3、①DNA分子大小②DNA分子序列复杂程度③DNA分子浓度

杂交:在复性条件下,来源不同、但具有同源性的DNA单链按碱基配对原则形成双链DNA分子的过程。

杂交条件的选择:

杂交条件温度离子强度杂交效果

高强度高低错配率低,特异性高

低强度低高错配率高,特异性差

基因组(genome):细胞中所有DNA的总称。

突变:遗传物质发生可遗传的变异。

端粒(telomere):线性形式基因组DNA的末端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是一段DNA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结构,叫做端粒。

基因突变的分类:生物体的基因组DNA并不稳定,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可遗传的改变,在子代留下变异的遗传信息。在DNA分子水平,DNA损伤的后果之一就是突变(mutation)。主要分为编码区碱基突变和非编码区突变两种。①编码区碱基突变:碱基替代在基因组中是最常见的突变形式,分转换(transition)和颠换(transversion)两种。②非编码区突变:非编码区DNA没有表达产物,DNA复制中也能够出现碱基的错配、插入和缺失,但是对细胞正常生理过程不构成实质性影响。无论在编码区或非编码区,突变的后果从没有效应到有害效应和有利效应,各种情况都会出现。

碱基替换:碱基转换、碱基颠倒

碱基序列改变

基因突变碱基排列改变:倒位、易位

碱基数目改变:插入、缺失、重复

同义突变(same sense mutation):是指DNA组成变了,但密码子没有改变,或密码子虽然不同,但编码产生同一种氨基酸,这种突变又称中性突变。

错义突变(missence mutation):是指DNA组成改变使编码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改变成编码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

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是指某一碱基的替换使氨基酸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可过早地终止转录,形成无活性的肽链。

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DNA链上插入或缺失一个或n个核苷酸,使下游密码子阅读框发生变化,导致在插入或缺失部位以后的编码发生相应改变。

终止密码突变:是DNA分子中的某一终止密码突变为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从而使多肽链的合成至此仍继续下去,直至下一个终止密码为止,形成超长的异常多肽链。

沉默突变(silent mutation):仅改变表达产物的单个氨基酸,对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没有影响的点突变,是形成蛋白质多态性的主要原因。

DNA多态性:基因组中,由不同碱基构成的等位基因所形成的多态性叫做DNA多态性

DNA长度多态性:同一基因座上各等位基因之间的DNA片段长度差异构成的多态性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 :通常把小卫星DNA中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称为VNTR

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把微卫星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称为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是目前在法医物证学中应用最广泛的长度多态性遗传标记。它的重复单位短,仅1-6bp,其长度多态性来源于重复单位串联重复次数的个体差异。4bp重复的STR基因座最常用。

筛选STR基因座的条件:①等位基因长度在300bp以下;②重复单位为四核苷酸,不含有插入的非重复单位碱基;③等位基因数8~12个;④基因座杂合度0.8以上,个体识别能力大于0.9;⑤基因频率分别比较平均,没有特别高的或特别低的频率的等位基因;⑥PCR扩增温度,突变率低。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在人类基因组范围内,如果任何单碱基突变使特定核苷酸位置上出现两种碱基其中最少的一种在群体中的频率不少于1%,就形成单核苷酸多态性。

第四章DNA长度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RFLP分析是一种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突变分析、基因诊断、基因定位等各个方面。法医物证鉴定应用RFLP技术主要是对人类基因组中的VNTR基因座进行分型,其技术核心是DNA分子杂交,决定RFLP分析图谱个体特异性的因素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特异性和探针的特异性。检测所用的探针多是由人类基因组DNA中筛选出的小卫星序列,选择特异性不同的探针,在不同的杂交条件

下,可以只检出单个VNTR基因座,也可同时检出多个VNTR基因座,前者称为

后者称之为检测所用的相应探针分别被称为单基因探针(single-locus probe)和多基因探针(multi-locus probe)。

基本技术:①DNA提取、纯化和定量②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③电泳分离④印迹转移⑤探针选择—单基因座探针(DNA纹印),多基因座探(DNA指纹)⑥探针标记⑦分子杂交⑧谱带显示

限制性酶选择要求:①识别序列位于VNTR两侧,尽量靠近VNTR;②酶活性、特异性稳定,反应条件容易控制;③不受基因组DNA是否甲基化的影响。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类似半保留复制,在体外以基因组DNA为模板,以一对寡核苷酸为引物,dNTP为原料,在Taq DNA聚合酶的催化下,经过变性、退火和引物延伸三步循环使目标片段得到复制百万倍。

PCR反应体系:①模板DNA,②寡核苷酸引物,③dNTP,④反应缓冲液,⑤TaqDNA聚合酶。循环参数:温度、时间

PCR技术特点:①灵敏度高②特异性高③适用于降解DNA检材④种属特异性好⑤操作简单,时间短⑥仪器自动完成⑦污染⑧样本要求⑨影响因素多

复合扩增:经过筛选的STR基因座,扩增条件基本相同,可以在同一个PCR体系中扩

增多个靶基因座,叫作复合扩增。

应用于法医的STR应满足条件:①PCR扩增产物长度在300bp以下;②宜选择四核苷酸STR基因组;③选多个STR基因座应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④每个STR基因座等位基因数8-10个左右;⑤基因频率分布均匀,没有高或低频基因出现;⑥杂合度高,最好大于0.80;⑦低突变率<0.2%。

不同DNA长度分析技术比较:

不同DNA长度分析技术综合评价:

STR分型用于法医物证鉴定的主要优点:1、高灵敏度:适用于微量降解检材。2、高鉴别能力:节约检材、试剂和提高效率。3、标准化分型:实现数字化结果,利于实验室间数据交换,建立数据库。

miniSTR:通过重新设计引物,使其结合在更靠近核心重复区的侧翼序列,从而降低扩增产物的大小,进一步提高灵敏度和分型成功率,这种技术称为短片段STR分型或miniSTR 分型。

miniSTR的优势: ①STR基因座的扩增片段较短,灵敏度更高,尤其适用于极微量或严重降解生物检材的DNA分型; ②等位基因片段长度范围较窄,不易发生因小等位基因的优势扩增而造成的等位基因丢失现象; ③可对多个STR基因座进行复合扩增,从而节约检材、降低成本,提高单次检测的信息量

miniSTR分型的局限性:

1、因扩增片段长度的限制,构建复合扩增体系时只能同时扩增较少的基因座(通常每种颜色的荧光标记的基因座不超过2个)。要想达到与传统的商品化试剂盒接近的个人识别能力,必须增加复合扩增的次数。

2、miniSTR引物与传统的引物结合区之间若存在碱基的插入和缺失,易导致miniSTR 与传统STR分型结果的不一致。

3. 若某些STR基因座核心重复区上游或下游侧翼序列存在嘌呤或嘧啶碱基堆积现象,则不利于miniSTR引物设计。

4、当PCR扩增产物过小时,未消耗引物上的染料分子或称“染料污斑”(dye blobs)可使产物峰变宽、信号变弱。这种影响在检测降解生物样本时更为明显。

Y-STR有何法医学应用特点:

1、Y染色体为男性特有

2、Y-STR呈父系遗传特征

3、单倍体遗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Y-特异性区不发生重组,所有Y-STR基因座均呈连锁遗传,等位基因频率不能以相乘方法计算

4、GD=PE

5、结果不具有唯一性,不能认定。其法医学应用价值在于排除

Y-STR分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①因为X和Y染色体部分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有些

Y-STR分型时在X染色体上也能检出扩增产物男性个体可见额外的产物峰,女性个体也可有分型结果。②部分Y-STR基因座,有时可检出二个或三个等位基因,易被误认为不同男性的混合样本。

第五章 STR自动分型

STR自动分型技术的主要步骤:1、DNA自动化提取 2、PCR多色荧光标记STR 复合扩增 3、PCR产物电泳前处理 4、自动毛细管电泳结合激光诱导的荧光检测5、自动数据采集并分型

off-ladder:在STR分型图谱中,常会遇到部分样本的少量片段峰未被程序化数字命名,在分型图谱中被标识为off-ladder。漂移作用和新等位基因都可标识为off-ladder

低拷贝DNA(low copy number,LCN):是指基因组含量小于100pg的样本。

第六章DNA序列多态性

PCR循环测序的基本原理:PCR技术能够快速、特异性地扩增靶DNA,应用PCR技术测定DNA序列分为两个步骤:先利用PCR扩增靶序列片段,制备测序模板,然后再利用PCR直接测定序列。PCR测序采用了热循环高效合成DNA的特性并结合双脱氧核苷酸终止法,使引物链终止的延伸产物数量在热循环过程中得到增加,因此称为循环测序。每个测序循环包括:①PCR扩增制备的模板DNA变性成单链形式;②标记引物与其中的一条链上的互补序列退火;③退火后的引物在耐热DNA聚合酶催化下发生链延伸终止反应。本次循环产生的模板链与延伸终止链形成的双链的产物,在下一轮测序循环中,再次被变性,释放出模板链,作为又一轮引发反应的模板,同时积累下一轮循环产生的链终止产物。上述循环步骤重复20~40次,使链终止产物以线性方式获得扩增。

DNA自动测序技术:DNA自动测序技术是以4种荧光染料基团分别作为4种ddNTP 终止链的标记物,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建立的一种高效、快速、自动化的序列测定技术。4种荧光染料分别作为测序反应中4种ddNTP终止链的标记物,即4种被双脱氧核苷酸终止的DNA片段分别带上4种不同的颜色。这些DNA片段的混合物同时加在一个样品槽中电泳展开,相互间仅差1个碱基的DNA片段形成一条具有4种颜色的阶梯分布图像。阶梯中的每- DNA片段由标记在该片段上的特征性荧光基团发出的荧光所指示。

荧光染料基团作为标记物的基本要求是经过激光诱发的吸收光谱波长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不影响延伸反应,不影响标记后DNA片段的电泳性质。其次要求4种荧光的吸收和激发光波长要有足够的差异,便于检测。荧光染料的掺入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将荧光染料预先标记在测序反应通用引物的5’端。4种荧光标记形成4种标记引物,测序反应分4个反应管进行,特定的荧光染料与相应的ddNTP是对应关系,例如荧光示踪染料JOE标记的通用引物总是与ddATP加在同一个反应管内,因此由ddATP终止的所有延伸链都带有JOE。这种方式被称为Dye-Primers。另一种是将荧光染料基团连在ddNTP上,4种荧光染料分别

与4种ddNTP底物连接,反应产生的4组DNA片段分别由特定ddNTP所终止,并且标记有4种不同的荧光发色基团,A、C、G和T分别携带有绿、红、蓝、黄4种荧光。这种方式被称为Dye-Terminators。两种方式各有特点,不过前者要求A,G,C,T分4个反应进行,而后者的4组反应可以在同一管中完成。上述两种方法都能确定4种荧光与4种ddNTP 所终止的DNA片段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是后来从电泳中检测标记物信号以及最终读序的基础。

自动测序仪器无论是变性PAG平板凝胶电泳还是毛细管电泳,都配置有激光束激发系统和荧光信号收集检测系统。当DNA片段电泳通过检测窗口时,在激光束的激发下,片段的电泳时间和被激发荧光的波长、强度等信号都被记录,由计算机自动作数据处理,最后在屏幕上显示每一样品的各终止片段电泳分离的模拟图像。不同颜色的峰标示各自标记的碱基及其排列顺序(如图所示):

MVP(minisatellite variant repeat)序列:称为具有变异核心序列的小卫星DNA,是一类既有长度多态性又有序列差异的DNA重复序列。

线粒体DNA的特点:①人类线粒体的基因排列得非常紧凑,除与mtDNA复制及转录有关的一小段区域外,无内含子序列。②mtDNA为高效利用DNA有5个阅读框架,缺少终止密码子,仅以U或UA结尾。③mtDNA的突变率高于核中DNA,并且缺乏修复能力。

④mtDNA为母系遗传。⑤部分mtDNA的密码子不同于核内DNA的密码子。

血型(blood group):是人类血液由遗传控制的个体性状之一,是血液的遗传标记(genetic

ABO血型(重点):ABO血型系统是最早发现,最重要的血型系统。人类学与遗传学研究、器官移植,以及法医学实践中的个人识别与亲子鉴定均需应用这个系统。.

一、ABO血型.4种普通血型的划分及存在相应的抗体.

1.红细胞ABO血型系统的分型。ABO血型系统分四种型:即O型、A型、B型与AB 型。.

2.四种血型个体血清中存在的相应抗体:血清中有天然抗体,B型血清中有抗 A抗体;A型血清中有抗 B抗体;O型血清中有抗 A、抗 B及抗 A,B等抗体;AB型血清中没有抗体ABO血型抗体恒定地存在于正常人的血清中,可以预测其存在,故称为规则抗体。.

3.正常的A、B、AB、O型的检测。利用抗A与抗B血清,以及A与B型红细胞,可以测定未知血液的ABO血型。.

二、ABO血型抗体.

正常情况下,凡红细胞没有某一种或某两种ABO抗原,又无明显的外来A或B抗原的刺激,其血清中含有与红细胞上缺失抗原相对应的天然抗 A、抗 A 1或抗B抗体。.

(一) 抗A、抗B抗体的生成.

新生儿血中的IgG抗 A与抗 B抗体多来自母体,故一般不对新生儿进行血型测定。3~6个月以内的婴儿,多数尚未产生抗 A与抗 B抗体;6个月以后,抗体逐渐产生;5~10岁抗体效价达最高峰;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效价逐渐降低,老年人抗体水平明显地低于年轻的成年人。.

(二) 抗A、抗B抗体的特性.

1、抗A与抗B抗体最显著的血清效应是凝集反应,在适当的条件下也可以发生溶血反应;.

2、ABO血型测定都在室温中(22~25℃)进行,偶尔在4℃下进行;.

3、抗A和抗B抗体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免疫抗体;.

4、B型与A型血液中的天然抗A与抗B抗体大多数是IgM;.

5、天然IgM与IgG抗 A与抗 B抗体均能在盐水介质中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在室温中具有抗体活性。.

(三)抗H抗体.

由于O、A、B或AB型红细胞结构上含有H成分,故其血清中很少有抗 H抗体。.

三、ABO血型的遗传.

(一) 各种不同表型的双亲所生子女的血型。.

(二) ABO血型按孟德尔规律遗传.

ABO血型系统按孟德尔定律遗传,人类染色体上的一个座位为.A、B、O.三个等位基因之一所占,每一个体有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红细胞ABO型的表达由基因决定。

ABO血型有4种普通型,由复等位基因.A、B及O.所控制,有6种基因型,决定4种表现型。

四种表现型、六种基因型,一个基因座位,三个等位基因。.

何谓ABO血型的正反定型?

①正定性试验:根据RBC与特异性抗体的反应来分型,即用抗A抗体判定A抗原,用抗B抗体判定B抗原。②反定型试验:依据血清中的凝集素与标准型RBC膜上的凝集原反

应的性质,即用标准的A型RBC判定抗A抗体,用标准的B型RBC判定抗B抗体,同时也应用抗H抗体判定H抗原。

试述ABO血型的DNA分型方法

①PCR-SSP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技术:特异性强、重复性好;②PCR-RFLP。

Rh血型: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凝集原者,为Rh阳性。反之为阴性。这样就使已发现的红细胞A、B、O及AB四种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别一分为二地被划分为Rh 阳性和阴性两种。在中国,Rh阴性血型只占千分之三到四。RH阴性A型、B型、O 型、AB型的比例是3:3:3:1。Rh血型鉴定:RhD抗原分布:Rh血型鉴定一般指Rh系统中D抗原的检测,根据病人红细胞是否带有D抗原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Rh血型鉴定正常值:①Rh+,称作“Rh阳性”、“Rh显性”,表示人类红细胞有“Rh因子”;②Rh-,称作“Rh阴性”,“Rh隐性”,表示人类红细胞没有“Rh因子”。

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是人类最复杂的显性遗传多态性系统,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基因组中密度最高的区域。HLA系统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如抗原的加工、呈递,控制免疫应答,调节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对异体移植物的排斥,肿瘤监视,参与大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人类白细胞膜上的抗原分为三类:①是红细胞血型抗原,如ABH、Lea、Leb、Jka、K、k、Dib等;②是白细胞本身特有的抗原,如CD4、CD8、Leu8等;③是与其他组织共有的,也是最强的同种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抗原的结构和分布:HLA-I类和HLA-II类抗原存在于细胞表面,为跨膜蛋白质,均为异二聚体蛋白。HLA-I类抗原分布广泛,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有核细胞表面,以淋巴细胞上的密度最高;含有HLA-II类抗原的组织比I类抗原少得多,密度最高者为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一些吞噬细胞亚群及B细胞。结构:HLA-I类基因产物为HLA-A、B和C抗原,由重链和轻链两条多肽链构成;HLA-II类基因产物为HLA-DR、DQ、DP抗原,均为跨膜糖蛋白,由α和β两条链构成。

HLA遗传:HLA基因定位于6号染色体,占整个人类基因组全部碱基序列的0.12%。HLA区主要有HLA-I、II、III类基因座。表现为:共显性遗传、单倍型遗传、连锁不平衡。

HLA遗传特征:①共显性遗传:每个HLA基因座表达一对抗原,人类HLA每个基因座上有众多等位基因。故如果血清学方法分型时,个体只检测出了一个抗原则有三种可能:该抗原的纯合子、HLA

倍体是指一条染色体上HLA

HLA在实际群体调查发现,各基因座的基因并非完全随机组成单倍型,有些单倍型观察频率高于期望频率或低于期望频率,这种现象称为连锁不平衡。处于连锁部平衡状态说明HLA 不同基因座的基因之间存在关联,具有一同遗传的趋向。④HLA高多态性。

HLA抗原的分布:①HLA-I类抗原:分布广发,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有核细胞表面,以淋巴细胞上的密度最高;②成熟RBC上没有HLA-A、B、和DR抗原,幼稚RBC却有;③HLA-II类抗原:密度最高者为DC、单核细胞,一些吞噬细胞亚群及B细胞;④II类抗原作为一种分化抗原在不同细胞上表达,大多数骨髓分化细胞具有HLA-II类抗原。

HLA命名原则:①以大写字母A、D、C....表示HLA遗传区域中的座位;②HLA抗原特异性用数字表示;③为防止与补体组分命名相混淆,HLA-C抗原特异性以Cw为字首命名;④HLA基因命名一般以4位数字表示,其中前2位数字表示对应最相近的HLA抗原特异性,后2位数字则用于表示亚型的等位基因,如A*0101;⑤如果出现第五位数字,则代表“沉默取代”,即该基因虽发生了个别碱基的替换,但新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属简并密码,

不影响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⑥第6、7位数字代表相应的启动子序列的多态性;⑦末尾加英文字母N表示无效基因或不表达基因;⑧在不能区分等位基因时,可允许最前面的2位或4位数字表示该HLA的特异性。

血型检测:ABO血型、HLA分型

RFLPs(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VNTRs(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DNA检验STRs(短串联重复序列)

SNPs(点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

mtDNA分析

亲子鉴定(parentage testing):是通过对人类遗传标记的检测,根据遗传规律分析,对有争议的父母与子女血缘关系的鉴定。亲子鉴定的可参考指标有很多,包括非遗传特征与遗传特征两大类。

父权指数:是亲子关系鉴定中判断遗传证据强度的指标,它是判断亲子关系所需要的两个条件概率的似然比,即具有AF遗传表型的男子是孩子生物学父的概率(X)与随机男子是孩子生物学父亲的概率(Y)的比值,PI=X/Y。

非父排除概率:是指不是小孩生父的男子(简称非父)能被遗传标记排除的概率。是衡量遗传标记系统在亲子鉴定中实用价值大小的指标。不同遗传标记有不同PE值。

怎么提取、包装和保存血痕?

一、提取:较小整件、较大刮拭;少量转移、注意干燥;泥土避震、凶器整取。禁止裸

体采取;②可剪切或易于拆卸的大件物品上则血痕部位+周边无血痕部位的一部分/拆卸有血痕部件;③坚硬、固定、沉重等不易携带搬运的大件物品上且表面光滑、血痕成痂则手术刀片刮取;④血痕稀薄则纱布+蒸馏水→折角,于血痕处反复擦拭→转移到纱线上,晾干;⑤表面松软的则血痕+血痕周围的相同附着物表面基质(作为基质对照);⑥各种纺织物品则小件的整件提取、不便整件提取的→剪下血痕&血痕附近空白织物+记录器所在部位;⑦较大的木质类载体则切削薄片状部分/锯掉端、角;⑧凶器:整体,较大的话→转移血痕。

二、包装:独立、纸袋(结实、牢固、洁净)包装、标注案件编号+提取地点&时间+提取方法+样品名称+数量+保存方法+采集人。

三、保存:阴凉干燥或冰箱。

检材提取的三大原则和八大注意:

三大原则:不损失、不污染、不破坏

八大注意:①翻动物件或是提取物证前,要先拍照、录像、绘图、记录和测量,以显示物证原始状态和位置;②必须戴手套持洁净器具提取,禁止用手直接触摸检材;③提取的检材宁多勿少,尽量保持其原状不受损伤;④根据检材的种类采用适当的方法提取;⑤不同部位的检材应分别提取、分别包装,并贴有唯一独特标记;⑥根据案件的情况,应尽量采集相关的对照样本;⑦提取的检材必须详细登记;⑧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法医物证学研究方法:法医物证是一门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涉及多种学科包括:①化学,②物理学,③电子计算机,④形态学,⑤免疫血清学,⑥生物化学,⑦分子生物学,⑧遗传学等方法。

传热学基本概念知识点

传热学基本概念知识点 1傅里叶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所传递的热量,正比例于当地垂直于截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 2集总参数法: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分析方法 3临界热通量:又称为临界热流密度,是大容器饱和沸腾中的热流密度的峰值 5效能:表示换热器的实际换热效果与最大可能的换热效果之比 6对流换热是怎样的过程,热量如何传递的?对流: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方式。对流仅能发生在流体中,而且必然伴随有导热现象。对流两大类:自然对流与强制对流。 影响换热系数因素:流体的物性,换热表面的形状与布置,流速 7何谓膜状凝结过程,不凝结气体是如何影响凝结换热过程的? 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如果凝结液体能很好的润湿壁面,它就在壁面上铺展成膜,这种凝结形式称为膜状凝结。 不凝结气体对凝结换热过程的影响:在靠近液膜表面的蒸气侧,随着蒸气的凝结,蒸气分压力减小而不凝结气体的分压力增大。蒸气在抵达液膜表面进行凝结前,必须以扩散方式穿过聚集在界面附近的不凝结气体层。因此,不凝结气体层的存在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 8试以导热系数为定值,原来处于室温的无限大平壁因其一表面温度突然升高为某一定值而发生非稳态导热过程为例,说明过程中平壁内

部温度变化的情况,着重指出几个典型阶段。 首先是平壁中紧挨高温表面部分的温度很快上升,而其余部分则仍保持原来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上升所波及的范围不断扩大,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平壁的其他部分的温度也缓慢上升。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非正规状况阶段和正规状况阶段 9灰体有什么主要特征?灰体的吸收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灰体的主要特征是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灰体的吸收率恒等于同温度下的发射率,影响因素有:物体种类、表面温度和表面状况。 10气体与一般固体比较其辐射特性有什么主要差别? 气体辐射的主要特点是:(1)气体辐射对波长有选择性(2)气体辐射和吸收是在整个容积中进行的 11说明平均传热温压得意义,在纯逆流或顺流时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差别? 平均传热温压就是在利用传热传热方程式来计算整个传热面上的热流量时,需要用到的整个传热面积上的平均温差。 纯顺流和纯逆流时都可按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式计算,只是取值有所不同。 12边界层,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理论:(1)流场可划分为主流区和边界层区。只有在边界层区考虑粘性对流动的影响,在主流区可视作理想流体流动。(2)边界层厚度远小于壁面尺寸(3)边界层内流动状态分为层流与湍流,湍流边界层内紧靠壁面处仍有层流底层。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梳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吸收(选择性)臭氧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 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③包含臭氧层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 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 吸收(选择性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云层) 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 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5、太阳辐射(光照)的影响因素: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四、热力环流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 2、大气运动形式: 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原因3、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4、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5、形成风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 6、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风向的决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 7、风向:1、风向-—风来的方向;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对流换热是怎样的过程,热量如何传递的?如下是小编整理的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1-1 “三个W” §1-2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1-3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对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传热过程及热阻的概念有所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对工程实际中简单的传热问题进行分析。作为绪论,本章对全书的主要内容作了初步概括但没有深化,具体更深入的讨论在随后的章节中体现。本章重点: 1.传热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物体内部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热量的传递速率增强或削弱热传递速率的方法 2.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1).导热: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传热学重点研究的是在宏观温差作用下所发生的热量传递。傅立叶导热公式: (2).对流换热:当流体流过物体表面时所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牛顿冷却公式: (3).辐射换热:任何一个处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具有发射热辐射和吸收热辐射的能力,辐射换热就是这两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电磁波只能直线传播,所以只有两个物体相互看得见的部分才能发生辐射换热。黑体热辐射公式:实际物体热辐射: 传热过程及传热系数:热量从固壁一侧的流体通过固壁传向另一侧流体的过程。最简单的传热过程由三个环节串联组成。 传热学研究的基础 傅立叶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牛顿冷却公式 + 质量动量守恒定律四次方定律本章难点 1.对三种传热形式关系的理解各种方式热量传递的机理不同,但却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传热现象中。 2.热阻概念的理解严格讲热阻只适用于一维热量传递过程,且在传递过程中热量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损耗。 思考题: 1.冬天经太阳晒过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经过拍打以后,效果更加明显。为什么? 2.试分析室内暖气片的散热过程。 3.冬天住在新建的居民楼比住旧楼房感觉更冷。试用传热学观点解释原因。 4.从教材表1-1给出的几种h数值,你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5.夏天,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液氮贮存容器放在一起,一个表面已结霜,另一个则没有。请问哪个容器的隔热性能更好,为什么? §2-1 导热的基本概念和定律§2-2 导热微分方程§2-3 一维稳态导热§2-4伸展体的一维稳态导热 要求:本章应着重掌握Fourier定律及其应用,影响导热系数的因素及导热问题的数学描写——导热微分方程及定解条件。在此基础上,能对几种典型几何

化学必修二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E 反应物总能量<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 +CO 22CO 是吸热反应)。 ① 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CaCO 3的分解等。 ②C +CO 22CO ③铵盐和碱的反应,Ba(OH)2·8H 2O +NH 4Cl =BaCl 2+2NH 3↑+10H 2O [思考]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 点拔:不对。如C +O 2=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NH 4Cl 与Ba(OH)2·8H 2O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反应并不需要加热。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1、 能源的分类: 一次能源: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 力、煤、石油、天然气等、 △ △ 常见的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 如电力、蒸汽等。 2、原电池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①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做电极(或其中一种是非金属); 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两级构成闭合回路。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Zn-2e-=Zn2+ 】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2H++2e-=H2↑】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总反应方程式: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Zn + 2 H+ = Zn2+ + H ↑】 2(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电子:负极→导线→正极。 (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③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国电集团招聘考试2-8-热能工程与动力类专业知识点--传热学知识点讲义整理解剖

传热学知识点 1.传热学: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科学。 2.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3.热传导(导热):物体的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位移、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纯粹的导热只能发生在不透明的固体之中。) 4.热流密度:通过单位面积的热流量(W /m 2)。 5.热对流:由于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热对流只发生在流体之中,并伴随有导热现象。 6.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密度差引起的相对运功c 7.强制对流:出于机械作用或其他压差作用引起的相对运动。 8.对流换热:流体流过固体壁面时,由于对流和导热的联合作用,使流体与固体壁面间产生热量传递的过程。 9.辐射:物体通过电磁波传播能量的方式。 10.热辐射:由于热的原因,物体的内能转变成电磁波的能量而进行的辐射过程。 11.辐射换热: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出于各自辐射与吸收的综合结果所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 12.传热过程;热流体通过固体壁而将热量传给另一侧冷流体的过程。 13.传热系数: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数值上等于冷热流体温差1时所产生的热流密度)/(2k m W ?。 14.单位面积上的传热热阻:k R k 1= 单位面积上的导热热阻:λ δλ=R 。 单位面积上的对流换热热阻:h R 1= λ 对比串联热阻大小就可以找到强化传热的主要环节。 15.导热系数λ 是表征材料导热性能优劣的系数,是一种物性参数,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的数值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材料,其值还与温度等参数有关。对于各向异性的材料,还与方向有关。 常温下部分物质导热系数:银:427;纯铜:398;纯铝:236;普通钢:30-50;水:0.599;空气:0.0259;保温材料:<0.14;水垢:1-3;烟垢:0.1-0.3。 16.表面换热系数h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2章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生物非生物 1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 2能生长不能生长 3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 4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 5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 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 (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细胞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 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 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 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 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 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 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目镜越短,倍数越高。

传热学知识点资料讲解

常用的相似准则数:①努谢尔特:Nu=aL/λ分子是实际壁面处的温度变化率,分母是原为l的流体层导热机理引起的温度变化率反应实际传热量与导热分子扩散热量传递的比较。Nu大小表明对流换热强度。②雷诺准则Re=WL/V Re大小反映了流体惯性力和粘性力相对大小。Re是判断流态的。③格拉小夫准则Gr=gβ△tL3/V2 Gr的大小表明浮升力和粘性力的的相对大小,Gr表明自然流动状态兑换热的影响。 ④普朗特准则: Pr=V/a Pr表明动量扩散率与热量扩散率的相对大小。 辐射换热时的角系数:①相对性②完整性③可加性 热交换器通常分为三类:间壁式、混合式和回热式,按传热表面的结构形式分为管式和板式间壁式热交换器按两种流体相互间的流动方向热交换器分为分为顺流,逆流,交叉流。 导温系数α也称为热扩散系数或热扩散率,它象征着物体在被加热或冷却是其内部各点温度趋于均匀一致的能力。Α大的物体被加热时,各处温度能较快的趋于一致。传热学考研总结 1傅里叶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所传递的热量,正比例于当地垂直于截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 2集总参数法: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分析方法 3临界热通量:又称为临界热流密度,是大容器饱和沸腾中的热流密度的峰值 4效能:表示换热器的实际换热效果与最大可能的换热效果之比 5对流换热是怎样的过程,热量如何传递的? 对流换热: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运动产生的热量传递与流体内部分子导热引起的热量传递联合作用的结果。对流仅能发生在流体中,而且必然伴随有导热现象。 对流两大类:自然对流(不依靠泵或风机等外力作用,由于流体内部密度差引起的流动)与强制对流(依靠泵或风机等外力作用引起的流体宏观流动)。 影响换热系数因素:流体的物性,换热表面的形状与布置,流速,流动起因(自然、强制),流动状态(层流、湍流),有无相变。 6何谓凝结换热和沸腾换热,影响凝结换热和沸腾换热的因素? 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将汽化潜热传递给壁面的过程称为凝结过程。 如果凝结液体能很好的润湿壁面,它就在壁面上铺展成膜,这种凝结形式称为膜状凝结。 如果凝结液体不能很好地润湿壁面,在壁面上形成一个个小液珠,这种凝结方式称为珠状凝结。 液体在固液界面上形成气泡引起热量由固体传递给液体的过程称为沸腾换热。 按沸腾液体是否做整体流动可分为大容器沸腾(池沸腾)和管内沸腾;按液体主体温度是否达到饱和温度可分为饱和沸腾和过冷沸腾。 不凝结气体对凝结换热过程的影响:在靠近液膜表面的蒸气侧,随着蒸气的凝结,蒸气分压力减小而不凝结气体的分压力增大;蒸气在抵达液膜表面进行凝结前,必须以扩散方式穿过聚集在界面附近的不凝结气体层,因此,不凝结气体层的存在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 影响凝结换热的因素:不凝结气体、蒸汽流速、管内冷凝、蒸汽过热度、液膜过冷度及温度分布非线性。 影响沸腾换热的因素:不凝结气体(使沸腾换热强化)、过冷度、重力加速度、液位高度、管内沸腾。 7强化凝结换热和沸腾换热的原则? 强化凝结换热的原则:减薄或消除液膜,及时排除冷凝液体。 强化沸腾换热的原则:增加汽化核心,提高壁面过热度。 8试以导热系数为定值,原来处于室温的无限大平壁因其一表面温度突然升高为某一定值而发生非稳态导热过程为例,说明过程中平壁内部温度变化的情况,着重指出几个典型阶段。 首先是平壁中紧挨高温表面部分的温度很快上升,而其余部分则仍保持原来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上升所波及的范围不断扩大,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平壁的其他部分的温度也缓慢上升。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非正规状况阶段和正规状况阶段 9灰体有什么主要特征?灰体的吸收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整理)传热学知识点.

传热学主要知识点 1.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热传导)、对流(热对流)和热辐射。

2.导热的特点。 a 必须有温差; b 物体直接接触; c 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传递热量; d 在引力场下单纯的导热一般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中。

3.对流(热对流)(Convection)的概念。 流体中(气体或液体)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由于发生相对的宏观运动而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 4对流换热的特点。 当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它与单纯的对流不同,具有如下特点: a 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 b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动;也必须有温差 c 壁面处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边界层 5.牛顿冷却公式的基本表达式及其中各物理量的定义。 [] W )(∞-=t t hA Φw [] 2m W )( f w t t h A Φq -==

6. 热辐射的特点。 a 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0 K,就会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 b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伴随能量形式的转变; d 具有强烈的方向性; e 辐射能与温度和波长均有关; f 发射辐射取决于温度的4次方。

7.导热系数, 表面传热系数和传热系数之间的区别。导热系数: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是一种物性参数,与材料种类和温度关。 表面传热系数: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每单位壁面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影响h因素:流速、流体物性、壁面形状大小等。传热系数:是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不是物性参数,与过程有关。 常温下部分物质导热系数:银:427;纯铜:398;纯铝:236;普通钢:30-50;水:0.599;空气:0.0259;保温材料:<0.14;水垢:1-3;烟垢:0.1-0.3。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整式的概念: 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分母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 一、单项式:都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 注意 ① 圆周率π是常数; ② 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1”通常省略不写。 例:x 2 ,-a 2 b 等; ③ 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例:23πa 6 的次数为 。 ④ 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⑤ 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例:h 2.1-系数是 。 ⑥ 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考点: 1.在代数式:n 2,33-m ,2 2-,3 2m -,22b π,0中,单项式的个数有( ) A. 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单项式- 3 22 4c ab 的系数与次数分别是( ) A. -2, 6 B.2, 7 C.3 2-, 6 D.3 2-, 7 3.25ab π-的系数是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式子是否是单项式,是的√,不是的打X x ab 2 ; a ; 2 5ab - ; y x + ; 85.0- ; 21+x ; 2x ; 0 ; 7x ; 2(1)a - ;6 2a - ; 1xy ; x π ; x π 5.写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 a -的系数是______,次数是______; 25ab 的系数是______,次数是______; a 2bc 3 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 23 7 x y π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 3 y x -2的系数是______,次数是______; 23xy z -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 53x 2 y 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_; 6.如果1 2b x -是一个关于x 的3次单项式,则 b=_______;若6 a -1 -m b 是一个4次 单项式,则m=_____;已知28m x y -是一个6次单项式,求210m -+的值 。 7.写出一个三次单项式__________,它的系数是_______;写一个系数为3,含有两个字母a ,b 的四次单项式_______。 知识点回顾 1.单项式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的次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最新传热学知识点

传热学主要知识点 1.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热传导)、对流(热对流)和热辐射。 2.导热的特点。 a 必须有温差; b 物体直接接触; c 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传递热量; d 在引力场下单纯的导热一般只发生在密实的固体中。 3.对流(热对流)(Convection)的概念。 流体中(气体或液体)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由于发生相对的宏观运动而把热量由一处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 4对流换热的特点。 当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过程,它与单纯的对流不同,具有如下特点: a 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 b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动;也必须有温差 c 壁面处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边界层 5.牛顿冷却公式的基本表达式及其中各物理量的定义。 h 是对流换热系数单位 w/(m 2 k) q ''是热流密度(导热速率),单位(W/m 2) φ是导热量W 6. 热辐射的特点。 a 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0 K ,就会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 b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伴随能量形式的转变; d 具有强烈的方向性; e 辐射能与温度和波长均有关; f 发射辐射取决于温度的4次方。 7.导热系数, 表面传热系数和传热系数之间的区别。导热系数: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大小,是一种物性参数,与材料种类和温度关。 表面传热系数: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每单位壁面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影响h 因素:流速、流体物性、壁面形状大小等传热系数:是表征传热过程强烈程度的标尺,不是物性参数,与过程有关。 (w) )(∞-=''t t h q w 2 /) (m w t t Ah A q w ∞-=''=φ

传热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1傅里叶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所传递的热量,正比例于当地垂直于截面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2集总参数法:忽略物体内部导热热阻的简化分析方法 3临界热通量:又称为临界热流密度,是大容器饱和沸腾中的热流密度的峰值 5效能:表示换热器的实际换热效果与最大可能的换热效果之比 6对流换热是怎样的过程,热量如何传递的?对流:指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方式。对流仅能发生在流体中,而且必然伴随有导热现象。对流两大类:自然对流与强制对流。 影响换热系数因素:流体的物性,换热表面的形状与布置,流速 7何谓膜状凝结过程,不凝结气体是如何影响凝结换热过程的? 蒸汽与低于饱和温度的壁面接触时,如果凝结液体能很好的润湿壁面,它就在壁面上铺展成膜,这种凝结形式称为膜状凝结。 不凝结气体对凝结换热过程的影响:在靠近液膜表面的蒸气侧,随着蒸气的凝结,蒸气分压力减小而不凝结气体的分压力增大。蒸气在抵达液膜表面进行凝结前,必须以扩散方式穿过聚集在界面附近的不凝结气体层。因此,不凝结气体层的存在增加了传递过程的阻力。 8试以导热系数为定值,原来处于室温的无限大平壁因其一表面温度突然升高为某一定值而发生非稳态导热过程为例,说明过程中平壁内部温度变化的情况,着重指出几个典型阶段。 首先是平壁中紧挨高温表面部分的温度很快上升,而其余部分则仍保持原来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上升所波及的范围不断扩大,经历了一段时间后,平壁的其他部分的温度也缓慢上升。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非正规状况阶段和正规状况阶段 9灰体有什么主要特征?灰体的吸收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灰体的主要特征是光谱吸收比与波长无关。灰体的吸收率恒等于同温度下的发射率,影响因素有:物体种类、表面温度和表面状况。 10气体与一般固体比较其辐射特性有什么主要差别? 气体辐射的主要特点是:(1)气体辐射对波长有选择性(2)气体辐射和吸收是在整个容积中进行的 11说明平均传热温压得意义,在纯逆流或顺流时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差别? 平均传热温压就是在利用传热传热方程式来计算整个传热面上的热流量时,需要用到的整个传热面积上的平均温差。 纯顺流和纯逆流时都可按对数平均温差计算式计算,只是取值有所不同。 12边界层,边界层理论 边界层理论:(1)流场可划分为主流区和边界层区。只有在边界层区考虑粘性对流动的影响,在主流区可视作理想流体流动。(2)边界层厚度远小于壁面尺寸(3)边界层内流动状态分为层流与紊流,紊流边界层内紧靠壁面处仍有层流底层。 13液体发生大容器饱和沸腾时,随着壁面过热度的增高,会出现哪几个换热规律不同的区域?这几个区域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栓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的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在压在纸带上,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关闭电源,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两次。 2.数据处理 (1)纸带的选取:选择两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确定零点,选取5-6个计数点,标上0、1、2、3、4、5; 应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相隔0.1s取一个计数点),选取的计数点最好5-6个。 (2)采集数据的方法:先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零点的距离,然后再计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距离。 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尽可能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量出到计数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毫米)的下一位。 (3)数据处理 ①表格法 ②图像法:做v-t图象,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像尽量分布在坐标平面中央。应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对称地分布在直线两侧,偏差比较大的点忽略不计。 ?运用图像法求加速度(求图像的斜率)。 ★常考知识点: 1、求瞬时速度(注意单位的换算,时间间隔的读取,是否要求保留几位有效数字)说明:“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标出”和“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都表明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有效数字”指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数起。 2、求加速度:逐差法(具体公式运用见下文) 3、要求用公式表示时,注意使用题意中提供的字母,而不能自己编撰。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任意相等时间内的△v相等,速度均匀变化。 (3)分类: ①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0+at 公式的适用条件: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题步骤: (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确定正方向(一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2)画草图,根据正方向确定各已知矢量的大小和方向; (3)运用速度公式建立方程,代入数据(注意单位换算),根据计算结果说明所求量的大小和方向。 (4)如果要求t或v0,应该先由v= v0 + at变形得到t或v0的表达式,再将已知物理量代入进行计算。 ★典型例题:如果汽车以108km/h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仍是6m/s2,则(1)3s后速度为多大?(2)6s后速度为多大? 解:取汽车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题意知a= -6m/s2,v0=108km/h=30m/s, (1)3s后速度v= v0 + at =30m/s+(-6m/s2)×3s=12m/s (2)设汽车刹车至停止时用时为t, 由v= v0 + at 得s s s m s m a v v t6 5 / 6 / 30 2 0< = - - = - = 所以汽车刹车6s秒后速度为零。 ?对于刹车问题,一要注意方向,二要注意刹车时间。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传热学知识点总结

Φ-=B A c t t R 1211k R h h δλ=++传热学与工程热力学的关系: a 工程热力学研究平衡态下热能的性质、热能与机械能及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换的规律, 传热学研究过程和非平衡态热量传递规律。 b 热力不考虑热量传递过程的时间,而传热学时间是重要参数。 c 传热学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为基础。 传热学研究内容 传热学是研究温差引起的热量传递规律的学科,研究热量传递的机理、规律、计算和测试方法。 热传导 a 必须有温差 b 直接接触 c 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传递热量,不发生宏观的相对位移 d 没有能量形式的转化 热对流 a 必须有流体的宏观运动,必须有温差; b 对流换热既有对流,也有导热; c 流体与壁面必须直接接触; d 没有热量形式之间的转化。 热辐射: a 不需要物体直接接触,且在真空中辐射能的传递最有效。 b 在辐射换热过程中,不仅有能量的转换,而且伴随有能量形式的转化。 c .只要温度大于零就有.........能量..辐射。... d .物体的...辐射能力与其温度性质..........有关。... 传热热阻与欧姆定律 在一个串联的热量传递的过程中,如果通过各个环节的热流量相同,则各串联环节的的总热阻等于各串联环节热阻之和(I 总=I1+I2,则R 总=R1+R2) 第二章 温度场:描述了各个时刻....物体内所有各点....的温度分布。 稳态温度场::稳态工作条件下的温度场,此时物体中个点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 非稳态温度场:工作条件变动的温度场,温度分布随时间而变。 等温面:温度场中同一瞬间相同各点连成的面 等温线:在任何一个二维的截面上等温面表现为 肋效率:肋片的实际散热量ф与假设整个肋表面...处于肋基温度....时的理想散热量ф0 之比 接触热阻 Rc :壁与壁之间真正完全接触,增加了附加的传递阻力 三类边界条件 第一类:规定了边界上的温度值 第二类:规定了边界上的热流密度值 第三类:规定了边界上物体与周围流体间的表面..传热系数....h 及周围..流体的温度..... 。 导热微分方程所依据的基本定理 傅里叶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傅里叶定律及导热微分方程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热流密度不是很高,过程作用时间足够长,过程发生的空间尺度范围足够大 不适用的:a 当导热物体温度接近0k 时b 当过程作用时间极短时c 当过成发生的空间尺度极小,与微观粒子的平均自由程相接近时

物理选修3-1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要点

第一节电流和电源 一、电流 1、电流的形成: 2、产生电流的两个条件条件: 3、电流的方向: 二、直流和恒定电流 1、直流: 2、恒定电流: 三.电流(强度) 1、电流的定义及公式: 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 注意: 1.在金属导体形成电流的本质: 2.在电解液形成的电流应该注意的问题 的物理意义: 四、金属导体中电流的微观表达式的推导 已知n为导体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的个数,S为导线的横截面积,v为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速率,求通过导体的电流。 五、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实用条件的分析 六、福安特性曲线(画出图像分析) 第二节电阻定律 一、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 1.探究方法: 2.探究结果: 二、电阻定律公式:物理意义: 实用条件: 三、电阻率与电阻的区别:

典型例题:P49第二题 第三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串联电路 1.串联电路的基本特点: 2.串联电路的性质: 等效电阻:电压分配:功率分配: 二、并联电路 1.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 2.并联电路的性质: 等效电阻:电流分配:功率分配: 三、对串并联电路的理解 1.多(少)并联一个电阻,总电阻: 2.电路中任意一个电阻变大(小),总电阻: 3.并联电路总电阻最接近最小那个电阻的情况: 四、电表的改装 1、G表或表头G a.作用: b. 三个主要参数 ①内阻:②量程:③满偏电压: 2、改装后电流表的三个参数 ①内阻:②量程:③满偏电压: 电阻的作用: 3、改装后电压表的三个参数 ①内阻:②量程:③满偏电压:

电阻的作用: 五、限流分压 名称/电路图 ()() 1.电流调节范围: 2.电压调节范围: 3.选择条件: 六、电流表内外接: 1.画出电路图: 内接 1.存在误差的原因: 2.测量结果分析: 3.适用条件: 外接 1.存在误差的原因: 2.测量结果分析: 3.适用条件: 2.选择电流表内外接的常用方法: 1. 2. 例:“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选择限流还是分压,电流表内接还是外接,说明原因。 第四节电源电动势和内阻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一、电源 1、电源作用:1. 2. 2、电源的电动势E定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1.地势特征:西部高,东部低,呈阶梯状。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第一级阶梯雄踞西南,主要是青藏高原。 2.阶梯分界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极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地33%、高原26%、盆地19%、丘陵10%、平原12%) 4.主要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高原、盆地、平原顺序为从大到小) 丘陵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5.山脉走向: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较多,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大别山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小兴安岭(以上为主要的) 7.要想充分合理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应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做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坚决杜绝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禁止乱开矿,滥采矿,以及过量捕杀野生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 8.受纬度位置 ....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7月份(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其他地方普遍高温,均在20摄氏度以上。1月份零摄氏度等温线——秦岭——淮河 9.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10.根据活动积温,我国划分五个温度带,从北到南依次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青藏高原位于高原气候区 ...... .....,是高原山地气候 11.受海陆位置 ....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多在1600mm以上,而西北内陆有大片地区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 12.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最少的地方——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13.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降水量>800mm)、半湿润地区(400mm<降水量 <800mm)、半干旱地区(200mm<降水量<400mm)、干旱地区(降水量<200mm),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主要在西北地区。 14.受纬度位置 ....共同影响,我国形成了显着的季风气候 ....和海陆位置

传热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1 “三个W” §1-2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1-3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应对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传热过程及热阻的概念有所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对工程实际中简单的传热问题进行分析(有哪些热量传递方式和环节)。作为绪论,本章对全书的主要内容作了初步概括但没有深化,具体更深入的讨论在随后的章节中体现。 本章重点: 1.传热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物体内部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 热量的传递速率 增强或削弱热传递速率的方法 2.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1).导热: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传热学重点研究的是在宏观温差作用下所发生的热量传递。 傅立叶导热公式: (2).对流换热:当流体流过物体表面时所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 牛顿冷却公式: (3).辐射换热:任何一个处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具有发射热辐射和吸收热辐射的能力,辐射换热就是这两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电磁波只能直线传播,所以只有两个物体相互看得见的部分才能发生辐射换热。 黑体热辐射公式: 实际物体热辐射: 3.传热过程及传热系数:热量从固壁一侧的流体通过固壁传向另一侧流体的过程。 最简单的传热过程由三个环节串联组成。 4.传热学研究的基础 傅立叶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牛顿冷却公式+ 质量动量守恒定律 四次方定律 本章难点 1.对三种传热形式关系的理解 各种方式热量传递的机理不同,但却可以(串联或并联)同时存在于一个传热现象中。2.热阻概念的理解 严格讲热阻只适用于一维热量传递过程,且在传递过程中热量不能有任何形式的损耗。 思考题: 1.冬天经太阳晒过的棉被盖起来很暖和,经过拍打以后,效果更加明显。为什么?

七下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复习资料 2.1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 2、皮肤的感觉功能:冷觉, 热觉(——手背最敏感), 痛觉——(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有保护作用), 触觉(——指尖最敏感) 3、大脑---------(形成感觉的部位) 2.2 1、声音:物体(固、液、气)的振动。正在发声的物体为声源。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方式向外传播。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传播速度 固体>液体>气体),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3、在15℃的空气中,每秒传播340米每秒。 4、回声: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2.3 外耳道 耳廓 收集声波 声波的通道 外耳 鼓膜 产生振动 鼓室 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听小骨 传递振动 咽鼓管 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中耳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耳 内耳 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维持身体平衡,晕车晕船 具听觉感受器,能产生神经冲动 外界声波 外耳道 鼓膜 振动 听小骨 耳蜗内听 觉感受器 兴奋 听神经 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耳廓 放大、传递 传递 二、听觉的形成

2.4 1、光源:自身会发光的物体 2、在真空中,光速为30000km/s 或者300000000m/s 3光在同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证据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影子 。 4、白光色散形成七种颜色,白色光反射所用色光,黑色光吸收所有色光。紫外线和红外线是看不见的光。白光是复色光。 5红,黄,蓝称为光的三原色。 6、小孔成像:倒立(上下左右都颠倒)的实像,可以成放大、等大、缩小的像。 2.5 一、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上时,光会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这就是光的反射。(水中的月亮) 二、入射点:(O )入射光线与镜面上的接触点 入射光线:(AO ) 反射光线:(OB ) 法线:(ON )通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直线 (一)音调——声音的高低 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1、频率:物体在1秒钟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频率的单位:赫兹 2、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20000Hz 5、超声波:大于20000Hz 次声波:小于20Hz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 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3)与不同的人有关 (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声源越远,响度越小 声音大小单位: 分贝 d B 2.噪声:令人感到烦躁不安的声音,叫噪声。 (三)控制噪声的措施: (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1.乐音:令人感觉轻松愉快的声音. (四)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音色。 声音三元素:音调,音色,响度

知识点整理(第二章)

第二章利用Word 2010高效创建电子文档 2.1 以任务为导向的应用界面 2.1.1 功能区与选项卡— 2.1.7 自定义Office功能区 本小节主要介绍了Office 2010的界面相关知识,包括:功能区与选项卡;上下文选项卡;实时预览;增强的屏幕提示;快速访问工具栏;后台视图;自定义Office功能区。 2.2 创建并编辑文档 2.2.1 使用模板快捷创建文档 用户可以创建空白的新文档,也可以利用模板(包括在线模板)创建文档。 2.2.2 输入文本 用户可以输入中英文等各类文字。 2.2.3 选择并编辑文本 (1)选择文本。 (2)选择一行:鼠标指针在改行左侧,指针变成箭头,单击左键即可。 (3)选择一个段落:在(2)的基础上,单击变成双击;或者鼠标指针在文中,三击鼠标左键。 (4)选择不相邻的多段文本:利用Ctrl键。 (5)选择垂直文本:按住Alt键,鼠标指针移动到要选择文本的开始字符,按下鼠标左键,拖动鼠标,直到要选择文本的结尾处,松开鼠标和Alt键。 (6)选择整篇文档:指针移到文档左侧,三击鼠标左键。 (7)使用键盘选择文本:详见教材P79表2.1 2.2.4 复制和粘贴文本 (1)通过键盘复制文本:Ctrl+C以及Ctrl+V。 (2)通过命令操作复制文本:利用剪贴板(最多存储24个对象)。 (3)格式复制:格式刷。 (4)选择性粘贴。 2.2.5 删除与移动文本 (1)删除前面字符和后面字符,分别用Backspace和Delete。 (2)移动字符通过光标即可。 2.2.6 查找和替换文本 简单。

2.2.7 检查文档中文字的拼写和语法 如果出现拼写错误,则用红色波浪线进行标记;如果出现语法错误,则用绿色波浪线进行标记。 开启步骤:[文件]—[选项]—[校对]—勾选[键入时检查拼写]和[键入时标记语法错误]复选框。 使用方法:[审阅]-[拼写与语法]。 2.2.8 保存文档— 2.2.9 打印文档 简单。 2.3 美化文档外观 2.3.1 设置文本格式 (1)设置字体和字号。 (2)设置字形:加粗,下划线,倾斜等格式。 (3)设置字体颜色:用户可以在“字体”对话框中,单击“文字效果”按钮,设置文本的填充方式、文本边框类型、轮廓样式以及其他特殊的文字效果。 (4)设置字符间距:[开始]—[字体]—[高级]。 2.3.2 设置段落格式 (1)段落对齐方式:左对齐;居中;右对齐;两端对齐;分散对齐。 (2)段落缩进:首行缩进;悬挂缩进;左缩进和右缩进。 (3)行距和段落间距。 用户设置了格式之后,系统会自动为后续段落设置相同的格式。 2.3.3 调整页面设置 (1)设置页边距:[页面布局]—[页面设置]—[页边距],可以选择设置效果适用于整篇文档,也可以仅适用于插入点之后的页面。 (2)设置纸张方向:[页面布局]—[页面设置]—[纸张方向]。 (3)设置纸张大小:[页面布局]—[页面设置]—[纸张大小]。 (4)设置页面颜色和背景:[页面布局]—[页面背景]—[水印,页面颜色,页面边框]。 2.3.4 在文档中使用文本框 [插入]—[文本]—[文本框],里面有许多内置模板。 2.3.5 在文档中使用表格 (1)使用即时预览创建表格:[插入]—[表格]。 (2)使用“插入表格”命令创建表格。 (3)手动绘制表格:[插入]—[表格]—[手动绘制表格]。 (4)使用快速表格:[插入]—[表格]—[快速表格],里面包含大量模板。 (5)讲文本转换成表格:在word中输入文本,在希望分隔的位置按Tab键;在希望开始新行的位置按Enter键;选择要转换为表格的文本;[插入]—[表格]—[文本转换成表格]。 (6)管理表格中的单元格、行和列:增加,插入,删除行或列。 (7)合并或拆分表格中的单元格:选中表格—[表格工具]—[布局]。 (8)设置标题行跨页重复:鼠标指针停留在表格的标题行中,[表格工具]—[布局]—[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