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第一次文代会: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简称,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2、根本任务论:文革期间,江青一伙对评论相当重视,并先后在北京、上海、成立了“初澜”、“江天”、“样板戏剧组”等专门班子。他们在对社会主义文学批判,对“样板戏”“创作经验”的总结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帮派“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是“根本任务论”和“三突出”。用革命样板戏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

3、“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其具体实践是在文艺创作中把正面人物放在画面或舞台的中央,打正光,而反面人物要在角落打底光或背光,等等。

4、“双百”方针: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毛泽东1956年提出的,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5、伤痕文学:“伤痕文学”指的是揭露和控诉十年浩劫和极左路线给党、国家和人民所造成的严重创伤的作品。 1978年8月11日,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在上海《文汇报》发表,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争论。《伤痕》敏锐地写出了对文革历史的沉痛反思,写出了一种永远的心灵伤痕,在当时引发了强烈的反响,“伤痕文学”也因此而得名。

6、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7、寻根文学:80年代中期,以贾平凹的《商州初录》、张承志的《北方的河》、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李杭育的《沙灶遗风》等作品的发表为标志,出现了一个追寻民族文化传统、探索文化心理的“寻根文学”的热潮,“寻根文学”就此诞生。

8、“三崛起”:指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出现的三篇为朦胧诗辩护的文章,具体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9、后崛起诗群:1986年10月,《深圳青年报》和安徽《诗歌报》联合推出“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是“后崛起”诗群崛起的重要标志,他们去崇高化,注重表现世俗化的生命体验。

问答题

1、分析梁三的人物形象,为什么邵荃麟说梁三比梁生宝写得好?

人物分析:梁三老汉是《创业史》中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在旧社会,这个老贫农经历了三起三落的创立家业的辛酸史,因而衷心拥护土改。作为一个小生产者,他最大的梦想是利用新社会分给他的土地,用狠命的劳动真正地创立起个人的家业来。所以,当社会生产方式要发生重大变革时,他一时是难以相信也难以

接受的。这是他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制观念因袭重担的农民的保守性所决定的,另一面,他又是个勤劳、善良、朴实的劳动者,他尽管怀疑、反对儿子办互助组,但心里却无时无刻不关心着互助合作运动的命运。他先是反对互助组,接着对自己迷恋的旧道路产生了怀疑,最后终于承认了自己儿子的道路是对的,站到了合作化运动的一边。总之,这一形象具有劳动者的勤劳、善良、求是与小生产者自私、狭隘、守旧的双重性格,是一个动摇集体致富与个人发家两条道路的中间人物。

因为梁三老汉这一形象概括了中国几千年来个体农民的精神负担,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和特有的艺术价值,而梁三宝这一形象过于政治化和理想化。

2、林道静成长中经历了哪几次决裂?

第一阶段:从离家出走到与余永泽的结合。这一阶段的林道静,一方面有着小资情调,幼稚、耽于幻想,另一方面又秉持劳动者的倔强、善良。这种矛盾的性格决定了她在成长的过程中将付出超过常人的痛苦与磨练。

第二阶段:从参加东北学生的除夕聚会到第一次被捕。在这一阶段她渐渐从个人的郁郁寡欢中走出来,但单纯、狂热导致了第一次被捕。这次被捕促使她逐渐成熟。完成了思想上的一次飞跃。

第三阶段:从第二次被捕到“一二九”运动。在这一阶段中,她已经由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共产党人。

3、分析谢慧敏的人物形象

作者在小说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受四人帮所推行的文化专制和愚民政策摧残的畸形儿的形象。谢慧敏这一人物具备强烈的无产阶级感情和劳动者的气度,但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思想僵化,简介狭隘,缺乏评判是非的能力。她看到同学看世界名著就向老师打报告说看禁书,而她自己也坚决认为看这种“坏书”是不对的。她的性格也在左倾教条主义的重压下扭曲变形,灵魂的活力被窒息;而她反过来又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再去压抑扼杀另一个活生生的灵魂。

4、陈奂生与阿Q有什么联系?

陈奂生是一位改革开放后的农民形象,他在物质生活改善之后,对精神生活也有所追求。他是新旧转型时期的典型人物形象,在他身上既有农民勤朴节俭的本质,又有自私狭隘、为个人生活患得患失和封建等级的观念。(根据交钱后再进招待所房间和炫耀坐书记车的心理描写) 与阿Q相比:阿Q更多地表现了落后,愚昧而麻木的一面;陈奂生则更多地感受到新生活的气息,有着忠实而进步的一面。但是他们同时也是中国农民的代表,勤劳、善良却又奴性十足。

5、“十七年”诗歌的民族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受民歌的影响,出现了一种独特的风格类型:民歌体诗歌,体现了民族化的追求方向;十七年诗歌的政治抒情诗成就突出,以饱满的政治激情抒发政治情怀。

6、怎样理解革命历史小说?

(1)首先是体现在作品中的主题的革命性,那便是对革命英雄精神的弘扬。(2)此外,革命的内涵还体现在作家的叙事立场上。

(3)革命史小说对历史的选择是有限定的,这是由当时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以及作为革命的亲历者所决定的。

(4)革命史小说的多数叙事者,在艺术传达上受传统文学的影响很大,多采用传统小说的表现形式。

(5)当然对革命的叙述与记忆明显存在着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

7、谈谈你对《林海雪原》民族化得失的认识

得:《林海雪原》真实地书写了在东北林海雪原里人名解放军进行的一次次艰苦的剿匪战斗。在文学手法上得益于中国古典文学和地域民间文化,有章回小说的内蕴,采用每章讲述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故事结构;充分吸纳了中国传统文学的精华,在小说叙事上采用传奇的笔法;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给读者带来了新鲜感,给小说增添了独特的审美韵味。

失:1、传统叙事方法决定了叙述者与作者以及作者所从属的阶级、政治集团在思想、立场、观念和情感倾向上的高度一致,容易导致对复杂战争

诸因素和战争过程的叙述失去客观性。

2、几乎所有五六十年代战争小说都回避和掩盖了对我军内部矛盾的反

映,普遍存在把复杂生活简单化的通病。

8、汪曾祺小说是如何“寻根”的?

(1)追求小说中所展现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习。重点不是写人的性格,而是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写人物的生命形态及生活状态。

(2)汪曾祺的小说具有和谐含蕴之美,体现了儒家中庸的思想,强调适可而止。(3)小说故事的叙述对应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结构,语言淡泊朴素,富于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

赏析

《回答》

北岛的《回答》标志着朦胧诗时代的开始。诗中展现了悲愤之极的冷峻,以坚定的口吻表达了对暴力世界的怀疑。诗篇揭露了黑白混淆、是非颠倒的现实,对矛盾重重、险恶丛生的社会发出了愤怒的质疑,并庄严地向世界宣告了“我不相信”的回答。诗中既有直接的抒情和充满哲理的警句,又有大量语意曲折的象征、隐喻、比喻等,使诗作既明快、晓畅,又含蕴丰厚,具有强烈的震撼力。艺术手段上,象征、隐喻的运用迫于环境险恶的不得已,基本上呈现出比照性的描写。在他的笔下,政治的黑暗犹如漆黑的无所不在的夜,生活的束缚好比四处张开的网,希望的境界成了被堤岸阻隔的黎明,而觉醒者恰如被河水包围的孤独的岛屿。通过象征、暗示,诗人的主观境界过渡到了诗的世界。象征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北岛的诗里被普遍运用,表明了诗人丰富的再造性想象力。

《致橡树》

这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全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蕴

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诗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附(“凌霄花”)和单方面奉献(“险峰”)这两种以一方的压抑、萎缩和牺牲为爱的前提的爱情观,作了深刻的否定。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使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决心跃然纸上。第二部分正面抒写理想的爱情观。强调这种爱必须有独立的、与对方同等的地位和人格。这种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观显示了诗人对新型爱情观和人生价值的向往与追求。

《神女峰》

诗歌由巫山神女峰触发的灵魂惊悸写起。诗歌一开始展现的意象,表现出在传统道德的强大磁场中,人们思维习惯和感情趋项的顽固惯性。下文的“金光菊”和“女贞子”,它们生机蓬勃,自由活泼,体现着生命属于自己,应由自己支配的哲理,启发人们抛弃那为“规范”而生活的旧的伦理枷锁。最后两句,指出“神女”们为了一种道德虚荣,在寂寞痛苦中挣扎,甘做一个毫无意义的展览品,实在不值得,不如步入世俗生活,向心爱的人倾诉心声,宣泄委屈,这才是幸福。诗人吟咏至此,已把贞节观这副压抑妇女几千年的沉重的十字架彻底掀翻、打碎,收到铲除梦魇、大快人心的效果。

《神女峰》的艺术特色首先表现在观察角度的新奇和剪裁生活的精当。其次是善于把具有鲜明反差的意象组合在一起,使形象更加鲜明,更能突出问题的悲哀与沉重。另外,诗人的映衬手法与象征手法也是很出色,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智慧之歌》

《智慧之歌》一直被看作是穆旦晚年诗歌中的提纲挈领之作,体现出一种人到暮年的冷静朴素和痛苦?整首诗歌尽管是穆旦暮年之作,洞穿了人生中所有的复杂因素,拥有着舍却妄念后达到的明净智慧,但并没有那种看破俗尘?心如死水的消极之意?诗歌感情起伏平缓,又充满矛盾冲突,蕴含着强大的张力?现实与理想,智慧和受难,感情和理智,言语和沉默······穆旦一直受到来自两端的冲力,找不到一个平衡点,明白“沉默是痛苦的至高的见证”,但最终不愿痛苦随身而没?因此,《智慧之歌》是一首回顾往事的诗歌,苍老残酷,又是一篇坚守信仰的抗争誓言,刚强有力?

《悬崖边的树》

诗的开篇就营造出一种近乎凄凉的氛围,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棵树显得那样地孤独而又无助,它似乎被喧嚣的世界所遗弃,只能默默“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显得寂寞而又倔强”的树,它坚强的性格使它似乎没有就此消沉,尽管流逝的岁月在它身上打下深刻的烙印,“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诗的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在人们为这棵树的命运担忧时,作者笔锋一转,写出树的决心和意志——展翅飞翔,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作者将生命浓缩成一棵树,用这独特的比喻告诉人们:生命像一棵树,注定要孤独地承受许多风雨,美好的结局往往在惊心动魄的经历之后,关键就在于我们有足够的毅力和胆量去奋战,去拼搏!纵观全诗,作者似乎并没有大悲大喜,写景抒情都是平平淡淡,娓娓道来,但是读起来十分清新自然,似乎悟出了一些生命的真谛。

填空

1 、50年代的长篇小说“三红一创”中,《红日》的作者是(吴强);《红旗谱》的作者是(梁斌);《红岩》的作者是(罗广斌、杨益言);《创业史》的作者是(柳青)。

2 、八大样板戏中的京剧有(《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红灯记》)。

3 、《随想录》的作者是(巴金);《我与地坛》的作者是(史铁生);《回答》的作者是(北岛);《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巴金《随想录》被称为“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

4、中国第一代作协主席是(茅盾)。

5、当代文学史从1949年开始,也是(第一次文代会)的开始。

6、《红日》的主人公,正面形象是沈振新,反面人物是张灵甫、李仙舟;《红旗谱》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朱老三、严志和,反面人物是冯兰池;《红岩》的主人公,正面人物是江姐、许云峰,反面人物是徐鹏飞。

7、《保卫延安》的作者是杜鹏程。

8、《百合花》作者茹志娟,是女作家王安忆的母亲。

9、《红豆》的主人公是江玫,作者是宗璞,她是冯友兰的女儿。

10、“七月派”的诗歌领袖是胡风;“九叶派”的诗歌领袖是穆旦,“九叶派”又称“中国新诗派”。

11、政治抒情诗作家郭小川是战士诗人。有成名作品《致青年公民》、《望星空》、《一个和八个》(叙事诗),其中《一个和八个》还被拍成电影。其诗歌善于采用“楼梯体”。

12、贺敬之是政治抒情诗作家,同样善用“楼梯体”,主要作品有《回延安》,同郭小川一样也是战士诗人。他以现代版歌剧《白毛女》出名,是中国新歌剧的开拓者。

13、闻捷是生活式的政治抒情诗人,主要作品《天山牧歌》。

14、流沙河的一部干预生活的作品是《草木篇》。

15、老舍的代表作品《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

16、《关汉卿》的作者是田汉,其写作方法是“六经注我”。主人公关汉卿与朱帘秀是一对恋人,权臣阿合马是作品的反面人物。

17、散文三大家是杨朔(《荔枝密》)、秦牧(《花城》)、刘白羽(《日出》)、邓拓(《燕山夜话》)、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18、“手抄本小说”《第二次握手》的作者是张扬,这部小说属于地下文学。

19、北岛原名,赵振开。

20、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是一部抗美援朝作品。

21、《李自成》的作者是姚雪垠。

22、50、60年代,“传记式结构”的作品是欧阳山的《三家巷》。

23王小波“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

24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秋雨散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