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巴西的经济特点

巴西的经济特点

巴西的经济特点
巴西的经济特点

巴西的经济特点

中国的发展速度和模式已成为巴西人和经济学家的热门话题。巴西实用经济研究所的努内斯先生告诉记者,每次去中国,他都感受到了中国的巨大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中国的发展一点也不过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模式确实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穷国家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中国开始走入巴西民众的视野,无论是政府官员、记者,还是普通百姓,都对中国的发展表示钦佩,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的巴西人提起中餐眉飞色舞;有的竟与记者大谈孔孟之道;有的喜欢上了有关中国历史的书籍,琢磨起许多深奥的问题。

近年来,巴西媒体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进行了大量的报道,普遍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模式取得了很大成功,既帮助了巴西,也为巴西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巴两国贸易额从2000年的28.45亿美元猛增到2004年的123.59亿美元。

中国已成为巴西第三大贸易伙伴,特别是中国对巴西的铁矿石和大豆

等产品的需求,拉动了巴西经济增长,为巴西连年取得贸易顺差做出

了贡献。

巴西工商贸易发展部长弗兰认为,巴西的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中国和印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长远的发展计划。中国虽然实行了市场经济,但国家宏观、微观调控措施仍十分有力,对未来的发展思路清晰,提出并制定了到2010年将GDP翻一番的发展目标。中国“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

越来越多的巴西专家认为,巴西在发展经济和提升自身影响力的过程中,应当参考“中国模式”,走出自己的路。

人口只有中国的1/9 可耕地是中国的3倍

无论从国土面积、人口,还是经济实力来看,巴西都是南美,乃至拉美的大国。巴西国土面积约850多万平方公里,占南美洲的48%。在保持世界最大的咖啡、可可、甘蔗生产国地位的同时,巴西大豆、柑橙、牛肉、肉鸡的产量和出口量也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此外,巴西钢铁、

石油与石油化工、造船、汽车、飞机制造及航天研究也迈入世界先进行列。

巴西被世界看好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其地大物博、发展潜力巨大的特点。巴西经济学家认为,虽然巴西目前的经济规模不及中、印、俄三国,但巴西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潜能,因此巴西一直被世界视为“未来的强国”。

与其他三国相比,巴西的最突出之处在于,它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国可耕地有3亿多公顷,是中国的3倍,而人口只有中国的1/9,巴西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相当于中国现有可耕地的总和,估计约有1亿多公顷。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其面积有500多万平方公里。巴西矿产极为丰富,铁矿石蕴藏量约480亿吨。此外,巴西已探明的锰矿有2亿吨、铝矾土20亿吨、镍0.53亿吨,此外还有大量的稀有金属矿如铀、钾、磷、钨、锡、铅、铌等。巴西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前景很好,如巴西有肉牛约1.5亿头,而且大多是自然放养的,巴西牛肉出口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巴西的另一个特点是,在能源技术开发方面动手早。巴西从上世纪70年代起利用甘蔗生产燃料酒精以替代石油,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出口国。巴西经济学家斯巴力满怀信心地说,“用不了多久,腾飞

的巴西将出现在世界舞台上,那时,世界各国都因能源、资源等问题出现经济疲软,唯有巴西将连续以10%的增长速度引领世界新潮流。”

巴西作为一个地区性大国,一定程度上敢于和美国抗衡,比如在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

中,巴西就一直代表南方共同市场的利益说话。卢拉总统上任以来已访问了4大洲的30多个国家,在国际上努力营造有利自己发展的环境,近年来,巴西政府大力加强了与南美国家、欧盟、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努力为巴西开拓更多的市场。2000年至2004年,巴西外贸出口从550亿美元增加到了919亿美元,外贸顺差从2001年的265亿美元增加到了2005年的440亿美元。由于国内经济稳定、外贸顺差增多和外国投资的增长,巴西已摆脱了1999年金融危机的阴影。去年年底,巴西提前2年还清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54.4亿美元紧急贷款。消息传出,老百姓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庆祝活动一直持续到深夜。

巴西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莱姆认为,中国和印度的快速增长源于廉价劳动力和原始积累过程,俄罗斯占尽了国际高油价的便宜,巴西则不同,巴西有着良好的地缘政治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较好的社会发展基础。

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巴西的经济发展虽然具有巨大潜力,但也面临许多挑战。这主要表现在由于国内投资不足,经济增长速度缓慢;贫困人口增多,贫富差距悬殊以及贪污腐败、失业增加等社会问题上。例如,巴西目前有贫困人口2170万,约占全国人口的13%。世界银行在2月15日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贫困问题将成为制约巴西经济发展的瓶颈,巴西如果想更快地发展,甚至于能同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中国相竞争,首先要消灭贫困。世界银行拉美及加勒比分行副行长帕梅拉·考科斯也指出,“贫困率每下降10%可带来1%的经济增长。贫困人口没有机会享受到公平的社会信贷和金融服务,不利于经济增长。”人们呼

吁,要想发展并同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竞争,政府必须提高施政效率,减少贫困和社会不公。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室主任吴洪英研究员指出,“平民总统”卢拉就职以来,巴西开始在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进行反思和批评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但这并非是对过去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原先经济政策的适度调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在经济发展中打

“社会牌”,追求社会公正。巴西是世界上贫富差距非常大的国家,卢拉总统有针对性地推行“零饥饿计划”,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普通民众都有饭吃。与此相关,巴西开展了税制改革,对富人多征税。卢拉还提出过一个四年发展目标,即到2007年,在社

会经济领域累积投资6000亿美元,解决780万人的就业和1亿人的就医问题。现在看来,这些目标还是比较务实的。

中国专家还认为,巴西在关注中国,中国也应该更加关注巴西、关注南美洲的发展。南美国家在利用外资和社会转型方面有不少经验和教训,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1999年的金融危机后,巴西货币雷亚尔被允许自由浮动。自那时起,雷亚尔贬值以及世界市场条件的改善,使巴西的出口贸易获得了显著的增长,并于2001年实现贸易顺差。雷亚尔实行浮动汇率后,汇率波动的风险增加,私人部门举借外债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巴西外债不断增长的趋势受到了遏制。

2003年1月,卢拉总统上台后,实施财政紧缩和减支增收政策,全力抑制通货膨胀、稳定汇率。巴西今年以来美元储备飞速增加。此间金融专家认为,其原因是巴西通过发行债券购买美元,扩大外贸出口和贸易顺差增加以及外国资本大量涌入等。巴西中央银行7月16日公布的数据称,巴西目前的外汇储备已达到506.92亿美元,超过了新加坡和中国香港,跃居全球外汇储备排行榜的第七位,远远高于拉美其他国家。

宏观经济数字喜人,股市也随之升温。2007年初开始,圣保罗博维斯塔股票交易中心股指几乎每日创新高。2007年年初至今,该指数累计增长了30.7%。金融界人士分析,股市大幅上涨表明了投资者对巴西经济发展的信心。

已经步入快车道的巴西经济,发展前景非常乐观。巴西地大物博,是农业和资源大国,铁矿石等矿产资源储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大豆等农产品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这些资源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不断攀升,使巴西的贸易顺差加大。此外,乙醇等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出口,改变了巴西依赖进口能源的局面;巴西是拉美大国,有1.8亿人口,是发展中国家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消费品市场之一。可以说,巴西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

巴西宏观经济分析

巴西宏观经济分析 经济概况 巴西拥有拉美最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历史上巴曾经一度是单一农业经济国家,蔗糖、咖啡等为其主要经济作物。20世纪初,巴西开始工业化进程。从五十年代起,巴西推行“进口替代”经济模式,并依靠大量举借外债获得了经济腾飞,其中1967-1974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0.1%,创造了“巴西奇迹”,并初步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其后近30年的时间里,巴一直为外债和通货膨胀所困扰,经济发展陷于停顿。1994年7月巴西推出“雷亚尔计划”,以联系汇率制为核心,成功地控制了长期困扰巴经济发展的恶性通膨问题,使巴经济在1994年至1997年出现了一个稳定增长的时期。但巴政府依赖举债来维持雷亚尔汇率稳定,财政和经常性项目双赤字问题日益严重,对外资依赖急剧加深。1999年,在经历了多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经济萧条后,巴被迫于1999年初宣布采取浮动汇率制,转而执行以控制通膨为核心的经济政策。造成当年雷亚尔兑美元大幅贬值。国内通膨率短期内急剧上升。由于巴政府执行了正确的经济政策,和严厉的财政调整措施,增收节支,巴经济迅速走上恢复之路,2000年经济增长达4.46%,通膨也基本得到了控制。2001年受全球经济不景气、阿根廷经济危机和国内电力危机影响,巴经济增幅仅为1.51%。 巴西主要经济指标年度表 年份GDP GDP增 长率 通货膨胀指 数 失业 率 消费投资政府 净出 口 2001 510.38 1.3 106.835 3.32 461566378976.00 55.76 109822743273.42 2644 2002 460.61 1.9 115.836 2.44 416421517670.00 61.7 104111714246.30 13130 2003 505.54 0.5 132.961 2.19 449,184,785,183 62.24 107099484905.99 24824 2004 603.78 4.9 141.738 2.09 524,387,132,380 62.59 127613250139.85 33693 2005 795.67 2.3 151.49 1.9 707274912555.00 43.23 175630442795.35 44757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张宇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5日10 版)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重要特点。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境界。 增长速度的变化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既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客观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新的取向。 从经济运行的客观趋势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随着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高增长难以为继。从宏观调控的目标取向看,在新常态下,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宏观调控的目标要适应这种转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使中国经济大船能行稳致远。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聚集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仍然是位于世界前列的、富有前景的增长。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此,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必须保持6.5%以上,这样才能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是有充分条件的。我国目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条件下,要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经济结构的优化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趋势加快。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2013年后消费贡献率增幅明显,由2013年的50%增长到2015年上半年的60%。同时,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网上购物、定制消费等方式广泛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消费升级逐步展开,新的商业机会不断涌现。 产业结构方面,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9.5%。2011—201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和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城乡结构方面,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54.77%,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近2000万人。区域结构方面,中西部地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重庆、贵州经济增速领跑其他省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不断拓展着区域发展新空间。 经济结构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多年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产能过剩化解,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十三五”期间,必须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关于巴西和印度经济发展主要特征的比较研究

关于巴西和印度经济发展主要特征的比较研究摘要:巴西和印度,作为“金砖国家”的两名重要成员,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全世界的政治经济影响力与日俱增,也对现有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影响,是发展中国家里正在迅速崛起的代表。两国的经济特征和发展道路有相似之处,也各有特点,探究两国经济特征异同背后深层的产业结构及变化,可以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巴西;印度;经济增长;产业结构 一、概述 巴西和印度的经济特征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两国都是发展中的大国,都有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和资源丰富、工业化起步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的特点,但都以不同的发展模式走向了经济振兴之路。 巴西的工业化起步相对较早,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进入了次发达国家的行列,20多年前就具备了冲击经济大国的基础条件,但由于通货膨胀久治不愈,患上既攀不上发达国家、又没有廉价劳动力优势的“拉美病”,被全球经济边缘化了30年,现在,它终于走出了低谷,凭借连续多年的强劲经济增长,走上了与西方大国直接对话的讲坛。 印度的工业化进程相对较晚,目前还处于工业化初期,但在软件、制药等产业领域已处在国际先进水平,印度开发的软件在全球各大公司企业中广受欢迎,印度也因此被称为“世界办公室”。印度药业也在全球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世界上约40%的“学名药”(专利期已过的药品药剂)是在印度生产的。 二、农业 1、巴西 巴西是世界农业生产和出口大国,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土地和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气候适宜,日照充足,雨水充沛且降水均衡,旱涝灾害较少,是世界上适于农、牧、林、渔各业全面发展的少数国家之一。 巴西的农产品种类多样,主要包括大豆、甘蔗、玉米、稻米、咖啡、子棉、

巴西中英文对照介绍

巴西 它位于亚马逊热带雨林腹地,它拥有世界第二长河流,它有"世界奇迹"耶稣山,它有宏伟壮观瀑布群,它纵情热辣桑巴,它回味纯正烤肉……这就是足球之外的巴西,值得你一游。 嘉年华(Carnival)是重要的天主教节日,人们化装打扮一番后巡游庆祝,充满街头派对气氛。巴西的嘉年华狂欢素有"地球上最盛大的表演"之称,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 巴西的嘉年华传统源于1850年传入巴西的葡萄牙文化。黑奴也获准参与到庆祝活动中来,节日期间得到五天自由,嘉年华后来因此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拉美风情。The origins of Brazilian carnivals come from the Portuguese in 1850. Black slaves became involved in celebrations, and were allowed to be free for five days during the festivities, which soon took on a uniquely Latin American feel. [里约嘉年华]巴西里约热内卢一直被视为世界"嘉年华之都"。每年仅到访的外国游客就有50万左右。里约嘉年华狂欢五天,每年二月份举行。二月是南半球最热的月份,也是巴西的盛夏。Rio de Janeiro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the Carnival Capital of the World. Foreign visitors alone number around 500,000 every year. Rio Carnival is a wild 5-day celebration. It usually happens in February, the hottest month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when the Rio summer is at its peak.这是一场人们唱歌跳舞、聚会狂欢的盛会。嘉年华举办期间以及举办前后的每个日日夜夜,到处是各种聚会。人们内心的真我被彻底释放,得到尽情的享乐。It is an event where people dance, sing, party and have tons of fun. There are many parties that take place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arnival, all night and all day. It allows someone's true heart to come out and have as much fun as possible.每年的里约嘉年华都以加冕狂欢节国王"莫莫王"开场:里约市长将巨大的金银钥匙交到"莫莫王"手上。然后嘉年华活动全面开闸—— 街道、广场、俱乐部内、所有场馆里……嘉年华狂欢在整个里约城上演,并最终被"里约嘉年华游行"(也叫"桑巴游行")推向高潮。Each year's Rio Carnival begins with the crowning of the Fat King (King Momo), who is presented with a giant silver and gold key by the city's mayor. Then it is Carnival all over the place, on the streets and squares, bars, clubs and all other venues, taking over the whole city of Rio and culminating on the Rio Carnival Parade also known as the Samba Parade. [其他城市]尽管当地人称里约嘉年华为"地球上最盛大的表演",但其实在巴西其他城市,庆祝活动都在以各自不同的形式上演着。就游客数量而言,整个东北地区的规模即将超过里约。While locals describe the Rio Carnival as "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 celebrations of one kind or another will take place in cities across the whole country. The north-east region of Brazil as a whole will beat Rio in terms of visitor numbers.巴伊亚州(巴西西北部)有70万名游客光顾,其中闻名遐迩的萨尔瓦多市有15英里长的街道供人们游行,所有人均可免费参加。圣保罗嘉年华因其桑巴比赛而闻名,该市的桑巴舞蹈队各显其能,以争取有最多的观众加入到自己的游行中。In the state of Bahia – which alone will welcome up to 700,000 tourists – the city of Salvador famously dedicates a 15-miles stretch of its streets to parades, which are free for all to attend. Sao Paulo's Carnival is known for its competition for the Samba award, as the city's dance schools compete to get the most audience members involved.另一个亮点位于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巴西东南部),该市是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者的嘉年华中心。该市会举办著名的同性恋选美大赛,决出扮装皇后和变性明星。Another

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1.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 长期以来,我国投资率保持了高位运行,2006-2009年平均达到43.7%。长期高投资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产能,与社会的消费能力日渐脱离,进而导致总供求之间严重不平衡。另外,我国投资长期保持高增长是以资源能源的高投入为支撑,以“大进大出’,为发展模式,形成了大量附加值低、污染重、资源消耗大的生产能力和产业体系。因此,原有发展模式所支撑的高投资率对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极为不利。 2.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十一五”时期,三次产业均保持较快的发展态势,2006-2010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2.1%,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9%。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略有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其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从2005年的12.1%下降到2010年的10.2%,下降了1.9%;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47.4%下降为46.8%,下降了0.6%;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40.5上升为43.0%,上升2.5%。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05-2009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由44.8%下降到38.1%,下降了6.7%;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由23.8%上升至27.8%,上升了4.0%;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由31.4%上升至34.1%,上升了2.7%。 3.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钢铁、煤炭、氧化铝、铁矿石、水泥、铜、消耗最大的国家。长期以来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没有得到明显提高。我国的技术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外的技术进步,而不是来自我国的自主创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与国外技术的引进,科技含量高的关键技术设备基本上完全依赖国外进口,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弱,技术进步总体上处在模仿创新发展阶段。 4.科技经费的投入保持较快增长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在1978年只有52.89亿元,国家创新体系、基础研究和科技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2007年达3718亿元,增加了60多倍。其中研发展经费占GDP 的比重逐年增长,从1995年的0.57%上升到2008年的1.54%。2009年全国高等院校R&D 经费468.2亿元,是2000年的6.1倍,年均增长22.3%。亚太经合组织发现,中国的研发支出正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但在美国,这一增速只有4%。无线通信、磁悬浮运输、导弹和空间技术等很多重要领域,都取得了技术突破,如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龙芯2号高性能通用计算机芯片等。

巴西经济特征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总人口2.01亿、国土面积851.49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2010年,巴西的经济总量超越意大利,位列世界第七,2011年巴西再超英国,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 一、经济发展阶段 巴西的经济增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世纪的前八十年,巴西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而在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巴西的平均经济增长率几乎为零。举步维艰的巴西在1994年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逐渐走出经济泥沼。进入21世纪后,巴西经济开始稳步增长。 从发展模式上来分,上世纪以来,巴西的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0—1929)为初级产品出口驱动下的巴西经济增长; 第二阶段(1929-1994)为进口替代工业化驱动下的巴西经济增长。在这一阶段又可以1975年为节点,细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29—1975)是巴西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在此期间,巴西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顺利地从低收入国家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第二时期(1975—1994),巴西在两次石油危机的外部冲击下,前阶段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种种弊端显露无疑。在内忧外患中,巴西经济陷入了实际长达二十年的“丢失的十年”。 第三阶段(1994年一至今)为新自由主义改革驱动下的巴西经济增长。在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推动下,巴西逐渐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开始复苏。 巴西经济增长在2004年后进入了稳定期,世界排名保持着稳中有升的态势。2010年,巴西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7.5%,不仅远远超过了加速发展战略中的既定目标,还实现了近八十年以来巴西最高的经济增速。在2010年的世界经济再次排位中,.巴西的经济总量突破了两万亿,并首次跃居世界第六位。 二、巴西经济增长特征 从巴西近100年的长期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巴西经济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征: 第一,巴西经济增长具有极大的波动性。 巴西的经济增长在过去的100年中经历了高速增长、滞涨以及缓慢复苏的一个过程。在巴西的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1964—1980),巴西经济年均增长7.8%;在巴西经济奇迹期间(1964—1967),其经济平均增长率甚至达到10%;而在巴西经济滞胀时期(1975—1993),经济波动的特性就更明显了。在短短十八年中,巴西经济增长有三年出现了负增长,五年出现了超过5%的经济增长。根据巴西经济年均增长值计算出的标准差可知,巴西在其债务危机和经济滞胀期间的经济增长波动是最大的,标准差达到4.08。1994年巴西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后,经济增长速度仍有小幅波动,但基本呈稳定及复苏趋势。1994年至2010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9%。

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局与特征

以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界,新中国建立至今的六十周年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发展阶段。而按照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变化特征,经济运行可以分为短期经济波动和长期经济增长。本节将从这两方面对中国经济运行的特征进行剖析。 (一)短期经济波动的特点 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按照从波谷到波谷或波峰到波峰的划分方法,睢国余和蓝一(2005)将80年代以来至今的经济运行划分为三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和一个正在经历的周期。按此方法,新中国建立至今的六十周年共包含13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其中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有8个,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有5个;这13个周期又包括7个基钦短周期(Kitchin Cycle)和6个朱格拉中周期(Juglar Cycle),见图1。根据所观测的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态,可以大体获知建国六十周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图1 1949-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1] 首先,经济波动逐渐趋于缓和。从波动幅度这一角度,我国经济正从“激烈”向“缓和”的方向过渡,大起大落的经济增长状况逐渐改观。1949-2009年共经历两次波动幅度较大的经济周期,一次是1958年-1961年的大饥荒时期,经济增长率由1958年的22.4%(按当年价格计算而得,下同)急剧下降到1961年的-16.3%,下降幅度为172.8%;另一次是1994-1999年由通货膨胀向通货紧缩转变的波动期,经济增长率由1994年过热时点的35%下降到1999年的6.2%,下降幅度为82.3%。除此之外,经验所观察到的结果是,1949-1993年的经济波动幅度总体而言也相对较大,而1999年至今则相对较为缓和,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4.4%的平均水平。 其次,经济运行逐渐趋于平稳。从周期数量和长度这一角度,我国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包含8个经济周期,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则只包含5个周期,而且这5个周期中只有1个是基钦短周期,而有4个是朱格拉中周期。周期数量的多少和长短反映了经济运行的平稳程度,基本经验是:周期数量越少,长度越长,则经济运行越平稳,反之则反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经济运行正逐渐向“平稳的经济发展”的政策目标迈进。 最后,2009年正在开始新一轮的经济周期。演变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也对我国经济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冲击。这些冲击主要表现在:外部需求降低、出口面临更大的压力、经济高速增长将难以实现。在这种新形势下,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滞后效应,各大机构纷纷调低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预期,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9和2010年两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7.5%和8.5%。不管是从现实宏观经济数据,还是从权威机构的预测值,我们认为,2009年将开始新一轮的经济周期,并极有可能在2012年达到这一周期的波峰。 (二)长期经济增长的总量和结构特征

巴西经济衰退原因及改革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617014627.html, 巴西经济衰退原因及改革建议 作者:毕得 来源:《环球市场》2017年第01期 2013年以来,巴西政治经济出现波动。虽然罗塞夫凭借着受益于民生政策的中下层民众 支持险胜获得连任,但执政结果差强人意,GDP增速放缓,滞胀局面尚存。巴油腐败案进一 步冲击着巴西的政治与经济,巴西人民纷纷组织大规模示威游行。随着罗塞夫被弹劾,巴西政治经济又蒙上一层不确定性,巴西该如何走出经济困境。本文将从巴西经济的断崖式下跌入手,结合巴西80、90年代的经济改革,对巴西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巴西的经济颓势 巴西GDP自2010年达到7.57%的高增速后就处于经济回落状态,2014年接近零增长,2015年甚至出现经济的衰退。除了2003年通货膨胀远超于目标外,巴西自2000至2014年通货膨胀一直围绕官方通货膨胀目标值6.5%上下波动。2015年巴西全年通货膨胀率达10.67%,加之GDP断崖式下跌,巴西经济进入滞胀局面,前景不容乐观。 财政、经常账户的双赤字情况持续存在,这不仅会对给国际收支和债务管理造成了压力,还会使投资者对巴西投资前景不再看好。贫富差距略有改善,两极分化依然严重。巴西基尼系数自2001起持续下降,表明巴西的贫富差距有所改善,但最高20%人口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仍近60%,巴西的两级分化现象依然严重。 二、巴西80、90年代解决衰退的改革方案 (一)抑制通货膨胀,减少政府开支 巴西于1994年3月推出一个价格指数URV,巴西的通货膨胀得到较好的控制,但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通货膨胀还需削减政府财政赤字。 (二)推行国有企业改革,以此减少公共债务 20世纪80-90年代,巴西在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政策取向下,实行了多轮国有企业私有化。通过改革,将一部分债务转为股权,可以快速增加政府收入,摆脱亏损企业,减少政府负担。改革后的私企盈利后还可增加政府税收收入,政府财政赤字有所缓和。 (三)发展国内工业,促进国际贸易 巴西借助资源密集型工业发展本国经济,在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时,资源密集型工业将大幅受损。而进口替代工业政策为巴西国内工业提供了较高程度的保护,长期以来,企业竞争性降低,生产效率底下,严重阻碍巴西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特点以及趋势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是与中国经济外向发展的政策取向及其践履分不开的。在我国由封闭经济逐步走向开放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质上也同时演绎着由经济内向发展向经济外向发展转变的独特发展过程。经过中国28年的改革开放,尽管目前经济理论界仍然依稀存在所谓“外向型经济”与“开放型经济”概论之争,尽管绝大多数的人们都意识到开放经济比外向型经济具有更多的内涵和外延[1]。但人们对中国经济的外向发展却取得了几乎一致的看法,都认识到如果没有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长达28年的外向发展,就没有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那么,中国经济外向发展是如何推进的,具有什么特点,今后又向何方向发展?弄清这个问题,对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外向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二、中国经济外向发展的进程分析 (一)中国经济外向发展的初级阶段(1979-1992年) 经济外向发展的初级阶段指一国开始打破封闭状况,以“出口导向”战略代替“进口替代”战略,以出口“量”的扩张促进经济增长。这一阶段主要依靠政策的推进,在吸收外资、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金融的国际化等几个方面具有明显的初始性和粗放性。一些学者也称之为外向型经济的初级阶段[2]。 1、以区位的开放和出台大量鼓励发展外贸的政策为主要特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打破了中国经济封闭发展的状况,走向了开放发展的新的道路,经济外向发展非常明显。地理区位的渐次开放成为政府政策的首选,1979年中央批准成立深圳、厦门为经济特区,1980年8月又增加了珠海、汕头二个经济特区,成立之初的经济特区要求产品都要出口,具有明显的外向发展特征。1984年把天津、上海、大连等14个城市设为沿海开放城市,扩大经济管理自主权实行对外开放。1985年2月又进一步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地区的51个县开放为沿海经济开发地带。1988年3月沿海经济区扩展到辽东、山东半岛。并于同年4月成立海南经济特区。至此,沿海293个县市2.8亿人口、42.6万平方公里都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1991年以后,相继在上海外高桥、深圳福田、沙头角和天津港等沿海重要港口内设了15个保税区,区内鼓励出口加工及转口贸易。1992年4月中央决定开发上海浦东。1992年后开放从沿海向内地纵深推进,形成了“沿海”、“沿边”、“沿江”及内地省会的开放格局。中国在这个时期,也出台了大量鼓励发展外贸的政策(见表1),外贸政策由“出口导向”取代了此前的“进口替代”,经济外向发展受到了有力的政策推动,这期间,一系列探索性的“试点”与“暂行办法”也凸显了中国经济外向发展的初级性。 2、出口贸易量化扩张迅速。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利用国际产业大转移和升级的有利时机,利用国内劳动力成本优势,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进行出口创汇。使我国出口额由1979年的136.6亿美元迅速增加为1992年的849.4亿美元(见表2),增长了6倍,年均增长16%,出口额占GDP的比重也由1979年的5%增到1992年的17.5%,出口依存度也接近世界正常25-30%的水平。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由1980年的第26位上升到1992年的11位,提前8年实现了预定的2000年出口额达到1600亿美元的战略任务,出口贸易成绩与过去

巴西的经济特点

巴西的经济特点 中国的发展速度和模式已成为巴西人和经济学家的热门话题。巴西实用经济研究所的努内斯先生告诉记者,每次去中国,他都感受到了中国的巨大变化,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中国的发展一点也不过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模式确实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穷国家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中国开始走入巴西民众的视野,无论是政府官员、记者,还是普通百姓,都对中国的发展表示钦佩,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有的巴西人提起中餐眉飞色舞;有的竟与记者大谈孔孟之道;有的喜欢上了有关中国历史的书籍,琢磨起许多深奥的问题。 近年来,巴西媒体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进行了大量的报道,普遍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模式取得了很大成功,既帮助了巴西,也为巴西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巴两国贸易额从2000年的28.45亿美元猛增到2004年的123.59亿美元。 中国已成为巴西第三大贸易伙伴,特别是中国对巴西的铁矿石和大豆 等产品的需求,拉动了巴西经济增长,为巴西连年取得贸易顺差做出 了贡献。 巴西工商贸易发展部长弗兰认为,巴西的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中国和印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长远的发展计划。中国虽然实行了市场经济,但国家宏观、微观调控措施仍十分有力,对未来的发展思路清晰,提出并制定了到2010年将GDP翻一番的发展目标。中国“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 越来越多的巴西专家认为,巴西在发展经济和提升自身影响力的过程中,应当参考“中国模式”,走出自己的路。 人口只有中国的1/9 可耕地是中国的3倍 无论从国土面积、人口,还是经济实力来看,巴西都是南美,乃至拉美的大国。巴西国土面积约850多万平方公里,占南美洲的48%。在保持世界最大的咖啡、可可、甘蔗生产国地位的同时,巴西大豆、柑橙、牛肉、肉鸡的产量和出口量也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国。此外,巴西钢铁、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点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点,不难发现,我国经济在驶入快车道的同时,也明显地出现了几大板块,表现出不均衡性的特点:东部经济飞速发展,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而深处内陆的中部和西部则发展相对较慢,差距依然较大。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笔者认为其中甚为重要的一条就是经济发展的环境深深地影响和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环境,即指四周的境况和条件。经济环境则是指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处的一系列境况和条件,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一系列能量交换,催生、刺激经济的发展或者延缓、阻碍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也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竞争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史就是一个不断改善和优化经济环境的历史。 一、经济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精典作家曾经指出: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变化,“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人类从事经济活动,推动经济发展亦不例外。经济发展无非是人们从事三次产业的发展,即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发展,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质量的好坏,则主要是看其现代农业的发展水平、工业经济的规模和质量,现代服务业的发育程度及其在三次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只有充分认识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联问题,才能使我们抓住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推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1、经济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比如说,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就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水利基础设施条件;工业的发展,也同样要有良好的外部条件,包括道路交通、自然资源、电力通讯、自来水、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等硬环境和政策、法制、信用、服务等软环境。只有这些环境好了,企业家就干得舒心,生产经营就专心,企业发展就顺心,扩大再生产和招商引资新办企业的可能性就大,企业的数量就会增多,块头就会增大,就能不断促进经济发展。 2、经济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一个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物质资源,就是要有较为充裕的资源和资金投入;二是人力资源,就是要有适应发展需求的各方面人才;三是社会资源,就是要有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聚集。一个地方环境好,外面的资源就可以引进来,里面的资源就可以释放出活力;环境不好,就会导致“外面的进不来,里面的上不去”。可以说,经济环境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建设好了,它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推动力量;建设不好,就会成为发展的绊脚石和拦路虎。 3、经济环境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服务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和保健药,良好的服务可以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比如,一个地方能为企业提供优惠的政策服务、优质的政务服务、良好的金融服务、较好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就能使企业家安心舒心、使企业办事方便快捷,降低企业生产发展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总之,经济发展的关键,取决于经济环境好不好,聚集的资源要素有多少。特别是以区域交通为条件的硬环境和以政务服务为重点的软环境,已日益成为决定资金、人才等重要资源流向的主要因素,构成了地区间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内容。为此,我们既要清楚地认识地上地下自然资源和区位、基础设施等有形资源,也要深刻了解政风、民风这些经济发展的软环境等无形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发展脉搏,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巴西的经济发展模式

巴西的经济发展模式 1951—1980年的30年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6.8%,其中1968—1973年“经济奇迹”时期达到了11.2%,1973年创下14%的增长记录。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使巴西“经济奇迹”戛然而止。油价的疯涨、国际资本的短缺、国际市场对初级产品需求的下降等多重因素使巴西经济的繁荣周期从1974年开始进入尾期。 1974—1978年,巴西年均经济增长率下滑至6.7%,进入20世纪80年代,经济转入负增长,1981年为-3.1%,1983年为-2.8%。 两次石油危机和随后的债务危机使巴西长期积累的弊病迅速显现:1973—1984年,巴西外债余额从125.7亿美元增至910.9亿美元; 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从15.9%增至43.1%;通货膨胀率从14.9%猛增至220.6%。经济形势的恶化使巴西淡出了人们关注的视线, “巴西崛起”等提法被“永远的未来之国”所取代。 政治体制变革后,巴西经济在萨尔内政府时期(1985—1989年)实现了年均4.5%的增长率,但通货膨胀率却从1985年的235%增至1783%。宏观经济的混乱一直延续到1994年雷亚尔计划的实施,该计划实施的当年,通货膨胀率便从1993年的289%降至92.9%,1995年降至22%,1996年回落到1位数(9.1%)。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经济调整和1994年实施的雷亚尔计划推动了巴西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并且实现了巴西宏观经济的稳定,进而使得巴西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 从1994年雷亚尔计划的实施以来,巴西经济逐步进入一个速度适中的增长阶段。 1995—2008年,巴西经济增长率仅在1998年出现0.1%的负增长,多数年份(8年)的经济增幅超过3%。 另外,该时期的巴西经济增长呈现出较强的阶段性特点:卡多佐第一任期(1995—1998年),经济年均增长率约为2.4%,卡多佐第二任期(1998—2002年),年均增速仅为2.2%。自2003年执政以来,卢拉政府谨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促使巴西进入自20世纪70年代“巴西经济奇迹”以来的最快且最长的经济增长周期。 (1) 通货膨胀处于可控范围。以利率控制通货膨胀是雷亚尔计划实施以来巴西经济政策的基本点,高利率虽然限制了巴西经济活力的发挥,但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从1996年通胀率降至一位数以来,通货膨胀一直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并且,巴西当前的通货膨胀率也是“金砖四国”中最低。 (2) 外债负担减轻,偿债能力大大改善。2005年,巴西外债总额一度降至1873亿美元,随后三年,巴西外债总额有小幅攀升, 但外债占GDP的比重仍维持下降趋势,到2008年降至14.7%,远远低于1999年的45.4%,而偿债率也从1999年的116.6%降至2008年的20%。 (3) 外贸、外国直接投资和外汇储备增长迅速。1995—2008年,巴西外贸总额增长了将近4倍,尤其从2001年开始,巴西扭转了长达六年(1995—2000年)的贸易逆差局面,贸易顺差从2001年的26.8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400亿美元。 外国直接投资方面,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好转,三大国际投资信用评级机构相继将巴西提高至“投资级”,外国直接投资从2003年的101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450.6亿美元(为1947年以来的最高值,占GDP的2.9%)。 外汇储备方面,2007年2月,巴西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到2008年10月,巴西外汇储备便超过了2000亿美元,巴西成为外汇储备第7多国家,充足的外汇储备为稳定巴西经济形势提供了保障。

俄罗斯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

俄罗斯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对我国发展经济的借鉴 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典型代表,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表现让世界惊叹金砖国家原指“金砖四国”,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2010年南非也加入进来,成为“金砖五国”。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金砖国家在许多国际地区问题上看法接近,近几年经济增长都比较快,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都具有重要影响。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9.7%,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42.4%,在面积、人口、资源、市场等方面都有独特优势。金砖国家经济状况经济增长作为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典型代表,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表现可谓让世界惊叹。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30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年均增长近10%的历史奇迹;印度经济近几年也保持了高速的发展;巴西近年也摆脱经济停滞逐步走向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而俄罗斯被称为正在崛起的大国。2009年在全球经济出现近2%负增长的情况下,金砖国家中中国和印度仍然实现了9.1%和7.7%的高速增长。从全球增长态势看,金砖国家经济实力及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对发达经济体的依赖程度也逐渐降低。那么作为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金砖国家俄罗斯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对我国发展经济又有哪些借鉴呢? 我们知道,伴随着休克疗法、经融危机、债务经济和寡头集团以及而后的宏观调控加强、能源出口扩大、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等,俄罗斯经济逐渐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复苏发展阶段。俄罗斯自普京总统执政以来,政治局势日渐稳定,经济改革步伐加快,在国际反恐斗争激烈之际,全球经济一片低落之时,俄罗斯经济连续三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呈现出一些值得世人关注的新特点:农轻重比例失衡现象依然存在,但经济结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大企业逐步得到改造,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国家科技实力得到巩固,应用技术开发不断加强;能源开发的潜力巨大,力争掌握世界经济命脉;对外贸易仍有瓶颈,但融入世界市场步伐正在加快;投资环境逐步好转,有利于实现中俄两国经贸合作战略升级的宏大目标。

巴西各州概况

List of Brazilian states Flag State Abbreviation Capital Area (km2) Population (2010) Density (2010) GDP(% total) (2008) GDP per capita (R$) (2008) HDI (2007) Literacy (2009) Infant Mortality (2009) Life Expectancy (2009) Acre AC 152,581.4 732,793 4.80 6,730,000 (0.2%) 9,896 0.78084% 28.9‰ 72.0 Alagoas AL Maceió27,767.7 3,168,922 112.39 19,477,000 (0.6%) 6,227 0.72075% 46.4‰ 67.6 AmapáAP Macapá142,814.6 668,689 4.68 6,765,000 (0.2%) 11,033 0.80097% 22.5‰ 71.0 Amazonas AM Manaus1,570,745.7 3,480,937 2.21 46,823,000 (1.6%) 14,014 0.80093% 24.3‰ 72.2 Bahia BA Salvador564,692.7 14,021,432 24.83 121,508,000 (3.9%) 8,378 0.76783% 31.4‰ 72.6 CearáCE Fortaleza148,825.6 8,448,055 56.76 60,099,000 (1.9%) 7,112 0.74981% 27.6‰ 71.0 Distrito Federal DF 5,822.1 2,562,963 441.74 117,572,000 (3.8%) 45,978 0.90097% 15.8‰75.8 Espírito Santo ES Vitória46,077.5 3,511,672 76.23 69,870,000 (2.3%) 20,231 0.82192% 17.7‰74.3 Goiás GO Goiania340,086.7 6,004,045 17.65 75,275,000 (2.5%) 12,879 0.82491% 18.3‰73.9

拉丁美洲第一经济大国——巴西

拉丁美洲第一经济大国 巴西是拉美面积最大、人口最多,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仅次于西方七大国,人均2680美元,按世界银行分类属中上等收入国家,也是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长久以来,巴西的财富基本上皆来自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可以栽种大量咖啡和甘蔗的肥沃耕地,和富藏黄金、矿石、铁、锰与其它无数矿物的良矿。数百年来,这些资源一直是巴西经济的骨干。 19世纪初,在葡萄牙人统治期告终后,制造业才开始兴起,并在两次大战期间获得大力推展。在二次大战后,巴西经济发展很快,开始成为世界级的工业国,1953~198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1%,仅次于日本(同期为8.1%),继联邦德国和日本首创“经济奇迹”之后,创造了“巴西奇迹”。 20世纪80年代因受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缓慢、通货膨胀和债务危机的影响,年均增长仅为2.7%。20世纪90年代又复加快增长速度。如今更名列世界第十大经济体。1990年第一、二、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0%、39%和51%。它已从一个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农业国逐步转变的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工农业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已达到世界第八位经济大国,按人口平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生产力布局已从沿海向中西部(戈亚斯州、巴西利亚)和西部(马瑙斯特区)推进。 以出口为主的农业 尽管巴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但仍是吸收劳力最多的部门。1990年,巴西从事农业经济活动的人口占全国从事经济活动人口的24.3%,其中从事出口农业的劳力又占全部农业劳力的20%。 巴西政府对农业一向比较重视。除了在政策上、资金上大力扶持外,依靠科技振兴农业是其特点,“把科技当作通往现代农业的快车”。巴西绝大部分土地地处热带,不适宜种植小麦,居民又以小麦为主食,1980年进口小麦花去外汇9亿美元。农业科技人员通过改良品种,使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提高72%,1991年净进口粮食花去外汇不到2亿美元。理论上大豆适种于温带地区,巴西科技人员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30多个新品种,使大豆能在东北部热带稀树草原和北部热带地区落户,现已成为巴西的主要出口农作物之一,依靠大豆及其制成品出口创汇约25亿美元。 巴西农业的主要问题是土地利用率不高。全国有可耕地3.76亿公顷,但1990年耕地和多年生作物土地仅7865万公顷,垦殖指数很低。东南部和南部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较高,中西部、北部地区还是传统农业、近于原始农业。 巴西是世界上农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是巴西经济中的“创汇大户”。1990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括号内数字系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比)的农产品有:咖啡(24.2%)、甘蔗(25.4%,1991年),剑麻(48.9%)、柑桔(33.5%);居世界第二位的有:可可(15.1%,次于科特迪瓦)、香蕉(12.0%,次于印度)、大豆(18.5%,次于美国)、木薯(15.6%,次于尼日利亚);位居前列的还有玉米、烟叶、蓖麻籽和棕榈仁。同年黄牛饲养量仅次于印度,牛肉产量仅次于美国,均居世界第二位。1990年农产品出口创汇110.27亿美元。 巴西的出口农作物主要是热带经济作物咖啡、甘蔗、可可以及大豆和亚热带水果柑桔等。 咖啡:20世纪初,巴西咖啡产量曾占世界总产量的75%。随着巴西农作物多样化,咖啡面积减少。1990年种植面积290万公顷,总产量144.1万吨,出口85.27万吨,(占世界咖啡出口量的17.1%,全国出口净值的10%)。全国有咖啡种植园50万个左右,从业人口600万,是吸收劳力最多的生产部门。近年来巴西执行“咖啡园恢复与更新计划”,咖啡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