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低年级学生爱打小报告

低年级学生爱打小报告

低年级学生爱打小报告

低年级学生爱打小报告,实为常见现象,确实是令老师头疼的一件事。

对这些小报告,处理方法又不能简单粗暴。如果说禁止学生汇报吧,有些事情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就会产生不良后果。但任其发展下去,有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又会浪费我们许多不必要的时间,而且对学生的性格发展也不利。如何采用科学的方法,让低年级学生的“小报告”适度,不“泛滥成灾”,这一直是我探索研究,并试图解决的一个问题。

低年级的爱大小报告。很多方面都是老师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养成。在学生第一次来打小报告的时候,你可能就当场批评了这个学生。那对下面的孩子就认为,我跟老师说,他就会被老师批评。而自己却意外的得到满足感。这一现状是普遍存在的。

我带的是一年级的学生。每次走到班级门口,经常响在耳边的是学生的叫喊:老师,某某拿了我橡皮擦;老师,谁谁带了卡片来,在上课玩;老师,他刚推我。刚开始的时候,每次都有花很多的时间来了解解决,后来真的听到很烦,就跟学生说有事情下课的时候再来跟老师说,一再的强调这,或者让班长来跟老师打报告。这样,一个学期以后,打报告的变少了。学生可能只是想要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特别的想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来吸引老师的注意力。

当孩子告状时,老师淡化回避处理的办法不错,同时,还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你能想办法自己解决,就太棒了!”,帮他明白用打“小报告”来解决问题,并不是最好的方法,要学会宽恕、谅解,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刚开始只是一直骂他们,为什么只会讲别人的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怎么不来告诉老师,后来发现行不通。最近只好用软的方法,只要有人来告诉老师其他小朋友好的一面,两个人都可以得到一张笑脸,效果不错;反之,如果只是一味地讲别人不好的地方,两个人就要把之前得到的笑脸还给老师。(发现优点)

爱打小报告是低年级学生的一个特性,我觉得每个老师都会碰到这个问题。在我们眼中鸡毛蒜皮的一点小事,在学生眼中也成了大事。我认为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凡事多点理解,当然也可以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爱打小报告在低年级学生中确实比较明显。我觉得不管学生的动机是什么,“告密者”本身是有一定的心理需求的,是希望得到老师重视的,所以老师应该积极地倾听“告密者”的话,用目光、表情等非语言行为表达对他们的关切,让他们把话说完。这样,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同时,也可以分析“告密者”的问题症结所在。

反映情况不等于“打小报告”

反映情况不等于“打小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中一些人,当他们听到别人对他本人或其部门工作的失职或失当,提出要求、意见或批评时,表现得非常不耐烦、非常生气。尤其是对别人直接将问题报告到自己的上司那里,非常冒火。他们在被反映情况或提意见时,往往会如下表现: ①浑身不自在 ②拉长马脸 ③脸红脖子粗 ④抵赖和辩解 ⑤讽刺挖苦,反唇相讥 ⑥破口大骂 这些表现,使得他们就象一只敏感的刺猬,一只好斗的公鸡,在遇同事反映情况时,就好象害虫遇到天敌,把浑身的刺或羽毛立马竖起来,好象要将对方生吞活剥了一般。我们不妨把这种人称为“刺猬小姐”或者“斗鸡先生”。 二、原因分析 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和行为,分析起来,无外乎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是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完美的。“完美的我怎么会出错呢”? 二是只喜欢听奉承话,不喜欢听意见。 三是本能地自卫防御心理。 其实,这些行为产生的根源是多面的,复杂的。轻者是其面子思想作祟,次者是心胸狭窄、缺乏教养,重者是无原则的自由主义,是自私自利的集中表现。这是一种极不健康的心态!如果不尽快转变这种观念,它就会损害同事的友谊,破坏工作的氛围,阻碍企业的发展。 首先,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工作中难免总会出些差错,生活中工作中没有完美的人!诸葛亮也有大意失街亭案例,关羽也有走麦城之经历。所以我们的工作确实有错误/失当的可能。当别人提出意见和批评时,我们应该马上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省。

唐太宗讲得很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所以他才有了房玄令魏征,成就了贞观盛世!古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他人的意见和批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是我们进步的动力!感谢还来不及,为什么要生气呢。 为什么要害怕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批评呢?我认为,他们可能有这样几种可能:被人当众揭短,面子挂不住; 要么就是不敢承担责任; 或者认为批评者故意为难他们,是“告状”或者“打小报告”。 或者此人只顾维护自己小团体的利益,因为批评的是他的下属,他也是生气。面对批评和职责,我们为什么不能有点绅士风度呢?这是因为,对批评我们的人实施敌意和攻击,实在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请看: 要么被领导将自己的狭隘心胸看在眼里;要么自己的刺猬或斗鸡形象被大伙落为笑柄;要么自己急于推脱责任的心态被当众“晒”出来,要么自己反唇相讥或揭别人老底的“泼妇形象”昭然若揭。真是这样,那才是大大的损失。 还有一种批评,就是被别人“状告”到了自己上司那里。我们的这些同事就更加受不了,更加有情绪。其实这些同事应该要反思一下,为什么别的同事不找他私下沟通和反映问题呢,可能是他平常本来就刚愎自用、不可一世、自视甚高。自我感觉良好。同事无法与他沟通,而不得不在工作会议上提出来,或者直接“状告”到其上司那里。 三、事物的本质 那些“刺猬”和“斗鸡”,还有一个理直气壮的生气理由,那就是他们认为其他部门、同事要反映问题的话,应该首先找他们去反映问题!而不是直接将问题捅到了他的上司这里!所以他们很生气!他们觉得最重要的是,别人让他很难堪,很没有面子,至于问题的本身是什么倒不是很重要。他们认为别人是对自己个人有意见,是有意打击自己,所以他们便记恨在心。 这样认为的同事,可以说没有什么管理经验。他们口口声声高叫,“就这点事情,也要报告到上司那里,你是什么意思?”他们认为,有什么事情,不用惊动上司,

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老师

做人民满意教师的演讲稿—— 做一个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人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去照亮别人。 我觉得,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还应该包括自己的充实与成长。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只有通过读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给自己和学生的双重成长以坚实的保证。 记得刚踏上工作岗位时,学校为了让我们尽快地熟悉业务、完成角色转换,对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初出茅庐的我觉得这种培训没什么意义,尤其是没有必要讲那些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只要多提供几堂精彩的示范课,让我们模仿就可以了。因为初登讲台,不懂得什么教学方法,面对教材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课堂上该讲什么、讲多少,所以特别希望老教师给一个明确的、具体的、能“立竿见影”的做法或模式让我们参照,甚至照搬,否则心里就没有底。这样做果然省劲,一切都不必费心,教材的处理、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后练习的安排,等等,一切都照老教师的去做,无从下手的困扰没有了,每天上完课回到办公室,感觉是那样的轻松,那时的我以为教学就这样简单、容易呢。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缺乏活力、了无趣味,除了少数几个学生在比较认真地听讲之外,其他学生表现出很淡漠的样子,有的在下面偷偷地聊天,看课外书,做小动作,甚至有的学生干脆趴在课桌上打起了瞌睡。每当我提问题的时候,下面几

乎都是一片沉默。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我十分沮丧却束手无策。再去听老教师的课,看到人家课堂上那热烈的气氛,活跃的场面,我感到不解:一样的知识,一样的讲解,为什么效果却差这么多?教师和教师不同,学生和学生也不一样,不同班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再者,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和取舍。别人的教案和课例,只能作为一个参考,教学还是得有自己的东西啊。 一席话说得我茅塞顿开。我仔细地比较了一下与老教师的差异:老教师们熟悉教材,了解学生,他们的授课计划总是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预见性,并能准备好一套或几套解决方案;他们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语言生动,讲解详略得当;他们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始终在前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学起来轻松,掌握起来也不感到困难。而我总是搞不清楚一节课到底能进行多少内容,惟恐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总像是被人追赶似的赶进度;每节课我的第一句话通常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课。”完全顾及不到新旧知识的关联;课堂上我虽然也想上出点新意,可就是不知道有什么新方法、新手段、新角度。通过对比,我终于明白,干工作只凭热情是不行的,教育教学工作时刻需要心灵的介入。仅靠简单模仿不可能掌握教学规律,它需要的是长期的学习与积累。不学习,心灵之泉就会枯竭,工作也就无“心”可用。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这个水源就是学习和实践。 带着这样的认识,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我首先通读了初中三年英语专业的全部教材,我要了解自己所教的这一部分在

(完整版)和学生一起成长

和学生一起成长 “和学生平等地坐下交流,才知道他们并不是小孩子。其实,他们有好多想法,甚至不乏真知灼见。”-----我们的学生是有思想的灵动主体。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年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走进学生心田的教育才是有效教育的开始。 上面两段话是来自于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中的摘选。我想,从我国古代圣人孔子,到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再到当代的教育家李希贵他们都提出了教育的本源问题,“当代学生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所以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我们只要遵循这些教育规律,真正落实我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老师的心和学生的心走在一起,真正做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和学生同呼吸,共成长,我们的教育就会离成功不远。在现实教育过程中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关键是找准正确方法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应该学会自我更新,向专业化发展。和学生一起成长是做好我们今天的德育管理和教学工作值得探索的一条有效之路。 一、教学上我们应当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深入课堂,研究教法和学生,走出一条适应学生发展的教研之路。 “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让师生情感的火花燃烧起来,研究使我们的学生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情感方式投入学 —1—

习比教授他们学习什么更重要,我们的教育应当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李希贵” 当今社会赋予未来我们教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提出更高要求和期望,然而很多学生在要求和期望中感到非常的吃力。其实,我们学生的很大压力是来自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时候课堂效率的低下夹生,导致我们老师和学生共同加班加点弥补,这无形之中造成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因此,在今后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教给我们学生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应该传授给他们方法和思想,点燃他们学习的激情,与学生一起共同研究着教和学。因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正所谓“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比如某一个知识点是问还是讲?如果讲出来学生也听过去了,但一问他们神经就绷紧了,会睁大眼睛思考。此外,提什么问题固然重要,找谁回答也同样重要,找的学生要回答得出来,这样无形中也提高了效率。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在课堂上的这些细节方面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的基础深入钻研,在结合自己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使教学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田,逐渐地让知识融为能力。走进学生,才能让我们的教育教学融入学生的成长,这样的教育和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意义的。 二、情感上,我们应该赏识自己的学生,欣赏信任才能走近他们内心的深处。 “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要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在教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应该信任你的学生!-----李希贵” 常言道:“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人以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与教学的关系。班—2—

如何向公司打报告范文

如何向公司打报告范文 我孩子小时候,我买了包烟,嘱咐孩子不要告诉妈妈。孩子很认真的点点头。结果,孩子远远见到妈妈,就飞快地跑过去,大老远就告状,爸爸买了一包烟,还不让我告诉你。小孩子喜欢打小报告,这是孩子想讨好妈妈、心里藏不住事,还有一点就是你越是不让他做的事情,他越好奇越想做。如果成年人,尤其是职场人喜欢打小报告,要么不成熟,要么是小人。 从幼儿园开始,有些人就养成了爱打小报告的“习惯”,这是孩子讨好老师、不分是非的心理。尤其是老师鼓励小孩子打小报告的时候,比如,报告班里不听话的孩子的小动作,奖励一朵小红花。这种鼓励行为和心理暗示,一直延续到职场里。既有领导暗示下属打小报告,也有下属喜欢讨好上司主动打小报告,总体上来说,领导和下属都有责任。 一是,一个单位的风气,往往与领导有关系。 领导不喜欢打小报告的人,打小报告的风气就会减少。领导喜欢听取这些小报告,打小报告的人得利了,就会影响其他员工的行为,形成小报告、互相告状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的风气,一定要从领导抓起。

二是,爱打小报告的人有两种心理, 首先是心智不成熟,还留有童年的记忆,想讨好领导,邀功心态。其次是小人心理,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对周围的同事怀有破坏心,向领导告状,破坏同事的好事,我得不到的东西谁也别得到。再次是恶人先告状的心理,大家同样犯了错误,他害怕承担责任,先打小报告,把责任引导到别人身上,如果别人不解释,就容易让领导造成先入为主的印象,转移了责任,解脱了自己,甚至还得了便宜。 三是,爱打小报告的人,格局不大,得小利,而行不远。 有的领导不喜欢打小报告的人,因为他自己认为自己眼见为实。打小报告的人,不是以自己进步为出发点,而是以把别人拉下来为出发点,自己本身也不进步。打小报告的人,不得人心,早晚吃大亏,怎么能够走得长远呢? 综上,爱打小报告的人,都是一些格局低、人品差、没前途的人,不要羡慕他们,他们可能因为打小报告得到一些利益,但这种人就像叛徒一样,敌人都瞧不起,早晚被两边人唾弃。(作者:小妖;“生活蛋黄派”创作)

谈如何对待爱打小报告的学生

校本培训教育教法研究 ——谈如何对待爱打小报告的学生? 从教以来,发现孩子经常到教师跟前“告状”,什么张三骂人了,李四拿他东西了......说实话,烦死了,打心眼里讨厌好打小报告的孩子。后来偶然读了一篇心理学论著才明白,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告状”现象只是儿童心理异常的外部表现,是社会情感不成熟的体现。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其心理活动变化规律,对他们进行心理矫治与调控。 通过平时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孩子打小报告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 爱“打小报告”的孩子通常是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我们班有个名叫李康的学生,刚一开学我就注意到他了,干活很卖力,上课时发言非常积极,是那种特别爱表现的学生。我毫不犹豫就让他当了班长。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才发现他是个管不住自己的孩子,上课时带头讲话,违反纪律时有发生,多次说教都没有效果,无奈,只好把他的班长职位给撤了。从此以后,他就“学会”了“打小报告”,几乎全班学生都没能幸免,尤其是现任班长。 走到班级门口,你时常能够听到大声的训斥声,那绝对不是老师的声音,而是班干部在乱加指责犯错误的学生,有的班干部认为自己是教师的代言人,把“我去告诉教师”挂在嘴边,这样极容易引起犯错误学生的反感。 还有的孩子内心深处认为老师偏爱别的孩子,为了让老师注意他,去告诉老师别人的不足,来衬托自己的成就,确立自己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地位。 2.通过打小报告进行“复仇” 在报告老师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些学生会无中生有,添油加醋。这类学生把目光盯着与自己有过结的同学,一旦发现他们犯错误就立马“告状”,教师对他人的批评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满足。 有些学生受到一点委屈或碰到一点很小的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因为同学向老师反映自己一些错误,误解为跟自己过不去,认为周围的人都在轻视自己。这种学生为求心理平衡而产生“告状行为”。 3.因嫉妒而“告状”

我和学生一起成长

我与学生一起成长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美丽的花朵;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劳作到死吐丝方尽;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的精神世界;更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去照亮别人。 我说,教师就是教师,是一个永远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 荀子有云:“学不可以已。”对于教师来说,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担负起培育人才的重任。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要想学生学的好,必须先生先好学。”所以我认为,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 记得初登讲台时,不懂得什么教学方法,面对教材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课堂上该讲什么、讲多少,所以特别希望谁能给我一个明确的、具体的、能“立竿见影”的做法或模式让我参照,甚至照搬。于是,我一切都死搬教参,照本宣科,感觉教学也就是这么一件简单、容易的事。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我的课堂缺乏活力、了无趣味,每当我提问问题的时候,下面几乎是一片沉默。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不好,我十分沮丧却也束手无策。再去听老教师的课,看到人家课堂上那热烈的气氛,活跃的场面,我感到不解...终于,在学校领导和帮带师傅的引导指点下,我明白了,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和取舍,仅靠简单模仿不可能掌握教学规律,它需要的是长期的学习与积累。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就得找到永不枯竭的水源。这个水源就是学习和实践。 带着这样的认识,我开始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读书学习中去。我首先通读了九年制五-九年级语文的全部教材,我要了解自己所教的这一部分在整个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前后知识的关联;同时我到处搜寻名家著作,观摩名家课例,与名师为友,让我这个教育新兵,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眺望语文教学的前沿风光。我还经常与同行切磋,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方法,但我的借鉴决不是照单全收,更不是亦步亦趋、机械模仿。我的借鉴是在别人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改造,形成自己的东西,让我自己少走弯路,更快进步。我发现,随着不断地学习,在我的眼前好象打开了一扇大门,我不敢说我已经迈进了语文教学的门槛,但我真实地领略到了语文之美,感觉备课变得容易了,课讲得生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浓厚了。我不断告诫自己要用心地对待工作:上课前要用心,——用心钻研,用心备课;上课时更要用心,——用心讲解,用心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后也要

关于学生打小报告的思考

昨晚,觉得头脑昏沉,随手拿起了一本杂志看了下去。读到一篇关于小学生打小报告的文章:大致讲的是在美国学校里,除非是出现了影响到了学生自身和周围他人安全的事情,学生打小报告是要受到惩罚的,原因是影响到了团结,妨碍到了沟通。这在中国,我们的做法与之则恰恰相反,作为老师我们会鼓励学生遇到任何麻烦要告诉老师,让老师解决,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因此看到这篇文章,让我开始思考我们的这种做法是否真正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今天我一到教室,老师小强打我,老师小红把我的书包扔到了地上,老师我坐不到座位上了等等声音就不断的在我耳边响起。这让我想起了昨天看的那篇文章,我不能在像平时一样去一件一件的帮助他们去处理,孩子们应该学着自己去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因此,我一句话:自己解决!看着他们失望的表情,我在心里也暗暗的替他们担心。但担心归担心,孩子们总要长大,总要试着去解决问题,因此从小培养,从现在做起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开始。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我开始了今天的教学,没有再过问学生怎样处理。 第四节,去别的班上了一节课,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有个小女孩怎么也坐不到座位上,就大声的对我说。我对他说,自己处理。她愣愣的看了我一眼,可能没有想到老师会这样回答。也可能认为这么个小事情也不帮,出乎了她的意料!其实,我可以只要嘴稍微的动一动,坐在她后面的学生就会把桌子拉一拉,这个问题就能解决。但,我想还是不代劳了,让孩子自己试着学会沟通。终于问题解决了,只见她对后面的学生说你把桌子挪挪。而后面的学生看了看我,不情愿的挪挪桌子,她进去了。虽然是一个笨拙的沟通,但问题解决了,开头就能成功已经不错了。 现在摆在我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学会沟通,如何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向老师打小报告老师是会去帮助他们的,那些小报告老师是不管的。 我想当思考多了,思路对了,学生都成了班级这个小家的主人,彼此学会了沟通,尊重无意识的就会在头脑中形成,班级的秩序也就建立起来了,学生也就快速健康的成长起来了!

教师征文 我与学生共成长

我与学生共成长 小纪镇第二小学孙翠 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也有人说,教师是落红,化作了春泥,呵护了红花。还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耗尽了生命,吐出了希望。这些都是赞美老师的句子。但我觉得这些赞美声应该分一半给我们可爱的孩子们。因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师,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孩子们,教师和孩子们是共同成长的。 一、与学生共成长是师生关系的一种改善 刚走出校门的我,带着五彩斑斓的梦,走进这圣洁的港湾。看着孩子们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听着老教师们一声声温暖亲切的教导,很快的,我便全身心地融入到他们中间。 任教一年级,每天上课不是丢课本的就是打打闹闹、捣乱,不好好听,怪喊怪叫的。要不就下位,玩东西。我口干舌燥,声嘶力竭,上课效果还不好。校领导找我谈话,委婉地说要多学习组织教学,多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那时候,我觉得自己真是笨哪,怎么连这些小屁孩都镇不住。我记得当初我的领导告诉我,要沉下心来,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多去听一下老教师的常态课,向成功的前辈学习,用心揣摩,用心发现。 刚开始,我以为是自己的性格太柔和,不够威严。所以,我决定施展一下自己的魄力,要用严厉的态度树立威信。我

开始板着脸,学生稍有过失就训斥批评,课堂有了小声音我脸一沉,立刻指着学生狠批一番。学生带了小零食、小玩具,我毫不客气地全部没收,一节课没有上好,我罚学生全班留校。这样一番重拳出击,课堂安静了,我自鸣得意。可是,学生却把我当作母老虎,避之唯恐不及。 在第一次公开课领导听完课后问我:“小孙,你是不是平时对他们太严厉,批评太多了。低年级的孩子都很活泼好动,怎么课堂上孩子们死气沉沉,毫无生气,一点都不像这个阶段的孩子呢?”他的这番提醒让我回顾起学生确实都躲着我,完全没有师生之间的亲昵与信任感。完了,我沮丧地想:失败了,自己从一个极端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了。 我翻开桌上已盖灰尘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了“在洛衫机市中心一间会漏水的小教室里,一位名叫雷夫的小学老师用了将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一间充满奇迹的第56号教室。创造这一奇迹的雷夫先生到底有何魔力?关键就是一个字:爱!在书中,雷夫先生对学生和对教育的那份热爱随处可找。他用心地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他的爱,只为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学生变得爱学习,会学习。是他的爱,使孩子们自愿早到学校和老师一起读书学习,是他的爱,使孩子们爱上了学习、爱上了阅读,是他的爱创造了这间教室的奇迹!回顾我的语文课堂,孩子们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是不是没有顾虑和恐惧?学语文对于孩子

小学班主任工作心得 如何应对“打小报告”

小学班主任工作心得如何应对“打小报 告” 担任班主任有一段时间了,我发现孩子们一个很大的问题——喜欢“打小报告”、“告状”许多老师对此颇为头疼。我也不例外!为此,我查阅了好多资料,也询问了好多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一、爱告状是年龄特征决定的 “其实,年少的孩子爱告状是其年龄特征决定的。”不少心理咨询师认为,孩子的这番举动,其实是内心依赖大人的一种外在表现,对老师而言,更为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孩子告状的原因。有些孩子是在寻求帮助,也许是被人欺负后,想寻求大人的保护;有的孩子则是希望大人对自己的行为判断作出肯定,给自己贴上“好孩子”的标签;也有些孩子是做了调皮的事情,为了免于受罚而找的理由。 孩子们之所以会打小报告,很多时候,是为了“吸引注意”。他们自认为提供的“情报”很有价值,因此特有“成就感”。有的孩子喜欢通过向老师打小报告使某位同学陷入麻烦,以此证明“我早告诉过你不要这么做”的“威力”,从而建立一种“优越感”。学生们的这种心理和打小报告的行为应该受到老师的特别注意,并仔细对待。 意大利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则认为孩子喜欢告状或

打小报告,是因为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正在确立对错观念。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正处于是非观念养成的关键期,期望把自己不能判断的事情告诉老师或家长,来获知到底是对是错。美国小学教师玛西亚的实际经验是二年级的孩子最爱告状。他们这个年龄开始对规矩和制度有概念,产生“规则意识”,一旦发现哪位同学没有按照老师定下的规矩做事,就喜欢打小报告,他们想看看老师的反应如何。老师应该认真地对待,可以使学生们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二、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鼓励孩子先用语言自己和小朋友商量去解决问题。比如有个孩子跟老师告状说某某不跟他玩,老师问的第一句就是那你是怎么试图解决的? “我规定班里的同学们不能随便相互告状,除非是会造成身体或心理伤害的事,而让他们把要告诉老师的话讲给那个被告的小朋友。这样在没有老师的参与下,同学之间通过沟通,就将问题自行解决了。”美国教师丽莎在如何对待学生打小报告上有自己的心得。 三、一句话对付告状的孩子 “谢谢你告诉我”,老师可以对告状的学生说这么一句话,然后不再理会。这个方法虽然简单,但非常管用。首先,不能太重视“告密者”的话,但是又要让他知道你关注了这件事,让他在心理上得到满意。然后,老师可以选择跟那个

我与学生一起成长

我与学生一起成长 转眼间,做教师已经几年了,看着一批批学生长大了、毕业了,心里不由感慨万千。在这些年里,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在成长。是学生让我不断感悟到教育的真谛,是学生让我知道了爱心与耐心的重要性,是学生教会了我如何善待孩子、善待生命,也是学生让我深深体会到工作中自己的多重角色,既是学生的严师,又是学生的益友。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首歌,歌里有天真,有欢乐,有忧愁,也有自己淡淡的悲伤。他们有着自己对人生的浅显的纯真的感受,有时他们甚至会有我们不曾经历的痛苦和无奈,这让我们在教育他们的同时,还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 身教胜过言教,当你以积极地姿态站在那里,你的学生决不会懈怠;当你主动将一切承担起来,你的学生不会无动于衷;当你勇敢地承认错误,面对失败,他们一定会更加爱你!你就是学生面前的一面镜子,他们随时都在面对你、关注你、模仿你。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也是一样,就看你怎样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相处中,学生就让我学会了幽默机智。当学习、生活遇到挫折时,当人际关系出现僵局时,幽默能缓解紧张、减轻焦虑、摆脱困境。在幽默中,我们共同快乐着,共同成长着。

在我和我的学生相处过程中,我不断学习着、吸取着、分析着、聪明着、适应着、快乐着、幸福着。课堂上,一起和学生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看见学生期许的目光,求知的眼神,我知道我为他们打开了另一片天空,我会觉得很幸福;课间时,一起回忆过去、畅谈现在、展望将来,校园里,迎面走来的学生会大声说:“老师好!”,即使他们已经不做我学生了,即使他们已经长得很高很高了,还是会对我纯真地笑,我会觉得很幸福;毕业了,当我和学生一起留下合影的时候,我会觉得很幸福;他们走入社会了,有所作为了,成家立业了,我会觉得很幸福。我知道,我浅薄的知识因为有了学生而碰撞激荡,我渺小的身影因为有了学生而忙碌活跃,我平凡的人生因为有了学生而丰富动人。所以,我是幸福的,因为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最新爱打报告的幼儿教育随笔

爱打报告的幼儿教育随笔 爱打报告的幼儿教育随笔(一)——爱打小报告的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有孩子到我这里来报告,“老师,XX小朋友裤子没有塞紧,我提醒他,他还不塞好”“老师,XX小朋友在厕所里讲话”“老师,XX小朋友跟人家在吵架”等等。听得多了,我就开始注意起这个问题来了。照理说,中班阶段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很正常的,但是为何在大班阶段依旧频繁出现呢?对此,我对经常报告的孩子名字进行了梳理,并决定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追踪,希望找到真正的原因和对策。 片段一:这天,孩子们在厕所里如常地盥洗,我则悄悄地躲在门边观察,不一会儿就情况出现了。嘉晔小朋友三下两下就把手洗好了,给值日生检查。小艺检查的非常认真,他仔细看了嘉晔的手,马上指出来说:“你的手没有抹肥皂,而且手很湿,没有擦干净。”嘉晔无奈的说:“好吧。”于是他又胡乱地洗了一通,结果可想而知,第二次又被值日生退了回来,于是嘉晔失去了信心,开始耍起脾气来了说:“是这样的呀,我已经洗好了。”说完不顾值日生的反对就要跑出来,值日生当然不肯,两人由此发生了矛盾。 片段二:自由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分散在各个地方尽情的玩。哲哲和一凡两人一起在玩“变形魔尺”,哲哲提议来比赛:看谁变得像,一凡同意了。一番变形后,哲哲变出了一座楼梯,而一凡则变出了数字“2”,到底谁变得好呢?于是两人争吵起

来,哲哲就用手去戳戳一凡的额头,一凡不乐意了,也用小手去还击他……。哲哲看自己占不了便宜,于是向老师来报告。 片段三:午睡时,小朋友做好盥洗活动后陆续进房间。杰杰一看老师还没进房间,于是他围着小床来回的奔跑,一边跑一边还开心的笑着,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不满,于是有小朋友来向老师报告了。 大班的孩子,他们的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明显增强了,在日常生活中能很好的约束自己、控制自己,从而较好的遵守游戏规则和集体生活规则。但是班中总会有一部分孩子,行为习惯偏差,和其他孩子有所差距。对此我们老师要正视这样的情况,面对这样一些孩子采取了一些措施: 1、举一反三。事情发生后,让这些孩子一起来说说事情的经过,问题出在哪里?应该用怎样的一种方法来解决是妥当的。我们知道,这些孩子还缺乏一些自我解决的能力,因此我们采取通过同伴榜样示范的方法,老师阐明道理等来帮助孩子建立起一些规则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生活中举一反三,引发孩子对问题的思考,从而能较理性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和举动,从内心形成自律,学习与人和谐在一起的处世之道。当然要形成他们良好的个性,需要反复进行,坚持不懈。 2、扩大范围。我发现:往往习惯类似的孩子喜欢在一起,而正因为这样,他们产生的矛盾或是问题也越大。我们可以要有意的帮助孩子扩大一些交往的范围,有时可以特意的在学习、运动、

责任,让我和学生一起成长

责任,让我和学生一起成长 爱,是世界最美的字眼,爱,使人陶醉、令人倾倒。有句话说的好,“爱是千里冰川上的一团火种,爱是茫茫暗夜里指航的灯塔,爱是历练风雨亘古不变的话题,爱是冥冥中心灵殷切的守望……” “爱”与“责任”相伴,更令人浮想联翩。我头脑中不禁浮现出名人的经典话语: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教育的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陶行知更是告诫我们要“爱满天下”……有的教师更是像阿基米德一样发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用爱做支点,用责任做杠杆,就能感化所有的学生。” 看到“爱”“责任”这样的词眼,我又不由自主地想到电视、报纸上看到的那些“优秀教师”的事迹报告,他们不是带着疾病苦战在教育的第一线,就是将父母给予的神圣生命祭奠了教育的热土。前些日子听说过这样一个报告会,一个老师为了学生们能获得优异成绩,成天为学生奉献“爱心”,与大禹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相比可谓毫不逊色。她将自己年幼的孩子独自关锁在家中不闻不问,导致孩子生病不能及时治疗而落下了终身遗憾。在事迹报告会上她说得声泪俱下…… 每每看到、听到这样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事迹时,我就感到汗颜。我就想,为什么我就没这么伟大,没这么崇高呢?从听着《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样的歌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到现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淡如水,陶行知那句“爱满天下”一直是我追求的理想境界,可又总是像水中的月亮那样可望而不可及。我只能这样说:“对学生,我做不到爱你,但我能做到善待你,做到对你负责。” 作为教师,身处教育的岗位,我一直牢记教书育人的职责,认真地与繁琐、与幼稚、与意想不到打交道,努力地磨砺出自己的耐心、坚韧与机敏;尽己所能地教育学生学会善待自己、善待别人,让他们在流动的生命历程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几次精彩的表现,有几本爱看的书,有几个可以说话的朋友,有几个值得记住的人,有一点自已的爱好,还有一份洒脱的心境。因为一种职业的责任,在爱恨交织中完成着对孩子们的引导与影响,也反思着、完善着自己的人格与思想。 一个班几十个孩子,既有那些聪明乖巧的学生,有必然会有那些顽皮捣蛋的所谓问题学生。他们常常叫我们头痛、忧虑、愤怒,甚至大发雷霆……这顽石、这堡垒,搅得我们日日不得安宁,时时都提心吊胆。其实,有时我们不必强求孩子出类拨萃,保持一颗平常心,善待每一个学生,高分数求不来,可德性可以塑造。魏书生说的精辟:“人是矛盾的结合体。学生的差异,只是在于他们当时心灵世界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比例和排列顺序不同而已。”作为教师,既要喜欢“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又要容得下“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每个学生就像夜空中的群星,亮晶晶的闪耀着希望的光辉。我们的工作就是用善待他们的缺点,细心的擦掉这星星上面的灰尘。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一个姓薛的男孩。这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孩子,可是却有些小偷小摸的毛病。记得当时班上经常有学生向我反映,这天这个放在铅笔盒里的一块钱失踪了,那天那个书包里的两块钱不翼而飞了。为此,我很苦恼,花了好多时间去查却一无所获。更有一次,在我们政治学习时,当时徐老师放在办公室抽屉里的70多块钱也失窃了。理所当然,这个嫌疑也落在了我们班学生的身上。我和徐老师经过仔细排查,通过目击证人的举报,发现那位小薛同学曾进入过办公室,有重大嫌疑。可是找到他,他怎么也不承认。没办法,我和徐老师放学后送他到家,跟他妈妈一说这事,他妈妈当时就火了,顺手操起一把菜刀就向小薛砸了过去。我和徐老师一时没反映过来,确实也吓了一大跳。幸好砸在背上也没受伤。当时小薛也吓坏了,“哇”的一声眼泪就下来了。在菜刀的恐吓下,他乖乖地把藏在鞋子里的钱拿了出来。可是班上丢的钱他却还是一口咬定了没拿。既然没证据,我也就没办法治他的罪了。这事也就算过去了。

如何处理幼儿“打小报告”

如何处理幼儿“打小报告” 李丽 生活之中有许多的小孩子都比较喜欢引起别人的重视,因此在幼儿园里才会出现小孩子爱告状的现象,那么对于这一类的小宝宝应该如何来教育与指导呢?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看看吧! “老师,××讲话”,“老师,××拿我的橡皮擦”,“老师,××拿我的书”……这是我们到了大班课堂上和一日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场景。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从事幼教工作多年,我发现5-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爱打小报告,很多教师对这种现象感到很头疼,但又没有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为什么幼儿对打小报告会乐此不疲呢?怎样才能减少幼儿的这种告状行为呢?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首先,平等对待每位幼儿。有些幼儿打小报告的对象往往是教师比较偏爱的儿童。他们之所以打小报告,一方面是希望对方受到老师的惩罚,破坏其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另一方面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寻求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基于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应做到不偏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并且指导幼儿正确表现自己。入园指导 其次,引导幼儿正确地解决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有幼儿告状说:“老师,××把垃圾扔到地上了。”这时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表扬他热爱班集体,同时可以给他一些建议:有没有比打小报告更好的办法?比如,鼓励他和对方一起把垃圾捡起来。诸如此类,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引导,幼儿逐渐会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让幼儿体会到这样解决问题的效果要好于打小报告。 再其次,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教师应引导幼儿参与各种班级活动,让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中去体验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源泉来自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而不是打小报告。通过班级活动,教师要教育幼儿认识到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和优点,幼儿要多学习其他小朋友的优点,对其他小朋友的缺点也要尽量包容并帮助他们改正缺点,

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爱打小报告的小狐狸》

幼儿教育:________ 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爱打小报告的小狐狸》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5 页

小班上学期语言教案《爱打小报告的小狐狸》【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不大声说话。 2、能较细致的观察图片,愿意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提问。 3、明白在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应该相亲相爱,不打小报告。 【活动准备】Flash课件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听故事时应安安静静的,不能大声说话。 难点:知道幼儿之间是相亲相爱的,不打小报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所漂亮的动物幼儿园,你们想去吗? 师:动物幼儿园里呀有只小狐狸,(教案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它也和你们一样也有自己的好朋友。(出示动物幼儿园背景图) 1、我们一起来找找小狐狸都有哪些好朋友呢?(播放课件) 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提问:小狐狸在动物幼儿园里都有哪些好朋友。 2、动物幼儿园里呀还有一位院长妈妈,她是老虎妈妈。(出示老虎妈妈的图片) 二、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幼儿欣赏故事第一部分。 师:动物幼儿园刚开学,小鸟、小狐狸、小虎够和小灰猫几个好朋 第 2 页共 5 页

友常常一块儿上学。谁能告诉我小灰猫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小狐狸怎么跟老虎妈妈说的?告诉老虎妈妈后,小灰猫是怎么做的? 教师小结:原来小狐狸向老虎妈妈打小报告说了小灰猫的坏话小灰猫就不跟小狐狸一起上学了。 2、幼儿欣赏故事第二部分。 师:小花狗和小鸟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狐狸是怎么跟老虎妈妈说的?小狐狸把小花狗和小鸟的事情告诉老虎妈妈后,它们还是小狐狸一起玩吗? 教师小结:小鸟和小花狗吵架,小狐狸又去向老虎妈妈打小报告了,它们呀也躲着小狐狸呢。 3、幼儿欣赏故事第三部分。 师:小灰猫,小鸟和小花狗都躲着小狐狸了,不和小狐狸一起做游戏了,小狐狸它到大树林去找谁了?大象伯伯怎么说的?小狐狸听了大象伯伯的话它是怎么跟小灰猫说的?怎么跟小鸟和小花狗说的?那小 灰猫、小鸟和小花狗有没有和小狐狸一起玩了呢? 教师小结:小狐狸找大象伯伯帮忙,小狐狸呀向大家道歉了,它还提醒小灰猫洗脸了,小狐狸再也不打小报告了,现在小动物们又和小狐狸一起玩了呢。 4、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师:老师的故事讲完了,但是故事还没有好听的名字,谁能想一个好听的名字? 师:老师也想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想知道吗?(爱打小报告的小狐狸) 三、扩展经验 第 3 页共 5 页

我与学生共成长

我与学生共成长 综合组陈唯 踏上这三尺讲台,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为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感到自豪。 特别是从事新课程《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和《校本—人防》两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来,在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完善教育观念中,在提高教育教学艺术的同时,特别在与十四个教学班的学习交互教学活动中,自己的新业务水平与知识水平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在共同进步,我与学生共成长。 有言:“智高方能为师,身正方能为范”,我想这就是“我与学生共成长”的座右铭。 要说师者的教学高智,我可以告诉你就是教学的“四个会”和教育中的“三种眼光”。 先谈教学的“四个会”。特指:一个会微笑、二个会倾听、三个会应变、四个会反思。 1、“一个微笑”的作用。有时候,教师不经意间的一个微笑会让温暖学生那幼小的心,因为它能将老师的关爱、理解、宽容传递给学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是学生产生好亲近的感觉。“一个微笑”在低年级阶段,会忽悠到孩子们喊你“妈妈”来。因为世界上妈妈的微笑最美,最让他们觉得亲切、自然。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一

个微笑”能产生亢奋的情绪,能使他们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2、“一个倾听”的重要性。有人说,教育是一个不断消除误解的过程。教育需要倾听,需要教师蹲下身子去倾听学生的世界。倾听是一种接纳,是一种等待,更是一种欣赏。一个会倾听的老师,他没有话语霸权,他不会粗暴地去侵占属于学生自己的言语空间,他在时刻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教育的平等和尊重。 3、“一个应变”的机智。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它是动态生成的,很多课堂上发生的细节是我们无法预见的。面对课堂上的这些意外,一个优秀的老师会“四两拨千斤”,用巧变引领学生在交流和对话中激迸出智慧的火花,放飞学生的思维。这样的“应变”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化解教师教学中的尴guai,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在教师的预设教学轨道之中停留,从而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教育技能--会应变。 4、“一个反思”的效应。“埋头拉磨”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书匠式教学的“标杆”形象的写照。这种只顾“拉磨”,不管“抬头看路”的教学就像“驴拉磨”在“原地转”。最终导致教学水平的停滞不前和教学效率的低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一个反思”能使教学达到最优化,能将“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完善自我,在教学中总结和提高,使之不断成长

我与学校共成长演讲稿

尊敬的xx: 大家好,我叫xxx,我来到倪邱中学已经n年了,在学校这个大舞台上,我们和学生一起演绎人生的大戏。在学校这艘航船上,我们和学生一起长风破浪。因为我们知道:只有与学校共同 发展,我们才能赢得更多的喝彩和掌声。只有与学校共同发展,我们才能直挂云帆济沧海。只有和学校共同发展,我们才能驶向充满生机的绿洲。 怀着梦想我走进了师范,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和倪邱中学这艘航母一起远航。而今,站上这三尺讲台已经几年了。在这几年里,我们倪中人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自身素质,从身边每一件事做起。把学校的发展、成就看成是自己的发展 成就。为学校的发展规划献计献策。加强各方面的学习,提高业务知识。工作中讲热心,讲热情,讲奉献精神。有了学校的依托,倪中人在各方面崭露锋芒。有了我们的努力,学校也正以昂扬的气势迈向远方。几年的风雨兼程,她一步一个脚印,描绘了一幅又一幅精美画卷,伴随 多少莘莘学子快乐成长。几载的奋斗拼搏,她一天一个新姿态,谱写着一页又一页的华丽篇章,带给我们多少自豪和荣光。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学校的主动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学校对我们青年教师进行多种形式培养。让我们做自我发展的主人,让我们直面各种较量:加强理论学习,进行教改科研,开发校本课程,积极撰写论文,参与课题研究,参加教学比赛。通过一次次实力的较量,我们 做到了教与研的结合、思与行的统一。 记得有句名言: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那么, 我们每个倪中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完善自己,去诠释自己,去施展才华,去绽放青春,去燃烧 生命!行动起来,闪亮起来吧!跨出去的动作是瞬间,而跨出去的是永恒。这,正是倪中人的气魄,倪中人的洒脱,是倪中人的执着!如果没有了学校这片蓝天,那么我们将无法自由翱翔。几年来,我们在这片蓝天下挥洒汗水,张扬青春。我们在这片蓝天下扬帆起航,激流勇进。一路走来,我们不断迎接新的生活与挑战,一同经历欢笑与泪水。和学校一起成长,她教会了我们享受生活的阳光,感悟生命的力量。我们风华正茂,我们携手同行,我们 拼搏奋斗。我们并肩作战,我们展翅高飞。如果这样,我们心中便充满宁静;如果这样,我们便可得一日安眠;如果这样,我们方能在风雨的早晨中得到一丝坦然。 学校的兴衰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学校有序发展对我们意义重大。千斤重担压在肩上,我 们“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因为我们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完备的教学设施,还有无数的学子渴望在这片土地上放飞理想的热望。 也许一个人的努力对于整个学校的发展来说如沧海一粟,但是如果把每颗爱校之心聚集起来, 力量将无穷。我们坚信:拧在一起,我们就是一束火绳,一道闪电;聚在一块,我们就是整个

与学生一起成长

与学生一起成长 一个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抱着新的面貌、新的气象、新的渴望,迎来了一个所谓的口碑不太好的班级,我是有足够的信心能够把这个班教好的。于是,我早早的来到教室,同学们一见到我,混乱的场面嘎然停止,接下来的便是窃窃私语声,我想第一堂课要威严并施吧,结果一堂课下来,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我比较满意。但接下来的几堂课却让我逐渐失去了自信的光芒,我憧憬的美好场面并没有出现,这个班班风有问题,怎么办?往往成了我睡觉前最后所必需要想的问题。 对于这样一个班级,从初一年级开始就比较差,不论是学生或是家长无法理解,对老师也不放心,有所抵触心理。我想首先我要做的就是让班级的孩子们把我当成课上良师,课下益友,通过部分学生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家长的认可。 首先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愿意去探究去获取新知识,而不是在那里被动的让老师往脑袋里灌输知识,简单的知识还可以,但是稍难的知识则会产生反感,久之,学到的知识没有系统化,不会应用。这种情况怎么办?首先,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认为,要让学生对你教的学科感兴趣,关键是让学生对你的人感兴趣,对你的人感兴趣,取决于你对学生的态度。 我任教的班级中一位从比较好的学校转进来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比较聪明,能够自己看书就能明白基础的化学知识,但是学习态度不太好,品质比较不好,对老师不屑一顾,好好跟他说话他认为是老师在故意讨好他,是为了不让它破坏纪律,反而上课闹得更凶,批评他对于他来说无济于事。怎么办?经过观察发现他有一优点喜欢知难而进,于是我经常找来些比较合适的有趣的智力题来考他,有时他做不出来很着急就得“求救”于我,时间长了,我们之间的话语越来越多,经常会看到他的佩服之情。慢慢地,他真地开始改变了,课上不再无所事事,积极回答问题,检测时每次都是A,书写也很认真,我无比激动作为一名新老师来说这是多么大的一种鼓舞。还有一名女生,与其恰恰相反。上课一个月了,你看到她的永远是一个表情,没有任何笑容,不主动跟其他学生玩,老是一个人坐在那里看书发呆。面对这样的学生怎么办?找她谈话,不作声。怎么办找家长吧。她家跟我家是一个村的,但却不认识,经过了解才知道,她从小就有点自闭,一直是这样,家长也没办法,就顺其自然吧。怎么能顺其自然呢?这样下去长大了怎么适应社会?于是,刚开始,下午放学每天都到她家里去帮她补习,它反映比较慢些,但最终能学会的,渐渐的我取得了她的信任,课上她能够回答问题了,有点自信了。接下来就得帮她勇敢的交朋友,我先叫我们村的同学下午一块上我家跟她一块玩,做一些小游戏,然后各自送他们回家,增进之间的感情,由小集体开始,“慢慢来嘛”,这是我经常跟她说的一句话,现在半年多过去了,情况有一定的好转,慢慢来吧。我是一个比较缺乏耐心的新教师,通过她我变得有耐心,有爱心……,让我知道教师对学生来说影响力有多大,教师这一职业肩负的责任有多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