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最新)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最新)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最新)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最新)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一、蛋鸡饲养管理

(一)育雏期饲养管理(0—6周龄)

雏鸡在0—6周龄这段时间为育雏期。其饲养管理总的要求是根据雏鸡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满足鸡的生理要求,严格防止各种疾病发生,提高成活率。

1、雏鸡的生理特点:

(1)体温调节机能差。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其体温调节机能在两周龄后才逐渐趋于完善,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和正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2)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雏鸡1周龄体重约为出生重的2倍;6周龄时约为15倍;其前期生长发育迅速,在营养上要充分满足其需要。由于生长迅速,雏鸡的代谢很旺盛,单位体重耗氧量是成鸡的3倍。在管理上必须满足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3)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弱。雏鸡消化器官还处于发育阶段,进食量有限,消化酶分泌能力不太健全,消化能力差。所以,配制雏鸡料时,必须选用质量好,易消化,营养水平高的全价饲料。

(4)抗病力差。幼雏由于对外界的适应力差,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弱,在饲养管理上稍有疏忽,即有可能患病。在30日龄之内雏鸡的免疫机能还未发育完善,虽经多次免疫,自身产生的抗体还难以抵抗强的病原微生物侵袭。因此,必须为其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5)敏感性强。雏鸡不仅对环境变化很敏感,而且由于生长迅速,对一些营养素的缺乏和一些药物以及霉菌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反映也很敏感。所以,应注意环境控制和饲料的选择以

及用药的慎重。

(6)群居性强、胆小。雏鸡胆小,缺乏自卫能力,喜欢群居。比较神经质,对外界的异常刺激非常敏感,易引起混乱炸群,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所以需要环境安静以及避免新奇的颜色,防止鼠、雀、兽等动物的进入鸡舍。同时,注意其饲养密度的适宜性。(7)初期易脱水。刚出壳的雏鸡体内含水率在75%以上,如果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放时间过长,则很容易在呼吸过程中失去很多水分,造成脱水。育雏初期干燥的环境也会使雏鸡因呼吸失水过多而增加饮水量,影响消化机能。所以,在出生之后的存放、运输及育雏初期应注意湿度的问题,就可以提高育雏成活率。

2、管理要点

(1)密度:1—3周龄20—30只/m2,4—6周龄10—15只/m2;,笼养为1—3周龄50—60只/m2,4—6周龄20—30只/m2,注意强弱分群饲养。

(2)温度:温度对于育雏开始的2—3周极为重要。刚出壳的小鸡要求35℃,此后每5天降低1 ℃,在35—42日龄时,达到20——22 ℃。

注意观察,如发现鸡倦怠、气喘、虚脱表示温度过高;如果幼鸡挤作一团,吱吱鸣叫表示温度过低。

蛋鸡适宜温度见下(表1)

表1:蛋鸡各阶段适宜温度

(3)湿度:湿度过高,影响水分代谢,不利羽毛生长,易繁殖病菌和原虫等,尤其是球虫病。湿度过低,不仅雏鸡易患感冒,而且由于水分散发量大,影响卵黄吸收,同时引起尘埃飞扬,易诱发呼吸道疾病,严重时会导致小鸡因脱水而死亡。适宜的相对湿度为10日龄前60—70%;10日龄后55—60%。湿度控制的原则是前期不能过低,后期应避免过高。

(4)饮水:饮水是育雏的关键,雏鸡出壳后,应尽早供给饮水,在炎热的天气,尽可能提供凉水;寒冷冬季应给予不低于20℃的温水。在开始几天,水中可加入5%的糖,适量的维生素和电解质,能有效的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5)饲喂:雏鸡在进入育雏舍后先饮水,隔3—4小时就可以开食。饲喂次数在第一周龄每天6次,以后每周可减少1次,直到每天3次为止。尽可能选用雏鸡开食料。

(6)通风:可调节温度、湿度、空气流速、排除有害气体,保持空气新鲜,减少空气中尘埃,降低鸡的体表温度等。通风与保温是一对矛盾,应注意观察鸡群,以鸡群的表现及舍内温度的高低,来决定通风的次数与时间长短。

(7)光照:原则上第1周光照强,2周以后避免强光照,照度以鸡能看到采食为宜。光照时间,开始第1周每天22—24小时,从第2—8周龄10—12小时,第9—18周龄8—9小时。(8)分群:适时疏散分群,使雏鸡健康生长,减少发病,提高成活率的一项重要措施。分群时间应根据密度、舍温等情况而定。一般是在4周龄时进行第一次分群,第二次应在8周

龄时进行。具体是将原饲养面积扩大1倍,根据强弱、大小分群。

(9)断喙与修喙:7—11日龄是第一次断喙的最佳时间;在8—10周内进行修喙。在断喙前一天和后一天饮水(或饲料)中可加入维生素K3,每公斤水(或料)中约加入5毫克。(10)抗体监测与疫苗免疫:应根据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有条件的鸡场应该在免疫以后的适当时间进行抗体监测,以掌握疫苗的免疫效果,如免疫效果不理想,应采取补救措施。(二)育成期饲养管理(7—20周龄)

7周龄到产蛋前的鸡称为育成鸡。育成期总目标是要培育出具备高产能力,有维持长久高产体力的青年母鸡群。

1、育成鸡培育目标:

体重符合标准、均匀度好(85%以上);骨骼发育良好、骨骼繁育应和体重增长相一致;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在产前确实作好各种免疫,保证鸡群安全度过产蛋期。

2、雏鸡向育成鸡的过渡:

(1)逐步脱温,雏鸡在转入育成舍后应视天气情况给温,保证其温度应在15—22℃。(2)逐渐换料,换料过渡期用5天左右时间,在育雏料中按比例每天增加15—20%育成料,直到全部换成育成料。

(3)调整饲养密度,平养10—15/m2,笼养25只/m2。

3、生长控制:育成期的饲养关键是培育符合标准体重的鸡群,以使其骨架充实,发育良好。因此从8周龄开始,每周随机抽取10%的鸡只进行称重,用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相比较。如体重低于标准,就应增加采食量和提高饲料中的能量与蛋白质的水平;如体重超过标准,可减少饲料喂量。同时,应根据体重大小进行分群饲喂,保证其均匀度。

4、光照:总的原则是育成期宜减不宜增、宜短不宜长。以免开产期过早,影响蛋重和产蛋全期的产蛋量。封闭式鸡舍最好控制在8小时,到20周龄,每周递增一小时,一直到15—17小时为止。开放式鸡舍,在育成期不必补充光照

5、及时淘汰畸形和发育不良鸡只。

(三)、产蛋期饲养管理(20周龄—淘汰)

育成鸡培育到18周龄以后,就要逐步转入产蛋期饲养管理,进入20周龄以后,就要完全按照产蛋期管理。

产蛋期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合理的生活环境(光照、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成分);合理的饲料营养;精心的饲养管理;严格的疫病防治。使鸡群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各种性能,为此必须做到科学饲养,精心管理。

1、提供良好的产蛋环境

开产是小母鸡一生中重大转折,产第一枚蛋是一种强刺激,应激相对大。

产蛋前期生殖系统的迅速发育成熟,体重仍在不断增长,产蛋率迅速上升,因此生理应激反应非常大。

由于应激,使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能力下降,所以,应减少外界干扰,减轻应激。

2、满足鸡的营养需要。从18周龄开始应给予高水平的产前料,在开产直到50%产蛋率时,粗蛋白应保证在15%;以后要根据不同产蛋率,选择使用蛋鸡料,保证其产蛋所需。

对产蛋高峰期如果在夏季,应配制高能、高氨基酸营养水平的饲料,同时应加入抗热应激的药物。

蛋鸡每天喂量3—4次,加量均匀。同时要保证不间断供给清洁饮水。

3、光照管理。产蛋鸡的光照应采用渐增法与恒定光照相结合的原则,光照强度为3—4瓦/m2,光照时间从20周龄开始,每周递增1小时,直至每天17小时。光照时间与强度不得随意变更。

4、做好温度、湿度和通风管理。

产蛋鸡的适宜温度为13—23℃,湿度为55—65%,通风应根据生产实际,尽可能保证空气新鲜和流通。

5、经常观察鸡群并做好生产记录。

健康与采食,产蛋量、存活、死亡和淘汰、饲料消耗量等都应该详细记录。在产蛋期,应该注意经常观察鸡群,发现病鸡时应迅速进行诊断治疗。

(四)蛋鸡饲料营养水平

鸡的生长、产蛋都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而营养物质的来源主要是从饲料中摄取。鸡获得各类营养物质后,经过体内的消化、代谢活动,转变成鸡的体蛋白、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糖元等,进而合成为人类需求的鸡产品。

1、蛋鸡的饲养标准

蛋鸡的营养指标有:代谢能、蛋白质、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必须脂肪酸。这里主要列出代谢能、粗蛋白质、钙、磷、食盐以及蛋氨酸、赖氨酸需要量(见表2)和我国蛋鸡配合饲料标准(表3)。在蛋鸡配合饲料标准中,产蛋后备鸡包括雏鸡、青年鸡两个阶段。

表2:蛋鸡各阶段营养指标

表3:蛋鸡配合饲料标准(GB/T5916—2004)

3、选择使用蛋鸡饲料应注意问题

(1)在饲养蛋鸡中,若选购商品饲料时,应注意选择规模大,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一定要按照不同生长发育和生产阶段选择,选购相对应饲料。

(2)育雏期最好使用颗粒全价饲料(破碎开口料)。

(3)育成期和产蛋期可选择使用浓缩饲料。浓缩饲料应按生产厂家推荐配方加入玉米(粉碎)、麸皮充分混合均匀后使用。

(4)在选购使用饲料时,一定要认真仔细阅读所购饲料标签,看营养指标是否适合,是否加入药物等。若所购饲料含有药物添加剂,一定要注意防病治病时所用药物的配伍禁忌和使用量。

(5)在玉米、麸皮选择使用上,一定要注意质量,切勿使用发霉变质。

二、鸡病综合防治

(一)近年鸡病发生的特点

1、鸡病的种类逐渐增多

新的鸡病几乎每1—2年出现一个。从1985年开始,先后爆发了马立克、传染性喉气管

炎、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法氏囊炎、腺胃型传支等,在西安地区2003年还发生了高致病性禽流感。

病原的毒力明显增强,如马立克氏、传染性法氏囊炎及新城疫病的毒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强。

野毒的毒性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近10多年里如传染性支气管炎就出现了3—4个新的血清型,传染性法氏囊炎病也出现许多亚型。因此,鸡病变的愈加复杂,防治愈来愈困难。2、细菌性疾病的危害逐渐加大

鸡白痢、传染性鼻炎、支原体病发生不断,特别是鸡大肠杆菌病是小鸡早期死亡、育成鸡和产蛋鸡死亡的重要原因。据调查,在一些鸡场由于鸡大肠杆菌病或与此病相关所造成的死亡占死亡数的50%以上。大肠杆菌病对产蛋鸡不仅造成死亡,还可使鸡发生肠炎、输卵管炎及腹膜炎,产蛋急剧下降。

3、中毒性疾病和营养代谢病日益增多

近年来,有的使用了没有脱氟的磷酸氢钙或含氟量高的骨粉引起的氟中毒。当中毒时精神食欲降低,拉稀,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产蛋鸡产蛋下降。有的使用喹乙醇造成中毒,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冠发黑,流涎和腹泻,严重者痉挛倒地而死,产蛋鸡产蛋下降,种蛋孵化率下降。

有的饲喂了发霉饲料,引起的霉菌中毒,特别是小鸡十分敏感,表现为肺炎症状,成年鸡表现为产蛋率下降(10—20%)。严重的是黄曲霉毒素中毒,小鸡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废绝,贫血、冠苍白,黄疸,粪便稀薄带血,生长迟缓并有神经症状,母鸡产蛋明显减少,病死率高达49%以上。

在营养代谢病方面,主要以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缺乏症、脂肪肝综合症、痛风和笼养蛋鸡疲劳症的发生多见。

(二)疾病防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布局不合理,不能做到全进全出。

2、重养轻防、轻防重治。

3、免疫程序不科学,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场的免疫程序。

4、疫苗在运输、贮存、使用环节没有严格按照要求。

5、对病死鸡、粪便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做好综合性防治,控制疾病的发生

综合性预防措施是控制疾病的关键措施,主要包括:场址的选择,鸡舍的设计,建筑及合理的布局;引进健康雏鸡,科学的饲养管理,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合理的免疫接种和预防程序用药等。鸡的传染病在鸡群中蔓延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相互连接的条件,一是传染源(病毒、细菌等)、二是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传染媒介等)、三是易感动物(鸡)。所以,在鸡病防治方面应采取的措施,就是根据疫病流行规律,针对以上三个条件,消除或切断三个因素的相互联系,以使疫病不在继续传播。

1、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鸡群抵抗力

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不同日龄的鸡应分舍饲养或分场饲养;每批鸡出舍后,鸡舍和用具必须进行清洗、消毒、空闲,空闲至少在4周以上再进鸡。根据不同鸡种、不同日龄,按科学的配方提供全价饲料。

2、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用疫苗和菌苗对鸡群进行免疫接种,使鸡群对某种疫病产生特异的抵抗力,称为免疫。免疫是防止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手段,养鸡场必须根据本场疫病的发生情况认真做好各种疫病的免疫。

免疫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疫苗的种类、疫苗的质量、疫苗的运输保存、免疫的时机、免疫的方法等等,都会对免疫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养鸡场一定要根据本场的疫情和生产情况,制定本场的免疫计划。兽医人员要有计划地对鸡群进行抗体监测,以确定免疫的最佳时机,

检查免疫效果。使用的疫苗要确保质量,免疫的剂量准确,方法得当。免疫前后,要保护好鸡群,免受野毒的侵袭,要避免各种应激,对鸡群增加一些维生素E和维生素C等,以提高免疫效果。

免疫的途径和方法常用的有:点眼、滴鼻、刺种、羽毛囊涂擦、擦肛、皮下或肌肉注射、饮水、气雾等,在生产中采用哪一种方法,应根据疫苗的种类、性质及本场的具体情况决定。以下提供免疫程序(表4),仅供参考;

表4:种鸡,商品蛋鸡建议的免疫程序

3、药物预防

对尚无有效疫苗或免疫效果不理想的细菌病,如大肠杆菌病、鸡白痢、鸡败血霉形体病或鸡球虫病等,在一定条件下采用药物预防和治疗,可收到显著效果。常用的药物种类很多,应有针对性的用药,做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如在1—5日龄可用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等。用药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拌入饲料、溶于饮水、经嘴投药、肌肉注射、体表用药、蛋内注射等。选用方法要根据饲养特点和不同的疾病而定。

4、卫生消毒

场门口或鸡舍门口消毒:常用2%火碱溶液。鸡舍内消毒:清扫、冲洗用具、地面以及通风,用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在进鸡前还要进行熏蒸消毒,方法是把所有的鸡舍用具移放在鸡舍内,将福尔马林盛于玻璃、陶瓷或金属容器中,加入等量的水,然后迅速加入福尔马林。这时操作人员应迅速撤离并密闭鸡舍,将门窗关闭密封。一般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25毫升,水12.5毫升,高锰酸钾12.5克。在室温15—18℃,相对温度70%,消毒效果最好。经过12—24小时后方可将门窗打开通风。

带鸡消毒:可选用0.3%的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等高效低毒的药物。一般0—6周龄每天消毒一次;6—18周龄隔日进行一次;成鸡每周进行一次。

鸡舍周围环境消毒:夏季每月进行一次,冬春季每两月进行一次,药物可选用强消毒药。三、常见鸡病防治

(一)鸡新城疫(ND)

鸡新城疫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等。

[流行特点] 禽类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以鸡最为敏感,病鸡是主要传染源,病鸡及流行间歇

期的带毒鸡和饲管人员的传播也是原因之一。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眼结膜感染,也可经消化道感染,病鸡在出现症状前24小时分泌物和粪便中就会含有大量病毒,可持续3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环境条件恶化和应激时易诱发本病。

[临床特征] 本病的潜伏期2-15天或更长。根据毒力强弱和病程长短可分为速发型、中发型、慢发型和非典型新城疫。

(1)速发型新城疫:常见有内脏型和肺脏型。内脏型新城疫,最急性和急性,常未见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任何周龄的鸡都可出现,死亡率很高,造成广泛性器官(主要的是消化道)出血;肺脑性新城疫,特征是呼吸道及神经系统病变,病初体温升高可达44℃,食欲不振,羽毛蓬松、闭目缩颈,呈昏睡状,冠和肉髯呈紫黑色。呼吸困难,病鸡下痢,排黄绿色,黄白色恶臭稀粪,有的鸡出现神经症状,如腿麻痹,站立不稳,头颈向后仰翻,或向下扭转。随着病性的发展,病鸡极度虚弱,体温下降至常温以下,虚脱而死。

(2)中发型新城疫:由中等毒力毒株引起,是幼雏一种以呼吸系统为主要症状的新城疫,以咳嗽为特征,喘鸣声很少有,有时有神经症状,采食量减少,产蛋鸡产蛋量下降10-15%,蛋壳质量差,一般流行1-3周。

(3)慢发型新城疫:由弱毒株所致,初期症状与急性相同。患鸡常常出现神经症状,反复发作,翅腿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常伏地旋转。

(4)非典型新城疫:近几年最常见,主要表现出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症状。病鸡张口伸颈,气喘咳嗽,气管发出“呼噜”声,口中有较多黏液。鸡群的产蛋量下降,并出现畸形蛋和软壳蛋。

[预防措施] 鸡新城疫具有高度传染性,易通过直接接触而传播。因此主要是做好免疫预防,在实践中一般是将弱毒苗和油乳剂灭活苗联合免疫。在预防接种的同时,必须采取严格的综合防治措施,杜绝病原体的侵入,防止购入病鸡,禁止收购淘汰鸡的人员进入鸡舍,控制飞鸟及其他动物传播病毒。用具、运输工具、鸡笼、鸡舍要认真清洗及消毒。

[治疗方案] 本病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发生后一般扑灭疫情。对于非典型新城疫,可用以下方法:

1、紧急预防注射:用新城疫Ⅳ系紧急接种,用量:青年鸡以3倍量肌肉注射;成年鸡以5倍量肌肉注射。

2、鸡新城疫高免卵黄抗体,每只鸡1次1-2毫升,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

3、病死鸡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可深埋或焚烧。

4、加强消毒,可采用每天带鸡消毒方法。

(二)禽流感(AI)

禽流行性感冒(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鸡、火鸡、水禽和野鸟等均可感染,其发病情况决定病毒亚型和毒力的强弱和宿主的易感染性,常引起败血症死亡。

[流行特点] 禽流感病毒能感染许多种类的家禽和野鸟。天然病例见于鸡、火鸡、水禽以及多种野鸟,其中以火鸡最敏感。鸭是禽流感的天然宿主,一般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呼吸道症状,但病毒长期存在于鸭的肠道,并随粪便排出污染水源等,所以鸭在禽流感的流行病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他许多野鸟,包括捕获野鸟、迁移鸟等,也可能是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源。[症状和病理变化] 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最急性例没有先兆症状而突然死亡,剖检也未见明显病理变化,但某些毒株区可引起禽流感的一些特征性变化,可见头部肿胀,眼眶周围水肿,鸡冠和肉垂发紫、变硬,脚趾部鳞片下出血,肌胃与腺胃交界处的乳头及黏膜严重出血。有的腹部脂肪和心冠脂肪有点状出血。

温和性禽流感是由非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毒株感染引起,或由高致病力毒株感染了已有一定免疫力的家禽群体。在蛋鸡,主要表现为产蛋量下降,有轻微呼吸道症状,死亡率正常或略有上升。食欲突然下降,粪便呈黄、白、绿,稀粪,主要病理变化为腹膜炎、肝周炎、气囊

炎,偶尔可见到肌胃和腺胃出血。

[预防措施] 1、严防高致病性禽流感从国外传入我国,对禽类、种蛋、禽加工产品和生物制品要进行严格的检疫。

2、经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时,尽快划定疫区,采取严格措施,一般都采取捕杀,掩埋和焚烧,防止疫情扩散。

3、对高致病性禽流感污染的所有场所及设备,病禽的排泄物及工作服等进行严格消毒。

4、免疫接种。禽流感灭活苗每4-5个月免疫一次。

[治疗方案] 对温和性禽流感发生早期,可用一些抗病毒药和抗菌素对症治疗,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病毒唑,利巴韦林以及庆大霉素等。

(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病鸡以咳嗽、打喷嚏、呼吸啰音为特征。该病还能引起雏鸡肾脏病变,在产蛋鸡群中则经常导致产蛋下降及软壳蛋、畸形蛋、蛋青稀薄等。呼吸系统和肾脏损伤是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

本病仅发生在于鸡。各种年龄鸡都可发病,但雏鸡最为严重。过热、严寒、拥挤、通风不良、维生素和矿物质及其它营养缺乏以及疫苗接种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经空气飞沫传染。此外,也可通过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传染,在寒冷季节及气候变化异常时多发。

[临床特征] 患病鸡的特征性呼吸道症状是喘息、咳嗽、打喷嚏、呼吸啰音和流鼻涕,病鸡眼睛湿润,精神沉郁,雏鸡易拥挤在热源下面。若继发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新城疫等呼吸道症状更加明显,而且病死率增加。

感染肾毒株的雏鸡,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水样腹泻。5-6周龄以上鸡,基本症状相同,但4周龄以下鸡严重。雏鸡死亡率为25%,康复鸡发育不良,造成卵巢和输卵管损害,成年以后,不产蛋造成“假母鸡”。

成年鸡除表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外,表现为产蛋下降,严重者可下降30-50%。软壳蛋、畸形蛋及壳面粗糙的蛋数目增加,蛋的质量变差,如水样蛋清。康复后,产蛋很难恢复到原来水平。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减少过冷、过热、拥挤、通风不良等诱发因素。加强卫生防疫工作,鸡场定期消毒。防止感染鸡进入鸡群。小鸡要按时接种疫苗,成年鸡应注意防止应激发生,可经常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电解多维等。

免疫接种,在免疫预防中,要选择合适的疫苗,因为本病的各血清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首选可用H120弱毒苗,二免可选用H52,对于肾型传支最好用当地分离株的灭活苗。[治疗方案] 提高育雏鸡温度,防止受寒,防低饲料中蛋白含量,注意通风,添加电解维生素。配合使用病毒灵口服液、肾肿灵,同时再用恩诺沙星防止继发感染。

(四)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症状为呼吸困难、喘气、咳嗽和咳出血样渗出物。该病传染快,发病率高,病死率多在10%~20%,对产蛋有较大影响。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侵害鸡,虽然各年龄段的鸡均可感染,但成年鸡的症状更为典型。病鸡、康复后的带毒鸡和无症状的带毒鸡是主要传染源。经呼吸道及眼传染,亦可经消化道感染。病鸡各种分泌物污染的垫草、饲料、饮水及用具可成为传播媒介。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冬寒冷季节多发。一旦传入鸡群,感染率高达90%-l00%,死亡率一般在10%-20%,最急性型死亡率可达50%-70%,慢性或温和型死亡率约为5%。[临床特征] 患鸡初期眼流泪,伴有结膜炎。其后表现为特征性呼吸道症状,呼吸发出湿性啰音,咳嗽,有喘鸣音。严重病例,高度呼吸困难,可咳出带血黏液。若分泌物不能咳出时,病鸡可窒息死亡。产蛋鸡的产量迅速减少(可达35%以上)或停止,康复后很难恢复到原有产蛋水平。

[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坚持做好鸡场、鸡舍的卫生,减少病原滋生,并按时做好消毒工作。

2、紧急免疫接种,对健康鸡群和未感染鸡群紧急接种疫苗,能预防此病的流行。

[治疗方案] 若鸡群一旦发病,可进行带鸡消毒;用喉炎弱毒疫苗紧急接种,双倍量点眼;在免疫5天后可用一些中药制剂如通喉散、荆防败毒散、喉正康和抗病毒口服液,同时用抗菌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五)沙门氏菌病

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称为鸡白痢,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称为禽伤寒,由其他的沙门氏菌所引起的禽类疾病则通称为禽副伤寒。

1、鸡白痢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以白痢为特征,并呈急性败血症经过,引起大批死亡。成年鸡多呈隐性和慢性经过。

[流行特点] 鸡对本病具有易感染性,本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鸡的年龄有关,本病的死亡多限于2~3周龄以内的雏鸡。成年鸡的感染常局限于卵巢,卵子,输卵管和睾丸,呈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

病鸡与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本病通过带菌卵传染是主要的传播方式。通过被污染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鸡发病率和死亡率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很多,如环境污染,卫生条件差,育雏室温度变化剧烈或温度偏低,潮湿,鸡群密度大,饲料营养成分不平衡或品质差,以及有其他疾病的混合感染等,均可导致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

[临床特症] 本病在雏鸡和成年鸡中表现的症状和经过有显著差异。

(1)雏鸡,雏鸡如刚出壳感染,一般4-5天后出现明显症状,7-10天后病雏逐渐增多,2-3周达高峰。病鸡呈最急性者,无症状而迅速死亡。慢性者表现为精神萎顿,绒毛松乱,两翅下

垂,缩头、颈,闭眼昏睡,不愿走动,拥挤在一起。病初食欲减少,而后停食,多数呈现软嗉囊。同时腹泻,排稀薄如白色浆糊状粪便,有的因粪便干结封住肛门周围。病程短的为1天,一般4-7天,也有长达20天以上的,死亡率为40%-70%,出壳后5-10天发病的死亡率最高,3周龄以上发病的死亡率极少。耐过鸡生长不良,成为慢性患者或带菌者。

(2)成年鸡,感染一般常无临床症状。

母鸡产蛋量与受精率降低,极少数病鸡表现精神萎顿,头翅下垂。腹泻,排白色稀粪,产蛋量停止。有的感染鸡因为卵黄囊炎引起腹膜炎,腹部膨大而呈“垂腹”现象。

[病理变化]雏鸡:肝脏肿大、充血,并有条纹状出血。病程长的可见卵黄囊吸收不好。心肌、肝脏、肺脏、大肠、盲肠和肌胃有坏死结节。输尿管因充满尿酸盐而明显扩张。盲肠中可见干酪样物。成年鸡:最常见的病变是卵子变形、变色和呈囊状,腹膜炎,急性或慢性心包炎。有时可引起腹膜炎和腹腔内脏的粘连。

2、鸡伤寒

鸡伤寒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禽的一种败血症,呈急性或慢性经过,常为散发。

[流行特点]鸡伤寒主要发生于鸡,成年鸡最易感,小鸡也能发生此病。

[临床症状] 雏鸡发病的症状与鸡白痢相似。病雏困倦,生长不良,虚弱,肛门周围粘有白色粪便。常因肺部感染而出现呼吸困难和喘气症状。

青年鸡和成年鸡发病,急性者突然停食,精神萎顿,冠和肉垂苍白、皱缩。感染后2~3天内体温升高,感染4天后可发生死亡。

[病理变化] 肝脏有大量坏死灶或结节,并有心包炎,胆囊肿大,肝脏青铜色病变、雏鸡、肝脏表面有大量针尖大小的白色坏死灶。脾脏肿大,肠道有坏死性出血灶。

3、禽副伤寒

禽副伤寒是由带鞭毛能运动的沙门氏菌引起的禽类疾病。本病不仅在幼龄家禽造成大批死亡,而且难于根除。研究资料表明很多人类沙门氏菌感染的爆发都与禽肉和禽蛋中带有副伤

寒沙门氏菌有关。

[流行特点] 本病能感染各种家禽和野禽,以鸡和火鸡最常见,常在孵出后2周之内感染发病,6~l0天达最高峰。病死率l0~20%,l月龄以上的家禽有较强的抵抗力,一般不引起死亡。成年家禽往往不表现临床症状。

[临床特征] 幼禽主要表现为:嗜眠呆立、垂头闭眼,两翼下垂,羽毛松乱,厌食,饮水增加,水泻样下痢,粪便附着于肛门周围,眼流泪。成年禽一般表现为隐性感染。

[病理变化]急性死亡的雏鸡病变不明显,病程稍长时可见消瘦,脱水,卵黄凝固,肝、脾瘀血并伴有条纹状出血或针尖大灰白色坏死点,胆囊扩张并充满胆汁,肾脏瘀血,心包炎。小肠出血性炎症,盲肠膨大,内含有黄白色干酪样物质堵塞。

[预防措施] 禽沙门氏菌病目前尚无有效的免疫方法,目前该病菌已对好多药物产生耐药性。因此,应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达到控制和净化该病的目的。

1、种鸡群应进行白痢净化,同时进行环境和鸡舍定期消毒。

2、要注意通风,降低饲养密度,减少应激。

3、勤清理粪便,水槽。在饲料内加入适当抗菌药物,也是防止发生感染的有效措施。

[治疗方案] 选择最有效的药物用于治疗,较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盐酸诺氟沙星、甲磺酸培氟杀星、卡那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

(六)禽大肠杆菌病

禽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禽类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近年来已成为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疾病之一。

[流行特点] 大肠杆菌在自然环境中普遍存在。正常鸡体内有10%-l5%的大肠杆菌是潜在的致病血清型。该菌在种蛋表面、禽蛋内及孵化过程中的胚胎中分离率较高。各种年龄的鸡、鸭均可感染,因饲养管理水平,环境卫生条件,防治措施,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较大差异。雏鸡、雏鸭呈急性败血症经过,成年鸡、鸭则以亚急性和慢性感染为主。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多雨、闷热,潮湿季节多发。禽舍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和饲养密度过大等均是引起本病的主要诱因。

[临床特征] 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卵黄囊感染和脐炎:表现在整个孵化期和出壳后3周内引起的雏鸡死亡,雏鸡多有卵黄吸收不良和并发脐炎,活过4天的鸡亦可发生心包炎。

2、呼吸道感染(气囊炎):发生于2-12周龄鸡,尤以4-9周龄鸡最易感。主要表现为气囊增厚,表面有干酪样渗出物,也可继发心包炎和肝周炎,常见心包膜和肝被膜上有纤维素性伪膜附着。

3、急性败血症:性成熟鸡和火鸡的一种感染。以肝脏肿大呈深黑色或绿色以及胸部肌肉充血为特征,有时肝脏有灰白色坏死点。

4、输卵管炎:禽在腹气囊感染大肠杆菌后,通过输卵管系膜感染,使输卵管扩张,感染鸡不产蛋。

5、腹膜炎:产蛋鸡发生散发性突然死亡。有些鸡不能将卵吞入输卵管伞部,从而掉入腹腔,掉入几小时内卵黄被吸收,大肠杆菌随之逆入腹腔,即发生严重的腹膜炎。患病母禽拉出含蛋清、凝固蛋白或蛋黄样稀粪;输卵管内有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波及卵巢时,可见较大卵泡、卵黄液化或煮熟样,较小卵泡有变形,变色,变质变化。腹腔充满淡黄腥臭的蛋水和凝固蛋黄,肠盘粘连。

6、肿头综合症:以肉鸡和蛋鸡面部、眼眶出现水肿为特征。

[预防措施] 改善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勤清除粪便,减少氨气的含量。勤清洗水槽,检查变质的饲料。改善通风,降低灰尘。加强对鸡慢性呼吸道病的控制也有助于减少禽大肠杆菌病发生的机会,因为这两种病常混合发生或继发感染。

[治疗方案] 目前治疗大肠杆菌药物品种很多,常用药物有氟苯尼考、甲砜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恩诺沙星等。在有条件时,做好药敏试验,药物应注意轮换交替使用。

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的饲养管理 (一)雏鸡的饲养管理 根据鸡的生理特点和从方便饲养管理出发,将0-20周龄的鸡分为0-6周龄和7-20周龄两个阶段,0-6周龄的鸡称为雏鸡,7-20周龄的鸡称为育成鸡。 1、雏鸡的生理特点:雏鸡具有与成年鸡不同的生理特点,了解雏鸡这些特点,便于针对其弱点加强育雏期间的饲养管理。 (1)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成年鸡的体温是 40.5-41.7°C。而初生雏鸡的体温约是39°C,在4日龄时开始均衡上升,到10日龄时才能达到成年鸡体温,21日左右体温调节机能逐渐趋于完善。所以育雏期间依靠人工控温才能维持正常生理活动。 (2)生长迅速,代谢旺盛:5周龄时体重可达到出壳重的10倍。所以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是相当重要的,必须满足雏鸡的各种需要,以保证其快速的生长发育。 (3)消化能力弱:雏鸡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胃和嗉囊的容积小,进食量有限。因此育雏初期要增加饲喂次数,并且要求饲料营养全面。 (4)敏感性强:对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分的缺乏或药物的过量,都会很快反应出病理症状。因此要求喂给雏鸡全价饲料,添加药物一定要拌均匀,防止发生药物中毒。

(5)抵抗力弱: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差,很容易受到各种有害微生物的侵袭,感染疾病。因此育雏期间尤其是育雏前要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工作,育雏期间做好免疫接种。 (6)胆小,群居性强:周围环境的任何改变都会引起惊吓、混乱,所以育雏室内尽量保持安静。并且应有防止兽害的设施。 3、雏鸡的饲养管理 (1)饲喂技术 ①饮水:雏鸡第一次饮水为初饮,要求为温开水,其水温应保持与室温相同,可以在饮水中加入适量抗菌素和3-5%的葡萄糖糖,增强抵抗力。一般在毛干后3小时即可初饮,这样有促进肠道蠕动、吸收残留卵黄、排除胎粪、增进食欲的作用。初饮后,不应再断水,因为育雏温度高,避免引起脱水。 ②开食:雏鸡第一次吃食称为开食。开食一般在初饮后3小时至出壳24小时以前,观察鸡群,当有1/3的个体有寻食、啄食表现时就可开食。如开食太晚会消耗雏鸡体力,雏鸡就会变得虚弱而影响生长发育,增加死亡率。开食方法是将准备好的饲料撒在硬纸、塑料布上,或浅边食槽内。一般初期采用自由采食,以使雏鸡迅速熟悉采食与饮水,防止饥渴。3日后至前2周每天喂6次,其中夜里喂1-2次;第3-4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2000-10-16 养鸡的关键在育雏,育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雏鸡的生长发育、成活率、生产力及经济效益。在0-6周龄育雏期间必须满足雏鸡对水、温度、湿度、空气、光照、营养、卫生等条件的需要,为雏鸡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一、水分 雏鸡进入育雏室后,由于运输劳累,环境改变会产生疲劳、应激和抵抗力下降,容易造成发病死亡。因此雏鸡进入育雏舍后应首先饮用复合水,即清洁水+康利来饮水剂(洛阳惠中兽药有限公司生产,每袋25克兑水150千克)+适应原(本公司生产每桶100克兑水100千克)连饮3天。水在鸡体中占60%—70%,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物质代谢和体温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育雏期间不能断水,要勤更换,同时要防止断水后引起雏鸡见水暴饮致伤。 二、饲料 雏鸡饮水后可以开食,开食饲料以小米、碎玉米粒或直接用配合好的粉料浸泡软化后饲喂。刚开始也可喂少量芝麻,既有营养也可润滑肠道,效果很好,蛋雏鸡自配料蛋白质要达到20%才能满足需要。如用碎米等粒料开食,2天后就要逐步加入配合料,5天后全部喂配合料。开始应少喂勤添八成饱,以半小时吃完为宜。喂食次数,一般出壳到4周龄每天可喂5-6次,其中夜里1-2次,4周以后每天4-5次。饲喂的间隔要均匀,做到定时定量。 三、温度 养鸡的关键在育雏,育雏的关键在温度。初生雏鸡的体温约39℃,没有调节机能,4日龄开始微微地均衡上升,到10日龄才达到鸡的正常体温40.5-41.7℃。到21日龄左右,体温调节机能逐渐趋于完善,以后才具有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因而,温度的忽高忽低是造成雏鸡死亡的重要原因。据大量调查,农村专业户养鸡育雏,最易在早上0-4点钟饲养员困乏出现温度下降,如果有2个小时温度下降,第2天就会有病鸡和死鸡出现。根据实践,雏鸡1周龄一般温度为32-36℃,以后按周降1-2℃。 四、湿度 雏鸡从相对湿度为70%的孵化器孵出,经过孵化室和途中运输到达养鸡场育雏室,这个过程需要用一定时间,雏鸡体内水分随着呼吸而大量散发,此时体内剩余蛋黄吸收不良,羽毛生长也慢。因此,头10天可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养管理(20 周龄—淘汰)育成鸡培育到照产蛋期管理。产蛋期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合理的生活环境(光照、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成分);合理的饲料营养;精心的饲养管理;严格的疫病防治。使鸡群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各种性能,为此必须做到科学饲养,精心管理。 1、提供良好的产蛋环境开产是小母鸡一生中重大转折,产第一枚蛋是一种强刺激,应激相对大。产蛋前期生殖系统的迅速发育成熟,体重仍在不断增长,产蛋率迅速上升,因此生理应激反应非常大。 由于应激,使适应环境和抵抗疾病能力下降,所以,应减少外界干扰,减轻应激。 2、满足鸡的营养需要。从18 周龄开始应给予高水平的产前料,在开产直到50%产蛋率时,粗蛋白应保证在15%;以后要根据不同产蛋率,选择使用蛋鸡料,保证其产蛋所需。对产蛋高峰期如果在夏季,应配制高能、高氨基酸营养水平的饲料,同时应加入抗热应激的药物。 蛋鸡每天喂量3—4 次,加量均匀。同时要保证不间断供给清洁饮水。 3、光照管理。产蛋鸡的光照应采用渐增法与恒定光照相结合的原则,光照强度为3—4瓦/m2, 光照时间从20 周龄开始,每周递增1小时,直至每天17小时。光照时间与强度不得随意变更。 4、做好温度、湿度和通风管理

产蛋鸡的适宜温度为13—23C,湿度为55—65%通风应根据生产实际,尽可能保证空气新 鲜和流通。 5、经常观察鸡群并做好生产记录。 健康与采食,产蛋量、存活、死亡和淘汰、饲料消耗量等都应该详细记录。在产蛋期,应该注意经常观察鸡群,发现病鸡时应迅速进行诊断治疗。 二、蛋鸡饲料营养水平 鸡的生长、产蛋都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而营养物质的来源主要是从饲料中摄取。鸡获得各类营养物质后,经过体内的消化、代谢活动,转变成鸡的体蛋白、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糖元等,进而合成为人类需求的鸡产品。 1、蛋鸡的饲养标准 蛋鸡的营养指标有:代谢能、蛋白质、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必须脂肪酸。这里主要列 出代谢能、粗蛋白质、钙、磷、食盐以及蛋氨酸、赖氨酸需要量(见表2)和我国蛋鸡配合 饲料标准(表3)。在蛋鸡配合饲料标准中,产蛋后备鸡包括雏鸡、青年鸡两个阶段。 表2:蛋鸡各阶段营养指标

肉鸡养殖技术,肉鸡养殖方法

肉鸡养殖技术要点 《农业正版VCD光盘——肉鸡养殖技术套装》(4片/套+书籍一套,1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本片教您如何创办、管理好一个肉鸡养殖场。内容包括:场址选择与鸡场布局;肉鸡优良品种与引种措施;肉鸡的营养与常用饲料配方;养鸡场的日常饲养管理;肉鸡的孵化技术;肉鸡的育雏技术;肉鸡的育肥技术;肉鸡疾病综合防治技 术。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蛋鸡养殖技术大全(套装)》(4片/套+配套书籍=1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蛋鸡从出壳到淘汰大约需 要饲养72周,故有蛋鸡饲养500天之说。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可将蛋鸡饲养划分为不问的几个饲养管理阶段。要想使蛋鸡的高产性能充分发挥,以获取最佳的饲养效益,除品种因素外关键在于熟悉并掌握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和饲养管理技术要点。《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科学养鸡系列》(4片/套,10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内容包括:简易节能开放型鸡舍,鸡孵化技术夏季维持蛋鸡稳产高产技术,绿色肉鸡配套笼养技术肉鸡养殖技术,蛋鸡增效要点。 《CCTV7中国农影音像出版社正版VCD光盘——良种肉鸡配套饲养技术(1-2)》(2片/套,7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讲授:1、现代规模肉鸡饲养;2、肉鸡饲养的基础设施;3、肉种鸡平养;4、肉鸡

孵化技术;5、肉种鸡笼养;6、商品肉鸡饲养;7、疫病综合防治;8、全价配合饲料应用 《正版农业技术光盘——疫苗与疾病防治》(4片/套,10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1)疫苗使用现状;(2)根据鸡病的流行程度,及初发还是再发选择疫苗;(3)接种后家禽的反应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养鸡技术》(5片/套,128 元含特快专递邮费)本片共分六个专题详细介绍了养鸡的技术环节和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养鸡的基础知识和养鸡生产必须准备的条件,鸡的孵化和鸡的育雏,育成鸡的饲养管理,蛋鸡和肉鸡的生产技术等内容。适合家庭和规模养鸡专业户使用学习。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养禽学》(5片/套,12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重点讲授鸡的外貌和生理特征,鸡的品种,鸡的饲养环境和养鸡设备,鸡的遗传繁育体系,鸡的营养与饲料配合技术,鸡的繁殖与人工授精技术,蛋鸡、肉鸡饲养管理技术,鸡场的经营管理及卫生防疫,鸭、鹅、鹌鹑、鹧鸪、孔雀、鸸鹋、鸵鸟、肉鸽生产技术等内容。 《CCTV7农广天地正版VCD光盘——山鸡养殖》(野鸡养殖技术)(68元含特快专递邮费)山鸡,学名环颈雉,也叫雉鸡,是一种具有观赏、药用和食用价值的特种禽类。山鸡的全身是宝。山鸡肉营养丰富,各种维生素成分含量多,而且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上等美味;常吃山鸡肉可以健身强体、益寿延年,还可使人聪明。本片介绍:1、“棚架式”鸡舍的建造;2、引种;3、孵化前的准备工作;4、孵化程序;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最新)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一、蛋鸡饲养管理 (一)育雏期饲养管理(0—6周龄) 雏鸡在0—6周龄这段时间为育雏期。其饲养管理总的要求是根据雏鸡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满足鸡的生理要求,严格防止各种疾病发生,提高成活率。 1、雏鸡的生理特点: (1)体温调节机能差。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温能力差。其体温调节机能在两周龄后才逐渐趋于完善,维持适宜的育雏温度,对雏鸡的健康和正常发育是至关重要的。(2)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雏鸡1周龄体重约为出生重的2倍;6周龄时约为15倍;其前期生长发育迅速,在营养上要充分满足其需要。由于生长迅速,雏鸡的代谢很旺盛,单位体重耗氧量是成鸡的3倍。在管理上必须满足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3)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弱。雏鸡消化器官还处于发育阶段,进食量有限,消化酶分泌能力不太健全,消化能力差。所以,配制雏鸡料时,必须选用质量好,易消化,营养水平高的全价饲料。 (4)抗病力差。幼雏由于对外界的适应力差,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也弱,在饲养管理上稍有疏忽,即有可能患病。在30日龄之内雏鸡的免疫机能还未发育完善,虽经多次免疫,自身产生的抗体还难以抵抗强的病原微生物侵袭。因此,必须为其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5)敏感性强。雏鸡不仅对环境变化很敏感,而且由于生长迅速,对一些营养素的缺乏和一些药物以及霉菌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反映也很敏感。所以,应注意环境控制和饲料的选择以

及用药的慎重。 (6)群居性强、胆小。雏鸡胆小,缺乏自卫能力,喜欢群居。比较神经质,对外界的异常刺激非常敏感,易引起混乱炸群,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所以需要环境安静以及避免新奇的颜色,防止鼠、雀、兽等动物的进入鸡舍。同时,注意其饲养密度的适宜性。(7)初期易脱水。刚出壳的雏鸡体内含水率在75%以上,如果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放时间过长,则很容易在呼吸过程中失去很多水分,造成脱水。育雏初期干燥的环境也会使雏鸡因呼吸失水过多而增加饮水量,影响消化机能。所以,在出生之后的存放、运输及育雏初期应注意湿度的问题,就可以提高育雏成活率。 2、管理要点 (1)密度:1—3周龄20—30只/m2,4—6周龄10—15只/m2;,笼养为1—3周龄50—60只/m2,4—6周龄20—30只/m2,注意强弱分群饲养。 (2)温度:温度对于育雏开始的2—3周极为重要。刚出壳的小鸡要求35℃,此后每5天降低1 ℃,在35—42日龄时,达到20——22 ℃。 注意观察,如发现鸡倦怠、气喘、虚脱表示温度过高;如果幼鸡挤作一团,吱吱鸣叫表示温度过低。 蛋鸡适宜温度见下(表1) 表1:蛋鸡各阶段适宜温度

海兰褐蛋鸡饲养管理手册

目录 第一节海兰褐壳蛋鸡生产性能 (1) 第二节育雏前的准备 (2) 一、消毒 (2) 二、升温 (2) 第三节雏鸡的饲养管理 (3) 一、雏鸡的生理特点 (3) 二、育雏条件 (4) 三、雏鸡的饲养管理 (6) 第四节育成鸡的饲养管理 (7) 一、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7) 二、育成期注意事项 (8) 三、海兰蛋鸡限饲喂量与体重标准 (10) 四、生长期营养需要建议 (11) 第五节蛋鸡的饲养管理 (12) 一、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12) 二、饲养管理条件 (12) 三、产蛋期的营养 (13) 四、产蛋期注意事项 (15)

第六节光照程序 (16) 一、光照程序制定原则 (17) 二、密闭式鸡舍光照程序 (17) 三、半开放鸡舍光照程序 (17) 第七节鸡群免疫 (18) 一、建议免疫程序 (19) 二、疫苗的选择 (20) 三、鸡群免疫接种方法 (20) 四、疫苗接种和使用中注意事项 (22) 五、免疫接种的不良反应和原因 (23) 第八节各阶段鸡群日常管理要点 (23) 一、观察鸡群 (23) 二、定期称重 (23) 三、调整鸡群 (24) 四、带鸡消毒 (24) 五、防重于治 (25) 六、海兰棕壳蛋鸡生产性能表 (26) 七、常用鸡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参考表 (28) 八、饲料配方举例 (29)

第九节养鸡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30) 一、如何选购优质雏鸡 (30) 二、品种和场家的选择 (30) 三、雏鸡的早期死亡原因 (31) 四、雏鸡发育不齐的原因 (31) 五、饲养阶段体重不达标的原因分析 (33) 六、产蛋率上升缓慢的可能原因 (33) 七、为什么没有产蛋高峰 (34) 八、产蛋突然下降的原因分析 (34) 九、如何防止鸡腹泻 (35) 十、产蛋下降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36) 十一、给鸡打针有八忌 (39) 十二、啄癖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41)

高产蛋鸡的养殖技术

高产蛋鸡的养殖技术 高产蛋鸡从出壳到淘汰大约需要饲养72周,故有蛋鸡饲养500天之说。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特点和规律可将蛋鸡饲养划分为不问的几个饲养管理阶段。要想使蛋鸡的高产性能充分发挥,以获取最佳的饲养效益,除品种因素外关键在于熟悉并掌握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和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一、阶段划分 产蛋鸡总体上可分为育雏、育成和产蛋三大阶段 1.育雏阶段现代蛋鸡饲养多倾向将0~8周龄视为育雏阶段。有试验表明8周育雏比6周育雏更有利于后备蛋鸡的培育和产蛋潜能的发挥。 2.育成阶段是指育雏完成后到开产前,即9~20周龄。育成阶段又可细分为育成前期9~12周龄,合成后期13~18周龄,产蛋前过渡期19~20周龄三部分。 3.产蛋阶段指由5%产蛋率到淘汰。一般从21周龄到72周龄左右。产蛋阶段又可细分为产蛋前期21~42周龄,产蛋中期43~60周龄,产蛋后期61周龄至淘汰(72周龄左右)三部分 二、不同阶段的饲、管技术要点 1.0~8周龄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1)认真做好育雏前各项准备工作:进雏前必须行汁划地留有足够的时间,做好育雏舍的清扫、冲刷、熏蒸消毒、供温保暖,备好饲料及常用药品、器具。

(2)提供适合于雏鸡生长发育的舍内环境:育雏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舍内环境温度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换句话说,舍内环境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要素。一般要求 1周龄内舍温昼夜保持在34~36℃,以后每周下降2℃,直到22~24℃维持恒定。舍内相对湿度以2周龄内保持在65%~70%、3周龄起逐渐降为55%~60%为宜。 (3)饮水与开食:雏鸡进舍后先给水,间隔2~3小时后再给料。1周龄内饮水中添加5%葡萄糖+电解多维或速补、开食补盐等,其功能主要是保健、抗应激并有利于胎粪排泄。雏鸡对水的需求远远超过饲料,应保证不断水和水质的清洁卫生,过夜水应及时更换。开食第一周应少量勤添,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和造成饲料浪费。 (4)饲料营养:雏鸡采食量虽少,但对饲料质量要求较高,应提供原料质量高、适口性强、易消化吸收的全价配合饲料。口粮营养水平:粗蛋白19%~20%,代谢能11.7兆焦/千克以上,钙0.9%左右,总磷0.60%~0.65%。 (5)光照时间和强度:前3天23~24小时光照,第4~7天减至18小时,从第2周龄到育雏结束为12小时。光照强度先强后弱,1周龄为每20平方米用1只60瓦灯泡,1周后更换为40瓦,灯泡距离鸡床(或地面)2.0~2.2米。 (6)断喙:断喙是蛋鸡饲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一般在7~9日龄内进行。它可节省饲料消耗,减少啄癖发生,但若操作不当可造成出血死亡或终身残疾。在断喙前3天和当日饮水或饲料中添加倍量的维生素K、维生素C。

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一篇养殖管理 第一章养鸡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良种是根本:选择优良的鸡苗。鸡苗最好来自有一定信誉度有相当技术水平;鸡群体质健壮;没有发生严重疫情的种鸡场。 二、饲料是基础:使用信誉度高;饲料质量稳定的规范化饲料厂家生产的饲料;并能科学的使用饲料;以保证饲养效果。 三、环境是条件:鸡场选址及鸡舍建筑应科学合理,生产设备完好,鸡舍内小气候环境的控制应适应鸡生物学特性要求。 四、卫生防疫是保障: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坚持严格的消毒、免疫制度;及时预防用药;处理好病死鸡、污物、粪便,减少疾病。 五、日常管理是核心:学习养鸡科学知识;具备搞好日常饲养管理和防治疾病的技术经验,还要及时准确的捕捉市场和技术信息,只有具备了以上条件,才能保证养鸡的成功,才能取得良好的养殖效益。 第二章鸡的生长特性 一、新陈代谢旺盛:为鸡的基本生理特点。具体表现为: 1、温度40.9℃-41.9℃,平均为41.5℃,成年鸡高于雏鸡。 2、心跳快,血液循环快,频率范围为160-170次/分钟,雏鸡比成年鸡快,母鸡比公鸡快:一般为250-300次/分钟。 3、呼吸频率高:范围22-110次/分钟,母鸡比公鸡高。 二、生长迅速:性成熟早、繁殖力强。 1、生长迅速:肉用仔鸡7周龄即可上市。 2、性成熟早:130-150日龄即可开产。

3、繁殖力强:一只母鸡年产蛋300枚左右,平均出雏率70%以上。 三、对营养水平要求高,饲料利用率高。 肉料比:1:1.85-2.00,蛋料比1:2.3左右。 四、消化道短,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差。 五、对环境条件的变化较为敏感。 六、抗病能力差: 1、肺小、有气囊; 2、鸡没有横膈膜; 3、鸡没有淋巴结; 4、生殖孔与泄殖孔同一通道。 七、群居性强,适于集约化饲养。 第三章蛋鸡、土鸡的日常养殖管理 一、育雏前的准备 1、选择优良品种鸡。 2、清扫鸡舍,整修雏鸡笼,修理门窗,安装防鼠防雀网板,冲洗墙壁地面,备齐料槽、水槽,并清洗干净。 3、接雏前七至五天,喷洒消毒剂,铺平垫料,放置饮水器,料桶和其他用品;关闭门窗,甲醛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间30ml甲醛,15克高猛酸钾,或使用三氯异氰脲酸粉1-2g/m2,洁净按1:25-50倍稀释喷雾墙壁顶棚,密闭24小时。 4、接雏前三天,打开门窗排除甲醛刺激性气味,检查加热设备,使育雏舍升温,观察升温情况,达不到温度要求,要采取补救措施。 5、接雏前一天,给育雏舍升温,使舍内温度达到35℃,准备20kg凉开水,10公斤开食饲料(1000只雏鸡,正大510或希望310饲料为佳),防治白痢的药物氟笨尼考口服液、阿莫西林、氟派酸、电解多维等。若育雏室内甲醛还很刺眼,可在育雏舍内放置碳氨或用氨水喷雾中和。 二、育雏鸡(1-42日龄)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64513415.html,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作者:尹海艳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05期 摘要介绍了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包括正确饲喂、科学管理、加强种公鸡饲养、减少应激、疾病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蛋鸡的合理饲喂提供参考。 关键词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230-02 1 正确饲喂 按肉种鸡各个饲养阶段的营养标准配合日粮,既要满足营养需求又不致过多,应特别注意蛋白能量要适宜。此外,还应注意氨基酸、钙磷的平衡。料槽的结构要合理,放置高度要适宜,可根据鸡的日龄大小选择合适的料槽,放置高度在鸡背上方2cm左右。每次的加料量要 适宜。一次加料量过多是浪费饲料的主要原因,一般一次加料量不应超过料槽的1/3为宜。根据饲料的形状选择合理添加方法。颗粒饲料适口性好、采食多,鸡只可全部吃净。在粉料中添加部分切短的青饲料,可以将饲料黏附在青饲料上以防止其甩落造成浪费。提高饲养人员的素质。饲料的贮藏要避光防潮,日光照射可使脂肪氧化,而氧化产物又可破坏VA、VE,较长时间贮存的饲料要加抗氧化剂,最好给鸡吃新鲜饲料。饲料易吸湿、发霉变质。用变质的饲料喂鸡不仅降低鸡的食欲而且易发生中毒,贮存过程中要注意检查,阴雨天更要注意防潮。 肉种鸡至6周末进入育成期,此时应进行光照调节和限制饲喂。实行限饲的目的是促其生长发育一致,尽可能地提高鸡群的均匀度。限饲时一定要注意鸡只的饮水。如在喂料前一定要先供给充足的饮水,否则可能会发生“暴食生病”的现象。一般喂料后1~3h是鸡只饮水最多的时间,饲养员要随时观察水箱中水的高度,一方面要及时加入清洁卫生的水,另一方面要定期检查饮水系统。在炎热季节,由于鸡只散热,饮水增多,此时要注意水的添加,以免导致鸡只生长发育受阻、体弱易病甚至引起死亡。 2 科学管理

夏季蛋鸡饲养管理要点

夏季高产蛋鸡饲养管理要点 炎炎夏日,对于产蛋高峰期的蛋鸡,因舍内空气潮湿、污浊,各种病原微生物易生长繁殖,极易诱发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从而使鸡发病率增高,采食量降低,饮水量增加,粪便变稀,且蛋重变小,蛋壳变薄,破蛋增加,产蛋量下降,给蛋鸡生产带来损失。要使蛋鸡保持高产,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防暑降温: 蛋鸡最适环境温度为13℃-20℃,若温度高于29℃,则产蛋量下降10%-20%;37.8℃时,鸡有中暑的危险。因此,防暑降温是保持高产的关键。 具体办法有: (1)降温: A、植树和搭建凉棚(遮荫网):在鸡舍四周,重点是西、南两面可防阳光直射;在鸡舍向阳处搭遮荫网也可防阳光直射。 B、尽量避免鸡舍周围地面裸露:可种植蔬菜、草皮,一方面可以降低反射热,另一方面,可以蒸发水蒸气,起降低温度、湿润空气、减少尘埃的作用。 C、将屋顶涂白或增设遮荫网,也可以在鸡舍的屋面上覆盖一层10-15厘米厚的稻草或麦秸,洒上凉水,并保持长期湿润,可以阻止大量热量被吸入舍内,进而降低辐射热。 D、屋顶喷水:在屋顶上安装固定或可旋转的配头,天气炎热时定时喷一下,可以蒸发带走大部分热量,从而降低舍温。

(2)及时清粪:鸡粪易发酵产生热,而且散发有害气体,每天早晚各清扫一次鸡舍,保持舍内清洁干燥。 (3)通风换气:将窗户全部打开,有条件的可在鸡舍内安装风扇,以提高空气对流,确保舍内凉爽。 (4)减少密度:饲养密度大,不利于鸡体散热,一般每平方米饲养7只为宜。 二、调整日粮 蛋鸡因高温,造成采食量减少,所以要合理调整日粮,更好地满足鸡在产蛋各期的营养需要,早晚应多喂蛋白质含量较高、能量较低的日粮,中午多喂青绿多汁饲料,并做到饲料品种多样化。另外,还要增加饲料中矿物质成分,尤其是钙。饲料要少喂勤添;饲槽要保持清洁,以免影响鸡的食欲下降或引起肠胃病。 A、日粮中补充维生素C,每500kg饲料中加入1000g维生素C预混剂,可降低高温所致的死亡率。例如“冰莲清爽”,内含VC,薄荷、藿香、冰片等中药,或者“藿香正气液”可以有效预防热应激。 B、饮用电解多维,在高温天气的下午1点至晚上9点,这一段时间饮水中增加电解多维的含量,可以很好地缓解热应激对肉鸡的危害。例如“威力维他”。 C、日粮中添加0.5%小苏打,可预防中暑造成的呼吸性碱中毒。例如“通肾灵”。

DB11T 577-2008 蛋用种鸡生产技术规范.pdf

ICS 65.020.30 B 43 备案号:XXX-XXXX DB 蛋用种鸡生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gg-type breeding chicken production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种鸡饲养管理 (1) 4.1 育雏期、育成期饲养管理要点 (1) 4.2 产蛋期种母鸡饲养管理要点 (2) 4.3 种公鸡饲养管理 (3) 4.4 种蛋的管理 (3) 4.5 雏鸡的质量要求 (4) 4.6 雏鸡的运输 (4) 5 卫生消毒 (4) 5.1 场区卫生管理 (4) 5.2 舍内卫生管理 (4) 6 粪污处理 (5) 7 防疫 (5) 8 免疫 (5) 9 统计记录 (5)

前言 为进一步促进种鸡场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各代次种鸡生产水平和种鸡的质量,特制定蛋用种鸡场生产技术规范。本规范根据北京市生产现状制定。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养殖业分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凤忠、韦海涛、史文清、云鹏、张利宇、王晓凤、谢实勇、路永强、肖炜、蒋益民、潘珺。

817肉鸡饲养管理技术

817肉鸡饲养管理技术 一·817品种的来源和市场 817杂交肉鸡的生产极为简单,采用大型肉鸡父母代的公鸡(AA+、罗斯308等)与常规商品代褐羽、粉羽蛋鸡(海兰、罗曼、尼克等)进行人工受精获取的受精蛋即为817杂交种蛋,再进行孵化产出817杂交肉鸡苗,一般饲养5—7周,体重达到1.3—1.8之间即可出栏。完成整个817杂交肉鸡的生产过程。这样来说817肉杂鸡算什么?创新还是山寨,它没有稳定的父系和母系来源,但却占全国肉鸡销售市场的18%,凭着其抗逆性强、易饲养、口感好等特性,获得了肉鸡市场的认可。 二·养好817的八大关键措施 1.饲养要有一定的规模:817的利润较低,每只一般为1-2元,所以要根据 场地、资金和经验尽可能规模化养殖。 2.要根据市场变化合理安排817的饲养量和上市时间。 3.饲养817必须把成活率放在第一位(控制在95%以上)。 4.必须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养完一批鸡后,必须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清 扫和消毒,空舍2周后才能开始饲养下一批肉鸡。 5.完善疾病的控制措施和疫苗的程序是成功饲养817的基本保障,做好消毒、 免疫、用药、环境控制、营养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治理方针。 6.饲养817要抓紧前期管理,做好育雏的第一步工作。 7.817的后期管理应该以通风换气为重心,由于它们呼出的二氧化碳、散出 的体热、排泄的水分、舍内鸡粪的氨气以及舍内空气浮游的尘埃等,如果不能及时排除舍外,不仅会影响生长速度还会增加死亡率。 8.养成肉鸡必须要及时出售。 三·817的饲养管理要点 养好817要选择好健康的鸡苗、优质的饲料、科学的饲养管理、合理的免疫程序、合格的硬件条件。

肉鸡养殖场管理制度

肉鸡养殖中的卫生与防疫 (一)、防疫制度: 1、卫生制度; 卫生制度是环境卫生控制的理论指导和行为规范,通过良好的制度约束和卫生控制能解决环境污染的根本问题,并能从防疫的意义上解决环境的净化问题(能有效地减少和消灭病源微生物)。 (1)、保持生活区、生产区的环境卫生,清楚一切杂草、树叶、羽毛、粪便、污染的垫料、包装物、生活垃圾等,定点设立垃圾桶并及时清理。生活区和生产区彻底分开,达到现代养殖的相关卫生标准和商检局相关的出口备案要求。(2)、保持饲养人员个人卫生,每个饲养员至少有三身可供换洗的工作服,坚持每1-2天洗一次澡,保持工作服整洁。 (3)、保持餐厅、厕所卫生,定期冲刷、擦洗,做好无油污、无烟渍、无异味。养殖期间杜绝食用外来禽类产品(禽肉、禽蛋),养殖过程中禁止食用本场的病死家禽。 (4)、保持道路卫生,不定期清扫,定期消毒。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将净道和污道水泥硬化,便于交通运输、便于内部人员日常操作、便于冲刷消毒。(5)、保持宿舍,被褥的整洁卫生,每个人至少有两套床上用品(床单、被套、枕巾),做到每批鸡出栏以后彻底换洗,必要时熏蒸消毒后在阳光下暴晒。(6)、消毒池的管理,保持进入生活区、生产区大门的消毒池内干净,池内无漂浮污物、死亡的小动物和生活垃圾,定期(5-7天)更换消毒液一次,特殊情况可以随时更换,最常见的消毒也是3-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俗话说的火碱水)。

(7)、要求鸡场配备兽医室、剖检室、焚尸炉,能对病死的家禽剖检、禽病的诊断和病禽、病料的无害化处理提供条件和方便。 (8)、养殖用水最好是自来水或深井水,定期检测饮水的卫生标准,确保卫生无污物,大肠杆菌污染指数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的卫生指标。 (9)、在场区配备粪便生物发酵处理池确保鸡场作为肥料的鸡粪和垫料对社会对其他养殖没有危害性。 (10)、养殖所用饲料要保持新鲜和干净,饲料场、散装料罐、养殖场、散装料仓,都要避免人为的接触和污染。在鸡群发病时期特别要注意剩料的处理。(11)、鸡舍内卫生 ①、地面卫生:确保网架干净,选用大小适中的塑料网便于粪便能漏下去。 ②、空气质量卫生,从育雏到出栏,根据养殖的需要、季节温度的变化、空气质量的变化等,不断调节通风量,确保舍内空气质量新鲜、氧气充足、有害气体不超标。 ③、育雏期间每日都要清理掉水杯中的垫料并擦洗干净。每批鸡出栏以后根据需要用相关的酸(碱)性消毒剂或特殊的除垢剂侵泡或高压冲刷自动饮水线,以便能有效去除水线中的青苔、沉积物和滋长的生物膜等。 ④、顶棚卫生:在饲料中添加灭蝇蛆药物或采取药杀措施,避免苍蝇粪便污染顶棚、灯泡、墙壁设备等,同时也避免了大量的苍蝇滋生而加大禽病传播的风险。顶棚不能有蛛网挂附也是起码的卫生要求。 ⑤、每批鸡出栏以后,对鸡舍内的所有设施设备、控制仪表等都要仔细的除尘、擦洗,避免留有卫生死角。 ⑥、凡是接触过病、死鸡以后要及时用消毒药清洗双手,避免人为地扩大污染。

蛋鸡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规范

蛋鸡标准化养殖场建设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蛋鸡养殖场建设的选址、规划布局、鸡舍建筑、配套设施及环境保护的技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蛋鸡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其最新版本适用范围于本规范。 NY/T 5038 无公害食品家禽养殖生产管理规范 GB/ T 18407.3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要求NY/T 388 畜禽场环境 质量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T 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GB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T 1334 畜禽粪便安全使用准则 NY/T 1596 畜禽养殖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3场址选择 3.1选择场址应符合本地区农牧业生产发展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发展规划、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发展规划的要求,不得建在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 3.2选择地势高燥、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可靠、便于排污、隔离条件好的地方建场。 3.3鸡场应位于居民区当地常年主风向下风处,畜禽屠宰场、交易市场的上风向。鸡场距离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3000 米以上;距离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中集中区域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1000 米以上;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和动物产品集贸市场500 米以上。 3.4禁止在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区和环境污染的地方建场。 3.5水源充足,水质应符合畜禽饮用水标准要求。 4场区布局 4.1场区周围设有围墙或绿化隔离带。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一、产蛋期的管理 产蛋曲线:18-19周见蛋,20周开产,21-22周产蛋率50%,24-26周产蛋率90%以上,高峰维持10-20周,以后每周降%,到72周龄产蛋率70-75%淘汰。追求开产早,上升快、高峰高、持续期长、下降缓慢。 (一)产蛋鸡的生理特点 蛋鸡产蛋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为鸡群创造适宜与卫生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同时降低鸡群的死淘率与蛋破损率,尽可能地节约饲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蛋鸡的经济效益。 1、卵巢、输卵管发育在性成熟时急剧增长。性成熟以前输卵管长仅8-l0cm,性成熟后输卵管发育迅速,在短时期变的又粗又大,长50- 60cm。卵巢在性成熟前,重量只有7g左右,到性成熟时迅速增长到40g 左右。 2、蛋壳在输卵管的峡部开始成形,大部分在输卵管子宫部完成。蛋壳形成所用的钙,是饲料中的钙进入肠道,吸收后形成血钙,通过卵壳腺分泌,在夜间形成蛋壳。若饲料中钙较少不能满足鸡的需要,就要动用骨骼中的钙。因此保持足量的钙和磷以及钙磷比例平衡,对提高产蛋率和防止产蛋疲劳综合症很有意义。 (二)饲养管理条件 1、温度 成年鸡适应的温度范围为10-27℃,能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适宜的温度为15-24℃,21-24 ℃饲料转化率最高。温差超过5℃以上就容易发生条件性疾病。因此温差控制在3-4℃。 2、湿度 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 3、通风 通风的目的在于调节舍内温度,降低相对湿度,排除鸡舍中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使舍内保持空气清新,供给鸡群足够的氧气。其中氨气的浓度不超过25ppm,二氧化碳不超过%,硫化氢的浓度不超过10ppm。 通风要领:进气与排气口设置合理,气流能均匀流过全舍而无贼风(即穿堂风)。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本规范以规模化商品蛋鸡场、蛋种鸡场为对象,包括鸡场选址与布局、设备与设施、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六方面的技术要求,为集约化、规模化商品蛋鸡与蛋种鸡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对上述规模化养殖场的基本要求是:场址不得位于《畜牧法》明令禁止的区域;饲养的蛋鸡有引种证明,并附有引种场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养殖场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两年内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无非法添加物使用记录;建立养殖档案;产蛋鸡养殖规模(笼位)在1万只以上(含1万只) 1 蛋鸡场选址和布局 1.1 场址环境 1.1.1 土地的使用应符合当地农牧业规划与布局的要求,以不占用基本农田、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山坡及废弃地为原则。 1.1.2 距离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500米以上,与其它养殖场及屠宰场1000米以上。鸡场周围环境空气应符合《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 1.1.3 鸡场应建在地势较高、地面干燥、背风向阳、通风良好、土壤透水性好并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的要求、水源稳定并配有贮存和净化设施、给排水方便并远离噪音的区域。 1.1.4 鸡场区应有充足、方便取用并符合卫生标准的地下水或自来水,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 5027)的要求。 1.1.5 有稳定的电力供应,场区内配有应急使用的发电机组。 1.1.6 道路交通便利,鸡场应铺设专用的道路通往公用交通网。 1.2 场区布局 1.2.1 场区合理布局。场区应设有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辅助生产区、粪便及废弃物处理区。生产工艺设计,应以从净区向污染区不可逆走向的要求进行布局。 1.2.2 生活办公区应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较高的地段,并与生产区保持适当的距离,同时建立不透风的围墙加以隔离。 1.2.3 饲料加工厂(或拌料间)应与生产、生活区保持适当的距离。 1.2.4 粪便暂存、病死鸡与废弃物处理区及其设施,应设在生产区围墙外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段,并与生产区保持适当的距离。该区的场地与设施要进行封闭。 1.2.5 生产区具有配套合理的育雏、育成和产蛋鸡各阶段鸡舍,并划分成相对独立的生产小区,小区之间保持50米以上的隔离空间,小区内每栋鸡舍间有适当的距离。各生产小区设施要满足按栋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要求。 1.2.6 场内道路应分设净道和污道,净道和污道严格分开,路面硬化,畅通整洁。 1.2.7 场内应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种植树木、草坪,绿化厂区、净化环境。

种鸡饲养管理技术

种鸡饲养管理技术 (1)种鸡饲料。 维生素A缺乏:种蛋受精率降低,孵化早期死胚增多,后期胚胎发育不良,胚雏眼肿,干燥;剖检胚胎肾及其他器官有盐类沉淀物。 维生素D缺乏:蛋壳中缺钙以致雏鸡发育不良和软骨;皮肤呈现大囊 泡样水肿;弱雏多出壳延迟;孵化8~16天,胚胎死亡率高。维生素B。缺乏:蛋白稀薄,孵化中期死胚增多,雏鸡出壳难,弱雏和颈部、脚趾麻痹的畸形雏增多。维生素B。缺乏:蛋白稀薄,蛋黄颜色发白,受精率低,8~14日龄鸡胚死亡率高,雏胚喙歪斜,雏鸡水肿,绒毛板结、弯趾和侏儒。维生素B。。缺乏:蛋形变小,8~14日龄 鸡胚死亡率高,小鸡出壳延迟,弱雏增多。维生素E缺乏:渗出性 素质症(水肿),1~3日龄胚胎大量死亡,单眼或双眼突出。生物素 缺乏:长骨短缩,腿骨、翼骨和颅骨短并扭曲。第三四趾间有蹼, 鹦鹉喙,胚胎死亡增多。泛酸缺乏:长羽异常,未出壳胚胎皮下出血。维生素K缺乏:出血及胚胎和胚外血管中有凝血现象。钙缺乏:孵化率降低,腿短而粗,翼和下喙变短,翼和腿易弯曲,额部突出,颈部水肿,腹部凸出。磷缺乏:14~18日龄胚胎死亡率高,翼和腿 均软弱。锌缺乏:骨骼异常,可能无翼和无腿,绒毛呈筷状。锰缺乏:18~21日龄胚胎死亡率高,翼和腿变短,头部异常,鹦鹉喙, 生长迟滞,水肿,绒毛异常。硒缺乏:皮下积液,渗出性素质(水肿)。孵化率降低。食盐过量:中后期胚胎死亡率高,孵化率下降。 (2)种鸡的利用。 无精蛋的出现是孵化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发生在种鸡开产后4~6周和产蛋期的后半期内。产蛋早期受精率降低多是由公鸡 性未成熟所引起;后期则是由于公鸡死亡或淘汰过多造成公母比例失调,或是由于公鸡超重、腿脚有病等导致有效交配率下降的结果。 母鸡随着年龄增长,受精持续时间缩短蛋壳质量下降,也会导致种 蛋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公母比例不当,受精率降低。

雏鸡育雏技术经验

精心整理育雏技术 一、技术简介 育雏技术即是对出壳至六周龄的雏鸡在进行严格选择的基础上,通过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饲养密度等环境的控制,使雏鸡群体生长整齐,个体发育健壮,从而提高雏鸡成活率。 1 10%~20 福尔马林 221 3、环境温、湿度和通风的控制育雏舍从进雏前两天开始预热,舍内温度要求达到30℃,育雏时的温度达到:第一周龄33℃~35℃,第二周龄30℃~33℃,以后每周下降2℃,直到降至18℃~20℃为至。育雏舍供温应该适宜、平稳、逐渐下降,温度波动范围不超过5℃。育雏温度是否合适,一是检查温度表;二是观察鸡群动态。温度表悬挂在网上5~ 10厘米处。温度适合,雏鸡活泼,食欲旺盛,饮水适度,睡眠安静,分布均匀且俯卧。温度过低,雏鸡密集靠近热源,且易引起感冒、下痢、不采食、压死;温度过高,则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频繁、采食少、体质弱、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和啄癖。

育雏湿度应为:第1周龄65%,第2周龄60%,第3周龄后55%左右。舍内湿度以人感湿热,不口燥及雏鸡的胫趾润泽细嫩,雏鸡活动无许多灰尘为好。如果湿度不够,可在地面上用大盆盛水增加湿度。当湿度过高时,可使用风机通风或往地面撒石灰来调节。 在中午天气暖和时,可适当开窗,吊起卷帘,或用风机换气,换气时避免贼风和冷风直接吹向雏鸡。 4、密度、槽位及水位饲养密度应随品种、日龄、通风及饲养方式灵活掌握。笼养4周龄内每平方米50只-60只,5周-8周龄每平方米30只左右,9周-18周龄每平方米10只-14只。平养8周龄内,每平方米15只-20只,9周-18周龄, 每平方米 饲槽,3 桶1个。 8个-10个直径36 5 次/日,7 玉米64——内含雏鸡所需矿物质和维生素)。 6、合理的光照过强的光会给雏鸡造成应激,过弱的光会使雏鸡采食量下降,无法达到预期的体重。雏鸡入舍后前3天要给予24小时光照,光强度每平方米2.7瓦,灯泡设置要合理,分布均匀,以利于采食和饮水;从第4日龄到第2周龄光照为18小时,但光照强度降为每平方米1.3瓦。以后每周光照时间缩短2小时,直至使用自然光照。

蛋鸡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蛋鸡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蛋鸡场选址和布局、鸡舍建筑和设备、饲养管理及卫生防疫。 本标准适用于商品蛋鸡规模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6548 畜禽病害肉尸及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 l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 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40 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41 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医防疫准则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3 选址和布局 3.1 选址 3.1.1 场址应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主要交通干线和居民区 500 m 以上,距离养殖场及屠宰场 1000 m 以上。鸡场周围环境空气应符合NY/T 388的规定。 3.1.2 鸡场应建在地势高、地面干燥、背风向阳、通风良好、土壤透水性好并符合GB 15618的要求、水源稳定、给排水方便并远离噪音的区域。 3.1.3 鸡场区应有充足、方便取用的地下水或自来水,水质应符合NY 5027的要求。 3.2 布局 3.2.1 场区应设有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辅助生产区、粪便及废弃物处理区。生产工艺设计,应以从净区向污染区不应逆走向的要求进行布局。 3.2.2 生活办公区应设在生产区的上风向地段,建立不透风的围墙与生产区隔离。 3.2.3 粪便暂存、病死鸡与废弃物处理区应设在生产区围墙外下风向、地势较低的地段,并与生产区分隔开。该区的场地与设施要进行封闭。 3.2.4 生产区应有配套合理的育雏、育成和产蛋鸡各阶段鸡舍,并划分成相对独立的生产小区,小区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小区内每栋鸡舍间有适当的距离。 3.2.5 场内道路宜与建筑物长轴平行或垂直布置,场区内净道和污道无交叉和重合。

父母代种鸡饲养管理手册

父母代种鸡饲养管理手册

父母代肉种鸡 饲养管理手册 家禽事业线技术人员赴泰培训班

前言 根据正大集团安排,由董事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和家禽事业线共同组织了正大集团中国区家禽事业线技术人员赴泰培训班,一行25人于2005年4月17日至2005年5月16日赴泰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培训。根据每人所从事的工作分为五组:肉种鸡组、孵化组、蛋鸡组、肉鸡组、综合组。首先由泰国有关技术专家对培训班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技术讲座,然后分组驻各场进行现场学习两周,之后集中参观考察,最后培训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讨论,各组分别编写了饲养管理手册,并把本次培训学习内容的汇总及一些技术资料进行了精心筛选,分门别类录制成一套(3张)光盘,以供各个公司在培训学习时应用。 在此次培训期间,培训班受到了谢国民董事长关心和接见,得到了陈伯正资深副总裁及泰国正大集团各位专家和各场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们一并表示真诚地感谢! 肉种鸡组根据泰国技术专家授课内容和现场学习体会,编写了本手册供各公司参考应用,本手册适用于大胸型肉种鸡,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顾问翻译:马大伟罗贤德陈国盛 讲座讲师:Sawang Chanprasert CPF General Mananger 技术指导:王进圣陈国盛尤玉双 肉种鸡组成员:展伟程建兵关伟峰李财春赵春青 孙桂华

2005年5月16日 目录 一、空舍期 (02) 空舍期准备工作:清扫、清理、消毒、设备安装。 二、育雏育成期 (03) (一)育雏期(1-4周)管理 1.接鸡准备工作 (04) 2.鸡苗到场工作操作程序 (04) 3.育雏期饲养管理 (04) (二)育成期管理(5—19 周).................. (09) 1.饲养设备及饲养面积 (09) 2.饲养方法 (09) 3.鸡群均匀度及体重控制,选淘鉴别错误鸡只 (10) 4.水控制方法 (10) 5.光照控制程序及鸡舍饲养管理 (10) 6.公鸡饲养管理 (11) 7.其他管理 (12) 三、产蛋期 (15) 1.饲养设备及饲养面积 (15) 2.光照程序 (16) 3.喂料方法 (18) 4.饮水管理 (19) 5.公母比例 (20) 6.种蛋管理 (21) 7.免疫程序 (22) 8.其他管理 (2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