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简答题整理

教育学简答题整理

教育学简答题整理
教育学简答题整理

教育学简答题背诵

绪论

1.什么是教育学?师范学校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答: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①使师范生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②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

③使师范生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

2.学习教育学必须注意哪几方面(怎样学习教育学)?

答: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③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

④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

3.孔子的教育思想

答:①第一个提出“有教无类”教育宗旨,第一个提出启发性原则

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人格

③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教育原则方法

4.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答:他毕生倡导和推行生活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

合一”等重要主张。

5.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答: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

②首创班级授课制

③教育“遵循自然”

6.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①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教育和教学原则,

②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教学模式。

③现代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第一章教育

7.简述教育的两大功能

答:(1)社会发展功能

①经济功能: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

②政治功能: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

③文化功能: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

(2)人的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推进和形成作用

包括:①促进个体社会化

②促进个体个性化

8.教育的本质特点是什么?怎样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

答: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培养人,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①广义教育: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②狭义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9.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①生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②民主性:体现在世俗化、普及性和公平性上

③科学性:教育内容和手段的科学性

④革新性:现代教育改革的浪潮席卷全世界

10.简述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和启蒙作用

答:(1)基础地位

①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

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为个体的身心发展奠定基础

②小学教育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在实施义务教育中负有直接的重大责任

(2)启蒙作用

①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

②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

③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

11.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答:①贯彻“三个面向”

1983年,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②实施科教兴国: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理论要点: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12.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①全民性: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

②义务性:小学教育具有强制性和免费性

③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第二章学校

13.一所学校应具备怎样的基本条件?

答:①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②有合格的教师

③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④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14.怎样理解学校的公益性(学校公益性的两个具体表现)

(学校的公益性特点)(简答)

(一)学校与企业的区别

1.设置目的的不同:学校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企业则是以盈利为目的

2.调节手段不同:学校的经费来源是多渠道的,主要部分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企业则进行经营性活动

3.与政府关系不同:学校,政府必须对其权力和行为作出必要的限制;企业通过市场来进行调节

4.产出不同:学校是公共服务;企业是商品

(二)学校公益性的两个具体表现(简答)

1.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2.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

3.学校的公益性还涉及教学语言文字和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

4.公益性原则,不仅体现在公立学校,同时也体现在私立学校中

15.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简答)

第一,在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第二,使用恰当的准确的语言文字

第三,选择最佳沟通媒体

第四,注意信息的时效性

第五,重视对信息的反馈

16.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简答)

(一)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学校内部管理)

2.教学工作管理

3.教务行政管理

4.总务工作管理

(二)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选择)

1.行政方法

2.法律方法

3.教育方法

4.经济方法

5.学术方法

17.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包括哪些方面?(国家如何加强小学的管理和监督)答:①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

②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管理制度。

③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

④教师的人事管理制度。

18.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简答)

(1)学校对儿童施加的影响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和决定性因素,对儿童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2)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3)学校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4)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19.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简答)

(1)根据子女的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

(2)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

(3)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4)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第三章学生

20.儿童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答:(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4)理解儿童发展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①儿童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

②儿童的发展是其生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成熟过程。

③儿童的发展不等于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

21.儿童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如何遵循儿童儿童发展的特点展开教育

答: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是其生理成熟与其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变化的复杂过程

①顺序性:身心发展是稳定的、连续的、不可逆转的过程

教育策略:循序渐进

②不平衡性:同一个体不同年龄段、不同方面发展速度水平不同

教育策略:两个高速发展期

③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任务

教育策略: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

④个别差异性:不同个体优势智能、发展水平、个性特点不一样

教育策略:因材施教原则

⑤互补性:生理机能互补、心理机能互补、身心互补

教育策略:扬长避短

22.怎样正确理解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何作用)

答:教育与儿童的关系

普通关系:

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发展是主,教育是从

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儿童发展是目的,教育是手段

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什么是教育的科学性)(简答)

教育的科学性指教育既要真实地了解和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正确理解社会生活,提供给学生的教育内容、方法等要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需求,从而使其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相一致

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具体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加以把握:(教育的科学性的具体影响作用)

(一)教育目标要真实反映社会的要求

(二)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三)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四)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教育过程中如何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案例)

1.要尊重儿童的感受

2.而要尊重儿童的选择

3鼓励学生的创造

创造是人的潜在能力得以发挥的根本途径,也是个人发展与人类进步的根本途径

23.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1)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目标的重新界定

①终身发展成为主导价值

②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

③个性化发展是新发展观的内在含义

(2)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的外在环境的新要求

①对学习内容重新规划

②强调学校学习与学生社会环境相联系

③对课程实施的教学方式进行更新

第四章教师

24.教师的社会作用

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

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人

3.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25.怎样理解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①复杂性:是由教育对象、任务、过程、方法和手段的复杂性决定的。

②创造性:表现在因材施教、“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机智等方面。

③示范性:是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及儿童爱模仿、易受暗示的心理特征决定的。

④长期性:既表现为后效性,又表现为长效性。

26.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答:

(1)文化素质

①全面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

②艺、体、劳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教育素质

①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法知识

②教育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

③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

④教育科研能力:如观察儿童的能力

(3)职业道德素质: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27.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课程观

(1)学校的课程是发展的

(2)学校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建构的

(3)课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载体

28.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学生观

(1)学生是独立自主的人

(2)学生有无限的创造潜能

(3)学生是完整的人和有差异的人

29.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转变(角色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研发者

(4)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

30.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简答)

(一)民主平等

政治上和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真理面前是平等的,

(二)尊师爱生

爱生是尊师的基础知识,尊师是爱生的结果

教师是教育者,他在建立尊师爱生新型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

(三)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是群体成员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与谅解

(三)教学相长

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中,双方存在着相互促进,彼此推动的关系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31.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是论述)

答:①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结合起来

②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③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第五章教育目的

32.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功能:①导向功能: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是教育活动的灵魂。

②调控功能:对教育规划、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具有协调、控制作用。

③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是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

33.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有哪些?

答:(1)主观依据: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

具体内容:哲学观念

人性假设

理想人格

(2)客观依据:社会历史条件+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

具体因素:①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

②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③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

④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34.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1)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

(2)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3)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3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答:①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

②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灵魂。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36.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答: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特征:①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②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③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37.新形式下如何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

答:(1)落实教育目的特别注意的几个方面:

①创造精神

②实践能力

③开放思维

④崇高理想

(2)落实教育目的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

①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

②德智体美之间的关系

③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④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第六章教育的组成部分

38.什么是德育?(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德育的基本功能

答: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狭义德育:专指道德教育

广义的德育:指道德、思想和政治方面的教育。

德育的功能:

(1)德育的社会性功能:指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2)德育的个体功能:指德育对受教育者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包括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享用发生影响三个方面。

(3)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含义:①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

②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39.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答:定义: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3)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40.要上好的小学的品德课应注意下列几点(简答)

(1)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

(2)每堂课的主题要小一些,灵活一些

(3)教学要点简单明了,有针对性,讲究实效

(4)材料生动形象,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5)坚持启发式教学

41.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

答: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①直接的德育课教学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两门以德育内容为核心的综合课程。

②其他各科教学

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最经常的、最基本的途径。

③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

42.小学德育的常用方法(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答:

①说服教育:我国通过对学生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②情感陶冶: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熏陶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

③榜样示范

④实际锻炼

⑤奖励与惩罚(含表扬与批评)

43.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应注意:(简答)

要做到公正合理,切合实际

要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

要恰如其分并有教育意义

除非犯错误的性质和情节十分严重,不进行处分不足以警戒以外,一般情况下,

不轻易使用

在学校中,教育法规和职业道德都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教师也不能以劳动或罚款作为惩罚手段

44.智育的具体功能(智育的社会功能)

答:

(1)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教育的社会功能

(2)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个体发展功能)

(3)智育对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45.什么是智育?智育的主要任务与内容

答: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

智育的根本任务是要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

内容:(1)传授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2)发展技能: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活动方式:

①动作技能②智慧技能③认知策略

(3)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①自主性是一种人格特质,也是个体智力品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个体一种能够独立作出判断,并且将信念和行动整合起来的心理倾向。

②创造性是人具有较高智力尤其是良好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和标志。

46.美育的基本任务(主要任务)

答:①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②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③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④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47.什么是美育?美育的类型有哪些?

答:美育是以培养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

(一)艺术美育

艺术美育则是指以艺术美为内容的美育活动

艺术美育是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

艺术美育在学校教育中主要是靠艺术类课程去实施的(二)自然美育

自然美是指自然物本身所呈现出来的美的形态

(三)社会美育

社会美也叫生活美,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的形态

(四)教育美育

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第七章课程

48.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论述)

答:(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①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表现形式是活动课程;

②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表现形式是学科课程。

(2)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①知识与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不能截然分开。

②知识与能力又各自具有独立性,二者从存在方式上分属于不同范畴。(3)分科与综合的关系

分科与综合反映了人类认识的两种基本方式,就人类认识的终极目标来说,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

(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关系

①人文主义课程的基本特点(简答)

在课程目的上,重视人,崇尚个性。

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

在课程实施中,充分尊重儿童,热爱儿童。

②科学主义课程的基本特点(简答)

在课程目的上,强调科学本身的价值和力量。

在课程内容上,重视科学知识。

在课程实施中,讲究科学性和效率。

既要提倡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又要提倡尊重学生重视个性发展的人文精神

在课程中同时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49.课程的基本结构

答:课程的基本结构包括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1)课程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也称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2)课程标准。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

导文件,也称教学大纲

(3)教科书。根据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50.在小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二)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打好基础

(三)保证不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接受性学习,自主探索性学习

第八章教学

51.小学教学(教育)的任务。

答:(1)学习基础文化科学知识

①将科学知识的学习狭隘化

②对各门课程厚此薄彼

(2)培养各种能力

①学习能力

②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③人际交往能力

④思维能力

⑤实践能力

⑥创造能力

(3)养成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积极的自我意识

②对他人的健康态度

③对社会的责任感

52.如何理解教学活动的本质

答: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①教学认识是学生的认识

②教学认识是间接的认识

③教学认识是有领导的认识

④教学认识是教育性的认识

53.八大教学原则及贯彻要求(分成八个小题目什么是XXX原则)

答:(1)直观性原则: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运用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以获得感性经验

①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②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③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2)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①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②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③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系统的进行

①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顺序教学

②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③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巩固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

教育学简答题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总,会考到原题!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考点梳理: 1.这34道题是根据这几年上课和教研的经验总结的; 2.这不是押题,因为押题还需要对真题的研究、命题规律的把握、过往考题的筛选等; 3.如果答案有和你之前背过的答案不一致的,考试时间又临近了,可按你之前背过的来回答。不必紧张或焦虑,考试时都能得分。 , 4.欢迎大家转发收藏。 教育学17题 一人身心发展的规律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性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及其作用 % 2.环境及作用 3.学校教育及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 五教师的职业素养 1.思想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 … 3.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5.身体素养 六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 2.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七新课程的结构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a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领域从微观到宏观,从教育内部到外部关系,从基础到高等教育,从正规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到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从儿童青少年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 b 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赫时代教育学基础是哲学和心理学,当代包括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就研究角度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角度研究,还有介于两者,就教育学研究的层次出现基础、应用、咨询、开发研究); c 教育学发生细密的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随着b,教育学发生快速学科分化,组成部分发展独立学科,同时出现子学科、边缘学科);d 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研究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与此同时,实践的发展日益呼唤教育理论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e 教育学加强对自身反思,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即关于教育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 2.什么是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由教育活动内容结构决定)和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和负向功能(阻碍?的消极?) (3)(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和隐性功能(非预期且具较大隐藏性功能)

精编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必背简答题50题含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必背简答题50题含答案 1.请简述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代表人物为朱熹。 (2)生物起源说 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它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如老鹰教小鹰飞翔,老猫教小猫抓老鼠等。从这个学说开始,教育起源问题开始转向科学解释。代表人物为法国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心理起源说和生物起源说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孟禄。 (4)劳动起源说 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代表人物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米丁斯基。 2、请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3.请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第一,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 第二,普遍实施义务教育。强调对国民实施一定的教育是国家的责任,接受一定的教育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三,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西方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和提供保证。 第四,教育世俗化。与公立教育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建立了实用功利的教育目的,从宗教教学中分离出来。 4.请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的全民化是指所有人都接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所有中青年都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的民主化主要是指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主要是指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技术现代化主要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_全国通用)

第一部分:教育学简答题 一、学校产生的条件? 答: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的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二、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答: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此外,学习教育学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四、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1.遗传(前提条件) 2.环境(动力作用) 3.学校教育(主导和促进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作用) 五、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 六、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育学 第一章 1、近代社会的教育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⑴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⑵教育的世俗化与公立教育的发展相应,教育逐渐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⑶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最早出现在近代,德国) ⑷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⑴教育观念现代化;(前提)⑵教育内容现代化⑶教育条件现代化 ⑷教育管理现代化⑸教育素质现代化。(关键) 3、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⑴教育的终身化⑵教育的全民化⑶教育的民主化⑷教育的多元化⑸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教学相长包括哪三层含义? ⑴教师教学生学⑵教师向学生学⑶学生的学习可以超越老师 第二章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⑴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⑵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⑷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 ⑴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⑵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⑶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2、生产力于教育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⑴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⑵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⑷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⑴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⑵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⑶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 ⑷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反作用表现在: 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⑷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⑴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⑵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⑶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⑷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5、学校文化的特征? ⑴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⑵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⑶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6、学生文化的特征? ⑴过渡性⑵非正式性⑶多样性⑷互补性⑸生成性 7、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从各个方面吸收和利用以往历史阶段的教育成果和经验。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决定,但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并非完全同步,具有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学简答题必背20题

教育学简答题必背20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1)阶级性,等级性; (2)非生产性; (3)专门化; (4)教育内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4、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基本特征 (1)与社会联系的普遍性和直接性; (2)学制的开放性,梯形化和弹性化; (3)教育的现代化; (4)教育的民主化; (5)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性。 5、生产力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类型和结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制着教育目的和部分教育内容;还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设施及形式等;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教育是实现科学

知识社会化和使现代科技由可能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关键;教育还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生产技术更新的重要手段。 6、政治与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政治与教育的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 (2)影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变化; (3)影响教育财政状况; (4)影响受教育权利。 教育具有政治功能,对政治会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社会政治延续和推动社会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7、人口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的制定和实现; (2)人口结构及其分布状况影响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状况; (3)学龄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及经费使用。 8、教育对人口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教育具有提高人口素质的作用;教育具有使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9、童年期教育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重视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呵护儿童健康;着力增强动手能力;特别关注学习态度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11、青年期教育主要应该注意哪三个方面 (1)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自我秘社会的关系; (2)树立事业心、责任心、提高从事社会职业的素养、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3)正确处理友谊、爱情和婚姻。

教师招聘考试简答题汇编

新课程改革 1.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教育学 是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20世纪以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全民多现身+全信科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3.简述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 a.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d.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c.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d.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 a.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b.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 c.文字的产生 d.国家机器的产生 5.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现代学制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5.教育学发展阶段:萌芽、独立、多元化、现代化 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我们怎样思维》《明日之学校》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学校即教育、从做中学五步探究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6.简述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a.教育学研究问题领域的扩大 b.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c.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d.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e.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f.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7.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a.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c.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e.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f.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8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需要的人才;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不起决定作用。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e.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知识 9.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学简答题题及答案

1.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a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领域从微观到宏观,从教育内部到外部关系,从基础到高等教育,从正规到非正规教育,从学校到社会教育,从正常儿童到特殊需要儿童教育,从儿童青少年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 b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赫时代教育学基础是哲学和心理学,当代包括更加广阔的学科领域,就研究角度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角度研究,还有介于两者,就教育学研究的层次出现基础、应用、咨询、开发研究); c教育学发生细密的分化,形成初步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随着b,教育学发生快速学科分化,组成部分发展独立学科,同时出现子学科、边缘学科);d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研究者关心教育实践中到底存在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与此同时,实践的发展日益呼唤教育理论指导,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动力); e教育学加强对自身反思,形成教育学的元理论(即关于教育学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 2.什么是教育功能教育功能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又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系统。教育功能在系统内部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所以,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由教育活动内容结构决定)和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 (2)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和负向功能(阻碍…的消极…) (3)(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和隐性功能(非预期且具较大隐藏性功能) (4)(4)多维度的复合分类(柴野昌山:a把性质和形式结合起来划分:显、隐性正向,显、隐性负向功能;b把对象与性质结合起来划分:对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对…的负向功能) 3.教育有哪些个体功能每个功能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 教育个体功能有:a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b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c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转变为现实特征的过程。教育就是通过对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促进个体身心和谐全面地发展。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和粗寂寞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4.什么是教育目的其基本特点是什么 教育目的是根据社会发展和阶级利益的需要提出的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的总设想或规定,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影响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育目的即教育意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

学前教育学必考名词解释和简答大全 名词解释题 1.1.广义的教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1.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影响活动一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需要的人的活动。 1.3.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人以及对教育活动承担教育责任的人。 1.4.正规学校教育:在学龄期完成的上学年限,获得教育证书。 1.5.非正规教育:在任何正规教育体制以外所进行的成人或儿童所选择的学习形式,是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活动。 1.6.非正式教育:个人在日常经验和社会生活环境中获得的学习,是无组织、无系统的终生过程。 1.7.全民教育:保证每个国民都有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它以普及义务教育实行之。 1.8.终身教育:指人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都需要受到各种教育,接受教育应是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它在时间上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在空间上贯通了学校、社会和家庭的界限,打破了教育为学校系统所垄断,改变了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的人生模式。 1.9.教育化:使受教育成为全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消除专制、封闭、灌输等不的教育,建立尊重、开放、启发、参与等化的教育。 1.10.教育现代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在教育上的反映,是教育整体的变革。 1.11.人的个体发展:个体从降生到成年到老年身心有规律的变化过程。身体的发展是指身体的各组织系统的发育和机能的增长,心理的发展是指人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的发展。 2.1.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2.2.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2.3.文化(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4.文化(狭义):较普遍地把文化看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理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传统民俗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2.5.文化传递: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和在空间的流动,文化传递与传播过程补充、发展、丰富着文化,因为它注入了传播者的经验与整理创造。 2.6.文化选择:对某种文化的自动撷取或排斥,即择优汰劣,取精去糟的过程。 2.7.文化变迁:文化容的增量或减量所引起的结构性的变化。文化变迁来自文化容的变化,并非所有的文化容的变化都会引起文化变迁,只有当某种文化容引起文化的结构性、全局性、整体性变化时,才形成文化变迁。 2.8.人的个体社会化: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化而形成社会所期待的及其应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3.1.儿童的发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互作用的。 3.2.回忆说:柏拉图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一种基本上在发展过程中展现并成为有意识的先天知识(理念)。后天环境对人不具影响,一切研究、学习都只不过是对先天理念的“回忆”。 3.3.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认为,儿童发展是一个有规律的顺序模式的过程,而这个顺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的顺序决定的。所有儿童都按照这个顺序发展,

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我国及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礼记·学记》 2、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教育漫话》 4、《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赫尔巴特 5、《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杜威 6、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注意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7、提出结构教学理论和发现法的教育家是布鲁纳 8、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 9、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伯屈 10、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11、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永恒性 12、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13、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经常要以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14、我国目前的教育有很多方面不同于解放初期的教育,这反映了教育具有历史性 15、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生物起源论 16、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17、古希腊雅典教育比较重视对年轻一代进行多方面发展教育 18、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二馆是指崇文馆与弘文馆 19、“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反映了封建社会教育具有脱离生产劳动 20、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社会是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 21、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

22、自然科学的教学内容之所以不可能在古代社会学校中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因为古代社会生产水平的限制 2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2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25、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生理前提作用 2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27、根据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到因材施教 28、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9、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30、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31、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狼孩”事例,说明了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3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 3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教育学 (书本课后复习思考题、湘潭教育学院练习册简答题与论述题汇总)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答: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的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综上所述,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2.大教育观的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答: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的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大教育观包含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因此大教育观的形成,并不意味着学校的消亡。 3.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答: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基础。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4.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 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 普通教育学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 理论建设:第一,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第二,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三,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第四,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 实践应用:首先,教育学要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其次,教育学还必须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此外,普通教育学还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地在实践中运用的问题。 6.谈谈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答: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7.怎样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来?(略) 8.怎样运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去研究教育问题? 答:研究法:首先要获取有关凭证,也就是尽全面地搜索有关个案材料;然后进行初步诊断,即对个案材料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关键;最后提出治疗方案和改进意见。运用个案研究法切忌将个案研究结果作一般推论,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教育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就是脱节就是出现在(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心理起源说得代表人物就是( )。 A、孟禄 B、杜威 C、利托尔诺 D、斯宾塞 3、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得就是( )。 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区教育 D、社会教育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就是( )。 A、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 B、柏拉图得《理想国》 C、斯宾塞得《教育论》 D、昆体良得《雄辩术原理》 5、实用主义教育学得代表人物就是( )。 A、昆体良 B、杜威 C、赞科夫 D、赫尔巴特 6、前苏联凯洛夫主编得,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研究教育问题,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得教育专著就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7、1632年出版得《大教学论》得作者就是( )。 A、布鲁纳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夸美纽斯 8、在整个中世纪,占主导地位得教育机构就是( )。 A、城市学校 B、堂区学校 C、主教学校 D、教会学校 9、西周得官学已有较完备得制度,主要分两类两级:一类就是国学,一类就是( )。 A、府学 B、内学 C、乡学 D、藩学 10、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得教育代表作就是( )。 A、《普通教育学》 B、《教学与发展》 C、《人得教育》 D、《教育过程》 11、教育得质得规定性就是指( )。 A、教育就是一种阶级现象 B、教育就是一种上层建筑 C、教育就是人才培养活动 D、教育属于生产力得范畴 12、教育得最根本职能就是( )。 A、传播文化 B、生产功能 C、培养人才 D、社会服务 13、教育得发展与政治经济得发展并不同步这就是教育得( )。 A、能动性 B、可控性 C、超前性 D、相对独立性 1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5、从教育有史以来,除( )之外教育都就是具有阶级性得特征。 A、原始教育 B、西周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16、奴隶社会学校教育得内容就是礼、乐、射、御、书、数,世称( )。 A、六艺 B、六学 C、六识 D、六经 17、西方古代以其雄辩与与青年智者得问答法著名得教育家就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漠克里特 18、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得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得教育思想得就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学前教育学论述题及答案

论述题: 1、试论述蒙泰梭利教育理论的要点。 蒙台梭利是20世纪杰出的幼儿教育家,也是西方教育史上与福禄贝尔齐名的两大幼儿教育家之一。她的教育理论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自我学习的法则 蒙台梭利认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遵循自身内部法则的生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发展进程表。她视教育委促进幼儿内在力量自然发展的过程,强调幼儿的自由活动,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成人中心的教育,反对传统的班级教学统一,允许幼儿个别的学习。 (2)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关键。她认为,幼儿的发展离开适宜的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教育就是给幼儿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要具有以下特点:a、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有助于儿童创造自我和自我实现。b、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儿童能在那里安静而有规律的生活。c、一个生机勃勃的环境,幼儿在那里充满生气、欢乐、和可爱,毫不疲倦的生活,精神饱满的自由活动。d、一个愉快的环境,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都是为儿童设置的,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儿童有极大的吸引力。 (3)教师的作用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的创设者、观察者、指导者。教师为幼儿精神设计环境和学习材料,提供必要的发展手段,保证幼儿能展开自由的学习。教师通过“全神贯注的观察”去发现幼儿巨大的个别差异,对幼儿的不同需要做出恰当的反应,提供必要的帮助。 (4)幼儿的自由和作业的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给予幼儿自由和教师对作业的组织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她说,理想的作业组织给予了幼儿自我发展的可能性,给予幼儿发泄能量的机会,才使每个幼儿获得了满足。没有作业组织的自由将是毫无效益的。没有作业手段、被放任自流的幼儿将一事无成。因此她认为,教师在为幼儿的自由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当然也要设置必要的纪律。 (5)重视感觉教育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感觉教育是重要内容。她认为3-6岁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的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训练,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为高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她设计了一套教具。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受到了一些批评,主要是职责她的教育偏重智能而较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具脱离了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狭隘、呆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然而,尽管如此,蒙台梭利教育的伟大功绩、对世界幼儿教育的巨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她的理论的基本精神,特别是重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幼儿自主性和自我学习,重视环境的作用,以及她对教师作用的观点等等,无论在蒙台梭利时代还是今天,都具有不衰的生命力。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和论述题总结

简答题: 2、现代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2)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3)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 4.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1)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提高。(2)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3)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4)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 5.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1.简述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 (1)解释教育实践(2)指导教育实践(3)推动教育改革 2.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答案要点: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3)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4)深刻的教育理论素养(5)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6)优良的身心素质 3.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4)生产力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5)生产力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2.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5)个人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3.学习教育原理有何实践意义? (1)掌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2)掌握教育工作规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3)在教育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4)是继续学习教学原理、德育原理、学校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具有深化和奠基作用。 4.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3)学校

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 《教育概论》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中国的《学记》。 2、学校教育产生于 _奴隶_ _社会。 3、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教学(授课)制。 4、教育的本质特征是 培养人 。 5、发现学习是由美国教育家,结构主义课程代表人物_ 布鲁纳_提出的。 】 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备课 和 上课 、作业布置与修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五个环节。 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影响学生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为 说服教育 。 8、教学过程的首尾阶段(环节)分别是 准备阶段 和 运用阶段 。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以( A )为主。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以上都不是 |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 C )。 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3、“性善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告子 4、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B )特点。 A.示范性 B.创造性 C.复杂性 D.长期性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苏霍姆林斯基 } 6、把人视为教育的根本,宣扬人性的解放,这体现( A )教育目的观。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文化本位论 D.生活本位论 7、不属于教师的专业权利的是( D )。 A.教学权 B.获取报酬待遇权 C.管理学生权 D.参政权 8、“严师出高徒”等谚语在我国很流行,这是( B )对人们的教育方式选择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D.多因素论 9、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D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 10、“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 C )。 A.传授知识给学生 B.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C.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 D.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判断题 1、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 ) 2、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 ( √ ) 3、在教学中,教师问,学生答,就是贯彻了启发性原则。 ( × ) ^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以直接经验传授为主的过程。 (× ) 5、“龙生龙,凤生凤,生个老鼠打地洞”属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 √ ) 6、我国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具体实践。 (√ ) 7、实习属于课程的范围。 ( √ ) 8、教学就是指教什么的问题。 ( × ) 9、智育与教学没有本质区别,可以以教学代替智育。 (× ) 10、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道德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经典的“认知发展理论” 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柯尔伯格。 (√ ) — 四、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答:(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具有统一性 和多端性(2)德育过程是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受多方影响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斗 争的过程,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4)德育过程是长期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2、班级教学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 优点: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2)… (3)有利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4)有利于发挥班级的教育作用 (5)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缺点: (1)妨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2)缺乏灵活性 (3)不利于因材施教 (4)学生间缺乏真正交流 ? 3、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答:(1)学生主体有多种特性,一般具有整体性、能动性、独特性、发展性等。(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认识的主体,是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创造性,他们主动建构、转化外界的一切影响,并不是简单地毫无批判地接受。 (3)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研究和了解学生需要,针对性地教学;才能做到教学民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辨析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胳膊扭不过大腿,学校的正面教育抵不过社会的负面影响。” 答:(1)社会道德主流是好的,其负面影响相对于正面影响而言乃是“胳膊”,对青少年影响是有限的 (2)学校教育具有主动性、选择性,弘扬主旋律,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影响,能为学生抗御社会不良影响打造一道“防火墙”。(着重分析学校德育的正功效) 2、~ 3、“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 答:这一说法正确。符合“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除传授知识外,价值观、态度、人格塑造等方面也应该重 视;教学要体现教书与育人并重。 3、“教,是为了不教。” 答:这一说法正确。符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 的规律;教学过程除传授知识外,要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当今,学会学习是适应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的需要。 4、“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答: 这一说法是中国传统师道尊严的核心观念。它建立在人情常伦的基础之上。缺乏法律关系为基础的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的发挥有所妨碍。应该建立相互尊重、教学相长、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共12分) . 韩老师就沈××同学丢钱的事来到了班上….第二天,丢失的钱 又回到了沈××同学那儿。….韩老师亲切地劝说她,并表扬了她的行为…… 试以“德育原则”的有关理论对韩老师的上述做法进行分析。 答:严格要求与尊重相结合 循序渐进原则 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相结合原则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库及答案(精选)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库 及答案(精选) 1,布鲁纳的教学观(3.1) 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 ⑴动机原则.即学生有内在的学习愿望. ⑵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⑶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 ⑷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2,结合教学实际阐述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1,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知识并不能精确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知识便用,一用便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进行再创造. 3,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普遍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

因而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3,学习动机的种类(4.1)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5,动机的需要层次理论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 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4,成败归因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2,同时又把成败原因主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3,归因分析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为无能这一不可控的稳定因素,今后就会不再努力;如果归因 为努力不够这一可控的和不稳定的因素,下一次就可能加强努力. 7,学习迁移的种类(5.1) 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