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矿山压力课程设计

矿山压力课程设计

矿山压力课程设计
矿山压力课程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吴锋锋

2015.6.22

目录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设计 (3)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3)

2 课程设计的内容 (3)

3 课程设计资料 (3)

3.1 工作面地质条件 (3)

3.2 工作面生产技术条件 (5)

3.3 其它参数 (5)

一.依据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确定主、亚关键层位置; (6)

二.计算直接顶初次跨落步距,老顶初次断裂步距,老顶周期来压步距 (11)

2.1直接顶初次跨落步距: (11)

2.2老顶初次断裂步距如下: (12)

2.3老顶初次断裂步距如下: (14)

三:结合三铰拱平衡理论,计算上覆岩层“三带”中垮落带高度; (15)

(15)

1:什么是三铰拱平衡理论?

四:依据液压支架选型原则及步骤,考虑大采高综采、综采放顶煤(采煤机割煤高度2.5m)开采2种条件,分别计算顶板压力大小,进行液压支架工作的合理选型,画出支架简图; (16)

1 液压支架的基本形式 (16)

2.1 顶底板性质 (16)

2.2 煤层条件 (18)

2.3 经济成本 (19)

五:假定回采巷道选用锚网支护,理论计算确定锚杆的型号、间排距及支护方案简图。 (22)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设计》是《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采矿专业主干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研究方法,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及矿压理论研究奠定基础,使学生具备运用该方法解决采矿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设计的内容

结合某一给定回采工作面的地质及生产技术条件,设计完成以下内容,并配有必要的图表。

2)依据覆岩岩性特征,采用力学分析计算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老顶初次断裂步距,老顶周期来压步距;

3)结合三铰拱平衡理论,计算上覆岩层“三带”中垮落带高度;

4)依据液压支架选型原则及步骤,考虑大采高综采、综采放顶煤(采煤机割煤高度2.5m)开采2种条件,分别计算顶板压力大小,进行液压支架工作的合理选型,画出支架简图;

5)假定回采巷道选用锚网支护,理论计算确定锚杆的型号、间排距及支护方案简图。

3 课程设计资料

3.1 工作面地质条件

某综采工作面井下位置西为东四辅撤运输巷,北为正在掘进的另一工作面,

南为另一工作面采空区,东为矿界,工作面之间留有60m的煤柱。所采煤层为3#煤层,煤体黑色,条带状结构,中部夹0.2m厚泥岩,赋存稳定,变异系数为0.08%,可采指数为1.0。煤的容重1.46t/m3,煤质普氏硬度1~2,盖山厚度292~480m。煤层底板标高488~624m,地面标高780~1104m。工作面所采煤层厚度4.56~6.83m,平均6.30m,煤层倾角为1~14o,平均5°。工业储量6439345.35t,可采储量6246165t。

依据该工作面钻孔数据,煤层上方伪顶为黑色炭质泥岩,层厚为0.20m;直接顶为灰黑色层理发育的砂质泥岩,层厚2.43m;老顶为浅灰色的坚硬中粒砂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层厚7.10m;直接底为灰黑色砂质泥岩,中厚层状,有斜节理,含云母碎片,中夹薄层细砂岩,层厚2.80m;老底为黑灰色泥岩,有节理,质不坚硬,局部夹薄层状砂泥岩、粉砂岩,层厚7.52m。工作面上覆岩层及其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覆岩岩层其物理力学参数

岩层序号岩性厚度/m 弹性模量/Mpa 抗压强度/Mpa 抗拉强度/Mpa 体积力(N/m3)C30 砂质泥岩 6.6 40.8 69.8 5.97 27280 C29 细粒砂岩0.7 65.1 80.5 7.1 27640 C28 砂质泥岩 6.7 40.8 69.8 5.97 27280 C27 砂岩层20.05 68.75 84.6 4.835 27630 C26 砂质泥岩 6.1 40.8 69.8 5.97 27280 C25 细粒砂岩 1 65.1 80.5 7.1 27640 C24 泥岩0.8 18 36.7 2.5 27420 C23 砂质泥岩 4.7 40.8 69.8 5.97 27280 C22 细粒砂岩 2.9 65.1 80.5 7.1 27640 C21 泥岩 1.15 18 36.7 2.5 27420 C20 砂质泥岩 2.45 40.8 69.8 5.97 27280 C19 细粒砂岩0.9 65.1 80.5 7.1 27640 C18 泥质砂岩 3 40.8 69.8 5.97 27280 C17 细粒砂岩 1.85 65.1 80.5 7.1 27640 C16 泥岩 1.4 18 36.7 2.5 27420 C15 砂质泥岩 1.2 40.8 69.8 5.97 27280 C14 细粒砂岩 1.65 65.1 80.5 7.1 27640

C13 泥质砂岩 1.5 40.8 69.8 5.97 27280 C12 泥岩 1 18 36.7 2.5 27420 C11 砂质泥岩 1.5 40.8 69.8 5.97 27280 C10 细粒砂岩 1.5 65.1 80.5 7.1 27640 C9 砂质泥岩11.35 40.8 69.8 5.97 27280 C8 中粒砂岩 3.5 72.4 88.7 6.57 27620 C7 砂质泥岩15.1 40.8 69.8 8.97 27280 C6 砂质泥岩 5 40.8 69.8 5.97 27280 C5 细粒砂岩 2.1 65.1 80.5 7.1 27640 C4 泥岩 6.1 18 36.7 2.5 27420 C3 中粒砂岩7.1 72.4 88.7 6.57 27620 C2 砂质泥岩 2.63 40.8 69.8 5.97 27280 C1 3号煤 6.3 8.4 17.55 0.73 15530

3.2 工作面生产技术条件

工作面顺槽沿煤层底板布置,设计为矩形断面,采用锚网支护方式,断面大小均为5.0×3.8m。切眼为8.5×3.8m的矩形断面。工作面采用全部机械化的走向长壁大采高后退式自然垮落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工作面设计采高为6.0m。3.3 其它参数

老顶及其上附加岩层的碎胀系数,可取为1.15~1.33;直接顶碎胀系数,可取为1.33~1.50。也可参照《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教材中的相关参数取值。

一.依据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确定主、亚关键层位置;

将对岩体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体的运动起控制作用的坚硬岩层称为关

键层, 前者称为亚关键层, 后者称为主关键层;关键层判别方法分为以下3个步骤进行:

.第1步, 由下往上确定覆岩中的坚硬岩层位置. 此处的坚硬岩层非一般意义上的坚硬岩层, 它是指那些在变形中挠度小于其下部岩层, 而不与其下部岩层协调变形的岩层. 假设第1 层岩层为坚硬岩层, 其上直至第m 层岩层与之协调变形, 而第m+ 1 层岩层不与之协调变形, 则第m + 1 层岩层是第2 层坚硬岩层. 由于第1 层至第m 层岩层协调变形, 则各岩层曲率相同, 各岩层形成组合梁, 由组合梁原理可导出作用在第1 层硬岩层上的载荷为

(1) 式中: q1 ( x ) m为考虑到第m层岩层对第1层坚硬岩层形成的载荷; hi , i , Ei分别为第i岩层的厚度、容重、弹性模量( i = 1, 2, …, m) .考虑到第m + 1层对第1层坚硬岩层形成的载荷为

(2)

由于第m + 1 层为坚硬岩层, 其挠度小于下部岩层的挠度, 第m + 1 层以上岩层已不再需要其下部岩层去承担它所承受的载荷, 则必然有

(3)

将式( 1) , ( 2) 代入式( 3) 并化简可得

311

21

1i i m i

m

i i m m h E h h

E

∑∑+=++>γγ

(4)

式(4)即为判别坚硬岩层位置的公式.具体判别时,从煤层上方第1层岩层开始

往上逐层计算

i

m

i i m m h h

E

γ

∑=++1

21

1及

h

E i m ∑+1γ当满足式(4)则不再往上计算,此时从第1

层岩层往上,第m+1层岩层为第1层硬岩层.从第1层硬岩层开始,按上述方法确定第2层硬岩层的位置,以此类推,直至确定出最上一层硬岩层(设为第n 层硬岩层).通过对坚硬岩层位置的判别,得到了覆岩中硬岩层位置及其所控软岩层组.。

第2步,计算各硬岩层的破断距.坚硬岩层破断是弹性基础上板的破断问题,但为了简化计算,硬岩层破断距采用两端固支梁模型计算,则第k 层硬岩层破断距Lk 可由下式计算

k

k k

q R h l 2k = (k= 1,2,…,n), (5)

式中:h k 为第k 层硬岩层的厚度,m;R k 为第k 层硬岩层的抗拉强度,MPa;q k 为第k 层硬岩层承受的载荷,MPa.

由式(1)可知,q k 可按下式确定

由于表土层的弹性模量可视为0,设表土层厚度为H,容重为C,则最上一层硬岩层即第n 层硬岩层上的载荷可按下式计算

j

k m j j

k j

k m i j

k k k k h E

h

h

E q k

k

,0

,,0

,30

,0,∑∑===γ (k= 1,2,…,n -1) . (6)

式(6),(7)中,下标k 代表第k 层硬岩层;下标j 代表第k 层硬岩层所控软岩层组的分层号;m k 为第k 层硬岩层所控软岩层的层数;E k,j ,h k,j ,C k,j 分别为第k 层硬岩层所控软岩层组中第j 层岩层弹性模量、分层厚度及容重,单位分别为GPa,m,MN/m3.当j= 0时,即为硬岩层的力学参数.例如E 1,0,h 1,0,C 1,0分别为第1层硬岩层的弹性模

量、厚度及容重,E 1,1,h 1,1,C 1,1分别为第1层硬岩层所控软层组中第1层软岩的弹性模量、厚度及容重.

第3步,按以下原则对各硬岩层的破断距进行比较,确定关键层位置. 1)第k 层硬岩层若为关键层,其破断距应小于其上部所有硬岩层的破断距,即满足lk

2)若第k 层硬岩层破断距lk 大于其上方第k+1层硬岩层破断距,则将第k+1层硬岩层承受的载荷加到第k 层硬岩层上,重新计算第k 层硬岩层的破断距.若重新计算的第k 层硬岩层的破断距小于第k+1层硬岩层的破断距,则取lk=lk+1.说明此时第k 层硬岩层破断受控于第k+1层硬岩层,即第k+1层硬岩层破断前,第k 层硬岩层不破断,一旦第k+1层硬岩层破断,其载荷作用于第k 层硬岩上,导致第k 层硬岩随之破断.这一现象在文献[2]的数值模拟研究中得到了证实,限于篇幅,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3)从最下一层硬岩层开始逐层往上判别lklk+1时重新计算第k 层硬岩层破断距.例如,假设由第1,2步确定出覆岩中有3层硬岩层,各自破断距分别为L1,L2,L3,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222h q γ27280*2.63=71.7(kPa)

=++=3

33322332232223)()(h E h E h h h E q γγ33340.8*2.63(0.02728*2.630.02762*7.1)

72.4*7.140.8*2.63++=7.46kPa

按两端固支梁分别计算C2,C3岩层的破断距:

==2

2

2

22q R h l 33.9m

==3

63

3

3)(2q R h l 40.4m (36)(q 由下面计算可知)

所以C3为关键层。

333*0.02762*7.1q h γ===

196.102kPa

=++=3

3

3344334433334)

()(h E h E h h h E q γγ313.88kPa =++++=3

5

534433355443333335)

()(h E h E h E h h h h E q γγγ356.84kPa =++++++=3

6

63553443336655443333336)

()(h E h E h E h E h h h h h E q γγγγ404.87kPa =++++++++=3

7

7366355344333776655443333337)

()(h E h E h E h E h E h h h h h h E q γγγγγ142.63kPa

按两端固支梁分别计算C3,C7岩层的破断距:

==3

63

3

3)(2q R h l 40.4m

==7

267

7

7)(2q R h l 60.4m (726)(q 由下面计算可知,且由下面可知C7关键层负载只

到C(26)

所以C7为关键层。

7

77h q γ==411.928kPa

=++=3

8

8377887737778)

()(h E h E h h h E q γγ497.60kPa =++++=3

9

938837799887737779)

()(h E h E h E h h h h E q γγγ565.55kPa =++++++=3

10

103993883771010998877377710)

()(h E h E h E h E h h h h h E q γγγγ593.57kPa

=++++++++=3

11

113101039938837711111010998877377711)

()(h E h E h E h E h E h h h h h h E q γγγγγ621.40kPa

同理可求=712)(q 640.26kPa ,=713)(q 668.40kPa ,=714)(q 698.48kPa ,

=715)(q 720.77kPa ,=716)(q 747.01kPa ,=717)(q 780.62kPa ,=718)(q 832.33kPa ,=719)(q 849.13kpa ,=720)(q 892.16kPa ,=721)(q 913.51kPa ,=722)(q 960.69kPa ,=723)(q 1026.40kPa ,=724)(q 1040.87kPa ,=725)(q 1058.85kPa ,=726)(q 1120.11kPa ,=727)(q 420.20kPa 。

按两端固支梁分别计算C7,C27岩层的破断距:

==7

267

7

7)(2q R h l 60.4m

=

=27

3027

27

27)(2q R h l 65.8m (2730)(q 由下面计算可知)

所以C27为关键层。

=

=272727h q γ553.98kPa

=++=3

28

2832727282827273

27272728)

()(h E h E h h h E q γγ720.80kPa

同理

=

2729)(q 739.70kPa ,

=

2730)(q 897.26kPa

所以C27为主关键层,C3,C7为亚关键层。

二.计算直接顶初次跨落步距,老顶初次断裂步距,老顶周期来压步距

2.1直接顶初次跨落步距:

(1):什么叫直接顶垮落步距?

煤层开采后,将首先引起直接顶的垮落。回采工作面从开切眼开始向前推进,

直接顶悬露面的增大,当达到其极限跨距时开始跨落。直接顶的第一次大面积垮落称为直接顶初次垮落。直接顶初次垮落的标志是:直接顶垮落高度超过1-1.5m,范围超过全工作面长度的一半。此时直接顶的垮落步距,

煤层开采之后将首先引起直接顶的跨落回采工作面向前推进的过程,直接顶悬露面积过大,当达到极限跨距的时候开始跨落。直接顶的第一次大面积的跨落叫做直接顶初次跨落。

直接顶的初次跨落步距的计算可以借鉴顶板跨落步距的计算公式,按固支梁计算,即

L

1

(2-1)又由题目可知,直接顶的厚度h=2.43m,直接顶上承载的载荷q=71.7kpa; 直接顶的极限抗拉强度R T=5.97MPa,可得直接顶的初步跨落步距:

L1= 31.36m (2-2)

2.2老顶初次断裂步距如下:

(1):什么叫老顶的初次断裂步距?

老顶达到初次断裂时的跨距称为极限垮落步距,也称为初次断裂步距。

(补充条件:工作面的长度180米,根据记录其他工作面的老顶的最大悬顶宽度一般在20米左右。)

由上面条件可知,工作面长度与老顶的悬顶宽度的比值大于5,所以可以认为,老顶的是梁式破断形式,其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老顶的梁式断裂时的极限跨距可用材料力学的方法求得,

如图下图所示:

已知梁内任意一点的正应力σ为:

z My J σ=

式中,M ——该点所在的断面弯矩 y ——该点离断层中性轴的距离

z J ——对称中性轴的断面

距。

根据固定梁的计算,最大弯矩发生在梁的两端,2

max 112M qL =-

。因此,该

处的最大拉应力为:

22

2

21

6122qL ql h h σ?

=

=

max T

R σ=时,即岩层在该处的正应力达到该处的抗拉强度极限,岩层在该

处拉裂。为此,这种梁断裂时的极限跨距为:

1T L =

又由表可知,老顶厚度h=7.1m ,抗拉强度极限 ,老顶的载荷

集度

63()404.87q q kpa

==

可得老顶的极限跨距为 L 1T =40.45m

2.3老顶初次断裂步距如下:

根据以往的文献资料,老顶的周期来压步距一般都是按老顶的悬臂式折断来确定:

根据材料力学,My

J σ=

。此时最大弯矩

2max 2qL M =(L 为悬臂梁的极限跨距),Y 取2h

(h 为岩层厚度),σ取极限抗拉强度T R 时,则:

L =

它与老顶的初次断裂时的极限跨距

b L =相比,则周期来压相当于老

顶初次断裂步距的1

2.45。

所以老顶的周期来压步距: L=16.5m

6.57T R Mpa =

三:结合三铰拱平衡理论,计算上覆岩层“三带”中垮落带高度;

1:什么是三铰拱平衡理论?

假定垮落的顶板岩层厚度最大为充满采空区,垮落带岩层最大高度为

1-=

P m K M

H (7)

式中: M 为采高,m;

Kp 为顶板岩层的碎胀系数; Hm 为顶板垮落高度,m.

工作面采高加大将导致顶板垮落带高度增大,从而使长壁开采时工作面的平时强度增加.但上述公式形成的背景都是在普通采高的条件下,公式没涉及到大采高也没考虑到工作面长度的影响.

认为开采之后直接顶全部跨落,则跨落带的高度为 1H =h+M

∑ 且

1

p M h K =

-∑

其中Kp 可取1.1—1.5之间的数;在这里我们取1.38 煤层厚度M=6.30m ,Kp=1.38 可得开采之后跨落带的高度:

H1=16.59m

四:依据液压支架选型原则及步骤,考虑大采高综采、综采放顶煤(采煤机割煤高度2.5m)开采2种条件,分别计算顶板压力大小,进行液压支架工作的合理选型,画出支架简图;

1 液压支架的基本形式

(1)支撑式液压支架:顶梁较长,一般超过4 m 左右,立柱垂直于底座,有较强的支撑力。

(2)掩护式液压支架:顶梁较短,一般不超过3.5 m,带有掩护梁,分隔采空区和作业空间,立柱呈倾斜分布,作业空间和通风断面较大。

(3)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有上述两种支架的特点,采用四连杆机构,更好地承受顶板水平推力及扭转分力,对围岩既有强的支撑、切顶作用,又有较好的掩护、隔离作用,但价格较前两者昂贵。

2 :液压支架选型的基本依据及原则

进行液压支架选型时,其基本依据是顶底板性质、煤层条件和经济成本等。

2.1 顶底板性质

2.1.1 顶板

一般情况下,根据直接顶的类别和基本顶级别选择架型。不同的直接顶和基本顶基本决定了所采用的液压支架架型和工作方式。直接顶的分类有:不稳定顶板,中等稳定顶板,稳定顶板,坚硬顶板。

基本顶级别:Ⅰ级顶板(周期来压不明显)、Ⅱ级顶板(周期来压明显)、Ⅲ级顶板(周期来压强烈)、Ⅳ级顶板(周期来压极其强烈)。由上可知,直接顶的

类别和基本顶级别,两者的划分都无严格的定量评定指标,因此按顶板性质分级来选择架型不一定十分科学、严密。

具体选用时可遵循下列原则:

(1)对于基本顶周期来压不明显的中等稳定或破碎顶板,可选用掩护式液压支架;对于直接顶稳定的顶板,可选用支撑式或撑掩护式液压支架。

(2)对于基本顶周期来压强烈(Ⅲ~Ⅳ级)、直接顶不稳定或中等稳定的顶板,可选用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对于直接顶稳定或坚硬的顶板,可选用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或支撑式液压支架。此外,由于某些顶板条件比较特殊,故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液压支架,因此液压支架架型的选择既要以顶板性质作为依据,还应考虑顶板级别划分的模糊性。在顶板类、级大致估定的条件下,宜侧重于选用防护性能较好的液压支架,如掩护式支架或带有护帮装置的液压支架。

2.1.2 底板

底板软硬程度或强度大小,决定了底座结构形式和支承面积。底座是液压支架的主要承载部件,它将顶板压力传至底板。其结构形式分为以下几种:(1)整体刚性结构。用钢板焊接成箱形结构,底部封闭,强度高,稳定性好,对底板比压小,但排矸性差。适用于底板较松软、采高与倾角较大及稳定顶板等条件。

(2)分式刚性结构。左右对称,座箱上部用过桥或箱形结构固定连接。底板不封闭,排矸性较好,对顶板适应性较好。

(3)左右分体结构。两个独立而对称的箱形结构,两部分用铰接过桥或连杆连接,可在一定范围内摆动,对不平底板适应性好,排矸性较好。

2.2 煤层条件

2.2.1 煤层厚度

煤层厚度是液压支架选型的一项重要指标。煤层厚度及其变化情况决定了液压支架的结构高度和伸缩范围,采高和顶板性质直接决定了液压支架的工作阻力或支护强度。

(1)液压支架的工作阻力实质上是液压支架在工作中能承受顶板的载荷,是衡量液压支架支护性能的最主要的技术参数,可按下式计算:Q=Z b(L +C)

式中:Z 为支护强度;

b 为支架中心距;L 为顶梁长度;

C 为顶梁前端到煤壁距离。

在液压支架出厂代号中都明确地标有其工作阻力,如ZZ6000液压支架(工作阻力为6 000 kN)。

(2)液压支架最大高度的确定。考虑到顶板有顶板冒落或可能局部冒落而压住液压支架,为保证立柱有一定的行程量,液压支架最大高度应在煤层最大采高基础上,再加200 mm~300 mm。

(3)液压支架最小高度的确定。考虑到液压支架上、下浮煤堆积影响,移架操作时支架立柱要有150 mm左右的回缩量等因素,液压支架最小高度应在煤层最小采高基础上再减200 mm~300 mm。

选型原则:对于薄煤层(采高小于1.3 m)开采,在液压支架选型时应考虑通风断面和作业空间较大的掩护式或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煤层厚度超过1.5 m 时,顶板对液压支架有一定的水平和侧向推力,这种情况下应优先选用抗水平力

和扭转能力强的掩护式结构的液压支架,而不宜用支撑式支架。煤层厚度超过2.5 m时,煤壁和悬顶部分顶板可能在矿压作用或采煤机割煤时振动而引起的垮落,需要选用带有护帮装置的液压支架,一般多采用支撑掩护式支架。如果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由于双伸缩立柱的行程范围较大,能更好地适应这种煤层条件。对于煤层厚度大、煤层松软或节理发育,因其不便于分层开采,煤层较破碎,在矿压作用下易冒落,可选用放顶煤支架。

2.2.2 煤层倾角

煤层倾角主要影响液压支架的稳定性能。《煤矿安全规程》第67 条规定:煤倾角>15°时,液压支架应采取防倒、防滑措施。

2.2.3 瓦斯量

瓦斯涌出量大的煤层,应考虑通风要求,优先选用通风面积大的掩护式或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

2.3 经济成本

在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液压支架选择范围较大,且使用数量较多,此时应优先考虑经济型的液压支架,以降低企业成本。在管理上做好液压支架的日常检修和维护,可大大减少使用过程中的维检资金,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放顶煤条件下采用实测统计法计算支架支护强度

以煤层厚度与岩石体积力的乘积表示支架支护强度

q为支架支护强度,kPa

k为安全系数,k=1.2-1.5,如果支架工作阻力利用率按照75%考虑,k=1.33

n

为折算系数;

M 为煤层全厚,M=6.83 为岩石体积力,

计算得

放顶煤条件下的支架高度计算如下: 大采高条件下计算顶板压力: 实测统计法:

老顶分级指标为老顶初次来压平均当量

为老顶初次来压步距,40.4m 为直接顶填充系数,.

为直接顶厚度;

为煤层采高。 计算得到:

所以老顶分级为Ⅳb 级,其沿米支护阻力下限如下: =(

式中,——控顶高度 ——备用系数,取1.4

可得

=6724.4KN/m 综采条件下支架高度的计算入下: 最大采高为

,最小采高为,则

=

-

1

L

钟祥矿山测量技术设计资料

湖北省荆门市 放马山磷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测量技术设计书 钟祥市矿山技术服务中心 二00八年三月

单位负责人:叶祥玲 测区负责人:朱永成 编写人:曾义赵重源熊永喜审查人:艾有成朱永成 提交单位:钟祥市矿山技术服务中心提交时间:二○○八年三月

一、测区范围及概况 湖北省荆门市放马磷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位于钟祥市胡集镇和双河镇范围内。堪查范围东径:112°15′38〃-112°18′45〃,北纬31°23′50〃-30°24′39〃,海拔高程在85-408.4米之间,堪查范围约11.9平方公里。勘查范围内主要有丘陵及建筑用地和部分农用地,地势较复杂,植被茂盛,交通不便,通视条件差,给测量带来较大的困难。 二、作业依据 2.1、《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 2.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2.3、《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ZBD10001—89》 2.4、《中、短程光电测距测量规范》GB/T 16818—1997 2.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2-95。 2.6、《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1003-95。 三、坐标系统 3.1、平面坐标系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按3°分带,中央子午线经度为L0=111°,横坐标加500Km。 3.2、高程系统采用1956黄海高程系统。

四、首级控制测量 4.1、首级控制点布网原则 经野外踏勘选点,在勘查区范围内布设工程四等GPS控制网作为首级控制网。该网由林场、莲花鞍和狼头山三个已知国家四等控制点和6个GPS控制点组成网状图形,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为1-3公里。点位布设见下图。 控制点标石的制作及埋设要求见《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控制网观测采用GPS作业方法。 4.2、GPS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本次GPS控制测量按工程GPS四等精度要求施测,GPS控制网采用静态作业模式。 静态测量仪器采用南方灵锐S82 GPS接收机。GPS测量解算及平差软件采用南方后处理软件GPS Pro 4.0.进行后处理及基线解算和坐标平差计算。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 教学单位测绘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1 指导教师 目录

1.矿山测量学概述 主要包括 建立矿区地面控制网、矿区地形图的测绘、矿山施工测量、地表移动沉降观测和矿体几何图绘制等。其中,矿山施工测量是矿山建设和开采过程中为各种工程的施工所进行的测量工作,即地面上的土建工程测量、井下控制测量和施工测量、竖井定向测量和竖井导人高程测量、竖井贯通测量。在施工建造过程中和运营管理阶段,还需定期进行岩层与地表移动沉降观测、巷道及井身各部位及其相关建筑物及辅助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以及为矿区的复耕进行测量服务等。 矿山包括煤矿、金属矿、非金属矿、建材矿和化学矿等等。矿山测量是矿山建设时期和生产时期的重要一环。由于矿山测量工作涉及地面和井下,不但要为矿山生产建设服务,也要为安全生产提供信息,以供领导对安全生产做出决策。矿山测量的任何疏忽或粗率都会影响生产或有可能导致严重事故发生。因此,矿山测量在矿山开采中的责任与作用都是很大的。 贯通测量 大型巷道贯通测量是矿山测量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贯通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建设、生产和经济效益,为了加快矿井的建设速度、缩短建井周期、保证正常的生产接替和提高矿井产量,经常采用多井口或多头掘进,这样就会出现两井间或井田的长距离巷道贯通测量,所以两井间贯通测量就成为了矿井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近50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测绘仪器制造也得到了长足进展,其高科技产品代表之一就是电子全站仪。全站仪是当前比较流行,也比较实用的测绘仪器。应用全站仪与传统的科技手段和地质勘探技术理论相结合,在矿山勘探、设计、开发和生产运营的各个阶段,对矿区地面和地下的空间、资源和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显示、利用,将极大地提高资源勘探的效率,降低成本,减少人力物力,使矿区开采更加有效地进行。国际上矿山测量仪器正向着多功能、小型化、数字化和全自动化方向发展。 目前国内外两井贯通理论比较成熟,两井间贯通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在确定测量方案和方法时,应保证贯通所必须得精度,过高和过低得精度要求都是不可取得。 2)对完成得测量和计算工作均要有客观得检查,如:进行不少于两次独立测量;计算由两人分别进行或采取不同得方法,不同计算工具等。 在此,我们做了冠山矿两井贯通测量。矿井的顺利贯通加快了了矿井的建设速度,缩短了建井的周期、保证了正常的生产交替并且提高了矿井的年产量 2.工程概况 冠山矿区概况 本次测量任务为冠山矿一丶三井间-540M水平大巷贯通测量方案设计及精度预计矿区东西长公里,南北宽公里,煤田面积约63平方公里。北票市蕴藏有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市区的北部(龙潭、东官营一线以北)是由一套变质岩和岩浆岩构成,约占北票市面积的三分之一,重要的金属矿产如金、银、铁等分布于这一带。其余三分之二的面积,主要由两个中生代构造盆地(北票构造盆地、金岭寺—羊山构造盆地)的一套湖相沉积地层组成。赋存有煤、石油及沸石、膨润土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北票市发现各类矿产资源44种,矿床矿化点350余处。探明储量的矿种有煤、金(银)、铁、镍、白云岩、高岭土、含钾页岩、油母页岩、花岗岩等15种。经普查,有一定工业意义的矿产有沸石、膨润土、珍珠岩、粘土、石灰石、钾长石、硅石、麦饭石、建筑石板材(花岗岩、玄武岩、粗面岩、砂岩)等。截止2010年末,北票市采矿证总数101个。其中,煤矿3个,铁矿53个,金矿11个,沸石矿2个,

露天采矿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1. 总论 1.1 课程设计概述 1.1.1 课程设计题目 露天矿开采境界设计 1.1.2 设计初始条件 1. 最终台阶高10m,最终台阶坡面角65°,露天矿采矿场最小底宽16m,最终边帮角51°,经济合理剥采比6m3/ m3。 2. 开拓运输道路采用Ⅲ级矿山公路,道路路基宽度8m。 1.1.3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 设计任务:确定露天矿开采境界深度,底部位置及周界,确定露天采场最终边帮结构,并绘制开采境界平面图,露天矿开拓运输道路定线,绘制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绘制露天矿开采境界横纵面图,编写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2. 设计成果: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相似形开采境界设计横断面图(4#图纸3张),开采境界深度设计计算横断面图、纵断面图(4#图纸3张,3#图纸1张),露天矿开采境界平面图(3#图纸一张),露天矿开采终了平面图(3#图纸一张),露天矿开采境界断面图(4#图纸3张),露天矿开采境界纵断面图(3#图纸一张) 1.2 设计依据和技术经济原则 1.2.1 设计依据 ⑴课程设计任务书 ⑵矿床地质资料 a. 地质地形(平面)图1张(3#图纸) b. 地质横断面图3张(4#图纸) 1.2.2 设计技术经济原则 ⑴露天矿开采境界按境界剥采比不大于经济合理剥采比的准则设计 ⑵露天矿采用公路运输开拓,开拓系统路线按Ⅲ级矿用运输公路设计 1.3 设计方案和设计内容简述

设计方案:矿床拟用露天开采,绘定其1:1000的地址剖面图三张及相应矿区地形图一张,设台阶高度为10m,从+900往上、下划分,露天采场最小底宽16m,采用汽车运输,路基宽8m,最小转弯半径15m,连接平台40m,限制坡度10%,最终的台阶坡面角65°,稳定的最终帮坡角小于等于51°,经济合理剥采比6m3/ m3 设计内容: 1. 用横坡面面积比法计算各水平境界剥采比,绘成曲线,按n

矿山机械设备都有什么

近几年,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矿山机械设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生产的厂家也是越来越多,其种类、型号也是五花八门。但就目前市场而言,比较常用的矿山机械设备一般为三种,即砂石设备、选矿设备和磨粉设备三类,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些该设备具体包括哪些吧。 一、砂石设备 1、颚式破碎机 是目前市场上应用广泛的一种破碎设备,同时也是早出现的一款设备,具有画报,便于操作以及可满足不同用户对产品粒度要求等优点。 2、反击式破碎机 是矿山行业经常用到的破碎机,主要用于物料的中级破碎作业,破碎效果非常显著,并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抗磨损能力以及成品粒度好等优点。 3、圆锥破碎机 圆锥破碎机其实和反击式破碎机一样,同样作为中级破碎设备用在矿山行业中,该设备根据不同的破碎原理和产品粒度大小的不同,又可分为很多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破碎机性能都占有一定的优势。 4、冲击式破碎机 主要作为细碎设备用在矿山行业中,又可称为制砂机,是目前市场上实用、安全性高的设备。 二、选矿设备 1、球磨机 主要是对破碎过的物料再进行下一步的破碎,破碎效果非常好,广泛用于在建筑、水泥、耐火材料等行业领域。 2、磁选机 主要适用于粒度在3mm以下的物料的湿式磁选设备,有时候也可用于煤、非金属矿等的除铁作业。 3、浮选机 要用于有色金属的选别作业,还可用于非金属的选别。

三、磨粉设备 1、雷蒙磨粉机 常用的磨粉设备,主要用于物料的细粉加工。 2、高强磨粉机 又可称为高强磨,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磨粉设备,型号有很多种,同样适用于物料的细粉加工。 以上就是常用矿山机械设备的一些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进一步的了解有所帮助。

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

矿山测量 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2012年6月20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概述1 1.1设计目的1 1.2设计内容1 1.3编制依据1 1.4坐标系统1

二、矿井平面联系测量 (1) 2.1 两井定向方案2 2.1.1 技术规范及限差要求2 2.1.2 测量方案3 2.1.3 投点、连接4 2.1.4 工作组织与安全措施4 2.2.2 陀螺经纬仪定向步骤7 2.2.3 组织工作与注意事项7 2.2.3 陀螺经纬仪定向误差分析8 2.3 两种方案的比较8 2.3.1 两井定向精度估计8 2.3.2 陀螺定向精度估计9 三、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11) 3.1井下导线的等级与布设11 3.2 导线布设系统11 3.3 精度估算13 3.3.1 基本控制精度估算13 3.3.2 采区控制精度估算14 四、高程联系测量 (14) 4.1 高程导入方法14 4.1.1 钢尺导入高程14 4.1.2 钢丝导入高程15 4.1.3 光电测距仪导入高程16 4.2 精度估算17 五、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17) 5.1 地面水准测量17 5.1.1 地面水准布设方案18 5.1.2 地面水准精度估算18 5.2 井下水准控制网设计20 5.2.1 井下水准布设方案20 5.3 井下三角高程设计22 5.3.1 布设方案22 5.3.2 精度估算22 六、经验与收获23

一、课程设计概述 1.1设计目的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是在学完矿山测量学课程和完成矿山测量教学实验之后进行的,是对学生进行测绘高级工程人才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通过对某矿井的主要矿山测量工作的设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创新能力。为了通过模拟实践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更真实的了解矿山测量工作,环境与测绘学院在2012年5月组织09届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矿山测量课程设计,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有效的复习并形成体系。 1.2设计内容 (1)矿井平面联系测量 (2)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3)高程联系测量 (4)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1.3编制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 (2)《煤矿测量规程》 (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18314-2009) (4)《DZS3水准仪使用说明书》(北京博飞); (5)《Leica TC1500用户手册》(瑞士徕卡); (6)《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2-95。 (7)《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1003-95。 1.4坐标系统 一个矿区应采用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为了便于成果、成图的相互利用,应尽可能采用国家3o带高斯平面坐标系统。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任意中央子午线或矿区平均高程面的矿区坐标系统。矿区面积小 于50 2 km且无发展可能时,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矿区高程尽可能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无此条件时,方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二、矿井平面联系测量 将地面平面坐标系统传递到井下的测量称平面联系测量,简称定向。矿井联系测量的目的是使地面和井下测量控制网采用同一坐标系统。其必要性在于:

矿山工程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矿山工程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2012 ~ 2013学年第一学期 《矿山工程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土木10-9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中国矿业大学

二零一三年一月 目录 1 设计资料 (1) 2 巷道断面施工图设计 (1) 2.1 巷道断面形状的选择 (2) 2.2 道床参数的选择 (2) 2.3 巷道内管线布置 (2) 2.4 巷道净断面尺寸的确定 (2) 2.5 验算风速 (5) 2.6 选择支护参数 (5) 2.7 确定水沟参数 (6) 2.8 确定巷道掘进断面尺寸 (6) 2.9 编制巷道断面特征表和每米巷道材料消耗量表 (6) 2.10 绘制巷道断面施工图 (8) 3 交岔点设计 (9) 3.1 选择基本数据 (9) 3.2 平面交岔点尺寸计算 (9) 3.3交岔点的断面尺寸计算 (11) 3.4 工程量及材料消耗 (12) 3.5绘制交岔点施工图 (14) 参考文献 (15)

1 设计资料 某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3Mt/年,服务年限为65年。采用立井开拓、单水平、上下山开拓。地面标高+38m,生产水平为-650m,属低沼气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井下最大涌水量为400m3/h,通过第一水平东运输大巷的流水量为200m3/h,风量为35m3/s。;采用ZK7-9/550电机车牵引1.5t矿车运输。内设φ108压风管和φ59供水管各一路,另设动力、照明、通讯和信号电缆各一路。大巷中间有一单轨分岔巷道与之相连(单轨巷道宽2860mm,其中b3为1330mm),并成60°交角,交岔点处在不稳定岩层中,试设计大巷断面及交岔点。

开采课程设计实例

(如果确实搜集不到资料,可参考这个课程设计,但必须按自己地学号计算,完全照抄不及格)(只有封面可以打印,按这个格式,填上班级、后再打印,其它必须手写) 山西煤炭职工联合大学 课程设计 (说明书) 题目:号煤层十三采区设计水平15二矿390 专业班级:2010(业余)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张世登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目录

第一章矿井简况与采区地质特征2 第一节矿井简况2 第二节采区地质特征5 第二章采区储量、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7 第一节采区储量7 第二节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7 第三章采煤方法及采区巷道布置9 第一节采煤方法地选择9 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9 第四章回采工艺设计13 第一节回采工艺过程13 第二节循环工作组织15 参考文献18 致谢19 第一章矿井简况与采区地质特征 第一节矿井简况 一、井田位置与境界 二矿井田位于阳泉矿区东南部,东距阳泉市约5km,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25′17″~113°33′07″,北纬37°46′44″~37°52′19″. 井田东部为大阳泉井田,西部为西上庄井田,南部与五矿井田相邻,北

部以石太铁路为界,隔桃河与三矿、四矿相望,井田走向长约8km,倾向长约7.8km,2. 62.4186km面积为二、矿井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矿井设计按年工作日按300d计算,每天净提升时间14h,确定二矿设计生产能力为4.35Mt/a. 2005年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以晋煤规发[2005]256号文下发《关于2005年省属煤炭集团公司及地方国有煤炭企业部分生产矿井生产能力核定地批复》,批准国阳二矿地核定能力为7.2Mt/a. 根据2005年底储量估算结果:保有地质储量821.54 Mt,期末可采储量473.91 Mt.按设计生产能力4.35Mt/a,可采储量473.684Mt,取储量备用系数1.4,矿井服务年限为78年.按核定生产能力7.2Mt/a,储量备用系数采用1.4,矿井服务年限为47a. 三、矿井开拓部署 在井田地北部建立工业广场,采用主斜井-副立井-石门大巷开拓方式.现分别为:,个14使用主要井筒. 主斜井(2个):东、西主斜井分别装备钢绳芯胶带提升机、钢丝绳牵引胶带输送机,担负矿井主提升任务; 副立井(2个):装备落地式多绳磨擦轮提升机,担负矿井辅助提升任务;材料斜井(1个):任液压支架等大型材料地提升任务; 专用进风井(4个):桑掌进风井、南山进风井、龙门进风井、1#进风井; 回风井5个:南山回风立井、桑掌回风立井、大南沟回风井(由一号

测绘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与课程介绍

测绘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与课程介绍 来源:王聪???的日志 概述:本专业培养掌握测绘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地面测量、海洋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以及地图编制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陆海空运载工具导航与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等测量工作、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研究,在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及地球动力学等领域从事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一、专业基本情况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面测量、海洋测量、空间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以及地图编制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陆海空运载工具导航与管理、城市和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等测量工程、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和研究,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及地球动力学等领域从事研究、管理、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2、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测绘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空间精密定位与导航的理论与

计算,城市与工程建设的基本知识及其测量工程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摄影测量与图像图形信息处理的理论与技术,各类地图设计与编制的理论与技术。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测绘工程方面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地面测量、海洋测量、空间测量、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海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量技术;◆掌握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和图像图形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方法;◆掌握使用各种信息源设计、编制各类地图的理论与方法;◆具有从事国家大地控制网的建立,陆地、海洋、空间精密定位与导航,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与地籍图的测绘及其信息系统的建立,各种工程、大型建筑物的各阶段测绘及变形监测,资源(土地、矿产、海洋等)合理开发、利用及环境整治等方面工作的基本能力;◆熟悉各种测绘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现代大地测量、现代工业测量、空间测量、地球动力学、海洋测量等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能力。3、主干学科测绘科

矿山测量实习报告

矿 山 测 量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及要求 矿山与工程测量实习是在学生学完《矿山测量学》课程,并且按照教学计划,在校内进行过有关教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习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 1 对学生进行工程师的基本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与掌握生产矿井中各项基本测量方法、测量仪器操作技能以及组织管理知识 2 加强对校内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矿山测量实习,对矿井的测量工作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4. 通过实际操作,完成本大纲规定的各种基本测量工作的外业和内业; 任务: 1 通过参观、听报告等形式,对矿井的生产及组织管理等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2 通过实际操作,完成本大纲规定的各种基本测量工作的外业和内业; 3 对学生进行有关矿山测量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强化训练。 二、实习的内容 (一)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 要求按井下15″级基本控制导线的施测规格完成一条复测支导线的测量任务,在指定的巷道内进行测量,掌握井下基本控制导线钻凿测量和测量数据处理的全过程。 (二)井下水准测量 按照井下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完成一条复测支导线的测量全过程。了解井下水准测量的特点,掌握井下水准测量的外业测量方法和测量数据的内业处理方法,了解与地面水准测量的区别。 (三)陀螺经纬仪定向 三、实习基地及时间

实习地点: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环测学院楼地下停车场。 实习时间:2011/7/10。 实习人员:朱玉昌,叶勇,文铠,张银光,张健,王旭东,刘广胜。 四 每组配备的仪器及工具 经纬仪1台、水准仪1台、钢尺1把、拉力计1个、温度计1个、小垂球3个、塔尺2根、背包1个、记录手薄、计算纸若干。 五 注意事项 1.测量仪器是比较贵重的国家财产,需要精心爱护,专人负责保管。不得损坏丢失,个人的物品也应妥善保管,防止丢失。 2.在规定的实习时间内,不得擅自离队,有事必须向组长和指导老师请假,否则实习成绩以不及格论。 3.各实习小组成员要相互协作,服从组长领导,共同完成实习任务。 六、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测量 1、 实习目的 1)熟练的掌握井下导线测量工作: 2)通过实习加深对矿山测量的认识: 3)能够完成老师布置井下导线测量任务: 2、 实习仪器 DJ6经纬仪一台,脚架一个,钢尺一把,锤球三个,手电筒三个,电池若干,拉力计一个,测量工具包一个。

矿山压力课程设计

矿山压力课程设计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吴锋锋 目录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设计》是《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采矿专业主干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研究方法,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及矿压理论研究奠定基础,使学生具备运用该方法解决采矿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设计的内容 结合某一给定回采工作面的地质及生产技术条件,设计完成以下内容,并配有必要的图表。 2)依据覆岩岩性特征,采用力学分析计算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老顶初次断裂步距,老顶周期来压步距; 3)结合三铰拱平衡理论,计算上覆岩层“三带”中垮落带高度; 4)依据液压支架选型原则及步骤,考虑大采高综采、综采放顶煤(采煤机割煤高度)开采2种条件,分别计算顶板压力大小,进行液压支架工作的合理选型,画出支架简图; 5)假定回采巷道选用锚网支护,理论计算确定锚杆的型号、间排距及支护方案简图。 3 课程设计资料

工作面地质条件 某综采工作面井下位置西为东四辅撤运输巷,北为正在掘进的另一工作面,南为另一工作面采空区,东为矿界,工作面之间留有60m的煤柱。所采煤层为3# 煤层,煤体黑色,条带状结构,中部夹厚泥岩,赋存稳定,变异系数为%,可采 指数为。煤的容重m3,煤质普氏硬度1~2,盖山厚度292~480m。煤层底板标高 488~624m,地面标高 780~1104m。工作面所采煤层厚度~,平均,煤层倾角为 1~14o,平均5°。工业储量,可采储量6246165t。 依据该工作面钻孔数据,煤层上方伪顶为黑色炭质泥岩,层厚为;直接顶为灰黑色层理发育的砂质泥岩,层厚;老顶为浅灰色的坚硬中粒砂岩,成份以石 英,长石为主,层厚;直接底为灰黑色砂质泥岩,中厚层状,有斜节理,含云母 碎片,中夹薄层细砂岩,层厚;老底为黑灰色泥岩,有节理,质不坚硬,局部夹 薄层状砂泥岩、粉砂岩,层厚。工作面上覆岩层及其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覆岩岩层其物理力学参数 岩层序号岩性厚度/m弹性模量/Mpa抗压强度/Mpa抗拉强度/Mpa体积力(N/m3)C30砂质泥岩27280 C29细粒砂岩27640 C28砂质泥岩27280 C27砂岩层27630 C26砂质泥岩27280 C25细粒砂岩127640 C24泥岩1827420 C23砂质泥岩27280 C22细粒砂岩27640 C21泥岩1827420 C20砂质泥岩27280 C19细粒砂岩27640 C18泥质砂岩327280 C17细粒砂岩27640

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081201

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数理基础和人文社科知识,掌握测绘工程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思维和工程实践训练,具有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能在测绘、规划、国土资源、矿山、交通、水利、电力等部门从事测绘工程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开发、研究、教学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人文社科、数理基础、测绘科学与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测绘项目设计、技术开发、工程应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所学知识从事测绘工程实践及技术创新等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具有从事测绘工程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地球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工程管理知识; 、具有综合运用所学测绘工程专业的理论进行项目方案设计和工程实施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信息获取和职业发展学习的能力,具有进行测绘工程软硬件系统的集成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的基本能力; 、掌握扎实的测绘学科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测绘数据分析能力和从事测绘生产的专业技能,了解现代测绘科学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的能力; 、熟悉测绘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好的交流沟通能力、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具有相关领域的创业能力。 专业特色: 1、本专业培养懂理论、掌握新技术、勇于创新、适应一线需要的、动手能力强、吃苦 敬业、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本专业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之路,在大学生参与科研及生产实践方 面具有鲜明的特色。 3、本专业形成了以计算机在测绘中的应用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和数字化测绘为技术方法,大力拓展测绘科学在各类工程规划、建设 和管理,资源开发与管理,以及其它各行业中的应用的办学特色。 三、主干学科

矿山压力课程设计

矿山压力课程设计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吴锋锋 目录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课程设计》是《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采矿专业主干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的研究方法,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毕业设计及矿压理论研究奠定基础,使学生具备运用该方法解决采矿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设计的内容 结合某一给定回采工作面的地质及生产技术条件,设计完成以下内容,并配有必要的图表。 2)依据覆岩岩性特征,采用力学分析计算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老顶初次断裂步距,老顶周期来压步距; 3)结合三铰拱平衡理论,计算上覆岩层“三带”中垮落带高度; 4)依据液压支架选型原则及步骤,考虑大采高综采、综采放顶煤(采煤机割煤高度)开采2种条件,分别计算顶板压力大小,进行液压支架工作的合理选型,画出支架简图; 5)假定回采巷道选用锚网支护,理论计算确定锚杆的型号、间排距及支护方案简图。 3 课程设计资料

工作面地质条件 某综采工作面井下位置西为东四辅撤运输巷,北为正在掘进的另一工作面,南为另一工作面采空区,东为矿界,工作面之间留有60m的煤柱。所采煤层为3#煤层,煤体黑色,条带状结构,中部夹厚泥岩,赋存稳定,变异系数为%,可采指数为。煤的容重m3,煤质普氏硬度1~2,盖山厚度292~480m。煤层底板标高 488~624m,地面标高780~1104m。工作面所采煤层厚度~,平均,煤层倾角为1~14o,平均5°。工业储量,可采储量6246165t。 依据该工作面钻孔数据,煤层上方伪顶为黑色炭质泥岩,层厚为;直接顶为灰黑色层理发育的砂质泥岩,层厚;老顶为浅灰色的坚硬中粒砂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层厚;直接底为灰黑色砂质泥岩,中厚层状,有斜节理,含云母碎片,中夹薄层细砂岩,层厚;老底为黑灰色泥岩,有节理,质不坚硬,局部夹薄层状砂泥岩、粉砂岩,层厚。工作面上覆岩层及其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覆岩岩层其物理力学参数 岩层序号岩性厚度/m 弹性模量/Mpa 抗压强度/Mpa 抗拉强度/Mpa 体积力(N/m3)C30 砂质泥岩27280 C29 细粒砂岩27640 C28 砂质泥岩27280 C27 砂岩层27630 C26 砂质泥岩27280 C25 细粒砂岩 1 27640 C24 泥岩18 27420 C23 砂质泥岩27280 C22 细粒砂岩27640 C21 泥岩18 27420 C20 砂质泥岩27280 C19 细粒砂岩27640 C18 泥质砂岩 3 27280 C17 细粒砂岩27640 C16 泥岩18 27420 C15 砂质泥岩27280 C14 细粒砂岩27640

采矿课程设计中国矿业大学

《采矿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中国矿业大学 2013年6月

目录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1 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 1 第二节采区内的再划分 ------------------------------------------------- 6 第三节确定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 8 第四节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 ---------------------------------------12 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21 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21 第二节工作面合理长度的验证 ---------------------------------------31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33

第一章采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采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设计条件和思路: 1、采区生产能力选120万t/a 2、计算采区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量 3、该采区走向长度3600m,倾斜长度1100m 一、工业储量的计算 该采区走向长度3600m,倾斜长度1100m 井田工业储量的计算 γ? S Z L ? ? =M g 式中 Z——矿井工业储量,万t; g L——采区走向长度,m; S——采区倾斜长度,m; M——煤层厚度,m; γ——煤的容重,t/ m3;取值为1.30 该井田包含两层中厚煤层,由于该煤层稳定,地质条件简单,因此取Z g=Z d 上煤层工业储量:Z g=3600×1100×3.5×1.30=1801.8万t 下煤层工业储量:Z g=3960000×2.5×1.30=1287万t 则矿井工业储量为:Z g=1801.8+1287=3088.8万t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计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 划 职业调查 <2018—2018学年第1学期) 学院:_____土木建筑学院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测绘一班_______________ 团队名称:______测绘小组_______________ 团队队长:_于海威631201840126______ 团队成员:_ 安亚冲631201840101 ______ _ 孙振超631201840117_____ 刘宏宇631201840111 文增63120184010119 刘代越631201840109 龙宁631201840112 刘刚华631201840110

第一部分:专业调查 一、专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 二、专业发展前景 三、专业核心课程内容与教案安排 四、专业的实践内容与时间安排 五、专业必须掌握的技能 第二部分:职业调查 一、职业名称 二、职业前景 1、职业所在行业发展状况 2、职业发展路径 3、职业薪酬待遇 三、职业特性 1、工作地域 2、工作时间 3、工作环境<办公条件、人际关系、工作压力等) 四、职业任职资格 1、性别倾向 2、身体素质 3、学历要求 4、能力要求

5、经验要求 6、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第三部分:典型企业调查 一、企业基本简况 1、企业名称及总部所在地 2、企业发展历史<包括分公司网络、人数规模、获得奖项等) 3、企业战略规划 4、企业文化理念<包括用人理念) 二、企业主营业务及业绩 三、企业人力资源状况 1、选拔人才标准 2、人才成长空间 3、员工培训体系 4、员工薪酬福利 第四部分:收获体会 <包括采取的调查方法、小组成员的分工、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以及对今后职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收获体会等) 第一部分:专业调查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教学文稿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

目录 目录 0 1、设计背景 (1) 2、设计要求 (1) 3、测区已有测绘资料及成果利用 (2) 3.1 收集资料 (2) 3.2 平面控制资料 (2) 3.3 高程控制资料 (2) 4、坐标系统 (3) 5、相关作业依据与要求 (3) 5.1相关测量规范 (3) 5.2等级、精度要求 (3) 6、生产限差的确定 (5) 7、矿井平面联系测量 (5) 7.1地面控制测量 (6) 7.2两井定向 (7) 7.2.1两井定向的投点及连接 (8) 7.2.2两井定向的工作组织 (9) 7.2.3两井定向的误差 (10) 7.2.3.1地面连接测量 (10) 7.2.3.2井下连接测量 (13) 7.3陀螺经纬仪定向 (15) 7.3.1投点 (15) 7.3.2.1地面连接 (15) 7.3.2.2井下连接 (15) 7.3.3定向 (16) 7.3.4. 内业计算 (16) 7.3.5陀螺经纬仪一次测定方位角的中误差分析 (16) 7.3.6工作组织 (18) 7.4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20) 7.4.1导线点的布置 (20) 7.4.2井下经纬仪导线的水平角观测要求 (20) 7.4.3边长测量 (21) 7.4.4方向附合导线起始点点位误差 (22) 7.4.5导线的误差 (23) 7.4.6最弱点点位误差 (24) 8地面水准测量 (24) 8.1水准线路布设 (24) 9矿井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28) 9.1 高程联系测量 (28) 9.1.1误差预计 (28)

9.1.2工作组织 (28) 9.1.3内业计算 (29) 9.2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30) 9.2.1井下水准测量 (30) 9.2.2井下三角高程测量 (32) 9.2.3井下水准测量的误差 (34) 9.2.4井下三角高程测量的误差 (34) 9.2.5最弱点的高程误差 (35) 10、课程设计小结 (35) 1、设计背景 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某矿井的主要矿山测量工作的设计: 1.加深对课堂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理解; 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创新能力; 3.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矿山基本情况 2、设计要求 1. 在进行设计时,必须遵守国家现行的测量规范、规程与图式。 2.对各种测量方案与测绘方法的选择,既要大胆采用新技术与新设备提倡创新,又要密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其合理性、可能性与必要性,务必使自己的设计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在施工时是可行的。

矿山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范本

第一章矿井概况 一设计编制依据 1 井筒地质柱状图 2 《煤矿安全规程》 3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二矿井条件 本矿井为城郊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30年。城郊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位240万吨。 本次设计的井筒为副井井筒。井筒净直径8.5m,井筒的深度为680m,副井井筒的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通风系统。煤层含沼气的等级及突出危险程度:低沼气,无突出。 副井井筒的表土段深230m,表土段井壁结构为双层钢筋混凝土井壁,内壁的厚度为450mm,外壁的厚度为500mm。基岩段厚430m,为普通混凝土井壁,厚650mm,混凝土标号为C30。 井筒内提升容器采用单层双车罐笼,提升容器导向装置的结构类型采用组合 罐笼。井筒的提升方位角为15o。 三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一)表土厚度及类型:表土土层为第四纪冲击层,厚度为230m 200m h,表土下方的风化基岩带厚度为20m,(二)含水情况:表土含水情况为3 基岩为泥岩和粉砂岩,厚度为430m,基岩岩倾角为08,含水情况为400~430m,30。 m3 四井筒特征 (一)副井井筒特征表

表1-1 副井井筒特征表 (二)井筒断面布置形式 井筒断面布置形式如图1-1所示: 图1-1 井筒断面布置图

第二章井筒基岩段施工方案 一、选择施工方案时应考虑的因素: (一)井筒穿过岩层的性质,涌水量的大小。 (二)井筒直径和深度(主要指基岩部分的深度)。 (三)可能采用的施工工艺及技术装备条件。 (四)施工队伍的操作技术水平和施工管理水平。 选择施工方式,首先要求技术先进,安全可行,有利于采用新型凿井装备,不仅能获得单月最高纪录,更重要的是能取得较高的平均成井速度,并应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二、现有立井井筒基岩段施工方案分析 (一)掘、砌单行作业 凿井时将井筒划分为若干段高,自上而下分段施工,在同一段高内,按照掘砌先后交替顺序作业称为单行作业且由于掘进的段高不同,单行作业又分为长段单行作业和短段平行作业。 掘、砌单行作业的最大优点是工序单一,设备简单,管理方便,当井筒涌水量小于3 30m/h时,任何工程地质条件均可使用。特别是当井筒深度小于400m 时,施工管理技术水平薄弱,凿井设备不足,无论井筒直径大小,应首先考虑采用掘砌单行作业。其中,短段掘、砌单行作业更具优势。 (二)掘、砌平行作业 掘砌平行作业仍有长段平行作业和短段平行作业之分。长段平行施工,是在工作面进行掘进作业和临时支护,而上段,则由吊盘自下而上进行砌壁工作。短段掘、砌平行作业,掘、砌工作也是自上而下,并同时进行施工。掘进工作在掩护筒保护下进行;砌壁是在多层吊盘上,自上而下逐段浇灌混凝土,每浇灌完一

14采矿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报告书

1.1设计依据 1.1.1矿井概况 矿井位于平原地区,井田长7200米,双翼开采,每翼长3600米。设计年产量60万吨,矿井第一水平服务年限为23年。矿井采用竖井主要石门开拓,在煤层底板开围岩平巷,已拟定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两区中央上部边界开回风井,每个采区共有上层工作面2个,下层工作面2个,工作日产量均为500吨,全矿同时有4个工作面生产即能满足要求。备用工作面2个。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为380人。该矿为单一煤层,煤层厚4m,倾角25°,低瓦斯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06m3 /t,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1.1.2井巷尺寸及支护情况 井巷尺寸及支护情况表 2.1矿井及采区通风系统 2.1.1矿井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

一般情况下矿井通风系统,都要符合投产较快、出煤较多、安全可靠、技术经济标合理等总原则。具体地说要适应以下基本要求: 1)每个矿井,特别是地震区、多雷区的矿井至少要有两个通地面的安全出口,个出口之间距离不得小于30m; 2)进风井口,要有利于防洪,不受粉尘、污风炼焦气体矸石燃烧气体等有毒气体的侵入; 3)采用多台分区主扇通风时,为了保持联合运转的稳定性,总进风道的断面不宜过小,尽可能减少公共风路的风阻;各分区主扇的回风流中央主扇和每一翼的主扇的回风流都必须严格隔开; 4)所有矿井都要采用机械通风主扇和分区扇必须安装在地面; 5)北方矿井,井口要有供暖设备; 6)总回风巷不得作为主要人行道; 7)工业广场不允许受扇风机噪音的干扰; 8)装有皮带机的井筒不允许兼作回风井; 9)装有箕斗的井筒不允许兼作进风井; 10)可以独立通风的矿井,采区尽可能独立通风; 11)通风系统要为防瓦斯、火、水、尘及降温创造条件;通风系统要有利于深水平延伸或后期通风系统的发展变化; 12)要注意降低通风费用。 2.1.2矿井通风类型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矿井主要有五种通风类型(图中主扇工作方法暂且按抽出式):中央并列式(图2—1)、中央分列式(图2—2)、两翼对角式(图2—3)、分区对角式(图2—4)和混合式通风。

测量学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测量学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为时一周的测量实习即将结束了,虽然开始时大家都感到好累,但看到我们 的收获我们大家还是很高兴的。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 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过程的整体概念有 了一个良好的了解,我学会了更熟练的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 并且全站仪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对较好的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的 基本理论与方法,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原先老 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测量知识也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 相互对照将我的测量知识和水平提高了不少,现在想来这场痛苦的实习是必要的. 同时在这场实习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习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 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 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 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虽然有时间我们会因为一些实习中 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争论,但大家都想着这样把要完成的这次实习完成的更加完美。 测量学首先是一项非常精确的工作,通过在学校期间在课堂上对测量学的学习,使我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论的测量学轮廓,而实习的目的,就是 要将这些理论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这就是工科的特点。测量学是用来研究地 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地面点位的科学,从本质上讲,测量学主要完成的任务就是 确定地面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置以及随时间的变化。在现在这个信息的社会里,测量学的作用日益重要,测量成果做为地球信息系统的基础,提供了最基本的空 间位置信息。构建信息高速公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各种专题的和专业的地 理信息系统,均迫切要求建立具有统一标准,可共享的测量数据库和测量成果信 息系统。因此测量成为获取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最可靠,最准确的手段。测量 学的分类也有很多种,比如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作为水利工程系的学生,我们要学习测量的各个方面。我们所学的测绘学基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