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蒙台梭利、瑞吉欧和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比较研究

蒙台梭利、瑞吉欧和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比较研究

蒙台梭利、瑞吉欧和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比较研究
蒙台梭利、瑞吉欧和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比较研究

蒙台梭利、瑞吉欧和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模式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2-11-10 作者:陈海霞单位: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江湾幼儿园

【摘要】:在当今世界,影响最广泛的幼儿教育课程是无疑是蒙台梭利课程、瑞吉欧课程和华德福课程。蒙台梭利课程已开始逐渐融入中国的主流幼儿教育中,瑞吉欧课程和华德福课程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受到部分人群的广泛赞誉,但也受到人们的普遍质疑。本文将通过分析这三种课程模式的特点,比较其相同点、不同点,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中的精华,指导我们的幼儿教育研究和实践。【关键字】:课程蒙台梭利瑞吉欧华德福比较

Abstract: In the world today, there are three most famous curriculum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The Montessori curriculum has began to be involved in China’s mainstrea m education, while the Reggio curriculum and Waldorf curriculum are still in the first step.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and compare those three different curriculums to unde rstand them deeply and direct our research or practice better.

Key words: curriculum Montessori Reggio Waldorf compare

蒙台梭利教育、瑞吉欧教育和华德福教育是当今世界影响最为深远的幼儿教育思想,它们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经过实践和发展,其教育思想已转化为具体的的课程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课程的构成中理念、内容及实施是核心要素,本文也主要从这些方面介绍比较这三种课程,并对其进行评价。

一、课程的缘起

每种课程的产生都包含着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背景、相关理念基础和创始人个人的努力,这三种也不例外。

(一)蒙台梭利课程

蒙台梭利(1870—1952)是继福禄贝尔之后影响最大的一位幼儿教育家,出生于意大利,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1896年毕业后,她从事身心缺陷和精神病患儿的治疗工作,并逐步提出对于缺陷儿童,教育训练比医疗更有效的观点,否认当时流行的“智力预定论”。1901年,蒙台梭利开始致力于正常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在广泛学习相关理论知识,阅读相关著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窟创办第一所“儿童之家”,制定一套教材、教具和方法,系统地进行了教育实验,取得巨大成功,引起世人关注,最终形成影响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蒙台梭利方法。

(二)瑞吉欧课程

瑞吉欧.艾米丽欧是坐落在意大利东北部的一个美丽富饶的小城,人口约16万。这里是意大利艺术和建筑珍品的故乡,富有文艺复兴式的人文艺术气息。这里具有政治解放、民主独立的传统,居民有强烈的民主参与和公共社区观念,有着互助合作的良好传统。二战后,这个小城也满目疮痍,家长们变卖所有为孩子们建立了一所充满希望的幼儿学校,教育家马拉古奇闻讯赶去,为之惊奇,并同他们一起建立了第一所瑞吉欧学校。在马拉古奇的带领下,瑞吉欧学校逐步形成了强调合作民主、主张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等先进教育理念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

(三)华德福课程

华德福学校产生于一战后的德国,创办的初衷是华德福.阿斯托瑞尔烟草工厂的经理艾米尔.莫特,想为自己员工的子女建一所培养自由人的学校。欧洲著名的文化人物、人智学家、教育家鲁道夫.斯坦纳接受请托,建立了这所不受政府控制、倡导自由开放的十二年制华德福学校。学校办的很成功,受到当时社会各界的好评,被人们认为是未来教育的典范。其中的幼儿阶段课程也影响甚远。

二、课程的理念

(一)蒙台梭利课程

蒙台梭利的课程理念分为儿童观和教育观两方面。在儿童观上,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潜力”,儿童具有一种自觉的、且不为自己所意识的感受能力,能积极地从外部世界获取各种印象和文化模式,并有一定选择地进行吸收,成为他的心理的一部分,这种心理称之为“吸收性心智”;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各种“敏感期”,儿童会某一敏感期表现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特殊的兴趣和爱好,如感觉、动作、行走、语言等,学习时特别容易而迅速,这是教育的最好时机;此外,蒙台梭利害人儿童心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每一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相应的教育任务方法。在教育观上,蒙台梭利认为教育应该促进个体和人类社会的正向发展,同时教育的社会功能必须通过影响个体的发展来实现;学校要为儿童创造一个没有成人直接干涉、能自由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这个环境中的所有事物都应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育,并且整洁有序。[1]

(二)瑞吉欧课程

瑞吉欧课程的理念在儿童观上认为儿童是社会的一分子,与成人一样是社会和文化的参与者,他们具有巨大的潜能和求知欲,拥有天生的艺术才能。在教育

观上,瑞吉欧课程认为知识是通过社会建构来形成的,教育的目标不是单独传授知识信息或复制思想,而是促进幼儿思考;知识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应鼓励幼儿用“一百种语言”来表达他们的计划、想法和理解,绘画、音乐、雕塑等皆可;同时瑞吉欧课程强调合作的理念,主张学校同社会联系,通过各种关系从整体上掌握知识;此外教育要创造一个包含教育信息和资源的环境,促进、激发幼儿的学习。[2]

(三)华德福课程

华德福学校的发展深受斯坦纳个人思想的影响。斯坦纳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是有身体、心灵和精神构成的整体,是不断成长变化的,他强调教育要从对儿童本性的认识出发。斯坦纳把人类0—21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七年一个周期,其中幼年时期即0—大约7岁。这一时段儿童成长呈现出植物性特征,主要诞生物理性自我,自然界的一切都应符合儿童的天性,适应提供“心”的教育,教育原则应是模仿和榜样。[3]

三种课程都注重社会、文化对幼儿的影响,都认为教育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都主张儿童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都认为幼儿的知识都是在与他人和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建构的。但每种课程的理论基础各异,蒙台梭利课程的理论基础跨越多门学科,但主要是以医学、生理学、心理学为主,强调推进儿童关键期的发展,带有某种“科学”色彩;瑞吉欧课程更受人文艺术、合作传统等影响,虽然也有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但更富“人文”特色;华德福课程受到斯坦纳“人智学”的影响,宣扬人的精神、意识和灵性,“心”的教育自由、自主、开放的理念让人神往,但总归有些遥远,带着些“神秘”和“宗教”的意味。

三、课程的内容及实施

(一)蒙台梭利课程

蒙台梭利的课程分为五大类,每一类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方法如下:1.社会性—品德教育课程

该类课程旨在培养儿童的道德、纪律和社会内聚力。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先天就具有良好的“道德种子”,道德的发展建立在品格的基础之上,如果儿童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自由的活动,那么他们的品格就能正常、顺利、迅速地发展。关于纪律,蒙台梭利认为真正的纪律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纪律,而不是静止不动、被动

和屈从的,如果儿童能够成为自己的主人,在需要遵守规则时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那么他就是守纪律的。儿童天生具有团结的倾向,但只有在自由和秩序的环境中,儿童才能自发运用这种倾向产生和发展内聚力。

为了促进这三种品种的形成,教育者必须对善与恶的事物进行恰当的区分,合理安排儿童的环境。如对“儿童之家”的活动材料进行数量的控制,使儿童养成尊重别人、轮流等待的习惯;教师不应过分干涉儿童之间的冲突,使他们不断练习如何适当处理人际关系等。在儿童自由活动的过程中,要贯彻“工作”的理念,因为工作能够锻炼儿童肌肉的协调和控制能力,有助于培养其独立性、意志力,还能促进其顺从行为的产生。这些都有利于儿童形成纪律、道德和群体秩序意识。此外,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还应严格监督儿童,不让自由成为放任;废除说教、奖励和外在的惩罚。

2. 自然—感觉教育课程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是大自然最伟大得自发性观察者,通过让儿童从事农业劳动、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使儿童的身心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觉教育是蒙台梭利教学法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感觉教育又可细分为:一般感觉教育(触觉、热觉、压觉和立体感觉)、视觉教育、听觉教育、味觉教育和嗅觉教育,蒙台梭利通过一系列教具完成这些教育,并且大多采取触觉训练的方式。如通过观察触摸圆柱体组,形成高低、粗细、大小的概念;通过触摸温觉版,感受热、暖、冷、温;通过音筒感受杂音的强弱;通过味觉瓶感受酸、甜、苦、咸等。

3. 健康教育课程

蒙台梭利关心儿童的身体健康,主张自由的体验活动、节奏练习和肌肉控制力练习,其课程实施的重点放在训练身体各部分功能而专门设计的正规训练上。她也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儿童心理歧变的原因和表现进行了阐释。健康教育课程主要分为营养卫生以及身体锻炼—肌肉训练。营养卫生方面,蒙氏课程提倡母乳喂养、儿童合理膳食和适当的睡眠。身体锻炼—肌肉训练方面,采用上下肢各种运动、自由体操、教育体操和呼吸体操的方式进行。

4. 艺术教育课程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艺术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使儿童与生俱来的审美感受力和理解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展现,课程的内容包括音乐、美术和环境设计,音乐和美术主要采用让儿童亲学习操作的方法,环境设计则由教育者承担,通过创设整洁、美观的环境,并尽可能地通过富含艺术性的设备和装饰材料,唤起儿童的兴

趣和情感。

5. 语言教育课程

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对儿童进行早期的语言教育,内容包括写和读两部分,前者是口头语言教育,后者是书面语言教育,她认为书写主要是心理运动机制起作用,而阅读则纯粹是智力活动,书写能够为阅读做准备,因此书写先于阅读。书写部分,蒙台梭利设计了一系列练习,包括掌握和运用书写工具、建立字母符号视觉和拼字;阅读部分,采用游戏的形式,从读东西的名称开始,如在卡片上写下长句子“关上百叶窗,打开前门,然后等一会,再把窗户和前门恢复成原样”,要求孩子完成看句子完成这些动作。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蒙台梭利的课程可以分为这五大领域,但它们彼此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二)瑞吉欧课程

与蒙台梭利教育不同,瑞吉欧教育中没有明确规定课程的内容,更没有固定的“教材”或预先设计好的“教育活动方案”。他们课程是在教学中生成的,课程内容可来源于周围的环境、幼儿和老师感兴趣的主题,这些主题一般由幼儿的兴趣和能力聚焦而成。瑞吉欧课程的重点和亮点在于其独有的课程教学方法上,主要为以下两种:

1. 方案教学

方案教学作为瑞吉欧幼儿教育法的核心部分,受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它主张儿童从熟悉的生活中确立学习的内容或主题,然后以小组的形式,探究相关方案,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儿童与环境中的人、事、物产生有意义的互动。方案探究的一般程序如下:

第一,确定方案主题。通常方案的主题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与经验,主题的选择要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教师经验、院内外教育资源状况等,由师生共同决定。

第二,编制方案主题网络。主题网络是一种有许多与主题相关的子主题编织而成的放射状的图形,它把各种资料都纳入到主题下面的各子主题内。编制主题网络,可以明确探索的范围。

第三,进行方案。任何方案的进行必须首先设立目标并评估幼儿与方案相关的知识和兴趣。在方案进行中,要强调团体学习,要求小组成员间进行积极的相互交流和分享,教师在与孩子们进行谈话与讨论的同时,要做好记录和分析。

第四,进行方案的制作。在方案的探究中,幼儿不断讨论、规划、并进行具体的方案制作。方案的表现可以多种多样,鼓励儿童使用“一百种语言”。教师不会直接知道和干预儿童,而是在需要时提供帮助,家长在其中也应积极配合,帮助幼儿查找资料等,家长还是方案探究成果的评价者。

整个方案探究中,幼儿既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又相互进行配合,在不断的讨论和展示过程中,幼儿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理解和想象等各方面能力。2. 合作教育

合作是瑞吉欧小城的优良传统,合作教育也是瑞吉欧教育的重要特色,在瑞吉欧,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学校教育,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对幼儿的教育都负有一定的职责。合作包括教师间的合作、教师与幼儿的合作、幼儿间的合作、家长和社区参与的合作等等。

瑞吉欧幼儿学校中,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在工作中他们密切合作、共同讨论,帮助建立属于儿童的文化;师生合作中,幼儿是积极的有能力的学习者,教师则充当合作者和共同学习者;幼儿间的合作是最主要的部分,多以同龄的

4~5人为一组,进行小组学习,每个幼儿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也必须通过相互了解和协调进行合作学习;家长和社区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瑞吉欧学校中,家长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具体参与有关幼儿学校的政策、儿童发展、课程设计和评估的讨论;社区参与幼儿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建立咨询委员会,与其他教育部门合作,负责幼教事业的管理和发展。

(三)华德福课程

华德福教育认为生命的头七年,主要是身体的成长,在七岁之前,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模仿,儿童回模仿物和人,所以,要把最美好的自然环境和材料呈现给儿童,成人要向儿童表现出高尚的情操。在幼儿期,主要通过四种手段完成这个教育任务:一是给儿童创造美好、善良、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将善的东西呈现在幼儿面前,而将丑陋、邪恶隐藏、隔离开来;二是给儿童树立榜样,成人的言谈举止要谨慎,同时成人也要净化自己的心灵;三是开展常规感恩教育活动;四是将感恩、善良等内容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之中,文学、艺术活动中以善和美为永恒的中心主题。

华德福幼儿园中孩子的生活和活动都以节奏性、规律性和重复性为原则。一日、一周甚至一年生活中,教师交替使用收和放的策略来安排儿童的活动。收就是教师安排的、有组织的、以静为主的活动;放就是儿童自选的、自己开展的、

以动为主的活动。通常周一老师会使用收的手段,周二至周四会使用放的手段,而周五又使用收的手段来管理幼儿的生活。春天教师多会放,而夏天老师又多会收,秋天则又改为放,冬天又变为收,依据季节特点,交替使用收放手段,使幼儿的生活富有节奏和韵律。把幼儿看作大自然的成分之一,使其充分地与自然和谐一致。[4]

可以看出,三种课程都从儿童出发,以自身的课程理念为基础设定了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方法。蒙台梭利课程对内容和教学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设计,把儿童课程内容分门别类,并制定了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制作了大量教具,有种“实验室”的感觉,人为设定的因素较多。瑞吉欧课程则从“社会人”的角度出发,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都以人为本,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合作,并尽可能地把幼儿教育中涉及的所有影响人群囊括在内,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华德福幼儿教育则注重“自然”和“心灵”,课程内容上反对一切人为因素,课程教学以接近自然、倡导真善美的活动为主。

四、对课程的评价

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也没有完美的课程。这三种著名的幼儿教育课程都有自己的贡献和不足。

(一)蒙台梭利课程

1. 贡献

首先,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和课程的创立,引起了人们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和实践,改变了之前学界“智力固定说”、“发展预定说”的主流观点,并用实践证明了教育对儿童医一生的重要影响。

其次,蒙台梭利对儿童心理的发展进行了洞察,以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为基础,进行科学探究,提出“敏感期”、“社会内聚力”等概念,并在“儿童之家”中加以验证。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课程,是对科学教育学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引导和观察儿童在各课程领域的“工作”,蒙台梭利课程向世人展示了童年的秘密。

2. 不足

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蒙台梭课程难免会由于时代的局限,表现出一些不足:

感觉教育课程方面,蒙式课程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孤立地训练各种感觉,缺乏对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的考虑。训练的方法也带有机械化和形式化的色调,固定的程序和方式会在某种程度上剥夺儿童的自由。

艺术教育课程方面,蒙氏课程更看重的是艺术的工具价值,而不是本体价值,不利于发展儿童的艺术创造力。

语言教育课程方面,蒙氏课程忽视了语言学习中很重要的学习方式——交流。另外,它过分强调了真实性,反对儿童讲神话故事,忽视了想象的价值。

社会性—品德教育课程方面,儿童的学习一般是独立进行的,缺乏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训练。

健康教育课程方面,让儿童完全随心所欲的睡眠有点过于自由,不利于良好作息习惯的养成。有些膳食安排也不够合理,如让小孩食用生鸡蛋、不可食用乳酪等。

(二)瑞吉欧课程

1. 贡献

瑞吉欧幼儿教育萌发于二战后,人们迫切希望改变现状、建立民主社会的思潮中。它

自由、开放、尊重幼儿发展潜能的教育方法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课程中对“互动关系”和“合作参与”的强调,有利于教师、儿童、家长等积极性的发挥,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和途径。这种新型的幼教课程推动了世界幼儿教育思想和时间的发展。

2. 不足

瑞吉欧课程没有统一的教育目标,虽然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但具体教学情况容易受到主客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瑞吉欧课程主要适宜小班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在实践操作中要求具备各种条件,还需要教师、家长等的密切配合。总之,瑞吉欧课程在实施有许多因素难以严格把握,使得教学效果产生不定性。

(三)华德福课程

1. 贡献

华德福课程没有统一的教育纲要,只给出大概的教学目标,强调依照儿童的本性对其施以教育。这样的课程有利于儿童形成善良、感恩等美好品质,亲近自然、重视教育生命意义的教育方法,带着“爱”和“呵护”的意味,有利于幼儿

身体的发育和美好心灵的建设。

在实际生活中,与其他两种课程相比,华德福课程更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它不需要过多的环境设置,自然就是它的教室,反对心智训练的做法也某种程度减少了教师的任务。

2. 不足

华德福课程带有些许“神圣”的色彩,不可否认,其美好的教育目标令人向往,但“心灵”、“和谐”、“生命”等语词放到具体的课程中总显得有点模糊,难以准确把握。教学中完全否认学业训练的做法也受到不少人的质疑。总之,华德福课程有点过分依赖斯坦纳的人智学理论。教育是复杂的,和社会背景等各种因素都有联系,纯粹用一种理念指导,不利于教育的有效实施,这也是华德福教育仍处于幼教界“非主流教育”的主要原因。

蒙台梭利课程、瑞吉欧课程和华德福课程都是代表儿童、关爱儿童的课程,虽然三者的理念、内容、实施等存在差异,但每种课程中都有伟大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我们要保持理性的态度,客观评价其优缺,避免照搬照用。毕竟每种课程都是在具体的环境中产生,我们也归根结底要在具体的环境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鲍亚:《蒙台梭利儿童课程研究》,载《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

[2] 刘永凤:《瑞吉欧幼儿教育法述评》,载《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3] 陈园园:《华德福学校教育的实践探索》,载《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4] 费广洪:《华德福幼儿教育课程理念及其启示》,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0期

[5]王洁、郭雨欣:《蒙台梭利课程与瑞吉哦课程中环境设置的比较》,载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12月第8卷第4期

[6]陈惠虹:《论蒙台梭利体系之感觉教育》,载《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

文》2006年

[7]缪胤、房阳洋:《蒙台梭利教育和瑞吉欧教育之比较》,载《学前教育

研究》2002年5期

[8]王春华:《瑞吉欧幼教模式述评》,载《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10

[9]徐慧:《瑞吉欧方案教学的考察和借鉴》,载《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同等学历学位论文》

[10]李丽娥:《华德福与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载《科教

纵横》2009年第4期

[11]李雪飞、罗慧娟、王旻燕:《华德福教育的产生及其发展》,载《中

国电力教育》2005年

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3b8291675.html,/article/4271.html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的介绍(一)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一) 思想背景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是继福禄倍尔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她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创办“儿童之家”,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她撰写幼儿教育著作,开办国际训练课程,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其教育思想的形成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1)方法论:她受法国特殊教育专家及医学家依塔德及其弟子塞贡的影响尤深。蒙台梭利在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时曾说:她的方法的成功是她10年研究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对依塔德及塞贡40年所做工作做总结。 (2)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蒙台梭利成年之际正处于19世纪末自然科学的长足发展时期,加之其本人曾学医,故除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与孟德尔的遗传学说外,法国昆虫家法布尔,生物学家喀需尔及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对她的影响很大。法布尔主从自然环境中观察所研究对象的行为,德弗里提出有机进化的突变理论及昆虫生长的敏感期理论;喀需尔则从生理学角度大声疾呼要重视幼儿教育,这些主在蒙式理论都留下了痕迹。 (3)近代西方哲学与心理学: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森宣传“生命的冲动”具唯一的实在,其向上的运动创造精神,也创造生命的形式,在社会历史的问题上,柏格森主用“个性自由”的“开放社会”来代替“暴力统治”的“封闭社会”。这些思想都对蒙台梭利产生了影响。在心理学上,蒙台梭利接受了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同的心理学思想,认为控制人类行为的本能是冲动,强调幼儿来自天生的自发的能动性的重要作用。此外,他们感官教育思想具有不同的心理官能,且可以分开加以训练的官能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4)教育思想:蒙台梭利早年正置身于新教育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她和新教育许多代表人物一样,接受了夸美纽斯(https://www.wendangku.net/doc/3b8291675.html,enius),卢梭(J.J.Rousseau),裴斯塔洛齐(J.H. Pestalozzi),福禄倍尔(F.W.A.Froebel)等人的儿童本位及发论思想。 (5)社会思想:一方面,都灵大学犯罪人类学教授赛塞洛.隆布洛索(Cesaro Lombr oso)对她的影响很大,他认为通过适宜的幼儿教育可以减少社会上的犯罪现象。另一方面,受她的老师罗马大学人类学教授吉斯佩.塞吉(Giuseppe Sergi)的影响,她注意研究幼儿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四)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四) 此外,在蒙氏教育的施行上,有两点注意事项: 1.给小朋友自由 “自由”是蒙氏“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简单的说,蒙氏认为强制的“教”法,对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有害无益,除非把小朋友的头脑解放出来,否则这些民族幼苗的发展不会健全。 蒙特梭利认为“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自身权。但是,蒙氏教育的自由却不是放任或为所欲为。在蒙氏教室中,小朋友并没有被允许去做“任何他喜欢的事”。他只能自由的选择有益与有用的工作。换言之,“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确的事。” “自由”该如何教育呢?蒙特梭利认为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教师必需掌握三大原则,即: ○1预备符合生长需求的环境 ○2协商与观察小朋友在环境中的需求 ○3订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并时常提醒小朋友自我控制。 因此,对小朋友应该以教育他们能独立为前提,允许儿童依其“内在需要”,自由的去选择“工作资料”——教具,自由地进行“工作”。 蒙特梭利表示:“你只要冷静的观望,坚持一种尊重小

朋友的行为态度,使小朋友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在他们工作时不要干扰他”。 二、实施特点 蒙台梭利课程的实施中,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作为指导。可以在下面的几点特点当中体现出来。 让幼儿自身做,也就是所谓的“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已建构完善的人格。 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Hel me to do it y myself”。一般家长对子女呵护的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家长的爱心实际上却抹煞了许多小朋友自我生长的机会。其实,小朋友在学习走路时,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 让我们来听听幼儿说: “我听到了, 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也就记得了; 我做了, 我就理解了。 掌握儿童的敏感期

蒙氏教学模式

蒙氏教育教学模式 1907 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建立“儿童之家”。招收3 ~ 6 岁的儿童加以教育,她运用自己独创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出现了惊人的效果;那些“普通的、贫寒的”儿童,几年后,心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被培养成了一个个聪明自信、有教养、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蒙台梭利崭新的、具有巨大教育魅力的教学方法,轰动了整个欧洲,“关于这些奇妙儿童的报道,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人们仿照蒙台梭利的模式建立了许多新的“儿童之家”。1909 年,蒙台梭利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1912 年这部著作在美国出版,同时,很快被译成20 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100 多个国家引进了蒙台梭利的方法,欧洲、美国还出现了蒙台梭利运动。1913 年~1915 年,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布世界各大洲。到四十年代,仅仅美国就有2000 多所。蒙台梭利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蒙氏教育法基本原则: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反对填鸭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7、混龄教学。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摒除奖惩制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蒙台梭利教育的特点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通过具体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氏教室是一个小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其中学会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技巧,学会如何领导别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养儿童情感智商的环境。

蒙特梭利课程设计

蒙特梭利课程设计: 混龄班: 何謂工作 蒙特梭利的教學環境是專為孩子所設計的,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即是發現者,透過自我發現而得到的領悟力將成為孩子日後學習的原動力。蒙特梭利堅信「經驗即良師」,她把經驗比喻為工作。蒙特梭利的孩子不會將工作當作是單調的苦工,反而是一種深具目的,極富挑戰性,而且是有收穫回饋的活動。 混齡的用意 在滿足每一位孩子因個別發展而產生的個別需求方面,混齡班的靈敏度比傳統的分齡班要高出很多。同一位孩子,也許在某項學習上需要和比他年長的同伴一起工作,而在另一項學習上,則和較年幼的孩子一起比較妥當,但是,他還是需要和同年齡的孩子相處,才符合本身的社會化。也只有在混齡班的架構下,孩子才可能擁有以下的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工作、依照自己的速度進度、獨立地工作或是尋求同伴的合作。 老師的角色 在蒙特梭利教室中,老師擔任的角色包括:引導者、觀察者、教室環境的維護者,並且讓孩子透過本身的活動達到自我教育的機會。透過技巧及敏銳的觀察,老師引導孩子進入活動的樂趣中。老師費心地準備教學環境,加入具有挑戰性、能引發孩子興趣的教材,而刪除對孩子學習形

成障礙的成分;她示範教具操作的方法,鼓勵孩子親身去嘗試;時常觀察孩子的工作,協助孩子克服困難,並在需要的時候,重新調整孩子的注意力或興趣點。在蒙特梭利教室中,這種孩子與老師之間的特殊關係,可藉由一位孩子所說的話來形容:「幫助我,讓我自己來完成它!」 蒙特梭利教具設計原則 每一種蒙特梭利教具都是感官導向的教具;它們均依循同一個設計原則:帶領孩子不自覺地從簡入繁、從具體到抽象地學習。所有教具的設計還能讓孩子在操作中自我檢查錯誤;因此,當錯誤產生時,孩子不但可以自我察覺到,還可以完全不需要他人幫助而改正過來,這種系統化的學習方法,可確保孩子在每一個學習階段的成功。這種「能力產生信心、信心再產生能力」的循環,讓孩子能不斷的展現求知慾及工作慾望。日常生活訓練活動 這些活動包括孩子許多常見的生活課題。例如拿取易碎物品、倒灌液體、準備食物、穿衣服、洗淨雙手、洗淨碟子與衣服、擦拭鞋子、插花、清掃,以及一般的環境維護工作,透過這些工作,孩子肌肉協調能力發展得更精確,孩子也變得越來越獨立,並且學習有始有終的完成工作,因此發展出對工作的專注能力。 「日常生活訓練活動」中,有好幾項都必須使用水,而這正投孩子們所好。將水裝在水罐裡,然後倒入容器中,這樣的活動可以幫助小孩增進協調力;當小孩聚精會神地從事刷桌子的工作,可慢慢增強他的集中力;當孩子井然有序地遵照活動的程序進行時,他也可以學到對細節的注意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25448

蒙台梭利课程方案 廖丽娟广州大学 一书本知识的的大致梳理 概念: 冯晓霞老师在教材中说到:所谓的各种课程模式(方案),主要就是课程设计者对三大关系的不同处理而形成的,这三大关系是指——一指社会需求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它制约着课程目标的确定;二指知识价值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它制约或影响着课程内容的选择;三是教与学的关系,它制约或影响着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策略。在简楚瑛《学前教育课程模式》中,对课程模式的界定,引用的是伊文思的解释,其是指教育计划中之基本哲学、行政与教育成分之概念性的表征。它包含了内部一致性的理论前提、行政政策和教学秩序,以达到所预期的教育成果。当决策转换成行动时,就称为模式的应用。 要素: 课程模式包含有两大要素: (一)理论基础。即设计者的教育观,尤其是对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看法。 (二)课程要素(教育目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鉴)——简楚瑛《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蒙台梭利课程方案的理论基础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有关儿童观呢?蒙台梭利说到, (一)儿童具有“吸收的心智”,所谓吸收的心智是指6岁前的儿童本身具有一种吸收知识的自然能力。借助于这种能力,儿童能通过与周围环境的密切接触和情感联系,于下意识、不自觉中获得各种印像和文化,从而塑造自己,形成个性和一定的行为模式。因而没有人是被别人所教导,每个人都是自我教育而成的。(这未免夸大了儿童的自我成才能力)儿童吸收心

智可分为两阶段(0-3)为无意识的吸收性阶段,即机能创造阶段;(3-6)为有意识的吸收性阶段,即创造机能阶段。 (二)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对于环境刺激有一定的敏感期,这种敏感期与生长现象密切相关,并和一定的年龄相适应。这敏感期又分为 1、感觉发展敏感期(出生—5岁)儿童不仅有选择的注意周围的环境,而且开始建立并完 善各种感觉功能。 2、语言发展敏感期(出生后3个月)即对人的声音产生极大兴趣,然后对词,最后才对语 言产生兴趣,并逐渐掌握复杂的人类语言。 3、秩序感发展敏感期,这里的秩序感指的是对物体摆放的空间位置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 顺序的适应性。 4、肢体协调发展敏感期:1-4岁, 5、群体发展敏感期(2岁半—5岁),儿童产生对社会团体生活的兴趣,希望被别人接纳、 肯定,也开始学习与人相处的方法。 (三)儿童的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蒙台梭利认为工作比游戏更适合儿童,因为工作能培养儿童严肃、认真、准确、求实、责任感和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和行为习惯,促进儿童心理的全面发展。而游戏,特别是假想的游戏会把儿童引向不切实际的幻想。 蒙台梭利课程方案的课程要素 有关教育目的,蒙台梭利将其归结为两方面: 1、帮助儿童形成健全人格 因为蒙台梭利最初是研究智障儿童,所以她渴望那些精神有疾病的儿童能够拥有健全的人格立足于这角度,她的健全人格也许只界定在希望孩子能正常,那么当其教育理论在智障儿童

蒙台梭利课程的教案

蒙台梭利课程的教案 一、教育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蒙台梭利课程的儿童观,理解其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发现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具体教育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该课程进行正确的评价,认识到蒙台梭利课程中教师的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幼儿教师观。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蒙台梭利课程的儿童观,理解其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发现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具体教育方法。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相关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经常会见到蒙氏教育、蒙氏早教机构、蒙氏幼儿园,这个蒙氏是什么呢?是一个名字?还是一个教育思想?请同学们结合课本进行思考。 学生甲:是蒙台梭利的教育 学生乙:是蒙台梭利的教育课程 教师: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蒙台梭利最先创立这个课程是为了矫正智障儿童,后来随着她的课程模式的影响越来

越大,就成为了大家追随的课程模式。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幼儿园课程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蒙台梭利作为幼儿教育史上影响最大的人之一,她的课程模式也对幼儿园课程有着广泛的影响,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讨蒙台梭利课程。(二)讲授新知 1.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蒙台梭利的儿童观。蒙台梭利认为“有一种神秘的力量给新生儿孤弱的躯体一种活力,使他能够生长,教他说话,进而使他完善。”她把这种力量叫作内在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的冲动就促使幼儿从生活中学习并发展自我。在她看来,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自发活动(知识拓展:皮亚杰的‘自发概念’儿童获得的成就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表现出来的。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表现和满足;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教学以活动为主。 教师:蒙台梭利认为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例如儿童对颜色、声音、触摸的敏感期在2-4岁,而行为规范的敏感期在2-6岁。(三岁看小,七岁看到老)所以儿童的环境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感官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教育地位,从心理学角度讲,符合该时期的心理发展状况;从教育学角度讲,感官教育能引发出算术、语言、书写、实际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教育。(接近五大领域) 2.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教育目标、内容 教师:说了那么多她的儿童观,到底她的课程模式是怎样的?我们先来看她的教育目标。 ①帮助儿童形成健全人格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三)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三) 四、数学数学思考能力起源于许多在学习数学 之前就经历过、看起来与数学毫不相干的活动。蒙台梭得认为,秩序、精确、注意细节和顺序感来源于生活。而感觉材料为她所说的”数学头脑”奠定了基础。”在获得数学能力之前的这些活动为儿童准备好了获得数学能力所需要的准确性和逻辑秩序”(Scott,1995,p.26)。 例如,一对一的概念就可以包含在穿衣之中(一个钮扣对一个扣眼),包含在开锁之中(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包含在所有的匹配活动中。儿童通过这一切分级和分类活动来探索和比较着相似点和不同点,通过感受觉材料与其形状间的关系来探索空间关系,通过感受每天所能预料到的活动程序来探索暂时与永久间的关系。为了把感知到的包含10个物体的序列(积木块搭成的高塔,楼梯等)数清楚,儿童被间接地引入了10进制的数系中去。而且,在数不同的序列(例如,长棍,钥匙等)时,儿童还熟悉了”谁比谁大”和”谁比谁小”的概念。 数学上的顺序开始于对熟悉的感觉经验的逻辑延 伸。先前,儿童根据红色小棍的长度将它们排列起来,而现在,他们被引导着按照红色和蓝色把小棍分成两堆,并数一数每堆有多少根小棍。儿童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把这些小棍摆好,再把每一堆小棍的数目数清楚。然后,让儿童用视觉与

触觉来感知数字符号(砂纸数字),再让儿童回到小棍活动中来,把数字符号与小棍的数量对应起来。以相似的形式,蒙台梭利所有的数学材料都是逐渐地从具体的熟悉的物体转变为抽象的不熟悉的符号,每一次都要解决一个困难的问题;数学材料是抽象概念或称”数学化抽象概念”的物体表示(Montessori,1967b/1948,p.174)。 蒙台梭利的数学材料分四种类型:(a)0到10的数字和数物;(b)线性数数材料(系统地由小到大数出连串的数);(c)小数系统(用经典的金色小球表示数字中不同位置值的意义(一个个小球,10个小棍,100个方形,1000个立方体);(d)算术运算(加,减,等等)。通常在使用蒙台梭利材料的时候,呈现给孩子的材料要简捷,要依据孩子的意愿和兴趣而提供;材料是儿童自己选择的,不是教师指定的。孩子们获得和使用这些材料不是为了推动他们的早期智力开发,为了推动他们抽象能力的发展、或者为了将这些数学概念记住。蒙台梭利坚信,数学是存在于人脑中的生而具有的一种计算功能。当儿童发现了数字间的关系系统时,他们就逐渐形成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是儿童为了建构知识而在头脑中进行的一种创造过程”(Chattin-McNichols,1992,p.97)。美国蒙台梭利协会数学教育委员会(美国蒙台梭利协会,1996)认为,”数学能力在解决每日生活中的问题时就得到了发展,包括空间概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教学提纲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被誉为在世界幼儿教育史上自福禄贝尔以来影响最大的人之一。蒙台梭利早年从事医学工作,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1907年,在罗马的贫民区开设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将对智力缺陷儿童的教育方法运用于正常儿童。以后,蒙台梭利在国内外相继开设了训练班,培养了许多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师。在1914年至1935年期间,蒙台梭利教学法盛行于欧洲,后因法西斯政权的禁止,蒙台梭利教学法在欧洲的推行受到阻碍,二战以后,蒙台梭利再次受到欧洲各国的欢迎。60年代,由于亨特和布鲁纳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指出早期的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蒙台梭利教学法在教育改革的呼声中曾风靡美国。迄今为止,蒙台梭利在幼儿教育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蒙台梭利课程在全世界许多国家仍然可以见到。 1、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与她的儿童发展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蒙台梭利认为,"存在一种神秘的力量,它给新生儿孤弱的躯体一种活力,使他能够生长,教他说话,进而使他完善,那我们可以把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说成是一种'实体化'"。一方面,蒙台梭利十分重视遗传素质和内在的生命力,她认为,正是这种内在的冲动力,促使儿童不断地发展;另一方面,蒙台梭利也相信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蒙台梭利坚信,遗传是第一位的,对儿童而言,生命力的表现就是自发冲动,因

此,蒙台梭利将对儿童的自发冲动进行压制还是引导,看成是区分教育优劣的分水岭。在蒙台梭利看来,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表现和满足;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例如,儿童对颜色、声音、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在两岁至四岁,而行为规范的敏感期则在两岁至六岁。这样,环境和教育就成为十分重要的事,因为如果忽视了敏感期的训练,就会产生难以弥补的损失。蒙台梭利进一步认为,每个个体儿童有不同的发展节律,即要实施个别化教学,让儿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活动,因此,儿童的自由成为了教育的关键。 总之,"自发冲动、活动和个体自由",这些都是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基本因素。 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感官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讲,感官教育符合该时期的心理发展状况;从教育学的角度讲,感官教育能引发出算术、语言、书写、实际生活能力等。 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要支柱。蒙台梭利认为,自由不仅能使儿童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且还能使作业符合儿童的兴趣,使之专心于作业,从而达成良好的秩序。自由、作业和秩序是通过作业而协调统一起来的,而以自由和作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秩序,明显不同于以常规压制和命令训练而产生的服从。

蒙台梭利的教学模式

蒙台梭利的教学模式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从蒙台索利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入手,具体阐述了蒙台梭利的教学模式,将其与中国的幼儿园教育现状紧密联系得出这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学习的理想幼儿园教育模式。接下来本文从两个主要方面阐述了蒙台梭利的优越性和科学性:一是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二是这种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展现。以及这种教育模式的中国化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关键词:蒙台梭利蒙氏教育理念蒙氏课堂教具工作 正文:蒙台梭利及在我国的发展简介 蒙台梭利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博士、教育学博士。蒙台梭利是世界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因为幼教事业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人. 蒙台梭利教育以孩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蒙氏教学法,使用多种教具循序渐进且科学地教孩子阅读,并在算术、自然知识等方面打下扎实基础。有能力的孩子还可以接触到很多颇为高深的内容,比如:平方、立方的概念,太阳系九大行星等自然与物理知识。成年人往往觉得不可思议,学前幼儿怎么能理解这些复杂知识呢?但当你仔细研究蒙氏教学法后就会恍然大悟。 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守儿童的敏感期,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孩子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蒙氏教育法遍及欧洲大陆,也走向了世界,蒙氏教育法推广百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在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学前教育发达国家极受关注,蒙台梭利学校已遍及一百多个国家。 蒙台梭利教学法是风行世界最先进、最科学、最完善的学前教育模式之一,因其科学的教育方法,有效的教育效果受到全世界幼教界的热烈关注和欢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被国际上誉为"日不落"教育。 蒙台梭利教学理念 以往人们认为幼儿是个脆弱的个体,是个等待大人灌输知识的器皿,大人如果不教导他,不灌输知识给他幼儿就无法获得智慧与知识。但蒙台梭利就不是这么认为,她认为幼儿虽小,但却具有内在潜力和自己的人格。她认为幼儿是个独立的个体,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大人应尊重他,大人应帮助他发展人格,建构自己,而不是一味的想要[教他]。蒙氏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师与幼儿单向输送的教学方式而主张由老师提供幼儿能力发展所需的教具和环境,并透过为幼儿预备的环境和教师三者间积极的互动来开展幼儿生理和心理的潜能,使幼儿能达到正常化,(满足感、成就感、专注力)并进而追求宇宙的和平。蒙特梭利教育能培养出自发性学习的孩子,能培养孩子具有独立性、专注力、敏锐的观察力,自信心并能守纪律、尊重别人。 (一)蒙氏理解的自由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性受到压抑的孩子绝不会展现他们的原来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失去生命的本质。这样教师就无法观察到孩子的实际情形。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孩子,先要给孩子自由,促进他们自发性地表现自己,然后加以观察、研究。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

关于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

关于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 数学 数学思考能力起源于许多在学习数学之前就经历过、看起来与数学毫不相干的活动。蒙台梭得认为,秩序、精确、注意细节和顺序感来源于生活。而感觉材料为她所说的”数学头脑”奠定了基础。”在获得数学能力之前的这些活动为儿童准备好了获得数学能力所需要的准确性和逻辑秩序”。 例如,一对一的概念就可以包含在穿衣之中,包含在开锁之中,包含在所有的匹配活动中。儿童通过这一切分级和分类活动来探索和比较着相似点和不同点,通过感受觉材料与其形状间的关系来探索空间关系,通过感受每天所能预料到的活动程序来探索暂时与永久间的关系。为了把感知到的包含10个物体的序列数清楚,儿童被间接地引入了10进制的数系中去。而且,在数不同的序列时,儿童还熟悉了”谁比谁大”和”谁比谁小”的概念。 数学上的顺序开始于对熟悉的感觉经验的逻辑延伸。先前,儿童根据红色小棍的长度将它们排列起来,而现在,他们被引导着按照红色和蓝色把小棍分成两堆,并数一数每堆有多少根小棍。儿童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把这些小棍摆好,再把每一堆小棍的数目数清楚。然后,让儿童用视觉与触觉

来感知数字符号,再让儿童回到小棍活动中来,把数字符号与小棍的数量对应起来。以相似的形式,蒙台梭利所有的数学材料都是逐渐地从具体的熟悉的物体转变为抽象的不熟悉的符号,每一次都要解决一个困难的问题;数学材料是抽象概念或称”数学化抽象概念”的物体表示。 蒙台梭利的数学材料分四种类型:0到10的数字和数物;线性数数材料;小数系统;算术运算。通常在使用蒙台梭利材料的时候,呈现给孩子的材料要简捷,要依据孩子的意愿和兴趣而提供;材料是儿童自己选择的,不是教师指定的。孩子们获得和使用这些材料不是为了推动他们的早期智力开发,为了推动他们抽象能力的发展、或者为了将这些数学概念记住。蒙台梭利坚信,数学是存在于人脑中的生而具有的一种计算功能。当儿童发现了数字间的关系系统时,他们就逐渐形成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是儿童为了建构知识而在头脑中进行的一种创造过程”。美国蒙台梭利协会数学教育委员会认为,”数学能力在解决每日生活中的问题时就得到了发展,包括空间概念,大小概念和数量概念”。我们鼓励孩子运用新的和富有想象力的方法来把问题想明白,来使用所学的概念。这种在解决问题时理解和使用概念的能力应当是所有教育的目的,而不应只是数学教育的目的。 五、艺术表现力 ”在强调发展儿童认知技能的同时,必须注意儿童的情

最新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被誉为在世界幼儿教育史上自福禄贝尔以来影响最大的人之一。蒙台梭利早年从事医学工作,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1907年,在罗马的贫民区开设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将对智力缺陷儿童的教育方法运用于正常儿童。以后,蒙台梭利在国内外相继开设了训练班,培养了许多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师。在1914年至1935年期间,蒙台梭利教学法盛行于欧洲,后因法西斯政权的禁止,蒙台梭利教学法在欧洲的推行受到阻碍,二战以后,蒙台梭利再次受到欧洲各国的欢迎。60年代,由于亨特和布鲁纳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指出早期的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蒙台梭利教学法在教育改革的呼声中曾风靡美国。迄今为止,蒙台梭利在幼儿教育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蒙台梭利课程在全世界许多国家仍然可以见到。 1、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是与她的儿童发展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蒙台梭利认为,"存在一种神秘的力量,它给新生儿孤弱的躯体一种活力,使他能够生长,教他说话,进而使他完善,那我们可以把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说成是一种'实体化'"。一方面,蒙台梭利十分重视遗传素质和内在的生命力,她认为,正是这种内在的冲动力,促使儿童不断地发展;另一方面,蒙台梭利也相信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蒙台梭利坚信,遗传是第一位的,对儿童而言,生命力的表现就是自发冲动,因此,蒙台梭

利将对儿童的自发冲动进行压制还是引导,看成是区分教育优劣的分水岭。在蒙台梭利看来,生命力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表现和满足;通过活动,儿童的生命力和个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生命力不仅通过自发活动呈现和发展,还表现出不同感官的敏感期。例如,儿童对颜色、声音、触摸等感觉的敏感期在两岁至四岁,而行为规范的敏感期则在两岁至六岁。这样,环境和教育就成为十分重要的事,因为如果忽视了敏感期的训练,就会产生难以弥补的损失。蒙台梭利进一步认为,每个个体儿童有不同的发展节律,即要实施个别化教学,让儿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活动,因此,儿童的自由成为了教育的关键。 总之,"自发冲动、活动和个体自由",这些都是蒙台梭利教育体系的基本因素。 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感官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从心理学角度讲,感官教育符合该时期的心理发展状况;从教育学的角度讲,感官教育能引发出算术、语言、书写、实际生活能力等。 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自由、作业和秩序是蒙台梭利为儿童营造的三根主要支柱。蒙台梭利认为,自由不仅能使儿童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且还能使作业符合儿童的兴趣,使之专心于作业,从而达成良好的秩序。自由、作业和秩序是通过作业而协调统一起来的,而以自由和作业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秩序,明显不同于以常规压制和命令训练而产生的服从。

蒙特梭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蒙特梭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就是"教育不就是为上学作准备,而就是为未来生活作准备。"其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帮助儿童的生命自然地成长与完善。具体的说就就是让儿童获得身体、意志、思想的独立,达到人格、心理、智力、精神的完善。 蒙特梭利教学法有两个主要的要素:一就是环境(包括教具与练习),另一个就是预备这个环境的教师。对于教室环境必须具备六个子要素: 1、自由的理念; 2、结构与秩序; 3、真实与自然; 4、美感与气氛; 5、蒙特梭利教具; 6、能使儿童拥有的生命内在发展模式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教师被称为"启导员",其所作的工作就是为儿童准备环境,具体的讲就是: 1.确保儿童有自由活动的机会; 2.为儿童提供适合的有秩序的教具; 3.为儿童提供帮助,引导教具操作与活动展开的示范与说明。 蒙特梭利教师不再以讲授知识或技能为主。她就是以观察与帮助者的身份出现,观察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及其敏感期的表现,然后提供相关的材料与活动,使儿童尽量按照其自然发展的内在规律成长。同时教师也就是作为儿童环境的一部分存在,即精神、情感部分的存在。因此,作为蒙氏教师必须具备爱心,始终要能以参加活动的儿童为中心,给她们活动的自由、机会、帮助与指导。 蒙特梭利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感觉训练。因为感觉训练在儿童的身体功能协调与完善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每一个人都就是从小不断地抓握、行走、感觉等等,而使自己获得了各种能力与技巧的。同时,感觉训练也就是人类心理、智力发展的基础。通过感觉训练可以使感觉器官变得敏锐,使儿童获得专注力、意志力、判断力与观察力。这些都就是儿童未来实际生活的基础。这些能力也体现了儿童的人格形成、精神成长及个性特点。 蒙特梭利教学法的内容涉及五大领域:1、日常生活训练(包括照顾自己,照顾环境,基本动作,社交行为,教室常规);2、感觉教育(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3、数学教育(包括数概念建立,数的运算);4、语文教育(包括书写的准备,字母、笔顺的练习,简单的单词,短语);5、科学、文化类教育(包括音乐、美术、地理、历史、动植物等知识与能力)。这些内容就是在自由的环境中,以教具、有明确的智力目标活动,以及儿童的兴趣为基础提供并展示给儿童的,不就是以强迫灌输让儿童去学习。 相关资料…… 一、何为蒙氏? 蒙特梭利教育法就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有别于传统的幼儿教育。 1、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教的教育 蒙特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课程

蒙台梭利课程 1.给孩子自由 “自由”是蒙氏“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简单的说,蒙氏认为强制的“教”法,对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有害无益,除非把孩子的头脑解放出来,否则这些民族幼苗的发 展不会健全。 蒙特梭利认为“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权。但是,蒙氏教育的自由却不是放任或为所欲为。在蒙氏教室中,孩子并没有被允许去做“任何他喜欢的事”。他只能自由的选择有益与有用的工作。换言之,“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确的事。” “自由”该如何教育呢?蒙特梭利认为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教师必须掌握三大原则,即:○1预备符合成长需求的环境○2协助与观察孩子在环境中的需求○3订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并时常提醒孩子自我控制。 因此,对孩子应该以教育他们能独立为前提,允许儿童依其“内在需要”,自由的去选择“工作材料”——教具,自由地进行“工作”(操作)。 蒙特梭利表示:“你只要冷静的观望,保持一种尊重孩子的行为态度,使孩子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在他们工作时不要干扰他”。

二、实施特点 蒙台梭利课程的实施中,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作为指导。可以在下面的几点特点当中体现出来。 (一)让幼儿自己做,也就是所谓的“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自已建构完善的人格。 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 (幼儿在呐喊: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一般父母对子女呵护的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煞了许多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其实,孩子在学习走路时,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 让我们来听听幼儿说: “我听到了, 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也就记得了; 我做了, 我就理解了。 (二)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蒙台梭利的发现敏感期对早年学习的重要性的理

蒙特梭利课程详案

1、开场白。 亲爱的宝宝,欢迎来到蒙特梭利感官课堂,我是XX老师,欢迎你们……首先呀,老师要来给我们的宝贝们点名了,被点到名的同学要把手举起来,大声的回答:“到” 老师点名(叫宝宝名字) 2、问好 刚刚我们的小朋友都点到名了,接下来老师要给你们问好了,请把小手端平,(拍手问好)宝宝,宝宝上午好! 老师把祝福送给了你们。你们要跟老师说:老师老师上午好! 3、走线 接下来,老师要邀请你们一起站起来,站在美丽的蒙氏线上,双手叉腰,抬头挺胸看前方,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进行走线练习。 (当宝宝和家长走了一会儿之后,老师慢慢的说出走线目的,每一字都不能漏掉)走线练习有助于缓解宝宝的情绪,使宝宝更好的进入上课状态,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培养宝宝高贵优雅的走路仪态。 (音乐快要结束时,老师说话)宝宝听,我们的音乐马上就要结束了,请宝贝们把小手打开,变成小飞机(蝴蝶),飞一圈,飞到你的蒙氏线上坐下来。 4、音乐律动(老师们自由发挥,每一首儿歌上课4-6次,需要老师准备动作,首先给歌曲讲一个故事,准备儿歌需要的道具,吸引宝宝和家长)我们进行了走线练习,宝宝们都做的很好,请继续发扬,接下来,老师要请宝宝们玩个小手的游戏,小手小手拍拍,小手小手拍拍,宝宝的小手不见了,去哪里了,我们一起把他变出来吧,1,2,3,耶……(小手游戏,老师也可以自由发挥,可以做手指谣) 宝宝的小手真灵巧呀,今天老师给宝宝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他呀最喜欢唱喵喵喵的歌,你们知道他的谁吗?对了,他就是小猫,老师给小猫配上了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去欣赏吧,为了更好的听歌,请宝贝们把眼睛闭起来。(贝贝A班07小猫)(以后这里的音乐你可以自己换,每4-6节课换一首,让他们学会为止) (音乐声结束后)请宝宝们把眼睛睁开,小手向前吖…… 5、老师操作(大概8-10分钟左右) (红色的文字每一个都要说,不要加词,每次都一样。) 接下来是老师的工作时间,也是宝宝的学习时间,请仔细观察。 取工作毯(这些话都要说的啊)(老师站起来,慢慢的去取一张工作毯)(回到老师的位置) 铺工作毯(老师展示右手五指,慢慢的把工作毯打开) 整理工作毯(展示双手,把工作毯整理好) 取工作材料(或者说取教具)(去工作架上取教具)放在工作毯上

蒙台梭利启蒙课程

蒙台梭利启蒙课程 蒙台梭利启蒙教育专门为4—36月龄宝宝设计。着重于宝宝全面素质与完善人格的培养,为宝宝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您的宝宝将主要获得以下多样化的学习:感官认知:借助蒙台梭利专业教具的操作,宝宝认知形状、大小、粗细、色彩、光滑粗糙、软硬、冷热、听觉、味觉、嗅觉、空间方位感、逻辑思维等基本经验与知识。语言发育:在宝宝不同年龄阶段给予恰当的语言训练,老师把语言教育融入到实物的操作之中,并且注重语言表达的精确性,让宝宝掌握语言的本质。身体发育:通过蒙台梭利教具丰富的操作,宝宝手部肌肉得到充分的发育,精细动作发育与手眼协调能力更为突出;同时通过感统游戏增强宝宝的大运动能力,促进体质的全面发展。秩序感与纪律性:让宝宝养成良好的秩序感,从此宝宝在家里自己收拾玩具、自己穿衣吃饭,自己的事自己做,生活很有规律,喜欢井井有条的生活;同时喜欢自由,也喜欢纪律,喜欢团队的协作。专注力与意志力:蒙台梭利教具在设计上注重训练宝宝的专注力与耐心,教具功能、尺寸和色彩上适合宝宝的兴趣,符合宝宝自我发展的需要,让宝宝表现出更多的心智的集中,经过蒙氏学习的宝宝更加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纠错能力:蒙台梭利教育强调“错控”,鼓励宝宝自己探索教具,并在不断的错误中培养纠错能力,碰到困难时学会观察、分析与判断,通过自己的努力

获得成功,获得心理的满足;培养宝宝碰到困难时解决问题能力与意志力。生活自理能力:蒙台梭利教育里有丰富的生活自理操作,如衣饰架,让宝宝学会穿各种各样的衣服,让宝宝学会洗鼻涕、套袖套、叠衣服、拧毛巾、清洗、扫地等多种生活技能,让宝宝拥有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力,为以后上幼儿园和适应社会生活作准备。社交能力:蒙台梭利注重宝宝社会性的培养,社会交往能力是宝宝未来成功的基本素质,新爱婴通过精彩的游戏活动,让宝宝在快乐中培养社交能力。关爱:独生子女一代缺乏兄弟姐妹的关爱,在新爱婴宝宝可以结识更多的伙伴,学会互相关爱。自尊心与自信心:新爱婴注重宝宝自尊与自信的培养,每节课堂设置唱名字的环节,让宝宝大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喜好,和大家一起唱自己的名字,让宝宝善于表达自己,对生活充满积极的心态。修养:蒙台梭利非常重视宝宝的修心养性,培养高贵的气质与品格,每节课在优美音乐中走线,培养优雅的走路体态;每节课的音乐节奏练习,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连搬椅子、开门、洗鼻涕都讲究礼仪;从心理素质到行为习惯,都努力培养成“贵族”。养成学习习惯:在新爱婴的学习将养成宝宝学习的习惯,把学习当成自己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掌握学习方法,获得学习的乐趣。新爱婴的宝宝热爱学习,学习力的竞争是宝宝未来社会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早期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宝宝受益一

幼儿园早教:蒙特梭利基本知识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一、为什么要学习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学习蒙特梭利教育理论是开展教育实践的前提。 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总结了卢梭(J.Rousseau)、裴斯泰洛齐(J. H. Pestalozzi)、福禄贝尔(F.W.A.Froebel)等人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等学科之大成,形成了她自己的儿童观思想,并奠定了她具有世界影响的蒙特梭利教育法(Monte- ssori Method)的理论基础。 二、相关教育家和教育理论简介: 1,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2,裴斯泰洛齐(1746-1827),瑞士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究,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项计划最后终于失败了,只是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由于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就转而从事写作。 1780年出版的《一位隐士的夜晚时刻》概括了他的“教育必须顺乎自然”的理论。他坚信人性具有无穷的应变能力;人的道德修养和知识造诣由他自己负责,而教育则应发展人的天才,使他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在《格特鲁德是如何教育她的学生们的》一书中,详细讨论的虽然是智育的主要原理,但他却认为德育最为重要。法国大革命后,年过半百的裴斯泰洛齐才有了实践自己教育理想的机会,开始致力于儿童教育。他收养了许多战后孤儿;为了增强学生们的道德品质,他竭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家庭气氛的环境。他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愉快的时期。他还主办过两个学校作为教学实验基地,以证实他在德育、智育和体育三方面的教学法。其中一个学校闻名世界,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前往参观。其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自给、自立、自助和助人能力。当时这一教学法为教育界广泛接受,并促进了教师培训工作。他的很多教学原理贯注在现代初等教育中。 3,?福禄贝尔(Friedrich Frobel 1782-1852)是牧师的儿子。1782年出生在德国一个美丽的村庄,在他出生九个月时母亲去世,父亲再婚,继母对福禄贝尔很冷淡。年幼的福禄贝尔由舅舅抚养长大,舅舅也是一位牧师,他无微不至地关怀孤独的福禄贝尔,并将他送入学校学习,让他和同龄的朋友一样,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之中。 1797年16岁的福禄贝尔按照父亲的希望,学习几何、测量,当起了森林管理员,1799年进入“艾那大学”哲学系。1805年去葡萄牙开始教育生涯,他两次访问瑞士.J.H裴斯泰洛齐的伊韦尔东学院并在该校任教,他深受夸美纽斯(JO-Hann.amos Comenius 1592-1670)母亲学校的思想以及裴斯泰洛齐(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 1746-1827)家庭教育论的影响而成就其特有的幼儿教育思想。1837年,年已五十五岁的福禄贝尔开始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同年四月,他邀请瑞士工匠紫格尔(Seigal)担任助手,开始为孩子制做“恩物”(Gabe gift)(即福禄贝尔教具),同时,动员家长制做教具,向家长讲解教具和手工的内容。1839年,他开设了幼儿教育辅导学习班,设置了游戏场所。1840年将此游戏场所命名为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课程之设置与管理系统

幼儿园课程之设置与管理 渝北幼儿园周秦幼儿园课程的界定 ?幼儿园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地选择、组织和提供的综合性的、有益的经验。 ?这些经验的初始形式可以是主题、单元、学科、领域等,但它们最终都将转化为经验的形式,即以感性的、具体的、活动的形式对幼儿的身心产生作用。 幼儿园课程的特质 ?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 ?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 ?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 ?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 思考: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基本出发点 ?避免问题 问题一:课程安排中,儿童约束过多,自主活动机会太少问题二:师生关系不平等 问题三:重共性,轻个性;重统(同)一,轻差异 ?理清思路 确立儿童的主体地位,发展幼儿的主体性。 思考:幼儿期应该为未来人才打什么基础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学会共处。 ——雅克?德洛尔《论未来教育》 处理好三种关系: ? 1.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从“务虚”开始?还是从“务实”入手? ? 2.为“孩子的现实生活”?抑或为“将来打基础”? ? 3.遵守规则与自由创新的关系 回顾四种课程理论 ?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 ?综合课程 ?核心课程 两种课程目标模式 任何课程都要回答4个问题: 1.为什么教(或学)? 2.教(或学)什么? 3.怎么教(或学)? 4.如何评价教(或学)的效果? 目标模式: ?课程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教师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要做什么 ?易把教育目标转化为课程目标,其转化技术不难掌握 ?教育评价、幼儿的达成度明白易见,有利于教师、幼儿明确努

力方向 ?有利于教师将教学内容准确地描述,与家长、幼儿园、幼儿进行交流 幼儿园教育中究竟使用哪种模式?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形式的课程更有利于实施过程模式 ?美国方案活动专家查德教授建议:从小处着手较佳 早期教育课程模式 ?何谓课程模式? 所谓模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课程模式则是一种理论框架,有着特定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形式具有影响力的几种课程模式: ?“内发”取向 1.发展—互动课程(“班克街”课程,“完整儿童”) 2.高瞻课程方案(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计划—做—回忆”) 3.方案教学(课程构架) ………… “外铄”取向 1.直接教学模式(行为主义心理学) 2.光谱方案(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3.蒙特梭利课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