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以敬畏之心对待工作

最新以敬畏之心对待工作

最新以敬畏之心对待工作
最新以敬畏之心对待工作

以敬畏之心对待工作

敬畏,是我们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是毕恭毕敬,免犯失误;畏是如履薄冰,杜绝懈怠。“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体现了海伦凯勒对生命的敬畏,珍惜岗位努力工作则是我们对工作的虔诚和敬畏。

现实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需要为了生活求温饱而辗转奔波;需要追求丰富的文化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抱负。前者是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混口饭吃的一种差事;后者则是用敬畏的态度对待工作从而换来经验、素质和成就感的提高。态度的不同,决定了工作质量的不同,当你仅仅为了生计工作,工作变得没有乐趣可言,当你变成了混日子,我们对工作的敬畏之心就荡然无存了。

用敬畏之心对待工作就是珍惜看重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够高度敏感地意识到自己岗位上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工作却能够使自己远大人生目标得以实现。这使我想到一个普通人在一个普通岗位上尽心尽责而成长发展为不普通人的故事。一天夜里,已经很晚了,一对年老的夫妻走进一家旅馆,他们想要一个房间。前台侍者回答说:“对不起,我们旅馆已经客满了,一间空房也没有剩下。”看着这对老人疲惫的神情,侍者不忍心深夜让这对老人出门另找住宿。而且在这样一个小城,恐怕其他的旅店也早已客满打烊了,这对疲惫不堪的老人岂不是要在深夜流落街头?于是好心的侍者将这对老人引领到一个房间,说:“也许它不是最好的,但现在我只能尽力做到这样了。”老人见眼前其实是一间整洁又干净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来。第二天,当他们来到前台结账时,侍者却对他们说:"不用了,因为我只不过是把自己的屋子借给你们住了一晚,祝你们旅途愉快!”原来侍者自己一晚没睡,他就在前台值了一个通宵的夜班。两位老人十分感动。老人说:“孩子,你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旅店经营人,是一个把服务做到极致的人,你会得到报答的。”侍者笑了笑,说这算不了什么。他送老人出了门,转身接着忙自己的

事,把这件事情忘了个一干二净。没想到有一天,侍者接到了一封信函,打开看,里面有一张去纽约的单程机票并有简短附言,聘请他去做另一份工作。他乘飞机来到纽约,按信中所标明的路线来到一个地方,抬眼一看,一座金碧辉煌的大酒店耸立在他的眼前。原来,几个月前的那个深夜,他接待的是一个有着亿万资产的富翁和他的妻子。富翁为这个侍者买下了这座大酒店,深信他会经营管理好这个大酒店。这就是全球赫赫有名的希尔顿饭店首任经理的传奇故事。由这个故事联想到自己的工作。在我们社区管理中心,虽然有不同的工作岗位,每个岗位都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但是我们所有社区人工作的共同目标就是面对面心贴心地为集团公司驻地13条主要街道、43个住宅区、700多栋住宅楼的住户服务。在每一处小区,都有我们的卫生女工衣衫湿透的身影,她们担负着小区的全天保洁,在每一个门岗上,都有我们的女工在守卫,她们恪尽职守,为小区筑起安全防线,在每一个收费大厅,都有我们的女工温暖亲切的笑容,她们为每一家住户阳光、透明的水电暖收费而投入着热情,更不要说水电暖维修工了……

当有住户家的暖气半夜漏水了,你是推诿敷衍还是怀着敬畏之心分秒必争赶到现场解决?答案当然是第二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敬畏自己的服务岗位,只有这样,才会竭尽所能贡献自己的力量,主动、高效、热情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如果把我们供职的企业比作一艘船,我们就是船上的水手,各司其职,同舟共济,只有这样,我们的大船才会因为我们个人的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而乘风破浪、顺利前行。

诚然,去年以来,我们的企业遭遇传统能源行业市场寒冬,企业面临着度危求进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觉得工作不顺利,奖金少了甚至没了,工作好像遇到了一个瓶颈期,但是烦闷、懈怠只会让未来有更多想象不到的困难,要知道每个企业都会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唯有调整心态,积极进取,用主人翁的心态迎接黑暗前的黎明。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敬畏: 【解释】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有“彬彬有礼”“恭恭敬敬”的意思,还指做事严肃,免犯错误;“畏”指“担心忧虑”,还形容之态。既敬重又害怕,对一切神圣的事物的敬畏从内心中出发对其事物既尊敬而不敢逾越界限反而带有些害怕而非亲切评论, 宗教学:敬畏,意指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朱熹说:“然敬有甚物,只如畏字相似,不是块然兀坐,耳无闻目无见,全不省事之谓,只收敛身心,整齐纯一,不恁地放纵,便是敬。”(《朱子语类》卷12,“持守”)

明方孝孺有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意味着为人做事要学会敬重和畏惧,要有底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人,要敬畏的有很多:要敬畏领导,要敬畏组织、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敬畏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与为人境界,如果一个人总是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不把旁边的人放在眼里、置厂纪国法于不顾、没有敬畏之心,徇私枉法,为所欲为,最终结果是必须要受到厂纪国法的严惩。 敬畏要靠自觉。公司员工必须是要有信仰的,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就是要牢固树立以厂为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思想;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就是要始终以厂纪厂规

和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保持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张感,一种在位一天、赶考一天的危机感,充分认识到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下岗努力找工作的危机感!我们托付的沉甸甸的责任,始终做到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严守为底线,严守法纪红线,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办事,清清白白当好一名员工。 敬畏要靠约束。没有约束的权力,就像脱了缰的野马,在欲望的草原肆意狂奔。一旦“行”没有所“止”,就对什么都没有敬畏了。敬畏要靠制度约束。实际上,国家在权力运行体制中,各个领域的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关键在于制度的执行情况如何,敬畏要靠监督约束。紧紧依靠制度的约束也是不够的,制度毕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程序性,如果执行制度的人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话,就很容易让制度变成摆设。道德的力量

以敬畏之心对待工作

以敬畏之心对待工作 敬畏,是我们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是毕恭毕敬,免犯失误;畏是如履薄冰,杜绝懈怠。“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体现了海伦凯勒对生命的敬畏,珍惜岗位努力工作则是我们对工作的虔诚和敬畏。 现实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需要为了生活求温饱而辗转奔波;需要追求丰富的文化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抱负。前者是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混口饭吃的一种差事;后者则是用敬畏的态度对待工作从而换来经验、素质和成就感的提高。态度的不同,决定了工作质量的不同,当你仅仅为了生计工作,工作变得没有乐趣可言,当你变成了混日子,我们对工作的敬畏之心就荡然无存了。 用敬畏之心对待工作就是珍惜看重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够高度敏感地意识到自己岗位上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工作却能够使自己远大人生目标得以实现。这使我想到一个普通人在一个普通岗位上尽心尽责而成长发展为不普通人的故事。一天夜里,已经很晚了,一对年老的夫妻走进一家旅馆,他们想要一个房间。前台侍者回答说:“对不起,我们旅馆已经客满了,一间空房也没有剩下。”看着这对老人疲惫的神情,侍者不忍心深夜让这对老人出门另找住宿。而且在这样一个小城,恐怕其他的旅店也早已客满打烊了,这对疲惫不堪的老人岂不是要在深夜流落街头?于是好心的侍者将这对老人引领到一个房间,说:“也许它不是最好的,但现在我只能尽力做到这样了。”老人见眼前其实是一间整洁又干净的屋子,就愉快地住了下来。第二天,当他们来到前台结账时,侍者却对他们说:"不用了,因为我只不过是把自己的屋子借给你们住了一晚,祝你们旅途愉快!”原来侍者自己一晚没睡,他就在前台值了一个通宵的夜班。两位老人十分感动。老人说:“孩子,你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旅店经营人,是一个把服务做到极致的人,你会得到报答的。”侍者笑了笑,说这算不了什么。他送老人出了门,转身接着忙自己的

语文教师,请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语文教师,请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初中语文课堂是师生生命互动、思想碰撞的平台,是师生感受文化、传承文明的途径,是师生浸润语言、品味言语的场所,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立体对话、探求真理的阵地。面对这一神圣的领地,为实现课堂上彰显生命的张力和文化的魅力,为使教学达到完美而高效的境界,教师必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何谓“敬畏”?有人这样说:“敬畏就是一个人对某客体保持的一种敬仰、尊重、畏惧。敬,源于自然和社会;畏,发自人性和天理。”我觉得,敬畏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是一种对自然、社会和人性的尊重和感恩。心存敬畏者,必能善待一切,超然脱俗,走向完美。所以,语文教师当怀有“敬畏”之心。这不仅仅是实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需要,也是落实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首要前提。教师的“敬畏”之心,应当包含对文化的敬畏,对文本的敬畏,对课堂的敬畏和对学生的敬畏等方面。 一、敬畏文化,重视人文素养 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认为“教育归根结底应该是人文教育,即以全面和谐地培养学生的人格与个性为目的”。也就是说,教育的对象是人,就是要培养人的人文素养。而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养中的一小部分,所以,我们应当把语文学习与丰富自己的精神生命联系起来,让学生从语文课堂中感受到滋润生命的美,感知到照亮心灵的思想。 敬畏文化的课堂教学应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特别是通过不同学科相互渗透,体现教学的人文内涵。因此,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上注意讲授知识的同时更加突出它的文化底蕴,引导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兴趣,借助语文课堂的学习,给予学生一个丰富的世界,一个关乎心灵的世界,一个彰显学生个性与共性共存的世界。

教学活动,特别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知识底蕴的语文教学,不应该有太重的功利目的,它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自己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通过语言文字或表达、或沉思、或感悟。没有一个舒展的空间,学生的心灵难以充分流露,在这样的情况下,灌输再多的知识,也失去了语文教学的本真意义。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学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要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当从捕捉、研究课堂上闪现的创造火花开始。一节好课往往由若干感人的、细腻的教学瞬间组成,一位教师课上的举手投足是他的综合素质及科研底蕴的体现,在这些教学细节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感受到独一无二的精神幸福。 二、敬畏教材,潜心研读文本 教材是教学内容呈现的一种显性的方式,是教师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通往知识殿堂的桥梁,更是学生成长旅途中的“亲密伙伴”。教师应当敬畏教材,将教材看作有血有肉的生命体,真诚地与教材进行交流,然后再引导学生与教材进行有效的对话,要使我们的课堂生动而富有灵性。敬畏教材:一是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教材重难点,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二是要深度开发教材资源,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适时补充资料,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课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课堂上,教师或引领学生读书,或引导学生交流,或背诵,或比较,或欣赏,一个个精彩的环节使得课堂犹如成了一块磁场,牢牢地吸引着学生。 敬畏教材,就要做到“尊重教材,胸中有本”,以自己的“不变”应学生的“万变”。教师的“不变”的是对教材的尊重和自己钻研教材的深度,学生的“万变”的是学生与教材对话中产生的个性解读和独创体验。教师做到了“胸中有本”,课

做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中国讲师网

做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所谓敬畏之心,就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敬畏是什么?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这里的“敬”:除了“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外,还指做事严肃认真,免犯错误;“畏”:除了“担心、忧虑”外,还形容“战战兢兢”,既敬重又畏惧。敬畏就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怀有这种态度,它能让人懂得自警与自省,它还有助于人规范与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仅如此,它还具有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形成和谐关系的作用。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居于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语。有了敬畏心,我们在做事情的态度上才能有张有弛,敬畏天命,我们才不会做一些伤天害理之事,心会有一份信仰。敬畏神灵,我们才会祈求神灵庇佑我们,心会有一份希望。凡是我们敬畏的,我们才可能很恭敬的对待,凡是我们不敬畏的,我们就会随意践踏污蔑。 在社会上,为什么有人进了监狱,是因为他们违反了国家法律,他们为什么会违反法律,是因为他们没有对法律有敬畏之心。无敬畏之心,对法律就抱有无所谓之态度,随意践踏违反。 在企业里,为什么有人敢违反制度,顶撞上级,是因为他们没有对公司的制度以和领导产生敬畏,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服从和管理,职场就会失去平衡,失去伦理。

为什么很多人有个人宗教信仰,是因为人们敬畏神灵,敬畏神灵才会尊照神灵的意愿做事。在企业中为什么很多人违凡公司制度,不是他不知道公司有这制度,是因为他没有对公司制度产生敬畏,没有敬畏之心,何谈遵守。敬畏上级,你才能尊敬上级。敬畏同事,你才注重同事之间的友谊。敬畏客户,你才能服务好客户,敬畏制度,你才能遵守制度。敬畏工作,你才能珍惜工作。敬畏婚姻,你才能拥有幸福。敬畏父母,你才能尽孝。敬畏诺言,你才能守信。凡是敬畏,人生才有好结果。现在很多人缺少敬畏之心,很多事都是无所谓的态度对待,你对生活无所谓,生活回报你的也是无所谓。还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天下第一,谁也比不上他,总觉得自己了不起,无视制度、信誉、法律等,无任何敬畏之心,上帝让谁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态度一定是建立在敬畏的基础上。有了敬畏心,才能有好的态度。 有忧才无忧,有惧才无惧。心存敬畏,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一个人更有意义地活着的一种明智选择,是一个人在世间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受人尊敬的一件法宝。敬畏之心,是未来更高成就的基石,敬畏万物,才能拥有万物。

常怀敬畏之心作文5篇

常怀敬畏之心作文5篇 敬畏之心是对世间事物心怀尊重的态度,以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规范自己,引导自己的行为,使自我心灵宁静,满足,同时也使世界逐渐失去丑陋的一面。 常怀敬畏之心,就要始终地敬畏自然。 在这注重物质与消费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常怀敬畏之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在社会文明不发达的过去,我们用“天人合一”的观念看待自然。这是一种敬畏的心理,于是我们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如今,当我们忽视自然规律,不停向自然索求,排放更多时,我们可想过,这种漠视自然的态度会让我们自吃恶果吗?还记得因砍伐红树林而使苏门答腊的海啸酿成逾十万人的死亡的惨痛教训吗? 因此,我们面对自然时要时刻抱着敬畏之心,节制自己的生产,生活、行为与欲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常怀敬畏之心,还要始终地尊重生命。 特蕾莎修女对贫苦人们的爱就是在于她对生命的尊重, 哪 怕如此卑微,但值得我们思考。她把一个濒临死亡的老人 带回救护所,老人躺在床上,紧紧地握住修女的手说:

“我一生活得像条狗,如今我活得像个人,谢谢你!”尊重人的生命,视他人与自我生命平等,看到每个人的价值与尊严,而不因他的种族,财富,地位等而鄙视他,漠视他, 特蕾莎修女用敬畏生命的准则使自己成为“上帝的沉思者”, 获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也用自己的一生践行这个准则,用“伟大的人爱做小小的事“的理念唤起世界的良知。这就是常怀敬畏之心的最高体现了。 因此,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每一个生命,平等地关爱自己,关爱他人。 常怀敬畏之心,还应该对消费者有一种敬畏的态度。 如今,食品的质量越来越差,就比如过期的月饼,中秋节到了,有些产家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用过期的月饼来骗取消费者。还有那些假药、假酒、毒牛奶等,无不在侵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我们要怀敬畏之心,保证食品的质量,让消费者安心地消费。 无论是对自然,对生命,还是对消费者,我们都要常怀敬畏的心理,不要纵容自已逾越那条道德准线,让自己的行为始终与起码的道德操守,人的良知相一致。否则,我们不仅背叛了自己,也造成世界的混乱、无序。

《做人要有颗敬畏之心》心得体会

《做人要有颗敬畏之心》心得体会 所谓敬畏之心,就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敬畏是什么?敬畏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这里的“敬”:除了“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外,还指做事严肃认真,免犯错误;“畏”:除了“担心、忧虑”外,还形容“战战兢兢”,既敬重又畏惧。敬畏就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怀有这种态度,它能让人懂得自警与自省,它还有助于人规范与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不仅如此,它还具有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形成和谐关系的作用。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居于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语。有了敬畏心,我们在做事情的态度上才能有张有弛,敬畏天命,我们才不会做一些伤天害理之事,心会有一份信仰。敬畏神灵,我们才会祈求神灵庇佑我们,心会有一份希望。凡是我们敬畏的,我们才可能很恭敬的对待,凡是我们不敬畏的,我们就会随意践踏污蔑。 在社会上,为什么有人进了监狱,是因为他们违反了国家法律,他们为什么会违反法律,是因为他们没有对法律有敬畏之心。无敬畏之心,对法律就抱有无所谓之态度,随意践踏违反。在企业里,为什么有人敢违反制度,顶撞上级,

是因为他们没有对公司的制度以和领导产生敬畏,没有敬畏之心,就没有服从和管理,职场就会失去平衡,失去伦理。 为什么很多人有个人宗教信仰,是因为人们敬畏神灵,敬畏神灵才会尊照神灵的意愿做事。敬畏上级,你才能尊敬上级。敬畏同事,你才注重同事之间的友谊。敬畏客户,你才能服务好客户,敬畏制度,你才能遵守制度。敬畏工作,你才能珍惜工作。敬畏婚姻,你才能拥有幸福。敬畏父母,你才能尽孝。敬畏诺言,你才能守信。凡是敬畏,人生才有好结果。现在很多人缺少敬畏之心,很多事都是无所谓的态度对待,你对生活无所谓,生活回报你的也是无所谓。还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天下第一,谁也比不上他,总觉得自己了不起,无视制度、信誉、法律等,无任何敬畏之心,上帝让谁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态度一定是建立在敬畏的基础上。有了敬畏心,才能有好的态度。有忧才无忧,有惧才无惧。心存敬畏,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一个人更有意义地活着的一种明智选择,是一个人在世间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受人尊敬的一件法宝。敬畏之心,是未来更高成就的基石,敬畏万物,才能拥有万物。

我们对工作要心存敬畏之心

我们对工作要心存敬畏之心 千百年来,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从事着自己的工作。维持着自己的生活,促进着经济的发展,为历史的发展做着自己应有的贡献。工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我们有了工作,我们就有了美好的生活,我们就有了一切。我们要对工作心存敬畏之心。 贫困的人需要对工作保持敬畏之心。我们的大中国,地大物博。有着众多的人口。因为地理环境和自然交通的因素,很多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跟不上,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是很高。他们很多美食都吃不到,很多的娱乐体育设施享受不到,还有更多的精神文明体验不到。他们从内心迫切改变现状和改变命运。他们立志读书,希望走出大山,学到自己的一技之长,然后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他们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工作,他们全力以赴的工作,运管用自己的智慧,发挥自己的特长。他们将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专业结合起来,乐在其中。在快乐工作中度过一生,在快乐工作中保持着一颗敬畏之心。正是他们对工作的敬畏之心,他们才能在工作中体会到快乐,保持着对工作的敬畏。 富裕的人需要对工作保持敬畏之心。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很多的人生活在大城市里,吃着山珍海味,穿着绫罗绸缎,各种福利待遇一应俱全,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按说他们已经很幸福了,不用工作就可以顺利度过终生。然而事实不是这样。人是不能生活在幸福之中的,看看人的牙齿就知道了,我们的人类似于草食动物,应该吃素,这样我们才能够健康。如果我们吃肉,我们其实不具备想肉食动物那样的尖牙厉爪,肉食动物吃了肉,然后在不断的奔跑捕食。他们比较适合吃荤。从这一点上,富裕的人也要工作,他们只有工作,他们的精神才能不空虚,他们才不会无所事事。有很多的富人,在幸福生活中,走向了毒品,走向了犯罪。工作能够拯救富人,让富人有所为,让富人富裕的同时不忘本。所以富裕的人需要对工作保持敬畏之心。

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

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 --读《庄严地工作庄严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心得体会做任何事情,只要你用心去做,一定能把它做好,如果不用心去做,那肯定是做不好的。对我而言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无论在什么样工作岗位上都要高度负责,不要用任何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或搪塞,愉快接受和完美执行市我们唯一选择,因为工作中没有借口,人生中没有借口,责任更不能讲任何借口,成功属于那些不找借口的人! 一个人对待工作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上进的还是无所谓的,直接影响工作的好坏。工作,是一个人施展自己才能的好舞台,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脚踏实地沉下心来做、用心去做,总会有收获,这是不变的真理。书中古罗马哲学家们早已给人类提供了最伟大的见解: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具体来说,也就是我们的工作态度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能否取得成功则取决于我们的工作态度!它有助于我们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每一个人生下来都有千里马的潜质,但是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地磨练、培养、挖掘,才能成长为一匹真正的千里马。而另一些不愿意吃苦、没有毅力、不愿超越自我的,就成了扼杀自己潜质的“驽马”。不要怨自己的工作平淡无味,不要怨你的上司不赏识你,不要怨你的同事不认可你,因为你还没有足够的业绩和能力,因为你的努力还不够。那些还没有做多少工作就开始抱怨工作的人,永远不可能实现他们的理想,因为态度决定一切。 以前,我认为工作就是我们用来生存的手段,仅仅是用来养家糊口,一直觉得自己很是被动的在工作。现在回过头来看,正是通过看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工作是为了自己,我调整好心态,通过工作,一步一步锻炼了自己的业务能力,能够与团队共同创造一些成绩,职位的提升也让我获得了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一种成就感!通过看这本书,我感慨颇多,职场最重要的三点:1、要有付出的心态,凡事要用心去做:的确,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先想到自己会收获什么,如果先考虑自己的得失,那么在做工作的过程中就会患得患失,总会想到自己的收入,这样肯定影响自己的工作。我记得有位前辈说过:金钱是事业的副产物!也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当你的事业达到某个层次时,你的收入自然会增加,但这得靠你自己的努力。2、要有学习的心态,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很多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很多值得改善的地方,特别是我们的思维,作为一位管理者,如果不能虚心接受和消化这些东西,来帮助和提升我们自己,如果没有一个胸怀若谷的心胸,我们怎么能进步呢?3、要有感恩的心态,懂得感恩才会有更多的人去帮助你,成就你:你要知道团队对你的重要性,你要学会感谢任何人,你的上级,同事,朋友,客户,甚至是你的敌人,是他们随时让你保持上进,让你有危机感,让你得到你需要的帮助…..而这三点归结为一点就是为自己工作,实质就是把公司和团队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专业而高效地做好!一个人在工作中不是认真地履行职责,而是寻找各种理由去推脱,久而久之就会养成遇事找借口的坏习惯。所以说,借口的危害一点也不比其他恶习小。为不做事找借口、寻推脱,久而久之就会使你失去领导的信任、同事的认可、导致工作业绩的平庸,最后使你变成温水青蛙,进取意识丧失殆尽!不可否认,由于惰性的因素,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潜意识里自觉不自觉地为自己不做事找理由,总想让自己过得所谓“安逸”些。但是无论你用多少借口拖延,该做的工作最终还是得做。与其惰性十足,何不把工作做得完美?其实,拖延的背后就是惰性在作怪,而借口就是对惰性的纵容! 我们知道,习惯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它在脑海深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好习惯会引领人生、走向成功,而坏习惯却使人颓废、一事无成。所以,千万不要寻找借口!让我们改变对工作的推脱态度,把寻找借口的精力用到努力工作中来吧。一个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的部分表现,而一生的职业,就是的他志向表示、理想所在。可以

君子有三畏: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从古至今,中国人从不缺敬畏,但现代性却似乎和敬畏无法相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我们不再敬畏鬼神,却依然需要敬畏.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这里所谓畏就是敬畏,南怀瑾说:“只有两种人可以无畏,一种是第一等智慧地人,一种是最笨地人,可以不要畏”,人生无所畏,实在危险,孔子教我们要有敬畏之心.敬畏是人生地大智慧,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菜根谭》里亦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b5E2R。 畏天命 以前人们相信命,但至于命又是什么?他不知道,反正事好事坏,都认为是命,他地思想有一个中心.他做什么事前,都是思量一番,觉得举头三尺有神明,不可行可恶之事.“畏天命”三个字,包括了一切信仰,信上帝、主宰、佛等.这些都是“畏天命”,从前社会等级分明,这种畏,用来维护社会稳定.现代人虽然破除了迷信,但依然要有所敬畏,“天地有定律,四季有成规,万物有法则”,现在,自然、真理、规律就是我们需要敬畏地天命.p1Ean。 畏大人 这里所说地大人并不是一定指官职有多高,对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地人有所怕,才有成就.一个人再成功,总有他地父母、上级,让他敬畏,从而做事各自心中掂量再三,不轻举妄动.《菜根谭》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惧而不亡者也.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后世.”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无所怕是不会成功地.只有心存敬畏,才能保持谨慎态度,才能有戒惧意念,也才能在变幻莫测、纷繁复杂地社会里,不分心,不浮躁,不被私心杂念所扰,不为个人名利所累,永远谦逊平和,保持内心地执著和清静,恪守心灵地从容和淡定.孔子说小人“狎大人”,玩弄别人,一切都不信任,也不怕圣人地话,那会一无所成.DXDiT。 畏圣人之言 像我们读《论语》,看四书五经,这些都是圣人之言,阅读圣人之言,才能知古鉴今、心存敬畏.文人读孔孟之书,培养兼济天下地抱负,他们“敬”先贤地人

对待工作心存敬畏7.1

论“对待工作、心存敬畏” 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环境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不佳效益大幅下降,直接影响到员工收入,部分对公司未来失去信心的员工选择了离开,而大多数员工仍然留下与公司共度难关,随着公司经营陷入低迷期时间的延续许多日常管理和工作中的不良现象有所抬头,不少员工工作不在状态、责任心差、迟到和早退现象屡禁不止,工作中言行不一、主动性不强、说风凉话等工作消极状态时有发生。铸管新疆控股公司针对上述不良现象决定适时开展“对待工作、心存敬畏”主题活动,在工业区下属企业深入学习和展开讨论,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充满正能量的工作氛 围。 要做到“对待工作、心存敬畏”态度和认识是最主要的,首先要对自己有个准确的认识和定位,从细节和小事上反省日常工作,查找不足和差距,及时改进迎头赶上,其次对下述几个问题必须有正确的认识。 一:我来企业干什么?在企业工作是我们生活在世上的一种谋生手段,也是我们人生价值的体现,只有认真做好自身的工作,才能给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才能无愧我们领取的劳动报酬,达到最终实现保障并不断提高个人生活质量的目的。我靠企业生存、企业靠我发展,我们与企业是唇亡齿寒的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和我们个人的命运

息息相关,所以对待工作要心存敬畏。 二:离开企业我是什么?如果现在离开企业我们就是一名普通的社会无业人员,要体现个人价值和保证生活品质肯定会面临许多现实困难,只有通过个人创业或去其他单位再就业来实现,而在目前疲软的经济形势下,许多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人才都因行业升级和经济转型而面临失业,更别说大量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周边许多公司厂矿因陷入生产经营的困境而停产、减产、降薪、裁员的例子就活生生的发生在我们眼前,做为一名普通的产业工人离开自己工作、奉献了多年的熟悉环境和岗位,要想在目前严峻的就业环境中再寻找一份理想工作无疑是很困难的。我们不要被眼前一时的困难所吓倒,要对公司的前景抱有信心,认清形势、端正工作态度、尽心尽责做好日常各项工作与公司共渡难关。 三:企业陷入困境我能做什么?在企业受市场环境影响陷入了目前的经营困境情况下,公司领导集思广益多方谋出路、求发展,做为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我们首先要端正工作态度,严格执行和落实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积极响应公司提出的节能、降耗、提质、增效等各项改革措施,从本岗位和自身做起把各项具体工作落到实处,要把任务和困难分解、层层抓落实,做到“千金重担人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只要大家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就是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坚定信念与公司共渡难关。 四:我在企业学到了什么?通过多年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我明白了

(人生感悟)常存敬畏之心

常存敬畏之心 敬畏是一份修为,是回归人性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心存对生命的敬畏,才会珍爱生命。敬畏自然,才会热爱自然。一颗没有敬畏的心灵,很容易被邪魔占据,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心灵因为敬畏而有了高度。对于每一个有生命的赋予情感,生命也会拥有令人欣赏的画面。有时候在自己寂寞无助之时,我也会对着高山大声的呼唤,以期换得另一种安慰的回应;有时候也会对着那些无名的花蕾对话,似乎可以听到其呼吸的声音;有时候也会对着大树发呆,想着倾听它历史年轮的声音,想着看到它碾过的动人辙印;有时候也会静静地看着鸟儿自由的飞翔,落在树丫上,捕捉着自己的所需。每一朵花,每一株树,每一只鸟都会有自己的故事,只不过我们有时候没有细心的聆听,以至于我们忘记了这些伴侣的值得敬畏的地方。 当我们领略了“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苍茫,更懂得这份自然的纯洁带给人类的是一份修为,一份灵魂的景仰感。 敬畏之心能促进成功,也许你不相信,成功就是要无所畏惧,一往直前的,心要坚硬狠辣,你要是这么想,就错了。就算是这样得来的成功,也是小成功,甚至不能长久守住这份成功。 因为只有敬畏生活的点滴,才能将修为的世界举得很高。敬畏之心才能善待生活的一切,将自己的每一个节点当做生命的累积,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拥有令人称羡的业绩。并不是每一个璀璨的星月都属于你,只有那些从低处着眼,在喧嚣的世界能够秉持住自己的底线,还能够心存“明月”,就一定能达到光明温暖的

彼岸,终有美轮美奂的一天。耐得住寂寞,在生活中又有所“怕”,有信仰与理想的指引,就一定不会迷失,就一定能登至极顶。如果将自我包装成一个“无所畏惧”的英雄,也就失去了生命的风范。 中国先圣孔子曾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德国哲学家康德也称自己“愈思考愈觉神奇,内心也愈充满敬畏”。先哲所言,并非无知,而恰恰是一种智慧,一种修为。当一个人心怀敬畏之心,就会对其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 我们提倡科学,反对迷信。那么什么是科学什么是迷信?佛语将:不加思考不去考证的全部相信是迷信。认为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科学,是迷信。敬畏自然,是一种科学精神。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有其规律性,人类也并不能凌驾于其之上。虽然吾等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也不能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来标榜我们的杰作。一旦我们的思考和行为超越了自然的法则,必然会遭遇大自然的洗礼和惩罚。诸如环境的破坏带来的水质污染,流行病肆虐,沙尘暴的疯狂之作,无一不在检阅着遵循自然规则的大道。敬畏自然,就是要对自然有种膜拜之感,感到自身的渺小。任何与自然为敌者,终将败下阵来。 人类历史上多少人因为疾病饥饿而哀鸿遍地;战争中被杀戮的生灵更是令人唏嘘不已(感悟人生)。所以敬畏生命,是一份人文情怀,更是一份自我修为。生命是神圣的,她来自于自然,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对于家庭、友人、团队,都是难以割舍的情感寄托。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一旦沦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痛心和无助。记得埃及“二战”盟军阵亡将士

《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李小菲

《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李小菲一转眼,投身教育事业已是三载有余,接触愈久,愈感任重道远。终日陪伴在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身边,如何使他们顺其天性的自然成长和发挥潜力成了我日常备课工作以外不可避免的研究课题。好在岁月总是有着不动声色的力量,时间流逝,在此中收获了一些感悟,借由本次活动难得的契机,和各位同仁们互相交流一下,希望我们都能丰富授课经验,矢志奉献于教学事业,真正做好孩子们的引路人、启明星。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能量。”近来拜读了先生大作《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后,对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大梦初醒般感受到字里行间拨云见日的奥义。恍惚间思量起了自己从事教育行业的初心,思量甚久,大抵是因为“敬畏”二字得来的机缘吧。 孩提时代对“老师”这个美丽又庄严的称呼总有着朦朦胧胧的向往,幻想着自己长大后站上三尺讲台、拈着一支粉笔面对一张张稚嫩的脸庞讲经论道、挥洒自如的模样。那时的梦想多多少少带有不可言说的神圣光芒。毕业后,当我真正以老师的身份克谨克严的去备第一堂课时,儿时梦想达成的志骄意满全无一分,取而代之的是朝乾夕惕、谨终如始的压力,这种压力在自此以后的每一堂授课时都伴随着我日慎一日,使我日臻完善和修正自己的言行。追根求源,压力来自于我内心深处对教育的敬畏感。

所谓敬畏,孔子有语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在正确的自我认知及角色定位后,我时常提醒初入教育行业的自己不要自满于那微不足道的教学经验,更不要好自矜夸使自己固步自封、自以为是。 因着敬畏,每一次备课我都竭尽学思的编写教案、设计板书、增加趣味互动,力求遵循孩子们的成长规律,在有限的课堂时长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给予切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教育,最终达到开发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因着敬畏,课上课下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克己慎行。我相信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正如《礼记》中言:“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言传身教会在无形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既定思维的形成,因此要始终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反躬自省、规范言行,发挥教师的榜样力量,和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都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首先就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岗位职责。当我们怀着对教育岗位的敬畏之心,“传道”就不仅仅是向孩子们传播课业知识,在此之外,还要令他们明辨是非、带他们探寻奥义、使他们知晓真理,培养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新时代少年;在此基础上,“授业”也不仅仅是教授课业技能,不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准或程度,而是不断引导并激发他们在完成课业过程中的独立能力和内在潜能,充分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意义上做到授人以渔;同样的,“解惑”也不仅仅是解释课业疑难,课业之外,作为教师也要细心体察学生的情绪变化,为他

以感恩之心做人 以敬畏之心做事 (3000字)

以感恩之心做人以敬畏之心做事 扪心三问心得体会刘少军 “扪心三问”活动是一次彻底将自己摆进去,真正触及思想、触灵魂的心态教育活动。《论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忠乎?与友交而有信乎?传而不习乎?”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千年前的大思想家曾警示世人,为人处事当怀感恩之心,当怀敬畏之心,当有格物致知之心。自活动开展以后,或伏于案牍,或辗转于卧榻,或置身于僻静之处,就“我为烟草做了什么?”“烟草给了我什么?”“今后我该做什么?”仰俯自问,心情颇为激动。 第一问:我为烟草做了什么? 1993年,我带着青涩与懵懂进入了烟草公司。回想自己近20年来的工作经历,感触颇多。最初,我从事原烟培植工作,与烟农打成一片,一起下田种烟,一起探讨种植技术,一起为天顺丰收而雀跃,也一起为灾害损失而唏嘘;其后我从事财务工作,学习财务管理,执行财务制度,勤俭办事、精打细算,对烟草行业的企业管理制度有了切身体会。98年,我从事卷烟营销工作,在这段工作时期,我逐步认识到服务零售户是烟草公司是践行“两个至上”的落脚点。为此,我竭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以顺利实现企业的目标任务为出发点,切实维护好烟草公司与零售户的感情和利益。现在我从事烟草物流工作,同样为零售户尽自己的一份心一份力。因为我知道,维护国家利益为国家积聚财富少不了他们对烟草事业的鼎力支持,离不开他们的

拼博与努力;维护消费者利益离不开他们的遵纪守法、规范经营。不同的工作岗位让我从不同角度去深刻体会“三个始终”的含义。 第二问,烟草给了我什么? 毫不夸张,烟草,是栽培我、教育我、让我成长的摇篮;无须讳言,烟草,是我和我的家人赖以生存的家园。我把自己刚进入社会时的情况和现在的情况作一个对比:刚参加工作时我还只是一个不太懂事的莽撞青年,家庭经济经常入不敷出。工作20年来,烟草花费很大人力、财力、精力强化我的思想教育,把我培养成一名基层党员干部;送我进高等院校提升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为我提供了许多走出邵阳学习先进工作经验和增进社会阅历的机会。经过组织的精心培养淬炼,我学到了许多东西,逐渐变得成熟起来,让我成为老家乡亲们口中被称为本乡本土颇有出息的人。同样,随着公司经济效益的不断发展,我的家庭逐渐好转衣食无忧。每当回忆起自己成长的历史和家庭生活转变过程,每当受到家乡父老夸奖的时候,我的心里都充满美滋滋的感觉。凡此种种,历历在目。我的今天,是邵阳烟草这个团队关怀教育的结果,融化着团队各级领导培养的心血,我的家也是烟草大家庭的活力组成部分。 第三问:今后我该做什么? 感恩是一门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感恩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崇尚的传统美德。涓滴之恩, 涌泉相报。如何才能对得起烟草的栽培,对得起党员的庄严称谓,对

关于敬畏之心的句子

关于敬畏之心的句子 关于敬畏之心的句子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敬畏耶和华心怀谦卑,必有富贵、尊荣和生命为赏赐。” “敬畏当敬畏的神;不敬畏不当敬畏的人”。 “你们当为正义和敬畏而互助,不要为罪恶和横暴而互助”(只有造就人的良心,使其敬畏上帝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神学家。 “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 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 山在那里。山永远在那里,他随时欢迎那些爱他、敬畏他、并且有勇气的人。 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 没有爱的心是永远没有归宿的。 “信道的人们啊!你们中的男子不要互相嘲笑,被嘲笑者或许胜于嘲笑者。你们中的女子也不要互相嘲笑,被嘲笑者,或许胜于嘲笑者。你们不要互相诽谤,不要以诨名相称;信道以后再

以诨名相称,这称呼真恶劣!未悔罪者是不义的。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应当远离许多猜疑:有些猜疑,确是罪过。你们不要互相侦探,不要互相背毁,难道你们中有人喜欢吃他的已死教胞的肉吗?你们是厌恶那种行为的,你们应当敬畏真主,真主确是至赦的,确是至慈的。”(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出自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此句也被刻在康德墓碑之上。 “众人啊!你们当敬畏你们的主,他从一个人创造你们,他把那个人的配偶造成与他同类的,并且从他们俩创造许多男人和女人”“这是一座崇高的、令人敬畏的古迹,它诉说着多少事情,同时又告诉人们,它隐藏着更多的事情。” ——英国19世纪名相格莱斯顿评价伦敦以西偏南100多公里的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

常怀敬畏之心 演讲稿

常怀敬畏之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仁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常怀敬畏之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敬畏之心,人该有之,作为技术工作者、项目工作者更不能例外。图纸的一个符号标错、给客户邮件日期写错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然而,现实中有的员工里恰恰就缺少一个“畏”字:口无遮拦,信口雌黄,什么话都敢不假思索的去说,什么事都敢不加思考的去做,结果在草率面前付出惨重代价;私心过重,欲望过甚,什么好处都想捞,什么东西都敢要,结果在物质利诱中败下阵来,不能不令人警醒。 古人云:“人有祸则心畏恐,心畏恐则行端直”。一个人如遇有祸害,怀着敬畏之心谨慎行事,则可能避祸趋福。失去敬畏之心,则可能肆无忌惮,无法无天,最终自酿苦果,不仅给公司带来损失,也会让自己后悔不已。因此,对我们而言,常怀敬畏之心,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一种生活责任,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常怀敬畏之心,时刻保有危机感,敬畏自己工作岗位,不管工作闲忙、职位大小、工作性质,对自己的工作要至始至终要有一种欠缺感,要有一种总是不能满意的心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迫感。一个无所畏惧的人必是一个令人畏惧的人。 有人说做老实人吃亏,其实老实人不是胆小怕事的代名词,有所敬畏也不是不思进取,循规蹈矩,老实人心存敬畏是一种人生态度,心存敬畏恰恰是我们人生成熟的体现。 常怀敬畏之心,才会有所贡献,才能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创新的同时,不忘敬畏之心,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 工作中点点滴滴的事例都给我们一个真理: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会认真做事,兢兢业业;才会尽职尽责,为公司竭力,这样才能在工作中、生活中永葆本色,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谢谢大家!

人生感悟保持一颗慎独之心

人生感悟保持一颗慎独之心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个人是靠群体生存的,人对群体是有依赖性的。选择工作,就是选择群体。群体就是我们找到的这个单位、这个学校。所以,我们提出共建和谐校园。和谐,不是单纯的和气,和谐不是没有问题,没有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管理,没有管理就没有制度,没有制度就没有规矩,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团队的和谐指的是“目标一致、相互尊重、齐心协力、不断进步”。 和谐的内涵包括以人为本、文明整洁、诚实守信、充满活力、敬畏自然、安定有序。和谐,核心的要素是以人为本,但“以人为本”不是“以己为本”,以人为本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发展是每个人的根本利益。而个人的发展必须建立集体事业发展的大局之上,也就是说,如

果你都不愿意为这个集体有所付出,总是体现和实践着范书记对上街区部分教师的评论,我也认为不论从哪一方面说都没有意思。 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思想的变革、新旧的交锋是一个是一种艰难,对于我们的每一个老师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机遇。登山者不要被沿途的风景所吸引,否则无法看到山顶上美丽的日出,沙漠中的绿洲只是一个补充水源的驿站。如果驻足不前,那么就永远走不出沙漠。 人生之路漫漫,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我们要保持一颗慎独的心,不被路边的美景迷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啥叫慎独,慎独就是在失去了外界监督的情况下能够避开丑恶,寻取美好。能否保持一颗慎独之心,反映了一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程度,作为教师要时刻保持一颗慎独之心,学会在寂寞中磨砺自己,在寂寞中成就事业,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慎独是一种品德,一种精神,一种坦荡,一种伟岸,也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让我们静心从事教育这件高尚的事业。 佛说:世人受了很多的苦,我愿意化为天地,成为饥饿者的美食,口渴者的泔水,寒冷者的棉衣,疾病者的医生,黑暗中的明灯。读完这句话,敬佩之感油然而生,这是一颗多么伟大、充满慈爱的新啊!我们是平常人,虽然没有佛那样伟大,但我们也可以像佛一样拥有一颗爱心,用爱心去面对他人,面对世界。当你行善的时候,你会感觉到一中充实,一种平和,一种幸福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明方孝孺有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心存敬畏,行有所止,意味着为人做事要学会敬重和畏惧,要有底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人,要敬畏的有很多,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我以为要比寻常百姓有更多的敬畏。赵乐际同志在组织部长培训班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敬畏组织、敬畏权力、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敬畏体现的是一种为官态度与为人境界,如果一个干部总是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不把群众放在眼里、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没有敬畏之心,徇私枉法,为所欲为,最终结果只能是被党和人民收回权力,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敬畏要靠自觉。共产党的干部必须是要有信仰的,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是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就是要始终以党性原则和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领导干部对待人民赋予权力上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保持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紧张感,一种在位一天、赶考一天的危机感,充分认识到权力是人民托付的沉甸甸的责任,始终做到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严守为官底线,严守法纪红线,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办事,清清白白当官。 敬畏要靠约束。没有约束的权力,就像脱了缰的野马,在欲望的草原肆意狂奔。一旦“行”没有所“止”,就对什么都没有敬畏了。敬畏要靠制度约束。实际上,国家在权力运行体制中,各个领域的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关键在于制度的执行情况如何,有些领导干部觉得自己手握大权,自己说了算才有领导尊严,才够过瘾,于是千方百计地将权力抓在手中,含在口中,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某种程度上自己的威信得到了树立,但也让权力突破了制度的约束,其行为是对制度的不敬畏。敬畏要靠监督约束。紧紧依靠制度的约束也是不够的,制度毕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程序性,如果执行制度的人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的话,就很容易让制度变成摆设。只有让权力在监督的“阳光”下运行,在老百姓眼睛的注视下运行,才算给权力带上了“紧箍咒”,才能让领导干部真正感到敬畏。敬畏要靠法纪约束。对干部进行说教是必要的,但惩治和防范无德官员靠自律更要靠他律,道德的力量代替不了法制的约束,目前最需要的是严厉可行的法纪。只有提高违法成本,才能刹住当前干部群中存在的一些歪风,干部才能真正做到敬畏。 敬畏要靠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敬畏更需要靠行动,只有行动才能真正打动民心,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戴。一个有敬畏的干部可能人民群众不一定说他好,但是一个在人民群众中口碑好的干部一定是个有敬畏的干部,这中间的差别就体现在“行动”二字上,干部的口碑从哪来,当然是在从事其职责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大家说你是好人,是好干部,不贪,肯为老百姓办事,原则问题上有立场,这就说明你的敬畏已经落实到了行动上,体现在了老百姓的口碑上,反馈到了人民群众的民心上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