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政治经济文化综合)(1)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政治经济文化综合)(1)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政治经济文化综合)(1)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政治经济文化综合)(1)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高中版)

中国外国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

距今七八千年中国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

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

夏起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商甲骨文成熟

公元前1049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城邦出现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

西周实行井田制公元前6世纪初克利斯提尼改革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分

封制和宗法制早到破坏公元前5~前4世纪欧洲人文主义萌芽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孔子老子韩非子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诗经》屈原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春秋末期人们开始使用牛耕地,并已经能

制造钢剑

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法律形式确

立,商鞅首倡“重农抑商”

秦汉(公元前221~220)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汉初郡县封国并存。丞相位高权重

汉朝实行察举制

赵过推广耦犁

出现了代田法

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赋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魏晋南北朝(220~589)

北魏实行均田制

汉字书法进入自觉阶段

东晋《兰亭序》《洛神赋图》

南北朝使用灌钢法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474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

纪开始

隋唐(581~907)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

系最终完成

出现了曲辕犁,创制了筒车

隋朝三教合一

隋炀帝科举制形成800年查理曼帝国建立

唐中期地方设置节度使,藩镇割据局面843年查理曼帝国形成法兰西、德

形成意志和意大利封建国家唐诗歌繁荣李白杜甫白居易5世纪西欧开始进入封建时期

书法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西欧文化发展受到封建神学钳制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

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宋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出现高转筒车

出现五大名窑

北宋理学兴起程颢程颐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宋词苏轼李清照

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陆九渊创立心学

宋词陆游辛弃疾

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中书省设立,替代三省

13世纪后期英国议会制度开始萌芽元曲关汉卿马致远

明、清前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

明王阳明发展心学1487 葡萄牙迪亚士到达非洲最

南端

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1492 哥伦布到达美洲14~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

薄伽丘《十日谈》

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马丁·路德

1500年左右欧洲开始进入近代

1380年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1519-1522 麦哲伦环球航行

明成祖时内阁出现1581 荷兰独立,资本主义工商业

发展迅速

明朝中后期江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15-19世纪黑奴贸易

17世纪初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明末清初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对理学的批判1687 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

原理》,经典力学创立

明清小说四大名著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

明清徽商和晋商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清初“闭关锁国”,阻碍了资本主义萌

芽的滋长18世纪启蒙运动高潮伏尔泰孟

德斯鸠卢梭康德

清雍正帝时军机处设置。1721年英国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785 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体现三权分

立原则

清京剧出现1789年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确立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9世纪初拉马克提出早期生物进化

思想

1815年以后欧洲浪漫主义美术德拉克

洛瓦

1839年6月虎门销烟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大

规模工人运动

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贝多芬

施特劳斯

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欧洲浪漫主义文学雨果雪莱海涅拜伦

1831 法拉第电磁感应

清后期(鸦片战争以后至1912年)

1840~1842 鸦片战争

林则徐《四洲志》

1840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842 《南京条约》

魏源《海国图志》1848 《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

思主义诞生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衣食住

行和风俗习惯受到西方的影响

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俄国民族乐派柴可夫斯基

19世纪欧洲歌剧比才威尔第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19世纪30年代至

20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安徒生

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列宾米勒莫奈梵高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维新派出现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9 达尔文《物种起源》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统一德国

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1870 普法战争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胥铁路

外国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1871 德意志帝国建立

巴黎公社

1894~1895 甲午中日战争1875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900 八国联军侵华1895 电影诞生

1901 《辛丑条约》1876 美国贝尔发明电话

1905 中国同盟会成立1903 美国莱特兄弟的飞机上天三民主义

《定军山》首映,中国电影开始

起步

1909 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1911 辛亥革命爆发

中华民国(1912~1949)

1912 中华民国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5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1917 俄国“二月革命”

运动开始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18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1919 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1919初巴黎和会

1921.7. 中国共产党诞生20世纪初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

1924 新三民主义

20世纪20年代普朗克提出量子论

1924-1927 国共第一次合作电视机出现

1925 国民政府成立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和美术1927.4. 蒋介石上海反革命政变20世纪上半页苏联文学取得辉煌成就

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1927.7. 汪精卫反革命政变1921 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1927-1937 国公十年对峙

1927.8. 南昌起义

1927.9.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1927.1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1931 九一八事变1929 美国爆发经济危机

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1934~1936 红军长征1933 罗斯福新政

1935.1 遵义会议

1935 电影《渔光曲》在国际上获奖1936 斯大林模式形成

1937~1945 抗日战争

1937.8.-10. 淞沪会战

1937.12.13 南京大屠杀1939~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0下半年百团大战1944 布雷顿森林会议美国

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 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

指导思想

1946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946 全面内战爆发1946 丘吉尔铁幕演说

1948秋开始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7 杜鲁门主义

美苏冷战开始

1949.1 北平和平解放日内瓦《关贸总协定》

1949.4. 渡江战役

国民政府覆灭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949 北约成立1949 德国分裂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

1949.9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

1949.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1953 朝鲜战争

195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中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摇滚乐在欧美流行1954 日内瓦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1 欧洲煤钢共同体1955 万隆会议1955 华约成立

1956 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双百”方针提出1956 苏共二十大

会后赫鲁晓夫作秘密报告

中共八大

三大改造完成

1957 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

内部矛盾》的讲话1961 越南战争

不结盟运动形成

1964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2 古巴导弹危机

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6-1976 文革1967 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建

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1970 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欧共体成立

1971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69 互联网产生

1972.2. 尼克松访华

1972秋田中角荣访华

1973 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成功

1977 高考制度恢复

1978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9 中美正式建交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

区建立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

1984 《民族区域自治法》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85 国务院决定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 戈尔巴乔夫上台经济改革

1987 中共十三大对邓小平理论作了系

统概括1989 波兰剧变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

1990 中央决定开发开放浦东1990 两德统一

1992 九二共识

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

1991年底苏联解体

1994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1992 《欧洲联盟条约》1997.7.1 香港回归1993 欧盟成立

1997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

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1994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1995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999.12.20 澳门回归1999 科索沃战争

欧盟单一货币欧元问世2001 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

式会议

2001 9·11事件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02 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2003 中国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上海开通世界上第一条商业性磁

悬浮列车线路2005 连战访问大陆

文化与经济政治完整教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 政治科组:冯小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不同性质的文化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作用不同,我们要自觉掌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 (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意义。 2、教学难点: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三、教和学的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四、课时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上一节课一起体会了文化的魅力。(简单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旧内容)。我们知道,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那么,他们之间有没有一些微妙的关系呢?我们今天就要揭开这层面纱。 (二)讲授新课 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材料导入、启发: 材料一:《功夫熊猫2》在继《功夫熊猫1》取得不错的成绩后推出的,今年暑假也就是刚过去的暑假上映。《功夫熊猫2》创下了北美票房1.6亿美元,全球票房5.98亿美元。《功夫熊猫》成为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的最佳载体。 材料二:《喜羊羊与灰太狼》,随着“做人要做喜羊羊,嫁人要嫁灰太狼”的口号在成年人的世界流传开来,这只“羊”的市场价值超过了10个亿,可以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值钱的动漫形象。 材料三:古代的皇帝虽然能够整天载歌载舞,却无法看电视、玩电脑,为什么呢?这种

12浅析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和反作用

浅析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和影响 ——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 摘要:政治、经济与文化是构成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三者并驾齐驱,共同发展才能使我国更加昌盛和富强。然而在许多的研究资料中,我发现人们对于文化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其为社会的一般精神享受上,对其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通过学习经济社会学,我对文化与经济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我觉得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一番,本文就是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主要探讨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的。 关键词:文化经济科学技术经济文化文化经济 前言 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马克思曾经精辟论述过物质与精神、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他指出,一方面,“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另一方面,精神和上层建筑相对于物质和经济基础又不是消极被动的,精神对物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尤其是当今社会、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起来起突出,文化深深地熔铸于社会生产力之中,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可以说现在社会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的发展有力的促进经济的增长。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两者的关系,并注重分析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与影响。 一、什么是文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文化和经济日趋一体化,经济中有文化,文化中又有经济,文化力和经济力相互交融,形成一种全新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要研究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就首先要弄懂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定义是什么?查阅了许多资料,发现目前国内外有多种定义,但总体来说,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含了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个层面;而从狭义来看,通常是指观念形态的文化。它是一种由公民所约定俗成的或习惯性的具有时空性的一组或一个带有一定固定性的集体生活活动和行为活动的模式。它包括了历史遗留的精神行为、民族思想意识、地域国家观念、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法律等的明文规定、知识及其传承等。文化的外在表现为一个国家的整体文化素质,教育水平,科学工作者所占比重,科技,人才,人口素质,创新意识观念等。 二、文化与经济两者的关系 (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我们知道,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的历史,更是一部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特别是在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文化实力本身就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也日益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2.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随着民主和法制建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世界范围内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2.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随着民主和法制建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世界范围内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2.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民主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随着民主和法制建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②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世界范围内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1.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不完全同步。 2.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与经济政治说课稿 (3)

文化与经济、政治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 辽宁省抚顺市第十中学党利 一、说教材 (一)在教材中地位:《文化与经济、政治》一课是《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题 本框题的价值如同增加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必要性。 本书在思想政治课中地位:《文化生活》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增设的必修模块,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共同构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内容。《文化生活》内容的设置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经济、政治、文化是这个有机整体的三个组成部分,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置身于一定的文化生活之中,时时刻刻感受着文化的熏陶理应了解文化生活现象,分析文化本质与特点,了解文化发展的规律,形成对文化的正确判断和参与文化生活的选择能力。时代的变迁凸显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本框的地位: 增加必修三必须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本单元包括两课: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用“体会文化”和“文化与经济、政治”两个框题介绍文化的内涵。通过对于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说明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学生对文化概念的理解。为全本教材提供基础性的认识。为本书以后学习奠定了基础与方向。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1.了解当地文化产业。 2.理解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辩证分析能力,分析不同文化所起的作用不同;。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培养运用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运用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深刻理解国家提出 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口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注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努力学习知识,增强文化竞争力的意识。 2 .培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和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虽然教学大纲安排“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但我认为把这一知识与单元探究放到一起讲更合理,因此这一只简单提出知识,没有重点讲解。 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1.用教材,而不唯教材,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本遵循了教材的编排顺序,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 了合理的取舍、科学补充,构建了一套更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知识体系。 。 2.飞速变化的时代对中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身心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较强,社会公共生活空间范围越来越大,并且开始理性地思考社会和人生的重大问题。高中生可塑性强,但情绪仍然不稳定,有多变性,容易冲动或偏激,迫切需要提升思想意识,加强方法论的指导,使其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生活中能够进行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3.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抽象的理论只有与形象生动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凸现出它的伟大。教学中 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社会现象的分析、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力求贴近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文化与经济、政治三者的关系 2、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教学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性质不同作用不同。 教学重、难点确立的依据: 文化的内容是多层次的,有的受经济的制约大、有的受经济的制约小。文化对经济具有拉动作用,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 任何国家的综合国力都离不开文化发展的底蕴和烘托。在当今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综合国力的竞争尤其如此。世界的文化在冲突碰撞中相互交往在当今世界越来越频繁,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彰显在各个领域。 二、说学生: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高中政治经济文化混搭)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外国 先秦(远古—公元前 221 年) 尧舜禹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禅让制 时期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 (夏 BC2070-BC1600 )夏朝 夏朝禹传启家天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世官制) 商 BC1600-BC1046 年商汤灭夏桀建立商朝,都城殷(今河南安阳) 商朝神权和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原始瓷器出现 甲骨文成熟 职业商人出现,使用贝币。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主要是礼器和兵器。 西周(公元前1046 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建都镐京(近陕西西安)。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礼乐制。土地制度 :井田制, 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 实行井田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实质国王私有。 工商食官制度(工商业官营) 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公元前8—前 6 世纪希腊城邦出现,它是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 东周 (BC770-BC256)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摇篮。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井田瓦解,小农经济和封建经济出现。私 商出现,家庭手工业出现,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 三者并存。 春秋( BC770— BC476春秋时期,奴隶制瓦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王室 年)衰微,王命不行,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公元前 594 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田私田都按亩纳税,事实上承认公元前 6 世纪初( BC594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了土地私有。年) 春秋时期孔子( BC551-BC479 )创立儒家学派,第一部诗歌总公元前509 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 BC770-BC476 )集《诗经》,现实主义诗歌源头。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公元前509 年—公元前公民法 战国(BC475—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时期 3 世纪中叶 BC221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公元前 6 世纪末( BC506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 356 年秦国商鞅变法开始,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确立年) 封建土地私有制。废分封行郡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公元前 5 世纪——公元古腊、罗马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商品经济) 政治。军功授爵是官僚政治的体现,打破了世官制。前2世纪 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商鞅首倡“重农抑公元前 5 世纪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伯利克里改革 商”政策。(BC443-BC429 ) 战国时期屈原(楚辞《离骚》)公元前5—前 4 世纪欧洲人文主义滥觞 司南(指南针)出现(BC450-BC400)智者运动(代表普罗塔格拉)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BC256 年),使四(BC469-BC399 )苏格拉底 川岷江流域成为天府之国。(BC472-BC347 )柏拉图 郑国在秦国关中地区修建郑国渠,使关中沃野千里。(BC384-BC322 )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449 年罗马共和国《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 文法 公元前300 年左右斯多亚学派 秦汉(公元前221—220 年)秦朝(BC221-BC206)西汉( BC202-BC9 )王莽改新( 9-25)东汉( 25-220) 公元前 221 年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BC3 世纪中叶——罗马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内一切自由民。(秦朝 BC221-BC206 )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帝国时期 秦朝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制度) 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秦始皇统一文字小篆。 修驰道。 焚书坑儒,儒家低潮。法家正统,以法为教,以吏为 师。 西汉初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郡县封国并存,丞相位高权重。汉初实行黄老思想,

1.2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完美版

1.2文化与经济、政治(教案)[原创] 林老师高中政治教学博客作品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学生活动:阅读P9材料,对材料中的活动按经济、政治、文化分类。 (1)经济活动包括:到银行贷款买房或承包一片林地、开一家小餐馆。 政治活动包括: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考虑“我这一票投给谁”;就交通管理或环 境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文化活动包括: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参加一项精神文明共建活 动。 (2)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旁听一次“听证会”两项活动不易归类,因为到市场购物,我们可能是去购买文化产品,如书籍,音像制品等等;而听证会包括立法听证会(这既属于政治生活,也属于文化生活)、价格听证会(既属于政治生活,又属于经济生活) 等; (3)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参观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我们会受到科学的熏陶,感受到文明古国丰厚的文化积淀;参加军民精神文明共建活动,我们 会体会到丰富多彩的军营文化。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经济是基础,为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奠定物质条件,政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离开了经济这个基础,物质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设就因失去基础而成为一句空话。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中,经济处于基础和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一定的社会文化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发展状况,经济和政治决定着文化 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学生活动:辨析: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所以,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 亦步亦趋。 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答案: ①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所以说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 的基础是正确的。 ②另一方面,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它还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所以认为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是错误的,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的辩证关系。 也可以让学生谈谈对“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认识,答案跟上面是差不多的。而 且这一句话是常用来考试的。 点评:文化并不是与经济亦步亦趋的,例如春秋战国时代,经济并不是很发达,但文化却是很发达,出现了诸子百家,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都起源于这个时代。而我国的香港,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却被人称为“文化沙漠”,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很快,但文化方面的进步却还比不上20世纪初的“新文化 运动”。 (2)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举例:中国的发展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西方的发展则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 支持。 ②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给我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后来发生的“五四运动”就跟它有密切联系。相对于“新文化”的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封建文化”,封建很多文化都是不讲人性的, 比如女人裹脚,大家知道是怎么裹的吗?

政治、经济、文化之间存在的关系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所谓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所谓政治,就是指人们在特定的经济基础上,通过夺取或者运用公共权力而实现和维护特定阶级和社会利益要求,处理和协调各种社会利益要求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为:第一,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第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第三,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 文化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包括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它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或本集团的根本经济利益。

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政治上层建筑亦称实体性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观念上层建筑又称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政治居于主导地位;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政权和领导国家政权的政党是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和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物质根源.上层建筑是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定的上层建筑.是一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必然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适应。 第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当某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某些局部变化,被其决定的上层建筑也要相应地发生局部变化;而当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革,即旧经济基础被新经济基础代替时,旧的上层建筑也必然被新的上层建筑所代替。 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被经济基础决定的,但它并不是消极地反映经济基础,相反,上层建筑一经建立起来,就对经济基础发生大的反作用。这一反作用集中表现为一定的上层建筑总是为巩固和发

文化生活:1.2文化与经济、政治1

《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认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 要地位。 (二)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性,从而增强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意识。 【重点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及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 【教学主要思路】 根据新课程理念要求,本节课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按照体验感悟事实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 教学。 【教学方法】材料导析式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我们上一节课一起体会了文化的魅力。(简单复习,引导学生回忆旧内容)。我们知道,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那么,他们之间有没有一些微妙的关系呢?我们今天就要揭开这层面纱。

【新授内容】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材料一、据了解,为购买“超级女声”节目冠名权,蒙牛乳业投入了2800万元。在竞得冠名权后,为了投放“超级女声”标志的公交车体、户外灯箱、平面媒体广告,蒙牛又追加了将近8000万元的投资。另据了解,2005年蒙牛向市场投放20亿袋印有“2005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的产品,销售额在20亿元左右,其中广告和促销费用超过1亿元。 材料二、在拉美和亚洲,一些流行歌星、影视巨星、能言善辩或外形很酷的候选人凭借着“剧场效应”,高票当选为议员或政府领导人。阿诺-施瓦辛格出生在奥地利,原先以健美为职业,后来步入影坛并主演了《魔鬼终结者》、《蒸发密令》等一系列知名动作片,他曾被誉为“世界上最强壮的男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2003 年10月7日举行的历史性的罢免选举中,原任民主党州长戴维斯被罢免,而共和党候选人施瓦辛格则轻松地击败了民主党候选人、副州长巴斯特曼特而当选为新州长。 探究1、“超级女声”属于什么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探究2、古代的皇帝虽然能够成天载歌载舞,却无法欣赏到我们今天的超级女声,为什么?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完整版)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一课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 姓名:班级: 【预习提纲】 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 (一)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二)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 (三)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一)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二)文化竞争力的表现和意义 (三)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 【重点问题】 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是什么? 2.这三个领域之间的关系如何?

3.简要描述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 4.简要描述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 5.文化在综合国力中地位如何?我国应该怎样提高文化竞争力? 【自主检测】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回答1-4题。 1.文化同政治、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 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B.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C.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D.一定的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的影响 2.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参观自然博物馆和历史博物馆的各种展览,进行红色旅游,参加文明社区、文明城市共建活动,旁听“水电调价听证会”,这些活动难以从经济、政治、文化分类。这是因为()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 B.文化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亦步亦趋C.文化没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3.下列关于文化、经济、政治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政治是经济的基础,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C.先进的文化能促进政治的发展,所以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政治 D.政治与文化相互交融 4.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①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④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A.思想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 B.精神能够决定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C.只有先进的思想文化才能反作用于事物 D.错误的思想文化不以一定的经济、政治为基础

高中历史二轮通史复习(同一阶段政治经济文化)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复习) 专题一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复习指导】 通史复习,应注意按历史发展的时空顺序,分阶段梳理、整合必修与选修模块的内容,立体呈现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分析阶段性特征,重新建构整体知识网络。 学习政治文明史,要以政治制度文明为核心,理清线索,把握概念,如郡县制与分封制等;这样;注意各个时期的重要政治观念,如中国古代韩非和董仲舒的君主专制理论等;善于运用比较方法,对不同的政治制度、政治观念进行比较;注意联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实际 学习物质文明史,要化繁为简、理清思路;注重归纳,总结规律;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及历史与现实热点的联系等;运用发展生产力的眼光来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注重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文明精神史,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以天文、历法、科技、教育、医学、史学等栏目为经,以时间顺序为纬,梳理知识点;注意总结规律,尤其要注意中国发达的古代科技不能够顺利转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内容总结】 1、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五个时期:起源奠基时期、形成和发展时期、曲折发展和鼎盛时期、继续发展时期、繁盛与危机并存时期。 2、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基本内容有:①政治上: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②经济上:小农经济的确立与发展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不断进步,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以纺织业、陶瓷业、冶炼为代表的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与城市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③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辉煌的科技成就;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绘画的发展、灿烂的文学成就、多姿多彩的戏曲有艺术。 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 【阶段特征】 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是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世袭制、分封制,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准着中华文明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是国家产生和完善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式、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知识梳理】 1、政治上: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①最高统治权利继承秩序确立和初步完善。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到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继承制度臻与完善。②地方管理制度产生和发展。商实行的内外服制度初步建立了地方管理制度,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运用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的方式管理中央与地方,扩大了统治区域。

唐朝政治经济文化

概述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政治上,唐朝主要沿用隋制,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彼此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该制度被以后各朝代所沿用,影响深远。选官制度上科举制趋于完善,科举制度相对而言公平且机会均等,平民得以晋身,所以成为士族末落、门第消融的起点。与科举制相辅相成的是唐代对教育的重视和普及,削弱了传统世族的特权,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则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经济上,唐朝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当时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政府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出现了一些先进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筒车等。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也大幅度提高,人口开始逐步恢复,唐玄宗天宝年间,人口高达8000万左右。手工业方面唐朝的丝织业、制瓷业和矿冶业极其发达,领先于世界。特别是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的两大制瓷体系,大量瓷器输往国外。唐后期的造船业、造纸业和制茶业也迅速发展。唐王朝建立后,行开元通宝钱,确立了国家铸币的法币地位。同时,“钱帛兼行”,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兼而行之。商业上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柜房和飞钱相继问世。赋税制度方面唐朝在均田制基础上推行租庸调制,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保障了政府收入。 唐朝文学成就以诗歌最为发达。《全唐诗》共收录两千多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这还不是全部。著名诗人层出不穷,其中集大成者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诗人,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唐朝在艺术上吸收了西域特征和宗教色彩。诞生了一批杰出的艺术人才,如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等;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张旭等。莫高窟是唐朝壁画的精品作品。音乐、舞蹈在唐朝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较宽容。中国传统两大宗教——道教和佛教都有较大发展,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景教和祆教也随着国际交流传入中国。科技方面,唐朝有多项成就名列世界前茅。唐政府还多次派人到西域和天竺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对进入中国的外国使节和商人以礼相待。唐朝政府还设专门机构掌管对外文化交流事务。唐政府的这种开明政策是唐代文化具有开放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唐朝的伟大并不在与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有效的行政能力上,而在于开放和进取的姿态上,这对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唐代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兼容并包,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一个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在交流的过程中唐朝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今天中国社会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不同文化相互影响、交融,使国民不拘于传统,眼界开阔,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自身营养。对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文化有了更多的包容和吸纳能力。 成熟的文化有保持自己特性的信心和吸收消化他类文化内容的能力,因而有容纳异己的胸怀。唐朝的历史给今天的中国社会发展以诸多的启示:从制度上容许相反政见的开放的姿态;公平的管理用人制度;对经济、教育、科技的重视;以及对于宗教和文化的宽容等。 1

2017-2018学年高中政治专题1.2文化与经济政治练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专题1.2 文化与经济、政治 【知识精练】 1.某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将斗笠这一非遗传统产业作为引领村民发家致富的一大重点,实施“编织农户+加工大户+非遗创意+市场”的联体发展模式。目前,该县斗笠编织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有相互交融的关系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④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交融。题干中通过编斗笠推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重要作用。②题肢与题干无关,不选。③题肢说法错误,不选。①④题肢符合题意,入选。 【点睛】准确区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 文化是基础,政治和经济是文化的反映 C. 一定的政治、经济由一定的文化所决定 D.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与政治互不相关 【答案】A 【点睛】“相互影响”强调的是三者之间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强调的是三者彼此渗透、相互融合,指的是文化经济化、文化政治化。 3.自古以来,专注细节、精益求精一直是中国工匠秉承的精神,这种精神铸就了传统制造业的辉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更要自觉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这体现() A. 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 B. 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及文化的见解

对于中国政治经济及文化的见解。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是一个中国基层的平民。体会着在中国每天的柴米油盐普通生活。我也爱这个国家爱自己的家乡,愿意子子孙孙一直守护祖先留下的土地,文化传统。我觉得我对于国家社会的发展最有切身体会,也最有发言的权力。可是现实是我们没有。 在发言的有些是拥有“美国绿卡”的华侨,也有都将子女送到国外的官商。当然了有些送子女留学欧美,是为了学习先进文化知识,技术知识,增长见识,也有可能会回国发展的。 第一要讲的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中奴性的问题。就拿这个作业来说,从实质上看就是拍马克思恩格思,拍执政党的马屁的“八股文”。国家给了你这本花里胡哨的书,限定了各个方面涉及,照书里说的,就是十八大的思想,也就是要我们说十八的是对的。就是要我们说不管以前对错,现在的这个十八大精神肯定是对的。就像老师说的一样。毛泽东的时候说毛泽东对的,四人帮的时候说四人帮对的,邓小平当然说邓小平对的,三峡水电的时候当然也说是对的。这就是奴才相,就是奴性,经历了这么多重来也没有变过,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抛弃“杭儿风”,抛弃奴性? 说到底一个是政治的问题,国家和村委会的事情都是早已经内定了,所谓的投票啊,公证会很多时候,都只是过场,人们也不用有什么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想法,只要一切听组织听领导就行了。这就是不容否认的一个政治制度的一个弊端,结果缺失了许多的有效监督和看管。使得贪腐过于容易,各种工程的实施更是肆无忌惮。不过近年来国家的监管力度有很大的加强,如果常态化保持下去是非常有利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的。 还有一个是文化传统的问题,中国即使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请让我用民族代替流行的“国族”)。南宋时遭受灭国,中国人沦为亡国奴,成为蒙古人眼中的四等公民。明末,满清入关,也是屠戮中原,中国人又一次被彻底征服。特别是清朝,剃头,八股文,文字狱。使得中国人彻底沦为奴才。也是传统文化遭破坏,忘记祖先的奴才。满清末期许多学者,革命者到了日本才学到了中国的历史,不禁泪流满面。我可以说奴性传统直到现在,就拿公务员考试来说,各种职业招聘来说,就是一个培养奴才的过程。不过可悲的是他们培养的不是人民公仆,而是拍领导马屁的奴才。帮老板赚钱的奴才。在我看来,报道说开什么习仲勋座谈会,就是拍马屁。怎天说彭丽媛多端正大方,多慈祥友爱就是拍马屁。难道这些人都没事情做了么,这些新闻都没有事情报道了么?人民要的很简单生活水平,当然包括有改进的政治生活。 不过奴性也可以用不同角度去看,不同的价值观去看,比如说庆丰包子铺服务员,为了老板打工,服务人民群众,你可以说他们是奴隶供人们呼来喝去。但你又可以说他们是拿工资的,只是用劳动来换取工资,是一种等价交换。社会在进步也是值得人们肯定的,因为我是学医的,所以我觉得,有病就要重视,只有重视才能保证健康。 第二,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些问题的概述,就是稍微发表下,看了老师的讲课后的一些切身感谢,和个人浅薄的看法。 马克思讲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辅相成的关系。我把中国建国以来的发展也套用到这个理论里面。一开始是公有制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可是生产力里面的人力因素却发生了消极偷懒的情况。导致生产力水平下降,也由于国家赶英超美大跃进公社化的政策因素,使得中国承受了灭顶之灾。在改革开放之后,出现了承包制,及个体经营者,私有制的市场经济生产关系极大的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国家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最后的可以肯定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是符合国情,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 社会发展国家现在很重视经济。其实个人认为发展的重心因该发展社会教育文化道德体育和环境的建设中去。中国经济从很低的起点出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人们的虚荣心也在一步一步膨胀,表现在小时候自己没饭吃,现在自己有钱了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整天大鱼大肉,要让自己的孩子衣来伸手,要让自己的孩子为所欲为。小平同

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思想文化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 专题四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点导航]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与发展 [主干核心知识] 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天文学:《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专著,《_ _》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东汉的张衡:地动仪、水运浑象仪。唐代的僧一行:黄道游仪,实测子午线的长度。 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测定的黄赤交角值极为精确;编制的《授时历》是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2、数学:东汉时期《九章算术》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南北朝时期祖冲之计算圆周率. 3、农学:北魏贾思勰所著的《》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一部农书。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明代编写的《农政全书》总结历代经验,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4、医学:①《》一书奠定了我国中医学理论的基础。②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系统论述四诊疗法,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③华佗发明最早的麻醉药剂“”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④代表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是明代李时珍的《》,书中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 ★5、四大发明——古代科技的里程碑 ●造纸术:①纸出现以前的书写材料——甲骨、青铜、竹木简、帛;②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不适于书写。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人称“蔡侯纸”,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重要发明。 ●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术:世界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868年)的《》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③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火药:①唐代发明,唐末用于战争;②五代和宋朝广泛应用于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 ③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指南针:①战国时发明司南;②北宋时发明指南针,并用于航海。③13世纪传入西欧,促进了远洋航行,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1、汉字的起源演变 ①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②演变脉络: (商代,成熟的汉字)—金文(商周)—小篆(秦朝)—隶书(汉代)—楷书 ③演变趋势:由繁到简 2、书法艺术的发展

两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两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外戚宦官专权; 封建割据局面形成; 政治: 1.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1)中央集权的发展 ①汉初采用郡国并行制; ★刘邦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想以此巩同皇权、稳定刘氏的天下。 ★汉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中央和封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汉景帝时吴王刘濞联合其他六国诸侯王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②汉武帝刘彻实行“推恩令”“附益之法”,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这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后期分全国为13州(监察区),设刺史,负责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时刺史全力日增,至东汉末年发展为州郡县三级。 ④大败匈奴;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到中亚细亚到欧洲) 2)君主专制的演进 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 汉武帝时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削弱相权。形成“中朝”——决策机构。 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机构称为“外朝”——执行机构 东汉光武帝扩大尚书权力,使尚书台成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为中枢机构 3.)汉初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外儒内法 4.)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汉:察举制,举孝廉 经济: 1.农业生产的发展 ①铁器改进推广;犁壁;一牛挽犁牛耕法。 ②水利:漕渠、白渠、坎儿井和东汉王景治黄河。 ③播种耧车。 2.手工业: 两汉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煤炭作燃料;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丝织业发达 陆路、海上“丝绸之路” 3.商业的发展: ①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实行盐铁官营等,全面控制工商业。私营工商业者受到沉重打击,再也无法与国家抗衡。对“市”管理严格,商业区和居住区严格分开, ②全国性商业中心形成:长安和五都; ③外贸发展: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国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 文化: 1. 西汉初的黄老之学汉初“无为而治”。: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懦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