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9)分析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9)分析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9)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重视实科教育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斯宾塞

C.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1.B

【解析】斯宾塞著有《教育论》,他反对思辨,主张科学只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他运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知识的价值问题,认为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最有价值,其次是间接保全自己的知识,其他的知识价值次第下降。在教学方法方面,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

2.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2.C

【解析】教育是环境的一部分,是一种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和提炼的特殊环境,这就决定了它的特殊作用,即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4)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被教育者的潜能;(5)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

3.在欧洲封建社会出现的两种类型的教育是骑士教育和()。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学校

D.实科教育

3.C

【解析】在欧洲,自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进入封建时代。封建统治阶级有僧侣封建主和世俗封建主两个阶层。为他们服务的教育是教会学校和骑士教育。这种教育不仅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等级性,而且还具有浓厚的宗教性。

4.“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个别差异性

C.顺序性

D.不均衡性

4.B

【解析】坚持因材施教既是适应学生心理、身体发展的个别差异,又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多层次、多规格人才的客观情况。

5.提出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是强调教育()。

A.可以超越社会历史而存在

B.不受生产发展制约

C.对政治经济有促进作用

D.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5.D

【解析】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能动性。最主要表现为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6.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要规定所需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二是要规定所要培养出的人的()。

A.质量规格

B.社会价值

C.发展方向

D.发展速度

6.B

【解析】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教育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品德、智力、知识、审美、体质等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二是对教育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哪个阶级的利益服务。其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

7.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和行为方式。

A.精神面貌

B.思想观念

C.抽象思维

D.理性思考

【解析】学校文化核心是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8.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称之为()。A.教学模式

B.教学原则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过程

8.A

【解析】题干是教学模式的定义。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教学过程是指由若干能够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教学环节组合而成的有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活动进程。

9.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是()。

A.活动性

B.目的性

C.实践性

D.预期性

9.B

【解析】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这是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

10.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表明,教师任职期间应接受()。

A.高等教育

B.在职培训

C.继续教育

D.终身教育

10.C

【解析】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在任职之后接受继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11.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解析】主要体现了教师的奉献精神。

12.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儿童中心论

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

12.A

【解析】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两者相联系而不是割裂。

13.关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说法错误的是()。

A.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B.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C.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D.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

13.C

【解析】略。

14.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14.C

【解析】略。

15.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A.任课教师

B.班主任

C.教导处

D.校长

15.B

【解析】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相应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对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作了规定的政策文献有()。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育法》

C.《宪法》

D.《教师法》

E.《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1.BDE

【解析】对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作了规定的政策文献就是这三项,另两项与题意不符。2.教师良好的教育能力体现在()。

A.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B.知识广博

C.富有感情、有感染力

D.富有个性

E.改善实践

2.ACD

【解析】知识广博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素养而非能力要求,改善实践与题干无关。3.教学目标的特征有()。

A.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

B.体现学生学习行为及其变化

C.体现教师思维活动的规律性

D.具有灵活性

E.反映教学方式的科学性

3.ABD

【解析】CE两项与题意不符。

4.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体现在()。

A.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

B.制约教育的结构

C.制约教育的内容

D.决定教育发展的速度

E.决定教育发展的方向

4.ABCD

【解析】教育发展的方向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5.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包括()。

A.明确的共同目标

B.一定的组织结构

C.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E.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5.ABDE

【解析】一个班的学生群体还不能称为班集体。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成员具有明确的共同目标,并且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中存在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6.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A.遗传素质

B.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活动

E.生产劳动

6.ABC

【解析】社会活动与生产劳动属于环境的范畴。

7.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体现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无歧视原则

E.保护儿童原则

7.ABCD

【解析】儿童不仅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且受到特别保护,这是《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体现这一精神的原则包括ABCD四项。

8.决定教学任务的因素主要有()。

A.教育目的

B.学生的年龄特征

C.学科特征

D.教师素质

E.教学的时空条件

8.ABCE

【解析】教师素质对教学任务的确定没有影响。

9.课堂教学中有交流传递可分为()。

A.提问方式

B.程序学习方式

C.小组学习方式

D.研究方式

E.讨论方式

9.ABCE

【解析】研究方式无交流传递。

10.教师可通过()等方法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班风。

A.讲清道理

B.树立榜样

C.严格要求

D.召开班会

E.反复实践

10.ABCE

【解析】教师培养和树立良好班风的常规做法是讲道理、树榜样、严要求、常实践。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1.“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规律。

1.顺序性

2.推动个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动力,是社会环境对个体的__________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运动。

2.客观要求、发展水平

3.社会的__________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3.政治经济制度

4.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__________”的教育思想。

4.平行影响

5.__________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5.19

6.__________既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点。

6.教育目的

7.__________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反映着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

7.师生关系

8.教学大纲又称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形式编定的__________、有关

__________的指导性文件。

8.课程、学科教学内容

9.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__________而采用的方法。

9.教学任务

10.试题类型大体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10.供答型、选答型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地方课程

1.地方课程:是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定的课程,属二级课程。

2.演示法

2.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3.道德教育论

3.道德教育论:该观念认为道德教育旨在促进道德判断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强调道德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促进学生的道德判断不断向更高水平和阶段发展,其次在于促进学生道德判断与行为的一致性。

4.终身教育

4.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5.狭义的教育目的

5.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近代社会在制度、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引起了教育的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1.【答案要点】变化表现在: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强调以法治教。

2.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答案要点】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如下:

(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3.一节好课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3.【答案要点】一节好课应达到下列几方面的标准:

(1)目标明确;

(2)内容正确;

(3)方法得当;

(4)表达清晰;

(5)气氛热烈。

4.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4.【答案要点】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六、论述题(共13分)

试述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六、论述题

【答案要点】

(1)人具有某种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

(2)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3)教育中应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成熟的作用在思维、情感、个性等高级心理活动中也同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