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早产诊断与治疗研究新进展

早产诊断与治疗研究新进展

早产诊断与治疗研究新进展
早产诊断与治疗研究新进展

早产诊断与治疗研究新进展

苏亚芳

【关键词】产科;孕妇;早产;诊断;治疗;新进展

doi:10.3969/j.issn.1672—187X.2009.01.046.0083—02

【中图分类号】R714.21【文献标识码】A

早产一直是产科的难点、

热点问题,其发生率约为5%~

15%。随着早产诊断、治疗的

不断进展,早产儿的存活率已

明显改善,但其严重的远、近期作者简介:苏亚芳,女,

后遗症给国家和家庭造成了极39岁,汉族,本科,主治大的负担。因此?早产的预测医师。研究方向:妇产和诊治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

现将其综述如下。

1早产的预测

1.1传统方法依据孕妇出现腹部阵痛、腰胀、阴道出血或羊水外流等症状,以及Creasy高危评分系统、Bishop宫颈评分等。这些方法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缺点在于客观性、可靠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差。1.2宫颈超声Iams等…用阴超测定孕妇官颈长度,发现官颈逐渐缩短或官颈内口处漏斗形成,其早产率将增加。大多数学者认为宫颈长度>3.0cm是排除早产发生的可靠指标。时春艳等£21研究,以官颈长度≤26mm为界值,预测早产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1%,阳性预测值为55%,阴性预测值为100%。国外研究[31官颈内口宽度≥5mm,预测早产的敏感件为70%~100%,特异性为54%~75%。陈文等…报道,宫颈内口宽度≥5mm者发生早产的相对危险度为3.95。以此作为预测早产的警戒值,但有学者认为漏斗状宫颈内r1可能是暂时的,伴有宫颈长度的缩短才有临床预测意义L5J。阴超检测宫颈结构预测早产较传统方法准确,克服了指榆的客观性、可靠性和易感性的不足。若口f疑前置胎盘、胎膜早破或生殖道感染时。则经会阴测量,不主张经腹部测量。

1.3胎儿纤维连结蛋白(fFN)fFN是由绒毛膜滋养细胞产生的胶样大分子蛋白,在介导胎盘与子宫蜕膜的相互粘附起着重要作用。Leitich等[61对27篇文献作荟萃分析,认为fFN确为预测早产的有效指标。采用EI。ISA法测fFN>50ng?ml_1作为阳性指标。据资料显示,孕24w~35W有先兆早产症状者fFN阳性,1W内分娩的敏感度为71%,特异度为89%;fFN阴性,1W内不分娩的阴性预测值为98%。2W内不分娩为95%L“。时春艳等L7]研究以≤26mm为界值?检测122例先兆早产孕妇阴道分泌物中fFN,并同时测量其中50例孕妇的宫颈长度,结果fFN和官颈长度I司时异常预测早产发生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97.2%,阳性预

作者单位:538000(广西?防城港)防城港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测值为93.3%。阴性预测值为85.4%。结论是fFN阴性预测短期内不发生早产较阳性预测短期内发生早产的价值大,两者联合检测町提高阳性预测值。已有研究证实联合检测fFN及宫颈长度预测早产较其中任一单一方法更为准确。但血或羊水污染标本会出现假阳性。

1.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IGFBP一1主要是由蜕膜细胞、母儿肝脏、卵巢颗粒细胞合成并分泌。因其磷酸化不同而有5种异构体。孕中、晚期,母体IlIL清、蜕膜组织中以高度磷酸化的IC-FBP-1为主。早产发牛前由于子宫收缩,绒毛膜一蜕膜分离,蜕膜细胞中的IGFBP—l漏到宫颈、阴道中。张新玲等伸1研究用免疫层析法检测108例孕妇官颈分泌物中IGFBP一1含量,结果先兆早产组、正常妊娠组的阳性牢分别为48.2%和7.7%。冯立红等【9j报道,宫颈分泌物中IGFBP-1预测早产的阳性预测值为83.91%,阴性预测值86.36%;孕妇若IGFBP-1阳性,同时经会阴测量宫颈长度<25mm时,96.67%发生早产;IGFBP-1阴性。同时宫颈长度>25mm时,92.86%能足月妊娠。认为IGFBP一1联合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可作为预测早产更为准确的客观指标,可及时治疗高危孕妇,避免过早干预低危孕妇。有学者认为IGFBP-1的阳性预测值较fFN高。操作简便,无创作性,不因血或精液的存在出现假阳性,重复性强,准确性高,I临床应用前景广阔[1“。

1.5白细胞介素6(II.-6)和C反应蛋白(CRP)国外研究发现孕妇外周血中IL一6、CRP水平变化与早产有关。Lange等¨¨报道IL一6水平预测2d内分娩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57%。Zou等[1纠研究CRP≥10.3mg?L_1为界点预测早产的敏感度为8l%,特异度为86%。张卫社等[13]研究比较两者在早产中的预测价值,以1I;6≥14.4ng?L1为界点,预测当口临产的敏感度为96.5%,特异度为95.4%。以CRP≥10.9mg?L“为界点,预测3d内早产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在85%以上,认为两者的预测作用相当,提出以CRP≥10.3mg?I。~、II.-6≥14.4ng?L1为最适预测值,因均为半衰期短的蛋白质,建议动态监测可有效预测感染性早产,但难以确诊病原体。

1.6其他(1)PH值和白细胞(WBC)计数:阴道PH≥4.6,WBC≥5HP,预测早产的阳性预测值为80%,阴性预测值为7l%,但其敏感度相对较低¨“。(2)胎儿DNA:王雪梅等[15]报道,孕妇外周血胎儿DNA水平异常升高可预测先兆早产,尚缺乏大样本的研究。(3)有报道母体唾液雌激素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升高等与早产发生有关,但临床价

值或可靠性有待进一步研究。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指南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2007 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制定了,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较为完整与系统的早产诊疗规范,其对指导我国早产临床诊疗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7 年过去了,早产防治的循证研究有了快速进展,产科学组决定在基础上,参考欧洲、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最新发布的相关指南以及Cochrane 图书馆、PubMed 数据库收录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经验更新指南。本指南经有关专家反复讨论产生,仅适用于单胎、胎膜完整的自发性早产的诊治。本指南标出的循证证据等级为:Ⅰ级:证据来自至少1 个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或说服力强的系统综述,或基于同质性很好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Ⅱ级1: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Ⅱ级2: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Ⅱ级3:证据来自不同时间或地点,有干预或无干预的研究,或没有对照的研究。Ⅲ级:基于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或专家委员会报告。本指南标出的推荐强度分级为:A 级: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良好的、一致的科学证据)。B 级:较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有限的、不一致的科学证据)。C 级:临床可以参考(基于专家意见或共识)。 一、早产的定义及分类 早产的定义上限全球统一,即妊娠不满37 周分娩;而下限设置各国不同,与其新生儿治疗水平有关。很多发达国家与地区采用妊娠满20 周,也有一些采用满24 周。本指南仍然采用妊娠满28 周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000g 的标准。根据原因不同,早产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前者包括早产和胎膜早破后早产;后者是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为母儿安全需要提前终止妊娠者。美国的资料表明,约5%的妊娠在孕20~28 周前自然终止,12%的早产发生在孕28~31周,13%在孕32~33 周,70%在孕34~36 周。 二、早产高危人群1.有晚期流产及(或)早产史者:有早产史孕妇其早产的再发 风险是普通孕妇的2 倍,前次早产孕周越小,再次早产风险越高。如果早产后有 过足月分娩,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制定了《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较为完整与系统的早产诊疗规范,其对指导我国早产临床诊疗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7 年过去了,早产防治的循证研究有了快速进展,产科学组决定在《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基础上,参考欧洲、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最新发布的相关指南以及Cochrane 图书馆、PubMed 数据库收录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经验更新指南。 本指南经有关专家反复讨论产生,仅适用于单胎、胎膜完整的自发性早产的诊治。 本指南标出的循证证据等级为: Ⅰ级:证据来自至少1 个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或说服力强的系统综述,或基于同质性很好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 Ⅱ级1: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Ⅱ级2: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Ⅱ级3:证据来自不同时间或地点,有干预或无干预的研究,或没有对照的研究。 Ⅲ级:基于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或专家委员会报告。 本指南标出的推荐强度分级为:A 级: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良好的、一致的科学证据)。B 级: 较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有限的、不一致的科学证据)。C 级:临床可以参考(基于专家意见或共识)。

一、早产的定义及分类 早产的定义上限全球统一,即妊娠不满37 周分娩;而下限设置各国不同,与其新生儿治疗水平有关。很多发达国家与地区采用妊娠满20 周,也有一些采用满24 周。本指南仍然采用妊娠满28 周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 000 g 的标准。根据原因不同,早产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 前者包括早产和胎膜早破后早产;后者是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为母儿安全需要提前终止妊娠者。美国的资料表明,约5% 的妊娠在孕20-28 周前自然终止,12% 的早产发生在孕28-31 周,13%在孕32-33 周,70% 在孕34-36 周。 二、早产高危人群 1. 有晚期流产及(或)早产史者:有早产史孕妇其早产的再发风险是普通孕妇的 2 倍,前次早产孕周越小,再次早产风险越高。如果早产后有过足月分娩,再次单胎妊娠者不属于高危人群。对于前次双胎妊娠,在30 周前早产,即使此次是单胎妊娠,也有较高的早产风险(Ⅲ级)。 2. 阴道超声检查:孕中期阴道超声检查发现子宫颈长度(cervical length,CL)<25 mm 的孕妇(Ⅱ级1)。 3. 有子宫颈手术史者:如宫颈锥切术、环形电极切除术(LEEP)治疗后发生早产的风险增加(Ⅱ级2),子宫发育异常者早产风险也会增加。 4. 孕妇年龄过小或过大者:孕妇≤17 岁或>35 岁。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新进展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新进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本文对近两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文献报道进行归纳分析,探讨新生儿黄疸研究的新进展,展现新生儿黄疸病因、程度及再认识研究的最新成果。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和预防胆红素脑损伤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血红素;血清胆红素;胆红素脑病;治疗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期胆红素代谢不成熟,血中胆红素水平增高,出现皮肤黏膜的黄染现象。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可于生后2~3天出现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如不及时救治,胆红素可能沉积于大脑形成胆红素脑病,轻则留下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重则导致新生儿死亡。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黄疸研究的不断深入,产生了许多新的治疗方法,现将其近三年的最新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西医治疗 李立新[1]采用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并与传统药物鲁米那-可拉明进行比较。将60例足月正常体重、纯母乳喂养、中度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思密达治疗组和鲁米那-可拉明治疗

组,对照比较其疗效和对母乳喂养的影响,并检测母乳和治疗前、后婴儿粪便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浓度,探讨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的机制。思密达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每日下降的幅度为(36.36±10.12)μmol/L,疗效明显优于鲁米那可拉明组,且不需住院,不中断母乳喂养。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明显优于鲁米那-可拉明,不是通过影响β-GD而起作用。笔者认为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有效、安全、价廉、无副作用、不影响母乳喂养安全简便,不需中断母乳喂养。 苯巴比妥联合思联康对新生儿黄疸的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马菲[2]将332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组。试验Ⅰ组给予苯巴比妥,试验Ⅱ组给予苯巴比妥和思联康联合用药,对照组不予干预,比较三组黄疸发生率及持续时间情况。结果发现,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黄疸发生率分别为62.8%、46.8%、38.0%,黄疸持续时间分别为(7.5±2.1)天、(6.5±2.0)天和(5.0±1.8)天。与对照组比较,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在黄疸发生率和持续时间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P0.001),而试验Ⅱ组的预防效果更为明显(P0.01)。说明思联康在促进胆红素吸收,降低血清胆红素方面有重要辅助作用,可以显著增强使苯巴比妥的褪疸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试验Ⅰ、Ⅱ组的黄疸发生率、黄疸持续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试验Ⅱ组预防作用更显著。 周红侠[3]运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效果明显。将88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

(完整word版)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

---------------------------------------------------------------最新资料推荐------------------------------------------------------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 2019-08-19 15:36 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作者: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2007 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制定了《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较为完整与系统的早产诊疗规范,其对指导我国早产临床诊疗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7 年过去了,早产防治的循证研究有了快速进展,产科学组决定在《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基础上,参考欧洲、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最新发布的相关指南以及 Cochrane 图书馆、 PubMed 数据库收录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经验更新指南。 本指南经有关专家反复讨论产生,仅适用于单胎、胎膜完整的自发性早产的诊治。 本指南标出的循证证据等级为: Ⅰ 级: 证据来自至少 1 个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或说服力强的系统综述,或基于同质性很好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 Ⅱ 级 1: 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Ⅱ 级 2: 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Ⅱ 级 3: 1 / 14

证据来自不同时间或地点,有干预或无干预的研究,或没有对照的研究。 Ⅲ级: 基于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或专家委员会报告。 本指南标出的推荐强度分级为: A 级: 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良好的、一致的科学证据)。 B 级: 较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有限的、不一致的科学证据)。 C 级: 临床可以参考(基于专家意见或共识)。 一、早产的定义及分类早产的定义上限全球统一,即妊娠不满 37 周分娩;而下限设置各国不同,与其新生儿治疗水平有关。 很多发达国家与地区采用妊娠满 20 周,也有一些采用满 24 周。 本指南仍然采用妊娠满 28 周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 000 g 的标准。 根据原因不同,早产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 前者包括早产和胎膜早破后早产;后者是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为母儿安全需要提前终止妊娠者。 美国的资料表明,约 5% 的妊娠在孕 20~28 周前自然终止,12% 的早产发生在孕 28~31 周, 13% 在孕 32~33 周, 70% 在孕

早产儿护理现状

早产儿护理现状 发表时间:2012-10-18T16:57:40.0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5期供稿作者:蓝利烨 [导读] 除此以外,要做好患儿皮肤、眼、脐、臀部的护理,防止继发感染。 蓝利烨(都安县人民医院儿科广西都安530700)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5-0354-02 随着围生医学、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创建与新生儿急救技术的不断进步,有效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与抢救成功率。然而在生命获得救治的同时也会增加一些后遗症及神经系统疾病,比如智力低下、脑性瘫痪等,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所以,对早产儿实施发育护理照顾,改善预后,是早产儿护理的关键。本文就目前所有的护理现状进行分析总结,阐明在现代医院当中对早产儿温度、呼吸和喂养等方面的最新管理模式。 1 早产儿温湿度管理 1.1 保温与降温 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新生儿体温会做相应的变化,由于新生儿不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功能,当气温低时不会产热,而靠棕色脂肪进行化学性产热,但人体棕色脂肪含量较少,当然早产儿就更少,并且其有较薄的皮下脂肪层,按体重比例计算,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因此散热较快。早产儿散热快、产热不足,故体温多偏低[1],若不加强保暖,体温会迅速下降,进而会影响早产儿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引发低血糖或代谢性的中毒,极可能诱发硬肿症与肺炎等严重疾病,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因此在冬季要加强保暖[2]。若要对婴儿裸露实施操作或检查,应将婴儿放于环境比较中性的温度之下(未足月儿放置在33℃~ 34℃,足月儿放在32℃~ 33℃)。选取24℃为足月儿室最佳温度。而早产儿室温保持在28℃以上,相对温度保持在55% ~ 65%的范围内。早产儿体重小于2000g的,应将其放入暖箱内进行保暖,随体重、出生天数、体温以及生活能力强弱对箱温进行选择,始终保持患儿体温在36.5℃~ 37℃之间。患儿可穿柔软的棉衫后再放入暖箱中,有效做到防辐射散热,其在箱内可进行一切护理操作,如喂乳和换尿布等。当室温过高或天气炎热室时,新生儿可经过增加皮肤水分蒸发进行散热[3]。一旦喂养不适,穿着过多或液体进入较少而出汗量大均能引发脱水,体温会一度上升,引发一过性脱水热。而早产儿有发育不全的汗腺,会随着环境的升高引发体温随之上升,也可引发发热。因此天气炎热时,早产儿室内应注意降温和通风,但要避免让患儿在电扇下或在风口直接吹风,避免受凉。出现体温较高时,能适宜多喂水或将衣服被褥松解,超高热时可进行温水擦浴(水温应低于体温2℃~ 3℃),也可采取补充足够水分的措施,降低早产儿的体温。 1.2 暖箱内的湿度 箱内适度应保持在55%-65%内[4-8]。而黄福姣[9]对32例早产儿的护理总结,得出70%-75%应为暖箱的相对湿度范围,明显高于足月儿。主要是由于早产儿死亡前的并发症为肺透明膜病变造成的,该病与暖箱湿度有极大的联系。因为缺氧,会增加肺毛细血管的渗透性,使血浆进入肺泡。在空气干燥的作用下,肺泡壁外部覆盖着纤维蛋白浓缩构成的透明膜覆盖,因此而发病,并且对缺水早产儿忍受性差,因此相对湿度对早产儿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10]。 2 呼吸处理 因为早产儿的胸廓与肺组织没有弹性、呼吸肌薄弱和呼吸浅快且无规律,常会有青紫或呼吸暂停现象,护士一定要仔细观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和粘液,以确保呼吸道顺畅。在喂奶前后若发现呼吸困难或青紫时,应及时给予吸氧,1—2L每分钟,周期为不超过3天。在吸氧过程中,对早产儿的缺氧改善情况和呼吸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在呼吸平稳6h后,一般停止吸氧,防止早产儿出现氧中毒,引发医源性后遗症。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中枢的发育尤为重要,由于胎儿在子宫内不需要肺的呼吸,随着母亲分娩后第一次吸气及啼哭,肺泡张开,此时呼吸中枢发育并不成熟,常出现呼吸节律不规则,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常见呼吸暂停。由于新生儿免疫力低下,IgA含量低,呼吸道的抵抗力差,易患肺炎或因呛奶,呕吐等原因引起呼吸不畅,引发较严重的后果。对早产儿加强气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目的在于改善机体供氧,保证生理需要的通气量,促进患儿康复。 2.2 监测氧饱和度 早产儿易出现青紫或呼吸暂停,往常建议持续常规供氧,现认为青紫和呼吸暂停是用氧指征。金美丽[11]曾报道过度吸氧或氧浓度过高,容易引发视网膜病变、支气管发育不良等。因此给氧应在严密监测下进行,按照氧饱和度对给氧的浓度和时间进行调节,当SpO2在96%上下时,可不吸氧或间歇吸氧;若在停止吸氧5min后,SpO2还维持在90%时,应给予低流量吸氧;SpO2小于85%时,可增加氧流量。常规氧浓度最佳在30%-40%内,使用面罩给氧,应动态实时在整个吸氧过程中监测SpO2,同时,还应持续使用测氧仪测量面罩内的氧浓度,便于及时准确的调节氧流量,预防出现氧浓度过高或不足。 3 喂养 足量的早期喂养可增加母乳的分泌。尤其是胎儿出生后,没有存储足够的肝内糖,只能维持12小时,如果不能及早喂养,则要消耗蛋白质和脂肪。早喂养可预防高胆红素血症和低血糖症,降低蛋白质代谢分解,减少生理体重的降低时间。 3.1 母乳喂养早产儿如果呼吸功能好,吸吮力强,出生后4—8小时开始授乳,以母乳为宜,母乳利于吸收。范晓燕[12]等提出体重2000g以上,吸吮力和吞咽能力良好的早产儿均可直接母乳喂养。实行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按需哺乳,哺乳期间间断休息,避免疲劳。 3.2 滴管喂养对于患儿吸吮力差则使用滴管喂养,由2~3滴起,护士利用注射器抽取牛奶或母乳,然后将针管乳头放在早生儿口角缓慢滴喂,实时观察是否吞咽,刺激早生儿嘴唇,诱导吮吸。也要实时观察呼吸、面色和是否呕吐。 3.3 间歇胃管喂养有一定吸吮力的早生儿,但没有足够营养的早生儿,此时将剩余的奶通过胃管进行注入。但在每次注入前应注意,先吸取胃内残余量,若残余量每次都高于25%,表明胃排空不良,此时应暂停或减量鼻饲,鼻饲后,再注入2-3ml的温开水清洗管腔,维持胃管内通畅与清洁。每次都要更换注射器,并记录奶量。在鼻饲后改变体位,使其右侧卧位,抬高头部,头偏向一侧,便于胃内排空乳汁,降低胃潴留,预防呕吐物吸入,提高肺循环。间歇胃管喂养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可增加如胰岛素、胃泌素、胃多肽抑制素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 )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2007 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制定了,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较为完整与系统的早产诊疗规范,其对指导我国早产临床诊疗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7 年过去了,早产防治的循证研究有了快速进展,产科学组决定在基础上,参考欧洲、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最新发布的相关指南以及Cochrane 图书馆、PubMed 数据库收录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经验更新指南。本指南经有关专家反复讨论产生,仅适用于单胎、胎膜完整的自发性早产的诊治。本指南标出的循证证据等级为:I级:证据来自至少1个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或说服力强的系统综述,或基于同质性很好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U级1: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U级2 :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U级3:证据来自不同时间或地点,有干预或无干预的研究,或没有对照的研究。川级:基于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或专家委员会报告。本指南标出的推荐强度分级为: A 级:适合推荐临床 应用(基于良好的、一致的科学证据)。B 级:较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有限的、不一致的科学证据)。C 级:临床可以参考(基于专家意见或共识)。 一、早产的定义及分类 早产的定义上限全球统一,即妊娠不满37 周分娩;而下限设置各国不同,与其新生儿治疗水平有关。很多发达国家与地区采用妊娠满20 周,也有一些采用满24周。本指南仍然采用妊娠满28周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000g的标准。根据原因不同,早产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前者包括早产和胎膜早破后早产;后者是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为母儿安全需要提前终止妊娠者。美国的资料表明,约5%的妊娠在孕20~28 周前自然终止,12%的早产发生在孕 28~31 周,13% 在孕32~33 周,70%在孕34~36 周。 二、早产高危人群1.有晚期流产及(或)早产史者:有早产史孕妇其早产的再发 风险是普通孕妇的2 倍,前次早产孕周越小,再次早产风险越高。如果早产后有过足月分娩, 再次单胎妊娠者不属于高危人群。对于前次双胎妊娠,在30 周前早产,即使此次是单胎妊娠,也有较高的早产风险(川级)。2?阴道超声检查:孕中期阴道 超声检查发现子宫颈长度(cervical length ,CL)<25 mm的孕妇(U级1)。3.有子宫颈手术史者:如宫颈锥切术、环形电极切除术LEEP)治疗后发生早产的风险增加 (U级2),子宫发育异常者早产风险也会增加。 4?孕妇年龄过小或过大者:孕妇w 17岁或>35岁。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年度)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 2019-08-19 15:36 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作者: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2007 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制定了《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较为完整与系统的早产诊疗规范,其对指导我国早产临床诊疗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7 年过去了,早产防治的循证研究有了快速进展,产科学组决定在《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基础上,参考欧洲、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最新发布的相关指南以及 Cochrane 图书馆、 PubMed 数据库收录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经验更新指南。 本指南经有关专家反复讨论产生,仅适用于单胎、胎膜完整的自发性早产的诊治。 本指南标出的循证证据等级为: Ⅰ 级: 证据来自至少 1 个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或说服力强的系统综述,或基于同质性很好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 Ⅱ 级 1: 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Ⅱ 级 2: 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Ⅱ 级 3: 证据来自不同时间或地点,有干预或无干预的研究,或没有对

照的研究。 Ⅲ级: 基于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或专家委员会报告。 本指南标出的推荐强度分级为: A 级: 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良好的、一致的科学证据)。 B 级: 较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有限的、不一致的科学证据)。 C 级: 临床可以参考(基于专家意见或共识)。 一、早产的定义及分类早产的定义上限全球统一,即妊娠不满 37 周分娩;而下限设置各国不同,与其新生儿治疗水平有关。 很多发达国家与地区采用妊娠满 20 周,也有一些采用满 24 周。 本指南仍然采用妊娠满 28 周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 000 g 的标准。 根据原因不同,早产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 前者包括早产和胎膜早破后早产;后者是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为母儿安全需要提前终止妊娠者。 美国的资料表明,约 5% 的妊娠在孕 20~28 周前自然终止,12% 的早产发生在孕 28~31 周, 13% 在孕 32~33 周, 70% 在孕34~36 周。

最新《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推荐(草案)》解读

《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推荐(草案)》解读 早产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首位原因,在我国的发生率为5%~15%。随着早产儿的治疗与监护手段不断进步,早产儿生存率明显提高,伤残率下降。我国第一稿《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推荐(草案)》发表于2007年,2014年进行了指南的更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林建华教授在上海第二届难治性产后出血诊治、第一届早产预防学术研讨会上为大家讲解了《“早产”中国指南关键点解读》。林教授讲到:2014年指南依然采用:妊娠满28周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000g为早产的诊断标准。根据原因不同,早产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早产定义不同,发病率也不同,32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界点。目前不推荐对早产低风险人常规宫颈测量。中国妇产科在线根据讲课内容进行了整理,供大家学习参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林建华教授 背景资料 第一稿《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推荐(草案)》发表于2007年;第二稿《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发表在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7):481-484;第二稿指南仅适用于单胎、胎膜完整的自

发性早产的诊治。 早产的定义 欧美国家——孕周不足37周,或孕期小于259天;此新生儿被定义为早产儿。 台湾——怀孕20-36周发生的分娩为早产;出生体重低于2500g,为低体重儿;出生体重低于1500g为极低体重儿。 中国——妊娠在满28周以后至满37周以前的分娩,即从末次月经第一天开始算,在孕龄第196-258天内结束的分娩。 曾经有专家讨论,中国的医疗技术越来越好,早产救治中心的救治能力提高以后,26周出生的早产儿都不该放弃,成活率在提高,能不能把早产的定义时间往前移至25周左右,后来考虑到中国地域宽广,医疗水平参差不齐,指南的制定要适合全国的范围,因此还是以以前的标准来定义。 2014年指南依然采用:妊娠满28周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000g 为早产的诊断标准。根据原因不同,早产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

早产儿护理现状与进展

早产儿护理现状与进展 发表时间:2013-10-30T11:01:37.3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9期供稿作者:莫仁娟 [导读] 当然对于一个月内的早产儿还是不建议这种姿势,此阶段婴儿不会转头,容易发生睡眠时窒息。 莫仁娟(广西环江县人民医院广西环江 547100)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9-0339-03 【关键词】早产儿护理新生儿期进展 早产儿是指胎龄超过28周却未满37周,出生时体重不足2500g,身长小于47cm的新生儿[1],占新生儿的比例约为12.7~20.8%,有着较高的死亡率,约15%的早产儿于新生儿期死亡[2],尤其是出生1周内[3]。此阶段的护理一直是儿童医学护理的挑战,一方面由于早产儿各个器官发育均不成熟,生理机能较差,免疫系统功能差同时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护理的安全隐患,护理人员尤需要给早产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确保早产儿正常的生理、心理的健康发育;另一方面刚出生婴儿是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良性刺激对于促进早产儿脑功能和结构的发育起着关键的作用。从这一层面上说,精心科学的护理对于确保早产儿的存活率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是预防早产儿疾病,保证其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早产儿的护理进行如下综述: 1 皮肤护理 早产儿的皮肤娇嫩,皮肤厚度仅有成年人的十分之一,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到刺激,因此做好早产儿的皮肤护理非常重要。首先,早产儿出生后脱离母体相对稳定的温湿度环境,比较脆弱,容易受到不同途径、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保持适度的温度和湿度尤为重要。保暖可以促进早产儿血液循环,改皮肤血供,增强皮肤的抵抗力;保温可以适时弥补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的不完善。其次,早产儿脐部是一个易被感染的部位,护理不当有引起脐部感染,甚者败血症的可能。对于脐部护理的消毒剂,碘伏、乙醇、药膏以及清水都可以选用,自然干燥法是WHO较为推荐的脐部护理方法。传统的气门芯摘脐和脐部残端护理方法都需要等待残端自然脱落以后,增加了脐部感染发生的几率,再次,就是臀部的护理。早产儿的臀部由于每日都被包裹在不透气的尿片中,容易长时间的被大小便浸渍引发红臀或者尿布疹,严重者还会出现水泡。因此需要使用柔软同时吸水性较好的尿布,保持早产儿臀部的干燥,勤换尿布。总之,早产儿的衣着以吸水性强的棉布衣料为主,尽量避免深色或者使用过防蛀剂的衣物。 2 沐浴方法 早产儿沐浴在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沐浴可以清除粘附在早产儿皮肤表面的羊水中含有的蛋白,使细菌缺乏有效地生长基,降低细菌感染的几率;同时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强早产儿散热能力,利于早产儿的防病保健。洗澡时需要严格控制水温,不能用护理人员的手或者肘部大致估测,而是应该按照温度计来精确测定,尽量安排在早产儿吃奶前1~2h时进行洗澡。对于不适宜洗澡的早产儿可以用柔软毛巾轻轻擦拭皮肤,以保证早产儿全身皮肤的清洁[4]。 3 安全护理 早产儿脱离母体的保护,没有语言和自理能力,病情变化迅速;同时早产儿病室属于无人陪护的病区,稍有疏忽则可能出现严重的护理安全问题,因此在此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尤须加强,早产儿的安全护理一直是产科病房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3.1 环境的护理产房的湿温度对于减少早产儿硬肿症,防止失热有着重要的意义。建议早产儿的病房温度应在24~26%,湿度应维持在55~65%[5]。同时,为了维持早产儿的体温恒定,尽量所有操作都在暖箱中进行,暖箱内的冷开水尽量每日更换[6]。对于接触早产儿的医疗用品包括暖箱、光疗箱、辐射保暖台等仪器可分别采用插拭、浸泡和高压灭菌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另外,早产儿室需要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床铺不可以太软,以免影响早产儿的全身骨骼发育。 3.2 母婴同室护理目前提倡母婴同室,也就是对于早产儿的所有护理措施,包括早产儿洗澡、抚触、游泳、足跟血采集等都在母亲的床旁进行,早产儿的护理工作已由传统的封闭式母婴分离的集中护理转为开放式的母婴同室护理方式,不但提高了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使得产妇回家后对早产儿的护理能够很快的接受和掌握,促进了母子感情,也缓解了产妇对于角色转变带来的紧张情绪,使早产儿得到了更加安全的护理服务,是一种提高早产儿服务质量的有效服务模式。通常这种方式适用于正常足月儿和体重大于1500g的早产儿[7]。但是此种护理方式无形之中使得病室内空气质量欠佳,加之早产儿免疫机制还未充分发育,对外界抵抗能力还较差,增加了早产儿发生感染的几率,尤其是上呼吸道和皮肤的感染,因此应该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减少探视人员,皮肤病患者和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严禁探视和接触早产儿。 4 体位护理 体位的护理对于早产儿器官机能的发育、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目前,有专家认为:俯卧式较仰卧式护理对于早产儿生理方面的发育有很多潜在的优势,既可以增加血氧结合率[8]、又可协调胸廓和腹肌之间的协调运动[9]、还能改善早产儿的肺功能[10]、促进胃排空,减少胃潴留[11];能够增强早产儿腕部、手臂和项背部肌肉的力量;这种姿势最接近胎儿在子宫内的自然状态更有利于让早产儿获得安全感,提高早产儿的睡眠质量;容易塑造完美的头部外形,对早产儿的神经发育、心理安全都有益处。胡福华[12]通过对60例早产儿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循证医学体位护理,即通过相关文献检索得出俯卧位是早产儿最适宜的体位,结果发现此体位护理明显降低早产儿呼吸暂停和呕吐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当然对于一个月内的早产儿还是不建议这种姿势,此阶段婴儿不会转头,容易发生睡眠时窒息。 5 抚触护理 早产儿呼吸中枢和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在此阶段对早产儿进行良性刺激,也就是通过抚触者对早产儿皮肤各部位进行有次序的、有技巧的按摩,使良性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以促进呼吸系统和其他神经系统的发育,对于婴儿喂养不耐受状况的改善更是立竿见影[13],可以说是一项低成本高收益的技术。早产儿抚触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被应用产科应用以来,已在医院和家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当然抚触是否会出现心理依赖或者成瘾性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系统研究。抚触护理需要在早产儿安静状态下进行,尽量用指腹或者掌心抚触,保持抚触的节奏,避免接触早产儿的眼睛、脐部和乳腺部位。 6 喂养护理 根据早产儿出生时身体状况的不同[14],可分别予以经口喂养和胃管喂养两种方式,前者是最好的营养摄取途径,适用于吸吮、吞咽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 2014-08-19 15:36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 科学组 2007 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制定了《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较为完整与系统的早产诊疗规范,其对指导我国早产临床诊疗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7 年过去了,早产防治的循证研究有了快速进展,产科学组决定在《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基础上,参考欧洲、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最新发布的相关指南以及Cochrane 图书馆、PubMed 数据库收录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经验更新指南。 本指南经有关专家反复讨论产生,仅适用于单胎、胎膜完整的自发性早产的诊治。 本指南标出的循证证据等级为:Ⅰ级:证据来自至少 1 个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或说服力强的系统综述,或基于同质性很好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Ⅱ级1: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Ⅱ级2: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Ⅱ级3:证据来自不同时间或地点,有干预或无干预的研究,或没有对照的研究。Ⅲ级:基于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或专家委员会报告。 本指南标出的推荐强度分级为:A 级: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良好的、一致的科学证据)。B 级: 较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有限的、不一致的科学证据)。 C 级:临床可以参考(基于专家意见或共识)。 一、早产的定义及分类 早产的定义上限全球统一,即妊娠不满37 周分娩;而下限设置各国不同,与其新生儿治疗水平有关。很多发达国家与地区采用妊娠满20 周,也有一些采用满24 周。本指南仍然采用妊娠满28 周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 000 g 的标准。根据原因不同,早产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 前者包括早产和胎膜早破后早产;后者是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为母儿安全需要提前终止妊娠者。美国的资料表明,约5% 的妊娠在孕20~28 周前自然终止,12% 的早产发生在孕28~31 周,13% 在孕32~33 周,70% 在孕34~36 周。 二、早产高危人群 1. 有晚期流产及(或)早产史者:有早产史孕妇其早产的再发风险是普通孕妇的2 倍,前次早产孕周越小,再次早产风险越高。如果早产后有过足月分娩,再次单胎妊娠者不属于高危人群。对于前次双胎妊娠,在30 周前早产,即使此次是单胎妊娠,也有较高的早产风险(Ⅲ级)。 2. 阴道超声检查:孕中期阴道超声检查发现子宫颈长度(cervicallength,CL)<25 mm 的孕妇(Ⅱ级1)。 3. 有子宫颈手术史者:如宫颈锥切术、环形电极切除术(LEEP)治疗后发生早产的风险增加(Ⅱ级2),子宫发育异常者早产风险也会增加。 4. 孕妇年龄过小或过大者:孕妇≤17 岁或>35 岁。 5. 妊娠间隔过短的孕妇:两次妊娠间隔如控制在18~23 个月,早产风险相对较低(Ⅲ级)。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新进展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1-06-13T17:18:01.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李翠翠梁瑞萍李日清[导读]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及巩膜的黄染。 李翠翠梁瑞萍李日清(山西省汾阳医院新生儿科 032200)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0-0306-02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胆红素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引起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是新生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如果不积极处理,使血中胆红素浓度过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核黄疸,导致严重后遗症或死亡。因此,对新生儿黄疸的防治及护理是产科和儿科医护人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新生儿黄疸的护理综述如下: 1 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 由于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低氧分压可刺激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素,造成了较多的红细胞,出生后新生儿建立自主呼吸,氧分压增高,血氧浓度提高,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使胆红素生成增多;出生时肠腔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将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加之肠道内缺乏细菌,导致未结合胆红素产生和吸收增加;胎便中富含胆红素,如果排泄延迟,就会使重吸收增多。 2 护理 2.1 重视围产期护理做好产前检查很重要,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做好产程观察,提高接生技术,积极处理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防止或减轻胎儿及新生儿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 2.2 预防感染的护理出生时及时吸净鼻咽部、口腔的分泌物和黏液,每次喂奶后竖起新生儿轻拍背部,使其排出吸奶时吸入的空气,以免引起新生儿窒息及吸人性肺炎。勤换尿布,便后洗净臀部,预防臀部感染。新生儿脐部有创面,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脐炎,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所以,应重视脐部护理。通过以上干预,减少或消除感染因素所致黄疸。 2.3 促进乳汁分泌,保证营养供给,初乳可促进胎粪的排泄[1],因此,新生儿出生后应早接触、早吮吸,24小时母婴同室。人乳的分泌是由多种内分泌参与的复杂过程[2],产妇的情绪、休息、营养都会影响泌乳。母乳量不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适当采用配方奶粉喂养以增加新生儿的摄入量,可促进肠蠕动,使含有大量胆红素的胎粪排出加快,减轻黄疸[3]。 2.4 应用护理手段促进胎粪排泄,胎便排出延迟,胆红素吸收增加,使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4]。因此,早期应采取措施促进胎粪排出。 2.4.1 出生后的新生儿,经过一般处理后,肛门温度计前端涂石腊油后插入肛门2cm,3分钟后取出,既能准确测量新生儿体温,又能起到检查肛门及刺激肛门和直肠促进排便的作用。 2.4.2 新生儿游泳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生儿保健运动,由于新生儿游泳时手脚都在活动,实际上也是一项全身运动。通过游泳运动,新生儿摄奶量就会增加,肠蠕动增加,加速胎便排出,胎粪转黄时间明显提前[5]。 2.4.3 抚触可增加迷走神经兴奋,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使奶量摄入增加,刺激肠蠕动,增加日排便次数和排便量,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从而降低胆红素的指数[6]。 2.5 口服西药的护理新生儿黄疸时常用一些口服西药来预防和治疗黄疸,如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苯巴比妥钠等,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含有双歧杆菌,口服后种植于新生儿肠道内,有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生长,可使结合胆红素还原成尿胆原,粪胆原随大便排出体外。 2.6 中药治疗黄疸的护理现代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显示较强的优势,部分患儿经早期干预治疗后不需住院,减轻了家庭负担。常用中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方法有口服退黄散,口服退黄散时应重视中药服法,退黄散宜每日一剂,浓煎成40ml药液,分多次服用,宜喂奶前温服,6天为一疗程[7],服药后注意观察排便次数和颜色,大便次数多并出现水样便时,应减少剂茸或暂缓服用。 2.7 光疗的护理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8]。光照的原理是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由脂溶性变成水溶性,然后经肠道或尿道排出。光疗前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及心理护理。使家属真正理解光疗的目的、方法、效果,从而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9]。在蓝光治疗过程中,新生儿哭闹时施以抚触,既可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又能满足患儿被爱的需要[11]。蓝光治疗结束后,双眼除去黑布后应消毒小纱布覆盖3-5min,帮助眼睛适应光线,检查全身皮肤有无损伤,注意保暖。 2.8 换血疗法的护理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母婴血型不合的溶血症,换血可换出血中的胆红素、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 3 小结 综上所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虽然很高,但大多数是可逆的,首先要加强围产期保健,降低围产因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对所有的新生儿,不论是否出现黄疸,都应采取各种预防护理措施,促进排便,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对早产儿、高危儿、黄疽出现早、发展快的新生儿高度重视,做好健康教育,取得家属信任,让家属懂得高胆红素血症的危害,使他们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婴儿的观察、治疗和护理。是防止核黄疸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黄善球.大黄液直肠给药佐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与护理[J].广西医学,2008,30(2):292-293. [2]李彩霞,王世爱.两种喂养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8):36-37. [3]汤文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0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1):117-118. [4]解中芬,康朝风.新生儿黄疸的整体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9):2966-2967. [5]黄培红,陈桂花,梁惠贞等.游泳对新生儿发育和黄疸影响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2):396-397. [6]朱天娇,抚触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7):779. [7]范翠,王瑞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的分析与观察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2009,4(9),104-120. [8]边文玲,薛情杰,牛慧君.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6),177-178, [9]黄漫,曾国琼.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25(6A):23-24.

早产临床教学查房记录(模板)

临床教学查房 承担科室(病区):产科时间:2016-03-09 地点:产科病区记录人: 教学对象:规培医生史丽萍段长胜孙新荣陈虎王金磊 主管住院医师:史丽萍 主查医师(姓名及职称):李英副主任医师 其他人员(姓名、职称、职务、科室) 姓名:刘媛媛职称:主治医师职务:无科室:产科 姓名:朱桂萍职称:主治医师职务:无科室:产科 姓名:郑玉洁职称:住院医师职务:无科室:产科 姓名:周佳芳职称:护士职务:无科室:产科 教学查房题目:早产 preterm birth premature birth 病例情况(主管医师汇报资料):史丽萍汇报病史 姓名年龄27岁;性别:女职业:无 主诉:停经28+6周, 病例特点(主要症状、体征和有关辅助检查): 已婚育龄女性,孕1产0。现孕史LMP2014-06-19,EDC2015-03-26,平素月经规则,停经37天查尿HCG阳性,孕1+月出现轻微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持续2+月后自行消失,孕期不定期产前检查5次,孕14+4周在光明新区人民医院产检并建册。彩超提示前臵胎盘状态,无阴道流血。未行优生五项、四维彩超、甲功三项、OGTT等检查。行G6PD、地贫初筛、唐氏筛查等检查正常。孕27周曾出现“阴道少量出血”在本院门诊予以“保胎灵胶囊”口服保胎治疗.孕晚期无头晕、眼花,视物模糊,无双下肢水肿等不适。于昨日07:00无诱因出现阴道少量流血,咖啡色,无下腹胀痛、腰酸,无阴道流水等不适,无同房史和外伤史,今日来院,在门诊产检,彩超检查示:完全性前臵胎盘,脐带绕颈一周,晚孕,单活胎,超声孕周约30W30D。门诊拟“1.完全性前臵胎盘、先兆早产”收入院。近期无发热感冒等病史,孕期精神好,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孕期体重增加约10kg. 入院情况诊断及治疗方案: 查体:T36.7℃ P99次/分 R20次/分 Bp117/7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肺正常,腹隆起如孕7+月大小,双下肢无水肿。产科检查:宫高25cm,腹围92cm,胎方位ROA,胎心音140次/分,胎儿估重1500g,偶有宫缩,未妇检,扩阴器下见宫颈光滑,无出血点,阴道见少量咖啡色血迹,无血块。入院诊断: 1)孕1产0妊娠30+1周ROA先兆早产 2)完全性前臵胎盘 3)脐带绕颈 住院后病情变化(诊疗效果及重要的辅助检查结果):B超1月17日:晚孕,单活胎,ROA。BPD74mm,FL59mm,AFV37mm,AFI90mm,胎盘Ⅰ级,附着在子宫后壁,胎盘下缘完全覆盖宫颈内口并跨过宫内口约42mm,脐带绕颈一周,胎盘完全性前臵。入院后告知孕妇及家属病情:孕妇完全性前臵胎盘,待产、保胎、手术过程中均可能发生大出血,引起产后出血、甚至休克,必要时切除子宫,胎儿可能出现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考虑孕妇目前妊娠30+1周,孕周偏小,胎儿胎肺发育未成熟,建议期待治疗。孕妇及家属知情后表示理解,签字要求在我院保胎治疗。予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阴道流血及胎心音变化,必要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同时予硫酸镁静滴抑制宫缩及保护胎儿脑细胞治疗,地塞米松静推促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进展

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2.09.023·文献综述·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进展 赵冬莹综述张拥军审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科 (上海 200092) 摘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问题之一,是由于胆红素生产和消除不平衡,而导致的血浆胆红素升高。为避免高胆红素血症所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必须积极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方法包括光疗、换血、药物和抚触等。随着研究进展,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有新的突破,如光疗和换血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安妥明、茵栀黄、益生菌等药物治疗也安全有效。临床上利用多种方式综合治疗更能有效地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产生。 [临床儿科杂志,2012,30(9):887-890]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光疗;换血;治疗;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3606(2012)09-0887-06 Advances in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 Re v iewer: ZHAO Dong-ying, Re v iser: ZHANG Yong-jun (De-partment of Neonates, Shanghai Jiaotong Uni v 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Xinhua Hospital,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 Hyperbilirubinemia, one of the common problems in neonates, is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increased bilirubin load and decreased bilirubin eliminatio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isk of de v eloping neurologic sequelae, acti v e inter v entions ha v e been used clinically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hyperbilirubinaemia. Various approaches of treatment including phototherapy, exchange transfusion, pharmacology and massage are re v iewed. Phototherapy and exchange transfusion ha v e fewer side effects while the pharmacological agents such as clo fi brate, Yinzhihuang and probiotics ha v e been pro v en safe and effecti v e. Therefore, it will be more ef fi cient to use a v ariety of treatments to reduce serum bilirubin and thus pre v ent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 (J Clin Pediatr,2012,30(9):887-890) Key words: hyperbilirubinemia; phototherapy; exchange transfusion;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newborn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问题之一。由于出生后红细胞破坏增多,肝脏清除胆红素能力不足,肠肝循环增加,导致生理性黄疸。对于大多数新生儿而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能是一种良性的过渡现象,因为非结合胆红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但在某些条件下,如新生儿溶血病胆红素浓度可上升到危险水平。 严重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使胆红素沉积在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如听觉功能障碍、核黄疸,甚至造成死亡。为防止高胆红素血症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必须积极治疗。 1 光疗 在过去的50年里,光疗成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首选,其广泛应用大幅降低了换血的需要。光疗的作用机制是让脂溶性的胆红素通过迅速光氧化和光致异构退化,而成为溶于水的化合物,经胆汁排泄到肠道或从尿中排出,从而使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传统光疗设备为蓝光箱,但其常见有皮疹、腹泻、破坏DNA分子、损伤视网膜等不良反应,为此,近年来又研究出新的光源类型和光疗方式。1.1 光源类型 目前根据不同的光疗来源光疗设备可分为:①荧光管,设备可发出不同的颜色 (如白光、蓝光、蓝绿光、绿光等);②金属卤化物灯泡,用于射灯和光疗箱中;③通过光纤介导用于光疗垫、毛毯或射灯上的发光二极管 (LED) 或金属卤化物灯泡;④用于覆盖患儿全身的设备上的高亮度LED灯[1]。 传统研究认为,胆红素吸收可见光最强烈的区域是蓝色光谱 (460 nm)。但有研究表明,通过胆红素在体内的光异构化过程后,有效光可能是在蓝色到绿色区域 (460~490 nm)[1]。Ebbesen等[2]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使用蓝绿色光清除胆红素比蓝色光更有效,蓝绿光能更深入地渗入皮肤,同时因为蓝绿光波长较蓝光长,能产生更多的胆红素同分异构体,促进胆红素排出。而Seidman等[3]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后却认为,白色、蓝绿色、蓝色光在降低胆红素水平上无显著差异,因此对于蓝绿色光疗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LED作为一种新的光疗来源,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被美国儿科学会推荐作为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最有效的光源[4]。LED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特殊类型,当连接到电路时,会产生较窄带宽的光,并产生各种颜色。用于光疗的LED 设备通常用含有铟或镓的氮化物或硝酸化物作为半导体元件,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