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整理复习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整理复习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整理复习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整理复习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复习

一、20以内各数的认识

1、评价要点:

(1)能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20各数。

(2)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比如: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3)能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会使用“=、>、<”表示数的大小,会比较物体的多少。

(4)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第几要注意从左或右开始数的。

2、基本题型:

(1)数一数,写出相应的数字。把相同数量的物体连一连

(2)位置与顺序

例:△△△△△△☆◇△△△△△

在上图中,从左往右数,◇排第()个;从右往左数,☆排第()个,☆左边有()个△,一共有()个△,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从右数第三个△涂上颜色。

(此种类型中往往操作内容较多,要提醒孩子边读边圈出关键词,分清左右、并防止漏题)

(3)数位名称与数的组成:掌握个位、十位、一位数、两位数

例: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数位的顺序要牢牢记住)

20是(两)位数,6是(一)位数。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18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数序

例:8和10中间的一个数是()。和15相邻的数是()和()。

(5)数的大小。

例:①12○13 12○4+7 12-4○3+6

(有计算的要先计算并把得数写在算式的下面,再进行比较)

②□>3 4+□<8

③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如:填一填(隐含从大到小的要求)

12 8 16 4 11 9 0 12 20

()>()>()>()>()>()>()>()>()

④◆◆◆◆◆

▲▲▲▲▲▲▲▲

□>□□<□

⑤19比()多1,比()少1。

3、复习建议:

①20以内数序是重点,应在此注重培养孩子的审题能力和习惯,如圈关键词、按顺序做记号数数等。学生易错点:“一个数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前后分辨不清楚,要记住:前一个数比这个数

小1,后一个数比这个数大1。

②数位概念比较抽象,数的组成是难点。应明确十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一,练习时要多进行对比性训练。学生的易错点是十位上容易说成是10,而正确的叙述式18

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8。

③逐步培养孩子独立做题的能力,认识常用字,能读懂题目要求。

二、计算

1、评价要点: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10加几和相应减法;20以内进位加;连加连减及

加减混合计算。

2、基本题型:

(1)直接写得数。

(2)填+或-。如:7○8=15 4○2=2

(3)填未知数。3+()=10 11-()=2 7+4=()+2=6+

()=3+()=()+0

(4)从2、3、9、12四个数中选出三个数,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复习建议:

(1)提高口算速度是复习的重点。把孩子的口算题卡加以观察,把错误处提出来单独进行强

化训练。

(2)关于填未知数的建议:要形成良好的检查习惯,遮住得数,计算并比较是否正确。

三、解决问题

1、评价要点:

(1)能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2)能读懂图文结合的题,根据问题和信息正确地列式解答。

2、基本题型:

(1)看图列式:请参照如何做看图列算式?(一)——一步解决问题

如何做看图列式(二)————两步解决问题

(2)图文结合题。本册的解决问题是部分、整体关系的实际问题。(部分+部分=总数;总数—

部分=部分)

有两类题孩子最容易出错:

①求原来有多少的解决问题。如:送走10个蘑菇,还剩4个蘑菇,小兔原来采了多少个蘑菇?

孩子习惯用14-4=10

②已知总数求部分。部分孩子受顺向思维的限制,心里知道答案,但不能规范列式。

如:总人数10人,男生6人,女生几人?不少孩子习惯用6+4=10。

一共有9只小兔,走了一部分后还剩6只,走了几只?孩子习惯用10-4=6。

要写15个大字,写了5个,还需要写几个?孩子习惯用10+5=15

这些列式都是错误的,要引导孩子用规范的算式来表达自己想法,真正理解部分和总体关系,明确问题到底是求部分还是总体。

(3)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这类题目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理解起来很不容易,唯一要强调

的一点就是要画图。

排队问题

①记住“几到几,全都算;求中间,去两头。”如:5号——9号有()个同学,排队时第和

第9个同学之间有()个同学。

②小明的前面有4个同学,后面有8个同学,这一队一共有()个同学。

推迟几天的问题。如今天是星期一,老师说:“今天有雨,运动会推迟3天再开”,那推迟后,运动会星期几开?这个题目其实一直以来都有争议,通过教研组讨论,我们是这么认为的:

题目说推迟一天,那么我们肯定不会从星期一开始数,因为这样的话,就还是星期一开运动会,所以,推迟1天是星期二开,依次类推,推迟3天就是星期四开。

3、复习建议:

1、解题要求:读明白题(至少读3遍)

确定正确的计算方法,保证抄数(数数)正确后再列式计算。

2、易错题型加强针对性地练习。

四、认识钟表

1、评价要点:分清时针和分针;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

2、基本题型:看钟面写时间、根据时间画时针或分针(要注意时针画得短一些,分针画得

长一些,从中心点出发,不带小箭头,用直尺)尤其注意大约几时的时针和分针的变化。

3、综合与提高题:

例:填空:___时,时针和分针重合;___时,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

在什么时间做什么,试着连一连

4、易错题:

过几小时后是几时?(看清题目要求)

大约几时?(写的时候不是要求准确的写出几时几分,如2时55分,只有孩子能认出大约是3时就可以了,因为题目中一般都把要求写在了相应的钟面下方,所以写的时候为了方便孩子就只

在横线上直接写3时或3:00。)

五、图形

1、评价要点: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注意: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孩子很容易混淆)。

2、基本题型:数图形个数、和“几和第几”综合出题。

数图形题目注重两点:抓住图形特征、有序观察标注。

如何做看图列算式?(一)——一步解决问题

一年级上册看图列式是难点也是重点,需要孩子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正确的理解能力,良好的审题习惯。这些都需要逐步地、耐心地引导。现将一年级“解决问题”的几种主要类型,整理出来便于

各位家长了解,方便在家指导孩子的学习!

一、情景图:

这类情景图没有明确的问题的提示,但一般从图上可看到“动作”——飞来了、走来了、摘走了、

游走了、飞走了等。

1、一般的“飞来了”等是写一道加法算式。如下图:

2、通常,“飞走了”等是写一道减法算式。如下图:

3、还有一类在图中用虚线和斜线表示拿走去掉的意思,这里虚线圈走的部分和斜线划掉的部分都表示从总数中去掉了一部分,这种情况只能写一道算式,但是要强调的是一定要用物体的总数来减,学生容易写成用剩下的部分减拿走的部分。

应写成: 10-4=6

应写成: 8-3=5

二、图中有大括号和小问号的提示。

这类题明确了问题是什么,所以通常是根据问题问的是什么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算式就可以

了,所以只写一道。

1、当小问号在大括号的小尖尖处的时候,通常求左右两部分合起来一共有多少。如下图:

要求学生可以这样描述:有4只小兔,又来了2只小兔,一共有几只小兔?(算式只写一个,可

以是4+2=6,也可以是2+4=6)

2、当小问号在左边部分或右边部分时,通常是求部分。所以先要找到总数是多少,用总数减

去没有小问号的那一部分。

但是学生的描述也很重要,不少学生会看图,但是不会说题目的意思,家长要让孩子在家多说,例如“一共有7只小兔在吃草,走了1只,还剩几只小兔?”或“一共有9只小鸡在吃食,现在只有5只在吃食,走了几只小鸡?”。后一种是逆向思维,学生较难表述。

算式是:7-1=6

算式是: 9-5=4

三、图文结合题:

这类题有一个条件、要求的问题都用文字清楚的表述出来了。但还有一个条件必须结合图意学

生自己找到。

1、一般的求总数,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如下图:

(不过这类题班上有个别学生总把篮子上方的数字“6”理解为总数,又没有仔细读问题导致方法

错误。)

2、一般的求部分用减法。如下图:

这类题要注意引导孩子的是一定要读清问题的要求,特别是求“拿走部分”有孩子容易列错算式。因此要引导孩子厘清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总数—拿走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总数-剩下的部分=拿走的部分。要让孩子多说,同时利用同一幅图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孩子列式,在比较中感悟。

四、一图四式:(两加两减)

1、根据图示分两部分数出各部分的个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

左边+右边=总数右边+左边=总数

2、找出总数。(这是重点)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总数-左边=右边总数-右边=左边

如:

5+4=9 4+5=9

9-5=4 9-4=5

以上是一年级“解决问题”的几种主要类型,希望对孩子们的学习有帮助!随着后续的学习,还会有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解决问题”类型题,会在后一步整理出来!

如何做看图列式(二)————两步解决问题

1、连加问题

(1)图中没有减少或去掉的标志,有的还在大括号下面标有“?”,表示要求合起来一共是多少。

如:

图中小棒没有表示减少或去掉的标志——虚线或斜线,只是单纯的3部分小棒,所以用加法。图意是:左部分有4根小棒,中间有3根小棒,右部分有1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算式是:

3+4+2=9

(2)情景图。

从图中可以明确看到“动作”——飞来了、走来了等。如:

图意是:原来有3只小鸟,飞来了4只,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多少只?算式:3+4+2=9(只)

2、连减问题

(1)图中用虚线框、斜线表示减少或去掉的部分。这类题学生掌握得较好。

算式:9-4-1=4

(2)情景图。如:

同样是连减,这种情景图更需要孩子仔细观察,因为小鸡已经走开了,不在原来的位置,所以要仔细想想原来有几只小鸡。此题的意思是:原来有7只小鸡,走了1只,又走了2只,还剩

几只?算式是:7-1-2=4(只)。

连减类型的题孩子一定要仔细观察,并牢牢记住:从总数里去减部分数。在观察图时要数清

楚各部分的数量,以此来确定原来的总数。

3、加减混合问题

(1)情景图。

如:

这类情景图有箭头,是告诉我们事情发生的顺序。图意是原来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

飞来了3只。算式是: 4-2+3=5(只)。

再如上下车图:

第(2)题较难,因为原来车上有几人学生不容易看出,要经过思考才能得出。图意是车上原来有6人,下车2人,上车4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算式:6-2+4=8(人)

连减难于连加,加减混合又难于连减。

总的来说,解决问题不管是一步还是两步,都要看懂图,尤其是有减法的含义的图学生不容易看,可以用学具盒里的学具让孩子多操作、感知,还可以反过来,告诉学生算式,让他来编故事或自己根据算式来画图,都有助于对图的理解。

一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一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一)教案第八时 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一张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 口算卡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听算 2-9 4-6 -7 6-9

3-7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说一说13-7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比一比,看谁说得的方法多方法好) 二、练习指导 、退位减法表 (1)出示20以内退位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问:从减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2、练习 (1)让学生把差是6、8、9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如:16-8=□-□,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如何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所有等于8的算式。 (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3、一画四式 师:你能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吗?试一试。看书第

24页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外作业 P24:2 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四、思维训练 在( )中填上适当的数 ( )-9< -( )>6 五、堂小结:通过本节的复习,同学们熟练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并且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7+=12 +7=12 8+7=1 7+8=1 2–=7 2–7= –7=8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新

第八单元总复习 第一课时 20以内退位减法 复习目的: 1.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20以内退位减法的减法表、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复习过程: 一、复习算法。 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小结出方法: 想加算减、破十法、十几减9几加1,十几减8几加2,十几减7几加3 …… 2.完成《学法大视野》P49“回顾与梳理”。 二、复习减法表。 1.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板书课题)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生熟练回答。 2.完成《学法大视野》P49第一、二题。 三、复习加、减法应用题。 完成《学法大视野》P49第三、四题。 四、课堂练习。 1. 口算题:退位减法表里随机抽指 2.直接写得数: 12-8 14-6 12-3 16-9 13-6 11-9 12-4 13-9 14-8 14-5 14-7 11-8 15-6 1l-7 12-7 16-8 13-5 1l-3 18-9 13-8

3.比大小: 15—7○12—4 16—9○13—8 五、归纳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法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2.掌握数的组成,熟练地数、读、写lOO以内的数,掌握IOO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3.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齐来复习lOO以内数的组成、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 1. 填空题: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位. (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3,十位上的数是5,这个数是( ). (3)46里有( )个十和( )个一. (4)100里有( )位数,1在( )位上. 2.指名按要求数数: (1)从27起,一个一个数到43. (2)从60起,十个十个数到lOO. (3)从48起,两个两个数到60. (4)从35起,五个五个数到65. (5)从92起,往前一个一个数到78. 三、复习lOO以内数的读写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分类与整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简单的分类计数的方法,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初步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 3.养成爱整理,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分类和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己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多媒体,气球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接到了动物王国的一个担任评委的邀请,他们准备动物森林里开展一个有“我是勤劳小少年”的比赛,比比看谁是爱劳动,爱干净的。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吗?你们也来担一下评委,谁会赢?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引导让孩子进行房间的整理。 2、揭示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我准备了一些气球想送给大家,,它们太乱了,我想知道这每种气球都有多少个,我可以用什么方法又快又准确的知道呀! 引导孩子对其进分类标准进行思考。 三、操作探究,充分交流 (一)操作活动1: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

1.说明活动要求 要求:先分一分,再数一数,然后把数出的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2.开展操作活动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活动情况。 3. 教师把学生分类的结果有选择性的呈现在黑板上。 学生的分类结果可能有: 学生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的方式可能有:图画式、简单的统计图式(纵向或横向)、图文并茂式、表格式等。 4.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开展对比与交流活动 (1)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并评价所展示的不同作品。 (2)教师适时修正或调整学生作品中的一些问题,例如纵向或横向排列不整齐,排列时没有一一对应,图文结合时没有表格等,使之更接近于较为标准的实物统计图,象形统计图或统计表的形式。 (3)表扬优秀的作品。

2018年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 教学计划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教养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 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 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

分类与整理 台江第五中心小学钱婷婷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 现收集的数据 3 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学情分析日常生活中分类的应用随处可见,学生也经常接触到,如:商场陈列商品、书店摆放书目要分类;垃圾站处理垃圾要分类;邮局处理信件要分类;学生归纳整理复习所学知识也需要分类。但学生在未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并没有意识到先找到分类的标准再按同一标准或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要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操作能力,并达到综合运用以上几项技能,面对一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物品,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好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到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教学准备: 课件,气球图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星期天,妈妈要带小红去游乐园玩,可是妈妈看了小红的房间立刻生气了,咦?发生什么事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这就是小红的房间,小朋友们,看到小红的房间你有什么想法? 预测:太乱了,要整理一下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帮她整理房间吗?怎么整理? 刚才大家把归为了一类,归为一类,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 是分类。(板书课题) 2、学生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课件展示生活中分类的现象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分类吗?师:分类在生活中作用很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二、整理统计1、小红来到了哪?游乐园里你看到了什么?这么多的气球我要知道有

2020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要点:认识图形(二) 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 1.平面图形 2. 立体图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 需要8个小正方体。 第二要点:分类与整理 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 第三要点:认识人民币

1.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块)、角(毛)、分。 2. 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3*. 2.00元=2元;0.50元=5角;59.90元=59元9角;9.25元=9元2角5分。 第四要点:100以内数的认识 1. 自然数:用以表示物体的个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数码0,1,2,3,4,…… 2. 单数:个位上是1,3,5,7,9的自然数。 3. 双数: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0除外)。 4. 整十数: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0除外)。 5个十,5个一,组成起来是55。(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 读作:五十五(语文用字)写作:55(数学用字) 6. 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就是一百。 7*. 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看个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第五要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 不进位的加法20 + 30 = 50 67 + 2 = 69 68 + 30 = 98 2. 不退位的减法80 - 50 = 30 69 - 2 = 67 98 - 30 = 68 二、进位加法(凑十法) 1. 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五五相凑就满十。 2. 凑十法的口诀: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 第六要点:小括号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一个算式里没有括号,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及复习试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期末复习提纲 一、数一数。 小提示:数数时应用笔尖或手指头对准所数的物体,边移动笔尖边数,最好数上两遍,确定无误后再把答案写在试卷上,注意要写端正、漂亮。(书写要求:每个数字占一个日字格,书写时注意要写满格,8和9要留小开口,如★:) ★ 1、小朋友,请你先数一数,再连线。 2、看图写数。 3、你能把同样多的物体图和点子图用线连起来吗?相信你能行! 4、请你先认真地数一数,再想一想,你会画什么,就在下面的方框里面画什么,要画得与上面的 物体同样多。

二、比一比. ①比多少时,要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可以采用一个对一个连线的方法或数一数做小记号的方法来判断。如★: ②比长短很高矮时,有些能一眼看出的就可以直接判断,如果有格子的可以采用“数格子”的方法来判断。 ③一些题目容易混淆视觉,如下第5题和第8题,要注意“比高矮时必须站在同一个高度”。 ★在多的后面画√。1、在少的后面画√。2、多的画√,少的画○。 3、长的画√,短的画○。 4、高的画√,矮的画○。 5、在高的下面画√。 6、在最高的下面画△,最矮的下面画○。 7、哪根绳子最长?最长的画√。 8、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9、宽的画√,窄的画○。 10、厚的画√,薄的画○。

三、认识物体和图形。 ①数图形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最好是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来数比较不容易出错。而且要细心多数几遍,确定没有漏数或多数了才填上答案。 ②图形与分类结合的题目,要注意如果都是平面图形或都是立体图形就可按照形状来选,如果大部分是平面图形,只有一个是立体图形,那么该立体图形就是不同类的(如第3题)。 ③一些容易混淆的图形要注意正确区分,如圆和球,正方体和正方形等。 1、数一数,填一填。 2、把不同类的圈起来。 3、数一数。 ()个长方形()个三角形()个正方体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推荐】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一、复习要点: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 10角,1角 =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 = 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知识结构: 数与代数部分 20以内 100以内数的量与计量找规律 退位减法认识及加减法(一) 人民币的认识时间的认识 简单计算解决问题 空间与图形 上下、前后、左右相对位置图形拼组 平面图形立体图形 统计与概率 统计图统计表整理数据解决问题 三、复习的方法: 1、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学前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的知识和积累的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通过大量实物图的感知和具体模型的操作,使学生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72页)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 NO:1 教学内容:上下(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 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 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

总复习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计划 复习内容: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整理与复习———————————————————————4课时 县卷检测与评讲—————————————————————15课时 计19课时 单元教案设计

1 复习内容 20以内的数。 (教材第116页第1—2题,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4题、) 复习要求: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复习重点 20以内数的组成。 复习过程: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学习目标: 1.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4.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5.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6.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学习难点: 1.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2.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4.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5.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6.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7.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 上:位置方位名词,例:汽车在马路的上面。 下:位置方位名词,例:船在桥的下面。 前:位置方位名词,例:张三在李四的前排,那么可以说张三在李四的前面。 后:位置方位名词,例:李四在张三的后排,那么可以说李四在张三的后面。 2.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20以内的数字之间的退位减法,例:12-9=3. 3.图形的拼组(作风车): 4.数一数: 5.读数:24读作“二十四”;169读作“一百六十九”。 6.比较数的大小:先比较高数位的数学,再按照数位的高低依次比较。 例:39和145比较大小,39百位数字为0,145百位数字为1,0小于1,所以39小于145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套

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学期教案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 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 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教学重点是 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 20 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 100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 100 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教养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 100 以内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会用 100 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物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 1 元=10 角, 1 角=10 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 1 时=60 分,知道珍惜时间。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教案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分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能自己确定标准并进行分类。 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 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整理的结果,感受图表的简洁。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图片。 五、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去文具店买过学习用品吗? 生:去过 师:那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文具店去逛逛,好吗? 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现在我们先来小熊的文具店看看,你们看完有什么感受?想在这边买东西吗?(不想) 师:那接下来我们再到隔壁小鹿的文具店看看,你们想在这边买东西吗?(想)师:同学们为什么你们都喜欢在小鹿的文具店买学习用品而不喜欢在小熊的文具店买呢? (让学生比较两个文具店,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像小鹿这样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做分类。 2.师:生活中也有很多分类的事情,我们一起看一看。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垃圾分类可以便于回收处理,保护环境,可见分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探究新知 1.确定标准 出示:课件主题图 师:希望小学最近准备办一场联欢会,一年(2)班的同学就买了一些气球打算来装扮会场,,可是这些气球是从不同的地方买的,都没有进行分类,这些小朋友打算先分类完再拿来装扮?你们能帮帮他们这些气球分分类吗? 师:可以怎么分? 生:按形状 生:按颜色 2.操作体会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 3..展示交流 (1)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 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认识图形(二) 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 1. 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图形的拼组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3. 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成绩!希望提供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知识点1:十几减9 方法:想加算减;(利用“9加几得十几”来计算。) 破十法;(把十几分成十和几,先用10减9得1,在把1和几相加的方法。 连续减:把减数分成与被减数个位上的数相同的一个数和另一个数,用被减数去减去与它个位上相同的一个数是10,在用10减去另一个数,即可求出差。 (让孩子选择自己熟练的方法,进行运算。当孩子对20以内的退位减不熟练时,适当的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讲解。让孩子理解计算过程后在练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知识点2:十几减几 (知识点3:看图列算式) ☆知识点4:用数学解决问题 1.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1)知道部分求总数(一共) 要多少元? 例:水杯30元,布娃娃45元,一共 .. 水杯的价钱+布娃娃的价钱=总数 有多少的问题 (2)求原来 .. 例:奶奶卖出去35只鸡,鸡窝里还剩7只,奶奶家原来有多少只鸡? 卖出的鸡+还剩的鸡=原来的鸡 2.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1)知道总数求一部分 多少个? 例1:一共采了28只桃,吃了10个,还剩 .. 总数-吃掉的桃=还剩的桃 (2)求两数相差 多少的问题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P3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归纳 各单元的教学内容 一生活中的数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 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 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 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二比较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总复习

教学内容 大课 题 总复习 学 时 共学时本节内 容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第学时 总目的要求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5、培养学生的良好审题、书写、检查作业的学习习惯。 二、复习内容: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 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复习重、难点: 复习重点:主要放在数与数的运算这一块内容中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 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这几部分内容。 复习难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退位及进位加法;钟面的认识;人民币的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课内容分析 1、通过自主分类与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知识。 2、提高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复习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回顾计算方法。 复习难点: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 方法教具学具 程序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复习过 一、情境导入,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师:这节课老师又要带小朋友去数学王国了,你们高兴吗?要进大门,必须做出这些题目,你想试试吗? 出示题目:14-5=16-9=13-4= 12-8=11-6=9-6= 3+5=7+4=5+8=

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教案新

小学数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教案(新版)新人 教版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2 页~33 页。 教学目标: 1、加深对5 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整理5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算式,使学生掌握整理复习的方法,发现5以内的加法表和减法表的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整理加、减法算式并发现其排列规律的过程,从中感受算式排列的有序性和不同算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的能力。 教具: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请看大屏幕。 2、课件出示第三单元的一些主要内容:1~5 的认识、比多少、第几、分与合、加法、减法、0 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对这些知识来进行整理和复习。(板 书课题) 二、情境创设,梳理知识。 (一)复习5 以内数的认识

1、出示课本第32页第1题。 (1)师:有一群动物朋友听说我们今天要整理和复习,也赶来参加,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它们分别有几只? (2)师:你们刚才在数的时候是怎么数的?强调在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3)出示'”和的卡片,问:这是什么符号?你们是怎么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你能用这两个符号表示这三种动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2、出示课本第33 页第4题。 (1)师:在比较两个数大小时,我们可以用W或“=”三个符号来表示,在比较物体多少时我们又是怎么比的呢?还记得吗?一起来看看吧! (2)师:这里用到了什么方法来比较小鸡和虫子的数量?这种“一一对应” 的比较方法能使我们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还是同样多,你们能马上说出小鸡和虫子的数量关系吗? 3、出示课本第33 页第1 题。 师: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认识了数字1~5,还认识了一位特殊的数字0,这6个数字的顺序同学们知道吗?我们来给小鸽子的房屋编号吧! 4、区分“几”和“第几”,课件出示题目。 ( 1)师:又有一群动物来到了我们课堂上,它们排好了队,想来考考同学们呢!快来看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题? ( 2)先指导学生读题、审题,再答题。 5、复习5 以内数的组成。 ( 1)师:5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我们都已复习了,接下来我们复习这些数的组成。你们还记得5 以内数的组成吗?谁来说说?我们把这些数的组成也来整理整理吧! 2、出示课本第32页第2题。 填完后请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整理复习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与复习 一、20以内各数的认识 1、评价要点: (1)能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0——20各数。 (2)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比如: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3)能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会使用“=、>、<”表示数的大小,会比较物体的多少。 (4)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第几要注意从左或右开始数的。 2、基本题型: (1)数一数,写出相应的数字。把相同数量的物体连一连 (2)位置与顺序 例:△△△△△△☆◇△△△△△ 在上图中,从左往右数,◇排第()个;从右往左数,☆排第()个,☆左边有()个△,一共有()个△,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从右数第三个△涂上颜色。 (此种类型中往往操作内容较多,要提醒孩子边读边圈出关键词,分清左右、并防止漏题) (3)数位名称与数的组成:掌握个位、十位、一位数、两位数 例:数位表中,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数位的顺序要牢牢记住) 20是(两)位数,6是(一)位数。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18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数序 例:8和10中间的一个数是()。和15相邻的数是()和()。 (5)数的大小。 例:①12○13 12○4+7 12-4○3+6 (有计算的要先计算并把得数写在算式的下面,再进行比较) ②□>3 4+□<8 ③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如:填一填(隐含从大到小的要求) 12 8 16 4 11 9 0 12 20 ()>()>()>()>()>()>()>()>() ④◆◆◆◆◆ ▲▲▲▲▲▲▲▲ □>□□<□ ⑤19比()多1,比()少1。 3、复习建议: ①20以内数序是重点,应在此注重培养孩子的审题能力和习惯,如圈关键词、按顺序做记号数数等。学生易错点:“一个数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前后分辨不清楚,要记住:前一个数比这个数 小1,后一个数比这个数大1。 ②数位概念比较抽象,数的组成是难点。应明确十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一,练习时要多进行对比性训练。学生的易错点是十位上容易说成是10,而正确的叙述式18 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8。 ③逐步培养孩子独立做题的能力,认识常用字,能读懂题目要求。 二、计算 1、评价要点: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10加几和相应减法;20以内进位加;连加连减及 加减混合计算。 2、基本题型: (1)直接写得数。 (2)填+或-。如:7○8=15 4○2=2 (3)填未知数。3+()=10 11-()=2 7+4=()+2=6+ ()=3+()=()+0 (4)从2、3、9、12四个数中选出三个数,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复习建议: (1)提高口算速度是复习的重点。把孩子的口算题卡加以观察,把错误处提出来单独进行强 化训练。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 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规律。 三、教学难点:体验分类标准多样化,会自定校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四、教具学具: 情境图,玩具,图片,水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老师事先在上课前将自己讲桌上书籍,作业本子,笔,尺子等物品散落一地,学生惊恐万分,心存疑虑。 2、(上课了)师:同学们,你们瞧,张老师的讲桌前面这么乱,谁愿意帮老师整理整理呀!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的

想帮助老师整理。 3、指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帮助老师整理讲桌物品,并说出你是怎样整理物品的。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倾听。 4、顺理成章,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像今天这样的事情,那就需要我们用今天老师要讲的知识来解决。板书:分类与整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巧妙地创设悬念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为学好这节课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感知体验分类。 1. 课件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感知分类。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提示:可以画一画、写一写,也可以摆一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第一小组代表:一个摆放不整齐的书架。第二小组代表:摆放整齐的书架。第三小组代表:整齐的书架是分类过的。师: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