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7串行接口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7串行接口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7串行接口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7串行接口输入输出实验

北京林业大学

11学年—12学年第 2 学期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任务书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学时: 2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任课教师:张海燕

实验题目:实验七串行接口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环境:TEC-XP+教学实验系统、PC机

实验内容

1.串行接口输入输出;

2.串行接口扩展。

实验目的

学习串行口的正确设置与使用。

实验要求

1.实验之前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具体实验内容,做好实验之前的必要准备。

2.想好实验的操作步骤,明确通过实验到底可以学习哪些知识,想一想怎么样有意识地提高教学实验的真正效果;

3.在教学实验过程中,要爱护教学实验设备,记录实验步骤中的数据和运算结果,仔细分析遇到的现象与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创新思维能力。

4.实验之后认真写出实验报告,重点在于预习时准备的内容,实验数据,运算结果的分析讨论,实验过程、遇到的现象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的收获体会,对改进教学实验安排的建议等。善于总结和发现问题,写好实验报告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必要知识

串行接口是计算机主机和某些设备之间实现通信,硬件造价比较低廉、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的一种输入输出接口线路,缺点是通信的速度比较低。从在程序中使用串行接口芯片的角度看,接口芯片内有用户可以访问的4个寄存器,分别是接收CPU送来数据的输出数据缓冲

寄存器,向CPU提供数据的输入数据缓冲寄存器,接收CPU发来的控制命令的控制寄存器,向CPU提供接口运行状态的状态寄存器,必须有办法区分这4个寄存器。接口芯片中还有执行数据串行和并行转换的电路,接口识别电路等。

串行接口用于执行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一次输入或输出操作通常需要两个操作步骤完成,第一步是为接口芯片提供入出端口地址,即把指令寄存器低位字节的内容(8位的IO端口地址)经过内部总线和运算器部件写进地址寄存器AR,第二步是执行输入或输出操作,若执行输入指令IN,则应从接口芯片读出一个8位的数据并经过数据总线DB和内部总线IB写进寄存器堆中的R0寄存器,若执行OUT指令,则需要把R0寄存器的内容经过内部总线IB和数据总线DB写入接口芯片。接口芯片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过程无需另外管理,会自动完成。

教学计算机使用8位的IO端口地址,安排在IN和OUT指令的低位字节,指令的高8位用作指令操作码,16为的指令编码全部占满,已经不能再指定要使用的通用寄存器,最终决定用对IN和OUT指令默认使用运算器中的R0完成输入输出操作。IO地址端口的高4为(最高一位的值一定为1)用于通过译码电路产生接口芯片的8个片选信号,低4位用于选择一个芯片内最多16个寄存器。教学计算机中,只为每个串行口芯片地址分配了两个地址,第一路串行接口的端口地址为80H/81H,第二路串行接口的端口地址可以由用户从90/91~F0/F1这8对中选择,把译码器的一个输出连接到接口芯片的片选信号引脚。两个端口地址如何能够按照选择接口芯片内的4个寄存器呢?请注意,4个寄存器中的两个只用于输入,仅对IN 指令有用,另外两个只用于输出,仅对OUT指令有用。2个端口地址和2条输入输出指令有如下4种组合,分别实现如下4项功能:

IN 80:完成从接口芯片输入数据缓冲器读出8位数据并传送到R0寄存器低位字节;

OUT 80:完成把R0寄存器低位字节的8位数据写入到接口芯片的输出数据缓冲器;

IN 81:完成从接口芯片状态寄存器读出8位接口状态信息并传送到R0寄存器低位字节;

OUT 81:完成把R0寄存器低位字节的8位命令信息写入到接口芯片的命令寄存器。

可以看到,偶数地址用于输入输出数据,奇数地址用于输入输出状态或命令信息。

实验说明

1.TEC-XP+配置了两个串行接口COM1 和COM2,其中COM1 口是系统默认的串行口,加电复位后,监控程序对其进行初始化,并通过该口与PC 机或终端相连;而COM2 口,留给用户扩展用。

2.查阅有关书籍,了解串行通信接口芯片8251 的工作原理;了解8251 复位、初始化、数据传输的过程。提醒注意的是,每次对8251 复位后(即按1 次“RESET”按键),都需要对其进行初始化,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数据传输;复位后,只能对其进行1 次初始化,多次初始化将导致串口工作不正常。

3.在使用COM2 口时,需要将两片8251 芯片之间的插针用短路子短接(出厂时已短接),这样才能为COM2 正常工作提供所需的控制信号和数据;另外,还需要为其分配数据口地址和控制口地址。本教学机,已将COM2 口的C/D 与地址总线的最低位AB0 相连,而其片选信号未连,只引出1 个插孔,实验时,应将该插孔与标有“I/O /CS”的7 个插孔中的1个相连。

4.COM1口的初始化操作已经编写完毕。注意:对COM1口进行操作时,通过地址80输入输出数据,通过地址81接收状态信息。在对COM2进行操作时,需要先设置COM2的地址,可选择标有“I/O /CS”的7 个插孔中的任一个地址范围。例如选择90~9F,则对COM2口进行操作时,通过地址90输入输出数据,通过地址91接收状态信息。例如选择A0~AF,则对COM2进行操作时,通过地址A0输入输出数据,通过地址A1接收状态信息。其他地址范围亦然。实验注意事项

1.连接电源线和通讯线前TEC-XP+实验系统的电源开关一定要处于断开状态,否则可能会对TEC-XP+实验系统上的芯片和PC机的串口造成损害。

2.六个黑色控制开关的功能示意图如下:(开关拨到上方表示为1,拨到下方为0,x表示任意)

单步手动置指令组合逻辑联机8位FPGA

上面

下面

连续从内存读指令微程序脱机16位MACH

3.几种常用的工作方式(开关拨到上方表示为1,拨到下方为0,x表示任意)

4.在拔插实验箱上的任何器件和连线时,都要关闭实验箱电源,否则可能会烧坏实验箱的器件。

实验步骤

一.硬件连接

1.在断电状态下,取出TEC-XP+实验系统,将桌子上的串口线连接到TEC-XP+实验系统的串口(离电源接口远的);连接电源,将电源线的连到TEC-XP+实验系统的电源接口。

2.将TEC-XP+实验系统左下方的六个黑色的控制机器运行状态的开关置于正确的位置,在这个实验中开关应置为001100。

3.打开电源,船形开关和5V 电源指示灯亮。

二.仿真终端软件的操作步骤

1.在D盘下建立你的工作目录,目录的命名:你的名字的汉语拼音的首字母,例如你叫张三,则你的目录为zs。

2.将C:\tec-xp\pcec目录的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13223263.html,拷贝到你的目录下。

3.双击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13223263.html,,出现如图1所示的界面:

图1 选择串口的界面

4.系统默认选择串口1,直接按回车后出现如图2所示的界面:

图2 选择参数的界面

5.图2是系统设定的一些传输参数,直接回车。按一下TEC-XP+实验系统的“RESET”按钮放开后再按一下“START”按钮,出现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启动界面

此时表明TEC-XP+机器联机通讯正常。

三、串行接口输入输出

设计一个小程序, 用次数控制在终端屏幕上输出20H个可打印字符。

(1)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

A 2020↙

屏幕将显示:

2020:

从地址2020H 开始输入下列程序:

2020:MVRD R2,0020 ;送入输出字符个数

2022:MVRD R0,0030 ;“0”字符的ASCII 码送寄存器R0

2024:OUT 80 ;输出保存在R0 低位字节的字符

2025:DEC R2 ;输出字符个数减1

2026:JRZ 202E ;判10 个字符输出完否,已完,则转到程序结束处

2027:PUSH R0 ;未完,保存R0 的值到堆栈中

2028:IN 81 ;查询接口状态,判字符串行输出完成否,

2029:SHR R0

202A:JRNC 2028;未完成, 则循环等待

202B:POP R0 ;已完成, 准备输出下一字符并从堆栈恢复R0 的值

202C:INC R0 ;得到下一个要输出的字符

202D:JR 2024 ;转去输出字符

202E:RET

202F:↙

(2)用“G”命令运行程序,记录运行结果。

(3)将上述程序中的

2028:IN 81

2029:SHR R0

202A:JRNC 2028

3条语句修改为3条MVRR R0,R0语句

再次运行该程序,查看会出现什么现象,记录运行结果,解释为什么会如此?

四、串行接口扩展

1.将8251芯片插入实验箱右上角SIO2 8251上,为扩展I/O 口选择一个地址:将与COM2 口相连的SIO2 8251 左上方的/CS 与标有I/O /CS的插孔中地址为A0~AF 的一个相连;

2.将教学机COM1 口与一台PC 机(A机)相连,在PC机(A机)上启动PCEC16.EXE;

3.断开COM1 与A机的串口线,将其连接到另一台PC 机(B机)的串口,同样启动PCEC16.EXE;

4.用另一根串口线将COM2 口和A机相连;

5.在与COM1 相连的PCEC 上输入程序,这是主PCEC 可以输入输出,和COM2 连接的是从PCEC只作输出;

6.用A命令编程进行COM2 口的操作。

(1)程序1:COM2 口初始化

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

A 2000↙

从2000H 单元开始输入下面的程序

2000:MVRD R0,004E ;给R0 赋值004E

2002:OUT A1 ;将R0 的值输出到COM2 口的8251 中的寄存器中

2003:MVRD R0,0037 ;给R0 赋值0037

2005:OUT A1 ;将R0 的值输出到COM2 口的8251 中的寄存器中

2006:RET

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G 2000 运行初始化程序,完成对COM2 口的初始化。

注意:

每次按“RESET”按键后,在对COM2 进行读写操作之前,都应运行该程序。需要注意的是,按一次“RESET”按键后,只能对COM2 口进行一次初始化操作。

(2)程序2:从COM2 口输入数据,然后在与COM1 口相连的PC上显示出数据。

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

A 2040↙

从2040H 单元开始输入下面的程序

2040:IN A1 ;判键盘上是否按了一个键,

2041:SHR R0 ;即串行口是否有了输入的字符

2042:SHR R0

2043:JRNC 2040 ;没有输入则循环测试

2044:IN A0 ;从COM2 口读入字符到R0

2045:OUT 80 ;将该字符从COM1 口输出

2046:RET

2047:↙

使用G命令运行该程序,要求记录:

?从与COM1口相连的PC机的键盘上输入字符,两个PC机的屏幕显示分别是什么?

?从与COM2口相连的PC机的键盘上输入字符,两个PC机的屏幕显示分别是什么?

(3)程序3:从COM1 口接收数据,发送到与COM2 口相连的PC 机上回显。

在命令行提示符状态下输入:

A 2060↙

从2060H 单元开始输入下面的程序

2060:IN 81 ;判键盘上是否按了一个键

2061:SHR R0 ;即串行口是否有了输入的字符

2062:SHR R0

2063:JRNC 2060 ;没有,则循环等待

2064:IN 80 ;接收字符

2065:OUT A0 ;将从键盘输入的字符输出到另一串口。

2066:RET

2067:↙

使用G命令运行该程序,要求记录:

?从与COM1口相连的PC机的键盘上输入字符,两个PC机的屏幕显示分别是什么?

?从与COM2口相连的PC机的键盘上输入字符,两个PC机的屏幕显示分别是什么?

7.另外选择一组I/O地址,对与COM2相连的8251芯片进行操作

(1)将与COM2 口相连的SIO2 8251 左上方的/CS 与标有I/O /CS的插孔中地址为90~9F 的一个相连;

(2)在与COM1 相连的PCEC 上输入程序,这时主PCEC 可以输入输出,和COM2 连接的是从PCEC只作输出;

(3)请编写一个程序对COM2进行初始化;

(4)请编写一个程序从COM2 口输入数据,然后在与COM1 口相连的PC上显示出数据。

(5)请编写一个程序从COM1 口接收数据,发送到与COM2 口相连的PC 机上回显。

8. 实现双机的双向通讯功能

(1)为扩展I/O 口选择一个地址:将与COM2 口相连的8251 的/CS 与标有I/O /CS 的插孔中地址为A0~AF 的一个相连;

(2)将一台教学机COM1 口与一台PC 机相连,在PC 机上启动PCEC16.EXE;

(3)将另一台教学机COM1 口与另一台PC 机相连,同样启动PCEC16.EXE;

(4)用一根串口线将第一台的教学机的COM2 口和另一台教学机的COM2 口相连;

(5)在两台PC 机对应的PCEC 上分别输入以下程序:

从2000H 单元开始输入下面的程序

2000:MVRD R0,004E ;给R0 赋值004E

2002:OUT A1 ;将R0 的值输出到COM2 口的8251 中的寄存器中

2003:MVRD R0,0037 ;给R0 赋值0037

2005:OUT A1 ;将R0 的值输出到COM2 口的8251 中的寄存器中

2006:IN 81 ;检查本机键盘是否按了一个键,

2007:SHR R0 ;即串行口是否有了输入的字符

2008: SHR RO

2009:JRNC 200D ;没有,则转去检查扩展接口的键盘有没有输入

200A:IN 80 ;若本机键盘有输入则接收该字符

200B: OUT 80 ;将键盘输入的字符在本机输出

200C:OUT A0 ;将从键盘输入的字符输出经扩展串口送到另一台教学机输出200D: IN A1 ;检查扩展串口相连的另一台教学机对应的PC 键盘上是否按键, 200E: SHR RO ;即串行口是否有了输入的字符

200F: SHR R0

2010: JRNC 2006 ;没有,则转去判本机键盘是否有输入

2011:IN A0 ;若有,则接收

2012: OUT 80 ;在本机输出

2013:JR 2006

2014: RET

该程序完成两台教学计算机的第 2 个串行接口扩展操作并完成该串口初始化,启动两台教学机,都运行这个程序,则两个键盘的输入同时显示在两个屏幕上,实现的是双机的双向通讯功能。

在两台PC机上运行该程序,分别在两台PC机上输入字符,查看有什么现象?

实验考核:

1、实验完毕后上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模板从ftp://202.204.125.21/zhanghaiyan/teaching_plan/本科生/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中下载,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结果分析,实验报告一律写成word文档。

2、将实验报告上传到ftp://202.204.125.21/zhanghaiyan/homework/计算机组成原理/各班文件夹

3、文件命名要求:学号姓名,例如你叫张三,学号为050101,则实验报告名称为“050101张三.doc”)

实验一 数字量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一数字量输入输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教学板电路及其结构。 2.掌握利用μVision C51 软件编辑、调试(包括仿真调试、单步调试)、运行单片机 程序的步骤和方法,掌握利用STC-ISP V39软件和下载线将程序写入单片机的方 法。 3.通过实验熟悉51单片机的并行I/O口,并掌握它们的应用。 4.掌握矩阵键盘、LED动态显示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备 PC机一台、实验教学板一块。 三、实验准备 1.阅读实验讲义附录一、实验教学板电路图和附录二、μVision软件使用说明 2.按实验题目要求设计好硬件电路,画出电路原理图,设计出相应程序,并给程序加 上较详细的注释。 四、实验内容 1. 1.实验线路如附图所示,51单片机的P0口输出接8个发光二极管的阴极,P 2.4经 NPN三极管9011控制发光管的阳极。P3口支持一个8位行列式键盘,其中P3.4~P3.7 供键盘扫描输出,P3.2、P3.3作键盘扫描输入。 2.实验要求:编程实现键盘对发光二极管的控制,每按一个按键,使对应的二极管点 亮。 2.51单片机P0口输出同时接4个数码管的阴极,P2.0~P2.3,经NPN三极管9011接数码管的阳极,该端口用于分别控制相应数码管的导通。 实验要求:编程实现对任意按键动作的次数进行计数(最大99次),同时将计数值实时显示。 五、实验步骤 1.将实验板与PC机通过COM口连接。启动PC机,进入μVision软件环境,选择建立 新工程文件,即可开始输入源程序。 2.完成汇编、编译、连接,若有错误,则修改源程序,直至编译、连接通过为止。 3.接上实验板上的电源。 3.运行“STC-ISP V39.EXE”,将程序代码下载到实验板的单片机中。操作的顺序是:1)选择单片机(MCU TYPE)型号。 如:“STC89C51RC”要与实验板上所装单片机的型号一至。 2)打开文件(Open File)。 即把要下载到单片机的程序文件(已通过编译了的机器码文件——二进制(.Bin)或十六进制(.Hex)的)调到“文件缓冲区”,这时可看到右边的“文件缓冲 区”有数字变化。 3)选择串行通信口。 选对时,软件上的小灯会变绿。否则小灯是灰色。且在左下窗口提示“出错信息”。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整理版]

一Sniffer 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在windows环境下安装Sniffer; 2. 熟练掌握Sniffer的使用; 3. 要求能够熟练运用sniffer捕获报文,结合以太网的相关知识,分析一个自己捕获的以太网的帧结构。 二、实验仪器与器材 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PC机,能互相访问,组成局域网。 三、实验原理 Sniffer程序是一种利用以太网的特性把网络适配卡(NIC,一般为以太同卡)置为杂乱模式状态的工具,一旦同卡设置为这种模式,它就能接收传输在网络上的每一个信息包。 四、实验过程与测试数据 1、软件安装 按照常规方法安装Sniffer pro 软件 在使用sniffer pro时需要将网卡的监听模式切换为混杂,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2、使用sniffer查询流量信息: 第一步:默认情况下sniffer pro会自动选择网卡进行监听,手动方法是通过软件的file 菜单下的select settings来完成。 第二步:在settings窗口中我们选择准备监听的那块网卡,把右下角的“LOG ON”勾上,“确定”按钮即可。 第四步:在三个仪表盘下面是对网络流量,数据错误以及数据包大小情况的绘制图。 第五步:通过FTP来下载大量数据,通过sniffer pro来查看本地网络流量情况,FTP 下载速度接近4Mb/s。 第六步:网络传输速度提高后在sniffer pro中的显示也有了很大变化,utiliazation使用百分率一下到达了30%左右,由于我们100M网卡的理论最大传输速度为12.5Mb/s,所以4Mb/s刚好接近这个值的30%,实际结果和理论符合。 第七步:仪表上面的“set thresholds”按钮了,可以对所有参数的名称和最大显示上限进行设置。 第八步:仪表下的“Detail”按钮来查看具体详细信息。 第九步:在host table界面,我们可以看到本机和网络中其他地址的数据交换情况。

微机原理简单输入输出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 《微机实验及课程设计》 实验报告 实验四(1)简单输入输出 一. 实验目的与内容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TPC实验装置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 2)掌握利用I/O指令单步调试检查硬件接口功能,学会利用示波器检测I/O指令执行时总线情况; 3)掌握简单并行输入输出接口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进一步熟悉掌握输入输出单元的功能

和使用。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输出接口输出,根据8个发光二极管发光的情况验证编程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或数字,将其ASCII码通过正确性。(输出端口实验必做) 2、用逻辑电平开关预置某个字母的ASCII码,编程输入这个ASCII码,并将其对应字母在屏幕上显示出来。(输入端口实验必做) 3、利用基本实验(1)中的输出锁存电路,设计L0~L7为流水灯,流水间隔时间由软件产生。(输出端口实验) 4、利用基本实验(2)中的输入电路,监测逻辑电平开关K0~K7的变换,当开关状态为全开时,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并结束程序。(输入端口实验) 要求: 1、输入输出端口应该可以响应外设的连续变化。 2、输出按ESC键退出;输入按任意键退出。 3、内容3、4比做一题,选做一题 二. 实验基本原理 (一)基本原理 简单并行输出实验:八D触发器74LS273的八个输入端接数据总线D0~D7,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或数字,通过2A8H~输出接口输出该字符或者数字代表的ASCII码,再通过8个发光二极管发光显示二进制数码,从而验证编程以及电路的正确性。 简单并行输入实验:八缓冲器74LS244的八个输出端接数据总线D0~D7,8个输入端分别接逻辑电平开关K0~K7,在逻辑电平开关上预置任意字符的ASCII码,编程将此ASCII码通过2A0H~输入,ASCII码对应字符显示在屏幕上,从而验证编程及电路的正确性。 (二)实验接线图

单片机数字量输入输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教学板电路及其结构。 2.掌握利用μVision C51 软件编辑、调试(包括仿真调试、单步调试)、运行单片机程序的步骤和方法,掌握利用STC-ISP V39软件和下载线将程序写入单片机的方 法。 3.通过实验熟悉51单片机的并行I/O口,并掌握它们的应用。 4.掌握矩阵键盘、LED动态显示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备 PC机一台、实验教学板一块。 三、实验内容 1.实验线路如附图所示,51单片机的P0口输出接8个发光二极管的阴极,P 2.4经NPN 三极管9011控制发光管的阳极。P3口支持一个8位行列式键盘,其中P 3.4~P3.7供键盘扫描输出,P3.2、P3.3作键盘扫描输入。 实验要求:编程实现键盘对发光二极管的控制,每按一个按键,使对应的二极管点亮。 2.51单片机P0口输出同时接4个数码管的阴极,P2.0~P2.3,经NPN三极管9011接数码管的阳极,该端口用于分别控制相应数码管的导通。 实验要求:编程实现对任意按键动作的次数进行计数(最大99次),同时将计数值实时显示。 四、实验步骤 1.将实验板与PC机通过COM口连接。启动PC机,进入μVision软件环境,选择建立 新工程文件,即可开始输入源程序。 2.完成汇编、编译、连接,若有错误,则修改源程序,直至编译、连接通过为止。 3.接上实验板上的电源。 4.运行“STC-ISP V39.EXE”,将程序代码下载到实验板的单片机中。操作的顺序是:1)选择单片机(MCU TYPE)型号。 如:“STC89C51RC”要与实验板上所装单片机的型号一至。 2)打开文件(Open File)。 即把要下载到单片机的程序文件(已通过编译了的机器码文件——二进制(.Bin)或十六进制(.Hex)的)调到“文件缓冲区”,这时可看到右边的“文件缓冲区”有数字变化。 3)选择串行通信口。 选对时,软件上的小灯会变绿。否则小灯是灰色。且在左下窗口提示“出错信息”。 4)下载:按“Download/下载”按键下载。 5)把实验板上的供电的直流电源拔掉或关掉3秒钟再插入或打开电源(为单片机上电复位)。 5.观察单片机运行情况,验证程序是否能完成题目给出的控制要求,若不能达到要求,分析原因、查找错误,修改源程序,再次汇编、连接,重新下载、运行,直至达到题目的控制要求。 五、遇到的问题及原因: 1.实验一,把程序烧进单片机后,发现按键时,LED灯乱亮,经检查是LED等亮的数

实验2-网络端口的扫描

南昌航空大学实验报告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八日 课程名称:信息安全实验名称:实验网络端口扫描 班级:姓名:同组人: 指导教师评定:签名: 一、实验目的 通过练习使用网络端口扫描器,可以了解目标主机开放的端口和服务程序,从而获取系统的有用信息,发现网络系统的安全漏洞。在实验中,我们将在操作系统下使用进行网络端口扫描实验,通过端口扫描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在网络安全方面的防护意识。利用综合扫描软件“流光”扫描系统的漏洞并给出安全性评估报告。 二、实验原理 .端口扫描的原理 对网络端口的扫描可以得到目标计算机开放的服务程序、运行的系统版本信息,从而为下一步的入侵做好准备。对网络端口的扫描可以通过执行手工命令实现,但效率较低;也可以通过扫描工具实现,效率较高。 扫描工具根据作用的环境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网络漏洞扫描工具和主机漏洞扫描工具。 .端口的基础知识 为了了解扫描工具的工作原理,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端口的基本知识。 端口是协议中所定义的,协议通过套接字()建立起两台计算机之间的网络连接。套接字采用[地址:端口号]的形式来定义,通过套接字中不同的端口号可以区别同一台计算机上开启的不同和连接进程。对于两台计算机间的任意一个连接,一台计算机的一个[地址:端口]套接字会和另一台计算机的一个[地址:端口]套接字相对应,彼此标识着源端、目的端上数据包传输的源进程和目标进程。这样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包就可以由套接字中的地址和端口号找到需要传输的主机和连接进程了。由此可见,端口和服务进程一一对应,通过扫描开放的端口,就可以判断出计算机中正在运行的服务进程。 /的端口号在~范围之内,其中以下的端口保留给常用的网络服务。例如,端口为服务,端口为服务,端口为服务,端口为服务,端口为服务等。 .扫描的原理 扫描的方式有多种,为了理解扫描原理,需要对协议简要介绍一下。 一个头的数据包格式如图所示。它包括个标志位,其中:、、、。 图数据包格式 根据上面介绍的知识,下面我们介绍基于和协议的几种端口扫描方式。

汇编语言-实验五 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实验五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输入输出程序的编写方法。 2) 熟悉系统功能调用的方法。 3) 熟悉动画程序的编写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在CRT上每隔一秒连续显示字符0-9。 编程提示 为了使输出的字符之间有空格,在每一个循环中输出一个0-9的字符和一个空格。为了输出0-9,置寄存器BL初值为0,每循环一次使其增量。为了保证输出是十进制,增量后用DAA调整指令。由于输出为一位十进制数,用AND 0FH 指令屏蔽高4位。 2)用系统功能调用将‘HELLO’由键盘输入,再从屏幕输出‘***HELLO***’。 3)编制在屏幕上画线的子程序,调用该子程序画一矩形。 4)编制字母下落一行的子程序,调用该子程序使字母从屏幕顶部下落到底部。 5)创建一磁盘文件,保存从键盘输入的字符串。 6)编写程序用设置系统时间,首先从键盘以十进制数形式输入时间,然后修改系统时间,并重新以十进制形式显示时间。 7)编写程序将屏幕分割成格状,每一格涂上不同颜色,格数从键盘输入。 8)编写程序在屏幕上显示菜单,输入相应菜单的序号后,选种该菜单项。 三、源程序 EXAM5-1 STACK SEGMENT STACK DB 1024 DUP(0)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SS:STACK START:MOV BL,0 LP:MOV DL,20H MOV AH, 2 INT 21H MOV AL,BL ADD AL, 0 DAA AND AL,0FH MOV BL,AL PUSH BX OR AL,30H MOV DL,AL MOV AH, 2 INT 21H MOV BX,3E8H LP2:MOV CX,176H ;延时1ms LP1:PUSHF POPF LOOP LP1 DEC BX JNZ LP2 POP BX INC BL JMP LP CODE ENDS END START 执行程序EXAM5-1·EXE,屏幕上依次循环显示一个数字一个空格: 0 1 2 3 4 5 6 7 8 9 …… EXAM5-2 STACK SEGMENT STACK DB 1024 DUP(0) STACK ENDS DA TA SEGMENT BUFF DB 6,7 DUP(?),‘$’ DA TA ENDS INPUT MACRO BUFE MOV DX,OFFSET BUFE MOV AH,0AH INT 21H ENDM

实验指导书1 GPIO输入输出控制实验

实验一GPIO输入输出控制实验 GPIO输入输出控制实验1 1.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ADS 1.2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 (2)掌握LPC2200专用工程模板的添加和使用。 (3)掌握EasyJTAG仿真器的安装和使用。 (4)能够在MagicARM2200教学实验开发平台上运行第一个程序(无操作系统)。 (5)熟悉LPC2000系列ARM7微控制器的GPIO控制。 (6)了解应用程序的固化方法。 2.实验设备 ●硬件:PC机一台 MagicARM2200教学实验开发平台一套 ●软件:Windows98/XP/2000系统,ADS 1.2集成开发环境 3.实验内容 控制MagicARM2200教学实验开发平台上的蜂鸣器报警。先使用片外RAM(MT45W4MW16芯片)进行调试,调试通过后将程序固化到片外FLASH(SST39VF160芯片),然后脱机运行。 4.实验预习要求 (1)认真复习LPC2000系列ARM7微控制器的GPIO控制机制以及LPC2000管脚连接模块等内容。 (2)了解MagicARM2200教学实验开发平台的硬件结构,注意蜂鸣器的相关控制电路。 (3)了解MagicARM2200教学实验开发平台上的跳线。 (4)仔细阅读附带文档《ADS集成开发环境及仿真器应用》或其它相关资料,了解ADS 1.2集成开发环境、LPC2200专用工程模板、EasyJTAG仿真器的应用。 5.实验原理 如图1.1所示,MagicARM2200实验箱主板上蜂鸣器使用PNP三极管Q12进行驱动控制,当控制P0.7输出低电平时,Q12导通,蜂鸣器蜂鸣;当控制P0.7输出高电平时,Q12截止,蜂鸣器停止蜂鸣;若把JP22断开,Q12截止,蜂鸣器停止蜂鸣。 由于P0.7口与(LPC2200的)SPI功能部件的SSEL0复用,所以此引脚上接一上拉电阻R86,防止在使用硬件SPI总线时由于SSEL0引脚悬空导致SPI操作出错。

TCP端口检测实验报告

WEB开发技术 题目:TCP端口探测 姓名:水雪利 班级:软件1102班 教师:朱辉 日期:2013/10/29 评价

内容一:端口及NetStat 端口用于标识应用层上进行通信的软件进程,取值范围:0-65535。 应用程序(调入内存运行后一般称为:进程)通过系统调用与某端口建立连接(binding,绑定)后,传输层传给该端口的数据都被相应的进程所接收,相应进程发给传输层的数据都从该端口输出。 在TCP/IP协议的实现中,端口操作类似于一般的I/O操作,进程获取一个端口,相当于获取本地唯一的I/O文件,可以用一般的读写方式访问类似于文件描述符,每个端口都拥有一个叫端口号的整数描述符,用来区别不同的端口。 由于TCP/IP传输层的TCP和UDP两个协议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软件模块,因此各自的端口号也相互独立。如TCP有一个255号端口,UDP也可以有一个255号端口,两者并不冲突。 内容二:套接字编程 多个TCP连接或多个应用程序进程可能需要通过同一个TCP协议端口传输数据。应用层通过传输层进行数据通信时,TCP和UDP会遇到同时为多个应

用程序进程提供并发服务的问题。为了区别不同的应用程序进程和连接,许多计算机操作系统为应用程序与TCP/IP协议交互提供了称为套接字(Socket)的接口。

内容三:端口扫描器

端口扫描是指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发送一组端口扫描消息,试图以此侵入某台计算机,并了解其提供的计算机网络服务类型(这些网络服务均与端口号相关)。端口扫描是计算机解密高手喜欢的一种方式。攻击者可以通过它了解到从哪里可探寻到攻击弱点。实质上,端口扫描包括向每个端口发送消息,一次只发送一个消息。接收到的回应类型表示是否在使用该端口并且可由此探寻弱点。 扫描器是一种自动检测远程或本地主机安全性弱点的程序,通过使用扫描器你可以不留痕迹的发现远程服务器的各种TCP端口的分配及提供的服务和它们的软件版本!这就能让我们间接的或直观的了解到远程主机所存在的安全问题。 扫描器并不是一个直接的攻击网络漏洞的程序,它仅仅能帮助我们发现目标机的某些内在的弱点。一个好的扫描器能对它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帮助我们查找目标主机的漏洞。但它不会提供进入一个系统的详细步骤。 扫描器应该有三项功能:发现一个主机或网络的能力;一旦发现一台主机,有发现什么服务正运行在这台主机上的能力;通过测试这些服务,发现漏洞的能力。 TCP connect扫描 扫描原理 TCP connect()扫描也是一种常见的扫描方式,它通过操作系统与目标机器建立连接,而不是直接发送原始数据包,这与浏览器、P2P客户端及其大多数网络应用程序一样,建立连接由高层系统调用。执行这种扫描的最大好处是无需

实验四 输入输出流程序设计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班级实验日期2014.5.16-2012 .5.23 姓名学号实验成绩实验名称实验四输入输出流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及要求1.理解输入输出流的基本概念,明确流是一个类 2.了解输入输出流类库基本结构和主要类,掌握主要层次,其中重 点理解fstream,iostream和iomanip 3.理解流缓冲区类的派生关系以及设备缓冲、文件缓冲和流缓冲 4.熟悉格式化的输入和输出,记住主要的常用的操作符,以及各种 应用(对齐) 掌握文件的输入和输出,区别C语言中的文件写入、打开等操作,会对一个文件进行I/O操作 实验环境硬件平台:普通的PC机 软件平台:Windows 操作系统编程环境:VisualC++ 6.0 实验内容1.文件数据的读取。编制一程序来显示并保存[2,1000]内的所有素数。显示、保存素数的格式为:每行10个素数,每一个素数占7个字符,右对齐,最后一行不足10个素数时按一行输出 2.编写一个单向链表的类模板,分别实现增加、删除、查找和打印操作 算法描述及实验步骤1、这个题主要考察了文件中数据的读取,还包括数据格式化输入输出。首先定义一个ofstream类的对象output,在main函数中打开文件后,再分别编写判断素数、每行输出10个数以及使辖域为7的代码,最后关闭文件。 2 这个题是C++与数据结构的结合,实现单向链表内各种功能。首先定义一个类ListNode,然后利用前插入法初始化链表,编写类模板的成员函数,再分别进行增加、删除和查找的操作

调试过程及实验结果 总结1.一旦文件被打开,文件中的文本数据信息的读/写操作与控制台文件信息的输入/输出操作就完全一致 2.定义ifstream、ofstream、fstream流类对象时,应用对象名替代控制台文本信息输入/输出使用的输入流类对象(如cin)和输出流类对象(如cout)

计算机输入输出系统_接口实验报告

计算机输入输出系统接口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 Engineering Colleg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二0 16 年 6 月

实验一环境熟悉与I/O地址译码 一、实验目的 掌握I/O地址译码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将接口实验包中所带的EX-138.DSN文件用ISIS 7打开。改变A9~A3的接线方法,从而得到Y0;388H~38FH;Y1:398H~39FH; ……;Y7:3F8H~3FFH。并修改上一问的程序,以同样使得Y4#有效。 1)源程序 .8086 .MODEL SMALL .stack .data address word 3c8h .code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dx,address mov al,0 out dx,al jmp $ END start 2)电路原理图(138译码部分)

3)运行结果贴图(138译码及上面两个273的输出)

实验二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 一、实验目的 1.掌握8259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编程方法。 2.深入了解中断的概念和实地址模式下中断处理程序的编写方法。 二、实验内容 将接口实验包中所带的EX-8259.DSN文件用ISIS 7打开。按手册接线并执行。运行结果贴图(执行三次中断,每次中断后的8086寄存器的截图) ……

实验三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8253 一、实验目的 掌握8253的基本工作原理、编程方法及其应用。 二、实验内容 一)研究定时计数器(选) 1)源程序 .8086 .MODEL SMALL .DATA .CODE START:MOV AX,@DATA MOV DS,AX MOV DX,226H MOV AL,00010000B ;T/C0,least significant byte only,mode0,Binary OUT DX,AL MOV AL,5 ;Initial count=5 MOV DX,220H OUT DX,AL MOV AH,4CH INT 21H END START 2)讨论题 如果把方式0改成方式1,电路不动,则按下BUTTON后,计数器值会否减1?为什么? 不会,因为方式1下GATE=1或0没有影响,只有GATE的上升沿才会触发计数器开始计数,而该电路中GATE时钟为1,所以计数器不会减1. 二)信号发生器 1)源程序 .8086 .MODEL SMALL .DATA .CODE START:MOV AX,@DATA MOV DS,AX ;Initailize T/C0 MOV DX,226H MOV AL,00110110B ;T/C0,least significant byte first,mode3,binary OUT DX,AL MOV DX,220H MOV AX,1000 ;Initial count=1000 OUT DX,AL MOV AL,AH

微机原理实验五输入与输出程序设计

实验六输入与输出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DOS中断调用的功能以及在应用程序中的使用方法。 2.学习键盘输入和屏幕输出的基本方法。 3.宏指令、子程序在应用程序中的使用。 4.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调试与完善。 二、设计指标与实验要求 1.设计内容 本实验要求设计完成:①屏幕输出提示(如“Want input(Y/N)?”),若键入N 则结束程序返回操作系统;键入Y则转2步;键入的是其它字母则回①步。②换行后输出提示(如“please input a strings:”),且在该提示后键入一字符串(输入到输入缓冲区)。 ③换行后输出提示(如“your inputting is:”),在该提示后输出由②步输入的字符串。 ④换行后输出提示“Want continue(Y/N)? ”,若键入Y则转②步;键入N则结束程序返回操作系统;其它字母则回第④步。 2.设计要求 ①按屏幕提示要求输入,从屏幕上获得正确结果。 ②把程序中常用的中断调用定义成宏指令(至少定义2个)。 ③字符串回显部分设计成子程序,可以选择用21H中断的2号或9号功能来实现,应 能显示由主程序指定的任一字符串。要注意这两种方法实现的设计过程是不同的。 采用2号功能的,子程序输入参数为“回显字符串地址”和“回显字符数”;采用 9号功能的,子程序输入参数为“回显字符串地址”。 ④屏幕的提示信息显示格式尽量做到兼顾美观。 3.实验步骤 ①.选用合适的程序文本编辑软件编辑源程序,并为文件取以.ASM为扩展名的文件存盘。 ②.用宏汇编软件MASM对源程序文件进行汇编,若有错误,根据提示(行号,错误类型)回源程序文件中修改。 ③.用LINK对由MASM汇编后产生的目标文件做连接,生成可执行文件;若有错误(同

P1口输入输出实验

实验一P1 口输入输出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51单片机外部引脚线路连接; (2)验证常用的51指令; (3)学习简单的编程方法; (4)掌握单片机全系统调试的过程及方法; (5)学习P1 口的有关功能作用以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说明 P1 口由于有内部上拉电阻,没有高阻抗输入状态,称为准双向口。作为输出口时,不需要在片外接上拉电阻,P1 口“读引脚”输入时,必须先向锁存器写1; 三?实验内容 P1 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P1.0、P1.1作输入口接两个拨动开关,P1.2、P1.3作输出口,接两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 读取开关状态,将此状态,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 四?实验原理 以实验机上74LS273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循环点亮。循环时间由定时器控制。 五?实验流程 ORG 0000H ;程序入口 AJMP RIGHT ;跳向标号RIGHT处 ORG 0030H ;程序

RIGHT: MOV R0,#08H ;置移位次数

MOV A,#0FFH ;置全 1 CLR C ;将Cy 清零 RIGHT1: RRC A ;由于进位Cy=0 ,所以带进位的循环右移会出现灯的亮灭 MOV P1,A ;输出至P1 口,控制LED CALL DELAY ;调用延时子程序 DJNZ R0,RIGHT1 ;R0-1,不为0则转移到标号 RIGHT1处 AJMP RIGHT ;绝对转移至RIGHT 处 ?***************************************************************************** 5 ; /*延时子程序*/ ?***************************************************************************** DJNZ R5,DELAY1 ;R5-1,不为 0 则转移至 DELAY1,执行 2*10us RET ;退出子程序执行 END 七?硬件设计 (1) P1 口某一 I/O 口线反转输出电路 (2) P1 口输出电路 DELAY: MOV R5,#10 DELAY1: MOV R6,#50 DELAY2: MOV R7,#250 DJNZ R7,$ DJNZ R6,DELAY2 ;R6-1,不为0则转移至 DELAY2,执行2*200*10us H-5V +5V Vcc P1.0 Pl 1 EA XI PL 2 Pl .3 Pl XS Pl.5 Pl.6 Pl .7 R.ST Vss ;使用不停的跳转来实现延时, 30 P 80CS1 LED 360fi + 5V

ControlLogix数字量输入输出控制

实验 ControlLogix数字量输入输出控制 一、实验目的 了解RSLinx软件的基本用法 了解RSLogix5000编程的基本方法与逻辑设计 使用ControlLogix进行数字量输入输出控制 二、实验任务 RSLogix5000编程仿真十字路口彩灯控制 三、实验设备和软件 实验设备: 网络控制平台、导线若干、380V电源、PC机 实验软件:RSLinx、RSLogix5000 四、实验步骤 步骤一:连线 本实验中,用导线将位于控制台上的数字输入区的I0插口与点动/自锁按钮区插孔C7,I1与插孔C8连起来,把SB7作为启动按钮,SB8作为停止按钮。数字输入区中的GND-0 (17)端口与24V电源-相连,C7,C8所对应的COM端口(即和其同一列的COM端口)与24V电源+相连。控制台中数字输出区的O0-O5分别用导线和指示灯区的L1-L3,L9-L11这个六个插孔一一对应相连;在指示灯区,从左端数起的三个COM端均应与24V(-)相连;数字输出区的DC-0插孔应与电源24V(+)相连,RTN OUT-0与电源24V(-)相连。 步骤二:RSLinx的设置 1、运行RSLinx,单击菜单栏中的“Communication/Configure Drivers…”,弹出“Configure Driver Types”的对话框(图 2.1)。单击“Available Driver Types”的下拉箭头,选择添加驱动程序,由于PC机和ControlLogix5555是通过以太网连接,所以这里选“Ethernet devices”。

图2.1 选好“Ethernet devices”后,单击“Add New”,就出现如图2.2的对话框,单击OK。 图2.2 2、单击“Add New”按钮,弹出“Add New RSLinx Driver”窗口。输入新驱动的名称,如:AB_ETH-1, AB_ETH1-2等。单击“OK”按钮,弹出如图2.3的窗口。在Station Maping窗口栏中,对应“Station 0”,填入“Host Name”。该PLC模块在内网的地址:192.168.0.211,相应填入,则组态成功。(注意,此时ControlLogix5555必须已加上电源)。

端口扫描实验报告 杨青

实验报告 题目:端口扫描实验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杨: 指导教师: 2014年12月8日

一、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任务:设计并实现一个端口扫描程序,检测某个IP或某段IP的计算机的端口工作情况。 2.目的:加深对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基本的网络编程技术和方法,建立网络编程整体概念,使得学生初步具有研究、设计、编制和调试网络程序的能力。 3.要求:熟悉有关定义、概念和实现算法,设计出程序流程框图和数据结构,编写出完整的源程序,基本功能完善,方便易用,操作无误。 4.学生要求人数:1人。 二、综合实验正文 1.端口扫描器功能简介:服务器上所开放的端口就是潜在的通信通道,也就是一个入侵通道。对目标计算机进行端口扫描,能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进行端口扫描的方法很多,可以是手工进行扫描、也可以用端口扫描软件进行。扫描器通过选用远程TCP/IP不同的端口的服务,并记录目标给予的回答,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搜集到很多关于目标主机的各种有用的信息,例如远程系统是否支持匿名登陆、是否存在可写的FTP目录、是否开放TELNET 服务和HTTPD服务等。 2.实验所用的端口扫描技术:端口扫描技术有TCP connect()扫描、TCP SYN扫描、TCP FIN 扫描、IP段扫描等等。本次实验所用的技术是TCP connect()扫描,这是最基本的TCP 扫描,操作系统提供的connect()系统调用可以用来与每一个感兴趣的目标计算机的端口进行连接。如果端口处于侦听状态,那么connect()就能成功。否则,这个端口是不能用的,即没有提供服务。这个技术的一个最大的优点是,你不需要任何权限。系统中的任何用户都有权利使用这个调用。 3.实验具体实现方案:编写一个端口扫描程序,能够显示某个IP或某段IP的计算机的某一个或某些端口是否正在工作。基本工作过程如下: (1) 设定好一定的端口扫描范围; (2) 设定每个端口扫描的次数,因为有可能有的端口一次扫描可能不通; (3) 创建socket,通过socket的connect方法来连接远程IP地址以及对应的端口; (4) 如果返回false,表示端口没有开放,否则端口开放。 4.有关TCP/IP的知识: 4.1套接字概念 1)在网络中要全局地标识一个参与通信的进程,需要采用三元组:协议、主机IP地址、端口号。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一、适用范围 大纲适用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使用。 二、课程名称 C程序设计 三、学时数与学分 总学时:90 总学分: 4 实验学时:28 实验学分:1 四、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目的:通过C程序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对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尤其是通过上机来掌握语法规则,使学生全面了解 C 语言的特点,熟练掌握C 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编程技巧。 基本要求:了解和熟悉C语言程序开发的环境;学会上机调试程序,善于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并且能很快地排除这些错误,使程序能正确运行,达到实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上机实验前,学生必须事先根据题目的内容编好程序,然后在实验时输入程序、调试程序、直至运行结果正确为止,上机结束后,应整理出实验报告。 注:带*的实验项目为选做实验项目 六、教材、讲义及参考书 《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七、实验成绩评定办法 实验成绩=平时实验表现+实验报告。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实验成绩以等级形式给出,评定等级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类。 1、平时考核:上机实验前,学生必须事先根据题目的内容编好程序,然后在实验时输入程序、调试程序、直至运行结果正确为止。在实验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编程操作能力、观察和分析及运用知识能力、程序编制正确性以及学生的课堂纪律、实验态度、保持实验室卫生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

2、实验报告:学生实验后应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八、实验教学大纲说明 本大纲共安排28学时的实验,其中带*号实验项目为选做实验项目,实际课时为18学时。实验项目多为设计性实验项目,每个设计性实验项目中都包含数个小的设计性题目,其中带*号的题目为选做题目,有时间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做。 九、实验项目 实验一 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一个C程序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Visual C++编译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源程序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 1.用编辑程序,输入教材第一章例程序,并进行编译和运行。应了解所用的系统是用什么命令进行编译和连接运行的。编译和连接后所得到的目标程序的后缀是什么形式的 2.编写一个C程序,输出以下信息: **************************** very good! **************************** 3.输入并运行教材第一章中例,了解如何在运行时向程序变量输入数据。 实验二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字符型、实型变量,以及对它们赋值的方法,了解以上类型数据输出时所用格式转换符。 2.学会使用C的有关算术运算符,以及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特别是自加(++)和自减(--)运算符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输入并运行以下程序: main( ) { char c1,c2; c1=97;c2=98; printf(“%c %c\n”,c1,c2); printf(“%d %d\n”,c1,c2); } 在此基础上 ①将第三行、第四行改为: c1=321;c2=353; 再使之运行,分析其运行结果。 ②将第二行改为: int c1,c2; 再使之运行,分析其运行结果。。 2.输入并运行以下程序: main( ) {int i=8,j=10,m,n; m=++i;n=j++;

实验一输入输出接口实验

实验一输入、输出接口实验 一、实验要求 1、P1 口做输出口,接八只发光二极管。 2、P3.0,P3.1 作输入口接两个拨动开关 3.要求若P3.0单独闭合,则LED灯从L7-L0循环闪烁,每次亮一个,若P3.1单独闭合,则led灯从L0-L7闪烁,每次亮一个。若P3.0 P3.1同时闭合,则所有灯一起闪烁,闪烁间隔为1S。若P3.0 P3.1全部断开,则所有灯全不亮。 4、将闪烁间隔修改为30MS,观察现象。 二、实验目的 1、学习 I/0 口的使用方法。 2、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和使用。 三、实验设备 1、IPC-610研华工控机一台, 2、伟福LAB2000P教学实验系统。 四、实验电路及连线 五、实验说明 1、P1口是准双向口。它作为输出口时与一般的双向口使用方法相同。由准双向口结构可知当 P1口用为输入口时,必须先对它置1。若不先对它置1,读入的数据是不正确的。 2、8051 延时子程序的延时计算问题,对于程序 Delay: MOV R6,#0H MOV R7,#0H DelayLoop: DJNZ R6,DelayLoop DJNZ R7,DelayLoop RET 查指令表可知 MOV,DJNZ 指令均需用两个机器周期,在 6MHz 晶振时,一个机器周期时间长度为12/6MHZ,所以该段程序执行时间为: ((256×2+2)×256+4)×2=263176

六、实验报告 1、解释为什么P1端口作为输入口时,需先对它置1,才能读取正确的外部输入数据? 2、画出完整的实验电路原理图 2、整理实验程序

连线 连接孔 1 连接孔 2 1 P1.0 L0 2 P1.1 L1 3 P1.2 L2 4 P1.3 L3 5 单脉冲输出 T0 实验二 外中断及定时、计数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外部中断的运用方法,本实验中采用边沿触发模式。 2、学习 8051 内部 T0 T1 定时/计数器使用方法。 3、掌握中断处理程序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1、用单次脉冲申请外中断INTO ,采用边沿触发模式,在外中断处理程序中对输出信号灯LED6(P3.1控 制)进行反转(采用CPL 指令) 2、8031 内部定时计数器 T0,按计数器模式和方式2工作,对 P3.4(T0)引脚进行计数。将其数值按二进制数在 P1 口驱动 LED 灯上(L0,L1,L2,L3)显示出来。 3、用 T1作定时器中断方式计时,实现每一秒钟LED7(L7)(P3.0控制)灯闪烁一次 三、实验设备 1、IPC-610研华工控机一台。 2、伟福LAB2000P 教学实验系统。 四、实验电路及连线 注意: 本实验中,“单次脉冲”同时作为计数脉冲输入T0引脚,同时也引到引脚INTO 申请外部中断,本实验中将要求同时开放外部中断INTO 和T1的定时中断这两个中断。 五、实验说明 1、关于内部计数器的编程主要是定时常数的设置和有关控制寄存器的设置。内部计数器在单片机中主要有定时器和计数器两个功能。本实验T0使用的是计数器。T1使用的是定时器。 2.本实验中内部T0起计数器的作用。外部事件计数脉冲由 P3.4 引入定时器 T0。 单片机在每个机器周期采样一次输入波形,因此单片机至少需要两个机器周期才能 检测到一次跳变。这就要求被采样电平至少维持一个完整的机器周期,以保证电平在变化之前即被采样。同时这就决定了输入波形的频率不能超过机器周期频率。 3、定时器有关的寄存器有工作方式寄存器 TMOD 和控制寄存器 TCON 。TMOD 用于设置定时器/计数器 连线 连接孔 1 连接孔 2 1 P3.0 L7

网络扫描及安全评估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掌握网络端口扫描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常见端口和其对应的服务程序,掌 握发现系统漏洞的方法。 ●掌握综合扫描及安全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进行简单系统漏洞入侵的 方法,了解常见的网络和系统漏洞以及其安全防护方法。 二、实验原理 ●端口扫描原理 ●端口扫描向目标主机的TCP/IP服务端口发送探测数据包,并记录 目标主机的响应。通过分析响应来判断服务端口是打开还是关闭, 就可以得知端口提供的服务或信息。 ●端口扫描主要有经典的扫描器(全连接)、SYN(半连接)扫描器、 秘密扫描等。 ●全连接扫描:扫描主机通过TCP/IP协议的三次握手与目标主机的 指定端口建立一次完整的连接。建立连接成功则响应扫描主机的 SYN/ACK连接请求,这一响应表明目标端口处于监听(打开)的 状态。如果目标端口处于关闭状态,则目标主机会向扫描主机发送 RST的响应。 ●半连接(SYN)扫描:若端口扫描没有完成一个完整的TCP连接, 在扫描主机和目标主机的一指定端口建立连接时候只完成了前两 次握手,在第三步时,扫描主机中断了本次连接,使连接没有完全 建立起来,这样的端口扫描称为半连接扫描,也称为间接扫描。 ●TCP FIN(秘密)扫描:扫描方法的思想是关闭的端口会用适当的 RST来回复FIN数据包。另一方面,打开的端口会忽略对FIN数 据包的回复。 ●综合扫描和安全评估技术工作原理 ●获得主机系统在网络服务、版本信息、Web应用等相关信息,然后 采用模拟攻击的方法,对目标主机系统进行攻击性的安全漏洞扫 描,如果模拟攻击成功,则视为漏洞存在。最后根据检测结果向系 统管理员提供周密可靠的安全性分析报告。

c语言程序设计基本输入输出和简单程序设计

实验3 基本输入输出和简单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的C语言语句,熟练应用赋值、输入、输出语句。 2.理解C语言程序的顺序结构,掌握顺序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3.进一步熟悉C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以及调试跟踪的过程。 实验内容 1.准备实验环境: (1)启动Visual Studio 201X 或者Codeblocker等C程序开发的IDE (2)如果保留了实验1的工程项目,则可以直接双击工程项目文件夹中的.sln 文件打开它即可。否则,按实验1的做法,创建一个Win32控制台应用程序(即ConsoleApplication)工程,以自己的姓名全拼音为工程名称。可能有些同学已经忘记了,我们再指导一遍: 首先新建项目:

2.理解分析程序,熟悉基本的C程序输入输出。 1)给工程新建一个源程序文件,取名为"你的姓名全拼_3_1.c",并将以下程序编写进该源程序保存: #include int main() { int a=25; double d = 4321.123456789012345; char c = 'T'; printf("你的姓名_3_1:理解输出!\n");/* 改姓名哦*/ printf("a = :%d;%5d;%-5d;%+05d!\n",a,a,a,-a); printf("a = :%5x;%o!\n",a,a); printf("d = :%f;%15f;%8.3f;%20.15f;%.2f!\n",d,d,d,d,d); printf("c = :%c;%5c;%-5c!\n",c,c,c); } 运行该程序,将运行的结果截图放在下面: 程序运行的结果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