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心理学复习资料

虚拟公司

偶像公司

北京知馨国际心理咨询机构

简介北京知馨国际心理咨询机构,是专业致力于情感婚恋咨询、青少年心理咨询、各类神经症、儿童心理的综合性国际化心理咨询机构。坐落于北京,成立以来,一直秉承“以人为本,尊重事实,真诚仁爱,专业专注”的服务理念,为来访者提供最专业的咨询服务和心理救助。机构采用国际化心理咨询行业的标准服务规范,拥有一支由北大、北师大、中科院、北京军区总医院、空军总医院等多家高校机构的专家老师组成的技术力量雄厚的专业咨询团队,打造国内最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在个体咨询、团体心理、企业员工EAP项目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个体咨询案例累计达36000人次以上,各种团队心理、培训讲座,受众人群累计10万人次。与多家大型企业合作,为其长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为军队、公安系统、监狱系统多次提供专业的心理讲座。与各社区合作,长期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心理咨询服务。

制度文化:

规章制度

第一条:遵守国家各项法规,严守职业道德规范。

第二条:热情、真诚,尊重、关心和理解咨询者。

第三条:心理咨询工作者应对来访者的有关资料、档案予以保保密。

第四条: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如发现咨询者有危害其自身生命和危及社会安全的情况,心理咨询工作者有责任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第五条:心理咨询工作者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在自身处于极度的情绪波动状态时,应回避接待来访者促进其成长。

第七条:对来访者认真负责,咨询结束后,需及时整理、完善咨询记录表。

第八条:保持和维护咨询室的干净、整洁。

精神文化:

独特理念:贴心、温馨、专业、高效

服务理念:以人为本,尊重事实,真诚仁爱,专业专注

公司的使命:打造中国最好最专业的心理服务机构,帮助最多的中国人提升人生品质

经营理念:专业关怀温暖服务相伴成长合作双赢一枝独秀

虚拟公司

心情旅行咨询室

外显文化:

办公室一间、个体心理咨询室和团体心理咨询室各一间、沙盘室一间。

1)办公室有6张个人办公桌一张会议长桌、12把椅子、6台电脑、一台立式空调、一个公共资料储存柜(内有资料)、每个人有各自的办公用具,3部固定电话,一个保险柜,墙上挂有工作室的规章制度挂图、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挂图。

2)个体心理咨询室中有“测量区”作为对学生采用必要的心理量表和问卷进行测量的场所,具备安静、封闭等特点;“个体咨询区”配置的常用设备包括:沙发、茶几、纸巾盒、绿色植物或盆景、钟表、暖色窗帘等;“宣泄区”配置的常用设备包括:宣泄器材(博仁宣泄人、宣泄球、宣泄棒等)、电动跑步机、涂鸦墙等;在“放松区”配置的常用设备包括:音乐放松椅。

3)团体心理咨询室配有团体心理活动包、团体心理活动器材、团体活动折叠椅、心理挂图、多媒体系统。

4)沙盘室配置的常用设备包括:沙盘、沙具、沙具架、椅子等。

制度文化

1)规章制度:

一、心理咨询师必须态度热情,工作细致和认真。

二、遵守咨询师职业道德

三、坚持正面引导,采取开发,诱导,杜绝强硬说教或强加于人,辅导过程中不带个人情绪和自己价值观。

四、心理咨询师按时到岗,确保咨询工作正常运行。

五、保持室内环境整洁,舒心。

六、做好台账及有关材料的存档工作,及时整理,装订成册,未经同意,有关资料不得外借。

七、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做好个别辅导或电话咨询工作。

八、爱护室内各项设备,保持正常使用。

九、工作完毕,关好门窗,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十、心理辅导员必须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十一、保证档案资料的保密性,除中心心理咨询师,其他人不得单独进入辅导室。

2)员工福利:

定期进行培训;每年有10天带薪休假;享受五险一金待遇;定期接受督导师的督导;定期组织公司体检

3)人员分配:

经理、研发部:刘新伍宣传部:刘美辉策划部:刘媛利素质拓展部:郝士瑶

公益部:郑伟玲财会部:梁晓青

精神文化

愿景:让每个生命感受阳光的温暖使命:做京津冀最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

独特文化:团结互助平等快乐坦诚沟通奉献社会经营理念:互惠互利,共同成长服务大众,回馈社会发展方向:做京津冀最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咨询室有更好的发展之后成立心理咨询公司,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例如与公安机关、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经过发展在各个地区开设分公司。在能力范围内设立公益基金回报社会。

自己虚拟公司文化在未来发展中所起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对内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形成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能使企业产生积极的作用,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下面来具体说一下企业文化的作用。

1、凝聚作用。能对职工的思想、性格、兴趣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职工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组织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观,从而把个人融合到集体中,减少内耗,使职工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增强凝聚力。事实上,企业员工的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明确的目标。如果企业的目标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绝大多数员工个人的利益,即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那么说明这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利益基础就具备了。否则,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企业凝聚力的形成都只能是一种幻想。

2、吸引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仅对员工具有很强大引力,对于合作伙伴如客户、供应商、消费者以及社会大众都有很大引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稳定人才和吸引人才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公司不论是独特文化还是经营理念都既符合心理咨询室的独特性质又符合大多数公司的盈利性质。我们尊重、关心每一位咨询者的愿景也会吸引许多学校、公司与我们合作。

3、导向作用。能将全体职工的思想行为统一到组织发展的目标上来;不仅对组织个体的心理、性格、行为起导向作用,而且对组织整体的价值观和行为起导向作用。企业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能够为企业和员工提供方向和方法,让员工自发的去遵从,从而把企业与个人的意愿和远景统一起来,促使企业发展壮大。

3、激励作用。能使全体职工看到自己组织的特点和优点,认识自己工作的意义,产生热爱本企业的荣誉感、自豪感,激发出巨大的工作热情,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增强企业的整体执行力。而且优秀的企业文化无形中是对员工起着激励和鼓舞的作用,良好的工作氛围,自然就会让员工享受工作的愉悦。

4、约束作用。企业文化本身就具有规范作用,它让员工明白自己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正是企业文化所发挥的"软"约束作用的结果。通过这些软约束从而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工作方法,从而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竞争作用。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带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员工的积极性能调动,工作起来更有热情,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对企业的效益的提高,注入了新的力量,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的好处不言而喻,企业的竞争力不光是表现在技术上,还体现在企业文化上。

自己团队适合什么发展

公司目标为做京津冀最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咨询室有更好的发展之后成立心理咨询公司,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例如与公安机关、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经过发展在各个地区开设分公司。在能力范围内设立公益基金回报社会。公司最初是简单结构最终发展为官僚式结构,有明确的劳动分工、职务的专业化、严格的规章制度、按职能划分工作任务、实行集权式决策、控制跨度狭窄、通过命令链进行指挥和协调,保障组织的有效运转。在这中间又偶尔特设任务组,如完成某个学校大型团体心理咨询活动设计、实施。组织文化、制度文化不断完善。

虚拟公司形成的一系列过程中自己的个性(气质、能力、性格、需要、动机、兴趣),在组织中喜欢什么位置?

气质:多血质偏向胆汁质

能力:组织能力、宣传能力、有进行素质拓展培训的能力。

性格:外向、爱好社交、好领导。

需要:在成立之初是想认真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得到较高的平时成绩。后来在讨论时发现需要别人对自己的观点认同,所以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观点。虽然组内没有明确提出谁是组长,但是虚拟公司成立的前期准备中不断将自己放在一个组织的位置上,需要得到组内成员的支持,也有发挥自己领导能力的需要。在不断地讨论筹备中对虚拟公司产生了感情,这时是一种内在需要自己的公司成功的成立。因为有在群体面前展示口才以及展示现场控制的能力的需求,于是担任了公司讲解人。

动机:有外部,主要是一些物质需求。有内部,主要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兴趣:心理咨询

在组织中喜欢领导的位置、发言人的位置。

对自己合作伙伴共同的个性描述。

都积极发表自己的建议,热爱心理咨询事业。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划分为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和

组织心理等四个方面。

(一)个体心理

任何组织都是由个体组成,任何个体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追求的活生生的有机体。个体心理从个体差异分析与个体共同的心理特征这两个方面的理论出发,对如何激励员工等管理手段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书上)从个性、动机、需要、知觉、态度等方面论述了个体心理的规律及其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问题。

(二)群体心理

群体是组织中的基本单元,在现代企业中,管理部门的工作主要是针对群体进行的。群体心理研究是指在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中,从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气氛、信息沟通和冲突、人际关系、群体任务、群体绩效、群体决策、群体内聚力等多个维度,对人的心理状态及其对群体活动的影响进行研究。

(三)领导心理

领导心理是企业中影响人的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领导心理的研究包括两个范畴,一为静态研究,侧重研究领导者的个性特征与领导集体的结构特点;二为动态研究,侧重研究领导方法,探索不同领导行为、领导作风与领导效率的关系。

(四)组织心理

现代企业都是以组织形式出现,以组织形式完成生产的全部过程,以组织形式同社会发生关系的。组织心理的研究包括:组织结构与组织理论;组织变革的规律、抵制变革的因素与对策、组织发展;组织发展的特点与干预途径;组织文化;工作应激

管理心理学名称演变及研究内容

1、心理技术学

1903年德国心理学家斯腾提出,强调职业选拔、职业培训合格的工人去适应他们所要掌握的机器。

2、工业心理学

1912年,德国工业心理学之父胡戈·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与工业效率》一书,主要研究强调合适的人合适的工作与理想效果,限于个体研究。闵斯特伯格提出工业心理学理论:作用为:1、帮助发现最适合于某项工作的人物。2、强调效率:决定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下每个人能达到的最高产量。3、在人的思想中形成有利于管理效率的影响。

3、工业社会心理学

1933年,美国心理学家梅奥出版《管理和工人》等书,创立了人际关系说。人际关系理论:1职工势气与生产积极性取决于职工之间的关系。2、第一次把人际关系提到工业中的首要地位。3、梅奥因此被公认为工业心理学创始人。1927—1932年,霍桑实验,人际关系理论创立。

4、管理心理学

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莱维特第一次使用管理心理学取代原来的工业心理学,主要研究如何领导管理、组织大批人完成特定的使命。

5、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1961年,美国《心理年鉴》第一篇综述叫“工业社会心理学”指明这一学科由工业心理学和组织心理学形成。合并为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其研究的问题有二:1、是以个体为分析单位,研究劳动的社会环境对个人动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2、以社会系统为分析单位,研究工业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企业上中下级关系、生产班组和较大组织系统的社会心理问题。

6、组织心理学

1964年,美国《心理年鉴》第二篇综述作者莱维特提出“组织心理学”其主要研究课题为1、以生产组织为研究对象,研究职工士气对生产效率的影响。2、研究组织中信息沟通、决策、人际关系、组织结构设计等问题。7、组织行为学

20世纪60年代行为科学进入组织行为阶段,形成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开始被研究。80年代末“组织科学”一词出现。研究范畴也从个体到群体进而发展到对整个组织的研究。

霍桑实验

什么是霍桑实验?

又称霍索恩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霍桑效应起源于1927年至1932年期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顿·梅奥带领学生和研究人员在西方电器公司(Western Electric)位于伊利诺伊州的霍桑工厂(Hawthorne Works)进行的一系列心理学实验。1、照明实验:当实验组照明度增大时,实验组和控制组都增产;当实验组照明度减弱时,两组依然都增产,甚至实验组的照明度减至0.06烛光时,其产量亦无明显下降;直至照明减至如月光一般、实在看不清时,产量才急剧降下来。这表明,人际关系是比照明条件更为重要的因素。

2、福利实验: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发现,不管福利待遇如何改变(包括工资支付办法的改变、优惠措施的增减、休息时间的增减等),都不影响产量的持续上升,甚至工人自己对生产效率提高的原因也说不清楚。深入发现,这依然是融洽的人际关系在起作用。在调动积极性、提高产量方面,人际关系因素是比福利措施更重要的因素。

3、群体实验:实验者原来设想,实行这套奖励办法会使工人更加努力工作,以便得到更多的报酬。但观察的结果发现,产量只保持在中等水平上,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平均都差不多,而且工人并不如实地报告产量。这一试验表明,为了维护班组内部的团结,可以放弃物质利益的引诱。由此提出“非正式群体”的概念,认为在正式的组织中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有自己的特殊的行为规范,对人的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同时,加强了内部的协作关系。

4、谈话实验:研究者在工厂中开始了访谈计划。此计划的最初想法是要工人就管理当局的规划和政策、工头的态度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作出回答,工人们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存在许多不满,无处发泄,访谈计划的实行恰恰为他们提供了发泄机会。发泄过后心情舒畅,士气提高,使产量得到提高。

“霍桑实验”结论

1、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霍桑实验”表明,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

2、传统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决定于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霍桑实验”表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传统管理只注意“正式群体”问题,诸如组织结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霍桑实验”还注意到存在着某种“非正式群体”。这种无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

4、“霍桑实验”还提出新型领导的必要性。领导者在了解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的同时,还需了解不合乎逻辑的行为,要善于倾听和沟通职工的意见,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5、说明在管理中除金钱刺激积极性,同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上起决定性作用。

“霍桑实验”相应的管理措施

1、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而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2、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而且更应重视职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

3、在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而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

4、管理人员的职能也应有所改变,他们不应只限于制定计划、组织工序、检验产品,而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起联络人的作用:一方面,要倾听职工的意见和了解职工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向上级呼吁、反映。

“大五”模型

“大五”个性维

外向性神经质随和性责任意识经验开放性

与之有关的特质积极情绪

乐群

热情

焦虑

自我意识

脆弱敏感

信任

心胸开阔

心地善良

胜任

秩序

自律

幻想

行动

主见

给一些词,大学生挑出符合自己的词。由上表可知:

1、每个“大五”因素都由不同的特质构成

2、在“大五”因素之下较低层次的特质包括了人的个性的各个方面,无论是何种年龄、性别、种族、社会和国家的人,都可用这些特质描述人们各不相同的、各种各样的个性。

3、“大五”因素及其下面的特质也同样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连续体,人的个性的某种特质都可能位于连续体的高、中、低或其他部位。

“大五”因素的极端情况

外向性(乐群性):人际互动的数量和强度、活动水平、刺激需求程度。

高分:好社交、活跃、健谈、乐群、好玩、重感情

低分:谨慎、冷静、无精打采、话少、冷淡、厌于做事、退让

神经质:顺应与情绪不稳定。识别易有心里烦恼、不现实的想法,过分奢望式要求,及不良反应的个体。

高分:情绪不稳定、易烦恼、不现实想法

低分:平静、放松、不情绪化、果敢、安全、自我陶醉

随和性(宜人性):某个体思想、感情、行为在同情到敌对这一连续体上的人际取向。

高分:心肠软、脾气好、信任人、宜人性、助人、宽宏大量、易轻信、直率

低分:愤世嫉俗、粗鲁、多疑、不合作、报复心重残忍易怒、好操纵别人

责任意识(认真性):个体在目标取向行为上的组织性、持久性、动力性的程度。

高分:有条理、可靠、勤奋、自律、准时、细心、整洁、有抱负、有毅力

低分:无目标、不可靠、懒惰、散漫、粗心、松懈、不检点、意志弱、享乐

经验的开放性:对经验本身的积极寻求和欣赏,喜欢接受并探索不熟悉经验,喜于并勇于尝试。

高分:好奇、兴趣广泛、有创造力、有创新性、富于想象、非传统

低分:习俗化、讲实际、兴趣少、无艺术性、非分析性

双因素论

什么是双因素论?

使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与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前者往往是由外界的工作环境引起的,后者通常是由工作本身产生的。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因此赫兹伯格认为只有靠激励因素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赫兹伯格的访谈过程、访谈结果。

20世纪50年代末期,赫茨伯格和他的助手们在美国匹兹堡地区对二百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访问。访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在工作中,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满意的,并估计这种积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又有哪些事项是让他们感到不满意的,并估计这种消极情绪持续多长时间;满意和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

从1844个案例的调查中发现,造成职工非常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司政策、行政管理、监督、与主管的关系、工作条件、与下级的关系、地位、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处理不当。这些因素改善了,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还不能使职工变得非常满意,也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一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从1753个案例的调查中发现,使职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主要是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绩效能得到社会承认、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负有重大的责任、在职业上能得到发展成长等。这类因素的改善能够激励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如果处理的不好,也会引起职工的不满,但影响不是很大。这类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使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与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前者往往是由外界的工作环境引起的,后者通常是由工作本身产生的。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因此赫兹伯格认为只有靠激励因素来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双因素论对于管理心理学的两个研究领域起了重要促进作用

1、工作设计领域。工作设计,尤其是工作丰富化和工作扩大化的设计最初是在双因素论的启发下开展的。

2、内在激励问题。内在激励是指工作本身或工作取得的结果会对人起激励作用而无需外在的激励。双因素论中的“激励因素”就含有内在激励的成分。在双因素论的启示下引起学者对内在激励的研究兴趣。

群体规范

阿希实验→群体压力→顺从、从众→群规产生心理基础→什么是群体规范→群体规范功能→群体规范利弊

阿希实验证明在群体压力之下会产生顺从行为。

群体压力(群体规范形成的心理基础):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压力。有时这种压力非常大,会迫使群体的成员违背自己的意愿产生完全相反的行为。社会心理学中把这种行为叫做“顺从”或“从众”。

群体规范是指群体对其成员行为的共同期望。

群体规范的内容:

1组织和个人荣誉

积极规范:当群体或组织受到不公平批评时,群体成员会挺身而出为群体或组织辩护。

消极规范:组织或群体成员对组织或群体的问题漠不关心。

2、绩效

积极规范:组织或群体成员的工作干得不错,但依然精益求精。

消极规范:组织或群体成员满足于低水平的工作绩效。

3、协调合作与信息交流

积极规范:成员之间愿意听取并接受别人的意见。

消极规范:成员之间不是开诚布公、坦率地讨论问题,而是背后窃窃议论。

4、领导与监督

积极规范:成员在需要帮助时,会直接向领导提出请求。

消极规范:成员会掩饰问题,对领导敬而远之。

5、同事关系

积极规范:成员在一起时会互相帮助,不会总想占别人便宜

消极规范:成员之间彼此漠不关心或勾心斗角。

群体规范功能:1、群体支柱 2、评价准则 3、对群体成员的约束 4、行为矫正

群体规范利弊:如前所述,群体规范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即为群体规范的利弊。一般来说,管理者应当鼓励员工遵从积极的、正确的规范;而对于消极的、不正确的规范,应考虑改变这些规范,最终的标准要看这些规范是否有利于达到组织的目标和提高组织的绩效。对群体规范既要遵从,又要违反,倒U字形图表明中等程度的遵从和违反的平衡才能达到高水平绩效。

C

平衡

A 中等遵从 B

低遵从高违反中等违反高遵从低违反

群体不能控制其成员,平衡导致高绩效需要改革时

导致低绩效遵从有助于群体指导群体强调遵

成员行为达到目标,违反从而导致

可使群体检查其规范是否适当低绩效

《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doc》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Management Psychology) 编制单位:金审学院 编写人:周文莉 编制时间:2016年3月

课程说明部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介绍 管理心理学是管理类的基础课,是应用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性交叉学科。管理心理学是有关组织情景中个体、群体和组织管理行为的理解、解释、预测和变化规律,以便改进和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与管理效能的学科。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讲课使学生能够认识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了解个体、群体、组织与领导心理与行为的主要特征,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管理类的课程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以为改善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教学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管理过程中的有关心理学问题,明确个体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如何有效地进行激励;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发挥群体效应、提高群体工作效率;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影响力、领导方式、自身素质,领导和管理的有效性;组织结构、组织效和组织变革等内容。把理论阐述与实证研究结合,使学生能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于管理实践。 (三)课程性质 《管理学》是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 (四)适用对象 经济、管理类本科各专业。 (五)预修课程 管理学、普通心理学。 二、课时分配

正文部分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管理心理学的总体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体系结构,及其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及范围。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学内容】 一、管理心理学的内涵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教学内容】 一、对推动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巨大作用 三、对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良好效能 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一、观察法 二、测验法 三、实验法 第四节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内容】 一、萌芽期 二、确立和形成期 三、发展期 【实践教学内容】 【本章教学建议】

车丽萍《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管理心理学论文心得3篇

管理心理学论文心得3篇 只有在群体主义的组织中存在公开论辩的公共领域,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才不会被神话。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管理心理学论文心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管理心理学论文心得范文1: 通过这一学期的《管理心理学》的学习,虽然我选择了自修区,虽然我承认有时候听课不怎么投入,但是一学期的学习下来我也是有些体会的,不是很深入却也是我自己的想法。 第一堂课就被老师的规矩给“折服”,怎么说呢,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分法,那时侯就想到 底是关于管理的课程。从这里我也明白大家应该要互相尊重,最后一堂课同一个评分标准我也很欣赏,我不明白那同学是怎么想,我是乐于接受这样的结果的,我还觉得老师是很尊重我们的呢。 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

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我自己,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对自己还是有了小小的了解的。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那点,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负责任。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看到那么几条,我真觉得怎么那么象呢,我好好的反省了下,我要好好努力的,我得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规划。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我真不得不承认网络的强大,我晚上回忆了一晚上,总觉得自己有很多想说,可是真的动手不知道怎么下笔,担心写杂了偏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3101204 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课程类型职业选修课 学分数 3 总学时数48 第一部分总纲 一、课程得性质与任务 1.课程得性质 本课程就是工商企业管理类专业得专业模块选修课;也就是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得选修课。本课程就是结合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关知识而形成得交叉学科,就是研究管理领域中人得心理行为活动规律及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得积极性得学科。 2.课程得任务 通过对本课得学习,将帮助学习者熟悉与掌握管理心理学得研究对象、管理心理学得基 础理论、人得个性、人得需要、人得期望、人得挫折、人性管理、以及激励行为、决策行为、领导行为、创造行为、人群心理。使学生掌握其基本理论、基本技巧与主要方法,并能够灵活地运用,全面地提高学生得实际管理水平与管理能力。在本课程得教学中,要求学生应能辨认行为事实以及组织管理中得社会心理现象,了解人得心理行为变化得基本过程及变化倾向,熟悉与掌握管理心理学得基本概念与主要理论。对提高学习者得管理素质与工作效率,加速管理现代化就是十分必要得。 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 前导课程:管理学基础 后续课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相关课程

二、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40%)+实训成绩(20%)+期末成绩(40%) 三、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苏东水,《管理心理学》(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2、赵慧军,《现代管理心理学》(第一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 3、周妙勤,《管理心理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4、王重鸣,《管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5、卢盛忠,《管理心理学》(第三版),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2月 6.廖明明,《管理心理学》,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年6月 7.朱永新,《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8.孔祥勇,《管理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9.汪雪兴,《管理心理学》(第二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四、大纲执行说明 1.本大纲为教学指导性文件,所列内容只就是基本内容,只表明教学得范围及深度,具体教学安排应按具体教学计划执行。 2.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顺序上作部分调整。 第二部分理论教学 一、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得基本内容,以及对人得行为基础、挫折、关于人性得几种假说、领导行为得概念与要素、领导班子合理结构得基本内容、组织结构、创造得特点、人群关系得理论与实践等基本理论得认知。 要求学生熟悉管理心理学得研究对象、作用、管理心理学与行为科学、组织行为学之间得相互关系,熟悉心理过程、管理学得基础理论、个性心理得相关理论,熟悉期望理论、目标管理理论、需要理论、激励理论、强化理论、挫折理论及其在管理中得作用,熟悉决策行为、领导者行为以及组织得特征、要素、作用,熟悉创造心理与行为,熟悉人群关系等相关理论。 要求学生理解影响人行为得因素、个性得特点、人得价值观、态度对行为得影响、激励

心理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得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过程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识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 二、心理学得研究领域 理论研究: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应用研究: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三、心理学得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测验法 (三、)实验法 (四、)调查法 四、心理学得前世今生 今日心理学得两大热点:认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五、心理得实质 △心理就是脑得机能,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能动得反映。 (一)、脑就是心理得器官,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1、(生理学、临床学)脑损伤影响与之相应得心理机能; 2、(生物演化)心理活动水平与脑得发展水平呈正比; 3、(个体生长发育)脑得发育成熟程度影响到人心理发展水平。 (二)、客观现实就是心理活动得源泉与内容 1、脑作为心理器官,不会自己发展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人才会产生心理。 2、人得心理活动得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 3、客观现实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生活对人得心理发展有更为重要得影响。 (三)、心理对客观现实得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1、心理反应具有主观性 2、心理反应具有能动性 3、心理反应既受自然规律制约,又受到道德规范制约 (四)、心理学在实践中发展 1、通过实践活动使客观现实真正作用于大脑,导致相应心理活动得发生与发展 2、实践检验人对客观现实得反映 作业: 1、心理学研究得对象就是什么?心理现象有哪些方面? 答案:(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得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得心理也研究人得心理,而以人得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与社会心理。 (2)人得个体心理现象得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与动机、能力与人格。 2、用事实说明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答案:(1)人得心理就是在与客观现实接触中才产生得,离开了客观现实就没有人得心理。(2)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得能动得反映,不同得人在面对同一事件时会有不同得反映。3、怎样理解人得心理就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得主观反映。 答案:人得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主要就是社会现实。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映象。人得心理就其反映内容来说,就是客观得;就其反映形式如感知、思维、情绪、意志来说却就是主观得,就是对客观得主观映象。 4、实验法得优缺点各有哪些?

管理心理学复习大纲-2015秋

管理心理学复习大纲 一、选择题(参考作业一) 1.在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中,把研究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称为组织心理 2.我们把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称为气质 3.价值观全部作用的实质和核心是标准作用 4.产生于18世纪下半期,其主要代表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管理理论是早期管理理论 5.有人经常处于精神饱满、朝气蓬勃、愉快欢乐之中,有人经常处于精神萎靡、抑郁消沉、闷闷不乐之中,这是性格的情绪 特征 6.在态度的构成要素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认知要素 7.老年人往往会认为年轻人举止轻浮、办事不牢靠,并在见到某个年轻人时把他归类到自己认定的形象之中,这是社会知觉 偏见中的定型效应 8.勒温创立的群体动力理论被称为“场”理论 9.美国心理学界公认的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梅奥 10.个体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调节、控制或约束是指自我管理 二、名词解释 近因效应: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成就需要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经过长期研究提出。认为在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的最主要的需要有成就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合群需要三种,其中成就需要的高低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 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 人际关系:从三个方面理解: 1、人际关系表明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 2、人际关系有三种心理成分组成。认知、情感和行为成分 3、人际关系是在彼此交往的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领导:领导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力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 风险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一定风险。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阻碍,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心理学上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情绪反应。 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 正式群体:管理心理学中,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正式规定而构成的群体.这种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明确职责分工,明确权利和义务,并且,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如:工厂的车间、班组、科室,机关的科(处)室等都是正式群体. 直线型组织结构:最简单和最基础的组织形式。它的特点是企业各级单位从上到下实行垂直领导,呈金字塔结构。直线型组织结构中下属部门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令,各级主管负责人对所属单位的一切问题负责。 三、简答题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论点是什么?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2.群体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群体行为的特征1、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需要和目标。2、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规范和行为模式。3、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归属感。4、群体成员要相互作用。5、群体成员具有组织性。 3.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领导人应具备的“十大条件”论。这十大条件就是:合作精神、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精于授权、善于应变、敢于创新、勇于负责、承担风险、尊重他人、品德高尚。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概况

2.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单元(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教学要求: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历史。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心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教学重点: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教学难点:管理心理学的概念与范畴 第二单元(章):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要求: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历史。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发展背景 教学重点:管理心理学的背景 教学难点:管理心理学的背景与发展趋势 第三单元(章)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了解人性的概念。理解人性的不同学说。掌握人性在管理心理学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人性在管理心理学中的意义 教学难点:人性在管理心理学中的意义 第四单元(章)基本的激励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激励的概念。理解激励与操纵的特点。掌握激励的多种理论内容。教学重点:激励的不同理论 教学难点: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 第五单元(章)激励理论的应用 教学要求:加深了解激励的概念。理解组织背景中的激励原因。掌握组织中激励的应用条件。 教学重点:组织中激励的应用条件 教学难点:组织中激励的条件与作用。 第六单元(章)激励后果分析 教学要求:了解组织公民与组织承诺的概念。理解织公民与组织承诺的意义。掌握组织公民与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组织公民与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组织公民与组织承诺的影响因素。 第七单元(章)组织中的知觉 教学要求:了解知觉的概念。理解组织中知觉的意义;掌握组织中知觉的影响因素。教学重点:理解组织中知觉对管理的意义 教学难点:组织中知觉对管理的应用领域。 第八单元(章)组织中的记忆与学习 教学要求:了解组织中学习的概念。理解组织中学习对组织的意义。掌握组织中学习的管理。 教学重点:组织中学习的管理。

车丽萍著《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 绪 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中小学生心理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14726553.html, 中小学生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小学生心理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心理安全感特点现状调查. 《中国特殊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6期.梅高兴.潘运.赵守盈. [2].体育活动对灾区中小学生心理创伤的干预策略. 《体育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7期.代春玲.陶勇. [3].中小学生心理与行为问题现况调查. 《浙江预防医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3年10期.陈奇.丁可.陆怀初.石碧波.张文武. [6].湖南省中小学生心理韧性的现状调查. 《科教导刊电子版(上旬)》.2015年5期.刘欢. [7].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中小学生心理及心理干预的调查分析. 《山西医药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9年9期.郝尚雄. [8].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中小学生心理及心理干预的调查分析. 《山西医药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09年17期.郝尚雄. [9].学校体育对经历重大灾难事件后中小学生心理创伤的干预策略.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2期.张栓.毕存箭.杨俊敏.盛硕. [10].西部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 ISTIC.2016年4期.于慧慧.夏冰月. 二、中小学生心理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湖北省部分地区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次数:3 作者:李娟.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华中科技大学2007(学位年度) [2].中小学学生心理及受虐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被引次数:7 作者:向秀英.应用心理学中南大学2009(学位年度)

《管理心理学》考试大纲

《管理心理学》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管理心理学知识进行管理行为分析,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知识点及考试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识记:能解释有关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和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一部分管理心理学导论 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导论 一、管理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管理心理学的定义 (二)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对象与任务(一)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 (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三)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三、国外管理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回顾(一)科学管理运动 (二)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三)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产生(四)群体动力理论 四、我国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一)以人为本 (二)以德为本 (三)中庸之道 (四)无为而治 五、管理心理学研究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程序 (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六、当代管理心理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当代管理心理学进展的特点

管理心理学论文

被动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关系 摘要: 1、内涵:是把心理学的知识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心理学在组织管理工作实践中应用的结果。 2、目的:管理心理学的任务有两个,即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对劳动者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还有就是吸收、运用各相关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及其他涉及管理的学科)的理论、方法,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活动规律,说明如何通过调整人际关系、激励动机、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手段,来协调人—人系统。 关键词: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被动管理自我管理内在机制外在机制 正文: 具体来说,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个体心理: 主要研究个体的心理活动规律、需要、动机与态度、员工的心理健康、激励理论,等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群体心理: 主要研究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群体的内聚力、群体中的人际关系和信息沟通、士气与群体意识,等等,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组织中的协调交流、团结合作的问题。 三、组织心理: 主要研究组织结构、组织环境、组织变革以及各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及其效果、领导者的选择与训练、影响领导效果的因素,等等,目的是为了使组织自身能更好地适应组织任务和组织使命的要求,以利组织目标的实现和维护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那么作为一名企业的团队管理者要想让自己的团队健康稳速的发展也必须学 会运用以上的管理方法处理好自我管理与被动管理的关系。 首先管理者必须懂得识人、用人。 曾国藩曾指出, “有感于内, 必形于外”。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修养往往表现于外表, 举止衣着, 先有三分气象, 话未出口已有七分先机。由表入里识人,须细辨其天性、品德、心理、心地、胸怀、修养。所以,目光敏锐之人三步之外, 则识人八九不离十, 有此一招, 则人莫能欺。

(完整版)《管理心理学》综合练习及答案

《管理心理学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勒温的“群体动力场理论”指出,人的行为取决的因素可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A.行为=f(激励·个性) B.行为=f(个性·环境) C.行为=f(他人影响·个性) D.行为=f(他人影响·智力) 2.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B.第一印象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效应 3.被誉为管理心理学之父的是() A..梅奥 B.莱维特 C..维卡 D.斯克伯兹 4.一般说来态度的心理成份包括认知、情感和() A.冷漠 B.理解 C.思维 D.意向 5.气质类型中多血质主要行为特征是() A.缓慢稳重 B.小心迟疑 C.活泼好动 D.胆量较大 6.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是() A..价值观及其体系 B.人生观 C.世界观 D.态度 7.对群体绩效起积极作用的角色是任务角色和() A.自我中心角色 B.社会角色 C.维护角色 D.协调角色 8.麦格雷戈将传统的管理方法称为()

A.PM理论 B.Z理论 C.情势理论 D.X理论 9.在领导方格模式中,(9.1)型领导又称() A.贫乏型领导 B.俱乐部型领导 C.任务第一型领导 D.中间型领导 10.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群体 C.小群体 D.参照群体 11.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A.增加自己的投入 B.减少自己的投入 C.努力增加B的报酬 D.使B减少投入 12.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指出,有效的领导行为除了应该考虑工作行为、关系行为以外,还应该考虑被领导者的() A.素质 B.业务水平 C.成熟程度 D.培训提高 13.在勒温的组织变革的程序模式中,所谓解冻是指() A.鼓励人们接受新观念,改变原有的态度、习惯与传统 B.形成人们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 C.重新组合工作关系 D.重新组合工作群体 14.在管理心理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15.关于冲突观念的现代观点认为( ) A.冲突有害无益 B.冲突应当避免 C.冲突有利无害 D.冲突保持在适度水平是有益的

管理心理学 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 管理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综合性科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重点在于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为一门边缘学科,管理心理学大量借鉴了社会学、政治学和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有益成果,其主要内容是管理中具体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中的具体心理活动的规律性。因此,可以将管理心理学的研究 内容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对个体心理的研究,个体是构成管理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管理组织的细胞。从人自身的角度看,人又是管理的主体,每个人都具有其独立的人格。认识个体心理是研究管理心理的基础。对个体心理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中知觉、价值观、个性和态度的认识,以及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 (2)对群体心理的研究。群体是管理组织中的基层单位,在管理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组织。群体心理对管理行为有着重大影响,管理心理学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等方面做专题研究。 (3)对组织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并应用这一理论对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进行研究。 (4)对社会心理的研究。把管理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系统,研究管理与社会的交换关系,社会环境和文化对管理行为行为的影响等,社会心理也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得到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社会管理理论。 【课程任务】 管理心理学的任务有两个,即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劳动生产率和对劳动者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教育。其中主要的任务是掌握管理工作中个体、群体、组织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制定出管理个体、群体、组织的科学管理方针政策和方法,同时极大地促进领导者管理水平和领导艺术的提高,在此基础上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和劳动生产率。还有就是吸收、运用各相关学科(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及其他涉及管理的学科)的理论、方法,探讨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活动规律,说明如何通过调整人际关系、激励动机、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艺术、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手段,来协调人—人系统。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及安排 【教学内容与要求】 引言管理心理学导论 基本要求:明确管理心理学相关概念及其价值,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学习意义与指向范畴,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学习方法。 第一讲管理与心理 第一部分管理之道 基本要求:明确和了解管理思路与管理对象,掌握和理解管理核心与管理关键。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第九章团体行为与管理 第一节团体的概述 一、团体的概念 团体是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满足共同的需要,以一定的社会活动方式和一定的社会规范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组织的集体形态。 二、团体的特征 团体的主要特征是: ①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在心理上相互意识到对方; ②团体各成员之间,通过活动与交互作用,在心理和行为上能彼此影响; ③团体各成员在情感上有“我们同属一群体”的感受。 由个体构成团体的基本条件是: 1.团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目的。 2.为了达到和实现团体目标,团体有公允的规范和规则。 3.团体要满足各个成员的归属感。 4.团体有一定的结构,每个成员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一定的任务,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 5.团体成员之间有工作、信息、思想、感情上的交流。 三、团体的种类 (一)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二)假设团体和实际团体 (三)固定性团体和临时性团体 (四)其他团体分类 四、团体的功能 (一)团体对组织的作用 团体能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这是正式团体对组织来说最主要的功能。团体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办法的手段,有利于促进复杂的决策;团体在各部之

间起联络作用,有利于形成“一条龙”流水作业;它也是有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非正式团体的特点之一是信息传递快,沟通灵敏,管理者可以通过它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改进工作。不仅如此,某些非正式团体对正式团体的工作任务也有积极作用,其对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也是有效的。 (二)团体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1.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自己和其它成员保持友谊和紧密联系,心理协调,彼此都体会到大家同属某一团体。 2.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认同感。 3.团体对个人能产生强大的支持力量。 4.团体引入竞争机制,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竞争与相互激励。 5.团体能融洽并协调人际关系。 6.团体可能满足成员的其它心理需要。 (三)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 2.社会标准化倾向。 3.社会顾虑倾向。 4.从众行为倾向。 五、团体的结构 1.同质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同质结构。 2.异志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异质结构。 第二节团体的凝聚力、士气和高效率 一、团体的凝聚力 (一)什么是团体的凝聚力 团体的凝聚力即指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 高凝聚力的团体有以下特征:

大学生挫折心理论文范文2篇

大学生挫折心理论文范文2篇 大学生挫折心理论文范文一: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分析 人在不同的时期面临着不同的人生课题。挫折环境等外界纷杂的现实造成自身困难与限制,使个心理就是人在解决这些人生课题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体动机不能满足,目标不能实现而产生心理挫折。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一般来说,心理挫折是个体从具体来说,这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无法克服或自认为是无法克以及学校环境因索等。 服的障碍,致使其目的无法实现,需要和动机无法满自然环境因素。对于大学生来说,家庭成员或足所产生的一种紧张心态和情绪反应,通常表现为本人患有重大疾病、家庭遭受自然灾害等导致的家强烈的焦虑、抑郁、恐惧或愤怒等负性情绪反应以及庭经济困难都会导致大学生产生挫折心理;个体的攻击、无助甚至是自杀等消极行为。大量研究表明,.相貌、肤色以及体重等也都可能导致挫折感的产生,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挫折可以使人们从中吸取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与社会的某些价值观以及个教训,磨练意志,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另一方面,挫人对这些特征的自我评价有关。 折如超出了个人的承受能力,则会影响人的身心健社会环境因素。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康,还有可能导致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因此,了解挫面的国际化,现代西方各种思潮对我

国的传统文化折心理的成因并采取积极的对策,使大学生的挫折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大学时期正是个体自我统一性心理朝积极的方向发展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立的关键期,面临传统观念的变革、价值体系坐标重要课题之一。的重新选择、新的生活方式的适应等一系列问题。 在这些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挫折的大学生挫折心理的成因分析产生。此外,当前的社会腐败问题、职工下岗问题、社会治安、贫富差距过大等问题也是引发青年学生众所周知,人的需要、动机只是一种主观愿望,产生挫折心理的重要源泉。 它同客观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学校环境因素。中国的大学生入学选拔基本上这种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构成了挫折心是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因此大学生群体实际上也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就是一种优秀学生的团体。那些在中小学阶段相当原因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有优势的学生在进人大学之后,自身的优势相对来方面: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说已经大大衰减,并且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而使自 l、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客观因素己在校园竞争中处于劣势,这种优势心理和劣势心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客观因素是指不以大学理的差距必然会导致个体挫折心理的产生。研究发生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大学现,地方高校大学生从高考到入校后的2—3年中,生之所以容易产生心理挫折,多因个体环境或社会普遍存有挫折感,且91.3%的学生曾遭受三项以上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资料 第一章 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规律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动机管理,动机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认知管理,认知是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情绪管理,情绪的劳动与管理、应激管理、员工卷入等;行为管理,良好的行为是一切心理管理的最终目标;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概述、组织士气和气氛、组织变革与发展等。 3.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 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行为背后潜在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组织行为学重点探讨行为特点和规律本身,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已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本源学的研究,而组织行为学则侧重于现象学的研究 2)理论基础不同 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源泉主要是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来源更加多样化,如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 3)形成的背景不同 管理心理学:1912,美籍德国的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首先正式把心理学应用到工业管理中;1958,美国的利维特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使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是行为科学与组织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分支学科。20世纪60年代,形成跨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 1)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一方面,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必然会涉及行为背后的潜在心理机制;另一方面,心里是一种内隐的活动,管理心理学在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时,也需要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行为来达到推断内部过程的目的。 2)研究内容上的联系,二者在研究的总体框架上无大地差别,其基本内容皆为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等方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只是对同一问题的研究视角和出发点不同而已。 3.研究目的上的联系:目的基本相同,通过对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的探索,揭示有个规律,不断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持续提高工作绩效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好人的全面发展。 4.管理心理学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1)个体关怀和宏观关心——探索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时应表现出个体关怀的特征。 2) 是什么或为什么——发挥心理学的优势,不仅回答“是什么”或“怎么做”的问题,还要弥补组织行为学在回答“为什么”问题方面的不足。 3)务实或理论——强调系统的掌握理论知识 4)行为或意识——强调提高或改变员工的意识或觉悟水平。 5.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个案调查法 第二章 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理论背景 1)心理技术学:德国斯腾1903年提出。最早研究的是冯特的学生闵斯特伯格,1912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研究人-机关系问题,与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向一致,但是缺

关于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关于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关于心理护理论文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护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知识、原理、方法应用于现代护理领域,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然而我们要如何写有关护理心理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篇一《加强... 护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知识、原理、方法应用于现代护理领域,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然而我们要如何写有关护理心理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加强心理护理,提高护理质量》 【摘要】护理心理学属于介于护理学和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掌握护理心理学,加强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对相关疾病的治疗也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本文论述了掌握护理心理学的重要性,强调在临床上正确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质量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心理学护理学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主要研究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护士的心理问题、护理行为对患者心理活动的影响以及怎样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高护理质量与水平[1]。它是介于心理学和护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这是由它的研究对象的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它既受心理因素的制约,亦受生物因素、特定的社会环境因素等制约[2]。随着当代医学模式的转

变,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所以,临床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好护理心理学,以更好地面对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患者心理方面的问题。 俗话说的好:"有什么千万别有病"。人患病之后,机体处于病变状态,正常的生理机能也会出现异常,所以就不得不到医院就诊,严重者还需要住院进行治疗,这样就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庭、工作环境,患者的精神情绪都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患者精神心理方面的异常波动,往往也会导致机体的生理功能出现改变。所以,人们在患病以后,出于对所患疾病的忧虑、对需要进行的检查以及治疗方法的恐惧、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对家庭以及工作的牵挂等等,都有可能成为影响患者情绪的不良因素,而患者的情绪发生变化以后,对机体内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产生抑制,导致人体新陈代谢机能下降,抵抗力降低,病情加重或者病程拖延。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改善其紧张恐惧的情绪,增强其机体的抵抗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护理人员除了掌握基本的护理技能之外,还需要掌握和灵活运用护理心理学,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需要怎样来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呢?我认为可以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爱岗敬业。作为临床护理工作人员,首先必须要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工作,树立自尊自爱自重的心理,并且还要克服自卑感。 在现实工作中,少数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护理工作单调乏味、有苦又脏又累,并且得不到别人的认同,但是又责任重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管理心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Psychology 课程代码:* 学时数: 34 学分数: 2 先修课程:管理学、公共管理学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管理心理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及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城市管理专业的专业任选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劳动关系方向的选修课。 2.课程任务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协调人际关系,满足员工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管理效能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步提高其运用管理心理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将来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工作奠定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管理心理学》与《心理学》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管理心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补充和发展;《组织行为学》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管理心理学》。 先修课程:《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等课程,修读本课程的学生如能通过自学修读完《普通心理学》将非常有利于本课程的学习。 后续课程:《组织行为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管理心理学的意义。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理解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掌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管理心理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 难点: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