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十四章知识要点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十四章知识要点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十四章知识要点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十四章知识要点

第五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知识要点

1、植物的主要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四类。

2、藻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种类很多,大多生活在水里,结构比较简单,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单细胞藻类植物主要有衣藻、硅藻等,多细胞藻类植物主要有水绵等。

3、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矮又薄的叶,且茎叶中没有疏导组织。常见的苔藓植物有葫芦藓和地钱等。苔藓植物对水土保持有一定作用,苔藓植物对毒气十分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4、蕨类植物不仅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在体内具有输导组织,因此能较好地适应陆地生活。蕨类植物叶片背面褐色的囊状隆起是孢子囊,能产生一种特殊的生殖细胞----孢子。常见的蕨类植物有蕨、石松和满江红等。

5、蕨类植物中,蕨可供食用,石松可药用,满江红是优质的绿肥和饲料,许多蕨类可供观赏,煤主要是深埋地下的古代蕨类植物等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形成的。

6、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殖过程都离不开水,因此只适合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7、种子植物是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8、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裸子植物大多为木本植物,根茎叶都很发达,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适合生活在多种环境中,松、杉、柏是构成森林的重要树种,松、苏铁、银杏是常见的绿化树种。

9、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可以形成果实。被子植物一般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被子植物能适应各种生活环境,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

10、我国的珍稀植物中,一级保护植物有桫椤、珙桐、水杉、金银花等,二级保护植物有龙棕、红桧(gui)、荷叶铁线蕨等。

1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动物种类约占95%,共同特点是身体内没有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的高等类群。主要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共同特点是身体背部由脊椎组成的脊柱。

12、腔肠动物开始出现组织分化,具有简单的器官:身体中央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如海葵、珊瑚、海蜇等,少数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等。

13、扁形动物身体扁平,消化道有口无肛门,虽然组织、器官、系统有了进一步的分化,

但仍然没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常见的扁形动物油涡虫、吸虫、绦虫(猪肉绦虫)等,绦虫和吸虫都会引起人体的寄生虫疾病。猪肉绦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生活,因此,我们应取食煮熟的猪肉、鱼肉。

14、线形动物身体大多细长,呈线性,身体不分节,消化道有口有肛门。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丝虫、轮虫等,大多寄生在人、家禽、家畜和农作物的体内,危害人体健康,损坏农牧业的生产。蛔虫长期寄生在人的小肠内,夺取营养,引起人体营养不良,数量增多时,还会阻塞肠道,引起肠梗阻。

15、环节动物身体从前到后由许多形态相似的体节组成。体节的出现,促进了各种系统功能的发展,如神经系统趋于完善。这对促进动物的代谢,增强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常见动物:蚯蚓、水蛭、沙蚕等。生活在土壤中的蚯蚓,具有疏松土壤的作用;粪便含氮磷钾,能提高土壤的肥力;身体含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是生产优良蛋白质饲料或食品的原料;能处理有机废物,具有净化环境的作用。

16、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海水、淡水和陆地。大多数软体动物如河蚌、蜗牛等,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用以保护柔软的身体。乌贼、章鱼的贝壳退化成外套膜。软体动物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贝壳是重要的中药材;贝壳还是很好的观赏品。一些软体动物,对农作物和人造成一定危害。

17、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超过100万种。主要特征是:身体分节,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节肢动物分为昆虫纲动物(蝴蝶等一般是两对翅即前翅和后翅,三对足即前足、中足、后足的节肢动物)、甲壳纲动物(螃蟹、虾等)、蛛形纲动物(蜘蛛、蝎子等)、多足纲动物(蜈蚣、蚰蜒等)。

18、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如一些瓢虫、蜘蛛是农业害虫的天敌;蜜蜂蝴蝶可以为绿色开花植物传播花粉;蝗虫等富含蛋白质,可被加工成食品;蝎等有药用价值;萤火虫等在仿生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金龟子等危害农作物;蚊子等会传播疾病。

19、鱼类的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身体多呈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身体两侧的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

20、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特点: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运动过程的阻力;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身体两侧的侧线,能感知水流的方向;用鳃在水中呼吸。

21、两栖类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地进化的过渡类群。虽能在陆地生活,但生殖过程离不开水。主要特征是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大多数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

辅助呼吸。代表动物:蛙、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等。

22、爬行类动物是真正的陆生动物。共同特征:体表一般覆盖着鳞片或甲,在陆地产卵,卵的表面具有坚硬的卵壳。代表动物:蛇、壁虎、扬子鳄、乌龟、憋(王八)、玳瑁等

23、鸟类身体大多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羽毛,体温恒定。这些特征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鸟类产的卵一般较大,具有坚硬的卵壳。

24、哺乳类动物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胚胎发育在母体子宫内进行,母兽用乳汁哺育幼兽;大脑发达,是生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地球上分布广泛。与人类关系密切,为人类提供食物、服装制品原料、药用、以及仿生学中都有很重要的应用。

25、被誉为“活化石”的,还有白鳍豚、丹顶鹤、朱鹮、蒙古野驴、金丝猴等,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代表不同自然地带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国家划出一定的区域加以保护,这样的地区叫做自然保护区。我国有14个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26、微生物一般是指结构简单,形体很小,其中许多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生物。微生物有细菌、真菌和病毒三类。

27、细菌分布极广,遍布地球每个角落。细菌具有细胞的一般结构,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核区,核质裸露,没有核膜包被。只有核区的细胞叫做原核细胞,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可以将它们分为球菌(如葡萄球菌)、杆菌(如枯草杆菌)和螺旋菌(如迂回螺菌)。多数细菌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28、生物学上,把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称为寄生;把依靠分解植物、动物等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称为腐生。痢疾杆菌、结合杆菌营寄生生活,枯草杆菌营腐生生活。

29、把细菌称为大地的“清洁工”,是因为地球上动植物的遗体主要被腐生细菌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而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又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因此,细菌对环境有主要影响。

30、细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如利用黄色短杆菌制造味精;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利用甲烷菌生产沼气等。当然,一些细菌对人类确实有害,如结核杆菌诱发肺结核;肺炎双球菌引发肺炎;痢疾杆菌诱发痢疾等。

31、真菌的共同特征是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线粒体等细胞器)和细胞核等;真菌细胞的核质有核膜包被,属于真核细胞;真菌细胞没有叶绿体,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寄生生活或腐生生活。

32、大型真菌是人类的食物,如木耳、猴头、灵芝、花菇、银耳等;灵芝、虫草是传统药材;猴头、香菇、木耳中含抗癌物质;真菌也能分解动植物遗体归还自然,能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33、病毒是一种比细菌还小的微生物,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只能用电镜扫描到。与真菌、细菌相比,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有通过水、空气、食物等途径侵入其他生物的细胞,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34、根据感染生物的不同,病毒可以分为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植物病毒、动物病毒三类。

35、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十分的密切。一些病毒导致人类、动物和植物患病,例如:流行性感冒、肝炎、麻疹、狂犬病、艾滋病等都是相关的病毒引起的,禽流感是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些病毒却可以在医药、农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利用狂犬病病毒、乙肝病毒、甲肝病毒、流感病毒研制出相应的狂犬病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流感疫苗,对防治相应的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在农业方面,利用昆虫病毒研制成生物杀虫剂,减少了化学试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6、生物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清楚的认识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和亲缘关系,研究它们并加以利用。

37、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38、生物分类的等级从由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高的分类单位是界,最低(小)或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种又叫物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基本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类生物。

39、在自然条件下,同种生物通过有性生殖能够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40、不同种类的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低,它们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上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反之,不同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等级越高,它们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上的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