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明 钱谦益 初学集 太祖实录考

明 钱谦益 初学集 太祖实录考

明 钱谦益 初学集 太祖实录考
明 钱谦益 初学集 太祖实录考

初学集卷一百一

○《太祖实录》辨证(一)

太祖高皇帝以天历元年戊辰九月壬戌十八日丁丑未时降诞于钟离。

(元天历戊辰,娄宿降灵,高帝以是年生。至洪武戊寅,娄星复明。周世宗征淮,以荆、涂二山,乃濠州之朝冈,有王者气,命断之。有梅族居此,因曰断梅山。后三百年,而太祖出焉。元末童谣曰:“富汉莫起楼,贫汉莫起屋。但看羊儿年,便是吴家国。”我太祖定都建康,改至正二十七年为吴元年,实丁未也。

壬辰二月,乱兵焚皇觉寺,上无所避难,甚忧之,乃祷于神云云。

(从《实录》则太祖忧乱避兵,祷于伽蓝神,固守旬月,而后有相招迫胁之事。以《皇陵碑》及御制文集考之,则先有相招迫胁之事,而后祷于神也。宋太祖微时,被酒入南京高辛庙,香案有竹 丕 ,因取以占其名位。以一俯一仰为圣 。自小较以上至节度使,皆不叶,忽曰:“过是则为天子乎?”一掷而得。晏元献为留守,题诗庙中曰:“庚庚大横兆,謦咳如有闻。”帝王之兴,一何其相类也?

壬辰闰三月甲戌朔,上入濠城,郭子兴留置左右。

(《滁阳王庙碑》云:“为门者所执,将欲加害,王亲驰活之。”《实录》云:“人以告子兴,子兴遣人追至。”亲驰之与遣人,其缓急则有间矣。《庙碑》为太祖亲稿以授张来仪者,《实录》不据此,何也?

居数月,子兴与妻张氏谋以马公季女妻上,张氏曰:“吾意亦如此。”子兴意遂决。即孝慈高皇后。

滁阳王夫人张氏,次夫人亦张氏。据张来仪《庙碑》,初劝滁阳馆高帝于贰室者,次夫人也。滁阳被械,携二子从高帝奔告鲁淮者,亦次夫人也。厥后女为上妃,生三王二公主。人知滁阳能识真主于鱼服之中,不知皆次夫人启之也。滁阳夫人生三子,皆与高帝不协。而次夫人独能知高帝,且以其子相托。当滁阳信谗疑忌,高帝忧疑疾 之时,其所以周旋侧陋,解释 间,又可知矣。高帝亲稿滁阳事实,盖亦深著次夫人之功。而《实录》但云子兴夫人张氏,尽没其实,大失高帝之意。余故表而出之。

癸巳冬,彭早住自称鲁淮王,赵均用称永义王。

按《实录》癸巳夏五月后书云:“彭、赵二帅既据濠州,挟德崖等为己用。是冬,早住自称鲁淮王,均用称永义王。”所谓是冬者,癸巳之冬也。《滁阳王庙碑》及《皇明本记》记二姓僭称,俱在壬辰奔濠之时,与《实录》异。以《高帝纪梦》考之,则云明年元将贾鲁死,

城围解,予归乡里,收残民数百,献之上官,以我为镇抚。当年冬,彭、赵僭称,部下多凌辱人。所谓当年冬者,亦癸巳之冬也。以时势言之,二姓虽草草僭称,亦当在元兵解围之后,而不在自徐奔濠之日,当以《实录》为正。又按《元史?顺帝纪》:“辛卯八月,萧县李二及老彭、赵君用攻陷徐州。”老彭者,早往之父彭大也。芝麻李既败,则彭大当与君用俱奔濠。《实录》不书彭大而书早住,又书于甲午六月上取滁阳之后,云未逾月,彭、赵遣人邀上守盱、泗,上辞弗往。未几,二人自相吞并,早住亦亡,惟君用专兵柄云云。按《顺帝纪》又于丁酉岁书赵君用及彭大之子早住同据淮安,赵僭称永义王,彭僭称鲁淮王。则丁酉岁早住尚在,以理度之,癸巳之夏,与君用并吞而亡者,乃彭大,非早住也。《实录》于早住既亡之后,记上使人说君用,及赂其左右以解子兴,而《庙碑》与《天潢玉牒》俱云:彭、赵东屯泗州,挟王以往,遣人赂彭、赵,得纵归。则又早住不死之明证也。《龙凤事迹》云:先是芝麻李故将赵均用、彭早住据淮安。僭称王。早住死,均用益自专。未几奔山东,依宋将毛贵。此早住死于淮安之明证也。二姓僭称之事,在壬辰、癸巳间者,诸书载之甚确。而《顺帝纪》又载于丁酉岁者,盖彭大既亡之后,早住与君用同陷盱、泗,同据淮安,君用仍僭称永义,而早住袭其父之旧,仍称鲁淮,故《元史》又从而记之也。《元史》称彭大之子早住,其意甚明。修《太祖实录》者,殆未及考耳。己亥岁,君用杀毛贵,旋为续继祖所杀。独早住不知其所终。而丙午岁梅思祖以淮安降,上谕之曰:“汝等多故赵均用部曲,往往皆授重名,继归张氏,复食其禄。”则数年之内,君用辈披猖淮、泗间,略可想见。惜纪载阙如,无从援据耳。姑书此以订《实录》之误。

甲午七月,南略滁阳,道遇定远人李善长来谒,留置幕下,俾掌书记。

郑晓《名臣记》云:上尝与善长从容谈论天下事。善长称上豁达大度,类汉高祖,天下不足定也。上因问善长:“卿可方萧何,徐达可方韩信,谁可方张良者?”善长称金华宋濂。上曰:“孤所闻青田有刘基。”按高皇帝是时居滁阳甥馆,名位在诸将之后,安得偃然称孤,以汉高君臣相命?善长典司书记,上戒令勿言诸将得失,遑及其他。龙凤戊戌克婺,上始召见濂,庚子克处,始有人荐基。此时殆未必知有两人也。流俗有《英烈传》,称太祖三顾中山,中山谈经世大略,仿佛如韩侯、葛生。识者嗤之。不谓郑氏通儒,亦剽取俗说如此。又黄金《开国功臣录》,载善长当元季隐居东山,思佐明主以安天下。按庚午诏书,善长挈家草莽,诣军门,俯伏于前。岂隐居高尚者耶?太祖之于善长,一则曰以文吏相从,一则曰知小吏之心。善长之为吏审矣。必欲讳胥吏之名,标隐遁之目,则 侯、雍奴,将不得为两汉之宗臣乎?俗儒肤陋,往往如此,宜痛削之。

乙未春正月,上率镇抚徐达参谋李善长取和阳。

谨按《太祖实录》:壬辰闰三月,上从滁阳王起义,命为九夫长。癸巳六月,以上为镇抚。乙未春,子兴命上率兵二千规取和阳,上率镇抚徐达参谋李善长等数十人径进。中山王之称镇抚,见于此。当是时,中山虽隶太祖麾下,其实属滁阳王部曲。太祖与中山之为镇抚,皆滁阳命之也。史家不悉本末,皆云一见上,即授镇抚,位诸宿将上。不知乙未之春,子兴命太祖总兵,和阳诸将犹不肯率从,久而后定。中山岂能遂踞诸将之上乎?太祖御制《神道碑》云:命为帅首,凡有微征以代朕行。至克姑孰,始云命王为将。定建业,始云命王为大将。此可见史家夸大之词,皆非事实也。渡江以后开帅府,丙申为吴国公,以逮于称吴王,凡有拜除,皆出龙凤之命,或如藩镇承制故事。国史多忌讳,皆没而不书。然亦往往有可考见。以太史公《秦楚月表》之意求之,不没其实可也。

乙未六月,克太平,命冯国用典亲兵,任以腹心。

镏三吾《宋国公追封三代碑》云:陈也先来犯和州,人马三倍我师,以庙算制胜,获其全军。也先 死不得,则愿款附。刑牲与盟,饮血而呕,知其怀贰,必不令终矣。其军之投戈环上而寝,悉去其兵士,唯公一人侍侧,竟达曙无他。是后公先陷阵,众乘势崩之,遂禽也先。据《实录》,上悉屏旧人于外,独留国用侍卧榻旁。而镏学士《追封碑》,归其事于胜。当时国用最为上所亲信,周旋宿卫,胜封宋国,诰文犹以国用为言。令侍侧者为胜,则诰文必不独举国用也。胜在开国,其功未得比于常、邓,而与六公之列者,亦以国用故也。安得掠其兄之劳以归胜乎?丙申三月,降陈兆先三万众,择五百人置麾下,上知其疑惧,悉令入卫以安之。及攻集庆,多得其力,而碑以为陈也先之众。也先于乙未六月伪降,已而诱其部曲复叛,至有绐上临军受俘之事,上安得不心疑之,而令其降卒入卫乎?碑又云:是后公先陷阵,遂禽也先。乙未九月,也先追袭我军于溧阳,为青衣兵所杀,未尝有再禽之事,国初诸公记载之文,独镏学士最多讹缪,未可枚举。王世贞撰《冯胜传》,则云:独国用与胜擐甲侍帐中。两人既并侍帐中矣,何云独乎?郑晓《异姓诸侯传》云:上释也先,胜兄弟察其有异志,曲防之,竟不能为害。此皆因三吾之碑而傅会者也。史家曲说如此,并当删去。又按《开国功臣录》,冯国用从克镇江以下,皆镏三吾碑所载胜功次也。丙申七月,上开行省金陵,即以国用为亲军都指挥使。今乃云在克宜兴之后,则缪甚矣。国用既掌亲军,在帝左右,亦无出守御宜兴之理。王世贞撰列传,因《开国功臣录》之误,而又云:兄弟俱授万户,俱进大元帅,国用寻擢亲兵都指挥。以己意杜撰傅合,何所据依?失之远矣。

乙未七月,陈 先以众数万来攻太平。战于城下,遂擒 先。

太平城下之战,《实录》与宁河、东瓯《神道碑》互异。而《实录》宁河本传,又与《神道碑》合,则《实录》与本传又互异也。参互考之,《实录》则云:上遣徐达、邓愈、汤和

引兵出姑孰东迎战,后命别将绕出其后。宁河《神道碑》云:上亲督兵御之,调王与魏国以奇兵出其后。东瓯《神道碑》云:王击其水军,中山、宁河二王由东门转战城北,破其步军,遂擒 先以献。以二碑参考之,则从上督兵御之者,东瓯也;以奇兵绕出其后者,中山、宁河也。《实录》所载殊脱略,当以二碑正之。

丙申七月,徐达围常州,张士诚遣其弟九六来援。达设伏擒之。

“一望虞山一怅然,楚公曾此将楼船。间关百战捐躯地,慷慨孤忠骂寇年。填海欲衔精卫石,驱狼愿假祖龙鞭。至今父老犹垂泪,花落春城泣杜鹃。”右陈基敬初《夷白集》诗也。基,临海人,至正初以荐授经筵简讨。谢归,教授吴中。张士德入吴,网罗一时名士,延致幕下。仕伪吴为学士,入国朝,预修《元史》。集中所称楚公及平章荣禄公者,皆谓士德也。平章荣禄者,士德降元所授,曰楚国公者,元追封也。按《洪武实录》,士德以丙申二月据平江,秋七月援毗陵。中山武宁王设伏擒之。我太祖高皇帝御制武宁《神道碑》,亦首载其事。今基《舟中望虞山》之诗,则以为楚公身将楼船百战捐躯之地,此所谓传闻异辞矣。基身在士德幕中,是诗作于癸卯二月渡江使淮之日,不当为无稽之言。而丰碑国史,简册昭然,又岂宜有错误哉?今年采辑《开国功臣事略》,于宋文宪《銮坡后集》,得《梁国赵武桓公神道碑》云:丁酉六月戊辰,取江阴。秋七月丙子,攻常熟,张士德出挑战,公麾兵而进,士德就缚。士德,士诚之弟也。遂征望亭、甘露、无锡诸寨。以武桓之碑观之,则基之诗为有征矣。文宪身任国史,奉诏撰此碑,必经呈进。士德之就擒,开国之大事也,安得无所援据,而轻以武宁之功状移于武桓。《碑》于士德就缚之下又曰:士德,士诚之弟也。其属词郑重,似有意欲疏通证明之者。余因是而详复考之,则《实录》之误,诚不可得而掩矣。《实录》七月擒张九六,十月,士诚以其弟被擒,遣孙君寿请和,愿岁输粮二十万石,黄金五百两,白金三百斤。刘辰《国初事迹》以为士德母痛其子故也。然士诚既以失弟而耸惧,其母又以痛子而请和,士诚之遗书,何以了不置喙。高皇帝之复书,则曰:攻围常州,生擒张、汤二将,尚以礼待,未忍加诛。尔所获詹、李,乃吾偏裨,无益成败。张、汤二将,尔左右手也,尔宜三思。我师既擒士德,获其谋主,又何以匿而不言,但及张、汤二将耶?其误一也。《元史》:丙申七月,士诚兵陷杭州,杨完者击败之。陶九成《辍耕录》纪杭州之役,士德与王与敬偕往。以诸书互考之,则士德陷杭在七月,其败归平江当在八月,安得有常州被擒之事?其误二也。《元史》《顺帝纪》及《达识帖睦迩传》,张士诚为书请降,达识帖睦迩承制令周伯琦抚谕之,诏以士诚为太尉,士德为淮南行省平章政事。时士德已为大明兵所擒。此丁酉八月事也。若士德丙申七月就擒,则去士诚纳款,已一载余矣,安得有平章政事之授耶?又按《达识帖睦迩传》,元授士德淮南行省平章政事,士信同知行枢密院事,士德寻为大明兵

所擒,则其事在旬月间矣。《元史》之书法甚明。其误三也。士德以好贤下士,创造伯业,如王逢、杨维祯、杨基者,颂慕之辞,久而不替。不独陈基辈流召致馆下者也。假令以二月入吴,七月就缚,居吴不及半载,又提兵往来三郡,无须臾之暇。士德虽有过人之略,何以能深得士心若此?其误四也。王逢《梧溪集》云:今太尉开藩之三月,令部将王左丞晟书使踵海上招至吴中,以予避地无锡,说晟劝张楚公归元,擢淮省都事。予辞不就。逢他日游昆山怀旧伤今之诗,亦云:“桓桓张楚国,挺生海陵鄙。玄珠探甓社,白马饮浙水。三年车辙南,北向复同轨。量容甘公说,情厚穆生醴。誓击祖逖楫,竟折孙策棰。天王诏褒赠,守将躬岁祀。”士诚之归元,其谋皆出于士德,逢以元之遗老,与有谋焉。令丙申之秋,士德已为俘虏,逢虽欲缓颊,何以自效?其误五也。《元史》记丁酉岁士诚屡为杨完者所败,然后乞降。士德之被擒在七月,而元之招谕在八月。则士德被擒时,归款之事已定矣。《实录》谓我欲留士德以诱士诚,士德间遗书士诚,俾降元以谋我,故诛之。国史既误记士德被擒于前,而不欲泯其主谋降元之事,故曲为之辞,非事实也。其误六也。由此言之,则士德被擒之事,断以赵武桓之碑为正,而《实录》之误为无疑也。予又考《天潢玉牒》云:丁酉六月取江阴州,攻尝熟,获张士诚弟士德以归。《皇明本纪》云:明年,复破其兵于宜兴湖桥,擒其弟张九六,并获其战船马匹。皆与《武桓碑》相合。湖桥在虞山西,北通福山港,为舟师入江要地,故士德被擒于此。基由琴川次福山港,舟中望虞山,至今可想见其处。《本纪》曰宜兴,传写之讹也。又考《实录》,丁酉七月丁丑,徐达兵徇宜兴,取常熟,击张士诚兵败之,获马五十匹,船三十艘,降其兵甚众。《武桓碑》记攻常熟在丙子,《实录》纪在丁丑,相去止一日,固知即此一役也。云徐达兵取常熟,而不言武桓者,武桓方以领军先锋听大将调遣,常熟之兵,亦听武宁调遣,遂没而不书。独于取尝熟下,脱士德就缚之事,则以丙申误记于前故也。然此事所以传讹者,盖亦有故。丙申七月,既擒张、汤二将军,十一月又擒其枭将张德,用兵之际,羽书交驰,奏报错互。流传既久,即圣祖制碑之日,亦止据一时功状书之,未及是正耳。《平吴录》载士德援常州被擒,在丁酉三月,尤为无据。其他纪录载纷如,又不足道也。夫史家异同,必取衷于国史,而国史多不足信。至如开国元勋之碑,出自御笔,传诸琬琰,非他金石之文所可伦亻疑,而犹或未免于传疑。史家之难,岂不信哉!余以万历戊午读《夷白集》,怀疑胸臆,如有物结 啬(者。迄今数年,排缵鲜剥,稍有条理,乃敢次第书之。未知后之君子,其以为何如也?天启六年七月十九日。

丁酉七月,胡大海破杨完者于徽州城下。九月,汪同来降。

(徽州城下之战,宁河《神道碑》记宁河与越国同事,而《实录》本传从之。胡越国《新庙碑》记此战专属越国,而《实录》从之。按:是时宁河守徽州,越国进取婺源,完者兵寇

徽州,宁河以守将御寇,而越国还兵合击之。则此战两公共事无疑也。碑载是战在十月,《实录》在七月。考程国胜《神道碑》,国胜以是年十月从卫公战败苗军。则当以十月为正。奏报偶异,史家之参错多矣。又按《实录》,七月丙申,杨完者率兵十万欲复徽州,胡大海还师与战城下,大败之。九月癸酉朔,元婺源州元帅汪同等诣雄峰翼降。《国胜神道碑》载同与国胜等偕降,徽州城下之战,国胜已在行间,则较《实录》所载,盖大相矛盾矣。考宁河《神道碑》,城下之战,在是年十月。盖宁河、越国之拔徽州在七月,而城下之战则在十月。惟战在十月,故国胜既降,遂得奉宁河调遣。如战在七月,而同等降以九月,则绝不相蒙矣。此可以订《实录》之误,当与《宁河事略》互观。

己亥十一月,胡深叛,石抹宜孙间道来降。

《实录》:处州守将石抹宜孙遣元帅叶琛等屯桃花岭诸要害,胡深守龙泉,以拒我师。至是深叛。宜孙间道来降,且言处州兵弱易取。大海大喜,即出军与耿再成合攻之,遂克处州。按《神道碑》与《行述》,深出见大海在克处州之后,而《实录》则以为深间道来降,乃献谋取处州,此大异也。以《实录》本传考之,似当从碑与行述。胡公受石抹公国士之遇,既解甲内附,而又献谋以取处州,此穿窬小人之为,而谓君子为之乎?苏伯衡撰《缪美列传》云:上至金华,美从胡公大败处州胡深元帅军梅花门外,遂至菱道,尽获其辎重。金华遂降。己亥十一月,复从胡公击处州,军据矾岭,其地险隘,众莫利先登。美率敢死士持梃,鱼贯奋击,夺其壁以入我师。守将石抹参政弃城而窜。分兵略定浮云,得元帅叶琛使谕元帅胡深曰:“今上天授也,士之欲立功名者,不以此时自附,将谁与﹃力?且去年尔之众战而大败,今年我之师不战而胜,则天意亦可见矣。与其阻险偷生旦夕,孰若改图,可以保富贵也?”深然之,出降。龙泉、庆元皆平。遂以胡深、叶琛暨刘基入见。内出银碗文绮赐之,而遣还金华。按伯衡记缪美说降深事甚详,其在处州既下,石抹弃城之后彰彰矣。石抹既遁,深不得已来降,岂有背石抹来降,复献计取处之事哉?此可以证《实录》一时之讹,白仲渊千载之诬矣。

丙申秋七月己卯朔,诸将奉上为吴国公,置江南行中书省,上兼总省事。

《实录》:丙申七月,上取台城,诸将奉上为吴国公。今考之,误也。是时置江南行中书省,亳都升上为行省平章。己亥五月,升行中书省左丞相。辛丑正月,乃为吴国公。俞本《记事录》次第载之甚详。据辛丑十一月叶子奇上书于孙炎,有曰:丞相以雄杰之才,绍开中兴之运。而壬寅冬航海之使,犹赍行省平章宣命,则丙申之未开吴国,断可知矣。汉高未王巴蜀,不改沛公之称,光武初徇昆阳,但循太常之号。帝王之兴,岂以区区封爵蚤晚为重轻哉!史臣于是为无识矣。

初学集卷一百二

○《太祖实录》辨证(二)

庚子二月,征青田刘基、龙泉章溢、丽水叶琛、金华宋濂至建康。基陈时政十八策,上嘉纳之。

按刘文成以至正十一年为江浙儒学副提举,十月辞疾归。十二年以浙东元帅府都事从纳麟哈刺筑庆元城。十三年以行省都事从帖里帖木耳招谕方氏,与朝议不合,羁管绍兴。十六年行省复以都事起公,与石抹谋括寇。十七年,石抹宜孙总制处州,分院治于处,以公为其院经历。又辟郡人胡深、叶琛、章溢参谋其军事。用公等谋,尽平处盗。十八年,我兵取兰 ,且逼婺,石抹遣胡深等救婺不克。上既定婺,即命耿再成驻兵缙云,以规取处。石抹遣叶琛、胡深等分屯以拒王师。公虽不在行间,然未尝不在石抹院中。石抹盖倚之以谋我师也。《实录》本传云:改行枢密院经历,与石抹守处州,以拒国珍。当是时,石抹与耿泗国对垒于黄龙、樊岭间,其所拒者,非国珍也。国史纡其词耳。《元史》:是年经略使李国凤至浙东,承制拜宜孙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行状载公迁右司郎中,李国凤上其功不录,则公之迁右司郎中,亦国凤承制拜之也。明年己亥十二月,我兵取处,而石抹弃城去矣。公久在石抹院中,其弃官归青田山中,或在石抹未败之先,要亦不甚相远也。李国凤巡抚江南,上公之功,在十八年十二月王师克婺之后,则《行状》《实录》、本传俱云弃官逃归青田山中,以其时考之,当在十九年春夏间,去石抹败时无几也。方孝孺撰《孙炎传》云:上克处,方欲用人,而秀民有能才者,皆伏匿山中不肯出。炎钩致一二人,录其姓名,为书遣使者招之。而刘基、叶琛、章溢尤为处士所推。基最有名,豪侠负气,自以为不当为他人用。使者再往反不起。以一宝剑奉炎,炎作诗封还之,为书数千言,开谕天命以谕基。基无以答,逡巡就见。炎遂致基于京师。又苏伯衡撰《缪美传》云:处州既下,龙泉、庆元皆平,遂以胡深、叶琛暨刘基入见。处平之后,公迁延避匿,待孙炎辈钩致,久之始入见,非独以仕元日久,不欲轻为我用,亦不忍负石抹也。读《覆瓿集》与石抹倡和诗,公之心事,二百年后,可以想见。《行状》载西湖见庆云,谓金陵有天子气,我当辅之,及上取金华,指乾象示人云云,吾以为皆佐命之后,其门人子弟从而为之词,非公之本心也。《封诚意伯诰》云:朕提师江左,兵至括苍,尔基挺身来谒于金陵,归谓人曰:“天星数验,真可附也,愿委身事之。”于是乡里顺化。《封弘文馆学士诰》云:当是时,括苍之民,尚未深信。尔老卿一至,山越清宁。然则

公之事我太祖,倾心佐命,盖在金陵谒见之后。太祖之知公深矣。为著其梗概若此。

庚子六月,康茂才遗书友谅,约为内应。

郑晓《异姓诸侯传》载茂才与友谅书辞云云。当时仓卒致书,战后于敌舟卧席下得之,安得雕刻书尺,流传人间?此郑氏傅会之陋也,今削去。辛丑九月,陶安为黄州府知府。

按《实录》:辛丑九月,以左右司员外郎陶安为黄州府知府。乙巳正月,调黄州府知府陶安知饶州府。相去凡五年。而本传则云:知黄州,寻移知饶州。徐 《集传》云:癸卯,黄州平,上思得重臣以镇之,遂命知黄州。改桐城令,寻移知饶州。谢理《太平人物志》亦然。皆与《实录》及本传不合。以《陶学士诗集》考之,自龙凤元年乙未至九年癸卯,安皆在金陵,壬寅岁有《忆别》之作云:七年同在省东厅。则辛丑岁安未尝出守可知也。癸卯秋从征鄱阳,甲辰守黄州,有“今年春二月,玺书命守土,两日抵其州,又值连月雨”之句,则安以甲辰守黄州,在平陈理之时。当以徐 《集传》为正。《陶学士事迹》载令旨付陶安者凡二,俱称皇帝圣旨、吴王令旨。其授黄州府知府,则龙凤十年二月□□日,授鄱阳府知府,则龙凤十年十二月□□日。则安之守黄移饶,皆在甲辰年无疑也。惟徐 、谢理所记改桐城令,他无可考。而《学士集甲辰十月七日舟发枞阳诗》自注云:“时迁往桐城旧县。”又记龙凤甲辰秋九月千秋节,亦在桐城。至闻除代者及召还之命,则云:“年残动归思,客至报除书。海内招文学,淮南起谪居。”又有《腊八日发桐城》诗。则知安守黄未几,谪为桐城令,至腊月召守饶州,乃发桐城也。札付所载授鄱阳年月,与诗悉合。乃知二传之有据,而实录与人传咸有脱误矣。俞本《记事录》:至正二十三年十二月,中书省郎中李君瑞、陶主敬、都事王用和、简较酆永真、陈养吾、博士夏允中、 磨陈子初等俱令家人私通敌境,于四沙易盐,及水阳王千户贿选坏法,提至军前,俱剥衣锁项,置小船中,置于黄鹤楼下大浪中凡三日,沉江而死。惟李君瑞两腿扭一千下,安置桐城县。按《陶学士文集》,甲辰岁守黄未几,谪为桐城令。安之被谪,必以癸卯从征,令家人易盐之事也。俞本所记当不缪。其云俱置黄鹤楼下沉江而死,则当有误。盖主敬但谪桐城,而王用和以壬寅二月死于金华也。《国初事迹》云:夏煜犯法,取到湖广,投于江。与俞本记合。

壬寅,上驻金陵。曹良臣以所部来附。

按至正壬寅,顺帝二十二年,即龙凤八年也。庚午诏书:持兵负固于两间,可观望而不观望,乃来归者,良臣居其次。黄金《录》以为在金陵、安丰两主之间,非也。太祖方以龙凤记年,开国承制,安得自命两主,如黄金所云耶?当是时,小明王都安丰,张士诚已降元,构兵安丰,与察罕相应,次年即有安丰之围。良臣聚兵立堡,不走张氏而走金陵,此所谓持兵两间,可观望而不观望者也,岂容以金陵、安丰为言?小明王自亳徙安丰,已而为张氏所

困。自安丰徙滁,其势日蹙,依吾太祖以仅免耳,岂有方张之势,可与金陵称两大者,而嘉其择主自拔耶?俗儒不达时务,误解诏书,不足采也。

壬寅六月,元中书平章察罕帖木儿遣使来致书。

按察罕破汴梁,下山东,江南震动。我太祖遣使通好,察罕亦致书相答。已而有张昶、马合谋之来,察罕为之也。上曰:“察罕书辞,欲以甘言啖我。”所谓甘言啖我者,即荣禄大夫江西行中书省平章之命也。元使以航海来,淹留逾年,而察罕被刺之问亦至矣。野史所谓太祖闻察罕死遂不受命者是也。太祖闻察罕死,叹曰:“天下无人矣。”又曰:“元朝不达世变,尚敢遣人扇惑我民?”察罕之死,所关系岂不重哉!刘辰《国初事迹》大书其事,无所隐避。国史虽多微词,亦不尽没其实。参互之可以考见,辰又云:太祖以孤军独守,别无趋向,成败当听其自然。在后灭陈擒张,信知天命有归。即位后,始图中原。然吾以为察罕一死,天意灼然归我明矣。呜呼!帝王之兴,岂不有天命哉!圣祖极推重察罕,即位后幸汴梁,特遣使往祭。厥后洪武九年,宋濂奉敕撰《方国珍神道碑》,历数一时群雄,皆直书其名,而于察罕则云齐国李忠襄王察罕,保 河雒。其严重之如此,非本于圣祖之意,当时史臣,宁敢轻奖亡国之臣,以干圣怒耶?或曰:圣祖《祭忠襄文》,颇多讥评之语,亦非圣祖之初意也。

戊戌二月,明玉珍破嘉定,尽有川蜀之地。

按《元史?顺帝纪》:辛丑五月癸丑,四川明玉珍陷嘉定等路,李思齐遣兵击败之。《实录》本传载在戊戌岁,则相去四年矣。玉珍之绝友谅,称陇蜀王,在庚子岁,而《元史》记于壬寅五月;其称帝改元在壬寅岁,而《元史》记于癸卯正月;至玉珍之攻陷云南,在癸卯十二月,而《元史》记于壬寅之三月。其错互不一如此。盖《元史》修于洪武元、二陇蜀未入职方之时,而《实录》则平夏之后本其《载记》而存之也。断以《实录》为正。

癸卯三月,上率右丞徐达等击安丰。

黄伯生撰《诚意伯行状》云:中书设御座,奉小明王,以正月朔旦行庆贺礼。公骂曰:“彼牧竖耳,奉之何为?”遂不拜。《实录》及本传皆不载此事。是时上方奉龙凤正朔,承制行事,文成不应孟浪若此。或云:在癸卯克安丰之后。于事理为近。刘辰《国初事迹》云:张士诚攻安丰,刘基谏曰:“不应轻出,若救出来,发付何处?”此则文成不奉龙凤之本谋也。

癸卯四月,陈友谅攻洪都。元帅牛海龙、万户程国胜等皆战死。后俱配享洪都功臣庙。

《实录》记戊子之战,与朱善《安定侯神道碑》大略相同。但《实录》以为韩成等先战死,张定边方犯御舟。《碑》则以为定边犯御舟之时,成等咸与格斗。御舟既脱,而成等以援绝死之也。《碑》所记比《实录》为核。《实录》又于韩成下脱国胜偕死事,则以癸卯四月

误载国胜与牛海龙俱死洪都之事也。国胜与牛海龙夜劫友谅营,牛中流矢死,程泅水得脱,径达金陵,从太祖亲征,死鄱阳湖,南昌城中不知也。次年甲辰,追录诸臣,南昌报程与牛俱死,得与祀赠侯。饶州又以国胜死康山事来上,又得与祀赠伯。当时事冗,不暇两相参订也。《实录》载国胜与海龙俱战死,盖据南昌所上国胜死事状也。甲辰立庙,国胜两得与祀,而《实录》则于两庙皆佚其名。后是有建议祀典重复,遂罢程豫章之祀。厥后有司又并罢康山之祀。修《会典》者亦因之,沿袭至今,国胜遂不复预两庙之祀矣。国史失于考核,遂成祀典百世之误,宜亟正之。

癸卯秋七月丁亥,与友谅师遇于康郎山。戊子,焚寇舟二十余艘,彼军杀溺者甚众,我指挥韩成、元帅宋贵、陈兆先等皆死。

高阳侯韩成之死于鄱阳也,定远黄金著《开国功臣录》,以为成当太祖危急时,服御袍对敌自沉。史家竞传之,比于纪信之诳楚。而《实录》纪此战,则云彼军杀溺者甚众,我指挥元帅宋贵、陈兆先等亦战死。国史故多讳辞,然以成之忠烈如此,一切抑没而不书,难乎其为实录矣。丰城朱文恪公善撰《安定伯程国胜神道碑》纪其事最详。盖当御舟胶浅,张定边奋前直犯之时,事势惶急。成与国胜、兆先等方左右格斗,及定边中矢,援舟骤进,御舟以水涌得脱,而成等反绕出敌舰之后,援绝而死。然则成等致命之时,定边之势已 ,御舟之厄已脱矣,宁有代死诳汉之事耶?且康山之役,与荥阳不同。羽围荥阳久,汉军乏食,汉祖计无所出,故纪信画诳楚之策,遂得以乘间遁去。康山之战,两军相持,雌雄未决,卒然有冕服代死之事,耳目瞀乱,军心尽解,我将何以自固?决机于两阵之间,我知其不出于此矣。《录》又言上念成效死,祀诸臣于康山,以成为首。按《实录》,中书省列进康山功臣,成在第三,居丁普郎、张志雄之次。《大明会典》载饶州忠臣庙在康郎山,祀枢密同知丁普郎、张志雄等三十五人,成实未尝首祀于康山也。成若代死,则必首祀。成不首祀,则不代死。黄金之徒,并为妄矣。又朱善《安定伯碑》云:皇帝追念南昌暨康郎前后死节之臣,追爵故万户程国胜安定伯,与梁国公赵德胜、济阳郡公丁普郎等一体庙祀。盖南昌庙以梁国为首,康山庙以济阳为首,其位次甚明,俗说流传既久,好事者遂造为首祀之言以实之,久而莫有知其非者。俗语不实,流为丹青,岂不信哉!此邦有许生重熙,好谭国朝典故,尝为余言;韩成诳汉,事诬也。余因许生言,为著其始末如此。成化二十一年,学士张元祯撰《重修康山庙记》,犹以丁普郎为首。正德中,御史唐龙刻《群忠录》于江西,成遂俨然首列,而济阳反抑置第十三。今之祀典,遂据此为差次,则舛误甚矣,有识者宜厘正之。

友谅骁将张定边欲犯上舟。舟适胶浅,遇春从旁射中定边,定边舟始却。俞通海来援,舟进水涌,上舟遂脱。遇春舟亦胶浅,上麾兵救之。有败舟顺流而下,触遇春舟,舟亦脱。

鄱阳之战,开平射中张定边,脱御舟于险,其功最巨。《实录》纪在七月戊子,朱善撰程国胜《神道碑》,其系日亦同。宋文宪开平《神道碑》但记射中定边,而胶沙脱险,则书于八月壬戌禁江口,相去一月余矣。鄱阳之役,两军相持,我军殊死力战,莫甚于戊子、己丑、辛卯三日。至禁江口则彼以战败归,而我为邀击之师,其大势非前日比矣。御舟胶浅,及开平力战之事,其当在戊子无疑也。又宋文宪《张中小传》云:己丑战湖中之康郎山,常忠武王深入,虏舟数四围之。其势甚危险,以为不可救,中曰:“勿忧也,亥时当自出。”如期果出,连战辄大胜。按己丑之战,六舟深入,疑陷没而旋出者,俞通海、廖永忠、张兴祖、赵庸等也。《实录》不载,开平《神道碑》亦但记胶沙脱险,而不及深入陷没之事,知《铁冠传》误也。宋文宪记事最为详核,且开平《碑》《铁冠传》共记一事,出一人之手,而彼此错互,史家记载之难如此。

郭英以谨重见信,从攻陈友谅于鄱阳,有功。

郑晓《今言》曰:嘉靖十六年,郭勋欲进祀其祖英于太庙,乃仿《三国志》俗说及《水浒传》,为《国朝英烈传》,言生擒士诚,射死友谅,皆英之功。传说宫禁,鼓动听闻。已乃疏乞祀英于庙庑。按《实录》,上闻张铁冠言友谅死,乃遣乐人具牲酒往祭,以觇其死生。未几,有降卒来奔,言友谅在别舸中流矢,贯睛及颅而死。当是时,友谅之死,我军尚未知。既死而降卒始来告,何以知此矢之出于英乎?杨文敏撰英《神道碑》云:友谅中流矢死,有言公之功者,上问之。公曰:“天威神算,臣何有焉?”上益重之。文敏此碑,以其孙 玄之请,据其家传次第之。盖友谅既毙,军中流传,或言此出矢于某某。郭氏家传,亦不过载此疑似之词,以夸示后世。而勋遂张皇其事,以乞侑享之典,亦文敏之言启之也。英既有此大勋,圣祖又亲问之,乃三年论功,不得封侯,而待十七年平云南之役,有是理耶?刘三吾撰《陕国公神道碑》云:彭蠡之战,戒严所部,人百其勇,友谅计蹙,中流矢死。以三吾序陕国之事参互观之,则集矢之勋,其不出于营国,亦晓然矣。又按俞本《记事录》云:友谅度不能支,出首箭窗中,呼从船,而白船已至,箭铳交发,友谅左太阳中箭。须臾陈氏卒泅水报曰:“友谅死矣。”上大悦,谕众曰:“友谅中箭而死,将士之功,胜于赤壁走曹瞒远矣。稠人难辨射中者,均给重赏,以劳汝等。”俞本以骑士从征,其记录最确。以此益知文敏丰碑之文,出于傅会,不足信也。按郭勋以贵幸,欲骤进其祖配享,一时诸臣,严词驳正,可谓能举其职矣。诸疏援据虽详,亦多未核。至以永乐间之不得与享为言则非也。英之功以配享太庙,则有愧矣,岂不得进于鸡鸣山二十一人之列乎?白沟河之役,曾亲逆成祖颜行。身死之日,赠恤有加,已为厚幸矣,又敢望庙食乎?以此为言,宜勋之不心服也。然则如之何?曰:罢太庙之侑享,而入祀于鸡鸣之两序,斯当矣。

癸卯五月,置礼贤馆。

按刘辰《国初事迹》:杨宪奏朱文忠在金华,用诸儒干预公事。上提 等至京,诛屠性、孙履而 及许元、王天锡发充书写。此事《实录》及行状俱不载。以家传考之,壬寅十一月,召入京都,则刘辰所记发充书写之日也。发书写未几,即有儒台之授,又与许元、王天锡俱入礼贤馆。刘辰所记,盖不谬也。而国史以为用文忠之荐入礼贤馆,盖文忠没后,家传特美其词,而国史因之也。

甲辰三月,汤和破士诚杨山水军,升平章政事。

记杨山之战有二。以为癸卯破士诚兵于杨山拜中书左丞者,碑及本传也。以为甲辰三月击败杨山水军升平章政事者,《实录》也。癸卯则云:逐其将莫将军,获甲首五百级。甲辰则云擒刘文学等四十九人,风船六艘。功次各异,岂两战而各记之耶?抑一战而互记之耶?《实录》与本传每自相矛盾若此。洪武元年《兼太子谕德诰》曰:出迎敌阵,夺姑苏之卒千艘;保障东郊,请阳羡之区十载。任于左辖,升以辨章。则辨章之升,以杨山之胜明矣。碑及本传又以为甲辰年,会开平救长兴,超迁辨章,此又与《实录》互异也,按开平救长兴在辛丑十一月。甲辰年开平征武昌,下庐州即会宁河讨江西。长兴之役,岂有分身在行间,和与会师合战耶?断以《实录》所载,会长兴侯夹击为正,而中山辨章之命,亦当在杨山之役,不在长兴,一从《实录》,而碑与本传削之可也。

甲辰冬,追封胡大海为越国公。

胡大海殁之明年癸卯,立庙于婺城。又明年甲辰,追封越国。命下,方孝孺代宋濂撰新庙碑。碑用龙凤纪年,盖甲辰岁太祖为吴王时作也。首称皇帝手秉黄钺,屯兵和阳,其为尊称我太祖明矣。又云:夏四月,又从王破宣城,所谓王者,指吴王也。所从之王,即我太祖也。不称帝,不称上,而称王,纪实之词也。此后则皆改而称上矣。当是时,我太祖虽专征四方,然犹用龙凤名号,承制封拜。甲辰之追封越国,用龙凤之制也。碑所载上闻公之死,震悼弗置,降旨褒赠者,圣旨耶?令旨耶?抑后事而追记之,非当时本称耶?今皆不可考矣。若所云皇帝手秉黄钺,屯兵和阳云云,则洪武改元,革除龙凤之后,史家追改之,断非旧文,无可疑者。家有旧版《逊志斋文集》,摩娑此一行,楮墨 莫糊,剞劂之痕迹宛然,二百年来改窜之遗迹,犹可想见。呜呼!隐、桓之间,秦、楚之际,若存若亡,可为叹息者多矣。姑识之,以质于好学深思者。

洪武元年五月,汤和师克延平,执陈友定送京师。

方孝孺撰东瓯《神道碑》云:师至延平,主帅陈友定怙险横甚,令其副出城降,观望持两端。王虏之以归,东南海上晏然。

按《实录》:友定誓众死守,见势穷蹙,于省堂按剑仰药饮之。赖正孙等以城降。友定死而复苏,械系送京师,不屈,斩之。碑乃云令其副出降,观望持两端,诬矣。赖正孙之降,在友定仰药之后,安得谓友定使之?《实录》、汤和本传,削去此数语,亦以其非信史也。

初学集卷一百三

○《太祖实录》辨证(三)

洪武元年九月,陶安卒。

(黄金诸书,皆称安追封姑孰郡公。考《实录》本传,但追封其祖父、父为姑孰公,祖母、母为夫人。此安为江西参政时事,安固未尝赠公也。安本集载诰词甚明。又安妻喻氏追封姑孰郡夫人,继妻陈氏封姑孰郡夫人,俱有诰文。安之署衔,则止云中奉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耳。洪武二年追赠刘基祖、父爵皆永嘉郡公,妻封永嘉郡夫人。基时官御史中丞。盖国初推恩之制如此。

洪武三年七月,中书省左丞杨晔伏诛。

按《实录》;杨宪嗾侍御史刘炳劾奏汪广洋,又教炳诬奏刑部侍郎左安善。上下炳于狱。太史令刘基尽发宪奸状及诸阴事,令群臣按问伏诛。然则劾奏杨宪者刘基也。而《开国功臣录》则以为李善长。按刘辰《国初事坟》云:杨宪为御史中丞,太祖尝曰:“杨宪可居相位。”数言李善长无大才。胡惟庸谓善长曰:“杨宪为相,我等淮人不得为大官矣。”宪因劾汪广洋不公不法,李善长奏排陷大臣放肆为奸等事,太祖以极刑处之。又云:杨宪、凌说、高见贤、夏煜尝言李善长无宰相材。太祖曰:“善长虽无宰相材,与我同里,自我起兵事我,涉历艰险,勤劳簿书,功亦多矣。我既为君,善长当为相,盖用勋旧也。今后勿言。”按国初太祖用勋旧相李善长,胡惟庸以乡曲相依附。而杨宪辈新进喜事,专务搏击,善长等皆畏之。太祖亦曰:“有此数人,譬如恶犬,则人怕。”则宪等气焰可知。宪等数言善长无相材,居然有蔡泽欲代应侯之意。故善长乘其排陷广洋,激上之怒而亟剪之。善长非欲援广洋也,以自救也。刘诚意则因凌说之弹善长,为善长解于上前,且又尝言宪不宜相耳。行状云:公与宪素厚,亦不载发宪奸状之事。《实录》诚意本传云:宪等欲诬陷基,未及发而伏诛。故知尽发宪奸状及诸阴事者,善长也,非诚意也。此国史之误,当以《国初事迹》正之。善长与惟庸结党相比,盖已有年。庚午之祸,肇于此矣。

洪武三年,诏天宁寺禅僧祖阐、瓦官教僧克勤护送日本僧祖来还国。

宋文宪《送无逸勤公序》与《实录》记僧祖阐、克勤奉使日本事互相发明。序云:日本疑祖来乞师中国,欲拘辱之。无逸力争得免。据《实录》,祖来为良怀所遣。良怀方以窃据被逐,日本疑祖来,因疑护送祖来归国者,此其情也。序又云:王欲延阐住持天龙寺,先遣无逸还,无逸再三以死争之。日本既以祖来疑中国,其请住持,虽曰延之,实则拘留耳。此即圣谕所谓拘留二载,及十四年遗书所谓加以无礼者也。无逸归,见上端门,备陈其故。阐亦附奏岛夷不知礼义,微勤,臣不能再睹天颜矣。此《实录》所载今年五月,去舟才还,备陈本国事体云云也。所载白金文绮之赐,皆与《实录》同。上顾侍臣言:“勤一沙门,乃能不辱君命。”谕其父华毅,使冠巾出仕。则日本之于阐、勤,以拘留始,以惭服终,盖克勤之力居多,安得谓二僧攘赵秩奉使之功?洪武六年,克勤官考功监丞,见《实录》。十年,高皇帝手诏谕山西布政司华克勤,见御制文集。《皇明驭倭录》谓野史之言皆僧徒粉饰,误也。《实录》主存大体,故纪载颇略。赖《文宪集》稍志一二。高皇帝御制诗见于文宪跋,甚确。文宪身在禁林,岂肯附会僧徒,与国史抵牾耶?日本之崇佛,自唐已然。临济一宗,流传最盛。圣祖遣僧化导,有微权焉。万历初,虏王求僧及经,江陵命宣大巡抚勿拒,且云经必有高皇御制序文,方可与之。呜呼!知圣祖之微权者,江陵也。

洪武四年十二月,追赠汪兴祖为东胜侯。

按黄金《开国功臣录》,兴祖以洪武三年封东胜侯。人有言其过者,上弗与诰券,令仍以都督职从征自效。四年死于蜀,命省部议封赠,授以原封铁券。《实录》于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纪封侯者凡二十八人,不及兴祖。是年十二月,又封薛显为永城侯,谪居海南,亦不记兴祖封侯不与券之事。但于四年十二月赏平蜀功之后,记追封兴祖为东胜侯及载其诰文而已。本传记追封兴祖,与《实录》同。合国史前后观之,则兴祖之侯,出于追赠,无可疑者。然《公侯铁券式》所载封兴祖《制词》,首尾完备,确然可据,又不得以《功臣录》为诬也。考洪武二十三年诏书,条列所在随军征讨累有战将之功,未有总兵之名。而论旧封者十九人,东胜侯汪兴祖居第十。诏书所条列,凡追赠者皆不与焉。此三年先封之明证也。况又有铁券可据耶?《昭示奸党第二录》载德胜男张宣云:东胜侯已前那里不曾厮杀?洪武二年投北来降的人,被别人杀了,却将东胜侯贬上海南去,不是因四川厮杀,那里肯取他回来?以此招推之,则所谓封侯后,人有言其过者,言其杀降之过也。封侯而不与券,谪居海南,亦如薛显之例。次年乃以征蜀召还,令从征自效也。显于五年正月以征和林召还,则兴祖之召还,又先于显也。兴祖封侯之后,以有过而夺券,及其从征死事,则尽复原封,以授其子。《实录》独书追赠,又稍节约其诰文,尽没三年封侯之实,斯可谓脱误之极矣。然则以铁券核之,三年封侯,当为二十九人,并永城为三十人,不当云二十八人也。不然,

则或以十二月与永城并封而同贬,不当并其封而削之也。今幸有券文诏书,可以考证,不然,未有不据国史而刊别录者矣。国史之不足征如此。又按俞本《皇明记事录》,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二十二人开国辅运推诚柱国晋王府左相东胜侯汪兴祖。俞本所载,与《功臣铁券式》合,又可以证《实录》之阙。

洪武八年三月,德庆侯廖永忠卒。

德庆侯廖永忠之卒也,《实录》为之立传,备书其功次与其卒之岁月,而又曰:上赙遗之甚厚,以其子权袭爵。史家因之无异词矣。刘辰《国初事迹》载永忠以僭用龙凤不法等事处死。王世贞《史乘考误》援据洪武十年圣祖戒谕勋臣之词,与永乐中纪纲狱辞,有廖永忠开国功臣僭犯被诛之语,谓刘辰所载为不诬。于是永忠之被诛始著,而人皆以国史之书法为有隐矣。余偶读《通鉴博论》记丙午年事云:是岁,廖永忠沉韩林儿于瓜步。大明恶永忠之不义,后赐死。《博论》盖洪武二十九年宁宪王奉敕编定。既成,表上之,镂版内府。其书实我圣祖所注意者。然后知永忠之被诛,虽为其僭侈犯上,实以沉韩林儿之故也。滁阳即世,上方孤军无倚,渡江以来,声势翕合,实有藉于龙凤。开省称王,承制行事,十余年不改。姑苏之役,犹称皇帝圣旨、吴王令旨。圣祖何嫌于奉龙凤哉?安庆之围,圣祖拒刘基之谏,躬擐甲胄,出之水火之中。圣祖何汲汲焉若是哉?丙、丁之间,大命既集,彼一牧竖耳,其何能为?圣公既死,光武犹怜而葬之,且存其祀,盆子亦食均输税以终其身。圣祖何难于待韩氏而必欲剪灭之哉!永忠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虑,一旦沉林儿以逢上指,论功之日,使所善儒生窥瞰上意,可谓果于诬上而巧于要君矣。圣祖对廷臣讼言之,以逆折其邪心,厥后卒以不义赐死。圣祖之心事,百世而下昭然如日月之中天,永忠有掩面于地下而已,岂不愚而可怜哉!然则圣祖之诛永忠也,何以不明正厥辟而以僭犯为词?曰:念其兄也,念其功也。正其辟,则弗可以袭矣。杀其罪以存其嗣,忠厚之道也。高帝之诛丁公也,不遑录其后。光武之封子密也,不及正其辜。我圣祖之于永忠,斯所谓义之尽仁之至也欤?于国史则讳之,于《博论》则彰之,其又何居?曰:国史之讳之,为一时也。《博论》之彰之,为万世也。曰沉韩林儿于瓜步,曰大明以永忠为不义,后赐死。于林儿则书其名,于大明则纪其号,于永忠则正其罪,曰不义,曰赐死,其词简而该,其义博而严。愚以为此非宁宪王之书法,而圣祖之书法也。《博论》之修,其即我圣祖之作《春秋》也欤?然则今之史家,刊落龙凤之事,使元、宋之际不得比于《秦楚之月表》,此后世媚臣腐儒之所为,而岂圣祖之志也哉!

洪武十年三月,复永城侯薛显所食禄。

按:永城以始封时削禄,至十年三月全给,《实录》载之甚明。王世贞《功臣表》乃云七年加千石,误也。《实录》凡列侯禄千五百石者,七年增千石,盖谓唐胜宗等。是时显全

禄未给,当不在此例也。显坐胡党,见于庚午诏书及《实录》本传甚明,而《表》以为二十六年追论蓝党国除。世贞以熟习典故自负,往往无所援据,凿空杜撰,聋瞽后世,以为无从驳正,而姑妄为之说也,岂不异哉!

洪武十一年,靖海侯吴祯卒。

靖海之功,不减于江阴。其殁也,恩礼备至。而《实录》不为立传,仅附数语于江阴之后而已。今考庚午诏书,靖海死后,亦坐胡党,国史之阙传,岂为是耶?然公侯坐胡党者,诏书所列,先后二十二人,独靖海之子忠袭封不替,岂靖海之功大而罪未著,圣祖特宥之耶?凡庚午诏书坐胡党者,皆不得祀鸡鸣山功臣庙,今得与享东序者,亦惟靖海一人。

按:庚午诏书载通胡谋逆者公侯二十二人,生者上刑,死者孥戮,不待言矣。其有死而子仍袭侯者,靖海也。子不袭而弟仍袭侯者,南安也。身死而子得降指挥者,六安也。皆所谓已死不知其反之由者也,如六安之例,其子降指挥者,宣德也。所谓为胡、陈所诱,朝廷于礼无欠者也。详圣祖备条乱臣之意,一则涉于疑似,一则近于胁从,于罪为稍轻,故其子孙幸免参夷,得及宽政。若荥阳、汝南、永嘉之类,反状著明,负罪深重,则其后必无噍类,虽欲为愍隶而不可得矣。哀哉!

十二年正月,宜春侯黄彬往临清练兵。

彬不知其所终。考《实录》不书卒之例,知其非令终也。考庚午诏书及《奸党录》,知其坐胡党也。《开国功臣录》云:十二年练兵临清。召还后数年卒。郑晓《异姓诸侯传》云:练兵临清,后坐胡党,上念其未尝失朝廷礼,宥之。数年卒。郑氏不见庚午诏书全文,误以彬等之坐党在十三年,故傅会以为上曲宥之。不知彬等党事,皆发于二十三年,诏书所谓“朝廷于礼无欠”者,谓朝廷待彬未尝失礼,岂谓彬未尝失朝廷礼哉?郑氏之误解,近于郢书燕说,而大书特书,标于史传,疑误后人,岂非大缪哉!王世贞《功臣表》书十七年薨,亦未足据也。

洪武十二年十二月,中书右丞汪广洋贬海南,自缢卒。

废丞相汪广洋敕,见高皇帝御制文集。《实录》所载,与御制文集同,但稍文其辞耳。敕云:遣人追斩其首,特赐敕以刑之。而《实录》云:广洋得书惭惧,遂自缢卒。又云:坐事贬海南,死于道。乃知凡《实录》所书自经赐死,皆史臣有隐之词,非事实也。《实录》广洋本传云:至是御史中丞涂节言:诚意伯刘基遇毒死,广洋宜知状。上问广洋云云。广洋贬死在十二年之十二月,盖此时涂节已上变告惟庸。惟庸等当亦下吏。其狱成伏诛,则在十三年之正月耳。据《昭示奸党录》诸招,广洋实与惟庸合谋为逆,而上但以坐视废兴诛之。

盖此时胡党初发,其同谋诸人,尚未一一著明也。国初讳诛为废,曰废丞相汪广洋者,盖诛之也。

洪武十三年正月,御史中丞涂节告左丞相胡惟庸与御史大夫陈宁等谋反。

自洪武八年以后,惟庸与诸公侯约日为变,殆无虚月。或候上早朝,则惟庸入内,诸公侯各守四门;或候上临幸,则惟庸扈从,诸公侯分守信地。皆听候惟庸调遣,期约举事。其间或以车驾不出而罢,或以宿卫严密不能举事而罢,皆惟庸密遣人麾散,约令再举。见于《奸党三录》者,五年之中,期会者无虑二百余。噫!亦危矣!诸公侯多 宿将,惟庸辈亦文法老吏,一旦举事,如中风狂走,朝堂攘臂而大言,道涂连袂而抗议,岛夷草地,交关密约,流佣厮养,参预秘计,夜集晓散,会比期门,彼挽此推,号同邪许。此岂非天厌其恶,神夺其鉴,乘舆无触瑟之惊,庙门鲜ㄚ服之恐,使之贯盈败露,自取灭亡也哉!如其不然,则爰书具在,岂无傅致一时?反状已明,抑或传疑百世?后之君子,摩挲简牍,必有俯仰心悸, 徨涕流者矣。为撮其要辞。胪列如左:

嘉靖中,赠故大监云奇为司礼太监,以其守西华门发胡惟庸谋逆也。南京城西华门内,有大门北向,其高与诸宫殿等,后堂甍栋具在,曰旧丞相府,即胡惟庸故第。前有眢井,即所谓醴泉出,邀上临幸,伏甲谋不轨者也。云奇之事,国史野史,一无可考。嘉靖中,朝廷因中人之请而加赠,何孟春据中人之言而立碑。王世贞《旧丞相府志》据国史以驳之,其辨甚正。第亦疑惟庸私第不当在禁中,而未有以核其实也。余考《奸党第二录》载卢仲谦招云:洪武九年秋,太师令金火者引仲谦同仪仗户耿子忠等往见丞相,前去细柳坊胡府门首。又汝南侯火者寿童招云:胡丞相在细柳坊住,与我官人住近,尝与丞相往来饮酒。则惟庸私第在细柳坊明矣。按《洪武京城图志》,广艺街在上元县西,旧名细柳坊。一名武胜坊。又考《街市图》,广艺街在内桥之北,与旧内相近。此惟庸私第不在禁中之明证也。世贞云:高帝初下金陵,以元御史台为中书省,后为吴王,徙居旧内,而别立中书省。按《实录》,丙申,上入金陵,居富民王彩帛家。七月,诸将奉上为吴国公,以元御史台为公府,置江南行中书省,上兼总省事。丙午八月,拓建康城。初旧内在建康旧城中,因元南台为宫,稍庳隘,上乃命刘基等卜地,定新宫于钟山阳。戊申正月,自旧内迁新宫。《一统志》云:旧内城在京城中,元为南台地。本朝既取建康,首宫于此。比皇城大内宫殿成,此称为旧内。然则旧内则元御史台也。世贞谓上为吴王徙居旧内。误也。又云:省中丞相以下至六尚书侍郎,当各有堂阁。按:洪武元年命置六部,固云国家之事,总之者中书,分理者六部,不闻六部皆属中书省为省中僚属也。世贞疑五部五府,即故中书省大都督府之遗址,而又云:上下金陵,

即有此省府及台,自当与旧内相近。其后改卜大内,居都城左偏一隅,不应预建省府及台于宫之两傍。夫上为吴王居旧内,则省府当近旧内。及既即大位,改筑新宫,则省府当近大内。此不待辨而明者。《洪武京城官署图》,宗人府五部,在承天门外御街之东,五府太常寺在承天门外御街之西。志刻于洪武二十八年,上诏礼曹绘图锓梓。以今之五部五府推之,则昔之省府,其不与大内相远亦明矣。第未知即此地否耶?俟详考之。

初学集卷一百四

○《太祖实录》辨证(四)

洪武十三年正月,左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谋反,词连李善长等。赐惟庸、宁死,善长勿问。

二十三年五月,御史劾奏善长大逆罪状。廷讯得实,善长遂自经;赐陆亨等死。

按《洪武实录》:十三年正月,涂节告胡惟庸、陈宁等谋反,事连李善长及吉安侯陆亨等。上命群臣更讯得实,赐惟庸、宁死。群臣又请诛善长、仲亨等,上曰:“此皆吾初起腹心股肱,吾不忍罪之,其勿问。”至二十三年五月,有告元臣封绩为惟庸通朔漠讯,得反状,及善长私书。刑官请逮善长。诏勿问。会善长家奴卢仲谦等,亦发善长素与惟庸交通状。上命廷讯得实。召善长诣奉天门,抚遣归第。善长遂自经。此国史所纪善长得罪之始末也。尝窃疑善长以元勋国戚,结党谋叛,罪不容于死。业已更讯得实,群臣劾奏请诛,其义甚正,而上以勋旧曲赦之。十年之内,宠寄不衰,有是理乎?纵上厚待之,善长独不愧于心,引嫌求退乎?吉安、平凉皆戆勇武夫,置之勿问犹可也。事露之后,上独无纤芥之疑,而出镇专征,委以重寄不一而足乎?仲亨之谋逆,以初起时股肱见贷。当时公侯,谁非丰沛故人,亦欲为仲亨所为,其孰能禁之乎?涂节等之上变,已经更讯。后十年再命廷谳,始致辟焉。将初辞犹未尽,而后狱乃致详乎?抑前之更讯者无左验,而后之具伏者乃定案乎?缓之十年,发之一日,劾奏者攘臂于先,而举首者接踵于后。天下后世不能不致疑于斯狱也,可知已矣。今以《昭示奸党录》考之,庚午五月之诏,与善长等之招辞,胪列备载,乃知惟庸之谋逆,发于十三年。善长弟侄之从逆,发于十八年。而善长与吉安、平凉诸公侯之反状,直至二十三年四月,始先后发觉也。国史所记,其失实于是乎不可掩矣。上手诏云:三十九年已被瞒过。三十八年善长招云:十三年奸党事发,侥幸不曾发露。十八年弟李四被毛向糖说出胡党免死,发崇明安置,不曾推问善长情节。则善长之反状,二十三年以前未尝发觉,晓然无可疑者。惟其如是,故十年之中,韩公之恩礼弥隆,列侯之任使如故。一朝发觉,而逮问相错,

诛夷殆尽,此事理之可信不诬者也。不知永乐初史局诸臣,何不细究爰书,而误于纪载若此?窥其大指,不过欲以保全勋旧,揄扬高皇帝之深仁厚德,而不顾当时之事实抑没颠倒,反贻千古不决之疑,岂不缪哉?国初《昭示奸党》凡三录,冠以手诏数千言,命刑部条列乱臣情辞,榜示天下,至今藏贮内阁。余得以次第考之,而厘正如左:

一、《实录》:刑官请逮善长。诏弗问。下善长从子佑、伸于狱,廷讯得实。上召善长于右顺门,抚慰遣归,善长乃自杀。是善长始终未尝下狱也。按太祖手诏云:敕锦衣诣置所提到亲弟侄,令九衙门共审,发觉知情缘由。则逮问者善长之弟存义,存义之长男伸与李存贤之子仁也。已而命刑部备条乱臣情辞,则首列善长招辞,而次及存义与其子伸。善长倘终不下狱即讯,则法司何所援据,而有一名李善长之招乎?又按营阳家人小马招云:今年闰四月内,闻知李太师 下。盖指二十三年之闰四月也。此非善长下狱之明证乎?俞本《皇明本记》云:国老太师李善长为逆党事伏诛,妻女子弟并家人七十余口悉斩之。然则善长之不下狱与归家自经,盖亦史臣有隐之辞,非事实也。又云:上不得已下佑、伸于狱。上曰:“吾欲赦佑等死,以慰太师。”群臣不可,佑即惟庸之婿也。李存义招云:十八年,次男李佑,被人告发,钦蒙免死,发崇明安置。存义与伸俱免死安置,则佑之不免死明矣。刑部但列存义、伸、仁三招而不及佑,二十三年必无佑尚在之理。此必国史之误也。王世贞撰《韩公传》,于十三年书云:遂止诛存义,并赦佑。尤为失实无据。

一、《实录》:惟庸以兄女妻善长从子佑。善长之弟存义,佑之父也。惟庸令存义阴说善长。善长惊悸曰:“尔言何为者?若尔,九族皆灭。”存义惧而去。十余日,惟庸又令存义告善长:“事成,当以淮西地封为王。”善长本文吏,用计深巧,虽佯惊不许,然心颇以为然,又见以淮西之地王己,终不失富贵,且欲居中观望,为子孙计,乃叹息起曰:“吾老矣,由尔等所为。”存义还告。惟庸喜,因过善长。善长延入,惟庸西面坐,善长东面坐,屏左右,款语良久,人不得闻,但遥见颔首而已。按《实录》所载与上手诏及善长、存义等招,大略相同。手诏之罪善长曰:李四以变事密告,善长中坐默然而不答。又十日,弟仍告之,方乃有言。皆小吏之机,狐疑其事。以致胡、陈知其意,首臣既此,所以肆谋奸宄。善长自招,一云:寻思难答应。一云:这事九族皆灭。一云:我老了,你每等我死时自去做。皆徘徊顾望,一无坚决之语。其所云:这件事若举,恐累家里人口;这事急切也做不成。以此含糊不举。此则其本情也。惟庸反谋已久,谋欲善长为己用,兄弟子侄,宾客朋旧,下及僮仆厮养,举皆入其彀中。善长昏姻谊重,家门虑深,目瞪口 去,宛转受其笼络而不能自拔,卒委身以殉之。以霍子孟之忠,明知显之邪谋,欲自发举,不忍犹与,以酿身后之祸。而况可责之于善长乎?坐此族灭,岂为不幸哉?庚午诏书,条列善长罪状,不过曰:平昔以吏心自处,

默然不答,以致胡、陈知其意。所据者,善长与存义、伸、仁四招而已。其他家奴妇女一切招辞,牵连错互,虽胪列之以示天下,而手诏皆不及焉。盖圣祖之意,亦未必尽以为允也。呜呼!亦可哀矣哉!

一、国史序善长与惟庸谋反情事,皆援据当时狱辞。第按《昭示奸党录》条列善长诸招,则亦有未尽核者。盖洪武十年九月,惟庸以逆谋告李存义,使阴说善长,未得其要领,乃使其旧人杨文裕许以淮西地封王。是年十一月,惟庸亲往说善长。善长犹趑趄未许。即国史所记惟庸西面坐,善长东面坐者是也。然此时善长未许。至十二年八月,存义再三往说,善长始有我老了,你每自做之语。今乃尽削去前后曲折,谓惟庸使存义说善长,善长不为动,更令以淮西地啖之,即叹息而起,遂自往面订逆谋。譬如赋诗,取义断章,岂可以为折狱定罪之法乎?惟庸过善长密语,据善长自招,则云知道了;据火者不花之招,则云善长怒骂李四,惟庸即去。正圣祖所谓小吏之心,狐疑其事也。今乃云良久人不得闻,遥见颔首。国史叙事,盖用太史公《淮阴》诸传之法,可谓妙于揣摩矣。以言乎实录,则犹有间也。

一、《实录》:善长家奴卢仲谦等发善长与惟庸往来状。惟庸为宁国知县,善长荐为太常少卿,惟庸以黄金三百两谢之。及惟庸欲谋反,善长阴遣家奴耿子忠等四十人从惟庸。惟庸皆厚与金帛,以古剑谢善长,且言此回回国所献者。又以玉酒壶、玉刻龙盏、蟠桃玉杯奉善长。按《昭示奸党录》所载招辞,有云龙凤年间,举荐惟庸为太常司丞,以银一千两、金三百两为谢者。此太师火者不花之招也。有云:洪武八年,太师在凤阳盖宫殿。三月间,胡丞相来点凤阳城池。丞相解剑赠太师,云是回回国所出,名木樨花并铁剑,不问甚么甲,层层透。十三年六月,太师命不花碎此剑。亦不花之招也。有云:洪武十二年八月,丞相家二舍以千金宝剑送太师。至第三日,二舍人令人抬木匣一个,有小玉壶瓶一个,玉盘盏二副,玉龙头大盏一个,玉马盂一个,玉盘一个,桃样玉盏二个,摆起来恰好一卓子。太师朝回,逐件看过,喜欢收了。至第二日,太师朝回往谢。酒间,丞相说:“玉器不打紧,我明日淮西地面盖起王府,拨五十家行院与你做家乐,那时才是富贵。”十三年,胡党事发,太师令脱脱火者将玉器并剑打碎,掷在河里。此火者来安之招也。有云洪武九年秋间,太师早朝回,唤家人卢仲谦及仪仗户陈进兴、耿子忠等四十人,各赏钞七十贯。至晚,太师又说胡丞相要几个人用,你们去根他,重赏赐你。即令金火者引仲谦等去细柳坊门首。李四官人引见丞相,丞相每人与银十两,又说:“你每是太师家里有用的人,常根我做贴身伴,当扶助我成得事业,教你每都做大官人。”仲谦等喜允,一向跟随本官出入,时常与李太师家商量事务。十三年,胡党事发,仲谦与陈仲良逃回太师家躲避。此卢仲谦等之招也。《实录》所载狱辞,大抵援据各招,约略相合。第据诏书及善长等招,善长虽与惟庸结姻,初未知惟庸反情。十

自我性格分析

性格对于一个人的成才成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自己的性格进行全面的分析也尤为重要。如果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性格,给性格一个很好的定位;进而从各种因素中培养自己的良好性格,那就能够把握成功,把握命运。通过对自我性格的分析,找出自己性格的优点,同时也发现自己的性格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我性格完善方案,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懂得如何全面掌控自己的性格、调控自己的情绪、塑造自己的人格以及培养自己的品质。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有着重大的意义。 目前,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在通常的情况下,人的性格类型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仰郁质四种,其性格特点分别是: 第一,胆汁质型:性情急噪,神经系统坚强,不怕困难,缺乏自制力,缺乏持久而有系统的进行工作能力。 第二,仰郁质型:多愁善感,神经系统较敏感,仰制性较强,固执而容易生气,不善于交际,不能禁受长期的紧张工作。 第三,多血质型:见异思迁,神经系统坚强,感觉和行动都是均衡的,活泼好动,善于交际,能适应各种情况,常常容易作出妥协。 第四,粘液质型:性情孤僻,感觉和行动是均衡的,表情不显于色,感情稳定,反应迟钝,难适应生活条件的改变,工作埋头苦干。 根据上述性格特点分析,我属于多血质、粘液质的混合性格。多血质的性格的典型特点就是情绪不稳定,在情绪反应上表现为快而多变,但不强烈,情感体验不深但很敏感。而根据情商测试结果来看,我能够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但有时会忽视他们,不知道这对自己的幸福是多么重要。的确,在生活中,我常常会有一种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的感觉。而由于混合粘液质性格,做事情常常能够做到深谋远虑,做事谨慎,一丝不苟。 根据乐嘉老师的性格测试系统,我的性格属于黄红蓝三色组合。黄色性格有很强烈的意愿成为人中之杰,不知疲倦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利益是你的快乐之源,一旦如愿以偿,又会很快瞄准新的目标,能够快速发现问题所在并采取行动,不喜欢等待。你喜欢迎接新的挑战,想当征服者。红色精力充沛,感情丰富,活泼热情, 乐观积极,信任他人,表达力强,是带来快乐的人。有些粗心大意,不受规则束缚,喜欢表现自己,非常乐于接受变革,甚至作为变革的支持和鼓吹者。你的情绪变化直接与别人的认同有关。红色性格是个人主义者,追求精确严谨,遇事细斟慢酌,但隐而不发,深藏若虚。避免和反感与那些缺乏理性、反复无常或过于直率的人相处。反复思考衡量避免失败,有时会显得忧虑重重。 根据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我的性格特征主要倾向属于研究型,研究型的人具有分析、谨慎、批评、好奇、独立、聪明、内向、条理、谦逊、精确、理性、保守的性格特征,基本符合个人性格特征,但并不完全符合,因为我的性格总体来说我的性格还算是活泼开朗,很容易和他人交往。从小比较独立,生活上喜欢一个人自由自在,但是也乐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不会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和陌生人初次见面,也很能和对方聊得来,像大多数人一样,在通常的交际中,都能表现得比较轻松,但有时在周围的人都不熟悉的情况下,也保持沉默。一般情况下,倾向于认为他人是真诚、值得信任的,但对有些人或事也会保持警惕,但当完全了解他人之后,会乐于接受和信任他们。 在集体活动中我倾向于承担责任和担任领导,智力水平还行,思维比较敏捷,头脑算灵活,学习理解能力可以。平时轻松愉快,乐观自信,心平气和,坦然宁静,容易适应环境,对人对事非常热心,但有时也可能过分冲动,自我约束力比较差。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虽然不是特别远大,但会持续地去追求,能较好地平衡理想和现实,既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也会考虑现实可能性,客观理智,注重现实,独立坚强,遇事果断、自信,一般情况下能够脚踏实地,但有时也会陷入幻想。我喜欢结交朋友,待人比较真诚坦率,但也不会过于轻信或感情用事,你给我一份真诚,我便给予你一份信任。有时依赖性很强,缺乏主见,在集体中容易随大流,常常放弃个人的意见而随声附和以赢得别人的好感,需要追随团体来维持自信,对权威是忠实的追随者。一般情况下,有较好的自制力,能坚持完成自己计划的事情,但在少数情况下,由于缺乏耐心,也可能会出现情绪失控或有所懈怠。通常情况下,我所体验到的紧张程度和大多数人差不多,一般都能保持心情平和的去处理事情,但是在遇到重大挑战或紧急情况时,也可能比较紧张,做出一些不可理解的举动。 我认为我的性格优点主要表现在:乐观积极,开朗爱笑,脾气温和,有和人沟通的耐心和诚心,善于聆听也喜欢表达,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能够明确自己的职责并且具有十足的责任心,价值观的包容度比较大,洞察力较强。缺点表现为:做事情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时

黄山游记(钱谦益)原文

黄山游记(钱谦益)原文 《黄游记》原文及 钱谦益 原文: 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也。 山极高则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久之,滃然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 汤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桧、榧、楩、楠,藤络莎被,幽荫荟蔚。陟老人峰,悬崖多异,负石绝出。过此以往,无树非松,无松不奇:有干大如胫而根蟠屈以亩计者,有根只寻丈而枝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悬度者,有穿罅冗缝、崩迸如侧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矫矫如蛟龙者,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有横而断、断而复横者。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此尤奇也。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谓接引松也。其西巨石屏立,一松高三尺许,广一亩,曲干撑石崖

而出,自上穿下,石为中裂,纠结攫拏,所谓扰龙松也。石笋工、炼丹台峰石特出,离立无支陇,无赘阜,一石一松,如首之有笄,如车之有盖,参差入云,遥望如荠,奇矣,诡矣,不可以名言矣。松无土,以石为土,其身与皮、干皆石也。滋云,杀霜,勾乔元气,甲坼太古,殆亦金膏水、碧上药、灵草之属,非凡草木也。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 度云梯而东,有长松夭矫,雷劈之仆地,横亘数十丈,鳞鬣偃蹇怒张,过者惜之。余笑曰:此造物者为此戏剧,逆而折之,使之更百千年,不知如何槎枒轮菌,蔚为奇观也。吴人卖花者,拣梅之老枝屈折之,约结之,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兹松也,其亦造物之折枝也与?千年而后,必有征吾言而一笑者。 : 黄山的奇特,因为那里的泉,因为那里的云,因为那里的松。水奇,没有比白龙潭更奇的了;泉奇,没有比汤泉更奇的了,它们都环绕着黄山山麓。桃花源的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扣白云溪则向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条小溪都流淌在山脚下。山谷中空空荡荡,是水,填满了山的腹部,一条条小溪在喷溅,在奔流,都出自山腰以下,因此,山下有泉,而山上无泉。 黄山极高,雷雨都在山下,云气聚集从山中涌出,游荡一番又回到山中,都在山腰间飘荡,每每望见天都等山峰,白云生成一条长长曲飘带,却不能到达它的顶峰,过了一段时间,云气腾涌弥漫,合拢成一片,遮住下面的天空,山峰却矗立在白云之上。铺展开来的云

性格改变命运

性格改变命运 每个人之所以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与他的出生关系不大,而是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秦朝被项羽和刘邦推翻之后,项羽拥兵四十万,刘邦拥兵二十万。刘邦的绝对实力是远远不及项羽的。再说到出身,项羽是战国时期楚国大将的后代,从小习武,而刘邦出身卑微。但最后统一中原的是刘邦。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正说明了性格的重要性,项羽的失败与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成为一个王者的必要因素是果断和虚怀若谷,但项羽的性格不适合当一名君主 项羽在鸿门宴前曾经扬言要“击破沛公军”,然而他在项伯的游说后又犹豫了,他在鸿门宴上不理会范增欲刺杀刘邦的暗示。在当时,以各自的实力,无论是攻打刘邦还是直接刺杀刘邦,项羽的胜算都十分大。然而,正是因为他的犹豫和刚愎自用,给了刘邦逃过一劫的机会,也葬送了自己称王的机会。 命运终究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若我们要在某个方面有所建树,就应当先培养自己有利于成功的性格。 谈项羽和项伯的“义” 项伯告诉刘邦项羽欲要攻打刘邦是处于义;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也是处于义。但是后人对前者的评价是正面的,对后者确实反面的。这也许是与两个的性格有关。 项羽绝对不是因为心存善良而放走刘邦的,这从他残杀秦朝的降兵和已经投降的子婴可佐证。在鸿门宴发生的时期,项羽拥兵四十万而刘邦却只有区区二十万兵力,兵力是如此的悬殊。在这种情况下,刘邦远远不是项羽的对手,因此项羽根本没有把刘邦看作是一个潜在的威胁。尽管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是处于义,但这“义”中带有着对刘邦的不屑和轻视,这是他自大的反映。项羽性格中的灰暗面影响了后人对他所作所为的判断。 而项伯的行为在项羽的衬托之下就显得更加正义了。除此以外,项伯帮助刘邦,不是因为他要陷害项羽,因为他最初的目的只是想劝说张良离开刘邦,而是要报答张良。项伯在年轻的时候杀了人,张良解救了他。项伯是存着报答一个恩人的心态去向刘邦告诉项羽的计划的,这体现了他的知恩图报,恰好与项羽的自视甚高形成的强烈的对比。 尽管两者的行为都是“义”的行为,但由于两者的性格不同,他们的行为被后人不同地理解。 儒学之勇 儒学认为,真正的“勇”是在“仁”这一核心思想的驱使下作出的行为,而不是逞一时之快或只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发的行为。 就如段太尉勇服郭晞。段太尉之所以夜访郭晞的军营去劝说郭晞,是因为他不忍心看见平民百姓无辜地被郭晞的部下残害。这明显是出于他内心的“仁”的思想。段太尉夜访郭晞军营的时候,非但只有一个又老又跛的士兵随从,而且还卸下了佩刀向郭晞的士兵说:“吾带吾头来也!”他的勇,不是取决于他是否骁勇善战,而是取决于他爱戴百姓的“仁”的思想。 而我们的现在社会,有一些男性为了发泄自己一时的怒火或不忿而动用了武力,这种只为了发泄自己消极情感的行为不是勇,只能用鲁莽概括。还有那些对犯了错误如偷窃的人拳打脚踢的人,即使他的出发点不一定只是为了自己,但是他的行为完全没有“仁”的思想,只能算是“小勇”。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三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5-3-2近代前夜的危机练习

《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丝绸之路开辟②实行闭关政策③郑和下西洋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④③②B.②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上重大事件发生时间的了解。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鉴真东渡发生于唐朝,明初郑和下西洋,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正确答案为A。 2.乾隆二十二年,清廷下令关闭宁波等港口,仅留广州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清朝实行的闭关政策是指( ) A.全面禁止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交易 C.不许外国人来华D.禁止中国对外交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清朝闭关政策概念的了解。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不是禁止对外贸易和交往。正确答案为B。 3.台湾统一之后,康熙皇帝在与大臣的谈话中说道:“先因海寇(郑成功),故海禁不 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从中可知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是因为() A.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B.统治者无视商业利益 C.防范西方列强的入侵D.抵御郑成功抗清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清初实行海禁政策的主要原因。通过材料分析,可以得出清初统治者实行全面的海禁政策是应对郑成功海外抗清力量的具体措施。正确答案为D。 4.乾隆二十二年(1757)四月,英国商人洪仁辉第二次率领商船到宁波贸易。乾隆皇帝担忧“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一澳门矣,于海疆重地,民风土俗,均有关系”,于是,下令实行“一口通商”政策。这表明乾隆实行闭关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法律意识欠缺B.防止清统治出现危机 C.应付中外的不满情绪D.清政府骄傲盲目自大 【解析】本题考查清朝中后期实行闭关政策的主要原因。材料主要说明乾隆皇帝因为担心洋人来华贸易制造事端,从而关闭通商口岸。正确答案为B。 5.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 ①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②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③使得中国更加闭塞停滞④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政策带来的影响。在审题的过程中,准确把握“影响”两字,“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并不符合历史情况,“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也未得到体现。正确答案为C。 6.尽管从中国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看,明清农耕文明的繁盛超越前代,但横向比较,清前期的中国已经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落伍。导致其落伍的主要原因是( ) A.倭寇入侵B.闭关锁国C.八股取士D.文字狱 【解析】本题考查闭关政策带来的严重影响。将清王朝放到世界的大背景中进行考察,会发现当世界积极对外开放并进行殖民扩张时,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使得中国进一步地远离世界潮流。正确答案为B。 7.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原因有() ①西方国家不断的侵华行为②清政府政治统治腐败黑暗 ③重农抑商扼杀经济活力④文化专制束缚人们的思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前夜危机的构成因素。清王朝除在对外政策上实行闭关时,政治上腐败黑暗,经济上重农抑商,思想上专制愚昧,这些内因使得清王朝危机四伏。正确答案为B。

四种性格与四种气质

人根性四类分析 (2012-08-29 11:01:03) 标签:分类: 原文地址:作者: 人,按理性、感性、直率、优柔来分,可分为力量型(理性和直率)、完美型(理性和优柔)、和平型(感性和优柔)和活泼型(感性和直率)。 话说,一个人的部分性格是天生的。 以孩子为例: 大人带着小孩去逛街,小孩儿在商店里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于是就像让大人买给她/他。这时,大人便以自己钱带得不够为理由拒绝了孩子的要求。大家来猜一下,各种类型的小孩儿会如何表现呢 力量型:“你把钱包拿出来我看看,到底是不是没有钱……” 完美型:“我下次考100分,你就给我买吧……” 和平型:“好吧,那就不买了吧……” 活泼型:“不嘛不嘛!我就要买嘛……”又吵又闹地喊着…… 再以大人们的例子: 试想,在一次旅游中,各种类型的人会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呢 大家提议带台布去野餐,这是有一人自告奋勇地说:“这事情包在我身上。”然后到了第二天,他/她一拍脑袋,说到:“啊呀,不好意思,我忘记带了。。。”他/她就是活泼型的。 在路上有人晕车了,这时有一人拿出一包话梅分给大家吃,他/她就是和平型的。 当大家在路上迷路了,不知该往何处走时,有一人拿出一张地图,说:“往这边走。。。”他/她就是完美型的。 当大家难以抉择去哪一个景点时,站出来拍板的人就是力量型的。 总的来说:

力量型的比较有决断力,对别人要求严格,但未必对自己要求严格。 完美型的做事很有计划,皮夹子里的钱都是分类、按大小摆放的;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也会有要求。 和平型的善于倾听,但却很少跟别人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活泼型的天塌下来当被子盖,平时乐于组织活动,很健谈,最怕没人重视他们。 以上就是各种性格的人的概述。。。大家觉得哪一种性格的人最固执呢觉得自己更像哪一种性格的人呢 分析四种性格优劣: 1.活泼型的人,经常丢东西,经常再找东西,找新事物,只要要求一个大概, ----(反面的性格是完美型) 2.完美型,活的非常严肃,总在思考为什么,是四种性格中是最有毅力的,把东西放在固定的东西,他的东西很有条理。 活泼型(情绪波动快)和完美型(情绪波动慢)的人是很受情绪波动的。 3.力量型,(反面性格是和平型)工作狂,发好使令,宁愿做事情也不闲下来,让人感觉三头六臂,总给别人派活。 4.和平型,他们很少有大哭大悲的表情,他总是在观察是不是大家都在做。是冷静,低调的人,大多数人都喜欢向和平型人倾诉。 多数人都是有一种主导性格和附属性格。 大多数人都是互补型结婚。相吸引。大多数人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的个性。 和平型--沙僧,完美型---唐僧,活泼型--猪八戒,力量型---孙悟空。 每一种性格都有一种英雄本色。每个人都有有长处和劣势。 活泼型,能说会道。 完美型,反复思考别人说的。总是考虑万一,很悲观。容易钻牛角尖。 力量型,总是发好使令,很不慈悲,让人感觉很武断。他的高调,让人很难让人接受。 和平型,过头了会让人很闷。很在意别人的感觉。不愿表态,表面上很合群,但内在是很方的。 如何跟不同性格的人沟通

明末清初]钱谦益 游黄山记

明末清初]钱谦益游黄山记 一 由祥符寺度石桥而北,逾慈光寺,行数里,径朱砂庵而上,其东曰紫石峰,三十六峰之第四峰[1],与青鸾、天都,皆峄山也。过此,取道钵盂、老人两峰之间,峰趾相并,两崖合沓[2],弥望削成[3],不见罅缝,扪壁而往[4],呀然洞开[5],轩豁呈露,如辟门阖[6]。登山者盖发轫于此[7]。 里许,憩观音崖。崖欹立如侧盖[8]。迳老人峰,立石如老人伛偻[9],县崖多奇松[10],裂石迸出,纠枝覆盖,白云蓬冒松起。僧曰:“云将铺海,盖少待诸[11]?”遂憩于面峰之亭[12]。登山极望,山河大地,皆海也。天将雨,则云族而聚山[13];将晴,则云解而归于山。山河大地,其聚其归,皆所谓铺海也。云初起如冒絮[14],盘旋老人腰膂间[15],俄而没顶及足,却迎凌乱[16],迫遽回合[17],弥漫匼匝[18],海亦云也,云亦海也,穿漏荡摩[19],如百千楼阁,如奔马,如风樯,奔踊却会[20],不可名状。荡胸扑面[21],身在层云中,亦一老人峰也。久之,云气解驳[22],如浪丈水势[23];络绎四散[24],又如归师班马[25];倏然崩溃,窅然不可复迹矣[26]。回望老人峰,伛偻如故,若迟而肃客者[27]。缘天都趾而西[28],至文殊院宿焉。 黄山自观音崖而上,老木搘径[29],寿藤冒石[30],青竹绿莎[31],蒙落摇缀[32],日影乍穿[33],飞泉忽洒[34],阴沉窅窱[35],非复人世[36]。山未及上曰翠微。其此之谓乎?升老人峰,天宇恢廓[37],云物在下[38],三十六峰,参错涌现,怳怳然又度一世矣[39]。吾至此而后乃知黄山也。 二 山之奇,以泉、以云、以松;水之奇,莫奇于白龙潭;泉之奇,莫奇于汤泉[40];皆在山麓。桃源溪水流入汤泉,乳水源,白云溪东流入桃花溪,二十四溪皆流注山足,山空中,水实其腹,水之激射奔注,皆自腹以下,故山下有泉而山山无泉也。 山极高则雷雨在下,云之聚而出,旅而归,皆在腰膂间,每见天都诸峰,云生如带,不能至其冢[41];久之,滃然四合,云气蔽翳其下,而峰顶故在云外也。铺海之云,弥望如海,忽焉迸散,如凫惊兔逝[42]。山高出云外,天宇旷然,云无所附丽故也[43]。 汤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桧、榧、楩、楠[44],藤络莎被,幽荫荟蔚[45]。陟老人峰,悬崖多异松,负石绝出。过此以往,无树非松,无松不奇:有干大如胫而根蟠屈以亩计者[46];有根只寻丈而枝扶疎蔽道旁者[47];有循崖度壑又因依于悬度者[48];有穿罅冗缝崩迸如侧生者[49];有幢幢如羽葆者[50];有矫矫如蛟龙者[51];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有横而断,断而复横者。文殊院之左,云梯之背,山形下绝,皆有松踞之,倚倾还会,与人俯仰[52],此尤奇也。 始信峰之北崖,一松被南崖,援其枝以度,俗所谓接引松也。其西巨石屏立[53],一松高三尺许,广一亩,曲干撑石崖而出,自上穿下,石为中裂,纠结攫拿[54],所谓扰龙松也。石笋矼[55],练丹台峰石特出离立,无支陇,无赘阜[56],一石一松,如道之有笄[57],如车之有盖,参差入云,遥望如荠,奇矣,诡矣[58],不可以名言矣,松无土,以石为土,其身与皮干皆石也。滋云雨,杀霜雪[59],勾乔元气[60],甲拆太古[61],殆亦金膏水、碧上药、灵草之属[62],非凡草木也。顾欲斫而取之,作盆盎近玩,不亦陋乎[63]! 度云梯而东,有长松夭矫[64],雷劈之仆地,横亘数十丈,鳞鬣偃蹇怒张。[65],过者惜之。余笑曰:“此造物者为此戏剧,逆而折之,使之更百千年,不知如何槎枒轮图囷[66],蔚为奇观也[67]。吴人卖花者[68],拣梅之老枝,屈折之,约结之,献春则为瓶花之尤异者以相夸焉[69]。兹松也,其亦造物之折枝也与!”千年而后,必有征无吾言而一笑者[70]。 注释:

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浅谈性格与命运的关系 生活中的诸多矛盾和冲突皆源于我们的性格。性格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等众多方面,因而我们在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和怎样去做的时候,要首先去认识自己的性格和职业倾向。所有成大事者都必须具备耐心、理性和冷静的性格特征.故,性格是为从员工走向领导的第二护照。 性格与职业生涯规划 性格影响气质,还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制约作用。性格中对工作态度的成分,往往影响到职业的选择和成就。自私、傲慢、孤僻、暴燥,对公益事业漠不关心,轻视社会行为规范的人,就不适于从事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如教师、服务员、公关人员、外交人员、机关干部等。而意志中缺乏坚韧性的人适宜从事诸如外科医生、科学研究人员、资料管理人员、运动员等要求耐力很强的工作;动摇、怯懦、散漫的人,不适宜选择诸如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员、教师等职业。 美国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经过十几年的跨国研究,提出了职业人格理论(参考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量表)。他认为人的性格大致可以划分为六种类型,这六种类型分别与六类职业相对应,如果一个人具有某一种性格类型,便易于对这一类职业发生兴趣,从而也适合于从事这种职业。 总的来说,这六种性格分别是: 一、现实型 现实型的人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和需要基本技能的工作。这类职业一般是指熟练的手工业行业和技术工作,通常要运用手工工具或机器进行劳动。这类人往往缺乏社交能力。现实型的人适于作工匠、农民、技师、工程师、机械师,鱼类和野生动物专家, 车工、钳工、电工、报务员、火车司机、机械制图员、电器师、机器修理工、长途公共汽车司机。 二、研究型 研究型的人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推理的、独立的任务。这类职业主要指科学研究和实验方面的工作。这类人往往缺乏领导能力。 三、艺术型 艺术型的人喜欢通过艺术作品来达到自我表现,爱想象,感情丰富,不顺从,有创造性,能反省。省。艺术型的人缺乏办事员的能力,适于做室内装饰专家、摄影家、作家、音乐教师、演员、记者、作曲家、诗人、编剧、雕刻家、漫画家。 四、社会型

明亡后钱谦益的政治生涯及其心态的转变

明亡后钱谦益的政治生涯及其心态的转变 摘要:钱谦益是明末清初文坛的大家,在诗学、史学、文学、佛学等方面建树颇丰,具有崇高的地位,是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他一生在官场上几度起废,面对大举南下的清军,他选择了投降保全残驱,但作为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熏陶的文人,到了晚年,他又因为无法承受内心的煎熬与舆论的压力,为挽回名誉,投入到反清复明的激流之中。他的人格虽备受争议,但他卓越的成就,却不容忽视,特别是对于明清之际诗学与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钱谦益政治文学成就 Qian Qianyi's political career and the mentality change after Ming dynasty Abstract: Qian Qianyi is a literary world of late Ming dynasty and early qing, in such aspects as poetry, history, literature, Buddhism had a profitable, has a high status, and is worthy of literary world leaders. His life just a few degrees up waste in the officialdom, facing the massive south qing, he chose to surrender to preserve the residual displacement, but as the literati of the traditional Confucian ideas, late in life, because he couldn't bear the pressure of inner torment and public opinion, to restore reputation, into the stream of clear vision. His personality is controversial, but his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but should not be ignored, especially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the development of poetry and literature, and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Keywords: Qian Qianyi political literature achievement 引言 钱谦益是明末清初当之无愧的文学领袖,共传世诗作两千余首,遗文近千篇,在文学史和史学史上拥有突出的成就。但由于他的降清行径,身后受到诸多非议,其作品更是一度遭到禁毁,关于钱谦益研究的缺失和片面,造成了学术界的诸多盲点,使清代文化的研究出现了缺憾。 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于钱谦益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其晚节不保、成为贰臣的因果探究,以及不因人废言的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1一书的问世,揭示了钱谦益在明朝覆灭、大清新立时期的心路历程,加深了人们对那一段历史的认识。裴世俊的《钱谦益诗歌研究》2和《钱谦益古文首探》3,是较早探讨钱谦益诗歌和古文

自我性格分析72934

自我性格分析 性格对于一个人的成才成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自己的性格进行全面的分析也尤为重要。如果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性格,给性格一个很好的定位;进而从各种因素中培养自己的良好性格,那就能够把握成功,把握命运。通过对自我性格的分析,找出自己性格的优点,同时也发现自己的性格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我性格完善方案,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懂得如何全面掌控自己的性格、调控自己的情绪、塑造自己的人格以及培养自己的品质。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有着重大的意义。 目前,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在通常的情况下,人的性格类型可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仰郁质四种,其性格特点分别是:第一,胆汁质型:性情急噪,神经系统坚强,不怕困难,缺乏自制力,缺乏持久而有系统的进行工作能力。 第二,仰郁质型:多愁善感,神经系统较敏感,仰制性较强,固执而容易生气,不善于交际,不能禁受长期的紧张工作。 第三,多血质型:见异思迁,神经系统坚强,感觉和行动都是均衡的,活泼好动,善于交际,能适应各种情况,常常容易作出妥协。 第四,粘液质型:性情孤僻,感觉和行动是均衡的,表情不显于色,感情稳定,反应迟钝,难适应生活条件的改变,工作埋头苦干。根据上述性格特点分析,我属于多血质、粘液质的混合性格。多血质的性格的典型特点就是情绪不稳定,在情绪反应上表现为快而多变,但不强烈,情感体验不深但很敏感。而根据情商测试结果来看,我能

够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但有时会忽视他们,不知道这对自己的幸福是多么重要。的确,在生活中,我常常会有一种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的感觉。而由于混合粘液质性格,做事情常常能够做到深谋远虑,做事谨慎,一丝不苟。 根据乐嘉老师的性格测试系统,我的性格属于黄红蓝三色组合。黄色性格有很强烈的意愿成为人中之杰,不知疲倦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利益是你的快乐之源,一旦如愿以偿,又会很快瞄准新的目标,能够快速发现问题所在并采取行动,不喜欢等待。你喜欢迎接新的挑战,想当征服者。红色精力充沛,感情丰富,活泼热情, 乐观积极,信任他人,表达力强,是带来快乐的人。有些粗心大意,不受规则束缚,喜欢表现自己,非常乐于接受变革,甚至作为变革的支持和鼓吹者。你的情绪变化直接与别人的认同有关。红色性格是个人主义者,追求精确严谨,遇事细斟慢酌,但隐而不发,深藏若虚。避免和反感与那些缺乏理性、反复无常或过于直率的人相处。反复思考衡量避免失败,有时会显得忧虑重重。 根据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我的性格特征主要倾向属于研究型,研究型的人具有分析、谨慎、批评、好奇、独立、聪明、内向、条理、谦逊、精确、理性、保守的性格特征,基本符合个人性格特征,但并不完全符合,因为我的性格总体来说我的性格还算是活泼开朗,很容易和他人交往。从小比较独立,生活上喜欢一个人自由自在,但是也乐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不会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和陌生人初次见面,也很能和对方聊得来,像大多数人一样,在

陈寅恪与钱谦益的共鸣

陈寅恪与钱谦益的共鸣 陈寅恪与钱谦益的共鸣 在晚明最后的四年,钱谦益赋闲,精神状态介于道、儒之间。陈寅恪为他的入世情怀感动,同情于他的际遇,也因此为他辩护。陈寅恪自己是一个出世者,关注的是大概念的社会—人性或文化,他对钱谦益的理解是深刻的,区别于那些喧嚣而行的斗士们。 一、人治与理治的辩证 《说剑篇》见于【初学集卷二十东山诗集(三)】,写在“起辛巳六月,尽十五年壬午” 壶公注: 辛巳年即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壬午年即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崇祯自缢身亡。这是大明朝最后的4年。无论从任何角度说,这一段历史都是中国人应该关注的历史,这种关注更重要的是省悟,如同晨钟暮鼓。

《说剑篇》相关两篇: 其一、【燕誉堂秋夕】 雨过轩窗浴罢时,水天闲话少人知。凭阑密意星娥晓,出幌新妆月姊窥。 斗草空阶蛩自语,采花团扇蝶相随。《夜来》一曲君应记,飒飒秋风起桂枝。 其二、【秋夕燕誉堂话旧事有感】 东虏游魂三十年,老夫双鬓更皤然。追思贳酒论兵日,恰是凉风细雨前。 埋没英雄芳草地,耗磨岁序夕阳天。洞房清夜秋灯里,共简庄周《说剑篇》。 在这里,我们惊讶地看到钱谦益和柳如是二人,在《夜来》歌唱中,在洞房清夜秋灯里,居然不是卿卿我我、恩恩爱爱,而是感受着秋风飒飒的时局,议论着剑气吞吐的庄周论战。 从两诗的意境看,其一篇是以柳如是的口气写,浴罢、新妆、斗草、扇蝶,沉迷之际却又提醒自己新婚的夫君:飒飒秋风起矣,时局不宁。其二篇以钱谦益的口气写,东虏游魂、双鬓皤然、贳酒论兵、凉风细雨,勾画了当其时社会的内忧外

患与参与者的无边愁怆。作者叹到,多少英雄马革裹尸,我的人生也在磨蚀中进入了晚年。可是在这洞房花烛夜,清夜秋灯里,我们说的还只能是那些我们无法排解的苦难。 应该说明的是,《说剑篇》写的不是铸剑技巧、运剑方法,文章以剑为载体论述了关于力、势、道三个不同层面的战略思想。《说剑篇》与墨子的《非攻》一样是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亮点。 当然,在基本点上仍然存在差别,例如墨子的非攻思想是平民主义的战争观,墨子以立于“天下”的高度论证,任何战争都是权力者的争权夺利,却是人民深重的灾难。孟子没有墨子式的平民倾向,但是他说:“春秋无义战。”而庄子则怒斥曰:“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的激愤源于其对于大道的理解和坚持,是对公平正义的理解的和坚持。当孙中山大书“天下为公”的时候,当中共坚持其旗帜的时候,我们当然能够明白庄子的“道”从三千前至于今天,至于今天仍然必须坚持。 应该注意到,陈寅恪读罢《说剑篇》相关的两篇他的心情受到两个层次的激动:

中国通史期末论文

中国通史期末论文 清代文学艺术浅析 考生姓名:张永军 考生学号: 1162001455842 考点:甘肃电大定西分校

摘要 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古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重要的阶段。诗、词、散文、小说、戏曲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并带有自身独有的特色。本文就其文学发展的不同特点,从顺治、康熙时期,雍正、乾隆时期和嘉庆、道光时期三个具有代表性的阶段进行论述,论述了清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 关键字:清朝散文小说戏曲诗歌

目录 摘要 (2) 一、顺治、康熙时期的文学 (4) 二、雍正、乾隆时期的文学 (6) 三、嘉庆、道光时期的文学 (7) 参考文献 (8)

清代文学艺术浅析 清朝(公元1636年~1911年,一说1616年建立,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古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重要的阶段。诗、词、散文、小说、戏曲都取得了重要成就。按照其发展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顺治、康熙时期的文学 清朝统治者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镇压了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消灭了南明政权,残酷地屠杀反抗的汉人。为了巩固统治,清王朝对于知识分子,严禁结社,大兴文字狱。表面上,内阁六部,满汉官员分设复职,实际上,权力掌握于满族议政王大臣之手,最后裁决于皇帝,形成带有种族歧视的封建专制。国内地主阶级的剥削制度依然存在,初期又有朝廷亲贵与旗兵的大规模掠夺汉人土地的“圈地”行动。这一切,形成了统治者和汉族及各族人民之间的尖锐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但同时,清朝统治者又采取一些缓和矛盾和怀柔笼络的措施,如经济上免除明末加收的“三饷”;奖励垦荒,屡次豁免灾区的多年赋税;康熙亲政以后,下令禁止“圈地”;改进明朝的“一条鞭”地丁税收制度,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使农民减轻负担。在政治、文化上,继续推行科举考试,另开博学鸿词科,以功名利禄笼络知识分子,提倡程、朱理学,宣扬纲常名教,以削弱人们的反抗意识。康熙后40年出现了安定局面,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清初的文人学者,不满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和专制统治,较普遍地存在反对清廷的民族思想,有些人还有进步的民主思想。这时期的诗文作家,即以抱有这种思想的明遗民为主体。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是这时期最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他们的散文,以深厚的功力,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思想和不同程度的民主思想,超越晚明散文的成就, 显示了崭新的面貌;他们诗歌的风骨亦高。重要的遗民诗人,还有归庄、杜□、吴嘉纪、阎尔梅、钱澄之、屈大均、陈恭尹等。遗民诗的重要主题,是反映民族矛盾,表现爱国思想;阎尔梅、钱澄之、吴嘉纪又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阶级矛盾。在风格上,也各有特色。 以明臣而仕清的钱谦益和吴伟业,也是清初的两个重要作家。他们的身份不同于遗民,而作品内容却有相似之处。钱谦益学问渊博,文章气概恢宏,在黄、顾、王三家之前,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钱谦益《徐霞客传》原文及翻译

钱谦益《徐霞客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阴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对山水,力耕奉母,践更繇役,蹙蹙如笼鸟之触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东南佳山水,皆几案衣带间物耳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 其行也,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箐,扳援下上,悬度绠汲居平未尝为古文辞,行游约数百里,就破壁枯树,燃松拾穗,走笔为记,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画,虽才笔之士,无以加也 游台、宕还,过陈木叔小寒山,木叔问:“曾造雁山绝顶否?”霞客唯唯质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间道,扪萝上龙湫,有宕焉,雁所家也其颠罡风逼人,有麋鹿数百群,围绕而宿三宿而始下”其与人争奇逐胜,皆此类也 母丧服阕,益放志远游访黄石斋于闽,穷闽山之胜,皆非闽人所知登罗浮,谒曹溪,归而追及石斋于云阳往复万里,如步武耳谓昔人志星官舆地,多承袭傅会;江河山川,多囿于中国一隅欲为昆仑海外之游,穷流沙而后返小舟如叶,大雨淋湿,要之登陆,不肯,曰:“譬如涧泉暴注,撞击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辞家西迈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遇盗于湘江,静闻被创病死,函其骨,负之以行瘗静闻骨于迦叶道场,从宿愿也 霞客还滇南,足不良行,修《鸡足山志》,三月而毕病甚,语问疾者曰:“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死不恨矣” 余之识霞客也,因漳人刘履丁履丁为余言:“霞客西归,气息支缀,闻石斋下诏狱,遣其长子间关往视,三月而反,具述石斋系状,据床浩叹,不食而卒”其为人若此 译文: 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阴梧塍里人生在乡里,却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三十岁的时候,母亲打发他出游东南地区美丽的山水,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有去过两三次的,有去过多次的,没有只去过一次的 他出行,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几天忍受饥饿,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援,空中横渡山谷,像拿绳索打水一样平常也未曾写过华丽的文章,但出游到几百里的地方,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拿笔快速地记录,(写出的东西)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好像是高手画的美丽图画,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 游览天台山、雁荡山回来,在小寒山拜访陈木叔陈木叔问他:“可曾到过雁荡山的最高峰?”徐霞客不敢肯定回答天刚亮,他人已经不见了十天以后回来了,说“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看到一个坑洼,是大雁住的地方山顶劲风逼人,有好多麋鹿围绕着我住下住了三宿才下山”他和人争奇斗胜,都是这类情况 母亲去世,服丧期满,他更加放开心志游览远方在福建拜访了黄石斋,看遍了福建的胜山,都不是当地人所熟知的登上了罗浮山,拜谒了曹溪,回来又在云阳追访黄石斋来回上万里,好像是在近处漫步说前人记载天文地理,很多是抄袭,把没有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长江黄河二条经脉,山与水两者之间的界限,大多于中原之内打算游览昆仑山等中原以外的地方,直到西北沙漠地区才回来乘坐一艘树叶般的小船,大雨淋湿了小船,邀请他上岸,他

关于朱元璋简介_作文素材

关于朱元璋简介 本文是关于作文素材的关于朱元璋简介,感谢您的阅读! 明王朝第一任皇帝。汉族,原名朱重八(也称朱八八),后取名朱国瑞(1328-1398),《明太祖实录卷一》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其先颛顼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今安徽省淮北市境内)。出生于元朝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公历1328年10月21日)丁未时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太平乡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他自幼贫寒,父母兄长均死于瘟疫,孤苦无依,入皇觉寺(位于凤阳城西门外)为小沙弥,兼任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入寺不到二个月,因荒年寺租难收,寺主封仓遣散众僧,朱重八只得离乡为游方僧。后于至正八年又回到皇觉寺。因其友汤和(疑似)的一封信,参加了起义军,并改名“朱元璋”意为诛(朱)灭元朝的璋(璋,古代的一种玉器)。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在郭子兴手下,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因此郭便把养女马氏嫁与了他,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马大脚”马皇后。郭死后统率郭部,任小明王韩林儿的左副元帅。接着以战功连续升迁,至正十六年(1356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即吴王位。 至正二十七(1367)十月甲子日,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北伐中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朱元璋顺应时代潮流,凭借其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对北伐又作出了精心部署,提出先取山东,撤除元朝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元朝势孤援绝,不战而取之;再派兵

钱谦益

钱谦益 (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 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中文名: 钱谦益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常熟 出生日期: 1582 逝世日期: 1664 职业: 礼部侍郎 代表作品: 《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 目录 人物概述 个人成就 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三起三落 降清 妻柳如是 柳如是简介 相识经过 婚后 去世 后人评价 清朝乾隆帝对其评价 南征吟小引 展开 人物概述 个人成就 主要作品 人物生平 三起三落 降清 妻柳如是 柳如是简介 相识经过 婚后 去世 后人评价 清朝乾隆帝对其评价 南征吟小引 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概述

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江苏常熟人,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明末文坛领袖,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瞿式耜、顾炎武、郑成功都曾是他的学生。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授编修,参加过东林党的活动。崇祯元年(1628年)任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后被革职。南明弘光朝,为礼部尚书。 钱谦益像 [1] 仕清以后为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钱谦益学问淹博、泛览史学、佛学,是为东林巨擘,一反明朝公安派与竟陵派文风,倡言“情真”、“情至”。崇祯元年(1628年),任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遭温体仁、周延儒排挤,被革职。崇祯十四年(1641年)59岁,迎娶23岁的名妓柳如是(1618年-1664年),致非议四起,婚礼中的船被扔进了许多瓦石。后任南明朱由崧弘光朝廷礼部尚书,当兵临城下时,柳如是劝钱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沉思无语,最后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拉住。 最后钱谦益率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开城向多铎迎降,史敦《恸余杂记》记:“豫王(多铎)下江南,下令剃头,众皆汹汹。钱牧斋忽曰:…头皮痒甚。?遽起。人犹谓其篦头也。须臾,刚髡(剃去头发)辫而入矣。”时人有诗“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仕清后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任《明史》馆副总裁。被人嘲笑为“两朝领袖”,顺治三年(1646年),托病回乡。顺治四年(1647年),因黄毓祺反清案被捕入狱,顺治五年(1648年),柳如是四处奔走,救出了钱谦益。钱对此感慨万千:“恸哭临江无孝子,从行赴难有贤妻”。康熙三年(1664年),钱谦益病故,享年八十二岁。34天后,柳如是自缢身亡。家有绛云楼,以藏书丰富著称,后毁于大火,所遗书籍,尽数赠给族曾孙钱曾,钱曾死后,其书尽归泰兴季振宜。[2]钱谦益学问渊博,泛览子、史、文籍与佛藏。论文论诗,反对明代复古派的模拟、竟陵派的狭窄,不满公安派的肤浅。他一面倡“情真”、“情至”以反对模拟,一面倡学问以反对空疏。他的文章,常把铺陈学问与抒发思想性情糅合起来,纵横曲折,奔放恣肆,合“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为一体,规模宏大,振作了明末清初的文风。钱谦益的诗初学盛唐,后广泛学习唐宋各名家,转益多师,不拘一格。他才学兼资,藻思洋溢。明亡以后的诗篇,寄寓沧桑身世之感,哀感顽艳与激楚苍凉合而为一,尤有特色。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苦海集》等,又有《列朝诗集》、《杜诗笺注》等。 编辑本段个人成就 作为诗人,他开创了有清一代诗风。与著名诗人睢阳袁枢(字伯应,袁可立子)多有往来。当时人称“前后七子而后,诗派即衰微矣,牧斋宗伯起而振之,而诗家翕然宗之,天下靡然从风,一归于正。其学之淹博、气之雄厚,诚足以囊括诸家,包罗万有,其诗清而绮,

相关文档